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春秋师说 卷下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1a 页 WYG0164-028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师说卷下
             元 赵汸 撰
   论学春秋之要
晦庵言看春秋且须看得一部左传首尾意思通贯方
能略见圣人笔削与当时事意
或问于程子曰左氏可信否曰信其可信者朱子亦曰
左氏所传春秋事恐八九分是又曰三传唯左氏近之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1b 页 WYG0164-0287b.png
盖疑之中又信信之中又疑据泽一得之愚则须全信
左氏事实而阙其浮誇与义理错误处而后春秋可说
此乃简要切实之言若且信且疑则无益矣然杜元凯
深信此书而亦未见有以踰人者此则理学未精之故
今生于河洛考亭诸大儒之后理学明矣若以此而学
春秋更用丘明元凯之功则经旨自应卓异然伊川晦
庵于此一经乃未尝有成说者此则不曾用得丘明元
凯工夫之故盖用得元凯工夫只可到得元凯用得丘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2a 页 WYG0164-0288a.png
明工夫只可到得丘明自有䓁第及已到得丘明去经
旨尚隔数程到此却只须虚心静定涵养然后圣人之
心乃可得见及其得也则凡一切要妙之义不论大纲
小目皆不出程朱平日讨论意思中而其事迹亦不过
据左氏见在之文未尝有所移易变更而义理自然的
当精妙今学者舍鄙言不肯从事而徒过用其心非泽
之所敢知也
学春秋只当以三传为主而于三传之中又当据左氏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2b 页 WYG0164-0288b.png
事实以求圣人旨意之所归盖于其中自有脉络可寻
但人自不肯细心推求尔
春秋书法须考究前后异同详略以见圣人笔削之旨
事同而书法异书法同而事异正是圣人特笔处大抵
先于夫子未修春秋前观之然后沿流而下纲举目随
无不吻合若只从隐公以后求之宜乎多所不通也
春秋本是记载之书记事而提其纲要以著得失明大
义也学者只当考据事实以求圣人笔削之旨然自三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3a 页 WYG0164-0288c.png
传已有不同难以归一至于近代各信所见视三传甚
轻故晦庵先生不信诸家传注而亦自谓春秋难说决
意不解此一经泽一得之愚以为众说杂乱难信诚如
晦庵之言然若遂以为决不可通则亦太过矣盖短中
取长未尝不可今若于左丘明杜预上更加向上工夫
则考事既详义理分明亦焉有不可通之理泽既积五
六十年之勤一旦大有所悟遂通圣人书法尝谓物极
则变变则自然须复其常应诸经要妙不传之旨天地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3b 页 WYG0164-0288d.png
神明不欲使人知之则无如之何若天地神明一旦欲
使人知则泽适乘其机而悉得其说矣盖用工既深笃
信圣人天理亦有时而复故也
说春秋当求事情事情不得而能说春秋者未之闻也
如文公十八年二月丁丑公薨于台下秋公子遂叔孙
得臣如齐两卿如齐虽桓公伯诸侯之时鲁亦未尝如
此原其事情虽为贺惠公立谢齐会葬然亦是为立宣
公之地自二卿如齐至明年六月齐人取济西田凡十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4a 页 WYG0164-0289a.png
三事而八事皆为齐而子卒夫人姜氏归于齐公即位
皆遂之为也一岁之间书卿聘齐者六此果何为哉如
此推寻则知是公子遂杀适立庶急欲求齐以定公位
故冒丧娶齐女弃济西田此所谓事情此所谓以经證
传亦复以传證经也此为说春秋要法
左氏虽见国史识本末然所好恶与圣人异者常多公
羊榖梁大义虽有可观而考事益疏亦非可据以求经
旨者然三传去古未远三家之注义例虽不同然犹胜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4b 页 WYG0164-0289b.png
于近代去圣久远遂乃肆意创为新奇一切汛滥不根
之说者故泽于此每用先儒取苏子由春秋说之意只
据左氏事实而参以公榖大义其众说不齐者每虚心
以求至当之归其不可彊通者则勿忘勿助以待理熟
而自悟及其有悟则亦多在左传中而二传亦时有所
益是以不敢轻毁传注尝有言曰读书之法务要虚心
勿先以一说横于胸中遇有疑处亦且存留不可遽执
所见如公羊榖梁最难看盖事讹错而义理时有可观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5a 页 WYG0164-0289c.png
善者从之而可疑者阙之久之事既顺序而义理亦明
然后是非可定古人最可取者莫如郑康成杜元凯元
凯于义理虽随左氏而错然推校经传亦最精详但得
崇信左氏事实于经甚有功学春秋者若不出于此而
徒过用其心非泽之所敢知也
说春秋当据左氏事实而兼采公榖大义此最为简要
杜元凯专修丘明之传以释经此于春秋最为有功泽
之用工大略亦仿此但左氏有错误处必须力加辩明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5b 页 WYG0164-0289d.png
庶不悖违经旨此所谓爱而知其恶而杜氏乃一切曲
从此其蔽也
学春秋以考据左传国史事实为主然后可求书法能
考据事实而不得书法者亦尚有之未有不考据事实
而能得书法者也
孟子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只就史字上看便
见春秋是纪事之书学者须以考事为先考事不精而
欲说春秋则失之疏矣夫考事巳精而经旨未得尚多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6a 页 WYG0164-0290a.png
有之未有考事不精而能得经旨者也又须先晓史法
然后可求书法史法要精熟书法要委曲求合于中近
代解经不通遂作翻案法如老吏整备文卷虽可照刷
其若情实何
古人说春秋大意如公羊榖梁紧切数条之外则太史
公予闻之董生一段议论甚正大无一语不好又如左
氏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及
三叛人名之类皆理明义正春秋大意亦自可知但欲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6b 页 WYG0164-0290b.png
推究精密旁通曲畅使笔削之指晓然则前之众说俱
未得为完备故春秋一经所以自秦汉以迄于今未得
的当之说者正以此尔晦翁深知其故每荅门人以为
不知孰为笔孰为削又公羊云其辞则丘有罪孟子亦
曰罪我者春秋今读春秋亦未见得圣人许多担当处
凡春秋所以难说者晦翁此言巳得其槩矣此是灼见
诸儒之病深知圣道不可浅窥泽所以勤苦四十年孜
孜汲汲昼夜以思者不过为此而已大抵先儒非是不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7a 页 WYG0164-0290c.png
晓大意止是推测本原未尽此经传注已多然只当以
丘明元凯为主却更加精思别用一种工夫上溯其源
下沿其流游心既广冀有触悟如此而后庶几真有所
得及见春秋本意之浑全譬犹登泰山日观穷咸池扶
桑以睹大明之升光辉烂然万象昭著而宇宙间云霾
物怪各巳消散若所见果能尔则大义始明而凡旧说
之迂僻固滞浅陋怪诞之说不辩而自破静而思之虽
于民生日用未有旦暮水火之益然而教义亦已明白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7b 页 WYG0164-0290d.png
真旷世之奇事也
春秋固是经然本是记事且先从史看所以如此说者
欲人考索事情推校书法事情既得书法既明然后可
以辩其何以谓之经何以谓之史经史之辩既决则春
秋始可通而凡古今之曲说异端不待致诘而无所遁
其情矣
晦翁谓春秋所以难说者如孟子所云春秋天子之事
又曰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今看春秋便不见得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8a 页 WYG0164-0291a.png
何者是圣人所削亦便不见得如孟子所言晦翁之说
如此泽谓如书弑逆直史所书是如此圣人所书亦是
如此圣人与直史之功何以辨若果无辨则直史所书
亦可以惧乱臣贼子何必圣人乎如此推寻方有意味
所谓直史所书与圣人同者如赵盾弑其君崔杼弑其
君二国之史已如此书其馀诸国书法亦必皆然据此
则圣人果何以与直史异如是推究见得春秋果是难
说则始能不惑于传注却方别下一种工夫庶几看到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8b 页 WYG0164-0291b.png
的当处耳泽之学如立的以射立的既高且远故难为
功今以其尝涉历者告人人犹疑其诞谩也
凡说周易春秋既看传注了须要换却精神心术方可
若有所得自然触机而悟其机栝亦初不离经传中但
人自不见尔正如周易先天图在康节看自然生出许
多道理在他人看只是见得伏羲布置亭当而已故凡
读书为最难世人只是通其训诂文义于妙处实无所
契泽于周易春秋是苦思之功思虑既极而鬼神通之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9a 页 WYG0164-0291c.png
非妄言也
说春秋所以难者缘书法难考端绪亦不一圣人又未
易知今说春秋若将二百四十二年通求其义亦未必
能知春秋若将一二十年书法通看亦未是知春秋唯
是止将一二事详细推校看到的当不可移易处然后
知春秋果非圣人不能作
周易虽失象学春秋虽失书法然经传中未尝无端绪
可寻但人自不曾精探力索耳若寻见端绪自然合得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9b 页 WYG0164-0291d.png
经旨不患人之不从故周易春秋废坠尚有复之理若
礼则本残阙之文遇有疑难更难考据
鲁隐公居摄凡事谦让故号令亦往往不行如翚帅师
是也无骇入极无骇卒挟卒皆无氏此皆谦不敢自谓
为君所以如此及无骇卒则不可无氏所以始赐之故
后来都无不赐氏之例唯溺会齐师然却是贬所以去
族非不赐也凡推春秋当如此
凡看春秋苟能知其大意正不必安注脚所谓得大意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10a 页 WYG0164-0292a.png
者如玩易必须晓卦象爻象使之透彻及识其变处则
易之辞自然易晓矣春秋是事却须考事之本末而照
察其情又须推原圣人所以作春秋或笔或削之指则
春秋自然易知矣
周易春秋是有绳墨规矩之文不比他经学二经者若
知其有绳墨规矩则始可学此二经者若能探其旨知
其绳墨识其规矩则虽不下注脚而经旨亦明泽于春
秋乃是逐事事比量锱铢计较务适于中用心既久始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10b 页 WYG0164-0292b.png
能纯熟所以后来说易又较易盖二书虽不同而圣人
之心精妙则一春秋方严而有温厚者在周易通变而
有典常者存圆融以求之则理可得矣昔张旭学草书
见舞浑脱剑器及担夫争道而大进彼执技者犹有所
感发则泽因春秋而悟易以经识经岂妄语哉
泽说周易所以较易者盖是先于春秋已用过精神心
术所以触机易悟
凡诸经最难通者周易象学春秋书法二礼祭祀大典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11a 页 WYG0164-0292c.png
三者其难实均以精微隐赜言之则易难于春秋春秋
难于礼以历代事体言之则礼难于春秋春秋难于易
然皆圣人精神心术所寓所以三者之中但通其一则
馀二者可以触机而悟也说经欲全通甚难如易春秋
须要全通诸家传注最好者只是藉作梯级更于传注
之上别用一种工夫虚心以求勿忘勿助以俟理熟到
得确然不可移易处则固滞始化方是真得然后可以
旁及馀经不然则固滞未化不可旁通也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11b 页 WYG0164-0292d.png
春秋所以难看者盖是大意不定今欲如此主张及至
入其中又不知不觉错了大抵如开千门万户之宫乘
高以望尽在目前巧思者观之便知其中曲折深密处
若无目力者亦见大槩但入到中间却不论巧拙皆眼
迷心惑矣伊川先生说春秋大义数十炳如日星唯时
措从宜者为难知耳时措从宜四字最好但据泽看则
春秋难知者固是时措从宜而易知者亦未尝不是时
措从宜也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12a 页 WYG0164-0293a.png
诸经如诗书大意亦可见其古注及近注不可偏废周
礼关系古今时俗若不识古今之变则此经实不易学
泽虽先从事于易春秋然所得实自周礼始凡近世疑
周礼处必竭尽其愚以发明之既用其诚是以神明亦
若有默相之者其后稍悟于易春秋盖以周礼为之先
也然易与春秋其难易亦不同春秋自三传已错去古
近者尚如此况去古远者乎大抵春秋由先儒各执所
见乱说故最难识本意泽于此书盖极其劳苦其求之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12b 页 WYG0164-0293b.png
未得则日夜以思粗有所得则喜得而未快则亦抑郁
久而后释然无所滞碍然使其稍有名誉显著于世又
安能始终用志于此久而不变哉故春秋为最难而易
次之非易果易学也吉凶消长进退存亡有一定之理
大意可得而推设令不能精微其所失未远若春秋则
事理差讹谋王断国者遂从而舛错为害不小如春秋
复九世之雠圣人曷尝有此意而汉武帝执此一语遂
开西北边祸及平民殚财丧师流血千里然则春秋果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13a 页 WYG0164-0293c.png
可易言哉
春秋非圣人不能脩盖是拨乱之书不得已而作所以
有许多委曲难看古书未焚策牍具在不脩春秋一一
可考诸侯之史又存则此时春秋争一半工夫所以左
氏终得彷佛者是亲见国史故也焚书之后旧史皆无
可考则春秋自是难说但先儒于易说处却亦多失之
说春秋须要推究事情使之详尽然后得失乃见如泽
说桓母仲子是惠公失礼再娶乃是推寻始见得如此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13b 页 WYG0164-0293d.png
所以确然自信不惑盖经书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若
以仲子为适则正当祔庙不应别立宫若谓母以子贵
则鲁十二公非适出者尚多皆未闻为其母别立宫者
别立宫止有仲子盖是尝以夫人礼娶之故特异之也
又礼记称夫人之不命于天子自鲁昭公始如此则
之娶仲子盖已请命于周室周室知有仲子所以后
来天子归其赗也如此推寻则知当来仲子归鲁是以
夫人礼聘之明矣此虽失礼然在鲁之臣子则不当论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14a 页 WYG0164-0294a.png
泽于春秋只是说得较平亦是推得颇尽若推得未尽
则断断乎疏略矣如杜元凯亦自善于推寻只是不曾
推寻得透彻所以窒滞不通
推春秋之法不一而足固有一见即易知者如卫侯燬
灭邢是也有思而后得者如晋侯执曹伯秦伯伐晋之
类是也有思而得得而不完者如甲戌己丑陈侯鲍卒
晋人执虞公之类是也有思而不可得者如颠倒宋郑
及齐崔杼弑其君光之类是也凡若此类使人徒用其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14b 页 WYG0164-0294b.png
思竭天下后世之精神心术而莫能通其说此说春秋
所以为难
说春秋者当先以经證经又其次引他经證又其次以
经證传又其次以传證经展转相證亦复出入诸书如
此则用心密而乖谬少矣或谓传不可以證经此则不
然夫作傅所以释经若释经而无传又何所据传是文
卷经是结案断例然亦止是左传可据若公谷则但采
其义理条贯而已所谓以经證经者谓如一时不雨则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15a 页 WYG0164-0294c.png
书时即此便可證春秋二字齐侯逆王姬便可證单伯
送王姬妾母薨葬便可證考仲子之宫此是经自相證
次引他经證者如诸侯同盟有周礼可證九合诸侯有
论语可證是也所以谓之以经證传者如书楚公子干
出奔晋便知楚围是篡传文不妄书葬庄公便知国内
乱而缓葬书晋人执虞公便知灭虞虢之事传文可据
所谓以传證经者谓晋侯使以杀太子申生之故来告
杀在先而经书在后盖是从赴又如狄灭邢卫晋侯召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15b 页 WYG0164-0294d.png
王子般卒子卒之类皆当以传文为据经文则有所讳
也又如传称成季奔陈而经不书却只书季子来归此
是以传證经知此四者而后可与言春秋矣
说春秋如公伐齐纳纠楚杀其大夫得臣卫宁喜弑其
君剽此等处皆是看春秋紧关不可不知
凡说春秋须先识圣人气象要识圣人浑然醇厚凡一
切峭刻烦碎之说皆除去之毋惑传注而后圣人之旨
自明褒贬得其当矣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16a 页 WYG0164-0295a.png
孔子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大抵说春秋若太急
迫则所谓疾恶太甚须是较平则圣人之意自见然必
须推究令详尽乃可
说经当务平正不可失之偏尤不可好奇立异如春秋
有贬无褒此既失之偏又是欲立异然其说自窒碍不
可行徒欲得立异之名尔二百馀年岂无一人一事合
道理岂可谓之全无褒乎如季子来归既称其字又称
来归是喜之之辞安得彊以为贬又如晋士丐帅师侵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16b 页 WYG0164-0295b.png
齐闻齐侯卒乃还此亦是书其得礼但贬多而褒少则
有之然又有褒中之贬贬中之褒其义不一而足不容
以管窥尔
说春秋当先识大意谓于二百四十二年行事之外求
之若不识大意而于逐事推寻则舛谬必不少矣只如
元年春王正月公羊传云王者曷谓谓文王也此已失
之拘滞若复推究其极则文王虽为周家始受命之君
然居殷之世乃殷之诸侯耳文王自承殷正朔曷尝自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17a 页 WYG0164-0295c.png
以建子为正乎今直以王正月为文王是改殷正朔自
文王时已如此其为教义之害非小小矣故说春秋易
致差错杜元凯却云鲁隐之始年周王之正月此言平
正无疵杜氏于大意固亦未甚明然较之他人则有间

   经旨举略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传曰赠死不
及尸吊生不及哀豫凶事非礼也寻其事情惠公失礼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17b 页 WYG0164-0295d.png
再娶仲子盖尝假宠于王命以为夫人故王室知有仲
子仲子得与惠公并称盖王室已尝名之曰鲁夫人也
然失礼甚矣
考仲子之宫所以得书于经者其义有二始用六佾一
也仲子虽贵然桓未为君隐公能坚让桓之志故尊桓
母免丧而作宫又谋于卿大夫以定其乐舞之数此亦
稀有之事二也以此二者故书盖子为君而尊其母此
为常理在隐公则为贤然此事犹有可疑者妾母立宫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18a 页 WYG0164-0296a.png
既有定制则乐舞亦必有定数何故至仲子始定乐舞
如此推寻又似前此妾母未尝立宫或止是祭于寝别
立宫者止有仲子所以见其始以贵聘故其终也特异
其礼与又六佾始书于经则鲁先君之宫皆僣用八佾
明矣及仲子立宫乃是创见故疑八佾之舞而问于众
仲初献六羽也以其是特立之宫故可更议其制若先
君之宫则相承僣礼已久不可轻议是以独仲子之宫
用六佾焉窃谓此说颇合事情但妾母祭礼终不可见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18b 页 WYG0164-0296b.png
据榖梁则当筑宫以祭子祭孙止然其说太简略矣夫
筑宫一世而遽毁果合礼意乎故窃以为不筑宫则已
若筑宫则亦当以亲尽为断
隐八年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公羊传曰宛者何郑之
微者也邴者何郑汤沐之邑也天子有事于泰山诸侯
皆从泰山之下诸侯皆有汤沐之邑焉何休曰有事者
巡守祭天告至之礼也当沐浴洁齐以致其敬故谓之
汤沐之邑也所以尊待诸侯而共其费也礼四井为邑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19a 页 WYG0164-0296c.png
邑方二里东方二州四百二十国凡为邑广四十里袤
四十二里取足舍止共槁榖而已泽谓据何氏止是东
方诸侯耳三方从可知然则诸侯汤沐止四井而书于
经者记礼之废有感于王室微而无复巡守也
桓公八年冬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范氏曰祭公寰内
诸侯为天子三公者亲逆例时不亲逆例月故春秋左
氏说曰王者至尊无敌无亲逆之礼祭公逆王后未到
京师而称后知天子不行而礼成也郑君释之曰大姒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19b 页 WYG0164-0296d.png
之家在合之阳在渭之涘文王亲逆于渭即天子亲迎
之明文也天子虽尊于其后犹夫妇夫妇判合礼同一
体所谓无敌岂施此哉礼记哀公问曰冕而亲迎不已
重乎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
后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乎此言亲迎继
先圣之后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非天子则谁乎泽谓
范氏说固善然天子亲迎之礼终不见明文于古不知
如何但所引文王亲迎为證则文王之初载其时实诸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20a 页 WYG0164-0297a.png
侯耳未可据以辟左氏说也记所云继先圣之后则凡
诸侯亦孰非先圣之后乎鲁卫晋蔡曹滕出于周之文
武宋把陈为先代之后大抵多是圣人之后也为天地
宗庙社稷主者亦据鲁祀天而言耳既用先代礼乐安
知其不祀天乎凡此恐未可据以为天子亲迎之證恐
古者必有天子亲迎之礼其后未必行况当春秋时鲁
君往往皆是遣卿诸侯亦已皆然当时事体自应如此
不可责以旧礼况天子乎大扺春秋时敌国既多诸侯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20b 页 WYG0164-0297b.png
守宗庙社稷之重若一一修亲迎之礼自于事体不便
礼有因人情而变者故春秋娶女虽不备礼而天子诸
侯俱遣重臣亦礼之变也又当时天子诸侯其他废礼
越礼者何可胜计若于此责之是放饭流歠而问无齿
决之谓矣
郑伯突出奔郑世子忽复归于郑突不正却称郑伯是
从其实忽已为君尚称世子是明其为正若皆书郑伯
则二君争国一出一入间无异事曲直莫辨故忽只书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21a 页 WYG0164-0297c.png
世子则突是篡可知突不贬者鲁宋为之主已成为君
故从其实而恶自见然则屈忽称世子者所以伸忽也
桓公子纠之事案程子之说以子纠桓公为襄公二子
据左传则云齐桓卫姬之子有宠于僖则齐桓乃僖之
子襄公之弟也又案程子以桓公为兄子纠为弟据公
榖及三传之注则子纠是兄桓公是弟又荀子言桓公
内行则杀兄而争国则子纠乃桓公之兄也又据古者
诸侯一娶九女适夫人无子则立右媵之子右媵无子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21b 页 WYG0164-0297d.png
则择诸左媵左媵无子则取于夫人娣侄夫人娣侄无
子则取于右媵娣侄右媵娣侄无子则取于左媵娣侄
故凡立子皆是随其母之贵贱今桓公之母与子纠之
母其班序高下无得而考则桓公子纠之孰为应立皆
不可知故其是非不可悬断但公羊榖梁去古未远皆
谓子纠应立所以不直桓公至谓之篡又谓经书齐人
取子纠杀之是自杀其应立之子又桓公既得国而犹
欲杀子紏者盖有应立之道是其所忌若当时桓公果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22a 页 WYG0164-0298a.png
是兄子纠果是弟桓母班序又高则可用伊川之说子
路子贡亦可以无疑今二子皆以此为问者是当时公
论不直桓公皆谓子纠应立桓公不当杀兄然夫子皆
不荅所问乃直取管仲之功此则正是圣人妙处不可
窥测者也然夫子不责管仲以死者盖公子无为君之
道师傅先君所设不可纯以臣礼律之有患难则相与
周旋既巳宣力效劳竭尽其节而偶脱虎口者则亦在
所可恕如管仲是也若桓公子紏事须案春秋经文为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22b 页 WYG0164-0298b.png
正不案经文则不见圣人之妙
桓公之功最著于存三亡国而其最谬莫甚于释庆父
里克而不诛
鲁庄公盖亦崛彊偃蹇桓公虽霸终不往朝之却因纳
币观社逆女方往齐固皆是非礼然亦足以见庄公于
齐亦颇偃蹇其于齐皆以他故往自夫人至后亦不复
往齐止会遇而已盖终不曾特往朝之齐却亲鲁此桓
公所以为贤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23a 页 WYG0164-0298c.png
公及齐侯遇于榖萧叔朝公萧叔盖朝齐因公在榖故
就朝盖前此未尝相见故行朝礼礼有从权杜氏谓嘉
礼不野合非也又以叔为名泽以为字又齐与鲁遇萧
叔在焉自不得不见又遇礼简易诸侯体敌可用遇礼
萧是附庸虽邂逅于理应朝
齐仲孙来传曰齐仲孙湫来省难泽谓诸臣以私事来
惟王人书故书祭伯来是也今仲孙之来实齐侯之命
其名为省难其实为觇国而上(阙/)       所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23b 页 WYG0164-0298d.png
以疑之也齐有因乱取鲁之志仲孙之来鲁之存亡得
失所系而止以四字录之所以使人深求其故也存国
体故不书省难非以嘉好聘故不书使不书使故不复
称名不称名则若以私事自来盖亦阳若不知其故者
所谓不逆诈不亿不信而常先觉也然仲孙之志亦欲
存鲁实亦贤者不书名亦所以嘉之桓公终亦存鲁能
改过迁善有存亡继绝之德故终录其使变其文善其
辞简其字而意义深矣齐侯之使仲孙善恶未判仲孙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24a 页 WYG0164-0299a.png
归而鲁之存亡始决故书法如此善处大变故者惟圣
人独能之
卫侯燬灭邢先儒皆谓讥灭同姓泽更推寻以为凡蒋
邢茅胙祭周公之胤当来成王以周公有大勋劳于天
下既已封伯禽于鲁又封其支子六人所以荅周公之
勋劳及至春秋时往往为人吞并今邢又为卫所灭矣
邢与鲁同出自周公则邢之存亡于鲁甚相关卫既忍
于灭周公之后而鲁不能为之请于天子请于大国请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24b 页 WYG0164-0299b.png
于卫以复存其社稷以笃亲亲之恩圣人深有感于世
变故书曰卫侯燬灭邢虽罪卫侯而亦系于鲁也
天王狩于河阳于史当曰晋侯召王今史记书晋侯召
王于温此所谓直笔也然则厉声色以骂人人未必服
何则忿戾讳过者恒多则严督责之说有时而穷矣圣
人顺天理之正明君臣之义为之改书曰天王狩于河
阳岂非遏恶扬善成人之美哉虽使晋文公复生亲见
夫子书法亦将帖焉心服可以坐消其彊猛之气而迁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25a 页 WYG0164-0299c.png
善远罪之不暇矣此其比于直笔岂不百倍其功哉
楚人杀陈夏徵舒丁亥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
陈公羊榖梁似此等处多云实与而文不与固是说得
好听却全不曾寻得书法之妙盖此时本已县陈以申
叔时之谏而止圣人许人迁善故没其县陈本意而止
以入陈为文又本是先入陈而后杀徵舒讨弑君贼今
却先书杀夏徵舒而后书入陈便是圣人先正其讨贼
之义观圣人于此实有所激缘齐桓晋文俱有匡正天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25b 页 WYG0164-0299d.png
下扶持周室之功然皆包容弑君贼置而不问所以养
天下之乱是以于楚子入陈一事特显此义既已取其
讨乱之功而后书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者
以见楚之用师不过讨贼纳此二卿以定陈乱而已便
与称兵肆虐不同此皆圣人取人为善止遏乱略之意
所以为书法之妙也
   王正月辩
春王正月此不过周之时周之正月而据文定则春字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26a 页 WYG0164-0300a.png
是夫子特笔故曰以夏时冠周月又谓夫子有圣德无
其位而改正朔如此则正月亦是夫子所改蔡九峰则
谓周未尝改月引史记冬十月为證如此则时或是夫
子所移易以此说夫子岂不误哉泽之愚见只是依据
三传及汉儒之说定以夫子春秋是奉王者正朔以建
子为正此是尊王第一义决无改易其荅颜子行夏之
时乃是为万世通行之法非遂以之作春秋也凡王者
正朔所以统壹诸侯用之纪年用之朝会若民事自依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26b 页 WYG0164-0300b.png
夏时后来汉武帝魏文帝始定用夏时是行夫子之言
也合只就经文举所书月以證改时改月如后
庄公二十有三年夏公如齐观社此周之四月也当夏
 正建卯之月则改时改月甚明
僖公三年自去冬十月不雨至春书王正月不雨夏四
 月不雨至六月雨若用夏正则六月乃建未之月历
 三时不雨六月乃雨如此则春不得耕夏不得种种
 不入土为灾大矣今此六月是周正建巳之月得雨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27a 页 WYG0164-0300c.png
 可以耕种则于农事无妨故此年不书旱不书饥明
 是周正
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冬猎曰狩此是子丑之月故
 书狩也观此足以知周家实是改时改月而主夏正
 者则谓非时而狩所以为讥泽以为既不书公狩又
 不书狩之地此只是虞人脩常职本不应书所以书
 者盖特为获麟故不可彊以为贬
右所举改时只此数处亦自分明其馀亦不足深辩盖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27b 页 WYG0164-0300d.png
此是一二百年间私著曲说以蠹害圣经自两汉至唐
并无此说也汉初犹有夏殷周及鲁历又有颛顼历古
人见前代历纪甚明又三传所载之事互有异同然同
是遵用周正别无异说凡三代正朔皆是自为一代之
制以新民之耳目既改月则须改时应纪年会同朝聘
作史者一皆遵用故夫子春秋是时王正朔安可有他
说也大抵商周本是错改时错改月但学者皆不肯为
商周认错若肯为商周认错则经旨自然明白矣若周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28a 页 WYG0164-0301a.png
之改月只以孟子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及
七八月之间旱为證晦庵集注所据周改时止以行夏
之时为据盖周以建子之月为春终是不正故夫子思
行夏之时也此只以圣经之言为證不烦他说
   鲁隐公元年不书即位义
此隐公之元年何以不书即位摄故也君薨而世子立
世子糿则国政听于大臣堪事而复辟焉古有之矣曰
隐公为大臣乎曰非也庶长而有先君之命使之摄而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28b 页 WYG0164-0301b.png
奉桓者也何以知其有先君之命乎曰桓公之母仲子
也以贵聘之则其子贵矣故桓公之生先君既以为世
子诸侯国人知之矣则隐公之摄非先君之命而谁乎
曰庶长何以不得立曰是圣王之制所以正嗣统而杜
祸乱之原定民志也礼诸侯一娶九女无再娶之文适
夫人无子则择诸右媵右媵无子则择诸左媵左媵无
子而后取诸众妾之子亦皆以其序焉有常制矣隐母
媵也故其子不得承统然则桓母适乎曰不适曰不适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29a 页 WYG0164-0301c.png
则曷为而贵曰非适非媵桓母也非适非媵是谓再娶
盖先君之失礼而臣子末如之何者也惠公之适妃孟
子也孟子卒继室以声子隐母也其后仲子之归鲁盖
纯以夫人礼聘之国人皆曰此夫人也隐亦尝母事之
矣隐立而天子又尝归赗焉则惠之贵桓母有素矣虽
然岂礼之正哉是故明天子在上则婚娶得礼而适庶
之分明及王制不行而后诸侯越礼者众越礼矣而直
以古义断之则于事情之实将不胜其捍格而终非臣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29b 页 WYG0164-0301d.png
子所得追议于君父也然则隐乌得而不奉桓乎榖梁
子曰让桓不正若隐者可谓轻千乘之国蹈道则未由
榖梁之说断则断矣而不达乎事之情昩乎礼之权者
也使隐公黜桓而自立则是负先君之托先君之肉未
寒而举其所爱推而远之设令其祸不至于杀而桓之
母子失所矣而曰我为正其得谓之正乎其得谓之孝
乎而人之情又肯尽从之否也使人情而果从是亦乱
耳是亦篡耳况人情未必然而先君之命实不可改乎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30a 页 WYG0164-0302a.png
故隐之奉桓足以为贤而说春秋者苟能覈事情酌时
宜以处中而毋执一焉庶几乎得之矣
   诸侯娶女立子通考
何氏曰诸侯一娶九女无再娶之文适夫人无子则立
右媵之子右媵无子则立左媵左媵无子则立夫人娣
侄夫人娣侄无子则立右媵娣侄右媵娣侄无子则立
左媵娣侄
成公九年二月伯姬归于宋经书卫人来媵又书晋人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30b 页 WYG0164-0302b.png
 来媵又书齐人来媵案左传凡诸侯嫁女同姓媵之
 异姓则否今鲁嫁伯姬三国来媵共十二女而齐是
 异姓岂宋先代之后上公爵尊故如此欤然不可考
 矣又案传隐公三年云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
 妺曰庄姜美而无子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蚤死
 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据厉妫即何氏所
 谓右媵其娣戴妫即右媵之娣又据昭公八年陈哀
 元妃郑姬生悼太子偃师二妃生公子留下妃生公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31a 页 WYG0164-0302c.png
 子胜此所谓三妃即夫人与左右媵合此数处观之
 则诸侯九女之制甚明其立子则各从其母之贵贱
 也
齐桓公之夫人三王姬徐嬴蔡姬皆无子齐侯好内多
 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长卫姬生武孟少卫姬生
 惠公郑姬生孝公密姬生懿公葛嬴生昭公宋华子
 生公子雍案桓公夫人三当是徐嬴蔡姬娶在先王
 姬娶在后所以如此不是两媵故皆称夫人内宠六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31b 页 WYG0164-0302d.png
 人宠皆相轧又非娣侄所以子皆争立妻妾踰制非
 正家之道也
晋襄公卒晋人以难故欲立长君贾季欲立公子乐赵
 宣子欲立公子雍宣子曰辰嬴贱(乐之/母)班在九人其
 子何振之有杜祁(雍之/母)以君故让偪姞而上之以狄
 故让季隗而已次之故班在四愚案此事宣子如此
 拟议后虽不曾成然当时偶无适子而欲立妾子者
 其选择之法大抵如此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32a 页 WYG0164-0303a.png
右春秋诸侯娶女立子大略如此惟公子纠却不知其
母之贵贱小白母卫姬是齐僖公妾然亦不知其班序
之尊卑但据二传说子纠母贵宜为君史记谓子纠母
鲁女则班序不当在卫姬下此外别无考證不可悬断

   春秋指要
易与春秋皆夫子作然二经事体又自不同易则文王
周公已有全书春秋却是古所未有二帝传授精一执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32b 页 WYG0164-0303b.png
中心法百圣所同唯春秋一经乃是夫子所独盖夫子
之精微缊奥皆具于易而所以立教则在诗书礼乐其
拨乱反正制事之权皆在春秋二帝三王皆有事功夫
子之事功则在春秋也故曰吾志在春秋岂不信乎删
诗书正礼乐系易是述唯春秋可以言作
易称巽以行权盖巽顺而后其权可合于正若先不巽
顺则其所谓权者乃乱耳如孔子作春秋固是行权然
圣人之心本极于巽顺以巽顺行权所以济世道之不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33a 页 WYG0164-0303c.png
通若因循顾忌视天下之沈溺与已不相关则亦非圣
人之心矣惟其巽顺故天下莫敢议其非然圣人犹曰
罪我者春秋可谓巽顺之至矣
春秋之初如卫州吁之事此时事体当责王室及春秋
中世当责伯主及其后肆无忌惮然后用孔子之法如
胡氏说公及宋公遇于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说
得似急迫恐非本意及衰乱之极王者既不兴诸侯又
无伯圣人既生此时不应坐视其弊夫人无远虑必有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33b 页 WYG0164-0303d.png
近忧他人且不可况圣人乎此春秋所以不得不作
隐公八年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秋七月庚午宋公
齐侯卫侯盟于瓦屋胡文定皆以为仲尼变周制泽以
为仲尼救周之衰则有之以为变周制则不可以德则
孔子是圣人以分则孔子是陪臣岂得变周之制
春秋自三传已多异同又益以三家之注实有矛盾至
啖赵陆氏又往往自为说及近代孙泰山胡文定所见
又往往不同晦庵所以不解春秋者为此故也或问朱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34a 页 WYG0164-0304a.png
子何以不解春秋荅以元年春王正月某已不晓据此
则是已不满于胡传但不肯翻然立异耳凡解春秋不
与先儒立异则经旨不明若与先儒立异则于事体又
甚不便正说未见信谤议已随之所以晦庵荅门人问
胡传曰不若且听他如此说得三纲五常不至废坠足
矣此不得已之说其实不满于胡传也
春秋所以难说盖不止于元年春王正月如不书即位
公羊谷梁所见自殊胡文定是谷梁而非公羊其说虽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34b 页 WYG0164-0304b.png
正然于事情不察未免有差夫以王制论之则惠公
妃孟子既无子则隐是庶长当立胡氏以隐是让而非
摄其说是矣但礼失之馀先君之事亦已如此既不容
探其本而归之正而徒裁正其末流岂不龃龉捍格而
大咈于人情哉仲子之归鲁盖以夫人礼聘之亦已假
宠于王室故王室知有仲子其后归其赗也若据此事
情则仲子既贵桓是太子隐自不得立其所以摄者父
命也如此则公羊之说为是又据左传则元妃既薨声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35a 页 WYG0164-0304c.png
子已摄内政久之仲子归鲁既称夫人声子亦已退避
仲子之贵有素矣隐公二年十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三年四月辛卯君氏卒仲子称薨声子称卒书法如此
圣人斟酌轻重之意亦可见焉或曰正义不从而固从
此偏曲之说何也曰此变礼也非偏曲也若欲伸正义
必明天子而后可不然则用榖梁之说以辅佐隐公使
之自立则上逆天子君父之命又必杀桓公母子而后
可焉此说春秋者所以不得已则从权也或曰何以谓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35b 页 WYG0164-0304d.png
之上逆天子曰惠公在位久晚年以鲁夫人之祥娶仲
子若不请于天子以夫人礼聘则宋人必不与故经书
夫人子氏薨是尝请命于天子可以称夫人矣虽是失
礼然亦有故又与汎常违礼者不同故说春秋者又当
斟酌事情未可直情而径行也
唐人考古之功如孔颖达贾公彦最精密陆德明亦然
但音切未善宋氏诸儒经学极深但考古之功却疏若
以宋儒之精用汉魏晋诸儒考古之功则全美矣去古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36a 页 WYG0164-0305a.png
既远不先效汉魏诸儒之勤却便欲说义理祗愈疏耳
大抵生于后世既不获亲见圣贤又不获在两汉魏晋
间则去古日远考古之功自然不及如名物度数汉儒
犹有目击者今却皆是索之纸上岂不疏乎夏时周月
之说魏晋诸儒焉得有此论乎自唐以来说春秋者多
不满于三传然说者之于春秋其详密未必能及左氏
杜预也使说春秋者先有丘明元凯详密之功而后加
以河洛大儒之论则事情既得书法不差义理自然顺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36b 页 WYG0164-0305b.png
序可以归一今诸说皆舍先儒已成之功稽古之实所
见又未完备而遽与之立异焉春秋之道所以久而不
明者以此故也
周易春秋有绳墨之书不可不学而实未易学也易当
明象春秋当明书法象学久已失传故易尤难焉然自
辅嗣以来玩其辞解其义所失亦未远唯春秋当据事
以求书法说者往往不察事情而辄以已意窥圣人由
是众说迭兴而夫子之志荒矣泽自蚤岁已深有所疑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37a 页 WYG0164-0305c.png
乃潜心以求积数十年而后默有所悟大德八年始作注
具藁积十有七年改削犹未成书其辩难剖决之文悉入
六经辩释补注其春秋笔削本旨以贫故未得脩述是以
有其义而无其辞今年已六十馀大惧失坠所以不得忘
言者用工已有次第中道而废则深可惜且古今说春秋
最苦于所说不完杂糅纷纭徒乱人意是以王介甫几欲
举而废之泽尝有言凡说春秋要意思浑全若一处欠阙
便成疏漏一切舛谬从之而起故说春秋者若所见未完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37b 页 WYG0164-0305d.png
则如勿说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若所见果完则虽微贱无
闻于时神明必有相之者此泽所以不得不尽智毕议求
以无负于圣人也然正解既未脱藁本旨又未著笔补注
虽巳刋泽亦颇靳惜其书盖四十馀年之勤览者一目可
尽而此心终未暴白于世惧人之亵而视之也故具指要
数十处使观者察焉夫说之详辩之明则易为观听而人
往往遂怠于学又补注者积久之功如器之已成人但见
其易而不知其难也故推本其始与有志经学者共之傥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38a 页 WYG0164-0306a.png
不弃鄙言先默会于此而后推以及其馀则全经可通
意无不浑而诸儒之得失无所遁其情矣
指要
隐公元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二年春公会戎于潜  纪子帛莒子盟于密
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三年夏四月辛卯君氏卒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38b 页 WYG0164-0306b.png
四年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
冬十二月卫人立晋
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
八年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
八月葬蔡宣公    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
桓公元年郑伯以璧假许田
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
 父        滕子来朝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39a 页 WYG0164-0306c.png
四年夏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
七年夏榖伯绥来朝  邓侯吾离来朝
十年春王正月
十一年突归于郑郑忽出奔卫
十五年二月天王使家父来求车
五月郑伯突出奔蔡郑世子忽复归于郑
十七年癸巳葬蔡桓侯 庄公元年夏单伯逆王姬
秋筑王姬之馆于外  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39b 页 WYG0164-0306d.png
王姬归于齐     八年甲午治兵
夏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
九年夏公伐齐纳子纠 齐小白入于齐
九月齐人取子纠杀之
十五年秋宋人齐人邾人伐郳
二十一年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
二十二年春王正月癸丑葬我小君文姜
冬公如齐纳币    闵公元年冬齐仲孙来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40a 页 WYG0164-0307a.png
僖公元年春王正月齐师宋师曹伯次于聂北救邢
夏六月邢迁于夷仪  齐师宋师曹师城邢
十二月丁巳夫人氏之丧至自齐
二年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
虞师晋师灭下阳
四年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
五年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
 子于首止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40b 页 WYG0164-0307b.png
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止郑伯逃归不盟
冬晋人执虞公
八年秋七月禘于太庙用致夫人
十七年夏灭项    秋夫人姜氏会齐侯于卞
十九年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
鄫子会盟于邾己酉邾人执鄫子用之
二十一年十二月癸丑公会诸侯盟于薄释宋公
二十五年春王正月丙午卫侯燬灭邢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41a 页 WYG0164-0307c.png
二十八年楚杀其大夫得臣
公朝于王所     天王狩于河阳
壬申公朝于王所
二十九年夏六月会王人晋人宋人齐人陈人蔡人秦
 人盟于翟泉
三十年冬天王使宰周公来聘
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
文公元年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41b 页 WYG0164-0307d.png
叔孙得臣如京师   二年丁丑作僖公主
四年冬十一月壬寅夫人风氏薨
五年春王正月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三月辛亥葬我小君成风
王使召伯来会葬   六年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
七年秋八月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
八年公孙敖如京师不至而复丙戌奔莒
宋人杀其大夫司马  宋司城来奔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42a 页 WYG0164-0308a.png
十六年夏五月公四不视朔
十七年诸侯会于扈  宣公元年公子遂如齐逆女
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
八年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
辛巳有事于太庙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籥
戊子夫人嬴氏薨
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敬嬴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
九年陈杀其大夫泄冶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42b 页 WYG0164-0308b.png
十一年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徵舒
十二年冬十二月戊寅楚子灭萧
十三年夏楚子伐宋
十五年六月癸卯晋师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
十八年归父还自晋至笙遂奔齐
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
二年十一月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
六年二月辛巳立武宫 七年不郊犹三望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43a 页 WYG0164-0308c.png
八年夏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
卫人来媵      九年晋人来媵
十三年三月公如京师
夏五月公自京师遂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
 邾人滕人伐秦
十六年楚杀其大夫公子侧
十八年春王正月晋杀其大夫胥童
庚申晋弑其君州蒲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43b 页 WYG0164-0308d.png
襄公四年秋七月戊子夫人姒氏薨
八月辛亥葬我小君定姒
五年叔孙豹鄫世子巫如晋
公会晋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
 伯齐世子光吴人鄫人于戚
六年莒人灭鄫
七年郑伯髡顽如会未见诸侯丙戌卒于鄵
十年夏五月甲午遂灭偪阳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44a 页 WYG0164-0309a.png
十四年夏四月叔孙豹会晋荀偃齐人宋人卫北宫括
 郑公孙虿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伐
 秦
十六年叔老会郑伯晋荀偃卫宁殖宋人伐许
十九年晋士丐帅师侵齐至谷闻齐侯卒乃还
二十一年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
二十五年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夷仪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44b 页 WYG0164-0309b.png
秋八月己巳诸侯同盟于重丘
二十六年春王二月辛卯卫宁喜弑其君剽
卫孙林父入于戚以叛
公会晋人郑良霄宋人曹人于澶渊
二十七年秋七月辛巳豹及诸侯之大夫盟于宋
二十九年吴子使札来聘
昭公元年冬十一月己酉楚子麇卒
楚公子比出奔晋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45a 页 WYG0164-0309c.png
八年春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
夏四月辛丑陈侯溺卒 冬十月壬午楚师灭陈
葬陈哀公
十三年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弑其君虔于乾
 溪        楚公子弃疾杀公子比
蔡侯庐归于蔡    陈侯吴归于陈
十四年春意如至自晋
十五年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籥入叔弓卒去乐卒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45b 页 WYG0164-0309d.png
 事        十九年冬葬许悼公
二十年秋盗杀卫侯之兄絷
二十四年婼至自晋  二十七年春公如齐
公至自齐居于郓
二十九年春公至自乾侯居于郓
三十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
三十二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取阚
定公元年夏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乾侯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46a 页 WYG0164-0310a.png
戊辰公即位     秋七月癸巳葬我君昭公
四年刘卷卒     葬刘文公
八年从祀先公    盗窃宝玉大弓
九年得宝玉大弓   十二年叔孙州仇帅师堕郈
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堕费
十二月公围成    十三年夏筑蛇渊囿
大蒐于比蒲     十五年秋七月壬申姒氏卒
九月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46b 页 WYG0164-0310b.png
辛巳葬定姒
哀公三年五月辛卯桓宫僖宫灾
十二年春用田赋   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右所举经文只是提其要虽若不完然一事必与数十
事相关则全经固已在其中矣如不书即位当与后面
书即位参看书会盟当与凡会盟合而求之所以谓之
指要然其间亦有迭出者则自有意又晋韩宣子聘鲁
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47a 页 WYG0164-0310c.png
德与周之所以王春秋传序云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
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从而脩之以成
一经之通体此两处亦要切泽尝谓后人说春秋未必
能及丘明元凯者正指此等处然此却非诸儒之罪乃
是古今之殊去古近者所见未差去古远者则益疏矣
故学春秋者先得如丘明元凯然后可求向上之功观
者毋忽此言也资中黄泽书
 
春秋师说 卷下 第 47b 页 WYG0164-0310d.png
 
 
 
 
 
 
 
 春秋师说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