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1136-008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王著作集卷五
             宋 王蘋 撰
  像赞
冲乎其融悫乎其恭杏坛化雨程门春风 洛阳王敬

乡先生著作王公小象其十一世从孙观奉以示宽瞻
拜之馀谨为之赞曰嗟乎先生负笈而求道已为北学
卷五 第 1b 页 WYG1136-0087d.png
之言游献策以救时又为南渡之陆贽故当诬史重作
虽秉笔而预修然使新学尚行终抱经而不试才可用
而有为行独持而无愧是宜祭于其社以慰乡邦之思
岂私于其家以为子孙之庇也哉 延陵吴宽
程学之传孰得其亲载之而南龟山是因著作及门视
杨则后德器之成乃参其旧著作闽产而家于吴渊源
一脉乡邦所模遗象俨然如挹先哲座上之风门前之
雪 乡后学王鏊
卷五 第 2a 页 WYG1136-0088a.png
受性理之学于程门究笔削之旨于孔氏语其体则正
心修身措之用可更化善治惜乎时君徒称其为通儒
而不任以国事然后之学者溯道学之正传迹出处之
高致宜其于先生企仰之有加而诵法之不置也耶
郡后学李杰
  跋
按宋史著作王先生生于南服奋然北游得闻大学之
说于伊川之门属高宗南渡拜官于戎事倥偬之秋而
卷五 第 2b 页 WYG1136-0088b.png
所以献纳于君者拳拳以正心诚意及分别君子小人
为言虽当时仕不甚显弗克表见于世然其所学者大
而少枉以徇人亦于此可见矣瞻拜遗像凛然起敬因
识于后 漳浦吴原书
  墓志
道学衰微千有馀载士习于章句传注孰有心传自到
者宪自髫龄已闻河南二程夫子绍孔孟之绝学私淑
诸人独恨不得供洒扫应对之役问所以学也既冠居
卷五 第 3a 页 WYG1136-0088c.png
吴则闻州里福清王先生实程门高第乃与吾季弟悊
又闽陈长方少方执门弟子之礼薰蒸灌溉于仁义道
德之言若江海之浸虽莫测其涯涘然知师道可尊朋
友讲习可乐也先生讳蘋字信伯世居福之福清自其
考徙平江先生资禀清粹充养纯固平居恂恂儒者及
语当世之务民俗利病若习于从政者盖其理达而义
精故也然不邀名当世世罕知之今天子急贤图治搜
扬岩穴俊乂汇征知府事孙公佑列先生学行于朝召
卷五 第 3b 页 WYG1136-0088d.png
见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先生于是冀得行其道
以所学为上言曰道无古今惟人能弘故尧以传舜舜
以传禹禹以传汤汤以传文武或见而知或闻而知前
圣后圣若合符节然非传圣人之道传其心也已之心
无异圣人之心广大无垠万善皆备盛德大业由此而
成故欲传尧舜禹汤文武之道扩充是心焉尔又曰帝
王之学与儒生异尚儒生从事章句文义帝王务得其
要措之事业盖圣人经世大法备在方策苟得其要举
卷五 第 4a 页 WYG1136-0089a.png
而行之无难也未几兼史馆校勘属刋修裕陵实录书
奏改左承奉郎迁著作佐郎丐外补通判常州主管台
州崇道观族子坐法一时观望文致以罪久之还故官
复主管崇道观引年致仕官至左朝奉郎寿七十有二
绍兴二十三年五月戊午疾终于里第以其年八月甲
申葬于湖州长兴县和平镇茅栗山之原嗟乎先生所
试止于是故见之行事不大彰彻道学渊微不得暴之
天下然一时名儒推与论荐亦可槩见杨文靖公时程
卷五 第 4b 页 WYG1136-0089b.png
门先进尝曰同门后来成就莫踰吾信伯中书舍人朱
公震宝文阁直学士胡公安国徽猷阁待制尹公焞皆
举以自代胡公论荐尤力谓其学有师承识通世务使
司献纳必有补于圣时是二三公盖有心照莫逆之道
存焉先生纯一不杂故得之深不事表暴故所养厚貌
肃而气和言简而义明故望之可钦即之可爱慕其接
物意诚而感通其治事从容而中理其从政必尽其职
其涖民必极其惠岂非所谓时措之宜者耶曾祖讳珣
卷五 第 5a 页 WYG1136-0089c.png
祖讳础皆隐君子考讳伯起假承务郎赠右宣教郎室
蔡氏胡氏前卒俱赠安人胡氏钦州安远尉峄之女安
远名士女又贤也以配先生士以为美谈三子曰大本
右修职郎淮南东路安抚准备差使曰大中曰大临皆
业儒女二人婿皆进士呜呼夷考世儒之学自先秦两
汉更魏晋涉隋唐穷经探道号称名儒者不乏然韩愈
氏顾以为孟轲氏不得其传下到今若河南氏之学若
先生所受学远有端绪质之孔孟无愧也其学要以深
卷五 第 5b 页 WYG1136-0089d.png
造自得敏于躬行其序自正心诚意以至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要本于格物致知自尽己之性以至尽人物
之性极于参天地赞化育要本于至诚不息达于礼乐
则可以穷神知化择乎中庸则可以开物成务然士无
师传以肄业考疑往往不得其门而入虽然后生可畏
焉知来者无涣然冰释于斯道先生既葬修职以状来
曰先君未尝著书所以传后者惟幽堂之铭是赖子从
先君游久子实甚宜宪义不得以浅陋辞也谨次其状
卷五 第 6a 页 WYG1136-0090a.png
且具列古今之学可考不诬盖有待于来者铭曰圣人
迹熄经仅存章句传注极丝棼衰微绝塞道之真剽剥
斗俪攻于文卓哉夫子闯圣门学得其承道乃尊不杂
不溺醇乎醇相时行义觉斯民胡神啬此畀穷屯我述
墓文琢斯珉谂兹源委垂无垠闻而知者存乎人 门
人浦城章宪撰
  祭文
维绍兴二十三年岁次癸酉八月戊午朔初十日丁卯
卷五 第 6b 页 WYG1136-0090b.png
门人章宪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告于著作王先生之
灵曰呜呼圣人既没六经虽备学失其传泯泯千岁有
倬河南兴起废坠世方惊疑青衿还视不惊不疑髦士
云萃猗欤先生清明渊懿乃泳于深乃跻于邃不杂不
溺乃得其粹私淑诸人河南是继滔滔者学孰穷涯涘
孰致中和孰合内外孰脱章句见之行事学得其源究
观其委如立之平以平斯市不惑多歧卒习于是哲人
云亡斯学坠地先生非隐亦非玩世相时行可庶几得
卷五 第 7a 页 WYG1136-0090c.png
志志举斯道匪曰膴仕斯命也夫身屯道否念昔从游
东阡西里从先生者陈子兄弟同升诸堂亦有吾季二
十年间流落殆既晚及师门吊影掩袂奚为于今师亦
长逝呜呼哀哉自我不见于今三祀驰书未复讣音遄
至呼天不吊恸哭于位温温郁郁堕此窈冥谆谆循循
不闻其声陈此奠觞輤车其行终天之恨并此以倾尚

  挽诗
卷五 第 7b 页 WYG1136-0090d.png
伊洛流风在邱轲道德尊遗经启幽眇后学有渊源钻
仰知由户衰迟阻及门三年思睟面一旦绝微言
行义时逢可泽民事却睽斯文犹有寄俗学岂终迷不
复符三鳣空闻见白鸡诛茅方槜李卜葬已苕溪(先生/亦酉)
(年捐馆故用晋/书白鸡故事)
西观才黔突题舆却佐州济时卑管晏赍志在春秋暧
暧孤云没沉沉厚夜幽升堂闻礼乐终觉愧程仇 门
人浦城章宪
卷五 第 8a 页 WYG1136-0091a.png
伊洛亲闻道渊微赖发扬东吴贤望重西观旧书藏吾
党将安放斯文岂遂亡堂堂宁复见门士恸新冈
梁木俄摧坏嗟吁丧大贤典刑看子肖道学付谁传一
代风流尽千年物论先师言犹在耳身敢坠周旋 门
人浦城杨邦弼
  国史传
王蘋字信伯世居福之福清自其考始寓平江蘋师事
河南程颐视其高第龟山杨时为后进而时独深许可
卷五 第 8b 页 WYG1136-0091b.png
之每以为后来师门成就者惟蘋也上亲征驻跸知平
江府孙佑荐其学行召见之蘋曰民离而听之则愚合
而听之则圣古语谓谋从众则合天心以众心之所同
有至公之理也今陛下亲征诏下而四方民大和悦当
于人心耳陛下诚推是心以见于用人则用人必慰人
望推是心以见于政事则政事不咈于人情故曰爱而
知其恶憎而知其善使朝廷不乏才要道也汲黯之戆
汉武每恶其妄发及与严助论之必以为社稷臣宇文
卷五 第 9a 页 WYG1136-0091c.png
士及之佞唐文皇每延入閤语必至夜分至称佳木乃
以佞人目之二君不蔽于好恶此所以能尽臣下之贤
否人主好恶犹天焉惟才是用何适莫之有上他日语
辅臣曰蘋起草茅而议论若素宦于朝通儒也赐进士
出身授左迪功郎秘书省正字诏条具贼退利害蘋曰
六月宣王北伐之诗也而诗序及于鹿鸣四牡皇皇者
华常棣伐木湛露彤弓菁菁者莪焉此亦何预于北伐
哉及观车攻之诗称宣王能内修政事外攘夷狄然则
卷五 第 9b 页 WYG1136-0091d.png
攘夷狄实系于政事之脩也今日政治之本有三一曰
正心诚意二曰辨君子小人三曰消朋党记曰欲明明
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
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
诚其意治天下国家本于正心诚意而已诚者天之道
也意与天合则动静语默无毫发私而此心无适非道
矣举而措之事业宜无难也君子之与小人如冰炭之
不可并用也君子曰可小人曰不可君子曰然小人必
卷五 第 10a 页 WYG1136-0092a.png
曰不然其相戻若是欲望其共成功难矣然彼之所不
同非故不相侔也以知识之小大见闻之广狭不同耳
齐侯伐鲁展喜犒师对齐侯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晋
阴饴甥对秦伯亦曰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
归然则可不辨之哉唐文宗尝叹曰破河北贼易破此
党难盖是时牛李之党互相倾轧四十馀年而文宗不
知当时之党虽起于牛李而实成于文宗之疑也惟人
君以为疑故亲戚故旧人得以谓之党交游执友人得
卷五 第 10b 页 WYG1136-0092b.png
以谓之党宦学相同得以谓之党门生故吏得以谓之
党朋党之成破系于人君取舍使文宗不以为党臣下
孰从而成之会修神宗皇帝实录兼史馆校勘书成改
左承奉郎迁著作佐郎通判常州主管台州崇道观累
官左朝奉郎卒年七十二蘋识虑精微议论平易平居
颓然若与世忘及语当世之务乃如习于从政者在常
州人以为不屑于簿书钱榖也蘋钩考不懈必举职乃
已或叩之曰子欲我为不解人事耶不著书既老乃集
卷五 第 11a 页 WYG1136-0092c.png
古今论语说取其与所见合者为一书亦未及而卒
  吴郡志
王蘋字信伯父仲举福州福清人蘋出继伯父伯起后
伯起字圣时居吴江震泽少入京师受经于王介甫学
文于曾南丰游曾宣靖公公亮父子间举进士不第题
其居曰酉室江公望为记平生所作诗曰唱道野集伊
川程先生在涪陵及洛阳命蘋从游遂为河南高第蘋
学通春秋视杨时犹为后进时亦谓后来师门成就者
卷五 第 11b 页 WYG1136-0092d.png
惟蘋也舍法行遂不就举绍兴四年高宗驻跸平江知
孙佑言蘋素行高洁有忧时爱国之心有开物成务
之道丞相赵鼎以闻十二月召对上以通儒称之补右
迪功郎后四日特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兼史馆
校勘受诏条具贼退利害蘋奏治本三事一曰正心诚
意二曰辨君子小人三曰消朋党上谓辅臣曰蘋起草
茅而议论进止若素宦于朝者大抵儒者能通世务乃
为有用与修神宗实录优诏奖谕中书舍人朱震宝文
卷五 第 12a 页 WYG1136-0093a.png
阁直学士胡安国徽猷阁待制尹焞皆举以自代安国
论荐尤力谓其学有师承识通世务使司献纳必有补
于圣时迁著作佐郎通判常州主管台州崇道观然为
秦桧所嫉会从子谊坐法一时观望文致以罪久之复
主管崇道观引年致仕官至左朝奉郎二十三年五月
卒年七十二葬湖州长兴县和平镇茅栗山门人章宪
撰志蘋识虑精微议论平易颓然若与世忘不著书既
老集论语集解未成合文集为四卷行于世宪及陈长
卷五 第 12b 页 WYG1136-0093b.png
方杨邦弼皆同门弟子也嘉熙元年知府王遂祠蘋学
宫宝祐初里人立像震泽以长方邦弼配食号三贤祠
陈长方字齐之其先福州长乐人父侁字复之擢第娶
吴人林旦女与陈了翁交从甚密了翁谪廉州侁以书
贺之至千馀言由此得罪又从游定夫学深得治气养
心行已接物之要故其子皆生长外家亦为道学之士
长方绍兴进士终江阴军学教授居吴中步里终日闭
户研穷经史著书名步里客谈及春秋礼记尚书传汉
卷五 第 13a 页 WYG1136-0093c.png
唐论俱行于世学者称为唯室先生弟少方字同之亦
端慧不群孝宗朝为东宫讲官时号二陈皆王信伯门

杨邦弼字良佐其先建宁浦城人文公亿四世孙也来
从王蘋学遂居震泽探极理趣发为词章中绍兴十二
年进士第三会行都初建太学选为博士踰年通判信
州寻以大理卿改湖南漕不务钩致甚得大体迁秘书
丞著作佐郎又两迁礼部郎以起居舍人出使金国迁
卷五 第 13b 页 WYG1136-0093d.png
起居郎中书舍人而卒
章宪字叔度居黄村乐道好德操履高洁行有馀力而
以学文乡里谓之隐君子其学师事王信伯而与朱发
吕居仁等游邃于春秋有后轩集十卷曾文公为之序
(宪父甫字端叔自建徙居吴其八世祖本浦城人有西/村珠林二族西村之裔多显仕珠林至甫曾祖法始登)
(科/)
  嘉熙元年诏举策题
问礼云凡学释奠于其先师释者援周礼曰凡有道者
卷五 第 14a 页 WYG1136-0094a.png
有德者使教焉以为乐祖祭于瞽宗此之谓先师之类
也若是则岂必乡之先生而后敬之仕于其邦寓于其
里者皆所当然也师道立善人多岂不宜乎若文正范
公生于斯仕于斯乐圃朱公唯室兄弟皆长于斯私淑
艾于斯若安定胡公教授是邦和靖尹公讲道虎邱之
下著作王公召于吴而老于吴是六君子者虽事显晦
之不同非吴之所谓先师欤非吴学之士所当严事而
景行者欤愚请诵所闻于六君子之一二与诸友订天
卷五 第 14b 页 WYG1136-0094b.png
章之对规模正大隐然有王佐气象答元昊书心事明
白西贼胆寒之谣岂语言文字使之然者其居吴也义
学义庄遗爱犹在其守吴也兴学校举贤才此又公之
馀事尔安定泰山十年攻苦食淡明道景祐间振师道
于久废之馀其授学苏湖也东南之士翕然有仁义礼
乐之风四方来游者醇厚和易不问知为其弟子而经
义治事本末兼举异时出而为政往往适于世用庆历
间自太学而州县壹是为法二公本朝之大儒也敢问
卷五 第 15a 页 WYG1136-0094c.png
其学问之本果安在欤使文正经制西事归坐庙堂安
定久侍经筵进当事任其经世大用亦可逆睹欤乐圃
以名父之子得师训之传有是言则是理明无是言则
是理阙又曰心通乎道然后能辨是非伊川直指内外
之学以告之者可谓切至著书阅古乐尧舜之道以终
其身而郡守监司造请政则亦非泊然忘斯世者和靖
绍师鲁之高风为师门之曾子义不苟后弃子弗顾经
以解而明亦以解而晦先生此言岂以辨说章句为功
卷五 第 15b 页 WYG1136-0094d.png
者论孟二解言近指远有非游杨诸公之所及虎邱之
集阐明道奥开发后学之蔽蒙二公程门之高弟也敢
问读其书习其说者何所得欤使乐圃早岁俯从吏仕
晚而久在朝廷和靖渡江之召从容讲席其所养所施
亦可悉闻欤高宗驻跸吴会首以郡守之荐召见王公
布衣入对若素宦于朝上以通儒目之赐第入馆以治
本三说应诏一曰正心诚意二曰辨君子小人三曰消
朋党此正师友言治之要旨而中兴祈天永命之大端
卷五 第 16a 页 WYG1136-0095a.png
也于时唯室与少方学于震泽实以王公为师语录一
编备天下之妙理若逝者如斯授受于不言之表至触
处相应之时而后自得焉二公亦中兴以来之端人也
而郡不知尊学不知祀何欤六君子之渊源至于今未
远也尊其名而不考其实敬其人而不继其学独何益
欤近世紫阳夫子起于诸老之后是邦之负笈而受业
寓书而请益者亦十有馀人诸友亦尝䌷绎其说而有
得焉否乎其与六君子之学异乎同乎亦有互相发明
卷五 第 16b 页 WYG1136-0095b.png
者乎愿详以告之文无取焉
 
 
 
 
 
 
 王著作集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