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龟山先生语录卷第三
   馀杭所闻
扬雄云多闻守之以约多见守之以卓其言终
 有病不如孟子言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
 约也为无病盖博学详说所以趋约至于约
 则其道得矣谓之守以约卓于多闻多见之
 中将何守见此理分明然后知孟子之后其
 道不传知孟子所谓天下可运于掌为不妄
正心到寂然不动处方是极致以此感而遂通
 天下之故其于平天下也何有
卷三 第 1b 页
曾子开不以颜色语言假借人其慎重为得大
 臣之体于今可以庶几前辈风流者惟此一
 人耳
齐战在圣人何以慎曰齐所以事神战所以用
 民命固当慎也曰孔子云我战则克祭则受
 福何也曰此非圣人之言王者之兵有征无
 战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又敢自谓其能
 克乎夫祭之为道初不为致福故祭祀不祈
 君子于其亲春秋祭祀以时思之其他所祭
 报本反始而巳何求福之有又曰武王三分
卷三 第 2a 页
 天下有其二度德量力皆足以胜受而无疑
 焉而曰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
 良是不敢必其战之胜也而记称孔子之言
 曰我战则克必不然矣
问或谓人主之权当自主持是否曰不为臣下
夺其威柄此固是也书称汤曰用人惟已而
 孟子亦曰见贤焉然后用之则人君之权岂
 可为人所分然孟子之论用人去人杀人虽
 不听左右诸大夫之毁誉亦不听国人之公
 因国人之公是非吾从而察之必有见焉而
卷三 第 2b 页
 后行如此则权常在我矣若初无所见姑信
 己意为之亦必终为人所惑不能固执矣
问或谓卫于王室为近懿公为狄所灭齐桓公
攘戎狄而封之当是时夷狄横而中国微桓
 公独能如此故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
衽矣为其功如此也观晋室之乱胡羯猖獗
于中原当是时只为无一管仲故颠沛如此
然则管仲之功后世信难及也曰若以后世
论之其功不可谓不大自王道观之则不可
以为大也今人只为见管仲有此故莫敢轻
卷三 第 3a 页
议不知孔孟有为规模自别见得孔孟作处
则管仲自小曰孔孟如何曰必也以天保以
上治内以采薇以下治外虽有夷狄安得遽
至中原乎如小雅尽废则政事所以自治者
俱亡四夷安得而不交侵中国安得而不微
方是时纵能救之于巳乱虽使中国之人不
至被发左衽盖犹贤乎周衰之列国耳何足
道哉如孟子所以敢轻鄙之者盖以非王道
不行故也曰然则孔子何为深取之曰圣人
之于人虽有毫末之善必录之而况于仲乎
卷三 第 3b 页
若使孔子得君如管仲则管仲之事盖不暇
为矣
问或谓今世直道难行必有术焉若事事要是
自立不任道如何行得观周勃狄仁杰之在
汉唐必须优柔浸灌蒙耻忍垢俟时而后发
故功成事遂如必危言极论则速祸无补矣
曰学者当以圣王为师如周勃何人而可取
法勃之不为禄产戮也幸矣观其提北军而
入也号于众曰为刘氏者左袒此最为无谋
设使当时吕氏之党先有以固结众心皆为
卷三 第 4a 页
之右袒何以处之非唯皆右袒只使左右袒
者相半亦不能决胜矣岂不危乎曰勃须知
众皆为刘氏故为此说曰既知其为刘氏则
此说尤为赘语为勃之计但当问义之所在
以义驱之可也如当时平勃两人俛首以事
吕后其在平则或有谋在勃驱之为乱亦固
从之矣此何可保观勃初无学术亦无智略
庸谬人耳方文帝谕之就国畏帝以事诛之
至使人以兵甲左右为卫若果君命见诛勃
殆将以所自卫者叛乎此尤可笑也后之人
卷三 第 4b 页
多以成败论人物故如勃者得与忠贤之列
亦可谓幸矣狄仁杰在武后时能拨乱反正
谓之社稷臣可也然亦何尝挟数任术观史
氏所载其议论未尝不以正当时但以母子
天性之说告武后其滨于死者亦屡矣卒至
武后怒而言曰还汝太子夫岂尝姑务柔从
以阴幸事之成乎孟子曰君子创业垂统为
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人臣之事君或远
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巳可也岂可
枉已以求难必之功乎又言西汉之士多尚
卷三 第 5a 页
权谋战国馀俗也观高祖时只有一张子旁
 乃君子人其他少有可敢者又言班固称高
 祖谓王陵少戆可以佐陈平然安刘氏者必
勃此语盖未验也陈平独任事甚久王陵一
言而免终不曾佐得陈平平独任亦无变
孟子言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与间也惟大人
为能格君心之非盖人与政俱不足道则须
使人君心术开悟然后天下事可循序整顿
然格君心之非须要有大人之德大人过人
 处只是正已正已则上可以正君下可以正
卷三 第 5b 页
人今之贤者多尚权智不把正己为先纵得
好时节终是做不彻或谓权智之人亦可以
救时据某所见正不欲得如此人在人君左
右坏人君心术
因言人君喻台谏言事若事当言可以言否曰
英宗朝傅钦之奏劄子上不从因曰台谏有
合理会事却不理会钦之曰不知方今合理
会者是何事上曰何不言蔡襄钦之云若襄
有罪陛下何不自朝廷竟正典刑责之安用
臣等言上曰欲使台谏言其罪以公议出之
卷三 第 6a 页
钦之云若付之公议臣但见蔡襄辨山陵事
有功不见其罪臣身为谏官使臣受旨言事
臣不敢
因言特旨及御笔行遣事曰 仁宗时或劝云
 陛下当收揽权柄勿令人臣弄威福 仁宗
 曰如何收揽权柄或曰凡事须当自中出则
 福威归陛下矣 仁宗曰此固是然措置天
 下事正不欲自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如
 有不是难于更改不如付之公议令宰相行
 之行之而天下以为不便则台谏得言其失
卷三 第 6b 页
于是改之为易矣据 仁宗识虑如此天下
安得不治人君无心如天 仁宗是也
曾子开端严可畏有大臣之风若其辈流虽位
崇望重少不以言语礼貌牢笼人者殊为失

章郇公在私第子弟有夜叩门禀事者公曰若
是公事明早来待漏院理会若是私事即于
堂前夫人处禀覆在中书一日坐处地陷徐
 起使人填之不以为怪家人闻之甚忧及公
 还家亦不言至晚公与弟虞部者对饮虞部
卷三 第 7a 页
 问公今日闻中书地陷是否曰中书地何干
 汝事竟不言前辈大抵有此气象卒乍摇撼
 不动
为政要得厉威严使事事齐整甚易但失于不
 宽便不是古人作处孔子言居上不宽吾何
 以观之哉又曰宽则得众若使宽非常道圣
 人不只如此说了今人只要事事如意故觉
 见宽政闷人不知权柄在手不是使性气处
 何尝见百姓不畏官人但见官人多虐百姓
 耳然宽亦须有制始得若百事不管唯务宽
卷三 第 7b 页
 大则胥吏舞文弄法不成官府须要权常在
 已操纵予夺揔不由人尽宽不妨伯淳作县
 常于坐右书视民如伤四字云某每日常有
 愧于此观其用心应是不错决挞了人古人
 于民若保赤子为其无知也常以无知恕之
 则虽有可怒之事亦无所施其怒无知则固
 不察利害所在教之趣利避害全在保者今
 赤子若无人保则虽有坑阱在前蹈之而不
 知故凡事疑有后害而民所见未到者当与
 他做主始得州县近令劝诱富民买盐劝诱
卷三 第 8a 页
 即须有买者但异时令百姓买盐其初亦令
劝诱百姓名一入官以后便不可脱为民父
 母岂可暂时罔之使之终身受其害
孟子一部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
其放心至论仁义礼智则以恻隐羞恶辞让
是非之心为之端论邪说之害则曰生于其
 心害于其政论事君则欲格君心之非正君
 而国定千变万化只说从心上来人能正心
则事无足为者矣大学之脩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其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巳心得其正然
卷三 第 8b 页
 后知性之善孟子遇人便道性善永叔却言
圣人之教人性非所先永叔论列是非利害
 文字上尽去得但于性分之内全无见处更
 说不行人性上不可添一物尧舜所以为万
世法亦只是率性而巳所谓率性循天理是
 也外边用计用数假饶立得功业只是人欲
 之私与圣贤作处天地悬隔
问如管仲之才使孔子得志行乎天下还用之
 否曰管仲高才自不应废但纪纲法度不出
自他尽有用处曰若不使他自为或不肯退
卷三 第 9a 页
 听时如何曰如此则圣人废之不问其才因
 言王道本于诚意观管仲亦有是处但其意
 别耳如伐楚事责之以包茅不贡其言则是
 若其意岂为楚不勤王然后加兵但欲楚尊
 齐耳尊齐而不尊周管仲亦莫之诘也若实
 尊周专封之事仲岂宜为之故孟子曰五霸
 假之也盖言其不以诚为之也今苏州朱冲
 施贫度僧置安乐院给病者医药人赖以活
 甚众其置物业则厚其直及其收息则视众
 人所取而轻之此皆是好事只为其意正在
卷三 第 9b 页
 于规利而窃誉于人故人终不以好人许之
 仲尼之门无道桓文之事而孟子直截不比
 数之其意亦犹此也又言自孟子后人不敢
 小管仲只为见他不破近世儒者如荆公虽
 知卑管仲其实亦识他未尽况于馀人人若
 知王良羞与嬖奚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
 为之意则管仲自然不足道又言管仲只为
 行诈故与王者别若王者纯用公道而巳又
 言霸者之民驩虞如也治民使之驩乐有甚
 不得但如所谓皞皞如也则气象便与霸者
卷三 第 10a 页
之世不同盖彼所以致人驩虞必有违道干
誉之事若王者则如天亦不教人喜亦不教
人怒
莹中言乘舟事最好然元祐舟不知为甚桩得
太重及绍圣时不知却如何亦偏多载了据
此两舟所载者因何物得重今当减去何物
则适平若被人问到此须有处置始得如是
本分处置得事之人必须有规矩绳墨一一
调和得是不令错了若只说得揔脑便休亦
 不济事孟子言天下可运于掌如彼所言天
卷三 第 10b 页
下诚可运于掌也
谓曾见志完云上合下便执得继述两字牢更
不可易因言继述两字自好但今用之非是
当时自合说与真个道理且好货好色孟子
犹不鄙其说而推明之而况上有继述之意
岂容无所开道而使小人乘间谬为邪说以
 进则其末流激成今日之弊不足怪矣夫继
述之说始于记所称武王周公今且举周公
 一二事明之文王耕者九一至周公则更而
为彻文王关市讥而不征至周公则征之武
卷三 第 11a 页
 王克商乃反商政政由旧逮周公七年制礼
 作乐昔者文武所由之政安在圣人作处唯
 求一个是厎道理若果是虽纣之政有所不
 革果非虽文武之政有所不因圣人何所容
 心因时乘理欲天下国家安利而巳且如
 神考十九年间艰难勤苦制为法度盖欲以
 救时弊便百姓也便百姓则其志救时弊则
 其事此独不当继述乎今继述足以救时弊
 便百姓也是亦 神考而巳释此不务乃欲
 一二以循熙丰之迹不然则为不孝此何理
卷三 第 11b 页
 也且如祖宗有天下百有馀年海内安乐其
 法度岂皆不善 神考一起而更之 神考
 亦谓之不孝可乎自唐末至五代祸乱极矣
 太祖 太宗顺人心定天下传数世而无变
 此岂常人做得然而法度不免有弊者时使
 之然尔若谓时使之然则 神考之法岂容
 独能无弊补偏救弊是乃 神考所以望乎
 后世也何害于继述而顾以为不孝乎今之
 所患但人自不敢以正论陈之于上恐有滞
 碍妨嫌若吾辈在朝廷须是如此说始得其
卷三 第 12a 页
听不听则其去就之义焉议论不知道理所
在徒有口辩即胜他识道理人不过如战国
说士遇孟子便无开口处
问或谓荆公晚年诗多有讥诮 神考处若下
 注脚尽做得谤讪宗庙他日亦拈得出曰君
 子作事只是循一个道理不成荆公之徒笺
 注人诗文陷人以谤讪宗庙之罪吾辈也便
 学他昔王文正在中书寇莱公在密院中书
 偶倒用了印莱公须勾吏人行遣他日密院
 亦倒用了印中书吏人呈覆亦欲行遣文正
卷三 第 12b 页
 问吏人汝等且道密院当初行遣倒用印者
 是否曰不是文正曰既是不是不可学他不
 是更不问如今日所罪谤讪宗庙毁谤朝政
 者自是不是先王之时惟恐不闻其过故许
 人规諌至于舜求言乃立谤木是真欲人之
 谤己也书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盖
 圣人之于天下常惧夫在己者有所未至故
 虽小人怨詈亦使人主自反诗三百篇经圣
 人删过皆可以为后王法今其所言讥刺时
 君者几半不知当时遭谤讪之罪者几人夫
卷三 第 13a 页
 禁止谤讪自出于后世无道之君不是美事
 何足为法若祖宗功德自有天下后世公议
 在岂容小已有所抑扬名之曰幽厉虽孝子
 慈孙百世不能改夫为人子孙岂不欲圣贤
 其祖考但公议以恶名归之则虽欲改之不
 能得也其曰名之曰幽厉当时谁实名之兹
 岂独其子孙之不孝乎如此在人主前开陈
 乃是正理今之君子但见人言继述亦言继
 述见人罪谤讪亦欲求人谤讪之迹罪之如
 此只是相把持正理安在如元祐臣寮章疏
卷三 第 13b 页
论事今乃以为谤讪此理尤非使君子得志
须当理会令分明今反谓他门亦尝谤讪不
唯效尤兼是使元祐贤人君子愈出脱不得
济甚事
言季常在京时尝问正心诚意如何便可以平
 天下与之言后世自是无人正心若正得心
其效自然如此此心一念之间毫发有差便
是不正要得常正除非圣人始得且如吾辈
 还敢便道自已心得其正否此须是于喜怒
哀乐未发之际能体所谓中于喜怒哀乐之
卷三 第 14a 页
后能得所谓和致中和则天地可位万物可
育其于平天下何有因论孟子直以禹稷比
 方颜子只颜子在陋巷时如禹稷事业便可
为之无难若正心诚意不足以平天下则禹
 稷功巍巍如此如颜子者如何做得
问伯夷柳下惠如何见得能朝诸侯一天下曰
 只看颜子在陋巷便做得禹稷事业则夷惠
 之能朝诸侯一天下可知圣人之得邦家绥
 之斯来动之斯和自是力量不同如夷惠之
风能使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鄙夫宽薄夫敦
卷三 第 14b 页
奋乎百世之上下闻者莫不兴起则其未有
为之时人固已心悦而诚服之矣使得百里
 之地而君之其效宜如何
叔孙通作原庙是不使人主改过而教之耻过
 作非也此为万世之害今太庙却闲了只严
 奉景灵宫是舍先王之礼而从一谬妄之叔
 孙通也岂不过乎
母意只是去私意若诚意则不可去也(重见)
因读东坡和渊明形影神诗其影荅形云君如
 烟上火火尽君乃别我如镜中像镜坏我不
卷三 第 15a 页
灭曰影因形而有无是生灭相故佛尝云一
 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正言其非实有也何
 谓不灭他日亦尝读九成台铭云此说得之
庄周然而以江山吞吐草木俯仰众窍呼吸
鸟兽号鸣为天籁此乃周所谓地籁也但其
 文精妙读之者或不之察耳
言荆公云天使我有是之谓命命之在我之谓
 性是未知性命之理其曰使我正所谓使然
 也然使者可以为命乎以命在我为性则命
 自一物若中庸言天命之谓性性即天命也
卷三 第 15b 页
 又岂二物哉如云在天为命在人为性此语
 似无病然亦不须如此说性命初无二理第
 所由之者异耳率性之谓道如易所谓圣人
 之作易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也
谓常问志宁云至道无难惟嫌拣择其理是否
 志宁曰是曰若尔公何不杀人放火志宁无
 语
扬雄云学所以修性夫物有变坏然后可修性
 无变坏岂可修乎唯不假修故中庸但言率
 性尊德性孟子但言养性孔子但言尽性
卷三 第 16a 页
因论荆公法云青苗免役亦是法然非藏于民
 之道如青苗取息虽不多然岁散万缗则夺
民二千缗入官既入官则民间不复可得矣
免役法取民间钱雇人役于官其得此钱用
者盖皆州县市井之人不及乡民乡民惟知
输而巳而不得用故今乡民多乏于财也青
苗二分之息可谓轻矣而不见有利于百姓
何也今民间举债其息少者亦须五七分多
者或倍而亦不觉其为害曰惟其利轻且官
中易得人徒知目前之利而不顾后患是以
卷三 第 16b 页
 乐请若民间举债则利重又百端要勒得之
 极难故人得巳且巳又青苗虽名取二分之
 息其实亦与民间无异盖小民既有非不得
 巳而请者又有非不得巳用之且如请钱千
 或遇亲旧于州县间须有酒食之费不然亦
 须置小小不急之物只使二百钱巳可比民
 间四分之息又请纳时往来之用与官中门
 户之赂遗至少亦不下百钱况又有胥吏追
 呼之烦非货不行而公家期限又与私家不
 同而民之畏法者至举债以输官往往沿此
卷三 第 17a 页
遂破荡产业者固多矣此所以有害而无利
也或云官中息轻民得之可以自为经营岁
岂无二分之息乎盖未之思也若用之商贩
则钱散而难集正公家期逼卒收不聚失所
指准其患不细往年富家知此患也官中配
之请不得巳请而藏之比及期出私钱为息
输之官乃无患然使民如此是无事而侵扰
 之也何名补助之政乎
翟霖送正叔先生西迁道宿僧舍坐处背塑像
 先生令转倚勿背霖问曰岂以其徒敬之故
卷三 第 17b 页
 亦当敬耶正叔曰但具人形貌便不当慢因
 赏此语曰孔子云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
 象人而用之也盖象人而用之其流必至于
 用人君子无所不用其敬见似人者不忽于
 人可知矣若于似人者而生慢易之心其流
必至于轻忽人
孟子言仁者如射盖生于子思射有似乎君子
 之说言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
 在盖生于孔子以言必信行必果为硁硁然
 小人之说
卷三 第 18a 页
学校养士反不如居养安济所费之多如馀杭
学今止有三十人而居养安济乃共有百馀
 人居养安济人给米二升钱二十为士者所
 给如其数加四钱耳而士未必常在学也则
 其所费固寡于彼矣若其所养实是穷民疾
 病者诚善然所养止浮浪游手之徒耳夫厉
 良民而养游手是何政事近诏又收养年五
 十者自此往往来者益多所费当益广夫年
 五十则子自可昏女自可嫁安得为无告之
 穷民乎又其所养多聚异乡之人不许根问
卷三 第 18b 页
来处则虽有父子夫妇官吏何缘得知故其
弊为甚若只许土着人就本贯收养亦易为
检察而其弊减矣
因看合浦论无为军役法曰天下役法多有不
同处如所论与潭州处置全别潭州绍圣间
所定皆出公之手又言吏有禄本要养其廉
耻及不廉故可从而责之此为待之尽然亦
须养得过方得若养他不过不如勿给徒费
财耳何则彼为吏于此盖欲以活父母妻子
故为之今也养之不过虽有刑戮在前宁免
卷三 第 19a 页
其受赇乎如法曹之俸月十千而法司乃十
 二千则法吏之禄为过于法官又常平吏人
月给六千此乃可责之以不受赇其馀千钱
或二三千而巳给𥿄札尚不足安能活其家
则其势须至乞觅如必若法司常平吏人重
其禄则财用之费无所从出兼是吏禄亦有
 不用多给者如学士茶盐司吏人近制禄皆
 不减十千彼有何事繁难作何情弊而可以
当此禄乎若此虽谓之妄费可也
民之于上不从其令而朝廷惟以言谕之宜其
卷三 第 19b 页
 以为虚文而莫之听也今天下非徒不从上
 令而有司亦不自守成法观官吏所奉行惟
 奉行朝廷之意而巳若皆守法则法亦自足
 以致治且如役法耆长许募而不许差辄差
 者徒二年然法当募上户其佣二千钱(逐州/县定)
(此馀杭/所定)岂有上户肯利若干钱而愿役于官
 乎上户不愿则其势须至强使为之是名募
 而实差也其如法何又如日近买翎毛郡不
 敷诸县令买者以于法不许抑配故也然翎
 毛非人所常有而郡中文移督责诸县但使
卷三 第 20a 页
之催人以其所收藏翎毛输之官若县中只
依法行遣安得办集其势亦须至抑配是名
和买而实抑配也如此者皆法之不可行者
也法至于不可行则人惟意之从而巳
立法要使人易避而难犯则必行而无赦此法
 之所以行也今法太严密直使人于其间转
 侧不得故易犯是以犯法之人官吏多不忍
 行法必宛转为犯者之地法如何行得
人各有胜心胜心去尽而惟天理之循则机巧
 变诈不作若怀其胜心施之于事必以一已
卷三 第 20b 页
 之是非为正其间不能无窒碍处又固执之
 不移此机巧变诈之所由生也孔子曰不知
 命无以为君子知命只是事事循天理而巳
 循天理则于事无固必无固必则计较无所
 用
神考问伯淳王安石如何人伯淳云安石博学
 多闻则有之守约则未也又尝问是圣人否
 伯淳云诗称周公公孙硕肤赤舄几几圣人
 盖如是若安石刚𥚹自任恐圣人不然
问子思之不使白也丧出母也是乎曰礼适子
卷三 第 21a 页
不为出母服曰何也曰继体也
问陈庄子死赴于鲁县子谓缪公哭之而曰有
爱而哭之有畏而哭之夫哭之也以畏何也
 曰以言世有然也非古之礼也若古之大夫
 则束脩之问不出竟故生无相问其死也何
赴告之有哉后世国乱而君昏为臣者交政
 于中国故生则同盟死则赴告非礼也故春
 秋因其卒而书之所以著其罪也
仲素问横渠云气质之性如何曰人所资禀固
 有不同者若论其本则无不善盖一阴一阳
卷三 第 21b 页
 之谓道阴阳无不善而人则受之以生故也
 然而善者其常也亦有时而恶矣犹人之生
 也气得其和则为安乐人及其有疾也以气
 不和而然也然气不和非其常治之而使其
 和则反常矣其常者性也此孟子所以言性
 善也横渠说气质之性亦云人之性有刚柔
 缓急强弱昏明而已非谓天地之性然也今
 夫水清者其常然也至于湛浊则沙泥混之
 矣沙泥既去其清者自若也是故君子于气
 质之性必有以变之其澄浊而水清之义欤
卷三 第 22a 页
因见王逢原文集曰此高论怨诽之人也他日
尝曰此子才则高矣见道则未
中庸深处多见于孟子之书其所传也欤
徐师川归洪州欲不复来先生问之曰公免得
仕宦否若端的有以自赡不必复来固好第
亦须着仕官如何师川曰亦以免仕宦未得
 曰如此则当复来供职仕官处处一般既未
 免得须复为他官逃此之彼彼亦宜有不安
 处是无地可以自容也师川曰来此复为人
 所罗织陷于祸奈何曰顾吾所自为者如何
卷三 第 22b 页
 耳苟自为者皆合道理而无愧然而不能免
 者命也不以道理为可凭依而徒惧其不免
 则无义无命矣师川曰极是亦待来此若做
 不得去之未为晚又言人只为不知命故才
 有些事便自劳攘若知得彻便于事无不安
 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固尝解
 云使孔子不免于恒魋之难是亦天也桓魋
 其如何哉盖圣人之于命如此夫富贵死生
 人无与焉何尤人之有孟子分明为臧仓所
 毁不遇于鲁侯而以为不遇非臧仓之力盖
卷三 第 23a 页
 知命也列子曰桓公非能用雠也不得不用
管仲非能举贤不得不举此说得之矣曰列
子此说似知命然至其论夷惠以为矜清贞
之尤以放于饿死寡宗以公孙朝穆之事为
得计以尧舜桀纣之事为不足较兹岂非其
过乎曰其过也若圣人所谓知命义常在其
中矣然则彼亦岂得之而不尽者乎曰然
仲素问知微之显莫只是戒慎乎其所不睹恐
惧乎其所不闻否曰然因言有僧入僧堂不
言而出或曰莫道不言其声如雷庄周之尸
卷三 第 23b 页
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可谓善言者也
孟子直是知命滕文公以齐人筑薛为恐问救
 之之术而对以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巳矣
以竭力事大国则不得免问安之之道而对
 以太王居邠不以其所养人者害人而继之
以效死不去之策自世俗观之可谓无谋矣
然以理言之只得如此说舍此则必为仪秦
 之为矣凡事求可功求成取必于智谋之末
而不循天理之正者非圣贤之道也天理即
 所谓命
卷三 第 24a 页
语罗仲素云今之学者只为不知为学之方又
 不知学成要何用此事体大须是曾着力来
 方知不易夫学者学圣贤之所为也欲为圣
贤之所为须是闻圣贤所得之道若只要博
通古今为文章作忠信愿悫不为非义之士
 而巳则古来如此等人不少然以为闻道则
 不可且如东汉之衰处士逸人与夫名节之
士有闻当世者多矣观其作处责之以古圣
贤之道则略无毫发髣髴相似何也以彼于
道初无所闻故也今时学者平居则曰吾当
卷三 第 24b 页
为古人之所为才有事到手便措置不得盖
其所学以博通古今为文章或志于忠信愿
悫不为非义而巳而不知须是闻道故应如
此由是观之学而不闻道犹不学也
仲素问诗如何看曰诗极难卒说大抵须要人
体会不在推寻文义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
动于中而形于言言者情之所发也今观是
诗之言则必先观是诗之情如何不知其情
则虽精穷文义谓之不知诗可也子夏问巧
笑倩兮美目盻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
卷三 第 25a 页
 礼后乎孔子以谓可与言诗如此全要体会
 何谓体会且如关雎之诗诗人以兴后妃之
 德盖如此也须当想象雎鸠为何物知雎鸠
 为挚而有别之禽则又想象关关为何声知
 关关之声为和而通则又想象在河之洲是
 何所在知河之洲为幽闲远人之地则知如
 是之禽其鸣声如是而又居幽间远人之地
 则后妃之德可以意晓矣是之谓体会惟体
 会得故看诗有味至于有味则诗之用在我
 矣
卷三 第 25b 页
语仲素西铭只是发明一个事天底道理所谓
事天者循天理而巳
因论苏明允权书衡论曰观其著书之名巳非
岂有山林逸民立言垂世乃汲汲于用兵如
 此所见安得不为荆公所薄曰大苏以当时
 不去二虏之患则天下不可为又其审敌篇
引晁错说景帝削地之策曰今日夷狄之势
是亦七国之势其意盖欲扫荡二虏然后致
 太平耳曰才以用兵为事只见搔扰何时是
 天下息肩时节以 仁宗之世视二虏岂不
卷三 第 26a 页
胜如战国时然而孟子在战国时所论全不
以兵为先岂以崇虚名而受实弊乎亦必有
道矣
问秦少游进卷论所以禦戎乃欲以五路之兵
岁出一路以扰夏人之耕如此是吾五岁一
出兵而使夏人岁岁用兵此灭狄之道也当
时元祐间有主此议者此果可用否曰王者
之兵有征无战必不得巳诛其君而吊其民
可也岂容如此兼是亦无此理今常以五路
之师合攻夏人尚时有不支岁出一路其倾
卷三 第 26b 页
 国而来攻城破邑吾其可止以一路之众当
 之乎大抵今之士人议论只是口头说得施
 之于事未必有效
言朱公掞上殿 神考问欲再举安南之师公
掞对愿陛下禽兽畜之盖夷狄得其地不可
 居得其民不可使得巳且巳须要广土辟地
何益自绍圣崇宁以来所以待夏人大是失
策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
财此有用今不务德以致人徒得其空地又
 运中国之财以守之是何所见
卷三 第 27a 页
君臣之间要当一德一心方作得事古之圣贤
相与以济大业盖无不然者观舜命禹征有
苗巳誓师往伐而益以一言赞禹禹遂班师
舜以禹之班师便为之诞敷文德而有苗格
矣舜命禹徂征禹既行而益有言宜告之舜
不告舜而告之禹禹承命于舜及其不遂行
也宜先禀之舜乃擅反兵而不疑舜于二人
者无责焉可也乃徇其所为从而相之益之
意岂不曰禹犹舜而禹之意岂不曰舜犹己
也欤夫是之谓一德一心自今观之则益之
卷三 第 27b 页
言可以谓之沮坏成事而禹之事为逗留君
命矣然古之君臣各相体悉如此古人立功
 所以易而后世成事所以难也
语仲素曰某尝有数句教学者读书之法云以
身体之以心验之从容默会于幽闲静一之
中超然自得于书言象意之表此盖某所为
者如此
又云西铭会古人用心要处为文正如杜顺作
法界观样
仲素问尽其心者知其性如何是尽心底道理
卷三 第 28a 页
曰未言尽心须先理会心是何物又问曰心
之为物明白洞达广大静一若体会得了然
分明然后可以言尽未理会得心尽个甚能
尽其心自然知性不用问人大抵须先理会
仁之为道知仁则知心知心则知性是三者
初无异也横渠作西铭亦只是要学者求仁
而巳
论及阳城事谓永叔不能纯夫取之其言曰阳
城盖有待而为者也后世犹责之无巳其不
成人之美亦甚哉此论似近厚曰阳城固可
卷三 第 28b 页
 取然以为法则不可裴延龄之欲相其来非
 一朝一夕何不救之于渐乎至于陆贽之贬
 然后论延龄之奸佞无益矣观古人退小人
 之道不然易之姤卦曰女壮勿用取女夫姤
 一阴生未壮也而曰壮者生而不巳固有壮
 之理也取女则引而与之齐也引而与之齐
 则难制矣阴者小人之象也小人固当制之
 于渐也故当阴之生则知其有壮之理其有
 壮之理则勿用取女可也是以姤之初爻曰
 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金柅止车之行
卷三 第 29a 页
 也阴之初动必有以柅之其制之于渐乎盖
 小人之恶制之于未成则易制之于巳成则
 难延龄之用事权倾宰相虽不正名其为相
 其恶自若也何更云待其为相然后取白麻
 坏之耶然城之所为当时所难能也取之亦
 是但不可以为法耳
卷三 第 29b 页

龟山先生语录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