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古文关键 卷上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1a 页 WYG1351-072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古文关键卷上     宋 吕祖谦 撰
  韩文
   获麟解
    字少意多文字立节所以甚佳其抑扬开合
    只主祥字反覆作五段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
之书虽妇人女子皆知其为祥也然麟之为物不畜于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1b 页 WYG1351-0720b.png
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
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角者吾知其为
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
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
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
必知麟(一本有/麟字)之果不为不祥也又曰麟之所以为麟
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其谓之不祥也
亦宜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2a 页 WYG1351-0720c.png
   师说
    此篇最是结得段段有力中间三段自有三
    意说起然大槩意思相承都不失本意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
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
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2b 页 WYG1351-0720d.png
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
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
之众人其去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
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
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
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
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3a 页 WYG1351-0721a.png
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
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
近䛕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
子鄙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苌
弘师襄老𣆀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
道有先后业术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
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请学于余余嘉其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3b 页 WYG1351-0721b.png
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谏臣论
    意胜反题格
    此篇是箴规攻击体是反题难文字之祖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
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晋之
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
为谏议大夫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居于位五年矣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4a 页 WYG1351-0721c.png
视其德如在草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愈应之曰
是易所谓恒其德贞而夫子凶者也恶得为有道之士
乎哉在易蛊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蹇之六二
则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夫亦以所居之时不一而所
蹈之德不同也若蛊之上九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
节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则冒进之患
生旷官之刺兴志不可则尤之不终无也今阳子实一
匹夫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天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4b 页 WYG1351-0721d.png
子待之不为不加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
若越人视秦人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问其官则
曰谏议也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也问其政则曰我
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闻之有官守者不
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今阳子以为得
其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与不得其言而不去无一可
者也阳子将为禄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为贫而有时
乎为贫谓禄仕者也宜乎辞尊而居卑辞富而居贫若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5a 页 WYG1351-0722a.png
抱关击柝者可也盖孔子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亦
不敢旷其职必曰会计当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
若阳子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
哉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阳子恶讪上者恶为人臣招其
君之过而以为名者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书
曰尔有嘉谋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曰
斯谋斯猷惟我后之德夫阳子之用心亦若此者愈应
之曰若阳子之用心如此兹所谓惑者矣入则谏其君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5b 页 WYG1351-0722b.png
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夫
阳子本以布衣隐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谊擢在此
位官以谏为名诚宜有以奉其职使四方后代知朝廷
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僣赏从谏如流之美庶岩
穴之士闻而慕之束带结发愿进于阙下而伸其辞说
致吾君于尧舜熙鸿号于无穷也若书所谓则大臣宰
相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且阳子之心将使君人者
恶闻其过乎是启之也或曰阳子之不求闻而人闻之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6a 页 WYG1351-0722c.png
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变何子过
之深也愈曰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心求于闻用也闵
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义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兼
济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故禹家门不入孔席不
暇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
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
岂使自有馀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
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6b 页 WYG1351-0722d.png
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阳子
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固畏天命
而闵人穷者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或曰吾闻君子不
欲加诸人而恶讦以为直者若吾子之论直则直矣无
乃伤于德而费于辞乎好尽言以招人过国武子之所
以见杀于齐也吾子亦闻乎愈曰君子居其位则思死
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
以为直而加人也且国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尽言于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7a 页 WYG1351-0723a.png
乱国是以见杀传曰惟善人能受尽言谓其闻而能改
之也子告我曰阳子可以为有道之士也今虽不能及
已阳子将不得为善人乎
 从前难到此已极了末后须用放他一着盖阳子在
 当时毕竟是个贤者大抵文字须当抑扬若作汉唐
 君臣文字先须取他长处后说他短处
   原道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7b 页 WYG1351-0723b.png
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有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
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
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
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
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
私言也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宋齐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8a 页 WYG1351-0723c.png
梁魏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
入于墨则入于老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
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
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
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
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
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
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8b 页 WYG1351-0723d.png
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
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
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
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
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养之道为之君为之师驱其
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为之工以赡其
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为之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9a 页 WYG1351-0724a.png
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
宣其湮郁为之政以率其怠勌为之刑以锄其强梗相
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相夺也为之城郭兵
甲以守之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今其言曰圣
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呜呼其亦不思
而已矣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何也无羽毛鳞
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是故君者出令者也
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9b 页 WYG1351-0724b.png
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
臣不能行君之令而致之民民不出粟米丝麻作器皿
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
子禁而相生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呜呼其
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
也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
周公孔子也帝之与王其号名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夏
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10a 页 WYG1351-0724c.png
之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
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传
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
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
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国家天下者灭其天
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
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10b 页 WYG1351-0724d.png
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
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
之上几何而不胥而为夷也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
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
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
其服丝麻其居宫室其食粟米蔬果鱼肉其为道易明
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11a 页 WYG1351-0725a.png
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
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郊焉而天神
假庙焉而人鬼飨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
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
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
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苟与扬也
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
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然则如之何其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11b 页 WYG1351-0725b.png
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
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
其可也
   原人
形于上者谓之天形于下者谓之地命于其两间者谓
之人形于上日月星辰皆天也形于下草木山川皆地
也命于其两间夷狄禽兽皆人也曰然则吾谓禽兽曰
人可乎曰非也指山而问焉曰山乎曰山可也山有草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12a 页 WYG1351-0725c.png
木禽兽皆举之矣指山之一草而问焉曰山乎曰山则
不可故天道乱而日月星辰不得其行地道乱而草木
山川不得其平人道乱而夷狄禽兽不得其情天者日
月星辰之主也地者草木山川之主也人者夷狄禽兽
之主也主而暴之不得其为主之道矣是故圣人一视
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辨讳
愈与进士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12b 页 WYG1351-0725d.png
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
为非听者不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子与贺
且得罪愈曰然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徵
不称在言在不称徵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
若禹与雨丘与蓲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
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子不得举进士
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
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13a 页 WYG1351-0726a.png
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
父名晢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
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
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彻为某字也
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
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
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
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13b 页 WYG1351-0726b.png
可为不可耶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也作人得
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也今世之士不务行周公孔子
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
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
于宦官宫妾则是宦官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
子曾参者耶
   杂说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茫穷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14a 页 WYG1351-0726c.png
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汨陵谷
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
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
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
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𨽻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
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今食马者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14b 页 WYG1351-0726d.png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
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
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
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良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
不识马耶
   重答张籍书
    此篇节奏严洁铺叙明白
吾子不以愈无似意欲推而纳诸圣贤之域拂其邪心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15a 页 WYG1351-0727a.png
增其所未高谓愈之质有可至于道者浚其源道其所
归溉其根将食其实此盛德者之所辞让况于愈者哉
抑其中有宜复者故不可遂已昔者圣人之作春秋也
既深其文辞矣然犹不敢公传道之口授弟子至于后
世然后其书出焉其所以虑患之道微也今夫二氏之
所宗而事之者下及公卿辅相吾岂敢昌言排之哉择
其可语者诲之犹时与吾悖其声譊譊若遂成其书则
见而怒之者必多矣必且以我为狂为惑其身之不能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15b 页 WYG1351-0727b.png
恤书于吾何有夫子圣人也且曰自吾得子路而恶声
不入于耳其馀辅而相者周天下犹且绝粮于陈畏于
匡毁于叔孙奔走于齐鲁宋卫之郊其道虽尊其穷也
亦甚矣赖其徒相与守之卒有立于天下向使独言之
而独书之其存也可冀乎今夫二氏行于中土也盖六
百有馀年矣其植根固其流波漫非所以朝令而夕禁
也自文王没武王周公成康相与守之礼乐皆在至乎
夫子未久也自夫子而至乎孟子未久也自孟子而至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16a 页 WYG1351-0727c.png
乎扬雄亦未久也然犹其勤若此其困若此而后能有
所立吾其可易而为之哉其为也易则其传也不远故
余所以不敢也然观古人得其时行其道则无所为书
为书者皆所为不得行乎今而行乎后者也今吾之得
吾志失吾志未可知俟五六十为之未失也天不欲使
兹人有知乎则吾之命不可期如使兹人有知乎非我
其谁哉其行道其为书其化今其传后必有在矣吾子
其何遽戚戚于吾所为哉前书谓吾与人商论不能下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16b 页 WYG1351-0727d.png
气若好已胜者然虽诚有之抑非好已胜也好已之道
胜也已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也若不胜则
无所为道吾岂敢避是名哉夫子之言曰吾与回言终
日不违如愚则其与众人辩也有矣驳杂之讥前书尽
之吾子其复之昔者夫子犹有所戏诗不云乎善戏谑
兮不为虐兮记曰张而不弛文武不为也岂害于道哉
吾子其未之思乎孟君将有所适思与吾子别庶几一
来愈再拜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17a 页 WYG1351-0728a.png
   与孟简尚书书
    此一篇须看大开合
愈白蒙惠书云有人传愈近以奉释氏者妄也潮州时
有一老僧号太颠颇聪明识道理远地无所可与语者
故自山召至州郭留十数日实能外形骸以理自胜不
为事物侵乱与之语虽不尽解要且胸中无滞碍自以
为难得因与来往及祭神至海上遂造其庐及来袁州
留衣服为别乃人之情非崇信其法求福田利益也孔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17b 页 WYG1351-0728b.png
子云丘之祷久矣凡君子行已立身自有法度圣贤事
业具在方册可效可师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积善积恶殃庆自各以其类至何有去圣人之道舍先
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诗不云乎恺悌君
子求福不回传又曰不为威惕不为利疚假如释氏能
与人为祸福非守道君子之所惧也况万万无此理且
彼佛者果何人哉其行事类君子耶小人耶若君子也
必不妄加祸于守道之人如小人也其身已死其鬼不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18a 页 WYG1351-0728c.png
灵天地神祇昭布森列非可诬也又肯令其鬼行胸臆
作威福于其间哉进退无所据而信奉之亦且惑矣且
愈不助释氏而排之者其亦有说孟子云今天下不之
杨则之墨杨墨交乱而圣贤之道不明圣贤之道不明
则三纲沦而九法斁礼乐崩而夷狄横几何其不为禽
兽也故曰能言距杨墨者皆圣人之徒也扬子云曰古
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夫杨墨行正道废
且将数百年以至于秦卒灭先王之法烧除经书坑杀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18b 页 WYG1351-0728d.png
学士天下遂大乱及秦灭汉兴且百年尚未知修明先
王之道其后始除挟书之律稍求亡书招学士经虽少
得尚皆残缺十亡二三故学士多老死新者不见全经
不能尽知先王之事各以所见为守分离乖隔不合不
公二帝三王群圣人之道于是大坏后之学者无所寻
逐以至于今泯泯也其祸出于杨墨肆行而莫之禁故
也孟子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然赖其言
而今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其大经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19a 页 WYG1351-0729a.png
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十一于千百
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而言侏离
矣故愈常推尊孟氏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汉氏
已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
引千钧绵绵延延寝以微灭于是时也而唱释老于其
间鼓天下之众而从之呜呼其亦不仁甚矣释老之害
过于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
之前而韩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呜呼其亦不量其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19b 页 WYG1351-0729b.png
力且见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虽然使其道由愈而
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天地鬼神临之在上质之在傍
又安得因一摧折自毁其道以从于邪也籍湜辈虽屡
指教不知果能不叛去否辱吾兄眷厚而不获承命惟
增惭惧死罪死罪
   答陈生书(师锡/)
    中间四段铺叙齐整极好
愈白陈生足下今之负名誉享显荣者在上位几人足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20a 页 WYG1351-0729c.png
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
聋求道于盲虽其请之勤勤教之云云未有见其得
者也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观足下之书及
十四篇之诗亦云有志于是矣而其所问则名所慕
则科故愈疑于其对焉虽然厚意不可虚辱聊为足
下诵其所闻盖君子病乎在已而顺乎在天待已以
信而事亲以诚所谓病乎在己者仁义存乎内彼圣
贤者能推而广之而我蠢然为众人所谓顺乎在天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20b 页 WYG1351-0729d.png
者贵贱穷通之来平吾心而随顺之不以累于其初所
谓待己以信者已果能之人曰不能勿信也已果不
能人曰能之勿信也孰信哉信乎已而已矣所谓事
亲以诚者尽其心不夸于外先乎其质而后乎其文
者也尽其心不夸于外者不以己之得于外者为父
母荣也名与位之谓也先乎其质者文行也后乎其
文者饮食甘旨以其外物供养之道者也诚者不欺
之名也待于外而后为养薄于质而厚于文斯其不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21a 页 WYG1351-0730a.png
类于欺欤果若是子之汲汲科名以不得进为亲之羞
者惑也速化之术如是而已古之学者惟义之问诚将
学于太学愈独守是说而俟见知焉
   答陈商书
    设譬格
愈白辱惠书语高而旨深三四读尚不能通晓茫然增
愧赧又不以其浅弊无过人智识且喻以所守幸甚愈
敢不吐情实然自识其不足补吾子所须也齐王好竽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21b 页 WYG1351-0730b.png
有求仕于齐者操瑟而往立王之门三年不得入叱曰
吾瑟鼓之能使鬼神上下吾鼓瑟合轩辕氏之律吕客
骂之曰王好竽而子鼓瑟瑟虽工如王不好何是所谓
工于瑟而不工于求齐也今举进士于此世求利禄行
道于此世而为文必使一世人不好得无与操瑟立齐
门者比欤文诚工不利于求求不得则怒且怨不知君
子必尔为不也故区区之心每有来访者皆有意于不
肖者也略不辞让遂尽言惟吾子谅察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22a 页 WYG1351-0730c.png
   送王含秀才序
    有感慨不足意
吾少时读醉乡记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世而犹有是
言岂诚旨于味耶及读阮籍陶潜诗然后乃知彼虽偃
蹇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非相感
发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若颜氏之操瓢与箪曾参歌
声若出金石彼得圣人而师之汲汲每若不可及其于
外也固不暇尚何曲蘖之托而昏冥之逃耶吾又以为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22b 页 WYG1351-0730d.png
悲醉乡之徒不遇也建中初天子嗣位有意贞观开元
之丕绩在朝廷之臣争言事当此时醉乡之后世又以
直废吾既悲醉乡之文辞而又嘉良臣之烈思识其子
孙今子之来见我也无所挟吾犹将张之况文与行不
失其世守浑然端且厚惜乎吾力不能振之而其言不
见信于世也于是行故与之饮酒
   送浮屠师文畅序
    体格好就他身上说极好处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23a 页 WYG1351-0731a.png
人固有儒名而墨行者问其名则是校其行则非可以
与之游乎如有墨名而儒行者问其名则非校其行则
是可以与之游乎扬子云称在门墙则挥之在夷狄则
进之吾取以为法焉文畅喜为文章其周游天下凡有
行必请于搢绅先生以求咏歌其所志贞元十九年春
将行东南柳君宗元为之请解其装得所叙诗累百馀
篇非至笃好其何能致多如是耶惜其无以圣人之道
告之者而徒举浮屠之说赠焉夫文畅浮屠也如欲闻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23b 页 WYG1351-0731b.png
浮屠之说当自就其师而问之何故谒吾徒而来请也
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礼乐之盛其心必有慕焉
拘其法而未能入故乐闻其说而请之如吾徒者宜当
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日月星辰之所以行天地之所
以著鬼神之所以幽人物之所以蕃江河之所以流而
语之不当又为浮屠之说而渎告之也民之初生固若
禽兽夷狄然圣人者立然后知宫居而粒食亲亲而尊
尊生者养而死者藏是故道莫大乎仁义教莫正乎礼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24a 页 WYG1351-0731c.png
乐刑政施之于天下万物得其宜措之于其躬体安而
气平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
以是传之文武文武以是传之周公孔子书之于册中
国之人世守之今浮屠者孰为而孰传之耶夫鸟俛而啄
仰而四顾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犹且不
脱焉弱之肉彊之食今吾与文畅安居而暇食优游以
生死与禽兽异者宁可不知其所自耶夫不知者非其
人之罪也知而不为之者惑也悦乎故不能即乎新者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24b 页 WYG1351-0731d.png
弱也知而不以告之者不仁也告而不以实者不信也
余既重柳请又嘉浮屠能喜文辞于是乎言
  柳文
   晋文公问守原议
    看回互转换贯珠相似辞简意多大抵文字
    使事须下有力言语
晋文公既受原于王难其守问寺人勃鞮以畀赵衰余
谓守原政之大者也所以承天子树霸功致命诸侯不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25a 页 WYG1351-0732a.png
宜谋及媟近以忝王命而晋君择大任不公议于朝而
私议于宫不博谋于卿相而独谋于寺人虽或衰之贤
足以守国之政不为败而贼贤失政之端由是滋矣况
当其时不乏言议之臣乎狐偃为谋臣先轸将中军晋
君疏而不咨外而不求乃卒定于内竖其可以为法乎
且晋君将袭齐桓之业以翼天子乃大志也然而齐桓
任管仲以兴进竖刁以败则获原启疆适其始政所以
观视诸侯也而乃背其所以兴迹其所以败然而能霸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25b 页 WYG1351-0732b.png
诸侯者以土则大以力则强以义则天子之策也诚畏
之矣乌能得其心服哉其后景监得以相卫鞅弘石得
以杀望之误之者晋文公也呜呼得贤臣以守大邑则
问非失问举非失举也然犹羞当时陷后代若此况于
问与举又两失者其何以救之哉余故著晋君之罪以
附春秋许世子止赵盾之义
   桐叶封弟辩
    此一篇文字一段好如一段大抵做文字须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26a 页 WYG1351-0732c.png
    留好意思在后令人读一段好一段
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
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
唐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耶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
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耶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
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
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耶设有不幸王以桐
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26b 页 WYG1351-0732d.png
设未得其当虽千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
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吾
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
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
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
臣者耶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
可信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结束委蛇曲折有不尽意不指定史佚又设一难在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27a 页 WYG1351-0733a.png
 此
   封建论
    此是铺叙间架法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
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
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
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则其生人之
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彼其初与万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27b 页 WYG1351-0733b.png
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人不能抟噬而且无毛羽
莫克自奉自卫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夫假
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
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
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
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
焉以安其属于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
又有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28a 页 WYG1351-0733c.png
方伯连率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有大者方伯
连率之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
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
诸侯而后有方伯连率有方伯连率而后有天子自天
子而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故封
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夫尧舜禹汤之事也远矣及周而
甚详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
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而为朝觐会同离而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28b 页 WYG1351-0733d.png
为守臣捍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
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
定鲁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平王室东迁而自列为诸侯
矣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
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盭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
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尾大
不掉之咎欤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
国殄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秦有天下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29a 页 WYG1351-0734a.png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
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
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
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戌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
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
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守之制失也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
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29b 页 WYG1351-0734b.png
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
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
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
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
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
革也或者曰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
施化易也守宰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治乎余
又非之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列侯骄盈黩货事戎大凡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30a 页 WYG1351-0734c.png
乱国多理国寡侯伯不得变其政天子不得变其君私
土子人者百不有其一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
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
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守不得正其制守宰
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
制秦事然也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
宰不制其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
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大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30b 页 WYG1351-0734d.png
逆未彰奸利浚财怙势作威大刻于民者无如之何及
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且汉知孟舒于田叔
得魏尚于冯唐闻黄霸之明审观汲黯之简靖拜之可
也复其位可也卧而委之以辑一方可也有罪得以黜
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
之矣设使汉室尽城邑而侯王之纵其令乱其人戚之
而已孟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
行明遣而导之拜受而退已违矣下令而削之缔交合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31a 页 WYG1351-0735a.png
从之谋周于同列则相顾裂眦勃然四起幸而不起则
削其半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
汉事然也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
矣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或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
而延秦郡邑而促尤非所谓知理者也魏之承汉也封
爵犹建晋之承魏也因循不革而二姓陵替不闻延祚
今矫变之垂二百祀大业弥固何系于诸侯哉或者又
以为殷周圣王也而不革其制固不当复议也是大不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31b 页 WYG1351-0735b.png
然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盖以诸侯之归殷者
三千焉资以黜夏汤不得而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
殷武王不得而易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汤武之所
不得已也夫不得已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已也私
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其情私也私其一已之威也私其尽臣蓄于我也然而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夫天下之道理安斯人者也使贤
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32a 页 WYG1351-0735c.png
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
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
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
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
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
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32b 页 WYG1351-0735d.png
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
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橐所种树或
移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
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以能顺
木之夭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
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
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
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33a 页 WYG1351-0736a.png
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
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焉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
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而甚者爪其肤
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雠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矣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
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
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33b 页 WYG1351-0736b.png
尔耕勖尔植督尔穫蚤缲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
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辄飧饔以劳
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
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喜曰不亦善夫吾问
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梓人传
    抑扬好一节应一节严序事实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34a 页 WYG1351-0736c.png
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斲之器问其能曰吾
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
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
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
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
者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
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执引右执杖而
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34b 页 WYG1351-0736d.png
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斲
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
而退之亦莫敢愠言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
毫釐而搆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
某日某建则某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
骇然后知其相之工大矣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
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
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35a 页 WYG1351-0737a.png
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
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𨽻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
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
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帅郡有守邑有
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阪尹以就
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彼佐天子相天下
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
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35b 页 WYG1351-0737b.png
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
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
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可之使无所德不
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衒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
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
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
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
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36a 页 WYG1351-0737c.png
召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
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其
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勤为公簿书为尊衒能矜名亲
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
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犹梓人而不知绳墨
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
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
不亦谬欤或曰彼主为室者傥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36b 页 WYG1351-0737d.png
之虑夺其世守而道谋是用虽不能成功岂其罪耶亦
在任之而已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
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由我则固不由我则
圯彼将乐去固而就圯也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
不屈吾道是诚良梓人耳其或嗜其货利忍而不能舍
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桡屋坏则曰非我罪也
可乎哉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
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37a 页 WYG1351-0738a.png

   捕蛇者说
    感慨讥讽体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白章触草木尽死以齧人无禦
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腕瘘厉去死
肌杀三虫其始大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
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
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37b 页 WYG1351-0738b.png
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
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
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
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
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38a 页 WYG1351-0738c.png
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
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
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
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
日食其土之所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
馀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于
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38b 页 WYG1351-0738d.png
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
夫观人风者得焉
   与韩愈书论史事
    亦是攻击辨诘体颇似退之諌臣论
正月二十一日宗元顿首十八丈退之侍者前获书言
史事云具与刘秀才书及今方见书藁私心甚不喜与
退之往年言史事甚大谬若书中言退之不宜一日在
馆下安有探宰相意以为苟以史荣一韩退之耶若果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39a 页 WYG1351-0739a.png
尔退之岂宜虚受宰相荣已而冒居馆下近密地食奉
养役使掌故利纸笔为私书取以供子弟费古之志于
道者不宜若是且退之以为纪录者有刑祸避不肯就
尤非也史以名为褒贬犹且恐惧不敢为设使退之为
御史中丞大夫其褒贬成败人愈益显其宜恐惧尤大
也则又扬扬入台府美食安坐行呼唱于朝廷而已耶
在御史犹尔设使退之为宰相生杀出入升黜天下士
其敌益众则又将扬扬入政事堂美食安坐行呼唱于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39b 页 WYG1351-0739b.png
内庭外衢而已耶何以异不为史而荣其号利其禄也
又言不有人祸必有天刑若以罪夫前古之为史者然
亦甚惑凡居其位思直其道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
回之莫若亟去其位孔子之困于鲁卫陈宋蔡齐楚者
是也其时暗诸侯不能以也其不遇而死不以作春秋故
也当其时虽不作春秋孔子犹不遇而死也若周公史
佚虽纪言书事犹遇且显也又不得以春秋为孔子累
范晔悖乱虽不为史其宗族亦诛马迁触天子喜怒班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40a 页 WYG1351-0739c.png
固不检下崔浩沽其直以斗暴虏皆非中道左丘明以
疾盲出于不幸子夏不为史亦盲不可以是为戒其馀
皆不出此是退之宜守中道不忘其直无以他事自恐
退之之恐惟在不直不得中道刑祸非所恐也凡言二
百年文武士多有诚如此者今退之曰我一人也何能
明则同职者又所云若是后来继今者又所云若是人
人皆曰我一人则卒谁能纪传之耶如退之但以所闻
知孜孜不敢怠同职者后来继今者亦各以所闻知孜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40b 页 WYG1351-0739d.png
孜不敢怠则庶几不坠使卒有明也不然徒信人口语
每每异辞日以滋久则所云磊磊轩天地决必不沉没
者且乱杂无可考非有志者所忍恣也果有志岂当待
人督责迫蹙然后为官守耶又凡鬼神事渺茫荒惑无
可准明者所不道退之之智而犹惧于此今学如退之
辞如退之好言论如退之慷慨自谓正直行行焉如退
之犹所云若是则唐之史述其卒无可托乎明天子贤
宰相得史才如此而又不果甚可痛哉退之宜更思可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41a 页 WYG1351-0740a.png
为速为果卒以为恐惧不敢则一日可引去又何以云
行且谋也今当为而不为又诿馆中他人及后生者此
大惑已不勉已而欲勉人难矣哉
   送薛存义序
    虽字少极有反覆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
江之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
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41b 页 WYG1351-0740b.png
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
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
乂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
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
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存义假令零
陵二年矣蚤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
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
审矣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42a 页 WYG1351-0740c.png
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欧阳文
   朋党论
    在諌院进
    议论出人意表大凡作文妙处须出意外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
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
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42b 页 WYG1351-0740d.png
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
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
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
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
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
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
下治矣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43a 页 WYG1351-0741a.png
元八凯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
元凯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
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
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
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
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
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
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43b 页 WYG1351-0741b.png
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
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
浊流而唐遂亡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
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
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
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人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
后世不谓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
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44a 页 WYG1351-0741c.png
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
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
者可以鉴矣
   纵囚论
    文最𦂳曲折辨论惊人险语精神聚处词尽
    意未尽此篇反覆有血脉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
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44b 页 WYG1351-0741d.png
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
辟囚三百馀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而就死是以君子
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
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
情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
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
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45a 页 WYG1351-0742a.png
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
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
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
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
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
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
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
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45b 页 WYG1351-0742b.png
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
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法必本
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为君难论下
    子由君术论正是此意
呜呼用人之难难矣未若听言之难也夫人之言非一
端也巧辨纵横而可喜忠言质朴而多讷此非听言之
难在听者之明暗也䛕言顺意而易悦直言逆耳而触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46a 页 WYG1351-0742c.png
怒此非听言之难在听者之贤愚也是皆未足为难也
若听其言则可用然用之有辄败人之事者听其言若
不可用然非如其言不能以成功者此然后为听言之
难也请试举其一二战国时赵将有赵括者善言兵自
谓天下莫能当其父奢赵之名将老于用兵者也每与
括言亦不能屈然奢终不以括为能也叹曰赵若以括
为将必败赵事其后奢死赵遂以括为将其母自见赵
王亦言括不可用赵王不听使括将而攻秦括为秦军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46b 页 WYG1351-0742d.png
射死赵兵大败降秦者四十万人坑于长平盖当时未
有如括善言兵亦未有如括大败者也此听其言可用
用之辄败人事者赵括是也秦始皇欲伐荆问其将李
信用兵几何信方年少而勇对曰不过二十万足矣始
皇大喜又以问老将王剪剪曰非六十万不可始皇不
悦曰将军老矣何其怯也因以信为可用即与兵二十
万使伐荆王剪遂谢病退老于频阳已而信大为荆人
所败亡七都尉而还始皇大惭自驾如频阳谢剪因强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47a 页 WYG1351-0743a.png
起之剪曰必欲用臣非六十万不可于是卒与六十万
而往遂以灭荆夫初听其言若不可用然非如其言不
能以成功者王剪是也且听计于人者宜如何听其言
若可用用之宜矣辄败事听其言若不可用舍之宜矣
然必如其说则成功此所以为难也予又以谓秦赵二
主非徒失于听言亦由乐用新进忽弃老成此其所以
败也大抵新进之士喜勇锐老成之人多持重此所以
人主之好立功名者听勇锐之语则易合闻持重之言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47b 页 WYG1351-0743b.png
则难入也若赵括者则又有说焉予略考史记所书是
时赵方遣廉颇攻秦颇赵名将也秦人畏颇而知括虚
言易与也因行反间于赵曰秦人所畏者赵括也若赵
以为将则秦惧矣赵王不悟反间也遂用括为将以代
颇蔺相如力諌以为不可赵王不听遂至于败由是言
之括虚谈无实而不可用其父知之其母亦知之赵之
诸臣蔺相如等亦知之外至敌国亦知之独其主不悟
尔夫用人之失天下之人皆知其不可而独其主不知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48a 页 WYG1351-0743c.png
者莫大之患也前世之祸乱败亡由此者不可胜数也
   本论上
昔荀卿子之说以为人性本恶著书一篇以持其论予
始爱之及见世人之归佛者然后知荀卿之说谬焉甚
矣人之性善也彼为佛者弃其父子绝其夫妇于人之
性甚戾又有蚕食蛊蠹之弊然而民皆相率而归焉者
以佛有善之说故也呜呼诚使吾民晓然知礼义之为
善则安知不相率而从哉奈何教之谕之之不至也佛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48b 页 WYG1351-0743d.png
之说熟于人耳入乎其心久矣至于礼义之事则未尝
见闻今将号于众曰禁汝之佛而为吾礼义则民将骇
而走矣莫若为之以渐使其不知而趣焉可也盖鲧之
治水也鄣之故其害益暴及禹之治水也导之则其患
息盖患深势盛则难与敌莫若驯致而去其害之易也
今尧舜三代之政其说尚传其具皆在诚能讲而修之
行之以勤而浸之以渐使民皆乐而趣焉则充乎天下
而佛无所施矣传曰物莫能两大自然之势也奚必曰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49a 页 WYG1351-0744a.png
火其书而庐其居哉昔者戎狄蛮夷杂居九州之间所
谓徐戎白狄荆蛮淮夷之类是也三代既衰若此之类
并进于中国故秦以西戎据宗周吴楚之国皆僣称王
春秋书用鄫子传记被发于伊川而仲尼亦以不左衽
为幸当是之时佛虽不来中国几何其不夷狄也以是
而言之王道不明而仁义废则夷狄之患至矣及孔子
作春秋尊中国贱夷狄然后王道复明方今九州之民
莫不右衽而冠带其为患者特佛尔其所以胜之之道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49b 页 WYG1351-0744b.png
非有甚高难行之说也患乎忽而不为尔夫郊天祀地
与乎宗庙社稷朝廷之仪皆天子之大礼也今皆举而
行之至于所谓蒐狩婚姻丧祭乡射之礼此郡县有司
之事也在乎讲明而颁布之尔然非行之以勤浸之以
渐则不能入于人而成化自古王者之政必世而后仁
今之议者将曰佛来千馀岁有力者尚无可奈何何用
此迂缓之说为是则以一日之功不速就而弃必世之
功不为也可不惜哉孔子叹为俑者不仁盖叹乎启其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50a 页 WYG1351-0744c.png
渐而至于用殉也然则为佛者不犹甚于作俑乎当其
始来未见其害引而内之今之为害著矣非待先觉之
明而后见也然而恬然不以为怪者何哉夫物极则返
数穷而变此理之常也今佛之盛久矣乘其穷极之时
可以反而变之不难也昔三代之为政皆圣人之事业
及其久也必有弊故三代之术皆变其质文而相救就
使佛为圣人及其弊也犹将救之况其非圣人者乎夫
奸邪之士见信于人者彼虽小人必有所长以取信是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50b 页 WYG1351-0744d.png
以古之人君惑之而至于乱亡而不悟今佛之法可谓
奸且邪矣盖其为说亦有可以惑人者使世之君子虽
见其弊而不思救岂又善惑者欤抑亦不得其救之之
术也救之莫若修其本以胜之舍是而将有为虽贲育
之勇孟轲之辨太公之阴谋吾见其力未及施言未及
出计未及行而先已陷于祸败矣何则患深势盛难与
敌非驯致而为之莫能也故曰修其本以胜之作本论
   本论下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51a 页 WYG1351-0745a.png
    读之易使人委靡然而笔力皆藏在里面了
佛法为中国患千馀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
欲去之已尝去矣而复大集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
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耶盖亦未知
其方也夫医者之于疾也必推其病之所自来而治其
受病之处病之中人乘乎气虚而入焉则善医者不攻
其疾而务养其气气实则病去此自然之效也故救天
下之患者亦必推其患之所自来而治其受患之处佛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51b 页 WYG1351-0745b.png
为夷狄去中国最远而有佛固己久矣尧舜三代之际
王政修明礼义之教充于天下于此之时虽有佛无由
而入及三代衰王政阙礼义废后二百馀年而佛至中
国由是言之佛所以为吾患者乘其阙废之时而来此
其受患之本也补其阙修其废使王政明而礼义充则
虽有佛无所施于吾民矣此亦自然之势也尧舜三代
为政设为井田之法籍天下之人计其口而皆授之田
凡人之力能胜耕者莫不有田而耕之敛以什一差其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52a 页 WYG1351-0745c.png
征役以督其不勤使天下之人力皆尽于南亩而不暇
乎其他然又惧其劳且怠而入于邪僻也于是为制牲
牢酒醴以养其体笙匏俎豆以悦其耳目于不耕休力
之时而教之以礼故因其田猎而为蒐狩之礼因其嫁
娶而为婚姻之礼因其死葬而为丧祭之礼因其饮食
群聚而为乡射之礼非徒以防其乱又因而教之使知
尊卑长幼凡人之大伦也故凡养生丧死之道皆因其
欲而为之制饰之物采而文焉所以悦之使其易趣也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52b 页 WYG1351-0745d.png
顺其性情而节焉所以防之使其不过也然犹惧其未
也又为立学以讲明之故上自天子之郊下至乡党莫
不有学择民之聪明者而习焉使相告语而劝诱其愚
惰呜呼何其备也盖尧舜三代之为政如此其虑民之
意甚精治民之具甚备防民之术甚周诱民之道甚笃
行之以勤而被于物者治浸之以渐而入于民者深故
民之生也不用力乎南亩则从事于礼乐之际不在其
家则在乎庠序之间耳闻目见无非仁义礼乐而趋之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53a 页 WYG1351-0746a.png
不知其倦终身不见异物又奚暇外慕哉故曰虽有佛
无由而入者谓有此具也及周之衰秦并天下尽去三
代之法而王道中绝后之有天下者不能勉强而为治
之具不备防民之渐不周佛于此时乘间而出千有馀
岁之间佛之来者日益众吾之所为者日益坏井田最
先废而兼并游惰之奸起其后所谓蒐狩婚姻丧祭乡
射之礼凡所以教民之具相次而尽废然后民之奸者
有暇而为他其良者泯然不见礼义之及已夫奸民有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53b 页 WYG1351-0746b.png
馀力则思为邪僻良民不见礼义则莫知所趋佛于此
而乘其隙方鼓其雄诞之说而牵之则民不得不从而
归矣又况王公大人往往唱而驱之曰佛是真可归依
者然则吾民何疑而不归焉幸而有一不惑者方艴然
怒曰佛何为者吾将操戈而逐之又曰吾将有说而排
之何其不思之甚也夫千岁之患遍于天下岂一人一
日之可为民之沉酣入于骨髓非口舌之可胜然则将
奈何曰莫若修其本以胜之昔战国之时杨墨交乱孟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54a 页 WYG1351-0746c.png
子患之而专言仁义故仁义之说胜则杨墨之学废汉
之时百家并兴董生患之而退修孔氏之道故孔氏之
道明而百家自息此所谓修其本以胜之之效也今八
尺之夫被甲荷戟男盖三军然而见佛则拜闻佛之说
则有畏慕之诚者何也彼诚壮佼其中心茫然无所守
而然也一介之士眇然柔懦进趋畏怯然而闻有道佛
者义形于色非徒不为之屈又欲驱而绝之者何也彼
无他焉学问明而礼义熟中心有所守以胜之也然则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54b 页 WYG1351-0746d.png
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尚能不为之
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自然之势也
   春秋论
    此一篇是反题格与韩文諌臣相类排斥之
    辞大抵要斥人须多方说教他无逃处此前
    数段可见
杀逆大恶也其为罪也莫赎其于人也不容其在法也
无赦法施于人虽小必谨况举大法而加大恶乎既辄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55a 页 WYG1351-0747a.png
加之又辄赦之则自侮其法而人不畏春秋用法不如
是之轻易也三子说春秋书赵盾以不讨贼故加之大
恶既而以盾非实弑则又复见乎经以明盾之无罪是
辄加之而辄赦之尔以盾为无弑心乎其可轻以大恶
加之以盾不讨贼情可责而宜加之乎则其后顽然未
尝讨贼既不改过以自赎何为遽赦使同无罪之人其
于进退皆不可此非春秋意也赵穿杀君大恶也盾不
讨贼不能为君复雠而失刑于下二者轻重不较可知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55b 页 WYG1351-0747b.png
就使盾为可责然穿焉得免也今免首罪为善人使无
辜者受大恶此决知其不然也春秋之法使为恶者不
得幸免疑似者有所辨明此所谓是非之公也据三子
之说初灵公欲杀盾盾走而免穿盾族也遂弑而盾不
讨其迹涉于与弑矣此疑似难明之事圣人尤当求情
责实而明白之使盾果有弑心乎则自然罪在盾矣不
得曰为法受恶而称其贤也使果无弑心乎则当为之
辨明必先正穿之恶使罪有所归然后责盾纵贼则穿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56a 页 WYG1351-0747c.png
之大恶不可幸而免盾之疑似之迹获辨而不讨之责
亦不得辞如此则是非善恶明矣今为恶者获免而疑
似之人陷于大恶此决知其不然也若曰盾不讨贼有
幸弑之心与自弑同故宁舍穿而罪盾此乃逆诈用情
之吏矫激之为尔非孔子忠恕春秋以王道治人之法
也孔子患旧史是非错乱而善恶不明所以修春秋就
令旧史如此其肯从而不正之乎其肯从而称美又教
人以越境逃恶乎此可知其谬传也问者曰然则夷皋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56b 页 WYG1351-0747d.png
孰弑之曰孔子所书是矣赵盾弑其君也今有一人焉
父病躬进药而不尝又有一人焉父病而不躬进药而
二父皆死又有一人焉操刃以杀其父使吏治之是三
人者其罪同乎曰虽庸吏犹知其不可同也躬药而不
知尝者有爱父之孝心而不习于礼是可哀也无罪之
人尔不躬进药者诚不孝矣虽无爱亲之心然未有杀
父之意使善治狱者犹当与操刃殊科况以躬药之孝
反与操刃同其罪乎此庸吏之不为也然则许世子止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57a 页 WYG1351-0748a.png
实不尝药则孔子决不书曰弑君孔子书为弑君则止
决非不尝药难者曰圣人借止以垂教尔对曰不然夫
所谓借止垂教者不过欲人之知尝药尔圣人一言明
以告之则万世法也何必加孝子以大恶之名而尝药
之事卒不见于文使后世但知止为弑君而莫知药之
当尝也教未可垂而已陷人于大恶矣圣人垂教不如
是之迂也果曰责止不如是之刻也难者曰曷为盾复
见于经许悼公曷为书葬曰弑君之臣不见经此自三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57b 页 WYG1351-0748b.png
子说尔果圣人法乎悼公之葬且安知其不讨贼而书
葬也自止以弑见经后四年吴败许师又十有八年当
定公之四年许男始见于经而不名许之书于经者略
矣止之事迹不可得而知也难者曰三子之说非其臆
出也其得于所传如此然则所传者皆不可信乎曰传
闻何可尽信公羊谷梁以尹氏卒为正卿左氏以尹氏
卒为隐母一以为男子一以为妇人得于所传者盖如
此是可尽信乎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58a 页 WYG1351-0748c.png
 缴结极好移易不动与泰誓同
   春秋论中
孔子何为而修春秋正名以定分求情而责实别是非
明善恶此春秋之所以作也自周衰以来臣弑君子弑
父诸侯之国相屠戮而争为君者天下皆是也当是之
时有一人焉能好廉而知让立乎争国之乱世而怀让
国之高节孔子得之于经宜如何而别白之宜如何而
褒显之其肯没其摄位之实而雷同众君诬以为公乎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58b 页 WYG1351-0748d.png
所谓摄者臣行君事之名也伊尹周公共和之臣常摄
矣不闻商周之人谓之王也使息姑实摄而称号无异
于正君则名分不正而是非不别夫摄者心不欲为君
而身假行君之事虽行君事而其实非君也今书曰公
则是息姑心不欲之实不为之而孔子加之失其本心
诬以虚名而没其实善夫不求其情不责其实而善恶
不明如此则孔子之意疏而春秋谬矣春秋辞有同异
尤谨严而简约所以别嫌明微慎重而取信其于是非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59a 页 WYG1351-0749a.png
善恶难明之际圣人所尽心也息姑之摄也会盟征伐
赏刑祭祀皆出于已举鲁之人皆听命于已其不为正
君者几何惟不有其名尔使其名实皆在已则何从而
知其摄也故息姑之摄与不摄惟在为公与不为公别
嫌明微系此而已且其有让桓之志未及行而见杀其
生也志不克伸其死也被虚名而违本意则息姑之恨
何伸于后世乎甚高之节难明之善亦何望于春秋乎
今说春秋者皆以名字氏族与夺为轻重故曰一字为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59b 页 WYG1351-0749b.png
褒贬且公之为字岂不重于名字氏族乎孔子以名字
氏族不妄以加人其肯以公妄加于人而没其实乎以
此而言隐实为摄则孔子决不书曰公孔子书为公则
隐决非摄难者曰然则何为不书即位曰惠公之终不
见其事则隐之始立亦不可知孔子从二百年后得其
遗书而修之阙其所不知所以传后也难者又曰谓为
摄者左氏尔公羊谷梁皆以为假立以待桓也故得以
假称公予曰凡鲁之事出于已举鲁之人听于已生称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60a 页 WYG1351-0749c.png
曰公死称曰葬何从而知其假
   泰誓论
    铺叙不困解说分明
书称商始咎周以乘黎乘黎者西伯也西伯以征伐诸
侯为职事其伐黎而胜也商人已疑其难制而患之使
西伯赫然见其不臣之状与商并立而称王如此十年
商人反晏然不以为怪其父师老臣如祖伊微子之徒
亦默然相与熟视而无一言此其近于人情耶由是言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60b 页 WYG1351-0749d.png
之谓西伯受命称王十年者妄说也以纣之雄猜暴虐
尝醢九侯而脯鄂侯矣西伯闻之窃叹遂执而囚之几
不免死至其叛已不臣而自王乃反优容而不问者十
年此岂近于人情耶由是言之谓西伯受命称王十年
者妄说也孔子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商使西伯
不称臣而称王安能服事于商乎且谓西伯称王者起
于何说而孔子之言万世之信也由是言之谓西伯受
命称王十年者妄说也伯夷叔齐古之知义之士也方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61a 页 WYG1351-0750a.png
其让国而去顾天下皆莫可归闻西伯之贤共往归之
当是时纣虽无道天子也天子在上诸侯不称臣而称
王是僣叛之国也然二子不以为非依之久而不去至
武王伐纣始以为非而弃去彼二子者始顾天下莫可
归卒依僣叛之国而不去不非其父而非其子此岂近
于人情耶由是言之谓西伯受命称王十年者妄说也
书之泰誓称十有一年说者因以谓自文王受命九年
及武王居丧二年并数之尔是以西伯听虞芮之讼谓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61b 页 WYG1351-0750b.png
之受命以为元年此又妄说也古者人君即位必称元
年常事尔不以为重也后世曲学之士说春秋始以改
元为重事然则果常事欤固不足道也果重事欤西伯
即位已改元矣中间不宜改元而又改元至武王即位
宜改元而反不改元乃上冒先君之元年并其居丧称
十一年及其灭商而得天下其事大于听讼远矣又不
改元由是言之谓西伯以受命之年为元年者妄说也
后之学者知西伯生不称王而中间不再改元则诗书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62a 页 WYG1351-0750c.png
所载文武之事粲然明白而不诬矣或曰然则武王毕
丧伐纣而泰誓曷为称十有一年对曰毕丧伐纣出于
诸家之小说而泰誓六经之明文也昔者孔子当衰周
之际患众说纷纭以惑乱当世于是退而修六经以为
后世法及孔子既殁去圣稍远而众说复兴与六经相
乱自汉以来莫能辨正今有卓然之士一取信乎六经
则泰誓者武王之事也十有一年者武王即位之十有
一年尔复何疑哉司马迁作周本纪虽曰武王即位也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62b 页 WYG1351-0750d.png
九年祭于文王之墓然后治兵于孟津至作伯夷列传
则又载父死不葬之说皆不可为信是以吾无取焉取
信于书可矣
 缴结极好移易不动与春秋论结同
   上范司諌书
    太率平正有眼目筋骨须看前后贯穿错综
    抑扬处
月日具官谨斋沐拜书司諌学士执事前月中得进奏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63a 页 WYG1351-0751a.png
吏报云自陈州召至阙拜司諌即欲为一书以贺多事匆
卒未能也司諌七品官尔于执事得之不为喜而独区
区欲一贺者诚以諌官者天下之得失一时之公议系
焉今世之官自九卿百执事外至一郡县吏非无贵官
大职可以行其道也然县越其封郡逾其境虽贤守长
不得行以其有守也吏部之官不得理兵部鸿胪之卿
不得理光禄以其有司也若天下之得失生民之利害
社稷之大计惟所见闻而不系职司者独宰相可行之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63b 页 WYG1351-0751b.png
諌官可言之尔故士学古怀道者仕于时不得为宰相
必为諌官諌官虽卑与宰相等天子曰不可宰相曰可
天子曰然宰相曰不然坐乎庙堂之上与天子相可否
者宰相也天子曰是諌官曰非天子曰必行諌官曰必
不可行立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諌官也宰相尊
行其道諌官卑行其言言行道亦行也九卿百司郡县
之吏守一职者任一职之责宰相諌官系天下之事亦
任天下之责然宰相九卿而下失职者受责于有司諌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64a 页 WYG1351-0751c.png
官之失职也取讥于君子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
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夫七
品之官任天下之责惧百世之讥岂不重耶非材且贤
者不能为也近执事始被召于陈州洛之士大夫相与
语曰我识范君知其材也其来不为御史必为諌官及
命下果然则又相与语曰我识范君知其贤也他日闻
有立天子陛下直辞正色面争廷论者非他人必范君
也拜命以来翘首企足伫乎有闻而卒未能也窃惑之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64b 页 WYG1351-0751d.png
岂洛之士大夫能料于前而不能料于后也将执事有
待而为也昔韩退之作诤臣论以讥阳城不能极諌卒
以諌显人皆谓城之不諌盖有待而然退之不识其意
而妄讥修独以为不然当退之作论时城为諌议大夫
已五年后又二年始廷论陆贽及阻裴延龄作相欲裂
其麻才两事尔当德宗时可谓多事矣授受失宜叛将
强臣罗列天下又多猜忌进任小人于此之时岂无一
事可言而须七年耶当时之事岂无急于阻延龄论陆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65a 页 WYG1351-0752a.png
贽两事也谓宜朝拜官而夕奏疏也幸而城为諌官七
年适遇延龄陆贽事一諌而罢以塞其责向使止五年
六年而遂迁司业是终无一言而去也何所取哉今之
居官者率三岁而一迁或一二岁甚者半岁而迁也此
又非可以待乎七年也今天子躬亲庶政化理清明虽
为无事然自千里诏执事而拜是官者岂不欲闻正议
而乐谠言乎然今未闻有所言说使天下知朝廷有正
士而彰吾君有纳諌之明也夫布衣韦带之士穷居草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65b 页 WYG1351-0752b.png
茅坐诵书史常恨不见用及用也又曰彼非我职不敢
言或曰我位犹卑不得言得言矣又曰我有待是终无
一人言也可不惜哉伏惟执事思天子所以见用之意
惧君子百世之讥一陈昌言以塞重望且解洛之士大
夫之惑则幸甚幸甚
   送徐无党南归序
    此篇文字象一个阶级自下说上一级进一级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66a 页 WYG1351-0752c.png
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
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
而不朽愈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
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
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
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
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
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66b 页 WYG1351-0752d.png
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
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
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
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
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
百馀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
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
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67a 页 WYG1351-0753a.png
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焉以死者虽有迟
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
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
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
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
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
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
以自警焉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67b 页 WYG1351-0753b.png
   送王陶序
    凡文字用易象多失之陈此篇使得疏通不
    陈窒塞处能疏通
六经皆载圣人之道而易著圣人之用吉凶得失动静
进退易之事也其所以为之用者刚与柔也乾健坤顺
刚柔之大用也至于八卦之变六爻之错刚与柔迭居
其位而吉亨利无咎凶厉悔吝之象生焉盖刚为阳为
德为君子柔为阴为险为小人自乾之初九为姤而上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68a 页 WYG1351-0753c.png
至于剥其卦五皆阴剥阳之卦也小人之道长君子静
以退之时也自坤之初六为复而上至于夬其卦五皆
刚决柔之卦也小人之道消君子动以进而用事之时
也夫刚之为德君子之常用也庇民利物功莫大焉其
为卦过泰之三而四为大壮五为夬壮者壮也夬者决
也四阳虽盛而犹有二阴然阳众而阴寡则可用壮以
攻之故其卦为壮五阳而一阴阴不足为直可决之而
已故其卦为夬然则君子之用其刚也审其力视其时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68b 页 WYG1351-0753d.png
知阴险小人之必可去然后以壮而决之夫勇者可犯
也强者可诎也圣人于壮决之用必有戒焉故大壮之
彖辞曰大壮利正其象辞曰君子非礼弗履夬之彖辞
曰健而说决而和其象辞曰居德则忌以明夫刚之不
可独任也故复始而亨临浸而长泰交而大壮以众攻
其寡夬乘其衰而决之夫君子之用其刚也有渐而不
失其时又不独任必以正以礼以说以和而济之则功
可成此君子动以进而用事之方也太原王陶字乐道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69a 页 WYG1351-0754a.png
好刚之士也常嫉世阴险而小人多居京师不妄与人
游力学好古以自信自守今其初仕于易得君子动以
进之象故予为刚说以赠之大壮之初九曰壮于趾征
凶夬之初九亦曰壮于趾往不胜为咎以此见圣人之
戒用刚也不独于其彖象而又常深戒于其初呜呼世
之君子少而小人多君之力学好刚以蓄其志未始施
之于事也今其往尤宜慎乎其初
 结最有力依前结归初字
古文关键 卷上 第 69b 页 WYG1351-0754b.png
 
 
 
 
 
 
 
 古文关键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