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095-001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旴江集卷二      宋 李觏   礼论七篇
予幼而好古诵味经籍窥测教意然卒未能语其纲条
至于今兹年二十四思之熟矣比因多病退伏庐下身
无他役得近纸笔故作礼论七篇推其本以见其末正
其名以责其实崇先圣之遗制攻后世之乖缺邦国之
龟筮生民之耳目在乎此矣
卷二 第 1b 页 WYG1095-0018b.png
   礼论第一
或问圣人之言礼奚如是之大也曰夫礼人道之准世
教之主也圣人之所以治天下国家脩身正心无他一
于礼而已矣曰尝闻之礼乐刑政天下之大法也仁义
礼智信天下之至行也八者并用传之者久矣而吾子
一本于礼无乃不可乎曰是皆礼也饮食衣服宫室器
皿夫妇父子长幼君臣上下师友宾客死丧祭祀礼之
本也曰乐曰政曰刑礼之支也而刑者又政之属矣曰
卷二 第 2a 页 WYG1095-0019a.png
仁曰义曰智曰信礼之别名也是七者盖皆礼矣敢问
何谓也曰夫礼之初顺人之性欲而为之节文者也人
之始生饥渴存乎内寒暑交乎外饥渴寒暑生民之大
患也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茹其毛而饮其血不足以
养口腹也被发衣皮不足以称肌体也圣王有作于是
因土地之宜以殖百榖因水火之利以为炮燔烹炙治
其犬豕牛羊及酱酒醴酏以为饮食艺麻为布缲丝为
帛以为衣服夏居橧巢则有颠坠之忧冬入营窟则有
卷二 第 2b 页 WYG1095-0019b.png
阴寒重膇之疾于是为之栋宇取材于山取土于地以
为宫室手足不能以独成事也饮食不可以措诸地也
于是范金斲木或为陶瓦脂胶丹漆以为器皿夫妇不
正则男女无别父子不亲则人无所本长幼不分则强
弱相犯于是为之婚姻以正夫妇为之左右奉养以亲
父子为之伯仲叔季以分长幼君臣不辨则事无统
下不列则群党争于是为之朝觐会同以辨君臣为之
公卿大夫士庶人以列上下人之心不学则懵也于是
卷二 第 3a 页 WYG1095-0019c.png
为之庠序讲习以立师友人之道不接则离也于是为
之宴享苞苴以交宾客死者人之终也不可以不厚也
于是为之衣衾棺椁衰麻哭踊以奉死丧神者人之本
也不可以不事也于是为之禘尝郊社山川中霤以脩
祭祀丰杀有等疏数有度贵有常奉贱有常守贤者不
敢过不肖者不敢不及此礼之大本也饮食既得衣服
既备宫室既成器皿既利夫妇既正父子既亲长幼既
分君臣既辨上下既列师友既立宾客既交死丧既厚
卷二 第 3b 页 WYG1095-0019d.png
祭祀既脩而天下大和矣人之和必有发也于是因其
发而节之和久必怠也于是率其怠而行之率之不从
也于是罚其不从以威之是三者礼之大用也同出于
礼而辅于礼者也不别不异不足以大行于世是故节
其和者命之曰乐行其怠者命之曰政威其不从者命
之曰刑此礼之三支也在礼之中有温厚而广爱者有
断决而从宜者有疏达而能谋者有固守而不变者是
四者礼之大旨也同出于礼而不可缺者也于是乎又
卷二 第 4a 页 WYG1095-0020a.png
别而异之温厚而广爱者命之曰仁断决而从宜者命之曰义疏达而能谋者命之曰智固守而不变者命之
曰信此礼之四名也三支者譬诸手足焉同生于人而
辅于人者也手足不具头腹岂可动哉手足具而人身
举三支立而礼本行四名者譬诸筋骸之类焉是亦同
生于人而异其称者也言乎人则手足筋骸在其中矣
言乎礼则乐刑政仁义智信在其中矣故曰夫礼人道
之准世教之主也圣人之所以治天下国家脩身正心
卷二 第 4b 页 WYG1095-0020b.png
无他一于礼而已矣
   礼论第二
或人不谕曰节其和者谓之乐行其怠者谓之政威
不从者谓之刑信然矣其所以统于礼者愿闻其指曰
昔者圣人之制礼也因十二月之气分而为律吕因六
律六吕作为十二管因其清浊与其轻重配而为五声
因其五声变而杂之以为八音或为歌诗或被于金石
丝竹匏土革木之器爰及干戚羽旄以导人之和心以
卷二 第 5a 页 WYG1095-0020c.png
舞人之手足小大有所终始有经倡和有秩节奏有差
诎伸俯仰必有齐也缀兆行列必有正也宫轩特县各
当其位四六八羽各昭其数以范五行以调八风以均
百度以象德行以明功业以观政治以和人神此礼之
一支乐著矣出号令立官府制军旅聚食货号令所以
明约束官府所以正职掌军旅所以待不虞食货所以
赡不足是故为之符玺节旄以信号令为之掾属胥徒
以备官府为之甲胄五兵以成军旅为之井田赋贡以
卷二 第 5b 页 WYG1095-0020d.png
兴食货为之城郭沟池所以限内外也为之度量权衡
所以平多少也为之书契版图所以穷变诈备遗忘也
为之圄犴桎梏所以严推劾禁奔逸也官各有守事各
有程先后有次迟速有检以辨国之大事以平天下之
民以跻至治此礼之二支政成矣伐不义侵不庭刺有
罪或以鈇钺或以刀锯为大辟为宫为刖为墨为劓为
为鞭为扑为流为赎轻有其等重有其常用之有地
决之有时所以惩天下之人使皆迁善而远罪此礼之
卷二 第 6a 页 WYG1095-0021a.png
三支刑行矣夫所谓礼者为而节之之谓也是三者其
自成乎果有为之者乎其自治乎果有节之者乎苟不
为也不节也则十二管不作五声不辨八音之器不具
干戚羽旄不设小大无其所终始无其经倡和无其秩
节奏无其差诎伸俯仰不齐也缀兆行列不正也县之
面不殊也羽之数不分也如此则何以见乐哉不为也
不节也则号令不出官府不立军旅不制食货不聚符
玺节旄不作掾属胥徒不备甲胄五兵不成井田赋贡
卷二 第 6b 页 WYG1095-0021b.png
不兴城郭沟池不修度量权衡不均书契版图不著圄
犴桎梏不严官无其守事无其程先后无其次迟速无
其检如此则何以见政哉不为也不节也则不义不伐
不庭不侵有罪不刺鈇钺无其准刀锯无其平大辟宫
刖墨劓剕鞭扑流赎皆无其法轻无其等重无其常用
之无其地决之无其时如此则何以见刑哉由是而言
故知三者果有为而节之者然后能成也能治也为乎
饮食衣服宫室器皿夫妇父子长幼君臣上下师友宾
卷二 第 7a 页 WYG1095-0021c.png
客死丧祭祀而节之者既谓之礼矣为乎十二管五声
八音干戚羽旄号令官府军旅食货符玺节旄掾属胥
徒甲胄五兵井田赋贡城郭沟池度量权衡书契版图
圄犴桎梏鈇钺刀锯大辟宫刖墨劓剕鞭扑流赎而节
之者反不谓之礼可乎若是则三者果礼之支也而强
其名者也
   礼论第三
或曰乐刑政之说既承教矣敢问温厚而广爱者仁也
卷二 第 7b 页 WYG1095-0021d.png
断决而从宜者义也疏达而能谋者智也固守而不变
者信也则然矣其何系于礼哉曰百亩之田不夺其时
而民不饥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而民不寒矣达孝悌
则老者有归病者有养矣正丧纪则死者得其藏修祭
祀则鬼神得其飨矣征伐有节诛杀有度而民不横死
矣此温厚而广爱者也仁之道也君为君焉主政令必
生杀不得不从矣臣为臣焉守职事死干戈不得少变
矣男女有别不得相乱矣长幼有序不得相陵矣兴廉
卷二 第 8a 页 WYG1095-0022a.png
让则财不得苟取位不得妄受矣立諌诤则不得讳其
恶矣设选举则贤者不遗矣正刑法则有罪者必诛矣
此断决而从宜者也义之道也为衣食起宫室具器皿
而人不乏用矣异亲疏次上下而人不兴乱矣列官府
纪文书而奸诈可穷矣筑城郭治军旅而寇贼不作矣
亲师傅广学问而百虑毕矣此疏达而能谋者也智之
道也号令律式以约民心蔑有欺矣禄位班次以等贤
愚蔑相犯矣车马服御以章贵贱而人不疑矣百官不
卷二 第 8b 页 WYG1095-0022b.png
易其守四民不改其业而事不愆矣言必中行必果而
天下率从矣此固守而不变者也信之道也若夫百亩
之田不夺其时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达孝悌以养老病
正丧纪以藏其死脩祭祀以飨鬼神征伐有节诛杀有
度定君臣别男女序长幼兴廉让立谏诤设选举正刑
法为衣食起宫室具器皿异亲疏次上下列官府纪文
书筑城郭治军旅亲师傅广学问为号令律式禄位班
次车马服御官守民业言而必中行而必果者谓之非
卷二 第 9a 页 WYG1095-0022c.png
礼可乎既曰仁矣曰义矣曰智矣曰信矣总而言之又
皆礼矣若是则仁义智信果礼之别名也
   礼论第四
或曰仁义智信疑若根诸性者也以吾子之言必学礼
而后能乎曰圣人者根诸性者也贤人者学礼而后能
者也圣人率其仁义智信之性会而为礼礼成而后仁
义智信可见矣仁义智信者圣人之性也礼者圣人之
法制也性畜于内法行于外虽有其性不以为法则暧
卷二 第 9b 页 WYG1095-0022d.png
昧而不章今夫木大者可以为栋梁小者可以为榱桷
不以为屋室则朽于深山之中与朴樕同安得为栋梁
榱桷也温厚可以为仁断决可以为义疏达可以为智
固守可以为信不以为礼则滞于心胸之内与无识同
安得谓之仁义智信也屋既成虽拙者必指之曰此栋
也此梁也此榱也此桷也礼既行虽愚者必知之曰此
仁也此义也此智也此信也贤人者知乎仁义智信之
美而学礼以求之者也礼得而后仁义智信亦可见矣
卷二 第 10a 页 WYG1095-0023a.png
圣与贤其终一也始之所以异者性与学之谓也中庸
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自诚明者圣人也自明诚者贤人也然则贤人之性果
无仁义智信乎曰贤人之性中也扬雄所谓善恶混者
也安有仁义智信哉性之品有三上智不学而自能者
也圣人也下愚虽学而不能者也具人之体而已矣中
人者又可以为三焉学而得其本者为贤人与上智同
学而失其本者为迷惑守于中人而已矣兀然而不学
卷二 第 10b 页 WYG1095-0023b.png
者为固陋与下愚同是则性之品三而人之类五也请
问学之得失曰所谓本者礼也知乎仁义智信之美而
不知求之于礼率私意附邪说荡然而不反此失其本
者也故世有非礼之仁矣有非礼之义矣有非礼之智
矣有非礼之信矣是皆失其本而然也敢问其目曰夺
其常产废其农时重其赋税以至饥寒憔悴而时赐米
帛以为哀人之困宪章烦密官吏枉酷杀戮无数而时
发赦宥以为爱人之命军旅屡动流血满野民人疲极
卷二 第 11a 页 WYG1095-0023c.png
不知丧葬而收敛骸骨以为惠及死者若是类者非礼
之仁也背其君亲疏其兄弟而连结私党以死相赴以
为共人之患谄谀机巧以动上心而数辞其爵位及其
货财以为谦让君有过失而不能諌正而暴扬于外身
有隐恶不能自改而专攻人之短以为强直贤才果勇
不能用于公家而私相援举以为已力下民之愚而不
能教训陷之于恶然后峻刑以诛之以为奉法若是类
者非礼之义也为智不能以制民用修世教起政事以
卷二 第 11b 页 WYG1095-0023d.png
治人齐师旅以禦乱以为天下国家久长之策而专为
奸诈巧辩以徼一时之利若是类者非礼之智也为信
不能以一号令重班爵明车服以辩等守职业以兴事
使天下之人仰之而不疑而专为因循顾望以死儿女
之言若是类者非礼之信也今有欲为仁义智信而
知求之于礼是将失其本者矣
   礼论第五
或人请问乐刑政亦有非礼者乎曰善哉尔之问也夫
卷二 第 12a 页 WYG1095-0024a.png
夷蛮戎狄荒淫靡曼之音杂其倡优辅以子女谐笑颠
乱以动人耳目移人心气若是类者非礼之乐也或重
刑辟变法律伺人小过钩人微隐以为明察或悲哀怯
愞容贷奸宄以为慈爱或急征横赋多方揉索抔聚畜
积以为强国或时起土功驱人为卒用于无用以为豫
备若是类者非礼之政也或为轘裂鼎镬炮烙菹醢剥
面夷族以威天下若是类者非礼之刑也曰子所谓礼
者为之节之者也若是三者岂无为之者乎岂尽无其
卷二 第 12b 页 WYG1095-0024b.png
节乎曰夫所谓为者先王之为也所谓节者先王之节
也先王之所以为而节之者非妄也必有仁义智信之
善存乎其间矣不念古昔不师先王是皆妄为也妄节
也君子不以为礼也或曰乐刑政皆礼也先儒之述何
以不止于礼而言礼乐刑政曰乐刑政虽统于礼盖以
圣人既别异其名世传已久止言礼则人不知乐刑政
故并列之使人得以兼用然首之以礼而乐刑政次之
意者谓乐刑政咸统于礼欤譬诸孔门四教曰文行忠
卷二 第 13a 页 WYG1095-0024c.png
信忠信岂非行乎盖以止言行则人不知忠信故并列
之然先之以行而次以忠信谓忠信咸统于行也然则
所谓仁义礼智信者亦犹是哉曰非矣乐刑政者礼之
支也未尽于礼之道也其本存焉亦犹忠信者未尽于
行也举礼之本而与乐刑政并列可矣今言乎仁义智
信则礼之道靡有遗焉礼与仁义智信岂并列之物欤
仁义智信者实用也礼者虚称也法制之总名也然而
所以与仁义智信并列而其次在三者意者谓虽有仁
卷二 第 13b 页 WYG1095-0024d.png
义智信必须以礼制中而行之乎曰郑氏注中庸性命
之说谓木神则仁金神则义火神则礼水神则智土神
则信疑若五者并生于圣人之性然后会而为法制法
制既成则礼为主而仁义智信统乎其间若君臣之类
焉曰尔谓礼之性果何如也曰岂非能节者乎有温厚
断决疏达固守之性而加之以节遂成法制焉曰节之
者义之性也义断决而从宜岂非能节者哉法制之作
其本在太古之时民无所识饥寒乱患罔有救止天生
卷二 第 14a 页 WYG1095-0025a.png
圣人而授之以仁义智信之性仁则忧之智则谋之谋
之既得不可以不节也于是乎义以节之节之既成不
可以有变也于是乎信以守之四者大备而法制立矣
法制既立而命其总名曰礼安有礼之性哉郑氏之学
其实不能该礼之本但随章句而解之句东则东句西
则西百端千绪莫有统率故至乎性命之说而广求人
事以配五行不究其端不揣其末是岂知礼也哉或曰
月令之推五性亦然矣何如曰月令之书盖本于战国
卷二 第 14b 页 WYG1095-0025b.png
之时吕氏门人所作至唐增修之未足以观圣人之旨
也后之人见仁义礼智信列名而齐齿谓五者之用各
有分区故为仁义智信则不取于礼而任其私心为礼
则不能辩仁义智信但以器服物色升降辞语为玩以
为圣人作礼之方止于穷奢极富炫人听览而已矣行
其事不知其本观其象不知其意因谓礼有质文可随
时而用先王有作我可以作先王有变我可以变而不
知先王之所以作而变者有所为(于伪/反)也此之所以作
卷二 第 15a 页 WYG1095-0025c.png
而变者复何以哉苟礼之所之止于器服物色升降辞
语而无仁义智信之大则是琐琐有司之职耳何圣人
拳拳之若是乎郊特牲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失其义
陈其数祝史之事也故其数可陈也其义难知也知其
义而谨守之天子之所以治天下也或曰吾子所称先
儒并列礼乐刑政及仁义礼智信之意曷以知先儒之
意果若吾子之言乎曰以予度之先儒之意当若是也
若是则善矣或异于此则先儒之言者皆不知礼而妄
卷二 第 15b 页 WYG1095-0025d.png
言也予何咎哉曰先儒既并列之而吾子乃论而为一
敢问何谓也曰并列之使人记其条目用之而不遗先
儒之事也论而为一使人知其本根学之而不失予之
志也或曰前所谓节其和者命之曰乐行其怠者命之
曰政威其不从者命之曰刑温厚而广爱者命之曰仁
断决而从宜者命之曰义疏达而能谋者命之曰智固
守而不变者命之曰信徇是而言则七者似皆礼之别
名也何以乐刑政则谓之支而强其名仁义智信则止
卷二 第 16a 页 WYG1095-0026a.png
谓之别名也曰乐刑政各有其物与礼本分局而治十
二管五声八音干戚羽旄乐之物也号令官府军旅食
货政之物也鈇钺刀锯大辟宫刖墨劓剕鞭扑流赎刑
之物也是三者之物与饮食衣服宫室器皿夫妇父子
长幼君臣上下师友宾客死丧祭祀之目少异故得谓
之支而强其名也夫仁义智信岂有其物哉总乎礼乐
刑政而命之则是仁义智信矣故止谓之别名也有仁
义智信然后有法制法制者礼乐刑政也有法制然后
卷二 第 16b 页 WYG1095-0026b.png
有其物无其物则不得以见法制无法制则不得以见
仁义智信备其物正其法而后仁义智信炳然而章矣
或曰前所谓刑者政之属诚然矣而吾子复并列之何
谓也曰因先儒之言从而论之不遑变易耳其旨既明
其辞虽在奚有害于事哉曰敢问吾子之列礼乐刑政
之物仁义智信之用尽于吾子之言乎抑有所遗者乎
曰凡予所言者大也不及其细也略也不及其详也从
其类而推之苟合乎礼本乎圣者皆是也奚待予之尽
卷二 第 17a 页 WYG1095-0026c.png
言哉
   礼论第六
或曰乐记曰圣人作乐以应天制礼以配地礼乐明
天地官矣又以天地卑高动静方物在天成象在地成
形以为礼者天地之别也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
摩天地相荡雷霆风雨四时日月百化之兴以为乐者
天地之和也由此观之则礼乐之比隆竞大盖已著矣
而吾子统之于礼益有疑焉曰彼以礼为辨异乐为统
卷二 第 17b 页 WYG1095-0026d.png
同推其象类以极于天地之间非能本礼乐之所出者
也礼也者岂止于辨异而已哉乐也者岂止于统同而
已哉是皆见其一而忘其二者也曰古之言礼乐者必
穷乎天地阴阳今吾子之论何其小也曰天地阴阳者
礼乐之象也人事者礼乐之实也言其象止于尊大其
教言其实足以轨范于人前世之言教道者众矣例多
阔大其意汪洋其文以旧说为陈熟以虚辞为微妙出
入混沌上下鬼神使学者观之耳目惊眩不知其所取
卷二 第 18a 页 WYG1095-0027a.png
是亦教人者之罪也或问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
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
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既言人皆有
仁义之性而吾子之论独谓圣人有之何如曰孟子以
为人之性皆善故有是言耳古之言性者四孟子谓之皆善荀卿谓之皆恶扬雄谓之善恶混韩退之谓性之
品三上焉者善也中焉者善恶混也下焉者恶而已矣
卷二 第 18b 页 WYG1095-0027b.png
今观退之之辩诚为得也孟子岂能专之曰性之说既
尽之矣然其以礼与仁义智并列何如曰是皆据世俗
而言不及为之统率耳辞让者义之一节也又淳于髡
问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则援之以手乎孟子曰
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
手权也夫权智之动义之会也详孟子此言则义而智
者不在先王之礼欤曰孟子据所闻为礼以已意为权
而不谓先王之礼固有其权也自今言之则必曰男女
卷二 第 19a 页 WYG1095-0027c.png
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亦礼也丧服四制曰父
在为母齐衰期者见无二尊也百官备百物具不言而
事行者扶而起言而后事行者杖而起身自执事而后
行者面垢而已秃者不髽伛者不袒跛者不踊老病不
止酒肉凡此八者以权制者也若是则先王之礼岂无
权乎然其上文则曰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
者智也于此则是言之者惑矣其所谓恩者为父斩衰
三年也所谓理者为君亦斩衰三年也若兹二服与父
卷二 第 19b 页 WYG1095-0027d.png
在为母齐衰扶杖面垢不髽不袒不踊不止酒肉之事
礼何以著之自今言之则必总四制以为礼而分仁
义智于其间可也或人变色而作曰善哉吾子之论乐
刑政仁义智信咸统于礼也其始得之于心欤抑尝闻
圣人之言及此者欤曰予闻诸圣人矣礼运记孔子之
言曰禹汤文武成王周公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
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其下文曰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
卷二 第 20a 页 WYG1095-0028a.png
制度别仁义所以治政安君也周公作六官之典曰治
典曰教典曰礼典曰政典曰刑典曰事典而并谓之周
礼今之礼记其创意命篇有不为威仪制度者中庸缁
衣儒行大学之类是也及其成书总而谓之礼记是其
本传之者亦知礼矣不独此二书而已也韩宣子适鲁
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则当时亦谓易象
春秋为礼经也故知礼者生民之大也乐得之而以成
政得之而以行刑得之而以清仁得之而不废义得之
卷二 第 20b 页 WYG1095-0028b.png
而不诬智得之而不惑信得之而不渝圣人之所以作
贤者之所以述天子之所以正天下诸侯之所以治其
国卿大夫士之所以守其位庶人之所以保其生无一
物而不以礼也穷天地亘万世不可须臾而去也或曰
曲礼谓礼不下庶人而吾子及之何哉曰予所言者道
也道者无不备无不至也彼所言者货财而已耳谓人
贫富不均不可一以齐之焉然而王制曰庶人县封葬
不为雨止不封不树丧不贰事此亦庶人之丧礼也庶
卷二 第 21a 页 WYG1095-0028c.png
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韭以卯麦以鱼黍以
豚稻以雁此亦庶人之祭礼也既庶人丧祭皆有其礼
而谓礼不下庶人者抑述曲礼者之妄也
   礼论第七
或人敢问礼之所兴自于何圣曰扬子云谓法始于伏
羲而成乎尧今观易系辞其制器取象信自伏羲神农
黄帝以来也礼本之兴其在三皇可知矣大章章之也
咸池备矣咸池者黄帝之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
卷二 第 21b 页 WYG1095-0028d.png
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此亦黄帝之事也弦
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此亦黄帝之事
也则乐政刑之兴亦在三皇矣及夫尧舜继禅禹成其
功成汤文武剪其祸难周公坐而修之孔子著之于册
七十子之徒奉之以为教而后礼乐刑政之物仁义智
信之用囊括而无遗矣或曰周道其盛矣然鲁诸侯也
而用天子之礼乐何如曰昔者武王既崩成王幼不能
涖阼周公摄天子之位作礼乐朝诸侯而天下大定七
卷二 第 22a 页 WYG1095-0029a.png
年致政于成王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于是封
之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
天子之礼乐此盖成王谓周公有王者之德摄王者之
位辅周室致太平者周公之为也故于其死用王礼祀
之以尊之焉若是则鲁以此祀周公可也岂及其馀哉
至其子孙遂彻而用之凡制宫庙设官职祭祀丧纪车
马服器率仿于周此则非矣周君也鲁臣也人臣而用
其君之礼乐何以示民哉成王必欲其臣行天子礼乐
卷二 第 22b 页 WYG1095-0029b.png
则当赐之周公俾其身用之不须命鲁公世世以此祀
之也生则臣也死则鬼也鬼与人异用之非僣故知鲁
以此祀周公可也穆公之母卒使人问于曾子曰如之
何曾子曰哭泣之哀齐斩之情饘粥之食自天子达布
幕卫也縿幕鲁也夫布幕诸侯礼也縿幕天子礼也疾
鲁之僣故举诸侯以示之焉隐公考仲子之宫将万焉
问羽数于众仲对曰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公从
之书曰九月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观春秋之旨盖谓
卷二 第 23a 页 WYG1095-0029c.png
僣上既久贤君能详问而更始之故书也彼杞宋者各
自为一王之后耳其祖天子礼乐异于周使行之可也
周尚在而鲁仿之则僣矣孔子曰唯名与器不可以假
人夫鲁之事假人孰甚焉或曰议者以三代之后汉唐
为盛如之何可比隆于古昔也曰汉唐其卑矣高帝起
于陇亩草创天下法制未修文景继立龊龊守成公卿
多武人而黄老刑名之学炽于其间贾生之徒称先圣
诵仁义眊焉而不知所从也武帝聪明特达攘袂而作
卷二 第 23b 页 WYG1095-0029d.png
聘贤良尊文学改正朔易制度有志于先王矣然而黩
兵好胜竭天下之财以事四夷延方士筑宫馆以求神
仙用不经之言以东封泰山禅梁父光武忧勤民事而
不务大体专求俗吏之课不师经籍而听用图谶之书
以疑天下耳目唐高祖凡庸之材乘运而起太宗有非
常之度而残杀长适以取其位不能纯用先王之制而
因循駮杂浮屠乱法而不知禁进士坏文而不知革易
置储贰依违不决明皇亲见祸乱心思矫正而兴起老
卷二 第 24a 页 WYG1095-0030a.png
子庄周之说以害教化宠任武功注意兵食銮舆展狩
出入不时进用女色间以谗贼以紊经纪自此数君其
馀盖不足数矣曰封泰山禅梁父前世之大典也而吾
子以为不经之言何如曰所谓经者二帝三王之事而
孔子述之者也六籍是矣而封禅之文安在哉独司马
迁封禅书称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
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于是
引尚书舜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似以此为封禅
卷二 第 24b 页 WYG1095-0030b.png
事斯礼也盖系巡狩矣天子巡狩至于方岳祭天告至
爰及名山大川皆以其秩望祭之乃事鬼神之常道非
封禅之谓也且舜自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孔氏谓上
日朔日也后至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
群后孔氏谓尽以正月中日日见四岳及九州牧监还
其瑞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孔氏谓既班瑞之明月
乃顺春东巡至于岱宗若是则舜摄帝位才期月耳德
未必遽洽于人也功未必遽济于世也符瑞之见未必
卷二 第 25a 页 WYG1095-0030c.png
如此之速也况又未真即帝位则将何辞以封禅哉五
载一巡狩巡狩而封禅则舜之在位凡几年凡几封禅
其礼仪必有可采何以不广记之乃独言柴而已乎封
禅之礼固不止于柴也夫摰见生死之物盖其微者犹
列之于后矧封禅之盛乃得略之乎其不然必矣又称
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管仲曰古者封
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曰
无怀氏曰伏羲曰神农曰炎帝曰黄帝曰颛顼曰帝喾
卷二 第 25b 页 WYG1095-0030d.png
曰尧曰舜曰禹曰汤曰周成王夷吾此言亦无所證孔
子修六经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岂前世有封禅之言管
氏闻之而孔子不得闻乎虽诚有之孔子削而不书是
亦不足取也子必谓称古帝王封禅者皆妄也未知此
说根于何时至秦始皇遂举而行之逮孝武即位又议
封禅事齐人公孙卿称其师申公书曰封禅七十二王
唯黄帝得上封又称申公之言曰汉主亦得上封上封
则能仙登天孝武后乃登封无风雨灾于是自喜幸庶
卷二 第 26a 页 WYG1095-0031a.png
几遇神仙矣吁可怪哉文中子曰封禅之费非古也以
夸天下其秦汉之侈心乎是诚知言矣或曰子谓汉唐
数君讹杂之如此然其所以阐基绪致升平者何也曰
其始皆能求辅佐纳諌诤夙兴夜寐以安天下济生人
为意此其所以兴也及其后世则放逐忠良昵近邪辟
或妇人用事或外戚专政或宦竖窃命官爵授于匪人
货财散于无用兵革疲于不急荒淫怠慢厌弃民物皇
天震怒奸雄并起而海内土崩矣呜呼汉唐之盛犹不
卷二 第 26b 页 WYG1095-0031b.png
足观汉唐之衰万世之鉴也
   礼论后语
吾为礼论七篇既十五年学者有持章望之论一篇来
以吾为好怪率天下之人为礼不求诸内而竞诸外人
之内不充而惟外之饰焉终亦必乱而已矣亦犹老子
之言礼者忠信之薄盖不知礼之本徒以其节制文章
献酬揖让登降俯仰之繁而罪之也呜呼章子有耳目
邪抑矇且瞆邪有则奚不视吾文听吾言吾之论则曰
卷二 第 27a 页 WYG1095-0031c.png
后之人见仁义礼智信列名而齐齿谓五者之用各有
分区故为仁义智信则不取于礼而任其私心为礼则
不能辩仁义智信但以器服物色升降辞语为玩以为
圣人作礼之方止于穷奢极富炫人听览而巳矣繇是
推本之曰仁义智信者实用也礼者虚称也法制之总
名也圣人率其仁义智信之性会而为礼礼成而后仁
义智信可见矣贤人者知乎仁义智信之美而学礼以
求之者也礼得而后仁义智信亦可见矣吾之论如此
卷二 第 27b 页 WYG1095-0031d.png
岂尝使人为礼不求诸内而竞诸外邪岂尝以节制文
章之类为礼之实邪章子有耳目不至乎此也夫章子
以仁义礼智信为内犹饥而求食渴而求饮饮食非自
外来也发于吾心而已矣礼乐刑政为外犹冠弁之在
首衣裳之在身必使正之耳衣冠非自内出也呜呼章
子之惑甚矣夫有诸内者必出于外有诸外者必由于
内孰谓礼乐刑政之大不发于心而伪饰云乎且谓
冠非自内出则寒而被之葛热而被之裘可乎夏则求
卷二 第 28a 页 WYG1095-0032a.png
轻冬则求暖固出于吾心与饥渴之求饮食一也而章
子异之不已惑乎故天下之善无非内者也圣人会其
仁义智信而为法制固由于内也贤人学法制以求仁
义亦内也谓蓝之青朱之赤固其质也布帛之青赤则
染矣然染之而受者亦布帛之质也以染铁石则不入
矣是故贤人学法制以求仁义亦内也下愚虽学弗之
得矣中庸曰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
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
卷二 第 28b 页 WYG1095-0032b.png
及其成功一也然则吾之论何尝有外邪何忧乎终之
必乱邪吾之论则曰闻诸圣人于是引礼运周公六典
之类以明之今章子乃曰学乎圣人者何必易其言是
未尝读吾之论也赵简子问子太叔揖让周旋之礼焉
对曰是仪也非礼也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
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是故为九歌八风七音六律
以奉五声为政事庸力行务以从四时为刑罚威狱使
民畏忌以类其震曜杀戮以是言之乐政刑非礼者乎
卷二 第 29a 页 WYG1095-0032c.png
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已复礼为仁请问其目曰非礼勿
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以是言之仁非礼者
乎章子尚未读左氏传论语宜其病吾言也圣人之于
礼其言盖参差言其大则无事不包言其小则庶事之
一耳故周官三百六十职题曰周礼以该之言其大也
其次则曰礼典与治教政刑事配焉其小则曰五礼与
射御书数并焉章子得其小而不得其大宜其病吾言
也故其说曰走百步外以救人陨溺难也趋百步外以
卷二 第 29b 页 WYG1095-0032d.png
揖人易也趋则为之走则不为之矣已后乡人一日之
生拜之能也坐其下行其后能也闻其急难则不为之
死矣是仁义难于礼也又曰顺父礼也违父非礼也有
人蹈于水火之中已将救之而父在侧曰勿救匍匐救
之无避也违父可也夫妇异列礼也如妻踣于舅姑之
前伤而不兴尽力以扶之可也又曰心则爱兄而拜先
仲叔此礼之易者固胜仁也千金之宝分则多伯兄是
礼不胜仁也吾兄与嫂斗则不救有嫂之嫌也此礼之
卷二 第 30a 页 WYG1095-0033a.png
易者固胜义也乡人之长者斗于兄救兄不胜则佐之
斗是礼不胜义也呜呼章子以揖拜为礼宜乎其不得
以兼仁义也且章子焉知仁义哉万物之生无不遂吾
所谓仁也万事之理无不当吾所谓义也而章子方区
区以救陨溺死急难为事不亦小乎以一人之力而见
陨溺必救见急难必死吾惧章子之仁义所及者寡而
天年不获终也其所谓仁吾曰浮屠而已耳其所谓义
吾曰游侠而已耳孔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
卷二 第 30b 页 WYG1095-0033b.png
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没三年尚不忍改其道
父在侧曰勿救人于水火而违之可乎已以救为仁而
父曰勿救则父不仁矣已欲仁而彰父之不仁未见可
以为仁也父不仁则违之兄之斗则不辩是非而佐之
是父轻而兄重乎兄与嫂斗则以嫌而不救惧失礼也
妻踣而伤则扶之不顾礼焉是妻厚而嫂薄乎厚于妻
而薄于嫂兹小人之情轻其父而重其兄虽小人亦不
为也章子以是为仁义非吾所敢闻也抑其所谓礼之
卷二 第 31a 页 WYG1095-0033c.png
在内者丧哀祭恭忠君孝父盖皆仁义之目而不谕焉
悖矣人不知而不愠谓之君子吾不得已而申之者为
其惑众也吾言止是矣章子虽复言吾不愠也
 
 
 
 
 
卷二 第 31b 页 WYG1095-0033d.png
 
 
 
 
 
 
 
 旴江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