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唐黄先生文集卷之五
         唐监察御史闽黄淊著
 碑记铭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
混沌死而天地生道德销而仁义作情军业网
始脉旋波天谓洛龟河龙文有生而不文无生
乃产金圣人于西国钻智慧火乾烦恼海理不
吾吾而一贯生生其姿电㸌于周室其波派漾
于汉代繇是馆移鸿胪城崇白马斯有寺之始
卷五 第 1b 页
也寺制殿象王者之居尊其法也其后金地莲
扃周旋四海乌飞兔走或故或新至如神运之
灵莫灵矣亦靡得而岿然则我州开元寺佛殿
之与经楼钟楼一夕飞烬斯革故鼎新之数也
初仆射太原公以子房之帷幄布泉城以叔度
之裤𥜗纩泉民而谓竺乾之道与尼聃鼎宜根
乎信而友乎理矧开元(句)宇五十载之圣容实
寺之冠洎帅闽也愈进其诚缮经三千卷皆极
越藤之精书工之妙驾以白马十乘送以府僧
卷五 第 2a 页
迎以郡僧置兹之楼既而蜀雨不飞识者以为
物之尤罕留于世敬之至必动乎神是必为地
祗所搜龙宫之索不然者曷与斯故新之数期
厥理则明我宜悄然不巳仲弟检校工部尚书
为玆郡之秋也武则拍孙吴之背文则席夏商
于前而复龙虎之内以埙以篪大耸孟龙之旨
乃割俸三千缗鸠工度木烟岩云谷之𣏌梓楩
楠投刃以时趋功以隙食以月粟付以心倕不
期年而宝殿涌出栋隆旧绮梁修新虹八表四
卷五 第 2b 页
隅悉半乎丈柱盛镜础方圭丛斗楣承蟠螭飞
云翼栱文榱刻桷轇轕杈枒或经纬以开织或
丹雘而缬耀皛若蟾窟嶪如鳌背风夏触而秋
生僧朝梵而谷应升者骨冰观者目波而五间
两厦昔之制也自东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左右
真容次弥勒佛弥陀佛阿难迦叶菩萨卫神虽
法程之有常而相貌之欲动东北隅则揭钟楼
其钟也新铸仍伟旧规西北隅则揭经楼双立
岳峰两危蜃云东瞰全城西吞半郭霜韵扣而
卷五 第 3a 页
江山四爽金字骈而讲诵千来是知天地日月
鬼神不欲一存其物将有待于后人也设使斯
殿也斯楼也不有之故其何以新我公之作之
为其何以布之哉三略六韬流通贝多戈霜剑
雪为甘露洁信英智之所措也既毕召化内之
缁锡数迈于千斋而落之累中慈云五色慧日
重轮谭者以为梵天之宇化于是矣灵山之会
俨于是矣我公之倅试大理评事宋君曰骈才
推博古识洞真如请立贞珉垂于不朽公以小
卷五 第 3b 页
儒不佞俾刻斯文僧正临坛大德僧宣一桑门
之关楗者曰寺有记亡之矣垂拱二年郡儒黄
守恭宅桑树吐白莲花舍为莲花道场后三年
升为兴教寺复为龙兴寺逮玄宗之流圣仪也
卜胜无以甲玆遂为开元寺焉尝有紫云覆寺
至地至今凡草不生其庭大矣哉自垂拱之迄
开元四朝而四易号及(句)谅兆水于木垂云雉
(谓桑莲之/与云草)天启地灵之如是则开元实寺之
冠斯又冠开元焉金圣人无为也尧舜亦无为
卷五 第 4a 页
也诚参错其道巍巍圣仪永与诸佛如来俱岂
不其然愚是以奋笔于一公之说乾宁四年丁
巳冬十一月日记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
金圣人之教功与德鲁圣人之教忠与孝以忠
孝之祈功德莫之大也天复元年辛酉天子西
巡岐汴交兵京洛颙颙我威武军节度使相府
琅琊王王公祝天地鬼神以至忠之诚发大誓
愿于开元之寺造塔建号寿山仍辅以经藏乞
卷五 第 4b 页
车驾之还宫也其三年甲子以大孝之诚发大
誓愿于玆九仙山造塔建号定光仍辅以经藏
为先君司空先秦国太夫人元昆故司空荐祉
于幽阴也大矣哉赫赫忠诚恳恳孝思以国以
家以明以幽胡天地之不动欤胡鬼神之不感
欤释之西天谓之窣堵波中华谓之塔塔制以
层增其敬也造之获无量无边功德初我公以
宏才妙略之有藩维以仁智神鉴之谋远大谓
闽越之江山奇秀土风深厚而府城坐龙之腹
卷五 第 5a 页
乌石九仙二山耸龙之角屹屹岩岩孱孱颜颜
两排地面双立空际怪石如墉回岗若揖东衔
沧海以镜豁西走建溪而带萦气色蒙茸风云
蓬勃非仙宫佛寺不可以乘龙之角大龙之腹
何乌石二而九仙旷(乌石山有神/光天王二寺)岂非代虚其
作地秘其期以待我公况古仙鍊骨之所升真
之迹耶一旦之新城月圆(壬戌岁我公卜筑/其外城号月城)
山之嘉气云连森上介掀大旆或旬或朔眷于
粉堞之上时行时止卜于烟峦之堀得峻中之
卷五 第 5b 页
平平中之峻凸而不隆凹而不卑树翳荟以奇
姿草芉眠而别翠遂从弘愿启玆塔之基焉塔
之科也恐山之偏忧地之入将堑平壤五十尺
之深百有馀尺之阔杵土积石而上(上/声)逮二十
尺瞥然虹见莹然穴贮俄以珠宝之获坐以金
钱大不及拳光能夺目于时清风四来海天扩
开烟霞蓊蔚于城隅鸾鹤盘旋于林表举闽之
军倾闽之俗以趋以走以歌以咏既而畚锸投
般倕奋内甃以塼凡四十万口外构以木盖百
卷五 第 6a 页
其巧七层八面玲珑䆗窱榱桷栏楯轇轕杈枒
云楣翼环圭斗鳞蹙彫锼丹雘曲尽其妙方七
十有七尺高二百尺相轮之四十尺参之也悬
轮之铎一百九十悬层之铎五十有六角瓦之
神五十有六其内也则门门面面缋以金像不
可胜纪登之者若身在梵天瞻之者觉神离赡
部嶪嶪然触圆青而直上野鹤经之而高翔疑
掠其腹鳞鳞然压峭碧而崛起地祗感之而下
捧疑殚其力其相轮也我公誓愿之日仲氏司
卷五 第 6b 页
徒自清源闻而感铸而资虽从人力悉类神功
谨按妙法莲花品自地涌塔于佛之前其幢幡
璎珞玛瑙车渠七盘四悬乘虚耀日乃多宝之
佛发大誓愿之感现也繇是以斯塔取如来之
嘉号号之曰定光以其感珠之现眸于自地之
涌故联之于多宝本于孝思荐劬故冠之以报
恩此其义也夫如是大雄之力出死入生至诚
之神感天动地若乃沉沉夜壑浩浩世尘莫不
以玆玄符承彼慧日超于三千大千之世游乎
卷五 第 7a 页
二十八天者哉苟不之然则凡彼经文悉为之
虚语耳又焉能垂信于百千年之后哉既而巍
巍峨峨金辉铁牢其东则翼以经藏焉其藏也
外搆以扃八角两层刻栴檀镂金铜饰朱漆之
炳焕仍卫以华堂七间名之转经焉致其沙门
比丘比比厥迹以为拜唱趺读丛谈聚听之凑
日系乎月月系乎时轩轩阗阗奚景福之不幽
资乎又感应天王殿一间两厦其天王也变毗
沙之身于感通之年现神质为龟城之助绦腰
卷五 第 7b 页
衣褐屣足乘云双吐目光两飞霞彩乃千百亿
化身之一为寿山草木之应今塑于此厥感宁
亡其西则翼之别殿曰塔殿其塔也我公萌誓
愿之先因心以制十有三层之妙形匪伟而诚
有为(去/声)殿斯奇而塔斯处其北则报恩变相堂
九间洁琉璃之地等娑婆之世七宝丛树五色
腾光明明见阇提之心一一摽如来之说又僧
堂五间上五间下之与茶堂五间直联曲交冬
温夏凉又华钟之楼迥起青音下折刀山长明
卷五 第 8a 页
灯之台圆笼孤光杳辉漆壤其东南之一臂复
建地藏殿一间两厦功德堂五间僧堂五间张
如别构而制匪异其殿也坐以菩萨之丽若欲
飞动其堂也骈错仪像或金范或幅缋千形百
质恐悉诸天之圣侣粤间(去/声)焉公厅四间一厦
或备旌钺之觏止我公或四季之旦三旬之八
聚僧设会拜首追祝勤勤恪恪罔所不至举闽
之高卑举闽之少耋攀之望之无不动心涕臆
君子谓岂唯冥荐于先盖以孝教民也又库厨
卷五 第 8b 页
五间浴室三间接之井井重以楼焉环周辐辏
之行廊凡三十有三间惣费财六万馀贯如山
之叠如洞之浚巑巑隆隆丛为一宫其大也琢
文石以为轩彫修虹以为梁其小也取良木于
灵山筛嘉壤于飞尘虽掩映乎人间实参差乎
象外其经也帙十卷于一函凡五百四十有一
函惣五千四十有八卷皆极剡藤之精书工之
妙金轴锦带以为之饰天祐二年乙丑夏四月
朔我公宿诚于州束烹于肆及胁降之辰大陈
卷五 第 9a 页
法会以藏(平/声)其经缁徒累千士庶越万若缁若
士一而行之正身翔手右捧左授自州之戺起
于我公传至于藏观者如堵墙佛声入霄汉幡
花照乎全郭香烟连乎半空雪顶之僧指西土
之未有骀背之叟庆东闽之天降可谓之鸿因
妙果者也始者我公之登坛也其一之年偃干
戈兴礼乐二之年陈耒均赋舆三之年叠贡
输祗宠泽万乘臣其职四邻视其睦百姓天其
政故一川之镜如灵台之月如融融怡怡愉愉
卷五 第 9b 页
熙熙乃大读儒释之书研古今之理常曰文武
之与释氏盖同波而异流若儒之五常仁义礼
智信仁者含弘也比释之慈悲为之近礼者谦
让也比释之恭敬为之近智者通识也比释之
圣觉为之近信者直诚也比释之正直为之近
而义者杀也其为异诸武之七德至如戢兵保
土安民和众之类亦犹川陆之徂秦适洛焉然
则皆谓之烦恼吾父国也子民也朝为社稷之
计暮作稼穑之念若俾求智慧火乾烦恼海则
卷五 第 10a 页
非吾之所能若建金地缮金文陈法会一众僧
冀乎不可思议乃吾之所志也于是月陈三斋
时或雪峰之僧围绕千徒卧龙之僧围绕五百
以至万钱之缮或间嘉蔬五裤之歌或参云梵
慈航驾岸法雨垂空必致菩萨化身罗汉混俗
以降也时人谓灵山之会日俨矣又以府之寺
至于清源或存或烬或抽金积俸增而新之而
府之开元大中神光曩塔之数与寺俱焉新于
大中神光乃规旧制而精㸌宏壮则迈前时开
卷五 第 10b 页
元则辅之经藏加之转轮之盛尊大君也定光
多宝报恩于劬劳故以塼塼者专也谓山度之
材有蠹圬之日火化之壤无销铄之期其本乎
土也资乎火也及投诸水火则不归乎土不壤
于水历千秋而其质坚然乃以专至坚贞之诚
寓于是则斯诚也如是得无感乎则彼珠之为
符验矣且夫珠也或颔乎龙或衔乎蛇或胎乎
蚌故水怀而川媚今玆珠也不自乎龙不自乎
蛇不自乎蚌匪怀水而媚川而孕厚地之二十
卷五 第 11a 页
尺岂非斯之感欤不然则始从融结而孕之也
若以始从融结而孕之则厥初巳兆我唐之有
我公也厥初巳兆我唐之有我公则我公之言
乌石之有神光天王九仙代虚其作地秘其期
以待我信矣塔之讫功顾小从事淊有礼官甲
科之沗明主研许之幸庶几于圣人立身扬名
之道命为之记用旌厥德于无穷淊不敢牢让
作礼而推之言夫陶天地为后时锁生死于无
朕其道不可以真虚求声影赜应誓愿于有为
卷五 第 11b 页
现感通于至诚其道乃可以精谛至严敬致今
我公以精谛严敬积功累德以溯流于世斯塔
也岳岳崇崇兼乎仁孝之鸿名偕天地日月江
山之永遂刻于贞石焉其词曰
金圣人教德与功兮鲁圣人教孝与忠兮巍巍
贤杰二美钟兮建玆宝塔惟追崇兮祝天沥恳
先延鸿兮报劬荐祉祈幽通兮仙山之秀夷且
隆兮旷古为期俟仁风兮月圆珠现契遭逢兮
融结之初兆英雄兮岂徒嶪嶪㦤斑工兮火壤
卷五 第 12a 页
之贞积磨砻兮斧材之取厥匪同兮七层八面
相玲珑兮金铃宝铎交丁冬兮影落澄清驯鱼
龙兮顶触圆碧分鸿濛兮缋仪范像叠其中兮
齐天极地为初终兮金文贝字搆重重兮讲读
千来罄西东兮灵山盛会日雍雍兮甘露法雨
常蒙茏兮鸿名冥祉偕无穷兮
  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
列藩之业有地有地之职有民有民之道兴礼
乐惇忠孝以行事兴礼乐惇忠孝以行事然后
卷五 第 12b 页
谋谋者也筑城池居其一城既筑进道德以居
之树神祗以尸之为一方之巨防虽永古而无
疑我相府琅琊王王公之有闽越也具列藩之
业修有地之职行有民之道自乾宁四年丁巳
至天祐二年壬戌凡六年礼乐兴忠孝敦乃谋
及城池城池及谋乃尸及神祗于是于开元寺
之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一铺全部落巳镇
于城焉大矣哉所谓阐六韬浚七德建阳功配
阴骘夫毗沙门梵音唐言多闻也始自于阗刹
卷五 第 13a 页
利之英奇膺世尊帝释之锡号居须弥山北住
水晶宫殿领药叉众为帝释外臣以护南赡部
洲其道入大乘得无生法忍住声闻證不还果
谨稽我公之筑城也恢守地养民之本隆暂劳
永逸之策其名举一而生三法阳数也曰大城
焉南月城焉北月城焉周圆二十六里四千八
百丈基凿于地十有五尺杵土胎石而上(上/声)
高二十尺厚十有七尺外甃以砖凡一千五百
万片上架以屋其屋曰廊其大城之廊也一千
卷五 第 13b 页
八百有十间自廊凸而出之为敌楼楼之层者
二十有三又角立之楼六其二者层复层焉皆
栏干钩联参差焕赫而廊之若干步一铺又各
以鼓而司更焉凡三十有六谓之更铺其四面
之门八其南曰福安门福安之东曰清平门西
曰清远门其北曰安善门安善之东曰通远门
其东曰通津门通津之北曰济川门其西曰善
化门皆铁扇铜扃开阳阖阴门之上仍揭以楼
三间两挟两噏修廊双面远碧门之左右又引
卷五 第 14a 页
而出之为之亭两间一厦又匪楼之门九曰暗
门焉又水门三其二树棂筛波卸帆入舟鸣舷
柳浦回环一郭堤诸万户注之以堰二渡之以
桥九镜莹虹横交舫走蹄斯大城之制也粤南
月城也东贮九仙西盛乌石之二山嘉树蓄云
茂草藏兽城上之廊一千十有三间(其中七间/谓之徘徊)
敌楼四十有九楼之层者三其门二曰登庸门
(郭璞记南台江沙合即有宰相而我/公膺期今登庸门外桥名沙合桥)道清门其
上之楼其下之扉左右之引亭建暗门八水门
卷五 第 14b 页
二其堰一其桥五及廊之更铺二十悉与大城
类其外之东西复距而出之谓之横城其东也
城上之廊四十二间五厦(其中两间是/两面之敌楼)其门一
斯南月城之制也伊北月城也城上之廊六百
四十二间敌楼二十有六楼之层者十其门二
曰道泰门严胜门其上之楼其下之扉左右之
引亭建暗门四水门二其桥一及廊之更铺十
有四复与南月城类又觜而出之谓之横城城
上之廊五间一厦其门一斯北月城之制也其
卷五 第 15a 页
东画长川以为洫西连乎南(句)盘别浦以为沟
悉通海䲡朝夕盈缩之波底泽鳞介岸泊艓艛
北截越王之故山派西湖以为隍若鳌之负如
瓯之置轩轩然翼翼然真谓天设之府神开之
地也既而我公一旦膝分席校鳞军堵耋陈大
会以落之而言曰惟闽越之为藩屏也建汀二
疆束其右岩千而壑万溟海巨流濒其左涛雷
而浪霆信乎江山奇险无以加之矧今新之以
城壁城壁之以铁石古人言得地又言守地又
卷五 第 15b 页
言坚壁岂不以得地而居守地以城城以坚壁
信不疑矣然则吾之戴恩沗土勤勤恳恳不以
江山奇险之为奇险不以城壁铁石之为铁石
也修道德树神祗以居之毗沙门之天王自天
宝中使于阗者得其真还愈增宇内之敬旋大
夫芮国公荆渚之塑也凡百城池莫不一之斯
旧城之北往规也(旧天王在/子城北也)斯新城之制今城
也且胜莫胜于开元寺尚莫尚于寺之灵山阜
寺之艮控城之乙祖僧六叶雁其下珉石一拳
卷五 第 16a 页
星其上(庐山湾落星/石上有佛舍)剑池彻写飞山奔揖足以
象水精而莹宫殿掀庙貌以卫城池爰将择工
之精搜塑之妙制乎圣质俄然化出身被金甲
手擎雁塔地祗下捧天将前拥光灼灼而如将
动摇神雄雄而若欲叱咤观之者皆谓须弥拔
宅于是矣于阗分身于是矣而复翼僧堂而右
邃膞钟楼而左突毳锡百萃其夏午蒲鲸六吼
其宵加信为尘间之北方连营之灵域也讫命
小从事淊刋贞石而碑之淊不敢牢让斋戒三
卷五 第 16b 页
日抽毫而书猗欤天王因果则释氏猛勇则兵
权启愿而愿从云战而战胜至如挥额汗以为
童子却修罗之师擎手塔以贮弥陀解天鼓之
赴爰皆肸蚃克致感通洎唐有土藩之黩也豆
面以行疹仪金以现人啮戈以生鼠与彼时之
玄应盖大同而小异况迩则咸通季蛮之侵蜀
蜀人亟祈褐衣倏以乘空目光㸌以照地蛇将
奔穴龟竟全城如是则护南赡部洲岂虚言哉
今我公之至诚通日月弘愿质鬼神以旷世之
卷五 第 17a 页
功业托无生之法力岂昔时之有是而今日之
不然哉虽体苍苍而无言固乃昭昭而有鉴辄
为之铭其词曰
受命帝释封邑须弥金甲俨被药叉雄随越七
金山突修罗师入大乘妙与声闻差于阗分身
皇唐卫国若加善祷咸蒙圣力塞雁烟尘龟城
戈戟虏骑犹东蛮车未北现以真仪亡乎悖德
懿彼闽越大哉侯王仗钺务本筑城为防石取
它山壤堑联岗叠百厥雉累千乎廊却铁之触
卷五 第 17b 页
疲羽之祥奔马辔并驰车轨方巢凤于楼蛰龙
于隍如岳斯立如翼斯张不有依凭曷旌扃鐍
台略俄启神驱遽设铁须卓坚漆瞳曝昳捧足
神俯持剑将列月殿巍峨灵山巀㠔法逮无生
权唯有兵昔之若是今肯忘情闽山永高闽江
永清厥宜识之盘石斯城
  丈六金身碑
释氏之称释迦牟尼佛千百亿化身而古今之
世以诸佛菩萨其或铸成塑成刻成其或壁绘
卷五 第 18a 页
幅绘乎像不可胜纪况多应现感通之自其非
之乎我公粤天祐三年丙寅秋七月乙丑铸金
铜像一(句)丈有六尺之高后二十有三日丁亥
继之铸菩萨二(句)丈有三尺高铜为内肌金为
外肤取法西天铸成东越巍巍落落毫光法相
初我公登坛之三年巳未秋一夕雨歇天清风
微月明瑶兔无烟铜龙有声俄梦天之西际㸌
以照物䌽云罅裂大佛中座岳岳以觏止熙熙
而启言曰断予一臂卫之一方既觉而思现乎
卷五 第 18b 页
形昭像也断一臂誓诚也卫一方保众也始嘉
其异姑默其事后创其意乃命自宾席之逮将
校将校之逮步乘步乘之逮众庶其有植信根
之深者映惠烛之明者许一以金投吾俸中将
椟于肆俟以铜易而后鸠工鸿炉卜境择日铸
斯佛于九仙山定光多宝塔之右古仙徐登上
升之地其日圆空镜然江山四爽橐爚之上(上/声)
腾为烟云盘旋氤氲五色成文又有群鸟或若
鸿鹄或如莺鹊交翔而间鸣自寅而及午斯佛
卷五 第 19a 页
也一泻而成翌日我公礼阅之乃与梦中一类
其形仪长短大小无少差其一臂工以之别铸
而会(其像大工虑其不就计以一/臂别铸而会之乃暗符梦中)我公神之而
露其梦于是迎入府之别亭磨莹雕饰克尽其
妙朝夕瞻拜时不之怠冬十有二月丙申会僧
千千以幡以幢以钟以磬引归于开元寺寿山
之塔院独殿以居之翼二菩萨于左右三十二
相足八十种好具螺累累以成髻珠隐隐以炫
额檀信及门而膝地童耋遍城而掌胶夫如是
卷五 第 19b 页
岂非千百亿化身之一乎不然者焉得入乎梦
而如乎神成乎形而如乎梦梦不之告工以之
缺者哉其应现感通复为之殊矣大矣哉且先
天地生之谓道后天地设之谓象道者也以无
为为志之也授心印于虚空象者也以有为为
志之者叠慧力于报应论者感(句)以之为风马
曾不谓象犹道之毂也无象道不行矣始者摩
腾竺法兰二梵僧不慎其像东其道且西耳惜
乎不与三皇五帝同世而出设与三皇五帝同
卷五 第 20a 页
世而出必能从容朴素迟回仁义诈伪未之亟
蠹也柰何天将后之岂徒然哉岂不以仁义之
生也曰尧与舜仁义之亡也曰癸与受至于列
国之际强秦之立癸受之悖亹亹其躅天谓仲
尼之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终不能独制之故东
释迦牟尼于中土大陈出生入死之理天堂地
法之事以警戒之虽人世之风波万态逆翻而
幽府之铁缧一无苟免上智闻之若镜之磨中
智闻之若泉之澄下智闻之若火之烧谓之为
卷五 第 20b 页
有则河沙芥子之说虚诞难测谓之为无则应
现感通之事寻常立验故能销嗜欲更祸福一
贵贱则为裨教化之一源湛然不动感而遂通
者也而以金厥地莲厥宫张法桥以度人无刑
网以束俗世之敬之可也怠之可也黩之可也
繇是有委之国君委之大臣之旨既而委之则
人非常人道非常道我公旷代之生也有神僧
识仗钺之雄也应江沙期合仙人谶筑城之盛
也契菩萨说(初丙午岁我公至清源未在时有/僧号涅槃于众中骇而指之曰金)
卷五 第 21a 页
(轮王之弟三子降人间幸勉之专生杀柄又闽/之侯未尝至宰辅晋时郭璞记曰南台江沙合)
(即有宰辅相我公之登台席也江沙契焉又梁/时王霸怡山上升山在府城之西五里光启丁)
(未岁衢之烂柯山道士徐景立因于其仙坛东/北隅取土掘得瓷瓶七口各可容一升水其中)
(悉有炭上总盖一青塼刻文字云树枯不用伐/坛坏不须结未满一千岁自有系孙列后来是)
(三皇潮水荡祸殃岩逢一乍间未免有销亡子/孙依吾道代代封闽疆其坛东南有皂筴树古)
(云真君于此树上上升其后枯矣至咸通庚寅/岁复荣茂也又妫山僧号大安顷坐西禅者乾)
(符中日府城之到九仙三桥其/中乃菩萨行化今之新城及焉)夫神通为佛魂
交曰梦神非梦而罕通梦非神而不感我公之
庆钟也其如是矣其明年正月十有八日乙未
卷五 第 21b 页
设二十万人斋号无遮以落之是日也䌽云缬
天甘露粒松香花之气扑地经梵之声入空座
客有右省常侍陇西李公洵翰林承旨制诰兵
部侍郎昌黎韩公偓中书舍人琅琊王公涤右
补阙博陵崔徵君道融大司农琅琊王公标吏
部郎中谯国夏侯公淑司勋员外郎王公拯刑
部员外郎弘农杨公承休弘文馆直学士弘农
杨公赞图弘文馆直学士琅琊王公倜集贤殿
校理吴郡归公传懿皆以文学之奥比偃商侍
卷五 第 22a 页
从之声齐褒向甲乙升第岩廊韫望东浮荆襄
南游吴楚谓安莫安于闽越诚莫诚于我公依
刘表起襄汉其地也交辙及馆值斯佛之成斯
会之设俱得放心猿于菩提树上歇意马于清
凉山中我公乃顾幕下者滔俾刻贞石以碑之
滔以甲科沗第盛府蒙招刋勒之职不敢牢让
谨推于厥旨经云作佛像之功德斗量海以有
尽尘碎劫以无穷至若青黛之画辟支一金之
补毗婆戏为之而以草木思见之而刻栴檀其
卷五 第 22b 页
犹蜕现其生羽金其报而况今乃俨至诚从灵
感铜乎万万金乎千千虔鼓铸于神仙之山卜
贞吉于火土之数其积功累德岂可以边以涯
而言之哉或曰梁武帝之隆释氏今古靡伦奚
报应之昧乎对曰梁武帝隆释氏之教不隆释
氏之旨所以然也夫帝王之道理世也释氏之
教化人也理世之与化人盖殊路而同归彼宵
旰于万有故一夫不获若巳陨诸隍中此济度
于触类故欲凡一有情悉皆成佛梁武帝则不
卷五 第 23a 页
然以民之财之力刹将三百祈功觊德则归诸
巳啼亿兆而不乳削顶颔以言觉所以私所以
然也今我公为邦则忠孝于君亲(自兴兵之来/天下以三司)
(之泉皆名直进独我公以俸钱为直进/三司之运悉如旧焉阙庭大称其美)牧人则
父毋于生民造塔四其一曰寿山以昭皇帝辛
酉岁西巡发誓愿以祝熊罴乞车驾之复宫阙
其二曰报恩多宝定光追荐于先世其三其四
大中神光为军旅也为人民也缮经五藏其二
进于上其三附于寿山定光大王意同乎塔月
卷五 第 23b 页
三其斋或千僧或千佛疏乎诚首则君亲次则
军旅人民而巳后焉况斯佛巳之而不巳与宾
席将校步乘众庶共成之故其地出明珠海出
珊瑚几于莲花妙品之繁车渠玛瑙幡幢璎珞
周乎多宝之涌也(开元定塔基掘地丈有五尺/之深得宝珠坐以金钱又于)
(海中得珊瑚树/凡二百馀株矣)夫其玄贶之如彼灵感之若此
则断一臂卫一方斯昭昭矣岂与彼而论哉滔
是辄奋笔而无愧为其词曰
托入佳梦铸成鸿炉毫光法相铜肌金肤恍惚
卷五 第 24a 页
现形昭彰合符不有为也其如是乎唐一其宇
越百其区伊闽之设于地之殊西城瓯仞东堑
鳌隅匪德莫处惟仁靡逾懿其橐籥飞作醍醐
焦山草木不得不苏苦海波澜不得不枯仙花
罔谢慧日宁徂永玆一方盘石其都
  莆山灵岩寺碑铭
释波东流涌为花宫花宫之构咸宅灵秀灵秀
之启其或神授则知融结之始巳有待于金圣
人也粤灵岩寺乃莆山之灵秀焉神授焉懿夫
卷五 第 24b 页
岳立大山堆下数峰面乙臂坤石嵌松瘦昔梁
陈间邑儒荥阳郑生家之生严乎一堂架以诗
书既而秋一夕风月清朗俄有神人鹤发麻衣
丈馀其状见于堂曰诚易玆为佛宇善莫之大
生拜而诺瞬而失旋以堂居僧像佛献其居为
金仙院即陈永定二年庚申也(鹤发麻衣西天/之谓故号金仙)
山水推其奇鹤发增其异缁锡日萃院落日峻
隋开皇九年升为寺焉左漱寒泉右拥叠巘危
楼豁壶公之翠上方视䲡海之波唐景云二年
卷五 第 25a 页
辛亥寺僧志彦入内背又讲四分律睿宗嘉之
锡号聪明彦因获言所居寺之自复有僧无际
持妙法莲华经感石上涌白泉僧殁而泉变清
焉遂膺敕额为灵岩寺太和二年殿中彭城刘
公轲幕提泉印聆寺之胜不卸而宿候吏不蔬
而午掬泉而漱随手以涸其石今坎于上方之
上其僧复有玄悟玄准慧全省文灵敞无了悉
间生祗园坚持密行或临坛表德或降虎示真
厥众如云厥施若市洎武宗皇帝乙丑之否邑
卷五 第 25b 页
之东有敬善寺民井而居之乾有玉涧寺民亩
而田之独玆之奇豪人互以金输为幽宅之卜
若有之卫竟不克遂敞公了公及(句)帽首绦腰
沉踪处晦逮宣宗皇帝之复索之于石罅云根
归之于芜基烧址山灵之感行膻之慕投金执
斲匪招匪劝不越闰而其宇鳞鳞其徒翼翼敞
公咸通六年秋八月云灭靡风而大树折庭靡
触而大殿倾瓦了公八年冬十月坐亡色身不
坏今龟阳之号真身大师者也则知僧以行而
卷五 第 26a 页
神其亦地以灵而感若乃轩轩月殿蔼蔼松门
醍醐雨天琉璃镜地慧烛九枝而吐𦦨慈云五
色以垂阴推于瓯越居之甲乙今仆射琅琊王
公牧民之外雅隆净土论及灵胜以为东山神
泉之比(神泉寺在府城之东山/其泉亦自僧感而涌也)缮经五千卷于
玆华创藏而藏(平/声)焉即天祐二年春二月也初
侍御史济南林公藻与其季水部员外郎蕴贞
元中谷玆而业文欧阳四门舍泉山而诣焉(四/门)
(家晋江泉山在郡城之北其集有/与王式书云莆阳读书即兹寺也)其后皆中殊
卷五 第 26b 页
科御史省试珠还合浦赋有神授之名水部应
贤良方正科擅比干之誉(策云臣远祖比干因/諌而死天不厌直更)
(生微/臣也)欧阳垂四门之号与韩文公齐名得非山
水之灵秀乎元和才子章孝摽邵楚苌朱可名
寄诗以题大中中颖川陈蔚江夏黄楷长沙欧
阳碣兼愚慕三贤之懿躅葺斋于东峰十年咸
通乾符之际豪贵塞龙门之路平人艺士十攻
九败故颖川之以家冤也与二三子率不西迈
而愚奋然凡二十四年于举场幸沗甲第东归
卷五 第 27a 页
之寻旧止苍苔四叠嘉树双亚(今东峰双龙眼/树即往岁书斋)
(之庭/阴也)访旧僧云扃十扣雪顶一存于是谨祝金
仪益誓丘祷以谢兹山之灵秀刻铭贞石兼补
前贤之未述其词曰
山奇孕神地胜惟灵萤窗既夜鹤发斯形一亩
请宫双莲建扃洞深夏寒林茂冬青松竹铿乐
峰峦豁屏皛迷蟾窟茫眺䲡溟持经僧志涌石
泉泠四分律讲万乘君听敕飞额降寺以灵名
不有地祥焉动天庭大士鸿生珠明桂馨良牧
卷五 第 27b 页
耸闻华构藏经浩劫不泯匪兹曷丁敬祝巉岩
勒石以铭
  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
三教之垂万古也咸以师弟子授独释氏之师
弟子削姓以名别为父子之流叶东塔和尚叶
真身大师其道偕极不可思议以父子言克尽
弓裘之善和尚法号志忠俗姓陈世居仙游祖
讳璠父讳筇继以好尚山水崇佛友僧生和尚
自于乳抱鼻逆膻辛九岁诣真身大师为童子
卷五 第 28a 页
一见之两如宿契年十五落发初大师之卜龟
洋也云木之深藤萝如织狼虎有穴樵采无径
俄值六眸之巨龟足蹑四龟俯仰其首如作礼
者三逡巡而失遂驻锡卓庵名其地曰龟洋焉
龟洋之泊也盂不及村畬不及菑山产菜号苦
盖以之充卯而斋惟大师与和尚俱岁移月更
名驰迹漏檀信寻而施渔猎投而事时谓之二
菩萨僧其地或来人之稍乖严洁则立有蛇虎
惊吼之怪及武宗皇帝乙丑之否禀之而绦帽
卷五 第 28b 页
潜匿大师允檀信之迎隐于数家和尚栖于岩
穴之内不离兹山相伍者麋鹿驯伏者虎狼既
而靡耕菑杜施丐还取苦益之卯至今玆院之
逢歉岁一卯之风不泯宣宗皇帝复寺之始议
者以灵岩之奇胜非我菩萨僧不可以宏就由
是都人环乞大师以居故和尚独荐龟洋之址
焉松堂揭而觉路喧天金磬敲而道花满地诚
以上升道士不受箓成佛沙弥不具戒和尚且
不之然旋将西游受具足戒于襄州龙兴寺大
卷五 第 29a 页
中十二年东还由庐陵与草庵和尚值草庵曰
来自何山曰六眸山曰六通乎曰慧非重瞳和
尚盖行高而言寡是日对答如流既及本山人
地愈盛院落则不营而峻供舍则不化而来咸
通三年灵岩力圆乃迎大师返于玆八年大师
坐亡法身不坏南北归敬阗然无时和尚以之
烦十三年遂南五步里之山得峰之秀室而禅
焉即今南畬也广明元年弟子智朗惠朗玄鉴
藏辉景闲弘干鸿超悉以植性祗园分光慧炬
卷五 第 29b 页
以谓我大师承法马祖亲得心印则和尚焉今
以宿晓而晦辞烦即静不可使六眸灵感之地
留形示灭之异叶其叶而不之大乎于是迓乞
归于院将以弘张法轮式救迷津其如感通虽
然现没有数中和三年龙集壬寅三月十日示
灭寿年六十有六僧夏二十有五后二旬之一
日建窣堵波于东冈焉呜乎和尚之道不粒而
午不宇而禅与虎狼杂居所谓菩萨僧信矣其
三月之朔语其众曰至道之有显晦师弟子不
卷五 第 30a 页
欲双立昔大师之去也留形为之显今吾之行
矣速藏为之晦故将仪貌若生而盖棺晦朔不
逾而启土从付嘱也其上足景闲弘干以凡纪
道名须资词笔恳赍行实扣愚求文滔早访莲
扃今悲松塔敢辞抽思用刻贞铭为之铭曰
六眸献山二叶开莲号及菩萨正真自然云林
匿迹狼虎参禅仙花扑地智月悬天示灭之灭
显晦𡵨焉布金左冈建塔开阡实归上界宁曰
下泉松风柏雨空悲岁年
卷五 第 30b 页
  华岩寺开山始祖碑铭
师法号行标俗姓方祖荣父安莆之盛族师生
于建中二年辛酉龆龀即颖悟异于诸童九岁
投玉涧寺监寺神皎出家将二年皎嘉其拔萃
命之落发师以梵行未至不敢预大僧数至贞
元十七年方薙鬓髭翌日遽讲所习涅槃经一
寺叹服既而辞其师北游抵京荐福寺受戒品
诣章教大师法会章教奇之令首其众凡十年
士君子之造者无不耸慕寻为功德使推入道
卷五 第 31a 页
场宪宗善之元和十一年东归复于玉涧焉法
雨随车慈云被物洎武皇帝除佛舍籍释子于
户部师则巾华阳衣缝掖晦迹樵客庐于西岩
石室律身守道如居千众及宣皇帝复寺刺史
琅琊王公迎以幡花舍于郡开元寺俾为监领
大中六年师以环足之烦拥旅之数乞归故山
先时玉涧之北岩泉石之奇也卜而居之县令
中山甄宿与莆之士庶争沐醍醐共隆兰若烟
峦蔽亏朱碧掩映前俯平川后峙奔峤地自人
卷五 第 31b 页
胜名由道高刺史河东薛公仰其孤风复驰开
元之僧卫以入郡日扣华严大义几忘食寝洎
解印与之偕至北岩题之为华严院以彻祠部
焉师咸通六年七月五日示灭寿八十有五僧
夏六十有四后四十有五日建窣堵波于西冈
十一年其徒从绍疏师行实于阙升其院为华
严寺有徒三十人皆肃肃可观不沗师门于戏
师仪梵肮脏言词雅直冲默而明敏慈恕而刚
毅儒书皆通三皇五帝之道言未尝及而人知
卷五 第 32a 页
其博古也经论综贯天堂地法之说舌未尝举
而人皆务崇善也所至清风凛凛政所谓释子
之高杰者也弟子道光道圆令询悉器传师道
愚冠扣师关壮以随计乾宁二年沗登甲科东
还荐造金地岁周二纪胶掌而拜影堂腹藁而
铭遗美不可使桑门大士泯而无述焉故铭曰
智月不缺乘虚照物道花不衰吐艳无时洞彻
照灼杰然吾师禀荐福戒分章教枝厥宗得隽
内庭擢之衔香彻印云间资期数有污隆道无
卷五 第 32b 页
磷缁德风徒袭法舸宁维山幽迹高身没名垂
松塔虽故竹毫可追稽首影堂敬刻斯碑
  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
大师法号义存长庆二年壬寅生于泉州南安
县曾氏自王父而下皆友僧亲佛清净谨志大
师生而鼻逆薰血乳抱中或闻钟磬或见僧佛
其容必动以是别钟爱于膝下九岁请出家叶
而未即十二从家君游莆田玉涧寺寺有律僧
庆玄持行高洁遽拜之曰我师也遂留为童子
卷五 第 33a 页
焉十七落发淳朴贞古了与流辈异暨武宗皇
帝乙丑之否乃束发于儒冠菜中而蓬迹来府
之芙蓉山弘照大师见奇之故止其所至宣宗
皇帝之复其道也涅而不缁其身也袖然而出
北游吴楚梁宋燕秦受具足戒于幽州宝刹寺
讫巡名山扣诸禅宗突兀飘飖云翔鸟逝爰及
武陵一面德山止于珍重而出其徒数百咸莫
之测德山曰斯无偕也吾得之矣咸通六年师
归于芙蓉之故山其年圆寂大师亦自沩山拥
卷五 第 33b 页
徒至坐于怡山王真君上升之地其徒熟(熟师/巳嗣)
(德/山)累累而款关师拒而久之则有行实者始以
师同而议曰师之道巍巍乎法门围绕之所不
可造次其地宜若鹫岭猴江之为卜府之西二
百里有山焉环控四邑峭拔万仞崷崒以支圆
碧培塿以[𤫽]群青怪石古松栖蛰龟鹤灵湫邃
壑隐见龙雷山之半顶之上则先冬而雪盛夏
而寒其树皆别垂藤萝䒠茸而以为之衣交错
而不呈其形奇姿异景不可殚状虽霍童武夷
卷五 第 34a 页
无以加之实闽越之神秀而古仙之未攸居诚
有待于我师也祈以偕行(去/声)秋七月穿云蹑藓
陟险升幽将及之师曰真吾居也其夕山之神
果效灵翌日岩谷爽朗烟霞飞动云庵既立月
构旋隆繇是柅法轮于无为树空门于有地行
实乃请名其山曰雪峰以其冬雪夏寒取鹫岭
猴江之义斯则庚寅逮于乙未师以山而道侔
山以师而名出天下之释子不计华夏趋之如
赴召乾符中观察使京兆韦公中和中司空颖
卷五 第 34b 页
川陈公每渴醍醐而不克就饮交使驰恳师为
之入府从人愿也其时内官有复命于京语其
道其侪之拔俗悟空者请蜕浮华而来剃僖宗
皇帝闻之翰林学士访于闽人陈延郊得其实
奏于是圣锡真觉大师之号仍以紫袈裟俾延
郊授焉大师授之如不授衣之如不衣居累夏
辛亥岁朔遽然杖屦其徒启而不答云以随之
东浮于丹丘四明明年故府侍中之有无诸(句)
(句)洗兵于法雨致敬于禅林馥师之道常东
卷五 第 35a 页
望顶手后二年自吴还闽大加礼义今闽王誓
众养民之外雅隆其道凡斋僧构刹以之龟焉
为之增宇设像铸钟以严其山优施以克其众
时则迎而馆之于府之东西甲第每将俨油幢
聆法轮未尝不移时馀乎一纪勤勤恳恳熊罴
之士因之投迹檀那渔猎之逸其或弭心鳞羽
戊辰年春三月示疾吾王走医医至粒药以授
师曰吾非疾也不可罔子之工卒不之饵其后
札偈以遗法子函翰以别王庭夏五月二日鸟
卷五 第 35b 页
兽悲鸣云木惨悴其夜十有八刻时灭度俗寿
八十有七僧腊五十有九以其月十五日塔其
藏焉其塔也其徒佥云以山之奇堂之峻(法堂/也)
大师之生也王(去/声)是其殁也不宜舍诸故坎其
中焉若干尺之高若干尺之周皆彫珉石错火
壤磷磷然嶪嶪然四隅则环宇以庥玲珑䆗窱
云霞时入风雨罔侵其日奔闽之僧尼士庶仅
五千人闽王涕之子降左金吾卫将军检校刑
部尚书延禀始陈祭是设斋焉大矣哉大师之
卷五 第 36a 页
见世于是罔量其僧耶自始及兹凡四十年东
西南北之夏往秋适者不可胜纪而常不灭一
千五百徒之环足其趋也驰而愈离辩而愈惑
常曰三世诸佛十二分教到此乃徒劳耳其庶
几者若干人其一号师备拥徒于玄沙(今安/国也)
二号可休拥徒于越州洞岩其三号智孚拥徒
于信州鹅湖其四号慧棱拥徒于泉州招庆其
五号神晏今府之鼓山也分灯之道皆膺圣奖
锡紫袈裟而玄沙级宗一大师招庆玄晤大师
卷五 第 36b 页
鼓山定慧大师之命焉其曹早曰法虽无说名
以文垂自少林之逮曹溪无不刻碑而纪颂我
师其默乎一旦惣其曹(句)首曰从智如堵而扣
愚求文滔老且病刋勒之加多巳辞避钦师之
道不觉耸然伟夫恭闻释波之东注也流其象
则不流其旨流其旨则不象其形厥初大迦叶
之垂二十八叶至于达磨达磨六叶止于曹溪
分宗南北德山则南宗五叶大师嗣(句)其今六
叶焉雪峰之分玄沙洞岩鹅湖招庆鼓山其道
卷五 第 37a 页
皆离贝叶以祗其七非滔之能言也但美数公
葳蕤其叶众多殷勤之请遂为之铭而应其求
其词曰
曹溪分派谁继南宗一言冠绝六叶推雄无物
之物非空之空不莹而明不增而隆缩靡秋毫
舒靡鸿濛不有灵镜曷扬真风懿彼闽越巍乎
一峰洞壑斯异雪霜罕同天之有待师也云钟
名将道恊迹与仙崇奔走厥徒百千其丛庶几
几人莫不玄通分灯照耀树本玲珑圣君宠叠
卷五 第 37b 页
贤王敬重不生不灭曷始曷终刻贞石于斯文
旌厥德于梵宫
唐黄先生文集卷之五
卷五 第 3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