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五
卷十五 第 1a 页 WYG1312-091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兼济堂文集卷十五
            大学士魏裔介撰
 记 说 跋 募疏文
  平山县三门寨新修天柱山北武当宫殿记
天地间一气之所融结而已矣峙而为山流而为川结
而为日月星辰散而为人物草木莫非此真气也而神
得之以为神圣得之以为圣仙得之以为仙佛得之以
卷十五 第 1b 页 WYG1312-0914b.png
为佛不知者二之知者一之矣顾帝王治天下者必得
山河之胜宅中以图大而仙佛之修道者必选灵秘之
区绝尘以栖真如五岳五台终南峨眉天台雁宕九华
庐山盘山点苍海内名山指不胜屈此虽在尘世实无
异碧落天宫也余少年常欲炼龙虎修铅汞结黍米之
金丹证无为之妙诀而遭世多难苍生倒悬遂易其自
了之心奋为济物之愿潦倒名利场中三十馀年牙齿
摇落而须发苍皓矣夙昔意中所愿往者竟为虚谈惟
卷十五 第 2a 页 WYG1312-0915a.png
于卧游草堂中览图画峰峦岩岫以自适而已同邑有
僧类随者本姓王氏城南之驻驾村人出家于赵州之
观音院住锡于平山之觉山寺坚持戒律禅心湛寂知
人法之两空悟定慧之相依凌霜冒雪肩头一杖访余
于樗林曰先生知平山县有异境乎余曰不知也类随
曰是山在平山之西九十里初名三门寨由坡陁而行
渐入岗阜逶迤崎岖复历数里入寨有摩呵堂长廊洞
遂过仙人桥惟见青黛壁立高至百仞阔处可容万马
卷十五 第 2b 页 WYG1312-0915b.png
狭处仅可容舟奇花异草散漫山谷间四季不绝松柏
橡栗之树大者数围参天而起泉流潆洄而曲折珍禽
异兽唼喋噳呦多不知名惟南北东三门可入其西如
芙蓉翠屏隔绝不可通矣中有玄帝殿三间前列廊庑
后倚重峰直侵云霞观者瞻悚有径可陟爰建玉霄之
宫所以事上帝也而烟火厨库修真炼性之室亦俱整
洁而幽邃左有金牡洞灵云洞右有土府洞三眼洞冬
燠煖而夏凉爽可以诵丹经迓高真养谷神餐沆瀣远
卷十五 第 3a 页 WYG1312-0915c.png
隔浊世颐养天和骖鸾驾鹤计日成功焉其外环而绕
之者则喻珈寺觉山寺插旗脑石板庐前所朝对者清
风窟也住持者为中贵林公本河间府任丘县人俗名
重华明季原任内官监顺治初年出家法名清德别号
真隐子日日静坐今年七十矣改此山为天柱山北武
当盖以配南武当也余尝读道书玄帝纪钦礼修真始
末八十三化顿应事迹太和紫霄五龙玉虚等宫图如
身在天宫日月风雷之傍而拜伏金阙玉陛之下也玄
卷十五 第 3b 页 WYG1312-0915d.png
帝乃元始化身三皇时下降黄帝时复下降于净乐国
孕十四月而生越海东来修道于翼轸之下七十二峰
之间今之均州太和武当山是也山自乾兑起迹盘旋
五万馀里上冲紫霄天下无双是山虽逊其幅员然自
北岳而来迢迢奔腾忽开奇峻正在坎位洪荒以来莫
有具眼识之者今始发其瑰玮之光吐其漭泱之观矣
玄帝蹑坎离之真精摄玄武而镇北方以是为行宫也
即拟之为天一真庆宫岂不可乎余故述其颠末不特
卷十五 第 4a 页 WYG1312-0916a.png
表此山之神异显帝德之广远庶几修道之士坚心厉
志销去邪障养其浩然之气拔宅飞升世岂遂无其人

  南和邑侯锦雯吴公庙碑记
余尝读汉书见朱邑桐乡之事病且死属其子曰死必
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其后果然民
为起冢立祠至今不绝又读五代史而见汝州防禦使
刘审交吏民上书乞留葬汝州诏许之太师冯道论之
卷十五 第 4b 页 WYG1312-0916b.png
曰刘君为政非能减其租税除其繇役也但推公廉慈
爱之心以行之耳此亦众人所能为但他人不为而刘
君独为之故汝人爱之如此上下二千年间仅见此两
事耳今者南和锦雯吴公既死而民思之不绝为立祠
岁时享之殆与前二事并之而为三也南和当燕赵之
冲官其地者往往得志邢州县有九谭吏治于此若涉
虎尾履春冰能胜其任而愉快哉独吴侯之来尹也为
政三月而颂声作和之士农商贾暨父老子弟相与扬
卷十五 第 5a 页 WYG1312-0916c.png
旌树幡曰真父母前此未之见也朔望谒庙曰瞻望弗
及欢声如沸以为常柏邑去南和仅四舍余闻之问侯
之治行何以致此其邑之人曰侯能去无名之征侯能
尽除火耗侯能捐一应杂𣲖侯能无以衙前伍伯下于
乡侯能不以票帖米盐酒醋扰于市侯能理冤狱侯能
惠学校是数者侯之所以治也余曰美哉侯之治也信
其为古之遗爱矣今
天子悯念民生所以加意二千石墨绶吏者甚重然吏
卷十五 第 5b 页 WYG1312-0916d.png
治未尽登于古或有若束湿若乳虎若苍鹰饰虚声干
进多乾没以润橐者有能为圣天子爱养斯民者乎宜
急拔擢之以风示海内既闻侯之治有声迹则志之弗
敢忘而孰意天不慭遗俾长逝于此土也邑之士农商
贾暨父老子弟号咷哭泣若丧考妣然不特邢州各邑
也又旁及于鸡泽永年隆平余柏乡之人亦有赍楮帛
而往哭者士大夫哀之无不失声呜呼使非侯之公廉
慈爱何以致此侯死数月其民痛之思之考地于县治
卷十五 第 6a 页 WYG1312-0917a.png
之南为庙以祀堂三楹廊庑皆具岁时以祭将立碑周
子茗柯来请记余曰是余昔所闻贤父母也是余生平
慕朱邑刘审交殆有相符者也凡近人所为去思碑与
生祠者我知之矣或上之人邀誉于百姓以掩蔽其劣
迹或下之人希其膴仕以求媚焉以此相习为故事故
碑与祠往往不足重也今侯劳于邑而死非有所邀誉
于百姓也又非下之人希其膴仕以求媚也侯之爱民
至矣民之爱侯亦至矣爱之不得见则思思之不已则
卷十五 第 6b 页 WYG1312-0917b.png
为庙以崇之若侯之日临于邑也岂非出于至诚而不
可解哉以此见人心不灭循吏不可为而可为也邑人
欲葬侯于和而不遂庙之犹葬之矣列之史册与朱邑
刘审交媲美千秋可也侯钱唐人壬午孝廉善诗赋古
文辞所著有娱晖堂集岭西集兰陵草白门草诸刻行
于世前任苏州肇庆二府司理名最著今特举其及于
南和者为勒一片石而记之
  崇福寺记
卷十五 第 7a 页 WYG1312-0917c.png
释氏生于周昭王庚戍之岁汉明帝时始入中国迄于
今尸祝而社稷之者奔走无停晷夥矣哉虽然佛道盛
孔氏之道衰也今使圣人在上道德明礼乐兴五伦正
风俗醇则夭扎疵厉之害销而万物皆融融焉以游于
和所谓胜残去杀也必世而仁也以言清净真清净矣
以言慈悲大慈悲矣奚用披缁薙发以求出世之说哉
故余尝论释氏之教有体而无用者也而其体亦释氏
之体孔氏之道体而兼乎用者也而其用则生人之用
卷十五 第 7b 页 WYG1312-0917d.png
自世道交丧横目之民既不达夫孔氏之体而兼乎用
者又罔参乎释氏之体而不合于用者于是轮回报应
三途六道之说胶固于人之肺脾而不可解虽其化导
末俗不为无助而要非天理人心大中至正之极也鄗
之北有村曰河头村之北有寺曰崇福相传创于明昌
四年大定初僧了殊修葺维新元末圯废明景泰间鼎
建加扩隆庆四年复修至今日又八十年沧桑异运颓
然剥落村人袁公讳汝霖耆年而长者也募诸檀越庀
卷十五 第 8a 页 WYG1312-0918a.png
材鸠工焕然改观不日落成而求余文以记余尝考之
史传高邑与柏乡皆为古鄗地而余又常往来泲槐二
水之滨乐其风土之美人情之厚买田于村之西将追
柴桑处士之遗躅而家焉他日岁时伏腊与野老樵牧
过兹寺而谈为善之事五伦风俗渐渍以入将启其愚
昧而引之归于大中至正之极是亦纳约自牖之义也
可不记乎乃书而载之石
  柏乡县重修学宫记
卷十五 第 8b 页 WYG1312-0918b.png
吾邑侯莱山章公浙之君子有德者也研精经学探藻
蓺苑既下车之次年民习其教吏慑其威桴鼓不惊赋
税如额讼简矣刑清矣环顾黉宫泮水而叹曰是何其
偪侧而湫隘乎与广文先生谋是宜拓其规模治其倾
废广文先生雀跃而前曰善顾赀财匮乏何所取给适
余请告归里首捐以为之倡好义者趋集不倦维日躔
实沈之次宫中之池澄如也池外之墙翼如也墙表之
坊俨如也咸告竣侯偕广文先生暨诸弟子落成走北
卷十五 第 9a 页 WYG1312-0918c.png
京师求余文以记余闻而嘉叹不已爰述侯修之之指
以告邑之博士弟子曰昔古帝王之治天下也莫不以
建学为首务孟子曰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皆所以明
人伦也故天子辟雍诸侯泮宫泮宫者半于辟雍之宫
今邑壤地虽小泮宫之来久矣拓而修之岂但踵事增
华以为观美乎将以国家风励学宫之义而成其德业
者也将以先王礼乐诗书之意而淑我髦士也将以胡
安定之经义治事朱考亭之居敬穷理许鲁斋之明善
卷十五 第 9b 页 WYG1312-0918d.png
习礼而措之于躬行实践也虽然吾于斯有所慨矣夫
阳宗不曜则爝火争晖时雨不沛则灌溉尸利圣人之
道不明则异端邪说群起而眩瞀天下之目簧鼓天下
之耳蛊惑天下之心自三代以后如老庄杨墨管商申
韩荀杨皆足以害道而天竺之害为尤甚若夫雕镂诗
赋记诵辞章揣摩帖括穷年兀兀接踵比肩从事于利
禄之途而不知天命人心仁义之本然者尤近代学人
之通弊也呜呼岐趋者吾无论矣峨峨庙貌洋洋泮宫
卷十五 第 10a 页 WYG1312-0919a.png
奔走趋跄伏其几而袭其裳字之曰仲尼之徒果仲尼
之徒哉董仲舒曰上之化下下之从上犹泥之在钧惟
甄者之所为金之在镕惟冶者之所铸为民父母者弘
甄冶之化非学则何所从事耶今邑侯思敷教于诸生
诸生得受教于邑侯阐性命之微言继见闻知之统绪
诚千载一时也执经问难大儒辈出礼乐在躬斐然可
观旦暮俟之若纡青拖紫能为时文以取科目焜耀一
时而不志其远者大者犹非邑侯今日君子学道爱人
卷十五 第 10b 页 WYG1312-0919b.png
之本指也是役经始于丙午之阳月告成于丁未之午
月捐助缙绅士民及督工生员耆老等人书石碑阴以
劝来者故为之记
  重修关帝庙记
建大义于颓朝扶纲常于草昧当时服其英雄万世颂
为圣贤者谁乎关圣帝君也帝君在汉则前将军耳生
为汉臣没享汉爵何为而以帝君称以帝君称者从明
代之褒封也夫天下向往之谓王天下主宰之谓帝帝
卷十五 第 11a 页 WYG1312-0919c.png
君何以得此隆称哉呜呼是殆非浅见薄识之所能测
也当汉室倾危奸臣窃命鱼龙混淆群丑鸱张即稍有
才识如荀文若张子布辈无不失身丧节唯帝丹心炳
炳百折不回志吞华夏兴复炎刘其视孙曹直牧竖鼠
辈卒也皇穹厌汉天命难移白衣蔽于江上鼓声死于
麦城而汉室不可复振矣故吾谓汉不亡于邓艾缒蜀
之日而亡于荆州星殒之日也然自有帝君以身任春
秋之统君臣大义灿然复明褫曹操之魂延献帝之祚
卷十五 第 11b 页 WYG1312-0919d.png
一时臣子无不悼汉而欲食曹之肉惜汉而欲饮曹之
血是汉虽亡卒未尝亡也且令天下万世尸祝之社稷
之禋祀钟鼓奔走恐后惴焉有斧钺之恐凛焉若师保
之临虽穷发龙烛之国鸟言卉服之乡无异于神州赤
县由是观之帝君之神如白日曜午震雷在天无一息
而不赫赫若揭也夫人君之治天下有深恩厚泽加于
百姓者不过数十年即服教畏神亦二三百年而止耳
若帝君之以神治天下而为天下宰者虽万世可也余
卷十五 第 12a 页 WYG1312-0920a.png
柏人之有帝君庙尚矣莫考其所从来明万历二年张
玳等修之前进士怀堂赵公为之记其文瑰玮奇倔可
与燕京正阳庙焦澹园碑文颉颃今顺治庚寅兵燹之
后栋折壁圯岌岌大坏庠生冯学古等紏合阖邑捐赀
修葺贡生白玠请余为记余惟帝君之行实在汉青史
威德在人耳目述之则累纸难尽且近于复也乃为阐
扬帝君之所以有功于当时及万世而享此隆称者勒
之丰珉俾后人入庙而祀览之有感相与勉为正人无
卷十五 第 12b 页 WYG1312-0920b.png
忘此日修复之义焉
  拟待漏院记
国家简拔俊乂置之鹓班明光趋宴清览披云固非徒
纡青拖紫为交游光宠闾里炫耀已也一日立乎其朝
则一日尽乎其职此即退食委蛇之际未尝不有天威
咫尺之思而况阊阖弘开青锁追陪尤宜凛凛者与兹
待漏院之设非无因也人臣进退文石之陛天子既已
改容而礼之矣从容坐论夏屋渠渠奚不可然圣主在
卷十五 第 13a 页 WYG1312-0920c.png
上未明而思衣既旰不遑食脱簪致警鸡鸣示诫不敢
稍自暇逸百尔君子焉得不夙兴恐后而以颠之倒之
为畏耶而要非碌碌因人毫无建明第俛仰朝列遂可
为卸担地也居宰辅之位则思格君心之非司钱榖之
筹则思宽穷檐之力兵刑未靖何以默销夫寇贼奸宄
礼乐未兴何以振起乎文章学校至于职经筵者成就
君德莫移于宫妾宦官居台諌者讲求国是要期于久
安长治总之位不论大小凡一命以上膺朱绂之荣顾
卷十五 第 13b 页 WYG1312-0920d.png
此院者皆当斋心涤虑以靖献于天子固不特鼎鼐盐
梅望而矜式已也不然星临户动鸣珂建章虽识龙鳞
之颜不闻羔羊之节其亦听漏声而扪心自恧已其慎
之哉是为记
  甘泉亭记
井者泉之所自出人所恃以养也易曰改邑不改井往
来井井井养而不穷也井之为义大矣哉是以古之为
城郭者必相其山川形势气脉之所在而后建邑浚隍
卷十五 第 14a 页 WYG1312-0921a.png
以安其人民社稷至于水泉之甘者则尤为饮食烹饪
之所需不可一日缺焉吾柏之城为真定南境邢襄北
境固咽喉重地也地之龙脉自赞皇县五马山蜿蜒而
来水曰泲河自高邑县南由柏城之北里许东趋于宁
昌之葫芦河亥龙入首水随之而行地理之自然也北
郭之西十数武爰有井焉清而且甘实为一邑之最每
晓钟既动关钥初启则邑人之汲者数十百人争往井
上如取如携归而贮之若盎若甗若瓮若釜以薪以爨
卷十五 第 14b 页 WYG1312-0921b.png
酒浆饼饵子弟以供父兄仆𨽻以奉长上盖以为固然
矣然是井也自戊申年大水冲决四傍之土皆已倾圮
独有中央尚全无恙倘不及时修葺秋水泛滥一旦淹
没甚可惜也且吾邑人既尝饮于斯矣吾邑人之祖若
父暨厥高曾亦莫不饮于斯矣而忍听其废而不修乎
哉于是众议佥同曰是诚不可以不修修而砌之以石
覆之以亭愚者享其利智者思其德渫而用汲并受其
福饮水思源自今日始遂请余文以记其事余因名之
卷十五 第 15a 页 WYG1312-0921c.png
曰甘泉昭其实也
  玉泉记
水之为用大矣哉生于阳成于阴倾注四海灌输六合
其在地也无处不有而发源于星宿海者黄河其大也
李白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东海有尾
闾沃焦故海水归焉然入于尾闾者复见于天上则银
汉为章夫天至阳之积也太虚之府也非有滔滔汨汨
如四渎之汪洋浩瀚也亦曰水之至精之气所发露耳
卷十五 第 15b 页 WYG1312-0921d.png
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银汉者水之象也太平之世
雨泽节甘露降若危亡之世则河竭山崩河竭者国将
亡之兆消渴者人将死之候也昔见友人尝患此疾日
饮茶数十杯而渴不止彼其水之源已竭也崇祯庚辰
辛巳间赤地数千里迨癸未甲申滹沱之水褰裳而度
天地之水岂竭哉良由气之阏塞反常耳黄庭经曰玉
池清水上生肥故修道者以舌下神水谓之曰华池谓
之曰泉粮常用赤龙扰水之法自重楼绛宫而纳于丹
卷十五 第 16a 页 WYG1312-0922a.png
田则百脉有所滋息通体为之润泽如天之云行雨施
而品物流形也其法多于子前及寅时行之东坡所谓
勾当自家公事也昔孔子在川上而叹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天地之水无一息之停人身之水上下流通
亦无一息之停一有停焉则病矣人身之有疾或寒或
热水之滞而不通也息烦劳薄滋味戒情欲勤咽纳则
痰化为水而为身之用譬如寇化为民而为国之用也
或谓水属阴咽之无益夫水天一之所生而乃专谓之
卷十五 第 16b 页 WYG1312-0922b.png
阴耶易曰山下出泉君子以果行育德能知泉之出于
何所也则知阴阳之会而可以事内养之功矣
  达公作字记
商之兴也以伊尹周之兴也以吕尚汉之兴也以张良
明之兴也以刘基伊尹之出处子舆氏言之详矣吕商
钓于渭水而应非熊之梦三略六韬为兵法祖虽曰禦
敌应变之方而帝王致治之大略亦载其中此黄石公
所以授子房于圯上或谓战国时人所伪作者殆非也
卷十五 第 17a 页 WYG1312-0922c.png

朝起于东方八旗之制暗合于黄帝八阵图而余闻之
学士禅布云其祖达公海聪敏颖悟迥异于人年十二
能学习汉书尽穷五经增减蒙古字而为清字追苍皇
之鸟迹鄙程邈之𨽻书遂为一代文字之师其学于天
文地理无所不窥攻城掠地望云气知吉凶人之善恶
邪正言之皆验其传乃得之广宁山中一道人后道人
不知所往则其与圯上授书者同一辙也异哉
卷十五 第 17b 页 WYG1312-0922d.png
  贡院夜谈记
邵尧夫史称其范阳人余向以为在定兴涿州耳丁未
主试武闱与冢宰杜纯一谈乃知其在宝坻至今有邵
家庄其族姓尚繁卢照邻贾岛之墓亦在宝坻卢家
其坟上常有雾气之所结形如林木有河百馀丈深五
六十尺通天津卫冬月出银鱼白如脂玉京师嗜味者
美之以配鲜笋入春则无矣此一异也贾岛墓荒圯已
久有县令为之立碣以祀未几即为村人所踣曰岛诗
卷十五 第 18a 页 WYG1312-0923a.png
人非我乡人所知是骨朽已久而吏人数来落吾事废
之如故不封不树嗟乎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浪仙
有知岂复觊此一杯水一盂饭耶又云碣石今尚在永
平海潮高则随之亦高潮落如故其沦于海者非的语
也余尝慕尧夫之远悲照邻之穷喜浪仙之弃浮屠而
从学于昌黎也记此以为谈资
  龙宫取木记
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取诸大壮此人生之制也龙居于
卷十五 第 18b 页 WYG1312-0923b.png
海群水汇潴宜无事此者以余所闻则有异盖龙虽以
海为窟宅长子孙于其中而所寝处之宫室则以人间
之木为之每至夏小满后雨水连绵正其鸠工庀材时
也天津之北古曰北海之滨与永平遵化诸边口接壤
中有滦河元人运粮以达上都应昌者是为龙宫运木
之通渠矣每三年一伐木口外其伐木者水族人貌形
如老叟布衣毳帽幽谷之中丁丁不绝群山响应倏忽
之间雷轰电掣风雨晦冥岫峪涌溢木皆矗起直抵关
卷十五 第 19a 页 WYG1312-0923c.png
隘守关者稔识其汛也开关而放之入水中木乃鱼贯
而进由滦河东南行达于海无一仆而浮者河上居人
皆耳而目之又有移人之楼以去者午夜望之灯火荧
荧至晓则灭海滨之薪每三年一次龙宫焚震方习习
飙起候之海壖木之榱者桷者栋者楹者皆半赭黝而
焦朽拥凑海岸岸人拾以给爨供数月说者曰龙火自
烧也余数询之博物者非诬
  南游记
卷十五 第 19b 页 WYG1312-0923d.png
岁在乙酉余将南游以闰六月二十六日憩东汪村墅
南距钜鹿北通束鹿古大陆泽也滏阳漳洨三水出其
间夏月雨霖泛涨水阔数百里次晨登舟逆风而行见
晚禾黍榖尽陷没于波臣唯高秫颗颗然出水上如人
在墙内而露其髻者土人乘舟刈之为炊爨计余询之
曰尔等沈灶产蛙担石不获终岁之计将若何舟子曰
连岁荒残寇盗旁午十室九罄我等小人未知所税驾
也余默然良久念若辈木食草衣弱者填沟壑强必挺
卷十五 第 20a 页 WYG1312-0924a.png
而走险能免为釜中泣乎越新河城洼下水决可灌幸
有堤民颇淳简有司安静可卧而理也晚宿南宫圣门
敬叔之所游入其境田亩垦辟市[𨴻]喧閧百货咸备东
行七十里无荒芜者壮哉县乎次清河城极小外有旧
城基址尽瓦砾古所称清河郡者赵宋时以沧定等州
为边圉清河乃舟车挽输之区人物辐辏雄于河北今
亦稍僻矣二十九日至临清当明之盛时繁华拟于广
陵姑苏自崇祯癸未后大半焚毁缙绅驱车而过者寥
卷十五 第 20b 页 WYG1312-0924b.png
寥但隔河青帘摇摇犹闻歌声呜呜然九十里至博平
县小而荒七月初三日至东阿战国时齐之西鄙也东
南两面山色青翠松柏疏峙风气甚美产阿砚阿胶阿
井距城一舍馀井制造即非法管夷吾三归台存焉六
十里为东平州梁灏故里也通衢有状元坊闾左有梁
氏门自晋天福汉周宋金元明以至于今七百馀年矣
其子孙犹有为茂才者故冢累累其博物君子之报耶
七十里至汶上夜渡板桥见汶水西流浩浩大观也犹
卷十五 第 21a 页 WYG1312-0924c.png
有圣人流风初五日至济宁州水陆襟带乃南北冲要
初六日至邹县荆棘塞路寻土人作向导始达城城之
东南门闭塞者三年门内蓬蒿丈馀狼狐之类白昼纵
横人立而嚎见者毛发为竖也土人拾瓜蒌以充饥鹄
面鸠形不忍正视余与二三犮人乃盥沐斋戒瞻拜于
孟林古木参天庙貌严肃累朝敕命士夫赞咏勒诸贞
珉不可殚述信乎七篇仁义之旨有功万世可以继响
涂山也然断机堂述圣祠皆倾圮不治贤圣委草莽俯
卷十五 第 21b 页 WYG1312-0924d.png
仰槛宇令人太息九十里至滕县河流涓涓潆回境内
榜曰善国文公行井田处也邑人世祠之战国若秦楚
齐梁诸君汨没于声色货利之交攻伐捭阖之术当时
何赫赫也千年之后既已化为白杨衰草矣求陌钱盂
饭之享不可得文公独血食兹土仁人之言其利溥所
谓附骥尾而名彰者欤初八日至夏镇夜宿逆旅小楼
上见运河中左弁船千馀艘络绎不绝中载妇女割肉
扇枕甚有画眉自若者或有淡衣旧帕哭声哽咽掩面
卷十五 第 22a 页 WYG1312-0925a.png
于船舱中窥其形则绝不可得也余既已倦于长途乃
舍陆登舟夜泊丁家集菰芦中蚊如指顶大群飞啮人
目睫不得交起坐者久之南望丰沛西望萧砀气佳哉
郁郁葱葱念龙准公以泗上亭长豁达大度卒能创炎
汉四百年之业也过徐州崇岗复岭数十百周散而复
合观曹刘战处低徊不能去一百五十里至邳州子房
受书老人处也今尚有功成身退托游赤松若而人者
乎一百二十里至宿迁谒项羽祠悲其以喑哑叱咤之
卷十五 第 22b 页 WYG1312-0925b.png
资不务远略而惑于衣锦夜行之说也此数百里皆于
黄河内行舟怒浪触天惊涛涌日每至波湍潆回閒飘
忽上下从者变色予披图啸歌澹如也自此而清河桃
源淮扬淼淼然水国巨泽矣凡余之所游者固人之所
共游然凭吊俯仰亦各有怀聊以志一时闻见而已若
夫访五岳探奇胜烟月云霞尽入吟橐则请俟之异日
  魏氏先茔记
魏氏先茔记者记魏氏之先茔也先茔则何为记之吾
卷十五 第 23a 页 WYG1312-0925c.png
祖宗之魂魄栖于此故不可不记也魏之得姓久矣肇
于周封于晋大于战国盛于汉唐宋其支𣲖不可得考
矣在有元之季有寒腊公者居路村因葬于彭水之阳
高庙之东北今石碑刻魏氏始祖之墓是也魏氏自始
祖分而为二所谓东西支也六传而至司训公司训公
名儒也实生澄斋南郭东楼三人而澄斋公遂受封为
都宪澄斋公生慎斋公槐川公一为县令一为总督晋
大司马而魏始昌然发源在司训公始祖之茔西数十
卷十五 第 23b 页 WYG1312-0925d.png
武居中而葬者为司训公次则封佥宪澄斋公而慎斋
则澄斋公嫡子乐吾公又慎斋公之嫡子也皆葬于澄
斋公之前矣司马公既贵没乃葬于始祖之东今所立
大司马魏公茔坊是也其南郭公诸子孙则稍迁于茔
之前后而东楼公一支仅有一二子孙矣乐吾公宗子
福伯早没无嗣侍御赠总宪乾仲公乐吾公之仲子也
以贵复迁于城北泲水之原子孙之从者半宗子封总
宪拙庵公没遗命复葬于司训公祖茔之左其他大小
卷十五 第 24a 页 WYG1312-0926a.png
茔兆不可胜记或因贫乏荒岁卜居他邑流离外省死
而葬其地者又不能胜数也拙庵公既修家乘介复踵
增补述其源流本支亦既灿然可睹今聊记二茔之大
略刻之贞珉使后世子孙有所考据庶几过墓生哀而
不忘仁孝诚敬之意若我祖泽之深远鬼神福佑虽千
秋万祀此地蒸尝继续亦必无陵谷变迁之忧诗不云
乎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是则余作记之志也夫
  关夫子送木记
卷十五 第 24b 页 WYG1312-0926b.png
昔余先祖乾仲公为诸生时苦志读书常在于夜或至
四鼓大暑之月尚亲灯火以温水置足下热极则濯濯
已复读常立课程诵抄讲课未尝一日有间也乐吾祖
住南街其宅之后门关夫子庙也于万历甲午之岁梦
关夫子降临入大门乐吾祖肃迎至一北小屋屋内供
祖先神主乐吾祖置椅看坐关夫子斜佥其椅曰尔祖
先在上也坐定茶讫关夫子曰有大木二根送与令郎
一根乐吾祖拜而受之是岁遂中乡试其后屡上公车
卷十五 第 25a 页 WYG1312-0926c.png
不第先祖乾仲公教授生徒益加淬厉至癸卯之冬乐
吾祖复梦关夫子至其迎候之礼如初坐定乐吾祖敬
问尊神何以降临关夫子曰先许令郎那一根大木如
今送来乐吾祖仍拜而受之甲辰遂中会试是可见先
曾祖与先祖德行淳备学问优赡是以感神明之临有
赐木之瑞今之子孙繁昌科第绵远皆功德之所遗也
余自垂髫时闻之于先子拙庵公蓄于中心久矣故志
之于籍后之子孙永念之哉
卷十五 第 25b 页 WYG1312-0926d.png
  圣学知统合录说
吾序述知统录自伏羲至薛瑄而止吾序述知统翼录
自伯夷至高攀龙而止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
有困而知之者及其知之一也虞廷言中成汤言性论
语言仁大学言止中庸言诚孟子道性善知之理备矣
周濂溪作太极图通书程伊川作易传朱晦庵作四书
集注通鉴纲目薛文清作读书录蔡虚斋作蒙引林希
元作存疑知之理复大备矣老子之空虚佛氏之寂灭
卷十五 第 26a 页 WYG1312-0927a.png
告子之无善无恶管商之杂伯功利荀子之性恶杨雄
之善恶混王通之以佛为圣人王阳明之性无定体李
贽之诋毁圣贤褒颂奸雄皆知之蠹也夫道者天地人
物之所不能外也知道则知天矣知天则知性矣知性
则知仁矣知仁则知义礼智信矣知仁义礼智信则知
诚明之合一知诚明之一则知明德新民止至善为千
古圣学之极则格物致知其求知之方也正心诚意脩
身其守知之要也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充知之量也究
卷十五 第 26b 页 WYG1312-0927b.png
其归则体用兼该显微一贯穷以淑身达以济世归于
仁而已矣无用之体非体也无体之用非用也后世之
学者知性之本性而格物致知主敬存诚不为私欲所
染不为物累所牵则明德新民止至善有合一之理而
惟贤希圣惟圣希天尽人尽物参赞位育皆不外此而
得之矣
  吾斋说
吾斋之中除四书五经孝经小学外其次应览之书曰
卷十五 第 27a 页 WYG1312-0927c.png
左传也史记也前汉书也后汉书也五代史也苏子由
古史也司马温公资治通鉴也朱文公通鉴纲目也皇
明通纪也皆史之要者也此外史尚多存之以备考焉
昭明太子文选也真西山文章正宗也八大家文钞也
陆宣公文集也韩昌黎文集也皮日休文集也欧阳文
忠文集也苏东坡文集也方正学文集也袁中郎文集
也赵侪鹤文集也皆文集之佳者也此外文集尤多有
则存之以备数焉无亦不必购也四书大全也五经大
卷十五 第 27b 页 WYG1312-0927d.png
全也性理大全也二程全书也朱文公文集也河洛渊
源录也近思录也陆象山文集也薛文清读书录也高
子遗书也皆理学之要者也此外论学书尚多有则存
之以备参焉无亦不必购也而诗集之中又有佳者则
陶渊明王摩诘韦苏州杜工部李太白陆放翁李空同
若唐诗品汇宋元诗选古诗归唐诗归李于鳞诗选以
及唐人选唐诗中州诗之类以备诗之一班而已夫古
今之书汗牛充栋即穷年矻矻不能竟也譬如海内名
卷十五 第 28a 页 WYG1312-0928a.png
山即抱济胜之具者能遍为登陟乎故书吾取其身心
之有益者而已山吾取其目力之可及者而已陈眉公
曰吾有三愿一愿识尽天下好人二愿读尽天下好书
三愿阅尽天下好山水夫尽则不能但相遇时莫轻易
放过耳此可谓之知言矣
  借书说
书可借乎曰可书以言理也彼人之借书者将以求明
乎理以书为鉴弗借则无由开发之书何可以不借书
卷十五 第 28b 页 WYG1312-0928b.png
可轻借乎曰不可书以言理也彼人之借书者未必求
明乎理以书为邮轻借则如同捐弃之书何可以轻借
故凡借书者当视其人其人为吾性命之友也则可以
性命之书借之其人为吾经济之友也则可以经济之
书借之其人为吾文章之友也则可以文章之书借之
否则虽稗官小说且不可假手而况于帐中之秘乎吾
读字汇而知瓻为盛酒之器大者一石小者五斗古人
借书以此盛酒酬之故语云借书一瓻还书一瓻宣城
卷十五 第 29a 页 WYG1312-0928c.png
梅诞生曰今人误以瓻为痴遂云借书与人为一痴还
书为一痴夫借书还书理也何痴之有余独以为不然
古人之借书者是必如吾所谓性命之友也不则经济
之友也又不则文章之友也故借以一瓻还以一瓻以
酬酢为欣赏耳今借书未必同于三者之友或高阁数
月以致缺少伤损竟为破甑者有之况借之也无一瓻
还之也无一瓻而轻借轻还是非痴乎是有感而言之
非误也
卷十五 第 29b 页 WYG1312-0928d.png
  三大火聚说
李卓吾曰余老归空门患目疾与妄思设三大火聚以
待世间之书一曰炎祖龙之火以待儒书凡儒林道学
剽贼无根者投畀于是一曰然须弥之火以待释典凡
文句语录骈赘无依者投畀于是一曰扇丁甲之火以
待玄文凡经方符箓诞谩无稽者投畀于是盖尝用是
法以销归世间文字虽大地为纸微尘为墨而吾以灰
心闭目冥置之而有馀余则谓儒林道学剽贼无根者
卷十五 第 30a 页 WYG1312-0929a.png
固宜投畀祖龙之火而近世酬应恶诗腐文及淫秽小
说为人心之害尤甚其投畀祖龙之火更急也文句语
录经方符箓大约为乞丐僧道为衣食计而妄作者不
必寓目即宜付之须弥火丁甲火矣然卓吾之老归空
门但以断除妄思亦岂遂为知道乎
  跋张魏公小像卷后
才与运会遘而后得成其功德与学问合而后得著其
业自古名臣往往若此若宋室大臣如张魏公者诚所
卷十五 第 30b 页 WYG1312-0929b.png
谓卓尔不群之豪杰也观其屡膺重任锐意恢复部分
诸将不主和议虽未能进取中原然臣子之义固无负
矣孝宗曰朕倚魏公如长城不容浮言摇动尤可谓知
公之深也其子敬夫又与晦庵朱子同衍孔孟正学之
传宜今日子孙之笃实而昌盛也余瞻其遗像不胜𬗟
怀矜式又何必以成败论之哉
  选诗选跋
选诗选者何选昭明太子之选诗也诗以言志兼才与
卷十五 第 31a 页 WYG1312-0929c.png
情与其才胜于情也宁情胜于才诗三百篇皆以情胜
者也情而要之于性故缠绵肫摰之什无不与五伦相
关即降及郑卫风斯下矣而惩恶劝善犹足引人于胜
地焉两汉诗极近古乃选中寥寥仅及苏李赠答及古
诗十九首等作未免遗珠之恨曹氏父子以纵横激发
之才横槊马上慷慨兴歌非仲宣公干诸人所能方驾
晋宋之际骛华忘实开绮靡陋习之滥觞而左陆三谢
与鲍颜诸人骀荡俊腴华不掩质亦各有可观者若乃
卷十五 第 31b 页 WYG1312-0929d.png
优柔温厚旷识逸怀渊明当为独步馀子琐琐人或一
二篇篇或一二句虽一脔足快恐全豹未尽窥也此其
选诗之梗槩乎余先君拙庵幼读选诗晚年始加澄汰
去取精严列于四家之首不肖省垣之暇再四较阅因
付之梓盖将使读诗者因晋宋以溯汉魏因汉魏以溯
三百篇摄才归情摄情归性以相引于胜地而不眩于
绮靡之习是谓为选诗别开生面由此以登堂入室讵不
易哉
卷十五 第 32a 页 WYG1312-0930a.png
  古鄗北三十里铺雨花庵募疏文
佛者觉也所以觉人之迷而使之悟也故曰苦海无边
回头是岸震旦西域一也自震旦西域以至大瀛海之
内小瀛海之外四大部洲亿万国土风俗不同其人情
之驰逐于名利一也如来乃以慈悲心开清净门示解
脱义度人一切苦厄而诸经流传于世诚有得于禅定
之道不论在家出家如莲花亭亭出于污泥而不染岂
非大安乐法自达摩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一花五
卷十五 第 32b 页 WYG1312-0930b.png
叶之传盛行于世迨后之衲子遂欲弃文字圜墙枯坐
合眉闭眼枉自误却一生去西天路不啻十万八千里
矣不知宗之与教不可相离达摩因人溺于文字以云
救耳岂如今人参话头之谓哉若有善知识以慈悲心
开清净门示解脱义不离如来所说不执如来所说十
八界蕴空三十二相不堕色与声音即此是妙明圆觉
之心无量安稳功德所谓终日啮饭不曾咬着一粒米
说法四十九年实无一法可说然亦何一法不可说耶
卷十五 第 33a 页 WYG1312-0930c.png
古鄗城在战国赵武灵王时为边境重镇与中山相邻
其后光武即位于其城南五成陌千秋亭郊坛郁郁北
八里为三十里铺槐水在其北封龙在其西瘿陶在其
东水甘而土平有沙门莲也者江右人幼薙发于匡庐
长问法于维扬遍览经典深通禅悦北游京师受戒持
净偶过雨花庵诵持贝叶之文宣扬大乘之义演说三
车分晰六道远近善信闻之咸豁然解悟留之住锡莲
也曰吾缘其在此乎庵虽小是亦布金吉地也是亦鹿
卷十五 第 33b 页 WYG1312-0930d.png
苑遗踪也是亦度老病死海坚牢𦨣是亦照无明黑闇
大慧灯也是亦医一切病者之良剂是亦伐烦恼树之
利刃也乃种树乃葺垣乃设象乃请经乃具香火乃鸣
钟鼓每晨鸡唱晓暮鸦集昏木鱼之声隐隐达于长扬
广陌间有名利之客或乘锋车或驰骏足王程迫急星
火奔趋闻之未尝不憬然发深省焉嗟乎古今旦暮也
生死朝夕也富贵浮云也皓齿蛾眉莺声燕语乃伐性
之斧画栋雕梁山节藻棁乃筑怨之府山珍海错熊掌
卷十五 第 34a 页 WYG1312-0931a.png
驼峰乃腐肠之药象简金鱼丹书铁劵乃黄梁之梦古
今明眼人于热闹场中撒手归来早寻閒静即士农工
商于劳碌活计时一念猛醒认取根源视财利如粪土
化烦恼为菩提则能仁之教益人岂浅鲜哉顾梵刹成
则净土可见于俄顷赀财诎而妙相莫彰其形容所望
宰官之往来者檀越之滋殖者大发施舍之愿绝去贪
痴之私以共成盛事片语扼要等于宝筏一念直了即
脱迷津故莲也自题其册曰因果不昧欲知来世因今
卷十五 第 34b 页 WYG1312-0931b.png
生作者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因灭果灭因生果
生生者未始不灭灭者未始不生生灭何穷因果何已
不昧斯者为入三昧古云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
尽迷巢吾续之曰拨转顶门关棙子维摩方丈本非遥
大众须各自努力撑持早登彼岸
  募修崇光寺藏经阁大藏经疏文
自汉明帝时佛教始入中国白马传经乃有四十二章
其大指在于离欲寂静娑罗双树将入涅槃略说法要
卷十五 第 35a 页 WYG1312-0931c.png
以戒为正顺解脱之本戒则能生诸禅定也故曰能持
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虽
然欲持净戒当得安稳功德住处功德住处不必天竺
灵鹫也不必清凉五台也不必天台雁宕也不必熊耳
少室也不必白岳九华也不必青城峨眉也不必日观
蓬莱也即此尘寰市[𨴻]之间而有丛林胜地二六时中
节身时食清净自活常勤精进折伏其心久之心如虚
空即此便是极乐世界吾尝见今世之学禅者不阅法
卷十五 第 35b 页 WYG1312-0931d.png
华金刚楞严捏槃等经详其文义悟其深味顾乃东奔
西驰瓢笠挂搭闯入讲堂受喝受棒此如今之士人不
向四书五经求圣人之道而日日背讽时文呕心苦思
染翰操觚雕虫篆刻虽得功名终是富贵利达中人于
道无与也鹅山大德者柏邑人也尝为士子蜚声黉序
有年矣偶以探亲至于湖南忽遭吴逆变乱阻不得归
与余春山诸子游宝盖源诸名山逢异僧说法有契于
心慨然叹曰大千茫茫人生碌碌妻子火宅转盼成空
卷十五 第 36a 页 WYG1312-0932a.png
年过耳顺不思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直待腊月三十日
阎王老子来呼唤时四大无主眼光入地如螃蟹落汤
渺渺游魂作何归着耶于是决意披剃博览经藏兼修
宗教未及三载顿而圆通洞庭以南苍梧以西凡善知
识咸来参正会王师平定寇乱道路得通令子永生趼
足寻亲得之宝盖源山中痛哭求还鹅山漠然曰吾以
天地为室庐以山水为供养以生死为旦暮尚何以家
为哉乃永生必不肯归且告之邑令及绅士令暨绅士
卷十五 第 36b 页 WYG1312-0932b.png
咸促之北归以为有子如是何忍负之且明心见性随
地净土岂必恋恋于此山也鹅山无以拒之遂归归而
不见其妻栖于崇光寺之藏经阁下时而禅定时而唪
诵钟鼓隐隐梵音清彻远迩居士咸慕而亲炙之鹅山
为之略说佛法大意无生微言闻者生大欢喜心以为
得未曾有于是善人张如生王体宋维商常进友等以
寺之隳废久矣即阁亦倾欹不蔽风雨经多散失盍募
以修葺之鹅山曰是吾夙志也阁必宏大庄丽而后可
卷十五 第 37a 页 WYG1312-0932c.png
以栖神经必补残序失而后可以度世虽岁俭赀乏徐
徐而为之一年不竣愿三年三年不竣愿五年五年不
竣愿十年兹愿既发岂可已乎愚公移山洵可师也余
闻而韪之曰天下事以如是处之无有不办自度度人
咸在于斯遂述其颠末以告四方诸檀越之好善乐施
者其认菩提之根以成般若之义
 
 
卷十五 第 37b 页 WYG1312-0932d.png
 
 
 
 
 
 
 
 兼济堂文集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