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1312-070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兼济堂文集卷四
           大学士魏裔介撰
 序
  薛文清先生读书录纂要序
建功立业摛词振藻熠耀人寰者代不乏人而道德性
命之统不归焉君子虽雅称之而或惜其学之未至也
余俯仰孟轲氏以后道统之传汉有董仲舒隋有王仲
卷四 第 1b 页 WYG1312-0708b.png
淹唐有韩退之至宋而周程张朱尤得洙泗之真脉元
许鲁斋继之明之学者如曹月川胡敬斋蔡虚斋林次
崖罗一峰罗允升顾泾阳高存之指固不胜屈而薛文
清公尤为第一人其天资颖秀得之禀赋者固优而沉
潜渊粹力学笃行若得及圣门当不在颜曾下然余即
其书以测其所学固已可列于游夏间矣近得读书录
二十馀卷朝夕披读研究奥旨见其详明切近总以显
扬性善之理本于太极无一言杂于功利入于老佛信
卷四 第 2a 页 WYG1312-0708c.png
哉其为醇儒而续道统之嫡传者也乃录其要者存之
因付剞劂倘学者因言考道则穷理尽性至命不外是
而得之矣
  赵侪鹤先生閒居择言序
赵侪鹤先生幼应大星而生下笔为文章妙天下其时
际明运之盛与南乐魏懋中长垣李于田通州李修吾
江右邹南皋诸公以道德节义互相砥砺一时海内望
为祥麟威凤途出赵郡者未尝不过鄗上而聆其謦咳
卷四 第 2b 页 WYG1312-0708d.png
分其片札以为荣逾华衮也迨其晚年起任总宪晋冢
宰剖露良心连茹众正适值逆珰擅权奸人比附杨左
诸公殒命北司群贤一网打尽先生遣戍代州卒以老
死边陲故先生之进退关明运之盛衰非偶然也先生
林居时未尝一日废书择言一帙亦其晚年所著中多
独见之语切实体认非欲依傍他人门户者余择其言
之要者录出与天下共之以见心学者气节之本先生
之学可谓身体而力行之矣彼扬子作法言而失身于
卷四 第 3a 页 WYG1312-0709a.png
王莽马融作忠经而比匪于梁冀平居窃仁义道德之
绪论及利害当前而脂韦絜楹之不暇兹其人为何等
也余生也晚余母张太夫人乃先生之甥也成童时提
携至鄗犹望见先生颜猊飘飘若神仙中人呜呼先生
岂徒文章气节之士也哉
  顾端文先生罪言序
圣人之道本于天天有太极故有阴阳五行周子曰五
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天地之所以常存万物之
卷四 第 3b 页 WYG1312-0709b.png
所以不灭者太极而已矣圣人有见于此乃揭示天下
后世曰性曰降衷下民曰有恒而虞廷有危微之传究
之心与性非有二也孔孟至善之说实昉于此自阳明
有无善无恶之说而天下之好异者纷纷趋于禅宗莫
有敢指其非者顾端文先生乃于群言淆乱之时大声
疾呼力辨其讹而后天下之学者始晓然如拨云雾而
见青天余尝曰谓无善无恶者心之体亦可曰无善无
恶者性之体乎知心性之合一者人心不得与道心参
卷四 第 4a 页 WYG1312-0709c.png
而太极之体昭昭矣阳明为嘉隆间名臣其功业烂然
自可称述若学问之间关乎天人治乱天泉桥上之言
系告子之剩论子舆氏辨之先生故不得不辨之也陆
象山之学涉于顿悟朱晦庵犹目之为告子况公然绍
述而为之树赤帜者乎善乎先生之言曰无善无恶四
字就上面做上去便是耽虚守寂的学问弄成一个空
局释氏以之从下面做将去便是同流合污的学问弄
成一个顽局乡愿以之空局之与顽局其为世道人心
卷四 第 4b 页 WYG1312-0709d.png
之大害一也先生乌得不辨之哉先生之功大矣而乃
曰罪言此亦春秋之微旨也愚不揣固陋爰述所闻发
先生之意以告天下后世之言心体者
  蔡洨滨先生语录序
余幼闻瘿陶有洨滨先生能阐明圣贤之学作书院训
四方来学之士又设义田赡族党建闸浚渠兴水利以
惠梓里心窃慕之然未得见其所著书甲午夏过兰若
有先生语录四册溷淆尘土间无过而询之者余展阅
卷四 第 5a 页 WYG1312-0710a.png
大义喟然曰是洨滨先生自述其生平得力处也夫洨
滨为名侍御抗节批鳞肃寮贞宪既而优游林下孜孜
然著书立说启诱不倦其中之所得诚有大过人者然
吾考明之学者如胡敬斋章枫山王龙溪罗近溪杨复
所诸公指不胜屈或纯或疵皆为世所称述而未有及
先生者乃今读先生书则纯正和平与胡敬斋章枫山
相伯仲而胜于龙溪复所远矣盖其学以性善为宗以
知行德业合一为进修之要而尤以明先王之道禁邪
卷四 第 5b 页 WYG1312-0710b.png
说之非为兴利除害之大端知言哉昔宋儒论人多刻
覈而不近情若先生之尚论则精详而温厚取长弃短
以是见先生德器优容汪度千顷倘得居三事之列必
能转移世运底于太和而不屑屑于功利刑名之术者
先生自述其闻道于湛甘泉先生信乎其学之有本而
可以嘉惠后学羽翼经传也先生之孙子虚为余同年
友能继述先生之学因余数数称道先生求余删定批
评遂重梓而新之先生之学其再兴于燕赵间无疑也
卷四 第 6a 页 WYG1312-0710c.png
  金伯玉先生语录序
余为诸生时偶见金伯玉先生疏章侃侃有浩然之气
既而闻其死皇城玉河内心窃壮之
国朝定鼎后余曾疏请褒录幽忠时
世祖章皇帝正悯念明末死难诸臣遂可其奏余虽未识
先生面不可谓不知先生之心也今复读先生所传语
录而后知先生之学为有本先生之学心学也录中所
载句句收敛退藏非所谓闇然日章者与先生与朱勉
卷四 第 6b 页 WYG1312-0710d.png
斋称莫逆交而勉斋殉难云中皆由于讲之有素故不
以生死动其心文山不云乎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
义尽所以仁至仁义者人之本心人之天性也临事失
其本心违其天性而托圣贤之言以自文人信之乎若
先生者言顾行行顾言无愧圣贤无愧已心虽与日月
争光可也
  孙钟元先生岁寒居荅问序
余生燕赵之邦乐与贤豪长者游每闻忠孝廉节激发
卷四 第 7a 页 WYG1312-0711a.png
震动可悲可喜之事辄数十年不去于怀又好逄人称
说或为人所厌听至迁延欠伸余犹津津击节不置也
忆公车过保阳渡白沟望杨忠悯公墓陨涕如雨拜瞻
祠下取驳石痛击祠前铁偶人赵文华严世蕃等行道
之人错愕莫解余与二三昆弟狂歌上马竟去既而仕
京师则闻公之同邑人孙钟元先生于杨犹龙又得读
先生乙丙纪事提携左右沧胥廓园二先生于颠沛困
危中险阻忧虞略无瞻顾先生异人哉先生之门人魏
卷四 第 7b 页 WYG1312-0711b.png
莲陆适以先生岁寒居荅问问序于余呜呼余尝恶人
之言行不相顾以名教自文其浅陋而其所行无几微
之克肖徒为世所诟病若先生者行而后言之者也行
之而后言言太极言定性言朱陆言良知何莫非忠孝
廉节之缤纷馥郁者乎先生讲学百泉之上从游者皆
海内大贤其著书鸿富兹集卷帙虽少而雍容气象俨
然如睹有德者必有言非言也德也余于先生徵之矣
若夫无言之旨见闻之知轲之死不得其传而濂溪诸
卷四 第 8a 页 WYG1312-0711c.png
公传之者余似有所悟于中他日愿见先生一就正之
陶渊明不云乎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熊敬庵闲道录序
圣贤之学躬行为急著述立说其末也自讲学者纷纷
而去道益远道本光明也或以讲而反晦道本正大也
或以讲而反凿呜呼岂圣经贤传可不遵而犹须多议
论以相尚哉虽然学之不讲圣人忧之当群言淆乱之
日正不可不急讲焉以正其谬排众议以定一是引之
卷四 第 8b 页 WYG1312-0711d.png
于光明正大之域则明道之功实与行道相表里孔孟
而后斯道之传其危如线周濂溪一出群议顿息倡明
绝学开有宋诸儒之先而元之赵复自姚枢军中北归
阐明伊洛之学时称江汉先生盖亦楚产也敬庵熊子
承二先生之后毅然以斯道为已任又与黄冈曹厚庵
相为劘切既通籍为词臣居长安徵逐之地门如冰雪
公卿罕觌其面取宋元明以来理学之书穷研搜讨无
间宵昼条分缕析洞厥委源兹以闲道录示余读之大
卷四 第 9a 页 WYG1312-0712a.png
抵以性善为宗以伦纪为准以穷理为基以主敬为要
一一步趋考亭期于实践不以渺论为名高至于辨异
端排曲学断然无所宽假岂不力大而思深者与夫道
者治化所从出也空言不适于用君子无取焉敬庵以
明体达用之学为斯世模楷一时负笈从游之士崇尚
实学彬彬质有其文广励人才以佐
圣天子菁莪棫朴之化读闲道录思过半矣余于癸已
年著有约言录丙午年复著有圣学知统录大指在乎
卷四 第 9b 页 WYG1312-0712b.png
明善格物而以敬义为立德之要得此录乃益有以自
信也以是为学者躬行之标准岂但曰文辞尔雅剖晰
精详巳哉
  曹厚庵居学录序
曹君厚庵崛起荆黄间而振铎成均阐明学脉纂述五
大儒语要海内宗之宦长安十馀载所居不蔽风雨绳
床布被图书萧然未尝妄交一人妄出一语盖昭昭乎
省察克治不欺暗室之学也受
卷四 第 10a 页 WYG1312-0712c.png
世祖章皇帝眷最深而厚庵亦殚心厥职日以唐虞郅
隆之治为经筵启沃之资然缜密不泄人终莫知也甲
午以前作居学录一卷取先儒之所长而亦不攻讦其
短其言一轨于正洵后学之津梁也昔元许鲁斋教授
苏门大阐程朱之学厥后拜国子祭酒每有陈奏世祖
辄嘉纳之退则皆削其草生平所至无贵贱贤不肖皆
乐从之佩其言终身不敢忘今厚庵其继起者欤何其
穷达如一辙也自明末以来理学之失传久矣幸际盛
卷四 第 10b 页 WYG1312-0712d.png
明之会天下渐有翕然丕变之机而又得厚庵起而躬
承之于以拯人心之陷溺争绝续之道统将数百年有
攸赖焉而仅一时之转移成就已哉
  曹厚庵书绅录序
昔余与厚庵长安朝夕号为良友其居学录一帙余尝
取之汇于雅说集中特以世之向学者少故未轻出以
示人不幸甲辰岁厚庵逝世余曾有诗吊之盖痛斯道
之失人而余有离群索居之叹也丁未春尔唱卢子持
卷四 第 11a 页 WYG1312-0713a.png
书绅录以告曰此传所闻见于吾师者也请先生序之
余惟理学二字世所不乐闻譬如鱼在水中而不知为
水鸟在空中而不知为空也亦足异矣今厚庵见道真
切其言性善言物格皆有合于先贤之的指论太公望
散宜生与余知统录合而谓颜子不改其乐从戒慎恐
惧中来谓明德与仁皆心之妙用性原不睹不闻见此
之谓见道闻此之为闻道龟山三先生指诀在喜怒哀
乐未发一语非其见地亲切能一一道出乎嗟乎学之
卷四 第 11b 页 WYG1312-0713b.png
不讲久矣而上天厚爱斯人亦终不欲泯灭故往往于
晦明绝续之间笃生数人以续其脉厚庵倡之尔唱述
之一堂授受讵非斯道之羽翼哉吾尝访闽中志学者
于陆咸一咸一首以尔唱对尔唱其由此益加精进也
考亭在望庶几升堂入室焉
  李梅村拳拳录序
春日兀坐小斋李子梅村以入觐北上出所著拳拳录
请曰先生其有以教我余受而卒业不禁喟然叹曰学
卷四 第 12a 页 WYG1312-0713c.png
之不明于天下久矣其弊在于侈言超脱而不尚持循
如异端之所谓顿教者奉之以为不二法门是乌知心
性之理也哉故继善成性之指阐于夫子而发挥之于
思孟道本广大人自隘之强分人我妄生畛域亦何益
哉隋之王仲淹唐之韩昌黎不可谓不见其大也考亭
之详密象山之明敏不可谓不同其归也即人即天即
下学即上达以本该末以始括终用力于神明之地而
终身无所忽焉无所昩焉道如是而已矣今梅村阅书
卷四 第 12b 页 WYG1312-0713d.png
不下万卷晰义已及十年疑而悟悟而复疑而今且划
然大悟矣观其名集曰拳拳盖已有见于天命之性之
为至善而服膺于颜氏视听言动克己复礼之学矣复
之不远尚持循不侈超脱其于圣贤之道奚啻水乳之
合针芥之投哉余尝谓万古人同一性不可以气质清
浊自生分别安于暴弃而不勉强砥砺以求至于圣贤
读梅村之录而益叹驽马之不前鞭策之不可弛也炳
烛之光敢以老而废学乎
卷四 第 13a 页 WYG1312-0714a.png
  读礼偶见序
圣人之道圣人之礼也故中庸曰优优大哉礼仪三百
威仪三千敦厚以崇礼后儒如董仲舒文中子张横渠
朱晦庵皆见得此意而曲学每岐而二之于是尊性命
者求之幽深藐矩度者视为弁髦中行狂狷不可复见
而无忌惮之小人与贼德之乡愿接踵而起于世矣非
命世钜儒孰能砥狂澜而障之乎许子典三学优入室
德不踰闲兢兢然体仁行孝以为天地万物之根以为
卷四 第 13b 页 WYG1312-0714b.png
淑身善世之具而其用则见之于礼潜心考究直抒所
得斟酌于天理人情可见之施行可垂之永久是诚羽
翼经传扶进皇极之要书所谓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者
是也至于阐发圣学高明精微有关极至发先贤所未
发又皆礼之真意也故总名之曰读礼偶见昔者夫子
设教曰约礼与颜子论仁曰复礼治世治心总不外一
礼也许子之学纯矣许子之见卓矣非仁人孝子焉能
言合于经如是乎盖有参柴之性而辅之以游夏之文
卷四 第 14a 页 WYG1312-0714c.png
殆天笃生之以振兴斯道也与吾是以读之而敬服不
能已也
  小心斋劄记序
顾泾阳先生讲学于东林一时海内贤人君子翕然从
之望若麟凤言比芝兰虽东汉之郭林宗李元礼不能
过也泾阳先生官都下时与赵侪鹤魏懋中李修吾相
友善厌江陵相之势炎薰炽思濯之以清冷其所由来
正矣然由此涂径遂分流及熹宗之朝佥壬得志彼其
卷四 第 14b 页 WYG1312-0714d.png
之子以东林讲学为诟病假借倾陷祖述故智卒之群
贤受祸害及国家噫烈矣哉要之先生讲学以明道何
负于世道人心亦何负于国家也时移事变俱付沧桑
而先生之书不废閒中披阅喜其持议之正羽翼先贤
而力辟阳明无善无恶谆谆不已有功于世甚大于此
见先生之真能小心也因择其要者录之使世之尚论
先生者知先生之理学实足以发圣贤之蕴而非徒踵
气节于东汉之名流也
卷四 第 15a 页 WYG1312-0715a.png
  王弇州先生劄记序
夫士人读书万卷能不为古人所欺此固当以识胜也
乃学者不失之粗则入于腐谈心学而无得于大中之
秘论用世而无见于经权之宜均无当于读书之识也
有明三百年来才德诸臣盖亦蔚然可纪而以豪杰之
才抱经济之略者余尤推弇州王氏使斯人也而当土
木之变必能为于忠肃捍禦之功际宸濠之乱必能抒
王新建戡定之猷若效力边陲驰驱南北亦必能为威
卷四 第 15b 页 WYG1312-0715b.png
宁麓川之绩无疑也所著四大部稿如陆海神皋足供
数载游览而劄记一编尤其生平得力处独览旷怀有
内圣外王之旨焉余素宝之欲以公之斯世谓得此一
帙已足广读书者之识更不必复问四大部稿可也
  学规汇编序
学至紫阳夫子而孔孟相传之意灿然复明于世如永
乐时纂修四书五经大全及性理诸书海内喁喁向风
其后渐以衰微皆由异学邪说簧鼓乱真又举业之家
卷四 第 16a 页 WYG1312-0715c.png
志在利禄出入口耳罔有得于身心余尝惄焉忧之上
书言学政诸事亦既稍稍见之施行矣閒中复与二三
友人论及教法每扼腕于典型之已坠友人曰渊源可
接芳规何难复哉且既已知之而复秘之良非爱人淑
世至意余曰旧闻是辑愿闻命矣师心自用则何敢承
乃汇紫阳白鹿洞学规及平川甘泉韬颖诸家而附之
以已所纂述知性十八篇大约此编之指以复性为要
而性理原无内外故举业德业未可岐视为二要在始
卷四 第 16b 页 WYG1312-0715d.png
终勿怠以底于有成而已槐泲之间吾党笃志大雅者
蒸蒸日进愿以此意共图黾勉庶克绍先贤而且无负

国家风厉学宫至意也
  严既方先生嗜退庵语存序
学者读书怀古咸欲致身华膴树功业于当世而时命
艰于一遇托空文以自见如司马相如扬雄之著为赋
谢灵运李白之咏为诗以瑰丽隽爽犹足以蜚声誉传
卷四 第 17a 页 WYG1312-0716a.png
不朽而况好学深思秉德不回之君子乎余昔下帷鄗
南即闻浙有严既方先生者天下奇士也覃心著述味
道之腴顾山川修阻无由溯洄从之迨入仕途与存庵
严子握手定交数数述其先人家学余心焉向往犹未
得读其书也迨请告归里存庵始以嗜退庵语存见寄
诵之既卒业作而叹曰其性命之微言名教之乐地也
乎迹其内编一卷持身接物经世济变之道罔不备举
而尤以立诚为本高识为用此先生之学之所见端也
卷四 第 17b 页 WYG1312-0716b.png
夫天下事非诚不能动非识不能照诚以运识蔑不济
矣至其论学也尊考亭而不斥象山尚河津而不黜馀
姚道在人伦日用极于何思何虑深明葱岭本末而终
不惑于虚空法界之说可谓卓然独立见圣贤之蕴奥
者也窃以为此一编也可以𢋫近思可以续小学其嘉
惠后学者良非浅鲜使其驰驱当世翊赞
皇猷房杜姚宋之业何难追踪古昔而郁郁以韦布老
也岂不惜哉然先生之学传之于存庵而存庵之学足
卷四 第 18a 页 WYG1312-0716c.png
以继先生而振起甲辰大魁天下二十年来慇慇讲幄
敷陈无隐称侍从名臣视夫藩溷设笔仰屋视椽穷年
思索而无补于世教者亦相去径庭矣而揆厥所由果
谁氏之贻耶昔宋景濂方希古崛起两浙文章为一代
所宗而学皆有本既方先生其继起而雄峙者欤汉人
唐溪典称延笃曰若使尼父更起于洙泗君当编名七
十其先生之谓乎余服膺抽绎不忍释手因为之序而
与海内共见之
卷四 第 18b 页 WYG1312-0716d.png
  南牖日笺序
暇日过能仁寺百货骈阗书贾摊书石砌上中一卷尘
蒙尤甚发而视之武水王佐之先生南牖日笺也购置
案头每公退抽绎数条如入群玉之府如跻仙掌之峰
濂洛关闽洞见原委西竺东王咸指偏弊嗟乎隆万以
来学者悠谬离岐也甚矣而此笺独得其正博而约收
之深而显出之不拾人牙后唾曹峨雪所谓不以有限
之阴供小技不以无本之学误生平者岂虚语哉因叹
卷四 第 19a 页 WYG1312-0717a.png
世儒依傍门户徒驰骛相引重为名高而笃志沈邃之
士不尚闻达乃能窥理道之奥窔如先生者可不谓豪
杰之士哉然而先生之书余始虽未获见之而及今犹
幸见之恐四海之大六合之广名山石室之藏所在多
有而卒以名位不显遂致淹没者是始终不得而见之
也是则有望于当世之网罗放失者也
  杨忠烈先生文集序
尝读明季诸书至杨左诸君子以忠节被害死未尝不
卷四 第 19b 页 WYG1312-0717b.png
涕泗交颐有郭景纯投筴之叹曰嗟乎善人国之纪也
忠言道之典也灭纪废典其可久乎昔李杜陨身于汉
室杨左奋节于明时并以元黄之战致世运颠覆揆厥
所由今古同轨矣犹记儿时读书先君子侧每见邸报
则愤愤不平或惊叫失色余因怪而请焉先君子愀然
曰童子乌用知此然余时已窃知杨忠烈先生为正人
第一继以击奸为逆珰雠杀心甚恨之使当时能早用
先生之言歼除阉竖俾海内正人拔茅汇征亦何至二
卷四 第 20a 页 WYG1312-0717c.png
十年后国事大坏遂以沦亡哉兴言及此往事已不胜
嘅时移事变独有遗编残沈足供后人凭吊而先生产
于楚其遗文亦在楚直指使者李君望石自楚还蒐采
而补辑之以一编示予读未及竟耿耿长虹之气如在
屋梁落月间烈矣哉先生之所为也吾闻嘉靖时忠直
最著者如忠悯公丹诚激发日月争光而先生生于阳
九之季遇害尤惨岂清白子孙之苗裔耶何世有高节
异时异地而同揆与余既慕先生忠节又嘉李君之意
卷四 第 20b 页 WYG1312-0717d.png
将付之剞劂以广其传夫先生之忠节固不待文而传
而况其文又足以传也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而
兴起者其在先生之人乎先生之文乎
  张湛虚先生云隐堂文集序
云隐堂集者相州张湛虚先生所著也先生由进士起
家县令以循卓考选諌垣直声震天下荐陟京卿擢两
粤总督功绩懋著遂内召为少司马晋兵部尚书总督
蓟辽既而先推之张福臻至先生议别用适二亲年高
卷四 第 21a 页 WYG1312-0718a.png
疾作请假送亲旋丁忧里居流寇遂陷河朔入京师先
生东走海上南渡淮侨寓燕子矶值马士英阮大铖
事忌先生之才且先生与黄石斋刘念台交切兰臭尤
其所排挤故不肯推毂日以报复恩怨为事藩镇相攻
人心瓦解
王师渡江平定南服先生乃从容北归以终制请优游林
下十有三年而终世莫不叹先生之为完人且羡先生
之福德深厚而余读其遗书低徊叹息犹以为先生之
卷四 第 21b 页 WYG1312-0718b.png
所以为先生者不尽于此也先生人品学问最高文章
经济俱裕胆识兼长择友最慎其于天下事揆度审处
胸有成竹风发雷起可以拨乱反治济弱扶倾而当九
有鼎沸流氛射天之时乃置之濩落无用之地此天数
也先生且柰之何哉余生也晚未及从先生游然余友
杨犹龙申凫盟殷伯岩皆数数称先生于余此三人者
先生皆友之又读青坛成相国钟元孙徵君之序如见
先生老成典型至读先生之嗟隐赋抗颜古昔慨想巢
卷四 第 22a 页 WYG1312-0718c.png
由弃功名于刀俎之际甘糠秕于绝粒之秋鸡林鹤峙
鸥渚鸿游信吾生之行休觉忘机之可乐真所谓自为
写照者矣大约先生之为令也似元鲁山陈太丘其为
谏议也似魏郑公韩魏公其总制百粤也似韩襄毅王
文成而其晚节徜徉于山光水影残花枯棋之间则又
似陶靖节白乐天易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若先
生者可谓出处不失其正者也先生之嗣上若在木天
与余数相过从而令孙子大又与余犹子协同乡荐癸
卷四 第 22b 页 WYG1312-0718d.png
丑春正公车之役乃以先生文集属序余故论述之若
此俾千载之下过滏水者凭吊唏嘘而思先生之为人
焉若先生之立言铭旂常寿金石与功德并传不朽又
不待余言之娓娓也
  孙钟元先生岁寒居文集序
文亦难言矣古今之为文者奚啻数千百人而传于世
者固寥寥也左丘明司马迁班固范晔以及陈阮潘陆
任沈邢魏此皆有意为文者也今世所尚者惟此唐宋
卷四 第 23a 页 WYG1312-0719a.png
八大家之文耳八大家之中昌黎能因文以见道然亦
未免有意乎为文也若夫无意于文而文自工者惟周
程张朱数子耳周子之太极程子之易传张子之西铭
朱子之奏议论序皆不事鞶帨藻饰而灿然犁然理至
者文自不可易也子曰辞达而已矣说者以为文不离
质得其中也而世之学者镂心鉥目搜奇考异每薄濂
洛关闽以为此特说理之言文则必如左丘明司马迁
班固范晔之疏宕典蔚也不则如陈琳阮瑀潘岳陆机
卷四 第 23b 页 WYG1312-0719b.png
等之华赡骈丽也不则当如韩昌黎柳柳州欧庐陵苏
眉山之错综变化也是则知其一不知其二见雕缋黼
黻之美而遂谓裘褐非衣之适乎闻笙镛柷敔之音而
顿忘土桴之非乐乎以是谐于天下人之性情性情则
末也容城钟元孙徵君生平落落大节屹立不磨不淄
素以刘静修胡敬斋自期许隐迹苏门教授生徒耄而
好学初无意于为文而自壮及老随所涉历子弟汇钞
勒为一编莲陆诸公为之捐赀锓本合其问荅醇备无
卷四 第 24a 页 WYG1312-0719c.png
疵居然全豹以继静修先生之后无疑也徵君为濂洛
关闽之文而谓有异于班马韩柳之文哉徵君年八十
馀矣灵光岿峙海内以为河朔遗老他日史臣之传其
亦有所取于此云
  金息斋先生文集序
文章自六经语孟而外当首推左丘明屈原司马迁班
固为嫡派而韩文公起衰八代欧曾三苏继之茅鹿门
先生遂有八大家之选自是海内操觚之士咸知所崇
卷四 第 24b 页 WYG1312-0719d.png
尚焉譬诸山六经昆崙也左屈班马五岳也韩欧诸家
则亦峨眉九华天台雁宕之属矣譬诸水六经星宿海
也左屈班马四渎也韩欧诸家则亦泾渭汾汴之属矣
其他风云月露轧茁险怪迂腐饾饤散漫悠谬号为文
者不可胜纪要之不可以言文也余自舞象时即闻息
斋先生为邢州太守吏治循卓固不待言而加意作人
化媲文翁时心切向往之其后二十馀年乃得与先生
同朝又寓居相近数从先生请益先生亦乐于接引论
卷四 第 25a 页 WYG1312-0720a.png
及文章一道未尝不叹时尚之浮靡也及叩先生之生
平得力处未尝不言八家之典型可式也余益心折
然是时先生既在政府余方长宪西台窥豹一斑莫睹
美富迨已酉秋先生之孙大年为德州守出先生全集
命余为序夫以先生之文之未易窥测也诸先生业已
序之余何庸复赘曷即先生之论文者为先生序之可
乎先生之言曰文以理为主气为辅而不可离乎法又
曰文之不朽于天地间者理为之主法为之辅而巳矣
卷四 第 25b 页 WYG1312-0720b.png
又曰法度之文如大将用兵如士师用刑又其序李习
之全集曰以仁义之旨求之庶几不失作者之意序尹
河南文集曰文贵简而能为简者非易言呜呼读此可
以知先生之文绳准于八家而陶鍊于左屈班马究其
原本实出于六经语孟错综变化有伦有则卓然称古
文辞焉先生为鹿门先生之曾外孙通经学古渊源有
自宜其文之所诣高深广大矩度淳雅无偏无驳一至
于此也先生位至三公燮理宏化寅亮天工我
卷四 第 26a 页 WYG1312-0720c.png
朝定鼎覆载天下涵育群生先生翼赞之力为多鞠躬
尽瘁夙夜匪懈常以惧之一字自盟于心而又以之勖
勉同列故始终荷宠遇于不衰易曰谦谦君子利涉大
川书曰恭俭惟德作德心逸日休先生有之立言由于
立德先生之文盖与道为一矣
  张玉甲文集序
天运郅隆有圣君主持于上则必有贤臣辅翼于下而
尤赖有正大真醇之儒于古昔圣贤心学之传讲明而
卷四 第 26b 页 WYG1312-0720d.png
阐绎之然后道统与治统相维而成久安长治之盛此
历代所以尊崇而矜式之而越在有宋则周程张朱为
最著说者谓其得孔孟之心传续千古之绝学诚非诬
也然非真知灼见尊信而不惑奚克臻此哉张君玉甲
系出横渠后自其先世徙居京师家学渊源即以西铭
正蒙为穷理尽性之阶梯入籍以后宰试武林典礼南
宫俱有贤声视学三吴三吴为文章渊薮往者士子竞
好绮靡工于鞶帨张君则力追古道以致知力行之学
卷四 第 27a 页 WYG1312-0721a.png
身先多士而犹恐其无所缘以入也复著孝经衍义儒
宗理要二书俾之循诵服习不为岐途所惑而东南之
士风无复有风云月露之缤纷矣迁蜀少参有灭寇功
补任青齐齐俗习于旧染难以猝治如斗鸡走狗六博
蹴鞠以及师巫咀咒淫词诞说之流不可胜纪张君深念
王政之大当先教养故莅任以后惟渐次为之劝谕而
譬解使之尽弃其旧而谋其新而异端曲学尤在所禁
其要在敦学校重农桑崇孝弟兴教化使人皆知继善
卷四 第 27b 页 WYG1312-0721b.png
成性之本指以不至于放僻邪侈而巳此岂非明体达
用道统与治统相表里者乎至于五经之论三教之说
朱陆之异同诸子之绪言分别取舍皆穷源极渺而其
文章如布帛菽粟自然典雅光气璀璨又其馀也向者
余亦尝从事于程朱之学矣今视张君之正大真醇持
论不刋而犹觉余之仅得其郛廓而未窥其精微也然
或者且曰张君之学仅见于一方而犹未及于天下也
倘得跻公卿熙庶缋理学文章沾丐海内使海内之儒
卷四 第 28a 页 WYG1312-0721c.png
者皆知由周程张朱以定其趋向而渐臻于孔孟之阃
奥其于圣学不益高大而光明乎噫治之兴也自上达
下化之行也由近及远传所谓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
也今日者
天子方放黜浮靡敦崇实行安见张君之学不且由一
方而渐及于六合以内渐及于四海以外而因以导扬
太平盛治于无穷也哉吾是以信张君之为辅翼世运
之人也
卷四 第 28b 页 WYG1312-0721d.png
 
 
 
 
 
 
 
 兼济堂文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