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1312-069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兼济堂文集卷三
            大学士魏裔介撰
 序
  孝经集注序
五经皆孝治之书也圣人复耑注为经何哉呜呼是圣
人所以明人性之善而启天下万世无穷之治也是圣
人与天下万世所谓一以贯之之道也夫孝者何仁也
卷三 第 1b 页 WYG1312-0691b.png
仁者何性也性者何是天地之至善者也尧舜自率其
性天下共率其性而天下治汤武自治其性以性治天
下而天下亦治三代之衰以法持天下人主之性与天
下之性捍格而不相入非性治之不彰孝治之不彰也
汉兴去古未远治号淳朴考其崇尚惟以孝经为急故
诸帝徽称俱加以孝羽林虎贲亦能通晓可为盛矣后
此缺焉弗讲或以篇章之少置诸高阁嗟乎虞廷授受
不过十六字大学一书仅千馀言为天下立心为生民
卷三 第 2a 页 WYG1312-0692a.png
立命顾可以多少论耶余为诸生时即诵习不倦常恨
旧注未精又以五经皆被诸弦诵而兹独弁髦视之大
非先圣明人性之善启天下万世之治之意每欲献之
天子尊崇表章俾海内士子探究根柢悉从事于至德
要道适际
圣主当阳图治维急余具疏上请
制曰重孝经禁坊刻有裨学政部臣其详议以闻崇安
卢子尔唱时在国雍闻之有感托其乡先达庶常叶子
卷三 第 2b 页 WYG1312-0692b.png
以从游余门而愿学焉因出其所纂孝经集注曰生之
苦心于是也久矣
盛时方优崇孝治先生之请行遗经必复明于世传注
虽浅鄙藉手以献可乎余唯唯会礼部复疏请于后场
出题以校士子乃取卢子之注再四抽绎见其精确详
密所谓举六经之异同会五经之旨趣剪芜握枢者斯
不足以当之与用是少加恭正疏以末义谋付剞劂以
广其传庶几先圣启迪天下万世无穷之意灿然愈著
卷三 第 3a 页 WYG1312-0692c.png
呜呼武夷九曲之閒山水秀拔多生贤哲如朱晦庵胡
致堂诸名儒实衍洙泗河洛之传卢子生于三百年后
闻风兴起溯流穷源即传以知经即经以知性此其学
岂组织章句者之可拟耶
当宁方侧席以求真经术真性命之士而用之执是卷
以往开太平无疆之治余且拭目观之矣
  孝经注义自序
夫政刑所以驭顽梗教化所以美风俗唐虞三代其效
卷三 第 3b 页 WYG1312-0692d.png
可睹矣夫子以删述训世晚年乃作孝经盖欲举道德
之弘纲示百王之轨范也而文辞简古气蕴宏深郑孔
之说不无蹖驳自汉已然况于后代六家同异既难强
合邢炳剪截复多迷误欲以探洙泗之微言达天德之
本然不其难乎余昔厕列諌垣时请以孝经取士疏闻
天子制曰可自是海内衿佩家弦户诵矣先是闽中明
经卢尔唱曾以所著孝经集解求序于余深叹其实有
见于生人性命之本源千古治化之要道因为文以弁
卷三 第 4a 页 WYG1312-0693a.png
之其书业已问世矣顾缺略尚多而坊本不无纰缪余
每欲详加纂述之而未有暇蓄念慇慇十有九载兹者
请告归里乃取旧业闭户研究大约以注疏为据而参
之以诸家之说既训释其字复详衍其指庶俾后学之
士因文求义无繁芜之失得枢要之会也嗟乎道德五
千言流入刑名白马四十二章终沦空幻学术误世陷
溺者众汇五经之精理开万世之太平孰有若斯经者
乎夫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五孝终始达于古今
卷三 第 4b 页 WYG1312-0693b.png
通乎贵贱凡读是经者皆当思所以竭诚而力行之匪
徒资讲论已也若曰希升堂而攀逸驾余且滋愧矣
  五经圭约序
五经之在天下犹日月之经天江河之行地也自汉以
来习之者不一家有耑门之学有训诂之学有附会之
学其间异同离合之故不胜辨求精其要而大其归者
无几人焉譬如取火于燧饮水于河得其隙光及饱腹
而已乌有定天地四游之影而植之中会江汉百谷之
卷三 第 5a 页 WYG1312-0693c.png
宗而趋于一也哉中完蒋先生潜深理奥根究源本博
综五经之众说而归于至要下帷几三十馀年其于精
粗大小本末始终之义无不择之精而语之详每竖一
义直契乎古圣之神明举凡僣经拟经且不以经穷经
而终失其所以为经者罔不舍异得同去离争合以求
不背于圣人立言之微旨命其编曰圭约且夫经者中
正不易之常道也易参天地阴阳吉凶悔吝书纪政事
诗道性情春秋辨是非严予夺礼以节性坊淫三古以
卷三 第 5b 页 WYG1312-0693d.png
还惟汉兴首重经学一时通经之儒后先并起至宋紫
阳出始举而栉比之然自易诗而外春秋传于胡安国
尚书付之蔡沈礼记说集于陈浩字解句释成于各家
今先生操五寸圭以宅天下中具八尺绳以约天下准
将上下升降三万里而遥纵横长短曲直不越指肘之
间舒布可定岂非天下之极则哉要而论之十翼一乾
也三礼一敬也四始一无邪也典谟一钦春秋一大居
正也学者恒以此持心而凛乎若执躬信桓谷以对飏
卷三 第 6a 页 WYG1312-0694a.png
明命惟是典章服物制令约束之不敢陨于下则是书
也于以上佐
圣天子菁莪棫朴之化而下广学士大夫穷经致用之
资裨益其浅鲜也耶
  四书近指序
不读四子之书而欲知圣人之道者骛焉而趋已矣既
读四子之书犹以为未尽圣人之道而舍是以求之者
亦骛焉而趋已矣嗟乎今天下道之不明非不读书者
卷三 第 6b 页 WYG1312-0694b.png
之过读书而舍四子以求者之过也大约泛滥于百家
则为词章之习沉堕于空冥则为邪诐之说究其要归
于圣贤意指相隔奚啻天渊自紫阳衍周程之绪纂诸
家之说缉为集注其于四子之微言大义盖不啻水乳
之合矣而后世学者纷纷欲自立门户言勿忘勿助者
既未得其进修之序言无善无恶者且并失夫性命之
源讹谬相承不敢自出一语然而自古相传不可磨灭
之神理天之所以与我者何可诬也四书近指容城钟
卷三 第 7a 页 WYG1312-0694c.png
元氏作旷览百家独存正解不求异不尚同惟求合于
圣贤之初意而止标之曰近指明其不敢为高远之说
也易曰近取诸身夫子曰性相近也大学曰藏身乎恕
中庸曰造端乎夫妇孟子曰仁人心也义正路也良知
良能皆言近也夫道近之而愈明远之而愈失彼守先
待后之儒实有一段真实性地当下见得然后著书立
说昭示来兹令人触处贯通洞若观火而不然者几何
不望洋而叹岐路而悲也先生近指之意其在斯乎其
卷三 第 7b 页 WYG1312-0694d.png
在斯乎
  四书偶录序
人必知道而后可以言学亦必知性而后可以言道此
四子之书贵融会贯通而不在于字句解释之间文义
毫末之别也然学之有得者则必于此而讲习讨论之
著为一家之言以定所宗所以传道而知性也上谷之
学起于刘静修先生而椒山先生衍之江村鹿先生开
其扄而孙钟元徵君大之今夫凡人之心与圣人之心
卷三 第 8a 页 WYG1312-0695a.png
本一也其不一者异端害之耳主敬存诚也格物致知
也尊德性道问学也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但其入
手不同究之一而已矣魏子莲陆中年从徵君于夏峰
尽得其平生之学而徵君亦以为传吾之道者莲陆也
凡所著述既皆详综而传述之又以其馀暇著有四书
偶录中所阐发皆实有心得而所记录者则先儒与江
村徵君契悟之言间复附以已意总之以存天理遏人
欲而不争于字句解释之间文义毫末之别也徵君曰
卷三 第 8b 页 WYG1312-0695b.png
时习敏求是何事汲汲皇皇惟恐失者又是何物又曰
见而知者是何物闻而知者又何物知其道也知其道
者知其性也性统于天自尧舜至孔子不过各尽其性
而已莲陆之为此书也正欲使学者知吾人之心与圣
人之心原无有二惟从事于尽人合天之学以得其所
谓存天理遏人欲者而见夫天命流行之妙无一息之
停则博综经史贯穿百家无在非道所谓一以贯之也
即孔孟之学亦不能舍此而他有所求矣岂独为徵君
卷三 第 9a 页 WYG1312-0695c.png
之学广其传于后世哉
  四书集说序
昔人谓朱子之功不在孟子下何哉三代以后天理民
彝不至澌灭而不存百姓犹得与于治安之泽者圣人
之道为之所也乃异端邪说往往起而乱之战国异端
在杨墨后世异端在佛老佛老眩瞀迷人更有甚于杨
墨者自朱晦庵绍述关洛探赜索微诸所考定可谓集
大成然后圣学昭揭如日月经天而异说之猖狂叫呶
卷三 第 9b 页 WYG1312-0695d.png
者顿息其焰有明一代尊崇理学尤为极至永乐间命
儒臣纂修四书大全莫非发明晦庵注释之意颁诸学
宫永为遵守蔡虚斋蒙引林次崖存疑朱注之功臣也
陈紫峰浅说又推蒙引存疑之意而广之要皆羽翼圣
经垂示后学俾正其心术心术正则事业正事业正则
百姓安成弘隆万之间其效不既可睹哉自禅宗之说
既炽而龙溪卓吾之流入室操戈愈传愈失其祸遂至
渐中于家国尧山徐学宪吾师也介束发受书即聆其
卷三 第 10a 页 WYG1312-0696a.png
绪论凡所著述一以晦庵为宗主而深嫉向之穿凿割
裂入于邪说者年来杜门谢客土苴华膴取此数函删
繁辑要汇为一书曰四书集说付之锓梓介得而卒业
乃喟然曰兹数书者非诸子之说而晦庵之说也又非
晦庵之说而孔曾思孟相傅之道也今日者深思远览
捃摭融结勒成一家言以是绍述前贤启迪来叶将见
学术以正人心以端风俗以釐所谓天理民彝不至澌
灭百姓得与于治安之泽者将在于斯事业之大孰有
卷三 第 10b 页 WYG1312-0696b.png
过焉若徒买椟还珠谓蓺林之嚆矢已也则浅之乎视
此书矣
  四书大全纂要序
余录四书大全纂要序毕作而叹曰详观四子之书皆
本天言道以人治人而非一毫人欲私伪之所得而托
也夫子以授曾子曾子以授子思子思以授孟子大学
言明德中庸言诚论语言仁孟子言性善一而已矣孟
子殁不得其传故汉唐以来非无功业才力足称之士
卷三 第 11a 页 WYG1312-0696c.png
而优入圣学者终鲜即河汾昌黎不免大醇小疵其他
可知也濂溪明道卓然续邹鲁之统而紫阳复集其成
集注者四书之孝子忠臣而大全者又集注之孝子忠
臣也后之欲窥圣人之道非集注何由进非大全则集
注之微言奥义亦几不明大全一书岂非入德之门致
治之基哉余垂髫即服膺此书乙亥丙子閒手录一帙
朝夕披绎后登仕版垂二十馀年未尝一日去诸怀尝
见士人童而习圣贤之业及其长而尽弃之且也置圣
卷三 第 11b 页 WYG1312-0696d.png
贤之书于高阁而珍重异端之说服习异端之教空虚
诞妄群趋如骛仁义五常缺焉不讲母惑乎大道不昭
世风日下也余既以幼之所学不敢忘又恐世之学者
见大全之汪洋浩瀚而不能窥其涯际也因取为诸生
时所录大全纂要稍加损益刻之家塾以为子弟进德
修业之标准而并望海内之学道君子由此以求大全
之全复由大全以求集注由集注以求圣贤之心与已
之心则训诂之学与性天之理一以贯之岂曰筌蹄之
卷三 第 12a 页 WYG1312-0697a.png
旧糟粕之馀已耶
  四书精义汇解序
论语孟子十三经之二耳自程子表章大中为四书而
圣学之精微愈彰自永乐集诸儒纂修大全而考亭之
端绪愈著人知心性之旨家有洛闽之书所谓继绝学
开太平者其在此欤昔人云士生三代之后未为不幸
以其书具而事多也然此不过博物洽闻耳若四书者
孔曾思孟心心相印入圣梯阶端在于是余为童子时
卷三 第 12b 页 WYG1312-0697b.png
看四书曾取时人讲意十数部陈设案头批点较阅茫
然不得其指归求之愈繁而失之愈远既而详观大全
有悟入处因手钞大全纂要一书辛丑岁复加订正遂
付之剞劂流传海内矣适庚戌以避贤谢客为儿辈说
书一周大约宗大全而参之以蒙引存疑浅说未能有
所发明也辛亥归里复兼取近人十数家删繁就约然
终以集注大全为准而间有所发明盖亦即讲意中而
寓为学之深心焉嗟乎世之人骛于功利也久矣以圣
卷三 第 13a 页 WYG1312-0697c.png
经贤传为博取青紫具不返而求之于身心以尽其成
已成物之实诚有如考亭所谓俗儒异端之弊者若果
知博文约礼之为仁明善诚身之为豫立戒惧慎独之
为勿自欺存心养性之为事天天人合一内圣外王宁
外此而他求乎集成名之曰精义汇解言其会聚众长
而非出于一已之臆见也夫圣人之道犹天然以管窥
之莫能知其万一行且以是就正于海内贤人君子指
示不逮而敢自诩为仰溯鲁邹心传乎
卷三 第 13b 页 WYG1312-0697d.png
  四书简捷解序
举万事万物之理尽摄于四子之书而握其要挈其枢
易知易能可久可大至矣哉非天下之至精至神至变
其孰能与于斯耶自有汉儒之注疏而扃钥以开有晦
庵之注疏而堂奥以启学者由此而研穷探索焉于以
优入圣域无难也然何以童而习之白首而茫然者比
比皆是是皆始于幼学受书之日导之不简而引之不
捷故耳不简则理不约不捷则旨不明故宋元以后说
卷三 第 14a 页 WYG1312-0698a.png
四子之书者自李九我大全蒙引存疑而外馀皆皭火
之光涔蹄之水时灭时涸其亦不足为轻重已近代举
业所宗者多尊张泰岳直解一书夫其正讲之外旁引
曲喻往往归于君德王道盖以是书出于经筵日讲藉
此以为匡襄启沃人臣纳诲之义则然也然其字栉句
比缕析而贯穿之可谓浅显之至矣而初学犹或难之
因更取而顺文敷义手辑一解名曰简捷置之家塾无
深文奥说取其明白通晓便于童蒙之讲习云尔夫蒙
卷三 第 14b 页 WYG1312-0698b.png
以养正作圣之功也欲仁仁至大同之理也圣贤之书
惟其易知而易能斯可大而可久故是解也虽立说浅
近要皆根柢于大全蒙引存疑诸书而无一切离岐背
畔杂于佛老之说以蠹人之心志则至精至神至变之
理亦庶乎由此而得之矣故序而告诸执经问业者
  先贤卜子集序
昔者夫子既殁子夏氏设教于西河之上魏文侯尊之
以为师而不敢臣也迄于今二千馀年西河之人尸祝
卷三 第 15a 页 WYG1312-0698c.png
维谨罔敢有阙夫当春秋之终战国之始斯道绝续之
关子夏氏独留其统于西河之上其有功于洙泗岂浅
鲜哉而惜乎未得睹其全书焉乙卯秋会裔悫弟筮仕
平遥将行亟请于余曰弟不才学制兄必有以教我余
曰平遥古西河之域也闻卜子先贤祠在焉是良师也
即无欲速无见小利二语推之治天下可矣况一邑乎
且子夏氏之言论风指散在论语诗礼家语诸书辑而
成之是不朽之盛事也弟悫肃然改容曰谨奉教莅任
卷三 第 15b 页 WYG1312-0698d.png
二载政通人和乃于公务之暇旁搜博稽俾侄勖手录
成册曰先贤卜子集问序于余余览而善之其载在四
书者诸先辈发挥良多不复赘语馀则略加疏说而弟
悫亦间有所抽绎虽管窥蠡测无当于先贤之蕴奥然
数千年散漫之语一旦汇而成书使后之人徘徊想像
者以此为登堂入室之藉资伯仲于颜曾思孟如鲁壁
之再见名山之初出岂非旷世而相感者欤先贤有灵
其式凭之矣
卷三 第 16a 页 WYG1312-0699a.png
  大学管窥序
大中穷理尽性至命之书也根于尚书符于大易圣人
开物成务大经大本化育尽于此矣然中庸但言明善
而大学归于格物然中庸言择善之功则曰博学之审
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诚身之功则曰笃行之与大学格
物之旨岂不互相𤼵与顾格物之说纷如聚讼终以晦
庵为定论至于妙契心悟即传可以不补而谆谆然补
之者所以示后学以周行恐其迷而入于他途也余尝
卷三 第 16b 页 WYG1312-0699b.png
款夫子传道于曾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曾子告门人曰
忠恕所谓一者彰彰矣至其所贯则未显言及读大学
明德新民止至善以至于知止定静安虑本末终始家
国天下身心意知而归于格物本于修身其条目虽分
其纲领则合三纲领乃一纲领也八条目乃一条目也
一以贯之尚何疑乎蔚州环溪秉淑灵清和之质其人
品学问已自范于中行而犹恐学者之穷大而失归也
独取大学一书详究而讨析之解圣经注补传诠格致
卷三 第 17a 页 WYG1312-0699c.png
举一贯之心传顿跃然于心目之閒而晦庵之所已发
与所未𤼵更了然若指诸掌矣非其识见之广大造诣
之精微乌能纯正无疵若此哉环溪曰此管窥之言也
恐不足以行远余则曰说理之书期于正当而已学者
果由是而知所用力焉知行合一先难后获即大学而
中庸可窥庶几永无岐路之惑也即以此公诸海内可

  小学集注序
卷三 第 17b 页 WYG1312-0699d.png
古之为教者家有塾党有庠州有序国有学小学之法
自三代而已然矣盖人生自童年以后嗜欲日增知识
日繁自非端之以训诫严之以师保则心志流荡而不
知约束故小学者所以立大学之根柢而大学者所以
扩小学之规模也三代教人有序故其成材之易誉髦
蔚起礼义成风治安之效权舆于此西汉去古未远敦
崇实行尚有古教之遗自晋魏以来或崇尚佛老或耽
习绮靡自垂髫授书而富贵利达之见薰蒸膏肓难以
卷三 第 18a 页 WYG1312-0700a.png
针砭此贤才所以衰乏而治术不登于纯熙也昔晦庵
朱子集诸儒之成纂邹鲁之绪所著小学一书盖即内
则曲礼弟子职诸篇而引伸之以立教明伦敬身为纲
而其所纂之嘉言善行莫不近里着已切于修身正心
之道学者果能循循服膺守而勿失上之希圣希贤次
亦不失于令名而其如淫辞邪说离经畔道之书汗牛
充栋虽穷年钻营鉥目刿精究竟无得而学者趋之若
骛至于则古昔称先王德由是进业由是修乃视为平
卷三 第 18b 页 WYG1312-0700b.png
易无奇而不加务诚可为悼叹也许鲁斋云小学一书
余敬之如神明爱之如父母余幼尝诵习窃见鲁斋所
言之不诬而恐后学之阙焉弗习也故以为欲成天下
之材立大学之根柢当奉是书以为蒙养之基乃因兹
刻而为之序言于简首以著其景仰之愿云尔
  圣学知统录序
圣学知统录者述见知闻知之统也自孟轲氏既没圣
学晦蚀火于秦杂霸于汉佛老于六朝诗赋于唐至宋
卷三 第 19a 页 WYG1312-0700c.png
乃有濂溪程朱继起伊洛渊源粲然可观其后为虚无
幻妄之说家天竺而人柱下知统遂不可问矣余因子
舆氏之意而𤼵明之由尧舜而前始自伏羲以明知学
之本于天由孔子而后终于许薛以明知学之不绝于
人其间或考诸经史或徵诸先儒盖推天命人心之自
然以𤼵大中至正之极则而功利杂霸异端曲学之私
不敢一毫驳杂于其间诚不揣固陋亦欲存天理遏人
欲息邪说放淫辞稍有助于化民成俗之意也学者志
卷三 第 19b 页 WYG1312-0700d.png
圣人之道由是而求之水木本源岂不昭然觉悟而知
天之所以与我者良有在乎昔论语终篇述帝王治世
之要而推其本曰中孟子终篇述圣贤传道之意则揭
其要曰知所知维何亦曰知厥中而已矣知厥中谓之
见知闻知不知厥中不可谓之见知闻知也吾愿学圣
人者从事于格物致知之学
  圣学知统翼录序
余既作知统录矣复续以翼录者何呜呼自孔孟以后
卷三 第 20a 页 WYG1312-0701a.png
道之不明于天下也久矣岂道之难知哉天命人心至
善之道本自易知不求者失之不著不察而过求者失
之索𨼆行怪此其所以终于不知也孔子曰不得中行
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中行者圣道之醇诣狂狷者圣道
之干城也伯夷柳下惠论语以为逸民而孟子跻之圣
人之列乃又曰隘与不恭苏子由古史则云夫人而不
能无可无不可而尚足以为圣人乎伯夷柳下惠吾从
孔子而已然余观二子之所学实亦有未易及者虽道逊
卷三 第 20b 页 WYG1312-0701b.png
孔子亦亚圣之俦清和之赞良非诬也天运递衍贤哲
代兴自董江都以下至高存之或材力有厚薄学问有
浅深时命有隆替师友有渊源德业不同要皆笃志进
修挺然自立不惑异端潜心希古岂非所谓豪杰之士
虽无文王犹兴者耶使得圣人而为之师其所造又宁
止是已乎以之羽翼圣道鼓吹六经亦犹淮泗之归于
江海龟凫之侪于岱宗也余因捃摭遗传详为论述俾
后世学者知所景行焉至于世所好尚而悖于理与近
卷三 第 21a 页 WYG1312-0701c.png
于理而未深未醇者并不采录夫岂不欲汛爱兼收诚
恐开不正之端倪而未合于天命人心之本然也尚冀
海内大贤匡其不逮而诲之若曰知我罪我则余岂敢
  周张程朱正脉序
道之不昭于天下也久矣俗儒棼之异端窃之吾道之
存其有几乎昔道开于羲文而集于孔子颜曾思孟历
阐其微而其说乃详盖皆以衍天命之精也善乎董生
之言曰道之大原出于天言道而不知天者岂非臆说
卷三 第 21b 页 WYG1312-0701d.png
哉介生于世远言湮之日圣道不绝如线海内挟异说
以争鸣者又非一家一氏天人性命之要学者将失所
统宗是用惄焉忧心思有以挽之会家藏旧有宋四大
儒合刻一书太极图说张子之西铭固无可增减而程
门微旨与朱子晚年定论一为周海门所辑一为王阳
明所辑未免有泛杂之处余政务之暇细加删削于微
旨取十之五定论取十之八因名其书曰周张程朱正
脉盖周张之学既得于易而程朱之学复得于周可以
卷三 第 22a 页 WYG1312-0702a.png
为孔孟之功臣肖子所谓道之大原出于天者得四子
之书诱掖而扶进之昭昭乎其可睹也学者神明其意
则知道之本体原于太极而昭事在乎存养知行动静
天人合一诚意慎独切近分明虽作圣之功可因此以
渐进又何俗儒异端矫伪棼窃之足虞也哉
  希贤录自序
夫人有志于道则愿学圣人而已矣奚以贤为哉虽然
圣者聪明睿知有生知安行之美自皇古以来盖可以
卷三 第 22b 页 WYG1312-0702b.png
屈指计而下此者必孜孜矻矻从事于知行之功以求
不愧于天之所以与我者周濂溪先生曰士希贤贤希
圣圣希天观此言也似若等而三之究其所希者何物
则亦不过此独知至善之一念积之至于可久可大未
始有二也而前言往行不能无助焉易曰天在山中大
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而朱子作小学分
嘉言善行诚有功于后世也余届暮年愈知学之有益
归里以来复辑希贤录一书盖随其目之所见录记之
卷三 第 23a 页 WYG1312-0702c.png
久而成帙其大纲有五曰为学曰惇伦曰致治曰教家
曰涉世中閒复条分缕晰融会贯通盖举修已治人穷
理尽性至命之道大槩已蕴括而无遗矣夫朝廷所以
设庠序立师儒命司徒敷五教谆谆然惟恐其不详尽
也父兄所以购经史延名俊夙兴夜寐鳃鳃然惟恐其
不周备也此意何为也哉亦不过培养涵育陶镕气质
俾学者就于贤人之归而已矣若教之不得其要导之
未恊于宜其始也敬业乐群其既也卤莽裂灭卑者趋
卷三 第 23b 页 WYG1312-0702d.png
于富贵利达僻者入于异端邪说可不痛哉余之此书
采古今嘉言善行而取其不偏不倚有伦有序者使有
志之士潜心玩索敦勉不倦而因之以考其全邃其养
庶几修之于家者即可献之于廷因名之曰希贤录盖
亦窃取周子通书之义而参赞考亭小学之传其于世
道人心不无小补云
  约言录自序
余幼习训诂长历患难心长发短知慧日枯忽忽遂及
卷三 第 24a 页 WYG1312-0703a.png
四旬念古人于此时乃学问之一大关头也若其不悟
终不悟矣可不惧耶可不叹耶顾诸子之言终多杂乱
而圣经贤传莫非渊懿骛之于骈丽之词则十不得一
领之以真实之义则十不失一又况殊途同归一致百
虑名言所不及则退藏于密者知之书不尽言言不尽
意此之谓也顾详说反约子舆氏以为学者之指归不
有博也则何以说不有说也则何以约得其约也可以
说矣得其说也可以博矣癸巳之冬注籍在寓谢却知
卷三 第 24b 页 WYG1312-0703b.png
交闭户高吟追忆旧闻随手记录得二百一十馀则分
为内外二篇曰约言录庶几从此自反以求放心不负
天所以命父母之所以与我者存之家塾为子弟兔园
册子尔门人陈晋公卢尔唱见而悦之请付剞劂嗟乎
虞仲翔谓世有一人知我者足以无憾夫仲翔文士也
士或不能知之余之言则人之所常言人之所能言者
也何不可知之有虽然一言之谓约无言之谓约今此
录三万馀言已非约矣又保其中之无纰缪耶吾愿天
卷三 第 25a 页 WYG1312-0703c.png
下学者从圣经贤传自求其所为约者则此录即置之
覆瓿奚不可
  读史綮言序
读书不读史即空谈心性终不脱学究气读史而不能
自具心眼矮人观场茫无所见犹之乎弗读也故必得
其肯綮之所在而后一代之治乱本末了了于胸中于
以出而应天下事无难矣昔司马温公作资治通鉴合
刘攽刘恕范祖禹之长捃摭纂述历十九年而始成后
卷三 第 25b 页 WYG1312-0703d.png
紫阳作纲目与通鉴互相𤼵明是知非通鉴无以成纲
目有通鉴必不可无纲目也余先人弱冠留心史学迨
中年以后益加研究以温公通鉴紫阳纲目参廿一全
史每有阐𤼵不随古人论断为是非而东西周晋及藩
镇河源等类考之尤极其详核盖得史学之肯綮为涑
水考亭之功臣焉故友人赠之以名曰读史綮言譬若
画龙者点睛不在乎区区鳞甲之间也介风木之馀检
付剞劂以广其传庶几读者即约以该博验古而知今
卷三 第 26a 页 WYG1312-0704a.png
世务以通经纶以裕讵祗奉为家学之拱璧耶
  鉴语经世编自序
古之史皆经也尚书春秋是已迨其后而史自为史矣
司马子长变编年为纪传表志盖彷尚书之遗意司马
君实复变纪传表志为编年则春秋之旧例也然大书
特书未暇笔削自战国以来事迹灿著善恶胪列凡国
家之所以兴衰政治之所以得失天道之所以运转人
事之所以推移与夫礼乐名物山川险易贤否用舍兵
卷三 第 26b 页 WYG1312-0704b.png
法奇正莫不备焉是以宋英宗悦之赐名资治通鉴神
宗亲为制序诚人君宰世度务之权量而贤人君子有
志于尊主庇民者所当博综而详绎者也顾其为书卷
帙浩繁瓮牖绳枢之士既非力之所能购其缙绅先生
家有是书者往往不暇读读之而不能竟竟之而不得
其要于是汨没于腐儒老生之说胶锢其胸臆而不可
解史学之失久矣又何问经学也余自甲辰以后阅温
公资治通鉴及王宗沐所增定宋元资治通鉴一周又
卷三 第 27a 页 WYG1312-0704c.png
三年再阅一周乃录其要者曰鉴语请正于宛平少宰
孙北海先生北海曰此经世之要也可命名曰鉴语经
世编余唯唯从之迨辛亥归里广平侍御宁元著借本
钞录壬子索归又阅一周再加增益每段之下详略不
等识其所见而论之遂付剞劂以广其传数载始竣其
工盖前后有十年之力焉嗟乎温公之创为通鉴也殚
十九年之力萃刘攽刘恕范祖禹之长当时能读之者
已鲜温公自言惟王胜之借一读他人读未尽一纸已
卷三 第 27b 页 WYG1312-0704d.png
欠伸思睡余之为此书也孜孜矻矻独为黾勉纂述十
八代之菁华窃附于丘明国语之义录古人之书其事
较易取通鉴十分之一读之者亦较逸然读此书者固
能悉通鉴之大略若不读通鉴全书亦无由悉此书之
本末得评说之源流故余望世之君子好学深思心知
其意以经衡史未可窥一斑而遂视为全豹也
  古文欣赏集序
历代古文者天地之符瑞宇宙之菁华也自伏羲画卦
卷三 第 28a 页 WYG1312-0705a.png
仓颉作字而大文启矣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
人文以化成天下于是乎易以象之书以记之礼以秩
之诗以咏之春秋以正之然后天下万事万物之理备
焉故五经者万世文章之祖而夫子删诗书定礼乐功
高尧舜以此已嗣是则推左传国语战国秦季纵横捭
阖其言渐杂两汉稍稍复古贾谊董仲舒司马迁班固
其最也六朝绮靡日甚唐宋之閒有韩欧诸君子起衰
振弊盖必得经之意以为文而后其文足以传此文之
卷三 第 28b 页 WYG1312-0705b.png
所以与立德立功而并垂不朽也顾选本虽多精确者
少梁昭明太子文选虽称奇书而专骛词华真西山先
生文章正宗趋向正矣而文体割裂若近日之操选政
者类多从事于古文然或略而不备或驳而不纯甚者
批评点次荒谬舛错嗟夫古文者后学之指归也指归
不端渐且入于岐路矣余里居无事乃取幼所诵习古
文推而广之据摭搜辑考证于左国全本及廿一史各
家文集而为兹选始乙卯夏四月至秋九月克竣厥事
卷三 第 29a 页 WYG1312-0705c.png
一心一手不假他人盖不遗馀力矣旧批佳者仍之讹
伪者尽皆削去另出已意其文随时代为序次不分门
类各体具备在人自得之耳虽非矕龙绣虎之彩已尽
缥囊缃帙之奥质而有文庶几乎彬彬郁郁者也集成
名之曰欣赏盖有取于陶渊明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
晰之义焉学者倘因文以见道由古文以进于五经即
圣人之意可得而求也
  左国欣赏集序
卷三 第 29b 页 WYG1312-0705d.png
五经之在世譬诸日月五星也不可以文字目之然圣
人不直谓之曰道而亦谓之文故曰文王既没文不在
兹乎然则五经而外固难以言文矣左氏之文犹得六
经之意者也彼盖与圣人同时故传中多所称述而其
博物闳览不在游夏后也其閒典制轨则声名文物及
盟会始末词命往来大者固见文武成康之旧小者尚
有仁义礼乐之风诚非老庄关列管商孙吴洸漾权诈
之书所可比拟国语乃各国之史丘明取而采辑之其
卷三 第 30a 页 WYG1312-0706a.png
精者皆已入传或全用其词或但取其事而润色以已
笔合类校观其详略繁简灿然可睹矣事与文不在春
秋二百四十年者则亦纪载靡遗此在善读书者详玩
而得之间尝取而详订焉约以百篇窃以为六经之外
简古藻丽可为文之程式仪型者莫左国若也岂得袭
昌黎之剩语视为浮夸而不录哉
  两汉欣赏集序
文章自六经而外左国尚矣然两汉风气庞厚议论腾
卷三 第 30b 页 WYG1312-0706b.png
踔无纤靡险仄之习雕琢斧斲之痕诏令则温文尔雅
奏议则昌明博大策论书檄则剀切详明西汉如贾谊
董仲舒司马相如东方朔扬雄东汉如班彪崔实蔡邕
孔融皆一代之杰于文者司马迁班固之史麟麟炳炳
尤卓乎不可及焉迁网罗百代裁断出以已意而识足
以济之固因迁之迹潜精积思成汉家一代之典此二
书者固纪载之精华编摩之奥府也晔之后汉体大思
精意亦近之余既简定左国之文乃取两汉而阅之灏
卷三 第 31a 页 WYG1312-0706c.png
博光燄沨沨大观哉其诏令序事之类佳者尤多不能
尽录学者当取全书驰骋流览未可以是为尽其全豹
也诸葛武侯称王佐才其文与伊训说命相表里又岂
可以文士目之嗟乎三代既远诗书所记后人不能尽
为裘葛之用左传国策长于辞命纵横王者治平之事
或缺有间马今之人欲建功立业以为文舍两汉奚法
哉法两汉而为文犹规之可以为圆矩之可以为方冶
之可以为金陶之可以为甓也若曰无法而可以为文
卷三 第 31b 页 WYG1312-0706d.png
则不免岐路亡羊之叹矣
  唐文欣赏集序
唐人一代之文其规模制度虽不及两汉而正大典蔚
灿然可观珠光剑气磊磊落落焜耀四映洵足以超轶
夫六朝也盖由其时好文之英主立于上而魁硕俊彦
比肩林立其文之因时而发者皆有以自见于天下昔
昭明筑文选之台姚氏谓为一家之奇书其所选唐文
粹一百卷以类相从各分门目虽自谓以古雅为命不
卷三 第 32a 页 WYG1312-0707a.png
以雕篆为工然亦沿文选之藻绘其于诗书轨物未尽
洽也余因拔其尤者选列若干首以为穷经考道之助
而其閒体裁片段博大昌明则尤首推昌黎昌黎统宗
左国先秦两汉六朝诸子之文而自成一家辟异端崇
圣道孟氏以来未之有也岂柳子厚皇甫湜等可望其
涯岸哉故古文至于韩而文之大观止传曰观于海者
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由其文而观之亦游
夏之流亚也吾愿世之读唐文者冥心搜抉于昌黎而
卷三 第 32b 页 WYG1312-0707b.png
以其馀羽翼鼓吹之其渐几于道也已
  古文分体大观序
余尝选古文欣赏集矣搜罗最广批评亦慎然其集繁
多恐后学未能尽涉也近日坊间所鬻者不过古文必
读名世文宗文章轨范攀龙集等然选本虽多瑕瑜兼
收且体裁殊淆操觚者莫能辨之余为诸生时即细阅
真西山文章正宗深服其理明识伟有志用世者不可
不读顾穷巷孤陋之儒未易觏也余是以再为兹选首
卷三 第 33a 页 WYG1312-0707c.png
帝王圣人敬慎之旨次当宁纶綍之词次人臣谏说之
言次纪载典故之书次序记事迹景物之篇次论策条
对之文次吊祭问荅之章次传赞碑铭之属次书檄往
来之语次赋颂词歌解说辨之类分校十卷而古文之
大观备矣大约文体虽分而总原于六经秦尚诡诈战
国权术六朝绮靡五代分嚣俱不足以称粹美也汉唐
宋以来大家群起其尚有六经之遗意乎他如李斯督
责韩非说难李陵答苏武杨恽与孙会宗王安石书孟
卷三 第 33b 页 WYG1312-0707d.png
尝君传后虽其文至今犹存而人既非矣言多谬妄槩
不登选学者推此而求其亦可以知余兹选之意也夫
 
 
 
 
 
 兼济堂文集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