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十九 第 1a 页 WYG0637-014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九
 经籍考(九/)
  史
  (臣/)等谨按马端临通考史类自正史以下合编年
  起居注凡三门杂史以下合传记伪史霸史史评
  史钞凡四门故事以下合职官刑法地理时令谱
  牒目录凡七门共十有四门盖以隋史艺文志为
卷二百十九 第 1b 页 WYG0637-0143b.png
  宗而参考宋中兴以前诸志者也古来著录于正
  史之外兼收博采列目分编虽各有指归然门类
  分而出入仍所不免且代殊事异或昔有而今无
  或昔无而今有即名目亦不能不因时通变如伪
  史霸史乃指当时僣撰者而言五朝续通考已遵
钦定四库全书之例改为载记一门今则中外一家咸
  奉正朔伪霸之名更宜删易至起居注自宋迄明
  无可采录续通考改为诏令奏议二类
卷二百十九 第 2a 页 WYG0637-0143c.png
  国家
列圣相承
经纶丕布史局尊藏允宜敬谨恭辑昭示万世凡诏令之
   属谨依马氏旧例以起居注统之章奏一门马氏
   本列集部别集之次顾论事之文与史部为宜今
   特增奏议类次起居注后故事一门史家多载前
   代事迹兹则
  国政朝章昭垂典册未敢仍袭旧目爰从四库书之
卷二百十九 第 2b 页 WYG0637-0143d.png
   例昜其名曰政书至刑法为民命所关我
  朝咸中定制
 矜慎再三今所著录已恭列于政书类法令中是以刑
   法门不复更立馀则悉仍马氏之旧谨列其目曰
   正史曰编年曰起居注曰奏议曰杂史曰传记曰
   载记曰史评曰史钞曰政书曰职官曰地理曰时
   今曰谱牒曰目录各依次编辑如左
   史(正史/) (编年/)
卷二百十九 第 3a 页 WYG0637-0144a.png
 钦定明史三百三十六卷
   乾隆四年大学士张廷玉等奉
 敕撰
   (臣/)等谨按我
  朝定鼎之初
世祖章皇帝命儒臣纂辑明史历康熙雍正至乾隆四年
   始成书凡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
   列传二百二十卷目录四卷其中间有考究未详
卷二百十九 第 3b 页 WYG0637-0144b.png
   者近又承
 命改正四库全书谨以新定之本著于录盖胜代三百
   年间君臣事实制度典章期于蒐采博洽彰瘅惬
   当历有岁年昭详慎也先是康熙中户部侍郎王
   鸿绪撰明史稿三百十卷颇称详赡廷玉等因其
   本而增损之其间诸志一从旧例而稍为变通盖
   自
三朝以来屡申公慎之旨复经
卷二百十九 第 4a 页 WYG0637-0144c.png
皇上睿裁釐正始成定本至若甲申以后续载福王之
  号乙酉以后并录唐王桂王诸臣则是
圣人大公至正之心包含遍覆直与天地同流固非编
  纂诸臣所能仰窥万一也已
钦定续通志六百四十卷
  乾隆三十二年奉
敕撰
  (臣/)等谨按郑樵通志仿司马迁史记分纪表略传
卷二百十九 第 4b 页 WYG0637-0144d.png
  总括古今实通史之体也第其书略定规模未及
  修饰纪传多因袭旧文标题错误不无遗议故四
  库全书归入别史兹续綦唐以后正史皆参订异
  同折衷沿革定为二例一曰异名者归一一曰未
  备者增修较之原书体裁实为详密二十略蒐罗
  详博考证精核如艺文略图谱略昆虫草木略则
  为小变其例以补郑氏之未备凡此皆仰承
指授故条理分明自非樵书所及至于纪传中恪遵
卷二百十九 第 5a 页 WYG0637-0145a.png
三朝国史之例别立贰臣传一门此则创自
 宸衷垂为炯鉴植纲扶纪之意即寓于扬清激浊之中
   不特非樵所能知即司马迁亦见不及此凡读唐
   五代宋辽金元诸史者胥当奉此编为定论谨载
   入正史为古今言通史者之圭准焉
   历代史表五十三卷
   万斯同撰斯同见经类
   朱彝尊序曰季野取历代正史未著表者一一补
卷二百十九 第 5b 页 WYG0637-0145b.png
   之凡六十篇益以明史表十三篇揽万里于尺寸
   罗百世于方策俾览者有快于心庶几成学之助
   读史记十表十卷
   汪越撰徐克范补越字师退康熙乙酉举人克范
   字尧民皆南陵人
   五代史志疑四卷
   杨陆荣撰陆荣见经类
   (臣/)等谨按吴缜有五代史纂误颇能订欧阳氏舛
卷二百十九 第 6a 页 WYG0637-0145c.png
  漏然其书久佚仅存梗概于永乐大典中我
皇上命加编纂始葺成编陆荣在康熙末年宜其未见
  缜书故以意研求毛举细故虽间有考订精核处
  而引證未免稍疏
  辽史拾遗二十四卷
  厉鹗撰鹗字太鸿钱塘人康熙庚子举人
  (臣/)等谨按鹗有樊榭诗集自称所注辽史比于裴
  松之三国志注盖其采摭群书至三百馀种实能
卷二百十九 第 6b 页 WYG0637-0145d.png
  考求端绪详其年月事迹以备参稽惟卷末国语
  解一编对音舛误名义多乖伏读
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详明釐正于索伦旧语辨别尤
  精前代之讹至是始昭然若揭前此故牍因仍固
  不足以责鹗也
  史记疑问一卷
  邵泰衢撰泰衢见经类
  三国志补注六卷附诸史然疑一卷
卷二百十九 第 7a 页 WYG0637-0146a.png
   杭世骏撰世骏见经类
   (臣/)等谨按是书参校异同颇为精核意欲驾出裴
   松之三国志注之上虽芜杂之处瑕瑜不掩而订
   讹砭漏所得为多亦足资读史者之一助焉
   右正史
平定三逆方略六十卷
   康熙二十一年大学士觉罗勒德洪等奉
敕撰
卷二百十九 第 7b 页 WYG0637-0146b.png
   (臣/)等谨按是编恭载康熙二十五年十一月
上谕閤臣曰尔等所修平定三逆方略四册朕已览毕其
 中舛错颇多如王辅臣由云南援𠞰总兵官授为陜西
 提督今谓由陕西总兵官升任至论赞中援宋太祖杯
 酒释兵权事吴三桂非宋功臣可比乃唐藩镇之流耳
 尔等其酌改之仰见
睿鉴亲裁权衡至当洪惟
圣祖仁皇帝神武懋昭德威丕播彼三逆恃
卷二百十九 第 8a 页 WYG0637-0146c.png
恩骄恣自外
生成是以愤合神人肤勋迅奏而八年之间凡
命将遣师
指授方略无不于是编悉载焉千万世下共钦
盛烈昭垂益仰
耆定之隆亘古未睹也
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四十八卷
   康熙四十七年大学士温达等奉
卷二百十九 第 8b 页 WYG0637-0146d.png
敕撰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朕祇承
天眷懋绍
祖宗丕基为亿兆生民主薄海内外皆吾赤子虽越在边
 徼荒服之地倘有一隅之弗宁一夫之不获不忍恝然
 视也西北塞外喀尔喀七旗与厄鲁特四部落并号雄
 藩同奉职贡非一日矣不意有厄鲁特噶尔丹者赋性
 凶残中怀狡诈戕害其兄弟兼并四部蚕食邻封其势
卷二百十九 第 9a 页 WYG0637-0147a.png
日张其志益侈朕初闻厄鲁特与喀尔喀交恶随遣亲
近大臣颁恩赉以和解之迨其后兴兵搆怨又命大臣
晓譬利害谕令息争乃噶尔丹抗旨狂逞致喀尔喀为
所溃败叩关乞援朕收抚之置诸边内资给饩牵始皆
得所而噶尔丹犹修郤如故所在侵陵忽阑入我乌阑
布通之地朕授钺亲王大臣问罪声讨大师克捷未即
殄除时贼仓皇宵遁深惧我军之穷追投牒指誓因而
释之假使噶尔丹能自此悔祸改图则虽至今存可也
卷二百十九 第 9b 页 WYG0637-0147b.png
夫何转瞬渝盟包藏不轨窥伺我斥堠摇惑我外藩潜
敚我纳木扎尔拖音肆虐不止朕深念此寇断宜速灭
于是整饬士马备峙粮糗决策亲征而贼之踪迹飘忽
无常又虑其兵至远飏兵退复入乃授密画于科尔沁
王沙津令其遣使诱贼约至近地旋调发盛京诸路军
禦东路分遣一军截西路朕躬统六师从中路入比行
近贼巢噶尔丹不敢抗我颜行闻风奔窜朕遂亲率前
锋军并日追击贼穷蹙已极尽弃其子女辎重而遁会
卷二百十九 第 10a 页 WYG0637-0147c.png
与我西路师遇大败其军噶尔丹仅以数人跳身走嗣
是朕再驾而至鄂尔多斯三驾而至狼居胥山麓宣威
布惠兼用互施招徕其党羽遏绝其归路其寨桑等接
踵向附其子复为我擒贼自料势不能逭遂尔仰药授
首所亲信丹济喇等亦相继乞降二十馀年狡悍陆梁
之劲寇曾不二载悉皆草薙禽狝而大业克就矣夫烈
焰弗戢必将燎原积寇一日不除则疆圉一日不靖方
亲征之初举也在廷诸臣多持异议狃于目前之计者
卷二百十九 第 10b 页 WYG0637-0147d.png
谓凶锋挫衄无足深忧惮于征缮之烦者谓大漠游魂
难以就缚不知除恶务尽制胜在谋历观汉唐宋之已
事往往罢敝中国之力而不能成廓清边塞之功良由
经理失宜而歼锄之不早也朕既远鉴前辙复追维乌
阑布通之失故不避寒暑艰辛亲涖穷边三勤薄伐惟
是逆形已著然后徂征怙恶不悛然后搜讨身先士卒
则栉风沐雨而人皆忘劳指画军储则转饟馈师而人
争用命茂草茁于荒碛流泉溢于沙陀万里经行安如
卷二百十九 第 11a 页 WYG0637-0148a.png
 枕席非徼神佑曷繇臻此易曰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
 所助者信也朕仰凭天道俯惬人情以万不得已而用
 兵之意乘刻不容缓而灭寇之机立拯边境之毒痡永
 底中原于清晏昭告

庙适契成谋使非虑出万全可轻言师旅哉兹前后用兵
 本未具载卷中览是编者尚克喻朕心焉
   (臣/)等谨按卷首恭载
卷二百十九 第 11b 页 WYG0637-0148b.png
御制纪略一篇后载告成太学及勒铭察罕齐老拖诺昭
   木多狼居胥山诸碑文始于康熙十六年六月讫
   于三十七年十月越四十七年七月告成篇中据
   事直书语无增饰而
圣谟广运
亲履戎行与
大圣人不得已而用兵之心皆昭垂于卷帙则是编诚与
   日月争光矣
卷二百十九 第 12a 页 WYG0637-0148c.png
 钦定平定金川方略三十二卷
   乾隆十三年大学士来保等奉
 敕撰
 皇上御制序曰金川方略纂辑既竣诸臣以
圣祖平定朔漠方略
御制序文之例为请夫所谓方略者非遥执事权掣其肘
  而矜自用千里请战之谓也惟天子将将将将之道
  无他信赏必罚而已夫以一隅之不靖徵发士旅飞
卷二百十九 第 12b 页 WYG0637-0148d.png
  挽刍粮驿骚辄及数省举亿兆生灵之命委之一将
  而攻守失据险易弗知怠公事而弃时日失士心而
  张贼势甚或掩败为功逋逃告捷此而不诛时乃失
  罚至夫荩臣宣力尽瘁驰驱金石可孚豚鱼斯格成
  劳卓越则车服以庸之旂常以纪之稽绩逮于行间
  执秩陈于幕府酬庸之典孰大于是此而不酬时乃
  吝赏且夫天讨有罪叛则诛而服则舍兵革非快意
  之图惨杀违好生之道然非其悔祸诚切向化革心
卷二百十九 第 13a 页 WYG0637-0149a.png
  顾以姑息为包荒旋抚旋叛蔓延益炽虽由司事者
  动乏成算而庙堂之无策亦已甚矣朕有鉴于大权
  之不容旁贷有罪不赦有功必录既服不诛命讨一
  出于事理之当然而实无容心焉此两年中宵旰忧
  勤始终弗懈保大定功之本意而编集之不可以已
  也若乃指授机宜视
皇祖之亲勤銮驭固无由仰企万一而金川夙隶职方亦
  非噶尔丹绝漠狡寇可同日而语要之行师者保邦
卷二百十九 第 13b 页 WYG0637-0149b.png
  之大事爰允所请弁言以示来许
   (臣/)等谨按是编始于乾隆十一年十一月讫十五
   年十二月分卷二十有六又恭录
 御制诗文一卷附载诸臣诗文五卷凡三十二卷首纪
   九姓之搆衅逮郎卡之归命具见
 庙谟决胜洞烛遐荒舞
 舜羽于七旬宏
 汤网之一面
卷二百十九 第 14a 页 WYG0637-0149c.png
好生之德蔼然具著于简编彼怙恶不悛而狡焉复逞
  者厥后藁街之戮真法所不能再贷耳
御定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五十四卷正编八十五卷
 续编三十三卷
  乾隆三十七年大学士公傅恒等奉
敕撰
皇上御制序曰平定准噶尔方略书成纂言者以序请
 夫序者所以叙其事之本末而因文以悉其肯綮也
卷二百十九 第 14b 页 WYG0637-0149d.png
 事之本末则方略三编尽之矣太学之碑磨崖之铭
 西师之诗开惑之论亦既悉其肯綮矣如是则可以
 不烦重序虽然五年之间大勋两集又十年而后书
 成是不可以无序且朔漠金川前例具在也乃允其
 请而为之序曰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幸不
 可以屡徼志不可以少侈夫用兵中国自古为难而
 况踰沙漠天山万里而遥乎旰斯宵斯劼劬以至有
 成功非虚而名非伪是仅可免后人之指摘耳若夫
卷二百十九 第 15a 页 WYG0637-0150a.png
  扬扬自诩以为诚若能操必胜之券则不惟致物议
  而贻口实于心亦诚恧若也藉众之力幸厎于绩然
  我士卒之撄锋镝者不为少矣故此书之辑率因忠
  魂义魄不忍令其泯没无闻具载以志之而犹不在
  于扩土开疆之为也既平准噶尔延及回部悉主悉
  臣耕作赋役兴焉此亦一再徼幸矣而犹不自知足
  欲屡试我锐而别有图是志侈也志侈者不祥故近
  日撤征缅之旨甫降而彼适投诚我兵振旅以还告
卷二百十九 第 15b 页 WYG0637-0150b.png
  成事焉此非盈虚消息之理捷若响应乎是则此序
  之作不惟回思而若有惊亦且永图而怀有戒也
   (臣/)等谨按是编记开辟西域始末釐为三编自康
   熙三十九年七月乙未至乾隆十八年九月壬申
   志其缘起详述
圣祖以来屡申挞伐之事是为前编自乾隆十八年十一
   月甲戌至二十五年三月戊申备录扫荡伊犁及
   削平阿睦尔撒纳歼馘波罗尼都霍集占之事是
卷二百十九 第 16a 页 WYG0637-0150c.png
   为正编自二十五年三月庚戌至三十年十一月
   庚寅凡一切列戍开屯设官定赋规画善后事宜
   与讨定乌什及绝域向风之事毕载焉是为续编
   盖前代丰功武略史不乏书未有展拓黄图二万
   馀里使龙沙雪岭之间安如庭闼
 圣武远扬有如是之超前轶后者于以光昭
祖烈垂裕万年真为书契以来未之一睹者已
 皇清开国方略三十二卷
卷二百十九 第 16b 页 WYG0637-0150d.png
   乾隆三十八年大学士舒赫德等奉
 敕撰
 皇上御制序曰粤昔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曰予
  恐来世以台为口实斯成大圣人昭德垂裕万世之
  训而非漫为谦辞也盖世之治乱犹日月之盈晦四
  时之周序治极必乱乱极亦必返治此守器者所宜
  保泰而嬗代循环所由有开创也汤之后为武王其
  于处桀纣则武已不如汤矣三代以下武之不如其
卷二百十九 第 17a 页 WYG0637-0151a.png
  馀又何足屈指数故以开创论之实不如有元之与
  我大清也夫中国之嬗代莫非其祖宗本其君之臣
  子也有元兴于北漠我大清兴于东海与中国无涉
  虽曾受明之官号邪究不过羁縻名系而已非如亭
  长寺僧之本其臣子也况乎戴不共之雠乘自坏之
  势抚定中原建基立极以武王于汤有光拟之则实
  于汉明有光而唐宋在所弗论矣故兹开国方略之
  著不重于继明定中原而重于自鄂多理以至赫图
卷二百十九 第 17b 页 WYG0637-0151b.png
  阿拉因十三甲筚路篮缕得盛京而定王业若夫兴
  王之始长白朱果盖犹简狄元鸟姜源履迹
天生
圣人治四海必有祥符与众不同而更在于
圣人之奋智勇受艰辛有以冠人世答
天命夫岂易哉予小子受
祖宗之业每于读
实录观我
卷二百十九 第 18a 页 WYG0637-0151c.png
太祖开国之始躬干戈冒锋刃有不忍观不忍言而落泪者
  继思不忍观不忍言之心为姑息之仁其罪小观至
  此而不念
祖宗之艰难不勤思政治以祈
天永命慎守神器其罪大故令诸臣直书其事以示后世
  即明臣之纪本朝事迹如黄道周之博物典汇之类
  不妨节取以證信实然予此为非啻自励而已也欲
  我万世子孙皆如予之观此书之志其弗动心落泪
卷二百十九 第 18b 页 WYG0637-0151d.png
  深思永念以敬
天命守
祖基兢兢业业惧循环治乱之机则亦非予之子孙而已
  矣此开国方略之书所以作也呜呼可不敬哉可不
  慎哉
   (臣/)等谨按班彪王命论曰帝王之祚必有明圣显
   懿之德丰功厚利积累之业然后精诚通于神明
   流泽加于生民故能为鬼神所福飨天下所归往
卷二百十九 第 19a 页 WYG0637-0152a.png
   韪哉斯言此虽唐虞三代禅伐不同然而受命之
   符其揆则一我
  国家累承
世德诞受
鸿图
太祖高皇帝经纶草昩
太宗文皇帝式扩昄章洎我
世祖章皇帝入关定鼎统一寰区
卷二百十九 第 19b 页 WYG0637-0152b.png
文德武功蔚然大备而事经十纪或未能缕晰其详我
 皇上觐剔
前烈垂裕后昆
 特命儒臣纂述成编冠以
发祥世统一篇自
太祖高皇帝癸未年始至天命十一年丙寅凡八卷自
太宗文皇帝御极始至顺治元年甲申凡二十四卷钜目
   鸿纲编年纪载远迈典谟之所纪实为史册所未
卷二百十九 第 20a 页 WYG0637-0152c.png
   闻千万世下跪诵是编共恍然于我

宗运世之本
功德所纪有如是之艰难缔造者宜乎
神器之膺与天无极也
 钦定𠞰捕临清逆匪纪略十六卷
   乾隆三十九年大学士舒赫德等奉
 敕撰
卷二百十九 第 20b 页 WYG0637-0152d.png
   (臣/)等谨按是编纪戡定山东逆匪王伦而作伦以
   鸷忍悍戾之徒逞其邪说因而聚党作奸螳臂之
   逞诚不自量伏念我
 皇上临御以来
 厚泽深仁沦肌浃髓频年赈恤蠲除不下数千万计食
   福饮和人思效命
 神武懋昭
 勇智天锡宜乎肤功之奏无有迅于是役者篇中所载
卷二百十九 第 21a 页 WYG0637-0153a.png
  颠末具陈至其倡乱虽始于寿张而伏诛则在于
  临清故以临清纪略为名焉
钦定平定两金川方略一百三十六卷
  乾隆四十六年大学士公阿桂等奉
敕撰
皇上御制序曰前平定金川实祇受促浸一处之归降
 后平定两金川则并促浸攒拉两处削平之而屯戍
 其地不读前方略不知予之抚顺宥过之宽惠不读
卷二百十九 第 21b 页 WYG0637-0153b.png
 后方略不知予之保大经久之苦心两金川之背恩
 奢望屡赦屡叛与夫不得已用兵之原委亦既见之
 后告成太学之碑文矣兹方略成而司事者以序请
 从其请是赘言弗从其请是阙体以书之有弁辞蒇
 体例也夫示之义方之谓方定之智略之谓略有方
 无略失之执有略无方失之随二者相需殷而相得
 彰且方有隅之义而象地略有包之义而象天乾圆
 坤方阴静阳动即兵法实不出乎此要之本于敬而
卷二百十九 第 22a 页 WYG0637-0153c.png
 弗懈公而无私泰而不骄勤而非躁然后能赏罚明
 而进退当缓急应而机宜合运之九重之上示之绝
 域之遥忘忧不可掣肘益不可是必注精神于董事
 之诸臣而念辛苦于冲锋之众士呜呼定方略岂易
 言而成方略更难睹也今幸睹方略之成庶乎五年
 忘餐废寝之劳得以少慰而藉以解后世穷兵黩武
 之讥所谓伐逆不伐顺伐险不伐夷者或庶几乎
  (臣/)等谨按篇首恭录纪略一卷
卷二百十九 第 22b 页 WYG0637-0153d.png
天章八卷末附臣下诗文八卷书中所载平定两金川
  事则始于乾隆二十年六月以迄乎四十四年十
  一月也粤稽冉駹旧地险绝寰区自中国用武以
  来兵力虽强罕有能至其地者故郎卡归命而后
  其子索诺木煽惑小金川僧格桑逞其鸷忍肆厥
  鲸吞以为石栈天梯势难飞度我
皇上造化由心舆图在掌
运筹九天之上决胜万里而遥僧格桑授首行间索诺
卷二百十九 第 23a 页 WYG0637-0154a.png
   木献俘
  阙下仰见
 耆定之隆实为旷古所未有而昔曾开一面之网今复
   申九伐之讨者
 圣主固出于不得已也
 钦定兰州纪略二十一卷
   乾隆四十六年大学士公阿桂等奉
 敕撰
卷二百十九 第 23b 页 WYG0637-0154b.png
   (臣/)等谨按是编恭纪戡平逆回苏四十三始末回
   人久隶版图散处中国其杂居西北陲者性多犷
   悍苏四十三等诡称传法于祖国别立新教与旧
   教搆争遂萌不逞啸聚河州用是
 命将遄征歼除丑类凡
 睿谟硕画具著篇中所以为自外
 生成者之炯戒也
钦定历代纪事年表一百卷
卷二百十九 第 24a 页 WYG0637-0154c.png
   康熙五十年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王之枢等奉
敕编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古者纪事之书其体有二专纪一
 事而具其始末者尚书之体也编年而通纪一时之事
 者春秋之体也自汉司马迁作史记尽变尚书春秋之
 体而后世为史者皆师之然其法实不外乎尚书春秋
 其本纪世家即春秋通纪时事之体八书与列传即尚
 书专纪一事之体而所谓年表者又编年之变例也历
卷二百十九 第 24b 页 WYG0637-0154d.png
 代之史具矣而表多缺焉康熙四十四年春朕南巡吴
 会有儒生龚士炯进其所编历代年表若干卷起陶唐
 而终于隋朕惜其用心之勤而业未境也乃命侍郎周
 清源内阁学士王之枢续之迄于元至正之末凡一百
 卷其体依仿诸史而微有别者诸史之表各分一类而
 是编则王侯宰辅以及外藩层次附列于帝纪之下诸
 史之表独载废置朝会征伐之大者而是编则每事皆
 系焉是其所以异也代远文繁亲加裁定复考正三元
卷二百十九 第 25a 页 WYG0637-0155a.png
甲子编年一卷列诸简端昔宋袁枢为纪事本末朱子
以为与资治通鉴相表里亦犹左氏之于春秋既依经
而作传而复别为国语以相错综也以是知纪事之书
不厌其类之广盖以历世久远事物纷赜观者易于遗
忘故别为一体以提其要而使致详焉是编之作亦所
以备史之一类云尔翰林检讨马豫镌板告竣为序其
大指如此
  凡例曰司马迁史记年表及司马光通鉴目录皆
卷二百十九 第 25b 页 WYG0637-0155b.png
  以年为经以国为纬兹本其例记事以朱子通鉴
  纲目南轩纲目前编商辂续纲目为主酌加裁损
  复参之司马光资治通鉴金履祥通鉴前编薛应
  旂宋元通鉴及二十一史始唐虞迄宋元代殊事
  异表亦随时变式随式变例各有取义焉
御批通鉴辑览一百十六卷附明唐桂二王本末四卷
  乾隆三十二年大学士公傅恒等奉
敕撰
卷二百十九 第 26a 页 WYG0637-0155c.png
 皇上御制序曰编年之书莫备于
皇祖御批之资治通鉴纲目盖是书集三编为一部自三
  皇以至元末明初振纲挈目谨予严夺足以昭万世
  法戒为人君者不可不日手其帙而心其义也然
皇祖虽尝抉精微徵辞旨著论百馀首亦惟析疑正陋垂
  教后世耳于其书则一仍厥旧无所笔削也故全书
  篇幅虽多而议论乃什倍于事实即如前编之中总
  论史论音释辨疑考證纷不一家正编之中凡例发
卷二百十九 第 26b 页 WYG0637-0155d.png
  明书法考异集览考證正误质实滥觞益甚至于续
  编之作成于有明诸臣其时周礼沿尹起莘例作发
  明而广义则出于张时泰效刘友益书法而为之者
  夫发明书法其于历朝兴革正统偏安之际已不能
  得执中之论而况效而为之者哉且以本朝之臣而
  纪其开国之事自不能不右本朝而左胜国此亦理
  之常也况三编中嬗代崛起之际称太祖而系以我
  者不一而足亦非体例也故命儒臣纂历代通鉴辑
卷二百十九 第 27a 页 WYG0637-0156a.png
  览一书尽去历朝臣各私其君之习而归之正自隆
  古以至本朝四千五百五十九年事实编为一部全
  书于凡正统偏安天命人心系属存亡必公必平惟
  严惟谨而无所容心曲徇于其间观其书者凛天命
  之无常知统系之应守则所以教万世之为君者即
  所以教万世之为臣者也书中批论一依
圣祖之例自述所见据事以书者十之三儒臣拟批者十
  之七而经笔削涂乙者七之五即用其语弗点窜者
卷二百十九 第 27b 页 WYG0637-0156b.png
  亦七之二云
   (臣/)等谨按明正德中李东阳等撰通鉴纂要一书
   旧藏
  内府
 皇上因其纪载舛漏褒贬失宜
 命儒臣详稽史传参订是非
 亲洒丹毫祥加评断
 酌理准情推见至隐而尤于系统年表
卷二百十九 第 28a 页 WYG0637-0156c.png
示予夺进退之大公大哉
王言所谓非一时之书而万世之书也至于福王南渡
  残喘苟延
特命于乙酉一年分注以存其位号唐桂二王窃据称
  戈迹同是炳而遗臣轶事犹
命考稽颠末附缀篇终此则
覆帱之量尤非涑水紫阳所能窥见万一者已
钦定通鉴纲目三编四十卷
卷二百十九 第 28b 页 WYG0637-0156d.png
  乾隆四十年奉
敕撰
皇上御制序曰编年之书奚啻数十百家而必以朱子
 通鉴纲目为准通鉴纲目盖祖述春秋之义虽取裁
 于司马氏之书而明天统正人纪昭监戒著几微得
 春秋大居正之意虽司马氏有不能窥其籓篱者其
 他盖不必指数矣尝谓读书立言之士论世为难非
 如朱子具格致诚正之功明治乱兴衰之故其于笔
卷二百十九 第 29a 页 WYG0637-0157a.png
 削鲜有不任予夺之私失褒贬之公者自纲目成而
 义指正大条理精密后儒有所依据踵而续之由宋
 迄元釐然方策至明代君臣事迹编辑之难更倍于
 诸书盖明史已成于百年之后而世变风漓记载失
 实若复迟待将何以继续编而示来许爰亟命儒臣
 法朱子通鉴纲目义例增损编摩大书以提要分注
 以备言每一卷成呈览朕于几暇亦时御丹铅为之
 参定虽于天人一贯之精微未之能尽而惟是谨严
卷二百十九 第 29b 页 WYG0637-0157b.png
 之义守而弗失简正之旨志而必勉书既成群臣举
 唐太宗之事为言勉从其请而为之序云
  (臣/)等谨按先是大学士张廷玉奉
诏辑纲目三编褒贬则极其谨严事迹则多所阙漏又
  塞外人名地名音译亦疏于考正至是乃
特命改修其大书体例悉遵
钦定通鉴辑览细注则备核史传补遗纠缪使端委秩
  然又作发明以阐书法增质实以备参稽至于译
卷二百十九 第 30a 页 WYG0637-0157c.png
  语则一本
钦定辽金元国语解以订正其舛讹盖
睿裁精审迥越寻常宜非廷玉等初编之本所能拟其
  详密矣
  纲目分注拾遗四卷
  芮长恤撰长恤字蒿子原名城字岩尹溧阳人前
  明诸生
  (臣/)等谨按朱子作纲目属分注于赵师渊故其删
卷二百十九 第 30b 页 WYG0637-0157d.png
  削通鉴率多舛漏后人误以为朱子所作皆强为
  之词长恤知非朱子手笔乃取通鉴原文与分注
  互勘各系考辨于后不特纠师渊之失实可为有
  功于紫阳也已
  皇王史订四卷
  李学孔撰学孔字瞻黄渭州人顺治中官大宁卫
  断事
  竹书统笺十二卷
卷二百十九 第 31a 页 WYG0637-0158a.png
  徐文靖撰文靖见经类
  (臣/)等谨按竹书纪年有附注伪传出自梁沈约是
  书称笺者所以别于注也称统笺者不特于纪年
  笺之附注笺之诸凡所引书传间有伪误亦并笺
  之也盖文靖误以纪年为原书又误以附注真出
  沈约故以笺自名
  纲目订误四卷 通鉴胡注举正一卷
  陈景云撰景云字少章常熟人寄籍吴江县学生
卷二百十九 第 31b 页 WYG0637-0158b.png
  景云自序曰朱子通鉴纲目属门人天台赵几道
  成之朱子病其中多疏漏有意更定竟未及为元
  汪克宽有考异徐昭文有考證凡纲之疏漏据提
  要正之至分注之误则在所略景云搜览分注意
  所未安辄加订正其纲中之可疑者间附焉
  资治通鉴后编一百八十四卷
  徐乾学撰乾学见经类
  此木轩纪年略五卷
卷二百十九 第 32a 页 WYG0637-0158c.png
  焦袁熹撰袁熹见经类
  考定竹书十三卷
  孙之騄撰之騄见经类
  通鉴纲目释地纠缪六卷补注六卷
  张庚撰庚字浦山秀水人乾隆丙辰荐试博学鸿
  词
  庚自述曰通鉴于地名为要地名而有关军事为
  尤要通鉴有胡身之注若王幼学集览冯智舒质
卷二百十九 第 32b 页 WYG0637-0158d.png
  实每于地名不考任意引注庚取胡注校定其半
  又主顾祖禹读史方舆记要再證以舆图名曰纠
  缪其所未详者不注者一一补之惟封爵之地多
  挂空名有不补也
  读史纲要一卷
  王植撰植见经类
  右编年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