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八 第 1a 页 WYG0637-012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十八
 经籍考(八/)
  经(小学/)
  (臣/)等谨按旧唐书经籍志以训诂小学分为二类
  然诂训亦小学也焦竑曰古者八岁入小学习六
  甲四方与书数之艺尔雅津涉九流标正名物讲
  艺者莫不先之于是有训诂之学三苍之说始制
卷二百十八 第 1b 页 WYG0637-0121b.png
  字法而说文兴焉于是有偏旁之学孙炎沈约始
  作字音于是有音韵之学是解说名物固与辨释
  形声同为小学之始基凡以使之知类通达靡所
  不晰而底于大成也今遵
钦定四库全书之例列训诂于小学之首次字书次韵
  书各以其类而编次焉
  字诂一卷
  黄生撰生字扶孟歙县人前明诸生
卷二百十八 第 2a 页 WYG0637-0122a.png
  越语肯綮录一卷
  毛奇龄撰奇龄见易类
  (臣/)等谨按宋赵叔向有肯綮录详述朝制奇龄沿
  袭其名以记其乡之方言而證以古音古训本未
  可厕于六经之末然李少通俗语难字载在旧唐
  书经籍志张推證俗音颜悯林證俗音略载在新
  唐书艺文志皆入小学类中今亦姑从其例而列
  之
卷二百十八 第 2b 页 WYG0637-0122b.png
  尔雅补注六卷
  姜兆锡撰兆锡见易类
  续方言二卷
  杭世骏撰世骏字大宗号堇浦仁和人乾隆丙辰
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
  (臣/)等谨按是编杂录十三经注疏及说文释名之
  属以补扬雄方言之所未及其前后类次悉仍尔
  雅之旧特不明标其目虽采录诸书多有阙漏六
卷二百十八 第 3a 页 WYG0637-0122c.png
   朝以前方言散见于玉篇列子古今韵会等篇可
   取以续扬雄之书者皆未之及然蒐罗典核引据
   详明于训诂之学不为无功矣
   连文释义一卷
   王言撰言字慎旃仁和人
   右小学类训诂
御定康熙字典四十二卷
   康熙五十五年大学士张玉书等奉
卷二百十八 第 3b 页 WYG0637-0122d.png
敇撰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易传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
 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周官外史掌达书名
 于四方保氏养国子教以六书而考文列于三重盖以
 其为万事百物之统纪而足以助流政教也古文篆隶
 随世递变至汉许氏始有说文然重义而略于音故世
 谓汉儒识文字而不识子母江左之儒识四声而不识
 七音七音之传肇自西域以三十六字为母从为四声
卷二百十八 第 4a 页 WYG0637-0123a.png
横为七音而后天下之声总于是焉尝考管子之书所
载五方之民其声之清浊高下各象其川原泉壤浅深
广狭而生故于五音必有所偏得则能全备七音者鲜
矣此历代相传取音者所以不能较若画一也自说文
以后字书善者于梁则玉篇于唐则广韵于宋则集韵
于金则五音集韵于元则韵会于明则洪武正韵皆流
通当世衣被后学其传而未显者尚数十百家当其编
辑皆自谓毫发无憾而后儒推论辄多同异或所收
卷二百十八 第 4b 页 WYG0637-0123b.png
之字繁省失中或所引之书滥疏无准或字有数义而
不详或音有数切而不备曾无善兼美具可奉为典常
而不易者朕每念经传至博音义繁赜据一人之见守
一家之说未必能会通罔缺也爰命儒臣悉取旧籍次
第排纂切音解义一本说文玉篇兼用广韵集韵韵会
正韵其馀字书一音一义之可采者靡有遗逸至诸书
引證未备者则自经史百子以及汉晋唐宋元明以来
诗人文士所述莫不旁罗博證使有依据然后古今形
卷二百十八 第 5a 页 WYG0637-0123c.png
 体之辨方言声气之殊部分班列开卷了然无一义之
 不详一音之不备矣凡五阅岁而其书始成命曰字典
 于以昭同文之治俾承学稽古者得以备知文字之源
 流而官府吏民亦有所遵守焉是为序
钦定篆文六经四书(不分/卷)
   (臣/)等谨按是编悉依小篆文体凡周易尚书毛诗
   春秋周礼仪礼学庸论语孟子综为十四册汉人
   传经多用隶写至唐开元改写今文于是诸经悉
卷二百十八 第 5b 页 WYG0637-0123d.png
   从楷体古经旧本久已沿讹是编仰蒙
圣祖仁皇帝鉴定俾学者奉为圭臬得以循流溯源有裨
   经学洵非浅鲜也
 钦定西域同文志二十四卷
   乾隆二十八年大学士傅恒等奉
 敕撰
 皇上御制序曰岁庚午既定同文韵统序而行之盖以
  梵音合国书切韵复以国书切韵叶华音字母于是
卷二百十八 第 6a 页 WYG0637-0124a.png
 字无遁音书皆备韵微特支那咒语窔奥可探而且
 寰宇方言拘墟尽释兹者西域既平不可无方略之
 书然准语回文非纂辑文臣所晓是宜示之纲领有
 所遵循俾无蹖駮舛讹之虞因以天山北路天山南
 路准部回部并西藏青海等地名人名诸门举凡提
 要始以国书继以对音汉文复继以汉字三合切音
 其蒙古西番托忒回字以次缀书又于汉文下详注
 其或为准语或为回语于是兀格蟀自之言不须译
卷二百十八 第 6b 页 WYG0637-0124b.png
 鞮象寄而凡识汉字者莫不通其文解其意瞭若列
 眉易若指掌书既成名之曰西域同文志同文云者
 仍阐韵统之义而特加以各部方言用名西域纪载
 之实期家喻户晓而无鱼鲁毫釐之失焉然尝思之
 天高地下人位乎其中是所谓实也至于文盖其名
 耳实无不同文则或有殊矣今以汉语指天则曰天
 以国语指天则曰阿卜喀以蒙古语准语指天则曰
 腾格哩以西番语指天则曰那木喀以回语指天则
卷二百十八 第 7a 页 WYG0637-0124c.png
 曰阿思满令回人指天以告汉人曰此阿思满汉人
 必以为非汉人指天以告回人曰此天则回人亦必
 以为非此亦一非也彼亦一非也庸讵知孰之为是
 乎然仰首以望昭昭之在上者汉人以为天而敬之
 回人以为阿思满而敬之是即其大同也实既同名
 亦无不同焉达者契渊源于一是昧者滞名象于纷
 殊是志也将以纳方俗于会极祛群疑之分畛举一
 例凡豹鼠易辨即世道人心岂云无裨益哉
卷二百十八 第 7b 页 WYG0637-0124d.png
  (臣/)等谨按是书二十四卷又凡例总目一卷分门
  四曰地曰山曰水曰人分部四曰天山北路准噶
  尔部曰天山南路回部曰青海曰西番其体例则
  每条首列
 国书以为枢纽次以汉字详注名义次三合切音次
  蒙古字次西番字次托忒字次回字如本条系准
  语则以托忒字为主而西番蒙古回字惟取对音
  本条系回语则以回字为主而西番蒙古托忒字
卷二百十八 第 8a 页 WYG0637-0125a.png
  惟取对音循环毗附音义咸审仰见
聪明天纵于异俗殊音无不洞彻源流同条共贯
圣德神功允超三古天下一家之盛真无有过于
 今日者矣
钦定增订清文鉴三十二卷补编四卷总纲八卷补总
 纲一卷
  乾隆三十六年大学士傅恒等奉
敕撰
卷二百十八 第 8b 页 WYG0637-0125b.png
皇上御制序曰稽古语言文字之传不能不随方随时
 代为变易将欲观其会通惟音义两端为之枢筦独
 是施之于翻译则以字之不得其音而舛者亦以字
 之强索其义而愈舛向评通鉴辑览紏前史译本失
 真则有校正金元国语解之命及制西域同文志序
 诸作复连类而引伸之兹增订清文鉴告竣并为鬯
 厥指以诏来者夫字之不得其音者如明安之为猛
 安穆昆之为谋克犹云对字未叶耳甚者乃因字法
卷二百十八 第 9a 页 WYG0637-0125c.png
 以寓褒讥如金史书乌珠为兀术贝勒为勃极烈或
 为孛堇者是也且同一蒙古人名于膺世爵者则书
 罗卜藏于隶谳牍者则书罗卜赃沿流至今未改不
 綦诞乎至以文字强索其义者如蒙古语鄂博特堆
 砌之统词而曲说者以鄂为嵯峨之峨博为軷癸之
 軷自诩语出经传究之求其义而不得遂并其音而
 失之不愈盭乎盖对音本无义也即如国语称天曰
 阿卜喀蒙古语则曰腾格哩西番语则曰那木喀回
卷二百十八 第 9b 页 WYG0637-0125d.png
 语则曰阿思满以汉文求之皆无义之可索且以汉
 文天字设用国书合音则字当云梯烟夫梯烟宁有
 义乎岂梯必梯磴之梯而烟必烟霄之烟乎穿凿者
 又将谬解为梯烟而上为天之义可乎盖尝推而论
 之前代之主其不暇兼治汉文者既一任夫承伪袭
 谬而莫之正而兼治汉文者乃转为汉文所牵掣而
 不克博订方言之异精研声律之元譬诸以水济水
 谁能食之非虚语也洪惟
卷二百十八 第 10a 页 WYG0637-0126a.png
皇祖圣祖仁皇帝
神灵天亶制度考文于
列祖创垂国书广大精微贯穿赅洽
 御定清文鉴全函折衷大备惟当时编纂诸臣依国语
  分类排纂未列三合切音汉字注中间采经传成语
  以佐训诂日久易启傅会穿凿之习朕志切绍
闻指授馆臣详加㩁覈每门首著国语旁附汉字对音或
  一字或二合或三合切音俾等量者不爽苗发而字
卷二百十八 第 10b 页 WYG0637-0126b.png
  之淆于不得其音者鲜矣诠释具以日用常言期人
  共晓其俗解摭拾陈编章句及以之乎者也为文者
  悉汰之而字之汨于强索其义者抑又鲜矣综计续
  入新定国语五千馀句若古官名冠服器用鸟兽花
  果等有裨参考者别为补编系之卷末庶几嘉与我
  子孙臣民可以同文可以传世而行远是为序
   (臣/)等谨按是编因
太宗文皇帝命巴克什库尔缠创造
卷二百十八 第 11a 页 WYG0637-0126c.png
  国书以十二字头贯一切音厥后日趋精密音义益
   详
圣祖仁皇帝虑口传笔授或有异同乃辑清文鉴一书而
   音译则未之及
 皇上复亲加订定凡三十有五部子目二百九十有二
   每条以
  国书为纲左列汉字切韵右列汉语又右则音以
  国书而
卷二百十八 第 11b 页 WYG0637-0126d.png
 钦定新语悉皆载入尤徵详备信能包罗万象综括七
   音
  同文之盛轨蔑以加于此矣
 钦定满洲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三十三卷
   乾隆四十四年大学士阿桂等奉
 敕撰
 皇上御制序曰向既增订清文鉴序而行之与夫穿凿
  字法谬寓褒讥曲解方言傅会汉语一切务奇求胜
卷二百十八 第 12a 页 WYG0637-0127a.png
  亦既辨之详矣兹三合切音清文鉴书成司事者以
  序为请夫既有前序则此可以不必重为然前书祗
  载国语汉语而未及蒙古此书乃并载蒙古语所为
  异于前书者是不可以不阐其义我国家自
太祖
太宗以来近边诸蒙古部落久为世臣而至今则喀尔喀
  青海及准噶尔之四卫拉特前后归顺盖无一蒙古
  之非我臣矣诸部语言音韵刚柔虽略殊而大段则
卷二百十八 第 12b 页 WYG0637-0127b.png
  一即国语虽与蒙古语异而亦有一二相同者朕即
  位初以为诸外藩岁来朝不可不通其语遂习之不
  数年而毕能之至今则曲尽其道矣侵寻而至于唐
  古特语又侵寻而至于回语亦既习之亦既能之既
  可以为馀暇之消遣复足以联中外之性情因悟天
  下之语万殊天下之理则一无不戴天而履地无不
  是是而非非无不尊君上而孝父母无不贤贤而恶
  小人彼其于语言文字中谬存我是彼非入者主之
卷二百十八 第 13a 页 WYG0637-0127c.png
  出者奴之不亦仰而唾空终于自污其面哉故向有
  校正金元国语解之命及制西域同文志壹是义也
  虽然予以为亦无足深怪作金元史者之谰文何则
  彼一类之人尚有越人视秦人肥瘠之言而况非其
  类者乎又况彼实不解其语言音义乎则又安能保
  千秋万世后不解此书者之不又将如作金元国史
  者之其人乎前书之序并命载于后庶几并观以互
  相发明也
卷二百十八 第 13b 页 WYG0637-0127d.png
   (臣/)等谨按乾隆三十六年
 皇上既命增订
圣祖仁皇帝御撰清文鉴补注汉字各具翻切释文而蒙
   古字犹未备列乃
 复命廷臣续定是编以
  国语与蒙古书汉书贯通为一互相音释每
  国语一句必备载蒙古汉语以明其义复以蒙古汉
   字与
卷二百十八 第 14a 页 WYG0637-0128a.png
 国语对音以定其声或汉字声所无者则三合以取
  之蒙古字声所无者则分各种读法写法收法以
  取之贯穿益为精密而稽览更极详明是皆赖
帝学渊深务综其备俾读者得以举一知三巍乎焕乎
  允昭万世
敷文之极已
  广金石韵府五卷
  林尚葵李根同撰尚葵字朱臣莆田人根字云根
卷二百十八 第 14b 页 WYG0637-0128b.png
  晋江人
  周亮工序曰篆体惟许氏说文最详核用修杨氏
  宗之兼取众家为六书索隐而其传不广锡山朱
  时望所辑金石韵府一编至今几二百年亦渐湮
  没予获诸旧簏因与林尚葵李根共为考订讹者
  正疑者晰即所未备者亦间补其什一焉分书是
  序者郑簠也
  (臣/)等谨按是编不列亮工之名而序称与林李二
卷二百十八 第 15a 页 WYG0637-0128c.png
  人共考订未审其故卷首列所采各家次玉篇偏
  旁形似释疑次乃依平上去入韵以真体书为纽
  而朱书类从焉
  他山字学二卷
  钱邦芑撰邦芑字开少丹徒人
  六书准四卷
  冯调鼎撰调鼎字云鸥华亭诸生
  调鼎自序曰六书曰象形指事会意谐声假借转
卷二百十八 第 15b 页 WYG0637-0128d.png
  注形事字之原意声字之流转注假借又补原流
  之不足而以形事意声为变化者也汉平帝时徵
  沛人爰礼等令说文字于未央庭中扬雄采以作
  训纂篇及和帝申命贾逵修理旧文于是太尉南
  阁祭酒许慎采李斯扬雄之书博访于逵作说文
  解字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字载
  古文三百九十六籀文一百四十五重文或体六
  百二十二至宋雍熙三年命徐弦等重较定概为
卷二百十八 第 16a 页 WYG0637-0129a.png
  形声昧于事意然颉籀遗文犹赖仅存世所流传
  六书统六书故六书略正讹本义索隐精蕴之属
  书之六义详见一二间尝摘象形指事会意之混
  淆转注假借之错乱及循俗讹谬者注分六义较
  正误差其可依俗成文无甚深义者已详载诸书
  不尽述
  六书通十卷
  闵齐伋撰齐伋字寓五乌程人
卷二百十八 第 16b 页 WYG0637-0129b.png
  毕弘述序曰闵寓五先生集三代秦汉篆法其体
  以说文字为标首下列古文籀文以及鼎彝符印
  有变体必载使观者知其全得其变与通也而又
  继之以附通附通者如东字之后附之以冻先字
  之后附之以姺东先具各变体加水加女则无变
  也然则东先之变参之以水女亦不可谓无本也
  附之以不变通之以无不可变义精而体详有功
  后学不浅
卷二百十八 第 17a 页 WYG0637-0129c.png
  程炜序曰晟溪闵寓五先生好古读书能远绍仓
  颉微旨于三代秦汉诸篆法遐搜备其形体穷讨
  溯其本原参互辨其疑似劳精竭神者五十馀年
  辑成书题曰六书通后流传散失付之荒烟又六
  十馀年炜得之炜交于毕殿扬弟既明先生一见
  惊绝谓周秦古法复见于今惜残阙非全书为之
  参考篆订以传于后焉
  篆隶考异二卷
卷二百十八 第 17b 页 WYG0637-0129d.png
  周靖撰靖字敉宁吴县人明吏部文选司郎中周
  顺昌之曾孙
  隶辨八卷
  顾蔼吉撰蔼吉号南原长洲人
  蔼吉自序曰隶辨之作为解经也字不辨则经不
  解而古文邈矣汉人传经多用隶写变隶为楷益
  失本真及开元始易以俗字名儒病其芜累余因
  收集汉碑间得刋正经文虞书大鹿旧本无林泰
卷二百十八 第 18a 页 WYG0637-0130a.png
  卦包㠩后人加草郑风掺执即为操执谷梁壬臣
  当作王臣若斯之类取益颇多后于北海孙氏见
  中郎石经残碑经典释文所云本又作者皆碑中
  字也于是锐志精思采摭汉碑有不备者求之汉
  隶字原准以说文辨其正变或省或加靡不兼载
  讹者非之疑者阙之从古文奇字及假借通用者
  随字附之下注碑名并录碑语群书引据类以四
  声复依说文次第纂偏旁五百四十字括其枢要
卷二百十八 第 18b 页 WYG0637-0130b.png
  又列叙诸碑之目折中分隶之说各为之考以彰
  信析疑焉
  项絪曰古隶书见于世者赖有汉碑然多增减移
  易替代之字顾南原氏作隶辨以印其是而砭其
  非昔之滞目碍膺者今皆可以属读矣前人亦常
  用意于此而无其贯通明确隶释诸家咸所不及
  也
  别雅五卷
卷二百十八 第 19a 页 WYG0637-0130c.png
  吴玉缙撰玉缙字山夫山阳人廪贡生官凤阳县
  训导
  韵原表一卷 石鼓文定本二卷
  刘凝撰凝见礼类
  黄公说字(无卷/数)
  顾景星撰景星字黄公蕲州人康熙己未荐举博
  学鸿词
  读书正音四卷
卷二百十八 第 19b 页 WYG0637-0130d.png
  吴震方撰震方字青坛石门人康熙己未进士官
  至监察御史
  (臣/)等谨按是书卷一以一音异读者分门编辑其
  无门可列者附以通用一门卷二别为类曰字音
  清浊辨曰同音借义曰借同音不借义曰因义借
  音曰音借而借曰语词之借卷三多录僻字而以
  四声编之卷四则各依部分编常用之字以正塾
  师之误毛奇龄序称其精审然于古人之小学能
卷二百十八 第 20a 页 WYG0637-0131a.png
  订六书音韵源流者则尚未之逮耳
  篆文纂要四卷
  陈策撰策字嘉谋钱塘人
  字辨七卷
  熊文登撰文登字于岸南昌人
  六书分类十二卷
  傅世壮撰世壮字宾石归德人
  (臣/)等谨按是书分类悉仿梅膺祚字汇之例每字
卷二百十八 第 20b 页 WYG0637-0131b.png
  以小篆古文次于楷书后然古文真赝可信无几
  恐未有当于古义也
  说文广义十二卷
  程德洽撰德洽字学澜长洲人
  篆字汇十二卷
  佟世男编世男满洲镶黄旗人康熙中官知县
  钟鼎字源五卷
  汪立名编立名号西亭婺源人官工部主事
卷二百十八 第 21a 页 WYG0637-0131c.png
  立名自序曰汉书艺文志书有六体曰古文奇字
  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是古文与奇字且各为一体
  也世远年湮其仅可据者彝器之款识庶几传信
  即篆书家所谓钟鼎文是也然而历代博雅之士
  虽蒐集成编或直载本文或分隶韵部往往杂收
  碑篆各字而亦统之曰钟鼎夫铭器与篆碑之文
  当必有异用不容以其说无可徵而臆为同也余
  少嗜六书数十年来未经卒业近复寻阅金石韵
卷二百十八 第 21b 页 WYG0637-0131d.png
  府见所收钟鼎文徵引讹谬挂漏甚多爰考诸刻
  自商盘周鼎以迄秦汉诸书专采钟鼎文仍依今
  韵编次有石刻之类于铭款者如石鼓文为西京
  法物得附录焉其他碑篆皆不收采以其不合乎
  钟鼎二字之义也
  天然穷源字韵九卷
  姜日章撰日章字旦童如皋人
  六书辨通五卷 六书例解一卷附六书杂说一
卷二百十八 第 22a 页 WYG0637-0132a.png
  卷八分书辨一卷
  杨锡观撰锡观字颙若无锡人
  五经字学考五卷
  成端人撰端人字友端阳城人
  六经字便(无卷/数)
  刘臣敬撰臣敬字恭邵江阴人
  字学正本五卷
  李京撰京字元伯高阳人
卷二百十八 第 22b 页 WYG0637-0132b.png
  例略曰是书以小篆为本而正偏旁之不正者故
  名正本
  字学同文四卷
  卫执㲄撰执㲄字子觐韩城人
  (臣/)等谨按是书分目从古未见凡十有三类曰上
  类曰下类曰上下中类曰上下左右类曰上下左
  类曰上下右类曰上左类曰下左类曰上右类曰
  下右类曰左类曰右类曰左右类类各统部然其
卷二百十八 第 23a 页 WYG0637-0132c.png
   中谬误甚多则虽创为此类亦未见其异于他书
   耳
   文字审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右小学类字书
钦定音韵阐微十八卷
   康熙五十四年大学士李光地等奉
敕撰雍正四年告成
卷二百十八 第 23b 页 WYG0637-0132d.png
世宗宪皇帝御制序曰声音之道微矣天地有自然之声
 人声有自然之节古之圣人得其节之自然者而为之
 依永和声至于八音谐而神人和胥是道也文字之作
 无不讲求音韵顾南北异其风土古今殊其转变喉舌
 唇齿清浊轻重之分辨在毫釐动多讹舛樊然淆混不
 可究极自西域梵僧定字母为三十六分五音以总天
 下之声而翻切之学兴儒者若司马光郑樵皆宗之其
 法有音和类隔互用借声类例不一后人苦其委曲繁
卷二百十八 第 24a 页 WYG0637-0133a.png
 重难以骤晓往往以类隔互用之切改从音和而终莫
 能得其原也我
圣祖仁皇帝亶聪首出天地万物之奥律历象数之秘靡
 弗心解神会洞彻本原以国书合声之法出于自然足
 以尽括汉文翻切之要妙也于是指授大学士李光地
 拟定条例节目俾诸生王兰生纂辑之后复以尚书徐
 元梦董其成始自康熙五十四年迄今十载奏竣命之
 曰音韵阐微盖其为法也缓读则成二字急读则成一
卷二百十八 第 24b 页 WYG0637-0133b.png
 音在音和中又极其和总出于人声之自然而无所勉
 强洵为简明易晓从来翻切家所莫及而讲求音韵者
 习之良甚便也虽然此特就切韵言之耳尝观皇极经
 世书律感吕而声生吕感律而音生律吕倡和相生不
 穷以声音统摄万物之变说者谓其以声起数以数合
 卦而万物之理备焉我
圣祖仁皇帝独见音韵之本原即用以审音定律作乐崇
 德其道举无所不贯盖睿智渊通更有极乎至微者夫
卷二百十八 第 25a 页 WYG0637-0133c.png
 岂群下所能仰窥万一哉
   (臣/)等谨按是书首列韵谱定四声之轻重其部分
   一如官韵而附载广韵之子部以存其旧然亦如
   冬钟虞模许附近通用不碍施行其翻切则准乎
  国书之合声仍前列旧音以考古读云
钦定佩文诗韵五卷
   (臣/)等谨按是书部分一百有六每字下系以切音
   并诂释一二语刋本有二其一广注较详
卷二百十八 第 25b 页 WYG0637-0133d.png
 钦定同文韵统六卷
   乾隆十四年和硕庄亲王允禄等奉
 敕撰
 皇上御制序曰粤自字韵字母之学兴于西域流传中
  土遂转梵为华而中华之字不特与西域音韵攸殊
  即用切韵之法比类呼之音亦不备于是有反切有
  转注甚至有音无字则为之空圈影附其言浩若河
  汉而其绪纷如乱丝我国朝以十二字头括宇宙之
卷二百十八 第 26a 页 WYG0637-0134a.png
  大文用合声切字而字无遁音华言之所未备者合
  声无不悉具亦无不吻合信乎同文之极则矣间尝
  流览梵夹华文笔授充牣支那而咒语不翻取存印
  度本音以传真谛顾缁流持诵迥非西僧梵韵是岂
  说咒不译之本意耶和硕庄亲王当
皇祖时面承音韵阐微之要旨精贯字母博涉明辨爰命
  率同儒臣咨之灌顶普善广慈国师章嘉胡土克图
  考西番本音溯其渊源别其同异为之列以图谱系
卷二百十八 第 26b 页 WYG0637-0134b.png
  以图说辨阴阳清浊于希微杳渺之间各得其元音
  之所在至变而莫能淆至赜而不可乱既正贝叶流
  传之讹谬即研穷字母形声之学者亦可探婆罗门
  书之窔奥而破拘墟之曲见书成名之曰同文韵统
  而著其缘起如此云
   (臣/)等谨按是编卷一天竺字母谱卷二天竺音韵
   翻切配合字谱卷三西番字母配合字谱卷四天
   竺西番阴阳字谱卷五大藏经典字母同异考卷
卷二百十八 第 27a 页 WYG0637-0134c.png
  六华梵字母合璧谱盖列天竺字母五十字以标
  经咒诸字渊源列音韵翻切配合所成一千二百
  十二字各谱以备经咒诸字声至唐古特字母另
  编一谱者所以备番字音声其天竺西番字俱分
  阴阳及可阴可阳三种义例皆蒙我
皇上敕示渊源使华语梵音同条共贯所以敷四海而
  大一统者宜其超轶三古也已
钦定叶韵汇辑五十八卷
卷二百十八 第 27b 页 WYG0637-0134d.png
  乾隆十五年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梁诗正等奉
敕撰
皇上御制序曰叶韵非古也而即古也有今韵而后有
 叶韵叶韵者以古韵而协之于今故曰非古然以今
 视之则用叶以合异以古视之则非叶而本同故曰
 即古朕幼习易诗诸经考其音多与今韵不合长而
 汎览百家其用韵亦往往异于今读盖韵书之行权
 舆江左至唐以声律取士部分较严而今所循用则
卷二百十八 第 28a 页 WYG0637-0135a.png
 出于宋元人之分并宜其与古不相契也三代而上
 言律吕言谐声言书名其于音韵当必审清浊别唇
 齿喉舌有一定之部分勒之简策与律度量衡象魏
 之法同为当世所遵守而惜其世远而不传也好古
 之士欲忖而求之其道无由宋吴棫本易诗史汉诸
 书为韵补子朱子尝取以释毛诗楚辞明杨慎广之
 为古音号称渊博及證之群籍其疏略不备者则己
 多矣因于几暇指授儒臣博考经史诸子以及唐宋
卷二百十八 第 28b 页 WYG0637-0135b.png
 大家之文所用古韵举而列之疏其所出次于今韵
 之后临文索句就考焉可以恢见闻可以益思致独
 是四库之编浩如渊海学士毕生不能穷其读区区
 掇拾而覼缕之何异稽躔次而溯有虞氏之敬授汎
 江淮河汉而追禹功之疏凿其可指而数者几何然
 方之尝鼎之一脔则未始非汲古之助云尔爰授之
 梓而行之
  (臣/)等谨按书中每部前列今韵皆以佩文诗韵为
卷二百十八 第 29a 页 WYG0637-0135c.png
   宗而参订注释益致精详次以今韵虽部分各殊
   而古韵相通者以类相比其古韵相通之字而今
   韵所无者并附于后所援据书名悉为标正或古
   今韵皆独用者则一韵自为一部亦附以相通之
   字
 万几之暇详示儒臣用以酌古韵之中资披吟之助岂
   吴棫韵补杨慎古韵诸书所能比拟万一哉
 钦定音韵述微三十卷
卷二百十八 第 29b 页 WYG0637-0135d.png
   乾隆三十八年奉
 敕撰
 皇上御制序曰音韵述微者述
 音韵阐微之意也我
皇祖钦定佩文诗韵颁示中外复依国书合声切韵之法
  叶华音字母作
 音韵阐微一书按字母之说始于隋书经籍志载后汉
  佛法行于中国得西域书能以十四字贯一切音其
卷二百十八 第 30a 页 WYG0637-0136a.png
 文省而义广谓之婆罗门书至唐僧守温增为三十
 六字母相沿至今未识其源由今考之盖守温略知
 唐古特字而所译汉文则不免强为牵合即如见溪
 群疑乃梵音之嘎喀噶(迎/阿)端透定泥乃梵音之答塔
 达纳也
阐微则于每字皆用国书合声法切之如东字旧韵德
 红切今用都翁切缓读成二字急读成一音较之旧
 韵之转字叶音实简明精确足为华梵字母之会通
卷二百十八 第 30b 页 WYG0637-0136b.png
 而启自古音韵未发之秘准也夫国书以阿字为首
 梵经亦谓阿字能括天下之音其生生之序出于自
 然今以人之始生證之虽各国各地殊语至其孩啼
 音皆出于阿则阿字之为诸方声韵之源综其异而
 得其同从可知矣字母既源出西域则国书之阿字
 实会通华梵字母之枢纽以立义所以得天地之元
 声不独梵音藉国书而明即华音之字母亦因国书
 而愈明也朕少时见等韵书亦茫然弗悉其原委及
卷二百十八 第 31a 页 WYG0637-0136c.png
 后习蒙古语回语又习唐古特语番语然后知汉音
  字母即梵音之字母而以国书枢纽其间率可以通
  华梵之情畅形声之奥前此同文韵统西域同文志
  既仰承
圣祖阐微之义撰辑成编兹复命词臣恭依
 佩文诗韵并萃广韵集韵之字删冗存英为音韵述微
  共收一万五千二百七十九字成书三十卷尝考古
  来韵书沈约四声其书不传今惟宋陈彭年广韵则
卷二百十八 第 31b 页 WYG0637-0136d.png
  就隋陆法言切韵孙愐唐韵本重加修订收字凡二
  万六千一百九十四字又宋丁度集韵至五万三千
  五百二十五字其实行用者不出寻常经见之文则
  虽多亦奚以为也至诸家分韵皆二百六部然其中
  有通用有独用通用者名虽分而实合是以元阴时
  夫撰韵府群玉于独用者仍之通用者并之即今
 佩文韵府所因也及明乐韶凤等奉敕撰洪武正韵则
  减为七十六部所收一万二千一百四十六字分韵
卷二百十八 第 32a 页 WYG0637-0137a.png
  一改古人之旧诚未若今韵之繁简适用损益得中
  也又从来韵书主音字书主义二者不能兼赅而审
  音与分韵又歧而为两夫轻重清浊音也平上去入
  韵也韵显而易明音微而难察诗赋家所用惟韵而
  不必审音至诗馀词曲则兼辨音而于平上去韵转
  得通用此唐宋及今音韵之大略也是书翻切悉遵
 阐微凡古今音韵之奥华梵会归之故以国书为枢纽
  无不一以贯之而于古人韵书义训未详者则加推
卷二百十八 第 32b 页 WYG0637-0137b.png
  广发明焉其训释古无今有者量加增订期于字义
  明而字音悉协四声准而等韵贯通皆即
皇祖宣畅中声嘉惠艺林之意缵述而引伸之盖四十七
  年以来所为绳绳翼翼无一念不敬承
先志无一事不聪听
彝训者亦于是书见端也夫
   (臣/)等谨按
御定音韵阐微以字母之先后为字之次序是书则以部
卷二百十八 第 33a 页 WYG0637-0137c.png
   首一字之母为首其下诸母所领字以次从之其
   合声切字则一以
御定音韵阐微为主部分亦仍从
御定佩文诗韵惟以殷文分两部而以殷附真不附文此
   其稍变者也至所收之字亦多所增益凡古今音
   训迥异者亦从宜添入而互注之益为详密盖此
   所重者字义故训释为较详由是两书相辅而行
   则韵学之精微无美不备
卷二百十八 第 33b 页 WYG0637-0137d.png
圣朝之作述所以
 嘉惠后学者至已
   古韵通八卷
   柴绍炳撰绍炳字虎臣仁和人
   古韵叶音六卷 佐同录五卷
   杨庆撰庆字宪伯秦州人前明诸生
   声韵丛说一卷韵问一卷 韵学通指一卷 韵
   白一卷
卷二百十八 第 34a 页 WYG0637-0138a.png
  毛先舒撰先舒字稚黄一名骙字驰黄仁和人
  (臣/)等谨按丛说乃杂论毛诗及古今来有韵文字
  凡四十条韵问一卷则设为问答之辞通指谓风
  字可以入侵韵非东韵之字全可入侵舒字可以
  入支韵非鱼韵之字全可入支谓古韵之差等有
  三今韵之差等有四所见皆视前人为确又析通
  指之绪馀辑韵白一卷皆杂论古韵词曲韵之类
  大抵皆详于今而略于古于考證之学未免稍疏
卷二百十八 第 34b 页 WYG0637-0138b.png
  焉
  韵统图说(无卷/数)
  耿人龙撰人龙字书升号岵云江阴人
  韵蕞一卷
  徐世溥撰世溥见礼类
  音论三卷 诗本音十卷 易音三卷 唐韵正
  二十卷 古音表二卷 韵补正一卷
  顾炎武撰炎武见春秋类前五种本名音学五书
卷二百十八 第 35a 页 WYG0637-0138c.png
  炎武自序曰今音行而古音亡为音学之一变宋
  韵行而唐韵亡为音学之再变炎武既得唐韵之
  书乃始发寤于中而旁通其说于是据唐人以正
  宋人之失据古经以正沈氏唐人之失而三代以
  上之音部分秩如至赜而不可乱乃列古今音之
  变而究其所以不同为音论三卷考正三代以上
  之音注三百五篇为诗本音十卷注易为易音三
  卷辨沈氏分部之误而一一以古音定之为唐韵
卷二百十八 第 35b 页 WYG0637-0138d.png
  正十卷综古音为十部为古音表二卷
  又后序曰此书为三百篇而作也先之以音论何
  也曰审音学之源流也易文不具何也曰不皆音
  也唐韵正之考音详矣而不附于经何也曰文繁
  也已正其音而犹遵其次第何也曰述也古音表
  之别为书何也曰自作也盖尝几欲分之几欲合
  之久之然后胪而为五矣关中李因笃每与炎武
  言诗今颇采之以答书附于末
卷二百十八 第 36a 页 WYG0637-0139a.png
  韵补正自序曰炎武为唐韵正已成书矣念考古
  之功寔始于宋吴才老而其所著韵补合者半否
  者半一 一取而注之名曰韵补正附古音表之后
  李因笃曰亭林顾氏广引古人韵语谓三百篇无
  叶韵均是本音以辟吴才老韵补之谬山阳张弨
  力臣刋行其书
  诗韵更定五卷
  吴国缙编国缙字玉林全椒人顺治壬辰进士
卷二百十八 第 36b 页 WYG0637-0139b.png
  声韵源流考(无卷/数)
  万斯同撰斯同字季野鄞县人
  谐声品字笺(无卷/数)
  虞德升撰德升字闻子钱塘人
  古今通韵十二卷 易韵四卷 韵学要指十一
  卷
  毛奇龄撰奇龄见易类
  奇龄自序易韵曰自尚书古经并各传诸子百氏
卷二百十八 第 37a 页 WYG0637-0139c.png
  周秦间文以暨史记汉书淮南参同诸书往往间
  及韵语而在古经则周易尤甚顾周易非尽用韵
  者其彖象原辞亦偶然及之惟夫子上下象传并
  杂卦传则无一不韵一如诗歌铭颂赋诔之所为
  以其用赞体赞必尽韵所谓赞周易是也至彖传
  即用韵十九说卦则偶有一二语入韵而序卦阒
  然焉
  李天馥序韵学要指曰奇龄为史官曾著古今通
卷二百十八 第 37b 页 WYG0637-0139d.png
  韵一书已梓之行世复括其议论之尤要者自三
  古立均太师造韵以及后之析并通叶皆溯其所
  始而究其所终即以讹传讹如沈韵陆韵孙韵刘
  韵切韵礼部韵郑庠古韵吴棫韵补无不备为指
  据确示可否使世之人读诗读易读离骚古文及
  诸子百家之书一开卷而燎若观火焉
  类音八卷
  潘耒撰耒字次耕号稼堂吴江人康熙己未
卷二百十八 第 38a 页 WYG0637-0140a.png
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
   例略曰旧字母三十有六有复有漏耒删五增十
   九成五十母各具阴阳而列以喉舌腭齿唇之序
   旧四呼以音就字无定准今各母各韵并列四呼
   字缺而音不缺旧分类互有得失今统有字无字
   之音辨其全分分平上去为二十四类入为十类
   旧切同母同韵之字皆通用今则同母之中必用
   同呼同转同韵之中必用元音分阴阳也
卷二百十八 第 38b 页 WYG0637-0140b.png
   李光地榕村语录曰潘次耕若将其师所著音学
   五书撮总纂订令其精当岂不大快却自出意见
   欲驾亭林之上反成破绽以自已土音影响意揣
   便欲武断从来相传之绪岂可乎
   韵雅五卷
   施何牧撰何牧苏州人康熙己丑进士
   古音正义一卷 等切元声十卷
   熊士伯撰士伯字西牧南昌人官陜西高陵县知
卷二百十八 第 39a 页 WYG0637-0140c.png
  县
  古今韵表新编五卷
  仇廷模撰廷模字季亭宁波人康熙辛卯举人官
  知县
  唐韵考五卷
  纪容舒撰容舒字迟叟号竹厓献县人康熙癸巳
  举人官至姚安府知府
  八矢注字图说一卷
卷二百十八 第 39b 页 WYG0637-0140d.png
  顾陈垿撰陈垿见乐类
  (臣/)等谨按八矢者譬字为的以八矢注之所谓八
  门者一分四声二经声三定清浊之界四审五音
  五分阴阳六分正变七分轻重八分留送是也其
  谓三十六母为乱道已不可训而于四声之外又
  增一下声则更骇人听闻之甚矣
  声韵图谱(无卷/数)
  钱人麟撰人麟字铸庵武进人康熙庚子举人官
卷二百十八 第 40a 页 WYG0637-0141a.png
  萧山县知县
  类字本意(无卷/数)
  莫宏勋撰宏勋字诚斋钱塘人
  韵学臆说一卷 韵学五卷
  王植撰植见四书类
  五方元音二卷
  樊腾凤撰腾凤字凌虚尧山人
  (臣/)等谨按是书部分十二曰一天二人三龙四羊
卷二百十八 第 40b 页 WYG0637-0141b.png
  五牛六獒七虎八驼九蛇十马十一豺十二地其
  字母则并为二十曰梆匏木风斗土鸟雷竹虫石
  日剪鹊系云金桥火蛙皆纯用方音于古义全未
  深究至其变乱韵部较之洪武正韵有过之无不
  及也
  诗经叶音辨讹八卷
  刘维谦撰维谦字让宗自号双虹半士松江人
  黄之隽序曰我
卷二百十八 第 41a 页 WYG0637-0141c.png
 朝文治贲明太平之鼓吹尤盛安溪李文贞光地论
  切字之法分母之理南北古今之音而以
 国书十二字头为得天地元声阿额伊鄂乌为歌麻
  支微齐鱼虞七韵能切诸韵而不为诸韵之所切
  论极微渺而独心服顾炎武之书窃谓炎武谓毛
  诗四声通为一韵似以宋元之词曲例商周之雅
  颂是书亦遵炎武而有驳正夫自有诗本音而诗
  不叶而自叶有叶音辨讹而诗有一定之叶而无
卷二百十八 第 41b 页 WYG0637-0141d.png
  馀叶其理同学者由是可以咏诗可以审音可以
  识字其效亦同也
  诗传叶音考三卷
  吴起元撰起元字复一震泽人
  古韵标准四卷 四声切韵表一卷
  江永撰永见礼类
  本韵一得二十卷
  龙为霖撰为霖字雨苍成都人选拔贡生官至潮
卷二百十八 第 42a 页 WYG0637-0142a.png
  州府知府
  (臣/)等谨按称本韵者言韵必有本本乐律也乐有
  五声故取郝氏四声加一转音马氏四声加一全
  音及林氏改为开承转纵合五音之说以分为五
  其有不可当者以变宫变徵当之而为七声乐有
  十二律故立十二字为韵而并合诸韵以属之其
  于切韵唐韵广韵诸书等韵经世诸法无不排诋
  以伸其说缘有传本姑存而论之以备考焉
卷二百十八 第 42b 页 WYG0637-0142b.png
  音韵源流五十卷
  潘咸撰咸见易类
  韵歧四卷
  江昱撰昱见书类
  音韵清浊鉴三卷
  王祚祯撰祚祯字楚珍大兴人
  祚祯自序曰此编博极诸家如扬雄训纂许慎说
  文玉篇唐韵广韵韵会篇海集韵正韵吕氏同文
卷二百十八 第 43a 页 WYG0637-0142c.png
  释日月灯无不绎其论说證其异同
  声音发源图解一卷
  潘遂先撰遂先句容人
  (臣/)等谨按是书分四声为六声曰初平次平终平
  初仄次仄终仄支离穿凿尽废齿腭唇舌而专以
  牙之一音定宫商角徵羽又尽废齿牙腭唇而以
  十二舌定平仄六声其说全无根据遂先自为草
  创其子命世续成之
卷二百十八 第 43b 页 WYG0637-0142d.png
  右小学类韵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