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五
卷一百五 第 1a 页 WYG0634-033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
 群祀考(上/)
  京师崇祀(五祀八蜡附/)
  (臣/)等谨按我
 朝定制大祀中祀而外厥有群祀皆溥利垂庥布五
  行而荫兆庶及于民有捍禦功者方册所存
命祀咸秩谨依会典所列群祀并据通礼所载别为群
卷一百五 第 1b 页 WYG0634-0336b.png
  祀考首列京师而直省并祀者附焉专祀于直省
  者次之考其由来详厥典礼大者不诬小者不遗
  周礼所谓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于兹备矣
  顺治元年定祭
先医之神之礼每年春冬祀
先医于景惠殿在太医院署内之左门曰咸济左右有
  更衣室正殿南向左右步廊东西庑庙门南燎炉
  一正殿门庑覆以㼧瓦门楹丹雘梁栋五采正殿
卷一百五 第 2a 页 WYG0634-0337a.png
  内
太昊伏羲氏位居中
炎帝神农氏位居左
黄帝轩辕氏位居右南向配位
 勾芒
 风后东位西面
 祝融
 力牧西位东面东庑僦贷季(天/师)岐伯伯高少师(太/乙)
卷一百五 第 2b 页 WYG0634-0337b.png
  公伊尹(仓/公)淳于意王叔和皇甫谧(抱朴/子)葛洪(药/王)
  慈藏钱乙刘完素李杲皆西向西庑鬼臾区俞跗
  少俞桐君马师皇(神应/王)扁鹊张机华陀巢元方(真/人)
  孙思邈(启元/子)王冰朱肱张元素朱彦修皆东向正
  殿以礼部尚书一人主祭两庑以太医院堂官二
  人分献先期由礼部题请遣官行礼(今由太/常寺)雍正
  十二年令太医院御医吏目等官咸斋戒陪祀
  致祭仪
卷一百五 第 3a 页 WYG0634-0337c.png
  致祭
先医之礼岁以春冬仲月上甲遣官将事豫日太常寺
  官具祝版视割牲太医院官洁蠲殿庑内外拂拭
神座均如仪祀日五鼓太常寺官具器陈正殿
正位前各设一案每案铏二簠二簋二笾十豆十共牛
  一羊一豕一前设香案各一陈炉一镫二
 配位东西各设一案每案铏二簠一簋一笾十豆十
  羊一豕一炉一镫二殿中设一案少西北向供祝
卷一百五 第 3b 页 WYG0634-0337d.png
  版东设一案西向陈礼神制帛三(色/白)香盘三尊一
  爵九西设一案东向陈素帛二(色/白)香盘二尊一爵
  六凡牲陈于俎帛实于篚尊实酒承以舟疏布幂
  勺具东庑分设三案每案簠一簋一笾四豆四盏
  十豕肉二统设一案陈炉一镫二设案一于南北
  向陈素帛一香盘一尊一爵三篚幂勺具西庑陈
  设同太常寺官设洗于咸济东门内和声署设乐
  于西阶下(自祭和声先医以后均为小祀/皆用 署乐详见乐考后同)承祭官
卷一百五 第 4a 页 WYG0634-0338a.png
  拜位在殿阶上读祝拜位在殿内正中两庑太医
  院分献官位甬道左右太常寺司祝司香司帛司
  爵分立祝案尊案之次典仪立殿外东阶西面掌
  燎率燎人立于燎炉南昧爽司祝奉祝版安于祝
  案承祭官暨分献官咸朝服豫俟于太医院鸿胪
  寺官引陪祀太医院官入咸济门内左右祗俟至
  时太常寺赞礼郎二人引承祭官入咸济东门分
  献官随入赞盥洗承祭官盥毕引至拜位前立典
卷一百五 第 4b 页 WYG0634-0338b.png
  仪赞执事官各共乃职赞礼郎赞就位承祭官暨
  分献官陪祀官均就位立典仪赞迎
神乐作赞礼郎引承祭官由殿左门入诣正中香案前
  赞跪承祭官跪赞上香司香跪奉香承祭官上炷
  香三上瓣香兴以次诣左右正位前上香如仪配
  位司香官分诣各案前跪上香两庑赞礼郎引分
  献官分诣两庑位前上香毕赞复位承祭官复位
  分献官各复位赞跪叩兴均行三跪九叩礼典仪
卷一百五 第 5a 页 WYG0634-0338c.png
  赞奠帛爵行初献礼有司揭尊幂勺挹酒实爵司
  帛奉篚司爵奉爵以次诣各
神位前司帛跪奠篚于案三叩兴司爵立献爵奠于垫
  中皆退赞礼郎赞诣读祝位引承祭官就读祝位
  立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跪案左乐暂
  止赞礼郎赞跪均跪赞读祝司祝读祝辞曰维某
  年月日
皇帝遣某官某致祭于
卷一百五 第 5b 页 WYG0634-0338d.png
太昊伏羲氏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曰古昔圣人德泽深宏创制医药拯济斯
  世仁寿庶民兹当仲春(冬曰/仲冬)谨以牲醴致祭惟
神慈惠蠲除疾疢笃佑朕躬致和天下配以
 勾芒氏
 祝融氏
 风后氏
卷一百五 第 6a 页 WYG0634-0339a.png
 力牧氏之神尚
 飨读毕奉祝版跪安
太昊伏羲氏神位前篚内叩如初退乐作赞礼郎赞叩
  兴均行三叩礼赞复位引承祭官复位配位及两
  庑执事生奠帛奠爵毕各退典仪赞行亚献礼正
  位司爵配位及两庑执事生各奠爵于左如初献
  仪典仪赞行终献礼各奠爵于右如亚献仪典仪
  赞彻馔有司彻毕赞送
卷一百五 第 6b 页 WYG0634-0339b.png
神赞礼郎赞跪叩兴均行三跪九叩礼乐止典仪赞奉
  祝帛馔送燎有司奉祝帛香馔以次恭送燎所如
  仪赞礼郎引分献官鸿胪寺官引陪祀官皆退承
  祭官避立拜位旁西面俟祝帛过复位立典仪赞
  望燎赞礼郎引承祭官由咸济东门出诣望燎位
  视燎赞礼毕乐止承祭官退执事各官皆退
   右
先医庙
卷一百五 第 7a 页 WYG0634-0339c.png
   顺治元年定祭
  关帝之礼初定制致祭于
  地安门外之西白马关帝庙嗣是屡加崇修庙南向
   三门正殿三间三出陛各五级东西庑东庑南燎
   炉一庑北各有斋室后殿五间东西庑燎炉如前
   殿殿后祭器库治牲所皆具凡正殿门庑覆以绿
   琉璃馀均㼧瓦门楹丹雘栋梁五采围垣周六十
   丈前殿之西有
卷一百五 第 7b 页 WYG0634-0339d.png
 御碑亭一初定祭礼岁以五月十三日遣官致祭由太
   常寺先期题请即遣本寺堂官行礼
   九年
敕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雍正三年
敕封关帝三代公爵定春秋祭礼置五经博士以奉祀事
   给事中李兰奏请追封
  关帝祖父爵号下礼部议行礼臣议兰原奏所称圣
卷一百五 第 8a 页 WYG0634-0340a.png
  迹图志乃近时卢湛所撰与正史不合尊崇正神
  理宜详慎亚圣孟子之父未详名讳止称先贤孟
  孙氏所以阙疑也应照此例追封
 关帝三代俱为公爵牌位止书追封爵号不著名氏
  于京师白马关帝庙后殿供奉遣官告祭其山西
  解州河南洛阳县冢庙并各省府州县择庙宇之
  大者置主供奉后殿春秋二次致祭从之于是封
 曾祖为光昭公
卷一百五 第 8b 页 WYG0634-0340b.png
 祖为裕昌公
 父为成忠公又以后裔之在洛阳者授为世袭五经
  博士以奉祀事四年以山西巡抚伊都拉言于原
  籍解州置博士奉祀如洛阳五年以
 关帝庙重修告成定春秋致祭之仪前殿牲用太牢
  遣大臣将事行三跪九叩礼后殿牲用少牢遣太
 常寺堂官行二跪六叩礼馀仪皆同五月十三日
  致祭用牲牢果实七年定直省祭
卷一百五 第 9a 页 WYG0634-0340c.png
  关帝庙岁三祭皆用太牢十年以湖北巡抚王士俊
   言于当阳县增置博士以奉冢墓之祀十一年
世宗宪皇帝御制后殿崇祀三代记文立碑建亭告成之
   日
 今上皇帝以亲王奉
命致祭
   乾隆二十五年易
  关帝原谥为神勇先是山东按察使沈廷芳奏言
卷一百五 第 9b 页 WYG0634-0340d.png
  关帝封号虽尊谥法未协请议更易以光典册
 诏是之乃以二字易原谥
   三十三年加封
  关帝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
   四十一年
 诏易
  关帝原谥为忠义奉
 谕关帝在当时力扶炎汉志节凛然乃史书所谥并非
卷一百五 第 10a 页 WYG0634-0341a.png
 嘉名陈寿于蜀汉有嫌所撰三国志多存私见遂不
 为之论定岂得谓公夫以神之义烈忠诚海内咸知
 敬祝而正史犹存旧谥隐寓讥评非所以信万世也
 今当抄录四库全书不可相沿陋习所有志内关帝
 之谥应改为忠义著将此旨刊载传末用垂久远
  致祭仪
  每岁春秋仲月致祭
 关圣大帝太常寺诹吉日奏
卷一百五 第 10b 页 WYG0634-0341b.png
闻遣官将事是日昧爽庙祝洁扫殿宇内外太常寺官
  具祝版备器陈
 神位前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
  十炉一镫二殿中设一案少西北向供祝版东设
  一案陈礼神制帛一(色/白)香盘一尊一爵三牲陈于
  俎帛实于篚尊实酒幂勺具和声署设乐于西阶
  上太常寺设洗于东阶上承祭官拜位在阶上正
  中司祝司香司帛司爵典仪掌燎各以其职为位
卷一百五 第 11a 页 WYG0634-0341c.png
  质明承祭官朝服诣庙赞引太常寺赞礼郎二人
  引承祭官由庙左门入至东阶上盥手引诣拜位
  前立典仪赞执事官各共乃职赞礼郎赞就位引
  承祭官就位立典仪赞迎
 神乐作赞礼郎赞诣上香位引承祭官入殿左门就
  香案前立赞上香司香跪奉香承祭官上炷香三
  上瓣香赞复位引承祭官复位立赞跪叩兴承祭
  官行三跪九叩礼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有司
卷一百五 第 11b 页 WYG0634-0341d.png
  揭尊幂勺挹酒实爵司帛奉篚司爵奉爵各进至
 神位前司帛跪奠篚于案三叩兴司爵立献爵于案
  正中各退司祝诣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跪案
  左乐暂止赞礼郎赞跪承祭官跪典仪赞读祝司
  祝读祝辞曰维某年月日
皇帝遣某官某致祭于
 关帝之神曰惟
 神秀毓山河名垂今古英风正气世历久而弥新大
卷一百五 第 12a 页 WYG0634-0342a.png
  节纯心史相传而莫匹念神灵之显著命典礼以
  优隆兹当仲春(秋曰/仲秋)用昭时飨尚其歆格鉴此精
  虔尚
 飨读毕兴以祝版跪安于篚内叩如初退乐作赞礼
  郎赞叩兴承祭官行三叩礼典仪赞行亚献礼司
  爵献爵于左赞行终献礼司爵献爵于右均如初献
  仪典仪赞彻馔有司彻毕赞送
 神赞礼郎赞跪叩兴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礼乐止典
卷一百五 第 12b 页 WYG0634-0342b.png
  仪赞奉祝帛馔送燎有司奉祝帛香馔以次送燎
  如仪赞望燎赞礼郎引承祭官诣望燎位视燎赞
  礼毕乐止皆退同日祭后殿以太常寺卿一人将
  事
 光昭公位中
 裕昌公左
 成忠公右均南向位各异案每案羊一豕一铏二簠
  簋各二笾豆各八炉一镫二殿中设一案少西北
卷一百五 第 13a 页 WYG0634-0342c.png
  向供祝版东西各设一案分陈礼神制帛三(色/白)
  盘三尊三爵九俎篚幂勺具设洗于后垣门之内
  甬道东承祭官位殿檐下正中司祝帛香爵典仪
  赞礼郎掌燎各以其职为位质明承祭官由前左
  门人后垣中门盥手升阶就位迎
 神引诣正位前上香以次诣左右位前上香复位行
  二跪六叩礼初献读祝如仪祝辞曰维某年月日
皇帝遣某官某致祭于
卷一百五 第 13b 页 WYG0634-0342d.png
 关帝之
 曾祖光昭公
 祖裕昌公
 父成忠公曰惟
 公盛德相承令仪足式历数传之积累遂钟河岳精
  灵储旷代之威名堪作岩廊矩矱殊恩既沛于三
  世时飨宜锡于上公兹当仲春(秋曰/仲秋)用昭祀事笾
  豆致洁典礼加隆尚
卷一百五 第 14a 页 WYG0634-0343a.png
 飨凡行礼仪节均与前殿同岁五月旬有三日致祭
  前殿牲太牢无豋铏诸器陈果实五盘祝辞曰惟
 神纯心取义亮节成仁允文允武乃圣乃神功高当
  世德被生民两仪正气历代明禋英灵丕著封号
  聿新敬修岁事显佑千春同日祭后殿牲少牢陈
  果实司爵以执事生不赞彻馔祝辞曰礼隆报祀
  谊重推恩当崧生岳降之期溯木本水源之始煇
  煌栋宇凭依已妥于上公修洁豆笾将享告虔于
卷一百五 第 14b 页 WYG0634-0343b.png
  仲夏惟
 神昭鉴尚其歆格其前后殿行礼诸仪并同春秋祀
  礼各直省祭
 关帝庙均以春秋仲月及五月十三日致祭前殿主
  祭以地方正官一人后殿以丞史执事以礼生祭
  日陈设礼仪并与京师同
   右
 关帝庙
卷一百五 第 15a 页 WYG0634-0343c.png
   顺治二年致祭
  都城隍之神定岁祭之礼是年以八月二十七日遣
   太常寺堂官致祭行礼自后岁以为常庙在都城
   宣武门内南向庙门顺德门阐威门凡三重左右
   有门前殿五间东西庑回廊连檐通脊甬道西燎
   炉一后殿五间阐威门外东为治牲所井亭门之
   左右为钟鼓楼周垣二百十有三丈雍正四年重
   修
卷一百五 第 15b 页 WYG0634-0343d.png
御制记文立碑建亭于殿前之东
命亲王致祭行礼
   八年定
万寿圣节致祭之礼是岁礼部会议祀典请于
万寿圣节仍照旧例遣官致祭
  东岳
  真武
  城隍之神祭之前期由太常寺题请遣官雍正三年
卷一百五 第 16a 页 WYG0634-0344a.png
   令太常寺开列大臣职名请
旨钦点致祭
   雍正四年建
  禁城城隍神之庙九年建
  皇城城隍神之庙一在禁城之西北隅一在西安门
   内曰永佑宫岁以
万寿圣节及季秋遣内务府总管各一人致祭如祭
  都城隍庙之礼
卷一百五 第 16b 页 WYG0634-0344b.png
   致祭仪
   每岁
 万寿圣节遣官致祭
  都城隍之神是日庙祝洁扫庙宇内外太常寺具祝
   版备器陈牛一羊一豕一果实五盘炉镫具设案
   一于殿中少西北向供祝版设案一于东西向陈
   礼神制帛一(色/白)香盘一尊一爵三设洗于东阶下
   和声署设乐于西阶上承祭官拜位在阶上正中
卷一百五 第 17a 页 WYG0634-0344c.png
  太常寺司祝司香司帛司爵分立尊案祝案之次
  典仪立殿外东檐下掌燎率燎人立燎炉之前均
  如常仪黎明承祭官朝服诣庙赞引太常寺赞礼
  郎二人引承祭官由左侧门入赞盥洗承祭官盥
  讫引升东阶至拜位前北面立典仪赞执事官各
  共乃职赞礼郎赞就位承祭官就位立典仪赞迎
 神乐作赞礼郎赞就上香位引承祭官入殿中门至
  香案前立赞上香司香跪奉香承祭官上炷香三
卷一百五 第 17b 页 WYG0634-0344d.png
  上瓣香赞复位引承祭官复位赞跪叩兴承祭官
  行三跪九叩礼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司帛跪
  献篚于案三叩兴司爵立献爵于正中皆退司祝
  诣祝案前三叩兴奉祝版跪案左乐暂止典仪赞
  读祝赞礼郎赞跪承祭官跪司祝读祝辞曰维某
  年月日
皇帝遣某官某致祭于
 都城隍之神曰兹朕诞辰惟
卷一百五 第 18a 页 WYG0634-0345a.png
 神永垂护佑谨以牲醴致祭尚
 飨读毕兴奉祝版跪安于篚内叩如初退乐作赞礼
  郎赞叩兴承祭官行三叩礼典仪赞行亚献礼司
  爵献爵于左赞行终献礼司爵献爵于右均如初
  献仪典仪赞送
 神赞礼郎赞跪叩兴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礼典仪赞
  奉祝帛送燎司祝司帛诣
 神位前咸跪三叩奉祝帛兴司香跪奉香兴以次送
卷一百五 第 18b 页 WYG0634-0345b.png
  至燎所承祭官避立拜位西旁俟祝帛过复位典
  仪赞望燎赞礼郎引承祭官诣望燎位视燎赞礼
  毕引承祭官仍由东侧门出乐止各退岁秋致祭
  诹吉日遣官将事
 神位前陈铏二簠二簋二笾十豆十馀同前送
 神时典仪赞彻馔有司乃彻馀均如前仪祝辞曰维
 神正直实赞灵化捍禦之功都邑所赖祗严岁祀用
  答
卷一百五 第 19a 页 WYG0634-0345c.png
 神庥尚其歆兹永福黎庶尚
 飨
   右
 都城隍庙
万寿圣节致祭
 禁城城隍之神
 皇城城隍之神祭日牲用少牢设乐于西阶上日出
  前二刻遣官具朝服行礼典仪赞引俱用内府官
卷一百五 第 19b 页 WYG0634-0345d.png
  遣官由左门入升左阶进殿左门拜位设于正中
  始终行礼均如前仪
   右
 禁城
 皇城城隍庙
  顺治八年定致祭
 真武
 东岳之神之礼每年恭遇
卷一百五 第 20a 页 WYG0634-0346a.png
万寿圣节遣官致祭
  北极佑圣真君于显佑宫在
  地安门外日中坊桥东南向庙门内为显佑门正殿
   五间崇基石栏三出陛中九级东西七级两庑各
   五间左右碑亭二东南燎炉一后殿五间庙门内
   钟鼓楼各一门外牌坊一凡正殿门楼用黑绿琉
   璃馀均㼧瓦门楹梁栋之饰如制凡致祭由礼部
   题请(今由太/常寺)遣堂官一员行礼
卷一百五 第 20b 页 WYG0634-0346b.png
   致祭仪
   致祭
  真武之神之礼遣官将事是日庙祝洁扫庙宇内外
   太常寺官具祝版洁器陈设果盘五饼饵盘十有
   五炉一镫二设案一于南少西北向供祝版设案
   一于东西向陈礼神制帛一(色/白)香盘一茶盏三设
   洗于东阶下少南和声署设乐于西阶下承祭官
   拜位在殿内正中司祝司香司帛司盏各一人分
卷一百五 第 21a 页 WYG0634-0346c.png
  立东西案之次典仪立于殿东檐下掌燎立燎炉
  之南黎明承祭官朝服诣庙赞引太常寺赞礼郎
  二人引承祭官由左侧门入赞盥洗承祭官盥毕
  升东阶入殿左门至拜位前北面立典仪赞执事
  官各共乃职赞礼郎赞就位承祭官就位立典仪
  赞迎
 神乐作赞礼郎赞诣上香位引承祭官诣香案前立
  赞上香司香跪进香承祭官举炷香三上瓣香赞
卷一百五 第 21b 页 WYG0634-0346d.png
  复位引承祭官复位赞跪叩兴承祭官行三跪九
  叩礼典仪赞行初献礼司帛司盏各进至
 神位前司帛奉篚跪奠于案三叩兴司盏奉盏立献
  于案中皆退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跪
  案左乐暂止赞礼郎赞跪承祭官跪赞读祝司祝
  读祝辞曰维某年月日
皇帝遣某官某致祭于
 真武之神曰兹朕诞辰惟
卷一百五 第 22a 页 WYG0634-0347a.png
  神永远默佑谨以茶果庶品之仪致祭尚
  飨读毕兴以祝版跪安篚内叩如初退乐作赞礼郎
   赞叩兴承祭官行三叩礼典仪赞行亚献礼司盏
   奉茶盏献于左赞行终献礼奉茶盏献于右均如
   初献仪典仪赞送
  神赞礼郎赞跪叩兴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礼典仪赞
   奉祝帛送燎司祝司帛诣
  神位前咸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兴司香跪奉
卷一百五 第 22b 页 WYG0634-0347b.png
   香兴以次恭送燎所承祭官避立拜位西旁俟祝
   帛过复位典仪赞望燎赞礼郎引承祭官诣望燎
   位视燎赞礼毕乐止引承祭官退执事官皆退
    右
  真武庙
   每岁恭逢
万寿圣节遣官致祭
  东岳泰山之神庙在朝阳门外南向康熙三十七年
卷一百五 第 23a 页 WYG0634-0347c.png
   燬重建庙门牌坊门各三间瞻岱门五间正殿七
   间两庑各三间回廊各三十六间连檐通脊左右
御碑亭各一燎炉二后殿五间东西庑回廊外三面环楼
   三十三间庙门内钟鼓楼具门外石梁三左右铁
   狮二前建琉璃坊东西牌坊凡殿宇门庑均覆㼧
   绿琉璃门楹梁栋崇饰如式
御碑亭覆黄琉璃钟鼓楼均用绿琉璃凡致祭遣官与
  真武庙同
卷一百五 第 23b 页 WYG0634-0347d.png
   乾隆二十一年建
  东岳庙于玉泉山
 御制碑文勒石
   致祭仪
   致祭
  东岳庙之礼遣官将事牲用太牢陈果实五礼神制
   帛用青色馀陈设辨位与
  都城隍庙同祝辞称致祭于
卷一百五 第 24a 页 WYG0634-0348a.png
  东岳泰山之神曰兹朕诞辰惟
  神永远默佑谨以牲醴庶品之仪致祭凡行礼仪节
   均与
  都城隍庙同
    右
  东岳庙
   顺治初年定致祭
  红衣发贡之神之礼初定祀礼每岁以九月初一日
卷一百五 第 24b 页 WYG0634-0348b.png
   致祭于卢沟桥北沙锅村由太常寺奏请遣八旗
   汉军都统将事八旗各为一坛按旗排设炮位陈
   设毕具承祭都统于镶黄旗炮位前行礼七旗都
   统各于本旗炮位前随承祭官上香行礼皆补服
   副都统以下咸陪祀康熙三十五年
圣祖仁皇帝亲征噶尔丹遣官致祭
  火炮之神读祝行礼如仪(先是二十九年三十二年/皆遣官致祭各样火炮有)
   (神威将军铁心冲天子母各名是年又有/新制铜炮龙炮铁心铜炮皆分案致祭)三十六
卷一百五 第 25a 页 WYG0634-0348c.png
  年凯旋遣祭如初雍正三年定每三年一次遣官
  致祭乾隆十八年定凡致祭八旗各遣一人承祭
  各用太常寺赞礼郎二人引礼惟镶黄旗炮位前
  设祝案赞礼郎通赞每旗增设酒盏二十尊一祝
  文内
皇帝遣某官某等书镶黄旗都统名如有故则书次旗
  都统名由太常寺临时开列具奏又定火器营祭
  八旗
卷一百五 第 25b 页 WYG0634-0348d.png
 子母炮神每年请
旨举行祭日共设一案以火器营总统一人承祭以下
  官员皆陪祭补服行礼祭品礼仪与汉军祭炮同
  三十年定致祭
 炮神用祝版并制祭器太常寺奏言向例祝文用纸
  祭器临时备用请照火神龙神之例改用祝版其
  祭器交八旗汉军都统并满洲火器营敬谨制造
  以重祀典从之
卷一百五 第 26a 页 WYG0634-0349a.png
  致祭仪
  凡致祭
 炮神之礼间二岁季秋朔日于卢沟桥北席地为坛
  遣八旗汉军都统或副都统将事副都统以下至
  佐领咸陪祀豫日地方官备案太常寺具器陈祀
  日汉军弁兵陈八旗炮位于坛内按翼左右序列
  皆西向前设八案各设
 神位(以纸/为之)又前设牲案各陈羊一豕一果实五盘盏
卷一百五 第 26b 页 WYG0634-0349b.png
  二十又前设香案各陈炉一镫二坛中少北设一
  案供祝文左右分设二案各陈香盘四爵十有二
  尊四幂勺具设洗于坛外之南太常寺司祝司香
  司爵各立祝案尊案之次承祭官位各香案前东
  面陪祀副都统以下以其班序重行异等均东面
  典仪一人立于坛左掌燎率燎人立燎炉隅黎明
  承祭官暨陪祀官咸补服诣坛赞引太常寺赞礼郎
  各二人分引承祭官至盥洗所盥毕诣各拜位前
卷一百五 第 27a 页 WYG0634-0349c.png
   立典仪赞执事官各共乃职赞礼郎赞就位承祭
   官各就位立典仪赞迎
  神赞礼郎赞诣上香位引各承祭官分诣各旗炮位
   香案前赞上香司香跪奉香承祭官举炷香三上
   瓣香赞复位各引复位赞跪叩兴承祭官行三跪
   九叩礼陪祀官均随行礼典仪赞行初献礼有司
   揭尊幂勺挹酒实爵各进至
  神位前奉爵立献于案正中退司祝诣祝案前跪三
卷一百五 第 27b 页 WYG0634-0349d.png
   叩兴奉祝文跪案左赞礼郎赞跪承祭官以下咸
   跪典仪赞读祝司祝读祝辞曰维某年月日
 皇帝遣某官某等致祭于
  司炮之神曰惟
  神钦
天命而无私助扬威武有功国家兹当秋祭之日特以牲
   醴遣官致祭
  神其鉴之尚
卷一百五 第 28a 页 WYG0634-0350a.png
 飨读毕兴奉祝文跪安于镶黄旗炮位前叩如初退
  赞礼郎赞叩兴承祭官以下均行三叩礼典仪赞
  行亚献礼司爵各奉爵献于左赞行终献礼各奉
  爵献于右均如初献仪典仪赞送
 神赞礼郎赞跪叩兴承祭官以下均行三跪九叩礼
  典仪奉祝文送燎有司各奉
 神位在前次祝次香由中道恭送燎所承祭官各避
  立拜位左右俟过复位赞礼郎赞诣望燎位引承
卷一百五 第 28b 页 WYG0634-0350b.png
  祭官各诣望燎位视燎赞礼毕引承祭官退执事
  各官皆退
   右
 炮神
  康熙二年定致祭
 司火之神之礼庙在日中坊桥西正门东向左右各
  一门门前巨坊曰离德昭明正殿南向有西庑南
  殿旁有左右殿东西庑设燎炉一后阁五间有东
卷一百五 第 29a 页 WYG0634-0350c.png
  西阁又后群楼十有五间庙门内有钟鼓楼门楼
  覆黄绿琉璃殿覆绿琉璃馀饰如式岁以六月二
  十三日由太常寺奏请遣本寺堂官行礼嗣后奉
旨遣大臣行礼雍正八年定祭礼牲用太牢
  致祭仪
  凡致祭
 火神之礼遣官将事豫期洁扫具祝版备器陈牛一
  羊一豕一果实五盘礼神制帛用赤色设乐设洗
卷一百五 第 29b 页 WYG0634-0350d.png
  执事者各以其职为位承祭官朝服典仪唱赞赞
  礼郎赞引行三跪九叩礼升降由东阶出入殿左
  门祝辞曰惟
 神令司赤帝德炳离明届此良辰爰修专祀鉴兹特
  典绥我蒸民凡行礼始终仪节均与
 都城隍庙同
   右
 火神庙
卷一百五 第 30a 页 WYG0634-0351a.png
   康熙二十年重建
  黑龙潭龙神庙遣官致祭潭在金山之麓(互见雩/祭门)
圣祖数以祷雨至其地乃鼎新庙宇
御制碑文以纪之自是灵验尤盛雍正二年
世宗宪皇帝亲诣致祷㴻雨立应重修工竣
御制碑文
亲洒宸翰勒石庙庭其庙正殿东向崇台朱阑左设燎炉
   前为庙门缭以朱垣
卷一百五 第 30b 页 WYG0634-0351b.png
御碑亭在门之外又前为牌坊东北为龙潭水从山峡流
   出绕潭回廊三十三间其南小潭一外为大门自
   殿至门磴道五层
御碑亭正殿庙门牌坊均覆以黄琉璃馀皆㼧瓦门楹丹
   雘梁栋五采神厨治牲所在庙外之右春秋致祭
   乾隆五年加
  黑龙潭龙神封号遣官致祭是岁三月微旱
 皇上亲诣祈雨至是
卷一百五 第 31a 页 WYG0634-0351c.png
 谕内阁
  黑龙潭龙神福国佑民灵显素著每遇京师雨泽愆
  期祈祷必应是明神功德实能膏润田畴顺成年榖
  为万姓之所仰赖昔年
皇祖式廓庙貌建立丰碑
皇考又复易以黄瓦用昭敬礼今应议加封号以示尊崇
  大学士会同该部定议具奏寻奉
 谕旨封为
卷一百五 第 31b 页 WYG0634-0351d.png
  昭灵沛泽龙王之神
   二十五年
 谕岁祭
  黑龙潭龙神改遣内务府圆明园大臣行礼
   致祭仪
   每岁祭
  黑龙潭龙神之礼春秋仲月诹吉遣官将事是日太
   常寺具祝版备器陈羊一豕一簠簋各二笾豆各
卷一百五 第 32a 页 WYG0634-0352a.png
  十炉镫具殿中少南设案一供祝版北设一案陈
  礼神制帛一(色/白)香盘一尊一爵三和声署设乐于
  南阶上太常寺设洗于东阶下之北承祭官拜位
  在阶上正中司祝司香司帛司爵典仪掌燎各以
  其职为位承祭官朝服行礼祝辞曰惟
 神德润生民膏流甸服雨旸时若夙彰孚应之灵年
  榖顺成溥被盈宁之福念
 神庥之丕著惟典祀之宜崇兹值仲春(秋曰/仲秋)用申报
卷一百五 第 32b 页 WYG0634-0352b.png
  飨尚其歆格鉴此精诚行礼始终仪节均与
 都城隍庙同
   右
 黑龙潭龙神
  乾隆九年封
 玉泉山龙神为惠济慈佑龙神遣官致祭是岁奉
谕旨加封号庙在京西玉泉山之麓正殿东向覆以绿
  琉璃门楹丹雘栋梁金碧殿阶上下左右
卷一百五 第 33a 页 WYG0634-0352c.png
御书碑各二殿前燎炉一十六年奉
谕旨京师玉泉灵源浚发为德水之枢纽畿甸众流环
 汇皆从此潆注朕历品名泉实为天下第一其泽流
 润广惠济者博而远矣上有龙神祠已命所司鸠工
 崇饰宜列之祀典其品式一视黑龙潭该部具仪以
 闻寻议奏谨按玉泉出西山东流环注京师抵通州
  合白潞以达于海灵源浚发流泽布惠利赖于畿
  辅实多允宜列之祀典俟庙工完竣照例遣礼部
卷一百五 第 33b 页 WYG0634-0352d.png
  堂官一人往祭并请
敕赐鸿文勒石祠左以昭神功从之
  二十五年
谕岁祭
 玉泉山龙神改遣内务府圆明园大臣行礼
  致祭仪
  致祭
 玉泉山龙神祠与
卷一百五 第 34a 页 WYG0634-0353a.png
 黑龙潭庙同日遣官将事太常寺具祝版洁器陈牲
  牢品物毕办设洗设乐执事各以其职为位遣官
  朝服行礼祝辞曰惟
 神润下流膏应时泽物珠泉涌地毓灵脉于山林玉
  液成川畅清流于畿甸滋畇畇之绣壤久资灌注
  之功通翼翼之漕艘长助挽输之利聿昭灵贶宜
  奉明禋兹值仲春(秋曰/仲秋)用申报飨尚其歆格鉴此
  精诚其始终行礼之仪均与
卷一百五 第 34b 页 WYG0634-0353b.png
 黑龙潭同
   右玉泉山
 龙神
  (臣/)等谨按
 京师祀典凡九列载会典通礼均由太常寺请
旨遣官敬谨将事溯自定鼎以来以定礼之先后为次
  具详其仪乾隆二十五年奉
旨玉泉山黑龙潭龙神改遣内务府圆明园大臣承祭
卷一百五 第 35a 页 WYG0634-0353c.png
  不由太常寺奏请有专司特遣之殊其恪恭将事
  则一也又有列在祀典而无定时定所者及有司
  以时专祭者附列于后
  顺治初定制致祭
 后土之神
 司工之神
 琉璃窑神
 门神
卷一百五 第 35b 页 WYG0634-0353d.png
  致祭仪
  致祭
 后土神
 司工神之礼凡大兴作诹吉遣官各一人将事豫日
  工部官于营建所在因其方设左右二坛结䌽棚
  祭日五鼓太常寺官具祝版设
 神案各一于坛内正中以黄纸书
 神位供于案上各陈羊一豕一饼饵十有五盘果实
卷一百五 第 36a 页 WYG0634-0354a.png
  五盘炉镫具设祝案于中少右供祝版左设一案
  陈礼神制帛一(色/白)香盘一尊一爵三和声署设乐
  太常寺设洗如式司祝帛香爵各一人及典仪掌
  燎各以其职为位承祭官拜位在香案前正中太
  常寺赞礼郎各二人赞引承祭官朝服行礼仪节
  与
 都城隍庙同凡
 盛京各直省有奉
卷一百五 第 36b 页 WYG0634-0354b.png
旨兴修工作之处亦先期照例致祭
   右祭
 后土
 司工
  凡大工迎吻祭
 琉璃窑神并经由一路
 门神各遣官一人将事豫日工部官设坛于琉璃窑及
  迎吻所经之各门结䌽棚祭日五鼓和声署设乐于
卷一百五 第 37a 页 WYG0634-0354c.png
  各坛前设导迎乐于窑门外太常寺官具祝版设
 神位陈设牲牢祭品器具设洗均与祭
 司工仪同承祭官暨礼部太常寺有职事官工部内
  务府管工各官咸朝服簪花披红乃陈吻于窑前
  乐作太常寺赞礼郎引琉璃窑承祭官诣
 窑神位前行礼引各门承祭官诣
 门神位前行礼均与祭
 司工仪同祭毕导迎乐作銮仪卫校舁吻礼部太常
卷一百五 第 37b 页 WYG0634-0354d.png
  寺官前导承祭官从所经诸门承祭官迎于门前
  及工所管工官列班恭迎以入俟安吻事竣各退
   右祭
 窑神
 门神
  顺治十六年以织造局设机致祭
 司机之神遣礼部堂官行礼一应礼仪均与祭
 司工之神同
卷一百五 第 38a 页 WYG0634-0355a.png
   (臣/)等谨按顺治中所祭有司辇之神制造库之神
   又举司牲神祀典今太常寺牺牲所祀牺牲之神
   是亦祀之一端可以附识若西山大小青龙之神
   康熙年中祈雨尝祀之今则不列祀典矣
   雍正七年
敕封各仓司仓之神
  国家漕运之利远轶前代储积盈溢分建各仓以贮
   之仓中或旧有神祠未列祀典司事者以请下礼
卷一百五 第 38b 页 WYG0634-0355b.png
   部议以通州三仓惟西仓旧有仓神祠在京城内
   七仓惟右翼兴平仓旧有太仓神祠俱应重加修
   葺左翼择于海运仓城外五仓择于新建之储济
   仓各建庙宇设
  司仓神位每岁春秋致祭
敕加封号封通州仓为
  均调显佑司仓之神左翼仓为
  丰储裕饷司仓之神右翼仓为
卷一百五 第 39a 页 WYG0634-0355c.png
  佑农广惠司仓之神新建二仓为
  凝禧阜众司仓之神各
赐御书匾额载入祀典
   致祭仪
   岁春秋诹日祭
  司仓之神通州以仓场侍郎主祭各监督陪祀京仓
   以本仓监督主祭各监督分行陪祀祀用帛一羊
   一豕一果实十盘壶一爵三炉镫香盘具主祭官
卷一百五 第 39b 页 WYG0634-0355d.png
   朝服质明行事率陪祀官行二跪六叩礼上香三
   献爵燎楮帛如仪
    右
  仓神
   五祀八蜡
   (臣/)等谨按五祀之礼惟顺治年中行之即于十八
   年停止缘当时以
太庙阶下合祭既停因并罢其专祀也敬谨备列以存掌
卷一百五 第 40a 页 WYG0634-0356a.png
  故至于罢祀八蜡
圣谕煌煌折中尽善实足辟千古儒说之谬仍恭载于
  后云
  顺治八年定制每岁致祭
 五祀之神礼臣议奏以正月祭
 司户之神于
 宫门外道左南向以四月祭
 司灶之神于
卷一百五 第 40b 页 WYG0634-0356b.png
 大内大庖前中道南向以六月祭
 中霤之神于文楼前西向以七月祭
 司门之神于
 午门前西角楼东向以十月祭
 司井之神于
 内府大庖井前南向中霤门二祀太常寺掌之户灶
  井三祀内务府掌之先是于岁暮合祭是年停止
  十五年复岁暮合祭
卷一百五 第 41a 页 WYG0634-0356c.png
  五祀之礼是年复行合祭于
太庙西庑阶下
  神位俱东向遣太常寺堂官致祭前此六月祭
  中霤之神于
  太和殿阶下之东西向陈爵三羊一豕一果品五礼
  神制帛一遣太常寺堂官一人奠帛三献读祝致祭
   七月祭
  门神于
卷一百五 第 41b 页 WYG0634-0356d.png
  午门外西旁与六月同至是合祭礼并同
   十八年奉
圣祖仁皇帝
谕旨户灶井神停其祭祀又
谕中霤门神停其祭祀时议政王大臣奏罢
太庙阶下合祭之祀从之
   雍正二年立
  刘猛将军庙将军未详所始相传神能驱除蝗蝻颇
卷一百五 第 42a 页 WYG0634-0357a.png
   著显应雍正三年奉
世宗宪皇帝谕旨旧岁直𨽻总督李维钧奏称畿辅地方
 每有蝗蝻之害土人虔祷于刘猛将军之庙则蝗不为
 灾朕念切痌瘝凡事之有益于民生者皆欲推广行之
 且禦灾捍患之神载在祀典即大田之诗亦云去其螟
 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租有神秉畀炎火是蝗蝻
 之害古人亦未尝不藉神力以为之驱除也因以此意
 曾密谕数省督抚留意以为备蝗之一端今两江总督
卷一百五 第 42b 页 WYG0634-0357b.png
 查弼纳奏称江南地方有为刘猛将军立庙之处则无
 蝗蝻之害其未曾立庙之处则不能无蝗此查弼纳褊
 狭之见讽朕专恃祈祷以为消弭灾祲之方也其他督
 抚亦多有设法祈雨祈晴之奏者夫天人之理感应不
 爽凡水旱蝗蝻之灾或朝廷有失政则天示此以警之
 或一方之大吏不能公正宣猷或郡县之守令不能循
 良敷化又或一郡一邑之中风俗浇漓人心险伪以致
 阴阳沴戾灾祲荐臻所谓人事失于下则天道变于上
卷一百五 第 43a 页 WYG0634-0357c.png
也故朕一闻各直省雨旸愆期必深自修省思改阙失
朝夕乾惕必诚必敬冀以挽回天意尔等封疆大吏暨
司牧之官以及居民人等亦当恐惧修省交相诫勉改
愆悔过崇实去伪人事既尽自然感召天和灾祲可消
丰穰可致此桑林之祷所以捷于影响也盖惟先之以
恐惧修省诚敬感格至于祈祷鬼神不过借以达诚心
耳朕实有见于天人感应之至理而断不惑于鬼神巫
祷之俗习故不惜反覆明晰言之内外臣工黎庶其共
卷一百五 第 43b 页 WYG0634-0357d.png
体朕意
  四年封山东
 沂山庙神为佑民捍禦之神山东抚臣奏言沂山有
  神驱蝗显灵请加封致祭下礼部议允之
  (臣/)等谨按祈禳之典载于古训自昔圣王侧身修
  省祗以勤求治理为弭灾致祥之要而不欲委于
  鬼神之难知若禦灾捍患有功于民则王政祀之
  矣考周礼春秋祭酺郑氏谓汉时有蝝螟之酺神
卷一百五 第 44a 页 WYG0634-0358a.png
   宋太常因革礼亦详酺祭皆所以驱蝗蝝芘嘉榖
   义至广也万世臣民伏读
世宗宪皇帝圣谕于幽明感应之理深切著明洵所谓先
   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者矣
   乾隆十年以臣工请行蜡祭奉
 谕旨不必举行
 谕大学士等国家崇报之文明禋肇荐考议周详凡祀
  典所关群神咸秩即如雩祭诸礼事系农桑近复议
卷一百五 第 44b 页 WYG0634-0358b.png
  行有举无废皆以为民也迩年以来诸臣工每以蜡
  祭为请朕追维旧制酌古准今有宜于详慎者考大
  蜡之礼昉于伊耆三代因之所以报万物之成也虽
  咏于诗详于礼记周官而古制夐远传注参错难以
  折衷所谓八蜡配以昆虫后儒谓其害稼不当与祭
  月令祈年于天宗蜡祭也注云日月星辰则所主又
  非八神至谓合聚万物而索飨之其神甚多尤难定
  位且蜡与腊冠服各殊有谓腊即蜡者有谓蜡而后
卷一百五 第 45a 页 WYG0634-0358c.png
 腊者是古制已不可考终无定衡至于后世自汉腊而
 不蜡此礼已湮魏晋以来迄于唐宋时行时止或
 溺于五行之说甚且天帝人帝及于龙麟朱鸟多至
 百九十二座议者以为失先王之礼远矣苏轼曰迎
 猫则为猫之尸迎虎则为虎之尸近于倡优所为是
 以子贡观于蜡言一国之人皆若狂以其沿习日久
 迹类于戏也盖祀于南郊已不合于古制而蜡于四
 郊则惟顺成之方始祭较量区别丛杂琐细于义有
卷一百五 第 45b 页 WYG0634-0358d.png
 乖于礼未洽于神为亵自元明以来停止此典实有
 难于举行之处况蜡祭诸神如先啬司啬日月星辰
 山林川泽今皆祀于各坛庙原于典文无阙即民间
 秋成之后休息农功祀神报赛大抵借蜡之遗意以
 尽其闾井欢洽之情犹有吹豳击鼓之风亦皆听从
 民便未尝禁止是蜡祭原行于民间但田夫萃处杂
 以嬉戏各随其乡之风尚初不责以仪文若朝廷议
 祀洁蠲虔享必严肃整齐何至有一国若狂之论可
卷一百五 第 46a 页 WYG0634-0359a.png
  知此祭即古亦闾阎相沿之旧俗讵可定以为郊庙
  典礼如以为有祈无报则方春而祈榖冬又有事于
圜丘礼谓郊之祭为大报天又云万物本乎天大报本也
  岂得谓之有祈无报乎况二仲荐馨并崇社稷班固
  所谓为天下求福报功者具在陈祥道所谓大社国
  社农之所报在焉今
 社稷坛春秋两祀祈报之礼已备至义近于重复事涉
  于不经者即下之礼臣亦难定议因诸臣但泥古制
卷一百五 第 46b 页 WYG0634-0359b.png
  多未深考是以特降此旨俾共知之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