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0632-012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六
  田赋考(六/)
   水利田
   臣等谨按古者画井分田制为沟洫畎浍以达于
   川广深寻丈俱有定式盖无在而非水利而稻人
   掌稼下地所谓畜水止水荡水均水舍水写水之
   法即后代言水利者之权舆也自阡陌既开而引
卷六 第 1b 页 WYG0632-0129d.png
   渠溉田之利纪于前史争为美谈洪惟我
  朝
列圣相承念切民依广兴水利东南则筹疏导之方西北
   则资灌溉之益民生乐利及于无穷我
 皇上御极以来尤以水利为要务淮扬畿辅之地经理
   宣导厥有成绩乃者复以江淮兖豫频年积潦
 特命廷臣会同守土大吏讲求宣泄之要
 指授方略谆切周详不惜工不爱帑不劳民遂使沮洳
卷六 第 2a 页 WYG0632-0130a.png
   下湿之处皆成沃壤而犹
 宵旰忧劳有加无已所以为闾阎筹乂安者至深且远
   允宜悉著于编以垂示万世
   顺治九年以工科给事中胡之俊言经理东南水
   利之俊疏言方今天下财赋半出东南而东南要
   地莫如江浙苏松嘉湖地势污下旧刘家河吴淞
   江等处海口壅淤河道成田土豪占据水患屡告
   请浚吴淞以泄陈淀之水浚刘河以泄巴扬之水
卷六 第 2b 页 WYG0632-0130b.png
   庶于国计民生有赖
   十一年
谕东南财赋重地素称沃壤连年水旱为灾民生重困皆
 因失修水利致误农功该督抚责成地方官悉心讲求
 疏通水利以时蓄泄庶水旱无虞民安乐利
   十六年修浙江海盐县海塘礼科给事中张惟赤
   言杭嘉湖苏松常镇七郡皆濒于海海塘筑自唐
   开元中至明始易以石编立字号并编定夫银以
卷六 第 3a 页 WYG0632-0130c.png
  事岁修他郡无论即修海盐一处之塘岁编银六
  千九百九十九两零自明末至今并未修筑此塘
  不知此项作何支修应请定限岁修以防水患工
  部议如所请即于是年修致雨二号石塘二十一
  丈明年复修闰馀二号成岁二号石塘共六十丈
  康熙二年以近畿地方夏潦遣官察看并经理修
  堤挑浅事宜云南道御史梁熙言近畿田地分与
  八旗今岁夏多雨各处堤岸溃决损坏田禾收成
卷六 第 3b 页 WYG0632-0130d.png
  绝少河间一带庄屯淹没更甚请遴材干官周行
  察看凡堤岸之应修者实行培筑淤浅之应疏者
  实行挑浚庶河流有归潦不为灾从之
  十年截留苏松常三府漕折银九万两杭嘉湖三
  府漕折银五万两以充水利经费为疏浚吴淞江
  及刘家河故也
  十一年浚吴江长桥一带以泄太湖
  十二年修河南安阳县之万金渠引洹水溉田
卷六 第 4a 页 WYG0632-0131a.png
   二十年浚常熟之白茅港武进之孟渎河
   二十五年遣官往淮扬下河督率挑浚车路等河
   并串场河白驹丁溪草堰场等口
   三十六年
谕漕河督臣会勘下河积水应作何尽令归海涸出民田
 之处一一议奏漕运总督桑格等言下河为泄水入海
   之区自淮安以至邵伯镇计运河东岸共有涵洞
   三十闸十滚水坝八运河及高邮邵伯等湖之水
卷六 第 4b 页 WYG0632-0131b.png
   由诸涵洞闸坝之口归入射阳广洋等湖以至白
   驹冈门等口入海缘下河受水之处甚多而泄水
   入海之口犹少是以水势汪洋易于停蓄下河州
   县均受水害因议疏浚各口及应建闸坝之所疏
   入工部议准令将各项工程估计具题从之
   三十七年
谕大学士等曰霸州新安等处水灾旗民庄田皆没盖由保
 定府南之水与浑河会流以致汎滥著原任河道于成
卷六 第 5a 页 WYG0632-0131c.png
 龙河督王新命往察令其分流农事方兴不可用百姓
 之力遣旗下壮丁备器械给以银米令其修筑又
谕于成龙王新命曰清河发源太行山脉会漳河子牙河
 滹沱河易水诸流其势虽盛但坚筑堤岸遏之即可无
 虞又漳河支流经大城县入子牙河其势湍悍数年以
 来诸处遭水此河之故尔等宜详悉查勘至浑河发自
 马邑甚微每遇大水之年则横流汎滥致淹民田其故
 盖由浑河淤沙既多春时水乏保安州以下居民又引
卷六 第 5b 页 WYG0632-0131d.png
 灌田沙砾壅垫河身积高淫雨水发遂致田土冲没尔
 等惟挑浚淤沙令水畅流当不至于涨溢矣
   复
命廷臣会议开下河漕运总督桑格等又言臣等会勘下
   河州县历被水灾皆由上游受水之处多而泄水
   入海之处少兼之各邑水道俱多淤淀以成泛溢
   之患今欲救此灾黎舍开浚故道多分水势之法
   别无善策臣等前议修芒稻河者欲分高邮邵伯
卷六 第 6a 页 WYG0632-0132a.png
  两湖之水入江使不至下河也议挑曹家湾汤家
  绊七节桥者欲开通高邮邵伯两湖淤塞之水路
  使通芒稻河以下江也议挑车儿埠之稻子河者
  欲使泰州所受之水由苦水洋入海也议挑涧河
  者欲分运河之水流入涧河由射阳湖下海使不
  至高邮也议挑海陵溪者欲使高邮所受之水通
  冈门下海也议挑车路白涂海沟三河者欲使兴
  化所受之水由丁溪草堰白驹入海也议挑虾须
卷六 第 6b 页 WYG0632-0132b.png
  二沟戛梁河并朦胧河西首淤塞之射阳湖者欲
  使高宝兴泰盐山等处之水俱由庙湾下海此海
  口为下河最洼最宽之地泄各处上流之水尤为
  宣畅也今臣细加覆勘与前无异惟是九卿会议
  所云江海有无倒灌之处臣等细察各处海口及
  江口皆系历来泄水之旧迹而臣等所议挑浚诸
  工皆内地淤阻之河道照旧开通使水得达于口
  泄之江海自无倒灌之虞又会议所云或系海口
卷六 第 7a 页 WYG0632-0132c.png
   高阜内河低洼以致积水不能出海臣等相度形
   势海口较之内河终属低洼现在泄水而目今水
   势尚在汪洋民间被淹田地多未涸出皆由诸河
   水道淤塞之地若使前议挑浚之工一举水循故
   道下流入海民田自当涸出实大有益于生民
   又
谕大学士等曰下河民生攸系从前命凯音布孙在丰等
 专司开浚伊等俱奏工程告竣由今观之止是虚糜国
卷六 第 7b 页 WYG0632-0132d.png
 帑水势并未消减田亩并未涸出所谓有益民生者何
 在今桑格又奏当行开浚而九卿遽议准行若果如其
 所请疏凿开浚而桑格等能必水即消田即出有裨于
 民以身家保奏则即令开浚之可令九卿详询前次督
 浚者复稽考诸册籍然后确议以闻
   三十八年
谕下河既有积水不得不引出归海著将串场河射阳湖
 虾须沙沟一带挑通引积水流出归海至四十年河道
卷六 第 8a 页 WYG0632-0133a.png
   总督张鹏翮言高宝山阳盐城一带之水由射阳
   之虾须二沟入庙湾以达于海今宜挑虾须二沟
   淤塞之处约四十馀里引水入朦胧河以达海高
   邮滚水坝下之水由兴化县安丰镇至白驹场以
   达于海今宜挑鲍家庄至白驹地高水壅之处约
   八十馀里高邮之水又自兴化车路河至丁溪由
   涝鱼港以达于海今宜挑涝鱼港淤塞之处八十
   馀里宝应之水由子婴沟老河口入射阳湖以达
卷六 第 8b 页 WYG0632-0133b.png
   于海今宜挑老河口淤浅之处三里有馀泰州之
   水由淤溪至车儿埠滔子河以入于海今宜挑滔
   子河三十二里引水由苦水洋入海得
旨允行
   四十三年令天津开垦水田时以天津附近荒地
   开垦一万亩为水田令各省巡抚将闽粤江南诸
   处水耕之人出示招徕情愿者安插天律诸处计
   口授田给与牛种限年起科
卷六 第 9a 页 WYG0632-0133c.png
   四十六年
谕工部曰江南浙江生齿殷繁地不加增而仰食者日众
 其风土阴晴燥湿及种植所宜迥与西北有异朕屡经
 巡省察之甚悉大约民恃田亩为生田资灌溉为急虽
 东南民称水乡而水溢易泄旱暵难支夏秋之间经旬
 不雨则土坼而苗伤矣滨河低田犹可戽水济用高仰
 之地力无所施往往三农坐困朕为民生再三图画非
 修治水利建立闸座使蓄水以灌输田畴无以为农事
卷六 第 9b 页 WYG0632-0133d.png
 缓急之备江南省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浙江省杭州嘉
 兴湖州各府州县或近太湖或通潮汐宜于所有河渠
 水口度田建闸随时启闭水有馀则宣泄之水不足则
 潴蓄以备用其有支河港荡淤浅者并宜加疏浚使引
 水四达仍行建闸多蓄一二尺之水即田高一二尺者
 资以灌溉矣多蓄四五尺之水即田高四五尺者资以
 灌溉矣行之永久可俾高下田亩无忧旱潦此于运道
 无涉而于民生实大有裨益尔部速移文该督抚等令
卷六 第 10a 页 WYG0632-0134a.png
 将各州县河渠应建闸蓄水之处并应建若干座通行
 确察明晰具奏尔部即遵谕行
   四十八年浚宁夏之宋澄堡李洋堡二渠引黄水
   溉田建闸坝十三以时蓄泄
   五十九年
命修筑浙江海塘工部议准浙江总督满保等奏一议筑
   海宁县老盐仓北岸石塘以保护杭嘉湖三府民
   田水利一议开中小亹淤沙以复江海故道以免
卷六 第 10b 页 WYG0632-0134b.png
   潮势北冲一议筑上虞县夏盖山石塘以防南岸
   潮患又据浙江抚臣议准海宁老盐仓等处原议
   修筑石塘但海潮迁徙靡定请于土浮不能钉椿
   砌石之处改筑草塘至六十一年巡抚屠沂疏言
   海宁县石塘五百丈草塘一千五十五丈上虞县
   石塘二千二百五十六丈先后告竣动用银十四
   万三千六百五十两其中小亹淤沙应挑之处今
   北岸石塘已固应停其挑浚从之
卷六 第 11a 页 WYG0632-0134c.png
   雍正元年议政王大臣等议准修筑海宁塘工
谕曰钱镠所筑塘堤中间虽被冲坏至今间有存者数年
 来督抚等所修塘堤俱虚冒钱粮于不当修筑处修筑
 以至随修随坏又闻赭山有三处海口今一处淤沙壅
 塞水不通流若浚治疏通使潮汐不致留沙壅塞则海
 宁一带塘工方可保固言之者虽未必稔知然不可不
 留意抑或地方大臣恐糜费钱粮此等处虽明知而不
 顾也尔等传谕该督抚知之
卷六 第 11b 页 WYG0632-0134d.png
   二年
命尚书朱轼往浙江会议修筑海塘事宜朱轼会同浙江
   抚臣议言馀姚县东自浒山镇西至临山卫六十
   里旧有土塘三道内一道为老塘离海三四十里
   或十馀里即昔时之海岸历年沙淤百姓开垦报
   升自筑土塘二道是为外塘今议加高三四尺加
   厚五六尺又自临山卫至上虞县界之乌盆村十
   五里自村至会稽县沥海所四十五里有石塘二
卷六 第 12a 页 WYG0632-0135a.png
  千五百馀丈(即康熙五年/八年所筑)其东西两头土塘七千
  丈坍塌甚多拟于塘底开深二尺填筑乱石上铺
  大石宽六尺高六尺贴石筑土宽二丈高一丈三
  四尺又仁和县之翁家埠起西至海宁县之陈文
  港七十馀里旧有石塘无庸议修自陈文港至尖
  山二十馀里草塘七十四丈乱石砌边土塘三千
  七百二十六丈应将土塘加宽一丈五尺高三尺
  上铺条石厚一尺其草塘亦如式改修又塘外原
卷六 第 12b 页 WYG0632-0135b.png
  有乱石子塘宽三四尺不等外加排椿年久欹斜
  剥落应修全完固其原无子塘者亦如式兴修又
  海盐县东自秦驻山三涧寨起西至演武场石塘
  二千八百丈年久塌坏八十馀丈去秋风潮冲溃
  七十丈应照式修筑又自演武场至平湖县之雅
  山炮台一带土塘见在地方官加修月内可以完
  工以上估修银十万五千七百馀两又会同江苏
  抚臣议言松江府之华亭娄上海等县沿海二百
卷六 第 13a 页 WYG0632-0135c.png
  五十馀里地势洼下土脉松泛捍海塘工较他郡
  尤要自金山卫城北十里起至华家角止四十馀
  里土塘六千二百馀丈内最险工一段自漴阙墩
  至东湾九百六十九丈六尺次险工四段自金山
  墩至西墩七百六十八丈兵厂至张家舍二百八
  十八丈倪家路至三岔墩三百六十丈周公墩至
  华家角一千四百六十八丈八尺俱应易土为石
  以资保障其馀二千四百馀丈水势稍缓宜坚筑
卷六 第 13b 页 WYG0632-0135d.png
  土塘用条石铺底砌边外钉排桩自华家角至上
  海之头墩十馀里塘外淤沙一二里不等自头墩
  至嘉定县界一百二十里旧有土塘二道内为老
  塘外为新塘应俱加筑高厚外塘仍密钉排椿以
  防冲溃以上估修银十九万二千九百馀两疏上
  令依议速行
诏修浚杭州西湖令督抚察勘会议总督满保等议言钱
  塘仁和海宁三县田亩数万顷赖城外上下两塘
卷六 第 14a 页 WYG0632-0136a.png
  河水以灌溉而两河之水皆源自西湖谨按西湖
  旧志三十馀里内有民人占为田荡阻遏水道纳
  于官者每年仅银三十馀两米二十馀石其为官
  民利益甚微而所损于民者实不止于钜万应请
  豁除粮额清出归湖其见存湖址二十二里有奇
  通计里外湖面一万一千三百一十五亩零淤浅
  硬沙葑滩共三千一百二十二亩应将浅涸者挑
  深淤塞者开浚芟除葑草以复故址则湖水不至
卷六 第 14b 页 WYG0632-0136b.png
  涸竭而三县民田旱潦有备矣至于城内之河共
  有数道一为中河一为东河一为小河而小河又
  有中西北之分昔人设笕凿沟引西湖之水自涌
  金水门入城曲折出入凡三十里然后由桃花港
  响水闸会流于上下两塘河以溉田亩是城河正
  所以通西湖之血脉也今当相其浅塞量请开浚
  庶几水利可复疏入准部议行于是年兴工四年
  工竣
卷六 第 15a 页 WYG0632-0136c.png
   三年
谕江浙沿海黎庶全赖坚筑海塘捍禦潮汐事关民瘼朕
 时在念著动支司库钱粮立限坚筑尅期报完务使永
 保安澜毋得因循延缓亦不得草率塞责
   又
命怡亲王允祥大学士朱轼察勘直𨽻水利绘图进呈
   四年
谕九卿曰怡亲王陈奏畿辅西南水利情形披览甚为明
卷六 第 15b 页 WYG0632-0136d.png
 晰著交与九卿会议具奏怡亲王等于去冬今春奉命
 察看水利前后往返三月馀而于直𨽻地方东西南三
 面数千里之广俱身履其地不惮烦劳凡巨川细流莫
 不穷源竞委且因地制宜准今酌古曲尽筹画以期有
 益民生公忠为国甚属可嘉
   是岁设营田水利府以怡亲王等董其事初于滦
   州玉田诸州县浚流筑圩建闸开渠皆官为经理
   民人愿耕者官给帑银以为工本秋成时岁收十
卷六 第 16a 页 WYG0632-0137a.png
  分之一足额而止募江浙老农课导耕种之法有
  力之家率先遵奉者以圩田多寡分别奖赏其浚
  疏圩岸以及潴水节水引水戽水之法各因地势
  次第兴修所需农具水车等募江浙工匠如式制
  造课本地工人习之是秋田之成熟者凡百五十
  顷有奇而民间自行播种者若霸州文安大成保
  定新城安肃任邱共七百一十四顷有奇多获秋
  登五年分立营田四局一曰京东局辖丰润玉田
卷六 第 16b 页 WYG0632-0137b.png
  蓟州宝坻平谷武清滦州迁安自白河以东凡可
  营田者咸𨽻焉一曰京西局辖宛平涿州房山涞
  水庆都唐县安肃新安霸州任邱定州行唐新乐
  满城自苑口以西凡可营田者咸𨽻焉一曰京南
  局辖正定平山井陉邢台沙河南河磁州永年平
  乡任县自滹滏以西凡可营田者咸𨽻焉一曰天
  津局辖天津静海沧州暨兴国富国二场自苑口
  以东凡可营田者咸𨽻焉局各有长有副有效力
卷六 第 17a 页 WYG0632-0137c.png
  委员凡相度估料开筑建造皆委员与地方官偕
  而查报地数花名给发工本则专责之地方官水
  田既成令地方官遵前规而以时达之水利营田
  府自五年设局至于七年营成水田六千顷有奇
  京东局 玉田县袁家庄马营曲河头罗毕窝等
  处营田引小泉煖泉孟家泉黄家山泉蓝泉诸水
  丰润县横估王兰庄刁家窝曹家泊卢各庄车道
  铺望林泊梁家湾胡家泊等处营田引陡河泥河
卷六 第 17b 页 WYG0632-0137d.png
  黑龙潭杨家汫诸水迁安县徐流营三里河泉庄
  等处营田引徐流河三里河黄山泉诸水滦州冉
  各庄孟家店黄家庄等处营田引沂河煖泉福山
  泉诸水平谷县龙家务水峪等处营田引泃河及
  山泉之水蓟州山冈庄郑各庄马伸桥等处营田
  引大小海子诸泉水泄水于淋河宝坻县八门城
  尹家圈下汪各庄等处营田引蓟运河潮水宁河
  县东窝庄南窝庄岳旗庄江潢口林家庄张家庄
卷六 第 18a 页 WYG0632-0138a.png
  齐家估田家庄等处营田引蓟运河潮水武清县
  桐林等处营田引凤河水 京西局 新安县大
  殷淀太平庄赵家庄等处营田引雹河依城河及
  淀河诸水安州东西垒头南北冯村等处营田引
  依城河及淀河之水安肃县白塔铺古庄头高林
  庄南梨园等处营田引督亢陂及雹河之水唐县
  明伏庄大洋村温家庄等处营田引唐河水望都
  县高岭村侯坨村等处营田引隍池北隆建功涌
卷六 第 18b 页 WYG0632-0138b.png
  鱼诸泉水涞水县赤土村八坌沟等处营田引涞
  河水房山县广运庄高家庄南良庄长沟村等处
  营田引拒马河挟河水涿州茂林庄毛家屯普利
  庄北鲁陂等处营田引拒马河胡良河水霸州鱼
  厂村高各庄台山平口等处营田引中亭水任邱
  县关城村营田引白洋淀水文安县苍耳淀李齐
  淀流河淀等处营田引会同河子牙河水大城县
  李齐淀流河淀营田引子牙河水定州吴家庄曹
卷六 第 19a 页 WYG0632-0138c.png
  家庄等处营田引小清河马跑泉水行唐县河合
  村欢同村等处营田引莲花池龙泉诸水新乐县
  大流村牛家沟等处营田引海泉涌泉诸水满城
  县一亩泉北奇村等处营田引一亩鸡距红花诸
  泉水宛平县芦沟桥西北修家庄三家店等处营
  田引永定河水 京南局 磁州务本村张家庄
  太平庄杏园营等处营田永年县张家庄南湖贾
  村马道固村等处营田平乡县豆二庄周章村油
卷六 第 19b 页 WYG0632-0138d.png
  召村等处营田皆引滏阳河水任县边家庄牛新
  寨西北张村等处营田引滏阳并牛尾诸河水正
  定县雕桥村王古寺顺成关等处营田引大鸣泉
  小鸣泉方泉班泉诸水平山县奉良庄川防村等
  处营田引滹沱河冶河水井陉县防口村西河村
  洛阳滩等处营田引冶河水邢台县楼下村孔桥
  村小汪村等处营田引百泉及达活紫金诸泉水
  沙河县北九家庄赵村等处营田引邢台百泉及
卷六 第 20a 页 WYG0632-0139a.png
  小沣诸泉水南和县豆村河头郭杨家屯等处营
  田引百泉水 天津局 天津州城南蓝田及贺
  家口围田静海县何家圈吴家嘴双港白塘口辛
  庄等围营田沧州葛估盘估二围营田兴国富国
  二场东西泥沽二围营田俱引海口潮水(雍正九/年设天)
  (津府改州为县自何家/圈以下围田皆𨽻天津)
  (臣/)等谨按畿辅水利之议见于古者北魏裴延俊
  为幽州刺史于范阳渔阳立渠堰溉田万馀顷唐
卷六 第 20b 页 WYG0632-0139b.png
  瀛州刺史卢晖引滹沱溉田五百馀顷宁晋令程
  处默引洨水溉田平棘令弓志元开毕泓以蓄泄
  水利又镇州获鹿县有大唐渠有礼教渠引太白
  渠溉田宋临津令黄懋请于河北诸州作水利田
  而制置河北屯田使何承矩于雄莫霸州平成顺
  安军兴堰六百里置斗门引淀水灌溉以足边食
  元提举诸路河渠郭守敬言水利六事一曰顺德
  达泉引入城中分为三渠灌城东地一曰磁州东
卷六 第 21a 页 WYG0632-0139c.png
   北滏漳二水合流处引水由滏阳邯郸洺州永年
   下经鸡泽合入沣河可灌田三千馀顷明汪应蛟
   巡抚天津于葛沽白塘种水稻亩收四五石疏请
   于朝以防海官军万人分田垦种而徐贞明水田
   之议尤详京东诸州县皆有其遗迹至我
  朝雍正三年直𨽻以水患告既赈贷而抚恤之
特命怡亲王等周履三辅大兴营田引水溉田之法旌叙
   鼓舞之方既详且悉其所设京东局则徐贞明之
卷六 第 21b 页 WYG0632-0139d.png
   遗规也京西局则何承矩黄懋之旧制也京南局
   则郭守敬之议可循天津局则汪应蛟之迹尚在
   分命官吏督率营治而民人亦有踊跃从事者数
   年之间得水田六千顷有奇而灌溉之利被于三
   辅矣
   五年
谕地方水利关系民生最为𦂳要江南户口繁庶宜更加
 修浚时其蓄泄以防旱涝我
卷六 第 22a 页 WYG0632-0140a.png
皇考念切民依康熙四十六年巡省江浙
躬亲讲求将附近太湖及通江潮之处条分缕析
特颁谕旨令江浙督抚于苏松常镇杭嘉湖地方疏浚河
 港以资灌溉修建闸座以便启闭皆动用公帑钱粮不
 使丝毫出于民力恩至渥也乃当时督抚诸臣不能实
 心仰体惟以虚文奉行糜费帑金二十馀万而无实效
 深可痛恨今巡抚陈时夏特行奏请且称费用不过十
 馀万两即可成功著副都统李淑德原任山东巡抚陈
卷六 第 22b 页 WYG0632-0140b.png
 世倌会同巡抚陈时夏总河齐苏勒总督孔毓珣悉心
 踏勘详加酌议凡建立闸座疏浚河流务期尽除淤塞
 以杜泛溢之虞广蓄水泉以收灌溉之益其一应公费
 俱动用库帑支给
   又
谕曰朕闻陜西郑渠白渠龙洞向引泾水溉民田甚广历
 年既久渐致淤塞堤堰坍圯醴泉泾阳等县水田仅存
 其名特令该督岳钟琪详酌兴修今据奏龙洞亟宜挑
卷六 第 23a 页 WYG0632-0140c.png
 挖郑白渠务当疏浚更须修筑堤堰建设闸口以备坚
 久著动用正项钱粮及时挑浚务期渠道深通堤堰坚
 固俾民田永赖
   又
谕苏松地势稍下特遣大臣会同督抚开浚水道太湖之
 水归海者经刘河白茅河居多图志载二河形势数十
 里一径直趋入海年久潮沙堙塞悉成平陆太仓常熟
 之绅衿土豪佔种报科者十无二三今既开浚必尽去
卷六 第 23b 页 WYG0632-0140d.png
 新涨地亩以复故道该督抚等当竭力秉公详勘务为
 一劳永逸之策是岁陈世倌疏请先挑吴淞江白茅河
   孟渎德胜九曲河其馀诸河俟完工之日以次开
   浚从之
   议修扬州五塘以溉民田娄江水利告成士民请
   建
万寿碑亭
谕速止之是月水利营田所进瑞稻一茎三穗或一茎二
卷六 第 24a 页 WYG0632-0141a.png
   穗
召入大学士等
赐观
   又
谕自古治水之法在顺其自然之势而利导之盖水之为
 害者大抵由于故道堙塞使水不得径直畅流以致泛
 滥为害但径直之路堙塞年久或民间既已盖造室庐
 开垦田亩或且安葬坟墓人情各顾其私不知远大之
卷六 第 24b 页 WYG0632-0141b.png
 计今见欲于此地开浚河道则百计阻挠而司其事者
 未免惑于浮议遂使迁就纡回苟且从事而不能成一
 劳永逸之举昨据岳钟琪奏陜西现在兴修汉渠但开
 浚之处不无碍于坟墓故尔迟回朕谕之曰果系民间
 坟墓所在当给与买地之价令其迁葬民自乐从今江
 南兴修水利著该督抚与钦差官员照此办理
   又
谕吴淞石塘当日勘估之时于海潮纡缓之处酌量修筑
卷六 第 25a 页 WYG0632-0141c.png
 土塘盖因工程浩大诸臣为节省钱粮起见故如此定
 议但东南财赋之区灌溉田亩保聚室庐全赖海塘捍
 卫海势冲激风涛旋转难定不若一例尽修石塘为百
 姓万年之利著将现在土塘改筑石塘不得惜费省工
 苟且塞责两江总督范时绎奏报估计修浚太仓州河
   道工料银两且言太仓州镇洋县士民佥称境内
   刘河已蒙发帑开浚其七浦河愿依旧例业户给
   食佃户出力不敢再费帑金
卷六 第 25b 页 WYG0632-0141d.png
上曰国家财用充足朕为地方筹画万年之利不惜多费
 帑金兴修钜工养育万姓若仍用民力以办公事非朕
 本心也著将士民捐助之处停止仍动用公帑办理并
 晓谕该州县士民伊等当体朕爱养元元之心于工程
 告竣之后岁岁修浚防护俾地方永受其益则胜于目
 前之趋事赴功多矣
   八年
谕宁夏地方万民衣食之源在于大清汉唐三渠之水利
卷六 第 26a 页 WYG0632-0142a.png
定例每年疏浚修理使民田得沾灌溉闻历年专司之
员疏忽怠玩以致闸道堤岸逐渐损坏时有冲决渠身
淤泥填塞日见浅窄而三渠之中惟唐渠为尤甚近来
其口过低其梢过高水势不能逆流而上多误小民耕
种之期虽每春定有岁修之例然不能以一月之工程
整数十年之荒废也见今兵部侍郎通智开浚惠农昌
润二渠于宁夏水利自然明悉著会同太常寺卿史在
甲即行查议今岁预备物料明春动工修补务令三渠
卷六 第 26b 页 WYG0632-0142b.png
坚固俾边郡黎元灌溉有资永享盈宁之庆
  九年遣太仆寺卿顾琮稽覈直𨽻水田除距水稍
  远地势稍高须车戽而升者听民随便种植外其
  水足地平无烦汲升之处今地方官具永远可为
  水田结状呈报户部荒废者如例议处又议设营
  田观察使二员分辖京东西督率州县营治可田
  地亩无力者贷以牛种秋收扣还设副使二员出
  资经理以为民倡所有旧田围渠闸洞时加修治
卷六 第 27a 页 WYG0632-0142c.png
   毋致废坏
   十年
谕宁夏为甘肃要地渠工乃水利攸关朕特遣大臣督率
 官员开浚惠农昌润二渠又令修理大清汉唐三渠以
 溥民利年来惠昌二渠及唐渠工程渐次告竣于民田
 大有裨益其大清渠汉渠虽未竣工然加谨堵筑极力
 挑浚已足以资灌溉不过湃岸闸座有应行修补之处
 可以从容经理查宁夏有专司水利之同知著将未竣
卷六 第 27b 页 WYG0632-0142d.png
 之渠工交与该员于每岁春工内分年陆续修理务期
 工程坚固利济有资使民田永沾膏泽是岁又以甘肃
   所属之瓜州地肥饶可垦将疏勒河上流筑坝开
   渠引水入河又于安家窝铺对岸导渠疏浚深通
   引水溉田至十一年陜西之柔远堡镇夷堡口外
   双树墩等地方开垦令开渠溉田十二年甘肃口
   外柳林湖地屯垦令筑坝建堤开渠又陜西之中
   卫县白马寺滩地广可耕令开渠建槽以资灌溉
卷六 第 28a 页 WYG0632-0143a.png
  议浚淮扬下河水道以济盐运溉民灶田
  令松江府之奉贤上海南汇等县修筑捍海土塘
  江苏抚臣乔世臣言金山华亭奉贤上海南汇五
  县地方西抵浙江平湖县界东至宝山县接壤之
  黄家湾绵亘二百五十馀里旧有土塘以捍潮汐
  雍正二年议自金山嘴至华家角四十馀里(系金/山华)
  (亭二/县地)俱易土为石次第告竣其华家角以东之旧
  塘未经修筑今年七月中海潮漫溢以致南汇上
卷六 第 28b 页 WYG0632-0143b.png
  海奉贤三县被灾较重今议修筑土塘在奉贤者
  由华家角石塘起至南汇县东界共九千三百二
  十七丈六尺在南汇者自奉贤县西界起至上海
  县东界共一万五千四百六十四丈在上海者自
  南汇县西界起至宝山县界之黄家湾共一千二
  百二十三丈八尺俱底宽五丈面宽二丈五尺高
  一丈二尺共需银九万八千三百五十四两零又
  黄家湾以北至宝山城四千二百二十八丈一尺
卷六 第 29a 页 WYG0632-0143c.png
   有奇旧塘亦颓废并宜增筑塘底宽五丈面宽二
   丈五尺共需银一万七千一百一十六两零疏入
命廷臣集议如所请行之
   十一年
诏修扬州之范公堤
命内大臣海望等查勘浙江海塘海望等疏言浙江江海
   之门户有三省城东南龛赭两山之间名曰南大
   亹禅机河庄两山之间名曰中小亹河庄之北宁
卷六 第 29b 页 WYG0632-0143d.png
   邑海塘之南名曰北大亹惟中小亹当南北两岸
   之中江水海潮若由此出入则两岸无虞但其地
   面不及南北两大亹之半潮过沙淤偶通旋塞不
   徙而南即徙而北南岸尚有龛常诸山连络捍卫
   北岸惟恃一线塘堤而已南大亹久淤成平陆数
   十年前尚有中小亹出入嗣后渐徙至北大亹今
   欲遏江海之狂澜使其仍归中道恐非人力所能
   为查海宁东南有尖山耸峙海口其西有小山俗
卷六 第 30a 页 WYG0632-0144a.png
   名塌山相去百馀丈水底根脚相连两山之间向
   有石坝堵截水道后因修塘人役误取其石见今
   江水大溜𦂳贴北塘直趋尖山塌山之间引入海
   潮冲激塘身护沙日卸若于两山之间照旧堵塞
   使江水海潮仍向外行则北岸护沙可涨而水道
   亦可望其南徙至于华家巷以东尖山以西一带
   塘工有草塘并条石块石塘不等应改建大石塘
   庶可垂永远所需工料约银一百八十馀万两非
卷六 第 30b 页 WYG0632-0144b.png
   历数年之久不能告竣臣等见议塞尖山水口既
   堵之后果能涨沙护塘则石塘可不必改建如仍
   无涨沙再行改建似亦未迟也惟翁家埠一段草
   塘塘内地势低洼及塘背附土单薄之处即应培
   补又石草各旧塘仅有一层应请于塘后添筑土
   备塘一道比旧塘再高五六尺以禦风潮泛溢之
  害疏入
上曰所奏俱属妥协著照所奏行朕思尖塌之间建立石
卷六 第 31a 页 WYG0632-0144c.png
 坝以堵水势似类挑水坝之意所见固是若再于中小
 亹开引河一道分江流入海以减水势似更有益从前
 虽经开挖旋复壅塞者皆因惜费省工之故今若倍加
 工力两工并举更觉妥备石坝建后即有涨沙而石塘
 亦当渐次改建以为永久之利其开挖引河著程元章
 等相度地势酌量办理
   十二年两江总督赵弘恩察勘松江海塘议于石
   塘外筑贴石土塘一道从之
卷六 第 31b 页 WYG0632-0144d.png
   十三年闰四月河东总督王士俊言东平州之安
   山湖地势低于运河其湖旁涸出之地请开垦以
   济民食
上令部臣详议
谕曰山东运河之水全赖诸湖停蓄以资灌注所以前人
 有水匮之名后因诸湖淤垫居民侵占为田以致水少
 不能济运朕屡降谕旨令河道总督等悉心经理近年
 始无水浅停舟之虑今王士俊此举乃为开垦起见朕
卷六 第 32a 页 WYG0632-0145a.png
 思湖水专资济运倘经理之初但贪田亩之有馀不计
 湖水之不足将来田多水少漕运稽迟则顾此失彼未
 免轻重倒置不可不慎之于始也遂
命止之
 
 
 
 
卷六 第 32b 页 WYG0632-0145b.png
 
 
 
 
 
 
 
 皇朝文献通考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