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
卷首 第 1a 页

唐权文公载之诗文全集五十卷前有集贤院大学士
杨嗣复序云公昔自纂录制集五十卷托友人湖南观
察使杨凭为序公元子中书舍人璩不禄嗣孙宪奉遗
集求鄙文以冠首五十卷次第具在集目云按公集流
传不绝如线今入四库馆别书目者仅二十卷总目称
内府藏本明嘉靖二十年杨慎得之于滇南刘大谟序
刻之文苑英华及唐文粹时时散见渔洋王尚书曾见
全本五十卷著于居易录称无锡顾宸所藏刘体仁之
子凡写赠王者诗赋十卷文集碑铭至祭文共四十卷
卷首 第 1b 页
实五十卷也南昌彭文勤公元瑞寄书于阮中丞元索
之知不足斋鲍以文鲍曰无有闻朱竹君先生家有之
阮以覆彭彭大惊询之于圭茫然也问之侄锡庚对曰
有之然先人弆贻秘本不敢以假人问其所得之自曰
五柳居陶书贾告予父曰有不可得之书在某公处公
能以宋椠名本数种易之可得也予父允之陶果得其
书请假钞一部以原书归我父然则海内不过二本耳
不敢轻以示人予笑曰姑假我一观可乎庚不得已迟
日送至予览披一过真五十卷不传之本也亟昼夜命
书手钞成而以原书归之椒花唫舫以钞本假彭公彭
卷首 第 2a 页
大喜照钞一部手加丹黄校勘涂乙请予序其源委行
将梓之巳而公病薨于邸予曰权文公集不可得矣嘱
其门生缓索之于其家彭公之孙邦畴曰信必完璧
不日而钞本复还予覆阅之则彭公病中手迹如新也
自癸亥秋至乙丑春圭既进知足斋诗集荷
御题诗冠于首退而喟然曰权文公忠孝良相其集海
内仅有四本不及时受梓可乎同志者闻而踊跃集腋
成裘曰善举无独为且彭公遗志也乃俾甘梓人以宋
体写之予陆续校正竣五十卷盖书之显晦有时数也
按公天水略阳人贞孝权公皋之子旧书称其自贞元
卷首 第 2b 页
迄元和三十年羽仪朝行直谅宽恕言动无饰述作雅
正而宏博时人以为宗匠孝弟力学髫龀有闻疏延龄
恣行巧佞论皋谟不书明刑实皋之馀庆所种也新书
称其雅正赡缛酝藉风流皆纪实也公忠鲠继宣公之
后山斗启南阳之先斯文不坠盖有天焉其忠孝之气
耿耿与日月争光矣刻成鸠工诸君子例序于后
嘉庆十一年丙寅二月春分日庚辰 经筵日讲起居
注官内廷供奉体仁阁大学士兼理工部翰林院掌院
学士事大兴朱圭谨序
卷首 第 3a 页
权载之文集序
    银青光禄大夫充集贤殿大学士杨嗣复撰
唐有天下二百二十载用文章显于时代有其人然而
自成童就傅以及考终命解巾筮仕以及钧衡师保造
次必于是视听必于是文采皆正色而无駮杂调韵皆
正声而无奇邪滔滔如江河东注不知其极而又处命
书纶綍之任专考覈品藻之柄参化成辅翊之勋初中
终全而有之得之于相国文公矣公讳德舆字载之天
水人也族望祖宗之远当官行巳之道语在国史铭于
圹而碑于途此不敢详今所载者因缘文业而巳早岁
卷首 第 3b 页
为淮南江西从事掾管记室之任属词诣理奏入而报
可移文走檄疆事迎解登朝为起居舍人改驾部员外
郎换司勋郎中迁中书舍人凡四任九年专掌诏诰大
则发德音脩典册洒朝廷之利泽增盛德之形容小则
褒才能叙官业区分流品申明沮劝无诞词无巧语诚
直温润真王者之言公昔自纂录为制集五十卷托于
友人湖南观察使杨公凭为之序故今不在编次之内
其他千名万状随意所属牢笼今古穷极微细周流于
亲爱情理之间磅礴于勋贤久大之业不为利疚不以
菲废本乎道以行乎文故能独步当时人人心伏非以
卷首 第 4a 页
德爵齿挟而致之贞元中奉诏考定贤良草泽之士升
名者十七人及为礼部侍郎擢进士第七十有二鸾凤
𣏌梓举集其门登辅相之位者前后十人其他征镇岳
牧文昌掖垣之选不可悉数方且继居重任者犹森然
非精识洞鉴鉴其词而知其人何以臻此耶宪宗皇帝
绍开中兴始初英明申威提法武功既愈文教是图元
和五年冬执政暴疾既瘖且痹未旬日而公作相宪章
儒术润色王度使和声顺气发自廊庙而鬯浃于幽遐
我之所长时以推戴玉立冰洁无缁磷迁染之讥以文
德自终岂徒然哉嗣复不佞发迹门馆仪曹台席皆忝
卷首 第 4b 页
前躅公之元子中书舍人璩不幸短命其嗣宪孙泣奉
文集求鄙文以冠篇首虽观于巨海难挹于波涛而藉
用白茅所资诚敬其五十卷次第具在集目谨序
卷首 第 5a 页
  鸠工姓氏
   戴衢亨(户部尚书)江西大庾人
   熊 枚(工部尚书)江西铅山人
   李钧简(吏部侍郎)湖北黄冈人
   万承风(礼部侍郎)江西义宁人
   赵秉冲(兵部侍郎)江苏上海人
   吴 璥(仓场总督)浙江钱塘人
   蒋予蒲(工部侍郎)河南睢州人
   陈崇本(太常寺少卿)河南商邱人
   王宗诚(少詹事)安徽青阳人
卷首 第 5b 页
   茹 棻(翰林院侍/读学士)浙江会稽人
   法式善(翰林院侍/讲学士)蒙古镶蓝旗人
   温汝适(祭酒)广东顺德人
   吴 𪔇(左庶子)安徽全椒人
   吴芳培(右庶子)安徽泾县人
   周系英(翰林院侍读)湖南湘潭人
   鲍桂星(左中允)安徽歙县人
   蔡之定(司业)浙江德清人
   姚文田(修撰)浙江归安人
   秦承业(编修)江苏江宁人
卷首 第 6a 页
    蒋祥墀(编修)湖北天门人
    戴殿泗(编修)浙江浦江人
    汤金钊(编修)浙江萧山人
    史致俨(编修)江苏江都人
    方 振(编修)江西南昌人
    涂以辀(御史)江西新城人
    万 云(吏部员外郎)浙江仁和人
    牛 坤(户部主事)直𨽻天津人
    方元鹍(工部主事)浙江金华人
    叶继雯(宗人府主事)湖北汉阳人
卷首 第 6b 页
    陶登瀛(咸安宫教/习举人)江苏武进人
    林天培(广东惠潮道)顺天大兴人
    言朝标(四川保宁/府知府)江苏 人
卷首 第 7a 页
 附目录校文
 目录舛漏颇多今按对本书举正如下
(十四叶十九行)百岩禅师碑铭(文在三洞法师吴先生碑铭之后/○十六叶二行)太子太
  保徐公墓志铭(此题重出文在二十四卷卷首○二十叶十行)陆贽翰苑集序(文阙)
(按在补刻内○十九行)左谏议大夫韦君诗集序(此篇文在三十五卷卷首○二十行)
  左卫胄曹许君诗集序(文阙按在补刻内○二十一叶四行)韦君诗集序(文在)
(魏国公贞元十道录之前)崔侍御诗集序(此题应作崔卫二侍郎诗序/二十二叶五行)送崔
  陆事序(陆应作录○二十三叶十八行)送立上人(立应作玄形误○二十六叶七行)贺破
  贼三表(三字衍文○二十八叶三行)起居舍人举人自代状(此题下共载历官举)
(人自代状十二首计阙题目十一条/四行)平章政事举人自代状(此题下共载状三首计)
(阙题两条/十三行)应缘迁奉状(此题下共载状八首计阙题目七条○二十九叶四行)祭崔
  侍御文(御应作郎/六行)祭华殿中文(华应作薛/二十行)祭杨校书夫
  人文(文在祭崔士曹文之前)
卷首 第 7b 页
 补刻目录(计三首)
  陆贽翰苑集序 左卫胄曹许君诗集序 韦宾客宅宴集
  诗集序
卷首 第 8a 页
卷首 第 9a 页
权载之文集目录
              权 德舆 字载之
 第一卷
  诗赋
   伤驯鸟赋 洞庭春溜满赋
   行舟逗远树赋 赐百寮追赏诗
   九日言怀 重阳日言志
   麟德殿观新乐 中和节赐宴
   重阳日即事 丰年多庆
   迎武舞乐章 读谷梁传二首
卷首 第 9b 页
    刘绍相访 卧病喜人见访
    多病戏书 古兴
    感遇 跌伤谢劝醲酒
    苦热 览镜见白须
    晚坐 竹径偶作
    过咸阳墅 南亭即事
    璩授京兆参军 醉后
    书绅 侍从游后湖宴望
    晨坐遇兴 郊居岁暮
    暮春闲居 月夜咏诗
卷首 第 10a 页
   崔侍御相访 夏雨率成
   夜坐道旧 自咎
   田家即事 寓兴
   浩歌 与道者同守庚申
   苦贫戏题 独酌
   知非 诫言
 第二卷
  诗
   和李相公早朝 于司空郊居
   和城南郊居 韦曲庄言怀
卷首 第 10b 页
   王侍郎领度支 和李侍郎早朝
   和刘侍郎伐叛 和刘大夫麦秋出师
   酬郑尚书新诗 和许阁老见寄
   和省中书怀 张监宅对酒
   直夜思闻雅琴 和李尚书东亭
   和殷员外直夜 酬陆参浙东见寄
   酬张监过中书 酬仲员外贺正除
   韩韦卿假山 和崔评事见寄
   殷郎中至南宫 酬南仲见示
   酬崔千牛早秋 酬灵彻上人见寄
卷首 第 11a 页
   酬蔡博士见寄 戏和三韵
   赠李韶州 酬崔四郎惠蜀琴
   酬冯绛州见寄 酬赵尚书见寄
   酬赵尚书看花
 第三卷
  诗
   和喜庆感怀 酬二十二兄见寄
   酬陆楚源对月 酬穆侍御感怀
   题郑评事江楼 春游茅山
   和韩侍御白发 和邵端公醉后
卷首 第 11b 页
    感张曲江 喜戴员外无事
    荅韦秀才 寄赠王曹长
    贡院对雪 初秋中书宿直
    代书荅唐开州 待漏假寐梦旧居
    祗命赴京书怀 省中忆江南旧居
    寄李衡州 寄崔稚璋
    诗问李韶州 赠虚公
    郴州换印 泛富春江
    寄侍御从舅 湖上晚眺
    新秋月夜 丹阳初遂闲居
卷首 第 12a 页
   过灵彻上人房 戏赠张鍊师
   戏赠天竺寺主 赠广通上人
   赠老将 戏赠崔表兄
   戏赠苏九
 第四卷
  诗
   送韦起居老舅 送孔十兄宾客
   送密秀才归蜀 送袁中丞持节册南诏
   送房侍御归越 送张中丞册吊回鹘
   送二十叔赴任 送十四叔赴渝州
卷首 第 12b 页
   送韦丈赴襄城 送薛丈赋得春草
   十九兄归江东 送张詹事致政归嵩山
   送许著作 送少清赴润州参军
   送浚上人 送张仆射归镇
   送十兄赴黔中 送韦中丞奉使新罗
   韦员外赴河阳 送从弟广东归
   送从翁赴任 送薛温州
   送王练师 送崔谕德致政东归
   送黔中裴中丞 送裴都护
   三十叔赴晋陵 送别浣汎
卷首 第 13a 页
   送张曹长奉使(西/蕃)饯崔判官
   送文畅上人东游 送范司空
   送杜中丞赴任 送殷卿归淮南
 第五卷
  诗
   送杜尹赴东都 送孔江洲
   送浑邓州 陈侍御夜宴叙别
   别蔡十二 与丁山人别
   送崔录事 送刘少府
   送李城门 送上虞丞
卷首 第 13b 页
    送卢评事省亲 送崔端公入京
    送张周二秀才 送张将军归旧业
    送王少府 送从弟归义兴
    送梁道士 送郑秀才
    送谢孝廉 送韩孝廉
    送陆拾遗 送映师归本寺
    送宇文少府 送温录事
    送山人 惠上人房宴别
    送裴秀才 送袁太祝
    送李侍御 送穆侍御
卷首 第 14a 页
   送崔端公 送陆太祝赴湖南
   送李处士 送清洨上人
   送别同用阔字 送人使之江陵
(别张侍御/别张评事觐省/送崔秀才归白田/逢久别者)
   赠别表兄韦卿 古离别
 第六卷
  诗
   青龙寺凭眺 朝拜昭陵
   酬张秘监清辞 酬冯监遇雨见示
   摄职南郊即事 和张监酒八陵院
卷首 第 14b 页
   和郑相公扈从 詹事府宿斋绝句
   和王祭酒见寄 酬裴端公中秋对月
   和崔阁老城外游 和张秘监过蒋拾遗
   酬崔舍人宿直 瑶台寺对月
   夏至日作 社日有怀
   元日呈郑侍御 七夕
   九日寄丹阳亲 九日北楼宴集
   九日龙沙宴会 腊日龙沙会绝句
   严陵钓台下作 晓发武阳馆
   丰城剑池驿感题 奉使遇风雨作
卷首 第 15a 页
    细柳驿 渭水
    宫人斜绝句 敷水驿
    朝元阁 石瓮寺
    盘豆驿 渡扬子江寄亲故
    新安江路 月夜江行
    江城夜泊 陪包谏议举帆
    富阳陆路 石塘路有怀
    玉山岭上作 舟行夜泊
    晓发桐庐 夜汎临平湖
    次滕老庄 晓
卷首 第 15b 页
    昼 晚
    夜 宿严陵滩
 第七卷
  诗
   和韦谏议送家兄 和张阁老美许陈兄弟
   与诸博士宴集 喜太常中书同日迁官
   贺国子柳博士 过隐者居
   从叔宅蔷薇花开 慈恩寺看花
   陈阁老看木瓜花 同游昊天观
   过王尚书林园 与沈拾遗游栖霞寺
卷首 第 16a 页
   栖霞寺云居室 天竺寺
   题邵端公林亭 题隐者所居
   题崔山人草堂 徐孺亭马上口号
   哭刘四尚书 张工部輤车
   工部发引伤足 过亡友杨校书厅
   哭李晦群 观葬者
   成南阳台 周平西墓
   苏小小墓 题柳郎中故居
   哭张十八 题亡友旧居
 第八卷
卷首 第 16b 页
  歌词
   德宗挽词三首 顺宗挽歌词三首
   昭德皇后挽词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
   惠昭皇太子挽词二首
   文敬太子挽词二首
   庄穆公主挽歌二首
   宪穆公主挽词二首
   惠康公主挽词二首
   西平王挽词 北平郡王挽词
   和李尚书竹亭歌 和张仆射朝天行
卷首 第 17a 页
    清上人院牡丹花歌
    锡杖歌 马秀才草书歌
    离合诗 酬转韵离合见赠
    同前崔汾和 同前杨于陵和
    同前许孟容和 同前冯伉和
    同前潘孟阳和 同前武少仪和
    春日雪 酬张荐
    又酬张荐 五杂俎
    数名诗 星名诗
    卦名诗 药名诗
卷首 第 17b 页
     古人名诗 州名诗
     八音诗 建除诗
     六府诗 三妇诗
     安语 危语
     大言 小言
  第九卷
   诗
     杂诗五首 广陵诗
     古意 春日戏题十首
     相思曲 古乐府
卷首 第 18a 页
   渡秋江怨 秋闺月
   薄命篇 放歌行
   旅馆雪晴新月 玉台体
    赠友人 舟行见月
    杂兴五首
 第十卷
  诗
    以诗代书寄内 夜泊有怀
   兰溪有寄 相思树
    石楠树 斗子滩
卷首 第 18b 页
    黄蘖馆 清明日次弋阳
    中书夜直 病中遇直
    礼部宿斋有贶 酬九日
    和九月游 上巳日赴韨褉之会二绝
    见怀贡院 桃源篇
    听琴举酒 七夕
    同兴庆宫即事 同蒙恩封成纪县伯
    崔尹写告身 奉使丰陵
    南园宴会 题诸孙乞巧文
    太常寺宿斋 朝回阅乐
卷首 第 19a 页
   中书宿斋 中书送敕赐斋馔
   敕赐长寿酒 冬至日宿斋郡君朝谒
   发峡石路上 西岳庙祝谒
 第十一卷
  碑铭
   岐国公杜公淮南遗爱碑铭
   贞武张公遗爱碑铭
 第十二卷
  碑铭
   南川郡王刘公纪功碑铭
卷首 第 19b 页
   李公遗爱碑铭 韦公先庙碑铭
   于公先庙碑铭 薛公先庙碑铭
 第十三卷
  碑铭
   浑公神道碑铭 赵公神道碑铭
   杜公神道碑铭 卢公神道碑铭
 第十四卷
  碑铭
   齐成公神道碑铭 姚公神道碑铭
   王公神道碑铭
卷首 第 20a 页
 第十五卷
  碑铭
   董公神道碑铭 刘公神道碑铭
   严公神道碑铭
 第十六卷
  碑铭
   淮阴县令王府君神道碑铭
   伏陆县令王府君神道碑铭
   绛州刺史李公神道碑铭
 第十七卷
卷首 第 20b 页
  碑铭
   裴公神道碑铭 武公神道碑铭
   伊公神道碑铭 崔公神道碑铭
   王公神道碑铭
 第十八卷
  碑铭
   裴府君神道碑铭 河间君神道碑铭
   孙公神道碑铭 谷氏神道碑铭
   百嵓禅师碑铭 三洞法师吴先生碑铭
 第十九卷
卷首 第 21a 页
  行状
    马太傅行状
 第二十卷
  行状
   卢公行状 韩公行状
 第二十一卷
  墓志铭
    刘公墓志铭 张公墓志铭
    严公墓志铭
 第二十二卷
卷首 第 21b 页
  墓志铭
   贾公墓志铭 杜公墓志铭
   礼部尚书张公墓志铭
   右仆射李公墓志铭
 第二十三卷
  墓志铭
   太常卿韦公墓志铭
   朝议大夫韦君墓志铭
   太中大夫罗公墓志铭
   秘书少监周君墓志铭
卷首 第 22a 页
   卫尉少卿裴君墓志铭
   太子太保徐公墓志铭
 第二十四卷
  墓志铭
   太子少保徐公墓志铭(并序)
   礼部尚书王公改葬墓志铭
   容州刺史戴公墓志铭(并序)
   饶州刺史崔君墓志铭(并序)
   歙州刺史陆君墓志铭(并序)
   司门员外郎仲君墓志铭(并序)
卷首 第 22b 页
 第二十五卷
  墓志铭
   权府君墓志铭(并序)李公墓志铭(并序)
   司农少卿李公墓志铭(并序)
   大理评事唐君墓志铭(并序)
   太原府司录李府君墓志铭(并序)
   监察御史张府君墓志铭(并序)
   兵曹参军萧府君墓志铭(并序)
   丹阳县丞卢君墓志铭(并序)
 第二十六卷
卷首 第 23a 页
  墓志
   王妣夫人杨氏袝葬墓志铭(并序)
   先公先太君灵表
   独孤氏亡女墓志铭(并序)
   殇孙进马墓志
   叔父华州参军府君墓志铭(并序)
   再从叔父蕲县令府君墓志铭(并序)
   再从叔父咸阳县丞府君墓志铭(并序)
   登封县令权君墓志铭(并序)
   郴州刺史李君墓志铭(并序)
卷首 第 23b 页
   长安主簿李君墓志铭(并序)
   建昌县丞崔君墓志铭(并序)
   房州刺史崔君墓志铭(并序)
 第二十七卷
  墓志
   崔公夫人柳氏祔葬墓志铭(并序)
   邓国夫人谷氏墓志铭(并序)
   卫国夫人李氏墓志铭(并序)
   权公夫人张氏墓志铭(并序)
   王君夫人崔氏祔葬墓志铭(并序)
卷首 第 24a 页
   许君夫人韦氏墓志铭(并序)
   比丘尼元应墓志铭(并序)
   何君夫人卢氏墓志铭(并序)
   李公夫人卢氏墓志铭(并序)
   柳君夫人权氏墓志铭(并序)
 第二十八卷
  铭赞
   石门道一禅师塔铭(并序)
   大律师多宝塔铭(并序)
   三藏和尚影堂碣铭(并序)
卷首 第 24b 页
   契微和尚塔铭(并序)
   兴唐观新钟铭(并序)
   世德铭 几铭
   岁星居心赞(并序)二疏
   贺监草书赞 无为先生赞
   画西方变赞 画释迦如来赞
   绣阿弥陁佛赞(并序)
 第二十九卷
  谥议
   德宗皇帝谥册文 庄宪皇后谥册文(奉/敕撰)
卷首 第 25a 页
   司空李公谥议 独孤公谥议
   昭陵寝宫奏议 祭岳镇海渎等奏议
   献懿二祖迁庙奏议
 第三十卷
  论议
   两汉辩亡论 荅客问
   酷吏传议 世祖封不义侯议
   志过 荅问三章
   醉说 释疑
   放言
卷首 第 25b 页
 第三十一卷
  记
   京兆少尹西厅壁记
   秘书郎壁记
   司门员外郎壁记
   吏部员外郎南曹厅壁记
   宏文馆大学士壁记
   司徒歧公杜城郊居记
   太宗飞白书记
 第三十二卷
卷首 第 26a 页
  记
   宣州响山新亭新营记
   黔州观察使新厅记
   开州刺史新宅记
   洪州西山风雨池记
   虚上人石帆山灵泉北䲧记
   许氏吴兴溪亭记 草衣禅师宴坐记
 第三十三卷
  集序
   常山文贞公崔公集序 陆贽翰苑集序
卷首 第 26b 页
   赞皇文献公李公文集序
   博陵崔君文集序 兵部郎中杨君文集序
   漳州刺史张君集序
   宗元先生吴尊师集序
 第三十四卷
  集序
   梓州刺史权公文集序
   司徒张公集序 太子太保姚公集序
   左谏议大夫韦君诗集序
   左卫胄曹许君诗集序
卷首 第 27a 页
 第三十五卷
  序
   魏国公贞元十道录序
   韦君诗集序 崔侍御诗集序
   熊氏清风亭诗序
   萧侍御喜陆太祝移居诗序
 第三十六卷
  序
   送张仆射归徐州序
   送袁中丞持节册回鹘序
卷首 第 27b 页
   送张中丞持节册吊新罗序
   送韦中丞使新罗序
   送裴中丞赴黔中序
   送安南裴中丞序
   送仲员外充选补使序
   送殷员外出守均州序
   送陆使君赴任序
   送许员外出守郢州序
   送建州赵使君序
   送杜少尹赴东都序
卷首 第 28a 页
   送袁尚书赴襄阳序
 第三十七卷
  序
   送韦起居归嵩阳旧居序
   送崔陆事赴官序
   送崔谕德致仕东归序
   送薛将作分司东都序
   送韦十二丈任王屋序
   送李判官赴黔中序
   送李侍御赴成都序
卷首 第 28b 页
   送崔判官赴义武军序
   送李司功赴任序
   送从叔赴任鄱阳序
   送从兄南仲登科后归序
   送从兄立赴昆山主簿序
   送再从弟少清赴润州参军序
   送三从弟长孺擢第后归序
   送三从弟况赴义兴尉序
 第三十八卷
  序
卷首 第 29a 页
   送袁少府赴官序
   送刘秀才登科后觐省序
   送前溧阳路丞序 送许协律赴西川序
   送商州崔判官序 送郑录东游序
   送贾使君赴任序 送马少府赴官序
   送徐咨议东归序 送李侍御赴岭南序
   送灵彻上人归沃州序
   送浑沦先生游南岳序
   送崔端公赴江陵序
   送张校书归湖南序
卷首 第 29b 页
   送从兄颖游江西序
   送从舅泳入京序
 第三十九卷
  序
   送许校书赴江西使府序
   重送许校书联句 送王仲舒序
   送丘颖序 送韦评事序
(送马正字序/送立上人序/送陆校书序/送道依阇黎序)
   送郑秀才序 送元中丞序
   送王侍御序 秋夜宴会序
卷首 第 30a 页
   腊日宴集序 送张评事序
   送卢判官序 送马典设序
   送丁少府序 送陈秀才序
   送钮秀才序 送独孤孝廉序
 第四十卷
  策问
   进士策问五篇 明经春秋第一问
   明经礼记第一问 明经周易第二问
   明经尚书第二问 明经毛诗第二问
   明经榖梁第二问 明经论语第三问
卷首 第 30b 页
   道举第一问 道举第二问
   宏文生第三问 礼部策问十篇
   左氏传问二篇 礼记问二篇
   周礼问二篇 周易问六篇
   尚书问二篇 毛诗问二篇
   榖梁传问二篇 论语问二篇
   道举问三篇 宏崇生问二篇
   中书试进士策问两道
   吏部试上书人策问三道
 第四十一卷
卷首 第 31a 页
  书
   柳福州书 荅柳福州书
   与张秘监书 荅书
   字发
 第四十二卷
  书
   与柳谏议书 与杜给事书
   崔左司书 荅崔左司书
   贺崔相国书 与独孤秀才书
   荅独孤秀才书 荅杨湖南书
卷首 第 31b 页
 第四十三卷
  表
   赵相公谢赐金石凌表
   卢相公谢中书侍郎表
   贾相公陈乞表 卢相公谢赐方药三表
   赵相公谢平章事表
   卢相公陈乞两表 卢相公谢授宾客表
   贾相公陈乞表 郑相公让中书侍郎表
   崔相公谢门下侍郎表
   贾相公谢赐马等表
卷首 第 32a 页
   齐相公让脩国史表 齐相公进所赐马表
   贾相公陈乞六表
 第四十四卷
  表
   贺破吐蕃表 贺元谊出洺州城表
   贺擒送李乃表 贺灵武大破吐蕃表
   贺破贼三表 贺雪三表
   贺雨三表 谢放朝参表
   贺减膳降雨表 贺德音赈给表
   贺八陵修毕表 贺白鸬鹚表
卷首 第 32b 页
   贺黄河清表 贺获白兔表
(贺获白鹿表/贺嘉禾合穗表/贺获白山鹊等表/贺连理棠树表)
   贺甘露表 贺瑞莲花表
 第四十五卷
  表状
   谢御制赐百官追赏诗状
   和御制赐百官追赏诗状
   谢御制九日言怀赐诗状
   和圣制九日言怀诗状
   谢圣制重阳日中外同欢赐诗状
卷首 第 33a 页
   和圣制重阳日中外同欢诗状
   贺新制中和乐状
   和圣制观新乐诗状
   敕批
   谢御制赐百官宴集示诗状
   和圣制赐百官宴集诗状
   谢御制重阳日即事诗状
   和圣制重阳日即事诗状
   贺建康郡王诞皇曾孙状
   贺南诏授册礼毕表
卷首 第 33b 页
   贺幽州大破奚虏状
   贺三教论议状
   奉韦皋奏南诏奉圣乐章表
   贺雅州大破蕃寇状
 第四十六卷
  表状
   谢恩赐马等状 谢批荅表
   谢知门下事状 请祔庙状
   谢追赠表 进诗表
   谢借飞龙马状 留守谢上表
卷首 第 34a 页
    太常博士举人自代状
    右补阙举人自代状
    起居舍人举人自代状
    平章事举人自代状
    贺除于頔太子宾客表
    谢停赐口腊表 谢端午赐衣表
    请置防禦军表 谢吴少阳起复表
    谢赐钱状 奏孝子刘敦儒状
    谢赐冬衣表 请加置留镇兵状
    将士贺置状 请加置兵衣粮状
卷首 第 34b 页
   裴次元充东都副留守状
   谨移义成军人镇阳翟状
   谢除太常卿表 应缘迁奉状
 第四十七卷
  疏
   论水灾上疏 论度支上疏
   请置两省官表 淮西招讨事宜
   徐州事宜表 许孟容论齐总授官事
   论旱灾表 昭义军事宜
   恒州招讨事宜 山东行营条件
卷首 第 35a 页
 第四十八卷
  祭文
   祭包监文 祭韩祭酒文
   祭卢华州文 祭崔侍御文
   祭梁补阙文 祭唐舍人文
   祭李祭酒文 祭华殿中文
   祭柳郎中文 祭李元易文
   祭李处士文
 第四十九卷
  祭文
卷首 第 35b 页

   祭独孤常州文 祭独孤台州文
   祭贾魏公文 祭张工部文
   祭杜岐公文 祭徐给事文
   祭奚吏部文 祭吕给事文
 第五十卷
  祭文
   祭员外叔父文 祭相国安平公文
   祭河东县君文 祭崔丞文
   祭崔使君文 祭杨校书文
   祭崔士曹文 祭杨校书夫人文
卷首 第 36a 页
    祭唐评事文 告王考礼部文
    祭王妣杨氏文 告先公贞孝文
    祭独孤少监文 祭孙男法延师文
    祭外孙女文
卷首 第 36b 页

权载之文集日录终
卷首 第 37a 页
 权文公集补遗(据长沙叶氏藏嘉庆辑刻本补)
  目录
   齐抗平章事制
   上陈阙政
   论裴延龄不应复判度支疏
   奏于董所犯当明刑正罪疏
   遗表
   唐使君盛山唱和集序
   秦徵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诗序
   吴尊师华原露仙馆诗序
   张隐居庄子指要序
   吴尊师传
    齐抗平章事制
卷首 第 37b 页
敕寅亮天工缉熙王度调阴阳以遂群品敷教化以统百官必
得其人乃济于理是咨茂德允式具瞻中散大夫守太常卿上
柱国赐紫金鱼袋齐抗植操清贞秉心谅实精达政理详明典
彝才器可以济时忠正可以激俗莅事惟肃休声茂闻宜入赞
于中枢俾发挥于景化式是百辟毗予一人可守中书侍郎门
下平章事散官勋赐如故于戏政之得失在于弼谐尔其竭诚
启沃以广视听尽规献纳以赞谋猷俾人叶中时乃之绩无替
朕命厥惟懋哉
   上陈阙政
陛下齐心减膳闵恻元元告于宗庙祷诸天地一物可祈必致
其礼一士有请必听其言忧人之心可谓至矣臣闻销天灾者
修政术感人心者流惠泽和气洽则祥应至矣畿甸之内大率
赤地而无所望转徙之人毙踣道路虑种麦时种不得下宜诏
卷首 第 38a 页
所在裁留经用以种贷民今兹租赋及宿逋远贷一切蠲除设
不蠲除亦无可敛之理不如先事图之则恩归于上矣十四年
夏旱吏趣常赋至县令为民殴辱者不可不察漕运本济关中
若转东都以西缘道仓廪悉入京师督江淮所输以备常数然
后约太仓一岁计斥其馀者以粜于民则时价不踊而蓄藏者
出矣大历中一缣直钱四千今止八百税入加旧则出于民者
五倍其初四方锐于上献为国掊怨广军实之求而兵有虚籍
剥取多方虽有心计巧历能商功利其于割股啖口困人均也
比经绌放者自谓抆拭无期坐为匪人感伤和气而冬荐官踰
三年未受命衣食既空溘然就毙此亦穷人之一端也近陛下
洗宥绌放者或起为二千石其徒更相勉知牵复可望惟因而
宏之使人人自效
   论裴延龄不应复判度支疏
卷首 第 38b 页
臣伏以爵人于朝与众共之况经费之司安危所系延龄顷自
判权逮今旬岁不称之声日甚于初群情众口喧于朝市不敢
悉烦圣听今谨略举所闻多云以租赋正额支用未尽者便谓
之剩利以为已功又云破官钱买常平先所收市杂物遂以再
给估价用充别贮利钱又云边上诸军皆至县缺自今秋以来
并不支粮伏以疆埸之事所虞非细诚圣谟前定终事切有司
陛下必以延龄孤贞独立为时所抑丑正之党结此流言何不
以新收剩利徵其本末令分析条奏又择朝贤信臣与中使一
人巡覆边军察其资储有无虚实倘延龄授任以来精心勤力
每事省约别收羡馀于正数各有区别边军储蓄实犹可支身
自敛怨为国惜费自宜更加优奖以洗群疑明书厥劳昭示天
下如或言者非谬罔上实多岂以拜国重务委之非据臣职在
谏曹合采群议正拜已来今已旬日道路云云无不言此岂京
卷首 第 39a 页
师士庶之众愚智之多合而为党共有雠疾陛下似宜稍回圣
鉴俯察群情
   奏于董所犯当明刑正罪疏
窃以董溪等当陛下忧山东用兵时领粮料供军重务圣心委
付不比寻常敢负恩私恣其赃犯使之万死不足塞责宏宽大
之典流窜太轻陛下合改正罪名兼责臣等疏略但诏令已下
四方闻知不书明刑有此处分窃观众情有所未喻伏以自陛
下临御已来每事以诚实与天地合德与四时同符万方之人
沐浴皇泽至如于董所犯合正典章明下诏书与众同弃即人
各惧法人各谨身臣诚知其罪不容诛又是已过之事不合论
辩上烦圣聪伏以陛下圣德天姿度越前古顷所下一诏举一
事皆合理本皆顺人心伏虑他时更有此比但要有司穷鞫审
定罪名或致之极法或使自尽罚一劝百孰不甘心巍巍圣朝
卷首 第 39b 页
事体非细臣每于延英奏对退思陛下求理之言生逢盛明感
涕自贺况以愚滞朴讷圣鉴所知伏惟恕臣迂疏察臣丹恳
   遗表
臣某言生逢圣时获事陛下以臣戆朴备位将相幸免罪戾实
无裨补福过灾生二年以来脚疾痹缓近自旬日咽喉气痛渐
就危惙虑不支持永辞圣明涕流呜咽伏惟皇帝陛下继十一
叶休运承二百年景祚平吴定蜀扫荡淮夷巍巍功德与天地
准今纵有疥癣不足平夷伏惟以恺悌之仁宏宽大之本为九
州自爱使万古同福则臣幽冥之下同生物受赐无任感恩攀
恋悲激之至
   唐使君盛山唱和集序
古者采诗成声以观风俗士君子以文会友缘情放言言必类
而思无邪悼谷风而嘉伐木同其声气则有唱和乐在名教而
卷首 第 40a 页
相博约此北海唐君文编盛山集之所由作也初文编以英华
籍甚辉动朝右书法草奏为明庭羽仪谈者谓翰飞密侍润色
告命如取诸怀之易也八年夏佩盛山印绶朱两轓而西天子
雅知其文采慰勉甚厚且曰第如新涖分我忧叹于是惠而保
之四封熙熙比岁连课为百城表率十九年冬既受代转迁于
夔上方以恺悌纾息之为大人文华国之为细或者蕴而决之
使目不暇瞬庸讵知向时岁月不来之推毂邪理盛山十二年
其属诗多矣非交修继和不在此编至于营合道志咏言比事
有久敬之义焉暌携寤叹惆怅感发有离群之思焉班春悲秋
行部迟客有记事之敏焉烟云草木比兴形似有寓物之丽焉
方言善谑离合变化引而伸之以极其致昔魏文帝称刘公干
五言诗之善者妙绝一时抱朴子云读二陆之文恐其卷尽今
览盛山之作有似之凡汉庭公卿左右曹方国二千石军司马
卷首 第 40b 页
部从事暨岩栖处士令弟才子稽合属和二十有三人共若干
篇盍簪则七子偕赋发函亦千里善应尊贤下士备见于斯葳
蕤照烛虽南金青玉之不若也噫文编所友善者仆多善之周
星之间物故殆半梁宽中杨懋功尤为莫逆交友零落如何可
言况其雅音已矣多叹三复感念涕洟集于笔端是集也编于
德舆尝有木桃琼瑶之往复辱求序引所不敢让者俟夫子徵
还道旧之日破涕为笑于斯文也
   秦徵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
儒有秦公绪者当天宝理平之世兴丽则鼓盛名于当时遭多
故道进身退越部山水佐其清机圆冠野服翛然自放宅遐心
于事外得佳句于物表不知华缨丹毂之为贵者几四十年方
帅时贤轼闾悬榻昔郑公通德有乡门之号秦君丽句创里亭
之名慕风骚者多所向仰贞元中天下无事大君好文公绪旧
卷首 第 41a 页
游多在显列伯喈文举之徒争为荐首而寿阳大夫公之章先
闻故有书府典校之拜时动静不滞于一方矣七年春始与予
遇于南徐白头初命色无愠怍知名岁久故其相得甚欢因谓
予曰今业六义以著称者必当唱酬往复亦所以极其思虑较
其胜败而文以时之闻人序而申之悉索笈中得数十编皆文
场之重名强敌且见校以故敌故(二字/疑衍)随州刘君长卿赠答之卷
惜其长往谓余宜叙嚱夫彼汉东守尝自以为五言长城而公
绪用偏伍奇师攻坚击众虽老益壮未尝顿锋词或约而旨深
类乍近而致远若珩佩之清越相激类组绣之元黄相发奇采
逸响争为前驱至于室家离合之义朋友切磋之道咏言其伤
折之以正凡若干首各见于词云
   吴尊师华原露仙馆诗序
世人于逆旅溺丧之中而村(疑)执胶固唯仙师吴君超然悬解
卷首 第 41b 页
 于是有华原露仙之作本于道生终于物宜盖顺一气之聚散
 随百昌之化生为疣为赘为决为溃委和归根泊然大观至于
 谷神隐景之道又何可究耶众君子用徵声诗师亦继和是皆
 遗形达生之言也或曰若师之道可以坐忘矣恶用言说涉于
 名迹耶予曰道德上下经与内外杂篇岂非老庄之言耶终日
 而尽道师之心也彼方以生死为一贯又何有于名迹哉又曰
 既言之可矣恶用诗之矣师又泛然而和之斯皆元同而不囿
 于物者也于是或者退而鄙夫书之以冠于群篇云
    张隐居庄子指要序
 今之畸人有隐居张氏者治庄子内外杂篇以向郭旧注未尽
 采其旨乃为之训释犹惧学者之荡于一端泥于一说又作三
 十三篇指要以明之盖宏道以周物阐幽以致用内外相济始
 终相发其文约其旨明累如珠贯涣若冰释既而以予尝所蕲
卷首 第 42a 页
向俾叙而辨之为道之用也经天地该万物内化者可以泽四
海外化者可以冥是非䜣然顺物内外偕化得其环中以应无
穷古之善为道者如此洎乎性命耳目之相轧也不胜于物则
相辨相劘徇乎无涯气耗乎名声之域心斗于彼是之境陈蠹
滑湣封执逆旅惧力不足而群奔舛驰庄生哀其如是乃退广
柱下之说弛张变化未始离乎道用虚静恬淡无为为本焉故
其言后王抚世也则曰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其言君子
行道也则曰时命大行乎则返一无迹大穷乎则深根宁极窒
乎欲则曰休影息迹达乎生则曰外形委蜕其放言大观也则
齐彭殇一尧桀等周公于猿狙比大舜于豕虱或至大适以为
累或至细乃牵乎用斯岂穷乡一曲者所能通故有内外杂篇
之异然则道之于物无不繇也行之者视其分随其方而揭厉
之则为家为邦为仁为智游之泳之日渐渍之化与心成不知
卷首 第 42b 页
所自则昧者皦躁者静循之而愈照冥之而愈妙撄宁悬解岂
远人哉隐居之意明此而已矣隐居者九垓别号浑沦子老于
是学遍游名山无常居不粒食与土木鸟兽同其外而中明也
如是向使与漆园同代如邱明受经于仲尼矣其颜成子南荣
趎之徒与予抠衣于君实所辱命粗举庄子之略直书隐居之
志以冠于篇
   吴尊师传
吴筠字贞节鲁中儒士也少通经善属文举进士不第性高洁
不伍流俗乃入嵩山依体元先生潘师正为道士传正一之法
苦心钻仰尽通其术开元中南游金陵访道茅山久之东游天
台筠尤善著述在剡与越中文士为诗酒之会所著歌篇传于
京师元宗闻其名遣使徵之既至与语甚悦令待诏翰林帝问
以道法对曰道法之精无如五千言其诸枝词蔓说徒费纸劄
卷首 第 43a 页
尔又问神仙修鍊之事对曰此野人之事当以岁月功行求之
非人主所当适意每与缁黄列坐朝臣启奏筠之所陈但名教
世务而已閒之以讽咏以达其诚元宗深重之天宝中李林甫
杨国忠用事纲纪日紊筠知天下将乱坚求还嵩山累表不许
乃诏于岳观别立道院禄山将乱求还茅山许之既而中原大
乱江淮多盗乃东游会稽常于天台剡中往来与诗人李白孔
巢父诗篇酬和逍遥泉石人多从之竟终越中文集二十卷其
元纲三篇神仙可学论尤为达识之士所称凡为文词理疏通
文彩焕发每制一篇人皆传写虽李白之放荡杜甫之壮丽能
兼之者其惟筠乎
卷首 第 4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