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四
卷二十四 第 1a 页 WYG1312-024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梅村集卷二十四
          国子监祭酒吴伟业撰
 序四
  送胡彦远南归序
武林有横山江氏兄弟隐于横山者二十年天下言隐
居善避兵者无如横山矣已而武林乱横山先受兵余
疑焉或曰江氏固高赀有图书玩好朋友声酒之乐富
卷二十四 第 1b 页 WYG1312-0249b.png
于居山者也余乃叹曰江氏之及也宜哉今年春遇诗
人胡彦远于长安每酒酣诧客曰吾家在武林之河渚
峦回涧复人迹罕至烟汀雾树视之既尽杳若万里吾
父子葺茅屋以居杜门著书不见兵革顾以贫故无以
赡老亲不得已走京师从故人索河北一书今将涉漳
河过邢台溯淮而南归吾所居河渚誓不复出矣夫以
彦远之诗与其人使有山田数十亩营灌自给可以勿
游既游矣即久留邸中曳裾公卿之门亦可以无困乃
卷二十四 第 2a 页 WYG1312-0250a.png
彦远自以居山久一旦来京师策秃尾驴障便面行泥
淖中郁郁不得志发病思归归而便道谒西诸侯西诸
侯恐无能识彦远者其游也乃所以益其贫耳虽然吾
以知彦远居山之安也织帘砍屧纬萧拾橡可以养生
可以事亲彦远讵忧贫乎吾闻南高峰下有松仙人者
不衣不食大类焦先寒贫子之流此真隐居善避兵者
彦远必知其人问之而不吾告何也他日有弃家变名
横山河渚之间莫知其处者其必彦远也夫
卷二十四 第 2b 页 WYG1312-0250b.png
  送林衡者还闽序
闽为天下僻壤面山负海土风淳厚家礼乐而户诗书
人才常甲天下而石斋黄先生以道德起漳南忠孝大
节光显于朝廷而文章经术以教训乡里生徒榕坛之
下巷舍常满闽士之盛天下莫隆焉闽于地既僻而人
才绝盛其郡举上计试于礼部者过重山危栈涉钱塘
入武林取道于吴郡而后繇江淮以达于京师故虽以
石斋之贤海内望尘不及独于吾吴则山川历览宾客
卷二十四 第 3a 页 WYG1312-0250c.png
从游可指数而得也况其子弟都讲之至于斯哉盖是
时天下太平江南文事大振如余者夙为石斋所知能
推明其教故舟车之通声气之合有如此也自先生殉
节以死余卧病海滨不与当世接远方之士徒步而过
我者亦已少矣今年兴化林衡者布衣芒屩负其诗古
文词十数卷入门长揖曰吾石斋弟子也先生没吾党
抱其经书逃匿岩谷盖与天下绝矣独念通都广邑之
内名山大河之间人才辈出耆旧犹存今以绝意仕宦
卷二十四 第 3b 页 WYG1312-0250d.png
不得复与之游则何以论道取友感发其志气于是累
趼重茧襆被而来将由此入白门过广陵一睹中原之
盛而恐其粮尽以返也余闻其言壮之往者在长安石
斋曾以易传授余及豫章杨机部未及竟石斋用言事
得罪相送出都城机部慨然曰绝学当传大贤难遇余
两人曷弃所居官从石斋读书鹤鸣山中十年不出余
心是其语两人者逡巡未得去今机部后先授命余腼
颜苟活先生之学遂以失传嗟乎吾闻之古人有辞亲
卷二十四 第 4a 页 WYG1312-0251a.png
远游负笈求师三年不得见者矣有解去印绶不通官
阀北面称弟子者矣此机部与余所不能为者而衡者
为之衡者行序其稿为赠所以明余之惰著衡者之勤
以见闽士多贤而石斋先生之学犹存于天下也衡者
名佳玑兴化之莆田人为人质朴修志行诗文雅健有
师法其叔父小眉公以前进士隐居著述衡者能世其
家风云
  赠琴者王生序
卷二十四 第 4b 页 WYG1312-0251b.png
往时余兄志衍好琴琴之道非心手专壹勿能工也志
衍能诗文善书画奕棋居能品又能投壶蹴鞠诸戏其
于琴弗肯竟学顾好与其工者游有王生者以此技进
能为新声当是时志衍方贵盛宾客日十数人谈论方
起丝管间作行酒歌呼投卢绝叫志衍分身其间诙啁
抵掌以为笑乐已而王生携其琴至抚弦布指则主人
焚香啜茗正容端膝四座阒寂无人声余于是叹琴德
之妙王生之工并以服吾志衍也不数年志衍官蜀之
卷二十四 第 5a 页 WYG1312-0251c.png
成都阖门遇寇难以死王生者无所遇其道益以穷衣
其敝衣日抱琴行道中余与当时宾客遇乱各散去无
一人能收王生者盖志衍之亡六七年矣今年夏复与
王生遇谈志衍旧事则大哭哭已为余鼓一再弄凄然
以清悄然以悲听之如见志衍也昔孟尝君广厦邃房
淫声丽色撞钟舞女乎其前而雍门高为之鼓琴也能
使如破国亡邑之人流涕泣下今以吾志衍才气之雄
交游之众可不谓盛欤一旦骸骨破碎门户磨灭欲如
卷二十四 第 5b 页 WYG1312-0251d.png
雍门所云千秋万岁之后婴儿竖子踯躅而歌于其墓
上噫何可得哉然则王生之为此曲也其为峨眉之高
乎其为瞿塘之深乎其为杜鹃之啼猿狖之吟乎其为
山鬼之连蜷而偃蹇乎其为秋风之憀慄中人肌肤乎
盖坐客憯懔振悚变色而三叹又从而歌之曰葛蔓蔓
兮雨冥冥枫林黑兮阴火青望故乡而不见语白骨乎
空城顾爱子之罔托兮嗟宾御之无人则坐客无不矫
首西望欷歔而于邑也抑吾又闻之琴者所以理性怡
卷二十四 第 6a 页 WYG1312-0252a.png
心导情宣郁今聆王生之操不言哀而哀得毋张急调
下非中和之响耶是不然夫人心有烦冤菀结不能自
达者骤闻幽眇之音愀怆之调一弹再鼓涕泪横集则
仰首出气足以释然于胸怀且以文王之忠焉而幽囚
伯奇之孝焉而谗死孔子之圣焉而见逐颜回之贤焉
而早夭在深于琴者言之虽以志衍之罹极祸揆之义
命可以无憾况于吾辈为破国亡邑之人者耶王生推
琴而起曰善遂书其语为赠王生名愚吴郡人
卷二十四 第 6b 页 WYG1312-0252b.png
  赠炤如师序
儒者之道与佛教同为盛衰往者唐宋大儒专斥浮图
氏而名僧大德咸出于其时盖儒术与佛教同盛此古
人所以不可及也今之为浮图学者大率重宗而绌教
其敝也黑白互异南北相訾贤人君子欲立说以胜之
而其道不足以相服卒举天下愚智尽归之宗门可谓
盛矣而名山老衲乃有末法沦堕之恨此所谓儒术敝
而佛教与之同衰其可叹也已以余所闻神宗皇帝时
卷二十四 第 7a 页 WYG1312-0252c.png
士大夫以读书讲学相高吾州先达管东溟曹鲁川
先生研综六经穿穴训诂而又能得佛法大旨于教律
论藏皆有所参究为一时缁素之所咨仰盖唐宋之讲
学儒释分而我明之讲学儒释合后来憨山莲池诸大
法师皆能融释书传归之教乘未必非两公有以发之
也余生也晚于两公不及见而鲁川之婿为余外王父
少时从母党窃观其书多至百馀卷鲁川三子其季曰
毅叔毅叔之子曰元孟父子为儒者能世其家学今年
卷二十四 第 7b 页 WYG1312-0252d.png
夏余园居读书元孟瓢笠叩门曰吾出家于郡城之文
殊庵僧腊已十年矣此即所谓炤如师也东溟之后曰
乾山手定法华疏钞自为诸生四方讲席见推为耆宿
今亦出家于吴郡嗟乎余于是知两先生之教且复盛
也夫炤如乾山儒者也儒者之学通明广达条析科仪
讲求微密皆历有援證彼夫自尊其学空疏而灭裂者
其说自足以胜之说足以胜之矣苟非能外死生去利
欲则何以折方袍圆领者之徒而使之震奉吾教所
卷二十四 第 8a 页 WYG1312-0253a.png
谓其道不足以相服盖以此也今炤如乾山受信具修
戒律勤苦专悫在畴人之中最为精进而始举其先世
之书阐扬条贯用以尊道而训俗然则儒术敝佛教衰
庶乎其有望者其在斯乎炤师年六十徵余文为寿夫
浮图氏以天地万物为空幻年祀久远本非所计而独
于道之盛衰不可不以身为担荷故书是以贻之
  李贞女传序
事有不见于礼经先王不以训世而君子称之以其过
卷二十四 第 8b 页 WYG1312-0253b.png
于制而合于道也礼于人子之养亲也鸡鸣而起日入
而夕请席衽奉敦匜治饘𩛆洁滫瀡其事至烦且勤矣
而独于女子之孝不甚著内则曰妇事舅姑如事父母
盖惟恐其不如父母也妇人内夫家外父母家先王垂
家法于天下故于其事父母则略言之而特举妇德以
为训女子之嫁也父母祝而送之其得于舅姑贻父母
令名不得于舅姑贻父母羞辱女子之事舅姑凡以孝
父母也舍事舅姑无以孝父母乎女子二十而嫁出于
卷二十四 第 9a 页 WYG1312-0253c.png
襁褓之中离于保傅之手其去施衿结帨也近矣事舅
姑之日长事父母之日浅矣然则有终身不嫁以养父
母者乎曰有之子之娶妇事宗庙继后世也古之孝子
有不娶以养其亲者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以孝之之
心蹈不孝之罪犹且为之而女子无是也威后之对齐
使曰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乎撤其环瑱至老不嫁以
养父母古固有不嫁之女矣而列女不书内仪不载异
常之事不可以教世而训俗是以著其实于记而没其
卷二十四 第 9b 页 WYG1312-0253d.png
文于经固未尝不深与之也今嘉禾女子李凤以事父
不嫁父病吁天感召灵药有鸟衔果投厥鼎中饮之乃
瘳年四十七以没犹以不终养其父为恨里人惧其后
之轶传也谥之曰李贞女属余文序其事易曰女子贞
不字不字其果为贞欤有聘而不字者矣既纳采问名
以身许人矣而夫亡断发𠢐耳誓志不行此其为贞从
其夫言之也今李氏之志知有吾父焉尔斯可谓之孝
不可谓之贞夫女子之事夫犹人臣之事君也得吾君
卷二十四 第 10a 页 WYG1312-0254a.png
而事之有死而无贰不得吾君而事之洁身守志其道
亦有死而无贰也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而男
女有别自其为女子而居室之伦已备斯可谓孝也而
独非贞欤
  永愁篇序
吾友孙稚均携九龙永愁人诗卷示予曰此龚佩潜中
书之女作也中书以进士遇国难投秦淮以死惜无人
表著之者有才女而复不得意用永愁名其篇昔屈原
卷二十四 第 10b 页 WYG1312-0254b.png
赴湘流葬鱼腹为离骚以见志百世而下复见之龚生
其惓怀故国死不忘君所志同也世之言愁者莫过乎
原原之死以不得乎君其时国尚存也中书则国亡矣
又以所死之君遭运会之极不获与前此死忠者同日
而语夫君臣夫妇之道一也为中书女者当以其父命
之不犹名之不立仰天而侘傺其为愁也大矣舍是而
云永愁篇为已作也不亦末乎虽然屈原言愁而托之
湘君帝子菊芳兰秀以寓其缠绵悽恻之旨今龚女能
卷二十四 第 11a 页 WYG1312-0254c.png
诗又善画湘花湘草使见之者有感乎幽谷无人不言
自芳而江潭憔悴亦可以形容而髣髴虽谓之为其父
作亦可也屈原有姊云申申其詈予后人尚以之名其
县比于望帝啼鹃同其哀怨而况龚女之善愁者乎稚
均其识之它日必有纪中书之事而并及其女者是为

  王石谷赠行诗序
士之负绝艺者中有神解而外与物化非至精者不能
卷二十四 第 11b 页 WYG1312-0254d.png
几也然而为之难知之亦难何以言之夫善琴者不必
于其音也善奕者不必于其博也善射者不必于其鹄
善御者不必于其马也善书画者不必于其毫素也孔
子曰用志不分乃疑于神神者芒䀜无形变化无端长
与造物者游而髣髴其所由始吾乃目将营之足将从
之若是乎其专且壹也虽有好恶利害非誉巧拙不得
而入焉久之如有得也窅然若丧其故吾而忻然与其
道相接如此谓之艺成艺既成居有以得于己出可以
卷二十四 第 12a 页 WYG1312-0255a.png
无待于人苟或嗜我技贪我名而不窥我用志之所存
虽投之以千金之璧却行拥彗而前者弗顾也以其不
足乎知我也故曰为之难知之亦难海虞王子石谷者
善画其画也无地势而尊不蓄积而富非宿素而老处
于蓬茅沮洳之间一日而倾天下辽廓乎三百年诸家
之所莫及噫嘻亦异哉余问之曰子恶乎操术而至于
是耶石谷曰吾行若遗坐若忘昼不食夜不寐赜探冥
索以与古人相遇于微𦕈之中凡历三五年而所学始
卷二十四 第 12b 页 WYG1312-0255b.png
大就嗟乎石谷之于斯事也可谓治之之勤悟之之深
者矣当其初起惟吾州两王公知之既而少司农周栎
园先生知之两王公先达盛名极意推挽而栎园方为
江右重臣手笔致问降已折节若惟恐其不易致者石
谷为之办装而未及发会先生用职事被案劾或止之
曰此岂公论书画时耶石谷曰公知我者不可以不往
既至先生流连倾倒不自知其身之在忧患也亡何先
生事解天下闻而两贤之石谷不以先生多故而濡滞
卷二十四 第 13a 页 WYG1312-0255c.png
其行先生不以失志而稍废待士之礼相与作歌诗纪
其事呜呼古之所谓知已者其在斯乎其在斯乎余尝
有感于庄周列禦寇之说技之工者进乎道巧之至者
全乎天举夫庖丁之刀宜僚之丸飞卫之矢匠石之斤
与宋元君之画史舐笔和墨解衣盘礴者其道相合而
韩退之之论张旭草书以为喜怒穷窘忧悲愉怢怨恨
思慕无聊不平皆于草书焉发之盖书画之道本乎性
适乎情通乎天地万物其不可端倪也如此今以王子
卷二十四 第 13b 页 WYG1312-0255d.png
之有得而又与栎园游也栎园既备尝其平生之遭晚
而深思笃好于画将取其二十年来嵚崎磈垒可忧可
愕暄凉显晦代更乎前者托诸丹青粉绘为销归石谷
苟得其意而奋笔追之以视夫川岩之险易烟云之起
灭草木之开落而荣悴人事变异物情颠倒皆是理也
然则王子之于画不更进而其为知已也又何如哉余
既交于栎园而其识石谷也不在两王公之后喜是编
之成足以著两人之深相知也于是乎言
卷二十四 第 14a 页 WYG1312-0256a.png
  鸿雪园诗集序
尧文将往庐陵出一编示余则其在樟亭由拳流连登
眺之作而溯淮入都怀人赠答居其半焉尧文之才开
敏乐易于读书能采掇其菁华而出之以杼轴故其诗
贯串三唐妍秀典丽声律稳贴虽专门名家莫或过之
余与尧文少同里长同学老而灌园连墙比屋槐柳之
阴相映草堂灯火相望于池塘林木之间余樵苏不给
而尧文时出斗酒吟诗篇歌呼相应和今将舍我而远
卷二十四 第 14b 页 WYG1312-0256b.png
去余抚是编而沉吟若有不释然者夫庐陵天下之名
郡也昔者有先正文章节义著在累朝之册今干戈久
息贤人君子接踵而起者流风馀习居然可见尧文过
匡山涉马当以达乎此也江山登临宾客交游之盛收
揽以滋诗笈者且盈缃溢缥脍炙天下此岂吾穷谷之
叟抱瓮作息带索而行吟者能窥测其涯涘乎抑吾闻
之旧国旧都望之畅然当尧文在樟亭由拳相去不过
数舍今江天寥廓之外其于故园竹梧杉桧滋生而拱
卷二十四 第 15a 页 WYG1312-0256c.png
把芙蕖芍药芳郁而纷披未尝不如杜氏之四松陶家
之五柳彷徨而想像也闾井日已荒亲朋日已耗虽衰
迟如余者间与江右士大夫追旧游而话宿好未尝不
如汉滨之老人沧浪之渔父寤寐而兴怀也然则其见
之于诗者又乌得而已耶他日政成垂组揭节以还乡
里余且尽出其田夫野老之作以是正于尧文得毋从
而嗤之曰固哉是夫之为诗也身穷才退足不出里巷
何足与于此乎亦相与为一笑而已于其行也遂书之
卷二十四 第 15b 页 WYG1312-0256d.png
以赠
 
 
 
 
 
 
 梅村集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