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271-006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简集卷二
            明 孙承恩 撰
  鉴古韵语
翰林院编修臣孙承恩谨奏为鉴往古以图惟治道事
臣以庸愚备员近侍恭遇皇上德由天纵学造日新考
索理义之原览观治乱之迹顷颁手敕俯命儒臣欲于
尚书之中摘取善恶之事编为韵语悉用常言庶便绎
卷二 第 1b 页 WYG1271-0063d.png
思以为法戒臣惟自古帝王靡不各有所尚而鲜或不
骛于私纵有能寓意于斯文亦不过肆情于逸乐固未
有留神政治致力身心如我皇上者也夫人臣孰无效
忠之念而患无其阶亦或有进言之阶而又无其会今
幸获圣明之遇而况忝职分之司则此区区岂容自默
臣窃惟君道莫先于稽古鉴往要在于得师非欲为博
物洽闻之资将以为图治修身之则常观世之或治或
乱未有不系乎君身故君之一动一行悉皆有关乎世
卷二 第 2a 页 WYG1271-0064a.png
道是以必有尧舜汤文而后致雍熙之化亦必有唐宗
汉祖而后收治平之功其或闇主暴君率致丧邦亡国
事虽往矣史则昭然然于典籍浩瀚之难穷固当有纲
领径捷之易见而况播之于篇什敷之于永言即其讽
诵之间益见启发之易知慕致惧内省思齐盖有惕然
不能以自安油然不能以自己是为君道之助诚莫有
切于斯肆惟皇上特发睿思有此盛举顾兹神识之超
诣益见圣性之高明臣是以仰体渊衷勉摅薄识披历
卷二 第 2b 页 WYG1271-0064b.png
代之史籍究往古之是非上该唐虞下逮唐宋君之贤
否善恶时之治乱安危或可以为师或可以为戒就其
事迹之丛委摘其得失之显明人不必多而但举其尤
事不必该而惟存其大悉加檃括俾可咏歌事皆即实
言率径情若夫上古非无圣哲之君而纪载阔疏无所
称述其他末世亦有善恶可纪而事迹猥琐不容槩详
故兹所陈仅止于此然而臧否之兼具庶几法戒之并
存苟能实措诸心则亦可以为准其有资于激劝岂惟
卷二 第 3a 页 WYG1271-0064c.png
比乎弦韦臣愚职号论思义存献纳每惭尸素莫展报
私幸及见闻乃尔僣越第愧臣识见闇昧问学荒芜或
是非之弗彰或诠次之无叙或去取之失当或抑扬之
不伦或意不足以尽人或辞不足以达意凡此数者俱
不能无况其为体虽不必于工奇而亦愧夫太拙虽赖
陛下言不必于忌讳而亦惧夫太疏以此抱疑无以自
解顾惟恃朴忠之有在兼自信告诫之当然辄用录成
随本进上伏愿陛下燕閒之际俯赐览观取其意而略
卷二 第 3b 页 WYG1271-0064d.png
其辞怜其志而恕其僣苟有可采幸不弃捐时自披吟
用以儆励朝夕翘想梦寐劳怀则于身心政治之间不
无毫发涓埃之益臣蝼蚁微忱冒渎天听无任恐惧愿
望之至为此具本亲赍谨具奏闻
   唐尧帝
帝莫陶唐盛巍巍冠百王德于天并运道合地无疆圣
学传千古钦明照万方有生穷宇宙孰不戴休光
 臣惟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卷二 第 4a 页 WYG1271-0065a.png
 自古继天抚世若二帝三王皆圣人也而独尧为盛
 卓冠首出诚所谓高明配天博厚配地者矣执中一
 语开百圣心学之源至言其德则敬之一字实其统
 宗立本之地休光伟烈衣被宇宙千万世下仰而戴
 之与天壤俱敝可也
   又
帝德虽难状帝心亦可言爱民常罪已敬德俨临渊大
化由身始神功格上玄于维千载下白日看高悬
卷二 第 4b 页 WYG1271-0065b.png
 臣惟尧之德大矣荡荡乎莫得而名矣若其心之所
 措则一民之饥曰我饥之一民之寒曰我寒之一民
 有罪曰我陷之其爱民之可得而言者如此富而不
 骄贵而不舒其敬德之可得而言者如此时雍之化
 自明德而推功业之隆覆冒无外今去尧之时几千
 百载矣而其心迄今如见若日月之行天万代瞻仰
 何其盛也
   虞舜帝
卷二 第 5a 页 WYG1271-0065c.png
克尽为君道无如帝有虞执中遵圣轨大智秉谦虚端
拱雍容日时巡治理馀典谟焕千古彷佛见都俞
 臣惟孔子以君哉赞舜诚以舜之为君也绍执中之
 传廓大知之用经天纬地讨罪制刑定朝巡考法度
 咨岳牧命九官凡君道之当尽者悉以次举矣极有
 为于前享无为于后典谟具在迄今犹可想见其一
 时君臣都俞吁咈之气象也
   又
卷二 第 5b 页 WYG1271-0065d.png
明德身为范人文日与开韶鸣灵鸟至干舞远人来龙
衮辉宸极南薰惬圣怀泰和千载遇稽首咏康哉
 臣惟舜以明德先天下制礼作乐人文日宣凤凰仪
 而有苗格垂衣拱手端已无为弹五弦之琴歌南风
 之诗天下向化世称泰和之治者必先唐虞可谓千
 古独盛者矣
   夏禹王
大禹为君日勤劳恤万民钟鼗求善切典则贻谋真饮
卷二 第 6a 页 WYG1271-0066a.png
酒疏仪狄当车泣罪人龟畴叙常道三圣实同伦
 臣惟禹之为君也一馈十起一沐三握以劳天下之
 民悬钟鼓之类以求善言制典则以遗其后嗣绝旨
 酒以示有国者之戒见罪人而悲其民之异心至于
 因神龟之出而画九畴皇极建中万世为君之道莫
 加焉汉儒董仲舒所谓三圣相授守一道者以此
   启王
继世家天下承传启有为恭行知圣学伐叛凛皇威不
卷二 第 6b 页 WYG1271-0066b.png
有仁贤誉其谁远迩归钧台朝玉帛编简有光辉
 臣惟夏启嗣位之初即有扈氏之乱启能奋发率六
 师以征之观其誓师也恭行天罚之一言足以见其
 能敬承继父之道然其仁贤之誉固已预得天下之
 归心是以钧台一享玉帛咸会继世若启者亦可谓
 贤矣
   太康
禹业中尝替浸微有太康忽违忘祖训逸豫恣禽荒洛
卷二 第 7a 页 WYG1271-0066c.png
表留旬月民离失万方怨歌勤五子今古有馀伤
 臣惟太康盘游无度畋于洛表至十旬而弗反犯厥
 祖禽荒之戒矣则安得而不丧邦也
   少康
夏有少康帝崎岖离乱间振衰能自竞布德更亲贤践
土光前业明禋配彼天遂令垂绝绪复见中兴年
 臣惟少康当王室衰微之日崎岖离乱之间有田一
 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任用其旧臣诛灭叛乱克
卷二 第 7b 页 WYG1271-0066d.png
 复故物祀夏配天若少康者可不谓中兴之贤君哉
   桀王
帝桀穷凶恶贪残虐万民矫诬空自托怨毒第招嗔天
岂培凶德民应属至仁南巢奔窜日民怨尔时伸
 臣惟桀以暴戾失人心乃托天以诳惑其众而致时
 日害丧之怨然天卒不可诬民卒不可强南巢之窜
 又何避乎
   商汤王
卷二 第 8a 页 WYG1271-0067a.png
勇智由天锡宽仁实性成执中不偏倚乐善绝骄矜改
过风雷厉澄源玉雪清日新传圣学万古诵盘铭
 臣惟汤以勇智宽仁之资而又能诚于与善勇于改
 过利欲不污日新自警是其检身之功有如此者故
 能执中建极绍舜禹之统者非汤而谁哉
   太甲
纵欲皇仪丧风愆祖训真犹多不远复幸不竟沉沦佑
启惟天眷匡扶亦老臣处仁迁义美万古仰如新
卷二 第 8b 页 WYG1271-0067b.png
 臣惟太甲欲败度纵败礼违厥祖风愆之训而居桐
 之后乃能自怨自艾是虽成汤之泽未斩而伊尹训
 迪之功亦不可诬也夫圣人不贵无过而贵改过则
 太甲之处仁迁义岂不犹足为贤君乎
   太戊
太戊尸君位严恭以自居天人原吻合敬畏靡差殊德
政脩无阙祥桑正尔虚永年膺宝历端拱治平馀
 臣惟周公称太戊寅畏严恭检其身于天理至于治
卷二 第 9a 页 WYG1271-0067c.png
 民之际亦祇敬恐惧不敢荒宁享国七十有五年史
 称其因桑谷而知惧修先王之政明养老之礼早朝
 宴罢问疾吊丧七日而桑谷死太戊之勤政敬德如
 此则其能弭灾而致寿也宜矣
   高宗
亦有高宗帝真称继世贤居崇知稼穑肇迹自幽潜恭
默逾三祀雍和遍八埏试披三命读圣学见渊源
 臣惟武丁旧劳于外故其在位能知小民稼穑艰难
卷二 第 9b 页 WYG1271-0067d.png
 恭默思道发言雍和是以由身而达之政也则成嘉
 靖之休由政而著之民也则小大无时或怨和气充
 洽治平日臻而有享国永年之效至若说命三篇备
 见论学次第后世人君有事于学者所当究心也
   祖甲
祖甲冲年日幽潜田里间亦知谙穑事应自悉民艰惠
欲周黎庶心存逮寡鳏未能侪二祖合与困知班
 臣惟祖甲亦以幼冲居民间尝知稼穑故其在位能
卷二 第 10a 页 WYG1271-0068a.png
 保惠庶民不敢侮鳏寡而亦如上太戊武丁二祖享
 国久远然太戊近生知武丁学知祖甲则困而知者
 也
   总述三宗
君道先无逸由来万善门岂惟治之本实乃寿之原敛
则神常固操之气自存卓哉三令主应不愧汤孙
 臣惟勤者众善之所萃为治之本而又致寿之原也
 盖勤则能收敛收敛则精神内固勤则能操存操存
卷二 第 10b 页 WYG1271-0068b.png
 则血气循轨是皆致寿之道也而逸乐怠荒者反是
 焉商之三君虽有优劣不同而皆能尽其道者可谓
 不愧成汤之后矣
   纣王
纣恶仍浮桀骄誇妄自贤漫云生有命不道罪弥天杀
戮忠良远奇淫妾妇怜倒戈躬衣玉牧野看当年
 臣惟纣以小才私智自矜慢天虐民杀戮忠谏作奇
 技淫巧以悦妲已其暴戾若此而乃责命于天何其
卷二 第 11a 页 WYG1271-0068c.png
 诞妄也牧野之事岂非自取哉
   周文王
穆穆文王圣诗称敬止功谦卑靡侈泰徽懿见柔恭求
道心何切仁民意莫穷勋华卓相望异代俨同风
 臣惟文王以穆穆深远之德无所不敬而止于至善
 谦冲抑损圣不自圣柔而非懦恭而克诚其求道也
 则己至而犹若未见其爱民也则已安而犹若有伤
 何其德之盛也宋儒程颐言文王之德似尧舜岂不
卷二 第 11b 页 WYG1271-0068d.png
 信哉
   武王
赫赫维周武巍巍称大君慎官崇激劝厚俗正彝伦仁
德躬行盛谦虚访道亲皇风动遐裔五位澹凝神
 臣惟武王之为君也任贤用能而官使慎崇德报功
 而激劝明重五教以正彝伦敦信义以厚风俗迩不
 泄远不忘而极仁德之盛访天道受丹书而尽求道
 之诚此所以皇风远被垂拱而天下治也
卷二 第 12a 页 WYG1271-0069a.png
   成王
令哲遵先业师臣礼数隆天威严敬忌明德罔昏侗礼
乐昭文治征诛振武功守成称令主万代仰高风
 臣惟成王以令哲之资嗣守先业尊礼师傅敬迓天
 威克自明德制礼作乐以昭文治诛奄伐淮以振武
 功觐耿光扬大烈是以后世论守成者必首称焉
   康王
祖业遵无怠神人俨敬恭保釐介东土匡翼望臣工德
卷二 第 12b 页 WYG1271-0069b.png
教寰区洽囹圄越世空唐虞隔千载亘古两时雍
 臣惟康王克遵洪业敬恭神人命毕公以保釐东郊
 之任图治谆切是以四夷宾服海内晏然百姓兴于
 礼义囹圄空虚天下安宁而有唐虞之风泰和之治
 亘千古而两见者也
   宣王
周室中微日宣王励志年谦虚资德教玉帛起遗贤旱
魃为时虐忧勤契上天载歌江汉什武烈亦巍然
卷二 第 13a 页 WYG1271-0069c.png
 臣惟周自穆王以后王室渐衰宣王独能励精图治
 以振起之任用贤臣顺天心更治理喻德教举遗士
 云汉之诗述其遇灾而知惧江汉之什美其武功之
 克成中兴之美可以比隆少康武丁矣
   厉王幽王
赫赫宗周盛人谋还自倾力行穷暴戾灭德肆骄矜嬖
宠彝伦斁征劳怨刺兴桑柔瞻卬什千古鉴分明
 臣惟周之王业厉王既坏于前幽王大坏于后俱以
卷二 第 13b 页 WYG1271-0069d.png
 暴虐侈傲厉则征役不息而致民之怨嗟见于桑柔
 之诗幽则宠褒姒任奄人而易太子见于瞻卬之什
 岂非千古之明鉴哉
   秦
土苴轻仁义凶残法令崇诈愚非德化力劫岂心从多
士泥涂里遗经烈焰中千年狂暴迹遗秽永无穷
 臣惟秦以战斗并列国吞宗周刬绝仁义纯用法律
 诈愚黔首威制六合坑天下儒生焚先王典籍穷凶
卷二 第 14a 页 WYG1271-0070a.png
 极恶罪通于天历千万世不可湔也
   汉高祖
一剑兴王业三章易暴秦宽仁多伟度明达更殊伦好
善若在已听言如转轮鲁邦经一祀国脉倍精神
 臣惟高祖以恢洪大度宽仁爱人除秦暴虐此其造
 汉之本而又加之以天性明达知人善任使乐善好
 谋是以成帝业之易也至于阙里一祀则汉家之元
 气实系焉其识见卓越而规模宏远矣
卷二 第 14b 页 WYG1271-0070b.png
   文帝
汉帝躬玄默依稀有古风率先敦俭朴听纳事谦冲祗
有仁民意都无振世功耄齯歌至德三十九年中
 臣惟汉文帝躬脩玄默专务以德化民惜露台之费
 衣弋绨之衣止辇受言却坐容谏劝农功除田租专
 以厚民为事而绝意于边功远略施及景帝民受其
 惠富庶康宁求仁君于三代之后岂有过于文帝者
 乎
卷二 第 15a 页 WYG1271-0070c.png
   景帝
俭朴遵先业谦恭亦靡遑宽刑极仁爱薄税减经常坐
致民生厚平将汉道昌守文能不愧千古继成康
 臣惟景帝恪守文帝之恭俭其宽刑则减笞法薄税
 则为制三十而税一海内富庶兴于礼让有刑措之
 风焉论守成贤主必以成康文景并称信哉
   武帝
盛气临区宇雄才隘昔人不胜多欲累无补制纷纭威
卷二 第 15b 页 WYG1271-0070d.png
武行殊俗舟车起算缗表章功则有六籍丽高旻
 臣惟武帝以雄才大略狭小汉家制度内事多欲外
 务纷更征伐四夷威行绝域既而海内虚耗算及舟
 车矣然当六经残缺之后而独能拳拳表章之先王
 之道赖以不坠此则帝之功也
   昭帝
君德明为本而难在幼年日星照谗佞金石任忠贤阜
俗休前政生民喜息肩圣闻昭达谥千载映遗编
卷二 第 16a 页 WYG1271-0071a.png
 臣惟君道莫要于明昭帝以十四岁而辨上官桀之
 诈信任霍光其明有可称者承武帝虚耗之后节用
 爱民专意与天下休息颇复文景之业昭之谥可谓
 不溢美矣
   宣帝
彊察中宗治王猷顿一新励精勤综核任法御臣民明
作功虽著敦弘意颇湮轻儒迂德教千古议纷纭
 臣惟宣帝以彊察为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是以吏
卷二 第 16b 页 WYG1271-0071b.png
 称其官民安其业然而杂用刑名不专德教周书所
 谓明作有功者固得之而敦大成裕之意则泯矣至
 其非太子以儒生不足任周政不可用则其所见不
 亦缪乎
   元帝成帝
汉业何缘替元成二帝来懦柔难自植昏惑讵能回戚
里叨天柄朝廷养祸胎莽新行篡窃元不咎平哀
 臣惟元帝以恭俭好文之主然柔而不断昏而不明
卷二 第 17a 页 WYG1271-0071c.png
 不能辩别邪正忠直之士多用获罪成帝荒于酒色
 抑又甚焉宠任后家假以政柄王莽因之遂行篡窃
 其所由来渐矣不待哀平之世而后见也
   光武帝
武致中兴盛文成帝载熙持循每谦约治理更勤咨物
欲无私好权纲只自持崇儒兴教意永作后人规
 臣惟光武当汉祚中绝讨定祸乱恢复前烈致身太
 平谦约自持上书不许言圣勤咨治道讲论每至夜
卷二 第 17b 页 WYG1271-0071d.png
 分宫闱无嬖倖之私耳目无珍玩之好明慎政体总
 揽乾纲至于表节义兴学校重道崇儒所以垂范后
 世者大矣
   明帝
尚论东京治人犹忆永平宪章勤慎守幽枉必昭明养
老仪文备崇儒礼教兴祗怜伤慧察雅度欠含弘
 臣惟明帝在位恪遵建武制度明习宪章幽枉必达
 临太学行养老之礼命诸儒执经问道礼教兴行东
卷二 第 18a 页 WYG1271-0072a.png
 京文事可谓盛矣惜其少伤慧察弘人之度独未优
 焉
   章帝
恺悌由天性居然长者风御人羞察察临政独雍雍有
诏褒循吏无心显治功伊谁仁恤典频著汗青中
 臣惟章帝天性恺悌素厌明帝苛察事从宽厚议论
 雍雍有长者之风焉嘉襄城令之为政不扰褒以玺
 书而以刻薄求名者为戒至于恤民之政史不绝书
卷二 第 18b 页 WYG1271-0072b.png
 可谓仁厚之主矣
   顺帝
众正登庸渐苍生望治频囹圄释贤辅锡典厚亡臣抑
谄明珠却兴儒学舍新讵堪权倖在治道更逡巡
 臣惟顺帝即位之初一时贤士如黄琼李固者皆以
 次举天下想闻其风采释虞诩于狱中悼杨震之以
 忠获罪而锡之葬祭桂阳献大珠恶其求幸媚却而
 不受起太学舍宇之颓坏者亦可谓贤而当时权倖
卷二 第 19a 页 WYG1271-0072c.png
 在朝根党盘结竟不能救汉业之衰也惜哉
   桓帝灵帝
逸德荒君度刑臣擅主权忠良空授命凶德欲弥天戾
政招灾异狂行污简编岂知亡国论遗恨在他年
 臣惟桓帝荒淫在位刑赏失道灵帝尤甚党锢之祸
 流毒缙绅忠臣义士骈首就戮作列肆于后宫以贸
 易为戏造万金堂以聚货财虐政狂行致灾招变后
 人追论亡国而痛恨于二君良有以也
卷二 第 19b 页 WYG1271-0072d.png
   晋
主国原非义贻谋况不臧守成无典则祖德自淫荒只
有浮华竞都无礼法防五胡云扰日嗟尔祸源长
 臣惟晋既以篡逆得国而复无典则以贻后礼教以
 淑人是以政事苟简风俗浮靡纪纲缺坠廉耻废灭
 则国非其国矣固宜其有刘石之乱也
   隋
大业乘机会都来诈术中谁云胥吏道便与帝王同嗣
卷二 第 20a 页 WYG1271-0073a.png
子奸天位狂心恣暴凶不缘英主出何自息疲癃
 臣惟隋得天下以诈术而又用法律为治废太学黜
 儒道持此欲长治久安难矣而况以炀帝之狂暴促
 之二世而亡非不幸也
   唐太宗
一代称贞观千年睹令辰韦弦亲谠论镜鉴比良臣宫
女疏幽怨要囚感至仁武功与文德彪炳后无伦
 臣惟太宗以武功定天下以文德致太平乐善听谏
卷二 第 20b 页 WYG1271-0073b.png
 强仁慕义贤臣比镜鉴以考得失忠疏比弦韦以藉
 师资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贞观之世
 天下乂安四夷效顺两汉以后所未有也
   玄宗
内难清夷日当年亦治平开元醒里过天宝醉中行蜀
道风尘地西宫掩抑情有初终不竟作戒甚分明
 臣惟玄宗以临淄王讨定韦后之乱即位之初励精
 图治朝廷清明天下康乂晚岁昏德纵恣奢侈以底
卷二 第 21a 页 WYG1271-0073c.png
 危乱回视初年真若醒醉之异者诗云靡不有初鲜
 克有终其玄宗之谓乎
   肃宗代宗
克复劻勷日勤劳亦守成权阉播威福悍后障聪明继
世惟姑息何时见治平酿成藩镇乱消沮愧王灵
 臣惟肃宗以勤劳克复两京亦可谓贤矣而外制于
 李辅国内制于张后至于代宗皆以姑息为事不思
 经世远略朝廷威令不行藩镇之乱唐室之微实自
卷二 第 21b 页 WYG1271-0073d.png
 此二君始矣
   德宗
聚敛非王政偏私岂建中天资伤忌刻性学欠昭融贤
辅终疏斥奸邪是显庸治平虽有志才小竟成空
 臣惟德宗之为君急聚敛务偏私疏斥陆贽信任裴
 延龄卢杞是以虽有平一天下之志而卒无所成宋
 儒范祖禹谓其志大而才小心褊而意忌强明自用
 不能推诚御物尊贤使能斯言尽之矣
卷二 第 22a 页 WYG1271-0074a.png
   宪宗
法祖追洪烈勤咨想治平威行藩镇戢政一纪纲明谋
以明能听功因断乃成远猷虽弗竟亦不愧中兴
 臣惟宪宗即位之初慨然有志于贞观开元之治数
 与近臣讲论治道日旰忘疲讨叛诛乱而藩镇效顺
 政权归一而纪律再张盖其天资明断是以能信用
 忠谋而成中兴之绩也
   文宗
卷二 第 22b 页 WYG1271-0074b.png
寡欲心清旷天资亦厚宽虚襟容直谏勤政绝游观志
为兴衰切才于拨乱难耻为凡主恨空使后人叹
 臣惟文宗天资甚美清约简淡宽厚恭勤诚有可称
 者然深恶朋党而不知所辩欲去宦官而不知所倚
 则由其才之不足耳献赧之比君子惜之
   宣宗
法赏无偏滥忧勤有祖风俭能财用节乐与谠言从一
纪馀安靖群情感大中谁教猜刻胜远略未恢洪
卷二 第 23a 页 WYG1271-0074c.png
 臣惟宣宗用法无私重惜官赏忧勤节俭乐于听言
 故大中之治海内安靖后世思之则亦唐之令主矣
 然其天资忌刻以好恶之私不能委任贤相图谋治
 道而反或斥逐之故当时虽号称小康然藩镇之乱
 法中官之擅权犹自若也唐室之亡卒坐此二事则
 其于经世远略亦昧矣此则为可恨也
   懿宗僖宗
唐室懿僖日真为板荡辰普天多寇盗继世总昏嚚已
卷二 第 23b 页 WYG1271-0074d.png
是垂亡地犹堪杀谏臣谁云天降罚酿恶尽由人
 臣惟懿宗以昏德在位唐室大乱盗贼横行僖宗继
 之其恶益甚杀三谏臣足以决唐之必亡也
   宋太祖
仁厚开基异崇儒圣道尊至诚寓杯酒心事洞诸门慎
狱钦民命惩奢塞败源身先端化本彷佛见王言
 臣惟太祖以仁厚立国崇儒重道亲赞孔颜数诣国
 学以杯酒释兵权而人感其诚洞开诸门曰似其心
卷二 第 24a 页 WYG1271-0075a.png
 之无邪曲慎狱而定大辟覆奏之法惩奢而碎七宝
 之器至于自谓夙夜畏惧以德化人所谓大哉王言
 者庶几近之矣
   太宗
罪已消天变仁民隐至情厚伦施义粟勤学购遗经节
为山林重功于宦寺轻不惭称令主恭俭更仁明
 臣惟太宗之为君其敬天也因旱蝗欲自焚而致霖
 雨因彗星肆赦而彗灭其仁民也广医方之赐立常
卷二 第 24b 页 WYG1271-0075b.png
 平之仓贷粟义门以劝风化购求遗书酬以官赏徵
 处士不至顾叹其高节恐宦官与政宁略其有功恭
 俭仁明可谓有帝王之略矣
   真宗
章圣几贤主咸中亦治时爱民释逋系听谏纳危辞重
道颁经籍忧蝗罢宴嬉惜哉祥瑞事白壁见瑕疵
 臣惟真宗在位屡除天下逋税放释系囚田锡居言
 职凡上五十二疏言率剀切无不容纳锡死叹其直
卷二 第 25a 页 WYG1271-0075c.png
 赐九经于学校因旱蝗而罢宴禁乐亦贤君也然而
 崇奉道教天书之诈则迷谬甚矣岂能免后世之讥
 乎
   仁宗
仁俭承先业遐荒仰治平膳因惜费减物为爱民轻讲
学忘炎暑陈图列御屏黎民怀惠泽翼世痛昭陵
 臣惟仁宗以恭俭仁恕其节费也或中夜思食恐遂
 为例而止或以其太费而愧不堪出通天之犀以合
卷二 第 25b 页 WYG1271-0075d.png
 药疗民而不靳惜经筵语侍臣以甚暑未尝倦命图
 无逸篇于屏风朝夕玩视可谓盛德之主矣宜其惠
 泽感人之深也
   英宗
让德终丧日其如历数归仁心放宫女孝道协慈闱临
政参今古求言裨缺违史书经统一千载仰前徽
 臣惟英宗以贤明继统其在位也放释宫女克尽孝
 道临政必求朝廷故事与古昔所宜诏中外言时政
卷二 第 26a 页 WYG1271-0076a.png
 阙失命史官编历代事迹司马光资治通鉴所由作
 焉统一诸史博综群言垂惠后世多矣
   神宗
一代有为君齐家更守文游畋元不事土木总无闻法
制熙丰盛兵戈辽夏勤倾心相安石国是日纷纷
 臣惟神宗以奋发大有为之志恭俭守文无有逸德
 可谓贤主而志意太锐听信太狭务更张而开边衅
 盖自王安石大用而天下始纷扰矣
卷二 第 26b 页 WYG1271-0076b.png
   哲宗
元祐更新法拳拳复祖谟宣仁元圣哲马吕亦匡扶幸
免调停误终为绍述诬惜哉全盛业坐见日西徂
 臣惟哲宗以冲年即位上有宣仁后之圣下有司马
 光吕公著之贤改熙丰之法复祖宗之旧亦贤君也
 至晚年小人假绍述之言于是党籍祸兴君子尽斥
 而宋政大弊矣
   徽宗
卷二 第 27a 页 WYG1271-0076c.png
帝聪多技艺土木漫然荒既作神霄会仍开花石纲劳
民崇艮岳违好伐辽阳为堕丰亨说终当出幸亡
 臣惟徽宗天性机敏而不善用留心技艺崇奉道教
 惑方士林灵素之言而作神霄之会惑蔡京丰亨豫
 大之说兴土木事游观置花石纲造万寿山违好败
 盟开边召衅而卒为金人所乘颠沛北狩悲夫
   高宗
五马传初渡皇图喜再开守文堪令主拨乱欠雄才和
卷二 第 27b 页 WYG1271-0076d.png
议谁教信精忠漫作猜偏安方自足恢复见悠哉
 臣惟高宗崎岖南渡再立邦家恭俭有馀明断不足
 可为守文之主而非拨乱之才也且帝既悟秦桧之
 奸榜之朝廷矣而终堕和议之计既知岳飞之精忠
 而复使桧得以诬其罪而杀之所谓明断何在也其
 不能恢复也宜哉
   孝宗
恢复当年志英明自尔殊仁行社仓法勤寓敬天图武
卷二 第 28a 页 WYG1271-0077a.png
烈心徒竞谋谟意总疏纷纷多论议毕竟堕模糊
 臣惟孝宗以英明之资有志恢复为南渡诸帝之首
 是以敬天勤民之意见于政事者如此然有其志而
 不得其道故虽躬亲骑射阅武治兵而不能总揽群
 策动违事几纷纷之议卒成空言而已
   理宗
帝也中才主恭俭亦守成用人杂忠佞行政半昏明不
有遵行实空存理学名只馀表章意正论息争衡
卷二 第 28b 页 WYG1271-0077b.png
 臣惟理宗在位崇尚道学表章儒先之言可谓贤矣
 然所贵乎崇尚者不徒向慕诵说而要在举而措之
 身心政事则儒者之效白矣理宗无遵行之实而徒
 慕其名故用人则邪正并进政事则治乱相半斯皆
 务名无实是以无补于国事也然其意向之美使理
 学大明于世则其功亦岂可少哉
   度宗恭帝
戎马凭陵日宫闱恣乐辰非因天有恶自是国无人忠
卷二 第 29a 页 WYG1271-0077c.png
愤嗟多士安危倚大臣慇勤德祐诏哀诵不堪论
 臣惟宋至度宗之世元兵日迫丧师失地殆无宁岁
 天下事十去八九矣而帝方溺意于酒色若罔闻知
 则国之亡也果天耶人耶又是后三学之士屡疏宰
 臣误国忠愤激切而一切置之不理其有避难遁去
 者往往相继虽有诏戒禁者而不能止也为国至此
 亦可悲也
   总论
卷二 第 29b 页 WYG1271-0077d.png
往事今之鉴遗编迹未陈是非须决择终始贵持循随
善皆归治无非不败身商书三四语千载可书绅
 臣惟前代之事具载史籍考其善恶以为法戒惟慎
 所决择而固守焉耳夫善亦多矣曰敬曰仁曰诚曰
 勤曰俭曰明曰断曰纳谏曰好贤曰安静曰崇儒重
 道曰勤学好问皆善也夫惟二帝三王始为全德馀
 则难乎其备矣而皆足以致治其众善之类相反者
 或有一焉皆足以致乱然其治也以善之多寡为优
卷二 第 30a 页 WYG1271-0078a.png
 劣其乱也以恶之多寡为速迟则有志于治者其于
 善也固当务其全而不可安于偏求其多而不可安
 于少其于恶也可不兢兢焉惟恐有一以兆危乱哉
 商书曰德惟治否德乱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
 罔不亡终始慎厥与惟明明后斯言诚君人者所当
 佩服也
   又
于穆维天运君心法自彊圣谟犹炳炳天命凛皇皇睿
卷二 第 30b 页 WYG1271-0078b.png
哲皇今是钦明道日昌愿言期勿替千古配陶唐
 臣惟乾之大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天以至
 健而常运人君以法天而不息不以人欲害天德所
 以自彊不息也天德者理也降衷之所赋古训之所
 载非学无以为考索之地非敬无以为践履之基主
 之以敬辅之以学然后理明而德全恭惟皇上以上
 智生知之资不自满假严恭抑畏稽古穷经所谓敬
 与学者陛下既已得之矣臣复何言惟愿常存此心
卷二 第 31a 页 WYG1271-0078c.png
 永远弗怠以益造乎高明昌大之域而一毫之人欲
 莫或间之则所谓法天行健者在是而真足以配帝
 尧之盛于千古之上矣臣不胜惓惓
 
 
 
 
 
卷二 第 31b 页 WYG1271-0078d.png
 
 
 
 
 
 
 
 文简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