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1038-053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挥麈三录卷一
            宋 王明清 撰


佛宇挂钟之阁多虚其中盖欲声之透彻也孝宗潜跃
 在幼岁时偶至秀州郡城外真如寺登钟楼游戏而
 僧徒先以蘧蒢覆空处上误履其上遂并坠焉旁观
 之人失色无措亟往视之乃屹然立于席上略无惊
 怖之状此与夫国史所载太祖皇帝少年日人马俱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1038-0534b.png
 墯于汴都城楼者若合一契焉(陈揆彦/缊云)
明清前年虱底百僚夏日访尤丈延之语明清云中兴
 以来省中文字亦可引證但建炎己酉之冬高宗东
 狩四明登舶涉崄至次年庚戍三月回次越州数月
 之间翠华驻幸之所排日不可稽考奈何明清即应
 之曰自昔以来大臣各有日录以书是日君臣奏对
 之语当时吕元直为左仆射觉民为参知政事张全
 真为签书枢密院皆从上浮于海早晚密卫于舟中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1038-0535a.png
 者枢密都承旨辛道宗兄弟也逐人必有家乘存焉
 今吕范二家皆居台州全真归里常州若行下数家
 取索日录参照则瞭然不遗时刻矣延之云甚善便
 当理会继而延之病矣不知曾及施行否去秋赴官
 吴陵舟过茂苑访一亲旧观其所藏书因得己酉年
 李方叔正民代言词掖从行航海所纪颇备明清所
 缉后录取王颖彦钱穆记录其间于此亦有相犯者
 姑悉存之所恨尤先生不及见之耳其目云中书舍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1038-0535b.png
 人李正民乘桴记曰建炎己酉秋七月车驾在金陵
 初一日下诏奉隆祐太后六宫外洎六曹百司皆之
 南昌命签书枢密院事滕康资政殿学士刘同知
 从卫三省枢密院治常程有格法细务及从官郎吏
 皆分其半从行八月十六日隆祐登舟百司辞于内
 东门闰八月一日内出御笔以固守建康或左趋鄂
 岳右驻吴越集百官议于都堂群臣皆以鄂岳道远
 恐馈饷难继又虑车驾一动即江北群盗必乘虚以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1038-0535c.png
 窥吴越则二浙非我有乃决吴越之行十三日制以
 吕颐浩为左仆射杜充为右仆射继又命杜充以江
 淮宣抚使留平建康府沿江诸将并听节制二十四
 日从官以下先行二十六日车驾离建康府九月八
 日行在平江府十一日以翰林学士张守签书枢密
 院周望为两浙宣抚使留平江府初命周望为江南
 荆湖宣抚使驻兵鄂州以控上流以颐浩不可离行
 在乃改命焉十月二日从官以下先发初五日车驾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1038-0535d.png
 离平江府十三日行在越州入居府廨百司分寓十
 一月二十日知杭州康允之遣人押到归朝官某人
 云自寿阳来报金人数道并入已自采石济江以未
 得杜充周望奏报朝廷大骇集从官议欲移跸江上
 亲督诸将为迎敌之计宰相侍从同对于便坐或谓
 且遣兵将或谓宜募敢战士以行宰相吕颐浩又自
 请行议未决退诣都堂午间得周望奏状录到杜充
 书敌骑至和州已召王𤫙移师南渡杜充请督师诣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1038-0536a.png
 采石防守朝廷稍安从官乃请遣兵应援建康又分
 兵守衢州信州隘路虑敌骑自江黄间南渡或从趋
 衢信以迫行在也二十一日命傅崧卿为浙东防遏
 使令召募土豪以备衢信得江州报敌人破黄州由
 鄂州渡江向兴国军洪州是日有中使自洪来云隆
 祐一行已于十一月初八日起发往虔州矣二十三
 日从官又请对虑敌骑不测驰突请以郭仲荀轻兵
 三千从车驾至平江府倚周望韩世忠兵以为援仲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1038-0536b.png
 荀方自杭来士卒老幼未至易作去计而令张俊兵
 以次进发既对上以张俊重兵不可留遂决意皆行
 退命直学士院汪藻草诏晓谕军兵以迎敌之说乃
 以二十三日先发兵三千车驾以二十五日起行既
 至钱清堰宿顿是夜得杜充奏我师败绩又康允之
 奏人马已自建康府径路侵杭州界遂仓猝回銮二
 十六日次越州城下从官对于河次亭上议趋四明
 吕颐浩奏欲令从官已下各从便而去上以为不可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1038-0536c.png
 曰士大夫当知义理岂可不扈从若如此则朕所至
 乃同寇盗耳于是郎官以下或留越或径归者多矣
 二十七日以御史中丞范宗尹参知政事是日早驾
 诣都堂抚谕将士移御舟过都泗堰不克二十八日
 晚出门雨作自是路中连雨泥淖吏卒老幼暴露不
 胜其苦命两浙转运使陈国瑞沿路排顿用炭一千
 二百斤猪肉六百斤以给卫士云十二月五日车驾
 至四明居于府𪠘朝廷召集海舟甚急监察御史林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1038-0536d.png
 之平自春中遣诣福建召募海船至是相继而至朝
 廷甚喜十一日亲从班直百馀人因宰执早朝至行
 官门外邀宰相问以欲乘海舟何往颐浩喻以利害
 乃退上命辛永宗勒中军尽捕诸班直囚之十三日
 诛其首者十有馀人并降𨽻诸军以侍御史赵鼎为
 御史中丞十四日台谏请对上喻以不得已之意又
 探报敌人已入杭州刘俊引兵出战不胜康允之走
 保赭山诏六曹百司官吏并于明越温台从便居住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1038-0537a.png
 于是左右司御营使司参议官皆留十五日大雨群
 臣欲朝至殿门有旨放散惟宰执入对既退车驾遂
 登舟至定海宰执从行十六日从官以次行吏部侍
 郎苏望之以疾辞不至诏给宽假给事中汪藻乞陆
 行以从十八日闻有使人至命范宗尹赵鼎复回明
 州以修贽既至乃前所遣报信使臣而已十九日车
 驾至昌国县二十四日遣权户部员外郎李承造往
 台州刷钱帛二十五日早得越州李邺奏云敌人已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1038-0537b.png
 在西兴下寨别令人马自诸暨趋嵊县径入明州乃
 议移舟之温台是日范宗尹赵鼎回至行在二十六
 日启行自是连日南风舟行虽稳而日仅行数十里
 云二十九日岁除庚戍正月一日大风碇海中二日
 北风稍劲晚泊台州港口三日早至章安镇驻舟知
 台州晁公为与李承造皆来上幸祥符寺从官迎拜
 于道左是日得馀姚把隘官陈彦报人马至县迎击
 乃退又得韩世忠奏见在青龙镇就粮欲俟敌人之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1038-0537c.png
 归为击计初命世忠驻兵镇江控扼后闻敌人自采
 石济师上命追世忠赴行在又欲令移军常州吕颐
 浩请以御笔召之上曰朕与世忠约坚守今闻乃来
 于是遣中使赍诏世忠闻采石失守已离镇江府登
 海舟矣至得奏上优诏答之四月象山县报人马至
 明日张俊为战守备明州西城外民居尽𤑔之矣然
 其意亦欲来赴行在也晚得康允之奏缴到杜充书
 已在真州与刘位聚兵为邀击计徐州赵立以师三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1038-0537d.png
 千来援建康守陈邦光及户部尚书李棁皆降于敌
 六日张俊奏云二十九日正月初二日凡敌杀伤相
 当又得二十八日奏及差人赍到二级上命辛企宗
 以兵一千赴明策应又出手诏趣杜充赵立刘位激
 励使战以为后图皆亲书示宰执乃遣之而辛企宗
 不行七日周望奏常州有绯抹额敌众犯外城知州
 事周把守子城以拒敌赤心队刘晏出战败之又言
 知秀州程俱率官吏弃城保华亭县又探建康人马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1038-0538a.png
 皆焚粮草收金银稍稍渡江北去自称李成人马云
 八日张思正奏云张俊出兵击退敌骑思正与刘洪
 道李质分兵追蹑九日张俊已自台州陆趋行在意
 恐金人小衄济师而来力不能拒尔前此屡奏求海
 舟朝廷报以方聚集遣行欲其且留明州既得此奏
 甚以为忧又虑李邺已迎降敌人以越为巢穴其经
 营未巳也十日郭仲荀责授汝州团练副使广州安
 置以擅离越州及妄支散钱帛又夜过行在不乞朝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1038-0538b.png
 见等罪也十二日滕康遣使臣奏隆祐一行已到虔
 州前此得信州探报云十七日到吉州又云二十一
 日有人马至吉州东岸知州杨渊弃城走朝廷深虑
 敌人追蹑然本谋南昌之行意谓敌人未必侵犯虽
 离建康日得密旨令缓急取太后圣旨便宜以行后
 至平江议者乃云自蕲黄渡江陆行二百馀里可抵
 南昌朝廷始以为忧遂命刘光世自淮南移军于江
 州以为南昌屏蔽既至而军中月费十三万缗知州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1038-0538c.png
 事权邦彦以用度不足告于朝廷命洪州三省密院
 应副至十一月中权邦彦乃奏言得东平府故吏卒
 报其父已身亡遂解官持服朝廷虽遽命起复而邦
 彦已离郡去及敌骑渡江光世乃言初谓蕲黄间贼
 寇遣兵迎击既知其为金人遂回军隆祐以初八日
 行敌骑以十四日到城下于是知州王子献以下皆
 走敌骑入犯抚州执知州事王仲山以其子权知州
 事令根括境内金银走洪州送纳敌怒其少云抚州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1038-0538d.png
 四县不及洪州一县乃知信州陈杌探报也十三日
 刘洪道奏金人再入境上遣兵拒之及陈彦在馀姚
 屡获首级及称李邺并无关报文字然台州探报越
 州并放散把隘人兵及管待敌人与之饮燕又命父
 老僧道赴杭州知其必迎降矣十四日张俊自台州
 来执敌人一名至行在戮之知邵武军张毣奏有光
 泽县弓手同敌人一骑至军称有大军千馀人继至
 已行斩首于是福建诸州皆震恐知福州林遹奏乞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1038-0539a.png
 遣兵防守又自言老病不任事乃命集英殿修撰程
 迈代之十五日敌人再犯馀姚朝廷欲遣张公裕以
 海舟数千载兵直抵钱塘江下烧𤑔敌人所集舟船众
 以公裕素不知兵又虑海舟反为敌人所得皆以为
 不可十六日雨雷发声十七日刘洪道前以十三日
 一更水陆并进直至城下洪道与张思正皆引兵出
 天童山先是李质已擅趋台州朝廷方降三官今还
 四明已无及矣又闻南昌敌骑入潭州而洪抚建昌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1038-0539b.png
 之间稍稍引去建昌通判公迈申先因出城招集
 民兵以军事付训练官承信郎蔡延世凡八易回延
 世拒而不纳十八日移舟离章安镇始张俊既移军
 朝廷议分遣其将领率兵应授明州上不欲遣乃止
 谓他时驻跸之后资以弹压盖行在诸军此皆精甲
 全装稍整齐尔又批令刘洪道等皆退避其锋然
 议者皆虑明既失守则海道可虞而行在必不敢安
 也十九日晚雷雨又作二十日泊青澳门二十一日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1038-0539c.png
 泊温州港口二十二日余被旨奉使江湖问安隆祐
 宫自后不复记录闻行在已驻温州矣已上李所记
 云耳明清又闻是岁越州郡守李邺既以城降通判
 曾怘骂敌不屈而死全家被害独乳婢抱一婴儿获
 免有宣教郎知馀姚县李颖士者募乡兵数千列其
 旗帜以捍拒之敌既不知其地势又不测兵之多寡
 为之小却彷徨不敢进者一昼夜繇是大驾得以自
 定海登舟航海事平诏特赠怘直秘阁命其弟怤子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1038-0539d.png
 以官颖士迁两官擢通判州事时又有宋辉者为
 大漕治事秀州之华亭县闻龙已涉巨浸即运米
 十万石以数大舶转海访寻六飞所向至章安镇而
 与御舟遇百司正阙续食赖此遂济多事之际若二
 人煇与颖士者亦可谓奇绩而怘之忠节皆恨世人
 未多知之颖士福州人登进士第绍兴中为刑部郎
 中煇敏求之孙后为秘阁修撰知临安府怘南丰先
 生之孙崇即所逃婴儿也尝知南安军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1038-0540a.png
邹志全既以元符抗疏徙新州继又遭温益钟正甫之
 困辱祸患忧畏濒于死所建中靖国之初召还自流
 人不及一年遂代言西掖伤弓之后噤不出一语吴
 兴刘希范时为太学生以书责之陈义甚高云珏少
 而学经究观春秋责备贤者之义私切疑之以为世
 之贤者不易得也求之百馀年间所得不过十数人
 求之亿万人间所得不过一二人苟有未至犹当掩
 蔽以全其名奈何反责其备哉及长式观史氏眇觌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1038-0540b.png
 昔人特立独行以自著见者甚众然靡不有初鲜克
 有终其能终始一德以全公忠之节者几希称于当
 年罕全令名著于史氏鲜有完传岂特贤者之过哉
 亦当时君子不能相与辅其不及之罪也然则春秋
 责备之义是乃垂戒万世欲全贤者之善此某所以
 不避僭易辄献所疑于门下也某自为儿童即闻閤
 下场屋之名及有知识又诵阁下场屋之文固以阁
 下为当今辞人然未敢直以古人大节望阁下也暨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1038-0540c.png
 游太学在诸生中往往有言前数年有博士邹公经
 甚明文甚高行甚修不能低回当世以直去位方且
 叹息愿见风采而不可得未几閤下被遇泰陵进列
 谏垣极言时政万里远谪方是之时某亦东下所过
 郡县每见亲朋故旧下及田夫里妇必问阁下貌孰
 似年今几逢天子之怒谁与解之家累之重谁与恤之
 莫不咨嗟称诵或至泣下前此以言得罪者众矣阁
 下之名独𨼆然特出不知何以致此岂忠信之诚感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1038-0540d.png
 于人心者深而然耶则天下所以待阁下雅亦不为
 不重矣今天子嗣位首加褒擢授以旧职继拜司谏
 乃直起居乃典文诰岁未再周职已五易越录超
 等罕见其比则天子所以望阁下雅亦不为不大矣
 爰自入朝以来天下之士翘首跂踵冀阁下日以忠
 言摩上不谓若今之为起居舍人者止司记录而已
 也不谓若今之为中书舍人者止事文笔而已也踰
 年之间不过言一张寅亮之不可罪尔其他不闻有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1038-0541a.png
 所发明言某事可行某事不可行某人可用某人不
 可用有识之士私切疑之始阁下之为博士不顾爵
 位力言经术取士之美拂衣而归非知有绍圣之报
 也其为谏官不避诛责极谏中宫废立之失远贬蛮
 徼非知有今日之报也诚以信其所学行其所志耳
 然昔以博士而言之今以侍从而不言昔未信于君
 而言之今信于君而不言此人之所以疑也为阁下
 解者曰阁下之不言以职非台谏也疑者曰唐文宗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1038-0541b.png
 命魏谟以两省属皆可论朝廷事故范希文为秘阁
 校理则言人主不宜北面为寿为东南安抚则言郭
 后不宜以小过废为天章阁待制则言时政所以得
 失为开封尹则言迁进所以公私后世之议希文者
 必称其爱君忠国不闻罪其侵官也今以职非台谏
 而不言是不以希文自处也为阁下解者又曰阁下
 之不言以当今无大得失也疑者曰唐太宗尝怪舜
 作漆器禹雕其俎谏者数十不止褚遂良谓谏者救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1038-0541c.png
 其源不使得开横流则无复事矣当今庶政之行虽
 曰尽善亦岂无过举者乎百官之间虽日多才亦岂
 无奸佞者乎从官相继而出岂皆以不称职乎言官
 相继而逐岂皆以其罪乎事之若制器雕俎者尚多
 也乃以非大政事而不言是不以舜禹事其君也则
 阁下不免天下之疑必矣方阁下有正言之命人人
 相贺其君子曰为我寄声正言公柳宜城坚于守政
 不以久位为心自谓舌不可禁故能全其名白居易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1038-0541d.png
 力争安危不以被斥介意晚益不衰故能全其节公
 其勿倚勿跛引明主于三代之隆以全令名以利天
 下其小人曰为我善祝正言公汲直以数切谏不得
 久留内爰丝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公其慎言毋去
 朝廷今阁下未肯力言时事岂亦哀怜小人不忍违
 其所请乎岂亦有意君子所谓有待而言乎伏愿阁
 下上思圣主进用之意下思君子跂望之心数陈谠
 言以辅圣政使尧舜成康之治复于一朝阁下之功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1038-0542a.png
 岂浅浅哉某性介且僻动与世忤又恶奔竞之风往
 来京师几五岁矣其于公卿权贵虽有父兄之旧未
 尝一登其门辄造门下以献所疑非敢求之也盖以
 天子仁圣切于治正古人所谓难得之时每欲自为
 一书以献又耻与觊觎恩赏者同受疑于世私念当
 今天子素所深信莫如阁下者公忠直道而行亦莫
 如阁下者阁下不言谁为吾君言之故陈所疑以裨
 万一狂易之罪诚无所逃然区区之意非独为阁下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1038-0542b.png
 计也为朝廷计也非独为朝廷计为天下计也未识
 能赐垂听否志全繇是复进谠论曾文肃荐之祐陵
 欲令再位言路不契上指文肃云臣近日屡探𧷤其
 议论极通疏兼稍成时名愿更优容上云何可得他
 如此上又云宰相执政所引人才如浩前年是宣德
 郎今作两制已多时朕所欲主张人才又却似难盖
 崇恩以宿憾言先入矣未几文肃罢政志全再窜昭
 州此文肃手记云尔希范名珏后登第浸登华要建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1038-0542c.png
 炎初拜同知三省枢密院竟以劲节闻于时为中兴
 之名臣子唐稽孙三杰也
先正有言太祖舍其子而立弟此天下之大公也周王
 薨章帝取宗室子育之宫中此天下之大虑也仁宗
 皇帝感悟其说制诏英祖入继大统文子文孙宜君
 宜王遭罹变故不断如带今有天下者独陛下一人
 而已恭惟陛下克己忧勤备尝艰难春秋鼎盛自当
 则百斯男属者椒寝未繁前星不耀孤力无助有识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1038-0542d.png
 寒心天其或者深惟陛下追念祖宗公心长虑之所
 及乎崇宁以来䛕臣进说推濮王子孙以为近属馀
 皆谓之同姓致使昌陵之后寂寥无闻奔迸蓝缕仅
 同民庶诚恐祀丰于昵仰违天鉴艺祖在上莫肯顾
 歆此二圣所以未有回銮之期金人所以未有悔祸
 之意中原所以未有息肩之时也欲望陛下于子行
 中遴选太祖诸孙有贤德者视秩亲王使牧九州以
 待皇嗣之生退处藩服更加广选宣祖太宗之裔材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1038-0543a.png
 武可称之人升为南班以备环列庶几上慰在天之
 灵下系人心之望臣本书生白首选调垂二十年今
 将告归不敢终默位卑言高罪当万死惟陛下裁赦
 此娄陟明上高宗皇帝书也陟明名寅亮永嘉人早
 负才名游上庠有声南渡后始为上虞丞大驾暂驻
 越上陟明叩阍抗疏以陈是说首发大计之端上读
 之大以叹寤富季申时为枢密从而荐之即令召对
 改官除监察御史告词云汝俊造策名慷慨自任上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1038-0543b.png
 书论事忧国甚深深有大用之意未几会秦师垣入
 相嫉之摭其前任微罪废弃以终先人与之有太学
 同舍之旧封事之初实纵臾之手写副本以见遗云
 时绍兴元年十一月也或云陟明被谴后还乡值江
 涨父子没于巨浸未知果否
蔡持正既孤居陈州郑毅夫冠多士通判州事从毅夫
 作赋吴处厚与毅夫同年得汀州司理来谒毅夫间
 与持正游明年持正登科寖显于朝矣处厚辞王荆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1038-0543c.png
 公荐去从滕元发薛师正辟于中山大忤荆公抑不
 得进元丰初师正荐于王禹玉甚蒙知遇已而持正
 登庸处厚乞怜颇甚贺启云播告大廷延登右弼释
 天下霖雨之望慰海内岩石之瞻帝渥俯临舆情共
 庆共惟集贤相公道包康济业茂赞襄秉一德以亮
 庶工遏群邪以持百度始进陪于国论俄列俾于政
 经论道于黄阁之中致身于青霄之上窃以闽川出
 相今始五人蔡氏登庸古惟二士泽于秦而骋辩汲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1038-0543d.png
 汲霸图义辅汉以明经区区暮齿孰若遇休明之运
 当强仕之年尊主庇民已陟槐廷之贵代天理物遂
 跻鼎石之崇处厚早辱埏陶窃深欣跃豨苓马勃敢
 希乎良医之求木屑竹头愿充乎大匠之用然持正
 终无汲引之意是时王蔡并相禹玉荐处厚作大理
 寺丞会尚书左丞王和甫与御史中丞舒亶有隙元
 丰初改官制天子励精政事初严六察亶弹击大吏
 无复畏避最后糺和甫尚书省不用例事以侵和甫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1038-0544a.png
 和甫复言亶以中丞兼直学士院在官制既行之后
 祇合一处请给今亶仍旧用学士院厨钱蜡烛为赃
 罪亶奏事殿中神宗面喻亶亶力请付有司推治诏
 送大理寺亶恃主婘盛隆自以无疵欲因推治益明
 白且上初无怒亶意姑从其请而已处厚在大理适
 当推治亶击和甫而和甫与禹玉合谋倾亶亶事得
 明必参大政若罪去则禹玉必引和甫使并位将代
 持正矣处厚观望佑禹玉锻鍊傅致固称亶作自盗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1038-0544b.png
 赃是时大理正王吉甫等二十馀人咸言亶乃夹误
 非赃罪明白禹玉和甫从中助下亶于狱坐除名之
 罪当处厚执议也持正密遣达意救亶处厚不从故
 亶虽得罪而御史张汝贤杨畏先后论和甫讽有司
 陷中司等罪出和甫知江宁府致大臣交恶而持正
 大怒处厚小官规动朝听离间大臣欲黜之未果会
 皇嗣屡夭处厚论程婴公孙杵臼存赵孤事乞访其
 坟墓神宗喜禹玉请擢处厚馆职持正言反覆小人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1038-0544c.png
 不可近禹玉每挽之惮持正辄止终神宗之世不用
 哲宗即位禹玉为山陵使辟处厚掌笺表禹玉薨持
 正代为山陵使首罢处厚山陵毕事处厚言尝到局
 乞用众例迁官不许出知通利军后以贾种民知汉
 阳军种民言母老不习南方水土诏与处厚两易其
 任处厚诣政事堂言通利军人使路已借紫矣改汉
 阳则夺之一等作郡请仍旧持正笑曰君能作真知
 州安用假紫邪处厚积怒而去其后持正罢相守陈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1038-0544d.png
 又移安州有静江指挥卒当出戍汉阳持正以无兵
 留不遣处厚移文督之持正寓书荆南帅唐义问固
 留之义问令无出戍处厚大怒曰汝昔居庙堂固能
 害我今贬斥同作郡耳尚敢尔耶会汉阳僚吏至安
 州者持正问处厚近耗吏诵处厚秋兴亭近诗云云
 共去时天杳杳雁连来处水茫茫持正笑曰犹乱道
 如此吏归以告处厚处厚曰我文章蔡确乃敢讥笑
 耶未几安州举子吴扩自汉江贩米至汉阳而郡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1038-0545a.png
 遣县令陈当至汉口和籴吴袖刺谒当规欲免籴且
 言近离乡里时蔡丞相作车盖亭十诗舟中有本续
 以写呈既归舟以诗送之当方盘量不暇读始置怀
 袖处厚晚置酒秋兴亭遣介亟召当当自汉口驰往
 既解带处厚问怀中何书当曰适一安州举人遗蔡
 丞相近诗也处厚亟请取读篇篇称善而已盖已贮
 于心矣明日于公宇冬青堂笺注上之后两日其子
 柔嘉登第授太原府司户至侍下处厚迎谓曰我二
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1038-0545b.png
 十年深仇今报之矣柔嘉问知其详泣曰此非人所
 为大人平生学业如此今何为此将何以立于世柔
 嘉为大人子亦无容迹于天地之间矣处厚悔悟遣
 数健步剩给缗钱追之驰至进邸云邸吏方往阁门
 投文书适校俄顷时尔先子久居安陆皆亲见之又
 伯父太中公与持正有连闻处厚事之详世谓处厚
 首兴告讦之风为搢绅复雠祸首几数十年因备叙
 之(先人/手记)
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1038-0545c.png
秦会之暮年作示孙文云曾南丰辟陈无已邢和叔
 英宗皇帝实录检讨官初呈稿无己便蒙许可至邢
 乃权横笔又微声数称乱道邢尚气跽以请曰愿善
 诱南丰笑曰措辞自有律令一不当即是乱道请公
 读试为公檃括可矣读至有百馀字南丰曰少止涉
 笔书数句邢复读南丰应口以书略不经意既毕授
 归就编归阅数十过终不能有所增损始大服自尔
 识关楗以文章轩轾诸公间以上秦语其首略云文
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1038-0545d.png
 之始出秦方气燄熏天士大夫争先快睹而传之今
 犹有印行者存焉是时明清考国史及前辈所记即
 尝与苏仁仲训直父子言之矣案曾南丰元丰五年
 受诏修五朝史为中丞徐禧所沮寝命继丁忧而终
 盖未尝濡毫初亦不曾修英宗实录也陈无已元祐
 三年始以东坡先生傅钦之李邦直孙同老荐于朝
 自布衣起为徐州教授距南丰之没后十年始仕亦
 未始预编摩也邢和叔元丰间虽为崇文馆校书郎
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1038-0546a.png
 不兼史局英宗实录熙宁元年曾宣靖提举王荆公
 时已入翰林请自为之兼实录修撰不置官属成书
 三十卷出于一手东坡先生尝语刘壮舆义仲云此
 书词简而事备文古而意明为国朝诸史之冠不知
 秦何所据而云义仲道原子也(先人/手记)
 
 
 
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1038-0546b.png
 
 
 
 
 
 
 
 挥麈三录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