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1038-040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挥麈后录卷一
            宋 王明清 撰
古之尊称曰皇曰帝曰王自秦并天下始兼皇帝之尊
 穷宠极崇度越前载后虽有作亦无加焉汉哀帝建
 平二年待诏夏贺良等言赤精子之谶汉家历运中
 衰当再受命宜改元易号诏大赦天下以建平二年
 为太初元年号曰陈圣刘太平皇帝宇文周宣帝以
卷五 第 1b 页 WYG1038-0400b.png
 大𧰼元年禅位于皇太子衍自称天元皇帝唐高宗
 上元元年帝自称曰天皇皇后曰天后武后垂拱三
 年五月尊为圣母神圣皇帝天授元年九月尊为圣
 神皇帝长寿二年九月为金轮圣神皇帝證圣元年
 正月为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万岁元年九
 月为天册金轮圣神皇帝中宗反正后神龙元年正
 月尊为则天大圣皇帝中宗神龙元年十一月尊号
 应天皇帝三年八月尊号应天神龙皇帝玄宗先天
卷五 第 2a 页 WYG1038-0401a.png
 二年十二月尊号开元神武皇帝二十七年二月开
 元圣文神武皇帝天宝元年二月开元天宝圣文神
 武皇帝七载五月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十
 三载二月上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證道孝德皇
 帝至德元载七月传位后肃宗上上皇天帝三载正
 月上太上至道圣皇天帝乾元元年正月改太上圣 皇天帝肃宗正德三载正月尊号光天文武大圣孝
 感皇帝乾元元年正月上乾元光天孝感皇帝二年
卷五 第 2b 页 WYG1038-0401b.png
 正月上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感皇帝代宗广德元
 年七月尊号宝应元圣文武仁孝皇帝德宗建中元
 年正月尊号圣神文武皇帝顺宗元和元年正月传
 位后宪宗上应乾圣寿太上皇宪宗元和三年正月
 尊号睿圣文武皇帝十四年七月加元和圣文神武
 法天应道皇帝穆宗长庆元年七月尊号文武孝德
 皇帝敬宗宝历元年四月尊号仁圣文武至神大孝
 皇帝五年正月加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
卷五 第 3a 页 WYG1038-0401c.png
 孝皇帝宣宗大中二年正月尊号圣敬文思神武光
 孝皇帝懿宗咸通三年正月尊号睿文明圣孝德皇
 帝十二年正月加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
 帝僖宗乾符二年正月尊号圣神聪睿仁哲明孝皇
 帝昭宗大顺元年三月尊号圣文睿德光武弘孝皇
 帝梁太祖开平三年正月尊号睿文圣武广孝皇帝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四月尊号昭文睿武至德光孝
 皇帝明宗长兴元年四月尊号圣明神武文德恭孝
卷五 第 3b 页 WYG1038-0401d.png
 皇帝四年八月圣明神武广道法天文德恭孝皇帝
 晋高祖天福三年契丹遣使奉尊号英武明义皇帝
 周太祖圣明文武仁德皇帝国朝太祖乾德元年冬
 十一月上尊号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开宝元年
 十一月上应天广运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
 四年九月上应天广运兴化成功圣文神武明道至
 德仁孝皇帝九年正月上应天广运一统太平圣文
 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帝以汾晋未平不欲号一
卷五 第 4a 页 WYG1038-0402a.png
 统诏罢之至三月晋王群臣复上应天广运立极居
 尊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卒不受太宗太平
 兴国三年十一月上尊号应运统天圣明文武皇帝
 六年十一月上应运统天睿文英武大圣至明广孝
 皇帝九年八月上应运统天睿文英武大圣至明仁
 德广孝皇帝端拱二年十二月庚申诏自前所上尊
 号并宜省去今后四方所上表只称皇帝宰相吕蒙
 正等固以为不可上曰皇帝二字本难兼称朕欲称
卷五 第 4b 页 WYG1038-0402b.png
 王但嫌与诸王同耳宰相又上表请改上尊号为法
 天崇道文武皇帝后诏省去文武二字淳化元年三
 月上法天崇道文武皇帝三年九月上法天崇道明
 圣仁孝文武皇帝至道元年十二月改法天崇道上
 圣至仁皇帝真宗咸平二年十一月上尊号崇文广
 武圣明仁孝皇帝五年八月上崇文广武应道章德
 圣明仁孝皇帝景德二年九月上崇文广武应乾尊
 道圣明仁孝皇帝大中祥符元年十二月上崇文广
卷五 第 5a 页 WYG1038-0402c.png
 武仪天尊道宝应章感钦明仁孝皇帝三年七月上
 崇文广武仪天尊道宝应章感钦明上圣至德仁孝
 皇帝天禧元年正月上崇文广武感天尊道应真佑
 德上圣钦明仁孝皇帝三年正月上体元御极感天
 尊道应真宝运文德武功上圣钦明仁孝皇帝乾兴
 元年二月改应天尊道钦明仁孝皇帝仁宗天圣二
 年十一月上尊号圣文睿武仁明孝德皇帝八年七
 月上圣文睿武体天钦道仁明孝德皇帝明道二年
卷五 第 5b 页 WYG1038-0402d.png
 二月上睿圣文武体天法道仁明孝德皇帝景祐二
 年十一月上景祐体天法道仁明孝德皇帝宝元元
 年十一月上宝元体天法道钦文聪武圣神英睿孝
 德皇帝康定元年帝以蝗雨之灾诏省去睿圣文武
 四字英宗治平四年正月上尊号曰体乾膺历文武
 圣孝皇帝神宗元丰三年七月十六日诏曰朕惟皇
 以道帝以德王以业因时制名用配其实何必加崇
 称号以自饰哉秦汉以来尊天子曰皇帝其亦至矣
卷五 第 6a 页 WYG1038-0403a.png
 朕承祖宗之休托士民之上凡虚文烦礼尽已革去
 而近者有司群辟犹咸以号称见请虽出于归美报
 上之忠然非朕所以稽考先王之意今后大礼百官
 拜表上尊号并罢先是百官上尊号翰林学士司马
 光当答诏因言治平二年先帝当郊不受尊号天下
 莫不称颂末年有建言者国家与契丹有往来书信
 彼有尊号而我独无足为深耻于是群臣复以非时
 上尊号昔汉文帝时单于自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
卷五 第 6b 页 WYG1038-0403b.png
 匈奴大单于不闻文帝复为大名以加之也愿陛下
 追用先帝本意不受此名上大悦手诏光曰非卿朕
 不闻此言善为答词使中外晓然知朕至诚非欺众
 邀名者自是终身不受尊号徽宗大观元年季秋将
 行明堂礼大臣议捡举皇祐故事上为亲降御笔云
 粤在季秋将行宗祀辅臣有请愿举尊称浮实之美
 毋重辞费不须上表今后更不捡举政和七年四月
 己未群臣上表尊为教主道君皇帝诏止于教门章
卷五 第 7a 页 WYG1038-0403c.png
 奏中称不可令天下混用宣和五年七月丁卯太傅
 楚国公王黼等上皇帝尊号曰继天兴道敷文成武
 睿明皇帝御笔批答曰朕获承至尊兼三王五帝以
 临九有之师无有远迩罔不臣服荷天之鉴四序时
 若祥瑞荐至薄言兴师燕朔归附大一统于天下盖
 祖宗之灵庙社之庆惟我神考诒谋馀烈顾朕何德
 以堪之而群公卿士犹以炎黄唐虞之号为未足称
 循末世溢美之辞来上朕甚愧焉所请宜不允凡三
卷五 第 7b 页 WYG1038-0403d.png
 上表皆不允自是内外群臣皇子郓王楷以下太
 诸生耆老等上书以请者甚众皆不从宣和七年十
 二月二十九日上尊号曰教主道君太上皇帝钦宗
 建炎元年五月初二日上尊号曰孝慈渊圣皇帝高
 宗皇帝绍兴六年六月丁未臣秦桧以太母回銮之
 久和议已定士民曹溥等一千三百人诣阙进表乞
 上尊号上谦抑不受令有司无得复收二十一年三
 月戊寅上谓宰执曰闻大金有诏上尊号前此士庶
卷五 第 8a 页 WYG1038-0404a.png
 屡尝有请既却而不受秦桧曰盛德之事它国亦知
 师仰绍兴三十二年六月上尊号曰光尧寿圣太上
 皇帝乾道六年十二月加号光尧寿圣宪天体道太 上皇帝淳熙二年十月加号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
 仁诚德经武纬文太上皇帝淳熙十二年十月加号
 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
 明谟盛烈太上皇帝孝宗皇帝淳熙十六年二月上
 尊号曰至尊寿皇圣帝太上庆元元年十一月上尊
卷五 第 8b 页 WYG1038-0404b.png
 号曰圣安寿仁太上皇帝前代者见于宋元宪尊号
 录明清更以他书详考之国朝者以史册及前后诏
 旨续焉
太祖皇帝草昧日客游睢阳醉卧阏伯庙梦中觉有异
 既醒焚香殿上取木㺽珓以卜平生自裨将至大帅
 皆不应遂以九五占之珓盘旋空中已而大契太祖
 益以自负后以归德军节度使建国号大宋升府曰
 应天晏元献为留守以诗题庙中云炎宋肇英祖初
卷五 第 9a 页 WYG1038-0404c.png
 九方潜鳞尝用蓍蔡占来决天地屯庚契大横兆謦
 咳如有闻东坡先生作张文定碑云熙宁中公判应
 天府新法既粥坊场河渡又并祠庙粥之官既得钱
 听民为贾区庙中慢侮秽践无所不至公建言宋王
 业所基也而以火王阏伯于商邱以主大火微子为
 宋始封二祠独不免于粥乎裕陵震怒批出曰慢神
 辱国无甚于斯天下祠庙皆得不粥其后高宗皇帝
 炎精复辉中兴斯地灼见天命猗欤休哉(晏元献五州/集载前段)
卷五 第 9b 页 WYG1038-0404d.png
滁州清流关昔在五季太祖皇帝以五千之兵败江南
 李氏十五万众执皇甫晖姚凤以献周世宗实为本
 朝建国之根本明清昨仕彼郡考之图经云皇祐五
 年十月因通判州事王靖建言始创端命殿宇于天
 庆观之西奉安太祖御容初以兵马都监一员兼管
 至元丰六年专差内侍一名管勾香火每月朔望州
 官朝拜知州事酌献岁朝寒食冬旦至节诏遣内侍
 酌献今焉荐罹兵革殿宇焚荡之久茂草荆无片
卷五 第 10a 页 WYG1038-0405a.png
 瓦尺椽存者周视太息还朝上言以谓太祖皇帝历
 试于周应天顺人启运立极功业自此而成王基自
 此而创故号端命诚我宋之咸镐丰沛命名之意可
 见乞再建殿宇以永崇奉得旨下礼部讨论而有司
 以谓增置兵卫重有浮费遂寝所陈盖明清亲尝至
 其地恭睹太祖入滁之伟绩当其始也赵韩王教村
 童于山下始与太祖交际用其计画㑭为乡导提孤
 军乘月夜指纵衔枚取道于清流关侧芦子浮西
卷五 第 10b 页 WYG1038-0405b.png
 涧入自北门直捣郡治皇甫晖方坐帐中燕劳将士
 养锐待战仓黄闻变初不测我师之多寡跃其爱马
 号千里电奔东郊太祖追及于河梁以剑挥之人马
 俱坠桥下晖遂擒姚凤即以其众解甲请降自此兵
 威如破竹尽取淮南之地凤之投降时正午刻击诸
 寺钟以应之至今不改绍兴壬戌郡守赵时上殿陈
 其事诏付史馆东渡犹有落马桥存焉如是则端命
 之殿其可置而不问邪
卷五 第 11a 页 WYG1038-0405c.png
太祖尝令于瓦桥一带南北分界之所专植榆柳中通
 一径仅能容一骑后至真宗朝以为使人每岁往来
 之路岁月浸久日益繁茂合抱之木交络翳塞宣和
 中童贯为宣抚统兵取燕云悉命剪薙之逮敌马南
 骛遂为坦途使如前日有所蔽障则未必能卷甲长
 驱如此亦祖宗规模宏远之一(王嗣昌云/)
承平时扬州郡治之东庑扃锁屋数间上有建隆元年
 朱漆金书牌云非有缓急不得辄开宣和元年盗起
卷五 第 11b 页 WYG1038-0405d.png
 浙西诏以童贯提师讨之道出淮南见之焚香再拜
 启视之乃弓弩各千爱护甚至俨然如新贯命弦以
 试之其力比之后来过倍而制作精妙不可跂及士
 卒皆叹伏施之于用以致成功此盖太祖皇帝亲征
 李重进时所留者仰知经武之略明见于二百年之
 前圣哉帝也(辛仲由为先人言/)
太祖既废藩镇命士人典州天下忻便于是置公使库
 使遇过客必馆置供馈欲使人无旅寓之叹此盖古
卷五 第 12a 页 WYG1038-0406a.png
 人傅食诸侯之义下至吏卒批支口食之𩔖以济其
 乏承平时士大夫造朝不赍粮节用者犹有馀以还
 家归途礼数如前但少损当时出京泛汴有上下水
 船之讥近人或以州郡饰厨传为非者不解祖宗之
 所以命意矣然贪污之吏倘有以公帑任私意如互
 送卷怀者又不可不痛惩治之也(刘季高云/)
太平兴国中诸降王死其旧臣或宣怨言太宗尽收用
 之寘之馆阁使修群书如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太平
卷五 第 12b 页 WYG1038-0406b.png
 广记之𩔖广其卷帙厚其廪禄赡给以役其心多卒
 老于文字之间云(朱希真云/)太宗既得吴越版籍继下河东天下一统礼乐庶事粲
 然大备钱文僖惟演尝纂书名逢辰录排日尽书其
 父子承恩荣遇及朝廷盛典极为详尽明清家有是
 书为钱仲韶竽假去乾没至今往来于中安得再见
 以补史之阙文
仁宗即位方十岁章献明肃太后临朝章献素多智谋
卷五 第 13a 页 WYG1038-0406c.png
 分命儒臣冯章靖元孙宣公奭宋宣献绶等采摭历
 代君臣事迹为观文览古一书祖宗故事为三朝宝
 训十卷每卷十事又纂郊祀仪仗为卤簿图三十卷
 诏翰林待诏高克明等绘画之极为精妙叙事于左
 令傅姆辈日夕侍上展玩之解释诱进镂板于禁中
 元丰末哲宗以九岁登极或有以其事启于宣仁圣
 烈皇后者亦命取板摹印仿此为帝学之权舆分锡
 近臣及馆殿时大父亦预其赐明清家因有之绍兴
卷五 第 13b 页 WYG1038-0406d.png
 中为秦伯阳所取(先人云/)
天圣中章献明肃太后临朝诏修三朝国史时巨珰罗
 崇勋江德明用事以为史院承受故官属每遇进书
 推恩特厚下至书史庖宰亦沾醲赏后来因之(徐敦/立云)
章懿李后初在侧微事章献明肃章圣偶过閤中欲盥
 手后捧洗而前上悦其肤色玉耀与之言后奏昨夕
 忽梦一羽衣之士跣足从空而下云来为汝子时上
 未有嗣闻之大喜云当为汝成之是夕召幸有娠明
卷五 第 14a 页 WYG1038-0407a.png
 年诞育昭陵昭陵幼年每穿履袜即亟令脱去常徒
 步禁掖宫中皆呼为赤脚仙人赤脚仙人盖古之得
 道李君也(张昌诗嗣祖云见其祖邓公家录/)
熙宁中神宗问邓绾云西汉张良如何绾以班马所论
 对上曰体道绾以未喻圣训请于上上又曰不唱绾
 退因取子房传考之自从沛公入秦宫阙至召四皓
 侍太子凡所运筹未有一事自其唱之始知天纵之
 学非人所及(邓雍语先人云/)
卷五 第 14b 页 WYG1038-0407b.png
神宗遵太祖遗意聚积金帛成帑自制四言诗一章云
 五季失图猃狁孔炽艺祖造邦思有惩艾爰设内府
 基以募士曾孙保之敢忘厥志每库以一字目之又
 别置诗二十字分揭其上曰每虔夕惕心妄意遵遗
 业顾予不武资何以成戎捷后来所谓御前封摏库
 者是也上意用此以为开拓西北境土之资始命王
 韶克青唐然后欲经理银夏复取燕云元丰五年徐
 禧永洛衄师之后帝心弛矣(林宓裕陵遗事云/)
卷五 第 15a 页 WYG1038-0407c.png
神宗朝诏修仁英两朝国史开局日诏史院赐筵时吴
 冲卿为首相提举二府及修史官就席上成诗赋冲
 卿唱首云兰台开史局玉斝赐君馀宾友求三事规
 摹本八书汗青裁仿此衰白盍归欤诏许从容会何
 妨醉上车王禹玉云晓下金门路君筵听召馀
 三寿客笔削两朝书身老虽逢此恩深尽醉欤传闻
 访馀事应走使臣车元厚之云殿帷昕对罢省户雨
 阴馀诏赐尧樽酒人探禹穴书夔龙方客右班马盖
卷五 第 15b 页 WYG1038-0407d.png
 徒欤径醉俄归弁云西见日车王君贶云累圣千年
 统编年四纪馀官归柱史笔经约鲁麟书班马才长
 矣仁英道伟欤恩招宴东观酾酒荷盈车冯当世云
 天密丛云晓风清一雨馀三长太史笔二典帝皇书 接武知何者沾恩匪幸欤吐茵平日事何惮污公车
 曾令绰云御府朌醇酿君恩锡馂馀赐筵遵故事䌷
 史重新书燕饮难偕此风流不伟欤素餐非所职愧
 附相君车宋次道云二圣垂鸿烈天临四纪馀元台
卷五 第 16a 页 WYG1038-0408a.png
 来率属赐会宠刋书世业叨荣甚君恩可报欤衮衣
 相照烂归拥鹿鸣车王正仲云上圣思论著前言摭
 绪馀琼筵初赐醴石室载䌷书徽范贻来者成功念
 昔欤欲知开局盛门拥相君车黄安中云礼攽三事
 宴史发两朝馀偶缀金闺彦来䌷石室书法良司马
 否辞措子游欤盛事逢衰懒重须读五车林子中云
 调元台极贵须宴帝恩馀昔副名山录今裁史观书
 天心忧作者国论属谁欤寂寞怀铅客容瞻相府车
卷五 第 16b 页 WYG1038-0408b.png
 可见一时人物之盛真迹今藏禹玉孙晓处尝出以
 示明清晓云史院赐燕唱和国朝故事也
乾道辛卯岁明清因观元符诏旨钦圣献肃皇后传载
 元丰末命其所引犹存绍圣谤语即以白于外舅方
 务德云今提衡史笔汪圣锡吾所厚也当录以似之
 继而以书及焉旬日得汪报云下喻昨日偶因奏事
 即为敷陈天语甚称所言为当即诏史院删去以明
 是非之实矣汪书之亲笔今存外舅家
卷五 第 17a 页 WYG1038-0408c.png
昭慈孟后绍圣三年以使令为禳禬之法九月二十日
 诏徙处道宫已见泰陵实录曾文肃奏对录述其复
 位本末为备今具载之元符三年五月癸酉同三省
 批旨令同议复瑶华先是首相韩忠彦遣其子跂来
 相见云因曲谢上谕以复瑶华令与布等议若布以
 为可即白李清臣俟再留禀乃白三省且云恐有异
 议者布答之云此事固无前比上亦尝问及布但答
 以故事止有追策未有生复位号者况有元符恐难
卷五 第 17b 页 WYG1038-0408d.png
 并处今圣意如此自我作古亦无可违之理若于元
 符无所议即但有将顺而已三省自来凡有德音及
 御批未闻有逆鳞者此无足虑但白邦直不妨跂云
 若此中议定即须更于上前及帘前再禀定乃敢宣
 言至四日再留不易前议师朴云已约三省因相率
 至都堂行次师朴云惇言从初议瑶华法时公欲就
 重法官不敢违及至都堂惇又云当初是做厌法断
 不得唯造雷公式等皆不如法自是未成布云公既
卷五 第 18a 页 WYG1038-0409a.png
 知如此当初何以不言今却如此议论当时议法论
 罪莫须是宰相否布当时曾议依郭后故事且以净
 妃处之三省有人于上前犹以为不须如此其后又
 欲贬董敦逸布独力争得不贬此事莫皆不虚否今
 日公却以谓议法不当是谁之罪惇默然布云此事
 且置之今日上及帘中欲复瑶华正以元符建立不
 正元符之立用皇太后手诏近因有旨令蒋之奇进
 入所降手诏乃云是刘友端书外面有人进文字皇
卷五 第 18b 页 WYG1038-0409b.png
 太后并不知亦不曾见是如何惇遽云是惇进入先
 帝云已得两宫旨令撰此手诏大意进入布云手诏
 云非此人其谁可当皆公之语莫不止大意否惇云
 是众莫不骇之卞云且不知有此也布云颖叔以谓
 太后手诏中语故著之麻词乃不知出自公之奇亦
 云当时只道是太后故不敢不著今进入文字却看
 验得刘友端书皇太后诚未尝见也惇顽然无怍色
 众皆骇叹是日布又言此事只是师朴亲闻布等皆
卷五 第 19a 页 WYG1038-0409c.png
 未曾面禀来日当共禀知圣意无易即当拟定圣旨
 进呈遂令师朴草定云瑶华废后近经登极大赦及
 累降赦宥其位号礼数令三省密院同详议闻奏遂
 退晚见师朴等皆云一勘便招可怪可怪六日遂以
 简白师朴云前日所批旨未安当如今日所改定进
 拟师朴答云甚善然尚犹豫七日布云所拟批旨未
 安有再改定文字在师朴所众皆称善今所降旨乃
 布所改定也是日上面谕帘中欲废元符而复瑶华
卷五 第 19b 页 WYG1038-0409d.png
 布力陈以为不可如此则彰先帝之短而陛下以叔
 废嫂恐未顺上亦深然之令于帘前且坚执此议众
 皆议两存之为便上又丁宁令固执卞云韩忠彦乃
 帘中所信须令忠彦开陈必听纳忠彦默然及帘前
 果云自古一帝一后此事盖万世议论相公已下读
 书不浅须议论得稳当乃可行兼是垂帘时事不敢
 不审慎语甚多不一一记省众皆无以夺惇却云臣
 思之亦是未稳当众皆目之师朴遂出所拟批旨进
卷五 第 20a 页 WYG1038-0410a.png
 呈云且乞依已降指挥容臣等讲议同奏许之然
 未有定论再对布遂云适论瑶华事圣谕以谓一帝
 一后此乃常理固无可议臣亦具晓圣意盖以元符
 建立未正故有所疑然此事出于无可奈何须两存
 之为便章惇误晓皇太后意旨却以复瑶华为未稳
 当此事本末误先帝者皆惇也前者皇太后谕蒋之
 奇以立元符手诏皇太后不知亦不曾见及进入乃
 是刘友端书写臣两日对众诘惇云昨以皇太后手
卷五 第 20b 页 WYG1038-0410b.png
 诏立元符为后皇太后云不知亦不曾见及令蒋之
 奇进入乃是友端所书莫是外面有人撰进此文字
 否惇遽云是惇撰造先帝云已得两宫许可遂令草
 定大意臣云莫非止大意否诏云非斯人其谁可当
 乃公语也之奇亦云当时将谓是太后语故著之制
 词惇云是惇语众皆骇之惇定策之罪固已大此事
 亦不小然不可暴扬者以为先帝尔今若以此废元
 符固自有因然上则彰先帝之短次则在主上以叔
卷五 第 21a 页 WYG1038-0410c.png
 废嫂未顺故臣等议皆以两存之为便如此虽未尽
 典礼然无可奈何须如此太母遂云是无可奈何兼
 化元符又目下别无罪过如此甚便布云望皇太后
 更坚持此论若稍动著元符则于理未便亦答云只
 可如此上又尝谕密院云欲于瑶华未复位号前先
 宣召入禁中却当日或次日降制免张皇令以此谕
 三省众亦称善布云如此极便若已复位号即须用
 皇后仪卫召入诚似张皇上仍戒云执元符之议及
卷五 第 21b 页 WYG1038-0410d.png
 如此宣召只作卿等意勿云出自朕语及至帘前三
 省以箔中语未定亦不记陈此一节布遂与颖叔陈
 之太后亦称善退以谕三省云适敷陈如此论已定
 矣遂赴都堂同前定奏议乃布与元度所同草定师
 朴先以邦直草定文字示众人众皆以为词繁不可
 用遂已师朴先封以示布布答之云瑶华之废岂可
 云主上不知其端太后不知其详又下比于盗臣墨
 卒皆被恩恐皆未安尔是日太后闻自认造手诏事
卷五 第 22a 页 WYG1038-0411a.png
 乃叹云当初将谓友端稍知文字恐友端所为却是
 他做布云皇太后知古今自古曾有似此宰相否之
 奇亦云惇更不成人无可议者是日瑶华以犊车四
 还禁中至内东门太母遣人以冠服令易去道衣乃
 入中外闻者莫不欢呼是夕锁院降制但以中书熟
 状付学士院不宣召初议复瑶华布首白上不知处
 之何地上云西宫可处布云如此甚便(外议初云东/宫增创八十)
 (间疑欲以处二/后众以为未安)缘既复位则于太母有妇姑之礼岂
卷五 第 22b 页 WYG1038-0411b.png
 可处之于外上亦云太母有妇姑之礼岂可处之
 于外太母仍云须令元符先拜元祐答拜乃
 顺又云将来须令元祐从灵驾元符只令迎虞主可
 也患无人迎虞主今得此甚便又谕密院云先帝既
 立元符寻便悔但云不直不直又云郝随尝取宣仁
 所衣后服以披元符先帝见之甚骇却笑云不知称
 否又云元祐本出士族不同又称其母亦晓事二府
 皆云王广渊之女也神宗尝以为参知政事命下而
卷五 第 23a 页 WYG1038-0411c.png
 卒又云初聘纳时常教他妇礼以至倒行侧行皆亲
 指教其他举措非元符比也布云当日亦不得无过
 布云皇太后以为如何太母云自家左右人做不是
 事自家却不能执定得是不为无过也布云皇太后
 自正位号更不曾生子神宗嫔御非不多未闻有争
 竞之意在尊位岂可与下争宠太母云自家那里更
 惹他烦恼然是他神宗亦会做得于夫妇间极周旋
 二十年夫妇不曾面赤布云以此较之则诚不为无
卷五 第 23b 页 WYG1038-0411d.png
 过颖叔亦云忧在进贤岂可与嫔御争宠太母又对
 二府云元符元祐俱有性气今犹恐其不相下布云
 皇太后更当训敕使不至于有过乃为尽善皇太后
 在上度亦不敢如此太母云亦深恐他更各有言语
 兼下面人多此辈尤不识好恶三省亦云若皇太后
 戒饬必不敢尔太后又云他两人与今上叔嫂亦难
 数相见今后除大礼圣节宴会可赴馀皆不须预他
 又与今皇后不同也三省亦皆称善其他语多所记
卷五 第 24a 页 WYG1038-0412a.png
 止此尔已上皆曾录中语制词略云惟东朝慈训念
 久处于别宫且永泰上宾顾何嫌于并后至崇宁元
 年蔡元长当国十二月壬申用御史中丞钱遹殿中侍
 御史石豫右司谏左肤疏诏后复居瑶华制有云台
 臣论奏引义固争宰辅全同抗章继上逾二十年靖
 康末金人南来六宫皆北后独不预逃匿于其家张
 邦昌知之遣人迎后垂帘仪从忽突入第中后惶恐
 不知所以避之不免及思陵中兴尊为隆祐太后盖
卷五 第 24b 页 WYG1038-0412b.png
 后之祖名元易元为隆字建炎间皇舆小驻会稽后
 微觉风眩本閤有宫人自言善用符水咒疾可瘳或
 以启后后吐舌曰又是此语吾其敢复闻也此等人
 岂可留禁中邪立命出之(王嗣昌云/)
徽宗初践祚曾文肃公当国禁中放纸鸢落人间有以
 为公言者公翌日奏其事上曰初无之传者之妄也
 当令诘治所从来公从容进曰陛下即位之初春秋
 方壮罢朝馀暇偶以为戏未为深失然恐一从诘问
卷五 第 25a 页 WYG1038-0412c.png
 有司观望使臣下诬服则恐天下向风而靡实将有
 损于圣德上深惮服然失眷始于此也(舅氏曾/竑父云)
徽宗居藩邸已潜心词艺即位之初知南京曾肇上所
 奉敕撰东岳庙碑得旨送京东立石上称其文且云
 兄弟皆有文名又一人尤著左相韩师朴云巩也子
 宣云臣兄遭遇神宗擢中书舍人修五朝史不幸早
 世其文章与欧阳修王安石皆名重一时上颔之繇
 是而知上之好学问非一日也
卷五 第 25b 页 WYG1038-0412d.png
建中靖国徽宗初郊亦见曾文肃奏事录言之甚详在
 于当日为一时之庆事十一月戊寅凌晨导驾官立班
 大庆殿前导步辇至宣德门外升玉辂登马导至景
 灵宫行礼毕赴太庙平旦雪意甚暴既入太庙即大
 雪出巡仗至朱雀门其势未已卫士皆沾湿上顾语
 云雪甚好但不及时及赴太庙雪益甚二鼓未巳上
 遣御药黄经臣至二相所传宣问雪不止来日若大
 风雪何以出郊布云今二十一日郊礼尚在后日无
卷五 第 26a 页 WYG1038-0413a.png
 不晴之理经臣云只恐风雪难行布云雪虽大有司
 扫除道路必无妨阻但稍冲冒无如之何兼雪势暴
 必不久况乘舆顺动理无不晴若更大雪亦须出郊
 必不可升坛则须于端诚殿望祭此不易之理已降
 御札颁告天下何可中辍经臣亦称善乃云左相韩
 忠彦欲于大庆殿望祭布云必不可但以此回奏经
 臣退遂约执政会左相斋室仍草一劄子以往左相
 犹有大庆之议左辖陆佃云右相之言不可易兼恐
卷五 第 26b 页 WYG1038-0413b.png
 无不晴之理若还就大庆是日却晴霁奈何布遂手
 写劄子与二府签书讫进入议遂定上闻之甚喜有
 识者亦云临大事当如此中夜雪果止五更上朝享
 九室布以礼仪使赞引就罍洗之际已见月色上喜
 云月色皎然布不敢对再诣罍洗上云已见月色布
 云无不晴之理上奠瓒至神宗室流涕被面至再入
 室酌酒又泣不已左右皆为之感泣是日闻上却常
 膳蔬食以祷己卯黎明自太庙斋殿步出庙门升玉
卷五 第 27a 页 WYG1038-0413c.png
 辂然景色已开霁时见日色巳午间至青城晚遂晴
 见日五使巡仗至玉津园夕阳满野人情莫不欣悦
 庚辰四鼓赴郊坛幕次少顷乘舆至大次布跪奏于
 帘前请皇帝行礼(景灵太/庙皆然)遂导至小次前升坛奠币
 再诣罍洗又升坛酌献天色晴明星斗灿然无复纤
 云上屡顾云星斗灿然至小次前又宣谕布云圣心
 诚敬天意感格固须如此又升坛饮福行过半蒋之
 奇屡仆于地既而当中妨上行布以手约之遂挽布
卷五 第 27b 页 WYG1038-0413d.png
 衣不肯舍而力引之行数级复僵仆上问为谁布云 蒋之奇上令礼生掖之登坛坐于乐架下至上行礼
 毕还至其所尚未能起上令人扶掖出就外舍先还
 府又令遣医者往视之及亚献升有司请上就小次
 而终不许东向端立至望燎布跪奏礼毕导还大次
 故事礼仪使立于帘外俟礼部奏解严乃退上谕都
 知阎守勤阎安中令照管布出壝门恐马队至难出
 恩非常也众皆叹息以为眷厚五鼓二府称贺于端
卷五 第 28a 页 WYG1038-0414a.png
 诚殿黎明升辇还内先是礼毕又遣中使传宣布以
 车驾还内一行仪卫并令攒行不得壅阏布遂关卤
 簿司及告报三帅令依圣旨及登辇一行仪仗无复
 阻滞比未及巳时已至端门左相乃大礼使传宣乃
 以属布众皆怪之少𨕖登楼肆赦又明日诣会圣宫
 宫门之两庑下所画人马皆有流汗之迹云庆历西
 事时一夕人马有声至明观之有汗流至今不灭又
 有一小女塑像齿发爪甲皆真物身长三尺许云太
卷五 第 28b 页 WYG1038-0414b.png
 祖微时所见尝言太祖当有天下然无文字可考像
 龛于殿之侧坐殿内(盖殿/门也)
又云是月奉职程若英乃文臣程博文之子上书言皇
 子名亶及御名皆犯唐明宗名宜防边方之乱诏改
 皇子名至是又上书乞换文资从之时亦建中靖国
 元年后来果验亦异事也因著之神宗更定官制独𨕖人官称未正崇宁初吏部侍郎邓
 洵武上疏曰神宗稽古创法釐正官名使省台寺监
卷五 第 29a 页 WYG1038-0414c.png
 之官实典职事领空名者一切罢去而易之以阶因
 而制禄命出之日官号法制鼎新于上而彝伦庶政
 攸叙于下今吏部𨕖人自节察判官至簿尉凡七等
 先帝尝欲以阶寄禄而未暇愿造为新名因而寄禄
 使一代条法粲然大备徽宗从其言诏有司讨论于
 是置𨕖人七阶蔡元道官制旧典乃失引之
政和四年六月戊寅御笔取会到入内内侍省所辖苑
 东门药库见置库在皇城内北隅拱辰门东所藏鸩
卷五 第 29b 页 WYG1038-0414d.png
 鸟蛇头葫蔓藤钩吻草毒汗之𩔖品数尚多皆属川
 广所贡典掌官吏三十馀人契勘元无支遣显属虚设盖
 自五季乱离纪纲颓靡多用此物以𠞰不臣者沿袭
 至于本朝自艺祖以来好生之德洽于人心若干宪
 网莫不明寘典刑诛殛市朝何尝用此自今可悉罢
 贡额并行停进仍废此库放散官吏比附安排应毒
 药并盛贮器皿并交付军器所仰于新城门外旷阔
 迥野处焚弃其灰烬于官地埋分明封堠摽识无
卷五 第 30a 页 WYG1038-0415a.png
 使人畜近犯疾速措置施行仰见祐陵仁厚之心德
 及豚鱼敬录于编以诏无极靖康元年正月戊辰金人侵浚州徽考微服出通津门
 御小舟将次雍邱命宦官邓善询召县令至津亭计
 事善询乃以它事召之令前驱至近岸善询从稠人
 中跃出呼令下马厉声斥之令曰某出宰畿邑宜示
 威望安有临民而行者乎善询曰太上皇帝幸亳社
 聊此驻跸令大惊舍车疾趋舟前山呼拜蹈自劾其
卷五 第 30b 页 WYG1038-0415b.png
 罪徽宗笑曰中官与卿戏耳遂召入舟中是夕阻浅
 船不得进徽宗患之夜出堤上御骏骡名鹁鸽青望
 睢阳而奔闻鸡啼滨河有小市民皆酣寝独一老姥
 家张灯竹扉半掩上排户而入妪问上姓氏曰姓赵
 居东京已致仕举长子自代卫士皆笑上徐顾卫士
 亦笑妪进酒上起受妪酒复传爵与卫士妪延上至
 卧内拥炉又𤑔劳薪与上释袜烘趾久之上语卫士
 令记妪家地名及龙舟还京妪没久矣乃以白金赐
卷五 第 31a 页 WYG1038-0415c.png
 其诸孙(蜀僧祖秀云/)
元祐八年九月三日崇庆撤帘泰陵亲政时事鼎新首
 逐吕正悯苏文定明年改元绍圣四月自外拜章子
 厚为左仆射时东坡先生已谪英州子厚既至蔡元
 度邓温伯迎合以谓神宗实录诋诬之甚乞行重修
 繇是立元祐党籍凡当时位于朝者次第窜斥初止
 七十三人刘器之亦尝以语胡德辉珵见之元城道
 护录其间亦自相矛盾如川洛二党之𩔖未始同心
卷五 第 31b 页 WYG1038-0415d.png
 也徽宗登极复皆召用有意调一而平之蔡元长相
 矣使其徒再行编𩔖党人刋之于石名之云元祐奸
 党播告天下但与元长意异者人无贤否官无大小
 悉列其中屏而弃之殆三百馀人有前日力辟元祐
 之政者亦叨厕名愚智混淆莫可分别元长意欲连
 根固本牢甚然而无益也徒使其子孙有荣耀焉识
 者恨之如近日扬州重刻元祐党人碑至以苏迥为
 苏过叔党在元祐年犹未裹头岂非字画之误乎尤
卷五 第 32a 页 WYG1038-0416a.png
 为无谓迥字彦远东坡先生之族子登进士第为泸 川令元符末应日食上言尤为切直蔡元长既使其
 徒编𩔖上书邪等彦远为邪上尤甚又入元祐党籍
 之石坐削籍编管华州遇赦量移潼川牵复为普州
 岳安尉卒于官绍兴初特赠宣教郎事见王望之赏
 所作彦远妻史夫人墓志及重修泸川灵济庙碑
明清顷访徐五丈敦立于霅川徐询以创置右府与揆
 路议政分合因革明清即为考證以对徐甚以击节
卷五 第 32b 页 WYG1038-0416b.png
 即手录于其所编今列于后案唐代宗永泰中始置
 内枢密使二员以宦者为之初不置司局但以屋三
 楹贮文书其职惟掌承受表奏于内进呈若人主有
 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昭宗光化二年
 九月崔胤为宰相与上密谋欲尽诛宦官中尉刘季
 述王仲元枢密使王彦范薛齐偓阴谋废上请太子
 监国已而太子改名缜即位十二月孙德昭董彦弼
 周承诲三人除夜伏兵诛季述等翌日昭宗复位三
卷五 第 33a 页 WYG1038-0416c.png
 人赐姓李除使相加号三功臣宠遇无比崔胤与陆
 扆乞尽除宦者上与三人谋之皆曰臣等累世在军
 中未闻书生为军主者若属南司必多更变不若仍
 归之北司为便上喻胤等曰将士意不欲属文臣卿
 等勿坚求于是复以袁易简周敬容为枢密使然唐
 自此乱矣朱梁建国深革唐世宦官之弊乃改为崇
 政院而更用士人敬翔李振为使二人官虽崇然止
 于承进文书宣传命令如唐宦者之职今士大夫家
卷五 第 33b 页 WYG1038-0416d.png
 犹有梁宣底四卷其间所载大抵中书奏请则具记
 事与崇政使令于内中进呈所得进止却宣付中书
 施行其任止于如此至后唐庄宗入汴复改为枢密
 院以郭崇韬为使始分掌朝政与中书抗衡宰相豆
 卢革为弘文馆学士以崇韬父名弘正请改弘文为
 昭文其畏之如此明宗即位以安重诲范延光为枢
 密使二人尤为跋扈晋高祖即位思有以惩戒遂废
 之至开运元年复置末帝以其后之兄冯玉为之自
卷五 第 34a 页 WYG1038-0417a.png
 是相承不改国朝因之首命赵韩王普焉号称二府
 礼遇无间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所言两不相知
 以故多成疑贰祖宗亦赖此以闻异同用分宰相之
 权端拱三年置签书院事以资浅者为之张逊是也
 官制旧典误以为邓公庆历二年二边用兵富文忠
 公为知制诰建言边事系国安危不当专委枢密院
 周宰相魏仁浦兼枢密使国初范质王溥以宰相兼
 参知枢密事今兵兴宜使宰相兼领仁宗然之即降
卷五 第 34b 页 WYG1038-0417b.png
 旨令中书同议枢密院事且书其检吕许公时为首
 相以内降纳上前曰恐枢密院谓臣夺权富公方力
 争会西夏首领乞砂等称伪将相来降各补借职羁
 置湖南富公复言二人之降其家已族矣当厚赏以
 劝来者仁宗命以所言送中书而宰相初不知也富
 公曰此岂小事而宰相不知邪更极论之时张文定
 为谏官亦论中书宜知兵事遂降制以宰相吕夷简
 兼判枢密院事章得𧰼兼枢密院事未几或曰二府
卷五 第 35a 页 WYG1038-0417c.png
 体例判字太重于是复改吕公亦为枢密使五年贾
 文元陈恭公同为宰相乞罢兼枢密使以边事宁故
 也有旨从之仍诏枢密院凡军国机要依旧同议施
 行而枢密院亦自请进退管军臣僚极边长吏路分
 钤辖以上并与宰臣同议从之张文定复言宰相既
 罢兼枢密院则更不聚厅万一边界忽有小虞两地
 即须聚厅每事同议自是常事则密院专行至涉边
 事而后聚议谓之开南厅然二府行遣终不相照熙
卷五 第 35b 页 WYG1038-0417d.png
 宁初滕达道为御史中丞上言中书密院议边事多
 不合赵明与西人战中书赏功而密院降约束郭逵
 修保栅密院方诘之而中书已下褒诏矣夫战守大
 事也安危所寄令中书欲战密院欲守何以令天下
 愿敕大臣凡战守除帅议同而后下神宗善之其后
 竟使枢密院事之大者与中书同奏禀讫先下俟中
 书退后进呈本院常程公事凡称三省密院同奉圣
 旨者是也建炎初置御营使本以车驾行幸总齐军
卷五 第 36a 页 WYG1038-0418a.png
 中之政而以宰相兼领之故遂专兵柄枢密院几无
 所干预吕元直在相位自以谓有复辟之功专恣尤
 甚台谏以为言元直既罢政遂废御营司而宰相复
 兼知枢密院事自范觉民为始尔后悉兼右府矣秦
 会之独相十五年带枢密使至绍兴乙亥会之殂次
 年沈守约万俟元忠拜相遂除去兼带中书与枢府
 又始分矣
徐敦立语明清云凡史官记事所因者有四一曰时政
卷五 第 36b 页 WYG1038-0418b.png
 记则宰执朝夕议政君臣之间奏对之语也二曰起
 居注则左右史所记言动也三曰日历则因时政记
 起居注润色而为之者也旧属史馆元丰官制属秘
 书省国史案著作郎佐主之四曰臣僚墓碑行状则
 其家之所上也四者惟时政执政之所日录于一时
 政事最为详备左右史虽二员然轮日侍立榻前之
 语既远不可闻所赖者臣僚所申而又多务省事凡
 经上殿止称别无所得圣语则可得而记录者百司
卷五 第 37a 页 WYG1038-0418c.png
 关报而已日历非二者所有不敢有所附益臣僚行
 状于士大夫行事为详而人多以其出于门生子弟
 之𩔖以为虚辞溢美不足取信虽然其所泛称德行
 功业不以为信可也所载事迹以同时之人考之自
 不可诬亦何可尽废云度在馆中时见重哲宗实
 录其旧书崇宁间帅多贵游子弟以预讨论于一时
 名臣行事既多所略而新书复因之于时急于成书
 不复广加搜访有一传而仅载历官先后者且据逐
卷五 第 37b 页 WYG1038-0418d.png
 人碑志有传中合书名犹云公者读之使人不能无
 恨新唐书载事倍于旧书皆取小说本朝小说尤少
 士夫纵有私家所记多不肯轻出之度谓史官欲广
 异闻者当择人叙录所闻见如段太尉逸事状邺侯
 家传之𩔖上之史官则庶几无所遗矣欧阳公归田
 录初成未出而序先传神宗见之遽命中使宣取时
 公已致仕在颖川以其间所记述有未欲广者因尽
 删去之又恶其太少则杂记戏笑不急之事以充满
卷五 第 38a 页 WYG1038-0419a.png
 其卷秩既缮写进入而旧本亦不敢存今世之所有
 皆进本而元书盖未尝出之也
敦立又语明清云自高宗建炎航海之后如日历
 起居注时政记之𩔖初甚完备秦会之再相继
 登维垣始任意自专取其绍兴壬子岁初罢右
 相凡一时施行如训诰诏旨与夫斥逐其门人
 臣僚章疏奏对之语稍及于己者悉皆更易焚弃繇
 是亡失极多不复可以稽考逮其擅政以来十五年
卷五 第 38b 页 WYG1038-0419b.png
 间凡所纪录莫非其党奸谀谄佞之词不足以传信
 天下后世度比在朝中尝取观之太息而已
明清尝谓本朝法令宽明臣下所犯轻重有等未尝妄
 加诛戮恭闻太祖有约藏之太庙誓不杀大臣言官
 违者不祥此诚前代不可跂及虽卢多逊丁谓罪大
 如此仅止流窜亦复北归自晋公之后数十年蔡持
 正始以吴处厚吁其诗有讥讪语贬新州又数年章
 子厚党论乃兴一时贤者皆投炎荒而子厚迄不能
卷五 第 39a 页 WYG1038-0419c.png
 自免爰其再启此门元祐间治持正事二三公不无
 千虑之一失使如前代则奸臣藉口当渫血无穷也
 明清尝以此说语朱三十五丈希真大以为然太祖
 誓言得之曹勋云从徽宗在燕山面喻云尔勋南归
 奏知思陵
明清尝得英宗批可进状一纸于梁才甫家治平元年
 宰执书臣而不姓且花押而不书名以岁月考之则
 韩魏公曾鲁公欧阳文忠公赵康靖作相参时也但
卷五 第 39b 页 WYG1038-0419d.png
 不晓不名之义后阅沈存中笔谈云本朝要事对禀
 常事拟进入画可然后施行谓之熟状事速不及待
 报则先行下具制草奏知谓之进草熟状白纸书宰
 相押字始悟其理不知今又如何耳 
 
 
 挥麈后录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