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1037-055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铁围山丛谈卷一     宋 蔡绦 撰
太祖皇帝应天顺人肇有四海受禅行八年矣当乾德
之五祀而五星聚于奎明大异常魁下当曲阜之墟也
时太宗适为兖海节度使则是太宗再受命此所以国
家传祚圣系皆自太宗应符既同乎汉祖而卜年宜过
于周历矣
仁庙晚未得嗣天意颇无聊稍事燕游一日于后苑龙
卷一 第 1b 页 WYG1037-0553d.png
翔池南作两小亭东一亭曰迎曙未几立皇侄为皇子
而赐名适与亭名合不一年即位是为英宗神宗当宁
已负疾一日后苑池水忽沸且久不已神宗为睥睨而
不乐有抱延安郡王从旁过者池沸辄止莫不骇异未
几延安即位是为哲宗
哲庙元符时邓王薨祈嗣于泰州徐守真世号徐神翁
者天意切至徐曰上天已降嗣矣再三遣使迫询其故
即大书吉人二字上之一时莫晓后端王继立始悟吉
卷一 第 2a 页 WYG1037-0554a.png
人者太上皇御名也
政和间东宫颇不安其后日益甚鲁公朝夕危惧保持
甚至宣和庶子有孙宗鉴者时为紫微舍人密语鲁公
公毋虑昔哲庙恶百官班联不肃而后台史号知班者
必赞言端笏立定又顷有八宝矣今复增而九之且名
之曰定命宝春宫盖始封定王世次为九则立定之语
九宝之兆天其命之矣鲁公颔之后宗鉴之言信
政和间太上诸皇子日长成宜就外第于是取景龙门
卷一 第 2b 页 WYG1037-0554b.png
外地辟以建诸邸时郓王有盛爱故宦者童贯主之视
诸王所居侈大为最乃中为通衢东西列诸位则又共
为一大门锡名曰蕃衍宅悉出贯也时愚甚惧盖取诗
之叙蕃衍盛大而下句则识者深疑之亦知其旨意之
属在郓邸而已后及都城倾覆然第三位乃今上果中

宣和岁乙巳冬十二月报北方寒盟二十有三日上皇
有旨内禅时去岁尽不数日故事天子即位踰年即改
卷一 第 3a 页 WYG1037-0554c.png
元于是中书拟进取日靖四方永康兆民二句请号年
曰靖康焉靖康之初今上在康邸因出使讲解而威德
暴天下故识者多疑以谓靖康于字为十二月立康也
是后一年而中兴
太上皇既北狩略不得中原信以宗社为念久之一旦
命皇族之从行者食御手亲将调羹呼左右俾出市茴
香左右偶持一黄纸包以茴香来太上就视之乃中兴
赦书也始知其事于是天意大喜又谓夫茴香回乡也
卷一 第 3b 页 WYG1037-0554d.png
岂非天乎于是从行者咸拜舞称庆其后虽八骏忘返
然鸾舆竟还矣中兴岁戊辰冬十有一月得之于韦侯
者许慈宁皇太后之犹子也顷得罪高凉召还道过于
柴副车第尝得太祖赐后诏一以藏之诏曰朕亲提六
师问罪上党云云未有回日今七夕节在近钱三贯与
娘娘充作剧钱千五百与皇后七百与充节料问罪上党
者国初征李筠时也娘娘即昭宪杜太后也皇后即孝
明王皇后也呜呼有以知圣祖不忘本者如此是安得不兴
卷一 第 4a 页 WYG1037-0555a.png
太上以政和六七年间始讲汉武帝期门故事初出时
左右宦者必携从二物以备不虞其一玉拳一则铁棒
也玉拳贡于阗玉大倍常人手拳红锦为组以系之铁
棒者乃艺祖仄微时以至受命后所持铁杆棒者棒纯
铁尔生平持握既而爪痕至今犹在恭惟神武得之艰
难一至斯乎
太宗始嗣位思有以帖服中外一日辇下诸肆有为丐
者不得乞因倚门大骂为无赖者主人逊谢久不得解
卷一 第 4b 页 WYG1037-0555b.png
即有数十百众方拥门聚观中忽一人跃出以刀剚丐
者死且遗其刀而去会日已暮追逋莫获翼日闻奏太
宗大怒谓是犹习五季乱乃敢中都白昼杀人即严索
捕期必得有司惧罪久之迹其事是乃主人不胜其愤
而杀之耳狱将具太宗喜曰卿能用心若是虽然第为
朕更一覆毋枉焉且携其刀来不数日尹再登对以狱
辞并刀上太宗问审乎曰审矣于是太宗顾旁小内侍
取吾鞘来小内侍惟命即奉刀内鞘中因拂袖而起入
卷一 第 5a 页 WYG1037-0555c.png
曰如此宁不妄杀人仁宗圣度深远临事不惧当宝元
康定之时西夏元昊始叛而刘平败死京师为雨血及
报败闻上喜曰天下平安久故兵将不知战今既衄必
自警宜少须之当有人出矣后果胜而元昊请服上又
曰国家竭力事西陲累数年海内不无劳弊今幸甫定
然宜防盗发可诏天下为预防也会山东有王伦者焱
起转斗千馀里至淮南郡县既多备预故即得以杀捕
矣又自秦汉以还时主能享国多历年所者独汉武帝
卷一 第 5b 页 WYG1037-0555d.png
在位五十五载然末年巫蛊事起成卫太子之祸梁武
帝在位四十八载唐明皇在位四十五载是二君者亦
终有侯景禄山之乱而我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始
终若一呜呼休哉
哲宗即位甫十岁于是宣仁高后垂帘而听断焉及寖
长立未尝有一言宣仁在宫中每语上彼大臣奏事汝
胸中且谓何乃无一语邪上但曰娘娘已处分俾臣道
何语如是益恭默不言者九年时又久已纳后至是上
卷一 第 6a 页 WYG1037-0556a.png
年时十有九矣犹未复辟一旦宣仁病且甚尚时时出
御小殿及将大渐谓大臣曰太皇以久病惧不能自还
为之奈何大臣同辞而奏愿供张天庆殿宣仁未及答
上于帘内忽出圣语曰自有故事大臣语塞既趋下退
相视曰我辈其获罪乎翌日自上命轴帘出御前殿召
宰辅谕太皇太后服药宜赦天下不数日宣仁登仙上
始亲政焉上所以衔诸大臣者匪独坐变更后数数与
臣僚论昔垂帘事曰朕只见臀背鲁公顷为愚道之亦
卷一 第 6b 页 WYG1037-0556b.png
深叹哲庙之英睿也
顷有老内侍为愚道昭陵游幸后苑每独置一茶床列
肴核以自酌有得一杯汤赐饮者以为宠幸非常乃张
贵妃而已后追谥温成皇后者也又有老吏尝主睿思
殿文字外殿库事能言偶得见泰陵时旧文簿注一行
曰绍圣三年八月十五日奉圣旨教坊使丁仙现祗应
有劳特赐银钱一文呜呼累圣俭德𩔖乃如此
国朝诸王弟多嗜富贵独祐陵在藩时嗜玩早不凡所
卷一 第 7a 页 WYG1037-0556c.png
事者独笔砚丹青图史射御而已当绍圣元符间年始
十六七于是盛名圣誉布在人间识者已疑其当辟矣
初与王晋卿侁宗室大年令穰往来二人者皆喜作文
辞妙图画而大年又善黄庭坚故祐陵作庭坚书体后
自成一法也时亦就端邸内知客吴元瑜弄丹青元瑜
者画学崔白书学薛稷而青出于蓝者也后人不知往
往谓祐陵画本崔白书学薛稷凡斯失其元源派矣
太上皇受命灼灼天人盖多有祥兆由是善道家者流
卷一 第 7b 页 WYG1037-0556d.png
事晚建上清宝箓宫延接方士一日帘前有刘栋者上
其所遇韩真人丹以献天子其状如蜡以手指揭取而
服之翌日则又生无穷也上曰汝师锡汝长年而朕夺
之非朕志也当帘前还之此与秦皇汉武异矣可谓盛
德也哉
慈圣光献曹后佐佑仁庙定策立英宗神宗乃本朝后
妃其间盛德之至者也其在父母家时与群女共为撚
钱之戏而后一钱辄独旋转盘中凡三日止及晚岁疾
卷一 第 8a 页 WYG1037-0557a.png
病急顾左右问此为何日左右对以十月二十日实太
祖大忌日也后颔之乃自语曰只此日去只此日去免
烦他百官盖谓不欲别日立忌使百官有司有奉慰行
香之劳就是日则免于是以二十日崩今人学道号超
脱非常一旦于死生之际未必能达变后之始终若此
岂非天人乎哉
神庙当宁慨然兴大有为之志思欲问西北二方罪一
日被金甲诣慈寿宫见太皇太后曰娘娘臣着此好否
卷一 第 8b 页 WYG1037-0557b.png
曹后迎笑曰汝甲甚称好也虽然使汝至衣此等物则
国家何堪矣神庙默然心服遂卸金甲慈圣光献皇后
以盛德著而宣仁圣烈高后以严肃称治平时英宗疾
既愈犹不得近嫔御慈圣一日使亲近密以情镌谕之
官家即位已久今圣躬又痊平岂得左右一无侍御者
邪宣仁不乐曰奏知娘娘新妇始得嫁十三团练尔即
不曾嫁佗官家时多传于外朝
鲁公在北门为承旨既草哲庙元符末命于是太上从
卷一 第 9a 页 WYG1037-0557c.png
端邸始即大位遂有垂帘之举时钦圣宪肃向后命御
药院内侍黄庭经臣传旨曰嗣君已长本不应垂帘以
皇帝圣孝宫中累日拜请泣涕不已今姑循圣意才俟
国事稍定则当还政必不敢上同章宪明肃与宣仁圣
烈二后终身称制卿可依此草诏明示天下当是时鲁
公既唯命即书所被旨载诸学士院及家集是后虽同
听断曾不半岁永泰灵驾犹未发引即还就东朝之养
矣外廷或诪张且不知钦圣盛德之本旨如此
卷一 第 9b 页 WYG1037-0557d.png
国朝禁中称乘舆及后妃多因唐人故事谓至尊为官
家谓后为圣人嫔妃为娘子至谓母后亦同臣庶家曰
娘娘又呼掌书命之首曰内侍省次直笔内官之贵者
则有曰御侍曰小殿直此率亲近供奉者也御侍顶龙
儿特髻衣襜小殿直皂软巾裹头紫义襕窄衫金束带
而作男子拜乃有都知押班上名长行之号唐陆宣公
榜子集谏令浑瑊访裹头内人者是也知其来旧矣
天子之制六玺元丰间得玉矣行制而未就至大观时
卷一 第 10a 页 WYG1037-0558a.png
始成之然但缪篆也又元符初得汉传国玺其文曰承
天福延万亿永无极是二者祐陵又自仿为之悉鱼虫
篆也号传国玺曰受命宝九字玺曰镇国宝合天子之
制六玺是为八宝者乃于大观戊子正月元会日受之
因大赦天下本朝礼乐于此百五十年矣至是始备及
后政和末又新作一玺上曰八宝者国家之神器今再
创玺乃我受命者也因诏于阗国上美玉焉久而得之
为玺九寸而鱼虫篆其文曰范围天地幽赞神明保合
卷一 第 10b 页 WYG1037-0558b.png
太和万寿无疆诏号定命宝是岁戊戌元会于大庆殿
受之
太上始意作定命宝也乃诏于阗国上美玉一日绦赴
朝请在殿閤侍班王内相(安中/)因言近于阗国上表命
译者释之将为答诏其表大有欢也同班诸公喜皆迫
询曰甚愿闻之王内相因诵曰日出东方赫赫大光照
见西方五百国中条贯主阿舅汗黑王表上日出东方
赫赫大光照见四天下四天下条贯主阿舅大官家你
卷一 第 11a 页 WYG1037-0558c.png
前时要那玉自家㬠是用心只被难得似你那尺寸底
我已令人寻讨如是得似你那尺寸底我便送去也于
是一坐为哄吾因曰裕陵实录已载于阗表文大略同
此特少文胜者疑经史官手润色故尔众乃默然其后
以玉来上长径二尺色踰截肪诚昔未有也遂制定命
宝岁馀玉人始告成精巧视古无别矣宝与检皆大九
寸盘螭为纽鱼虫篆文凡有十六字于是定命宝合八
宝通号九宝下诏以为乾元用九之义云
卷一 第 11b 页 WYG1037-0558d.png
玄圭者古镇圭也温润异常文其色内赤外黑非世所
有固无足疑圭上锐而下方然其末平直非若后世礼
图为圭之太锐也两旁刻出十二山正若古山尊制度
亦非若先儒所绘镇圭乃于圭上刻山者也凡制作精
妙又非若秦汉器玉所能及上则皆云雷之文下平无
文而中一窍大足容指其长尺有二寸正合周尺防同
晋尺盖晋得舜庙玉尺是以知同古尺也有制有玄圭
议行于世诚不诬已玄圭传乃丁晋公家物流落出尝
卷一 第 12a 页 WYG1037-0559a.png
卖担上士人王提举敏文者以千七百金售得之有宦
者谭祯二得而上之时政和二年也上以付鲁公曰或
谓此物古玄圭试为朕验之鲁公机务繁又付之外兄
徐若谷谓吾曰玄圭之制何可考得非雷楔邪然玉诚异
常矣因置诸椟中略不省一日吾与若谷读礼记见王
制言王执镇圭释谓旁刻十二山吾即以王制有王执
镇圭语若谷玄圭者旁有山政若古器所谓山尊同盍
验之乎若谷笑去手自去就椟取圭出如吾语共数之
卷一 第 12b 页 WYG1037-0559b.png
果十有二刻始相与骇因试以义推之则罔不合若谷
又白伯氏丐取太常寺历代尺度石刻来则又合矣吾
与若谷大喜以白鲁公因以具奏昔玄圭议中鲁公第
一劄子是也但有一窍初忽之且谓岂非后人不知而
穿之作响版邪及付外庭议礼官又引天子圭中必释
谓以组约其中央备失坠者若谷与吾甚愧弗思独是
不满也上得此喜乃命宣示百官则礼匣锦荐色组缫
藉十袭备极于崇奉遂以是岁冬至御大庆殿受圭因
卷一 第 13a 页 WYG1037-0559c.png
又降诏归美神考哲宗用告成功上亲加上两朝徽号
令庙焉时诏议玄圭官并加秩而若谷每笑谓吾曰我
一人其之推乎
玄圭既出时晋州上一石有字曰尧天正石绿色方可
三尺馀字当中咸大如掌其画端楷政如人以手指画
之者尧字独居右而天正两字缀行于左朝廷验之于
都堂差官监视命工磨砻焉既去石三分而字愈明乃
于尧字下又出一瑞盖曰天正尧瑞若是则四字相对
卷一 第 13b 页 WYG1037-0559d.png
布置始匀天字瑞字其画独浅未与三者配则不敢更
加砻于是内外咸喜谓晋阳尧都方玄圭出适有此瑞
信天意也
政和初内中降出大白玉璧一赤玉器一俾鲁公考验
白璧大盈尺镂文甚美而璧羡外复起飞行云龙焉赤
玉器则长几二尺两边如棹刀头中间为古文殊极精
巧玉色则甚异诚鸡冠之不足拟也当时诸儒谓璧羡
云龙者乃周公植璧之璧也赤玉器则顾命所谓陈宝
卷一 第 14a 页 WYG1037-0560a.png
赤刀之宝也吾窃笑诸儒之傅会且云龙在上若植之
宁不倒植矣岂非秦汉璧珰之属乎至于赤刀宝制作
非常三代之器无疑玉色又如此为希世之珍谓之赤
刀若得之焉其后于延福宫又得见一赤刀同属所锡
元圭汉枳道所得传国玺唐太宗之受命玺暨诸器列
于殿中为盛世之英瑞唐太宗玺乃虞世南真书字玉
色不大佳玺不方而长其文曰受天景命有德者昌
崇宁甲申议作九鼎有司即南郊为冶用中夜时上为
卷一 第 14b 页 WYG1037-0560b.png
致肃不寐至是于寝望之焚香而再拜焉既乃就寝傍
四鼓矣忽有神光达禁中政烛福宁殿红赤异常宫殿
于是尽明如昼迨晓始熄鼎一铸而成乃取佑神观旁
地立九成宫随其方为室成九室以奠鼎命鲁公为奉
安礼仪使又方其讲事也辄有群鹤数千万飞其上蔽
空不散翌日上幸之而群鹤以千馀又来云变色五彩
光艳上亦随方入其室焚香再拜从臣皆陪祠于下先
是方士魏汉津献议其制各取九州之水土内鼎中及
卷一 第 15a 页 WYG1037-0560c.png
行礼至北方之宝鼎也鼎忽漏水流浸布地且鼎金厚
数寸水又素贮鼎中未始有罅隙不当及上焚香时泄
漏漏乃旋止故上深讶焉鲁公为不乐于是刘炳进曰
鼎之水土皆取于九州之地中独宝鼎者取其水土于
雄州白沟之界上非幽燕之正方也岂此乎故当时尤
以为神然厥后终以北方而致乱矣又政和六年用方
士王仔昔建言徙九鼎入于大内作一阁而藏之时鲁
公为定鼎使及帝鼐者行亦有飞鹤之祥云气如画卦
卷一 第 15b 页 WYG1037-0560d.png
之象帝鼐后改日隆鼎既甚大以万众拽之然行觉不
大用力其去疾速时人皆异之
政和初中间势隆治极之际地不爱宝所在奏芝草者
动三二万本蕲黄间至有一铺二十五里遍野而出汝
海诸郡县山石皆变玛瑙动千百块而致诸辇下伊阳
太和山崩奏至上与鲁公皆有惭色及复上奏山崩者
出水晶也以木匣贮之进匣可五十斤而多至数十百
匣来上又长沙益阳县山溪流出生金重十馀斤后又
卷一 第 16a 页 WYG1037-0561a.png
出一块至重四十九斤佗多称是
太上即位之明年改元建中靖国者盖垂帘之际患熙
丰元祐之臣为党故曰建中靖国实兄弟为继故踵太
平兴国之故事也明年亲政则改元崇宁崇宁者崇熙
宁也崇宁至五年正月彗出乃改明年元为大观大观
者取易大观在上俱美名也大观至四年夏五月彗出
因又改明年元为政和政和者取庶政惟和之义也政
和尽八年时方士援汉武故事谓黄帝得宝鼎神策是
卷一 第 16b 页 WYG1037-0561b.png
岁己酉朔旦冬至为得天之纪而汉武但辛巳朔旦冬
至然今岁乃己酉朔旦冬至真得天之纪矣又太宗皇
帝以在位二十年因大赦天下是时上在位已十有九
年明年当二十年举是二者乃下赦改十一月冬至朔
旦为重和元年重和者谓和之又和也改号未几会左
丞范致虚言犯北朝年号盖北先有重熙年时后主名
禧其国中因避重熙凡称重熙则为重和朝廷不乐是
年三月遽改重和二年为宣和元年宣和政上自以常
卷一 第 17a 页 WYG1037-0561c.png
所处殿名其年然实欲掩前误也因号宣和人又谓一
家有二日为不祥及方腊起连陷二浙数郡上意弥欲
易之独难得美名会寇甫平而止七年冬遂内禅云大
抵名年既不应袭用前代又当是时多忌讳以是为难
合而古人已多穿凿徵兆有自来矣至仁庙初始垂帘
儒臣迎合时事年号天圣为二人圣明道为日月故后
人咸祖述之至若元字谓神宗哲宗以元符元丰登遐
且本朝火德不宜用水若治字又谓英庙治平不克久
卷一 第 17b 页 WYG1037-0561d.png
凡十数义或出于宦官女子之常谈尔
国朝故事诸王仪物视宰相张青绢伞画绣鞍鞯以亲
事官呵哄而已政和三年春二月上出西郊幸普安寺
奠昭怀刘太后百官陪位上谥册罢还谒于琼林苑御
宝津楼上垂帘百官归或不知皆骑从大道由楼下过
燕越二王亦同途然百官往往不甚引避上讶之因申
严其分乃赐二王三接青罗伞七紫罗大掌扇二金钑
花鞍若茶燎水罐凡仪物皆用涂金加异锦为鞍焉以
卷一 第 18a 页 WYG1037-0562a.png
壮维城之固是后遂为故事盖自政和三年始又故诸
王不施狨坐宣和末亦赐之
国朝帝女封号皆沿袭汉唐初封则有美号称公主出
降则封某国公主兄弟又封某国长公主姑又封某国
大长公主祖姑则封两国大长公主而皇族则称某郡
主某县主熙宁朝尝议以乖义理然终不克改作政和
三年上又恶其不典咸欲追述号公主为帝嬴郡县主
宜为宗嬴乃合于前代矣上曰此议虽近古特不合时
卷一 第 18b 页 WYG1037-0562b.png
宜因谕大臣曰姬虽周姓后世亦以为妇人之美称盖
不独为姓也在我而已鲁公于榻前忽力争上愕然询
其所以鲁公谓臣乃姬姓也惧有嫌使小人得以议尔
上笑而不从乃降手诏引熙宁欲釐革而有司不克奉
承以至今日周称王姬见于诗雅姬虽周姓考古立制
宜莫如周今帝天下而以主封臣可改公主为帝姬郡
主为宗姬县主为族姬其称大长者可并依旧为大长
帝姬仍以美名二字易其国号内两国者以四字于是
卷一 第 19a 页 WYG1037-0562c.png
鲁公退而具书于时政记当是时执政者皆叹息鲁公
伤弓故虑患之深也是后因又改郡县君号为七等郡
君者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县君者室人安人孺人俄
又避太室人之目因又改曰宜人其制今犹存
唐有弘文集贤史馆皆图册之府本朝草昧至熙宁始
大备乃直左升龙门建秘书省聚书养贤其间并三者
皆在故号三馆秘阁以盛大一时目之为木天也中更
天圣之后再立视旧亦甚伟而秘书省之西切邻大庆
卷一 第 19b 页 WYG1037-0562d.png
殿故于殿廊辟角门子以相通遇乘舆出必由正寝而
前则秘书省官自角门子入而班于大庆殿下迓车驾
起居及还内亦如之可谓清切矣以是诸学士多得由
角门子至大庆殿纳凉于殿东偏世传仁祖一日行从
大庆殿望见有醉人卧于殿陛间者左右亟将呵谴询
之曰石学士也乃石曼卿神庙遽止之避从旁过政和
五年因建明堂有旨徙秘书省出于外在宣德门之东
亦古东观𩔖云秘书省自政和末既徙于东观之下宣
卷一 第 20a 页 WYG1037-0563a.png
和中间始告落上因踵故事为幸之御手亲持太祖皇
帝天翰一轴以赐三馆语群臣曰世但谓艺祖以神武
定天下且弗知天纵圣学笔札之如是也今付秘阁永
以为宝于是大臣近侍因得瞻拜太祖书札有𩔖颜字
多带晚唐气味时时作数行经子语又间有小诗三四
章皆雄伟豪杰骇动人耳目宛见万乘风度往往跋云
铁衣士书似仄微所游戏翰墨也时因又赐阁下以小
李将军唐明皇帝幸蜀图一横轴吾立侍在班底睹之
卷一 第 20b 页 WYG1037-0563b.png
胸中窃谓御府名丹青若顾陆曹展而下不翅数十百
今忽出此何不祥邪古人之于朝觐会同得观其容仪
而知其咎休则是举也厥有兆矣邈在炎陬而北望黄
云书此疾首
天下曹务罔不设张规条如秘书省号三馆秘阁实育才
也独不以吏事责故许置棋局然大内前后殿诸班卫
士宿直寓舍反亦得之盖秘书省本优贤俊宿卫士则
虑其终日端闭俾不生他意此咸出祖宗之深旨
卷一 第 21a 页 WYG1037-0563c.png
祖宗时朝班燕会多袭用唐制枢密使乃宦者为之也
其位叙甚卑故遇大燕则亲王一人伴食于客省又燕
设则亲王宗室率不坐以用倡故也国朝枢密使乃儒
士为之实股肱大臣至神庙时谓用倡则君臣亦不合
礼始改为女童队小儿队于是枢密使亲王宗室皆得
列坐而预燕会矣
閤门官者有东上西上閤门使号横行班后改左右武
大夫然任上閤之职者则自称知东上閤门知西上閤
卷一 第 21b 页 WYG1037-0563d.png
门事又旧有通事舍人主赞喝后改宣赞舍人而閤门
宣赦书白麻旧制则皆为吟哦之声政和间诏除去但
道勿吟焉至今尊用之
汉魏以来警夜之制不过五鼓盖冬夏自酉戌至寅卯
斗杓之建盈缩终不过五辰故言甲夜至戊夜或言五
更而已然日入之后未至甲夜则又谓之昏刻至五更
已满将晓之时则又有谓之至夜漏不尽刻国朝文德
殿钟鼓院于夜漏不尽刻既天未晓则但挝鼓六通而
卷一 第 22a 页 WYG1037-0564a.png
无更点也故不知者乃谓禁中有六更吾顷政和戊戌
未得罪时曾侍祠于宣和殿深疑之近尝备闻之
上元张灯天下止三夕都邑旧亦然后都邑独五夜传谓吴
越钱王来朝进钱若干买此两夜因为故事非也盖乾德
间蜀孟氏初降正当五年之春正月太祖以年丰时平使
士民纵乐诏开封增两夜自是而始开宝末吴越国王始
来朝国朝上元莭烧灯盛于前代为䌽山峻极而对峙于
端门䌽山故𨽻开封府仪曹及仪鸾司共主之崇宁后有
卷一 第 22b 页 WYG1037-0564b.png
殿中省因又移𨽻殿中与天府同治焉大观元年宋乔年
尹开封乃于䌽山中间高揭大榜金字书曰大观与民同
乐万寿䌽山自是为故事随年号而揭之盖自宋尹始
国朝之制立后建储命相于是天子亲御内东门小殿
召见翰林学士面谕旨意乃锁院草制付外施行其他
除拜但庙堂佥议进呈事得允然后中书入署第使御
药院内侍一员持中书署状内降封出宣押当直学士
院锁院竟乃以内降付之俾草制而已故相位有阙则
卷一 第 23a 页 WYG1037-0564c.png
中外侧耳耸听一报供张小殿子必知天子御内殿者
乃命相矣太上自即位以来尤深考慎虽九禁至密亦
不得预知独自语学士以姓名而命之也及晚岁虽倦
万几然每命相犹自择日在宣和殿亲札其姓名于小
幅纸缄封垂于玉柱斧子上俾小珰持之𨗳驾于前自
内中出至小殿上见学士始启封焉以姓名垂玉柱斧
子政与唐人金瓯覆之何异
掖庭宫嫱岁给帛多色䌽尔遇支赐俸稍绢应生白者多
卷一 第 23b 页 WYG1037-0564d.png
即一束十端必间有一端为红生绢盖忌其纯白故也
此亦国朝太平一故事
国朝燕集赐臣僚花有三品生辰大燕遇大辽人使在
庭则内用绢帛花盖示之以礼俭且祖宗旧程也春秋
二燕则用罗帛花为甚美丽至凡大礼后宫谢上元节
游春或幸金池琼苑从臣皆扈跸而随车驾有小燕谓
之对御凡对御则用滴粉镂金花极其珍靃矣又赐臣
僚燕花率从班品高下莫不多寡有数至滴粉缕金花
卷一 第 24a 页 WYG1037-0565a.png
为最则倍于常所颁此盛朝之故事云
政和初上始躬揽乾纲不欲付诸大臣因述艺祖故事御
马亲巡大内诸司务在奉宸库古龙涎司中又至内后拱
宸门之左对后苑东门有一库无名号但谓之苑东门库乃
贮毒药之所也外官一员共监之皆二广川蜀每三岁一贡
药有七等野葛胡蔓皆预鸩乃在第三其上者鼻嗅之
立死于是亲笔为诏取会到本库称自建隆以来不曾
有支遣此皆前代杀不廷之臣籍使臣果有不赦之罪
卷一 第 24b 页 WYG1037-0565b.png
当明正典刑岂宜用此可罢其贡废其库将见在毒药
焚弃瘗于远郊仍表识之毋令牛畜犯焉呜呼上圣至
仁大哉尧舜之用心也
国朝肆𤯝故事三省枢筦诸房吏分陈其应行事订诸
官长粗以为当则宰辅于是共议于都堂而可否之事
目已定迨将上进御乃入熟降付翰林学士院命词而
宣付外焉其约束之辞大致悉吏文也独大观戊子元
日受八宝大赦如罢重法地分宗室升行省刑名宽党
卷一 第 25a 页 WYG1037-0565c.png
锢凡数十事以事体既重方朝廷彰明其不如吏文时
多出鲁公之手故独为国朝之盛举唐制北门学士在
内朝廷枢密使班遇天子寿节学士待制自从枢密院
先启建道场罢散花宴及寿节日则宰臣预命直省官
具帖子请学士待制赴尚书省锡宴齐筵故中外文武
百僚罔有不隶尚书省班属御史台者独学士待制不
隶外省班自属閤门号称内朝官又曰西班官则儒者
清贵其为世之荣如此
卷一 第 25b 页 WYG1037-0565d.png
始熙宁时亲御飞白书玉堂之署四字以赐承旨苏易
简及泰陵朝鲁公亦为承旨以其下一字犯厚陵御讳
因奏请第摹玉堂二字榜于翰苑之正厅且为儒林之荣
制曰可于是锡上牌燕近臣馆閤毕集天子宠赉非常
有踰故事为一时之光华云
鲁公为北门承旨时翰苑偶独员当元符末命召入内
东门草哲庙遗制既末发丧事在秘密独学士与宰执
而已于是知枢密使曾布捧研以度鲁公左丞叔父文
卷一 第 26a 页 WYG1037-0566a.png
正公为磨墨宰臣章惇手自供笔而授公焉鲁公后每
曰始觉儒臣之贵也
秘书省岁曝书则有会号曰曝书会侍从皆集以爵为
位叙元丰中鲁公为中书舍人叔父文正公为给事中
时青琐班在紫微上文正公谓馆閤曝书会非朝廷燕
设也愿以兄弟为次遂坐鲁公下是后成故事世以为

国朝仪制天子御前殿则群臣皆立奏事虽丞相亦然
卷一 第 26b 页 WYG1037-0566b.png
后殿曰延和曰迩英二小殿乃有赐坐仪既坐则宣茶
又赐汤此客礼也延和之赐坐而茶汤者遇拜相正衙
会百官宣制才罢则其人亲抱白麻见天子于延和告
免礼毕召丞相升殿是也迩英之赐坐而茶汤者讲筵
官春秋入侍见天子坐而赐茶乃读读而后讲讲罢又
赞赐汤是也他皆不可得矣
枢密院故事枢密使在院延见宾客领武臣词讼必以
亲事官四人侍立仍置大铁方尺二于领事案上盖国
卷一 第 27a 页 WYG1037-0566c.png
初武臣皆百战猛士至密院多有所是非干请故为之
防微
宣和四年既开北边度支异常于是内外大匮上心不
乐时王丞相既患失遂用一老胥谋始为免夫之制均
之天下免夫者谓燕山之役天下应出夫调今但令出
免夫钱而已御笔一行鲁公为之垂涕一日为上言曰
今大臣非所以事陛下也陛下圣仁惠养元元泽及四
海矧前日之政但取地宝走商贾未尝及农亩今大臣
卷一 第 27b 页 WYG1037-0566d.png
于穷百姓口中敛饭碗以取用钱甚弗取也上亦悔亟
令改作圣旨行下然无益矣自是作俑故动敷田亩因
习以为常不但祖宗朝盖崇观政和之所无者是时天
下免夫所入凡六千二百馀万缗朝廷桩以备缓急至
宣和七年春已用之止馀六百万缗尔外二千二百馀
万缗有司奏不知下落此黼密以奉宴私者盖自启北
征则省中创立一房号经抚房及告功黼遽奏请凡经
抚房文籍尽取焚之故不得稽考
卷一 第 28a 页 WYG1037-0567a.png
国朝之制沿袭五季始时武臣皆不丧其父母至仁庙
乃诏崇班以上持丧供奉官以下不持丧政和初方讲
太平故事且亦顺人情乃诏供奉官以下愿持丧者听
当是时雅惬众心小使臣往往丧其父母者多矣不二
十年世变风移今罔睹不愿持丧者
 
 
 
卷一 第 28b 页 WYG1037-0567b.png
 
 
 
 
 
 
 
 铁围山丛谈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