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七
卷二十七 第 1a 页 WYG0609-068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东汉会要卷二十七
            宋 徐天麟 撰
 选举下
  公府选举
举能案剧(卫飒传建武二年辟大司/徒府举能案剧除侍御史)
建武十二年诏三公举茂才各一人廉吏各二人(百官/志注)
世祖诏方今选举贤佞朱紫错用丞相故事四科取士
卷二十七 第 1b 页 WYG0609-0684b.png
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
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
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
公之行自今以后审四科辟召及刺史二千石察茂才
尤异孝廉之吏务尽实覈选择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
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不习官事书疏不端正不
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汉官仪见百官志注和/纪永元五年注又作建)
(初八年诏/未知孰是)
卷二十七 第 2a 页 WYG0609-0685a.png
安帝永初二年九月诏王主官属墨绶下至郎谒者其
经明任博士居乡里有廉清孝顺之称才任理人者国
相岁移名与计偕上尚书公府通调令得外补
元初六年二月诏三府选掾属高第能惠利牧养者五
(并本/纪)
安帝时三府任轻陈忠上疏曰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
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陈忠/传)
顺帝阳嘉元年十二月诏曰间者以来吏政不勤故灾
卷二十七 第 2b 页 WYG0609-0685b.png
咎屡臻盗贼多有退省所由皆以选举不实官非其人
是以天心未得人情多怨书歌股肱诗刺三事今刺史
二千石之选归任三司其简叙先后情覈高下岁月之
次文武之宜务存厥衷(纪/)
二年郎顗上疏曰今选举牧守委任三府长吏不良既
咎州郡州郡有失岂得不归责举者书奏帝复使对尚
书顗对曰今选举皆归三司非有周召之才而当则哲
之重每有选用辄参之掾属公府门巷宾客填集送去
卷二十七 第 3a 页 WYG0609-0685c.png
迎来财货无已其当迁者竞相荐谒各遣子弟充塞道
路开长奸门兴致浮伪非所谓率由旧章也尚书职在
机衡宫禁严密私曲之意差不得通偏党之恩或无所
用选举之任不如还在机密臣诚愚戆不知折中斯固
远近之论当今之宜(郎顗/传)
四年太尉施延以选举贪污免(纪/)
旧任三府选令史光禄试尚书郎时皆特拜不复选试
李固与吴雄上疏言选举补署可归有司帝感其言自
卷二十七 第 3b 页 WYG0609-0685d.png
是稀复特拜切责三公明加考察朝廷称善(李固/传)
桓帝时陈蕃上言官失其人则王道有缺陛下宜采求
得失择从忠善尺一选举委尚书三公岂不幸甚(蕃/传)
灵帝时吕强上言旧典选举委任三府三府有选参议
掾属咨其行状度其器能受试任用责以成功若无可
察然后付之尚书举劾请下廷尉覆案虚实行其诛罚
今但任尚书或复敕用如是三公得免选举之责尚书
亦复不坐责赏无归岂肯空自劳苦乎(宦者/传)
卷二十七 第 4a 页 WYG0609-0686a.png
初朝廷以州郡相党人情比周乃制婚姻之家及两州
人士不得相对监临至是复有三互法禁忌转密选用
艰难蔡邕上疏幽冀旧壤阙职经时而三府选举踰月
不定而坐设三互自生留阂愿蠲除近禁无拘三互以
差厥中书奏不省(邕/传)
赵戬初平中为尚书典选举董卓数欲有所私授戬辄
坚拒不听(王允/传)
  公府辟除
卷二十七 第 4b 页 WYG0609-0686b.png
汉初掾史辟皆上言之故有秩比命士其所不言则为
百石属其后皆自辟除故通为百石云(百官/志)
梁商为大将军在位所辟召皆四海英俊(袁/纪)
司徒杨赐坐辟党人免(传/)
永建三年太尉桓焉以辟召非其人免(袁纪按本传云/辟召禁锢者为)
(吏/)
 臣天麟按公府有辟命自西京则然矣然东汉之世
 公卿尤以辟士相高卓茂习诗礼为通儒而辟丞相
卷二十七 第 5a 页 WYG0609-0686c.png
 府史蔡邕少博学好辞章而辟司徒桥玄府周举博
 学洽闻为儒者宗而辟司徒李合府又有五府俱辟
 如黄琼者四府并命如陈纪者往往名公钜卿以能
 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是以誉
 望日隆名节日著而一洗末世苟合轻就之风孟子
 曰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其斯之谓
 欤
  州郡辟除
卷二十七 第 5b 页 WYG0609-0686d.png
从事史十二人皆州自辟除通为百石(百官/志)
 臣天麟按东京入仕之途虽不一然由儒科而进者
 其选亦甚艰故才智之士多由郡吏而入仕以胡广
 之贤而不免仕郡为散吏袁安世传易学而不免为
 县功曹应奉读书五行并下而为郡决曹吏王充之
 始进也刺史辟为从事徐稚之初筮也太守请补功
 曹盖当时仕进之路如此初不以为屈也虽然岂特
 东京为然哉考之西都赵广汉河间之郡吏也尹翁
卷二十七 第 6a 页 WYG0609-0687a.png
 归河东之狱吏也张敞太守之卒史也王尊涿郡之
 书佐也是皆一时卓绝隽伟之才而卒不免由郡县
 吏以进身以至博士弟子丙科亦补掌故一艺以上
 但补卒史则知汉世仕进之路大扺如此呜呼安得
 以三代选举之法而语之乎
  郡吏
每郡国各有典郡书佐一人郡吏补岁满一更(百官/志)
  上计吏
卷二十七 第 6b 页 WYG0609-0687b.png
和帝永元十四年初复郡国上计补郎官(纪按汉制郡/国岁尽遣上)
(计掾史条上郡内众事谓之计簿东都上计吏多留补/郎官中间尝罢之今又复也旧注乃引西汉举孝廉与)
(计偕则其/事不类矣)
桓帝时郡国计吏多留拜为郎杨秉上言宜绝横拜自
此终桓帝世无复留拜者(杨秉/传)
王逸元初中举上计吏为校书郎(文苑/传)
赵壹光和元年举郡上计吏时司徒袁逢受计计吏百
馀人拜伏庭中壹独长揖而已(文苑/传)
卷二十七 第 7a 页 WYG0609-0687c.png
  聘处士
汉室中微士之酝藉义愤甚矣是时裂冠毁冕相携持
而去者盖不可胜数光武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旌帛
蒲车之所徵贲相望于岩中矣若薛方逢萌聘而不肯
至严光周党王霸至而不能屈群方咸遂志士怀仁斯
固所谓举逸民天下归心者乎肃宗亦礼郑均而召高
凤以成其节自后帝德稍衰邪孽当朝处子梗介羞与
卿相等列至乃抗愤而不顾多失其中行焉(逸民/传序)
卷二十七 第 7b 页 WYG0609-0687d.png
逢萌王莽时解冠挂东都门光武即位乃之琅邪劳山
养志修道诏书召萌托以老耄迷路东西连聘不起以
寿终(逄萌/传)
周党敕身修志托疾杜门建武中聘为议郎以病去职
复被召不得已乃著短布单衣榖皮绡头待见尚书及
光武引见党伏而不谒自陈愿守所志帝许焉博士范
升奏曰伏见太原周党东海王良山阳王成等蒙受厚
恩使者三聘乃肯就车及陛见帝廷党伏而不谒偃蹇
卷二十七 第 8a 页 WYG0609-0688a.png
骄悍同时俱逝党等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钓采华
名庶几三公之位臣愿与坐云台之下考试图国之道
不如臣言伏虚妄之罪而敢私窃虚名誇上求高皆大
不敬书奏诏曰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伯夷叔
齐不食周粟太原周党不受朕禄亦各有志焉其赐帛
四十疋罢之初党与同郡谭贤雁门殷谟俱守节不仕
王莽世建武中召并不到(周党/传)
王霸少有清节及莽篡位弃冠带绝交宦建武中召到
卷二十七 第 8b 页 WYG0609-0688b.png
尚书拜称名不称臣以病归迎聘不至(传/)
严光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光武即位以物色访之
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
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除諌议大夫不屈乃
耕于富春山建武十七年复特聘不至(传/)
周燮专精礼易不读非圣人书举贤良孝廉特聘皆以
疾辞延光二年安帝以玄纁羔币聘燮及南阳冯良二
郡各遣丞掾致礼燮与良俱辞疾而归(传/)
卷二十七 第 9a 页 WYG0609-0688c.png
法真博通图典为关西大儒顺帝虚心欲致前后四聘
真深自隐绝终不降屈(传/)
周协举贤良方正不应又公车聘玄纁礼备固辞废疾
(传/)
黄琼永建中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聘琼至纶
氏称疾不进先是聘召处士多不称望李固以书遗之
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近鲁阳樊君被召初至朝廷设
坛席犹待神明虽无大异而言行所守亦无所缺而毁
卷二十七 第 9b 页 WYG0609-0688d.png
谤布流应时折减者岂非观听望深声名太盛乎自顷
礼聘之士胡元安薛孟尝朱仲昭顾季鸿等其功业皆
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
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
仆射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
争议朝堂莫能抗夺(琼/传)
黄琼上疏顺帝曰臣前上疏荐光禄大夫樊英太中大
夫薛包及会稽贺纯广汉杨厚未蒙御省伏见处士巴
卷二十七 第 10a 页 WYG0609-0689a.png
郡黄错汉阳任棠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宜更见
引致助崇大化于是有诏公车召错等(琼/传)
樊英习京氏易兼明五经安帝初召为博士至延光元
年复诏公车赐策书聘英及同郡孔乔李炳北海郎宗
陈留杨伦东平王辅六人唯郎宗杨伦到洛阳英等四
人并不至永建二年顺帝策书备礼玄纁召之复固辞
疾笃乃诏切责郡县英不得已到京师帝不能屈而敬
其名(本/传)
卷二十七 第 10b 页 WYG0609-0689b.png
范晔论曰顺帝始以童弱反政而号令自出知能任使
故士得用情天下喁喁仰其风采遂乃备玄纁玉帛以
聘南阳樊英天子降寝殿设坛席尚书奉引延问失得急
登贤之举虚降已之礼于是处士鄙生忘其拘儒拂巾祍
褐以企旌车之招矣(黄琬/传)
李固上疏曰陛下初登大位聘南阳樊英江夏黄琼广
陵杨厚会稽贺纯策书嗟叹待以大夫之位是以岩穴
幽人智术之士弹冠振衣乐欲为用四海欣然归服圣
卷二十七 第 11a 页 WYG0609-0689c.png
(李固/传)
徐稚字孺子恭俭义让屡辟公府不起后举有道家拜
太原太守皆不就延熹二年陈蕃胡广上疏曰伏见处
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
德行纯备著于人听云云桓帝乃以安车玄纁备礼聘
之并不至(徐稚/传)
帝又召安阳魏桓其乡人劝之行桓曰夫干禄求进所
以行其志也今后宫千数其可损乎厩马万疋其可减
卷二十七 第 11b 页 WYG0609-0689d.png
乎左右权豪其可去乎皆对曰不可桓叹曰使桓生行
死归于诸子何有哉遂隐身不出(桓/传)
韩康遁霸陵山中博士公车连召不至桓帝乃备玄纁
之礼以安车聘之康不得已辞安车自乘柴车因道逃
(本/传)
杨著以经行知名延熹二年公车备礼召至霸陵称疾
归入云阳山采药不反有司举奏加罪帝特原之复诏
京兆尹重以礼勉劝著遂不就家拜著东海相诏书逼
卷二十七 第 12a 页 WYG0609-0690a.png
切不得已解巾之郡(杨彪/传)
荀爽郑玄申屠蟠俱以儒行为处士累召并谢病不诣
及董卓当朝复备礼召之蟠玄竟不屈以全其高爽已
黄发矣独至焉未十旬而取卿相意者疑其乖取舍余
窃商其情以为出处君子之大致也平运则弘道以求
志陵夷则濡迹以康时荀公之急急自励其濡迹乎不
然何为违贞吉而履虎尾焉(荀爽/传论)
范晔论曰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虽弛张
卷二十七 第 12b 页 WYG0609-0690b.png
趣舍时有未纯于刻情修容依倚道蓺以就其声价非
所能通物方弘时务也及聘樊英杨厚朝廷若待神明
至竟无它异英名最高毁最甚李固朱穆等以为处士
纯盗虚名无益于用故其所以然也然而后进希之以
成名世主礼之以得众原其无用亦所以为用则其有
用或归于无用矣(方术/传上)
 臣天麟按世祖鉴高帝嫚骂儒生之失故下车之初
 侧席幽人首访严光聘周党擢卓茂于密令而加诸
卷二十七 第 13a 页 WYG0609-0690c.png
 三公之位由是嵌岩之彦始以廉隅自厉而风俗师
 师竞以节义相高如薛方逢萌王霸谭贤王良王成
 之徒或聘而不至或至而不屈皆足以激懦律贪明
 帝章帝亦旌礼刘平江革刘般毛义薛包之伦以励
 忠孝之节下至安顺诸君虽未必有尊贤重道之实
 意而玄纁安车之聘亦不绝于郡国然其间往往实
 不足以副名才不足以康世史谓方召樊英杨厚待
 若神明及至竟无他异无亦聘召太滥而拘儒俗士
卷二十七 第 13b 页 WYG0609-0690d.png
 俱得以蒙丘园之贲李固谓毁谤布流应时折减殆
 亦有由然则人主寤寐英杰固不可不搜抉幽隐而
 亦不可泛及于常流使弓旌玉帛之所招必皆抱道
 隐德之士然后足以为世所贵而终南嵩少不至为
 仕途捷径矣
  宣陵孝子
灵帝熹平六年市贾民为宣陵孝子者数十人皆除郎
中太子舍人蔡邕上封事曰臣闻孝文皇帝制丧服三
卷二十七 第 14a 页 WYG0609-0691a.png
十六日虽继体之君父子之亲公卿列臣受恩之重皆
屈情从制不敢踰越今虚伪小人本非骨肉既无幸私
之恩又无禄仕之实恻隐思慕情何缘生而群聚山陵
假名称孝行不隐心义无所依至有奸轨之人通容其
中桓思皇后祖载之时东郡有盗人妻者亡在孝中本
县追捕乃伏其辜虚伪杂秽难得胜言又前至得拜后
辈被遗或经年陵次以暂归见漏或以人自代亦蒙宠
荣争讼怨恨匈匈道路太子官属宜搜选令德岂有但
卷二十七 第 14b 页 WYG0609-0691b.png
取丘墓凶丑之人其为不祥莫与大焉宜遣归田里以
明诈伪书奏帝乃诏宣陵孝子为舍人者悉改为丞尉
(邕/传)
  选举杂录
范晔论曰古者诸侯岁贡士进贤受上赏非贤贬爵土
升之司马辩论其才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禄之故
王者得其人进仕劝其行经邦弘务所由久矣汉初诏
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中兴
卷二十七 第 15a 页 WYG0609-0691c.png
以后复增敦朴有道仁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
敦厚之属荣路既广觖望难裁自是窃名伪服浸以流
竞权门贵仕请谒繁兴自左雄任事限年试才虽颇有
不密固亦因识时宜而黄琼胡广张衡崔瑗之徒泥滞
旧方互相诡駮循名者屈其短算实者挺其效故雄在
尚书天下不敢妄选十馀年间称为得人斯亦效实之
證乎顺帝始以童弱反政而号令自出知能任使故士
得用情天下喁喁仰其风采遂乃备玄纁玉帛以聘南
卷二十七 第 15b 页 WYG0609-0691d.png
阳樊英天子降寝殿设坛席尚书奉引延问失得急登
贤之举虚降已之礼于是处士鄙生忘其拘儒拂巾祍
褐以企旌车之招矣至乃英能承风俊乂咸事若李固
周举之渊谟弘深左雄黄琼之政事贞固桓焉杨厚以
儒学进崔瑗马融以文章显吴祐苏章种皓栾巴牧民
之良干庞参虞诩将帅之宏规王龚张皓虚心以推士
张纲杜乔直道以纠违郎顗阴阳详密张衡机术特妙
东京之士于兹盛焉向使庙堂纳其高谋疆场宣其智
卷二十七 第 16a 页 WYG0609-0692a.png
力帏幄容其謇辞举厝禀其成式则武宣之轨岂其远
而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可为恨哉及孝桓之时硕
德继兴陈蕃杨秉处称贤宰皇甫张段出号名将王畅
李膺弥缝衮阙朱穆刘陶献替匡时郭有道奖鉴人伦
陈仲弓弘道下邑其馀宏儒远智高心洁行激扬风流
者不可胜言而斯道莫振文武陵队在朝者以正议婴
戮谢事者以党锢致灾往车虽折而来轸方遒所以倾
而未颠决而未溃岂非仁人君子心力之为乎(左雄/传论)
卷二十七 第 16b 页 WYG0609-0692b.png
章帝建初五年五月诏曰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其先
至者各以发愤吐懑略闻子大夫之志矣皆欲置于左
右顾问省纳建武诏书又曰尧试臣以职不直以言语
笔札今外官多旷并可以补任(纪/)
是时陈事者多言郡国贡举率非功次故守职益懈而
吏事寖疏咎在州郡有诏下公卿朝臣议韦彪上议曰
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
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夫人才行少能
卷二十七 第 17a 页 WYG0609-0692c.png
相兼是以孟公绰优于赵魏老不可以为滕薛大夫忠
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练之人持心近薄三代之所以直
道而行者有具所以磨之故也士宜以才行为先不可
纯以阀阅然其要归在于选二千石二千石贤则贡举
皆得其人帝深纳之(本/传)
元和三年上问郑弘欲止令三辅选尚书御史孝廉茂
才馀郡不得选弘对曰虞舜出于姚墟夏禹生于石纽
二圣岂复出于三辅乎陛下但当明敕有司使得人耳
卷二十七 第 17b 页 WYG0609-0692d.png
上善其言(袁/纪)
和帝永元五年三月戊子诏曰选举良才为政之本科
别行能必由乡曲而郡国举吏不加简择故先帝明敕
在所令试之以职乃得充选(汉官仪曰建初八年十二/月己未诏书辟士四科一)
(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经明行修能任博士三曰/明晓法律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才任御史四曰刚毅)
(多略遭事不惑明足照奸勇足决断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清公之行自今以后审四科辟召及刺史二千石)
(察举茂才尤异孝廉吏务实校试以职有/非其人不习曹事正举者故不以实法之)又德行尤异
不须经职者别署状上而宣布以来出入九年二千石
卷二十七 第 18a 页 WYG0609-0693a.png
曾不承奉恣心从好司𨽻刺史讫无纠察今新蒙赦令
且复申敕后有犯者显明其罚在位不以选举为忧督
察不以发觉为负非独州郡也是以庶官多非其人下
民被奸邪之伤由法不行故也(纪/)
邓太后临朝樊准上疏曰光武孝明多聘名儒布在廊
庙今学者盖少远方尤甚博士倚席不讲儒者竞论浮
丽忘蹇蹇之忠习諓諓之辞文吏则去法律而学诋欺
锐锥刀之锋断刑辟之重臣愚以为宜下明诏博求幽
卷二十七 第 18b 页 WYG0609-0693b.png
隐发扬岩穴宠进儒雅公卿各举明经及旧儒子孙进
其爵位使缵其业复召郡国书佐使读律令太后深纳
其言屡举方正敦朴仁贤之士(准/传)
安帝永初二年七月诏曰间令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正
远求博选开不讳之路冀得至谋以鉴不逮而所对皆
循尚浮言无卓尔异闻其百僚及郡国吏人有道术明
习灾异阴阳之度璇玑之数者各使指变以闻二千石
长吏明以诏书博衍幽隐朕将亲览待以不次(纪/)
卷二十七 第 19a 页 WYG0609-0693c.png
顺帝阳嘉元年十一月诏曰间者以来吏政不勤故灾
咎屡臻盗贼多有退省所由皆以选举不实官非其人
是以天心未得人情多怨书歌股肱诗刺三事今刺史
二千石之选归任三司其简序先后情覈高下岁月之
次文武之宜务存厥衷(纪/)
灵帝时蔡邕上疏曰臣闻古者取士必使诸侯岁贡孝
武之世郡举孝廉又有贤良文学之选于是名臣辈出
文武并兴汉之得人数路而已夫书画辞赋才之小者
卷二十七 第 19b 页 WYG0609-0693d.png
匡国理政未有其能陛下即位之初先涉经术听政馀
日观省篇章聊以游意当代博奕非以教化取士之本
而诸生竞利作者鼎沸其高者颇引经训风喻之言下
则连偶俗语有类俳优或窃成文虚冒名氏臣每受诏
于盛化门差次录第其未及者亦复随辈皆见拜擢既
加之恩难复收改但守奉禄于义已弘不可复使理人
及仕州郡昔孝宣会诸儒于石渠章帝集学士于白虎
通经释义其事优大文武之道所宜从之若乃小能小
卷二十七 第 20a 页 WYG0609-0694a.png
善虽有可观孔子以为致远则泥君子固当志其大者
(邕/传)
 
 
 
 
 
 
卷二十七 第 20b 页 WYG0609-0694b.png
 
 
 
 
 
 
 
 东汉会要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