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六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609-067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东汉会要卷二十六
            宋 徐天麟 撰
 选举上
  贤良方正直言极谏
建武六年十月诏曰吾德薄不明寇贼为害彊弱相陵
元元失所永念厥咎内疚于心其敕公卿举贤良方正
各一人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609-0674b.png
七年四月诏曰比阴阳错谬日月薄食百姓有过在予
一人公卿司𨽻州牧举贤良方正各一人遣诣公车朕
将览试焉
章帝建初元年三月诏曰朕以无德奉承大业夙夜慄
慄不敢荒宁而灾异仍见与政相应朕既不明涉道日
寡又选举乖实俗吏伤人官职耗乱刑罚不中可不忧
与昔仲弓季氏之家臣子游武城之小宰孔子犹诲以
贤才问以得人明政无大小以得人为本夫乡举里选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609-0674c.png
必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
既非能显而当授之政事甚无谓也每寻前世举人贡
士或起圳亩不系阀阅敷奏以言则文章可采明试以
功则政有异迹文质彬彬朕甚嘉之其令太傅三公中
二千石二千石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諌之
士各一人
五年二月朔日有食之诏公卿已下其举直言极谏能
指朕过失者各一人遣诣公车将亲览问焉其以岩穴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609-0674d.png
为先勿取浮华
和帝永元六年三月诏曰阴阳不和水旱违度思得忠
良之士以辅朕之不逮其令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内
郡守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昭岩穴披
幽隐遣诣公车朕将悉听焉帝乃亲临策问选补郎吏
安帝永初元年三月日有食之诏公卿内外众官郡国
守相举贤良方正有道德之士明正术达古今能直言
极諌者各一人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609-0675a.png
五年三月诏曰朕以不明统理失中思得忠良正直之
人以辅不逮其令三公特进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守
诸侯相举贤良方正有道术达于政化能直言极谏之
士各一人及至孝与众卓异者并遣诣公车朕将亲览

顺帝即位诏公卿郡守国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
之士各一人
汉安元年二月诏大将军公卿举贤良方正能探赜索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609-0675b.png
隐者各一人
冲帝即位诏三公特进侯卿校尉举贤良方正幽逸修
道之士各一人
桓帝建和元年四月京师地震诏大将军公卿校尉举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
三年六月诏大将军三公特进侯其与卿校尉举贤良
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
永兴二年二月京师地震诏公卿校尉举贤良方正能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609-0675c.png
直言极谏者各一人
延熹八年正月日有食之诏公卿校尉举贤良方正
永康元年五月诏公卿校尉举贤良方正(并/纪)
  博士弟子(甲乙/科)
光武中兴先访儒雅四方学士云集京师于是立五经
博士各以家法教授凡十四博士太常差次总领焉建
武五年乃修起太学稽式古典服方领习矩步者委蛇
乎其中肃宗又诏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榖梁左氏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609-0675d.png
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给事近署(儒林/传序)
和帝永元十四年司空徐防以五经久远圣意难明宜
为章句以悟后学上疏曰臣闻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
明章句始于子夏其后诸家分析各有异说汉承乱秦
经典废绝本文略存或无章句收拾缺遗建立明经博
徵儒术开置太学孔圣既远微旨将绝故立博士十有
四家设甲乙之科以勉劝学者所以示人好恶改敝就
善者也伏见太学试博士弟子皆以意说不修家法私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609-0676a.png
相容隐开生奸路每有策试辄兴诤讼论议纷错互相
是非不依章句妄生穿凿以遵师为非义意说为得理
轻侮道术寖以成俗诚非诏书实选本意臣以为博士
及甲乙策试宜从其家章句开五十难以试之解释多
者为上第引文明者为高说若不依先师义有相伐皆
正以为非五经各取上第六人论语不宜射策虽所失
或久差可矫革诏书下公卿皆从防言(徐防/传)
顺帝阳嘉元年试明经下第者补弟子增甲乙科员十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609-0676b.png
(本纪案前书儒林传成帝末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掌故东)
(京因仍旧制今/更增各十人)
质帝本初元年令郡国举明经年五十以上七十以下
诣太学自大将军至六百石皆遣子受业岁满课试以
高第五人补郎中次五人太子舍人又千石六百石四
府掾属三署郎四姓小侯先能通经者各令随家法其
高第者上名牒以次赏进(纪/)
灵帝熹平五年试太学生年六十以上百馀人除郎中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609-0676c.png
太子舍人至王家郎郡国文学吏(纪/)
  孝廉(廉/)
郡太守举孝廉郡口二十万举一人(百官/志)
故事尚书郎以令史久次补之光武始用孝廉为尚书
(同/上)
建武十二年诏三公举廉吏各二人光禄岁察廉吏三
人中二千石岁察廉吏各一人廷尉大司农各二人将
兵将军岁察廉吏各二人(百官/志注)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609-0676d.png
章帝建初元年初举孝廉郎中宽博有谋任典城者以
补长相(纪/)
和帝时大郡口五六十万举孝廉二人小郡口二十万
并有蛮夷者亦举二人帝以为不均下公卿会议丁鸿
与司空刘方上言凡口率之科宜有阶品蛮夷错杂不
得为数自今郡国率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四十万
二人六十万三人八十万四人百万五人百二十万六
人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帝从之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609-0677a.png
(丁鸿/传)
永元七年四月诏曰旧典因孝廉之举以求人有司详
选郎官宽博有谋才任典城者三十人既而悉以所选
郎出补守相
十三年诏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
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
安帝元初六年诏光禄勋与中郎将选孝廉郎宽博有
谋清白行高者五十人补令长丞尉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609-0677b.png
延光二年八月初令三署郎通达经术任牧民者视事
三岁以上皆得察举
顺帝即位令郡国守相视事未满岁者一切得举孝廉
(并/纪)
阳嘉元年左雄上言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彊仕请自
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
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
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609-0677c.png
年齿帝从之胡广郭虔史敞上书駮之曰凡选举因才
无拘定制六奇之策不出经学郑阿之政非必章奏甘
奇显用年乖彊仕终贾扬声亦在弱冠前世以来贡举
之制莫或回革今以一臣之言刬戾旧章便利未明众
心不厌矫枉变常政之所重而不访台司不谋卿士若
事下之后议者剥异异之则朝失其便同之则王言已
行臣愚以为可宣下百官参其同异然后览择胜否详
采厥衷帝不从辛卯初令郡国举孝廉限年四十以上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609-0677d.png
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乃得应选其有异才异行若
颜渊子奇不拘年齿久之广陵所举孝廉徐淑年未四
十台郎诘之对曰诏书曰有如颜回子奇不拘年齿是
故本郡以臣充选郎不能屈左雄诘之曰昔颜回闻一
知十孝廉闻一知几耶淑无以对乃罢却之(左雄/等传)
闰月丁亥令诸以诏除为郎年四十以上课试如孝廉
科者得参廉选岁举一人(纪/)
左雄前议举吏先试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门尚书张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609-0678a.png
盛奏除此科黄琼复上言覆试之作将以澄清洗浊覆
实虚滥不宜改革帝乃止(黄琼/传)
二年张衡言自初举孝廉迄今二百岁矣皆先孝行行
有馀力始学文法辛卯诏书以能章句奏案为限虽有
至孝犹不应科此弃本而取末曾子长于孝然实鲁钝
文学不若游夏政事不若冉季今欲使一人兼之苟外
有可观内必有阙则违选举孝廉之意矣(张衡/传)
汉安元年尚书令黄琼以前左雄所上孝廉之选专用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609-0678b.png
儒学文吏于取士之义犹有所遗乃奏增孝悌及能从
政者为四科帝从之(黄琼/传)
桓帝即位诏曰孝廉廉吏皆当典城牧民禁奸举善兴
化之本常必由之诏书连下分明恳恻而在所玩习遂
至怠慢选举乖错害及元元顷虽颇绳正犹未惩改方
今淮夷未殄军师屡出百姓疲悴困于调发庶望群吏
惠我劳民蠲涤贪秽以祈休祥其令秩满百石十岁以上有
殊才异行乃得参选赃吏子孙不得察举杜绝邪伪请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609-0678c.png
托之原令廉白守道者得信其操各明守所司将观厥
(纪/)
侍中尚书中臣子弟不得为吏察孝廉(李固/传)
 臣天麟按孝廉之举始自西都尝考元朔诏书云深
 诏执事兴廉举孝今或至阖郡不荐一人其与中二
 千石礼官博士议不举者罪有司奏议曰不举孝不
 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详观此文
 则孝之与廉当是各为一科故萧望之薛宣黄霸张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609-0678d.png
 敞等皆以察廉补长丞独王吉京房师丹孟喜皆以
 举孝廉为郎刘辅举孝廉为襄贲令至东都则合为
 一科矣西都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至东都
 则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无异于后世科举之法
 矣西都未始限年至东都则年四十以上始得察举
 矣黄琼言左雄所上孝廉之选专用儒学文吏于取
 士之选犹有所遗乃奏增孝悌及能从政者为四科
 则知当时虽以孝廉名科而未尝责其孝行廉隅之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609-0679a.png
 实是又失设科之本意也虽然汉世诸科虽以贤良
 方正为至重而得人之盛则莫如孝廉斯亦后世之
 所不能及
  至孝
安帝永初五年举至孝与众卓异者(已下/并纪)
桓帝建和元年诏大将军公卿郡国举至孝笃行之士
各一人(崔寔传作/至孝独行)
延熹九年诏公卿校尉郡国举至孝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609-0679b.png
献帝建安五年诏三公举至孝二人九卿校尉郡国守
相各一人皆上封事靡有所讳
 臣天麟按荀爽传太常赵典举爽至孝对策陈便宜
 灵帝诏举有道之士而谢弼陈淳公孙度俱对策除
 郎中由是观之汉世诸科皆有制策有司因以定其
 科第之等也
  有道
安帝建光元年四月己巳令公卿特进侯中二千石二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609-0679c.png
千石郡国守相举有道之士各一人(纪/)
安帝诏举有道公卿百僚各上封事陈忠上疏言嘉谋
异策宜辄纳用若有道之士对问高者宜垂省览以广
直言之路书御有诏拜有道高第士沛国施延为侍中
(陈忠/传)
灵帝建宁元年诏郡国守相举有道之士各一人(纪/)
建宁二年举有道之士谢弼与东海陈敦玄莬公孙度
俱对策皆除郎中(谢弼/传)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609-0679d.png
  敦厚质直
安帝元初元年诏三公特进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
守举敦厚质直者各一人(纪/)
  仁贤
中兴以后复增淳朴有道仁贤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敦
厚之属(左雄/传论)
邓太后纳樊准言屡举方正敦朴仁贤之士(樊准/传)
  茂才四行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609-0680a.png
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
四行(黄琬/传)
光禄举四行(吴祐传四行敦厚/质朴谦让节俭也)
建武十二年诏三公举茂才各一人光禄勋岁举茂才
四行各一人监察御史司𨽻州牧岁举茂才一人(汉官/目录)
(见百官/志注)
鲍永举秀才不应(本传按茂才西都本云/秀才避光武讳改茂才)
章帝建初元年诏曰茂才孝廉岁以百数(纪/)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609-0680b.png
  明经
章帝建初八年诏曰五经剖判去圣弥远章句遗辞乖
疑难正恐先师微言将遂废绝非所以重稽古求道真
也其令群儒选高才生学左氏榖梁春秋古文尚书毛
诗以扶微学广异义焉(纪/)
元和二年令郡国上明经者口十万以上五人不满十
万三人(纪/)
安帝延光二年诏选三署郎及吏人能通古文尚书毛
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0609-0680c.png
诗榖梁春秋各一人(纪/)
顺帝阳嘉元年以太学新成试明经下第者补弟子增
甲乙科员各十人(纪/)
质帝本初元年令郡国举明经年五十以上七十以下
诣太学自大将军至六百石皆遣子受业岁满课试以
高第五人补郎中次五人太子舍人又千石六百石四
府掾属三署郎四姓小侯先能通经者各令随家法其
高第者上名牒当以次赏进(纪/)
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0609-0680d.png
灵帝光和三年六月诏公卿举能通尚书毛诗左氏榖
梁春秋各一人悉除议郎(纪/)
  计偕
明帝永平九年令司𨽻校尉部刺史岁上墨绶长吏视
事三岁已上理状尤异者各一人与计偕上(所举之人/令与计吏)
(偕/上)
安帝永初二年诏王主官属墨绶下至郎谒者其经明
任博士居乡里有廉清孝顺之称国相岁移名与计偕
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0609-0681a.png
上尚书公府通调令得外补(并/纪)
  将帅
永初五年七月诏三公特进九卿校尉举列将子孙明
晓战陈任将帅者
建光元年十一月诏三公特进侯卿校尉举武猛堪将
帅者各五人(并/纪)
永和三年令大将军三公举故刺史二千石及见令长
郎谒者四府掾属刚毅武猛谋谟任将帅者各二人特
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0609-0681b.png
进卿校尉各一人左雄举故冀州刺史冯直任将帅直
尝坐臧受罪周举以此劾奏雄雄曰诏书使我选武猛
不使我选清高举曰诏书使郡选武猛不使郡选贪污
(本/传)
汉安元年十一月诏大将军三公选武猛试用有效验
任为将校者各一人
灵帝中平元年举列将子孙及吏民有明战陈之略者
诣公车(并/纪)
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0609-0681c.png
  耆儒
顺帝阳嘉元年除郡国耆儒九十人补郎舍人(纪下/同)
二年除京师耆儒年六十以上四十八人补郎舍人及
诸王国郎
永初二年诏公卿举儒术笃学者大将军邓骘举鲁丕
(鲁丕/传)
献帝初平四年试儒生四十馀人上第赐位郎中次太
子舍人下第者罢之诏曰孔子叹学之不讲不讲则所
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0609-0681d.png
识日忘今耆儒年踰六十去离本土营求资粮不得专
业结童入学白首空归长委农野朕甚悯焉其依科罢
者听为太子舍人(纪案吴曾云此即/累举推恩之始)
  试尚书
安帝时尚书有缺诏将大夫六百石以上试对政事天
文道术以高第者补之孙懿移病不试翟酺对第一拜
尚书(翟酺/传)
  试博士
卷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0609-0682a.png
太常卿一人每选试博士奏其能否(百官/志)
建武中太常选博士四人陈元为第一(本/传)
张元举孝廉为郎会颜氏博士缺元策试第一拜为博
(本/传)
蔡茂试博士对策陈灾异以高等擢拜议郎(纪/)
杨仁举孝廉除郎太常上仁经中博士仁自以年未五
十不应旧科上府让选(本传汉官仪曰博/士限年五十以上)
建武七年朱浮上言旧事策试博士必广求详选爰自
卷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0609-0682b.png
畿夏延及四方是以博举明经唯贤是登学者精励远
近同慕伏闻诏书更试五人唯取见在洛阳城者臣恐
自今以往将有所失求之密迩容或未尽而四方之学
无所劝乐凡策试之本贵得其真非有期会不及远方
也又诸召试皆私自发遣非有伤费烦扰于事也臣浮
幸得与讲图谶故敢越职帝然之(浮/传)
  童子
熹平中臧洪年十五以父功拜童子郎知名太学(本传/汉法)
卷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0609-0682c.png
(孝廉试经者拜为郎洪以/年幼才俊故拜童子郎也)
黄琬以公孙为童子郎(黄琼/传)
左雄奏召海内名儒为博士使公卿子弟为诸生有志
操者加其俸禄及汝南谢廉河南赵建年始十二各能
通经雄并奏为童子郎(左雄/传)
任延年十二为诸生显名太学中号为任圣童(任延/传)
张堪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张堪/传)
杜安年十三入太学号奇童(杜根/传)
卷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0609-0682d.png
黄香年十二博学经典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本/传)
  任子(公/孙)
安帝建光元年以公卿校尉尚书子弟一人为郎舍人
(本/纪)
以父任为郎
  桓郁 桓焉 周协 耿秉 马廖 宋均
以父任为太子舍人
  黄琼 袁敞
卷二十六 第 19a 页 WYG0609-0683a.png
黄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
臧洪以父功拜童子郎
延熹中宦官方炽任人及子弟为官布满州县(杨秉/传)
何休以列卿子诏拜郎中
 
 
 
 
卷二十六 第 19b 页 WYG0609-0683b.png
 
 
 
 
 
 
 
 东汉会要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