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二
卷二十二 第 1a 页 WYG0609-063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东汉会要卷二十二
            宋 徐天麟 撰
 职官四
  集议
凡国有大造大疑太尉与司徒司空通而论之(百官/志)
  议典礼
光武立亲庙祀父南顿君以上至舂陵节侯五官中郎
卷二十二 第 1b 页 WYG0609-0638b.png
将张纯与太仆朱浮奏议当除今亲庙四愿下有司议
大司徒戴涉等议宜为南顿君立皇考庙上至舂陵节
侯群臣奉祀时议有异者上可涉等议(详见祭祀/志及纯传)
元和三年博士曹褒以为宜定文制著成汉礼太常巢
堪以为一世大典非褒所定不可许班固以为宜广集
诸儒共议得失帝曰谚言作舍道边三年不成议礼之
家名为聚讼昔尧作大章一夔足矣(详见/褒传)
和帝西祠园陵诏大将军窦宪会长安及宪至尚书以
卷二十二 第 2a 页 WYG0609-0638c.png
下议欲拜之伏称万岁韩棱正色曰礼无人臣称万岁
之制议者皆惭而止(韩棱/传)
安帝永初五年谒者刘珍上言窃见永平初梁松言皇
太后宜入庙与陛下交献孝明皇帝使公卿博士议邓
禹奏如松言光烈皇后于是入庙惟皇太后圣德通灵
与神合契宜如光烈皇后故事事下公卿佥曰宜如珍
言六年正月皇太后亲祭宗庙与皇帝交献(袁宏/传)
旧制公卿二千石刺史不得行三年丧元初中邓太后
卷二十二 第 2b 页 WYG0609-0638d.png
诏长吏以下不为亲行服者不得典城选举时有上言
牧守宜同此制诏下公卿议者以为不便司徒刘恺独
议曰非所以师表百姓宣美风俗太后从之(刘恺/传)
元初三年有诏大臣得行三年丧陈忠因此上言宣帝
旧令人从军屯及给事县官者大父母死未满三月皆
勿徭尚书令祝讽尚书孟布等奏以为光武皇帝绝告
宁之典不可改忠复上疏云云宦官不便之竟寝忠奏
而从讽布等议(陈忠/传)
卷二十二 第 3a 页 WYG0609-0639a.png
宦者孙程等既立顺帝诛灭诸阎议郎陈禅以为阎太
后与帝无母子恩宜徙别馆绝朝见群臣议者咸以为
宜周举谓司徒李合曰诸阎新诛太后幽在离宫若悲
愁生疾何以令于天下合即上疏陈之太后由此以安
(周举/传)
永和元年灾异数见诏召公卿中二千石尚书诣显亲
殿问曰北乡侯亲为天子而葬以王礼故有灾异宜加
尊谥列于昭穆议者多谓宜如诏旨司𨽻周举独对曰
卷二十二 第 3b 页 WYG0609-0639b.png
北乡侯无它功德以王礼葬之于事已崇不宜称谥司
徒黄尚太常桓焉等七十人同举议帝从之(同/上)
梁太后临朝诏以殇帝幼崩庙次宜在安帝下太常马
访奏宜如诏书諌大夫吕勃以为应依昭穆之序先殇
后安诏下公卿周举议曰殇帝在先于秩为父安帝在
后于秩为子吕勃议是也太后从之(同/上)
元嘉元年桓帝欲褒崇大将军梁冀使中朝二千石以
上会议其礼特进胡广太常羊溥司𨽻祝恬太中大夫
卷二十二 第 4a 页 WYG0609-0639c.png
边韶等咸称冀之勋德其制度赏赉宜比周公黄琼独
建议曰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朝
廷从之(黄琼/传)
熹平元年将葬窦太后常侍曹节等欲别葬太后而以
冯贵人配祔诏公卿大会朝堂令中常侍赵忠监议坐
者数百人各瞻望中官莫肯先言忠曰议当时定陈球
曰皇太后以盛德良家母临天下宜配先帝是无所疑
公卿以下皆从球议帝曰窦氏虽为不道而太后有德
卷二十二 第 4b 页 WYG0609-0639d.png
于朕不宜降黜于是议者乃定(陈球/传)
  议策立
质帝崩大将军梁冀召三公中二千石列侯大议所立
李固胡广赵戒杜乔皆以为清河王蒜明德著闻又属
最尊亲宜立为嗣而中常侍曹腾说冀曰将军秉摄万
几多有过差清河王严明若果立则将军受祸不久矣
不如立蠡吾侯富贵可长保也冀然其言明日重会公
卿自胡广赵戒以下莫不慑惮皆曰惟大将军令独李
卷二十二 第 5a 页 WYG0609-0640a.png
固杜乔坚守本议冀说太后先策免固持节迎蠡吾侯
志即皇帝位是为桓帝(李固/传)
董卓为司空集议废立百僚大会卓乃奋首而言欲依
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陈留王如何公卿以下莫敢对卓
又抗言昔霍光定策延年按剑有敢沮大议者以军法
从事坐者震动尚书卢植独曰今上富于春秋行无失
德卓大怒罢明日复集群僚于崇德前殿遂胁太后策
废少帝立陈留王是为献帝(卓/传)
卷二十二 第 5b 页 WYG0609-0640b.png
  议历
安帝延光二年亶诵言当用甲寅元梁丰言当复用太
初下公卿详议太尉恺等上侍中施延等议甲寅元与
天相应可施行博士黄广大行令任佥议如九道河南
尹祉等四十人议四分历最得其正不宜易恺等八十
四人议宜从太初尚书令忠上奏云云上纳其言遂改
历事
顺帝汉安二年尚书侍郎边韶上言历事诏书下三公
卷二十二 第 6a 页 WYG0609-0640c.png
百官杂议太史令虞恭治历宗䜣等议宜如甲寅诏书
故事奏可
灵帝熹平元年冯光陈晃言历元不正诏书下三府与
儒林明道者详议群臣会司徒府议议郎蔡邕议云云
司徒隗司空训以邕议劾光晃不敬诏勿治罪(蔡邕集/载三月)
(九日百官会府公殿下东面校尉南面侍中郎将大夫/千石六百石重行北面议郎博士西向户曹令史当坐)
(中布陈诏书公议蔡邕前坐侍中西北近公卿与/光晃相难问是非焉案此可见东都集议之制)
熹平以后宗绀孙诚及张恂宗整言月食事诏书下太
卷二十二 第 6b 页 WYG0609-0640d.png
常其详案注记平议术之要效验虚实太常就耽上选
侍中韩说等于太常府覆校记注平议难问耽以说等
议奏闻事下永安台覆实皆不如恂诚等言劾奏欺谩
诏书报各以二月奉赎罪(并历/志)
  议都邑
董卓秉政议迁都长安太尉黄琬与司徒杨彪同諌不
从琬退而驳议之曰昔周公营洛邑以宁姬光武卜东
都以隆汉大业既定岂宜妄有迁动时人惧卓暴怒琬
卷二十二 第 7a 页 WYG0609-0641a.png
必及害琬竟坐免(黄琬/传)
  议食货
明帝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刘般对以常平
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置之不便帝乃止
(刘般/传)
章帝时榖贵县官经用不足尚书张林上言榖所以贵
由钱贱故也可尽封钱一取布帛为租又言官自䰞盐
及复均输法于是诏诸尚书通议朱晖奏林言不可施
卷二十二 第 7b 页 WYG0609-0641b.png
行事遂寝(朱晖/传)
肃宗议复盐铁官郑众以为不可(郑众/传)
桓帝时有上书言宜改铸大钱者事下四府群僚及太
学能言之士刘陶上言曰当今之忧不在于货在于民
饥岂谓钱货之厚薄铢两之轻重哉帝竟不铸钱(陶/传)
  议选举
章帝时陈事者多言郡国选举悉非功次有诏下公卿
朝臣议韦彪上议曰士宜以才行为先不可纯以阀阅
卷二十二 第 8a 页 WYG0609-0641c.png
其要归在于选二千石贤则二千石贡举皆得其人帝
深纳之(韦彪/传)
  议刑法
建武二年三月诏曰顷狱多冤人用刑深刻其与中二
千石中大夫博士议郎议省刑法(纪/)
十二年梁统上疏以为法令既轻下奸不胜宜重刑罚
事下三公廷尉议者以为隆刑峻法非帝王急务不宜
开可(梁统/传)
卷二十二 第 8b 页 WYG0609-0641d.png
永平中窦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
人固请诛之显宗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郭躬以明法
律召之议者皆然固奏躬独曰于法彭得斩之帝从躬
(郭躬/传)
章帝建初七年三月诏曰吏多不良擅行喜怒或案不
以罪迫胁无辜致令自杀者一岁且多于断狱甚非为
人父母之意也有司其议纠举之(纪/)
司𨽻校尉晏称劾奏太尉张酺有怨言天子以酺先帝
卷二十二 第 9a 页 WYG0609-0642a.png
师有诏公卿博士朝臣会议司徒吕盖奏酺位居三公
作色大言不可以示四远于是策免(张酺/传)
安帝时河间人尹次颍川人史玉皆坐杀人当死次兄
初及玉母军并诣官曹求代其命因缢而物故尚书陈
忠以罪疑从轻议活次玉应劭追驳之据正典刑为驳
议三十篇(应劭/传)
安帝初叔孙光坐赃扺罪遂增锢三世是时范邵复犯
赃罪诏下三公廷尉议司徒杨震司空陈褒廷尉张皓
卷二十二 第 9b 页 WYG0609-0642b.png
议依光比太尉刘恺独以为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
恶止其身有诏太尉议是(刘恺/传)
献帝时论者多欲复肉刑孔融建议曰末世陵迟风化
坏乱而欲绳之以古刑非所谓与时消息者也朝廷善
之卒不改焉(孔融/传)
  议边事
建武中匈奴薁鞬日逐王比自立为呼韩邪单于款塞
称藩事下公卿议者皆以为天下初定中国空虚夷狄
卷二十二 第 10a 页 WYG0609-0642c.png
情伪难知不可许五官中郎将耿国曰宜如孝宣故事
受之帝从国议遂立比为南单于(传下/同)
建武二十八年北匈奴遣使贡马及裘更乞和亲帝下
三府议酬答之宜班彪曰可加赏赐略与所献相当帝
从之
北单于遣使贡献求和亲诏问群僚议者以为不可班
固议曰汉兴已来兵缠夷狄绥御不一建武之世修复
旧典至于其末始乃暂绝永平八年复议通之廷争连
卷二十二 第 10b 页 WYG0609-0642d.png
日异同纷回臣以为宜依故事复遣使者为策近长
建初元年大旱榖贵杨终以为广陵楚淮阳济南之狱
徒者万数又远屯绝域吏民怨旷上疏云云肃宗下其
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太尉牟融司徒鲍昱校书郎
班固难伦以施行既久先帝所建不宜回异终复上书
帝从之(杨终/传)
元和三年南单于与北单于战斩获而还武威太守孟
云言北单于前既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
卷二十二 第 11a 页 WYG0609-0643a.png
欺之宜还所掠生口诏百官议于朝堂太尉郑弘司空
第五伦以为不可许司徒桓虞太仆袁安以为当与之
弘因大言激厉虞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虞廷
叱之伦及大鸿胪韦彪各作色变容司𨽻校尉举奏弘
等皆上印绶谢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事以议
从策由众定少加屈下尚何足病其各冠履(袁安/传)
和帝时窦宪欲立降王阿佟为北单于事下公卿议太
尉宋由太常丁鸿光禄勋耿秉等十人议可许袁安与
卷二十二 第 11b 页 WYG0609-0643b.png
任隗以为不可宗正刘方大司农尹睦同安议事奏未
以时定安复上疏云云诏下其议安又与宪更相难折
宪毁诋安安终不移(同/上)
永初四年𦍑胡反乱残破并凉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
相赡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议者咸同虞
诩说太尉李修曰窃闻公卿定策当弃凉州求之愚心
未见其便修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虞诩/传)
熹平六年北地太守夏育请发兵出塞击鲜卑大臣多
卷二十二 第 12a 页 WYG0609-0643c.png
有不同乃召百官议朝堂议郎蔡邕议曰虽或破之岂
可殄尽帝不从(鲜卑/传)
中平二年关陇扰攘发役不供司徒崔烈欲弃凉州议
郎傅燮进曰斩司徒天下乃安有司奏燮廷辱大臣有
诏问本意对曰无凉州则三辅危三辅危则京都薄矣
遂从燮议亦不罪烈(袁/纪)
  侍讲(劝/学)
赵典拜议郎侍讲禁内(本/传)
卷二十二 第 12b 页 WYG0609-0643d.png
桓郁复入侍讲(本/传)
张酺子蕃以郎侍讲(酺/传)
桓彬为议郎侍讲禁中
黄琼为太常以选入侍讲禁中
杨秉为任城相以明尚书召入劝讲(并/传)
建宁初灵帝当受学杨赐侍讲于华光殿中后帝徙南
宫得赐前侍讲注籍乃下诏封赐临晋侯赐与太尉刘
宽司空张济同入侍讲不欲独受封赏乃上书愿分户
卷二十二 第 13a 页 WYG0609-0644a.png
邑于宽济帝嘉叹复封宽及济子(杨赐/传)
马严拜御史中丞劝学省中(马严/传)
  上计
郡国岁尽遣吏上计(百官志卢植礼注曰计断/九月因秦以十月为正故)
众郡奉计(明纪永平/二年诏)
和帝永元四年初复郡国上计补郎官(本纪按东都之/制郡国遣吏上)
(计其计吏即补郎官如王逸赵台之类是也中问罢之/至是始复而纪注乃引武帝令郡国举孝廉与计偕其)
(事不相类/是注误也)
卷二十二 第 13b 页 WYG0609-0644b.png
桓帝时郡国计吏多留拜为郎杨秉上言宜绝横拜自
此终桓帝世无留拜者(杨秉/传)
 臣天麟按武帝每因封禅泰山即受计于甘泉通典
 云汉制郡守岁尽遣上计掾史各一人条上郡内众
 事谓之计簿严助传云助守会稽愿奉三年计最如
 淳谓旧法当使丞奉计今助躬自愿入奉也至百官
 志则第言遣吏上计而所遣计吏遂补郎官盖与西都
 遣丞奉计已不同矣西都天子亲受计而所谓计帐
卷二十二 第 14a 页 WYG0609-0644c.png
 则计相上之(张苍/传)东京但使司徒受计吏至于长揖
 不拜(赵壹/传)则其制浸以轻矣
  给事中
永平中郑众辟司空府以明经给事中再迁越骑司马
复留给事中(本/传)
桓谭拜议郎给事中(宋弘/传)
 臣天麟按汉世给事中必用儒学之臣此意甚美后
 世虽以名官而其职乃在外庭非复东都之本意也
卷二十二 第 14b 页 WYG0609-0644d.png
  待诏
鲁恭待诏公车(本/传)
待诏马援(寇恂/传)
世祖即位召桓谭待诏(本/传)
  图功臣
永平三年明帝思中兴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
云台以邓禹为首次马成吴汉王梁贾复陈俊耿弇杜
茂寇恂傅俊岑彭坚镡冯异王霸朱祐任光祭遵李忠
卷二十二 第 15a 页 WYG0609-0645a.png
景丹万修盖延邳彤铫期刘植耿纯臧宫马武刘隆又
益以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马援以椒房之
亲独不与焉(功臣封爵见/封功臣条下)
灵帝思胡广旧德乃图画广及太尉黄琼于省内诏议
郎蔡邕为其颂云(颂见本/传注)
  省官
建武六年六月辛卯诏曰夫张官置吏所以为人也今
百姓遭难户口耗少而县官吏职所置尚繁其令司𨽻
卷二十二 第 15b 页 WYG0609-0645b.png
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
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省四司馀县吏职
减损十置其一是岁初罢郡国都尉官
七年省长水射声二校尉官
九年省关都尉官复置护羌校尉官
十一年四月省大司徒司直官是岁省朔方牧并并州
十三年四月罢左右将军官
十五年复致屯骑长水射声三校尉官改青巾左校尉
卷二十二 第 16a 页 WYG0609-0645c.png
为越骑校尉(致当/作置)
十八年罢州牧置刺史
十九年复致函谷关都尉(致当/作置)
二十七年五月丁丑诏曰昔契作司徒禹作司空皆无
大名其令二府去大又改大司马为太尉
明帝永平十二年罢益州西部郡县(并/纪)
  官数
内外文武官七千五百六十七人(一千五十五人内六/千五百一十二人外)
卷二十二 第 16b 页 WYG0609-0645d.png
内外诸色职掌人一十四万五千四百一十九人都计
内外官及职掌人十五万二千九百八十六人其乡有
里魁里数及命数未详(通/典)
 
 
 
 
 东汉会要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