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一
卷二十一 第 1a 页 WYG0609-062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东汉会要卷二十一
            宋 徐天麟 撰
 职官三
  品秩
凡中二千石丞比千石真二千石丞长史六百石比二
千石丞比六百石令相千石丞尉四百石其六百石丞
尉三百石长相四百石及三百石丞尉皆二百石诸侯
卷二十一 第 1b 页 WYG0609-0629b.png
公主家丞秩皆比百石诸边鄣塞尉诸陵校尉长皆二
百石有常例者不著秩(志/)
  奉禄
百官奉受例(建武二十六年增奉/如此志例以明也)大将军三公奉月三
百五十斛中二千石奉月百八十斛二千石奉月百二
十斛比二千石奉月百斛千石奉月八十斛六百石奉
月七十斛比六百石奉月五十斛四百石奉月四十五
斛比四百石奉月四十斛三百石奉月四十斛比三百
卷二十一 第 2a 页 WYG0609-0630a.png
石奉月三十七斛二百石奉月三十斛比二百石奉月
二十七斛一百石奉月十六斛斗食奉月十一斛佐史
奉月八斛凡诸受奉皆半钱半谷(荀绰晋百官表注曰/汉延平中中二千石)
(奉钱九千米七十二斛真二千石月钱六千五百米三/十六斛比二千石月钱五千米三十四斛一千石月钱)
(四千米三十斛六百石月钱三千五百米二十一斛四/百石月钱二千五百米十五斛三百石月钱二千米十)
(二斛二百石月钱一千米九斛百石月钱八百米四斛/八㪷献帝起居注曰帝在长安诏书以三辅地不满千)
(里而军师用度非一公卿已下不得奏除其/若公田以秩石为率赋与令各自收其租税)
建武二十六年诏有司增百官奉其千石以上减于西
卷二十一 第 2b 页 WYG0609-0630b.png
京旧制六百石以下增于旧秩(续汉书曰大将军三公/奉月三百五十斛秩中)
(二千石奉月百八十斛二千石月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月百斛千石月八十斛六百石月七十斛比六百石月)
(五十五斛四百石月五十斛比四百石月四十五斛三/百石月四十斛比三百石月三十七斛二百石月三十)
(斛比二百石月二十七斛百石月二十斛斗食/月十一斛佐史月八斛凡诸受奉钱榖各半)
明帝永平四年赐公卿半奉(纪下/同)
顺帝汉安二年减百官奉
桓帝延熹三年九月诏无事之官权绝奉丰年如故
四年七月减公卿以下奉
卷二十一 第 3a 页 WYG0609-0630c.png
五年八月诏减虎贲羽林住寺不任事者半奉勿与冬
衣其公卿以下给冬衣之半
仲长统昌言曰夫选用以取善士善士富者少而贫者
多禄不足以共养安能不少营私门乎从而罪之是设
机置阱以待天下之君子也盗贼饥馑军旅卒发横税
弱人割夺吏禄夫薄吏禄以丰军用缘于秦征诸侯汉
承其弊遂不改更危国乱家此之由也(仲长/统传)
  官称
卷二十一 第 3b 页 WYG0609-0630d.png
五府(樊准传注云谓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将军府也)
四府(赵典传注云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府也)
三府(郎顗传注云三公也承宫/传注云太尉司徒司空府)
二府(虞延传注云谓/太尉司徒也)
公府(史称辟公府之类/皆总言诸府也)
宰府(董扶传前后宰府十辟蔡/邕传宰府孝廉士之高选)
三司(吕盖奏张酺位居三司大言怨望又/吕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同三司)
二司(袁绍传杨彪历典二司/注云谓司徒司空也)
卷二十一 第 4a 页 WYG0609-0631a.png
二台(侍御史尚书郎/也见陈忠传)
三台(袁绍传注汉官云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
三独坐(耿秉传光武时诏御史中丞司𨽻校尉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故京师号曰三独坐)
台阁(仲长统传光武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注云台阁谓尚书也)
宰相(东平王苍拜车骑将军置长史掾史员四十人位/在三公上自以至亲辅政意不自安上疏言臣居)
(宰相之/位云云)
宰士(周荣辟司徒/府称宰士)
监司(左雄传监司/项背相望)
卷二十一 第 4b 页 WYG0609-0631b.png
州司(史弼传州司/不敢弹纠)
州将(张奂传云得过州将/指司𨽻校尉段颎也)
郡将(皇甫规传注/云郡守也)
郡尹(第五/伦传)
举将(谓举主也/见胡广传)
州宰(左雄/传)
  考课
太尉掌四方兵事功课岁尽即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司
卷二十一 第 5a 页 WYG0609-0631c.png
徒掌人民事凡四方民事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
赏罚司空掌水土事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
最而行赏罚(百官/志)
举能案剧(卫飒辟大司徒府举/能案剧除侍御史)
李忠为丹阳守垦田增多三公考课为天下第一
牟融为丰令县无狱讼为州郡最司徒范迁上其理状
鲁恭为中牟令螟不犯境河南尹袁安上书言状
崔寔为五原守常为边郡最
卷二十一 第 5b 页 WYG0609-0631d.png
贾琮为交阯刺史在事三年为十三州最
祝良为凉州刺史政未踰时功效卓然(并本/传)
明帝永平九年四月令司𨽻校尉部刺史岁上墨绶长
吏视事三岁以上尤异者各一人与计偕上及尤不政
理者亦以闻(本/纪)
  刺举(举谣/言)
侍御史掌察举非法(见上/卷)
司𨽻校尉掌察举百官(见上/卷)
卷二十一 第 6a 页 WYG0609-0632a.png
旧制州牧奏二千石长吏不任位者事皆先下三公三
公遣掾吏按验然后黜退光武时用明察不复委任三
府而权归刺举之吏朱浮上疏曰陛下即位以来不用
旧典信刺举之官黜鼎辅之任至于有所劾奏便加退
免覆案不关三府罪谴不蒙澄察陛下以使者为腹心
使者以从事为耳目是为尚书之平决于百石之吏(朱/浮)
(传/)
明帝永平九年令司𨽻校尉部刺史岁上墨绶长吏尤
卷二十一 第 6b 页 WYG0609-0632b.png
不政理者(详见/上条)
肃宗即位马严上封事曰方今刺史太守专州典郡不
务奉事尽心为国而司察偏阿取与自己同则举为尤
异异则中以刑法不即垂头塞耳采取财赂今益州刺
史朱酺扬州刺史倪说凉州刺史尹业等每行考事辄
有物故又选举不实曾无贬坐是使臣下得作威福也
故事州郡所举上奏司直察能否以惩虚实今宜加防
检式遵前制(马严/传)
卷二十一 第 7a 页 WYG0609-0632c.png
安帝敕四府刺史二千石残秽不胜任者按罪诏诸州
劾奏守令以下有乖拙遇人无惠者免官奸秽重罪收
付诏狱(纪/)
延光元年八月诏三公中二千石举刺史二千石令长
相视事一岁以上至十岁清白爱利能敕身率下防奸
理烦有益于人者无拘官簿刺史举所部郡国太守相
举墨绶隐亲悉心勿取浮华(纪/)
顺帝诏幽并凉州刺史各实二千石以下至黄绶年老
卷二十一 第 7b 页 WYG0609-0632d.png
劣弱不任军事者上名(纪/)
汉安元年遣杜乔周举等八人分行州郡举实臧否其
刺史二千石有臧罪显明者驿马上之墨绶以下便辄
收举其有忠清惠利为百姓所安宜表异者皆以状上
周举劾奏奸猾表荐公清朝廷称之张纲独埋其车轮
曰豺狼当道安问狐狸遂奏大将军冀河南尹不疑条
其无君之心十五事京师震竦(周举张/纲传)
顺帝末种皓为侍御史时所遣八使杜乔周举等多所
卷二十一 第 8a 页 WYG0609-0633a.png
纠奏而大将军梁冀及诸宦官互为请救事皆被寝遏
皓自以职主刺举志案奸违乃复劾诸为八使所举蜀
郡太守留宣等罪恶彰露宜伏欧刀又奏请敕四府条
举近臣父兄及知亲为刺史二千石尤残秽不胜任者
免遣案罪帝乃从之(种皓/传)
桓帝诏长吏臧满三十万而不纠举者刺史二千石以
纵避为罪(纪/)
桓帝时冀州盗贼以范滂为清诏使滂登车揽辔慨然
卷二十一 第 8b 页 WYG0609-0633b.png
有澄清天下之志守令望风解印绶其所举奏悉厌众
(范滂/传)
司徒府中有百官朝会殿国每有大议天子车驾亲幸
其殿每岁州郡听采长吏臧否民所疾苦还条奏之是
为举谣言者也举谣言者掾属令史都会殿上主者大
言某州郡行状云何善者同声称之不善者各尔衔枚
大较皆取无名势其中或有爱憎微裁黜陟之闇昧也
若乃中山祝恬践周召之列当轴处中忘謇谔之节惮
卷二十一 第 9a 页 WYG0609-0633c.png
首尾之讥垂囊捉撮无能清澄其与申屠嘉责邓通王
嘉封还诏书邈矣乎(百官志/司徒注)
桓帝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时范滂为太尉黄琼所辟奏
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馀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
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岂以污简
札哉间以会日促迫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使参实
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范滂/传)
灵帝诏公卿以谣言举刺史二千石为民蠹害者时太
卷二十一 第 9b 页 WYG0609-0633d.png
尉许戫司空张济承望内官其子弟贪污秽浊皆不敢
问而虚纠远边小郡清修有惠化者二十六人吏人诣
阙陈诉议郎陈耽上言公卿所举率党其私所谓放鸱
枭而囚鸾凤(刘陶/传)
建武时大司农江冯上言宜令司𨽻校尉督察三公事
下三府陈元上疏曰臣闻师臣者帝宾臣者霸故武王
以太公为师齐桓以夷吾为仲父孔子曰百官总已听
于冢宰近则高帝优相国之礼太宗假宰辅之权及亡
卷二十一 第 10a 页 WYG0609-0634a.png
新王莽遭汉中衰专操国柄以偷天下况已自喻不信
群臣夺公辅之任损宰相之威以刺举为明徼讦为直
至乃陪仆告其君长子弟变其父兄罔密法峻大臣无
所措手足然不能禁董忠之谋身为世戮故人君患在
自骄不患骄臣失在自任不在任人是以文王有日昃
之劳周公执吐握之恭不闻其崇刺举务笃察也方今
四方尚扰天下未一百姓观听咸张耳目陛下宜修文
武之圣典袭祖宗之道德劳心下士屈节待贤诚不宜
卷二十一 第 10b 页 WYG0609-0634b.png
使有司察公辅之名帝从之(陈元/传)
  世官
刘昆少习容礼子轶传昆业稍迁宗正卒官遂世掌宗
正焉(儒林/传)
张奋累世台辅(本/传)
吴雄三世廷尉为法名家(郭镇/传)
欧阳歙自欧阳生传伏生尚书至歙八世皆为博士(儒/林)
(传/)
卷二十一 第 11a 页 WYG0609-0634c.png
陈忠世典刑法(本/传)
自杨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袁氏累世宰相俱为
东京名族(杨彪/传)
公孙瓒家世二千石(本/传)
盖勋家世二千石(本/传)
袁绍累世台司(本/传)
  久任
世祖以二千石长吏多不胜任时有纤微之过交易纷
卷二十一 第 11b 页 WYG0609-0634d.png
扰百姓不宁朱浮上疏曰今牧人之吏多未称职小违
理实辄见斥罢岂不粲然黑白分明哉然以尧舜之盛
犹加三考大汉之兴亦累功效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
名子孙因为氏姓当时吏职何能悉理论议之徒岂不
諠哗盖以为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也
而间者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寻其视事
日浅未足昭见其职既加严切人不自保各相顾望无
自安之心有司或因睚眦以骋私怨苟求长短求媚上
卷二十一 第 12a 页 WYG0609-0635a.png
意二千石及长吏迫于举劾惧于刺讥故争饰诈伪以
希虚誉斯皆群阳骚动日月失行之应夫物暴长者必
夭折功卒成者必亟坏如摧长久之业而造速成之功
非陛下之福也天下非一时之用也海内非一旦之功
也愿陛下游意于经年之外望化于一世之后天下幸
甚帝下其议群臣多同于浮自是牧守易代颇简(朱浮/传)
顺帝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上疏曰昔宣帝以为吏数
变易则下不安业久于其事则民服教化其有政治者
卷二十一 第 12b 页 WYG0609-0635b.png
辄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公卿缺则以次用之是以吏
称其职民安其业汉世良吏于兹为盛今典城百里转
动无常各怀一切莫虑长久谓杀害不辜为威风聚敛
整办为贤能以治己安民为劣弱奉法循理为不化髡
钳之戮生于睚眦覆尸之祸成于喜怒视民如寇雠税
之如豺虎监司项背相望与同疾疢见非不举闻恶不
察观政于亭传责成于期月言善不称德论功不据实
虚诞者获誉拘检者离毁或因罪而引高或色斯以求
卷二十一 第 13a 页 WYG0609-0635c.png
名州宰不覆竞共辟召踊跃升腾超等踰匹或考奏捕
案而亡不受罪会赦行赂复见洗涤朱紫同色清浊不
分故使奸猾枉滥轻忽去就拜除如流缺动百数乡官
部吏职贱禄薄车马衣服一出于民廉者取足贪者充
家特选横调纷纷不绝送迎烦费损政伤民和气未洽
灾𤯝不消咎皆在此臣愚以为守相长吏惠和有显效
者可就增秩勿使移徙非父母丧不得去官其不从法
禁不式王命锢之终身虽会赦令不得齿列若被劾奏
卷二十一 第 13b 页 WYG0609-0635d.png
亡不就法者徙家边郡以惩其后其乡部亲民之吏皆
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宽其负算增其秩禄吏职满岁
宰府州郡乃得辟举如此威福之路塞虚伪之端绝送
迎之役损赋敛之源息循理之吏得成其化率土之民
各宁其所矣帝感其言复申无故去官之禁又下有司
考吏治真伪详所施行而宦官不便终不能行(左雄/传)
建武十三年冯鲂为魏郡太守二十七年以高第入为
太仆
卷二十一 第 14a 页 WYG0609-0636a.png
成武孝侯顺为六安太守数年帝欲召之吏人上书请

王霸为上谷太守在上谷二十馀岁
祭彤为辽东太守在辽东几三十年
鲍德为河南太守在职九年
卫飒为桂阳太守视事十年郡内清理
许荆为桂阳太守在事十二年(并本/传)
黄琼处议郎且十年(李固/传)
卷二十一 第 14b 页 WYG0609-0636b.png
吴祐在胶东九年(传/)
  行领试守假(比秩/为真)
灵寿侯邳彤行大司空事(传/)
骠骑将军行大司空事刘隆(纪/)
卫尉赵熹行太尉事(明/纪)
光禄勋邓鸿行车骑将军事(和/纪)
行度辽将军事来苗(南匈/奴传)
行度辽将军朱徽(和/纪)
卷二十一 第 15a 页 WYG0609-0636c.png
马成行大司空事居府如真(本/传)
行车骑将军马防(西羌/传)
行征西将军司马钧(庞参/传)
韦彪行司徒事
寇恂拜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伏湛为司直行大司徒事
铫期为魏郡太守行大将军事
侍中邓叠行征西将军事
卷二十一 第 15b 页 WYG0609-0636d.png
冯鲂行卫尉事
班固行中郎将事(并本/传)
南阳宗广领信都太守事(任光/传)
陈俊为琅邪太守领将军如故
王丹领左冯翊
盖勋领汉阳太守(并本/传)
守光禄大夫郭遵冯羡栾巴张纲周栩刘班(顺/纪)
冯异守征虏将军
卷二十一 第 16a 页 WYG0609-0637a.png
王允守尚书令
栾巴守光禄大夫(并本/传)
吕种守沅陵长(宋弱/传)
西域假司马班超(章/纪)
永平元年初令郎官诏除者得占丞尉以比秩为真李
固对策曰长水司马武宣开阳城门候羊迪等无它功
德初拜便真(续汉志曰中都官千石六百/石故事先守一岁然后补真)
邓遵以皇太后之从弟故始为真将军(匈奴传注云自/置度辽将军以)
卷二十一 第 16b 页 WYG0609-0637b.png
(来皆权行其事今/始为真将军也)
 袁梦麒曰凡官吏有试守之法平纪令吏二百石以
 上一切满秩如真如淳曰诸官吏初除皆试守一岁
 乃为真食全俸平帝初即位故令如真按顺帝时李
 固言窃闻长水司马武宣开阳城门候羊迪等无它
 功德初便拜真此虽小失而渐坏旧章先圣法度所
 宜坚守政教一跌百年不复以是而推汉世官吏初
 除必多试守者矣又按赵广汉守京兆尹满岁为真
卷二十一 第 17a 页 WYG0609-0637c.png
 尹翁归守右扶风满岁为真韩延寿守左冯翊满岁
 称职为真张敞守太原满岁为真此类甚众诸云满
 岁者与如淳试守一岁之说大约相应唐世除吏尚
 循此制裴度自司勋郎中知制诰为中书舍人白居
 易行其制曰台郎满岁班列当迁纶阁之职不宜真
 授又韩愈权知国子博士三岁为真其所谓满岁三
 岁虽各有其制然大率皆汉制也通典载贞观令云
 散官以职事高者为守职事卑者为行官阶相等无
卷二十一 第 17b 页 WYG0609-0637d.png
 行无守而本朝元丰中更定官制诏除授职事官并
 以寄禄官品高下为法凡高一品以上为行下一品
 为守下二品为试此皆放汉制以增之耳
 
 
 
 
 东汉会要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