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卷十四 第 1a 页 WYG0609-056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东汉会要卷十四
            宋 徐天麟 撰
 历数上
  律准
汉兴北平侯张苍首治律历孝武正乐置协律之官至
元始中博召通知钟律者考其意义羲和刘歆典领条
奏班固取以为志而元帝时郎中京房知五声之音六
卷十四 第 1b 页 WYG0609-0567d.png
律之数上使太子太傅韦玄成谏议大夫章杂试问房
于乐府房对受学焦延寿六十律相生之法以上生下
皆三生二以下生上皆三生四阳下生阴阴上生阳终
于中吕而十二律毕矣中吕上生执始执始下生去灭
上下相生终于南事六十律毕矣又曰竹声不可以度
调故作准以定数准之状如瑟长丈而十三弦隐间九
尺以应黄钟之律九寸中央一弦下有画分寸以为六
十律清浊之节房言律详于歆所奏其术施行于史官
卷十四 第 2a 页 WYG0609-0568a.png
候部用之元和元年待诏候钟律殷肜上言官无晓六
十律以准调音者故待诏严崇具以准法教子男宣宣
通习愿召宣补学官主调乐器诏曰崇子学审晓律别
其族协其声者审试不得依托父学以聋为聪声微妙
独非莫知独是莫晓以律错吹能知命十二律不失一
方为能传崇学耳太史丞弘试十二律其二中其四不
中其六不知何律宣遂罢自此律家莫能为准熹平六
年东观召典律者张光等问准意光等不知归阅旧藏
卷十四 第 2b 页 WYG0609-0568b.png
乃得其器形制如房书犹不能定其弦缓急故史官能
辨清浊者遂绝其可以相传者唯大搉常数及候气而
(志/)
  候气
天子常以日冬夏至御前殿合八能之士陈八音听乐
均度晷景候钟律权土灰放阴阳冬至阳气应则乐均
清景长极黄钟通土灰轻而衡仰夏至阴气应则乐均
浊景短极蕤宾通土灰重而衡低进退于先后五日之
卷十四 第 3a 页 WYG0609-0568c.png
中八能各以候状闻太史封上效则和否则占候气之
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
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葭莩灰抑其
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去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
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
候灵台用竹律六十候日如其历(志/)
  贾逵论历(元和二年始/用四分历)
自太初元年始用三统历施行百有馀年历稍后天朔
卷十四 第 3b 页 WYG0609-0568d.png
先历朔或在晦月见考其行日有退无进月有进无退
建武八年朱浮许淑等数上言历不正宜当改更时分
度觉差尚微上以天下初定未遑考正至永平五年官
历署七月十六日食待诏杨岑见时月食多先历即缩
用算上为日上言月当十五日食官历不中诏书令岑
普与官课起七月尽十一月弦望凡五官历皆失岑皆
中庚寅诏令岑著弦望月食官复令待诏张盛景防鲍
邺等以四分之法与岑课岁馀盛等所中多岑六事十
卷十四 第 4a 页 WYG0609-0569a.png
二年十一月丙子诏书令盛防代岑署弦望月食加时
四分之术始颇施行是时盛防等未能分明历元综校
分度故但用其弦望而已至元和二年太初失天益远
日月宿度相觉浸多章帝知其谬错故召治历编䜣李
梵等综校其状二月甲寅遂下诏曰朕闻古先圣王先
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春秋保乾图曰三百年斗
历改宪史官用太初邓平术有馀分一在三百年之域
行度转差浸以谬错今改行四分以遵奉天之文于是
卷十四 第 4b 页 WYG0609-0569b.png
四分施行行之未期章帝复使左中郎将贾逵问治历
者卫承李崇梁鲔严勖徐震苏统及䜣梵等十人以为
月当先小即先大则一月再朔后月无朔是明不可必
梵等以为当先大无文正验取欲谐耦十六日月朓昏
晦当灭而已又晦与合同时不得异日又上知䜣梵冗
见敕毋拘历己班天元始起之月当小定后年历数遂
正永元中复令史官以九道法候弦望验无有差跌逵
论集状后之议者用得折衷故详录焉(志/)
卷十四 第 5a 页 WYG0609-0569c.png
  永元论历
永元十四年待诏太史霍融上言官漏刻率九日增减
一刻不与天相应或时差至二刻半不如夏历密诏书
下太常令史官与融以仪校天课度远近太史令舒承
梵等对案官所施漏法率九日移一刻不随日进退夏
历漏随日南北为长短密近于官漏分明可施行其年
十一月甲寅诏曰告司徒司空漏所以节时分定昏明长
短起于日去极远近日道周不可以计率分当据仪度
卷十四 第 5b 页 WYG0609-0569d.png
下参晷景今官漏以计率分昏明九日增减一刻违失
其实至为疏数以耦法太史待诏霍融上言不与天相
应太常史官运仪下水官漏失天者至三刻以晷景为
刻少所违失密近有验昔太初历之兴也发谋于元封
启定于天凤积百三十年是非乃审及用四分亦于建
武施于元和讫于永元七十馀年然后仪式备立而此
二家常挟其术庶几施行每有讼者百寮会议群儒骋
思论之有方益于多闻识之故详录焉(志/)
卷十四 第 6a 页 WYG0609-0570a.png
  延光论历
安帝延光二年中谒者亶诵言当用甲寅元河南梁丰
言当复用太初尚书郎张衡周兴难诵丰参案仪注考
往校今以为九道法最密诏书下公卿详议侍中施延
等议太初过天日一度弦望失正元和改从四分四分
虽密于太初复不正皆不可用甲寅元与天相应可施
行博士黄广大行令任佥议如九道河南尹祉太子舍
人李弘等四十人议四分历最得其正不宜议恺等八
卷十四 第 6b 页 WYG0609-0570b.png
十四人议宜从太初尚书令忠上奏太初历众贤所立
是非己定永平不审复革其弦望四分有谬不可施行
两历相课六千一百五十六岁而太初多一日冬至日
直斗而云在牵牛迂阔不可复用昭然如此史官所共
见前以为九道密近今议者以为有阙及甲寅元复多
违失皆未可取正上纳其言遂改历事(志/)
  汉安论历
顺帝汉安二年尚书侍郎边韶上言孝武皇帝因元封
卷十四 第 7a 页 WYG0609-0570c.png
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乃更建太初改元易朔行
夏之正设清台之候验六异课效觕密太初为最其后
刘歆推广九道百七十一岁进退六十三分百四十四
岁一超次与天相应从太初至永平十一年百七十岁
进退馀分六十三至永和二年小终之数寖过馀分稍
增月不用晦朔而先见孝章皇帝改用四分更以庚申
为元既无明文托之于获麟之岁又不与感精符单阏
之岁同诏下三公百官杂议太史令虞恭治历宗䜣等
卷十四 第 7b 页 WYG0609-0570d.png
议建历之本必先立元四分历仲纪之元起于孝文皇
帝后元三年岁在庚辰上四十五岁岁在乙未则汉兴
元年也又上二百七十五岁岁在庚申则孔子获麟二
百七十六万岁寻之上行复得庚申岁岁相承从下寻
上其执不误此四分历元光武皇帝草创其端孝明皇
帝课校其实孝章皇帝宣行其法君更三圣年历数十
信而徵之举而行之其元则上统开辟其数则复古四
分宜如甲寅诏书故事奏可(志/)
卷十四 第 8a 页 WYG0609-0571a.png
  熹平论历
灵帝熹平四年五官郎中冯光沛相上计掾陈晃言历
元不正历用甲寅为元而用庚申图纬无以庚为元者
诏下三府与儒林明道者详议议郎蔡邕以为历数精
微得失更迭是以承秦历用颛顼元用乙卯百有二岁
孝武皇帝始改正朔历用太初元用丁丑行之百八十
九岁孝章皇帝改从四分元用庚申今光晃各以庚申
为非甲寅为是案历法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六家纷错
卷十四 第 8b 页 WYG0609-0571b.png
争讼是非太史令张寿王挟甲寅元以非汉历杂候清
台课在下第太初效验无所漏失及用四分以来考之
行度密于太初延光元年中谒者亶诵亦非四分庚申
上言当用甲寅元公卿百寮参议竟不施行元和二年
二月甲寅制书改行四分深引河雒图谶以为符验非
史官私意独所兴构而光晃以为固意造妄说违反经
文谬之甚者至于改朔易元往者寿王之术己课不效
亶诵之议不用元和诏书文备义著非群臣议者所能
卷十四 第 9a 页 WYG0609-0571c.png
变易太尉耽司徒隗司空训以邕议劾光晃不敬诏书
勿治罪
  论月食
太初历推月食多失四分因太初法以河平癸巳为元
施行五年永元元年天以七月后闰食术以八月其十
二年正月十二日宗绀上书言今月十六日当月食而
历以二月至期如绀言太史令巡上绀有益官用除待
诏甲辰诏书以绀法施行五十六岁至本初元年天以
卷十四 第 9b 页 WYG0609-0571d.png
十二月食历以后年正月于是始差到熹平三年二十
九年之中先历食者十六事常山长史刘洪上作七曜
术甲辰诏属太史部郎中刘固舍人冯恂等课效复作
八元术固等作月食术并已相参固术与七曜术同月
食所失皆以岁在己未当食四月恂术以三月官历以
五月太史上课到时施行中者丁巳诏书报可其四年
绀孙诚上书言受绀法术当复改今年十二月当食而
官历以后年正月到期如言拜诚为舍人丙申诏书听
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0609-0572a.png
行诚法光和二年岁在己未三月五月皆阴太史令修
部舍人张恂等推计行度以为三月近四月远诚以四
月奏废诚术施用恂术其三年诚兄整上书言去年三
月不食当以四月史官废诚正术用恂不正术诏书下
太常其详案注记平议术之要效验虚实太常就耽上
选侍中韩说博士蔡较榖城门候刘洪右郎中陈调于
太常府覆校注记平议难问诚术未有差错之谬恂术
未有独中之异今宜施用诚术弃放恂术恂整诚各复
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0609-0572b.png
上书恂言不当施诚术整言不当复弃恂术为洪议所
侵事下永安台覆实皆不如恂诚等言劾奏谩欺恂诚
各以二月奉赎罪遂用洪等施行诚术光和二年王汉
上月食注自章和元年到今年凡九十三岁合百九十
六食与官历河平元年月错以己巳为元事下太史令
修上言汉所作注不与见食相应者二事以同为异者
二十九事尚书召榖城门候刘洪敕曰前郎中冯光司
徒掾陈晃各讼历故议郎蔡邕共补续其志今洪其诣
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0609-0572c.png
修与汉相参推元谓分考校月食审己巳元密近有师
法洪便从汉受不能对洪上言推元汉己巳元则考灵
曜旃蒙之岁乙卯元也与光晃甲寅元相经纬于以追
天作历校三光之步今为疏阔史官已废之而汉以去
事分争殆非其意课又不近密其说蔀数术家所共知
无所采取遣汉归乡里(已上并/本志)
  论历元
黄帝造历元起辛卯而颛帝用乙卯虞用戊午夏用丙
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0609-0572d.png
寅殷用甲寅周用丁巳鲁用庚子汉兴承秦初用乙卯
至武帝元封不与天合乃会术士作太初历元以丁丑
王莽之际刘歆作三统追太初前世一元得五星会庚
戌之岁以为上元太初历到章帝元和旋复疏阔召能
术者课校诸历定朔稽元追汉三十五年庚辰之岁追
朔一日乃与天合以为四分历元加六百五元一纪上
得庚申有近于纬而岁不摄提以辨历者得开其说而
其元鲜与纬同同则或不得于天然历之兴废以疏密
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0609-0573a.png
课固不止于元光和元年中议郎蔡邕郎中刘洪补续
律历志邕能著文清浊钟律洪能为算述叙三光今考
论其业义指博通术数略举是以集录为上下篇放续
前志以备一家(范/论)
 宋治历何承天曰历数之术若心所不达虽复通人
 前识无救其弊四分于天出三百年而盈一日积世
 不误徒云建历之本必先立元假托谶纬遂开治乱
 此之为弊亦以甚矣刘歆三统法尤复疏阔方于四
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0609-0573b.png
 分六千馀年又益一日扬雄心惑其说采为太玄班
 固谓之最密著于汉志司马彪曰自太初元年始用
 三统历施行百有馀年曾不忆刘歆之生不逮太初
 二三君子之为历几乎不知而妄言者欤元和中榖
 城门候刘洪始悟四分于天疏阔更以五百八十九
 为纪法百四十五为斗分而造乾相法又制迟疾历
 以步月行于太初四分转精密矣(志/注)
 东汉会要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