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0609-055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东汉会要卷十二
            宋 徐天麟 撰
 文学中
  国史
永平十五年明帝以所作光武本纪示东平王苍因上
光武受命中兴颂帝甚善之(东平/王传)
马严与杜抚班固等杂定建武注记(严/传)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0609-0550b.png
明德马皇后自撰显宗起居注削去兄防参医药事曰
吾不欲令后世闻先帝数亲后宫之家故不著也(后/纪)
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自太初以后阙而不录后好事
者或缀集时事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其书班彪乃继
采前史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彪卒子固以彪所续
前史未详乃潜精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
私作国史者有诏收固系狱固弟超诣阙上书具言固
所著述意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与睢阳令陈宗长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0609-0550c.png
陵令尹敏司𨽻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固又撰功臣
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帝乃复令
终成前书综其行事为春秋考纪表志传凡百篇固自
永平中始受诏潜精殚思二十馀年至建初中乃成当
世甚重其书学者无不讽诵焉(班固/传)
曹世叔妻名昭班彪女也博学高才兄固著汉书其八
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就东观藏书阁踵而
成之后又诏马融兄续继昭成之(列女/传)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0609-0550d.png
永初中谒者仆射刘珍校书郎刘騊駼等著作东观撰
集汉记因定汉家礼仪上言请张衡参论其事会并卒
而衡常叹息欲终成之及为侍中上疏请得专事东观
收检遗文毕力补缀又条上司马迁班固所叙与典籍
不合者十馀事又以为王莽本传但应载篡事而已至
于编年月纪灾祥宜为元后本纪又更始居位人无异
望光武初为其将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号建于光武
之初书数上竟不听及后之著述多不详典时人追恨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0609-0551a.png
(张衡/传)
杨终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馀万言(本/传)
元初五年平望侯刘毅以邓太后多德政欲令早有注
记上书安帝曰皇太后正位内朝化流四海汉之旧典
世有记注宜令史官著长乐宫注圣德颂以敷宣景耀
帝从之(后/纪)
安帝时李尤受诏与刘珍等俱撰汉记(李尤/传)
永宁元年太后又诏珍与刘騊駼作建武以来名臣传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0609-0551b.png
(刘珍/传)
应奉著汉书后序多所述载奉又删史记汉书及汉记
三百六十馀年自汉兴至其时凡十七卷名曰汉事(本/传)
桓帝元嘉中诏伏无忌与黄景崔寔等共撰汉纪又自
采集古今删著事要曰伏侯注上自黄帝下尽汉质帝
为八卷(伏湛/传)
荀爽集汉成败事可鉴戒者谓之汉语(本/传)
蔡邕前在东观与卢植韩说等撰补后汉记会遭事流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0609-0551c.png
离不及得成因上书自陈奏其所著十意分别首目连
置章左(犹前书十志也律历意第一礼意第二乐意/第三郊祀意第四天文意第五车服意第六)
嘉其才宥还本郡及诛董卓司徒王允收邕付廷尉邕
陈辞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太尉马日磾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
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
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
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0609-0551d.png
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日磾退而
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
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邕遂死狱中允悔欲止而不及
时年六十一缙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
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闻皆画像而颂焉其撰
集汉事未见录以继后史适作灵纪及十意又补诸列
传四十二篇因李傕之乱湮没多不存(蔡邕/传)
卢植蔡邕杨彪韩说等并在东观补续汉记(卢植/传)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0609-0552a.png
献帝好典籍常以班固汉书文繁乃令荀悦依左氏传
体为汉纪三十篇诏尚书给笔札辞约事详论辨多美
(本/传)
 景祐元年秘书丞余靖言谨按后汉明帝诏班固陈
 宗尹敏孟异作世祖本纪及建武时功臣列传后有
 刘珍李尤杂作建武以后至永初间纪传又命伏无
 忌黄景作诸王王子恩泽侯并单于西羌地理志又
 边韶崔寔朱穆曹寿作皇后外戚传百官表及顺帝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0609-0552b.png
 功臣传成一百一十四篇号曰汉纪嘉平中马日磾
 蔡邕杨彪卢植续为东观汉记吴武陵太守谢承作
 汉书一百三十卷晋散骑常侍薛莹作后汉记一百
 卷泰始中秘书丞司马彪始取众说首光武至孝献
 作续汉书又散骑常侍华峤删定东观记为后汉书
 九十七篇祠部郎谢沈作后汉书一百二十二卷秘
 书监袁山松作一百卷至宋宣城太守范晔益集诸
 家作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凡百篇十志未成范被诛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0609-0552c.png
 至梁世有剡令刘昭者补成之唐章怀太子贤招集
 当时学者右庶子张太安洗马刘讷言洛州司户参
 军革希玄学士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诸周宝宁等同
 集范晔后汉书注仪凤初上之诏付秘书省传之至
 今
  图书(校/雠)
东观学者称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窦章/传)
藏书阁(曹大/家传)   兰台(百官志兰台令史/掌奏及印工文书)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0609-0552d.png
石室(李固传陛下宜/开石室陈图书)秘馆(贾逵/传)
秘书(儒林/传序)    中书(卢植/传)
秘书监(桓帝/置官)   东观郎(李尤/传)
校书郎(马融/传)   校书部(班固/传)
光武迁还洛阳其经牒秘书载之二千馀两自此以后
参倍于前(儒林/序)
班固永平中为郎与傅毅贾逵同校秘书(本/传)
贾逵明左氏传国语为之解诂五十一篇永平中献之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0609-0553a.png
显宗重其书写藏秘馆拜为郎与班固并校秘书(本/传)
建初二年赐东平王苍秘书列仙图道术秘方(本/传)
和帝永元十三年正月帝幸东观览书林阅篇籍博选
术艺之士以充其官(纪/)
邓太后自入宫掖从曹太家受经书兼天文算数昼省
王政夜则诵读而患其谬误惧乖典章乃博选诸儒刘
珍等及博士议郎四府掾史五十馀人诣东观雠校传
记事毕奏御赐葛布各有差又诏中官近臣于东观受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0609-0553b.png
读经传以教宫人左右习诵朝夕济济(后/纪)
安帝永初四年帝以经传之文多不正定乃选通儒谒
者刘珍与校书郎刘騊駼马融及五经诸子传记百家
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本纪及蔡/伦刘珍传)
太仆邓康荐窦章入东观为校书郎(窦章/传)
顺帝永和元年诏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
诸子百家艺术(伏湛/传)
灵帝熹平四年蔡邕拜郎中校书东观以经籍去圣久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0609-0553c.png
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乃与杨赐马日磾张
紃韩说单飏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帝许之邕乃自书
册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学晚儒咸取正
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馀两填塞街
(蔡邕传洛阳记曰太学讲堂前石经四部本碑凡四/十六枚西行尚书周易公羊传十六碑存十二碑毁)
(南行礼记十五碑悉崩坏东行论语二碑毁/礼记碑上有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名)卢植上书
愿得能书生二人共诣东观就官财粮专心研精合尚
书章句考礼记失得裁定圣典刋正碑文岁馀拜议郎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0609-0553d.png
与马日磾蔡邕杨彪韩说等并在东观校中书五经记
传补续汉记(蔡邕卢/植传)
吴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子祐谏乃止(吴祐/传)
杜林尝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独宝爱之每遭困阨自
以不能济于众也犹握抱此经独叹息曰古文之学将
绝于此耶济南徐巡东海卫宏更受林以前所得一卷
古文尚书林曰林危阨西州时常以为此道将绝何意
二生复得之耶此道不坠于地矣(袁/纪)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0609-0554a.png
董卓迁都关中王允悉收敛兰台石室图书秘纬要者
以从既至长安皆分别条上集汉朝旧事所当施用者
一皆奏之经籍具存允有力焉(王允/传)
董卓移都之际吏民扰乱自辟雍东观兰台石室宣明
鸿都诸藏典籍文章竞共剖散其缣帛图书大则连为
帷盖小乃制为縢囊及王允所收而西者裁七十馀乘
道路艰远复弃其半矣后长安之乱一时焚荡莫不泯
尽焉(儒林/传)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0609-0554b.png
  经学
自光武中年以后干戈稍戢专事经学自是其风世笃
焉其服儒衣称先王游庠序聚横塾者盖布之于邦域
矣若乃经生所处不远万里之路精庐暂建赢粮动有
千百其耆名高义开门受徒者编牒不下万人皆专相
传祖莫或讹杂至有分争王庭树朋私里繁其章条穿
求崖穴以合一家之说故扬雄曰今之学者非独为之
华藻之从而绣其鞶帨夫书理无二义归有宗而硕学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0609-0554c.png
之徒莫之或从故通人鄙其固焉又雄所谓譊譊之学
各习其师也且观成名高第终能远至者盖亦寡焉而
迂滞若是矣然所谈者仁义所传者圣法也故人识君
臣父子之纲家知违邪归正之路自桓灵之间君道秕
僻朝纲日陵国隙屡启自中智以下靡不审其崩离而
权彊之臣息其窥盗之谋豪俊之夫屈于鄙生之意者
诵先王言也下畏逆顺势也至如张温皇甫嵩之徒功
定天下之半声驰四海之表俯仰顾盼则天业可移犹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0609-0554d.png
鞠躬昏主之下狼狈折札之命散成兵就绳约而无悔
心暨乎剥挠自极人神数尽然后群英乘其运世德终
其祚迹衰敝之所由致而能多历年所者斯岂非学之
效乎故先师垂典文褒励学者之功笃矣切矣(儒林/论)
光武中兴未及下车先访儒雅四方学士云会京师范
升陈元郑兴杜林卫宏刘昆桓荣之徒继踵而集于是
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易有施孟梁丘京氏尚书
欧阳大小夏侯诗齐鲁韩毛礼大小戴春秋严颜凡十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0609-0555a.png
四博士太常差次总领焉(儒林/传)
祭遵奏置五经大夫(本/传)
章帝建初八年诏曰五经剖判去圣逾远章句遗辞乖
疑难正恐先师微言将遂废绝非所以重稽古求道真
也其令群儒选高才生受学左氏榖梁春秋古文尚书
毛诗以扶微学广异义焉(纪/)
自秦焚六经圣文埃灭汉兴诸儒颇修艺文及东京学
者亦各名家而守文之徒滞固所禀异端纷纭互相诡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0609-0555b.png
激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说章句多者或乃百馀万言
学徒劳而少功后世疑而莫正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
家删裁繁诬刋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仲尼之门
不能过也及传授生徒并专以郑氏家法云(郑玄/论)
永元十四年司空徐防以五经久远圣意难明宜为章
句以悟后学上疏曰汉承乱秦经典废绝本文略存或
无章句收拾缺遗建立明经博徵儒术开置太学孔圣
既远微旨将绝故立博士十有四家设甲乙之科以勉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0609-0555c.png
劝学者所以示人好恶改敝就善者也伏见太学试博
士弟子皆以意说不修家法私相容隐开生奸路每有
策试辄行诤讼议论纷错互相是非不依章句妄生穿
凿以遵师为非义意说为得理轻侮道术寖以成俗诚
非诏书实选本意臣以为博士及甲乙策试宜从其家
章句开五十难以试之解释多者为上第引文明者为
高说若不依先师义有相伐皆正以为非五经各取上
第六人论语不宜射策虽所失或久差可矫革诏书下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0609-0555d.png
公卿皆从防言(本/传)
  五经诸儒
马融字季长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名重关西融从
其游学博通经籍才高博给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
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著三传异同说注
孝经论语诗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
井丹字大春少受业太学通五经善谈论故京师为语
曰五经纷纶井大春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0609-0556a.png
许慎字叔重少博学经籍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
叔重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义传
于世
蔡玄字叔陵学通五经门徒常千人其著录者万六千
人顺帝诏拜议郎讲论五经异同甚合帝意
郑玄字康成少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
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
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西入关因涿郡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0609-0556b.png
卢植事扶风马融初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之
徒争论古今后马融荅北地太守刘瑰及玄荅何休义
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
卢植字子干少与郑玄同事马融能古今学好研精而
不守章句作尚书章句三礼解诂(并本/传)
  易家
前书云田何传易授丁宽丁宽授田王孙王孙授沛人
施雠东海孟喜琅邪梁丘贺由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0609-0556c.png
又东郡京房受易于梁国焦延寿别为京氏学又有
东莱费直传易授琅邪王横为费氏学本以古字号
古文易又沛人高相传易授子康及兰陵母将永为
高氏学施孟梁丘京氏四家皆立博士费高二家未
得立
施氏易 刘昆
孟氏易 袁安(子京/孙彭)  洼丹 任安 夏恭
梁丘易 范升 杨政 张兴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0609-0556d.png
京氏易 戴凭 孙期 魏满 郎顗 樊英
建武中范升传孟氏易以授杨政而陈元郑众皆传费
氏易其后马融亦为其传融授郑玄玄作易注荀爽又
作易传自是费氏兴而京氏遂衰
  尚书家
前书云济南伏生传尚书授济南张生及千乘欧阳生
欧阳生授同郡儿宽宽授欧阳生之子世世相传至曾
孙欧阳高为尚书欧阳氏学张生授夏侯都尉都尉授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0609-0557a.png
族子始昌始昌传族子胜为大夏侯氏学胜传从兄子
建建别为小夏侯氏学三家皆立博士又鲁人孔安国
传古文尚书授都尉朝朝授胶东庸谭为尚书古文学
未得立
欧阳尚书 欧阳歙 牟长 宋登 尹敏 杨震
  桓荣 丁鸿 张兴
大夏侯尚书 张紃 贾逵 牟融
小夏侯尚书 王良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0609-0557b.png
古文尚书 周防 孔僖 杨伦 杜林
中兴北海牟融习大夏侯尚书东海王良习小夏侯尚
书沛国桓荣习欧阳尚书荣世习相传授东京最盛扶
风杜林传古文尚书林同郡贾逵为之作训马融作传
郑玄注解由是古文尚书遂显于世
  诗家
前书鲁人申公受诗于浮丘伯为作训诂是为鲁诗齐
人辕固生亦传诗是为齐诗燕人韩婴亦传诗是为韩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0609-0557c.png
诗三家皆立博士赵人毛苌传诗是为毛诗未得立
鲁诗 高诩 包咸 魏应 陈重
齐诗 伏恭 任末 景鸾
韩诗 薛汉 召驯 杨仁 赵晔 李恂
毛诗 卫宏
中兴后郑众贾逵传毛诗后马融作毛诗传郑玄作诗

  礼家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0609-0557d.png
前书鲁高堂生汉兴传礼十七篇后瑕丘萧奋以授同
郡后苍苍授梁人戴德及德兄子圣沛人庆普于是德
为大戴礼圣为小戴礼普为庆氏礼三家皆立博士孔
安国所献礼古经五十六篇及周官经六篇前后传其
书未有名家中兴已后亦有大小戴博士虽相传不绝
然未有显于儒林者建武中曹充习庆氏学传其子褒
遂撰汉礼事在褒传
大戴礼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0609-0558a.png
小戴礼 郑玄
庆氏礼 曹充 曹褒 董钧
中兴郑众传周官经后马融作周官传授郑玄玄作周
官注玄本习小戴礼后以古经校之取其义长者故为
郑氏学玄又注小戴所传礼记四十九篇通为三礼焉
  春秋家
前书齐胡母子都传公羊春秋授东平嬴公嬴公授东
海孟卿孟卿授鲁人眭孟眭孟授东海严彭祖鲁人颜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0609-0558b.png
安乐彭祖为春秋严氏学安乐为春秋颜氏学又瑕丘
江公传榖梁春秋三家皆立博士梁太傅贾谊为春秋
左氏训诂授赵人贯公
公羊严氏春秋 丁恭 周泽 钟兴 甄宇 楼望
  程曾 樊鯈 张霸 张楷
公羊颜氏春秋 张玄 李育 何休
榖梁春秋
左氏春秋 郑兴 郑众 陈元 贾徽 贾逵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0609-0558c.png
  服虔 颖容 谢该 李封 吴祐
建武中郑兴陈元传春秋左氏学时尚书令韩歆上疏
欲为左氏立博士范升与歆争之未决陈元上书讼左
氏遂以魏郡李封为左氏博士后群儒蔽固者数廷争
之及封卒光武重违众议而因不复补(并儒/林传)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0609-0558d.png
 
 
 
 
 
 
 
 东汉会要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