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609-047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东汉会要卷三
            宋 徐天麟 撰
 礼一(吉/礼)
  礼乐
建武五年光武幸太学稽式古典修明礼乐焕然文物
可观矣(通/鉴)
曹充持庆氏礼建武中为博士从巡狩岱宗定封禅礼
卷三 第 1b 页 WYG0609-0471b.png
还受诏议立七庙三雍大射养老礼仪显宗即位充上
言汉再受命仍有封禅之事而礼乐崩阙不可为后嗣
法五帝不相沿乐三王不相袭礼大汉当自制礼以示
百世帝问制礼乐云何充对曰河图括地象曰有汉世
礼乐文雅出尚书璇玑钤曰有帝汉出德洽作乐名予
帝善之下诏曰今且改大乐官曰大予乐诗曲操以俟
君子(曹褒/传)
永平初是时中兴三十馀年四方无虞东平王苍以天
卷三 第 2a 页 WYG0609-0472a.png
下化平宜修礼乐乃与公卿共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
制度及光武庙登歌八佾舞语在礼乐舆服志(注云其/志今亡)
永平二年上始帅群臣躬养三老五更于辟雍行大射
之礼郡县道行乡饮酒于学校于是七郊礼乐三雍之
义备矣(礼仪/志)
和帝永元九年张奋上疏曰圣人所美政道至要本在
礼乐五经同归而礼乐之用尤急孔子曰安上治民莫
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曰揖让而化天下者礼
卷三 第 2b 页 WYG0609-0472b.png
乐之谓也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孔子谓子夏曰礼
以修外乐以制内丘已矣夫又曰礼乐不兴则刑罚不
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其手足臣以为汉当制作礼
乐是以先帝数下诏书悯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駮
异臣累世台辅而大典未定私窃惟忧不忘寝食臣犬
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十三年召拜太常复上
疏曰汉当改作礼乐图书著明王者化定制礼功成作
乐谨条礼乐异议三事愿下有司以时考定昔者孝武
卷三 第 3a 页 WYG0609-0472c.png
皇帝封禅告成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先帝已诏曹褒
今陛下但奉而成之犹周公斟酌文武之道非自为制
诚无所疑久执谦谦令大汉之业不以时成非所以章
显宗祖功德建太平之基为后世法帝虽善之犹未施
(张奋/传)
 臣天麟曰自秦燔诗书杀术士而三代礼乐堙没不
 存高皇帝诛项籍引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习旧礼
 弦歌之音不绝此盖圣人遗化仅存于好学之国者
卷三 第 3b 页 WYG0609-0472d.png
 也而汉初君臣不能博会名儒讲习先王制作之本
 故叔孙通所起朝仪谓之与秦仪杂就往往犹祖其
 尊君卑臣之陋习而乐家但有制氏徒能纪其铿锵
 鼓舞而已由是稽古礼文之事君子叹其多阙焉贾
 谊请兴礼乐而文帝谦逊未遑董仲舒言改制作乐
 而武帝征讨四夷未暇留意礼文之事虽曰兴太学
 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
 神绍周后史谓号令文章焕焉可述若足以粉饰治
卷三 第 4a 页 WYG0609-0473a.png
 平矣然甘泉实奉泰一之祠音律或杂郑卫之声以
 封禅则惑方士之言以宗庙则违七庙之制大典既
 失末节何讥至宣帝时王吉愿与大臣延及儒生述
 旧礼明王制成帝时刘向因犍为古磬之出请兴辟
 雍设庠序隆雅颂之声盛揖逊之容以风化天下其
 言皆寝而不行其后贡禹毁宗庙匡衡改郊兆何武
 定三公骎骎向于正谊而数罢数复纷纷不定先汉
 礼乐竟有歉焉世祖中兴张纯定郊庙冠婚之制东
卷三 第 4b 页 WYG0609-0473b.png
 平王苍制车服冠冕之仪残缺之馀赖以正定建武
 末年初建三雍显宗即位亲行其礼天子始冠通天
 衣日月备法物之驾盛清道之仪威仪既盛美矣然
 而中和之化未流礼乐之文未备识者犹有憾焉永
 平三年始用曹充之言正名大予乐而其说乃出于
 尚书璇玑钤肃宗时曹褒撰次礼制为百五十篇而
 乃杂以五经谶记之文故张酺劾其破乱圣术竟寝
 不行虽曹氏父子溺于时好而不能守先儒纯正之
卷三 第 5a 页 WYG0609-0473c.png
 论要亦上之人实有以启之也故尝谓礼乐之在天
 下有君无臣则不能明制作之本臣能而君不能则
 议论无益于当时必得大有为之君而又有善制作
 之臣因治定功成之馀而宣明中和之化则礼乐之
 兴庶乎有日矣
  礼仪
更始将北都洛阳以光武行司𨽻校尉时三辅吏士东
迎更始见诸将过皆冠帻而服妇人衣诸于绣镼莫不
卷三 第 5b 页 WYG0609-0473d.png
笑之或有畏而走者及见司𨽻僚属皆欢喜不自胜老
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由是识者皆属
心焉(本/纪)
建武初旧章多阙张纯在朝历世明习故事每有疑议
辄以访纯自郊庙婚冠丧纪礼仪多所正定帝甚重之
(张纯/传)
建武五年修起太学稽式古典笾豆干戚之容备之于
列服方领习矩步者委它乎其中中元元年初建三雍
卷三 第 6a 页 WYG0609-0474a.png
明帝即位亲行其礼天子始冠通天衣日月备法物之
驾盛清道之仪坐明堂而朝群后登灵台以望云物袒
割辟雍之上尊养三老五更飨射礼毕帝正坐自讲冠
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儒林/传序)
永平二年时中兴三十馀年东平王苍以为天下化平
宜兴礼乐乃与公卿共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东/平)
(王/传)
曹褒少笃志有大度结发传父业尤好礼事常感朝廷
卷三 第 6b 页 WYG0609-0474b.png
制度未备慕叔孙通汉礼仪昼夜研精沈吟专思召拜
博士会肃宗欲制定礼乐元和二年下诏曰河图称赤
九会昌十世以光十一以兴尚书璇玑钤曰述尧理世
平制礼乐放唐之文予末小子托于数终曷以缵兴崇
弘祖宗仁济元元帝命验曰顺尧考德题期立象且三
五步骤优劣殊轨况予顽陋无以克堪虽欲从之末由
也已每见图书中心恧焉褒知帝旨欲有兴作乃上疏
曰昔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以著功德功成
卷三 第 7a 页 WYG0609-0474c.png
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休祥为万姓获福于皇
天者也今皇天降祉嘉瑞并臻制作之符甚于言语宜
定文制著成汉礼丕显祖宗盛德之美章下太常太常
巢堪以为一世大典非褒所定不可许帝知群僚拘挛
难与图始朝廷礼宪宜时刋立明年复下诏曰朕以不
德膺祖宗弘烈乃者鸾凤仍集麟龙并臻甘露宵降嘉
谷滋生赤草之类纪于史官朕夙夜祇畏上无以彰于
先功下无以克称灵物汉遭秦馀礼坏乐崩且因循故
卷三 第 7b 页 WYG0609-0474d.png
事未可观省有知其说者各尽所能褒省诏叹息谓诸
生曰昔奚斯颂鲁考甫咏殷夫人臣依义显君竭忠彰
主行之美也当仁不让吾何辞哉遂复上疏具陈礼乐
之本制改之意拜褒侍中从驾南巡既还以事下三公
未及奏诏召玄武司马班固问改定礼制之宜固曰京
师诸儒多能说礼宜广招集共议得失帝曰谚言作舍
道边三年不成会礼之家名为聚讼互生疑异笔不得
下昔尧作大章一夔足矣章和元年正月乃诏褒诣嘉
卷三 第 8a 页 WYG0609-0475a.png
德门令小黄门持班固所上叔孙通汉仪十二篇敕褒
曰此制散略多不合经今宜依礼条正使可施行于南
宫东观尽心集作褒既受命乃次序礼事依准旧典杂
以五经谶记之文撰次天子至于庶人冠婚吉凶终始
制度以为百五十篇写以二尺四寸简其年十二月奏
上帝以众论难一故但纳之不复令有司平奏会帝崩
和帝即位褒乃作为章句帝遂以新礼二篇冠擢褒监
羽林左骑后太尉张酺尚书张敏等奏褒擅制汉礼破
卷三 第 8b 页 WYG0609-0475b.png
乱圣术宜加刑诛帝虽寝其奏而汉礼遂不行褒传礼
记四十九篇教授诸生千馀人庆氏学遂行于世(曹褒/传)
安帝永初中谒者仆射刘珍校书郎刘騊駼著作东观
撰集汉记因定汉家礼仪(张衡/传)
顺帝即位尚书令刘光等奏言孝安皇帝圣德明茂早
弃天下陛下正统当奉宗庙而奸臣交谗遂令陛下龙
潜藩国群僚远近莫不失望天命有常北乡不永汉德
盛明福祚孔章近臣建策左右扶翼内外同心稽合神
卷三 第 9a 页 WYG0609-0475c.png
明陛下践阼奉遵鸿绪为郊庙主续祖宗无穷之烈上
当天心下厌民望而即位仓卒典章多缺请条案礼仪
别具奏制曰可(纪/)
献帝建安二年时始迁都于许旧章堙没书记罕存应
劭慨然叹息乃缀集所闻著汉官礼仪故事凡朝廷制
度百官典式多劭所立(应劭/传)
班固曰世祖受命中兴拨乱反正改定京师于土中即
位三十年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乃营立明堂
卷三 第 9b 页 WYG0609-0475d.png
辟雍显宗即位躬行其礼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养三
老五更于辟雍威仪既盛美矣然德化未流洽者礼乐
未具群下无所诵说而庠序尚未设之故也孔子曰辟
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今叔孙通所撰礼仪与律
令同录藏于理官法家又复不传汉典寝而不著民臣
莫有言者又通没之后河间献王采礼乐古事稍稍增
辑至五百馀篇今学者不能昭见但推士礼以及天子
说义又颇谬异故君臣长幼交接之道寖以不章(前汉/礼乐)
卷三 第 10a 页 WYG0609-0476a.png
(志注云今/谓作志时)
范晔论曰汉初天下创定朝制无文叔孙通颇探经礼
参酌秦法虽适物观时有救崩敝然先王之容典盖多
阙文是以贾谊仲舒王吉刘向之徒怀愤叹息所不能
已也资文宣之远图明懿美而终莫或用故知自燕而
观有不尽矣孝章永言前王明发兴作专命礼臣撰定
国宪洋洋乎盛德之事焉而业绝天算议黜异端斯道
竟复坠矣夫三王不相袭礼五帝不相沿乐所以咸茎
卷三 第 10b 页 WYG0609-0476b.png
异调中都殊绝况物运迁回情数万化制则不能随其
流变品度未足定其滋章斯固世主所当损益也且乐
非夔襄而新音代起律谢皋苏而制令亟易修补旧文
独何猜焉礼云礼云曷其然哉(曹褒/传论)
  光武即位告天
建武元年光武即位于鄗为坛营于鄗之阳祭告天地
用元始中郊祭故事六宗群神皆从未以祖配天地共
犊馀牲尚约其文曰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眷顾降命属
卷三 第 11a 页 WYG0609-0476c.png
秀黎元为民父母秀不敢当群下百僚不谋同辞咸曰
王莽篡弑窃位秀发愤兴义兵破王邑百万众于昆阳
诛王郎铜马赤眉青犊贼平定天下海内蒙恩上当天
心下为元元所归谶记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
为天子秀犹固辞至于再至于三群下曰皇天大命不
可稽留敢不敬承(志/)
  郊祀
建武二年正月初制郊兆于雒阳城南七里依鄗采元
卷三 第 11b 页 WYG0609-0476d.png
始中故事为圆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
乡西上其外坛上为五帝位青帝位在甲寅之地赤帝
位在丙巳之地黄帝位在丁未之地白帝位在庚申之
地黑帝位在壬亥之地其外为壝重营皆紫以像紫宫
有四通道以为门日月在中营内南道日在东月在西
北斗在北道之西皆别位不在群神列中八陛陛五十
八醊合四百六十四醊五帝陛郭帝七十二醊合三百
六十醊中营四门门五十四神合二百一十六神外营
卷三 第 12a 页 WYG0609-0477a.png
四门门百八神合四百三十二神皆背营内乡中营四
门门封神四外营四门门封神四合三十二神凡千五
百一十四神营即壝也封封土筑也背中营神五星也
及中宫宿五官神及五岳之属也背外营神二十八宿
外宫星雷公先农风伯雨师四海四渎名山大川之属
也至七年五月诏三公曰汉当郊尧其与卿大夫博士
议时侍御史杜林上疏以为汉起不因缘尧与殷周异
宜而旧制以高帝配方军师在外且可如元年郊祀故
卷三 第 12b 页 WYG0609-0477b.png
事上从之语在林传陇蜀平后乃增广郊祀高帝配食
位在中坛上西面北上天地高帝黄帝各用犊一头青
帝赤帝共用犊一头白帝黑帝共用犊一头凡用犊六
头日月北斗共用牛一头四营群神共用牛四头凡用
牛五头凡乐奏青阳朱明西皓玄冥及云翘育命舞中
营四门门用席十八枚外营四门门用席三十六枚凡
用席二百一十六枚皆莞簟率一席三神日月北斗无
陛郭醊既送神焚俎实于坛南已地(志/)
卷三 第 13a 页 WYG0609-0477c.png
 臣天麟按三代祭祀之礼至秦泯绝无馀汉兴之初
 君子固望其复古矣而考之于史有可憾者自高祖
 因秦四畤立黑帝祠而雍五畤之祠始具至文帝十
 五年始行亲郊之礼又用新垣平言立渭阳五帝庙
 亦亲郊拜焉及平以诈诛乃不复亲祠而使有司以
 时致礼其后武帝又立后土祠于汾阴立泰一祠于
 甘泉于是甘泉泰一汾阴后土与雍五畤之祠间岁
 迭举而莫有议其非者成帝即位丞相匡衡御史大
卷三 第 13b 页 WYG0609-0477d.png
 夫张谭奏言周文武郊于丰鄗成王郊于雒邑天随
 王者之居而向之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之祠宜可徙
 置长安议者王商师丹翟方进等亦以为圣王祭天
 地必于国郊甘泉河东之祠非神灵所飨天子从之
 于是始定长安南北郊建始二年合祭天地而甘泉
 汾阴五畤陈宝诸祠皆罢焉其后惑于祸福或复或
 罢迄于元始而王莽复奏宜如建始时复南北郊如
 故莽又颇改其祭礼谓周礼祀天地之乐有别有合
卷三 第 14a 页 WYG0609-0478a.png
 故以正月上辛若丁天子亲合祀天地于南郊而以
 冬夏日至使有司别祀天地于南北郊平帝虽可其
 奏而不及躬行其礼世祖中兴制兆于洛阳城南颇
 采元始故事凡配食之位坛营之次神示之兆牲犊
 之数秩然有序其亦几于古矣然中元之初又营北
 郊于雒城之北而别祀地祇焉则是天地之祠复析
 为二也且五岳四海四渎名山大川之神既已列叙
 于南郊矣今北郊又复奉祀礼烦则乱事神则难其
卷三 第 14b 页 WYG0609-0478b.png
 斯之谓欤班固作郊祀志而备载元始之制亦可见
 其不以人废言也
  封禅
建武三十年张纯等上言上即位三十年宜封禅曰自
古受命而帝治世之隆必有封禅以告成功焉乐动声
仪曰以雅治人风成于颂有周之盛成康之间郊配封
禅皆可见也书曰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则封禅
之义也臣伏见陛下受中兴之命平海内之乱修复祖
卷三 第 15a 页 WYG0609-0478c.png
宗抚存万姓天下旷然咸蒙更生恩德云行惠泽雨施
黎元安宁夷狄慕义诗云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今摄提
之岁苍龙甲寅德在东宫宜及嘉时遵唐帝之典继孝
武之业以二月东巡狩封于岱宗明中兴勒功勋复祖
统报天神禅梁父祀地祇传祚子孙万世之基也诏曰
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曾谓太山
不如林放何事污七十二代之编录桓公欲封管仲非
之若郡县远遣吏上寿盛称虚美必髡兼令屯田从此
卷三 第 15b 页 WYG0609-0478d.png
群臣不敢复言三月上幸鲁过太山告太守以上过故
承诏祭泰山及梁父时虎贲中郎将梁松等议记曰齐
将有事泰山先有事配林盖诸侯之礼也河岳视公侯
王者祭焉宜无即事之渐不祭配林三十二年正月上
斋夜读河图会昌符曰赤刘之九会命岱宗不慎克用
何益于承诚善用之奸伪不萌感此文乃诏松等复案
索河雒谶文言九世封禅事者松等列奏乃许焉初孝
武帝欲求神仙以扶方者言黄帝由封禅而后仙于是
卷三 第 16a 页 WYG0609-0479a.png
欲封禅封禅不常时人莫知元封元年上以方士言作
封禅器以示群儒多言不合于古于是罢诸儒不用三
月上东上泰山乃上石立之泰山颠遂东巡海上求仙
人无所见而还四月封泰山恐所施用非是乃秘其事
语在汉书郊祀志上许梁松等奏乃求元封时封禅故
事议封禅所施用有司奏当用方石再累置坛中皆方
五尺厚一尺用玉牒书藏方石牒厚五寸长尺三寸广
五寸有玉检又用石检十枚列于石傍东西各三南北
卷三 第 16b 页 WYG0609-0479b.png
各二皆长三尺广一尺厚七寸检中刻三处深四寸方
五寸有盖检用金缕五周以水银和金以为泥玉玺一
方寸二分一枚方五寸石四角又有距石皆再累枚长
一丈厚一尺广二尺皆在圆坛上其下用距石十八枚
皆高三尺厚一尺广二尺如小碑环坛立之去坛三步
距石下皆有石跗入地四尺又用石碑高九尺广三尺
五寸厚尺二寸立坛丙地去坛三丈以上以刻书上以
用石功难又欲及二月封故诏松欲因故封石空检更
卷三 第 17a 页 WYG0609-0479c.png
加封而已松上疏争之以为登封之礼告功皇天垂后
无穷以为万民也承天之敬尤宜章明奉图书之瑞尤
宜显著今因旧封窜寄玉牒故石下恐非重命之义受
命中兴宜当特异以明天意遂使泰山郡及鲁趣石工
宜取全青石无必五色时以印工不能刻玉牒欲用漆
书之会求得能刻玉者遂书书秘刻方石中命容玉牒
二月上至奉高遣侍御史与兰台令史将工先上山刻
石文曰维建武三十有二年二月皇帝东巡狩至于岱
卷三 第 17b 页 WYG0609-0479d.png
宗柴望秩于山川班于群神遂觐东后从臣太尉熹行
司徒事特进高密侯禹等汉宾二王之后在位孔子之
后褒成侯序在东后蕃王十二咸来助祭河图赤伏符
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
主河图会昌符曰赤帝九世巡省得中治平则封诚合
帝道孔矩则天文灵出地祇瑞兴帝刘之九会命岱宗
诚善用之奸伪不萌赤汉德兴九世会昌巡岱皆当天
地扶九崇经之常汉大兴之道在九世之王封于泰山
卷三 第 18a 页 WYG0609-0480a.png
刻石著纪禅于梁父退省考五河图合古篇曰帝刘之
秀九名之世帝行德封刻政河图提刘子曰九世之帝
方明圣持衡拒九州平天下子雒书甄曜度曰赤三德
昌九世会修符合帝际勉刻封孝经钩命决曰予谁行
赤刘用帝三建孝九会修专兹竭行封岱青河雒命后
经谶所传昔在帝尧聪明密微逊与舜庶后裔握机王
莽以舅后之家三司鼎足冢宰之权势依托周公霍光
辅幼归政之义遂以篡叛僣号自立宗庙隳坏社稷丧
卷三 第 18b 页 WYG0609-0480b.png
亡不得血食十有八年扬徐青三州首乱兵革横行延
及荆州豪杰并兼百里屯聚往往僣号北夷作寇千里
无烟无鸡鸣狗吠之声皇天眷顾皇帝以匹庶受命中
兴年二十八载兴兵起是以中次诛讨十有馀年罪人
则斯得黎庶得居尔田安尔宅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
舟舆所通人迹所至靡不贡职建明堂立辟雍起灵台
设庠序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牲一死贽吏
各修职复于旧典在位三十有二年年六十二乾乾日
卷三 第 19a 页 WYG0609-0480c.png
昃不敢荒宁涉危历险亲巡黎元恭肃神祇惠恤耆老
理庶遵古聪允明恕皇帝唯慎河图洛书正文是月辛
卯柴登封泰山甲午禅于梁阴以承灵瑞以为兆民永
兹一宇垂于后昆百僚从臣郡守师尹咸蒙祉福永永
无极秦相李斯燔诗书乐崩礼坏建武元年已前文书
散亡旧典不具不能明经文以章句细微相况八十一
卷明者为验又其十卷皆不昭晰子贡欲去告朔之饩
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后有圣人正失误刻
卷三 第 19b 页 WYG0609-0480d.png
石记二十二日辛卯晨燎祭天于泰山下南方群神皆
从用乐如南郊诸王王者后二公孔子后褒成君皆助
祭位事也事毕将升封或曰泰山虽已从食于柴祭今
亲升告功宜有礼祭于是使谒者以一特牲于常祠泰
山处告祠泰山如亲耕貙刘先祠先农先虞故事至食
时御辇升山日中后到山更衣早晡时即位于坛北面
群臣以次陈后西上毕位升坛尚书令奉玉牒检皇帝
以寸二分玺亲封之讫太常命人发坛上石尚书令藏
卷三 第 20a 页 WYG0609-0481a.png
玉牒已复石覆讫尚书令以五寸印封石检事毕皇帝
再拜群臣称万岁命人立所刻石碑乃复道下二十五
日甲午禅祭地于梁阴以高后配山川群神从如元始
中北郊故事四月己卯大赦天下以建武三十二年为
建武中元元年复博奉高嬴勿出元年租刍藁以吉日
刻玉牒书函藏金匮玺印封之乙酉使太尉行事以特
告至高庙太尉奉匮以告高庙藏于庙室西壁石室高
主室之下(张纯传及/祭祀志)
卷三 第 20b 页 WYG0609-0481b.png
范晔论曰尝闻儒言三皇无文结绳以治自五帝始有
书契至于三王俗化彫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
萌然而未有金玉银铜之器也自上皇以来封泰山者
至周七十二代封者谓封土为坛柴祭告天代兴成功
也礼记所谓因名山升中于天者也易姓则改封者著
一代之始明不相袭也继世之王巡狩则修封以祭而
已自秦始皇孝武帝封泰山本由好仙信方士之言造
为石检印封之事也所闻如此虽诚天道难可度知然
卷三 第 21a 页 WYG0609-0481c.png
其大较犹有本要天道质诚约而不费者也故牲有犊
器用陶匏殆将无事于检封之间而乐难攻之石也且
唯封为改代故曰岱宗夏康周宣由废复兴不闻改封
世祖欲因孝武故封实继祖宗之道也而梁松固争以
为必改乃当夫既封之后未有福而松卒被诛死虽罪
由身盖亦诬神之咎也且帝王所以能大显于后者实
在其德加于民不闻其在封矣(祭祀/志)
 臣天麟按虞书载舜巡狩岱宗柴望告祭盖所以尊
卷三 第 21b 页 WYG0609-0481d.png
 天而怀柔百神初未始有检玉泥金之事也后世学
 礼者失其传于是封禅之说兴焉管仲答齐桓公以
 为古封禅者七十二家皆受命然后得封禅其说既
 已不经至秦皇汉武夸张治功为衒世耀俗之举然
 卒无补于治道光武中兴初以大义却群臣之请似
 稍知义礼者然卒惑于谶纬之文张纯梁松又从而
 附会之固不逃于识者之讥矣然武帝始与群臣议
 封禅皆以礼典旷绝莫知其仪体乃尽罢诸儒弗用
卷三 第 22a 页 WYG0609-0482a.png
 而率意行之不过如郊祠太一之礼及建武亲升告
 功又特讲求元封故事则知二君虽修举旷典而威
 仪文物实出于私意之所裁定未尝稽合于古圣之
 典是以言礼者无取焉
 
 
 
 
卷三 第 22b 页 WYG0609-0482b.png
 
 
 
 
 
 
 
 东汉会要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