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归田录 卷上
归田录 卷上 第 1a 页 WYG1036-053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归田录卷上
            宋 欧阳修 撰
太祖皇帝初幸相国寺至佛像前烧香问当拜与不拜
 僧录赞宁奏曰不拜问其何故对曰见在佛不拜过
 去佛赞宁者颇知书有口辩其语虽𩔖俳优然适会
 上意故微笑而颔之遂以为定制至今行幸焚香皆
 不拜也议者以为得体
归田录 卷上 第 1b 页 WYG1036-0532d.png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
 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
 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
 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
 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于世世
 传浩惟一女年十馀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
 如此踰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者是也
国朝之制知制诰必先试而后命有国以来百年不试
归田录 卷上 第 2a 页 WYG1036-0533a.png
 而命者才三人陈尧佐杨亿及修忝与其一尔
仁宗在东宫鲁肃简公(宗道/)为谕德其居在宋门外俗
 谓之浴堂巷有酒肆在其侧号仁和酒有名于京师
 公往往易服(一作/衣)微行饮于其中一日真宗急召公
 将有所问使者及门而公不在移时乃自仁和肆中
 饮归中使遽先入白乃与公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
 托何事以对幸先见教冀不异同公曰但以实告中
 使曰然则当得罪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
归田录 卷上 第 2b 页 WYG1036-0533b.png
 大罪(一作/罪大)也中使嗟叹而去真宗果问使者具如公
 对真宗问曰(一作/公)何故私入酒家公谢曰臣家贫无
 器皿酒肆百物具(一作/俱)备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
 自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真
 宗笑曰卿为宫臣恐为御史所弹然自此奇公以为
 忠实可大用晚年每为章献明肃太后言群臣可大
 用者数人公其一也其后章献皆用之
太宗时亲试进士每以先进卷子者赐第一人及第孙
归田录 卷上 第 3a 页 WYG1036-0533c.png
 何与李庶几同在科场皆有时名庶几文思敏速何
 尤苦思迟会言事者上言举子轻薄为文不求义理
 惟以敏速相誇因言庶几与举子于饼肆中作赋以
 一饼熟成一韵者为胜太宗闻之大怒是岁殿试庶
 几最先进卷子遽叱出之由是何为第一
故参知政事丁公(度/)晁公(宗悫/)往时同在馆中喜相谐
 谑晁因迁职以启谢丁时丁方为群牧判官乃戏晁
 曰启事更不奉答当以粪墼一车为报晁荅曰得墼
归田录 卷上 第 3b 页 WYG1036-0533d.png
 胜于得启闻者以为善对
石资政(中立/)好谐谑士大夫能道其语者甚多尝因入
 朝遇荆王迎授东华门不得入遂自左掖门入有一
 朝士好事语言问石云何为自左(去/声)掖门入石方趁
 班且走且荅曰秪为大(音/拖)王迎授闻者无不大笑杨
 大年方与客棋石自外至坐于一隅大年因诵贾谊
 鵩赋以戏之云止于坐隅猊甚閒暇石遽荅曰口不
 能言请对以臆
归田录 卷上 第 4a 页 WYG1036-0534a.png
故老能言五代时事者云冯相(道/)和相(凝/)同在中书一
 日和问冯曰公靴新买其直几何冯举左足示和曰
 九百和性褊急遽回顾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
 百因诟责久之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于是哄
 堂大笑时谓宰相如此何以镇服百僚
钱副枢(若水/)尝遇异人传相法其事甚怪钱公后传杨
 大年故世称此二人有知人之鉴仲简扬州人也少
 习明经以贫佣书大年门下大年一见奇之曰子当
归田录 卷上 第 4b 页 WYG1036-0534b.png
 进士及第官至清显乃教以诗赋简天禧中举进士
 第一甲及第官至正郎天章阁待制以卒谢希深为
 奉礼郎大年尤喜其文每见则欣然延接既去则叹
 息不已郑天休在公门下见其如此怪而问之大年
 曰此子官亦清要但年不及中寿尔希深官至兵部
 员外郎知制诰卒年四十六皆如其言希深初以奉
 礼郎锁厅应进士举以启事谒见大年有云曳铃其
 空上念无君子者解组不顾公其如苍生何大年自
归田录 卷上 第 5a 页 WYG1036-0534c.png
 书此四句于扇曰此文中虎也由是知名
太祖时郭进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通河东刘继元将
 有异志者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
 使自处置进得而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
 一寨不止赎尔死当请赏尔一官岁馀其人诱其一
 城来降进具其事送之于朝请赏以官太祖曰尔诬
 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耳赏不可得也命以其人还
 进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太祖于是赏
归田录 卷上 第 5b 页 WYG1036-0534d.png
 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鲁肃简公立朝刚正嫉恶少容小人恶之私目为鱼头
 当章献垂帘时屡有补益谠言正论士大夫多能道
 之公既卒太常谥曰刚简议者不知为美谥以为因
 谥讥之竟改曰肃简公与张文节公(知白/)当垂帘之
 际同在中书二公皆以清节直道为一时名臣而鲁
 尤简易若曰刚简尤得其实也
宋尚书(祁/)为布衣时未为人知孙宣公(奭/)一见奇之遂
归田录 卷上 第 6a 页 WYG1036-0535a.png
 为知己后宋举进士骤有时名故世称宣公知人公
 尝语其(一无/此字)门下客曰近世谥为两字而文臣必谥
 为文皆非古也吾死得谥曰宣若戴足矣及公之卒
 宋方为礼官遂谥曰宣成其志也
嘉祐二年枢密使田公(况/)罢为尚书右丞观文殿学士
 兼翰林侍读学士罢枢密使当降麻而止以制除盖
 往时高若讷罢枢密使所除官职正与田公同亦不
 降麻遂以为故事真宗时丁晋公(谓/)自平江军节度
归田录 卷上 第 6b 页 WYG1036-0535b.png
 使除兵部尚书参知政事节度使当降麻而朝议惜
 之遂止以制除近者陈相(执中/)罢使相降仆射乃降
 麻庞籍罢节度使除观文殿大学士又不降麻盖无
 定制也
宝元康定之间余自贬所还过京师见王君贶初作舍
 人自契丹使归余时在坐见都知押班殿前马步军
 联骑立门外呈榜子称不敢求见舍人遣人谢之而
 去至(一无/此字)庆历三年余作舍人呵引者即敛马驻立
归田录 卷上 第 7a 页 WYG1036-0535c.png
 前呵者传声太尉立马急遣人谢之比舍人马过然
 后敢行后予官于外十年而还遂入翰林为学士见
 三衙呵引甚雄不复如当时与学士相逢分道而过
 更无敛避之礼盖两制渐轻而三衙渐重旧制侍卫
 亲军与殿前分为两司自侍卫司不置马步军都指
 挥使止置马军指挥使步军指挥使(一止作马步/军指挥使)
 来侍卫一司自分为二故与殿前司列为三衙也五
 代军制已无典法而今又非其旧制者多矣
归田录 卷上 第 7b 页 WYG1036-0535d.png
国家开宝中所铸钱文曰宋通元宝至宝元中则曰皇
 宋通宝近世钱文皆著年号惟此二钱不然者以年
 号有宝字文不可重故也
太祖建隆六年将议改元语宰相勿用前世旧号于是
 改元乾德其后因于禁中见内人镜背有乾德之号
 以问学士陶榖榖曰此伪蜀时年号也因问内人乃
 是故蜀王时人太祖由是益重儒士而叹宰相(一有/之字)
 寡闻也
归田录 卷上 第 8a 页 WYG1036-0536a.png
仁宗即位改元天圣时章献明肃太后临朝称制议者
 谓撰号者取天字于文为二人以为二人圣者悦太
 后尔至九年改元明道又以为明字于文日月并也
 与二人旨同无何以犯契丹讳明年遽(一作/遂)改曰景
 祐是时连岁天下大旱改元诏意冀以迎和气也五
 年因郊又改元曰宝元自景祐初群臣慕唐玄宗以
 开元加尊号遂请加景祐于尊号之上至宝元亦然
 是岁赵元昊以河西叛改姓元氏朝廷恶之遽改元
归田录 卷上 第 8b 页 WYG1036-0536b.png
 曰康定而不复加于尊号而好事者又曰康定乃谥
 尔明年又改曰庆历至九年大旱河北尤甚民死者
 十八九于是又改元曰皇祐犹景祐也六年日蚀四
 月朔以为正阳之月自古所忌又改元曰至和三年
 仁宗不豫久之康复又改元曰嘉祐自天圣至此凡
 年号九皆有为也
寇忠悯公(准/)之贬也初以列卿知安州既而又贬衡州
 副使又贬道州别驾遂贬雷州司户时丁晋公与冯
归田录 卷上 第 9a 页 WYG1036-0536c.png
 相(拯/)在中书丁当秉笔初欲贬崖州而丁忽自疑语
 冯曰崖州再涉鲸波如何冯唯唯而已丁乃徐拟雷
 州及丁之贬也冯遂拟崖州当时好事者相语曰若
 见雷州寇司户人生何处不相逢比丁之南也寇复
 移道州寇闻丁当来遣人以蒸羊逆于(一作/迎于)境上而
 收其僮仆杜门不放出闻者多以(一作/公)为得体
杨文公(亿/)以文章擅天下然性特刚劲寡合有恶之者
 以事谮之大年在学士院忽夜召见于一小阁深在
归田录 卷上 第 9b 页 WYG1036-0536d.png
 禁中既见赐茶从容顾问久之出文藁数箧以示大
 年云卿识朕书迹乎皆朕自起草未尝命臣下代作
 也大年惶恐不知所对顿首再拜而出乃知必为人
 所谮矣由是佯狂奔于阳翟真宗好文初待大年眷
 顾无比晚年恩礼渐衰亦由此也
王文正公(曾/)为人方正持重在中书最为贤相尝谓大
 臣执政不当收恩避怨公尝语尹师鲁曰恩欲归己
 怨使谁当闻者叹服以为名言
归田录 卷上 第 10a 页 WYG1036-0537a.png
李文靖公(沆/)为相沉正厚重有大臣体尝曰吾为相无
 他能唯不改朝廷法制用此以报国士大夫初闻此
 言以为不切于事及其后当国者或不思事体或收
 恩取誉屡更祖宗旧制遂至官兵冗滥不可胜纪而
 用度无节财用(一作/力)匮乏公私困弊推迹其事皆因
 执政不能遵守旧规妄有更改(一作/改更)所致至此始知
 公言简而得其要由是服其识虑之精
陶尚书(谷/)为学士尝晚召对太祖御便殿陶至望见上
归田录 卷上 第 10b 页 WYG1036-0537b.png
 将前而复却者数四左右催宣甚急榖终彷徨不进
 太祖笑曰此措大索事分顾左右取袍带来上已束
 带榖遽趋入
薛简肃公(奎/)知开封府时明参政(镐/)为府曹官简肃待之
 甚厚直以公辅期之其后公守秦益常辟以自随优
 礼特异有问于公何以知其必贵者公曰其为人端
 肃其言简而理尽凡人简重则尊严此贵臣相也其
 后果至参知政事以卒时皆服公知人
归田录 卷上 第 11a 页 WYG1036-0537c.png
腊茶出(一作/盛)于剑建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为
 第一自景祐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
 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十数斤养之用辟
 暑湿之气其品远出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
仁宗退朝常命侍臣讲读于迩英阁贾侍中(昌朝/)时为
 侍讲讲春秋左氏传每至诸侯淫乱事则略而不说
 上问其故贾以实对上曰六经载此所以为后王鉴
 (一作/监)戒何必讳
归田录 卷上 第 11b 页 WYG1036-0537d.png
丁晋公自保信军节度使知江宁府召为参知政事中
 书以丁节度使召学士草麻时盛文肃为学士以为
 参知政事合用舍人草制遂以制除丁甚恨之
寇忠悯之贬所素厚者九(二字一/作之)人自盛文肃(度/)以下皆
 坐斥逐而杨大年与寇公尤善丁晋公怜其才曲保
 全之议者谓丁所贬朝士甚多独于大年能全之大
 臣爱才一节可称也
太祖时以李汉超为关南巡检使捍北敌与兵三千而
归田录 卷上 第 12a 页 WYG1036-0538a.png
 已然其齐州赋税最多乃以为齐州防禦使悉与一
 州之赋俾之养士而汉超武人所为多不法久之关
 南百姓诣阙讼汉超贷民钱不还及掠其女以为妾
 太祖召百姓入见便殿赐以酒食慰劳之徐问曰自
 汉超在关南契丹南侵者几百姓(二字一/作对)曰无也太
 祖曰往时契丹南侵边将不能禦河北之民岁邅劫
 虏汝于此时能保全其赀财妇女乎今汉超所取孰
 与契丹之多又问讼女者曰汝家几女所嫁何人百
归田录 卷上 第 12b 页 WYG1036-0538b.png
 姓具以对太祖曰然则所嫁皆村夫也若汉超者吾
 之贵臣也以爱汝女则取之得之必不使失所与其
 嫁村夫孰若处汉超家富贵于是百姓皆感悦而去
 太祖使人语汉超曰汝须钱何不告我而取于民乎
 乃赐以银数百两曰汝自还之使其感汝也汉超感
 泣誓以死报
仁宗万几之暇无所玩好惟亲翰墨而飞白尤为神妙
 凡飞白以点画𧰼形物而点最难工至和中有书待
归田录 卷上 第 13a 页 WYG1036-0538c.png
 诏李唐卿撰飞白三百点以进自谓穷尽物𧰼上亦
 颇佳之乃特为清净二字以赐之其六点尤为奇绝
 又出三百点外
仁宗圣性恭俭至和二年春不豫两府大臣日至寝阁
 问圣体见上器服简质用素漆唾壶盂子素瓷盏进
 药御榻上衾褥皆黄絁色已故暗宫人遽取新衾覆
 其上亦黄絁也然外人无知者惟两府侍疾因(一作/因侍)
 (疾/)见之尔
归田录 卷上 第 13b 页 WYG1036-0538d.png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
 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
 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
 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
 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
 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一作/而入)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
 所谓解牛斲轮者何异
归田录 卷上 第 14a 页 WYG1036-0539a.png
至和初陈恭公罢相而并用文富二公(彦博/弼)正衙宣麻
 之际上遣小黄门(一有三/辈二字)密于百官班中听其论议
 而二公久有人望一旦复用朝士往往相贺黄门具
 奏上大悦余时为学士后数日奏事垂拱殿上问新
 除彦博等外议如何余以朝士相贺为对上曰自古
 (二字一/作古者)人君用人或以梦卜苟不知人当从人望梦
 卜岂足凭耶故余作文公批答云永惟商周之所记
 至以梦卜而求贤孰若用缙绅之公言从中外之人
归田录 卷上 第 14b 页 WYG1036-0539b.png
 望者具述上语也
王元之在翰林尝草夏州李继迁制继迁送润笔物数
 倍于常然用启头书送(一作/遂)拒而不纳盖惜事体也
 近时舍人院草制有送润笔物稍后时者必遣院子
 诣门催索而当送者往往不送相承既久今索者送
 者皆恬然不以为怪也
内中旧有玉石三清真像初在真游殿既而大内火遂
 迁至玉清昭应宫已而玉清又大火又迁于洞真洞
归田录 卷上 第 15a 页 WYG1036-0539c.png
 真又火又迁于上清上清又火皆焚荡无孑遗遂(一/有)
 (又/字)迁于景灵而宫司道官相与惶恐上言真像所至
 辄火景灵必不免愿迁(二字一/作乞移)他所遂迁于集禧宫
 迎祥池水心殿而都人谓之行火真君也
丁文简公(度/)罢参知政事为紫宸殿学士即文明殿学
 士也文明本有大学士为宰相兼职又有学士为诸
 学士之首后以文明者真宗谥号也遂更曰紫宸近
 世学士皆以殿名为官称如端明资政是也丁既受
归田录 卷上 第 15b 页 WYG1036-0539d.png
 命遂称曰丁紫宸议者又谓紫宸之号非人臣之所
 宜称遽更曰观文观文是隋炀帝殿名理宜避之盖
 当时不知然则朝廷之事(一作/士)不可以不学也
王冀公(钦若/)罢参知政事而真宗眷遇之意未衰特置
 资政殿学士以宠之时寇莱公在中书定其班位依
 杂学士在翰林学士下冀公因诉于上曰臣自学士
 拜参知政事今无罪而罢班反在下是贬也真宗为
 特加(一作/置)大学士班在翰林学士上其宠遇如此
归田录 卷上 第 16a 页 WYG1036-0540a.png
景祐中有郎官皮仲容者偶出街衢为一轻浮子所戏
 遽前贺云闻君有台宪之命仲容立马愧谢久之徐
 问其何以知之对曰今新制台官必用稀姓者故以
 君姓知之尔盖是时三院御史乃仲简论程掌禹锡
 也闻者传以为笑
太宗时宋白贾黄中李至吕蒙正苏易简五人同时拜
 翰林学士承旨扈蒙赠之以诗云五凤齐飞入翰林
 其后吕蒙正为(一作/至)宰相贾黄中李至苏易简皆至
归田录 卷上 第 16b 页 WYG1036-0540b.png
 参知政事宋白官至尚书老于承旨皆为名臣
御史台故事三院御史言事必先白中丞自(一有中/山二字)
 子仪为中丞始榜台中今后御史有所言不须先白
 中丞杂端至今如此
丁晋公之南迁也行过潭州自作斋僧疏(一有/文字)云补仲
 山之衮虽曲尽于巧心和傅说之羹实难调于众口
 其少以文称晚年诗笔尤精在海南篇咏尤多如草
 解忘忧忧底事花名含笑笑何人(一有之/句二字)尤为人所
归田录 卷上 第 17a 页 WYG1036-0540c.png
 传诵
张仆射(齐贤/)体质丰大饮食过人尤嗜肥猪肉每食数
 斤天寿院风药黑神丸常人所服不过一弹丸公常
 以五七两为一大剂夹以胡饼而顿食之淳化中罢
 相知安州安陆山郡未尝识达官见公饮啖不𩔖常
 人举郡惊骇尝与宾客会食厨吏置一金漆大桶于
 厅侧窥(一作/窃)视公所食如其物投桶中至暮酒浆浸
 渍涨溢满桶郡人嗟愕以为享富贵者必有异于人
归田录 卷上 第 17b 页 WYG1036-0540d.png
 也然而晏元献公清瘦如削其饮食甚微每析半饼
 以箸捲之抽去其箸内捻头一茎而食(一有/之字)此亦异
 于常(一无/此字)人也
宋宣献公(绶/)夏英公(竦/)同试童行诵经有一行者诵法
 华经不过问其习业几年矣曰十年矣二公笑且闵
 之因各取法华经一部诵之宋公十(一作/五)日夏公七
 日不复遗一字人性之相远(一有/也字)如此
枢密曹侍中(利用/)澶渊之役以殿直使于契丹议定盟
归田录 卷上 第 18a 页 WYG1036-0541a.png
 好由是进用当章献明肃太后时以勋旧自处权倾
 中外虽太后亦严惮之但呼侍中而不名凡内降恩
 泽皆执不行然以其所执既多故有三执而又降出
 者(一无/此字)则不得已而行之久之为小人(一有/之字)所测凡
 有求而三降不行者必又请之太后曰侍中已不行
 矣请者徐启曰臣已告得侍中宅妳婆或其亲信为
 言之许矣于是又降出曹莫知其然也但以三执不
 能已黾俛行之于是太后大怒自此切齿遂及曹芮
归田录 卷上 第 18b 页 WYG1036-0541b.png
 之祸乃知大臣功高而权盛祸患之来非智虑所能
 防也
曹侍中在枢府务革侥幸而中官尤被裁抑罗崇勋时
 为供奉官监后苑作岁满叙劳过求恩赏内中唐𥤮
 不已庄献太后怒之帘前谕曹使召而戒励曹归院
 坐厅事召崇勋立庭中去其巾𢃄困辱久之乃取状
 以闻崇勋不胜其耻其后曹芮事作镇州急奏言芮
 反状仁宗太后大惊崇勋适在侧因自请行既受命
归田录 卷上 第 19a 页 WYG1036-0541c.png
 喜见颜色昼夜疾驰鍊成其狱芮既被诛曹初贬随
 州再贬房州行至襄阳渡北津监造内臣杨怀敏指
 江水谓曹曰侍中好一江水盖欲其自投也再三言
 之曹不谕至襄阳驿遂逼其自缢
宋郑公(庠/)初名郊字伯庠与其弟(祁/)自布衣时名动天
 下号为二宋其为知制诰仁宗骤加奖眷便欲大用
 有忌其先进者谮之谓其姓符国号名应郊天又曰
 郊者交也交者替代之名也宋交其言不祥仁宗遽
归田录 卷上 第 19b 页 WYG1036-0541d.png
 命改之公怏怏不获已乃改为庠字公序公后更践
 二府二十馀年以司空致仕兼享福寿而(一作/以)终而
 谮者竟不见用以卒可以为小人之戒也
曹武惠王(彬/)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自吾
 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
 堂室敝坏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
 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其仁心爱物盖如此既
 平江南回诣阁门入见榜子称奉敕江南勾当公事
归田录 卷上 第 20a 页 WYG1036-0542a.png
 回其谦恭不伐又如此
真宗好文虽以文辞取士然必视其器识每御崇政赐
 进士及第必召其高第三四人并列于庭更察其形
 神磊落者始赐第一人及第或取其所试文辞有理
 趣者徐奭铸鼎𧰼物赋云足惟下正讵闻公餗之欹
 倾铉乃上居实取王臣之威重遂以为第一蔡齐置
 器赋云安天下于覆盂其功可大遂以为第一人
钱思公生长富贵而性俭约闺门用度为法甚谨子弟
归田录 卷上 第 20b 页 WYG1036-0542b.png
 辈非时不能辄取一钱公有一珊瑚笔格平生尤所
 珍惜常置之几案子弟有欲钱者辄窃而藏之公即
 怅然自失乃榜于家庭以钱十千赎(一作/购)之居一二
 日子弟佯为求得以献公欣然以十千赐之他日有
 欲钱者又窃去一岁中率五七如此公终不悟也余
 官西都在公幕亲见之每与同僚叹公之纯德也
国朝雅乐即用王朴所制周乐太祖时和岘以为声高
 遂下其一律然至今言乐者犹以为高云今黄钟乃
归田录 卷上 第 21a 页 WYG1036-0542c.png
 古夹钟也景祐中李照作新(二字一/作所作)乐又下其声太
 常歌工以其(一作/为)太浊歌不成声当铸钟时乃私赂
 铸匠使减其铜齐而声稍清歌乃叶而成声而照竟
 不知以此知审音作乐之难也照每谓人曰声高则
 急促下则舒缓吾乐之作久而可使人心感之皆舒
 和而人物之生亦当丰大王侍读(洙/)身尤短小常戏
 之曰君乐之成能使我长(一有/大字)乎闻者以为笑而乐
 成竟不用
归田录 卷上 第 21b 页 WYG1036-0542d.png
邓州花蜡烛名著天下虽京师不能造相传云(一作/亦)
 寇莱公烛法公尝知邓州而自少年富贵不点油灯
 尤好夜宴剧饮虽寝室亦燃烛达旦每罢官去后人
 至官舍见厕溷间烛泪在地往往成堆杜祁公为人
 清俭在官未尝燃官烛油灯一炷荧然欲灭与客相
 对清谈而已二公皆为名臣而奢俭不同如此然祁
 公寿考终吉莱公晚有南迁之祸遂殁不返虽其不
 幸亦可以为戒也
归田录 卷上 第 22a 页 WYG1036-0543a.png
故事学士在内中院吏朱衣双引太祖朝李昉为学士
 太宗在南衙朱衣一人前引而已昉(一有/因字)亦去其一
 人至今如此
往时学士入劄子不著姓但云学士臣某先朝盛度丁
 度并为学士遂著姓以别之其后遂皆著姓
晏元献公以文章名誉少年居富贵性豪俊所至延宾
 客一时名士多出其门罢枢密副使为南京留守时
 年三十八幕下王琪张亢最为上客亢体肥大琪目
归田录 卷上 第 22b 页 WYG1036-0543b.png
 为牛琪瘦骨立亢目为猴二人以此自相讥诮琪尝
 嘲亢曰张亢触墙成八字亢应声曰王琪望月叫三
 声一坐为之大笑
杨文公尝戒其门人为文宜避俗语既而公因作表云
 伏惟陛下德迈九皇门人郑戬遽请于公曰未审何
 时得卖生莱于是公为之大笑而易之
夏英公(竦/)父官于河北景德中契丹犯河北遂殁于阵
 后公为舍人丁母忧起复奉使契丹公辞不行其表
归田录 卷上 第 23a 页 WYG1036-0543c.png
 云父殁王事身丁母忧义不戴天难下穹庐之拜礼
 当枕块忍闻夷乐之声当时以为(一作/谓)四六偶对最
 为精绝
孙何孙仅俱以能文驰名一时仅为陜西转运使作骊
 山诗二篇其后篇有云秦帝墓成陈胜起明皇宫就
 禄山来时方建玉清昭应宫有恶仅者欲中伤之因
 录其诗以进真宗读前篇云朱衣吏引上骊山遽曰
 仅小器也此何足誇遂弃不读而陈胜禄山之语卒
归田录 卷上 第 23b 页 WYG1036-0543d.png
 得不(一作/不得)闻人以为幸也
杨大年每欲(一作/遇)作文则与门人宾客饮博投壶奕棋
 (二字一/作乃至)语笑喧哗而不妨搆思以小方纸细书挥翰
 如飞文不加点每盈一幅则命门人传录门人疲于
 应命顷刻之际成数千言真一代之文豪也
杨大年为学士时草答契丹书云邻壤交欢进草既入
 真宗自注其侧云朽壤鼠壤粪壤大年遽改为邻境
 明旦引唐故事学士作文书有所改为不称职当罢
归田录 卷上 第 24a 页 WYG1036-0544a.png
 因亟求解职真宗语宰相曰杨亿不通商量真有气
 性(一作/性气)
太常所用王朴乐编钟皆不圆而侧垂自李照胡瑗之
 徒皆以为非及照作新乐将铸编钟给铜(一有/于字)铸泻
 务得古编钟一枚工人不敢销毁遂藏于太常钟不
 知何代所作其铭曰(一作/云)粤朕皇祖宝和钟粤斯万
 年子子孙孙永宝用叩其声与王朴夷则清声合而
 其形不圆(一有/而字)侧垂正与朴钟同然后知朴博古好
归田录 卷上 第 24b 页 WYG1036-0544b.png
 学不为无据也其后胡瑗改铸编钟遂圆其形而下
 垂叩之掩郁而不扬其镈钟又长甬而震掉其声不
 和著作佐郎刘羲叟窃谓人曰此与周景王无射钟
 无异必有眩惑之疾未几仁宗得疾人以羲叟之言
 验矣其乐亦寻废(一有不/用二字)
自太宗崇奖儒学骤擢高科至辅弼者多矣盖(一作/自)
 平兴国二年至天圣八年二十三榜由吕文穆公
 (蒙正/)而下大用二十七(一作/五)人而三人并登两府惟
归田录 卷上 第 25a 页 WYG1036-0544c.png
 天圣五年一榜而已是岁王文安公(尧臣/)第一今昭
 文相公韩仆射(琦/)西厅参政赵侍郎(槩/)第二第三人
 也予忝与二公同府每见语此以为科场盛事自景
 祐元年已后至今治平三年三十馀年十二榜五人
 已上未有一人登两府者亦可怪也
 
 
 
归田录 卷上 第 25b 页 WYG1036-0544d.png
 
 
 
 
 
 
 
 归田录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