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1a 页 WYG0689-000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卷首上
   朱子序例
  先正温国司马文正公受诏编集资治通鉴既成又
  撮其精要之语别为目录三十卷并上之晚病本书
  太详目录太简更著举要历八十卷以适厥中而未
  成也绍兴初故侍读南阳胡文定公始复因公遗稿
  修成举要补遗若干卷则其文愈约而事愈备矣然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1b 页 WYG0689-0003b.png
  往者得于其家而伏读之犹窃自病记识之弗彊不
  能有以领其要而及其详也故尝过不自料辄与同
  志因两公四书别为义例增损檃括以就此编盖表
  岁以首年(逐年之上行外书某甲子遇甲字子字则/朱书以别之虽无事依举要亦备岁年)
  而因年以著统(凡正统之年岁下大书/非正统者两行分注)大书以提要
  (凡大书有正例有变例正例如始终兴废灾祥沿革/及号令征伐杀生除拜之大者变例如不在此例而)
  (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皆特书之也)而分注以备言(凡分注有追原其/始者有遂言其终)
  (者有详陈其事者有备载其言者有因始终而见者/有因拜罢而见者有因事类而见者有因家世而见)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2a 页 WYG0689-0003c.png
 (者有温公所立之言所取之论有胡氏所收之说所/著之评而两公所遗与夫近世大儒先生折衷之语)
 (今亦颇采以/附于其间云)使夫岁年之久近国统之离合事辞之
 详略议论之同异通贯晓析如指诸掌名曰资治通
 鉴纲目凡若干卷藏之巾笥姑以私便检阅自备遗
 忘而已若两公述作之本意则有非区区所敢及者
 虽然岁周于上而天道明矣统正于下而人道定矣
 大纲槩举而监戒昭矣众目毕张而几微著矣是则
 凡为致知格物之学者亦将慨然有感于斯而两公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2b 页 WYG0689-0003d.png
 之志或庶乎其可以默识矣因述其指意条例如此
 列于篇端以俟后之君子云乾道壬辰夏四月甲子
 新安朱熹谨书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3a 页 WYG0689-0004a.png
  总目录
   第一卷       凡百四十八年
        起戊寅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尽乙
        巳周赧王五十九年
   第二卷       凡五十三年
        起丙午尽戊戌西楚霸王四年汉
        王四年
   第三卷       凡四十六年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3b 页 WYG0689-0004b.png
        起己亥汉高帝五年尽甲申汉文
        帝后七年
   第四卷       凡四十六年
        起乙酉汉景帝元年尽庚午汉武
        帝元鼎六年
   第五卷       凡四十九年
        起辛未汉武帝元封元年尽己未
        汉宣帝元康四年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4a 页 WYG0689-0004c.png
   第六卷       凡四十一年
        起庚申汉宣帝神爵元年尽庚子
        汉成帝阳朔四年
   第七卷       凡二十二年
        起辛丑汉成帝鸿嘉元年尽壬戌
        汉平帝元始二年
   第八卷       凡二十四年
        起癸亥汉平帝元始三年尽丙戌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4b 页 WYG0689-0004d.png
        汉光武帝建武二年
   第九卷       凡四十九年
        起丁亥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尽乙
        亥汉明帝永平十八年
   第十卷       凡五十年
        起丙子汉章帝建初元年尽乙丑
        汉安帝延光四年
   第十一卷      凡四十一年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5a 页 WYG0689-0005a.png
        起丙寅汉顺帝永建元年尽丙午
        汉桓帝延熹九年
   第十二卷      凡二十七年
        起丁未汉桓帝永康元年尽癸酉
        汉献帝初平四年
   第十三卷      凡十五年
        起甲戌汉献帝兴平元年尽戊子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5b 页 WYG0689-0005b.png
   第十四卷      凡十九年
        起己丑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尽丁
        未汉后主建兴五年
   第十五卷      凡二十五年
        起戊申汉后主建兴六年尽壬申
        汉后主延熙十五年
   第十六卷      凡二十七年
        起癸酉汉后主延熙十六年尽己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6a 页 WYG0689-0005c.png
        亥晋武帝咸宁五年
   第十七卷      凡二十五年
        起庚子晋武帝太康元年尽甲子
        晋惠帝永兴元年
   第十八卷      凡十四年
        起乙丑晋惠帝永兴二年尽戊寅
        晋元帝太兴元年
   第十九卷      凡十九年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6b 页 WYG0689-0005d.png
        起己卯晋元帝太兴二年尽丁酉
        晋成帝咸康三年
   第二十卷      凡二十二年
        起戊戌晋成帝咸康四年尽己未
        晋穆帝升平三年
   第二十一卷     凡二十五年
        起庚申晋穆帝升平四年尽甲申
        晋孝武帝太元九年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7a 页 WYG0689-0006a.png
   第二十二卷     凡十四年
        起乙酉晋孝武帝太元十年尽戊
        戌晋安帝隆安二年
   第二十三卷     凡十二年
        起己亥晋安帝隆安三年尽庚戌
        晋安帝义熙六年
   第二十四卷     凡十七年
        起辛亥晋安帝义熙七年尽丁卯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7b 页 WYG0689-0006b.png
        宋文帝元嘉四年魏太武帝始光
        四年
   第二十五卷     凡二十三年
        起戊辰宋文帝元嘉五年魏太武
        帝神麚元年尽庚寅宋文帝元嘉
        二十七年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
        一年
   第二十六卷     凡十五年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8a 页 WYG0689-0006c.png
        起辛卯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魏
        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二年尽乙巳
        宋明帝泰始元年魏文成帝和平
        六年
   第二十七卷     凡十八年
        起丙午宋明帝泰始二年魏献文
        帝天安元年尽癸亥齐武帝永明
        元年魏孝文帝太和七年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8b 页 WYG0689-0006d.png
   第二十八卷     凡十三年
        起甲子齐武帝永明二年魏孝文
        帝太和八年尽丙子齐明帝建武
        三年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
   第二十九卷     凡八年
        起丁丑齐明帝建武四年魏孝文
        帝太和二十一年尽甲申梁武帝
        天监三年魏宣武帝正始元年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9a 页 WYG0689-0007a.png
   第三十卷      凡二十一年
        起乙酉梁武帝天监四年魏宣武
        帝正始二年尽乙巳梁武帝普通
        六年魏孝明帝孝昌元年
   第三十一卷     凡七年
        起丙午梁武帝普通七年魏孝明
        帝孝昌二年尽壬子梁武帝中大
        通四年魏孝武帝永熙元年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9b 页 WYG0689-0007b.png
   第三十二卷     凡十五年
        起癸丑尽丁卯
   第三十三卷     凡七年
        起戊辰尽甲戌
   第三十四卷     凡十七年
        起乙亥尽辛卯
   第三十五卷     凡十二年
        起壬辰尽癸卯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10a 页 WYG0689-0007c.png
   第三十六卷     凡二十四年
        起甲辰尽丁卯隋炀帝大业三年
   第三十七卷     凡十年有奇
        起戊辰隋炀帝大业四年尽戊寅
        七月
   第三十八卷     凡六年有奇
        起戊寅隋恭帝皇泰元年八月唐
        高祖武德元年八月尽甲申唐高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10b 页 WYG0689-0007d.png
        祖武德七年
   第三十九卷     凡十六年
        起乙酉唐高祖武德八年尽庚子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
   第四十卷      凡二十一年
        起辛丑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尽辛
        酉唐高宗龙朔元年
   第四十一卷     凡三十五年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11a 页 WYG0689-0008a.png
        起壬戌唐高宗龙朔二年尽丙申
        唐中宗嗣圣十三年
   第四十二卷     凡十七年
        起丁酉唐中宗嗣圣十四年尽癸
        丑唐玄宗开元元年
   第四十三卷     凡三十四年
        起甲寅唐玄宗开元二年尽丁亥
        唐玄宗天宝六载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11b 页 WYG0689-0008b.png
   第四十四卷     凡十一年
        起戊子唐玄宗天宝七载尽戊戌
        唐肃宗乾元元年
   第四十五卷     凡二十年
        起己亥唐肃宗乾元二年尽戊午
        唐代宗大历十三年
   第四十六卷     凡五年有奇
        起己未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尽甲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12a 页 WYG0689-0008c.png
        子唐德宗兴元元年四月
   第四十七卷     凡十六年有奇
        起甲子唐德宗兴元元年五月尽
        庚辰唐德宗贞元十六年
   第四十八卷     凡十八年
        起辛巳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尽戊
        戌唐宪宗元和十三年
   第四十九卷     凡十九年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12b 页 WYG0689-0008d.png
        起己亥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尽丁
        巳唐文宗开成二年
   第五十卷      凡三十年
        起戊午唐文宗开成三年尽丁亥
        唐懿宗咸通八年
   第五十一卷     凡十六年有奇
        起戊子唐懿宗咸通九年尽甲辰
        唐僖宗中和四年五月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13a 页 WYG0689-0009a.png
   第五十二卷     凡十二年有奇
        起甲辰唐僖宗中和四年六月尽
        丙辰唐昭宗乾宁三年
   第五十三卷     凡十年
        起丁巳唐昭宗乾宁四年尽丙寅
        唐昭宣帝天祐三年
   第五十四卷     凡十三年
        起丁卯尽己卯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13b 页 WYG0689-0009b.png
   第五十五卷     凡七年
        起庚辰尽丙戌
   第五十六卷     凡十年
        起丁亥尽丙申
   第五十七卷     凡十年
        起丁酉尽丙午
   第五十八卷     凡五年
        起丁未尽辛亥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14a 页 WYG0689-0009c.png
   第五十九卷     凡八年
        起壬子尽己未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15a 页 WYG0689-0010a.png
  倪士毅凡例序
 朱子纲目之作权度精切而笔削谨严先辈论之详
 矣赞不待赘惟凡例世尚罕傅学者于书法有未窥
 其要者至元后戊寅冬友人朱平仲晏归自泗滨明
 年春出其所录之本谓得于赵公继清筼翁之子嘉
 绩凝始获披阅遂即录之暇日详观因转相傅录而
 不能无小误惜未有他本可以参校乃随所可知正
 其错简三条(岁年门二条/即位门一条)漏误衍文共三十馀字以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15b 页 WYG0689-0010b.png
 寄建安刘叔简锦文刋之坊中与四方学者共之又
 记昔受学于先师定宇陈先生时得李氏纲目论一
 篇实能发朱子此书之大旨而见者亦少今并录以
 附于后盖凡例当与纲目并行而李氏纲目论当与
 尹氏纲目发明并行若纲目及尹氏之书皆盛行矣
 故愿以是二书备傅之苟能相与讲习则朱子继春
 秋之笔焕然以明其于世教岂曰小补至正二年壬
 午夏五月辛未朔新安倪士毅谨书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16a 页 WYG0689-0010c.png
  凡例目录
   统系 (正统/僣国) (列国/无统) (篡贼君建国/不成 小国)
   岁年
   名号 (正统/无统) (僣号君篡贼/不成)
   即位 (建都/加号) (起兵/傅国)
   改元(后唐石晋之间温/公旧例尤为颠错)
   尊立
   崩葬 (陵庙/改葬) (追尊/)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16b 页 WYG0689-0010d.png
   篡贼
   废徙(谓下废上者其上/废下自入废黜例)
   祭祀 (郊祀/冠昏) (封禅礼宗庙/举盛 宴飨) (杂祠祭/学校)
   行幸 (巡行/奔走) (田猎/)
   恩泽 (制诏巡更革/遣使 行) (戒谕/号令) (遗诏/)
   朝会 (聘问/割地) (和好/降附) (游说/贡献) (交质/)
   封拜 (选举孙赏赐/录子 赐爵) (殊礼/赐姓) (徵聘/)
   征伐 (叛乱/师名) (僣窃/战) (夷狄/胜负) (遣将/)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17a 页 WYG0689-0011a.png
   废黜 (后妃/诸王) (太子/国除)
   罢免 (囚系/诛杀) (流窜/宽宥)
   人事
   灾祥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18a 页 WYG0689-0011c.png
  凡例
   统系一 (正统/僣国) (列国/无统) (篡贼君建国/不成 小国)
凡正统谓周(起篇首威烈王二十三/年尽赧王五十九年)(起始皇二十六/年尽二世三年)
 汉(起高祖五年尽炎兴元年此用习凿齿及程子说/自建安二十五年以后黜魏年而系汉统与司马)
 (氏/异)(起太康元年/尽元熙二年)(起开皇九年尽/大业十三年)(起武德元年/尽天祐四年)
 列国谓正统所封之国(如周之秦晋齐楚燕魏韩赵/田诸大国及汉诸侯王之类)
 篡贼谓篡位干统而不及傅世者(如汉之吕后王莽/唐之武后之类其)
 (隗嚣公孙述安史之/属又不得入此例)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18b 页 WYG0689-0011d.png
 建国谓仗义自王或相王者(如秦之楚赵/齐燕魏韩)
 僣国谓乘乱篡位或据土者(如汉之魏吴晋之汉赵/诸燕二魏二秦成汉代)
 (诸凉西秦夏之属内二秦以/上为大国成汉以下为小国)
 无统谓周秦之间(秦楚燕魏韩赵齐代/八大国凡二十四年)秦汉之间(楚/西)
 (楚汉三大国雍以/下为小国凡四年)汉晋之间(魏吴晋三大/国凡十六年)晋隋之间
 (宋魏齐梁北齐后周陈隋为大国西秦/夏凉北燕后梁为小国凡一百七十年)隋唐之间(隋/唐)
 (魏夏梁凉秦定杨吴楚郑/北梁汉东以上凡五年)五代(梁唐晋汉周为大国/二蜀晋岐吴南汉吴)
 (越楚荆闽南唐殷北汉/为小国凡五十三年)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19a 页 WYG0689-0012a.png
 不成君谓仗义承统而不能成功者(如刘/玄)
凡正统全用天子之制以临四方书法多因旧文略如
 春秋书周鲁事事有相因者连书之(篡贼事亦连书/但每岁首及有)
 (异事处一/加其名)诸国或臣或叛各以其制处之(如汉自昭/烈以后即)
 (内吴而/外魏)事各冠以国号不连书
凡无统即为敌国彼此均敌无所抑扬书法多变旧文
 略如春秋书他国事事各冠以国号不连书(凡连书/与否非)
 (有褒贬但从/文势之便耳)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19b 页 WYG0689-0012b.png
凡诸国号从其本称或屡更易即从史家所称而于建
 国之始即注云是为某国(如晋太元十年乞伏国仁/称单于即注云是为西秦)
凡诸国同时同号者后起者称后至前国亡则后国去
 后字而凡追称前国处加前字
凡远方小国继世迁徙不能悉书因事乃见(如仇池杨/氏之类)
 ○(凡言因事乃见者本条虽无/事而可参照前后者皆是)
   岁年
凡岁不用岁阳名只用甲子(依史记年表/以从简便)大书于横行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20a 页 WYG0689-0012c.png
 之上甲字子字别之以朱其馀皆墨
凡正统周自篇首秦汉晋隋唐自初并天下皆大书于
 横行之下朱书国号(如云周秦/汉晋隋唐)谥号(如周云威烈王/秦云始皇帝汉)
 (云太祖高皇帝世祖光武皇帝晋云世祖武/皇帝隋云高祖文皇帝唐云高祖神尧皇帝)君名(如/云)
 (午○惟篇首前无所承故立此/例后有即位在今年内者用之)年号(周秦汉初未有/如晋即云太康)
 (隋云开皇/唐云武德)墨书某年(如周云二十三年秦云二十六/年汉云五年晋云元年隋云九)
 (年唐云/七年)次年以后但于行下墨书某年(如威烈王云/二十四年)
 ○(自次年以后至墨书某年旧/本误在后条朱注列国之下)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20b 页 WYG0689-0012d.png
 篇首周年之下朱注列国(如云秦晋楚/燕齐魏韩赵)墨书谥爵(如/云)
 (简公烈公之类惟三晋初为/侯而不改元故未书谥爵)君名(如止如当之/类无则阙之)某年
 所注列国颇以兴起先后为次而于新旧之间以圈
 隔之其末又以圈隔下朱注总结统旧国若干新国
 若干凡若干国次年以后惟元年注之如前法(如燕/僖公)
 (元年之类不结有增损者/依例结之新旧并如前结)(自墨注谥爵至凡若干/国旧本误在后条其不)
 (成君亦依正统已绝之例下惟元年注之如前法一/句上旧本又有列国二字别为一条今僣删此二字)
 (依前后条之例增次年/以后四字而属于此)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21a 页 WYG0689-0013a.png
凡天子继世则但于行下朱书谥号(如安王二世皇帝/之类不名者名已)
 (见其后有被废无谥者但曰帝某而不用/后人所贬之爵以其非有天下之号也)
○年号(如汉建/元之类)墨书元年(周则列国之/元亦注其下)次年以后如篇
 首次年之法秦汉以后列国不复注
 建国僣国之大者则于年下朱书国名谥号姓名(如/楚)
 (隐王陈胜魏文帝曹丕之/类无谥者但云某王某)年号(如魏黄/初之类)墨注元年次
 年以后则朱注国名墨注年号某年其小者则依周
 列国例但年号用墨注首尾增损新旧之间亦如前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21b 页 WYG0689-0013b.png
 法
其篡贼干统而正统已绝无年可系则朱注其国名墨
 注年号于行下(如汉之吕氏/新莽之类)正统虽绝而故君尚存
 则追系正统之年而注其下(如唐之武氏用范氏唐/鉴及胡氏补遗义例)
其不成君亦依正统已绝之例(如汉帝/玄之类)
凡无统自更端处(如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楚汉元年吴/黄武元年宋永初元年隋义宁元年)
 (梁开平/元年)即于行下分注诸国之年大者纪年小者纪
 元朱书新旧首尾增损皆如前法但其兴废促数则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22a 页 WYG0689-0013c.png
 岁结之不纪年者亦列数其国号
   名号 (正统/无统) (僣号君篡贼/不成)
凡正统之君周曰王秦汉以下曰帝(其曰上者当时臣/子之辞今不用惟)
 (注中或/因旧文)其列国之君周曰某爵某(如赵侯/籍之类)僣称王者
 曰某君某(如楚君当之类有注则从本文○按通鉴/魏晋以后独以一国之年纪事而谓其君)
 (曰帝其馀皆谓之主初无正闰之别而犹避两帝之/嫌至周末诸侯皆僣王号顾反因而不改盖其笔削)
 (之初义例未定故有此失今/特正之庶几窃取春秋之义)汉以后曰某王某(如齐/王吉)
 (之/类)其僣称帝曰某主某(如魏主丕之类注/首如之后直书名)篡贼曰某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22b 页 WYG0689-0013d.png
 (新莽/之类)不成君曰帝某(如帝玄之类/注则从本文)
凡无统之君周秦之间曰某王(秦王韩王之类无贬文/者周室既亡而诸侯又)
 (皆称之则已不/为天子之号矣)秦汉之间曰某帝(楚义帝之类○无/贬文者是时天下)
 (无君义帝实天下之共主但制于/强臣寻以弑殒故不得为正统耳)曰某王(如汉王/之类)
 以后称帝曰某主(吴晋宋魏/之类注同)其小国曰某主某(如夏/主勃)
 (勃之/类)某王某(如北凉王/蒙逊之类)某公某(如凉公歆之类凡小/国注如僣国之例云)
   即位 (建都/加号) (起兵/傅国)
凡正统周王继世曰子某立注云是为某王(如安王之/类非子则)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23a 页 WYG0689-0014a.png
 (各以其属如显王之类不言即位者古者嗣君定位/初丧踰年而后即位战国末年此礼犹在如秦昭王)
 (薨次年十月孝文王乃即位三日而薨/是也故旧史言立而不言即位今从之)秦更号曰王
 初并天下更号曰皇帝(如王初即王位时未有天下/自从无统之例虽用周王继)
 (世之法亦不书即位及并天下又/未尝改行即位之礼但称更号耳)继世曰某袭位(胡/亥)
 (从本/文)
 汉以后创业中兴曰王即皇帝位(汉高祖已称汉王/晋元帝已称晋王)
 (故但称王惟光武昭烈各以其号书○晋/隋唐创业时未有天下自从无统之例)继世曰太
 子某即位(汉惠帝以下用此例古礼已废从/本文也非太子则又随事书之)有故则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23b 页 WYG0689-0014b.png
 随事书之(如秦子婴汉/文帝之类)
凡列国继世不书因事注中见之其有故者乃随事书
 之(如燕平楚横/齐法章楚完)
凡建国自立者曰某自立为某王(如陈胜/之类)
 人所立者曰某尊某为某(项籍尊义/帝之类)或曰某国立某
 为某或曰某人立某为某王(如秦嘉立/景驹之类)或曰某王某
 立某为某王(如张耳立/赵歇之类)
凡僣国始称帝者曰某号姓名称皇帝(如魏王曹丕宋/王刘裕梁王朱)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24a 页 WYG0689-0014c.png
 (晃之/类)继世曰太子某立(如魏太/子睿)
 始称王者姓名称某王其继世曰嗣
 复国曰某复立为某王(如拓跋/圭之类)复号曰某国复称王
 (如西秦/之类)
凡篡贼自见篡弑例
凡不成君者其初立用死国以下例惟所当(如刘信刘/元之类)
凡无统周秦之间惟秦继世特从周王例诸国仍用列
 国例自汉晋以后用僣国例但称帝者不书姓(如晋/王炎)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24b 页 WYG0689-0014d.png
 (齐王道/成之类)
凡始建都曰都(高帝都栎阳帝玄/都宛光武都洛阳)自他所来徙曰徙都
 (韩徙都郑秦徙都咸阳○凡言西都/某北都某者亦比类而从本文耳)屡徙而后定曰
 定都(汉高帝至长/安始定徙都)事之微者曰某迁于某(如楚迁于/钜阳之类)
 国之微者曰某徙居某(如卫徙居/野王之类)徙封曰徙封(如楚/黄歇)
 (徙封于吴之类见其强横/无君之实馀见封拜例)为人所徙曰某人徙某人
 于某地(如楚人徙鲁/于莒之类)
凡起兵以义者曰起兵(如秦末诸侯汉刘崇翟义/刘演之类汉末关东州郡)其起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25a 页 WYG0689-0015a.png
 虽不义而所与敌者又不得以盗贼名之则曰兵起
 (如新莽时州郡及/樊崇刁子都之属)
凡国家无主四方据州郡称牧守者曰某人自为某自
 称某自领某官(袁绍曹/操之类)其傅袭各随其事书之(孙权/袁尚)
 (之/𩔖)
凡天子巳称皇帝而复加他号者随事书之(如汉陈圣/刘太平周)
 (天元唐尊/号之类)
凡以国与人者子弟曰傅(赵主父/之类)他人曰让(燕哙/之类)(此/条)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25b 页 WYG0689-0015b.png
 (旧本在改元门之末今/按目录次序而移于此)
   改元(后唐石晋之间温/公旧例尤为颠错)
凡中世而改元者著其始(魏惠王一年汉文帝/后元武帝元狩之类)馀皆因
 事见之(如章和/之类)
凡中岁而改元无事义者以后为正(依温公旧例/以从简便)其在
 废兴之际关义理得失者以前为正而注所改于下
 (如汉建安二十五年十月魏始称帝改元黄初而通/鉴从是年之首即为魏黄初又章武三年五月后主)
 (即位改元建兴而通鉴于目录举要自是年之首即/称建兴凡若此类非惟失其事实而于君臣父子之)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26a 页 WYG0689-0015c.png
 (教所害尤大故今正之但建安二十五年三月改元/延康考之范史及陈志注文是汉号而通鉴所书乃)
 (在曹丕称王时所/改者今不能悉见)
   尊立(尊谓尊太上皇太皇太后皇太后立谓/立皇后皇太子其诸王自入封拜例)
凡正统尊立皆书尊曰尊某为某(汉高祖尊太公为太/上皇后凡尊皇太后)
 (为太皇太后尊皇后/为皇太后皆用此例)其母非正嫡则加姓氏(定陶太/后丁姬)
 (慎园贵/人之类)更曰更某为某(汉高祖更王后曰皇/后王太子曰皇太子)立后曰
 立皇后某氏(如惠帝张/后之类)非正嫡曰立某氏为皇后(如/文)
 (帝窦后/之类)立太子曰立子某为皇太子(汉文帝初立景/帝为太子时但)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26b 页 WYG0689-0015d.png
 (云子启中年以后封王诸子始有称皇子者后遂称/之今按封立之命出于天子不应自谓其子为皇子)
 (只从文/帝初例)
凡非正统则不书因事特书者去皇号(汉立太子盈无/事而特书者备)
 (汉事皇号惟太上皇不可省/然惟一见后但云太上而已)
   崩葬 (陵庙/改葬) (追尊/)
凡正统曰崩(因其旧史/臣子之辞)在外则地(秦始皇汉/安帝之类)未踰年不
 成君曰薨(如汉北/乡侯)失尊曰卒(如周赧汉/献之类)其太皇太后
 皇太后皇后皆曰某后某氏崩自杀曰自杀(谓罪/疑者)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27a 页 WYG0689-0016a.png
 罪即加罪字(上文已书反逆者不必加/有罪字如卫后戾太子是)无罪而以幽
 死者曰幽杀之(自杀/亦同)废后不书因事见者曰卒自杀
 者曰自杀国亡身废守节不移而国统寻复者则有
 其故号而书崩(孝平/皇后)秦汉以后王侯死皆曰卒贤者
 则注云谥曰某(按刘秘丞说凡诸侯王以下当依陆/淳例书卒温公以为确论而恨周秦)
 (汉纪不可请本追改则是已觉通鉴书薨之失而悔/之矣陆淳说见春秋纂例盖薨乃臣子之辞不当施)
 (之于国史也今从其说○又谥非生者之称而通鉴/以谥加于薨卒之上亦非是今亦正之然非贤者则)
 (虚美之辞亦无/所取故不复书)自杀者如后例(反逆如七国者/不复言有罪)僣国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27b 页 WYG0689-0016b.png
 之君称帝者曰某王姓某卒称王公者曰某王公姓
 某卒(按温公引三十国春/秋诸国之君皆书卒)后夫人不书因事而见者
 曰某号某氏卒
凡无统之君称帝者曰某王某殂称王公者曰某王公
 某薨(上无天子故得/因其臣子之辞)其后夫人如僣国例
凡蛮夷君长曰死(匈奴单于/乌孙昆弥)
凡盗贼酋帅曰死(隗嚣/之类)
凡正统之君废为王公而死者书卒而注其谥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28a 页 WYG0689-0016c.png
凡正统之君葬(骊山万年/长陵以下)立庙(太上皇庙/高庙之类)预作陵(汉景/作阳)
 (陵邑募民/徙居之类)(汉文作顾/成庙之类)追崇庙号(汉太祖太宗世/宗中宗之类)
 随事书之
凡正统之后特葬曰葬某谥皇后于某(自汉宣帝许后/始有谥而书葬)
 (如此/例)合葬不地(如汉光武/昭烈之类)不当合而合则特书合葬
 某陵(汉哀帝傅太后/合葬渭陵之类)
凡僣国无统之君陵庙因事乃书无事则见之注下(因/事)
 (如魏作寿陵立/三祖庙之类)其后夫人亦然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28b 页 WYG0689-0016d.png
凡正统追尊改葬立庙皆书(汉高祖五年昭灵夫人昭/帝钩弋夫人宣帝追谥戾)
 (太子悼考悼后置园邑追尊悼考为皇考立寝庙哀/帝定陶共王去定陶之号光武立四亲庙于洛阳徙)
 (章/陵)
   篡贼(晋董狐齐太史书赵盾崔杼弑君而不隐/史氏之正法也正如春秋鲁君被弑则书)
    (薨而不以地著之盖臣子隐讳之义圣人之/微意也前世史官修其本朝之史者多取春)
    (秋之法然已非史法又况后世之人修前代/之史乃亦有为之隐讳而使乱臣贼子之罪)
    (不白于世人之耳目者则于义何所当乎通/鉴所书巳革此弊然亦有未深切者今颇正)
    (之如左观/者详之)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29a 页 WYG0689-0017a.png
凡正统周秦以前列国弑君微者曰盗杀某君某(楚君/当之)
 (类/)史失贼曰某国弑其君某(郑君/之类)贼可见者曰某弑
 其君某(韩严遂/之类)君失名则不名(韩哀侯/之类)贼官可见者
 并著之(秦庶长/改之类)弑君而及其亲属者并书之(秦出公/及其母)
 君出走而弑之曰某君出走某弑之(淖齿/之类)弑其君之
 父母者随事书之(秦魏冉弑惠文后赵/李兑弑主父之类)秦以后以兵
 弑者天子则曰某人弑帝于某(如赵高之类书/地以著其实)僣国
 无统则曰某国某人弑其君于某(如魏司马/昭之类)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29b 页 WYG0689-0017b.png
凡以毒弑者加进毒字而不地(不可得而地故加进毒/以著其实如莽冀之类)
 (霍显又加/使医字)疑者曰中毒崩(如晋惠帝之类史言或曰/司马越之鸩而通鉴不著)
 (其语今但如此书以傅疑/而著史家本语于其下)
凡事义不同者随事异文(如吕后废少帝幽杀之之类/少帝本非孝惠子特吕后所)
 (自立而杀之故不得以弑书若少帝真当立之人无/可废之罪则妇人之义夫死从子况天下之主乎虽)
 (其主母亦不得免弑君之名矣元/魏冯后显祖之事当以此裁之)
凡篡国其事不同故随事异文而尤谨其始(如田氏并/齐三晋分)
 (地秦人入寇之类至王莽董卓曹操等自其得政迁/官建国皆依范史直以自为自立书之革命则曰称)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30a 页 WYG0689-0017c.png
 (帝而不曰受禅封其故君则曰废/而不曰奉其弑之者自加弑例)
凡杀他国之君亦随事而异文(魏杀卫君之类其因/战而杀之见征伐例)
   废徙(谓下废上者其上/废下自入废黜例)
凡未成君而有罪当废者曰某有罪某官某奏废之(昌/邑)
 (王贺/之类)无罪为强臣所废者曰某废某为某(弘农王/之类)
 即位者如本号(孺子/之类)列国废其君曰某国废其君某
 为某(三晋/之类)迁则曰某迁其君于某(齐田和/之类)
   祭祀 (郊祀/冠昏) (封禅礼宗庙/举盛 宴飨) (杂祠祭/学校)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30b 页 WYG0689-0017d.png
凡正统郊祀天地建置迁徙皆书(雍五畤甘泉大畤汾/阴后土汶上明堂渭)
 (阳五帝长/安南北郊)其行礼世一见之馀或因事而书
凡封禅皆书
凡宗庙之礼建置更革皆书(汉王二年立宗庙社稷例/不合书特书以备汉事太)
 (上皇高庙原庙顾/成庙太宗庙之类)其行礼不书或举盛礼或因他事
 乃书
凡杂祠祭因事乃书或有得失可法戒则特书之(得如/始皇)
 (祠舜禹高帝祠孔子之类失如文/帝作汾阴庙武帝祠灶求仙之类)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31a 页 WYG0689-0018a.png
 非正统用正统杂祠祭例(秦王郊见上帝于雍以僣/书又以见汉五畤所由起)
凡冠昏惟正统书(冠如汉惠昭之类/昏如汉平之类)
 非正统则非有事义不书(如秦王冠以带剑书楚/迎妇以忘雠书之类)
凡礼仪惟正统盛礼及有事义见得失者乃书(文帝藉/田明帝)
 (大射养老之属以得/书登灵台以盛书)
凡置酒宴飨因事乃书(汉置酒南宫朝/贺置酒之类)
 非正统者亦同上例(魏主髦养/老之类)
凡学校兴废皆书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31b 页 WYG0689-0018b.png
凡事关道术者皆书(石渠白虎求书典/校图谶汉礼律历)
   行幸 (巡幸/奔走) (田猎/)
凡正统巡行郡国曰帝如某○既行而止曰不至而还
 ○所过有事曰帝至某(间无异事/则不书帝)○所诣非一则指
 其方曰帝某巡○还曰帝还宫(间无异事/则不书帝)○暂还复
 出曰留几日
凡官府第宅曰幸○学校曰临曰视○私出曰微行
凡游观田猎之事各以其事书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32a 页 WYG0689-0018c.png
凡奔走以实书○列国若僣国无统之君出走曰某号
 某出奔某(诸侯失/地名)未有所止者曰出走(齐君/地)
凡非正统书法同但不书还或当特书以见事实则曰
 还某(如魏主某还/洛阳之类)幸下著其字
   恩泽 (制诏/遣使) (更革/巡行) (戒谕/号令) (遗诏/)
凡恩泽皆书正统曰赦(起汉高祖五年至元帝永光二/年再赦之后依胡氏例无事意)
 (者不/复书)○非正统者曰赦其境内○赐复(如高帝复产/子者过沛复)
 (其民/之类)除减租力役(惠帝减戍卒文/帝除田租之类)○问疾苦贷贫乏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32b 页 WYG0689-0018d.png
 (如汉文帝定振/贫养老之类)○恤死丧(如汉王棺/敛吏士)○录囚徒(宣帝/令郡)
 (国上/系囚)○赐酺(赵主父/酺五日)
凡制诏谓前此所无而始为之者皆书之(秦置丞相赵/胡服秦置郡)
 (县为水德汉初为算赋起/朝仪立原庙之类是也)
凡更革谓前此所有而今始改之者皆书之(秦变法废/井田更赋)
 (税法更号除谥销兵坏城焚书汉高/除秦苛法文帝除肉刑短丧之类)
凡兴作土工皆书之(如秦凿泾水为/渠筑宫治道)
凡戒谕皆书(周王使东/周公喻楚)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33a 页 WYG0689-0019a.png
凡遗诏有事者皆书(如文帝短丧武帝宣帝/昭烈顾命章帝罢盐铁)
凡遣使巡行各随事书之
凡号令谓措置一时之事者皆书之(如秦令民纳粟拜/爵文帝令四方毋)
 (来献列侯/之国之类)
   朝会 (聘问/割地) (游说/降附) (和好/贡献) (交质/)
凡朝有事若非常乃书正统曰某侯来朝(周齐侯秦公/子少官会诸)
 (侯来朝/之类)汉以后则书名众则曰等
○非正统而相朝者曰某入朝于某(如韩王朝/秦之类)其相如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33b 页 WYG0689-0019b.png
 而非朝者各以其事书(如秦王稷薨韩王衰绖入/吊祠齐赵入秦置酒之类)
凡会盟皆书有主者曰某会某于某(齐田和会魏卫于/浊泽秦公子少官)
 (会诸侯来朝秦诱楚会/武关秦会楚于宛之类)无主者曰某某会于某(齐魏/会田)
 (诸侯会京师齐/魏会徐州之类)有事者各以事系之(如浊泽以求为/诸侯徐州以相)
 (王之/类)
凡聘问正统遣使于他国曰遣某官某使某(汉陆贾/刘敬)使
 卑而无事者曰遣使如某他国通好而不臣者使来
 曰某国遣使来聘使者则曰遣其臣某使者官重则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34a 页 WYG0689-0019c.png
 曰遣其某官某○间无异事而遣报使则曰遣某官
 某报之有异事则曰遣某官某报其使
○非正统则曰某使某如某(燕乐/毅)略则曰某遣使如某
 ○间说则曰某使某说某而系其事(秦使张仪说诸/侯连衡使以歇)
 (归约亲用他例燕使苏秦报未至秦王薨诸侯皆畔/衡复合从而不书者秦非燕所能使燕特资其行耳)
 ○乞师曰某使某如某乞师(赵公子胜/如楚乞师)○献物曰某
 使其献某于某(赵使蔺相如/献璧于秦)
凡和好各依本文书之其非正统或曰某以某为和于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34b 页 WYG0689-0019d.png
 某或曰某请成于某或曰某与某平或曰某与某和
 亲或曰约亲○正统我所欲曰遣某使某结和亲或
 曰与某和亲彼所欲曰某请和亲
凡交质曰某某质于某
凡割地从小入大曰某献某地于某或曰某入某地于
 某或曰某伐某某献某或曰某以某为成于某或曰
 云云某尽入某以谢或曰某割某以和于某从大入
 小曰某与某某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35a 页 WYG0689-0020a.png
凡降附正统曰某来降○力致曰降之(如赤眉/之类)○或随
 事书之(如曰南越王称/臣奉贡之类)
○非正统曰某降于某○或随事书之(如卫服属三晋/听命于秦韩称)
 (藩于秦王陵以兵属汉随/何以九江王归汉之类)
凡贡献正统曰某遣使入贡或云献某物
○非正统曰某遣使贡献于某或曰献某物(如赵使蔺/相如献璧)
 (于秦/之类)
   封拜 (选举/赐爵) (赏赐/赐姓) (殊礼孙徵聘/录子)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35b 页 WYG0689-0020b.png
凡正统封王皆书曰立某为某王(汉高祖立长沙王芮/从兄贤弟交兄喜子)
 (肥之类自武帝元朔二年以后封王/无事义者皆不书废徙国除仿此例)更立曰更立或
 曰徙(齐王信济/北王志)封侯有故乃书曰封某为某侯(雍齿/之类)
 因而命之者初命某为某诸侯(周威烈三晋安/王田和之类)封者
 多则统言之(如云始剖符封功臣为彻侯太后王诸/吕齐王卒分齐地立悼惠王子六人为)
 (王梁王武卒分梁/地王其子五人)益封进爵有故则书(汉文帝论功/益户有差成)
 (帝益封河间王良/进孔吉等爵之类)褒先代圣王之后而封者悉书之
 (武帝封姬嘉/成帝封孔吉)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36a 页 WYG0689-0020c.png
○宦者封爵皆加宦者字(如郑众之属以著/刑臣有功之始)
凡以亲戚贵重者书其属(如元舅王凤之类以/著外家与政之祸)
凡非正统封其臣子有故则书曰某封某为某(即墨大/夫商君)
 (之/类)亲属则曰某封某某为某(赵胜/之类)
凡相王见即位例
凡正统命官曰以某人为某宰相皆书(汉丞相相国三/公及权臣秉政)
 (者皆书御史大夫因事乃书自/永初元年以后三公因事乃书)馀官非有故不书(有/功)
 (有事若其人之贤否用舍系/时之治乱安危者乃特书之)宦者除拜当书者皆加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36b 页 WYG0689-0020d.png
 宦者字(如石显之类以著/刑臣与政之祸)
○因事而命官者某人云云以为某官(周吴起/汉苏武)非正统
 命官非有故不书(卫鞅申不/害之类)
○魏晋以后一除数官则书其重者(三公丞相大将军/大司马侍中中书)
 (监令尚书/令仆射)○州镇但云都督某某等州军事无都督
 号者但云某州刺史有异者全书及所镇(如琅邪王/睿为安东)
 (将军都督扬州/治建业之类)
凡选举皆书(如汉高帝求贤诏惠帝复孝弟/力田文帝举贤良方正之类)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37a 页 WYG0689-0021a.png
凡赐服(周赐秦以/黼黻之类)赐爵(卜式/之类)(娄敬/之类)(同/上)妇人号(博平/君之)
 (类/)(董宣毛义/郑均之类)皆书
凡殊礼皆书(如致伯于秦萧何剑履上殿赐淮南王几/杖王莽加号九锡之类王莽是自为之以)
 (自为书馀/仿此例)
凡徵聘隐士从其本文或曰迎(申公龚/胜之类)或曰徵(周党严/光之类)
凡追褒勋贤皆书(如尽像如光武祭萧何霍/光献帝祭陈蕃等之类)
凡录功臣子孙皆书(如宣帝求高祖功臣子孙失侯者/赐金复其家封萧何子孙之类)
   征伐 (叛乱/师名) (僣窃/胜负) (夷狄/战) (遣将/)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37b 页 WYG0689-0021b.png
凡正统自下逆上曰反有谋未发者曰谋反兵向阙曰
 举兵犯阙
凡调兵曰发集兵曰募整兵曰勒行定曰徇行取曰略
 肆掠曰侵掩其不备曰袭同欲曰同合势曰连兵并
 进曰合兵在远而附之曰应相接曰迎服属曰从益
 其势曰助援其急曰救开其围曰解交兵曰战尾其
 后曰追环其城曰围
凡胜之易者曰败某师平之难者曰捕斩之舍此之彼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38a 页 WYG0689-0021c.png
 曰叛曰降于某附于某犯城邑寇得曰陷居曰据
凡僣名号曰称(周列国称王称帝汉以后僣国篡/贼称皇帝盗贼称帝称天子之类)
○人微事小曰作乱人微众少曰盗众多曰群盗
○犯顺曰寇(秦伐韩赵周约诸侯/欲伐秦秦人攻西周)
凡中国有主则夷狄曰入寇或曰寇某郡事小曰扰某
 处中国无主则但云入边或云入塞或云入某郡杀
 掠吏民
凡正统天子亲将兵曰帝自将(如汉高击臧/荼利几之类)遣将则曰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38b 页 WYG0689-0021d.png
 遣某官某将兵○大将兼统诸军则曰率几将军或
 云督诸军或云护诸将○将卑师少无大胜负则但
 云遣兵○不遣兵而州郡自讨则云州郡或云州兵
 或云郡兵置守令平盗贼曰以某人为某云云(成帝/河平)
 (二年西夷相攻以陈立为牂牁太/守讨平之以虞诩为朝歌长之类)
凡正统用兵于臣子之僣叛者曰征曰讨(如汉高祖于/韩王信之类)
 于夷狄若非其臣子者曰伐曰攻曰击其应兵曰备
 曰禦曰拒皆因其本文(如汉高祖于共尉臧/荼利几匈奴之属)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39a 页 WYG0689-0022a.png
凡人举兵讨篡逆之贼皆曰讨(汉王讨西楚吕臣/刘崇翟义之类)
凡战不地屡战则地极远则地
凡书敌于敌国曰灭之(韩灭郑/之类)于乱贼曰平之敌国乱
 贼岁久地广屡战而后定则结之曰某地悉定或曰
 某地平
凡得其罪人者于臣子曰诛于夷狄若非臣子者曰斩
 曰杀
凡执其君长将帅曰执曰虏曰禽获曰得皆从其本文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39b 页 WYG0689-0022b.png
凡坑斩非多不书○取地非多且要不书
凡师入曰还全胜而归曰振旅(赵充国/之类)小败曰不利彼
 为主曰不克大败曰大败或曰败绩将帅死节曰死
 之
凡人讨逆贼而败者亦曰不克死曰死之(刘崇翟/义之类)其破
 灭者亦以自败为文(三辅兵皆/破灭之类)
凡非正统而相攻先发者不曰寇陷后应者不曰征讨
 其他悉从本文惟治其臣子之叛乱者书讨讨而杀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40a 页 WYG0689-0022c.png
 之曰诛
   废黜 (后妃/诸王) (太子/国除)
凡正统废其后太子诸侯王而无以考其罪之实者曰
 某人废(如汉彭越/陈后之类)罪状明白者加有罪字(罪已见者/云以罪若)
 (反逆大罪已/见则不必加)无罪曰废某人(如汉景帝废薄/后太子荣之类)
凡书国除者著其事(燕王建/之类)有罪亦如之
凡自贬号者因其本文(卫侯卫/君之类)
凡非正统者句上皆加国号废字在上者下加其字(例/皆)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40b 页 WYG0689-0022d.png
 (仿/此)
   罢免 (囚系/诛杀) (流窜/宽宥)
凡罢免罪不著者曰某官某免并免爵者曰某官某爵
 某免为庶人(流徙者即不/言为庶人)著者名下加有罪字(或作/以罪)
 无罪者曰免某官某并免爵者曰免某官某爵某为
 庶人策免者加策免字
凡谢病请老致仕宰相贤臣则书(张良王吉二/疏韦贤之类)
凡就国贬左迁亦依罢免例分三等罪疑则姓名在上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41a 页 WYG0689-0023a.png
 罪著则加有罪字无罪则云遣某人就国贬某官某
 为某官左迁某为某官
凡上印绶收印绶从本文(邓禹王/商之类)
凡下狱死罪不著者曰某官某下狱死罪状明白者名
 下加有罪字(或云/以罪)无罪者曰下某官某狱杀之其以
 赦出或被刑若自杀不食死之类各随其事书之官
 已见者不复见惟无罪而贤者则特书之虽以废免
 亦曰故某官爵某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41b 页 WYG0689-0023b.png
凡诛杀叛逆或大罪曰某官某伏诛或曰诛某官某或
 曰讨某官某诛之(秦赵高汉韩王信诸/吕子弘七国之类)
凡他罪明白者曰有罪弃市罪疑者去有罪字无罪曰
 杀某官某(赵李牧秦李斯汉/韩信彭越之类)
凡书官例与下狱例同族其家夷其族夷三族族诛某
 人家族灭某人家皆从本文
凡欲杀而释之者(韩信朱/云之类)○欲治而宽之者(梁王立/之类)
 当诛而不果者(王氏五/侯之类)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42a 页 WYG0689-0023c.png
   人事
凡乡里世系不能悉记惟贤者则著其略
凡诸臣之卒惟宰相悉书贤者曰某官某爵姓名卒而
 注其谥(说见崩/葬例)常人则不爵不姓不谥(姓未见/者著之)
凡贤臣特书依贤相例官爵惟所有处士曰处士众人
 则因事而见曰某官姓名卒而已无官则爵无爵则
 姓名而已某官爵已见者亦不复书
凡卒于军者曰军(祭遵/冯异)非其地则地(管宁/之类)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42b 页 WYG0689-0023d.png
凡自杀者曰自杀有罪者加有罪字
凡贤臣遇害曰某杀某其官爵如本例(来歙岑/彭之类)
凡众杀称人(吴起苏/秦之类)盗杀称盗(侠累/之类)
凡死节者皆异文以见褒(刘崇翟义刘快龚胜/王经刘谌诸葛瞻)
凡无统之世惟宰相不悉书馀并依正统例但各如其
 国名
凡僣国之臣不以贤否皆因事乃见而依无统常人之
 例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43a 页 WYG0689-0024a.png
凡篡贼之臣书死(范增王舜/扬雄之类)
凡战死书死
凡一人之往来去就关国家利害系时世轻重者不以
 贤否皆书(孟轲吴起卫鞅李斯张/良诸葛亮管宁之类)或有他事当见者
 亦书(田文/之类)
凡有官者书官惟初除一见后改除乃复见之
凡宰相官重者书官而去姓(如相国何大/将军光之类)爵异者书爵
 而去姓(魏公操魏/王操之类)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43b 页 WYG0689-0024b.png
凡无统大国之臣依正统小国僣国虽权臣贵重但书
 姓名
凡正统诸侯王既卒皆以谥称
   灾祥
凡灾异悉书祥瑞或以示疑或以著伪乃书
凡因灾异而自贬损求言修政施惠者皆书无实者或
 不悉书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44a 页 WYG0689-0024c.png
  王柏凡例后语
 通鉴纲目之惠后学久矣李果斋后语曰著书之凡
 例立言之异同附列于其后然有是言也而未见是
 书也五十有馀年莫有知其详者未尝不抚卷太息
 遐想于斯焉噫麟笔绝而史法坏司马公鉴古托始
 三侯之僣命自是权谋变诈之习益深坑师灭国干
 统夷族相迹而奔兴废离合轇轕于一千三百六十
 二年之间其端如毛朱子推絜矩之道寓权衡之笔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44b 页 WYG0689-0024d.png
 大书分注自相错综以备经傅之体史迁以来未始
 有也苟非发凡释例一以贯之则述作之意孰得而
 明劝惩之意孰得而辨而大经大法所以扶天伦遏
 人欲修百王之轨度为万世之准绳者何以见直书
 不隐之实是岂寻行数墨强探力索者所可得其彷
 佛哉宜后学之所大恨也一日观讷斋赵公文集间
 有考亭往来书问乃知纲下之目盖属笔于讷斋而
 昔未之闻讷斋曰凡例一册已抄在此信乎果有是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45a 页 WYG0689-0025a.png
 书也尘编将发影响自露及因上蔡书堂奉祠谢君
 (作章/)为赵之姻力嘱其访问曰尝毁于水而未必存
 越一年始报曰凡例幸得于赵君(与峦/)录以见授如
 获天球弘璧复得傃轩赵公本参校互正遂成全书
 今诸本所刋序例即此凡例之序也其后列十有九
 门总一百三十有七条凡下有目目下有类正统无
 统之分甚严有罪无罪之别亦著或君其王或主其
 帝或以盛书或以僣书或以得失书或以更革建立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45b 页 WYG0689-0025b.png
 书有以自为自称书者有以贤否用舍书者有以可
 戒可法书者有以示疑著伪书者或著刑臣有功之
 始或著刑臣与政之始或著外家与政之始征寇诛
 杀之不同薨殂卒死之有异条分缕析该覈谨严治
 乱跃如也昔夫子之作春秋因鲁史之旧文不见其
 笔削之迹正以无凡例之可證朱子曰春秋傅例多
 不可信非夫子之为也今纲目之凡例乃朱子之所
 自定其大义之炳如者固一本于夫子至若曲笔乱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46a 页 WYG0689-0025c.png
 纪隐慝匿情有先儒之所未尽者悉举而大正之盖
 深以邪说横流诚有甚于洚水猛兽之害有不可辞
 其责朱子亦谓纲目义例益精密乱臣贼子真无所
 匿其形矣开历古之群蒙极经世之大用谓之续春
 秋亦何愧焉吁朱子之书流行天下无有遗者独此
 一卷晦迹既久殆将堙沦不广其傅则读是书者终
 无释疑而辨惑遂锓梓于稽古堂与同志共之有宋
 咸淳乙丑正月望金华王柏书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47a 页 WYG0689-0026a.png
   文天祐凡例识语
  右通鉴纲目凡例得之今贰车潘公(子舆/)盖金华始
  锓木而学者多未见也是书固宜与纲目并出然自
  乾道壬辰今百年矣彼先后显晦之故抑有其数耶
  发凡以言例夫子何隐乎尔而使后之人随义而昭
  明之殆有所属不然夫子岂靳乎是而不傅哉执傅
  例以求春秋勿可执是书以求纲目则可微纲目无
  以知春秋微是书无以读纲目信其傅之不可不广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卷首上 第 47b 页 WYG0689-0026b.png
  也贰车念家学考亭谓刻诸学宫以惠我人既成矣
  复相语曰安得并刻纲目备此一书以为宣学钜丽
  之典也哉郡文学掾庐山文天祐谨识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卷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