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丞相魏公谭训卷第一
象先自少不离祖父之侧元祐丙寅祖父为天官
 尚书居西冈杨崇训之故第祖父以南轩为书室
 误大案列书史于前又置小案于椅间俾象先侍
 坐每至夜分退而记平日教诲之言作谈训百馀
事后三年祖父执政无复曩时閒暇又十有二年
捐馆于润又十有九年象先在镇江卧病阅五年
当靖康元年偶记旧稿而散失脱落尚多遗逸因
广而续之凡三百馀篇分为十卷以见一日未常
 忘祖训而谆谆之诲不可无传也
卷一 第 1b 页
 国论 国政
祖父尝云 仁宗皇帝恭俭莭用常服练素不御珍
奇临天下四十年未常妄用一钱常云平生无所好
惟修唐书及制雅乐官吏廪稍增秩赐金纸札雌黄
金石丝竹之费不过数十万缗为异时一日宴乐之
费尔
祖父为吏部尚书因转对建言国朝典章大抵沿袭
唐旧史官所记善恶咸备乞诏迩英臣僚采录新旧
唐书中臣主所行日进数事以辅圣学有诏经筵官
遇非讲读日进汉唐故事二条
卷一 第 2a 页
祖父云国家所以太平百三十馀年而因内外无患
者只由家法好谓宗室戚里不预政后妃王姬无私
谒公族无骄陵世禄之家守礼法至
神宗皇帝诏驸马都尉不升行尤足以风励天下矣
元祐中进用执政多取濮议台谏吕微仲范尧夫傅
钦之赵大观皆是也赵以户部侍郎为签枢于是濮
议无不大用矣 宣仁圣意颇恻然以经义人情揆
之欧公之论为中理公平生不甚留意礼经常与祖
父说濮议事尤不平皇伯之说自云某平生何尝读
仪礼偶至书院中见学生有之遂取而读见为人后
卷一 第 2b 页
者为其父斋衰杖期(云云)其言与修意合由是破诸
异议自谓得之多矣
高祖太师(知复州)初应贤良方正进卷者百馀人为
天下第二被召会罢六科尝邀乘舆上书言丁谓专
权暴横宜正典刑 真宗召入赐食学士院给笔札
使尽言之俄亦报闻
曾祖内翰景祐中自太常博士应制举极言时政得
失与吴春卿同中初考三上覆考升春卿
曾祖第四等详定从覆考授祠部员外郎通判洪州
不十年入翰林为学士(初既覆考作两绝句其略云/怪问淄川等第移是也)
卷一 第 3a 页
祖父言吾在金华每进对至弭兵息民则必反覆条
奏援引古义以为人主聪明不可有所向有所向则
有偏有偏则为患大矣以是心应是事则天下无不
治矣
祖父元丰初使虏回陛对 神宗问虏中山川形势
人情向背 祖父言虏讲和日久颇窃中国典章礼
仪以维持其政令上下相安未有离贰之意昔人以
谓匈奴直百年之运言其盛衰有数也 上曰虏自
耶律德光何止百年祖父曰汉武帝自谓高皇帝遗
朕平城之忧虽久勤征讨而匈奴终不服至宣帝时
卷一 第 3b 页
呼韩单于稽首称蕃唐自中叶以后河隍陷于吐蕃
宪宗每揽正观政要慨然有收复意至宣宗时乃以
三关七州归于有司由此观之夷狄之叛服不常夷
狄之外复有夷狄出不系中国之盛衰也 上深然

大人熙宁初太学对策颇言新法不便第二十二叔
亦偕试大人考第一叔父第五策既传流执政以为
横议将究治其言久之而寝独罢考官直讲焦千之
颜复数人而已
祖父常言吾生平未尝以私事干人至于陛立奏对
卷一 第 4a 页
惟义理之言故历事四朝中间虽迁谪不愧于观过

祖父知沧州陛辞上曰卿又当远守如卿宜在朝廷
朕知卿久矣每欲用卿辄为事夺岂非命耶祖父曰
非敢言命乃臣愚戆自取上曰如卿直道久而自明
因语及偏亲留京师未能偕行上曰卿母谁氏具以
对上曰是 仁宗天圣间侍从耶祖父曰臣外祖天
圣间以直昭文馆知广州罢还不市南物辇俸馀见
缗过岭 仁宗闻之即日擢知制诰上曰清莭过于
马援矣宜其有贤女也故谢表云悯臣之数奇多难
卷一 第 4b 页
时轸渊衷谓臣以直道自明屡形天语初陈龙图为
馆职十数年不迁居丧时士大夫有致赙者公不拒
服除知广州罢官不市南物既辇俸馀过岭半以偿
赠赙者半以班宗族之贫者故上有马援之语
祖父拜尚书左丞是时韩师朴同知枢密院许冲元
为右丞皆先入(旧制左右丞同知枢密院以除授先/后为立班之次)
诏祖父立班在韩上许在韩下可见 宣仁 哲庙
眷注之意踰年遂拜右仆射会牵复前侍御史贾易
知苏州争不决至论于上前祖父曰易与臣本无雅
故以其为御史不避权要号为敢言又法应牵复既
卷一 第 5a 页
已为监司矣乃除苏州则是虽更赦反下迁兼其馀
当牵复者甚众使人人如易则赦令为虚文矣众欲
加易以馆职祖父亦为不可有旨再议而御史杨畏
来之邵以为稽留诏命又言知杭州待制林希礼部
侍郎张巘阎木自太学博士迁太常博士邹浩自许
州教授迁太学博士以为交结子弟祖父闻之即日
归私第称疾辞位二府诸公相过苏黄门云莫须翌
日见上少叙陈然后求罢贵全进退之礼祖父言宰
相一有人言乃是物议不允岂有解纷之理三上不
允陛对再上一札力辞老病乃罢为观文殿大学士
卷一 第 5b 页
集禧观使国史本传言与同列议事不合锐然求退
(云云)然所言数人者皆名贤观过知仁可以无愧矣
泰陵既亲政畏等首论二苏不遗馀力相继南迁权
舆于杨氏也 祖父执政时诸公奏对惟白 宣仁
 哲宗有言或无对者祖父奏事 宣仁必再禀
哲宗有宣谕必告诸公以听圣语 哲宗盖默识之
罢相后 哲宗亲政张商英为御史常论列元祐执
政至祖父上曰苏某知君臣之礼与他人不同祖父
在元祐间不取诸公太纷纷常云君长谁任其咎耶
祖父自元丰中沧州被召修官制陛对日 上曰自
卷一 第 6a 页
北虏通好八十馀年故事式仪遗散者多每使人来
生事无以折正朕欲裒集国朝以来至昨代州定地
界文字以类编次为书使后得以稽㩀非卿不可然
此书浩繁卿自度几岁可成祖父曰臣愿尽力二年
上曰二年了得甚善因令置局于枢密后厅仍辟官
检阅文字如期书成亲笔赐名华戎鲁卫信录至奏
篇上上读序引大称赏曰正类序卦之文书成使官
属王汝翼同上殿捧书进呈上自令一内侍捧之同
入禁中留书御榻王汝翼面赐六品服皆非故事盖
旧制书成进呈讫下殿至閤门方进入而 神宗未
卷一 第 6b 页
尝轻赐予也元丰五年为北虏贺正馆伴使虏使郑
颛明辨有才智上命副使张山甫喻以近命苏某修
信录欲重两朝盟好之固颛感激称谢见祖父益恭
逊私觌礼物皆异常时上遣使喻旨曰闻虏使以卿
儒学酝藉赠遗特殊今以小龙茶琉璃器赐卿可予
之以荅其意颛复遗异锦一端即日进之后因奏事
语及上曰禁中所无也
祖父元祐中被召重修浑仪置局辟属于印经院以
吏部令史韩公廉为管勾制造公廉天性机巧知天
文历算制器尚象无不精巧与祖父意合及成奏之
卷一 第 7a 页
 二圣临观称赏绍圣中日官言其非是诏近臣覆
视视以其法为密不可改也当是时更张元祐事无
复馀蕴独浑仪不能改革
祖父嘉祐中奏诏同修本草图经时掌禹锡大卿为
官长博而寡要昧于才识笔削定著皆出祖父之手
祖父知沧州 神宗方修官制一新政典祖父被召
同详定每有所拟令枢密承旨张成一就第访问无
不叹美而从之文潞公常谓祖父今之魏相也所谓
好观汉律令便宜章奏可以断国论矣
王钦若定天书制度礼仪蔚缛时议讥之初天书未
卷一 第 7b 页
之降也 真宗访其事于宰相王文正文正曰圣人
以神道设教亦所以行权也上意遂定或以文正为
将顺议者以谓自 太祖革命虽规模宏远而日不
暇给 太祖功成治定而河东犹拒命车书未一
真宗之初北虏有澶渊之役人心未宁或假天命以
镇拊之所谓神道设教非志于将顺也
祖父权知审刑院时知金州张仲宣坐枉法赃罪至
死法官援李希辅例贷死杖脊黥隶海岛祖父奏曰
希辅仲宣均为枉法而情有轻重上谔然曰枉法岂
复有轻重先祖曰希辅知台州受赇数百千额外度
卷一 第 8a 页
僧仲宣则以所部金坑发檄巡检体究无甚利土人
惮兴作遂以金八两求仲宣不差官比较止系违令
可比恐喝条耳故于枉法为轻上曰免决黥之如何
祖父曰士大夫有罪可杀则杀之古者刑不上大夫
今仲宣官五品有罪得乘车今贷其死而黥之使与
徒隶为伍所重者污辱衣冠顾其人无足矜上笑曰
恶伤其类君子之用心也免决与黥流岭外自是为
例有三免之恩
祖父元祐中为吏部尚书时宰执陈乞恩例居在部
之上裁造院阙当用知州人时有以本资投状者而
卷一 第 8b 页
执政子以初任监兼当得之祖父具陈超踰太过孤
寒被抑太甚乞为定制超除不得过三等从之遂为
定令既而祖父执政久不用恩例踰年伯父以通判
射布库叔父以幕职官射滑州推官而已
祖父元祐二年四月除尚书右丞吕司空奏方有族
人诉昭穆事在省遂改命王正仲五年三月方左丞
八年三月罢右仆射为集禧观使
绍圣中蔡衡州重修𥙿陵寔录其叙吴丞相言充在
政府数言新法不便又多荐引王安石所斥退之人
司马某吕某晦叔韩某持国苏某等吴虽为相未久
卷一 第 9a 页
其所施设天下属望以为贤相一时荐引者皆继踵
为贤辅此事过于张说识拔房太尉张曲江矣方熙
宁之初 神宗梦以项安莭为相翌日追班簿及吏
部名籍阅视无有也既又稽考太学士人姓名亦无
之久之吴相寖被知遇常以疾在告既出上偶问以
疾状吴对颈项间有赘瘤近疾作甚不能转侧上亦
悟昔日之梦眷注日隆遂冠台席岂偶然耶惜乎其
啬于命也时又方之杨绾云
卷一 第 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