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0649-033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十七
  嘉礼一
 朝会
   总叙
周天子之朝有四一曰外朝以听讼二曰中朝以见群
臣三曰内朝以听政四曰询事之朝国有大事致万民
而询之于是后世有常朝与大朝会之礼焉汉高祖用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0649-0333b.png
叔孙通起朝仪七年长乐宫成群臣奉贺武帝十月朔
行飨会二千石以上上殿称万岁此大朝会也每月有
朔朝至宣帝则五日一朝此常朝也唐贞观初宣政殿
每日临朝十三年则三日一朝二十三年则每日常朝
永徽间于太极殿五日一朝及朔望朝开元后不能日
见群臣而独朔望一朝其正旦冬至五月朔千秋节则
受朝贺焉宋太祖建隆二年正旦御崇元殿受朝贺元
丰中侍从官常参于垂拱殿百司朝官五日一朝紫宸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0649-0333c.png
殿在京官朔望亦朝于紫宸殿其正旦五月朔日冬至
长春节则行大朝会礼于文德殿焉元世祖至元十一
年正旦始御大明殿受朝贺及后天寿节皆行朝贺礼
每日则宰执入延春閤及别殿奏事而已国朝之制正
旦冬至圣寿节于奉天殿受朝毕赐宴于谨身殿及东
西庑其蕃使表贡则以其所至之日而设朝每日见群
臣于谨身殿或奉天殿奉天门以为常朝焉今著历代
朝会器服仪文之详及国朝仪注图本作朝会篇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0649-0333d.png
   乘舆冠服
周制天子受诸侯朝觐则服衮冕其常朝则用皮弁服
秦灭礼学服尚袀玄(袀缯/也)冕旒前后邃延汉承秦弊服
无定制至明帝时始制冕服魏因汉制无所损益晋正
旦朝贺用介帻通天冠平冕服皂上绛下衣齐梁以下
皆因之隋正旦朝贺服衮冕听朝则服赭黄文绫袍乌
纱折上巾唐正旦朝贺用衮冕冬至朝贺服通天冠绛
纱袍朔日受朝服皮弁绛纱袍其常朝则服赭黄或红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0649-0334a.png
或淡黄䙆袍衫皂纱折上巾宋正旦朝贺服衮冕冬至
及五月朔受朝则服通天冠绛纱袍其常服赭黄淡黄
䙆袍衫或红袍皂纱折上巾便坐视事则服窄袍乌纱
帽元朝用本俗衣冠国朝正旦冬至圣节服衮冕降诏
则服皮弁常服则用乌纱折上巾盘领衣服色按月令
春用青夏用红秋用白冬用黑其土王之日则用黄其
制度图本详见冠服篇
   皇太子冠服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0649-0334b.png
皇太子冠服之制周礼无所见至汉朝服用玄冠绛衣
魏用五时朝服晋用远游冠介帻朱衣绛纱襮唐正旦
冬至朔日入朝以具服远游冠绛纱袍五日常朝正旦
冬至受朝公服远游冠绛纱单衣朔日及视事服弁服
绛纱衣其常服进德冠服裤褶宋朝会用远游冠朱明
服其常服皂纱折上巾紫公服元朝用本俗冠服国朝
正旦冬至圣节皇太子服衮冕九章降诏侍朝用皮弁
服常服用皂纱折上巾服诸色盘领衣其制度图本详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0649-0334c.png
见冠服篇
   诸王冠服
诸王盖即周之上公汉之诸侯王也周制朝天子上公
用衮冕九旒服九章汉诸侯王用远游冠绛衣唐亲王
用远游冠黑介帻绛纱单衣宋亲王用七梁冠服朱衣
朱裳元用其本俗衣冠国朝正旦冬至圣节诸王服衮
冕九章降诏侍朝服皮弁服用乌纱折上巾诸色盘领
衣其制度图本详见冠服篇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0649-0334d.png
   群臣冠服
周制上公朝君执桓圭九寸衮冕九章侯执信圭伯执
躬圭鷩冕七章子执谷璧男执蒲璧毳冕五章汉群臣
用五时朝服东汉用织文衣唐朝贺一品二品用五梁
冠服朱衣诸司三品御史台四品两省五品用三梁冠
四品五品六品用两梁冠并服朱衣朔望日朝服裤褶
其每日常朝则用公服三品以上紫五品以上绯六品
七品以绿八品九品以青宋大朝会冠服其常朝之服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0649-0335a.png
皆与唐同公服宋初与唐同神宗元丰间改一品至四
品服紫五品六品服绯七品以下皆绿元大朝会用唐
宋公服之制一品至五品服紫六品七品服绯八品以
下皆绿其常朝则用国俗衣冠国朝大庆会朝服一品
七梁冠二品六梁三品五梁四品四梁五品三梁六品
七品二梁八品九品一梁衣俱用赤常服则用乌纱帽
盘领衣束带其详见冠服篇
   仪仗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0649-0335b.png
汉以前朝会仪仗尚简高祖朝长乐宫庭中陈车骑戍
卒卫官设兵张旗帜殿下郎中侠陛陛各数百人后汉
正旦天子幸德阳殿大会则有虎贲羽林之属执弧弓
撮矢列于陛之左右唐凡大朝会以三卫番上分为五
仗号为衙门五卫一曰供奉仗二曰亲仗三曰勋仗四
曰翊仗五曰散手仗元日冬至朝会宴见番国王则供
奉仗散手仗立于殿上又有黄麾仗左右厢各十二部
为十二行又有夹毂队持钑队步甲队辟邪旗队又有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0649-0335c.png
清游队朱雀队玄武队诸卫挟门队长枪队宋大庆殿
大朝会黄麾大仗用五千二十五人文德殿视朝黄麾
半仗用二千二百六十五人紫宸殿大辽使朝用一千
五十六人元大朝会设内外仗用七百四十八人国朝
大朝会奉天门外中道陈龙旗十二纛一豹尾一左右
布旗六十四每旗用甲士五共用甲士三百二十奉天
门内设五辂仗马六丹墀仪仗九十丹陛仪仗九十殿
门前擎执黄盖校椅等仪二十四殿上擎执香垆等仪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0649-0335d.png
八其制度图本详见仪仗篇
   班位
周制朝会班位其在外朝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
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
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斯听狱之时所列位也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
(外刺也列槐以为位者槐之言怀/也言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也)其在中朝则王南面
三公北面东上孤东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王族故
士武士在路门之右南面东上太仆太右太仆从者在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0649-0336a.png
路门之左南面西上(此王视事于路门之位也王族故/士为士免退留宿卫者太右司右)
(也太仆从者小臣/祭仆御仆𨽻仆也)其在询事之朝则王南向三公及州
长百姓北面群臣西面群吏东面汉高帝长乐宫成功
臣列侯
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向文官丞相以下
陈东方西向唐开元礼正旦冬至受群臣朝贺典仪设
文官三品以上位于横街之南道东介公酅公于横街
之南道西武官三品以上于介公之西少南每等异位
重行北面相对为首设文官四品五品位于乐悬东六品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0649-0336b.png
以下于横街南每等异位重行西向北上设诸州朝集
使位都督刺史及三品以上东方南方于文官三品之
东重行北面西上西方北方于武官三品之西重行北
面东上四品以下皆分方位于文武官当品之下诸州
使人分方位于朝集使下亦如之设诸亲位于四品五
品之南皇宗亲在东异姓亲在西设诸方客位三等以上
东南方者于东方朝集使之东每国异位重行北面西
上西北方者于西方朝集使之西每国异位重行北面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0649-0336c.png
东上四等以下分方位于朝集使六品之下重行每等
异位奉礼设门外位文官于东朝堂之前每等异位重
行西面介公酅公于西朝堂之前武官于介公之南少
退每等异位重行东面诸亲位于文武官四品五品之
南皇宗亲在东异姓亲在西设诸州朝集使位东南方
者在宗亲位之南每等异位重行西面西北方者于异
姓亲之南每等异位重行东面诸州使人分方位于朝
集使之下亦如之诸方客位东南方者于东方朝集使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0649-0336d.png
之南每国异位重行西面北上西北方者于西方朝集
使之南东面北上宋大庆殿正旦冬至大朝会三师三
公侍中中书令左右仆射开府仪同三司在丹墀香案
之南少东次尚书左丞在其后皆北面西上亲王在香
案之南少西北面东上门下侍郎位于其东次左散骑
常侍次给事中左諌议大夫次左司諌正言皆重行位
于其后观文资政殿大学士学士端明殿学士位于次
南并西面北上中书侍郎位于其西次右散骑侍郎次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0649-0337a.png
中书舍人右諌议大夫次右司谏正言皆重行位于其
后翰林学士承旨至宝文阁学士位于次南次枢密直
学士待制皆重行位于其后并东面北上契丹使在龙
墀之上少西北面宗姓节度使以下至率府副率在横
街之南分东西相对各重行异位北上夏国使在宫架
之东军员在其后夏国从人次之高丽使在宫架之西
军员在其后高丽从人次之诸道贡举解首在其后皆
北面序班于大庆门外则东西相对以北为上元文武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0649-0337b.png
百司自一品至九品序列于崇文门外文班自外旁折
位入日精门武官自外旁折位入月华门各就东西起
居位立定然后趋丹墀就位行礼国朝文官齐班位于
午门外之东西向以北为上武官齐班位于午门外之
西东向以北为上午门西偏门入奉天门西偏门文官
起居位于文楼丹墀之南北上西向武官起居位于武
楼丹墀之南北上东向殿前班位于武官起居位之北
北上东向侍从班起居位于文官起居位之北北上西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0649-0337c.png
向文官一品二品拜位于内道上之东每等异位重行
北面西上武官一品二品拜位于内道上之西每等异
位重行北面东上文官三品以下拜位于丹墀内道下
之东每等异位重行北面西上武官三品以下拜位于
丹墀内道下之西每等异位重行北面东上分文武官
为十八位第一班正一品第二班从一品第三班正二
品第四班从二品第五班正三品第六班从三品第七
班正四品第八班从四品第九班正五品第十班从五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0649-0337d.png
品第十一班正六品第十二班从六品第十三班正七
品第十四班从七品第十五班正八品第十六班从八
品第十七班正九品第十八班从九品使客位文官之

   乐
乐之为用尚矣周制小胥正乐悬之位王用宫悬故后
世朝会则设乐汉燕乐群臣设黄门鼓吹乐武帝时宴
会则张四悬乐梁朝会设宫悬唐朝会设宫悬又设鼓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0649-0338a.png
吹又设十部伎乐以备华夷宋朝会设宫悬别殿上寿
则用教坊乐元正旦天寿节用云和乐兼用武队国朝
正旦冬至圣节朝贺用大乐宴会加奏细乐兼用舞队
详见乐书
   执事
周制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大宾要服以内/诸侯大客谓其)
(孤/卿)汉高祖朝长乐宫谒者引礼卫官设兵张旗帜(张音/帐)
殿下侠陛郎中数百人(侠与/挟同)大行设九宾胪句传(上传/告下)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0649-0338b.png
(为胪下告/上为句)有御史执法察不如仪者晋正会执事受贽
郎掌受贽谒者掌引王公礼大鸿胪掌群臣礼大常掌
引导掌礼郎掌赞事大行令掌二千石礼大乐令掌奏
雅乐乘黄令掌陈车太官令掌行御酒司徒掌持羔大
司农掌持饭尚书掌持案唐正至朝贺执事尚舍奉御
掌设御幄守宫掌设群官使客次大乐令掌展宫悬乘
黄令掌陈车辂尚辇奉御掌陈舆辇尚舍奉御掌设解
剑席典仪掌文武百官位于殿前奉礼掌设文武百官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0649-0338c.png
位于门外符宝郎掌奉宝通事舍人掌引礼中书侍郎
掌诸州镇表案绛公服令史二人对举给事中掌祥瑞
案绛公服二人对举中书令掌奏诸方表黄门侍郎掌
奏祥瑞宋正至朝贺执事太乐令掌乐恊律郎掌举麾
偃麾符宝郎掌奉宝侍中掌版奏中书侍郎掌押表案
给事中掌押祥瑞案中书令掌奏诸方镇表门下侍郎
掌奏诸方镇祥瑞户部尚书掌奏诸州贡物司天监掌
奏云物光禄卿掌奏上寿尚食奉御掌进酒殿中监掌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0649-0338d.png
省酒通事舍人掌赞赐酒太官令掌奏巡周食遍大乐
丞掌引舞殿中监掌进爵元正旦朝贺殿上执事挈壶
郎二人司香二人主酒二十人主湩二十人主膳二十
人护尉四十人警跸三人殿下执事司香二人护尉四
十人右阶下五长凡六人都点检一人右点检一人左
点检一人殿内将军一人殿外将军一人宿直将军一
人左阶下五长三人殿内将军一人殿外将军一人宿
直将军一人司晨郎二人表案舆士四人礼物案舆士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0649-0339a.png
四人圉人十人右仗之东侍仪使二人引进使一人通
班舍人一人尚引舍人一人阅仗舍人一人奉引舍人
一人先舆舍人一人纠仪官四人左仗之西侍仪使二
人引进使一人承奉班都知一人宣表目舍人一人宣
表修撰一人宣礼物舍人一人奉表舍人一人尚引舍
人一人阅仗舍人一人奉引舍人一人先舆舍人一人
押礼官二人纠仪官四人知班三人宣赞舍人一人通
赞舍人一人护尉三十人立大明门闑外承传二人立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0649-0339b.png
大明门楹间国朝朝会执事导驾侍仪使六员导皇太
子引进四员引亲王四员宣表一员宣表目一员展表
二员通赞一人赞礼一人知班二人典仪二人引文班
舍人二人引武班舍人二人引使客舍人四人引殿前
左右班四人催班舍人四人铺垫拜席界画位次陈设
版位舍人二人举丹墀表案舍人二人举殿上表案舍
人二人执外办牌舍人一人殿前班指挥使三员侍从
班光禄寺官三员殿门前拱卫司官二员丹墀阶上宿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0649-0339c.png
卫镇抚二员殿门前护卫执戟千户八员丹墀阶下护
卫执斧三十四员丹墀南五辂舆士四十员御座左右
擎执内使八员丹陛上四隅执斧将军四员殿门左右
执斧将军六员奉天门将军六员殿上执斧捲帘将军
二员丹陛上鸣鞭四人殿门前擎执仪仗十六人丹墀
东西擎执仪仗九十人丹陛东西擎执仪仗九十人文
武楼南掌仗马典牧所官二员控仗马十二人乐工六
十四人奉天门外中道擎执十七人中道左右擎执旗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0649-0339d.png
弓弩三百二十人控象十二人虎豹栅舆士二十四人
午门外军士若干人
   陈设
周官司几筵凡大朝觐设黼依依前南乡(白与黑之谓黼/画斧于扆故名)
(黼依依与扆/同乡音向)设筦筵纷纯(筦蒲之细者以蒲为筵/以粉为纯纯音准缘也)加缫
席画纯(缫席谓加缫饰画/纯画众色以章之)加次席黼纯(次席以次列成/文黼纯以断割)
(为/义)汉每大朝会必陈乘舆法物车辇于庭唐正至大朝
贺列仗卫备羽扇于两厢之上尚舍奉御设御幄于太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0649-0340a.png
极殿北壁下南向铺御座如常仪守宫设群官客使等
次于东西朝堂太乐令展宫悬于殿庭设麾于殿之西
阶乘黄令陈车辂尚辇奉御陈舆辇尚舍奉御设解剑
席典仪设文武官介公酅公诸州朝集使诸亲位诸方
客位于殿前奉礼设文武官介公酅公诸亲位诸州朝
集使位诸方客位于门外设诸州进表案于右延明门
外设祥瑞案于左延明门外设诸州贡物于太极门东
西厢宋正至大朝会前期有司设御座于大庆殿东西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0649-0340b.png
房于御座之左右少北东西阁于殿后百官宗室客使
次于朝堂之内外五辂先陈于庭兵部设黄麾仗于殿
之内外太乐令展宫架之乐于横街南鼓吹令分置十
二架于宫架外设恊律郎二人位于殿上及宫架西北俱
东向陈舆辇御马于龙墀伞扇于沙墀典仪设文武大
小百官位于丹墀南之东西设契丹使位于龙墀上又
设夏国使高丽使位于宫架之东西元朝贺殿上设漏
案香案酒海殿门外中道设褥位丹陛中道设鸣鞭丹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0649-0340c.png
墀中道设香案又设表案礼物案中道南东西设乐位
设内黄麾立仗设外牙门立仗国朝陈设见于仪注图

   赞词
汉武帝正旦朝贺二千石以上上殿称万岁后汉同晋
正旦谒者奏蕃王臣某等奉觞再拜上千万岁寿百官
伏称万岁隋正旦冬至群官上寿酒三称万岁唐正旦
皇太子称贺曰元正首祚景福惟新伏惟陛下与天同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0649-0340d.png
休冬至称贺曰天正长至伏惟陛下如日之升群臣称
贺曰元正首祚景福惟新伏惟具尊号陛下与天同休
宣答云履新之庆与公等同之千秋节侍中奉称曰千
秋令节臣等不胜大庆宣答云得卿等寿酒与卿等内
外同庆宋正旦群臣赞词云元正启祚万物咸新伏惟
皇帝陛下膺乾纳祐与天同休宣答云履新之庆与公
等同之冬至称贺云晷运推移日南长至伏惟陛下与
天同休宣答云履长之庆与公等同之国朝正旦皇太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0649-0341a.png
子朝贺赞词云长子某兹遇履端之节谨率诸弟某等
钦诣父皇陛下称贺宣答云履端之庆与长子等同之
群臣赞词云兹遇三阳开泰万象惟新钦惟皇帝陛下
膺乾纳祐奉天永昌宣答云履端之庆与卿等同之冬
至皇太子朝贺赞词云长子某兹遇履长之节谨率诸
弟某等钦诣父皇陛下称贺宣答云履长之庆与长子
等同之群臣朝贺赞词云律应黄钟日当长至钦惟皇
帝陛下应乾纳祐奉天永昌宣答云履长之庆与卿等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0649-0341b.png
同之
   贺表
章表之名起于汉至隋正旦及冬至朝贺有司奉上诸
州表此正至始有表贺之礼也唐元日在外诸州府军
监长吏及诸道节度观察防禦团练等使并奉表贺至
日中书令诣御前跪奏之冬至在外亦无进表之礼宋
制正旦冬至不受朝则宰臣率文武群官诣东上閤门
拜表太宗承天节不受朝群臣诣阁拜表献寿若受朝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0649-0341c.png
则奏诸方镇表而已元正旦圣节在内省院台长官进
表称贺在外行中书省亦然其所属五品以上第进所
属上司类进都省各万户府进枢密院廉访司进御史
台亦类进焉国朝正旦冬至圣节各行中书省及直𨽻
府州上表贺其行省所属府州则进于行省类进中书
省朝贺之日宣表官取行省或方镇大臣高品者一表
跪宣于御座前在内宰执既具祝赞之词不复表贺其
写表仪式表文起首具官臣某等诚欢诚忭稽首顿首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0649-0341d.png
上言(云云/)中贺臣某等诚欢诚忭稽首顿首钦惟皇帝
陛下(云云/)末后臣等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
奉表称贺以闻臣某等诚欢诚忭稽首顿首谨言表文
后具年月日具官臣某等谨上表(以上并用小字真书/其署名加小端谨表)
(文前上面贴黄帖一方如印大帖下用印黄帖上所书/如正旦写进贺正旦表文冬至写进贺冬至表文圣寿)
(写进贺圣寿表文谢恩写进上谢/恩表文末后年月日上亦用印)封皮(上用黄帖如正/旦于上书写进)
(贺正旦表文冬至写进贺冬至表文圣寿写进贺圣寿/表文谢恩写进上谢恩表文黄帖下用印印下写具官)
(臣某上进谨封于上进/谨封字上用印齐于下)副本(用手本小字真书后年/月日上用印黄绫表褙)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0649-0342a.png
(用木饰以金龙锁钥全黄罗夹袱二条上销金龙文/小者裹表于匣内大者裹于匣外仍用毡片油绢袱)
(重/裹)
   礼物
古之朝会臣下有贽见之礼周制诸侯朝天子奉束帛
加璧唯国所有以为庭实或马或虎豹皮龟金丹漆丝
纩竹箭分为三享汉武帝正旦朝贺公侯执璧二千石
执羔六百石执雁晋武帝有受贽郎正旦朝贺蕃王等
奉白璧各一太尉二千石等奉璧皮帛羔雁雉以为贺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0649-0342b.png
礼毕以贽授受贽郎郎以璧帛付谒者以羔雁雉付太
常梁元会王公以下奉圭璧以为贽礼毕以付主客郎
唐开元间正旦朝贺户部以诸州贡物陈于太极门东
西厢礼部以诸蕃贡物取可执者蕃客手执入就内位
其重大者则陈于朝堂之前礼毕并以贡物付有司宋
正旦朝贺户部以诸州贡物礼部以诸蕃贡物各陈于
宫悬之南元正旦进贺礼物太师府马一匹中书省马
二十七匹纳失失九匹金段子四十五匹金香炉香合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0649-0342c.png
一副枢密院马九匹御史台马三匹徽政院马九匹宗
正府宣政院各马二匹宣徽通政集贤翰林国史等院
大司农留守拱卫司及都护府各马一匹太常寺太史
院秘书监各罗九匹
   鸣鞭
周官条狼氏掌执鞭以趋辟王出入则八人夹道又朝
士掌帅其属以鞭呼趋且辟禁慢期错立族谈者晋中
朝大驾有执鞭之制又事物纪原云唐有鸣鞭盖本乎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0649-0342d.png
周事也宋大庆殿正旦冬至朝会乘舆出殿上捲帘殿
下鸣鞭奏外办殿上鸣鞭扇开殿下鸣鞭扇合帘下鸣
鞭元正旦朝会设鸣鞭位于殿前丹陛中道乘舆升辇
鸣鞭三升御榻鸣鞭三宴毕鸣鞭三其鞭之制绿柄鞭
以梅红丝为之梢用黄茸而渍以蜡国朝正旦冬至圣
节朝会及蕃使来朝设鸣鞭四人于奉天殿丹陛上北
向立百官入旁折位皇帝出谨身殿鸣鞭三皇帝升奉
天殿鸣鞭三朝毕皇帝还宫鸣鞭三常朝皇帝升殿鸣
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0649-0343a.png
鞭三朝毕鸣鞭三
   鸡唱
周官鸡人大宾客会同则夜嘑(音/呼)旦以嘂(音/叫)百官盖鸡
知时之物故象之以告行事之期也唐大朝会则鸡人
服绛帻唱筹以报时宋置挈壶正掌司辰刻其法每一
时为八刻二十分每一刻击鼓八鼓后进时牌馀二
十分为鸡唱唱绝击一十五鼓为时正他辰并同唯午
时击八鼓后鸡唱唱绝击百五十鼓为午时正凡大宴
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0649-0343b.png
会则设司天鸡唱楼于殿侧以掌报时元正旦圣节大
朝会设司辰郎二人一人立左楼上服朱衣候时北面
而鸡唱一人立楼下服绿衣候时捧牙牌趋丹墀跪报
露阶之下其鸡唱之词天欲曙淡银河耿珠露平旦寅
辟凤阙集朝绅日出卯伏群阴光四表食时辰思政治
味忘珍禺中已听政馀玩经史日南午散离明同率土
日昳未虑万机犹抑畏晡时申入宴息静怡神日入酉
卫皇图固扄守日已暮列周庐严拱户甲夜已粲星躔
卷十七 第 22a 页 WYG0649-0343c.png
皆顺轨乙夜庚齐七政审玑衡丙夜辛梦上帝赉良臣
丁夜壬银箭缓九重深戊夜癸复求衣思治理昼辞十
章夜辞五章国朝与元制同
   宴会
古者诸侯朝正于王王有燕乐之礼鹿鸣燕群臣嘉宾
则又成周之盛事也自汉以降遇节庆朝贺必举大会
高帝十月朝诸侯群臣置酒行九觞礼武帝十月朔享
会二千石以上举觞御食前司空奉羔大司农奉饭百
卷十七 第 22b 页 WYG0649-0343d.png
官受赐宴享大作乐后汉正月德阳殿大朝宗室公卿
大夫百官蛮貊胡羌杂会万人赐酒食庭作鱼龙变化
等戏魏武帝正会文昌殿用汉仪东晋正会皇太子在
三恪下三公上宋皇太子在三恪之上齐因之梁正会
皇太子剑履升座会讫先兴隋朝会皇太子坐于御座
东南西向唐文官三品以上座于御座之东南西向介
公酅公座于御座西南东向武官三品以下于介公酅
公之后朝集使东南方者座于文官三品之后西北方
卷十七 第 23a 页 WYG0649-0344a.png
者于武官三品之后俱重行每等异位以北为上乐用
登歌二舞或间用九部伎乐上公上寿行群官酒十二
遍礼毕宋大宴会有司预于殿庭设山楼排场为郡仙
队仗六蕃进贡九龙五凤之状设司天鸡唱楼于侧殿
陈锦绣帏帟设香毬文茵宰相使相三师三公参知政
事东宫三师仆射学士大夫中丞三少尚书常侍宾客
太常宗正卿丞郎给事諌舍节度两使留后观察防禦
团练刺史上将军统军都指挥使坐于殿上文武四品
卷十七 第 23b 页 WYG0649-0344b.png
以上知杂御史郎中郎将禁军都虞候坐于朵殿馀升
朝官诸军副都头以上诸蕃进奉使诸道进奉军将分
座于两廊宰相使相座以绣墩参知政事以下用二蒲
墩加罽毯军都指挥以上用一蒲墩自朵楼而下皆绯
缘毡条席殿上器以金馀以银宰相升殿进酒各就座
酒九行宴讫舞蹈拜谢而出元正旦圣节皇太子坐于
东南西面在宗室三公之上宗王勋臣皆服质孙各依
元定功臣位序坐于殿上东西相向丞相枢密使御史
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0649-0344c.png
大夫坐于诸王勋臣之后西坐东向自馀文武三品以
上升殿立饮而退上寿行喝盏礼乐用大乐鼓吹及诸
舞队酒行无算兼用马湩国朝正旦冬至圣节宴会于
谨身殿御座东偏设皇太子西向座次诸王座其西偏设
诸王座东向与东偏诸王相对殿中左右第一行文武
官一品二品坐馀坐于左右第二行右第三行及后行
并坐三品以上武官左第三行及后行并坐三品以上
文官西庑坐四品以下武官东庑坐四品以下文官会
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0649-0344d.png
之时拱卫司于殿庭设黄麾仗及擎执如奉天殿之仪
和声郎列乐于殿上之南间作大乐细乐酒七行食(阙/)
凡行酒初行奏大乐作太清曲次行细乐奏感皇恩曲
三行细乐奏贺圣朝曲四行细乐奏普天乐曲五行舞
诸国来朝队六行细乐奏朝天子曲七行舞长生队细
乐奏醉太平曲凡进食则作大乐宴毕皇帝皇太子诸
王还宫百官以次出
   正旦朝贺仪注(冬至仪注同但改/用赞词并宣答)
卷十七 第 25a 页 WYG0649-0345a.png
前期内使监官陈御座香案于奉天殿设皇太子亲王
次于文楼其丹墀中侍仪司设表案于内道之西北文
官起居位于文楼之南西向武官起居位于武楼之南
东向文官一品二品拜位于内道上之东每等异位重
行北向西上武官一品二品拜位于内道上之西每等
异位重行北向东上文官三品四品以下拜位皆列于
内道之下每等异位重行北面西上武官拜位于内道
之下每等异位重行北面东上使者位于文官拜位之
卷十七 第 25b 页 WYG0649-0345b.png
东北面西上善世玄教僧道位于文官四品之东使客
位之北殿前班诸执事起居位于武官起居位之北东
向侍从班诸执事起居位于文官起居位之北西向捧
表官宣表官宣表目官展表官位于表案之西东向纠
仪御史二人位于表案之南东西相向宿卫镇抚二人
于东西陛下东西相向护卫百户二十四人位于宿卫
镇抚之南稍后东西相向典牧所官二人位于乘马之
前东西相向司辰郎报时位于内道之中文武官拜位
卷十七 第 26a 页 WYG0649-0345c.png
之北知班二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通赞
赞礼二人位于知班之北东西相向通赞在西赞礼在
东引文武班四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稍后东西相
向引殿前班二人位于引武班之南引使者二人位于
引文班之南举表案二人位于引武班之北举殿上表
案二人位于西陛之下东向其丹陛上设皇太子亲王
拜位于陛上正中殿前班指挥司官三员侍立位于
陛上之西东向光禄寺官三员侍立位于陛上之东西
卷十七 第 26b 页 WYG0649-0345d.png
向仪鸾司官位于殿中门之左右东西相向护卫千户
八人位于殿东西门之左右东西相向典仪二人位于
陛上之南东西相向鸣鞭四人位列于殿前班之南北
向将军六人于殿门之左右各东西相向天武将军四
人位于陛上之四隅各东西相向其奉天殿上尚宝司
设宝案于正中设表案于宝案之南皇太子亲王位于
宝案之南文官侍从班起居注给事中殿中侍御史尚
宝卿位于殿上之东西向武官侍从班悬刀指挥位于
卷十七 第 27a 页 WYG0649-0346a.png
殿上之西东向受表兼受表目官位于文官侍从班之
南西向内赞二人位于受表官之南东西相向捲帘将
军二人位于帘前东西相向是日侵晨金吾卫陈设甲
士于午门外之东西击鼓位于门外之中道列旗仗于
奉天门外之东西拱卫司于皇太子亲王位设拜褥陈
仪仗于丹陛上及丹墀之东西陈五辂于丹墀之南北
向典牧所陈仗马于文武楼南东西相向虎豹于奉天
门外东西和声郎陈乐于丹墀文武官拜位之南侍仪
卷十七 第 27b 页 WYG0649-0346b.png
司舍人二人举表案入就殿上位舍人二人以表函置
于案举入丹墀位击鼓初严催班舍人各请文武百官
具朝服击鼓次严引班引文武百官各依品从齐班于
午门外以北为上东西相向通班赞礼知班典仪内赞
宿卫镇抚护卫鸣鞭殿内外将军俱入就位引班引殿
前班指挥光禄卿纠仪官捧表官宣表官宣表目官展
表官受表官各依品从序立于起居位东西相向诸侍卫官各
服其器服及尚宝卿侍从官入诣谨身殿候迎击鼓三
卷十七 第 28a 页 WYG0649-0346c.png
严引班引文官由午门东畔金水桥东奉天东门入
就起居位武官由午门西畔金水桥西奉天西门入就
起居位引僧道使客随文班入立于文班之后立定侍
仪奏外办御用监令奏请皇帝服衮冕御舆以出尚宝
卿捧宝及侍仪侍卫导从警跸如常仪皇帝将出仗动
(大乐鼓/吹振作)升御座(乐止/)将军捲帘尚宝卿以宝置于案拱
卫司官由殿西门出降自西阶引班引入起居位立定
通班唱某衔指挥使臣某以下起居赞礼唱鞠躬平身
卷十七 第 28b 页 WYG0649-0346d.png
讫引班引至丹墀拜位北面立赞礼唱鞠躬(乐作/)拜兴
拜兴平身(乐止/)赞礼唱指挥使稍前指挥前立定赞礼
唱鞠躬指挥使及以下皆鞠躬唱圣躬万福唱平身复
位指挥使复位赞礼唱鞠躬(乐作/)拜兴拜兴平身(乐止/)
通班唱各恭事殿前班侍从班及诸执事各就本位引
进引皇太子具衮服与亲王俱由奉天东门入(乐作/)
自东阶至丹陛拜位(乐止/)引进赞鞠躬(乐作/)拜兴拜兴
拜兴拜兴平身(乐止/)引进导皇太子亲王诣奉天殿东
卷十七 第 29a 页 WYG0649-0347a.png
门入(乐作/)引进立伺于门外内赞接引皇太子亲王至
御座前行礼位(乐止/)内赞唱跪皇太子亲王皆跪皇太
子称贺云长子某兹遇履端之节(冬至则云/履长之节)谨率诸弟
某等钦诣父皇陛下称贺制曰履端之庆(冬至则云/履长之庆)
长子等同之听制毕内赞唱俯伏兴平身皇太子亲王
皆俯伏兴平身内赞引皇太子亲王由东门出(乐作/)
进引复丹陛拜位(乐止/)引进唱鞠躬(乐作/)拜兴拜兴拜
兴拜兴平身(乐止/)引进引皇太子亲王降自东阶(乐作/)
卷十七 第 29b 页 WYG0649-0347b.png
文楼(乐止/)司辰再报时讫通班具丞相衔臣某以下起
居引班唱鞠躬平身引班引文武百官入丹墀拜位北
面立初行(乐作/)至位(乐止/)知班唱班齐赞礼唱鞠躬(乐/)
(作/)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引班引丞相诣西阶
升引班立候于阶下捧表官诣案前搢笏捧表及宣表
官宣表目官展表官以次从丞相行(乐作/)至殿西门(乐/)
(止/)捧表官宣表官宣表目官展表官立于殿西门外内
赞接引丞相至御座前内赞唱跪丞相跪赞礼唱众官
卷十七 第 30a 页 WYG0649-0347c.png
皆跪丞相跪奏具官臣某等兹遇三阳开泰万象维新(冬/至)
(则云律应黄/钟日当长至)钦惟皇帝陛下膺乾纳祐奉天永昌贺讫内
赞唱俯伏兴平身丞相俯伏兴平身赞礼唱俯伏兴平身
众官皆俯伏兴平身内赞引丞相出殿西门(乐作/)丞相降
自西阶引班引复位(乐止/)捧表官宣表官宣表目官展表官
由殿西门入内赞唱进表捧表官捧表跪进于案前受表
官搢笏跪于案东受表及表目置于案出笏兴退复位捧
表官出笏兴退立于殿内之西东向内赞唱宣表宣表目
卷十七 第 30b 页 WYG0649-0347d.png
官诣案前搢笏取表目跪宣于殿内之西展表官搢笏同
跪展宣毕展表官出笏复位宣表目官俯伏兴以表目复
于案出笏退复位宣表官诣案前搢笏取表跪宣于殿内
之西展表官搢笏同跪展宣讫展表官出笏一人以表复置
于案俱退立于位宣表官俯伏兴同捧表官宣表目官展
表官以次出殿西门降自西阶各还本位赞礼唱鞠躬(乐/)
(作/)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给事中诣御座前跪承
制由殿中门出至丹陛上东南西向称有制赞礼唱跪百
卷十七 第 31a 页 WYG0649-0348a.png
官皆跪给事中宣云皇帝制曰履端之庆(冬至则云/履长之庆)
卿等同之宣讫给事中由西门入跪奏承制毕俯伏兴
还侍位赞礼唱俯伏兴平身赞礼唱搢笏鞠躬三舞蹈
唱跪唱山呼各官拱手加额曰万岁赞礼又唱山呼各
官又拱手加额曰万岁赞礼又唱再山呼各官又拱手
加额曰万万岁(凡呼万岁乐工军校/齐声击鼓应呼之)出笏俯伏兴(乐作/)
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侍仪前跪奏礼毕鸣鞭
皇帝兴(乐作/)警跸侍从导引至谨身殿(乐止/)舍人各举
卷十七 第 31b 页 WYG0649-0348b.png
表案出引班引丞相以下文武百官以序出
   圣节仪注
前期内使监官陈御座香案于奉天殿设皇太子亲王
次于文楼其丹墀中侍仪司设表案于内道之西北文
官起居位设于文楼之南西向武官起居位于武楼之
南东向文官一品二品拜位于内道上之东每等异位
重行北向西上武官一品二品拜位于内道上之西每
等异位重行北向东上文官三品以下拜位于内道下
卷十七 第 32a 页 WYG0649-0348c.png
之东每等异位重行北面西上武官三品以下拜位于
内道下之西每等异位重行北面东上善世玄教僧道
拜位于文官四品之东使客位北使者位验品在文官
拜位之东北面西上殿前班诸执事起居位于武官起
居位之北东向侍从班诸执事起居位于文官起居位
之北西向捧表官宣表官宣表目官展表官位于表案
之西东向纠仪御史二人位于表案之南东西相向宿
卫镇抚二人于东西陛下东西相向护卫百户二十四
卷十七 第 32b 页 WYG0649-0348d.png
人位于宿卫镇抚之南稍后东西相向典牧所官二人
位于乘马之前东西相向司辰郎报时位于内道之中
文武官拜位之北知班二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东
西相向通赞赞礼二人位于知班之北东西相向通赞
在西赞礼在东引文武班四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
稍后东西相向引殿前班二人位于引武班之南引使
者二人位于引文班之南举表案二人位于引武班之
北举殿上表案二人位于西陛之下东向其丹陛上侍
卷十七 第 33a 页 WYG0649-0349a.png
仪司设皇太子亲王拜位于丹陛上正中殿前班指挥
司官三员侍立位于陛上之西东向光禄寺官三员位
于陛上之东西向拱卫司官位于殿中门之左右东西
相向护卫千户八人位于殿东西门之左右东西相向
典仪二人位于陛上之南东西相向鸣鞭四人位列于
殿前班之南北向将军六人于殿门之左右各东西相
向天武将军四人位于陛上之四隅各东西相向其奉
天殿上尚宝司设宝案于正中侍仪司设表案于宝案
卷十七 第 33b 页 WYG0649-0349b.png
之南皇太子亲王于表案之南文官侍从班起居注给
事中殿中侍御史尚宝卿位于殿上之东西向武官侍
从班悬刀指挥位于殿上之西东向受表兼受表目官
位于文官侍从班之南西向内赞二人位于受表官之
南东西相向捲帘将军二人位于帘前东西相向是日
侵晨金吾卫陈设甲士于午门外之西丹陛上设皇太
子亲王拜褥陈仪仗于丹陛上及丹墀之东西击鼓位
午门外中道列旗仗于奉天门外之东西拱卫司陈五
卷十七 第 34a 页 WYG0649-0349c.png
辂于丹墀之南北向典牧所官陈仗马于文武楼南东
西相向虎豹于奉天门外之东西和声郎陈乐于丹墀
文武官拜位之南侍仪司舍人二人举表案入就殿上
位舍人二人以表函置于案举入丹墀位击鼓初严催
班舍人各请文武百官具朝服击鼓次严引班引文武
百官齐班于午门外以北为上东西相向通班赞礼知
班典仪内赞宿卫镇抚护卫鸣鞭殿内外将军俱入就位
引班引殿前班指挥光禄卿紏仪官捧表官宣表官宣
卷十七 第 34b 页 WYG0649-0349d.png
表目官展表官受表官各依品从序立于起居位东西
相向诸侍卫官各服器服及尚宝卿侍从官入诣谨身
殿候迎击鼓三严引班引文官由午门东偏门东畔金
水东桥奉天东门入起居位武官由午门西偏门西畔
金水西桥奉天西门入起居位引僧道使客入立于文
班之后侍仪奏外办御用监令奏请皇帝服衮冕御舆
以出尚宝卿捧宝及侍卫导从警跸如常仪皇帝将出
仗动(大乐鼓/吹振作)升御座(乐止/)将军捲帘尚宝卿以宝置于
卷十七 第 35a 页 WYG0649-0350a.png
案拱卫司鸣鞭司晨报时鸡唱讫诸侍从官由殿西门
出降自西阶引班引入起就位立定通班唱某衔指挥
使臣某以下起居赞礼唱鞠躬平身引班引至丹墀拜
位北面立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初鞠躬(乐作/)
(乐止/)赞礼唱指挥使稍前鞠躬指挥使稍前及以下
皆鞠躬赞礼唱圣躬万福平身复位唱鞠躬拜兴拜兴
平身初鞠躬(乐作/)平身(乐止/)通班唱各恭事殿前班侍
从班及诸执事官皆就本位引进引皇太子亲王自奉
卷十七 第 35b 页 WYG0649-0350b.png
天门东门入(乐作/)升自东阶至丹陛拜位(乐止/)引进唱
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初鞠躬(乐作/)平身(乐止/)
引进引皇太子亲王由奉天殿东门入引进立于门外
内赞接引皇太子亲王至御座前行礼位(初行乐作/至位乐止)内赞
唱跪皇太子亲王皆跪皇太子称贺云长子某钦遇父
皇陛下圣诞之辰谨率诸弟某等敬祝万岁寿贺讫内
赞唱俯伏兴平身皇太子亲王皆俯伏兴平身内赞引
皇太子亲王以次由殿东门出(乐作/)引进引复位丹陛
卷十七 第 36a 页 WYG0649-0350c.png
拜位立定(乐止/)引进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
皇太子亲王以次降自东阶(乐作/)至文楼(乐止/)司辰再
报时讫通班具丞相衔臣某以下起居引班唱鞠躬平
身引班引入丹墀拜位(初行乐作/至位乐止)知班唱班齐赞礼唱
鞠躬(乐作/)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引班引丞相诣
西阶升(乐作/)至殿西门(乐止/)引班立候于阶下捧表官
诣案前捧表及宣表官宣表目官展表官立于殿西门外
内赞接引丞相至御座前内赞唱跪通赞唱众官皆跪
卷十七 第 36b 页 WYG0649-0350d.png
丞相奏称具官臣某钦遇皇帝陛下圣诞之辰谨率文
武官僚敬祝万岁寿贺讫内赞唱俯伏兴平身赞礼唱
众官皆俯伏兴平身初俯伏(乐作/)平身(乐止/)内赞引丞
相由殿西门出降至西阶引班引复位丞相初出殿西
(乐作/)复位(乐止/)捧表等官由殿西门入内赞唱进表
捧表官跪进受表官跪于案东受表置于案退复位捧
表官兴退于殿西内赞唱宣表宣表目官诣案前取表
目及表跪宣于御座之西展表官同跪展宣表目讫展
卷十七 第 37a 页 WYG0649-0351a.png
表目官一人以表目复于案退立于西宣表目官俯伏
兴宣表官宣于御座之西展表官跪同展宣讫展表一
人以表复于案宣表官俯伏兴同捧表展表官以次出
还本位赞礼唱鞠躬(乐作/)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
(止/)赞礼唱搢笏鞠躬三舞蹈唱跪唱山呼各官拱手加
额曰万岁又唱山呼各官拱手加额曰万岁赞礼再唱
山呼各官又拱手加额曰万万岁(凡呼万岁乐工/军校应声呼之)出笏
俯伏兴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初俯伏(乐作/)平身(乐止/)
卷十七 第 37b 页 WYG0649-0351b.png
侍仪奏礼毕鸣鞭皇帝兴(乐作/)警跸侍从导引至谨身殿
(乐止/)舍人举表案出引班各引文武百官以次出
   宴会仪注
奉天殿大朝贺毕锡宴于谨身殿拱卫司于殿廷左右
设黄麾仗及擎执如奉天殿受朝之仪内使监光禄寺
陈设御座又设皇太子座于御座东偏西向稍南设诸
王座以次而南皆西向又于御座西偏设诸王座与东
偏诸王相对以次而南皆东向殿内左右第一行第二
卷十七 第 38a 页 WYG0649-0352a.png
行设文武一品二品官座以北为上东西相向左第三
行及后行设三品文官座以北为上皆西向右第三行
及后行设三品武官座以北为上皆东向又于东庑下
设四品以下至九品文官座以北为上西庑下设四品
以下至九品武官座以北为上和声郎于殿之南楹陈
大乐细乐及诸舞队光禄寺设御酒樽于殿之南楹皇
太子亲王文武三品以上官酒樽于殿门左右御位司
壶二人尚酒尚食二人东偏皇太子亲王司壶一人奉
卷十七 第 38b 页 WYG0649-0352b.png
酒奉食二人西偏亲王司壶一人奉酒奉食二人文武
官左右第一行各司壶四人兼供酒供食文武官左右
第二行各司壶四人兼供酒供食文武官左右第三行
及后行各行用司壶四人兼供酒供食东西庑各间光
禄寺置酒樽司壶一人供酒供食二人光禄寺陈御食
案及皇太子亲王食案于殿中殿上左右文武官食案
东西庑文武官食案各设于本位前将宴诸执事各供
事舍人引文武百官常服侍立于殿门之左右引进引
卷十七 第 39a 页 WYG0649-0352c.png
皇太子亲王常服侍立于殿内之左右侍仪导引皇帝
常服升御座鼓吹振作鸣鞭(乐止/)皇太子亲王各就座
位丞相率礼部尚书光禄卿举御食案进于御前礼部
侍郎光禄少卿舆食案各进于皇太子亲王之前丞相
捧寿花进于御前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分进寿花于皇
太子亲王之前文武百官各就座位礼部工部官及诸
执事人分进寿花于文武百官讫内使监令于御前斟
酒次司壶于皇太子亲王及文武百官前各斟酒(细乐/)
卷十七 第 39b 页 WYG0649-0352d.png
(作/)和声郎北面立举手唱上酒饮毕(乐止/)内使监令于
御前进食供食者于皇太子亲王文武百官前各供食
(大乐作/)和声郎北面举手唱上食食毕(乐止/)凡酒七行
间进食五次上酒上食乐作乐止并如上仪惟酒第五
行及七行杂呈诸队舞宴毕皇帝兴(大乐作/)皇太子亲
王侍从还宫(乐止/)文武百官以次出
   午门开读赦书仪注(开诏同/)
前期翰林院官承旨草赦奏闻讫前一日礼部告百官
卷十七 第 40a 页 WYG0649-0353a.png
于皇城守宿至日鸣钟后具朝服行礼内使监设御座
香案于奉天殿尚宝司设宝案于御座之南用宝案于
赦书案之东侍仪司设宣读案于午门外之东西向龙
亭香案于北正中百官拜位于香案之南文官位于道
上之东每等异位重行以西为上武官位于道上之西
每等异位重行以东为上知班二人位于文武官拜位
之北东西相向赞礼通赞二人位于知班之北通赞在
西赞礼在东相向宣读官位于宣读案之北西向展读
卷十七 第 40b 页 WYG0649-0353b.png
官二人位于宣读官之南西向乐工设乐于丹墀中之
南及文武官拜位之南俱北向将军二人位于殿上帘
前东西相向将军六人位于奉天殿门之左右分东西
相向又将军六人位于奉天门之左右东西相向是日
金吾卫于午门外陈设甲士军仗东西相向拱卫司设
仪仗于丹陛之东西和声郎陈乐于丹陛之南及金水
桥伺候迎引金吾卫击鼓初严礼部官捧赦书入置于
宝案上舍人催百官具朝服执事者各入就位导驾官
卷十七 第 41a 页 WYG0649-0353c.png
侍从官入迎车驾击鼓次严引班舍人引文武百官各
序立于宣读案之南东西相向击鼓三严引班引百官
就拜位侍仪奏外办上位具皮弁服升御座(大乐作/)
帘鸣鞭讫(乐止/)礼部官捧赦书于用宝案前尚宝跪奏赦
书用宝兴开读用讫礼部官同中书省左丞用黄销金
袱裹赦书礼部官奏捧赦于午门外开读兴左丞又以
黄袱承赦捧由殿中门出(大乐作/)拱卫司擎黄盖遮护
降自中阶由奉天中门出金水桥(乐作/)前迎出午门外
卷十七 第 41b 页 WYG0649-0353d.png
礼部官接赦书置于龙亭大乐陈于文武官拜位后(乐/)
(止/)知班唱班齐赞礼唱鞠躬(乐作/)拜兴拜兴拜兴拜兴
平身(乐止/)通赞唱宣读宣读官展读官升案礼部官捧
赦书授宣读官宣读官跪受赦书赞礼唱众官皆跪展
读官对展宣读官宣读讫以赦书授礼部官礼部官捧
赦书置于龙亭赞礼唱俯伏兴(乐作/)拜兴拜兴拜兴拜
兴平身(乐止/)赞礼唱搢笏鞠躬三舞蹈唱跪唱山呼各
官拱手加额曰万岁赞礼又唱山呼各官拱手加额曰
卷十七 第 42a 页 WYG0649-0354a.png
万岁赞礼又唱再山呼各官拱手加额曰万万岁(凡呼/万岁)
(乐工军校击/鼓应声呼之)出笏俯伏兴(乐作/)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
(乐止/)礼毕引进入报侍仪奏礼毕上位兴(乐作/)鸣鞭
还宫(乐止/)百官仍具公服送赦书至中书省颁授使者

   诸王来朝仪注
前期内使监官陈御座香案于奉天殿中如常仪设诸
王次于奉天门东耳房内尚宝司设宝案于御座前侍
卷十七 第 42b 页 WYG0649-0354b.png
仪司设诸王拜位于丹陛上及御座前王府官拜位于
丹墀南内道上之东西文官依品从侍立位于文楼之
北西向北上武官依品从侍立位于武楼之北东向北
上殿前班指挥司官三员位于陛上东向光禄司官三
员位于陛上西向侍从班起居注殿中侍御史侍仪使
尚宝卿位于殿上西向指挥司悬刀武官位于殿上东
向拱卫司官位于奉天殿门之左右东西相向典牧所
官位于仗马之前东西相向宿卫镇抚位于丹陛东西
卷十七 第 43a 页 WYG0649-0354c.png
阶下东西相向护卫百户二十四员于宿卫镇抚之南
稍后东西相向护卫千户八员于殿东西门之左右东
西相向赞礼二人位于陛上王拜位之北东西相向内
赞二人位于殿上东西相向典仪二人位于丹陛上之
南东西相向知班二人位于王府官拜位之北东西相
向承传二人位于知班之北东西相向鸣鞭四人位于
丹陛上之南北向天武将军四人位于丹陛上之四隅东
西相向将军二人于殿上帘前东西相向将军六人于
卷十七 第 43b 页 WYG0649-0354d.png
奉天殿门之左右东西相向将军六人于奉天殿门之
左右东西相向是日金吾卫陈设甲士于午门外之东西
列旗仗于奉天门外之东西拱卫司陈仪仗于丹陛上
及丹墀之东西陈五辂于丹陛之南典牧所陈仗马于
文武楼之南东西相向陈虎豹于奉天门外和声郎陈
乐于丹墀王府官拜位之南击鼓初严催班舍人催文
武官各具公服击鼓次严引班引文武百官依品从齐
班于午门外以北为上东西相向殿前班指挥光禄卿
卷十七 第 44a 页 WYG0649-0355a.png
各依品从序立于侍立位通班赞礼典仪内赞宿卫镇
抚护卫鸣鞭殿内外将军各执事人俱入就位诸侍卫
官各服其器服及尚宝卿侍从官入诣谨身殿奉迎击
鼓三严引班引文官由午门西门东畔金水东桥奉天
东门入就侍立位武官由午门西门西畔金水西桥奉
天西门入就侍立位侍仪版奏外办御用监令奏请服
皮弁服上位御舆以出尚宝卿捧宝及侍仪侍卫导从
警跸并如常仪皇帝将出仗动(大乐鼓/吹振作)升御座(乐止/)
卷十七 第 44b 页 WYG0649-0355b.png
军捲帘尚宝卿以宝置于案拱卫司鸣鞭司辰郎报时
鸡唱讫引礼引王具衮冕由东门入东陛升丹陛位引
礼引王府官入就丹墀位立定赞礼唱鞠躬(乐作/)拜兴
拜兴拜兴拜兴平身承传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
平身(乐止/)引礼引王诣奉天殿东门入(乐作/)引礼立伺
于门外内赞接引王至御座前行礼位(乐止/)内赞唱跪
王与王府官皆跪王称第几子某王某兹遇孟春(四时/随时)
(改/易)入觐钦诣父皇陛下朝拜内赞唱俯伏兴平身承传
卷十七 第 45a 页 WYG0649-0355c.png
唱俯伏兴平身王与王府官皆俯伏兴平身内赞引王
由东门出(乐作/)引礼引复丹陛拜位(乐止/)赞礼唱鞠躬
(乐作/)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承传唱鞠躬拜兴拜兴
拜兴拜兴平身王与王府官皆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
兴平身(乐止/)赞礼赞礼毕侍仪奏礼毕上位兴(乐作/)
跸侍从导引至谨身殿引礼导王出(乐止/)引班引王府
官及百官以次出
卷十七 第 46a 页 WYG0649-0356a.png

卷十七 第 47a 页 WYG0649-0356c.png

卷十七 第 48a 页 WYG0649-0357a.png

卷十七 第 49a 页 WYG0649-0357c.png

卷十七 第 50a 页 WYG0649-0358a.png

卷十七 第 51a 页 WYG0649-0358c.png

卷十七 第 52a 页 WYG0649-0359a.png

卷十七 第 53a 页 WYG0649-0359c.png

卷十七 第 54a 页 WYG0649-0360a.png
 
 
 
 
 
 
 
 
卷十七 第 54b 页 WYG0649-0360b.png
 
 
 
 
 
 
 
 明集礼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