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五
卷十五 第 1a 页 WYG0649-030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十五
  吉礼十五
  祀旗纛
   总叙
旗谓牙旗黄帝出军诀曰牙旗者将军之精一军之形
候凡始竖牙必祭以刚日祭牙之日吉气来应大胜之
徵纛谓旗头也太白阴经曰大将军中营建之天子六
卷十五 第 1b 页 WYG0649-0300b.png
军故用六纛以旄牛尾为之在左騑马首秦置旗头骑
以先驱汉武帝置灵旗为兵祷则太史奉以指所伐国
孙权作黄龙大牙旗后齐天子亲征建牙旗唐宋及元
皆有旗纛之祭国朝特建旗纛庙春秋遣官专祀焉
   坛宇神位
宋太宗定旗纛仪除地为坛四方各五十步设两壝绕
以青绳张幕置军牙之神并六纛之神位版版方七寸
厚三分国朝立庙于大都督府之后题主曰军牙之神
卷十五 第 2a 页 WYG0649-0300c.png
六纛之神版高二尺五寸厚三分趺高五寸
   牲币
北齐祭旗纛用太牢宋亲征而祭之用少牢后诏用太
牢以羊豕代祭毕衅鼓以猳豚旗币以白纛币以黑国
朝用太牢祭毕又设酒六器于地杀雄鸡六沥血衅旗
纛币俱以黑
   祭器
国朝祭器笾豆各八簠簋豋各一
卷十五 第 2b 页 WYG0649-0300d.png
   酒齐
国朝酒尊三牺尊实以醴齐象尊实以沈齐山罍实以
事酒
   粢盛
国朝簠实以黍稷簋实以稻粱
   笾豆之实
国朝笾实以石盐鱼鱐枣栗榛菱芡脯豆实以韭菹醯
醢菁菹鹿醢芹菹兔醢笋菹鱼醢
卷十五 第 3a 页 WYG0649-0301a.png

卷十五 第 4a 页 WYG0649-0301c.png
   降香遣官祭旗纛仪注
时日
斋戒 献官(以大都/督充)及各执事官俱散斋二日致斋一

降香 前祀一日清晨有司立仗百官具公服侍班皇
帝服皮弁升奉天殿奉香授献官献官捧由中陛降中
道出至午门外置龙亭内仪仗鼓吹导引至祭所
陈设 前祀一日有司陈设如图仪
卷十五 第 4b 页 WYG0649-0301d.png
省牲 前祀一日献官公服诣坛东省牲赞礼引至省
牲位执事者牵牲省讫诣神厨视鼎镬视涤濯毕遂烹

正祭 祭日清晨执事者入实尊罍簠簋笾豆牲俎并
陈毛血豆于神位前列币篚于酒尊所赞引引献官及
应祀官各入就位赞礼唱有司已具请行礼赞礼唱鞠
躬拜兴拜兴平身献官及在位官皆鞠躬拜兴拜兴平

卷十五 第 5a 页 WYG0649-0302a.png
奠币 赞礼唱奠币赞礼引献官诣盥洗位搢笏盥手
帨手出笏诣旗纛神位前(大乐作/)献官北向跪搢笏三
上香执事者捧币东向跪授献官献官受币赞礼唱奠
币献官兴奠于神位前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乐/)
(止/)复位
初献 赞礼唱行初献礼赞引引献官至爵洗位搢笏
涤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诣酒尊所司尊者举幂执爵
者以爵进酌醴齐以爵授执事者引诣旗纛神位前(大/)
卷十五 第 5b 页 WYG0649-0302b.png
(乐作/)跪搢笏三上香三祭酒奠爵出笏俯伏兴平身稍
退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乐止/)赞礼唱读祝献官跪读祝
官取祝版于神右跪读毕(大乐作/)赞礼唱俯伏兴平身
稍后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乐止/)
亚献终献如初献仪(惟不读祝/)
饮福受胙 赞礼唱饮福受胙赞引引初献官升坛诣
饮福位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稍前跪搢笏进爵祭酒饮
福酒以爵复于坫奉俎者进俎献官受俎以俎授执事
卷十五 第 6a 页 WYG0649-0302c.png
者出笏俯伏兴平身少退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复位
彻豆 赞礼唱彻豆掌祭官彻豆赞礼唱赐胙传赞唱
已饮福受胙者不拜在位官皆再拜鞠躬拜兴拜兴平
身赞礼唱祝人取祝币人取币诣望燎位
望燎 赞礼唱望燎赞引引献官诣望燎位执事者以
祝版币馔置柴上赞礼唱可燎执事者举炬火燔至半
赞礼唱礼毕献官以下各以次退
   王国祭旗纛
卷十五 第 6b 页 WYG0649-0302d.png
时日
斋戒 前期王散斋二日于别殿王相府官于正寝王
致斋一日于正殿王相府官于公廨
省牲 先祭二日执事设王次于庙坛南门外道之东
南向先祭一日典仪典祠导王至次执事者各执事典
仪典祠导王至省牲位执事者自东牵牲西行过王前
省讫执事牵牲诣神厨典仪典祠导王诣神厨视鼎镬
视涤濯讫典仪典祠导王还次
卷十五 第 7a 页 WYG0649-0303a.png
陈设 先祭一日典祠依图陈设
正祭 祭日清晨典祠率执事者各实尊罍簠簋笾豆
豋铏置篚币于案祝版于诸神位之右大乐入就位诸
执事及陪祭官入就位典祠启王服远游冠绛纱袍典
祠典仪导王至位北向立典祠典仪分左右立于王之

奠币初献 司礼唱奠币行初献礼典祠启诣盥洗位
(大乐作/)典仪典祠导王至盥洗位(大乐止/)典祠启搢圭
卷十五 第 7b 页 WYG0649-0303b.png
王搢圭典祠启盥手司盥洗者酌水王盥手讫司巾者
以巾进典祠启帨手王帨手讫典祠启出圭王出圭典
祠启诣爵洗位典祠典仪导王至爵洗位典祠启搢圭
王搢圭执爵官以爵进典祠启受爵王受爵典祠启涤
爵司爵洗者酌水王涤爵讫典祠启拭爵司巾者以巾
进王拭爵典祠启以爵授执事者王以爵授执爵官典
祠启出圭王出圭启诣旗纛神位前(大乐作/)典仪典祠
导王至神位前北向立(乐止/)典祠启搢圭王搢圭启上
卷十五 第 8a 页 WYG0649-0303c.png
香上香三上香王三上香讫捧币者以币进于王之右
王受币奠于神位前捧爵者以爵进于王之右王受爵
典祠启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王三祭酒奠爵讫典祠
启出圭王出圭读祝官取祝读于神位之右读毕复以
祝置于案典祠启鞠躬王鞠躬(大乐作/)典祠启平身王
平身典祠启复位典祠典仪导王复位(乐止/)
亚献 司礼唱行亚献礼典祠启王行亚献礼典祠典
仪导王至神位前掌祭官于神位前爵内斟酒典祠启
卷十五 第 8b 页 WYG0649-0303d.png
鞠躬(大乐作/)王鞠躬启平身王平身典祠典仪导王复
(乐止/)
终献如亚献之仪
饮福受胙 司礼唱饮福受胙执事举香案置于王位
前执事酌福酒举胙肉典祠启饮福受胙(大乐作/)典祠
典仪导王至香案前位典祠启鞠躬平身王鞠躬平身
典祠启搢圭王搢圭执事捧爵东向进于王王受爵启
饮福酒王祭酒少许饮福酒以爵置于坫执事官东向
卷十五 第 9a 页 WYG0649-0304a.png
进胙于王王受胙以胙授左右左右西向受之典祠启
出圭王出圭典祠启鞠躬平身(大乐作/)王鞠躬平身典
祠启复位典祠典仪导王复位(乐止/)
彻豆 司礼唱彻豆掌祭官彻豆司礼唱赐胙典祠启
王饮福受胙者免礼司礼唱陪祭官皆再拜司赞唱鞠
躬拜兴拜兴平身陪祭官皆鞠躬(大乐作/)拜兴拜兴平
(乐止/)
望燎 司礼唱望燎读祝官取祝捧币者取币掌祭官
卷十五 第 9b 页 WYG0649-0304b.png
取馔诣燎所典祠启诣望燎位(大乐作/)典祠典仪导王
至望燎位执事者先设席于地置大碗五只斟酒于器
执事者次将雄鸡五只刺血入酒中酹旗纛神掷其鸡
于四下候燎半司礼唱可燎典祠启礼毕导引王还次
引礼引陪祭官出
   外各卫祭旗纛
时日
斋戒 前三日三献官(本卫指挥使为初献其亚/献终献则僚属以次为之)散斋
卷十五 第 10a 页 WYG0649-0304c.png
二日于别寝致斋一日于祭所执事人员各斋于祭所
一日
陈设 前祭二日执事者扫除庙坛内外设三献官执
事官次于庙门外前一日设省牲位于南门外设旗纛
位于庙坛之中近北南向设笾八于神位之左豆八于
神位之右簠簋各一于笾豆之间毛血豆于簠簋前俎
二又于其前香烛案于俎前爵坫沙池于香案之前祝
版于神位之右设酒尊所于庙坛之东南隅设币篚位
卷十五 第 10b 页 WYG0649-0304d.png
附于酒尊所爵洗位于庙坛下之东盥洗位又于爵洗
之东初献官位于庙坛下之正中北向亚献官位于初
献官位之左终献官位于初献位之右稍后诸从祭武
官位于三献官之后皆重行北向引赞位于献官之左
右赞礼位于庙坛下之东读祝位于神位之右掌祭二
人位于神位之左右司尊司爵司洗捧币位各于其所
设望燎位于庙坛之西南
省牲 前祭一日执事者引三献官至省牲位北向立
卷十五 第 11a 页 WYG0649-0305a.png
执事者自门东牵牲西行过献官前省讫牵牲诣神厨
三献官诣厨视鼎镬涤溉讫遂烹牲执事以豆取毛血
置于馔所
正祭奠币 祭日丑前五刻行事执事者入实尊罍笾
豆簠簋豋铏陈毛血豆及祝版三献官服公服签祝版
于次执事者各服垂脚唐帽圆领白襕衫乌角带各入
就位引赞引献官入就坛下拜位赞礼唱有司已具请
行事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三献官并在位官皆
卷十五 第 11b 页 WYG0649-0305b.png
鞠躬拜兴拜兴平身赞者唱奠币引赞引初献官诣盥
洗位搢笏盥手帨手出笏引诣旗纛神位前赞礼唱跪
搢笏执事者以币跪进于初献之右初献受币奠于神
位前讫稍后引赞唱俯伏兴拜兴拜兴平身复位
初献 赞礼唱行初献礼引赞引初献官诣爵洗位引
赞唱搢笏初献搢笏执爵者以爵进初献受爵司爵洗
者酌水初献涤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引赞唱出笏初
献出笏引诣酒尊所引赞唱搢笏初献搢笏执事者以
卷十五 第 12a 页 WYG0649-0305c.png
爵授初献初献执爵司尊者举幂酌牺尊之醍齐以爵
授执事者引赞唱出笏初献出笏引诣旗纛神位前北
向立引赞唱搢笏跪初献搢笏跪掌祭者捧香跪进于
初献之左引赞唱上香上香三上香初献三上香讫执
事者以爵跪进于初献之右初献受爵引赞唱祭酒祭
酒三祭酒奠爵初献三祭酒奠爵讫引赞唱出笏读祝
官取祝跪于神位之右读讫引赞唱俯伏兴拜兴拜兴
平身初献再拜讫引复位
卷十五 第 12b 页 WYG0649-0305d.png
亚献终献并如初献之仪(惟不读祝/)
饮福受胙 赞礼唱饮福受胙赞引引初献诣饮福位
西向立掌祭者以爵酌福酒持诣献官之左引赞唱鞠
躬拜兴拜兴平身初献官再拜讫引赞唱跪搢笏初献
跪搢笏掌祭举福酒爵进于初献之左初献受爵祭酒
少许饮福酒奠爵掌祭者减神位前胙肉跪进于初献
之左初献受胙以胙授执事者引赞唱出笏俯伏兴拜
兴拜兴平身初献再拜讫引复位赞礼唱赐胙唱初献
卷十五 第 13a 页 WYG0649-0306a.png
官饮福受胙免拜在位者皆再拜唱鞠躬拜兴拜兴平
身亚献官以下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望燎 赞礼唱望燎读祝官取祝捧币者取币掌祭者
取馔诣燎所赞礼唱诣望燎位引献官至望燎位北向
立执事者先设席于地置大碗五只斟酒于器执事者
次将雄鸡五只刺血入酒中酹旗纛神掷其鸡于四下
赞礼唱可燎东西面各一人举炬火焚之赞礼唱礼毕
引初献官以下及诸从祭官以次而出
卷十五 第 13b 页 WYG0649-0306b.png
  祀马祖先牧马社马步
   总序
周官牧人掌六马之属春祭马祖夏享先牧秋祭马社
冬祭马步马祖天驷星也孝经说云房为龙马先牧始
养马者其人未闻马社始乘马者世本曰相士作乘马
马步谓神之灾害于马者隋用周制祭以四仲之月唐
宋因之元无其祀国朝于春秋二仲合祭焉
   坛壝
卷十五 第 14a 页 WYG0649-0306c.png
隋祠马祖先牧马社马步皆于大泽马祖则积柴于坛
以燎先牧以下则埋而不燎唐设坛于长安四十里外
龙台泽中其制高二尺周回九步宋为四坛各广九步
高三尺四出陛一壝二十五步国朝祭于国南为祠宇
   祝册
唐祀马祖祝文曰天子谨遣某官昭告于马祖天驷之
神爰以春季游牝于牧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明荐
于神尚飨先牧祝文曰皇帝谨遣某官臣某昭告于先
卷十五 第 14b 页 WYG0649-0306d.png
牧之神惟神肇开牧养厥利无穷式因班马爰以制币
牺齐粢盛庶品明荐于神马社祝文曰(首尾同/先牧)惟神肇
教人乘用赖于今式因𨽻仆谨修彝典马步祝文曰惟
神为国所重在于闲牧神其屏兹凶慝使无有害爰因
献校谨脩彝典宋祝文缺国朝祭马祖先牧马社马步
祝文曰惟神始于天地之初而马生于世牧养蕃息驭
而乘之闲厩得所历代兴邦戡定祸乱咸赖戎马民人
是安朕自起义以来多资于马摧坚破敌大有功焉稽
卷十五 第 15a 页 WYG0649-0307a.png
古按仪载崇明享爰伸报本以昭神功谨以制币牲齐
设坛于京城之北式陈明荐尚飨
   币
唐祠马祖先牧马社马步用白币各一宋不用币国朝
用白币四
   牲
隋祠马祖先牧马社马步用少牢唐用羊一宋用羊一
豕一国朝用羊豕各四
卷十五 第 15b 页 WYG0649-0307b.png
   祭器
唐用笾豆各八簠簋俎各一宋笾八豆八簠一簋一俎
二国朝则笾豆各四簠簋各一豋铏各一
   粢盛
唐簋实以稷饭簠实以黍饭宋簋实以黍簠实以稷国
朝同宋制
   酒齐
唐象尊二实以缇齐上尊实以玄酒宋小祀用三献者
卷十五 第 16a 页 WYG0649-0307c.png
牺尊三实以缇齐象尊三实以沉齐国朝象尊一实缇
齐壶尊一实事酒
   笾豆之实
唐笾实以石盐乾鱼乾枣栗黄榛子仁菱仁芡仁鹿脯
豆实以韭菹醯醢菁菹鹿醢芹菹兔醢笋菹鱼醢宋笾
实以形盐鱼鱐乾枣乾桃乾榛实芡鹿脯豆实以芹
菹笋菹菁菹韭菹鱼醢兔醢醯醢鹿臡国朝笾实以石
盐鱼鱐枣栗榛菱芡脯豆实以韭菹醯醢菁菹鹿醢芹
卷十五 第 16b 页 WYG0649-0307d.png
菹兔醢笋菹鱼醢
   乐
唐宋祀马祖先牧马社马步并不用乐国朝用教坊大

卷十五 第 17a 页 WYG0649-0308a.png

卷十五 第 18a 页 WYG0649-0308c.png

卷十五 第 19a 页 WYG0649-0309a.png
   遣官祀马祖先牧马社马步仪注
时日 用春秋二仲
斋戒 献官及各执事官俱散斋二日致斋一日
降香 前祀一日清晨有司立仗百官具公服侍班皇
帝服皮弁升奉天殿奉香授献官献官捧由中陛降中
道出至午门外置龙亭内仪仗鼓吹导引至祭所
陈设 前祀一日有司陈设如图仪
省牲 前祀一日献官公服诣坛东省牲赞礼引至省
卷十五 第 19b 页 WYG0649-0309b.png
牲位执事者牵牲省讫诣神厨视鼎镬视涤濯毕遂烹

正祭 祭日清晨执事者入实尊罍簠簋笾豆牲俎并
陈毛血豆于神位前列币篚四于酒尊所赞引引献官
及应祀官各入就位赞礼唱有司已具请行礼赞礼唱
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献官及在位官皆鞠躬拜兴拜兴
平身
奠币 赞礼唱奠币赞礼引献官诣盥洗位搢笏盥手
卷十五 第 20a 页 WYG0649-0309c.png
帨手出笏诣马祖神位前(大乐作/)献官北向跪搢笏三
上香执事者捧币东向跪授献官献官受币赞礼唱奠
币献官兴奠于神位前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次
诣先牧马社马步神位前上香奠币并如上仪讫(乐止/)
复位
初献 赞礼唱行初献礼赞引引献官诣爵洗位搢笏
涤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执事者复以爵进涤爵拭爵
以爵授执事者(下二/位同)诣酒尊所司尊者举幂执爵者以
卷十五 第 20b 页 WYG0649-0309d.png
爵进酌醴齐以爵授执事者执爵者复以爵进酌醴齐
以爵授执事者(下二/位同)引诣马祖神位前(大乐作/)跪进笏
三上香三祭酒奠爵出笏俯伏兴平身少退鞠躬拜兴
拜兴平身次引诣先牧神位前上香祭酒再拜如上仪
(下二位/同乐止)赞礼唱读祝献官跪读祝官取祝版于神右
跪读毕(大乐作/)赞礼唱俯伏兴平身稍后鞠躬拜兴拜
兴平身(乐止/)
亚献终献如初献仪(惟不读祝/)
卷十五 第 21a 页 WYG0649-0310a.png
饮福受胙 赞礼唱饮福受胙赞引引初献官升坛诣
饮福位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稍前跪搢笏进爵祭酒饮
福酒以爵复于坫奉俎者进俎献官受俎以俎授执事
者出笏俯伏兴平身少退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复位
彻豆 赞礼唱彻豆掌祭官彻豆赞礼唱赐胙传赞唱
已饮福受胙者不拜在位官皆再拜鞠躬拜兴拜兴平
身赞礼唱祝人取祝币人取币诣望燎位
望燎 赞礼唱望燎赞引引献官诣望燎位执事者以
卷十五 第 21b 页 WYG0649-0310b.png
祝板币馔置柴上赞礼唱可燎执事者举炬火燔至半
赞礼唱礼毕献官以下各以次退
  祭厉
   总叙
按祭法王祭泰厉诸侯祭公厉大夫祭族厉泰厉谓古
帝王无后者此鬼无所依归好为民作祸故祀之也公
厉谓古诸侯无后者诸侯称公其鬼为厉故曰公厉族
厉古诸大夫无后者鬼也族众也大夫众多其鬼无后
卷十五 第 22a 页 WYG0649-0310c.png
者众故曰族厉又士丧礼疾病祷于厉郑氏谓汉时民
家皆秋祠厉则此祀又达于民也春秋传曰鬼有所归
乃不为厉然则鬼乏祭享而无所归则其为害也必矣
古者七祀于前代帝王诸侯卿大夫之无后者皆致其
祭岂无所为而然哉后世以为涉于淫谄非礼之正遂
不举行而此等无依之厉乃或依附土木为民祸福以
邀祀享者盖无足怪国朝于京都则祭泰厉于王国则
祭国厉于各府州县则祭郡邑厉于里社则祭乡厉而
卷十五 第 22b 页 WYG0649-0310d.png
于天下之淫祀一切屏除使厉之无所归依者不失祭
享其为民除害之意可谓至矣
   祭日
泰厉国厉郡邑厉皆一年二祭(春以三月清明日/冬以十月初一日)乡厉
则一年三祭(春以清明后三日秋以七/月十五日冬以十月三日)
   祭所
京都坛在玄武湖中其各府州县则皆设坛于城北其
县里长下则又各自立一祭坛
卷十五 第 23a 页 WYG0649-0311a.png
   祭物
凡祭用少牢羊三豕三饭米三石
   祭仪
凡祭前期移文告于京都城隍(京都七日前告各府州/县三日前告其各府州)
(县则随其地而易/之曰某处城隍)
正祭日设城隍神位及天下城隍神位于坛上(其各府/州县则)
(独设某处城隍/于坛上之正东)设无祀神鬼等众位于坛下之东西
   祭泰厉文
卷十五 第 23b 页 WYG0649-0311b.png
维某年某月某日(阙/) 中书省某官钦奉圣旨谨备牲
醴羔饭致祭于天下无祀神鬼等众有制谕尔尔其恭
听皇帝制曰普天之下后土之上无不有人无不有鬼
神人鬼之道幽明虽殊其理则一故天下之广兆民之
众必立君以主之君总其大又设官分职于府州县以
各长之各府州县又于每一百户内设一里长以统领
之上下之职纲纪不紊此治人之法如此天子祭天地
神祇及天下山川王国各府州县祭境内山川及祀典
卷十五 第 24a 页 WYG0649-0311c.png
神祇庶民祭其祖先及里社土榖之神上下之礼各有
等第此事神之道如此尚念冥冥之中无祀神鬼昔为
生民未知何故而殁其间有遭兵刃而横伤者有死于
水火盗贼者有被人取财而逼死者有被人强夺妻妾
而死者有遭刑祸而负屈死者有天灾流行而疫死者
有为猛兽毒虫所害者有为饥饿冻死者有因战斗而
殒身者有因危急而自缢者有因墙屋倾颓而压死者
有死后无子孙者此等鬼魂或终于前代或殁于近世
卷十五 第 24b 页 WYG0649-0311d.png
或兵戈扰攘流移于他乡或人烟断绝久缺其祭祀姓
名泯没于一时祀典无闻而不载此等孤魂死无所依
精魄未散结为阴灵或倚草附木或作为妖怪悲号于
星月之下呻吟于风雨之时凡遇人间节令心思阳世
魂杳杳以无归身堕沉沦意悬悬而望祭兴言及此怜
其惨悽已敕天下有司依时享祭在王国有国厉之祭
在各府州有郡厉之祭在各县有邑厉之祭在一里又
有乡厉之祭期于神依人而血食人敬神而知礼犹虑
卷十五 第 25a 页 WYG0649-0312a.png
四海之广未能遍及今遇(三月清明日/十月初一日)特设坛于玄武
湖中遣官置备牲醴普祭天下鬼魂等众先期已告京
都城隍移文遍历所在招集汝等鬼灵于今日悉赴此
坛普享一祭城隍在此鉴察尔等或生于良善或素为
凶顽善恶之报神必无私汝等既享之后听命于城隍
各安其分
   告城隍文
中书省为祭天下无祀神鬼等众事钦奉圣旨(云云/)
卷十五 第 25b 页 WYG0649-0312b.png
虑四海之广未能遍及特于京城之北玄武湖中设坛
遣官普祭天下无祀神鬼等众然幽明异境人力难为
必资神力庶得感通故命移文于神先期分遣诸将遍
历所在召集鬼灵等众于某日悉赴坛所普享一祭至
日请神镇控坛场鉴诸鬼等类其中果有生为良善误
遭刑祸死于无辜者神当达于所司使之还生中国来
享太平之福如有素为凶顽身死刑宪虽获善终亦出
侥倖者神当达于所司屏之四裔善恶之报神必无私
卷十五 第 26a 页 WYG0649-0312c.png
永垂昭格钦此除钦遵外合行移咨请照钦依施行
   各府祭郡厉文(州县仿此/)
维某年某月某日某府官某遵承礼部符文为祭祀本
府阖境无祀神鬼等众事该钦奉皇帝圣旨普天之下
后土之上无不有人无不有鬼神人鬼之道幽明虽殊
其理则一故天下之广兆民之众必立君以主之君总
其大又设官分职于府州县以各长之各府州县又于
每一百户内设一里长以统领之上下之职纲纪不紊
卷十五 第 26b 页 WYG0649-0312d.png
此治人之法如此天子祭天地神祗及天下山川王国
各府州县祭境内山川及祀典神祗庶民祭其祖先及
里社土榖之神上下之礼各有等第此事神之道如此
尚念冥冥之中无祀神鬼昔为生民未知何故而殁其
间有遭兵刃而横伤者有死于水火盗贼者有被人取
财而逼死者有被人强夺妻妾而死者有遭刑祸而负
屈死者有天灾流行而疫死者有为猛兽毒虫所害者
有为饥饿冻死者有因战斗而殒身者有因危急而自
卷十五 第 27a 页 WYG0649-0313a.png
缢者有因墙屋倾颓而压死者有死后无子孙者此等
鬼魂或终于前代或殁于近世或兵戈扰攘流移于他
乡或人烟断绝久缺其祭祀姓名泯殁于一时祀典无
闻而不载此等孤魂死无所依精魄未散结为阴灵或
倚草附木或作为妖怪悲号于星月之下呻吟于风雨
之时凡遇人间节令心思阳世魂杳杳以无归身堕沉
沦意悬悬而望祭兴言及此怜其惨悽故敕天下有司
依时享祭在京都有泰厉之祭在王国有国厉之祭在
卷十五 第 27b 页 WYG0649-0313b.png
各府州有郡厉之祭在各县有邑厉之祭在一里又各
有乡厉之祭期于神依人而血食人敬神而知礼仍命
本处城隍以主此祭钦奉如此今某等不敢有违谨设
于城北以(三月清明日/十月初一日)置备牲醴羔饭专祭本府阖境
无祀神鬼等众灵其不昩来享此祭凡我一府境内人
民倘有忤逆不孝不敬六亲者有奸盗诈伪不畏公法
者有拗曲作直欺压良善者有避差徭靠损贫户者
似此顽恶奸邪不良之徒神必报于城隍发露其事使
卷十五 第 28a 页 WYG0649-0313c.png
遭官府轻则笞决杖断不得号为良民重则徒流绞斩
不得生还乡里若事未发露必遭阴谴使举家并染瘟
疫六畜田蚕不利如有孝顺父母和睦亲族畏惧官府
遵守礼法不作非违良善正直之人神必达之城隍阴
加护佑使其家道安和农事顺序父母妻子保守乡里
我等阖府官吏人等如有上欺朝廷下枉良善贪财作
弊蠹政害民者灵必无私一体昭报如此则鬼神有鉴
察之明官府非谄谀之祭尚享
卷十五 第 28b 页 WYG0649-0313d.png
   祭告城隍文
某府遵承礼部符文为祭祀本府无祀神鬼事该钦奉
圣旨普天之下后土之上无不有人无不有鬼神人鬼
之道幽明虽殊其理则一今国家治民事神已有定制
尚念冥冥之中无祀神鬼昔为生民未知何故而殁其
间有遭兵刃而横伤者有死于水火盗贼者有被人取
财而逼死者有被人强夺妻妾而死者有遭刑祸而负
屈死者有天灾流行而疫死者有为猛兽毒虫所害者
卷十五 第 29a 页 WYG0649-0314a.png
有为饥饿冻死者有因战斗而殒身者有因危急而自
缢者有因墙屋倾颓而压死者有死后无子孙者此等
鬼魂或终于前代或殁于近世或兵戈扰攘流移于他
乡或人烟断绝久缺其祭祀姓名泯没于一时祀典无
闻而不载此等孤魂死无所依精魄未散结为阴灵或
倚草附木或作为妖怪悲号于星月之下呻吟于风雨
之中凡遇人间节令心思阳世魂杳杳以无归身堕沉
沦意悬悬而望祭兴言及此怜其惨悽故敕天下有司
卷十五 第 29b 页 WYG0649-0314b.png
依时享祭命本处城隍以主此祭镇控坛场鉴察诸鬼
等类其中果有生为良善误遭刑祸死于无辜者神当
达于所司使之还生中国来享太平之福如有素为凶
顽身死刑宪虽获善终亦出侥倖者神当达于所司屏
之四裔善恶之报神必无私钦奉如此今某等不敢有
违谨于某年某月某日于城北设坛置备牲酒羔饭享
祭本府无祀神鬼等众然幽明异境人力难为必资神
力庶得感通今特移文于神先期分遣诸将召集本府
卷十五 第 30a 页 WYG0649-0314c.png
阖境鬼灵等众至日悉赴坛所普享一祭神当钦承敕
命镇控坛场鉴察善恶无私昭报为此合行移牒请照
验钦依施行
   祭乡厉文
某县某乡某村某里某社里长某人承本县官裁旨该
钦奉皇帝圣旨普天之下后土之上无不有人无不有
鬼神人鬼之道幽明虽殊其理则一故天下之广兆民
之众必立君以主之君总其大又设官分职于府州县
卷十五 第 30b 页 WYG0649-0314d.png
以各长之各府州县又于每一百户内设一里长以统
领之上下之职纲纪不紊此治人之法如此天子祭天
地神祇及天下山川王国各府州县祭境内山川及祀
典神祇庶民祭其祖先及里社土榖之神上下之礼各
有等第此事神之道如此尚念冥冥之中无祀神鬼昔
为生民未知何故而殁其间有遭兵刃而横伤者有死
于水火盗贼者有被人取财而逼死者有被人强夺妻
妾而死者有遭刑祸而负屈死者有天灾流行而疫死
卷十五 第 31a 页 WYG0649-0315a.png
者有为猛兽毒虫所害者有为饥饿冻死者有因战斗
而殒身者有因危急而自缢者有因墙屋倾颓而压死
者有死后无子孙者此等鬼魂或终于前代或殁于近
世或兵戈扰攘流移于他乡或人烟断绝久缺其祭祀
姓名泯没于一时祀典无闻而不载此等孤魂死无所
依精魄未散结为阴灵或倚草附木或作为妖怪悲号
于星月之下呻吟于风雨之时凡遇人间节令心思阳
世魂杳杳以无归身堕沉沦意悬悬而望祭兴言及此
卷十五 第 31b 页 WYG0649-0315b.png
怜其惨悽故敕天下有司依时享祭在京都有泰厉之
祭在王国有国厉之祭在各府州有郡厉之祭在各县
有邑厉之祭在一里又各有乡厉之祭期于神依人而
血食人敬神而知礼仍命本处城隍以主此祭钦奉如
此今某等不敢有违谨设坛于本里以(三月三日谓清/明后 日七月)
(十五日十/月初三日)率领某人等百家联名于此置备羔饭肴物
专祭尔等本里神鬼灵其不昧依期来享凡我一里之
中百家之内倘有忤逆不孝不敬六亲者有奸盗诈伪
卷十五 第 32a 页 WYG0649-0315c.png
不畏公法者有拗曲作直欺压良善者有避差徭靠
损贫户者似此顽恶奸邪不良之徒神必报于城隍发
露其事使遭官府轻则笞决杖断不得号为良民重则
徒流绞斩不得生还乡里若事未发露必遭阴谴使举
家并染瘟疫六畜田蚕不利如有孝顺父母和睦亲族
畏惧官府遵守礼法不作非违良善正直之人神必达
之城隍阴加护佑使其家道安和农事顺序父母妻子
保守乡里如此则鬼神有鉴察之明我民无謟谀之祭
卷十五 第 32b 页 WYG0649-0315d.png
灵其无私永垂昭格尚飨
   祭告城隍文
某府某县某乡某村某里里长某人率领本里人民某
人等联名谨具状告于本县城隍之神今来某等承奉
县官裁旨遵依上司所行为祭祀本乡无祀神鬼事该
钦奉圣旨普天之下后土之上无不有人无不有鬼神
人鬼之道幽明虽殊其理则一今国家治民事神已有
定制尚念冥冥之中有等不在祀典之神不得血食之
卷十五 第 33a 页 WYG0649-0316a.png
鬼魂无所依私显灵怪悲号于星月之下呻吟于风雨
之时怜其惨悽故敕天下有司依时享祭乡村里社一
年三祭仍命礼请本处城隍以主此祭镇控坛场鉴察
诸鬼等类其中果有生为良善误遭刑祸死于无辜者
神必达于所司使之生还中国来享太平之福如有生
于凶恶身死刑宪虽获善终出于侥倖者神必屏之四
裔善恶之报神必无私钦奉如此今某等不敢有违钦
依于某年某月某日就本里设坛谨备羔饭肴物享祭
卷十五 第 33b 页 WYG0649-0316b.png
于本乡无祀神鬼等众然幽明异境人力难为必资神
力庶得感通今特虔告于神先期分遣诸将遍历所在
招集本里鬼灵等众至日悉赴坛所受祭神当钦承敕
命镇控坛场鉴察善恶无私昭报为此谨用状告本县
城隍之神俯垂昭鉴谨状
  祀典神祇
   总叙
按祭法曰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
卷十五 第 34a 页 WYG0649-0316c.png
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禦大灾则祀之能捍大
患则祀之是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夫日月星辰民所
瞻仰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财用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历代以来凡圣帝明王忠臣烈士与夫岳镇海渎天下
山川可以立名节禦灾患而有功于人者莫不载之祀
典然其有庙于京师著灵于国家者则又在所先焉若
国朝之蒋庙及历代功臣等庙皆遣使降香特令应天
府官代祀其称神号止从其当时所封之爵凡前代加
卷十五 第 34b 页 WYG0649-0316d.png
封悉皆去之今考其事迹名号分列于后
  应天府守臣代祀神祇
   蒋庙在蒋山之阴神姓蒋讳子文汉末为秣陵
       尉逐盗死事今称汉秣陵尉中都侯
       忠烈蒋公之神
   历代忠臣庙本卞将军祠在应天府城中冶亭
       山卞壸墓下洪武三年五月奉旨改
       称历代忠臣庙
卷十五 第 35a 页 WYG0649-0317a.png
   卞壸晋成帝时为右将军苏峻犯阙与其二子
       盱眕出战死之今称晋尚书令右将
       军卞忠贞公之神
   刘仁赡南唐时为清淮节度守寿州与周世宗
       相抗不降而死李后主封为越王今
       称南唐刘越王之神
   陈乔字子乔新淦玉笥人南唐时为中书侍郎
       国亡自经而死今称南唐中书侍郎
卷十五 第 35b 页 WYG0649-0317b.png
       陈公之神
   杨邦乂吉州人宋高宗初为本府通判金人破
       城骂贼而死宋赠朝奉大夫谥忠襄
       今称宋通判朝奉大夫杨忠襄公之
       神
   姚兴宋高宗时为本府驻劄御前破敌军统领
       与金人战和州死之赠观察使姚侯
       之神
卷十五 第 36a 页 WYG0649-0317c.png
   王珙宋高宗时为本府驻劄御前统领与金人
       战楚州死之今称宋御前统领王侯
       之神
   佛寿忠肃公庙在应天府城南元至正十一年
       为南行台大夫天兵破城死之今称
       元南行台大夫赠江浙行省丞相卫
       国忠肃佛寿公之神
   曹武惠王庙在应天府城中神名彬宋太祖时
卷十五 第 36b 页 WYG0649-0317d.png
       为大将军平江南城破不戮一人邦
       人感之今称宋曹武惠王之神
 
 
 
 
 
 明集礼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