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1a 页 WYG0942-056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古今源流至论别集卷五 宋 黄履翁 撰
   表志上(班史之表不及迁/)
昔邵氏论班固表志之优劣谓迁作历代史表志当著
历代固作汉史表志不当著历代呜呼固之不及迁者
岂止是哉(闻见录迁作历代史人物表食货等志当著/历代之人固作汉史表志亦著历代之史失)
(于畏/迁也)夫子长负迈世之气登龙门探禹穴采摭异闻网
罗往史合三千年事而断之于五十万言之下措辞深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1b 页 WYG0942-0566b.png
寄兴远抑扬去取自成一家如天马骏足步骤不凡不
肯少就于笼络彼孟坚摹规仿矩甘寄篱下安敢望子
长之风耶夫表者兴亡理乱之大略而固之表则犹谱
牒也书者制度沿革之大端而固之志则犹案牍也且
迁之诸侯年表以下以地为主故年经而国纬所以观
天下之大势如高帝五年韩信王楚英布王淮南卢绾
王燕张耳王赵彭越王梁韩王信王太原吴芮王长沙
则天下之势异姓强而同姓未有封者也如高帝六年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2a 页 WYG0942-0566c.png
高祖弟交王楚高祖子淝王齐英布王淮南卢绾王燕
张敖王赵彭越王梁高祖兄喜王代吴芮王长沙则天
下之势异姓与同姓强弱亦略相当也高祖功臣年表
以下以时为主故国经而年纬所以观一时之得失如
高祖功臣年表高祖功臣侯者一百四十三至文帝之
世存者一百二十五至武帝时存者七十一则时之守
先典待旧勋孰得孰失皆可知矣如惠景间侯者表建
元之后存者二国太初已后又皆国除则时之政事孰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2b 页 WYG0942-0566d.png
缓孰急皆可知矣(所以封之功名所以/亡之刑名所当详考)如建元以来侯
者表元光元朔元狩以来不以匈奴则以南粤则知时
之用兵战功居多矣(按建元以来侯者表元光侯者四/元朔侯者二十元狩侯者十二皆)
(以匈奴封惟公孙宏以丞相封元鼎侯者十六皆以匈/奴南粤封惟如意以周后栾大以方术石庆以丞相封)
如建元以来王子侯者表元光侯者七元朔侯者一百
二十七则知时之分封侯子施行次第矣(按建元以来/王子侯者七)
(元朔侯者一百二十七元狩/侯者二十五元鼎侯者三)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以大事为主所以观君臣之职分如高帝元年大事记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3a 页 WYG0942-0567a.png
沛公为汉王之南郑还定雍而相位书萧何守汉中御
史大夫位书周苛守荥阳高帝九年大事记未央宫成
置酒前殿帝奉玉卮上太上皇寿曰今臣功孰与仲多
而相位书萧何为相国御史大夫位周昌为赵丞相则
君臣之职分或得或失皆历历可见矣(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表)
彼班氏之表何如哉侯表徒列子孙世数之繁官表徒
书公卿拜罢之日是特聚诸家之谱牒耳未闻有发明
一代之意也且诸侯年表曰异姓王者曰同姓王者迁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3b 页 WYG0942-0567b.png
则合而为一正以明汉初亲疏相错之旨固废年经国
纬之制徒以一已之见乃以异姓同姓分而为二则天
下大势何观焉(按汉史分二表异姓诸/侯王表又诸侯王表)功臣年表曰高
祖功臣侯者曰景惠间侯者曰建元以来侯者迁则析
而为三正以明一时行封异同之意固废国纬年经之
制徒以卷帙重大之故乃以高惠高后文帝景武昭宣
元成析而为二则当世得失何验焉(按汉史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又景武)
(昭宣元成表/与史记异)建元以来王子侯者表断自建元盖是时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4a 页 WYG0942-0567c.png
始行分封之典迁意正有在也固则起于高祖且谓圣
祖建业以广亲亲殊失王子侯表之本旨矣(按史记有/建元以来)
(王子侯者表按汉史有王子侯表自高祖起序/云大哉圣祖建业也后嗣承序以广亲亲云云)汉兴以
来将相名臣表不载九卿百司盖汉兴将相权重之故
迁意正有寓也固则以将相混于列职之中且不记大
事以为主殊失将相名臣表之本旨矣(按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表)
(先大事记次丞相次太尉次御史大夫又按汉史百/官表上卷载百官制度沿革下卷载百官拜罢年月)
犹可也固于诸表之外自出新意以为古今人表意有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4b 页 WYG0942-0567d.png
抑扬之深义然徐考是书其失犹甚范武子即士会也
丘明之传春秋明矣而表既书士会又书武子(左传范/武子本)
(士会按古今人表以士/会列中上武子列上中)计然为范蠡所著之书也蔡谟
之著汉书审矣而表既书范蠡又书计然(蔡谟注计然/正范蠡所著)
(之书言然其计也按古今人表以计然范蠡/为二人又按史记以计然本范蠡之师云云)何考订之
不精耶况表名古今不言汉人颜师古以未及言今非
(颜师古注表云固作古今/人表名古未及今而卒)盖西汉公卿传及东都云
仍犹在固为汉人畏避阁笔亦犹张汤之后有大司空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5a 页 WYG0942-0568a.png
纯者固以纯之故不以汤为酷吏然则固之敢于论前
代之贤否不敢论当代人物正为此虑遂避忌而不直
书噫作史而不直书果何取于史哉(元城曰西汉酷吏/传班固独恕杜张)
(何也固史有深意张汤之后至东汉犹盛有恭侯纯者/历位至大司空班固不入酷吏以纯固也曰杜氏之绝)
(已久而亦不入何也曰杜张一等人也若令汤独入列/传则世得以议已并贷杜周此子产立公子泄意也)
   表志下(班史之志不及迁/)
且封禅之书何为而作也自武帝有求仙之惑今日用
方士明日遣祠官溺心于虚无之境而不自知子长欲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5b 页 WYG0942-0568b.png
救其失其首虽曰自古帝王何尝不封禅而其赞乃云
究观方士祠官之意子长之意婉矣(史记封/禅书)平准之书
何为而作也自武帝有征利之欲今日禁盐铁明日置
平准留意于锥刀之利而不自知子长欲箴其非往往
指言宏羊致利之由子长之言深矣(史记平/准书)其著律书
也不言律而言兵不言兵之用而言兵之偃观其论文
帝事浩漫宏博若不相类徐而考之则知文帝之时偃
兵息民结和通使民气欢洽阴阳恊和天地之气亦随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6a 页 WYG0942-0568c.png
以正其知造律之本矣(律书云文帝曰兵凶器虽克所/愿谓百姓远方何今匈奴内侵)
(且结和通使云云/可谓和乐者乎)其序历书也不言太初而言古历不
言八十一分之术而言九百四十分之法观其在元丰
间议造汉历号为太初其术最验迁书置而不取盖古
历之失以其朔馀太强而至于后天乃改新历而后天
之失尤甚于古历此迁所以不取太初日分之法其知
作历之法矣(前律历志武帝元封七年太中大夫公孙/卿壸遂太史令司马迁等言历纪废坏宜)
(改正朔遂诏卿遂与侍郎尊大典典星射姓等议造汉/历乃以前历上元秦历四千六百一十七岁至元封七)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6b 页 WYG0942-0568d.png
(年得太初本星度新正以造汉家太初历其法以律起/日律容一篇积八十一寸则一日之分也按史记历书)
(只言古历法九百四十分为/日法即不载太初历云云)书天官则初言春秋星陨
而五伯代兴次言汉初日蚀而诸吕作乱又次言元光
元狩蚩尤旗见而兵师四出正以警时君修德修政之
(天官书宋襄公时星陨如雨天子微五伯代兴云云/诸吕作乱日食昼昏吴楚七国作乱彗星数丈天狗)
(过梁野元光元狩蚩尤之旗画见则半政/长天其后兵师四出太上修德其次修)书河渠则初言
夏禹治水之源流次言秦汉治渠之利害正以知历代
水利之由(河渠/书)于礼书载礼论于乐书载乐记迁非蹈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7a 页 WYG0942-0569a.png
袭旧文也汉承秦灭学之后百氏蜂起天下知有众说
而不知有吾道知有新制而不知有古典所谓礼论乐
记之书谁其讲之迁乃取而载之于书非有高世之识
不能也彼班氏之志何如哉迁所谓天官而固更曰天
文夫两曜之运行群星之错布此非关于汉之一代者
而固编于国史施于何代而不可编次果奚益乎(史通/两曜)
(百星丽于元象非如九州万国废置无常故海田可变/而景纬无易古之天犹今之天也必欲刋之国史施于)
(何代不可也但史记包括所及区域绵长故书有天官/论者竟志其语班固因循复以天文作志无汉事而𨽻)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7b 页 WYG0942-0569b.png
(入汉/书)迁所谓河渠而固更曰沟洫夫广深皆四尺谓之
沟皆八尺谓之洫此非汉所治者而固徒以尽力沟洫
之说遂以表其书名实果相当乎合律于历似也然考
之志既言元封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在建星
又云星纪中牵牛初冬至夫建星在斗十三四度之间
其与牵牛初相去盖十馀度不应若是之远此虽汉历
之未精而固独无一言辨之何耶(律历志元封七年仲/冬十一月甲子朔旦)
(冬至日建星孟康注曰建星在斗牛之间晋灼曰古历/皆在建星建星斗星也又律历志云星纪初斗十三度)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8a 页 WYG0942-0569c.png
(中牵牛/初冬至)合礼于乐似也然考之志礼乐之制固详于史
记而于礼多阙而不详长乐朝仪此汉初礼典之大者
但言其大槩而已又何耶(见本/志)易封禅曰郊祀而不载
原庙荐新之事(叔孙/通传)宗庙迭毁之议(韦元/城传)毋乃太简乎
易平准曰食货以弘羊均输罔民之术而比成周泉府
之法(食货志赞曰易称裒多益寡称物平施书云懋迁/有无周有泉府之官故 羊均输寿昌常平亦有)
(从/来)毋乃太谬乎此犹可也固于八书之外自立私见以
为地里艺文五行刑法之四志意有去取之高识然熟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8b 页 WYG0942-0569d.png
究之而亦无足取其论天子之行幸而不计里数之远
迩邵氏议其志地里之疏(闻见录武帝自三月出行封/禅又并海至碣石又巡辽西)
(又历北边又至九原五月还甘泉仅/以百日行万八千馀里尤荒唐矣)其论儒者之学术
而至与农杂而分峙李氏讥其志艺文之陋(李清臣文/迁之自序)
(尝分九流矣固为艺文志遂以儒者与道法阴阳名墨/杂家农家分峙而齐驱呜呼固以为儒者求治于世而)
(已乎宜固因窦宪而/犯于非义也云云)其引书失宜者四其叙事乖礼者
五刘氏驳其志五行之错(刘知几史通论汉史五行志/ 其错缪者四科一引书失)
(宜二叙事乖礼三灾异多滥四古学不精驳其违误者/有十三条如文公二年不雨班氏以为文公有大致亢)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9a 页 WYG0942-0570a.png
(阳之祸知几以为求诸人事理必不然疏其引书失宜/者有四一史记左氏交错相并二春秋史记错乱难别)
(三屡定春秋言无定体四书名去取所记不同辨其叙/事乖理者有五一徒发首端不副證验二虚论古语论)
(事不同三直引特论竞无他术四科条/不整寻绎难知五标举年号详略无法)刑法一志既曰
大刑用甲兵则兵犹刑也而又详于刑略于兵一代制
度漫无所考如垓下之役孔将军左费将军右淮阴当
其中阳败以诱之两将军从兵淮阴复乘之此兵家致
人之术羽所以败者由此而固惟曰羽围垓下曾不见
其所以能胜者微迁著之后人将何所考哉抑又论之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9b 页 WYG0942-0570b.png
迁史固优孟坚也然功十而过一迁史亦不能无失孟
坚诚不及子长也然过十而功一孟坚亦不为无得且
三代世表诚能推百世之本支然伏羲神农黄帝为三
皇少昊颛帝高辛唐虞为五帝迁乃首黄帝而遗羲昊
名曰五帝三王之记其失一也(见三代/世表)律书诚能推上
生之损益然迁之黄钟九寸盖以九寸为分以十分之
寸约之得八寸十分一而乃谓之七分一其失二也(律/书)
(云/)乌可以迁之得而不议其失哉王子侯表例不称姓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10a 页 WYG0942-0570c.png
而下卷以姓书之盖元始以来王子行封权归王氏特
待以异姓之法默寓其感慨之意其可取一也(汉史王/子侯表)
(上不书姓王子侯表下乃/书姓时元始问也云云)食货志本言财利而历载张
汤峻文穷治之法盖武帝欲兴利源先施严刑而汤之
惨刻不志于刑法志于食货正原其用刑之由其可取
二也(食货志自公孙宏以春秋之义绳臣下取宏相张/汤以峻文决理为廷尉于是见知之法生而废格)
(沮挠穷治/之法用矣)乌可以固之短而不取其长哉此愚䌷绎二
史而详致其辨云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10b 页 WYG0942-0570d.png
   太元(太元学易之得失/)
太元果有得于易乎然刘歆嘲之(刘歆谓太元/可覆酱瓿)严尤诮
(严尤谓此/书必废)老苏东坡又起而讥之(老泉作太元论辨/其说又东坡谓雄)
(好为艰险之辞以文浅易/之说如太元法言皆是)是其书未足论也太元果无
得于易乎然桓谭称之(桓谭称其/书必传)张衡喜之(张衡称太/元殆尽阴)
(阳之/数)温公康节又从而推之(温公集注太元又邵康节/观物外篇杨雄作太元可)
(谓见天地/之心者也)是其书未可轻也愚尝平心论之以一家之
书而强合诸家之数此雄之所以失以大易之理而参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11a 页 WYG0942-0571a.png
决一已之见此雄之所以得善则存之否则去之则雄
将无辞而诸儒亦无议矣且易有彖元则有首易有爻
元则有赞易之爻有象而元之赞有测以元文而准文
言以摊莹掜图告而准系辞元固求合乎易也(温公读/元易有)
(彖元有首彖者卦辞也首者统论一首之义也易有爻/元有赞易有象元有测测所以解赞也易有文言元有)
(元元文解五德弄中首九赞文言之类也易有系辞元/有摊莹掜图告五者皆推赞太元系辞之类也易有说)
(卦元有数数者论九赞所象说卦之类也易有序卦元/有冲冲者序八十一首阴阳相对而解之序卦之类也)
(易有推卦元有错错者/推八十一首而说之)然易之天五配以地十元也有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11b 页 WYG0942-0571b.png
五而无十(元数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五为土)易之六画(初二/三四)
(五/上)加以六位(九/六)元也有画而无位(初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八)
(次/九)果易乎元以元文拟文言而元文不加之晬(太元以/晬准乾)
而加之中(元以中准中孚盖以卦气起/于中孚故以元文加之中)元以首名准卦
而或以一首或以二首(易一卦当六日七分元一首当/四日半积之故以二首当一卦)
果易乎是元亦不专合乎易也赞之初二以至于上九
则有取于洪范九畴之数一与六共宗以至于五与五
相宗则有取于洛书生成之数其为首八十一则黄钟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12a 页 WYG0942-0571c.png
之天数寓焉其为赞七百二十有九则十二辰之中数
寓焉泰中之数三十六其用三十三而虚其三则太极
函三为一之数泰积之数始于十八终于五十四而合
于七十二此则商徵益一上生之数(前律/历志)此犹可也六
日七分之数唐一行所深非而子云自中至养则而效
之而未敢乱其叙(孟喜惟易去坎离震兑存六十卦使/每卦各主六日七分以当期之日以)
(中孚为冬至用事之始六日七分而后复受之凶又唐/一行谓孟氏六日七分之卦止于占灾𤯝与吉 善败)
(之事至于观阴阳之/变则错乱而难行)牵牛起度之数蔡邕所力议而子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12b 页 WYG0942-0571d.png
云自中至养求而合之而欲应其度(前律历志洛下闳/作太初历 又按)
(元中首入牛一度周首入牛五/度至养则为斗宿二十二度)疲精竭神于占候步推
之末噫亦劳矣自今论之夫复卦之所谓七日来复者
谓自复而至于乾自姤而至于坤皆六日尔而有阴阳
之辨极其始终则至复与姤皆七日焉是盖天道之自
然而复卦之所以善言天道者也而孟喜乃以私意附
会之其说曰去坎离震兑以分主二十四气而六十卦
之爻乃当三百六旬之数又自七分推之则其为数四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13a 页 WYG0942-0572a.png
百二十分每以八十分为一日则为五日四分之一而
可以备其周天之数以中孚为冬至用事之始故六日
七分而复受之果何者而合于七日来复之义也至太
元之书始于中终于养凡八十一首以一首当四日有
半而其所主者乃三百六旬与夫四日之半又以踦羸
二赞而足其闰之数而六日七分之说兴焉是固有取
于喜之说也抑不思六日七分之奇数果可合于七日
来复之义乎借曰太元以虚三起数而七日之数止于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13b 页 WYG0942-0572b.png
六日七分则一日八十分之义果何义乎(易卦气震离/坎兑四正卦)
(各守其方馀六十每卦六日则当三百六十日又以一/日分为八十分五日为四日分四分之一为二十分总)
(四百二十分分之六十卦每卦又得七分故曰六日七/分太元每首直四日半八十一首凡直三百六十四日)
(半又以踦赞诸半日又羸赞诸家/皆以为当四分之一虽温公亦然)近代之历冬至在斗
二度其说本于戴记月令仲冬日在斗之数此亦天道
自然而月令之所以为善言天道也而洛下闳乃以浅
见揣摩之其说曰始于十一月冬至夜半甲子起牵牛
一度验其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而其数始定然自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14a 页 WYG0942-0572c.png
太初以迄于今朔后天三日气后天四日冬至之所在
差天几三十馀度果何为而合于在斗二度之说也至
太元之书始于中而应于冬至之日以明阳气之萌故
中首入牛一度周首入牛五度至于养则始为斗宿二
十二度是固有取于闳之说也抑不思差天于三十度
之间则四分之亏一者果能免乎借曰历久必差而盈
缩进退不能为千万世之数则探端造始者果能逭其
责乎(前律历志洛下闳作太初历元封七年仲冬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在建星孟康曰建星在斗牛)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14b 页 WYG0942-0572d.png
(之间云云又杨雄传元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二百四十三表一百二十九赞分为三卷与太初历相)
(应又温公注太元以为拟太初历古历四分之一在太/初为千五百三十九分之三百八十五分实于四分之)
(一增一秒不可以四分之一论也首又太元注每首之/下列二十八宿中首入牛一度周 入牛五度养首入)
(斗宿二/十三度)虽然子云泥于诸家之数固不能无牵合之谬
子云参于大易之学亦不可无真实之见夫子云当莽
贤之世不事进取恬于势利独与严遵李仲元游则其
学必有据矣夫以汉之正统而象七百二十九赞之正
数以莽之闰位而取踦羸二赞之馀分此其立论关于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15a 页 WYG0942-0573a.png
天地之常经古今之大义数耶理耶(马永卿问元城先/儒注太元每首之)
(下引二十八宿何也先生曰周天二十八宿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太元七百二十九赞乃此数也永)
(卿曰七百二十九赞分而为二合三百六十四度有半/而不相应何也曰杨氏以半不可合故有踦赞羸赞应)
(周天之数汉之正统以象岁也莽之僭窃乃闰位也先/儒于踦羸之下注以为水火之闰而王莽传所谓馀分)
(闰位者盖为是也/噫子云之数深矣)以断之首而得夬卦五阳去一阴之
象以阴阳之象而明君子小人进退之义此其为说切
于造化之妙用治道之体数耶理耶(长编庆历七年张/揆注太元集解召)
(见延和殿今探得断首且言惟易夬卦盖刚/阳以决阴柔君子进小人退之象也上悦)昔韩愈读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15b 页 WYG0942-0573b.png
荀子欲合于理者存之害于理者去之有道之士于太
元亦云
   中说(论王通可疑者四/)
潜虚一书温公所著也而或谓非出于温公(温公行状/墓志不载)
(潜/虚)太极一图周子所作也而或谓非出于周子(张南轩/太极图)
(解或曰太极图周先生手授二程者也今二程/之讲论答问见于遗书者独未尝及此图何耶)此中说
一书虽有格言而不能免后人之疑者无怪也夫自鲁
邹教息说铃纷纷得其传者盖鲜诸子之没自荀杨不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16a 页 WYG0942-0573c.png
能深入阃奥河汾王氏生于隋季动法吾夫子步武质
疑问难甚矣其类鲁论也遐想气象亦往往如沂水泳
游时矣然所以滋后人之疑者有由也韩愈作原道篇
仅有轲死不传与荀杨大醇小疵之说曾无一语齿及
河汾可疑者一也(中序愈不称文/中子云云见下)房杜王魏诸人尝游
其门皆位将相非忘乎木落粪本之义者亦不见尊其
师而立之传此可疑者二也(中说世家门人自远而至/河南董常太山姚义京兆)
(杜淹赵郡李靖南阳程元扶风陈威河东薛收中山贾/琼清河房元窦钜鹿魏徵太原温大雅颍川陈叔达咸)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16b 页 WYG0942-0573d.png
(称师北面而/受王佐之道)关子明在太和中见魏孝文距通所生之
年盖百二三十年矣而其书乃有问礼于关生之语此
可疑者三也(录关子明事太和末余五代祖穆公曰谈/汤穆公曰足下奇材也入言于孝文诏见)
(之关又中说子尝问礼/于 生遂退而求诸野)李德林卒于开皇十一年通才
八岁尔而其书乃有德林请见子于长安之语此可疑
者四也(王道篇子在长安时杨素苏夔李德林请见子/与之言归而有忧色门人问子子曰云云德林)
(与吾言文而不及理门人曰然则何忧云云/门人退子援琴鼓荡之什门人皆沾襟焉)夫惟事迹
之有可疑也于是世之议者始而惑继而毁终而驳之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17a 页 WYG0942-0574a.png
以为通之门人私为之增益其师说而房杜王魏之游
其门者皆无是事焉吁有是哉(后人作驳中/说者十卷)然尝观中
序之论阅东郊之书而又参隋唐之史而后知王通之
学不诬而中说之书可信也且退之不及于通非遗其
人也愈方称孟子能距杨墨而功不在禹下正推明力
排异端之功不称之者盖先功而后道之义(中序彼韩/愈氏力排)
(异端儒之功者也故称孟子能距杨墨而功不在禹下/孟轲氏儒之道者也故称颜回谓与禹稷同道愈不称)
(文中子其先功而后道欤犹文中/子不称孟轲道存而功在其中矣)房魏不扬其师非弃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17b 页 WYG0942-0574b.png
所学也通之弟以言触长孙无忌王氏兄弟抑而不用
陈叔达时撰隋史欲编世家而避太尉之权而不敢不
传之者盖阁笔避权之过(东皋答陈尚书书曰贞观初/仲父太原府君为监察御史)
(弹侯君集事连长孙无忌太尉由是获罪时杜淹为御/史大夫密奏仲父直言非辜于是太尉与杜公有隙而)
(王氏兄弟皆抑而不用矣季父与陈尚书叔达相善陈/公方撰隋史季父持文中子世家与陈公编之陈公亦)
(避太尉之权藏而未出重重作书遗季父深言勤恳季/父答书其略曰云云时魏文公对曰夫子有后矣天将)
(启之證也傥逢明主愿翼其道及仲兄出湖苏/合杜大夫尝于上前言其朴忠太尉闻之怒)关生之
问礼德林之请见非果可疑也特传述者错其岁月耳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18a 页 WYG0942-0574c.png
荀卿子游于齐居于兰陵近世儒者亦疑其时世以为
非与齐宣王春申君相值谓刘向误序卿事可也并以
为无卿可乎嗟夫通之为道明白正大盖扶世立教济
时行道之学中之为说议论问答本乐天知命穷理尽
性之书盖孔孟氏之流派而后来诸公之径蹊也议者
不味其言而疑其传不信其道而惑其人世无诸老大
儒之论则河汾之学术沉没寂寥不著人间安得声名
掀揭流传古今哉故其在唐朝也司空图皮日休皆尊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18b 页 WYG0942-0574d.png
其学以房魏数公真其徒大书于碑以示后世而文士
又有请以王通氏陪从祀者使无其人容有是举乎(见/唐)
(书/)其在我朝也柳仲涂宗之于前孙汉公广之于后(中/序)
而伊洛大儒又称为隐君子极有格言荀杨不到使无
其人容有是论乎(遗书明道曰文中子本是一隐君子/世人往往得其议论附会成书其间)
(极有格言荀/杨道不到处)噫河汾之学不幸史失其名而起或者毁
驳之议亦幸而世有公论而得诸儒辨明之力然又论
之中说一书固有述作之功而不能无侈大夸诩之言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19a 页 WYG0942-0575a.png
固有羽翼之助而不能无僭拟妄诞之咎何者以董常
而比颜子以公卿问答而比孔门之诸弟以陈思王而
比季伯之逊以荀氏之二仁而比殷之三仁其通之自
处则欲与夫子而齐驱呜呼学步邯郸而失邯郸效颦
西子而失西子何通之不量力也固宜起后世纷纷之
论善乎紫阳先生之论通也虽称其过荀杨而咎其拟
夫子虽喜其明世变而惜其阙大体诚确论也然则中
说之书岂得谓合乎中之义哉(晦庵语录中说一书都/是要学孔子论语说泰)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19b 页 WYG0942-0575b.png
(伯三以天下逊他便说陈思王善逊论语说殷有三仁/他便说荀氏有二仁又以公卿大夫来相答问便比当)
(时门人弟子斤又同上王通自比孔子殊不知秦汉以/下君臣人物 两已定云云然王通比荀杨又别于事)
(上讲究得精故于世变兴亡人情物态更革沿袭施用/作为先后次第都晓得只可惜不曾向上面透一层于)
(大体处有所欠阙晦/翁晚号为紫阳先生)愚故曰杨雄作法言而言未必可
法知几作通史而史未必皆通王通作中说而说未必
合中
   先天易(先天之学在心法/)
画前元有易删后更无诗此先天学也欲知大易之旨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20a 页 WYG0942-0575c.png
当求之先天(邵尧夫诗须信画前元有易自从删后更/无诗画前有易何以见曰画前有易其力)
(甚微然即孔子之发明者言之如神农取益取噬嗑黄/帝尧舜取涣取随益神农黄帝尧舜时重卦未画非画)
(前有/易耶)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先此心法也欲知先天之
学当求之心法(陈莹中答杨中立游定夫书康节云先/天图心法也图虽无文吾终日言未尝)
(离乎是故其诗曰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先天地自我/出其馀恶足言先天之学以心为本其在经世康节之)
(馀事/耳)夫先天之易非康节之私意也十三卦之蕴未画
之前圣人已取之孔子尝发明其旨此其源流之学耳
然是学也非求之图而求之心非取其数而取其中中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20b 页 WYG0942-0575d.png
者先天之要心者中道之主康节之所自得者在是呜
呼天下安有心外之学哉愚尝即其图而玩之乾南坤
北与离上坎下之位不同也乾履大有与乾坤屯蒙之
序不同也(陈莹中云伏羲之易乾南而坤北自乾而左/自巽而右兑在东离为西起震终艮之序则)
(离上而坎下震东而兑西与先天之序不同矣乾/坤屯蒙之序与乾履大有大壮之序亦不同也)康节
之于易固非好为同异者盖有先天之易有后天之易
先天之易伏羲易也后天之易文王易也文王之易圣
人既言之矣伏羲之易圣人未之言此康节开其机而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21a 页 WYG0942-0576a.png
发其藏也是图也自太极而两仪自两仪而四象四象
既交而成十六事八卦相荡而为六十四卦此先天之
象也(陈莹中书康节观物云起震终艮一节明文王之/八卦也天地定位一节明伏羲之八卦也盖先天)
(之学本于伏羲而备于文王其诗曰天地定位否泰反/类山泽通气咸损见义雷风相薄恒益起意水火既射)
(既济未济四象既交成十六事八卦相荡为六十四卦/按先天图乾坤与否泰艮兑与咸损震巽与恒益坎离)
(与既济未济常相/对是为十六卦)由一阴一阳而为二阴二阳由二阴
二阳而为四阴四阳由四而为八由八而为十六由十
六而为三十二由三十二而为六十四此先天之数也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21b 页 WYG0942-0576b.png
(先天由一阴一阳而为二阴二阳由二阴二阳而为四/阴四阳由四阴四阳而为八阴八阳由八阴八阳而为)
(十六阴十六阳由十六阴十六阳而为/三十二阴三十二阳而六十四卦成矣)有变象化象有
感象应象故变象则寒暑昼夜化象则风雨露雷感象
则性情形体应象则走飞草木此象之不一也(经世书/元之元)
(日之日乾之乾元之会日之月乾之兑元之运日之星/乾之离元之世日之辰乾之震元之岁日之石乾之巽)
(元之月日之土乾之坎元之日日之火乾之艮元之辰/日之水乾之坤七者皆然又天阴阳日月星辰地刚柔)
(水火土石变象寒暑昼夜化象雨风/露雷感象性情形体应象走飞草木)有往数来数有阴
数阳数故往数者已生之卦由左而旋来数者未生之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22a 页 WYG0942-0576c.png
卦由右而转(观物篇数往者顺者顺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知来者逆者逆天而行是)
(右转也皆未生之卦也夫易之数/由逆而成矣此一节直讲图意)阴数者起于十二阳
数者起于三十此数之不一也(观物篇乾阳中阳不司/变故一年止举十二月)
(震阴中阴不可变故一日十二时不可见兑阳中阴离/阴中阳皆可变故日月之数可分是以阴数以十二起)
(阳数以三十起而常存乎三六也按经世图元之元元/之会十二此阴数十二也元之运三百六十此阳数三)
(十也元之世四千三百二十此又阴数也/元之岁十二万九千六百此又阳数也)然数之起者
不出乎中中之主者不外乎心即中而言数即心而言
(见/上)则先天之学得矣不然于中外而求象数于心外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22b 页 WYG0942-0576d.png
而观休咎吾恐先天之图皆陈迹经世之书为考数岂
足与论康节之学哉(陈瓘曰先天之学心法也其学在/心或于心外欲观休咎故以皇极)
(为考数/之书耳)愚故曰不知性学不可言太极之图(周子太极/图阴阳一)
(太极图晦庵释曰阴阳异位动静异时而皆不能离乎/太极至于所以为太极者又初无声臭之可言是性之)
(本体然也天下岂/有性外之物哉)不知心法不可谈先天之易而世之
议者且曰司马文正与康节素善者而未尝言及先天
或疑其学之迂(闻见录司马文正与康节同时/友善而未尝有言及先天学)呜呼康
节谦退君子也盖不肯以平日所长求衒于人正传温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23a 页 WYG0942-0577a.png
公而不及潜虚之意何疑哉(温公行状墓/铭不载潜虚)世之议者且
曰是图康节得之李挺之挺之得之穆伯长伯长得之
陈希夷(陈希夷学易以数学授穆修伯长修/授李之才挺之之才授康节先生)或疑其学
之诞呜呼希夷有道之士也故以易学流传于后正濂
溪得希夷种穆太极图之意何害哉(胡宏通书序周茂/叔传太极图于穆)
(修修传于种放/放传于希夷)吾观春雷之变而知天时之往复阴阳
之消长(邵康节问伊川曰今年/春雷何处起曰起处起)杜鹃之兆而推地气之
去留世道之盛衰其有关于世道也如此或者至以迂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23b 页 WYG0942-0577b.png
阔议之吁亦妄矣(康节步天津桥闻杜鹃不乐客问其/故曰洛阳旧无杜鹃不一二年上用)
(南人为相天/下多事矣)
   援经(论儒生援经之谬/)
尝谓汉儒有明经之功而不无泥经之失有援经之言
而不无假经之过夫圣人六经与天地并正为立民极
之地而后儒反假托以文奸援引以济私是先王学术
反为祸天下之具也且汉自中世以来上以表章而自
任下以授受而名家朝廷之上非经不能立事缙绅之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24a 页 WYG0942-0577c.png
间非经不敢建议贾捐之请勿击朱厓王商则曰经义
何以处(本/传)龚胜之奏王嘉公孙禄则曰君议无一所据
(王嘉/传)一时君臣相与从事于经学之间意亦善矣如董
仲舒以元年谨始之义而勉时君之初政(董仲/舒传)隽不疑
以蒯瞆出奔之事而辨一时之疑狱(隽不/疑传)以此立论岂
不为圣经之幸惜其考究之不精讲明之不熟往往以
诗书为发蒙是则可叹也已自今观之来归自京我行
永久诗虽有是言而无关于边功也乃援之以颂陈汤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24b 页 WYG0942-0577d.png
之功(陈汤传/刘向云)何泥也乃眷西顾此维与宅诗虽有是语
初无关于郊祀也乃取之以定南北郊何凿也(匡衡/传)
遁卦不效以必考课不可谓无得于易然房之法烦碎
已甚人皆能言其非岂必得推卦而知其不行乎(京房/传)
用咨十二牧而罢刺史不可谓无得于书然刺史之法
以卑临尊正上下相维之意岂可泥于十二牧之法而
罢之乎(何武/传)古者夷狄来朝坐之国门之外丞相霸援
荒服之义当矣而或者乃假长发之诗而从位单于于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25a 页 WYG0942-0578a.png
诸侯王之上抑何与经戾也(萧望/之传)古者天子之于丞相
右坐为起左与为下况于百官乎司直尊上公之说当
矣或者意慢丞相乃托尊上人之言以自文抑何背戾
之甚也(涓勋/传)甚者欲附奸臣则援其不语怪力乱神之
(张禹/传)欲行㩁酤则援其有酒酤我之文欲夺其利则
援周礼五均之法(王莽/传)是又借圣经以为杀人之术也
虽然汉儒固有过矣而过亦不先也自左氏以赋诗之
语而定人之祸福以占易之言而论事之吉凶于是诗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25b 页 WYG0942-0578b.png
流入于五际专持子午卯酉以验人事易流入于五行
专类淫巫瞽史以决疑心推波助澜汉儒尤甚是左氏
作俑之过也且秦缪之享晋文赋六月以见意夫六月
宣王北伐之诗也重耳何足以当之周襄之享晋文也
赋菁莪以见意夫菁莪天子养育人材之诗文公何足
以当之垂陇之役郑伯所以享赵子也七子从郑伯以
宠其礼赵孟请赋诗以观其志不知伯之汰侈已盛虽
愚夫亦知其必亡岂待赋鹑奔之诗而后见哉昭元之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26a 页 WYG0942-0578c.png
会郑伯所以享三大夫也赵孟赋匏叶以为之倡穆叔
赋鹊巢以为之和不知死生祸福虽圣人亦归之命而
不敢必岂必因赋诗而言不复此哉夫左氏述赋诗凡
六十有六篇而合乎专对之义者止于宁俞辞湛露彤
弓叔孙豹如辞肆夏元侯之二事焉其馀皆断章而不
能合圣人之道也(并左/传)如观之为卦先王所以观民而
设教也左氏执其说以验陈氏之得政离之为卦先王
所以继离照于四方也左氏衍其说以符晋侯之必败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26b 页 WYG0942-0578d.png
叔孙婼见贼于家臣是其见善之不明尔左氏取明夷
之占以附楚丘之妖怪南蒯家臣而君图是其用心之
不臧尔左氏取黄裳之义以成惠伯之先见夫左氏述
卜筮者三十有三而有功于名教者止于南蒯之事焉
其馀皆附会而不能合三圣之法也(并本/传)晋范宁谓左
氏失之诬者岂不验欤(范宁谓左氏富而/艳其失也诬云云)呜呼左氏亲
见圣人者也且穿凿附会而不合之罪以罪左氏也国
朝以经学淑人心名儒以经学扶名教未尝不讲经也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27a 页 WYG0942-0579a.png
而不闻有凿经之失未尝不据经也而不闻有假经之
名有合乎经则施于议论之间不合乎经则不泥于章
句之末此正善诗不说之意也讲月令而明奉天之事
(范祖禹讲月令圣人奉天之事切于畏/天者莫如仁宗愿陛下诚于奉天云云)讲春秋而发尊
君之旨(宝训迩英阁讲春秋仁宗曰春秋经旨在于奖/王室尊君道左氏诡异不若公榖之质宋绶曰)
(诚如/圣谕)其论禹贡也戒人主之贪心(孝宗时林机讲禹贡/因论禹贡之书立为)
(经常之制天下乐趋而不厌常以/大禹勤俭之心为怀治效不难到)其论乾卦也而讽今
日之君道(开宝三年上召王昭素讲乾至九五飞龙在/天敛容曰此文正当陛下今日之事因示讽)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27b 页 WYG0942-0579b.png
(谏帝/大悦)此固合于圣经而援是以告君也若夫燔柴望秩
此王制之论也不敢附会其说恐滋君上封禅之侈心
(范祖禹讲王制曰古人多因燔柴望秩之说乃/附会为封禅皆秦汉之侈心非古者省方之意)锡王
勇智此仲虺之诰也不敢敷陈其旨恐启君上之黩武
之忍心矣(神宗朝吕公著讲天乃锡王勇智上曰何以/独言勇智公曰仲虺称汤能伐夏救民故以)
(智勇言之然圣人之德当如易所谓聪明睿智神武/而不杀者时上富于春秋故公以好勇黩武为戒)
虽不求合乎经之言而深合乎经之道岂若汉儒之陋
哉窃尝论之周礼一书为生民立极为天下开太平此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28a 页 WYG0942-0579c.png
周官之本意也至和中有以荒札缓刑之说勉其君者
(至和元年讲周礼大荒大札则薄征缓刑杨安国曰所/谓缓刑者过误之民当岁歉则赦之上曰天下皆吾赤)
(子捕而杀之/不亦甚乎)熙宁中有以布法象魏之法诬其君者(吕/惠)
(卿进讲言先王之法有一年变法者如正月始和布法/象魏是也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是也上问司马)
(公何如公曰布旧/法也何名为变)是二说也同出于周官也一则勉之
以恤刑之心一则欺之以变法之失其得失可鉴矣易
之一书贵阳而贱阴进君子而退小人此周易之要法
也皇祐中有以鼎卦覆餗之说谕其君者(皇祐三年讲/鼎卦上问九)
古今源流至论 别集卷五 第 28b 页 WYG0942-0579d.png
(四之象施于人事如何杨安国曰鼎为烹饪成新之器/上承至尊下又应初上承下施任重非据故足折而覆)
(餗/)庆历中有以需卦燕乐之说启其君者(庆历二年林/瑀撰周易天)
(人会元记其说用天子即位年月日时占所直卦以推/吉凶瑀言上即位其卦直需其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
(以饮食晏乐臣愿陛下频出晏游极水/陆珍好之美则合卦体上骇其言斥之)是二说也同出
于周易也一则戒之以用人之道一则谀之以纵欲之
非其诚伪又可见矣呜呼可不戒哉可不戒哉
 
 古今源流至论别集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