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七
卷二十七 第 1a 页 WYG0934-039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会元截江网卷二十七
  风俗
   历代事实
鸿荒之世礼义哨哨(扬问/道)其风朴略(孝/经)唐虞之际比屋
可封(后汉杨/脩传)老人击壤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
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通/历)童谣云立我烝民
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康衢/谣)教化盛行万民皆
卷二十七 第 1b 页 WYG0934-0391d.png
安仁乐义各得其宜(董/策)三代风俗淳一(唐选/举志)三代所以
直道而行也(论/语)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则百姓
亲睦(孟/子)晋地本其风俗忧深思远俭而用礼有尧之遗
风焉(诗蟋/蟀)商君遗礼义弃仁恩行之三岁秦俗日败故
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耝虑
有德色毌取箕帚立而谇语抱哺其子与公并踞妇姑
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其慈子嗜利不同于禽兽者亡
几耳天下大败众掩寡知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
卷二十七 第 2a 页 WYG0934-0392a.png
矣转而为汉俗尚未改今日以侈靡相竞而上亡制度
弃礼义捐廉耻日甚可谓月异而岁不同矣盗者剟寝
户之帘搴两庙之器白昼大都之中剽吏而夺之金而
大臣特以簿书不报以为大故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
恬而不知怪(贾谊/疏)文帝躬行元默示淳朴为天下先故
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本/纪)汉文景时
人给家足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义而后绌辱焉(前/志)
景帝百姓昌盛风移俗易齐美成康(本/纪)武帝使犯法者
卷二十七 第 2b 页 WYG0934-0392b.png
赎罪入榖者补吏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
(贡禹/传)永平之际命有司班宪度昭节俭示太素遂令海
内弃末而反本背伪而归真百姓涤瑕荡秽而镜至清
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下舞上歌蹈德咏仁(东/都)
(赋/)东汉章帝时马廖上疏曰百姓从行不从言也夫改
移风俗必有其本长安语曰城中好广眉四方高半额
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斯言如戏有切事实 晋之兴
也朝寡纯德之臣乡乏不贰之老风俗淫僻耻尚所是
卷二十七 第 3a 页 WYG0934-0392c.png
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荡为辨而贱名
检其妇女不知女工任情而动有逆于姑舅杀戮妾媵
父兄莫之罪也天下莫之非也礼法刑政于此大坏(于/宝)
(论/)唐太宗曰今承大乱之后恐斯民未易化也封德彝
曰三代以还人渐浇讹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皆欲治而
不能岂能治而不欲魏徵曰汤武身致太平岂非承大
乱之后邪若谓古人淳朴渐致浇讹则至于今日当悉
化为鬼魅矣上从徵言至四年天下大稔流民散失咸
卷二十七 第 3b 页 WYG0934-0392d.png
归岁终断死刑才二十九人(通/鉴)文宗言百工在乎按度
而淫巧或未衰俗恬风靡情讹成蠹(唐/史)元宗之时与民
休息比屋可封于时垂髫之儿皆知礼逊戴白之老不
识干戈(旧史/赞)
  偶句
借锄取帚一变而孝弟之立兴
揭竿弄梃一变而刑罚之或措
茅茨流化则比屋有可封之人
卷二十七 第 4a 页 WYG0934-0393a.png
绨革示俭则黎民皆醇厚之俗
马廖之论移风谓从行而不从言
五伦之论教俗当以身而不以言
弋绨示俭而墙屋之被绣者自如
籍田劝农而冶镕之采铜者益盛
唐尧之流化茅茨而尧之率正者身也
夏禹之恶衣菲食而禹之为度者身也
   禁奢
卷二十七 第 4b 页 WYG0934-0393b.png
曹蜉蝣刺奢也(诗/)汉高帝令贾人无得衣锦绣绮縠絺
绤罽操兵乘骑马(本/纪)文帝时贾谊言庶人屋壁得为帝
服倡优下贱得为后饰且帝之身自衣皂绨而富民墙
屋被文绣后以缘领庶人孽妾缘其履(贾谊/疏)景帝以雕
文刻镂伤农事锦绣纂组害女工特诏除之(本/纪)武帝时
晁错言商贾以利相倾千里遨游冠盖相望乘坚策肥
履丝曳缟(前/志)成帝诏方今公卿列侯奢侈逸豫嫁娶葬
埋过制吏民慕效浸以成俗(本/纪)哀帝亦诏诸侯王多蓄
卷二十七 第 5a 页 WYG0934-0393c.png
奴婢田宅无限其议限例(本/纪)魏毛玠居显位布衣蔬食
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廉节自砺虽贵宠之人
舆服不敢过度(本/传)唐高祖武德中著车舆服衣之令上
得以兼下下不得以拟上(本/纪)太宗时马周言京师营造
供奉器物并诸王妃主服饰皆过侈靡文宗策刘蕡言
百工在乎按度而淫巧或未衰俗恬风靡积讹成蠹以
谓由制度不立请以官法禄秩制其器用车服禁用金银珠
玉锦绣雕镂不蓄于私家则无荡心之巧矣终以不行
卷二十七 第 5b 页 WYG0934-0393d.png
(本/传)杨绾性俭约未尝问生事禄廪分姻旧及除拜之日
崔宽为之毁别业黎干为之损骑从郭子仪方会而除
书至乐音省五之四其他闻风靡然自化者不可胜纪
世以比杨震谢安山涛(本/传)
  偶句
富民墙屋被文绣贾少年忧之
商贾富者乘轻肥晁家令忧之
毛玠为相而人不鲜衣
卷二十七 第 6a 页 WYG0934-0394a.png
杨绾在位而人皆减驺
   抑末
司市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以贾民禁伪而除诈(周/礼)
师凡漆林之征二十而五凡宅不毛者有里布田不耕
者出粟屋凡民无职事者出夫家之征(并/礼)汉高帝八年
禁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高后时复弛
商贾之律晁错曰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
夫农夫已贫贱矣文帝即位时民背本趋末贾谊说上
卷二十七 第 6b 页 WYG0934-0394b.png
曰今驱民而归之农皆着于本(并前/志)
  偶句
无职事者周官有夫家之征
作奇技者王制有疑众之杀
为末众而农民寡景帝所以禁采珠玉
务本少而趋末众元帝所以勉劝农桑
商贾弛律晁错所以论农夫之已贫
驱民归农贾谊所以虑当时之趋末
卷二十七 第 7a 页 WYG0934-0394c.png
   皇朝事实
太祖开宝元年辛仲甫知彭州上曰蜀土始平轻侈之
俗未革尔有文武才干是用命尔(长/编)太宗兴国八年诏
曰能以礼逊为国乎何有故班白不游于市井负贩相
避于道途耕历山者有逊畔之风入周境者有息讼之
美浩穰之地民庶实繁宜申明于旧章用激清于薄俗
(事/实)真宗咸平元年上曰节用爱人民俗自化祥符元年
上曰古今风俗悉从上之所好国家法令不可不谨(并/长)
卷二十七 第 7b 页 WYG0934-0394d.png
(编/)仁宗嘉祐五年诏曰朕尝患民之好事而风俗渐靡
于薄也思有以格正之非吾士大夫躬率以义而导之
于善则何以哉(长/编)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上曰朕惟崇尚
俭素比年以来中外服饰过为侈靡虽累行禁止然末
俗犹未尽革大抵行法当自近始(圣/政)孝宗乾道三年御
批朕念治功之未起思风俗之尚浇方欲力救弊源追
还淳古(典/章)宁宗庆元二年诏曰朕惟风俗者治忽之枢
机士大夫者风俗之权舆今怀背公死党之恩蔑尊君
卷二十七 第 8a 页 WYG0934-0395a.png
亲上之义使毁誉是非混然淆乱自今至于后日洗灌
厥衷存公去私可否从违各当于理则予汝嘉其有不
吉不迪习非怗终邦有常刑 嘉泰元年臣僚上言本
朝列圣以节俭为家法以厚风俗其所以躬行而自率
者惟恐天下趋于薄至于习俗相靡浸以奢淫法禁虽
立而法不行终不能拯时而救弊
  偶句
真宗之论风俗则曰从上所好
卷二十七 第 8b 页 WYG0934-0395b.png
高宗之革末俗则曰自近者始
行孝义者当议明举乾德之诏也
愆孝弟者务申戒饬兴国之诏也
太宗之革薄俗则欲使知礼逊之美
孝宗之革浇风则欲追还淳古之旧
   禁奢
太祖乾德四年收伪蜀图书法物皆不中度悉命焚毁
孟昶服用奢僭至于溺器亦装以七宝上命碎之曰自
卷二十七 第 9a 页 WYG0934-0395c.png
奉如此欲无亡得乎开宝五年永庆公主尝衣贴绣铺
翠襦入宫中上曰自今勿复为此饰王家服此宫闱戚
里皆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伤生浸广实汝之
(并长/编)真宗咸平二年上曰近览上封所述颇言风俗
侈靡有伤淳俭公卿士庶服用踰制至有镕金饰衣或
以珠翠者令有司禁臣庶泥金铺翠之饰 祥符元年
上曰京师渐事奢侈衣服器玩多镕金为饰虽累加条
约终未禁止工人鍊金为箔其徒日繁募告者赏之仁
卷二十七 第 9b 页 WYG0934-0395d.png
宗景祐三年扈称言京师天下之本而士民奢侈无法
室居服玩竞为华靡珠玑金翠炤耀路衢请条约之诏
两制与礼院同详定制度以闻(同/前)仁宗始专万几富于
春秋左右欲以奇巧自媚后苑珠玉之工颇盛于前日
庞藉言今螽螟为灾民忧转死北有耶律西有拓拔陛
下安得不以俭约为师奢靡为戒重惜国用有徇名之
急是岁大旱蝗范仲淹安抚江淮还以贫民所食乌昧草
进呈乞宣示六宫戚里用抑奢侈(并言/行录)英宗治平三年
卷二十七 第 10a 页 WYG0934-0396a.png
捕销金衣有以内庭为言者上疑之窦卞曰真宗禁销
金自掖庭始今不正以法无以示天下(长/编)民间复作销
金服玩韩琦请以先朝旧制禁绝乃下诏申谕未几有
犯者琦奏祥符八年敕犯销金者斩请复用之(言行/录)
宗绍兴七年上曰销金铺翠禁中无敢犯者士民之家
尚有服用行下广南禁采捕者(圣/政)十年上曰朕性淡薄
服用朴素宫中无敢踰者富家大室犹有以金翠为饰
亦非所以厚风俗乃诏临安府榜谕限三日毁弃(系年/录)
卷二十七 第 10b 页 WYG0934-0396b.png
二十七年上曰奢侈之服如销金之类不可不禁近时
金绝少由小人贪利销而为泥须申严行下(圣/政)孝宗乾
道八年上曰近时民俗多尚奢侈才遇丰年稍遂从容
则华饰门户鲜丽衣服促婚嫁厚装奁惟恐奢华之不
至甚非所宜今年远近礼稔称此秋成欲使民间各务
储积以为悠久之计宜降诏戒谕 淳熙三年上曰今
日习为奢侈者在民间绝少多是戚里中官之家须重
作施行 八年上曰朕以金翠等事刻之记事板每京
卷二十七 第 11a 页 WYG0934-0396c.png
尹初上取示之 宁宗嘉泰元年诏禁止销金铺翠日
来行市公然造置官司全不禁戢今后如有因事败获
守臣及地方官吏并重作施行 元年诏曰风俗侈靡
日甚一日其令官民营造室屋务从简朴销金铺翠无
得服用今以宫中所有焚之通衢令有司严立禁防贵
近之家尤当遵奉(并圣/政)
  偶句
纠举奢侈庶革浇俗端拱之诏也
卷二十七 第 11b 页 WYG0934-0396d.png
严禁奢侈庶复淳风咸平之诏也
士庶奢侈成风则诏三司申明条制
士民僣侈无法则令两制详定制度
高宗严金翠之禁则曰恐长奢靡之风
孝宗戒门户之饰则曰欲为悠久之计
   抑末
太宗诏曰国家算及商贾以抑末游率循旧章以助经
费 仁宗庆历三年议弛茶盐之禁范仲淹以为与其
卷二十七 第 12a 页 WYG0934-0397a.png
害农孰若取之商贾高宗绍兴二十六年上曰关市之
征本以抑商贾如米面岂可一概收税
  偶句
开宝诏禁采珠欲息游惰以复农桑
淳化诏算商贾欲抑末游以助经费
算商贾所以抑末游者淳化之圣诏也
定市𣙜毌使趋末业者祥符之圣训也
农为衣食之原而游惰者多此非太祖之诏乎君子观
卷二十七 第 12b 页 WYG0934-0397b.png
是诏则知末作之不可不禁
农为天下之本而事末者众此非孝宗之诏乎君子读
是诏则知游手之不可不戒
   经传格言
诗美教化移风俗(诗大/序)乐移风易俗(乐/记)教训正俗非礼
不备(曲/礼)司徒一道德以同俗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
者异俗(王/制)君子欲化民成俗必由学乎(学/记)儒者在位则
美俗(荀/子)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
卷二十七 第 13a 页 WYG0934-0397c.png
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无常随君上之
所欲故谓之俗(前地/理志)移风易俗使天下同心而向道非
俗吏所能为也(贾谊/策)春秋大一统者六合同风王者以
教化为大务渐民以仁摩民以义节民以礼故刑罚甚
轻而民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并董/策)风行俗美万
世之基定(贾山/传)长安天子之都亲承圣化此教化之本
原风俗之枢机宜先正者也(康行/传)百姓从令不从言也
改移风俗必有其本(乌廖/传)举仁贤而俗自化以身教者
卷二十七 第 13b 页 WYG0934-0397d.png
从以言教者讼(第五/伦)青齐人情变诈好行机术邹鲁汉
兴犹有儒风扬州人性轻扬而尚鬼好祀荆楚率多劲
悍称兵跋扈无代不有(通/典)以五术省风俗曰听谣诵审
其哀乐纳市贾观其好恶讯簿书考其争讼览车服等
其奢俭省作乐察其趋舍(陆贽/云)
  偶句
躬行以移风俗汉史之言也
彰好以示民俗缁衣之旨也
卷二十七 第 14a 页 WYG0934-0398a.png
美化移俗则莫近于诗
移风易俗则莫善于乐
   名臣奏议
京师风俗之本彭汝砺上神宗曰古人修身以正天下
而其俗既成之后虽江汉之匹夫皆知无思犯礼而非
止于京师臣观四方之人其语言态度短长巧拙必视
京师如何不同则以为鄙焉凡京师之物其衣服器用
浅深阔狭必问宫中如何不同则以为野焉以此知能
卷二十七 第 14b 页 WYG0934-0398b.png
以质厚示之则无不从质厚也
设科条绝僣侈治平四年刘述言百姓习于久安竞以
侈靡相尚居处服用率多僣差婚姻丧葬不计其费欲
望陛下躬行节俭以化天下然后敕下有司设为科条
以绝僣侈之弊务崇约素以厚风俗
厚风俗为国本嘉泰元年臣寮言臣闻俗贵近厚法贵
必行恭惟本朝列圣相承以节俭为家法以厚俗为国
本其所以躬行而身率者惟恐天下趋于薄至于习俗
卷二十七 第 15a 页 WYG0934-0398c.png
相靡以奢淫法令所防严于禁戢则亦有所不容偏废
也由是上有定制下无玩心今自侈靡之文视先朝极
矣销毁金玉视为故常豪贵之家固已惯习下至闾巷
倾资效尤被之于身履之于足无非销金至于装饰神
佛之相且遍肤而无遗矣辇毂之下四方取则奉行法
令固当自近然远方之贵族大姓而以豪侈相奉抑又
甚焉僣礼伤财可为太息
当抑商而利农司马光上仁宗曰农夫日寡游手日繁
卷二十七 第 15b 页 WYG0934-0398d.png
岂非为利害所驱耶今农夫苦身劳力恶衣粝食以殖
百榖赋敛萃焉徭役出焉岁丰则贱粜以应公上之须
给债家之求岁凶则流离异乡转死沟壑如是而欲使
夫商贾末作之人坐渔厚利鲜衣美食转而服南亩斯
亦难矣然则劝农者言也害农者政也
  偶句
先定纪纲以还淳美之俗司马光言之
严立制度以绝僣奢之原李之纯言之
卷二十七 第 16a 页 WYG0934-0399a.png
   诸儒至论
存亡系于风俗东坡曰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
浅深而不在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
厚薄而不在乎富与贫道德诚深风俗诚厚不害于长
而存道德诚浅风俗诚薄虽强且富不害于短而亡人
主知此则知所轻重矣是以古之贤君不以弱而亡道
德不以贫而伤风俗即智者观人之国亦必以察之
风俗无古今东莱曰昔之隆儒以为风俗自厚而之薄
卷二十七 第 16b 页 WYG0934-0399b.png
犹人自少而之老古人俗厚犹人之方少也今之俗薄
犹人之已老者也薄者之不可复厚亦犹老者之不可
复少也呜呼何其不思之甚耶将以三皇之俗为厚乎
则黄帝之末胡为有蚩尤之乱将以五帝之俗为厚乎
则帝舜之时胡为有三苗之乱将以三王之俗为厚乎
则夏商之季胡为有桀纣之乱蚩尤之乱无以异于项
羽之乱也乱既除而俗有厚薄之异者非秦民之不如
古特高帝不为黄帝耳三苗之乱无以异于七国之乱
卷二十七 第 17a 页 WYG0934-0399c.png
也乱既除而俗有厚薄之异者非汉民之不如古也特
武帝之不如大舜耳桀纣之乱无以异于炀帝之乱也
乱既除而俗有厚薄之异者非隋民之不如古特太宗
之不如汤武耳
历代习尚司马公曰商之政尚猛故其俗激昂而奋励
周之政尚宽故其俗和柔而宽缓太公治齐举贤尚功
周公知其后必以强亡周公治鲁尊尊而亲亲太公知
其后必以弱丧
卷二十七 第 17b 页 WYG0934-0399d.png
风俗可知三代吕东莱曰三代虽远其理常存苟能尽
其理夫何远之有故万石君处家而子孙燕居申申此
一家之三代也王烈居乡而讼者望尘而返此一乡之
三代也鲁恭治中牟而童子不取乳雉此一邑之三代
也延寿之治颖川庸非一郡之三代乎以是而论之则
风俗古不必厚今不必薄古不必易今不必难惟其人
而已安可是古而非今哉
崇本王道之治郑节卿曰古人教民意深矣康王命毕
卷二十七 第 18a 页 WYG0934-0400a.png
公以康四海不出于表宅里殊井疆画郊圻之间周公
陈先王风化之由惟在乎举趾条桑载绩播种称觞之
事孟子以五谷鱼鳖不可胜食与使民养生送死无憾
为王道之始韩退之以士农工贾之民君臣父子之位
推而至于宫室桑麻蔬果鱼肉之物而归之道化也
今日游民之多林执善曰今之所谓游民者何其多也
高宫大室撞钟伐鼓谈无演空眩诱废畎谓之缁黄之
游怀黄挟弹玩养鸟兽六博斗鞠歌舞是则谓之市井
卷二十七 第 18b 页 WYG0934-0400b.png
之游冒名守关充墀溢厩交相赞助招权为奸谓之官
府之游若此之类不可殚言贾生所谓残公贼行莫之
或止者也昔勾践还越令壮无娶老老无娶壮女十七
男二十不嫁不娶罪父母盖欲人民繁息为国之用今
有民而委之无用亦可惜哉今之四民亦非古之四民
也士学无用之文以媒利禄而立身事君何尝在是则
士亦游矣工作无用之器以竞奇巧而食用所须苦窳
不堪则工亦游矣商通无用之货以煽侈美而费用所
卷二十七 第 19a 页 WYG0934-0400c.png
资往来不通商贾亦游矣呜呼民相为游而人之类未
相食者幸吾农民尚守耒耜而已然而解冻而耕暴背
而耘栉风沐雨沾手涂足戴星而出戴星而入其勤极
矣而又有水旱霜雹蝗虫间为之灾幸而收成则公私
之债交相争夺榖未离场已非已有群游之徒聚而用
之又从而嗤鄙之良可哀也故其子弟时出关市日观
盛丽归视其糠秕不饱短褐不蔽其心摇摇已不安于
畎亩矣不急救之是农又将为游矣
卷二十七 第 19b 页 WYG0934-0400d.png
为末者常有馀李清臣曰今之天下为本者常不足为
末者常有馀游民贵而农民贱家于田亩者不若居市
里以耒耜为业者不若操货财游民自以为材智之当
然而朴力勤苦之民盻盻焉不足于衣食而常有赋徭
之忧饥寒之患良可叹哉
   主意
风俗系乎表倡教化风俗之枢机法令风俗之堤防枢
机不谨无以化民堤防不立无以率下二者兼施而迭
卷二十七 第 20a 页 WYG0934-0401a.png
举然后足以转移风俗而归之正也自昔圣人在上纲
纪人心维持世道阖辟变作唯吾意耳而四海之广万
姓之众无不靡然而听从后世法令非不严禁防非不
切然欲其朴厚而侈靡之习犹多欲其质实而浮伪之
风愈盛意者法令之徒严而教化之实犹有未至也且
夫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昔何为而醇今何为而弊昔
何为而朴厚今何为而浇薄昔何为导之而辄从今何
为禁之而不止君天下者正当详究其本源考论其得
卷二十七 第 20b 页 WYG0934-0401b.png
失以疏通而转移之则人心以正风俗以淳一时之治
自可以无愧于古不然枢机之或失而乃堤防于一二
检制之间虽诏令之日颁法令之日详亦恐徒劳无益
于治也
朝廷为风俗之本朝廷先天下为风俗天下视朝廷为
趋向考古验今未有不由此者昔唐虞流化茅茨而尧
舜之帅正者躬也夏禹之菲食恶衣而禹之为度者身
也文王德广之所及所以为麟趾鹊巢之应使天下纯
卷二十七 第 21a 页 WYG0934-0401c.png
被其化推而至于衰世犹有仁厚之风者非他术也关
睢驺虞之化有以为之地也古之圣人常以恭俭修身
正家之道在上而天下之民莫不目击而心化则躬行
俗移心正国治诚有自然之应且太王小国之君也躬
行而民日富庶晋侯亦小国之君也好俭而犹多积聚
下民之移风易俗者莫不自其上之人有以先之
在上人防闲禁制荀卿氏论兼足天下之理必在于明
分而扬雄论列侯田宅之弊必在于迪法至于贾谊长
卷二十七 第 21b 页 WYG0934-0401d.png
太息之书极论夫亡等冒上之俗亦汲汲于经制之定
而已夫三子之论岂不能推本夫人主之躬行而惟以
明分迪法与定经制为说者盖深知夫天下之移于侈
靡而不能自克流于浮靡而不能自返非上之人防闲
而禁制之其何以革其目前之习而纳之朴素淳厚之
域乎
  偶句
正天下之风俗易
卷二十七 第 22a 页 WYG0934-0402a.png
正人心之风俗难
   警段
君身为风俗之本人君者风俗之机教化之本一有所
尚天下之所观望而风俗之所由以成也周民之质非
周民之自质文王之化有以使之也盖文王以一家治
天下康功田功卑服于一身之间忧勤节俭靡所不至
家邦之御盖自迩以及远由外以及内浣濯之衣形于
诗人之歌咏而节俭正直见于当时在位之君子教化
卷二十七 第 22b 页 WYG0934-0402b.png
之基风俗之本寔在乎此故质美之民歌于天保之章
岂浅近致也
后世奢侈无禁礼制之隳坏久矣丹楹刻桷则诸侯僭
天子矣琼弁玉缨则大夫僣诸侯矣连骑而游击钟而
食庐室无制器服无度嫁娶以穷侈相誇丧祭以多财
相衒则庶人之僣侈不可胜矣以仪辩等以度教节于
刑名致详于分守致严者圣人所以辩上下而定民志
也而后世之奢侈之禁乃至于此故倡优为后饰土木
卷二十七 第 23a 页 WYG0934-0402c.png
被文绣在汉常患其然矣然当时为之沮抑者不过禁
贾人锦缟乘骏之饰耳不过席莞履草以为天下先耳
不过裁定礼制以为天下文具耳禁行于贾人则非贾
人而僣侈者犹众也身约于在上则庶人之僣侈自若
也曹褒之制度不能胜大臣之苟简王涯之条约不能
胜当涂之毁訾此其弊所以循袭至今而未有改也
  偶句
仰事俯育之外非心无自而起也
卷二十七 第 23b 页 WYG0934-0402d.png
服田力穑之馀异习无自而萌也
耕凿之业定而天下皆淳朴之风
井田之制立而天下无奢侈之俗
   事證
汉初浮耗之习难革汉文帝躬行节俭志移风俗弋绨
革履惜金罢台亦太朴矣然能检束于一己之微不能
绳约于士夫之僣能行于内廷之间不能痛抑于近戚
之私则墙屋被绣倡优后饰之风犹未能革而尚拳拳
卷二十七 第 24a 页 WYG0934-0403a.png
于少年太息之书至于吴王濞以骨肉之恩而专豫章
之铜邓通以倖臣之宠而私邓氏之钱铜之利亦其纵
矣况放铸之令一行而天下悉得以攻坏陶之利家自
为炉人自为冶窃国家之经用销地产之至宝其弛纵
之弊孰甚于此者故五祸七福之论痛言于通达大体
之臣而弃本逐末为斯民虑者至矣
列圣禁奢之意祖宗盛时孝于其亲者必加旌异睦于
其族者时有褒嘉唐邓之俗薄于事亲岭南之俗习于
卷二十七 第 24b 页 WYG0934-0403b.png
异乖或立法而为之禁止或责吏而加之化导至若踰
侈之禁不责于贵近则责于大臣犹以是为未足也内
而掖庭之衣锦上而乘舆之服御莫不示以朴素故以
公主而衣翠繻未为过也且夺其所服而戒谕之以皇
族之家而服铺金之饰亦未为过也且严为之禁而觉
察之嫔御之衣销金者必峻其罚掖庭之服销金者必
正其法以一人之贵备四海之奉不必过为俭约可也
而且不惮于俭约者可以见其正身率下之意矣
卷二十七 第 25a 页 WYG0934-0403c.png
   时政
当责奉行之吏以愚观之今日之患莫大乎人主有躬
行之德而臣下无辅德之诚人主有禁奢之法而臣下
无奉法之意化行于九重之上而达官贵戚之家其侈
犹故也奉行之吏未尝过而问焉何以责其下之不犯
禁严于宫掖矣而京城之民其侈犹故也奉行之吏未
尝过而问焉何以责其远之俱化知责之自上始而不
自下始则风俗可革知自贵者始不自贱者始则风俗
卷二十七 第 25b 页 WYG0934-0403d.png
可革知自近始不自远始则风俗可革
奢僣自士大夫始爰自羔羊废而人无素丝五紽之德
白驹亡而人无生刍一束之行薇不采葵不拔方且争
探牛心直碎珊瑚撞钟舞女流荡忘归夫以高冠大辂
莅民行化者既已尔耳则蠢蠢之民随风而靡几何不
相胥而为浮诡之习哉
  偶句
金翠既涂复用珠玉以为饰
卷二十七 第 26a 页 WYG0934-0404a.png
锦绣既厌复誇组縠以为奇
墙屋被文绣而席门有不庇之家
奴婢弃梁肉而糟糠有不充之腹
向之借耰锄德色者今则以孝悌举矣
向之赭衣半道者今则以善良著矣
以编户庶民之微而僣王侯之奉
以文物衣冠之地而肆夷貊之习
   结尾
卷二十七 第 26b 页 WYG0934-0404b.png
当以正本为先古人有言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又
曰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欲今日风化之厚当自朝廷
始欲法制之行当自贵近始不然徒恃其令可以强天
下不恃其行可以化天下则风俗而欲转薄趋厚者未
之有也昔者汉高皇帝时有贾人无得衣绣之令而汉
官旧仪亦载庶人无得乘车此其质朴法制亦非不合
然商贾高车大马其视前日衣绣之禁无忌也长安少
年斗鸡走狗奢豪自恣其视前日乘车之禁无畏也昔
卷二十七 第 27a 页 WYG0934-0404c.png
唐之相杨绾也而或者为之捐驺从减音乐当时风俗
闻风而化者不可胜数盖民从行而不从令人主者风
化之原而贵近者风俗之所则效也董仲舒有言人君
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万
民正远近四方莫不一于正愚请以是复明问
 
 
 
卷二十七 第 27b 页 WYG0934-0404d.png
 
 
 
 
 
 
 
 群书会元截江网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