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0934-022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会元截江网卷十七
  纪纲
   历代事实
尧有天下举大纲命舜禹不胶者卓矣(扬先知/)夏殷周
之衰也特数十王而不倾者纪纲存焉耳(韩文/) 禹亹
亹穆穆为纪为纲(本纪/) 太康五子之歌其三曰惟彼
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始灭亡(书/)汤先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0934-0229d.png
王肇修人纪(伊训/)文王勉勉我王纪纲四方(棫朴/) 成
王受福无彊四方之纲之纲之纪燕及朋友(假乐/)荡凡
伯刺厉王大坏也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诗序/)
秦人不纲网漏于吞舟(高祖赞/)汉兴纲纪大基(前汉律/)
(历志/)汉之纪纲日紊者由其不能择贤明任之失其操
柄也(刘蕡策/)光武明政体总揽权纲(本纪/)唐之官制其
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大抵皆沿隋之故然由职有常
守位有常员方唐之盛时其制如此盖其治未尝不欲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0934-0230a.png
明制度纪纲为万世法而常至于交侵纷乱者由其时
君不能谨守而徇一时苟且故其事繁而官益冗至失
其职业而不能复初(百官志/)上谓尉迟敬德曰国家纪
纲惟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得(通鉴/)玄宗天宝之季
嬖倖倾国爵因情授赏以宠加纪纲始坏矣(陆贽奏议/)
宪宗杜黄裳曰陛下必欲振举纪纲宜稍以法度裁制
藩镇(通鉴/)杜黄裳知帝锐于治恐不得其要因推言王
者之道在修己任贤操执纲领要得其大者 文宗狄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0934-0230b.png
兼谟迁御史中丞帝曰御史台朝廷纪纲纪纲正则朝
廷治朝廷正则天下治(并本传/)
   偶句
    尧之治不在于协和而在于大纲之既举
    汤之治不在于辑宁而在于人纪之肇修
    夏之天下禹之纲纪实为之禹为是纲纪也
     傅不云乎亹亹穆穆为纪为纲未几太康
     失道而乱之禹之纪纲无有也少康以一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0934-0230c.png
     成一旅之众复禹之绩以中兴有夏而禹
     之纪纲不以是而灭
    周之天下文武之纪纲实为之文武为是纪
     纲也诗不云乎勉勉我王纲纪四方未几
     厉王无道而荡荡文武之纪纲无有也及
     宣王兴衰拨乱明其功业周道粲然复兴
     而昔之纪纲不以是而绝
    权纲总揽政事毕张故汉已微而中兴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0934-0230d.png
    纪纲寖张威令一振故唐虽衰而复盛
    汉不纪纲大基则庶事将至倥偬矣
    唐非纪纲可凭则后世无所维持矣
   皇朝事实
兴国八年太宗曰朕抚御万方固不能家至户晓但持
其纲领行其正道以齐一之 端拱元年上谓宰相曰
国之兴衰视其威柄可知矣朕思与卿等谨守法度务
振纪纲以致太平 至道元年上曰汉晋纪纲大坏朕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0934-0231a.png
革故鼎新别立为一朝之法虽二三大臣犹有异论朕
执心坚固勤行不怠修明宪度兴利除害亦无惭于古
矣 真宗咸平四年曹彬曰北鄙终成和好上曰此事
当屈节为天下苍生然须执纪纲存大体即久远之利
也 上谓辅臣曰諌官御史论事若指斥奸邪维持
纲纪固当极言朕亦虚心听纳焉 仁宗天圣四年杨
崇勋尝诣中书白事雨新霁穿泥靴登阶王曾劾奏
其失上诏释其罪太后问其故曾曰崇勋不知朝廷之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0934-0231b.png
仪举劾者相臣所以振纲纪宽释者人君所以示恩德
如此则仁爱归于上而威令肃于下矣(并长编/)神宗朝
韩公琦既罢相当时新法方炽或闻更祖宗之法度坏
朝廷之纪纲则终日郁郁(行状/) 高宗绍兴十六年上
曰监司郡守须修举职事若不恤民不奉行法令郡守
令监司按劾监司令御史台按劾然后上下有纪纲
高宗诏台諌风宪之地振举纪纲纠劾奸邪密赞治道
朕今亲除公正之士以革前弊 乾道七年上曰昔人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0934-0231c.png
以严致平非谓深文峻法也纪纲严整使人不敢犯耳譬
如人家父子兄弟森然法度之中不必须用鞭扑然后
谓之严也 淳熙十三年上曰今之要务不过择人才
正纪纲明赏罚而已(并圣政/) 高宗绍兴四年臣僚上
言陛下承祖宗付托之重正宜使上下内外共为一心
以扶持而安全之奈何命之出于上者下不得矫其非
政之行于下者上无以稽其惑夫所谓命出于上而下
不能矫其非者盖人主之行事岂能一一其尽善也今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0934-0231d.png
陛下必欲杜私谒而存公道举朝廷之纪纲法度以与
臣下共守之是诚国之福也(本纪/)
   偶句
    务振纪纲以致太平者太宗之圣训也
    纪纲严整人不敢犯者孝宗之圣训也
   经传格言
圣人作为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表记/)若网在纲有
条而不紊(书盘庚/)干国之纪不听政也(左昭元年/)三纲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0934-0232a.png
之首王政之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论语周南/)
(召南注/)君子为国张其纲纪(杨先知/)大作纲小作纪(同上/)
纲者张也纪者理也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
整齐人道若罗网之有纲纪而万目张也(白虎通/)立纲陈
纪后可以为万世法程 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贾谊策/)
者君之纲(司马谈论六家/)善为政者纲举而目张(前汉书/)
自古受命之君非有德不王自夏后氏以来始传以世而
有贤不肖故其为世数亦或短或长论者乃谓周自后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0934-0232b.png
稷至于文武积功累仁其来也远故其为世尤长然考于
世本夏商周皆出于黄帝夏自鲧以前商自契至于成汤
其间寂寥而无闻与周之兴异矣而汉亦起于亭长叛
亡之徒及其兴也有天下皆数百年而后已由是言之天
命岂易知哉然考其终始治乱顾其德功有厚薄与其
制度纪纲所以维持者如何而其后世或浸以隆昌或遽
以坏乱或渐以陵迟或能振而复起或遂至于不可支持
虽各因其势然有德则兴无德则绝岂非所谓天命者常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0934-0232c.png
不显其符而俾有国者兢兢以自勉耶唐在周隋之际世
虽贵矣然焉有所谓积功累仁之渐而高祖之兴亦何异
因时而特起者欤虽其有治有乱或绝或微然其有天下
年几三百可谓盛矣岂非人厌隋乱而蒙德泽继以太宗
之治制度纲纪之法后世有以凭藉扶持而能永其天命欤
(唐高祖赞/)善计天下者其视天下犹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纪
纲者脉也脉不病虽瘠不害脉病而肥者死矣(韩杂说/)
   偶句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0934-0232d.png
    杜黄裳论王道必贵乎纲领之操执
    刘颂言为政惟在乎纲举而目陈
   名臣奏议
以台諌为纪纲苏轼上神宗书愿陛下存纪纲大略
曰国家租赋籍于计省重兵聚于京师以古揆今则似
内重又云祖宗所以委任台諌之一端则是圣人预防
之至计建隆以来未尝罪一言者言及乘舆则天子改
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朝廷纪纲孰大于此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0934-0233a.png
台諌持纪纲沈与求上高宗书曰台諌与朝廷分持纪
纲要须得沉厚练达之人则论事不苟上曰极是
揽威柄以立纪纲明道二年宋绶言帝王临御天下在
总揽权柄陛下念王业艰难整齐纪纲正在今日
以威断立纪纲庆历二年何剡奏今之政令纪纲多所
不举盖失于宽之渐也陛下但当总揽威权以奋乾刚
之断俾政令纪纲粲然复兴则宽之失可救也
举其纲在择人司马光奏政有本末事有细火举其纲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0934-0233b.png
则万目张挈其领则众毛理先其本后其末急其大缓
其细择人而任政之本也
立纪纲在刑赏庞籍言国家之重系乎纪纲纪纲之要
实在刑赏二者或失纪纲必隳
立纪纲在赏罚庆元臣僚奏圣王御下务先纪纲纪纲
之立无踰赏罚
正心术以立纪纲朱文公熹上孝宗封事曰治天下莫
先于正心术以立纪纲夫所谓纲者犹网之有纲也所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0934-0233c.png
谓纪者犹丝之有纪也网无纲则不能以自张丝无纪
则不能以自理故一家则有一家之纲纪一国则有一
国之纲纪乃若乡总于县县总于州州总于诸路诸
路总于台省台省总于宰相而宰相兼总众职以与天
子相可否而出政令此天下之纲纪也然而纲纪不能
自立必人主之心术公平正大无偏党反侧之私然后
纪纲有所系而立君心不能以自正必亲贤臣远小人
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可得而正也今日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0934-0233d.png
纪纲不正于上是以风俗颓靡于下盖其为患久矣
   诸儒至论
汉唐本朝之纲目唐有天下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
风三纲不正无君臣父子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
后世子弟皆不可使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
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汉之治过于唐汉大纲正唐万
目举本朝大纲正万目亦未尽举 先王之世以道治
天下后世只是以法把持天下(明道遗书/)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0934-0234a.png
以五事为纪纲尝观自三代而后本朝有超越古今者
五事如百年无内乱四圣百年受命之日市不易肆百
年未尝诛大臣至诚以待夷狄此皆大抵以忠厚廉耻
为之纪纲盖艺祖开基规模自别(伊川入关语录/)
为政有纪纲文章为政者必要有纲纪文章先有司乡
饮读法平价谨权量皆不可阙也(明道语录/)
当先正大纲欲兴治拨乱者当正大纲知大纲然后本
可正而末可定大纲不知虽或善于条目有一时之功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0934-0234b.png
终必于大纲不正之处而生大乱
理明则纪纲正为天下者必本于义理理也者天下之
大体也义也者天下之大用也理不可以不明义不可
以不精理明而后纪纲可正义精而后权衡可平纪纲
正权衡平则万事治百姓服四海同(并胡子知书/)
   主意
扶植在君心善用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规模善扶天下
者必有先定之纲纪曷谓规模治是也曷谓纪纲心是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0934-0234c.png
也厥今寿俊在位端人聚朝必有一定之规模矣而识
者则以为纪纲之未立也夫立规模者在纪纲立纪纲
者在君心朱文公有云纪纲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
公平广大无一毫偏党反侧之私然后纪纲有所系而
立必人主之心真静纯一无一毫声色货利之惑然后
纪纲有所系而立故心溺于声色则纪纲坏心惑于近
习则纪纲坏其端甚微其祸甚烈世之议者徒见庙堂
者百揆之纪纲也间者措置大事不由中书废置罢行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0934-0234d.png
或从内降则曰庙堂之纪纲坏徒见给舍者封驳之纪
纲也间者事无巨细动辄掣肘调停不可宣谕再三则
曰给舍之纪纲坏又徒见台谏者纠弹之纪纲也间者
发而不中触犯天威电掣雹碎一斥不复则曰台諌之
纪纲坏殊不知纲者犹网之有纲也纪者犹丝之有纪
也纪纲不自立必主上无偏党无反侧则纪纲有所系
而立君心不自正必主上亲贤臣远小人则此心有所
主而定推是以往何纪纲之不正规模之不立乎(己酉/)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0934-0235a.png
(解/)
振举在君相君相精勤振厉志向则纪纲正而国事无
一之不举上下苟安玩愒岁月则纪纲紊而国事无一
之可为人君所以植立此纪纲者也宰相所以维持此
纪纲者也不有圣君纪纲何所赖以植立不有贤相纪
纲何所赖以维持方其圣贤相逢植一时之庆会明良
相遇同一念之作兴君必厉精而正心诚意于宫阃之
间臣必羽翼而叶谋并智于庙堂之上精神以壮圯坏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0934-0235b.png
可使之修明风采以新紊乱可使之条理典章文物之
细莫不井然而可观礼乐刑政之繁莫不灿然而可观
矣愚故曰君相精勤则纪纲正而国事无一之不举者
此也否则圣贤不作而彼此之弗相助上下不交而意
向之不相合君或养恬而玩愒于岁月之久臣或养谀而
偷安于禄位之高视万事之自为修废邈焉无系于休
戚听天下之自为安危恝然无关于怀抱大纲且不正
矣况节目乎体统且不明矣况纤悉乎愚故曰上下苟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0934-0235c.png
安则纪纲紊而国事无一之可为者此也
过于惩过于逊权虽人主之所独专也而不可过于有
所惩而事事揽权权非大臣之所敢专也而不可过于
有所逊而事事避权过于惩则其弊必有甚于前过于
逊则其患又将起于后矣执事策诸生以今日之饬纪
纲为第一义且谓大权归于人主大政归于中书欲并
行而不悖顾草茅何敢为专攻上身之说亦不敢妄为
执政然否之议区区恤纬之诚窃谓今日大权已归于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0934-0235d.png
人主则不可因前日之失权而过于惩惟当以成周之
信任其臣者为法则振饬纪纲可以申明责实之一诏
也大政已归于中书则不可因前日之窃权而过于逊惟
当以周公之敬事其君者为法则维持纪纲可以责成
务实之庶政也
   偶句
    振一国之众目易
    举一国之大纲难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0934-0236a.png
    人主知所以任大臣者重
    大臣知所以任天下者重
   警段
君相不可玩弛愚谓纪纲之大固非君相之圣贤不足
以植立而维持亦非君相之玩弛所能以把握而运量
为之君者必主之以刚果守之以坚凝勿移心于晏安
勿溺志于声色勿以仁义之未效而遽损其始初之精
勤而后纪纲之可以植立为之相者必行之以公正持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0934-0236b.png
之以廉平勿徇私以变更勿偷安于暇逸勿以持禄固
位之可乐而不为扶颠持危之谋而后纪纲之可以维
持矣
纪纲不立之弊自古为天下者必振厉纪纲以为整齐
严肃之地今也倖门大开蠹宄难窒御笔多而帝制轻
内降烦而睿旨轻不惟诸司升补仰渎选举也而统帅躐
级阁职超荣非望恩渥亦可夤缘而执劵矣不惟奸赃
湔洗上亵涣汗也而府胥逃刑巨室免粜蕞尔狠戾亦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0934-0236c.png
可梯媒而探囊矣金穴钱神塞破憸士之屋而璧瑕圭
玷疵颣寒素之身如此而欲纪纲不紊得乎
定纪纲自规模始今日规模之所以不定者宁不以主
上尚怀卢把之小心疑儒效之迂阔不肯定此规模欤
二三大臣忧章蔡之后入惧后祸之立至不敢定此规
模欤如其定也有坚凝之定志而不为事物之所怵迫
有把握之定力而不为是非之所转迁有精审之定向而
不为成败之所计较其或权相谋复吾其屏之奇民肆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0934-0236d.png
妖吾其绝之规模定则朝廷宫闱之纪纲有不定乎兵
财脉络尔其通之乘舆缺失尔其补之规模定则宰执
台諌之纪纲有不定乎䲡鳝昼舞汝其逐之狐狸夜啸
汝其遏之规模定则给舍外台之纪纲有不定乎
纪纲次第而举夫所谓纪纲者非但制度法令而已也
品式条目而已也自其身而形于家闺门肃肃无以异
于宗庙之间衽席雍雍无以异于朝廷之上内外有章
宫庭有度此一家之纪纲也自其家而推其君臣相正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0934-0237a.png
有同德叶心之和官帅相规无分朋植党之私宫府一
体上下一心此一国之纪纲也举而措之天下则尊君
卑臣内夏外夷截然有分而不相悖井田沟洫贡赋车
乘绳然有法而不可越此天下之纪纲也
宫阃朝廷为纪纲盖宫阃者天下国家之仪刑人君诚
以植立纪纲为心则战兢夕惕无敢荒宁动静语默不
容轻易宫庭密勿常若祖宗之临其上暗室屋漏常若
神明之在其前提挈精神收存念虑事无精粗悉合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0934-0237b.png
理道言无大小必由典常如此则宫阃之纪纲其有不
正者乎朝廷庙堂者政事教化之根本大臣诚以扶持
纪纲为念则为国惜法不徇私情为官择人必从公命
爱君乃所以爱身则不敢先身而后君保国乃所以保
家则不敢先家而遗国存心正大为谋深长事无可否
惟理之循言无同异惟是之听如是则朝廷庙堂之纪
纲其有不正乎
   偶句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0934-0237c.png
    纪纲振起四海耸闻
    条目森严万物改观
    大纲既举井若有条
    一目不正纷若难理
    大纲小纪绳乎有条
    本度末数秩乎有序
    纪纲既立朝廷清明
    法制既备蠹弊尽饬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0934-0237d.png
    纪纲不饬取辨弥缝
    事权散出积成捍格
    醇化懿纲仪刑四海
    洪模硕画标准百王
    权纲赏罚支泒于宫庭
    政事号令旁落于幽隐
    权纲虽总而旁蹊之未窒
    治具虽举而根本之未修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0934-0238a.png
    谓之纲则所执者要而不繁剧纷扰也
    谓之纪则所举者详而不疏漏蹙狭也
    宰相不平章执政不参预则无以维持是纲
    台諌不论列给舍不缴驳则无以振举是纲
   事證
古者纪纲修废唐虞三代之所以治其纪纲法度何为
而修也以尧舜禹汤文武为之君以皋夔伊傅周召为
之相同寅协恭勤恤罔间乌乎而不修春秋战国之所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0934-0238b.png
以乱其纪纲法度何为而废也以齐宣梁惠之徒为之
君以景子沈同等辈为之臣纵横诡谲务相权谋乌乎
而不废迨于汉唐之或兴或衰纪纲法度之或修或废
则圣君贤相之不时出故耳观乎唐虞三代者若此验
之春秋战国者如彼质之汉唐又昭昭焉不可诬也
汉唐本朝纲目汉以规模为纪纲故大纲正而众目未
张唐以法令为纪纲故众目张而大纲未正我朝以礼
乐为纪纲纪纲既正而众目复张此古今治乱之所由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0934-0238c.png
分也
汉初大纲正方汉之始兴也非刘不王约在盟府亲疏
有别也兴朝将佐擢在大臣内外无间也列置郡县分
设刺史尊卑相临也汉以规模为纪纲亦善矣然吕氏
之势益横而事皆关于房闱家之纪纲安在哉恭显
之宠益甚而事皆由于阉宦国之纪纲安在哉边陲之
衅既开而夷狄几扰中国天下之纪纲又安在哉然几
危而安几仆而兴者规模宏远而尚有大纲之举是故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0934-0238d.png
诸吕之变一日扫除而无遗孽之尚存恭显之专一日
失势而至祈死之不暇夷狄之强一日争立而甘心来
朝之恐后此汉大纲举而众目未张之验也
汉大纲亦未正所谓大纲何在哉创业之主莫如高帝
然五日之朝有拥彗之嫌上寿之始悻悻然较兄仲之
功而骄气德色之未去则父子兄弟之纲紊溺戚姬之
爱几摇国本鸿鹄之歌悲伤而不能自克其欲则夫妇
之纲紊械系相国之辱菹醢功臣之祸则君臣之纲又紊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0934-0239a.png

唐初万目举方唐之始兴也凌烟起舞春风和气宫庭
和穆也周典建官星罗棋布而朝廷整肃也府卫置兵
首重尾轻而郡国联属也唐以法令为纪纲亦具矣然
宫闱夫妇之间民无则焉一传而歼之武氏而诸李几
无遗育家之纪纲何如哉开元以后权在辅相奸臣擅
国蒙蔽中外而安史之祸成矣国之纪纲何如哉引戎
乱华民不聊生冠履倒置而中国之祸惨矣天下之纪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0934-0239b.png
纲又何如哉
汉唐纪纲未正汉高帝能知军法之常伸而不能救白
登之困能知章程之当定而不能忍菹醢之惨能知礼
仪之当制而不能不安于度吾能行之语百度草创而
纤悉有遗虑万目脱略而罅漏有未至唐太宗晋阳之
私侍巢刺之启封其纪纲不正甚矣再传之后萧墙之
忧无时无之川蜀之幸而唐几危奉天之幸而唐几亡
关陜之幸唐又几于不振三百年间治日常少乱日常
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0934-0239c.png
多是岂可尽归咎于后世继守之君哉皆其纪纲紊乱
无以为子孙凭藉扶持之计耳
本朝纲举目张恭惟艺祖仁义立国土地不如汉户口
不如唐纪纲修明与周比隆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千
载一日也慈闱一言载在金匮而社稷蒙福焉戚里有
过例绳国法而私谒不行焉内言不及于外私恩不及
于公则一家之纪纲何如也官莫重于三省而置给舍
使小大之相制柄莫尊于枢府而统阉宦俾内外之相
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0934-0239d.png
通财用布中外而总三司吏治在州县而置监司则一
国之纪纲何如也若夫天下之势虽无周之封建而朝
廷郡县合为一体初无彼重此轻之患虽无周之井田
而赋入有经赈恤有廪民生盛时未尝见暴兵虐刑之
惨则天下之纪纲何如也
   时政
今日纪纲非昔朝廷者纪纲之原宫闱者纪纲之则也
祖宗朝不以女谒进人不以戚里废法貂珰不以典机
卷十七 第 22a 页 WYG0934-0240a.png
密舆台不得加节钺此良法也侧闻近日贵游充塞于
要津奇民出入于清禁恬不问也何其轻欤宰执者纪
纲之总台諌者纪纲之纠也祖宗政归中书分以参贰
事关廊庙台諌极言此定制也侧闻时事中书多矛盾
之私抨弹皆调护而止甚不满也何其废欤给舍者纪
纲赖之以纠正监司者纪纲赖之以奋扬也祖宗命出
三省给舍可缴驳之官分州县监司得按察之此明训
也侧闻近日左右潜制其威福囊橐公行于畿甸略不
卷十七 第 22b 页 WYG0934-0240b.png
顾也何其玩欤
今日纪纲屡变端平则更宝绍之越僭者也又一纪纲
也嘉熙则改端平之轻躁者也又一纪纲也今日淳祐
之作新则又更淳祐初年之专制矣抑不知纪纲将出
于正邪犹有挠乱其中也
上过于惩下过于逊曩权奸当国臣下知有穰苴侯而
不知有王左右知畏石显不知有帝独不曰威福惟辟
不可使之移也今乾刚夬夬威柄复收固可以鉴前日
卷十七 第 23a 页 WYG0934-0240c.png
之失也初是以失权为戒而因有所惩然惩之深则必
欲事事而揽权官无𦂳慢动烦亲擢有不由中书进拟
者也事无巨细多出圣裁有不容外庭与闻者矣此其
弊必至于躬亲虽得贤相而不知所以任也不思膳庖
酒醢宰属犹得掌于王官陈殷置辅冢宰亦以施于邦
国人主而欲揽权是可以亲细务为揽权乎天下事恐
不可过于惩也曩政柄下移鹿马赵高而心术阴险剑
腹林甫而党与奸深独不曰权者人主之操柄非臣下所
卷十七 第 23b 页 WYG0934-0240d.png
可干也今革故鼎新正人柄用固可以鉴前日之专也
于是以专权为戒而因有所逊然逊之甚则必欲事事
而避权官府不合为一体政本不重于中书将顺之情
多而无可否献替之直奉行之意恪而无执奏封还之
严此其弊则牵于形迹色有忧勤而终不敢以天下为
己任也不思按剑不校霍光得以擅增秩之赏留屯金
城魏相得以主伐叛之谋大臣而欲避权是可以失体统
为避权乎天下事恐不可过于逊也呜呼纪纲所立不
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0934-0241a.png
以细微而忽不以内外而紊不以苟且为玩大奸距脱
纪纲似饬矣或者旁蹊曲径果不为纪纲累乎众垢
尽除纪纲似振矣或者乘间伺隙果不为纪纲病乎把
握坚而政柄无僣移之虞防闲密而倖门无杂出之患岂
非所当加意乎
   结尾
君心正则纪纲正然则正纪纲者将何如曰正一人之心
而已皇上经天下之变故已多阅天下之义理已熟其
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0934-0241b.png
于正心诚意之学讲明之素矣而奈何其未之正心宝
绍之心似有所恐惧而不得其正也端平之心似有所
忿懥而不得其正也嘉熙之心似有所忧患而不得其
正也淳祐之心似有所好乐而不得其正也以一人之心
而二三十年之间凡几更易凡几变迁吾心既无所主
规模何自而定纪纲何自而正事功何自而成乎昔新安
夫子有曰纪纲不能自正必人主之心公平广大而后
纪纲有所系而立至哉斯言万世之药石也倘能行则
卷十七 第 25a 页 WYG0934-0241c.png
今日之纪纲祖宗之纪纲也惟朝夕论思者有以推广
上心幸甚
台谏扶持纪纲故尝因是为之说曰正此纪纲人主之
责也翼此纪纲大臣之责也扶持此纪纲台諌之责也
人主有公心而后可以正此纪纲大臣有公道而后可
以翼此纪纲台諌有公论而后可以维持此纪纲然人
主之公心大臣之公道一有所未至而台諌之公论皆
得以救其源而正其失也盖祖宗之重台諌正以为振
卷十七 第 25b 页 WYG0934-0241d.png
纪纲之地也如范仲淹之议时政公也高若讷毁之仁
祖终以为直所以成庆历之治司马之议新法公也王
安石之党诽之神宗独谅其贤所以回元丰之脉然则
人主有公心大臣有公道所以振纪纲以植公法者又自
重台諌之公论始
 
 
 群书会元截江网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