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934-009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会元截江网卷七
  和籴(附/) (平籴/博籴) (便籴/边籴)
   历代事实
魏李悝曰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平籴者必视岁有上
中下熟大熟则籴三舍一中熟则籴二下熟则籴一汉
宣帝耿寿昌曰令边郡皆筑仓以榖贱时增价而籴以
利农(前志详见/常平门)赵充国击先零羌曰金城湟中榖斛八
卷七 第 1b 页 WYG0934-0091b.png
钱吾谓景中丞籴三百万斛𦍑人不敢动矣中丞请籴
百万斛乃得四十万斛耳(本/传)北魏孝庄时李彪上疏曰
立官司年丰籴积于仓时减私之十二籴之如此人必
力田以贾官绢唐初置和籴开元后缘边戍兵营田地
课不足于是初有和籴有彭果者献策广关辅之籴京
师粮益羡自是元宗不复幸东都天宝中岁以六十万
缗赋诸道和籴每岁输京仓者百馀万斛德宗正元初
吐蕃劫盟召诸道兵戍边诸道戍兵月给粟十七万斛
卷七 第 2a 页 WYG0934-0092a.png
皆籴于关东宰相陆贽以关东榖贱请和籴帝乃命度
支增和籴粟三十三万斛然不能尽用贽议兴元元年
诏所在和籴是年上畋于新店入民赵光奇家问百姓
乐乎对曰诏令不信前云两税之外无他徭今非税而
诛求者殆过于税又名为和籴其实强取不识一钱每
月诏书忧恤徒然空文恐圣主深居未之知也上命复
光奇家宪宗即位有司以岁丰熟请畿内和籴当时府
县配户督限有稽违则迫蹙鞭挞甚于税赋号为和籴
卷七 第 2b 页 WYG0934-0092b.png
其实害民(唐/志)
   偶句
籴榖以省馈运寿昌献谋于宣帝也
籴粟以给屯戍李泌进策于德宗也
籴湟中之粟三百万则𦍑人不敢动
籴关中之粟十七万则戍兵为可安
号和籴而实害民唐史志之言也
名和籴而实强取赵光奇之言也
卷七 第 3a 页 WYG0934-0092c.png
李彪创于后魏而为边备之储
陆贽行于李唐而为漕运之首
   皇朝事实
太祖建隆元年以河北仍岁丰稔榖价弥贱命高价以
(长/编)太宗淳化三年京城大穰物价至贱分遣使臣于
京城四门置增价以籴令场有司虚近仓以贮以常参
官领之俟岁饥则减价粜与贫民遂为永制真宗至道
三年诏以国家大本足食为先今亿兆至蕃未闻有九
卷七 第 3b 页 WYG0934-0092d.png
岁之蓄令两制议致丰盈之术以闻诏三司及兹岁稔
大为市籴以实仓廪祥符二年诏近臣曰闻江淮因和
籴榖米增价今逐处米榖甚多宜权罢和籴如贱当复
籴五年诸州言岁丰榖贱咸请博籴上虑伤农诏丁谓
规画以闻谓言莫若和市而诸州积镪数少出内藏钱
百万贯付三司以佐用度六年冬诏今岁秋成始闻诸
路和籴不均民户颇有烦优可令河北陜西京东西各
蠲其半中等户以下免之(并同/上)仁宗天圣二年淮南江
卷七 第 4a 页 WYG0934-0093a.png
浙制置司请所部三路计民税米一石量籴四分之一
上曰常赋之外复有量籴之名是重敛也不许宝训四年
出内藏库缗钱二十万下京西籴军储皇祐三年上曰
江淮荒歉发运转运司和籴抑配其减今年上供米百
万至和二年出内藏库绢二十万下弁州市籴军储初
薛向言籴法之弊以为被边十四州悉仰食度支岁费
五百万缗入于商贾蓄贩之家今既用见钱实价革去
二说虚加之弊矣然必有以佐之则其法可行嘉祐元
卷七 第 4b 页 WYG0934-0093b.png
年出内藏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疋钱一十万贯下河
北市籴军储神宗熙宁二年上曰朝廷每更一事举朝
士大夫汹汹皆以为不可又不能指名其不便者果何
事也光曰朝廷散青苗钱兹事非便吕惠卿曰彼富室
为之则害民今县官为之乃所以利民也光曰昔太宗
平河东轻民租税而戍兵甚众命和籴粮草以给之当
是时人稀物贱米一斗十馀钱草一围八钱民皆乐与
官为市不以为病其后人益众物益贵而转运司常守
卷七 第 5a 页 WYG0934-0093c.png
旧价不肯复增或更以折茶布或复移支折变岁饥租
税皆免而和籴不免至今为膏肓之疾朝廷虽知其害
民以用度之不能救也臣恐异日青苗之害亦如河东
之为和籴也哲宗元祐四年司马康刘安世范祖禹言
今岁秋成望增价收籴来春榖贵则减价出粜诏户部
指挥诸路提刑司下丰熟州县量添钱广行收籴(并长/编)
高宗建炎四年两省奏今秋成可期宜及时储蓄诏以
所部年额上供为本钱非有制书而妄取者皆从军法
卷七 第 5b 页 WYG0934-0093d.png
(圣/政)绍兴三年诏和籴法如有违戾去处当职官吏并从
徒二年先是都省言和籴并系朝廷支降金银钱帛免
科敷之扰州县多将籴本停留不即支还百端阻节尅
减遂置籴贾数少故有是诏(同/上)八年发运使程迈入见
上谕以置场和籴毋甚贱伤农于是降本钱四百万缗
令于六路丰熟之地置场和籴焉(系年/录)八年上曰昨浙
东漕梁泽民奏今秋籴价事朕尝谕以钱给之于民宜
戒减尅榖输之于仓毋取羡馀则公私两便(圣/政)十八年
卷七 第 6a 页 WYG0934-0094a.png
秦桧奏乞免和籴上大喜曰朕向在河朔见民以为苦
朝廷所降本钱州县往往移用不以时给又为吏多端
乞取十不一二今幸时和岁丰军储粗足朕岂得已而
不已也(系年/录)二十三年知静江陈璹乞增和籴米价及
折纳适中以舒民力以足漕计上曰陈璹善治郡可与
直秘阁(圣/政)孝宗乾道三年刘琇言和籴之弊欲望降诏
镌和籴之数绝白著之害以裕民力上曰可于江西取
十万湖南取五万以充和籴之数今两路缴回元给绛
卷七 第 6b 页 WYG0934-0094b.png
关子庶几不至科扰百姓为一方害也(同/上)
博籴便籴边籴本朝三边刍粟皆令商人入中旧传有
三说或谓见钱为一说香药为一说此乃三分法耳沈
括在三司求得旧案正三说法乃是博籴为一说便籴
为一说直便为一说博籴者极边粮草每岁所入必欲
足常额每岁自三司抛数下库务先封桩见钱𦂳便钱
𦂳茶钞(商旅钱谓水路𦂳便所便处/𦂳茶钞谓上三山场𣙜务)然后召人入中便
籴者次边粮草商人先入中粮草乃诣京师算请慢便
卷七 第 7a 页 WYG0934-0094c.png
钱慢茶钞及杂货(慢便谓道路货易非便处/慢茶钞谓下三场𣙜务)直便者商
人取便于缘边入纳见钱于京师请领三说(三说乃见/钱茶香药)
(象/牙)先传茶数足然后听便籴及直便以此商人争先赴
极边博籴故边粟常足
   偶句
真宗以储积多而罢和籴
高宗以军储足而免和籴
真宗虑烦扰而免下户之籴
卷七 第 7b 页 WYG0934-0094d.png
仁宗恐抑配而减上供之米
给钱和籴不许减尅高宗之德音
置场和籴不得科扰孝宗之圣训
上供之钱籴于福建高宗之初政也
内库之银籴于两浙孝宗之初政也
祥符之和籴则出内藏钱以佐之(五/年)
淳熙之和籴则出封桩会以充之(十二/年)
建隆初河北频稔太祖则命使添价以籴
卷七 第 8a 页 WYG0934-0095a.png
淳化中京畿大穰太宗则置场增价以籴
或以民食之艰用申存恤而罢和籴之令(祥/符)
或以常赋之外不忍加敛而却量籴之请(天/圣)
制司请计税量籴仁宗则曰赋外量籴是重敛也
漕臣以敷额为能仁宗则曰名为和籴实抑配耳
   名臣奏议
和籴四弊乾道元年臣僚言去岁江西湖南和籴其弊
非一不问家之有无例以税钱均敷无异二税此一弊
卷七 第 8b 页 WYG0934-0095b.png
也州县各以水脚耗折为名收耗米十之二三此二弊
也公吏并缘多方乞觅量米则有使用请钱则有縻费
此三弊也官以会偿价许之还以输官然所在往往折
阅至于输官则不肯受此四弊也苟四弊不去欲民之
不病其可得耶
和籴深为民害赵汝愚言为民之害者固不一然其大
者莫甚于和籴凡县所以认于州州之认于漕漕之所
认于户部其米皆有定数一或不足则谴罚随之加之
卷七 第 9a 页 WYG0934-0095c.png
所给之直种种变折不逮民籴之半而所入之米吏缘
为奸常多所籴之数
边籴借内库钱包拯言河北麦熟价贱乞支借见钱及
时收籴外可以实边备内可以宽国用欲望权于内库
支借见钱或绢帛百馀万广谋收籴俾边廪稍实有数
年之蓄庶少宽恤民力
   偶句
绍兴中臣僚乞免和籴之事(高/宗)
卷七 第 9b 页 WYG0934-0095d.png
乾道间臣僚乞依市直之籴(孝/宗)
高价以籴韩公琦言于天圣也
增价以籴范祖禹请于元祐也
   诸儒至论
平籴钱榖贵贱不等李泰伯曰古人有言曰榖甚贱则
伤农贵则伤民谓农常粜而民常籴此一切之论也愚
以为贱则伤农贵亦伤农腰镰未解日输于市焉粜者
既多其价不得不贱贱则贾人乘时而罔之轻其币而
卷七 第 10a 页 WYG0934-0096a.png
大其量不然则不售矣故曰敛时多贱贱则伤农而利
末也土将生而或无种也耒将执而或无食也于是乎
日取于市焉籴者既多其价不得不贵贵则贾人乘势而
闭之重其币而小其量不然则不予矣故曰种时多贵
亦伤农而利末也此平籴之法有为而作也
名殊而为法一曾子固曰使岁穰榖不贱出岁凶民不
病食故平籴之令自此始李悝修之魏以富强汉兴耿
寿昌开常平之法而晋齐不能废后魏定和籴之制北
卷七 第 10b 页 WYG0934-0096b.png
齐筑富民之仓隋人置监唐人置东西市之籴虽号名
殊其为法一也
和籴博籴便籴陈君曰举市籴之法又当立为三策曰
和籴则以见缗给之曰博籴则以犀象宝货易之曰便
籴则募商人入粟以卤茗偿之此三者国家之故典也
若夫出内府缗钱百万付之三司以敛边籴此则和籴
之法而祥符之利也出内府绫罗锦绮直百八十万付
北河漕臣以市籴此博籴之法而咸平之制也募商人
卷七 第 11a 页 WYG0934-0096c.png
刍粟于极边度地理远近增其虚估给劵以茶偿之此
则便籴之法而景德之制也
   主意
籴为民之虑有便国之策有便民之策知所以为国之
计又思所以为民之虑则可以言今日和籴之法矣国
计之仰于和籴旧矣赵充国备羌谓金城湟中籴榖三
百万斛虏不敢动矣以是知和籴为禦戎之急务然是
法也行于无事之时则易行于多事之时则难厥今供
卷七 第 11b 页 WYG0934-0096d.png
上之粟不足赡于经常内郡之纲且侵亏于拨𨽻于是
仰给于和籴者愈重籴场之置名色杂出有朝廷之和
籴有制总之和籴又有监司州郡之和籴握粟之权不
一而足知所以为国计之便矣然官价民价相去殊绝
抑配从事官吏并缘变籴为科反和为怨闾里之民在
在愁叹亦思所以为民计乎
籴者吏之商昔之籴也吏与民为商虽有吏商之实而
犹讳吏商之名今之籴也吏与民为商甘受吏商之名
卷七 第 12a 页 WYG0934-0097a.png
以行吏商之实久矣吏商之病而斯民之膏血尽矣然
而以廉吏而商则籴之弊犹轻以污吏而商则籴之弊
愈重幸而遇一廉吏不攘拿攫之臂不垂豪夺之涎通
民有无视价轩轾则必有如范忠宣公藉客舟之转籴
如赵清献公诱商贩之输运春风惠政玉雪清规惟恐
毫发以脧民膏庶乎可以避吏商之名矣不幸而遇一
污吏大开龙断之门自张驵侩之网百计苛夺一槩取
嬴则必有如赵光奇所谓不给一钱如赵公汝愚所谓
卷七 第 12b 页 WYG0934-0097b.png
吏缘为奸多其籴数秋霜捶楚星火文移惟求铢利以
富归囊于是始不得辞吏商之名矣
吏为和籴之弊朝廷有不忍人之心士大夫行不得已
之政今日国事大率如此而和籴为甚夫籴以和为名
欲民之乐于为市而无损也不敢以虚政行之惧其有
以戕其生不敢以多数取之惧其有以夺其食不敢以
非时迫之惧其应之难而输之不及也岂非朝廷不忍
人之心乎自贪吏并缘以饱溪壑科以籴数之多而不
卷七 第 13a 页 WYG0934-0097c.png
得不严于取自庸吏巽懦以纵虎狼诿以任籴之难而
不得不肆其威自猾吏沽名以钓爵禄托以援忍死之
民而不得不以一切而从事岂非士大夫不得已之政

   偶句
郡县有爱民之吏则和籴之法虽弊而可行
官吏无忧民之心则和籴之法虽善而难行
和籴之法意在朝廷
卷七 第 13b 页 WYG0934-0097d.png
和籴之利害在郡县
   警段
和籴无策先支籴本使民应籴其策非不善也如国用
告匮何务先减籴数以纾民力其说非不当也如军食
不足何将增减于浙右之民若少便矣或者又有涉远
之忧金刀布帛可以贴济籴本而国帑又无郡县之储
官告度牒可以折充籴价而民间又有折阅之病然则
如之何而可曰贵家贷取内帑助籴此二说尚可行乎
卷七 第 14a 页 WYG0934-0098a.png
且贵近世臣休戚关系国之不立尔能独存喻之以实
意申之以命令夫区第之在京者必捐米以应济粜之
急虽近亲之懿不可贷也凡田产之在畿者必捐廪以
应敷籴之急虽权倖之家不容免也以至宫掖之费亦
不可以承平全盛之时视之可节则节可省则省当思
民患之未纾痛念边戍之未撤勿扭于拘挛勿失之牵
制主之以力行之以果则内帑有助籴之费是亦纾急
之一画也
卷七 第 14b 页 WYG0934-0098b.png
和籴循虚东南之民力竭矣而岁有五六百万之和籴
则民于何而能宽然使籴实足以禦敌庶乎王师有休
息之期赤子有生聚之望今也貔貅待哺岁辄苦之计
亩敷籴浸成常额甚至有并缘扰民以为巳利者矣多
数科率以求羡馀者矣是民以虚病也
当去和籴之弊今日和籴何如哉楮价折阅高台抑配
狭乡下户雷例科敷宽量而不得其平缩价而不偿其
直贪胥黠吏百种侵渔豪民狡侩多方招揽籴本东那
卷七 第 15a 页 WYG0934-0098c.png
而西兑支拨未免于后时生养日益以月增飞挽尚多
于缺数民户既有不乐为市之心公家岂容峻行一切
之法然则欲为兵食而和籴必痛去此弊而后可
当察和籴之奸自招籴之坏于奸胥也和籴常数之外
辄增数倍以敷籴户向之和籴犹云计产今则不复计
产矣倒囷有限无粟可输于是不得不飞钱神以赂刻
辇然后始为之裁减此奸胥之为商者一也自招籴之
坏于奸民也妄一男子操尺纸走公庭吏辄以数千斛
卷七 第 15b 页 WYG0934-0098d.png
籴价畀之不问其米之所从来也比及取偿则东牵西
惹有司虽明知摊赖而为民蠹又恐失陷以为已责枝
连蔓及十室九空此奸民之为商者二也夫以剜肉医
疮之氓当此推肌剥髓之政有奸胥之商以助其暴有
奸民之商以济其凶吏商为虐至此极矣
不便于民有三古之所谓和籴者籴其有馀者尔而今
日悉以税论固有税高产薄者例皆抑配而强籴此不
便于民一也古者籴其所宜出尔而今则不问其地之
卷七 第 16a 页 WYG0934-0099a.png
有无而悉限之以本色既责之以所无则必增直以转
籴此不便于民二也如民之家有数百亩之田一岁之
收百费具在举而归诸官所得未必皆缗钱分以银铤
杂以楮劵逮其出售则折阅尤甚此不便于民三也
   偶句
和籴之法与民为市
博籴之法与商为市
其籴于民也既有抑配之患
卷七 第 16b 页 WYG0934-0099b.png
其积于官也亦有虚数之欺
   事證
历代籴法自李悝为魏作尽地力之法以亩之损益别
民之勤惰大率为国与民设耳乃视岁之熟有三而为
收籴取舍之数使民无伤而农益劝虽其创法之初徒
欲致一时之富强然而取义之善亦可寿有生之民命
是立其名者犹可以存其意寿昌继之三辅之榖一籴
遂可省关中漕运之劳湟中之数虽减犹足制羌虏不
卷七 第 17a 页 WYG0934-0099c.png
敢动之势盖其增价而籴有以利农而人自安之是以
能存其意以行其法由后魏而晋齐或以绢绵布帛为
市而和平之意日渐断散侵抑之弊日益繁滋矣唐因
牛仙客之言而行籴法至德宗时已有强取之差车摧
牛毙破产不能支虽复一赵光奇而亡补于万姓之怨
宪宗时和籴畿内督限稽违则迫蹙鞭挞复有府县配
户之扰是盖失其意而反至于病其法
祖宗善于和籴惟我祖宗盛时法存而意亦善行之以
卷七 第 17b 页 WYG0934-0099d.png
公处之以和耳著之令申和籴给以见钱其不给者寘
之辟艺祖则增价以惠贫民太宗则收籴以贮近仓先
后相承不失初意祥符之诏虑烦扰而免下户之籴皇
祐之诏恐抑配而减上供之半绍兴则戒邀觅之吏乾
道则依实籴之直凡所以凭藉美意维持公法因其名
而存其实者又如此
祖宗宽于和籴与民为市给以见钱此和籴良法也朝
廷所降者十州县所给者一时则有官吏移用之弊官
卷七 第 18a 页 WYG0934-0100a.png
之所给者十民之所得者一时则有胥吏侵渔之弊且
其输曰均输不见其均准曰平准不得其平籴曰和籴
不睹其和因名以求其实岂非君天下者之责哉思昔
太宗之世河东物贱民乐为市而和籴之法立焉当是
时民不以为病也自时厥后或以积蓄之多而罢和籴
或以烦扰而免之或以重敛而却之使和籴而常如其
初又何有不可者夫何循袭日久弊端百出官吏之移
用不得免焉甚矣作法之难也
卷七 第 18b 页 WYG0934-0100b.png
   时政
我宋仁厚立国未尝以政病民籴名以和深得古意至
于荒政尤切究心今祖宗立法已数百年矣不幸比岁
关浙频惊田莱不治是故边无可籴之储而和籴之当
缓者不得已而急农扈不登贫富俱竭是以廪无可发
之粟而荒政之当急者不得已而缓今之事亟矣君臣
上下是将付之悠悠而止耶上之行和籴者必相体曰
今之和籴几类虐取然事势有不得已非吾心也朝廷
卷七 第 19a 页 WYG0934-0100c.png
总制以是体州郡郡守县令以是体富家则籴本可渐
支籴数可量减浙右之价可增则增广中之粟可运则
运富家可贷取内帑可助籴金刀布帛可贴济也官告
度牒可折充也宽之一分民受一分之赐矣为编户者
必相体曰此非国家仁厚之意顿渝也不得已也期限
之迫促当亮事机之遑遽而不当以促迫为怨价直之
折阅当亮财计之空匮而不当以折阅为议上下如是
相体而后今日不得已之和籴可行矣
卷七 第 19b 页 WYG0934-0100d.png
徒负立法之名愚深叹夫用是法而有负于法之名也
一坏于有司再坏于胥吏号为和籴实则扰民阳为输
官实则资吏垂涎于籴本之赢馀假威于文移之迫急
是催科之扰有以伤其和不劝富室而多均敷于中产
之家凭用驵侩而复卖弄于黠胥之手不蹙额于价直
之亏则太息于给偿之缓是侵刻之害有以戕其和仓
囷空矣而陆负水运者几于乾没本数损矣而箕敛斛
增者过于横税飞挽劳耗生聚困穷又几类于和买之
卷七 第 20a 页 WYG0934-0101a.png
白著是愁叹之苦又有以干其和民之疾吏如仇不欲
为市括有为无苟图避免岂民之情哉吏之罪也岂立
名之过哉不实其名之过也
民不乐于和籴广籴一行有乘时以射利者有创例以
侵蠹者籴名以平乃险之阱籴名以和乃怨之府籴名
以便乃扰之阶闾阎小民不以此望公家也然则孟子
之论终堕迂阔而已乎抑先儒有言必有关雎麟趾之
化而后可以行周公之法度
卷七 第 20b 页 WYG0934-0101b.png
民皆怨于和籴今日任和籴之责者则不然籴有常数
量民之力可也计数供输贫民下户不暇顾问之则曰
吾以济一时之急也劝民乐输勿为已甚可也笞楚迫
胁之非命不暇恤问之则曰吾以宽一时之责也富室
民之根本勿戕贼之可也而破家折产号泣无诉不暇
恤问之则又曰吾以应一时之需而济一时之窘也托
不得已之言而行不得已之政今日士大夫负国负民
者多矣然吾以不得已而取于民而彼亦不得已而怨
卷七 第 21a 页 WYG0934-0101c.png
乎上头会箕敛之法惨乃所以启陇首言志之人间架
除陌之令严亦所以召京畿啸聚之卒此岂其情之得
已哉盖亦不得已之至者耳嗟夫吾之不得已尚可为
也彼之不得已不可有也可畏也哉
吏不恤民顾今和籴之数乃一岁支用之不可省者盍
亦申谕于吏曰天地生民同此一气痒疴疾痛莫不相
关今吾室庐已鬻矣则吏之第宅彫文而饰镂也夫何
安民之骨肉已离矣则吏之妻子衣锦而食肉也夫何
卷七 第 21b 页 WYG0934-0101d.png
忍朝廷日有皇皇不给之忧吾民日有流离死亡之叹
而吏居其间乃欲享和籴之利其可乎无已则察民情
之所苦量民力之所堪禁奸胥之虚而无额外之科扰
急籴本之偿而无酬直之稽缓吾庶几其有瘳乎
   偶句
垂涎于货财之赢馀
立威于期会之迫急
耗蠹日多而籴本亦难辨矣
卷七 第 22a 页 WYG0934-0102a.png
和籴不继而边郡亦告乏矣
不劝富室而均敷于中产之家
移用籴本而取赢于斛面之利
攫拿之禁非不严而攫拿者自若也
减尅之戒非不至而减尅者如故也
宽量有制而量未尝宽也况于斛面之外又有加量焉
平价有令而价未尝平也况于阻抑之外又有乾没焉
   结尾
卷七 第 22b 页 WYG0934-0102b.png
有和气则用足呜呼权平物也然有首重尾轻者持之
者病之也琴瑟和声也然有此宫彼商者调之者失之
也和之者非在人乎班固曰吏民而令行愚愿今日以
朝廷之和召官吏之和感民心之和以是心而用是制
区区籴法特其小者耳执事毋得以为常谈
有良吏则法善虽然有良法有良吏固也亦孰知因吏
而良乎昔范忠宣公之在襄减常籍客舟谕以籴谷卒
能蓄粟有馀而济民饥富郑公之在青州亦尝择所部
卷七 第 23a 页 WYG0934-0102c.png
丰稔者劝之出粟随所出廪之而其后亦足赈民夫藉
舟之举出粟之劝若人情之所未易强者而当时皆以
为便岂非二公求其爱民而非以扰民耶今日而欲立
和籴之法其莫若择和籴之吏云
和籴不如屯田抑愚有献焉和籴以足食不如屯田以
积粟和籴之策有时而穷而屯田之利无时而已故也
胡不取古人明效而观之金城期年之役宜无事于屯
田而将军守其议今疆场驻师岁复一岁其视金城之
卷七 第 23b 页 WYG0934-0102d.png
役孰近而孰久强胡骋毒边城屡警其视许下之屯孰
急而孰暇况又近年清野茅苇相望是有可耕之地流
民迁徙游手无艺是有可耕之人苟给以资粮僦以农器
则塞下之粟何以不如汉给其耕种时其调戍则府兵
之法何以不如唐行之岁月决可就绪又何惮而不为

 
 群书会元截江网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