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第 1a 页 WYG0934-007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会元截江网卷六
漕运
历代事实
秦欲攻匈奴运粮使天下飞刍挽粟起于黄陲琅邪负
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通典/) 汉高祖
与项羽相持于荣阳间萧何镇守关中计户转饷给军
高祖曰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不如萧何
群书会元截江网卷六
漕运
历代事实
秦欲攻匈奴运粮使天下飞刍挽粟起于黄陲琅邪负
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通典/) 汉高祖
与项羽相持于荣阳间萧何镇守关中计户转饷给军
高祖曰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不如萧何
卷六 第 1b 页 WYG0934-0077d.png
(本/纪)转漕山东之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前志/)
孝武建元中通西南夷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檐馈粮
率十馀钟致一石其后卫青击匈奴取河南地复兴十
馀万人筑朔方转漕甚远自山东咸被其劳元光中发
卒穿漕渠以漕大便利 宣帝五凤中耿寿昌奏言故
事岁漕关中粟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人宜籴
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等郡榖足给京师可以省关
东漕卒过半(通典/)赵充国击先零条便宜十二事其五
孝武建元中通西南夷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檐馈粮
率十馀钟致一石其后卫青击匈奴取河南地复兴十
馀万人筑朔方转漕甚远自山东咸被其劳元光中发
卒穿漕渠以漕大便利 宣帝五凤中耿寿昌奏言故
事岁漕关中粟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人宜籴
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等郡榖足给京师可以省关
东漕卒过半(通典/)赵充国击先零条便宜十二事其五
卷六 第 2a 页 WYG0934-0078a.png
曰至春省甲士卒循河湟漕谷至临羌以视羌虏扬威
武传世折冲之具(充国/传)后汉光武命寇恂守河内转运
给足军粮恂以辇车骊驾转输前后不绝(本/传)虞诩为武
都太守先是运道艰险舟车不通僦五致一(用五石货/致一石)
乃按行川谷自沮至下辨开漕船道于是水运通利岁
省四十馀万(本/传)蜀诸葛亮出军至祁山始以木牛运其
后又出斜谷以流马运 魏正始四年邓艾谓良田水
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大积军粮又通运漕
武传世折冲之具(充国/传)后汉光武命寇恂守河内转运
给足军粮恂以辇车骊驾转输前后不绝(本/传)虞诩为武
都太守先是运道艰险舟车不通僦五致一(用五石货/致一石)
乃按行川谷自沮至下辨开漕船道于是水运通利岁
省四十馀万(本/传)蜀诸葛亮出军至祁山始以木牛运其
后又出斜谷以流马运 魏正始四年邓艾谓良田水
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大积军粮又通运漕
卷六 第 2b 页 WYG0934-0078b.png
之道乃开广漕渠(通典/) 隋文帝开皇三年以京师仓
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诏于伊洛汴许等十三州置运
米丁又于卫置黎阳仓于陜置常平仓于华置广通仓
转相灌注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又募人能于
洛阳运米四十石经砥柱之险达于常平者免其征戍
其后以渭水多沙流有深浅漕者苦之四年命宇文恺
率水工凿渠引渭水自大兴城东至潼关三百馀里名
曰广通渠转运通利关内赖之(隋志/)唐都长安关中号
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诏于伊洛汴许等十三州置运
米丁又于卫置黎阳仓于陜置常平仓于华置广通仓
转相灌注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又募人能于
洛阳运米四十石经砥柱之险达于常平者免其征戍
其后以渭水多沙流有深浅漕者苦之四年命宇文恺
率水工凿渠引渭水自大兴城东至潼关三百馀里名
曰广通渠转运通利关内赖之(隋志/)唐都长安关中号
卷六 第 3a 页 WYG0934-0078c.png
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
转漕东南之粟高祖太宗之时用物有节而易赡水陆
漕运岁不过二十万石故漕事简自高宗已后岁益增
多而功役繁兴民亦罹其弊矣初江淮漕租米至东都
输含嘉仓以车或驮陆运至陜而水行来远多风波覆
溺之患其失十常七八其率一斛而得八斗为成劳而
陆运至陜才三百里率两斛计庸钱千缗送租者皆有
水陆之直(唐志/)开元十八年宣州刺史裴耀卿朝集京
转漕东南之粟高祖太宗之时用物有节而易赡水陆
漕运岁不过二十万石故漕事简自高宗已后岁益增
多而功役繁兴民亦罹其弊矣初江淮漕租米至东都
输含嘉仓以车或驮陆运至陜而水行来远多风波覆
溺之患其失十常七八其率一斛而得八斗为成劳而
陆运至陜才三百里率两斛计庸钱千缗送租者皆有
水陆之直(唐志/)开元十八年宣州刺史裴耀卿朝集京
卷六 第 3b 页 WYG0934-0078d.png
师元宗访以漕事耀卿条上便宜元宗初不省二十一
年耀卿为京兆尹京师雨水谷踊贵元宗复问耀卿漕
事耀卿因请罢陜陆运而置仓河口使江南漕舟至河
口者输粟于仓而去县官雇舟以分入河洛置仓三门
东西漕舟输其东仓而陆运以输西仓复以舟漕以避
三门之水险元宗以为然乃于河阴置河阴仓河西置
拍崖仓三门东置集津仓西置盐仓凿山十八里以陆
运自江淮漕者皆输河阴仓自河西至太原仓谓之北
年耀卿为京兆尹京师雨水谷踊贵元宗复问耀卿漕
事耀卿因请罢陜陆运而置仓河口使江南漕舟至河
口者输粟于仓而去县官雇舟以分入河洛置仓三门
东西漕舟输其东仓而陆运以输西仓复以舟漕以避
三门之水险元宗以为然乃于河阴置河阴仓河西置
拍崖仓三门东置集津仓西置盐仓凿山十八里以陆
运自江淮漕者皆输河阴仓自河西至太原仓谓之北
卷六 第 4a 页 WYG0934-0079a.png
运自太原仓浮渭以实关中元宗大悦拜耀卿为黄门
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江淮都运使凡三岁漕七
百万石省陆运佣钱三十万缗是时民久不罹兵革物
力丰富朝廷用度亦广不计道里之费而民之输送所
出水陆之直增以函脚营窖之名民间传言用斗钱运
斗米其縻耗如此及耀卿罢相北运颇艰米岁至京师
才百万石二十五年遂罢北运二十九年韦坚兼水陆
运使坚治汉隋运渠又凿潭于望春楼下以聚漕舟坚
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江淮都运使凡三岁漕七
百万石省陆运佣钱三十万缗是时民久不罹兵革物
力丰富朝廷用度亦广不计道里之费而民之输送所
出水陆之直增以函脚营窖之名民间传言用斗钱运
斗米其縻耗如此及耀卿罢相北运颇艰米岁至京师
才百万石二十五年遂罢北运二十九年韦坚兼水陆
运使坚治汉隋运渠又凿潭于望春楼下以聚漕舟坚
卷六 第 4b 页 WYG0934-0079b.png
因使诸州各揭其郡名陈其土地所产货宝诸奇物于
袱上先时民间唱俚歌曰得体纥那邪其后得宝符于
桃林于是陜县尉崔成甫更得体歌为得宝弘农野坚
命舟人为吴楚服大笠广袖芒屩以歌之成甫又广之
为歌辞十阕妇女百馀人鲜服靓妆鸣鼓吹笛以和之
众艘以次辏楼下天子望见大悦赐名曰广运潭是岁
漕山东粟四百万石自裴耀卿言漕事进用者常兼转
运之职而韦坚为最(唐志/)肃宗宝应元年元载以淮河
袱上先时民间唱俚歌曰得体纥那邪其后得宝符于
桃林于是陜县尉崔成甫更得体歌为得宝弘农野坚
命舟人为吴楚服大笠广袖芒屩以歌之成甫又广之
为歌辞十阕妇女百馀人鲜服靓妆鸣鼓吹笛以和之
众艘以次辏楼下天子望见大悦赐名曰广运潭是岁
漕山东粟四百万石自裴耀卿言漕事进用者常兼转
运之职而韦坚为最(唐志/)肃宗宝应元年元载以淮河
卷六 第 5a 页 WYG0934-0079c.png
阻兵飞挽无路绝盐铁租赋皆溯汉而上(会/要)末年史朝
义兵分出宋州淮运阻绝刘晏运江淮粟帛由襄汉越
商于以输京师 代宗广德二年以刘晏颛领转运租
庸铸钱盐铁转输至上都度支所领诸道租庸观察使
凡潭事亦皆决于晏晏为歇艎支江船二千艘人人习
河险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江南之运
积扬州汴河之运积渭口河船之运积渭口渭船之运
入太仓岁运粟百一十万石无升斗溺者(唐志/)刘晏领
义兵分出宋州淮运阻绝刘晏运江淮粟帛由襄汉越
商于以输京师 代宗广德二年以刘晏颛领转运租
庸铸钱盐铁转输至上都度支所领诸道租庸观察使
凡潭事亦皆决于晏晏为歇艎支江船二千艘人人习
河险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江南之运
积扬州汴河之运积渭口河船之运积渭口渭船之运
入太仓岁运粟百一十万石无升斗溺者(唐志/)刘晏领
卷六 第 5b 页 WYG0934-0079d.png
转运按行浮淮泗达于汴尽得利病乃移书元载以为
运之利与害各有四载即尽以漕事委晏故晏得尽其
才岁输始至天子大悦遣卫士以鼓吹迓东渭桥驰劳
曰卿朕酂侯也凡岁致四十万自是关中虽水旱物不
翔贵矣(本/传)初州县取富人督漕挽谓之船头税外横取
谓之白着人不堪命晏始以官船漕罢无名之敛以裨
用度(本/传)晏自天宝末掌出纳监岁运知左右藏主财谷
三十馀年矣及杨炎为相以旧恶罢晏转运使复归度
运之利与害各有四载即尽以漕事委晏故晏得尽其
才岁输始至天子大悦遣卫士以鼓吹迓东渭桥驰劳
曰卿朕酂侯也凡岁致四十万自是关中虽水旱物不
翔贵矣(本/传)初州县取富人督漕挽谓之船头税外横取
谓之白着人不堪命晏始以官船漕罢无名之敛以裨
用度(本/传)晏自天宝末掌出纳监岁运知左右藏主财谷
三十馀年矣及杨炎为相以旧恶罢晏转运使复归度
卷六 第 6a 页 WYG0934-0080a.png
支李泌凿集津仓山西径为运道属于三门又为入渭
船输米渭桥大仓米至凡百三十万石遂罢南路陆运
(唐志/) 德宗时江淮米不至六军脱巾呼于道上忧之
甚会韩滉运米至陜上喜谓太子曰米已至陜吾父子
得生矣(通/鉴)秦汉时故漕兴成堰东达永丰仓韩辽请疏
之自咸阳扺潼关三百里可以省车挽之劳宰相李周
言以为非时文宗曰苟利于人阴阳拘忌非朕所顾也
议遂决堰成罢挽车之牛以供农耕关中赖其利(唐志/)
船输米渭桥大仓米至凡百三十万石遂罢南路陆运
(唐志/) 德宗时江淮米不至六军脱巾呼于道上忧之
甚会韩滉运米至陜上喜谓太子曰米已至陜吾父子
得生矣(通/鉴)秦汉时故漕兴成堰东达永丰仓韩辽请疏
之自咸阳扺潼关三百里可以省车挽之劳宰相李周
言以为非时文宗曰苟利于人阴阳拘忌非朕所顾也
议遂决堰成罢挽车之牛以供农耕关中赖其利(唐志/)
卷六 第 6b 页 WYG0934-0080b.png
偶句
辇车骊驾而中天之基以成
木牛流马而峙鼎之势以就
有萧何之转饷则汉军无乏食之忧
有韩滉之运米则唐人免脱巾之变
刘晏设舟载之策米斗减钱者九十
耀卿得置仓之利陆运省缗三十万
三十钟而致一石则秦人之耗不可支
辇车骊驾而中天之基以成
木牛流马而峙鼎之势以就
有萧何之转饷则汉军无乏食之忧
有韩滉之运米则唐人免脱巾之变
刘晏设舟载之策米斗减钱者九十
耀卿得置仓之利陆运省缗三十万
三十钟而致一石则秦人之耗不可支
卷六 第 7a 页 WYG0934-0080c.png
十万斛而七十缗则唐人之费为甚省
汉穿渭渠以通漕运故关东之粟为易达
隋置洛仓以相灌注故汾阳之粟为易输
有萧何以居关中则馈饷日给足以佐高祖之创业
有寇恂以守河内则军食日裕足以成光武之中兴
皇朝事实
太祖建隆元年汴都仰给漕运故河渠最为急务先是岁
调丁夫开浚糗粮皆民自备丁夫诏悉从官给 二年命
汉穿渭渠以通漕运故关东之粟为易达
隋置洛仓以相灌注故汾阳之粟为易输
有萧何以居关中则馈饷日给足以佐高祖之创业
有寇恂以守河内则军食日裕足以成光武之中兴
皇朝事实
太祖建隆元年汴都仰给漕运故河渠最为急务先是岁
调丁夫开浚糗粮皆民自备丁夫诏悉从官给 二年命
卷六 第 7b 页 WYG0934-0080d.png
给事范阳刘载浚五丈渠以通东方之漕上因曰烦民奉
己之事朕必不为也开导沟洫以济京邑盖不获已初五
丈河泥淤不利行舟诏陈承昭于京城之西夹汴河过斗
门自荣阳凿渠百馀里引京索二水通城壕入斗门架流
于汴东汇于五丈河以便东北漕运 开宝四年以王明
为广南诸州转运使王师南伐岭道险绝不通舟车但以
丁夫负荷糗粮数万众仰给无阙 五年三司言仓储月
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
己之事朕必不为也开导沟洫以济京邑盖不获已初五
丈河泥淤不利行舟诏陈承昭于京城之西夹汴河过斗
门自荣阳凿渠百馀里引京索二水通城壕入斗门架流
于汴东汇于五丈河以便东北漕运 开宝四年以王明
为广南诸州转运使王师南伐岭道险绝不通舟车但以
丁夫负荷糗粮数万众仰给无阙 五年三司言仓储月
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
卷六 第 8a 页 WYG0934-0081a.png
上大怒召判三司楚昭辅切责之昭辅诣皇弟光义泣告曰
旧定八十日一运一岁三运今若去淹留之虚日则岁可
增一运矣光义以告上从之(并长/编)八年范旻为淮南转运
使每岁运米万馀石以给京师时论许其有心计(会/要) 太
宗太平兴国八年初置水陆发运于京师以许田王宾许
昌裔同知水路发运王继升刘蟠同知陆路发运凡一纲
计几舟每舟计所给挽船之直悉以附主纲吏令自雇民
勿复调发凡水陆舟车辇运官物及财货之出纳悉关报
旧定八十日一运一岁三运今若去淹留之虚日则岁可
增一运矣光义以告上从之(并长/编)八年范旻为淮南转运
使每岁运米万馀石以给京师时论许其有心计(会/要) 太
宗太平兴国八年初置水陆发运于京师以许田王宾许
昌裔同知水路发运王继升刘蟠同知陆路发运凡一纲
计几舟每舟计所给挽船之直悉以附主纲吏令自雇民
勿复调发凡水陆舟车辇运官物及财货之出纳悉关报
卷六 第 8b 页 WYG0934-0081b.png
而催督之自是贡输无滞矣
雍熙元年以乔维岳为淮南转运使先是淮河西流三
十里曰山阳湾水势湍悍运舟所过多罹覆溺维岳规
度开故沙湖又创二斗门于西河第三堰设门蓄水俟
故沙湖平乃泄之建横桥于岸筑土累石以固其址自
是尽革其弊而运舟往来无滞矣(并长/编) 淳化四年杨
允恭尽籍三路舟与所运物数令诸州择才吏悉集允
恭乃辨数授之江浙所运止于淮泗由淮泗输京师行
雍熙元年以乔维岳为淮南转运使先是淮河西流三
十里曰山阳湾水势湍悍运舟所过多罹覆溺维岳规
度开故沙湖又创二斗门于西河第三堰设门蓄水俟
故沙湖平乃泄之建横桥于岸筑土累石以固其址自
是尽革其弊而运舟往来无滞矣(并长/编) 淳化四年杨
允恭尽籍三路舟与所运物数令诸州择才吏悉集允
恭乃辨数授之江浙所运止于淮泗由淮泗输京师行
卷六 第 9a 页 WYG0934-0081c.png
之一岁上供者六百万焉(通/略)至道元年先是汴河岁运
江淮米三百万石菽一百万石黄河粟五十万石菽三
十万石惠民河粟四十万石菽二十万石广济河粟十
二万石凡五百五十万石非水旱大蠲民租未尝不及
数是岁汴河运米至五百八十万石 真宗景德元年
宋雄监河阴屯兵雄习河渠利害因领护汴口均节水
势以济江淮遭运 四年先是江淮岁运米输京师未
有定制是岁始定六百万石岁额 祥符二年江淮发
江淮米三百万石菽一百万石黄河粟五十万石菽三
十万石惠民河粟四十万石菽二十万石广济河粟十
二万石凡五百五十万石非水旱大蠲民租未尝不及
数是岁汴河运米至五百八十万石 真宗景德元年
宋雄监河阴屯兵雄习河渠利害因领护汴口均节水
势以济江淮遭运 四年先是江淮岁运米输京师未
有定制是岁始定六百万石岁额 祥符二年江淮发
卷六 第 9b 页 WYG0934-0081d.png
运李传言江淮廪粟除留州约支及三年外当上供者
凡一千三百馀万石每岁水运止及五百万今岁当及
七百万望少损其数上曰足食养人之本岂患太多耶
仁宗天圣四年定江淮制置发运司岁漕米课六百
万石初景德中岁不过四百五十万石其后益至六百
五十万石故江淮之间谷常贵而民贫吴耀卿请约咸
平景德岁漕之数立为中制故裁减之 庆历三年江
淮岁漕不给京师乏军储大臣以为忧范仲淹言许元
凡一千三百馀万石每岁水运止及五百万今岁当及
七百万望少损其数上曰足食养人之本岂患太多耶
仁宗天圣四年定江淮制置发运司岁漕米课六百
万石初景德中岁不过四百五十万石其后益至六百
五十万石故江淮之间谷常贵而民贫吴耀卿请约咸
平景德岁漕之数立为中制故裁减之 庆历三年江
淮岁漕不给京师乏军储大臣以为忧范仲淹言许元
卷六 第 10a 页 WYG0934-0082a.png
可独办擢元江淮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判官元曰以六
路七十二州之粟不能足京师吾不信也至则命濒江
州县留三月粮馀悉发之远近以次相补引千馀艘转
漕而西未几京师足食 嘉祐元年张方平为三司使
画漕运十四策宰相富弼读方平奏上前昼漏尽十刻
侍卫皆跛倚上太息称善弼曰此国之大本非常奏也
悉如所启施行其后未期年而京师有五年之蓄
神宗元丰六年江淮等路发运使蒋之奇岁漕谷六百二
路七十二州之粟不能足京师吾不信也至则命濒江
州县留三月粮馀悉发之远近以次相补引千馀艘转
漕而西未几京师足食 嘉祐元年张方平为三司使
画漕运十四策宰相富弼读方平奏上前昼漏尽十刻
侍卫皆跛倚上太息称善弼曰此国之大本非常奏也
悉如所启施行其后未期年而京师有五年之蓄
神宗元丰六年江淮等路发运使蒋之奇岁漕谷六百二
卷六 第 10b 页 WYG0934-0082b.png
十万石之奇入觐上劳问备至之奇因条利病三十馀
事多见纳用(并长/编) 高宗绍兴五年李光言陛下驻跸
东南江浙实为根本之地自兵兴以来科须百出民力
既殚理宜优恤今州县纲运漕司既不任责转输之职
趣办州县乞求旧例应州县上供及军粮钱帛并令漕
司计置纲运专差使臣专纲起发其水脚糜费等钱乞
依条将直达系省头子钱桩充漕司不得互用诏诸处
转运司措置依此施行(会/要)十一年初建康屯重兵岁费
事多见纳用(并长/编) 高宗绍兴五年李光言陛下驻跸
东南江浙实为根本之地自兵兴以来科须百出民力
既殚理宜优恤今州县纲运漕司既不任责转输之职
趣办州县乞求旧例应州县上供及军粮钱帛并令漕
司计置纲运专差使臣专纲起发其水脚糜费等钱乞
依条将直达系省头子钱桩充漕司不得互用诏诸处
转运司措置依此施行(会/要)十一年初建康屯重兵岁费
卷六 第 11a 页 WYG0934-0082c.png
钱八百万缗米八十万斛𣙜货务所入不足以赡至是
禁旅与诸道之师皆至叶梦得被命兼总四路漕计以
给馈饷军用不乏故诸将得悉力以战朝廷益嘉之(系/年)
(录/)二十年上曰比缘河流浅涩纲运迟缓已令内帑支
降钱五百万贯以佐调度(圣/政)
偶句
陈恕同知利害而有真盐铁之号
李溥尽知钱谷而有发运使之除
禁旅与诸道之师皆至叶梦得被命兼总四路漕计以
给馈饷军用不乏故诸将得悉力以战朝廷益嘉之(系/年)
(录/)二十年上曰比缘河流浅涩纲运迟缓已令内帑支
降钱五百万贯以佐调度(圣/政)
偶句
陈恕同知利害而有真盐铁之号
李溥尽知钱谷而有发运使之除
卷六 第 11b 页 WYG0934-0082d.png
江淮之间辇运相继范旻之主漕计也
濒海之粟千艘而西许元之为判官也
淳化上供六百万以允武之为淮浙发运也
祥符上供七百万以李溥之为江淮发运也
范旻岁运倍于正元太宗曰实我仓廪卿之功也
丁谓运米数倍唐朝真宗曰国储有备卿等力也
至道以前黄河五十万惠民四十万而汴河则三百万
熙宁以后广济六十万惠民六十万而汴河则六百万
濒海之粟千艘而西许元之为判官也
淳化上供六百万以允武之为淮浙发运也
祥符上供七百万以李溥之为江淮发运也
范旻岁运倍于正元太宗曰实我仓廪卿之功也
丁谓运米数倍唐朝真宗曰国储有备卿等力也
至道以前黄河五十万惠民四十万而汴河则三百万
熙宁以后广济六十万惠民六十万而汴河则六百万
卷六 第 12a 页 WYG0934-0083a.png
经传格言
粟行三百里则国无一年之积粟行四百里则国无二
年之积粟行五百里则众有饥色(管/子)千里馈粮士有饥
色 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秆一石当吾二十石(并/孙)
(子/)
偶句
粟行五百里则众有饥色此运粮之为害也
食敌一钟则当吾二十钟此因粮之为利也
粟行三百里则国无一年之积粟行四百里则国无二
年之积粟行五百里则众有饥色(管/子)千里馈粮士有饥
色 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秆一石当吾二十石(并/孙)
(子/)
偶句
粟行五百里则众有饥色此运粮之为害也
食敌一钟则当吾二十钟此因粮之为利也
卷六 第 12b 页 WYG0934-0083b.png
名臣奏议
汉隋唐漕运因革欧阳修上仁宗汉初岁漕山东粟十
数万石是时运路未修其漕尚少其后武帝益修渭渠
至漕百万馀石隋文帝时沿水为仓转相运置而关东
汾晋之粟皆至渭南运物最多其遗仓之迹往往皆在
然尚有三门之险自唐裴耀卿又寻隋迹于三门东西
置仓开山十八里为陆运以避其险率溯河而入渭当
时岁运不减二三百万石其后刘晏遵耀卿之路悉漕
汉隋唐漕运因革欧阳修上仁宗汉初岁漕山东粟十
数万石是时运路未修其漕尚少其后武帝益修渭渠
至漕百万馀石隋文帝时沿水为仓转相运置而关东
汾晋之粟皆至渭南运物最多其遗仓之迹往往皆在
然尚有三门之险自唐裴耀卿又寻隋迹于三门东西
置仓开山十八里为陆运以避其险率溯河而入渭当
时岁运不减二三百万石其后刘晏遵耀卿之路悉漕
卷六 第 13a 页 WYG0934-0083c.png
江淮之米以实关西后世言能经财利而善漕运者耀
卿与晏为首耀卿与晏初理漕时其所得少至其末年
所入十倍是可久行之法明矣
本朝漕运之费倍于古苏辙上神宗曰汉唐以来重兵
分于四方虽莫大之忧而馈运之劳不至于太甚祖宗
受命惩其大患而略其细故敛重兵而聚之京师根本
既强天下承命而服然而转漕之费遂倍于古凡命东
南之米每岁溯汴而上以石计者至五六百万山林之
卿与晏为首耀卿与晏初理漕时其所得少至其末年
所入十倍是可久行之法明矣
本朝漕运之费倍于古苏辙上神宗曰汉唐以来重兵
分于四方虽莫大之忧而馈运之劳不至于太甚祖宗
受命惩其大患而略其细故敛重兵而聚之京师根本
既强天下承命而服然而转漕之费遂倍于古凡命东
南之米每岁溯汴而上以石计者至五六百万山林之
卷六 第 13b 页 WYG0934-0083d.png
木尽于舟楫州县之卒毙于道路月廪岁给之奉不可
胜计往返数千里饥寒困迫每每侵盗杂以他物米之
至京师者率非全物矣由是观之今世之籴法以其力
致之而不计其患非法之良也
漕运急则民困朱熹上光宗建炎以来指挥兵多权宜
科次又复数倍供输日久民力已殚而间者诸路上供
多入内帑是致户部经费不足遂废祖宗破分之法而
上供岁额必取十分登足而后已期限迫促科责严峻
胜计往返数千里饥寒困迫每每侵盗杂以他物米之
至京师者率非全物矣由是观之今世之籴法以其力
致之而不计其患非法之良也
漕运急则民困朱熹上光宗建炎以来指挥兵多权宜
科次又复数倍供输日久民力已殚而间者诸路上供
多入内帑是致户部经费不足遂废祖宗破分之法而
上供岁额必取十分登足而后已期限迫促科责严峻
卷六 第 14a 页 WYG0934-0084a.png
监司州县更相督迫唯务自宽已责何暇更察民情捶
挞号呼有使人不忍闻者而州县岁入多作上供起发
则又于额外巧作名色夤缘刻剥此民力之所以大穷
也
偶句
画漕运十四策者张方平之在嘉祐也
条利病三十事者蒋之奇之在元丰也
张方平论漕运以河渠为主(熙宁/八年)
挞号呼有使人不忍闻者而州县岁入多作上供起发
则又于额外巧作名色夤缘刻剥此民力之所以大穷
也
偶句
画漕运十四策者张方平之在嘉祐也
条利病三十事者蒋之奇之在元丰也
张方平论漕运以河渠为主(熙宁/八年)
卷六 第 14b 页 WYG0934-0084b.png
欧阳修论漕运以河渠为先(康定/元年)
贾宇请开扬州古河岁省官费功利甚厚
文彦博言自汴入河用力不多所费极少
修劝农之法以省江淮漕运则陈济之议也
去兵吏之冗以减江淮漕运则仲淹之请也
景德间定江淮运米六百万石从李溥之请也
天圣间减江淮运米五十万石从吴耀卿之请也
诸儒至论
贾宇请开扬州古河岁省官费功利甚厚
文彦博言自汴入河用力不多所费极少
修劝农之法以省江淮漕运则陈济之议也
去兵吏之冗以减江淮漕运则仲淹之请也
景德间定江淮运米六百万石从李溥之请也
天圣间减江淮运米五十万石从吴耀卿之请也
诸儒至论
卷六 第 15a 页 WYG0934-0084c.png
本朝漕运凡四东莱曰本朝定都于汴是时漕运之法
分为四路东南之粟自淮入汴至京师陜西之粟自三
门白波转黄河入汴至京师陈蔡一路粟自惠民河至
京师京西之粟自广济河至京师四方之粟有四路四
条河至京师然而本朝所谓岁漕六百万石专倚办江
淮其所谓三门白波之类非大农仰给之所惟是江淮
最重在祖宗时陆路之粟至真州入转般仓自真方船
即下贮发运司入汴方至京师诸州回船却自真州请
分为四路东南之粟自淮入汴至京师陜西之粟自三
门白波转黄河入汴至京师陈蔡一路粟自惠民河至
京师京西之粟自广济河至京师四方之粟有四路四
条河至京师然而本朝所谓岁漕六百万石专倚办江
淮其所谓三门白波之类非大农仰给之所惟是江淮
最重在祖宗时陆路之粟至真州入转般仓自真方船
即下贮发运司入汴方至京师诸州回船却自真州请
卷六 第 15b 页 WYG0934-0084d.png
盐散于诸州虽有所费亦有盐以偿之此是本朝之良
法
漕运当各从其便张守曰祖宗以来每岁上供六百馀
万斛悉出于东南而转输未尝以为病也今宜以两浙
之粟专供行在而江东之粟以饷淮东江西之粟以饷
淮西荆湖之粟以饷鄂岳荆南量所用之数责漕臣将
输而归其馀于行在钱帛亦然恐未至于不足也
漕运必因水势华子西曰萧何发敖仓之粟以饱韩信
法
漕运当各从其便张守曰祖宗以来每岁上供六百馀
万斛悉出于东南而转输未尝以为病也今宜以两浙
之粟专供行在而江东之粟以饷淮东江西之粟以饷
淮西荆湖之粟以饷鄂岳荆南量所用之数责漕臣将
输而归其馀于行在钱帛亦然恐未至于不足也
漕运必因水势华子西曰萧何发敖仓之粟以饱韩信
卷六 第 16a 页 WYG0934-0085a.png
之师皆得之于河渭之顺流孔明下巴蜀之粟以饷荆
州之卒皆藉夫嘉陵一江之力隋人开汴水而淮漕以
通吴人堰京口而可以运江南之粟
主意
得人则漕办论馈饷之计于今日者一曰因地势二曰
便民力而已要其所以致是者必得人任其责也夫兴
师十万日费千金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民食之不可不
讲也尚矣三代而上兵农一致无事则出耕有事则习
州之卒皆藉夫嘉陵一江之力隋人开汴水而淮漕以
通吴人堰京口而可以运江南之粟
主意
得人则漕办论馈饷之计于今日者一曰因地势二曰
便民力而已要其所以致是者必得人任其责也夫兴
师十万日费千金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民食之不可不
讲也尚矣三代而上兵农一致无事则出耕有事则习
卷六 第 16b 页 WYG0934-0085b.png
战故馈饷自给粮道不绝未闻有馈兵之劳自兵民既
分不能以自养云屯万灶日仰食于县官而上之人始
有廪给不继之忧要之经理之有其人则虽当干戈扰
攘之中而常见其有馀经理之无其人则虽当平居无
事之际而亦见其不足方汉楚相距荥阳成皋间兵无
见粮高帝若难乎为力矣得一萧何以任守关之责则
馈饷日给而不闻其有匮乏之虞三国鼎峙蜀处偏方
军食之计先主方难乎为力矣得一诸葛亮以任其责
分不能以自养云屯万灶日仰食于县官而上之人始
有廪给不继之忧要之经理之有其人则虽当干戈扰
攘之中而常见其有馀经理之无其人则虽当平居无
事之际而亦见其不足方汉楚相距荥阳成皋间兵无
见粮高帝若难乎为力矣得一萧何以任守关之责则
馈饷日给而不闻其有匮乏之虞三国鼎峙蜀处偏方
军食之计先主方难乎为力矣得一诸葛亮以任其责
卷六 第 17a 页 WYG0934-0085c.png
则木牛流马之运亦不见其漕运之苦兵食之馈必得
人若此而后可以论馈饷之计矣
省戍则漕减言省运之策易为省戍之策难盖边民之
困起于馈运馈运之困起于戍兵兵精则戍可省戍省
则馈运亦省馈运省则边民之困可以少瘳矣昔在熙
河之师并边之民相从于役乘沙道河死者枕籍每读
国史至此未尝不浩叹夫兵祸之酷也而孰知厥今淮
襄千里之地均罹此毒而枣阳浮光之役有不可言者
人若此而后可以论馈饷之计矣
省戍则漕减言省运之策易为省戍之策难盖边民之
困起于馈运馈运之困起于戍兵兵精则戍可省戍省
则馈运亦省馈运省则边民之困可以少瘳矣昔在熙
河之师并边之民相从于役乘沙道河死者枕籍每读
国史至此未尝不浩叹夫兵祸之酷也而孰知厥今淮
襄千里之地均罹此毒而枣阳浮光之役有不可言者
卷六 第 17b 页 WYG0934-0085d.png
矣荷戈以战民之死者半负檐而输民之死者又半为
民上者可不思所以处之乎昔之所急者屯田今屯田
间兴而不足仰给则充国之便不足施也昔之所务者
和籴今和籴已行而不足取办则寿昌之计不足用也
昔之所病者道险今千里如掌以边为囷诸葛亮木马
牛之法又无所取也不知兵戍之已多而唯曰馈饷之
难省不已拘乎
经久权宜之说有经久之宜有权时之宜经久之宜可
民上者可不思所以处之乎昔之所急者屯田今屯田
间兴而不足仰给则充国之便不足施也昔之所务者
和籴今和籴已行而不足取办则寿昌之计不足用也
昔之所病者道险今千里如掌以边为囷诸葛亮木马
牛之法又无所取也不知兵戍之已多而唯曰馈饷之
难省不已拘乎
经久权宜之说有经久之宜有权时之宜经久之宜可
卷六 第 18a 页 WYG0934-0086a.png
讲于暇豫平居之间权时之宜可施于倥偬多事之际
何者天下之事公私虽不两便然未有彼此之俱捍格
者也利害虽不两立然亦未必有利而无害者也抑亦
视时宜之缓急利害之轻重于公私之间焉盖今日漕
运之说是也
警段
为国便为民病比年以来和籴之抛降夥矣疲氓剜肉
勉强送输积粟埋梁中外填溢散漫诸郡易有侵耗之
何者天下之事公私虽不两便然未有彼此之俱捍格
者也利害虽不两立然亦未必有利而无害者也抑亦
视时宜之缓急利害之轻重于公私之间焉盖今日漕
运之说是也
警段
为国便为民病比年以来和籴之抛降夥矣疲氓剜肉
勉强送输积粟埋梁中外填溢散漫诸郡易有侵耗之
卷六 第 18b 页 WYG0934-0086b.png
忧揔括一司兼有漕运之利于是议者请置转般一仓
专为储籴之地是知便国之良画矣然曩时派数虽多
仓庾未建而或者犹以籴艰为忧犹以取运为苦而其
数或少杀今焉亦有高廪万亿及秭既可无弊蠹之欺
宜为折阅之虑何惮而不可为愚恐继此籴事无穷已
之时旧逋未偿新数已抛矣钜室告匮下户重困矣其
如民之不便何故曰法有便于国而不便于民者今之
转般仓是也
专为储籴之地是知便国之良画矣然曩时派数虽多
仓庾未建而或者犹以籴艰为忧犹以取运为苦而其
数或少杀今焉亦有高廪万亿及秭既可无弊蠹之欺
宜为折阅之虑何惮而不可为愚恐继此籴事无穷已
之时旧逋未偿新数已抛矣钜室告匮下户重困矣其
如民之不便何故曰法有便于国而不便于民者今之
转般仓是也
卷六 第 19a 页 WYG0934-0086c.png
有民害有官弊陆运何始乎始于秦之飞刍挽粟乎水
运何始乎始于春秋汎舟之役乎尝谓陆运之弊其弊
在民水运之弊其弊在官萧何计户转输以给军食号
称良法然犹有老弱疲转饷之语则陆运之弊民也明
矣吾漕长安之粟风波覆溺十常七八率一斛而得八
㪷为成劳则水运之弊官亦明矣夫军民百万之众而
仰给于漕计此事之不容废者然省冗食之繁行屯田
之策独不可少减其半乎不然木牛流马囊米载舟必
运何始乎始于春秋汎舟之役乎尝谓陆运之弊其弊
在民水运之弊其弊在官萧何计户转输以给军食号
称良法然犹有老弱疲转饷之语则陆运之弊民也明
矣吾漕长安之粟风波覆溺十常七八率一斛而得八
㪷为成劳则水运之弊官亦明矣夫军民百万之众而
仰给于漕计此事之不容废者然省冗食之繁行屯田
之策独不可少减其半乎不然木牛流马囊米载舟必
卷六 第 19b 页 WYG0934-0086d.png
有孔明刘晏之术而后可也
偶句
行赍居送而烦费亿万
舟运陆输而亏折过半
事證
唐魏漕运漕运之法古尝行之矣置仓以贮江淮之粟
凡三年运七百万石者非裴耀卿不能也自陈项以至
寿春之地开广漕渠逮于江淮者非邓艾不能也苟得
偶句
行赍居送而烦费亿万
舟运陆输而亏折过半
事證
唐魏漕运漕运之法古尝行之矣置仓以贮江淮之粟
凡三年运七百万石者非裴耀卿不能也自陈项以至
寿春之地开广漕渠逮于江淮者非邓艾不能也苟得
卷六 第 20a 页 WYG0934-0087a.png
其人则缘水置仓转相受给岂不可为而奚有行赍居
送之患哉
汉唐漕运自秦罢侯置郡漕法始讲致濒海之粟输北
河之仓盖以三十馀钟而致一石而民始病矣然则秦
为漕运之俑乎汉初京师之用止仰近郡诸侯之粟不
归天子当时关东之漕仅数十万石而已其省何如也
及武帝以后山东漕益而为百馀万石既而县官廪食
者众则河漕又益而为四百万石继而言利之臣愈请
送之患哉
汉唐漕运自秦罢侯置郡漕法始讲致濒海之粟输北
河之仓盖以三十馀钟而致一石而民始病矣然则秦
为漕运之俑乎汉初京师之用止仰近郡诸侯之粟不
归天子当时关东之漕仅数十万石而已其省何如也
及武帝以后山东漕益而为百馀万石既而县官廪食
者众则河漕又益而为四百万石继而言利之臣愈请
卷六 第 20b 页 WYG0934-0087b.png
增益则山东之漕且至六百万石焉迨至军旅既息之
后每岁漕榖为石犹不下四百万唐初府兵之法未坏
平时无事身居田亩一有征行自为调度当时关中之
漕不过十万而已其省何如也及明皇天宝以后每岁
三百五十万广德岁转亦不下百一十万甚至江淮之
运少缓六军脱巾于道韩滉之米一至君臣举酒相庆
则唐人所以倚办于此可谓急矣噫引渭穿渠之谋不
见于高文之时而见于武帝之世溯河入渭之说不用
后每岁漕榖为石犹不下四百万唐初府兵之法未坏
平时无事身居田亩一有征行自为调度当时关中之
漕不过十万而已其省何如也及明皇天宝以后每岁
三百五十万广德岁转亦不下百一十万甚至江淮之
运少缓六军脱巾于道韩滉之米一至君臣举酒相庆
则唐人所以倚办于此可谓急矣噫引渭穿渠之谋不
见于高文之时而见于武帝之世溯河入渭之说不用
卷六 第 21a 页 WYG0934-0087c.png
于太宗之日而用代宗之后盖汉唐中年以兵费之故
所以屡讲而屡详其势不得不然也噫汉以用兵而费
财唐以养兵而蠹粟养兵者未可遽息用兵者朝罢而
夕安此唐之漕运又加详于汉也大抵汉漕皆仰于山
东唐漕皆仰于江淮故武帝时潘系言漕者山东也弘
羊益漕者亦山东也盖江淮之漕未通而多仰于山东
矣天宝以后刘晏所漕者江淮也韩滉所漕者亦江淮
也盖诸道之漕不通而皆仰于江淮矣此汉唐漕法之
所以屡讲而屡详其势不得不然也噫汉以用兵而费
财唐以养兵而蠹粟养兵者未可遽息用兵者朝罢而
夕安此唐之漕运又加详于汉也大抵汉漕皆仰于山
东唐漕皆仰于江淮故武帝时潘系言漕者山东也弘
羊益漕者亦山东也盖江淮之漕未通而多仰于山东
矣天宝以后刘晏所漕者江淮也韩滉所漕者亦江淮
也盖诸道之漕不通而皆仰于江淮矣此汉唐漕法之
卷六 第 21b 页 WYG0934-0087d.png
本末也
历代诸人通漕战胜攻取则惟韩信漕给饷馈则惟萧
何而诛秦蹙项迄成帝业以裴度总淮西之役而财𨽻于
皇甫鏄而奏伐蔡之捷以德裕总泽潞之师而财𨽻于
杜悰而策讨叛之勋吁韩信裴李所以成大功者皆诸
人漕运之力也
祖宗四河通漕国家都汴四方辐凑远近俱便过于汉
唐是时漕运之法分为四路东南之粟自汴河而至陜
历代诸人通漕战胜攻取则惟韩信漕给饷馈则惟萧
何而诛秦蹙项迄成帝业以裴度总淮西之役而财𨽻于
皇甫鏄而奏伐蔡之捷以德裕总泽潞之师而财𨽻于
杜悰而策讨叛之勋吁韩信裴李所以成大功者皆诸
人漕运之力也
祖宗四河通漕国家都汴四方辐凑远近俱便过于汉
唐是时漕运之法分为四路东南之粟自汴河而至陜
卷六 第 22a 页 WYG0934-0088a.png
西之粟自黄河而入陈蔡之粟自惠民河通之京师之
粟自广济河通之然论四河之利害汴河为重黄河次
之而惠民广济又其次也何以言之视诸道所漕之数
广济十二万惠民四十万黄河五十万而汴河至三百
万于此可见矣故汴河以发运使副领之黄河以运使
判官领之而惠民特命催纲广济特用使臣然本朝所
谓岁漕六百万石专倚办于江淮其他三河所入非大
农仰给之所惟是江淮最重故独于汴河漕法为详也
粟自广济河通之然论四河之利害汴河为重黄河次
之而惠民广济又其次也何以言之视诸道所漕之数
广济十二万惠民四十万黄河五十万而汴河至三百
万于此可见矣故汴河以发运使副领之黄河以运使
判官领之而惠民特命催纲广济特用使臣然本朝所
谓岁漕六百万石专倚办于江淮其他三河所入非大
农仰给之所惟是江淮最重故独于汴河漕法为详也
卷六 第 22b 页 WYG0934-0088b.png
中兴专侍江淮自翠华暂临吴会前日漕运之计如置
仓以转输散盐以供费时异事殊皆可略矣独以谓祖
宗时养兵未必多于今日也京师岁贡亦未必过于今
日也而有四路转运之供馈陜西之运陈蔡之运京西
之运有所未至则所恃者江淮耳今夫民力困竭天时
变易要不可专恃于此往者申请欲以两浙近甸置场
籴米以减东南之岁入庶乎不虚此而盈彼亦一策也
张文定画漕运十四策宰相读于上前漏尽十刻而仁
仓以转输散盐以供费时异事殊皆可略矣独以谓祖
宗时养兵未必多于今日也京师岁贡亦未必过于今
日也而有四路转运之供馈陜西之运陈蔡之运京西
之运有所未至则所恃者江淮耳今夫民力困竭天时
变易要不可专恃于此往者申请欲以两浙近甸置场
籴米以减东南之岁入庶乎不虚此而盈彼亦一策也
张文定画漕运十四策宰相读于上前漏尽十刻而仁
卷六 第 23a 页 WYG0934-0088c.png
宗深叹为国计大本非常奏也夫一漕运而讲明之详
至有十四策以见足国裕民之计不容轻议
时政
今日当汰冗食今日沿边营屯星分棋布不知其几非
特浮光枣阳之戌未撤也其能果无老弱可汰者乎其
果皆勇敢精锐而无冗食者乎若犹未也则老师费财
古人所戒冗兵之汰善将者每先焉是必汰其冗食以
为省馈运之计馈运既省则边民可转而归南亩转饷
至有十四策以见足国裕民之计不容轻议
时政
今日当汰冗食今日沿边营屯星分棋布不知其几非
特浮光枣阳之戌未撤也其能果无老弱可汰者乎其
果皆勇敢精锐而无冗食者乎若犹未也则老师费财
古人所戒冗兵之汰善将者每先焉是必汰其冗食以
为省馈运之计馈运既省则边民可转而归南亩转饷
卷六 第 23b 页 WYG0934-0088d.png
之劳庶可少息廪给之费庶有所继如是则舟运可也
陆运亦可也又何有单寡隔绝之虑乎虽然是馈特运
计尔若夫经久之谋则淮甸之地犹未尽垦使得如邓
艾羊祜之徒讲行屯田之策是又有馈运之一端也若
以为事难卒行则及今淮甸岁丰举行陆宣公和籴之
议亦所不容缓权以和籴经以屯田岂独可以济馈运
而已乎
今日至劳远饷自边方驿骚以来庙堂以馈饷为重总
陆运亦可也又何有单寡隔绝之虑乎虽然是馈特运
计尔若夫经久之谋则淮甸之地犹未尽垦使得如邓
艾羊祜之徒讲行屯田之策是又有馈运之一端也若
以为事难卒行则及今淮甸岁丰举行陆宣公和籴之
议亦所不容缓权以和籴经以屯田岂独可以济馈运
而已乎
今日至劳远饷自边方驿骚以来庙堂以馈饷为重总
卷六 第 24a 页 WYG0934-0089a.png
司以给饷为难州郡以转饷为苦边阃以请饷为急上
煎下迫至此靡底水载陆搬漕运不绝而边人犹以乏
用告日攒月计如恐不及而戎司犹以寡积言丁夫劳
瘁僵仆枕藉而督部犹以后期斥何也盖昔人之饷军
因地以为饷而今之饷军则越境以致饷此千里馈粮
士有饥色正兵法所谓师不宿饱者也向者京湖富实
随复诸州皆产米之乡土地所有尽有馀力今产米之
地莽为荆榛兵屯既增赘食又众地之所产不足供亿
煎下迫至此靡底水载陆搬漕运不绝而边人犹以乏
用告日攒月计如恐不及而戎司犹以寡积言丁夫劳
瘁僵仆枕藉而督部犹以后期斥何也盖昔人之饷军
因地以为饷而今之饷军则越境以致饷此千里馈粮
士有饥色正兵法所谓师不宿饱者也向者京湖富实
随复诸州皆产米之乡土地所有尽有馀力今产米之
地莽为荆榛兵屯既增赘食又众地之所产不足供亿
卷六 第 24b 页 WYG0934-0089b.png
于是取办于江西之籴顷又取办于江东之籴今又转
其籴于吴门矣穷山倒海不足以应其需椎肌剥肤不
能以充其数况吴门之米辇毂之重屯寄焉浙西之民
食藉焉当此丰穰犹切凛凛脱有水旱胡以相恤谋国
者讵可姑为支撑之计而不思变通之策乎
清野为馈饷害今之所苦于馈饷者其祸皆始于清野
盖边城之地有人民则有耕稼有耕稼则有粮谷官既
可赖其赋入之输而籴又可为就便之利今也边之所
其籴于吴门矣穷山倒海不足以应其需椎肌剥肤不
能以充其数况吴门之米辇毂之重屯寄焉浙西之民
食藉焉当此丰穰犹切凛凛脱有水旱胡以相恤谋国
者讵可姑为支撑之计而不思变通之策乎
清野为馈饷害今之所苦于馈饷者其祸皆始于清野
盖边城之地有人民则有耕稼有耕稼则有粮谷官既
可赖其赋入之输而籴又可为就便之利今也边之所
卷六 第 25a 页 WYG0934-0089c.png
存孤城岿然无人民无耕稼始不得不仰于内郡之饷
饷之所仰者广始不得不出一切不得已之政今欲通
其变而纾其急则亦有反清野之说而已
偶句
虑循目前非漕计也
剥下奉上非漕计也
万灶列屯率皆待哺
千里馈运宁无烦扰
饷之所仰者广始不得不出一切不得已之政今欲通
其变而纾其急则亦有反清野之说而已
偶句
虑循目前非漕计也
剥下奉上非漕计也
万灶列屯率皆待哺
千里馈运宁无烦扰
卷六 第 25b 页 WYG0934-0089d.png
自转般之法行而君子以为便
自直达之法用而识者以为忧
蜀汉之粟顺流而下以供荆襄之军
闽浙之舟水运而上以供中都之用
结尾
漕运要在得人窃谓强兵之道在食足食之政在人得
其人以任馈饷之责则粮道不绝可以制强楚而有馀
无其人以任和籴之寄则湟中虚数虽欲捍先零不足
自直达之法用而识者以为忧
蜀汉之粟顺流而下以供荆襄之军
闽浙之舟水运而上以供中都之用
结尾
漕运要在得人窃谓强兵之道在食足食之政在人得
其人以任馈饷之责则粮道不绝可以制强楚而有馀
无其人以任和籴之寄则湟中虚数虽欲捍先零不足
卷六 第 26a 页 WYG0934-0090a.png
今日居四总之任者固皆汉之萧何唐之刘晏矣惟上
之人明诏申儆俾之多方调度悉力经营如周申之峙
粮金城之积谷则士饱而歌马腾于槽之诗将复用于
今日矣传曰待其人而后行谋国者毋曰常谈
漕运不如屯田抑又论之辇粟以给一月是给一月而
已也一月之外其能给之乎挽漕以饷一岁是饷一岁
而已也一岁之外其能饷之乎惟夫屯田之规烽燧不
惊则执耒耜以耘耨羽檄一驰则被甲胄以征行 高
之人明诏申儆俾之多方调度悉力经营如周申之峙
粮金城之积谷则士饱而歌马腾于槽之诗将复用于
今日矣传曰待其人而后行谋国者毋曰常谈
漕运不如屯田抑又论之辇粟以给一月是给一月而
已也一月之外其能给之乎挽漕以饷一岁是饷一岁
而已也一岁之外其能饷之乎惟夫屯田之规烽燧不
惊则执耒耜以耘耨羽檄一驰则被甲胄以征行 高
卷六 第 26b 页 WYG0934-0090b.png
宗皇帝书赵充国传赐边臣以讲求营屯之政诚以不
扰于民则民享安逸之利服劳于兵则兵无骄脆之忧
得粟百斛愈于在外之千斛得藁一束愈于在外之十
束见其利未见其害见其益未见其损愚又爱其法之
可以经远所惜者边臣之卤莽尔循是而行兵食其不
足乎惟上之人留意
言省漕之策难仰又有闻焉言通漕运之策易言省漕
运之策难昔吕源尝言于高宗矣吉州起发金银辇入
扰于民则民享安逸之利服劳于兵则兵无骄脆之忧
得粟百斛愈于在外之千斛得藁一束愈于在外之十
束见其利未见其害见其益未见其损愚又爱其法之
可以经远所惜者边臣之卤莽尔循是而行兵食其不
足乎惟上之人留意
言省漕之策难仰又有闻焉言通漕运之策易言省漕
运之策难昔吕源尝言于高宗矣吉州起发金银辇入
卷六 第 27a 页 WYG0934-0090c.png
京师朝廷颁收籴金银降付江西吉州起发䌷绢辇入
京师朝廷给岳飞军粮搬赴吉州彼此劳费扰动一吉
州且然他可知矣较移用之更互蠲出入之劳扰独非
省漕运之一策乎若夫修劝农之法以省江淮漕运如
陈靖之议去冗兵冗吏以减江淮漕运如范仲淹之请
此非根本说也而未可以易言也在今日而骤言之激
长江之水以救涸辙之鱼君子谓之不知务
京师朝廷给岳飞军粮搬赴吉州彼此劳费扰动一吉
州且然他可知矣较移用之更互蠲出入之劳扰独非
省漕运之一策乎若夫修劝农之法以省江淮漕运如
陈靖之议去冗兵冗吏以减江淮漕运如范仲淹之请
此非根本说也而未可以易言也在今日而骤言之激
长江之水以救涸辙之鱼君子谓之不知务
卷六 第 27b 页 WYG0934-0090d.png
群书会元截江网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