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七
卷二十七 第 1a 页 WYG0884-042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元明事类钞卷二十七
           监察御史姚之骃撰
  礼乐门
   典制
礼乐所自 元李好文集宪宗时有日月之祀当群臣
 奏对时上问礼乐自何始左右对以尧舜则其立神
 基肇人极已宏远矣
卷二十七 第 1b 页 WYG0884-0426d.png
右为尊 元名臣奏议泰定帝时迁列圣神主于太庙
 新殿博士刘致议曰国家取唐宋定制为九世遂以
 旧庙入室为六世昭穆不分父子并坐不合礼经虽
 国家以右为尊然古人所尚左右初无定制今建宗
 庙之方位既依礼经而宗庙之昭穆反不合礼经于
 制未便
加封文宣 元阎复草制朕纂承丕绪敬仰休风循治
 古之良规举追封之盛典加号大成至圣文宣王遣
卷二十七 第 2a 页 WYG0884-0427a.png
 使阙里祀以太牢
卤簿图 元史类编英宗时拜珠进卤簿图帝以唐制
 用万二千三百人太多乃定大驾三千二百人法驾
 二千五百人丹墀独对至大中曾巽初尝著卤簿图
 并书进之至英宗而卤簿大兴旗帜之绣绘者作于
 闽浙人马铠甲被彩绣者作于江西又命留守作五
 辂
太常集礼 元史李好文言曩有诏集礼只令各郡县
卷二十七 第 2b 页 WYG0884-0427b.png
 置局纂脩夫礼乐出自朝廷郡县何有哉乃白院长
 选僚属出架阁文牍资其采择三年书成名太常集
 礼得旨颁示中外
星宿旗 元舆服志仪仗有二十八宿旗各绘神像又
 有风伯雨师雷公电母五岳四渎旗
尚左 典故纪闻吴元年始命百官礼仪俱尚左改右
 相国为左相国馀官如之
集礼书成 明纪事本末洪武中集礼书成其书以吉
卷二十七 第 3a 页 WYG0884-0427c.png
 凶军宾嘉冠服车辂仪仗卤簿字学乐为纲凡升降
 仪节制度名数皆备通五十卷
革封号 王袆拟诏岳镇海渎皆受命于上帝岂国家
 封号之所得加今止以山水本名称其神郡县城隍
 神号一体改正历代忠臣烈士亦依当时初封以为
 实号后世溢美之称皆与革去
易木主 明纪事本末嘉靖中正孔子祀典易木主及
 釐正从事诸贤本朝谷霖苍论孔子加封自汉平帝
卷二十七 第 3b 页 WYG0884-0427d.png
 始也王拜于帝僣已称先师礼也庙祀设像自唐宋
 元始也其亵已甚易木主礼也八佾十二豆笾自宋
 徽宗始也祭用生禄太学仍之郡国减等礼也帝释
 奠舞六佾谬巳从祀四圣七十二贤矣曾点颜路退
 食庑下子先父食改附启圣礼也删申党黜公伯寮
 等十三人改蘧瑗等七人进后苍等五人考证班班
 勿僣勿黩礼也
尚赤 明通纪洪武时诏定服色尚赤
卷二十七 第 4a 页 WYG0884-0428a.png
䌽旗夹垄 泳化编正统时上祀先农毕释祭服秉耒
 三推户部尚书捧青箱后随耆老驭牛按辕教坊乐
 工执彩旗夹垄讴一倡百和飐旗而行凡三往三返
卤簿仪仗 续通考明卤簿仪仗凡正旦冬至圣节锦
 衣卫陈卤簿大驾于殿之东西郊祀卤簿大驾全设
 前期视牲丹陛驾其祭社稷太庙山川卤簿内去白
 泽旗以下等项耕籍幸学俱用卤簿大驾
亲蚕 嘉靖注略夏言请举亲蚕上敕户部建坛曰蚕
卷二十七 第 4b 页 WYG0884-0428b.png
 于禁中唐人便安之制不可法命翟车出入由元武
 门坛制杀先农什一
孔门下马 典故纪闻成化时以监生虎臣言诏天下
 孔庙所在凡过其门者皆下马
六卿不及 明纪编年成祖丧踰二十七日礼部尚书
 请即吉群臣释服杨士奇以为宜素衣冠黑角带明
 日视朝上素冠麻衣麻经文臣惟学士武臣惟英国
 公如上所服上曰张辅知礼六卿不及士奇所执是
卷二十七 第 5a 页 WYG0884-0428c.png
 也
大礼议 明纪事本末论世宗尊为天子必欲使之不
 皇其父兴献为天子父必欲与之共臣其子此议礼
 诸臣之过也至必欲迁太庙崇徽号著实录折衷礼
 经毋乃不伦至于严父之说兴睿宗之号进则以明
 察始以丰祢终矣
为三龛 献徵录周先生铸尝疑家礼四龛以西为上
 之说仅循唐制乃为三龛中祀所继之宗而祖祢以
卷二十七 第 5b 页 WYG0884-0428d.png
 昭穆处左右门人问之曰此固朱子意也
祀先祝称 续藏书吕文简楠为翰林时受禄祀先祝
 称某之子某闻者羡其知礼
丧礼皆儒 明诗话崇庆俗尚浮屠万辅居丧独遵家
 礼乡人化之谚曰万辅一呼丧礼皆儒
双摺刺 王世贞集故事吏部尚书体最重六卿以下
 投皆用双摺刺惟翰林光学以单红刺相往返又六
 部尚书侍郎大小九卿于内阁用双帖报之单红及
卷二十七 第 6a 页 WYG0884-0429a.png
 余以太仆卿入都则惟内阁报单帖而六部皆以双
 帖见报矣余等于部属等官皆用双帖往返不知起
 自何时殊觉陵替所费纸亦不少
论起复 明罗伦集臣闻朝廷援杨溥故事起复李贤
 臣窃谓李贤大臣起复大事纲常风化之所系天下
 后世之所监况比年以来朝廷以夺情为常典缙绅
 以起复为美名臣不忍圣朝之世乃至于此
夺情 明通纪张居正父丧上赙赠甚厚然亦无意留
卷二十七 第 6b 页 WYG0884-0429b.png
 之所善同年李幼孜等倡夺情之说居正惑之乃疏
 乞守制示意冯保使勉留焉
脱屦 泳化编乐韶凤奏古者朝祭有脱舄礼今议于
 郊祀庙享前期有司设御幕于坛门外及设执事官
 脱屦之次于门西侧从之
称晚生 觚不觚录翰林旧规凡入馆而其人已拜学
 士即不拜学士而先登第七科者投刺皆称晚生
书正字 觚不觚录故事投刺于柬面书一正字虽甚
卷二十七 第 7a 页 WYG0884-0429c.png
 不雅而承传已久余丙子入朝则投刺皆不书正字
 乃避江陵讳也
   祭祀
国礼割奠 元史至元中祭宗庙始用沅州麻阳县苞
 茅天鹅野马塔喇布哈(注其状/如獾)野鸡鸧黄羊呼斋尔
 (注其状/如鸠)湩乳葡萄酒以国礼割奠
拜日月山 元通鉴宪宗始以冕服拜天于日月山详
 见山
卷二十七 第 7b 页 WYG0884-0429d.png
日月从祀 元史武宗至大三年祀南郊以日月从祀
岁必亲祀 元通鉴英宗诏群臣曰一岁太庙惟四祀
 使人代之不能致如在之诚自今岁必亲祀
十人从祀 元史仁宗朝诏以宋儒周敦颐程颢颢弟
 颐张载邵雍司马光朱熹张栻吕祖谦及故中书许
 衡从祀孔子庙廷欧阳元集时贡举法行非程朱学
 不式寻定濂洛以下九儒及衡为十人祀孔子庙
纯色马 元史大德九年冬至祀天用纯色马一苍犊
卷二十七 第 8a 页 WYG0884-0430a.png
 一羊鹿野豕各九后又改用苍犊正副各一
太庙佛事 元礼乐志命国师僧荐佛事于太庙七昼
 夜造木质金表牌位十有六设大榻金椅奉安祐室
 前
造祭器 元史中统以来因金宋祭器而用之至治初
 始造祭器于江浙行省其旧器悉置九阁
封号 元史至元二十八年加上五岳帝号加封四渎
 四海王号遣使致祭
卷二十七 第 8b 页 WYG0884-0430b.png
服冕舄 元礼典世祖立国建元考古昔之制而制服
 焉冕舄之制祭祀则用之
后土祠 续通考元世祖时每岁遣使代祀后土至元
 五年尝建后土坛于太宁宫十二年又立后土祠于
 平阳之监汤
别设一室 元史类编学宫中颜曾思孟为四配而颜
 路曾点孔鲤乃在庑下熊勿轩谓宜别设一室以齐
 国公叔梁纥居中而颜路曾晰孔鲤孟孙氏侑食春
卷二十七 第 9a 页 WYG0884-0430c.png
 秋二祀遣官分献则可以示有尊而教民孝李东阳
 集谢铎在南监议别祀叔梁纥而曾晰颜路孔鲤配
 之以全伦义又请增祀杨龟山而黜草庐吴氏皆不
 果行
进十议 元史类编袁桷居国史院时初建南郊桷进
 十议曰天无二日天既不得有二五帝不得谓之天
 作昊天五帝议祭天岁或为九或为二作祭天名数
 议圜丘不见于五经郊不见于周官作圜丘非郊议
卷二十七 第 9b 页 WYG0884-0430d.png
 后土社也作后土即社议三岁一郊非古也作祭天
 无间岁议燔柴不见于古经周官以禋祀为天其意
 各有旨作燔柴泰坛议坛群祀而合祠非周公之制
 作郊不当立从祀议郊质而尊之明堂文而亲之作
 郊明堂礼仪异制议郊用辛鲁礼也卜不得常为辛
 作郊非辛日议北郊不见于三礼祭地而遵北郊郑
 氏之说也作北郊议礼官推其博洽多采用者
金幡 元史祭五岳有组金幡二四渎织金幡二四海
卷二十七 第 10a 页 WYG0884-0431a.png
 五镇销金幡二
孩乳必序 元明善集藁城董公凡岁时有事于庙非
 甚病不废拜跪子虽孩乳亦使之序曰祀以孝先也
 礼宜如是
合祀天地 明纪事本末太祖于冬至合祀天地于奉
 天殿列祖从
定南北郊 今言嘉靖九年更定南北郊礼南郊皇天
 上帝南向太祖西向东一坛大明西一坛夜明东二
卷二十七 第 10b 页 WYG0884-0431b.png
 坛二十八宿西二坛云师雨师风师雷师北郊皇地
 祇北向太祖西向东一坛中岳东岳南岳西岳北岳
 基运山翊圣山神烈山西一坛中镇东镇南镇西镇
 天寿山纯德山东二坛东海西海南海北海西二坛
 大江大淮大河大汉
祀郊禖 明纪事本末世宗以生员李时飏言举祀郊
 禖之礼夏言充祈嗣醮坛监礼使
丁祭 明史稿洪武初钱用壬为礼部尚书与诸儒臣
卷二十七 第 11a 页 WYG0884-0431c.png
 议以春秋仲月上丁于国子监释奠丞相初献翰林
 学士亚献祭酒终献制曰可
通祀孔子 献徵录先是释奠之礼止行于京师洪武
 十五年命天下每岁春秋通祀孔圣
别立庙 明张孚敬集臣谓今日之礼宜别为兴献王
 立庙京师使得隆尊亲之孝且使母以子贵尊与父
 同则兴献王不失其为父圣母不失其为母矣
论从祀 王鏊集传瀚为礼部侍郎时以龟山杨时从
卷二十七 第 11b 页 WYG0884-0431d.png
 祀孔庙言者因论罗从彦李侗亦当从祀公言二子
 著述视尹焞游酢谢良佐未知先后二子从祀则三
 人似不可遗道学所在其可滥乎乃止
退扬进董 实录杨砥洪武中为行人上疏言扬雄仕
 莽董仲舒有正义明道之言今孔子庙从祀有雄而
 无仲舒臣以为宜退彼进此太祖从之
何独废澄 王鏊集吴宽为学士或谓元儒吴澄出处
 不正不宜从祀孔子公曰从祀亦观其有益于经传
卷二十七 第 12a 页 WYG0884-0432a.png
 否耳苟有裨经传则扬雄马融亦皆不废何独废澄
 也
建祠 李春芳集国家二百年来敕建祠祀者惟文成
 刘公基文贞杨公士奇暨文庄欧阳公德三人而已
明儒从祀 明史稿隆庆初廷臣请以王守仁与薛瑄
 陈献章同从祀文庙帝独允礼臣议以瑄配王世贞
 集台谏有请以明先儒从祀文庙者周少宰子义首
 以王文成守仁陈检讨献章应而蔡祭酒清胡布衣
卷二十七 第 12b 页 WYG0884-0432b.png
 居仁章文懿懋吕文庄楠亚之下群臣议祀王陈而
 布衣与焉按三贤从祀在万历十二年
议祧庙 吴宽集倪岳为礼部侍郎时德祖以下九庙
 已备及宪宗神主将升祔于制当祧公言自德祖以
 上莫推则德祖犹周之后稷也不可祧懿僖仁三祖
 以次当祧至太祖太宗为周之文武百世不迁今宪
 宗升祔当祧懿祖一庙宜于太庙寝殿后别建藏祧
 主之所每岁暮则奉祧主合享应古祫祭之制
卷二十七 第 13a 页 WYG0884-0432c.png
祭城隍 嘉靖祀典上曰城隍人鬼也焉可与天神地
 祇杂于一坛而祭议归本庙于常祭外添设一坛
改祭浑源 涌幢小品北岳在浑源州自石晋割赂契
 丹宋人遂祭于阳曲今都北平则阳曲反在其南宏
 治中马钧阳请改祭浑源为部所格 案有虞氏望
 于山川未尝登封汉书宣帝妃祀北岳常山于上曲
 阳以为岳灵所居也通典唐武德中祀北岳恒山于
 定州则知北岳望祠非始于宋朱国祚马钧阳言误
卷二十七 第 13b 页 WYG0884-0432d.png
 矣
东西郊 明纪洪武时增脩坛壝于大祀殿丹墀中东
 西相向以祀日月罢朝日夕月之祭至嘉靖中用夏
 言议改建四郊兆日于东郊兆月于西郊
奉先殿 明史稿高帝谕陶凯欲尽所以追远之道凯
 以太庙已有常祀乃请于乾清宫之左别建奉先殿
 以奉神御从之
司礼习仪 明纪事本末怀宗幸太学先期司礼太监
卷二十七 第 14a 页 WYG0884-0433a.png
 王德化奉命率群臣习仪于太学时比之唐鱼朝恩
 讲经元李邦宁释奠事
服裘秉圭 明邹德溥郊禋赋帝乃服大裘之霅煜兮
 秉镇圭而如壝握鸾刀以启膋兮尊黄琮以为仪犊
 与牲往往象色兮圭两邸以从数奏太簇而歌应钟
 兮又缀以咸池之舞
牲帖 严嵩奉命视牲诗牲帖牺人报驺声骑士催
展陵视寝 明魏学礼大祀山陵赋万历庚辰皇帝将
卷二十七 第 14b 页 WYG0884-0433b.png
 有事于山陵宗伯以故事请曰展陵视寝永昭孝思
 每帝嗣统则斯礼称焉帝其念哉帝曰俞
瑶坛琳观 何景明郊观诗丹户乾坤辟雕墙海岳扶
 瑶坛上星斗琳观俯虚无
   朝会
定朝仪 元史至元六年上命许衡与太常卿徐世隆
 定朝仪仪成帝临观甚悦
鸣鞭 元礼乐志元正受朝仪皇帝出阁升辇鸣鞭三
卷二十七 第 15a 页 WYG0884-0433c.png
 俟两宫升御榻鸣鞭三五品以下赐酒于日精月华
 二门之外宴毕鸣鞭三
劈斧 元舆服志次仪使一人左卤簿使一人右次礼
 仪使二人分左右持劈正斧一人当中赵孟頫宫词
 天步将临玉斧来邱浚诗兴隆无复残笙谱劈正犹
 知旧斧名
诈马筵 周伯琦诗序乘舆北幸上京岁以六月吉日
 命宿卫大臣及近侍服所赐只孙珠翠金宝衣冠腰
卷二十七 第 15b 页 WYG0884-0433d.png
 带盛饰名马清晨自城外各持彩仗列队驰入禁中
 上盛服御殿临观乃大张宴为乐诸坊奏大乐陈百
 戏凡三日而罢俗呼曰诈马筵
两宫升榻 元史元正受朝仪皇帝皇后两宫升御榻
 殿前起居拜舞赞曰普天率土祈天地之洪福同上
 皇帝皇后万岁寿
孔雀盖 元舆服志孔雀盖朱漆竿首建小盖盖顶以
 孔雀毛径尺许下垂孔雀尾檐下以青黄红沥水围
卷二十七 第 16a 页 WYG0884-0434a.png
 之
控鹤呼 元礼乐志朝仪有山呼注云凡传山呼控鹤
 呼噪应和曰万岁
春班午仗 萨都拉诗䌽旗拂柳春班卷宫漏穿花午
 仗移
列金挝 杨基早朝诗锦裆绣帽列金挝玉节龙旗拱
 岁华
由卯陛 雷礼集礼部尚书崔亮对太祖曰天子祭天
卷二十七 第 16b 页 WYG0884-0434b.png
 升自午陛祭社升自子陛盖社主阴阴北方也君南
 向答阴之义也郊主阳阳南方也君北向以答阳也
 若群臣朝参无答神之义俱当避君上之尊故升降
 则皆由卯陛朝班则分列东西以避驰道
饮教乾 李东阳庆成宴诗坐拥日华看渐近酒传天
 语饮教乾自注每宴必传旨云满斟酒又云官人每
 饮乾
传三呼 程敏政元日早朝诗鸿胪立仗传三呼马监
卷二十七 第 17a 页 WYG0884-0434c.png
 随班控六飞
   乐律
徵遗乐 元史太祖徵用旧乐于西夏太宗徵金太常
 于燕京及宪宗始用登歌乐祀天于日月山世祖用
 以享祖宗于中书省至元三年初用宫悬登歌文武
 二舞于太庙
大成乐 元史类编太宗命王镛作大成乐元陶安大
 成乐赋芹波环璧芝楹毓金素王凝旒有赫其临运
卷二十七 第 17b 页 WYG0884-0434d.png
 隆文明之世乐鸣正大之音铿宫商于翕绎调律吕
 于精深
古乐释奠 元典章仁宗时制释奠于太学用大成乐
 令各路府选习古乐师教肄生徒不得仍用俳优歌
 曲
玉律 元史齐履谦精于乐律尝得黑石古律管一长
 尺有八寸外方内为圆空中有隔隔中有小窍盖以
 通隔上其制与律家所说不同盖古所谓玉律者是
卷二十七 第 18a 页 WYG0884-0435a.png
 也
乐无全书 明沈文初政记高皇于开国之初开礼乐
 二局徵天下耆儒分任之当时集成有大明集礼而
 乐未有全书
犹工尺字 明郑世子乐律全书古今论乐多误于律
 吕之说不知律吕乃乐家末务圣人用以识别音声
 之名犹今工尺字耳
律本律度 明王廷相律论书曰律和声故有律本有
卷二十七 第 18b 页 WYG0884-0435b.png
 律度律本黄钟是也律度中声是也
当去羽音 黄佐乐论宋以火德王天下论避所尅旋
 宫当去羽音明亦以火德王天下与宋同避尅当去
 羽
梦大舜 杨继盛集师韩公谓予曰吾欲制十二律之
 管每管各备五音七声各成一调何如予退而欲制
 漫无可据废寝食三日忽夜梦大舜坐堂上案下设
 金钟一命予曰此黄钟也子可击之连击三醒而有
卷二十七 第 19a 页 WYG0884-0435c.png
 悟即燃灯取竹钻至明而成管六至已而十二管成
 以呈于师师曰刻志乐之日九鹤飞舞于庭其应乃
 在子乎
无变律 明朱载堉律吕精义序臣父恭王厚烷及臣
 外舅祖都御史何瑭尝论黄钟九寸纵黍则八十一
 分横黍则百分以證前贤九十分之误又言援笙證
 琴则知琴均当其七音援琴證律则知律数惟止十
 二盖有变声而无变律陈晹蔡元定所见皆非是
卷二十七 第 19b 页 WYG0884-0435d.png
尺不同 律吕精义国初冷谦定律用今工部营造尺
 与蔡元定十二律管算法皆同惟尺不同谦律声比
 元定下五律馀失之盎缓元定比谦高五律馀失之
 焦杀二者之间庶几中声乎
诗即乐经 明刘濂乐经元义六经缺乐经古今有是
 论愚谓乐经不缺三百篇者乐经也夫子删诗取风
 雅颂一一弦歌之得诗得声者三百篇可见诗在圣
 门辞与音并存矣后人知有辞不复知有音故仅以
卷二十七 第 20a 页 WYG0884-0436a.png
 诗为诗也
工尺 明何瑭乐律管见律和声者如作黄钟宫调则
 众音之声皆用黄钟为节也今俗乐以工尺上一四
 合为板眼如作工字则众音皆以工为节然后不乱
 乃其遗法
制器合奏 王世贞集杨继盛从韩公邦奇受乐谓韩
 公曰乐有器而后有声夫器理所寄也乃搆桐竹丝
 漆手制管和矣已制琴若瑟若笙箫埙篪之类谐而
卷二十七 第 20b 页 WYG0884-0436b.png
 合奏之若一以复韩公公大悦
   歌舞
崇德定功 元史成宗时祀天南郊其文舞曰崇德之
 舞武舞曰定功之舞
制八佾舞 元史清庙雅乐只有登歌耶律铸制宫悬
 八佾之舞乐舞成表上之赐名大成
乐队 元史类编乐音王队元旦用之寿星队天寿节
 用之礼乐队朝会用之又有说法队奏金字西番经
卷二十七 第 21a 页 WYG0884-0436c.png
 之曲
天魔舞 元通鉴顺帝荒于游宴以宫女三圣努妙乐
 努文殊努等十六人按舞名为天魔首垂发数辫戴
 象牙佛冠身穿缨络大红销金长短裙云肩合袖绶
 带各执噶布喇之器内一人执铃杵奏乐
象牛栖凤 续通考元文舞器纛二高七尺杠首刻象
 牛首下拖朱缯盖以三重以𨗳文舞武舞器旌二其
 制如纛杠首栖以凤以饰武舞
卷二十七 第 21b 页 WYG0884-0436d.png
白翎雀 辍耕录白翎雀者教坊大曲也雀生于乌桓
 朔漠之地雌雄和鸣自得其乐世皇令伶人硕德闾
 制曲以名之曲成上曰何其末有怨怒衰婺之音乎
 张宪诗檀槽谽谽凤凰腭十四银镮挂冰索摩诃不
 作兜勒声听奏筵前白翎雀
仪凤司 杨允孚诗仪凤伶官乐既成仙风吹送下蓬
 瀛花冠簇簇停歌舞独喜箫韶奏太平自注仪凤司
 天下乐工𨽻焉
卷二十七 第 22a 页 WYG0884-0437a.png
龙归洞 元氏掖庭记武宗泛月于太液池舟上各设
 女军左曰凤队右曰鹤团两军水击为戏既毕乐作
 唱龙归洞之歌而还
赞佛乐 元史顺帝用宫女十一人练搥髻勒帛常服
 或用唐帽窄衫所奏乐用龙笛头管小鼓筝𥱧琵琶
 笙胡琴响板拍板遇宫中赞佛则按舞奏乐
新水令 元史歌曲有新水令沽美酒太平令诸名
翻冠飞履 元氏掖庭记才人凝香儿能为翻冠飞履
卷二十七 第 22b 页 WYG0884-0437b.png
 之舞舞间冠履皆翻覆飞空寻如故一舞中屡飞屡
 覆百试不差
锦围珠压 杨基诗遍地锦围歌处席满身珠压舞时
 腰
鹧鸪舞 周宪王元宫词殿前百戏皆呈应先向春风
 舞鹧鸪
释奠乐 吾学编乐韶凤博学能文洪武中命更制释
 奠先师乐章
卷二十七 第 23a 页 WYG0884-0437c.png
定乐舞生 律吕精义宋徽宗以士子耻于乐舞罢之
 洪武中更定孔子释奠乐舞生择监生及大臣子弟
 预教习之盖矫宋徽之弊也
增武舞 嘉靖注略诏世庙增武舞时张璁以天子八
 佾文武各八桂萼以音贵人声容贵干戚则去武舞
 者去所贵也遂增之
时雍曲 明褚莲时庄烈帝宫词日日南薰广殿风
 缸初进海榴红新词于变时雍曲诏许中书谱殿中
卷二十七 第 23b 页 WYG0884-0437d.png
优侏儒 明廖道南请稽古乐疏今大祀庆成设宴
 于奉天殿教坊司承应雅俗混淆优侏儒恐非所
 以秖承上天之馀惠也
水嬉过锦 芜史御前杂戏有水嬉过锦皆钟鼓司承
 应吴伟业集思陵在玉熙宫中梨园子弟奏水嬉过
 锦诸戏内才人于煖阁赍缕金曲柄琵琶弹清商杂
 调自河南寇乱天颜常惨然无复有此乐矣
天地元声 明宋新吴歌记吴歌自古绝唱予道姑胥
卷二十七 第 24a 页 WYG0884-0438a.png
 苍头皆善吴歌迭歌五六百首其叙事陈情有文人
 骚士啮指断须而不得者岂非天地之元声匹夫匹
 妇所与能者乎
杂剧传奇 汤显祖戏神清源师庙记清源师演古先
 神圣八能千唱之节而为此道初止㸑弄参鹃后稍
 为末泥三姑且等杂剧传奇长者折至半百短者折
 才四耳
西厢 王鏊诗漫衍鱼龙看未了梨园新部出西厢案
卷二十七 第 24b 页 WYG0884-0438b.png
 此咏武皇南巡事
魏谱梁词 明潘之恒听曲诗白苧尚能调魏谱红牙
 原是按梁词自注谓良辅伯龙也
昆山腔 明昆山魏良辅精通曲律创造音调世谓之
 昆山腔
全宾全白 明单宇丛语北曲中有全宾全白两人对
 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海盐声 汤显祖集戏道有南北南则昆山其次为海
卷二十七 第 25a 页 WYG0884-0438c.png
 盐吴浙音也其体局静好以拍为之节江以西曰弋
 阳其节以鼓其调喧至嘉靖而弋阳之调绝变为乐
 平为徽青阳
观音舞 曲中志张幼于曰余犹及见徐惊鸿观音舞
 万华儿善才舞今曲中废此伎矣
鬻唱 明许裴诗小妓新翻鬻唱声
十反 吴伟业词江南好皓月石场歌一曲轻圆同伴
 少十反粗细听人多弦索应云锣案反平声亦作番
卷二十七 第 25b 页 WYG0884-0438d.png
   琴
手斲琴 元虞挚集宣慰赵淇尤妙琴事操多自谱琴
 出其手斲者琴工音焉以为贤世所宝古琴远甚
淡钝 杨维桢集潘师古以琴名时宗新声皆鄙其淡
 钝余谓师古不为王门伶人新声不必宗也
震馀琴 赵孟頫集鲜于伯几惠震馀琴云是许旌阳
 手植桐所制
蛇蚹纹 周权集古琴漆有蛇蚹纹者材之良也诗云
卷二十七 第 26a 页 WYG0884-0439a.png
 谁栽鸣凤千年枝蛇蚹龙纹巧蟠纽
五弦九弦 续通考元雅乐琴制五弦七弦九弦各二
雨宽线 宋旡诗雨宽琴上线
春雷 渌水亭杂识万松老人耶律文正王之师也常
 从王索琴王以承华殿春雷及种玉翁悲风谱赠之
愿歌南风 彭时笔记上御南薰殿召王翱李贤马昂
 彭时吕原五人入侍命内侍鼓琴上曰琴音和平足
 养性情曩在南宫自抚一二曲今不暇及矣贤等对
卷二十七 第 26b 页 WYG0884-0439b.png
 曰愿陛下歌南风之诗以解民愠
雷击桐 绳蛰录徽王好琴有姚梅者善斲琴王命赵
 德周从梅得其法梅尝取学宫雷所击桐斲之德周
 愿减值改畀已作
纯阳琴 格古要论底面俱用桐木为之谓之纯阳琴
 古无此制近世为之取其暮夜阴雨弹之不沈然不
 能达远声不能实也
五百床 客燕杂记明怀宗于宫中鸣琴制于变时雍
卷二十七 第 27a 页 WYG0884-0439c.png
 等曲取尚书语为之内局造琴五百床内监张姓者
 主之遍访知音之士
友琴 徐渭集陆君以清嗜琴久之得其趣益与之狎
 视琴犹人也忧喜所到手出其声若与之语因自呼
 友琴生
四善 明陆树声笔谈琴材以轻松脆滑谓之四善取
 桐木多年者木性都尽液理枯劲则声易发而清越
造三千张 池北偶谈明潞籓敬一主人风尚高雅尝
卷二十七 第 27b 页 WYG0884-0439d.png
 造琴三千张
风鸣 明梁有誉诗瑶琴不复理空馀山水情弃置石
 床上风来时一鸣
忘琴 明僧破匆诗对琴不见琴忘琴听琴响坐久听
 亦无云飞树尖上
白玉琴 震泽长语朱宁籍没珍宝如山有白玉琴一
 金船一白玉琵琶一
悬壁有声 居易录杨正经善琴庄烈帝召见称旨赐
卷二十七 第 28a 页 WYG0884-0440a.png
 二古琴癸未归蜀次旅舍悬琴壁间铿然有声者三
 正经泣曰此亡国之徵也是日李自成入潼关明年
 明亡
天琴 帝京景物略西洋有天琴铁丝弦随所按音调
 如谱案天琴亦名自鸣琴吴伟业诗异物每邀天一
 笑自鸣钟应自鸣琴
   瑟
两端绘锦 元乐志瑟面施采色两端绘锦律吕精义
卷二十七 第 28b 页 WYG0884-0440b.png
 此近代俗制也古所称锦瑟不过用锦一幅置于瑟
 尾以衬弦耳
瑟僻 元熊朋来瑟赋惟夫陆沈野逸舒湮宣郁人莫
 我好而吾瑟之僻于是采孤桐兮南山之阳致文梓
 兮北山之北本以黄钟度以周尺遂练朱而绳丝虽
 绘锦而贵质小弦之缕七十馀二大弦之丝八十有
 七
一派冰泉 郝经瑟诗二十五弦百宝装一派冰泉落
卷二十七 第 29a 页 WYG0884-0440c.png
 纤手
寒玉响泉 谈荟明卢中丞迈有宝瑟四各值数十万
 有寒玉石磬响泉和至之号
一弦一律 续通考明瑟俱以朱弦中一弦名曰君弦
 以黄色总二十五弦瑟弦与琴弦不同琴以徽为十
 二律瑟每弦止为一律
黄弦 明郑世子律书今太常之瑟黄弦不弹夫初设
 黄弦主意以其弦多难弹遂将黄钟黄之睹黄弦即
卷二十七 第 29b 页 WYG0884-0440d.png
 知是黄钟使人易识后乃传讹谓君弦不宜弹于君
 弦傍添设黄钟当隔八乃隔九误矣
   钟
寄周钟 赵孟頫集贞居先生远寄周钟铣间有文象
 凫之形所谓凫氏为钟者也击之与夷则合而是日
 又适立秋古物之来岂偶然哉
括钟 续通考至元初各道宣慰司括到钟三百六十
 有七
卷二十七 第 30a 页 WYG0884-0441a.png
太和钟 明实录洪武时铸钟仿宋景钟以九九为数
 拱以九龙植以龙簴建楼于圜丘斋宫之东北悬之
 每郊祀则鸣上更名曰太和钟
灵安锡 续通考明铸钟法净铜一斤加灵安锡四两
 如声浊加黑铅少许声清者不必加铅锡
跃水 涌幢小品成化间大钟二荡淮水中声竑竑势
 欲跃起平江伯陈锐祭之一钟遂止悬之朝宗门楼
 声闻百里其一止泗上
卷二十七 第 30b 页 WYG0884-0441b.png
神钟 明丰坊集海盐禅悦寺神钟声闻数十里天顺
 时忽无声渡海者睹其影在波间浮屠用法摄之乃
 复声后钟沉涂邑病尪将新其楼钟忽自声若扣百
 有八于是钟之神益显
乳钟 诸寺奇物记方山定林寺有乳钟即所称景阳
 钟也钟一百有八乳乳异声故名乳钟
钟复洪亮 明陈炘集乐頀为大名知府郡有谯钟相
 传魏太武所铸守清正则钟声洪亮否则不扬前守
卷二十七 第 31a 页 WYG0884-0441c.png
 恶而弃之适岁歉民言神物弃置为咎因祭而悬之
 扣之不扬公不悦忽梦大众喧于钟所既再扣之钟
 果洪亮
纽绝 皇甫庸纪略宏治乙丑春朝钟新成而纽忽绝
蟒盘 涌幢小品胡宗宪击倭取各庙铜钟制大将军
 惟桐庐县城东一寺钟有蟒蛇盘其上军士惧不敢
 动再取再如之
煨古钟 启祯野乘薄珏有神解吴生怀古钟失声公
卷二十七 第 31b 页 WYG0884-0441d.png
 就地以火煨之声遂如故
自鸣钟 篷匆续录西人利玛窦有自鸣钟仅如小香
 盒精金为之一日十二时凡十二次鸣案自鸣钟亦
 名候钟见帝京景物略明朱国祚琐里行巧将制器
 媚中涓自鸣钟献黄金殿
   鼓
骡鼓 元舆服志骡鼓六饰驼鼓九饰
猊趺 续通考元树鼓之制每树三鼓采饰悉同唐建
卷二十七 第 32a 页 WYG0884-0442a.png
 鼓之制以青狻猊四为趺
骆驼鼓 杨允孚诗御道声声驼鼓来自注谓骆驼鼓
 也袁桷诗前行节驼鼓执御各在手
抟拊代鞞 律吕精义革音有四器鼓也拊也鞞也鼗
 也近代雅乐无鼗无鞞而借抟拊代鞞诚阙典也
声敌大镛 献徵录张三丰元末居宝鸡金台观后以
 小鼓一腔留土民杨家而去鼓制甚小虽戛大镛不
 能乱其声后亦亡去
卷二十七 第 32b 页 WYG0884-0442b.png
腰鼓三百 明诗话康海坐援献吉遂挂清议归田之
 后耽心词曲殁时家无长物腰鼓多至三百副
   磬
灵璧石 泳化编磬石出灵璧县西北山取其一样声
 之石琢成音谐如也
自击石磬 明纪事本末太祖御戟门阅雅乐自击石
 磬起居注熊鼎曰乐不外求在于君心君心和则天
 地之气亦和乐无不和矣
卷二十七 第 33a 页 WYG0884-0442c.png
淮河曲石 明镏崧集邓侍郎尝过淮河渔父家见盆
 盎上置曲石命涤视之有铭文焉则磬也渔父云得
 之淮水中公以粟易之文理精致声极清越
揭灯代磬 泳化编夏言以特磬难得巨石且石声清
 渺纵巨亦难及远以铜为之又恐混同正悬之磬臣
 思特磬之设以为乐节莫若揭灯于竿以为乐之作
 止则不动声色望而可知从之
梦拊磬 陈献章行状公小时一夕梦拊石磬其音泠
卷二十七 第 33b 页 WYG0884-0442d.png
 泠然一伟人笑曰八音惟石为难今谐若是子异日
 得道乎因号石斋云
午磬 马祖常诗夜廊酥灯明午磬梵呗集案此僧磬
 名亦相同故附载
   笙
斑竹紫竹 续通考元巢笙和笙皆十九簧以斑竹为
 之明笙式以紫竹为之簧用响铜薄片鹊石尖头
兴龙笙 元史兴隆笙形如夹屏竖紫竹管九十有二
卷二十七 第 34a 页 WYG0884-0443a.png
 皮封口用则系风囊于口间囊如琵琶有柄一人挼
 小管一人鼓风囊则簧自随调而鸣本回回国所进
 判官郑秀增如今制案王祎集有兴龙笙颂隆作龙
笙伶 杨维桢集玉笙谣为铁门笙伶周奇赋
用真匏 律吕精义今笙以木代匏非真匏音常命良
 工列簧匏中而吹之终不如代匏之妙闻今溪洞诸
 蛮犹用匏为笙穴管之间盬而漏气其音不若中国
 之笙也
卷二十七 第 34b 页 WYG0884-0443b.png
芦笙 明方以智诗谁伴愁人坐月明苗中儿女舞芦
 笙自言颇似江南曲不是秋笳出塞声
   箫
玉鸾 顾瑛集杨廉夫昔有二铁笛字之曰铁龙今亡
 其一偶得苍玉箫一枝字为玉鸾用配铁龙以书来
 索赋玉鸾谣焉
鸾凤为饰 续通考元箫制如笛五孔排箫编竹为之
 十六管阔尺有五分黑抢金鸾凤为饰
卷二十七 第 35a 页 WYG0884-0443c.png
箫材报 明诗话王孟端善画与一商人邻居月下闻
 箫明日写竹以赠之曰我闻箫声以箫材报
山口 续通考明制箫式以竹为之长一尺九寸五分
 管围三寸管上开窍名曰山口吹窍前五孔后一孔
天外玉箫 明宁献王宫词忽闻天外玉箫声花下听
 来独自行注永乐间上宠贤妃权氏善吹箫故宫词
 暗咏其事详见妃嫔
底箫椟箫 律吕精义陈晹乐书宋太常箫皆密底十
卷二十七 第 35b 页 WYG0884-0443d.png
 六管从左手为头次第吹之元史乐志排箫有椟今
 明集礼所载之箫即宋制之底箫也明会典所载之
 箫即元制之椟箫也其制皆陋不可为法
   笛
铁笛 杨维桢集铁笛道人手持铁笛一枝笛得之洞
 庭湖中冶人缑氏子尝掘地得古莫耶无所用镕为
 铁叶筒之进于道人道人吹之皆应律奇声绝人世
三孔七孔 续通考元羌笛制如笛而长三孔龙笛七
卷二十七 第 36a 页 WYG0884-0444a.png
 孔横吹之管首制龙头
圆聚侯 元氏掖庭记程一宁才人以弄笛得幸帝笑
 谓宁曰今夕之夕情圆气聚然玉笛卿之三青也可
 封为圆聚侯
鹤骨笛 元萨都拉巧题百首有咏鹤骨笛诗
伞柄 耶律楚材西域河中十咏伞柄学钻笛宫门自
 斲琴
鹧鸪篴 明周定王元宫词官里犹思旧风俗鹧鸪长
卷二十七 第 36b 页 WYG0884-0444b.png
 篴序凉州
   筝
如瑟 续通考元制筝如瑟两头微垂有柱十三弦
赐轧筝 元明善集乐师张淳善筝仁宗诏造轧筝岳
 柱龙龈及缘尽以桐梓金玉错之曲奏遂以赐淳
李节筝 何良俊听李节弹筝诗汩汩寒泉泻玉筝泠
 泠标格映清冰愁中为破秋风曲不负移家住秣陵
 教坊李节筝元朗品为第一盛仲交有元朗席上听
卷二十七 第 37a 页 WYG0884-0444c.png
 弹筝歌
指乱蛾颦 明王廷陈闻筝诗花月可怜春房栊映玉
 人思繁纤指乱愁剧翠蛾颦授色歌频变留宾态转
 新曲中仍自叙家世本西秦
   琵琶
七十二弦 西使记布达国琵琶有七十二弦者元杂
 记元郭侃征克实密尔获其乐器有七十二弦琵琶
史骡儿 王逢诗引史骡儿燕人善琵琶至治间蒙上
卷二十七 第 37b 页 WYG0884-0444d.png
 爱幸上使酒纵威福一日御紫檀殿饮命骡弦而歌
 之骡歌曲有酒神仙之句上怒杀之后问骡不在悔
 曰骡以酒讽我也
一曲千金 韫光楼杂志元世祖时有李宫人最善琵
 琶揭曼硕袁伯长王继学皆为作诗揭徯斯李宫人
 琵琶行君王岂为红颜惜自是他人弹不得玉觞未
 举乐未停一曲便觉千金值
凤琶 王恽诗绮席围声伎银筝合凤琶
卷二十七 第 38a 页 WYG0884-0445a.png
独奏竹枝 亘史赵王雅爱茂秦诗得其竹枝十章命
 所幸琵琶伎贾扣度而歌之茂秦谒王王宴之酒行
 乐作止众伎贾独奏琵琶方一阕茂秦倾听未敢发
 言王曰此先生所制竹枝词也命诸伎拥贾出拜光
 华动人茂秦老不胜酒醉卧山亭王命姬以衽代荐
 承之以肱后乃以盛礼而归贾于邸舍
用二用八 续通考明撺掇乐器用琵琶二丹墀大乐
 乐器用八
卷二十七 第 38b 页 WYG0884-0445b.png
左右手弹 耳谈明京师瞽者李近楼籍锦衣千户善
 琵琶能左右手弹新声古曲无不绝妙平生羁愁哀
 怨及人已胸中事皆于鸣弦铁拨发之令人发上指
 泪交下
琵琶击 玉堂丛话康海罢官自隐声酒时杨侍郎
 廷仪少师廷和弟也以使事过康康置酒自弹
 琵琶唱新词为寿杨徐谓家兄恒相念君但得
 一纸书吾当为君地康大怒骂曰若伶人我耶
卷二十七 第 39a 页 WYG0884-0445c.png
 手琵琶击之杨走免
徵曲写声 明袁尊尼听弹琵琶赋按调流音徵曲
 写声下上其手逆顺有经弦无取多宫填铿洪
 杀会节要眇希清
查八十 明张佑听查八十琵琶诗注查善琵
 琶曾应诏教内人如唐之贺老晚年流落
 江湖人多题赠亦如开元之盛也王寅访
 查八十诗年来匹马走燕云听尽琵琶尽
卷二十七 第 39b 页 WYG0884-0445d.png
 让君
半槽馀暖 明梁伯龙诗曲罢暗香人不识半槽馀暖
 在琵琶
王康绝调 吴伟业琵琶行琵琶急响多秦声对山慷
 忼称入神同时汉陂亦第一两人失志遭迁谪绝调
 王康并盛名昆崙摩诘无颜色百馀百年操南风竹
 枝水调歌吴侬
   诸器
卷二十七 第 40a 页 WYG0884-0446a.png
抟拊 元礼乐志革部抟拊二制如鼓而小中实以糠
 外髹以朱绘以绿云系以青绒两手用之或抟或拊
 以节登歌之乐
金刚瘿 铁崖集胡琴在南为第二弦子在北为今名
 亦古月琴之遗制也张猩猩绝妙于是时过余索金
 刚瘿作南北弄
地字阮 耶律楚材集了然居士赠我东坡铁杖地字
 号阮真绝世宝也阮故宋物泰和间秘于禁中待诏
卷二十七 第 40b 页 WYG0884-0446b.png
 孙安仁之姊以琴阮得侍上以此阮赐之
吹螺 张昱辇下曲三司侍晏皇情洽对御吹螺大礼
 终
三弦 杨慎词品今之三弦始于元时小山词云三弦
 玉指双钩草字题赠玉娥儿明周宪王元宫词三弦
 弹处分明语不是欢声是怨声
提琴 李日华集提琴之声纤妙婉折如蝇语蚊吟具
 有低昂节度其法以獾拂之
卷二十七 第 41a 页 WYG0884-0446c.png
三尺檀龙 杨维桢诗李卿李卿乐中仙玉京侍宴三
 十年自言弦声绝人世乐谱亲向钧天传今年东游
 到吴下三尺檀龙为手把
火不思 元史和必斯制如琵琶圆腹如半瓶榼以皮
 为面四弦皮絣同一孤柱
红牙管 杨维桢集吕敬夫遗红牙管云度庙老宫人
 所传物也
云锣 吴伟业词弦索应云锣详见歌舞
卷二十七 第 41b 页 WYG0884-0446d.png
 
 
 
 
 
 
 
 元明事类钞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