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a 页 WYG0881-050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说郛卷九十七上    元 陶宗仪 撰
  汉晋印章图谱(王厚之/)
  纽制
   一曰黄金橐驼钮
   二曰金印龟钮
   三曰铜印驼钮
   四曰涂金龟钮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b 页 WYG0881-0503b.png
   五曰铜印龟钮
   六曰涂银龟钮
   七曰铜印环钮
   八曰铜印鼻钮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2a 页 WYG0881-0504a.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2b 页 WYG0881-0504b.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3a 页 WYG0881-0504c.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3b 页 WYG0881-0504d.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4a 页 WYG0881-0505a.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4b 页 WYG0881-0505b.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5a 页 WYG0881-0505c.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5b 页 WYG0881-0505d.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6a 页 WYG0881-0506a.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6b 页 WYG0881-0506b.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7a 页 WYG0881-0506c.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7b 页 WYG0881-0506d.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8a 页 WYG0881-0507a.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8b 页 WYG0881-0507b.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9a 页 WYG0881-0507c.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9b 页 WYG0881-0507d.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0a 页 WYG0881-0508a.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0b 页 WYG0881-0508b.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1a 页 WYG0881-0508c.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1b 页 WYG0881-0508d.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2a 页 WYG0881-0509a.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2b 页 WYG0881-0509b.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3a 页 WYG0881-0509c.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3b 页 WYG0881-0509d.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4a 页 WYG0881-0510a.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4b 页 WYG0881-0510b.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5a 页 WYG0881-0510c.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5b 页 WYG0881-0510d.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6a 页 WYG0881-0511a.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6b 页 WYG0881-0511b.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7a 页 WYG0881-0511c.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7b 页 WYG0881-0511d.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8a 页 WYG0881-0512a.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8b 页 WYG0881-0512b.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9a 页 WYG0881-0512c.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9b 页 WYG0881-0512d.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20a 页 WYG0881-0513a.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20b 页 WYG0881-0513b.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21a 页 WYG0881-0513c.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21b 页 WYG0881-0513d.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22a 页 WYG0881-0514a.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22b 页 WYG0881-0514b.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23a 页 WYG0881-0514c.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23b 页 WYG0881-0514d.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24a 页 WYG0881-0515a.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24b 页 WYG0881-0515b.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25a 页 WYG0881-0515c.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25b 页 WYG0881-0515d.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26a 页 WYG0881-0516a.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26b 页 WYG0881-0516b.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27a 页 WYG0881-0516c.png
  学古编(吾丘衍/)
  三十五举
一举曰科斗为字之祖象虾蟆子形也今人不知乃巧
 画形状失本意矣上古无笔墨以竹挺点漆书竹上
 竹硬漆腻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至于笔
 古谓笔为聿苍颉书从手持半竹加画为聿□秦谓
 不律由切音法云
二举曰今之文章即古之直言今之篆书即古人平常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27b 页 WYG0881-0516d.png
 字历代更变遂见其异耳不知上古初有笔不过竹
 上束毛便于写画故篆字肥瘦均一转折无棱角也
 后人以真草行或瘦或肥以为美茂若笔无心不可
 成体今人以此笔作篆难于为古人尤多若初学未
 能用时略于灯上烧过庶几便手
三举曰学篆字必须博古能识古器则其款识中古字
 神气敦朴可以助人又可知古字象形指事会意等
 未变之笔皆有妙处于说文始知有味矣前贤篆之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28a 页 WYG0881-0517a.png
 气象即此事未尝用力故也若看模文终是不及
四举曰凡习篆说文为根本能通说文则写不差又当
 与通释兼看
五举曰字有古今不同若检说文颇觉费力当先熟于
 复古编大槩得矣
六举曰篆书多有字中包一二画如日字目字之类若
 初一字内画不与两头相黏后皆如之则为首尾一
 法若或接或否各自相异为不守法度不可如此又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28b 页 WYG0881-0517b.png
 圆点圆圈小篆无此法古文有之口字作三角形不
 可引用学者慎勿于难写处妄意增入
七举曰篆法匾者最好谓之□(音/果)匾徐铉谓非老手莫
 能到石鼓文字也
八举曰小篆一也而各有笔法李斯方圆廓落李阳冰
 圆活姿媚徐铉如𨽻无垂脚字下如钗股稍大锴如
 其兄但字下如玉箸微小耳崔子玉多用𨽻法似乎
 不精然甚有汉意李阳冰篆多非古法效子玉也当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29a 页 WYG0881-0517c.png
 知之
九举曰写成篇章文字只用小篆二徐二李随人所便
 切不可写词曲
十举曰小篆俗皆喜长然不可太长长无法但以方楷
 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岂不美哉脚
 不过三有无可奈何者当以正脚为主馀略收短如
 幡脚可也有下无脚字如□□□等却以上枝为出
 如草木之为物正生则上出枝倒悬则下出枝耳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29b 页 WYG0881-0517d.png
十一举曰凡写碑匾字画宜肥体宜方圆碑额同此俱
 以小篆为正不可用杂体
十二举曰以鼎篆古文错杂为用时无迹为上但皆以
 小篆法写自然一法此虽易求却甚难记不熟具法
 未免如百家衣为识者笑此为逸法正用废此可也
十三举曰凡□(音/□)圈中字不可填满但如斗井中着一
 字任其下空可放垂笔方不觉大圈比诸字亦须略
 收口不可圆亦不可方只以炭墼(音/击)范子为度自好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30a 页 WYG0881-0518a.png
 若□□等字须臾放小若印文中匾口井口字及子
 字上口却须略宽使口半见空稍多字始浑厚汉印
 皆如此
十四举曰写篆把笔只须单钩却伸中指在下夹衬方
 圆平直无有不可意矣人多不得师传只如常把笔
 所以字多欹斜画亦不能直且字势不活也若初学
 时当虚手心伸中指并二指于几上空画如此不拗
 方可操笔此说最要𦂳学者审之其益甚矣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30b 页 WYG0881-0518b.png
十五举曰凡篆大字当虚腕悬笔手腕着纸便字不活
 相多有人不能用笔用棕榈条及纸个等物皆俗夫
 所为士大夫不可用此
十六举曰汉篆多变古法许氏作说文救其失也
十七举曰隶书人谓宜匾殊不知妙在不匾挑拔平硬
 如折刀头方是汉隶书体括云方劲古折斩钉判铁
 备矣隶法颇深具其大略
十八举曰汉有摹印篆其法只是方正篆法与隶相通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31a 页 WYG0881-0518c.png
 后人不识古印妄意盘屈且以为法大可笑也多见
 故家藏汉印字皆方正近乎隶书此即摹印篆也王
 球啸堂集古录所载古印正与相合凡屈曲盘回唐
 篆始如此今碑刻有颜鲁公官诰尚书省印可考其
 说
十九举曰汉魏印章皆用白文大不过寸许朝爵印文
 皆铸盖择日封拜可缓者也军中印文多凿盖急于
 行令不可缓者也古无押字以印章为官职信令故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31b 页 WYG0881-0518d.png
 如此耳自唐用朱文古法渐废至宋南渡绝无知者
 故后宋印文皆大谬
二十举曰白文印皆用汉篆平方正直字不可圆纵有
 斜笔亦当取巧写过
二十一举曰三字印右一边一字左一边两字者以两
 字处与为一字处相等不可两字中断又不可十分
 相接
二十二举曰四字印若前二字交界略有空后二字无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32a 页 WYG0881-0519a.png
 空须当空一画地别之字有有脚无脚故言及此不
 然一边见分一边不分非法度也
二十三举曰轩斋等印古无此式唯唐相李泌有端居
 室三字印白文玉印或可照例终是白文非古法不
 若则从朱文
二十四举曰朱文印用杂体篆不可太怪择其近人情
 免费词说可也
二十五举曰白文印用崔子玉写张平子碑上字及汉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32b 页 WYG0881-0519b.png
 器上并碑盖印章等字最为第一
二十六举曰凡姓名表字古有法式不可随俗用杂篆
 及朱文
二十七举曰白文印必逼于边不可有空空便不古
二十八举曰朱文印不可逼边须当以字中空白得中
 处为相去庶免印出与边相倚无意思耳字宜细四
 傍有出笔皆滞边边须细于字边若一体印出时四
 边虚纸昂起未免边肥于字也非见印多不能晓此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33a 页 WYG0881-0519c.png
 粘边朱文建业文房之说
二十九举曰多有人依款识字式作印此大不可盖汉
 时印文不差如此三代时郤又无印学者慎此周礼
 虽有玺节及职金掌辨其美恶揭而玺之之说注曰
 印其实手执之节(音/节)也正面刻字如秦氏玺而不可
 印印则字皆反矣古人以之表信不问字反淳朴如
 此若战国时苏秦六印制度未闻淮南子人闻训曰
 鲁君召子贡授以大将军印刘安寓言而失词耳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33b 页 WYG0881-0519d.png
三十举曰道号唐人虽有不曾有印故不可以道号作
 印用也三字屋扁唐却有法
三十一举曰凡印文中有一二字忽有自然空缺不可
 映带者听其自空古印多如此
三十二举曰凡印仆有古人印式二册一为官印一为
 私印具列所以实为甚详不若啸堂集古录所载只
 具音释也
三十三举曰凡名印不可妄写或姓名相合或加印章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34a 页 WYG0881-0520a.png
 等字或兼用印章字曰姓某印章不若只用印字最
 为正也二名可回文写姓字下着印字在右二名在
 左是也单名者曰姓某之印却不可回文写若曰姓
 某私印不可印文墨只宜封书亦不可回文写名印
 内不可着氏字表德可加氏字亦当详审之
三十四举曰表字印止用二字此为正式近人欲并加
 姓氏于其上曰某氏某若作姓某父古虽有此称系
 他人美已却不可入印人多好古不论其原不为俗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34b 页 WYG0881-0520b.png
 乱可也汉人三字印非复姓及无印字者皆非名姓
 盖字印不当用印字以乱名耳汉张长安字幼君有
 印曰张幼君(右一字/左二字)唐李温字化光有印曰李化光
 亦三字表德印式(幼君西汉王式弟子化/光见柳文吕衡州也)
三十五举曰诸印文下有空处悬之最佳不可妄意伸
 开或加屈曲务欲填满若写得有道理自然不觉空
 也字多无空不必问此
  合用文集品目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35a 页 WYG0881-0520c.png
一小篆品五则
 许氏说文解字十五卷(慎字叔重汝南石/陵人太尉祭酒)
 徐铉校正定本有新增入字始一终亥者系正本分
  韵川本乃后人所更非古人之本意
 苍颉十五篇(苍颉侯刚氏黄帝/史也亦曰皇颉)即是说文目录五百
  四十字许氏分为每部之首人多不知谓已久灭
  此为字之本原岂得不在后人又并字目为十四
  卷以十五卷著序表人益不意其存矣仆闻之师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35b 页 WYG0881-0520d.png
  云
 徐锴说文解字系傅四十卷(锴字楚金广陵/人集贤学士)尝与许
  氏本相参首卷上部分六书甚详末卷辨阳冰差
  误
 张有复古论二卷(有字阙有吴兴/人湖州 板)载古今异文字不
  可以为字少 乂五声韵谱五卷比常韵无差
二钟鼎品二则
 薛尚功款识法帖十卷(尚功字用敏钱塘人佥事/定江军节度判官厅事)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36a 页 WYG0881-0521a.png
  碑在江州蜀中亦有翻刻者字加肥
 薛尚功重广钟鼎篆韵七卷江州使库板一卷象形
  奇字一卷器用名目五卷韵
三古文品一则
 夏竦古文四声韵五卷(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枢密使)前有序并全
  衔者好别有僧翻本不可用此书板多而好看极
  不易得韵内所载字多云某人字集初无出处不
  可据信且又不与三代款识相合不若勿用然古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36b 页 WYG0881-0521b.png
  文别无文字故前列之
四碑刻品九则
 李斯峄山碑(郑氏曰此颂德碑也斯/字通古上蔡人秦丞相)直长者为真本
  横刋者皆摹本有徐氏门人郑文宝依真本式长
  刋者法度全备可近于真但攸字立人相近一直
  笔作两股近李处巽于建康新刻甚谬
 李斯泰山碑咸阳志曰泰山碑秦相李斯书迹妙时
  古为世所重郑文宝模刋石于长安故都国子学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37a 页 WYG0881-0521c.png
  今在文庙石皆剥落唯二世诏一面稍见
 李斯秦望山碑在会稽今无
 李阳冰新泉铭(阳冰赵郡人/将作少监)乃阳冰最佳者人多以
  舒原舆之言称新驿记殊不知此碑胜百倍也阳
  冰名潮杜甫甥也后以字行因以为名而别字少
  温木玄虚海赋有云其下阳冰不冶阴火潜然则
  知与潮又且有理人多不知因详其说又有李腾
  善伪作阳冰书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37b 页 WYG0881-0521d.png
 碧落碑在绛州字虽多有不合法度处然布置美茂
  自有神气当以唐碑观之世传阳冰卧看三日毁
  其佳者数字又言道士写毕化鸟飞去后及字欠
  一笔尤为可笑不知古文正当如此耳(一云唐韩/元嘉子李)
  (训等为妣/房氏立)
 诅楚文(俗云诅足文李/斯篆在凤翔府)有巫咸大沈攴(音/故)(音/夸)
  三种辞则一乃后人假作先秦之文以先秦古器
  比较其篆全不相类其伪明矣篆文皇本从自世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38a 页 WYG0881-0522a.png
  传始皇谓与皋臭相似因去一画不足为病在前
  亦有如此者峄山数成等字皆与古异此碑用之
  及用秦权殹字作也盖知见峄山秦权而后创造
  者未必不欲人曰峄山用此法诚古也其如辨者
  何
 史籀石鼓文(郑氏曰在凤翔府宣和间移置/东宫周宣王太史或云柱下史)
 薛尚功法帖所载字完于真本多故不更具真本在
  燕都旧城文庙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38b 页 WYG0881-0522b.png
 崔瑗张平子碑(瑗字子玉安平人济北/相碑在郑州前后两段)字多用隶法
  不合说文郤可入印篆全是汉
 古印式二册(即汉官/威仪)无印本仆自集成者后人若不
  得见只于啸堂集古录十数枚亦可为法
五附用器品九则
 王楚钟鼎篆韵七卷(楚字阙云仙观人/管衡州)衡州本字少
  所出在薛氏前
 无衔钟鼎篆两册即薛旧本后重广作七卷恐人无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39a 页 WYG0881-0522c.png
  别故去其衔亦间有带衔者
 石鼓音后附诅楚文者乂载周穆王吉日癸巳之文
  石鼓郑樵音不可信
 吕大临考古图十卷(大临字与/叔永兴人)有黑白两样黑字者
  后为有韵图中欠璊玉彘白字者博山炉上误画
  作人手
 王球啸堂集古录二卷(球字/夔玉)正文共一百纸序跋在
  外其间有古文印数十有一曰夏禹系汉巫厌水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39b 页 WYG0881-0522d.png
  灾法印世俗传有渡水佩禹字法此印乃汉篆所
  以知之又一印曰孔夫音误是孙兹二字又有滕
  公墓铭郁郁作两字书且妄为剥落状然考之古
  法叠字只作二小画附其下秦时大夫犹只以夫
  字加二小画况此叠文者乎伪无疑矣
 高衍孙五书韵总五卷(衍孙字阙/ 四明人)此书篆𨽻真行草
  一字五体别体皆作小字随体分注可备初学者
  用间有差处宜自斟酌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40a 页 WYG0881-0523a.png
 徐铉篆(铉广陵人左/散骑常侍)二徐字迹最多以其近世故不
  条具铉字鼎臣锴字楚金笔法(见/前)
 林罕字源偏旁小说三卷(罕字阙博士/人国子) 此书言篆
  与𨽻相通源流亦自可采但有数说与说文悖却
  系阳冰变法知之足矣是字上从□巴上从已加
  点之类
 葛删正续千字文虽是近人然字法极好千文有两
  续本不可无之别有陈道士冒名拟本不见好处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40b 页 WYG0881-0523b.png
  间有碑刻惜其不多
六辩谬品六则
 延陵季子十字碑在镇江人谓孔子书文曰呜呼有
  吴延陵君子之墓按古法帖上止云于乎有吴君
  子而已篆法敦古似乎可信今此碑妄增延陵之
  墓四字除之外三字是汉人方篆不与前六字合
  借夫子以欺后人罪莫大于此又且因君字作季
  字汉器蜀郡洗字半边正与此君字同用此法也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41a 页 WYG0881-0523c.png
  以季字音显见其谬比干墓前有汉人篆碑亦有
  此说盖洪氏□释汉𨽻字源辨之甚明此不复具
 三坟书此伪本大不可信言词俗谬字法非古尚书
  无也字自此书有之乙戊字合□几□此从心加
  一笔走字合□(音/悼)此随俗作之字引脚其馀颇多
 古文尚书系后人不知篆者以夏竦韵集成亦有不
  合古处若言古今篇次文法同异姑存之言字画
  则去之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41b 页 WYG0881-0523d.png
 古文孝经内一篇大谬今文无之后人妄欲作古以
  古文字集成者观者当取其字
 泉志闻有泉文近于道者可以广见又有妄作三皇
  币及禹时币不可为信卐此字人谓万字乃出古
  钱不见此书终不知也故引入以待好事者
 戴侗六书故侗以钟鼎文编此书不知者多以为好
  以其字字皆有不若说文与今不同者多也形古
  字今杂乱无法钟鼎偏旁不能全有却只以小篆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42a 页 WYG0881-0524a.png
  足之或一字两法人多不知此□(本音/睘)加□不过
  为寰字乃音作官府之官村字从□村不从寸木
  今乃书此为村引杜诗无村眺望赊为证甚误学
  者许氏解字引经汉时犹篆𨽻乃得其宜今侗亦
  引经而不能精究经典古字及以近世差谬等字
  引作正据□钟鋫锯尿屎等字世俗作钟钟鼎文
  各有详注卵字解尤为不到此书为一厄矣学者
  先观古人字书方知吾言之当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42b 页 WYG0881-0524b.png
七隶书品七则
 诸汉碑洪氏𨽻释备具其说更不再言
 娄机汉𨽻字源六卷(机字彦发嘉兴/人参知政事)字法最好洪氏
  本有碑目在前
 刘球碑本𨽻韵十卷外一卷纪源
  隶韵两册麻沙本与𨽻韵为一副刋字体不好以
  其册数少乃可常用之故目此
 洪适隶释二十七卷并𨽻释续二十一卷(适字景伯/鄱阳人左)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43a 页 WYG0881-0524c.png
  (仆/射)皆汉碑释文隶释续画诸碑形及墓壁画像其
  碑多圭首或笏首上有垂虹或题处偏僻画则如
  影像状浑黑
 洪适𨽻篆十卷以汉碑摸临偏旁奇古者上石
 石经遗字碑会稽蓬莱阁翻本破缺磨灭不异真古
  碑今无矣
 佐书韵编姑苏颜氏本字比诸𨽻的为最多写得却
  不好以上书计三十九种美恶兼举学者皆当知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43b 页 WYG0881-0524d.png
  之此等事业以博为贵数外更有文字不欲大繁
  始言其不可无者仆亦自有续古篆韵五卷疑字
  一卷附后未暇刋板且令学者传写又有说文续
  释方更删定同志能为刻之流传将来亦盛德事
八字源八辩字
 一曰科斗书科斗书者苍颉观三才之文及意度为
  之乃字之祖即今之偏旁是也画文像虾蟆子形
  如水虫故曰科斗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44a 页 WYG0881-0525a.png
 二曰籀文籀文者史籀取苍颉形意配合为之损益
  古文或同或异加之铦利钩杀大篆是也史籀所
  作故曰籀文
 三曰小篆小篆者李斯省籀文之法同天下书者比
  籀文体十存其八故小篆为之八分小篆也既有
  小篆故谓籀文为大篆文云
 四曰秦𨽻秦隶者程邈以文牍繁多难于用篆因减
  小篆为便用之法故不为体势若汉款识篆字相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44b 页 WYG0881-0525b.png
  近非有此法之𨽻也便于佐隶故曰隶书即是秦
  权秦量上刻字人多不知亦谓之篆误矣或谓秦
  未有𨽻且疑程邈之说故详及之
 五曰八分八分者汉𨽻之未有挑法者也比秦隶则
  易识比汉隶则微似篆若用篆笔作汉隶字即得
  之矣八分与隶人多不分故言其法
 六曰汉隶汉隶者蔡邕石经及汉人诸碑上字是也
  此体最为后出皆有挑法与秦𨽻同名其实异写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45a 页 WYG0881-0525c.png
  法载前卷十七举下此不再敷
 七曰款识款识文者诸侯本国之文也古者诸侯书
  不同文故形体各异秦有小篆始一其法近世学
  者取款识字为用一纸之上齐楚不分人亦莫晓
  其谬今分作外法故末置之不欲乱其源流使可
  考其先后耳
 附录
  洗印法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45b 页 WYG0881-0525d.png
图书久为油朱所炽者先于灯盏内浸一宿次日取出
蘸香炉内灰用硬棕刷乾洗之若朱未尽更蘸刷以尽
为度不损印文而清丽若新凡𣣔洗刷先当用绳约定
以防其滑此法最良
  印油法
香油浸皂角于瓷器内煎过放冷和熟艾成剂次加银
朱以红为度入绢袋内用瓷玉器盛之数日一翻忌铜
锡器若日久油乾复用煎下油滴取盛器内以印色置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46a 页 WYG0881-0526a.png
其上使自沁又不可自上浇下此法不蒸不炼久而益
佳与好事者共之
  世存古今图印谱式
 宣和印谱四卷
 晁克一图书谱一卷(又名集古印格/)
 王厚之复斋印谱一卷
 颜叔夏古印谱二卷
 姜夔集古印谱二卷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46b 页 WYG0881-0526b.png
 吾衍古人印式二卷
 赵孟頫印史二卷
  取字法
 碙砂 瓦粉 白龙骨 木贼草 蜜陀僧 白石
 脂 桑柴灰(各等分/) 人言(少许/)
  右为细末先湿字后渗药末以熨斗熨之乾随落
  摹印四妙
李阳冰曰摹印之法有四功侔造化寘受鬼神谓之神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47a 页 WYG0881-0526c.png
笔画之外得微妙法谓之奇艺精于一规矩方圆谓之
工繁简相参布置不紊谓之巧
 书幼学也古以记录而已然笔法寓焉故学者必有
 师承始能名家笔铨墨旨人咸秘吝之篆籀之学又
 其甚焉者元吾子行作为此书援證图牒捃摭金石
 论辩颇详观者如亲获指授信其能尽书之法也往
 者先君得刻本于燕都藏于家笥垂五十年不佞少
 好六书尝手观焉以日久漫漶因授于梓俾摹印者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47b 页 WYG0881-0526d.png
 有所考据子行畸人也不必论其世传其可传者斯
 可矣
 
 
 
 
 
 说郛卷九十七上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48a 页 WYG0881-052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说郛卷九十七下    元 陶宗仪 撰
  传国玺谱(郑文宝/)
国玺者本卞和所献之璞琢而成璧楚求婚于赵以璧
纳聘故称赵璧而秦昭王请以十五城易之赵使蔺相
如送璧于秦秦纳璧而吝城相如乃诡而夺至秦皇并
六国独有天下乃命李斯篆书诏工人孙寿用是璧为
之一云用蓝田玉作之其篆文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48b 页 WYG0881-0527b.png
至始皇崩二世立天下大乱刘项起二世为赵高所弑
立子婴子婴立四十日汉高祖先与诸侯期入关子婴
乃乘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奉传国玺降于轵道旁高祖
收玺以子婴属吏项羽后杀子婴诛戮秦族封高祖还
定关中立汉社稷五年诛项羽而有天下至平帝时王
莽辅政鸩杀平帝立孺子自号安汉公王莽使向元后求
国玺后知不能留乃从绶带解下投地故一角有缺莽
就得之遂称新室按玉玺方阔四寸龙鼻色黄上大篆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49a 页 WYG0881-0527c.png
文饰以虫鸟鱼龙之状秦相李斯篆其字有八云受命
于天既寿永昌侧小书七字即魏太祖命黄象篆之文
曰魏所受汉传国玺初王莽之末天下大乱赤眉入长
安长安人公孙宾杀莽于渐台遂得国玺归于刘盆子
建武中盆子降世祖故玺入后汉至献帝董卓作乱张
让段圭将帝出小平津投玺于洛阳井中孙坚入洛见
井上有五色气使人浚井乃获玺孙坚得之寻为袁术
所夺袁术败玺入魏太祖至常道乡公禅位于晋玺入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49b 页 WYG0881-0527d.png
晋室怀帝为刘聪所陷帝降聪聪于承尘得之玺入聪
聪死粲为靳准所杀刘曜平靳准国称赵及曜为后赵
石勒所灭其玺入勒至季龙死石世遂乱中原魏冉闵尽
诛石氏遂称魏为前燕慕容隽所败有戴施者得玺谢
尚以五百骑送之归于东晋即穆帝时也及恭帝传位
宋主刘裕玺入宋至顺帝时禅位于南齐齐王萧道成
求玺玺又入齐至和帝时禅位于梁主萧衍以玺入
梁武帝太清时侯景作乱台城不守武帝崩萧纲为简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50a 页 WYG0881-0528a.png
文帝俄而幽死永福省景立昭明子栋又废栋自立百馀
日军败为羊鲲所杀有赵贤者为栋所亲掌玺绶及鲲
败将一疋载玺至京口时有载金者为盗所劫载玺者
乃跃舟中至瓜洲复遇盗力不能制投玺于草中而告
大将军郭敬之敬之取得与北齐主高洋至高纬为后
周武帝宇文邕所杀玺入周室静帝衍禅位于隋文帝
玺入隋炀帝幸江都宇文化及行弑帝崩其玺为萧后
所掌遂归于宇文化及为窦建德所杀玺入建德后建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50b 页 WYG0881-0528b.png
德为突厥可汗所败萧后将玺入蕃庭至唐武德中使
人入蕃取萧后及传国玺突厥乃遣萧后及玺并炀帝
少子玄帝归遂入唐高祖神尧皇帝受之按唐年谱录
广明元年十二月五日僖宗幸蜀王建囊负传国玺从
驾以行天祐初济阴王祝以寿终玺入于梁梁亡入后
唐庄宗同光之乱归于明宗明宗崩清泰即位于岐下
王思同张虔刘之举同奔潞潞帅石敬塘不纳殒于驿
署玺后归于清泰晋高拥戎马自晋阳入洛河桥不守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51a 页 WYG0881-0528c.png
清泰积薪累日尽驱宗室六宫珍玩一旦偕焚于摘星
楼秦玺煨烬其亦明矣按陷蕃记北戎入梁园晋少主
奉上玺绶戎王怪玉玺制用疏朴笔工又非真绝疑将
有隐易者晋人具以实对文宝淳化中司讣陜右督刍
军于塞下有虔州永寿县主簿赵应良者北燕人老而
能记自谓少年事戎为伪丞相高公堂后官尝从公至
燕子城登重阁阅晋旧物得观玺绶与陷蕃略同今传
者云秦玺入戎其亦误矣至道三年五月十五日荣阳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51b 页 WYG0881-0528d.png
郑文宝舟中述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52a 页 WYG0881-0529a.png
  玉玺谱(徐令信/)
传国玺是秦始皇所刻其玉出蓝田山是丞相李斯所
书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受永昌汉高祖定三秦秦王子
婴献此玺及汉高即位仍佩之因以相传故号曰传国
玺汉昭帝时殿中一夜相惊霍光即召持节郎取玺郎
不与光欲夺之郎按剑曰头可得玺不可得光善之明
日迁郎秩二等光后废昌邑王贺立宣帝光自手解取
贺玺扶令下殿至汉平帝王莽篡位向元后求玺乃出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52b 页 WYG0881-0529b.png
玺投之于地玺上螭一角缺及莽败时带玺绶避火于
渐台商人杜吴杀莽取绶不知取玺及莽头公宾就见
绶问绶主所在乃斩莽首并玺与王宪宪得无所送又
自乘天子车辇李松入长安斩宪送玺诣宛上更始赤
眉大司马谢禄至高陵更始奉玺赤眉赤眉立刘盆子
建武三年盆子败于宜阳玺还光武孙坚从桂阳入讨
董卓卓时已焚烧洛邑徙都长安坚军于城南见井中
旦旦有光军人莫敢汲坚乃探得玺初卓作乱掌玺者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53a 页 WYG0881-0529c.png
投于井中故坚得之袁术有僣盗意乃拘坚妻逼求之
绍得玺见魏举以向肘魏武恶之绍败得玺还汉以禅
魏魏以禅晋赵王伦篡立使义阳王威就惠帝取玺帝
不与强夺之晋帝永嘉五年王弥立入洛阳执怀帝及
传国六玺诣刘曜后为石勒所并玺复属勒刻一边云
天命石氏此题今不复存勒为冉闵所灭此玺属闵闵
败玺存闵之部属蒋干晋镇西将军谢尚遣督护何融
至购赏得之以晋穆帝永和八年还江南晋元帝东渡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53b 页 WYG0881-0529d.png
历数帝无玉玺北人皆云司马家是白板天子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54a 页 WYG0881-0530a.png
  相贝经(朱仲/)
黄帝唐尧夏禹三代之贞瑞灵奇之秘宝其有次此者
贝盈尺状如赤电黑云谓之紫贝素质红黑谓之朱贝
青地绿文谓之绶贝黑文黄盖谓之霞贝紫愈疾朱明
目绶清气障霞伏蛆虫虽不能延龄增寿其禦害一也
复又下此者鹰啄蝉脊以逐温去水无奇功贝大者如
轮文王得大秦贝径半寻穆王得其壳悬于观秦穆公
以遗燕晁可以明目远察宜玉宜金南海贝如珠砾或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54b 页 WYG0881-0530b.png
白駮其性寒其味甘二水毒浮贝使人寡无以近妇人
黑白各半是也濯贝使人善惊无以亲童子黄唇点齿
有赤駮是也虽贝使病疟黑鼻无皮是也䂃贝使胎消
勿以示孕妇赤带通脊是也慧贝使人善忘勿以近人
赤炽内壳赤络是也醟贝使童子愚女人淫有青唇赤
鼻是也碧贝使童子盗脊上有缕句唇是也雨则重霁
则轻委贝使人志强夜行伏迷鬼狼豹百兽赤中圆是
也雨则轻霁则重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55a 页 WYG0881-0530c.png
 纬略云师旷有禽经浮丘公有鹤经虽相畜亦有牛
 经马经狗经下至虫鱼有龟经鱼经唯朱仲所传贝
 经怪奇甚朱仲受经于琴高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55b 页 WYG0881-0530d.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56a 页 WYG0881-0531a.png
  相手板经(阙名/)
相手板法出萧何或曰四皓初出殆未行世东方朔见
而喜之曰此非庸人所至卫司空陈长见此书叹服以
示许士宗韦仲将
板首尾取五行寻四时定八节明二十四时百不失一
板长一尺五寸广一寸五分上狭而薄下广而厚八角
十二芒并无欹端平板形皆完净合法者吉不合者凶
板凶少吉多者可用吉少凶多者不可用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56b 页 WYG0881-0531b.png
旧用白直檀刺榆桑初四林也番当令理通直从上至
下直如弦不得出边绝理
板头是君座板头与君共事必不得中分
板作四分座一分为二亲左为父右为母第二分都为
妇第三分左为男右为女左为奴右为婢
板第四分为田宅财物牛马猪羊鸡犬之属以五行十
二时分若其处崩毁伤踢破裂吊节蝎穿兆随所属物
必损失死亡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57a 页 WYG0881-0531c.png
板两边左为城右为社宽博文彩班班光泽清净必得
封邑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57b 页 WYG0881-0531d.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58a 页 WYG0881-0532a.png
  带格(陈随隐/)
  格三十二
   笏头一字(王外执/政两府)
   笏头毬绞(宰/执)
   排方御仙花(正侍郎知/阁节使)
   螺犀(权侍/郎)
   丝头荔枝(正任副/使横行)
   毬路(内/侍)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58b 页 WYG0881-0532b.png
   海揵(幕士/辇宫)
   剔梗荔枝(训武/郎下)
   柘枝(快行/亲从)
   太平花(随龙/忠佐)
   碎草(茶酒/班)
   师蛮
   人仙
   犀牛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59a 页 WYG0881-0532c.png
   宝甄
   行虎
   戏童
   宝相
   胡荽
   凤子
   野马
   双鹿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59b 页 WYG0881-0532d.png
   方胜
   云鹤
   坐神(并班/直)
   天王(亲事/官)
   行狮(行/门)
   行鹿(御厨/教馶)
   盘凤(翰林/司)
   凹面(教/坊)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60a 页 WYG0881-0533a.png
   醉仙(御龙/直)
   獐鹿(军头司/仪鸾司)
    三品以上玉四品以上金馀并金涂银错班
    金涂铜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60b 页 WYG0881-0533b.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61a 页 WYG0881-0533c.png
  三器图义(程迥/)
叙曰天地肇判阴阳攸分六位时乘万物形著是故体
有长短所以起度也寿有多寡所以生量也物有轻重
所以用权也是器也皆准之上党羊头山之秬黍焉以
之测幽隐之情以之达精微之理推三光之运则不失
其度通八音之变则可召其和以辨上下则有品以分
隆杀则有节凡朝廷之出治生民之日用未有顷刻不
资焉者也历考往古如虞舜垂重华之典周公作太平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61b 页 WYG0881-0533d.png
之书孔子欲行政于四方孟轲欲揆叙于万类舍是则
何以哉尝见有司颁礼既谬误而莫知先儒谈经又阔
略而未讲于是采历代之制载籍之文而述度量衡三
品图义焉淳熙十年闰十一月丁酉序
古者度以北方秬黍中者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
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量容一千二百黍为龠(谓/十)
(二/铢)为合(谓二十/四铢)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硕
权以百黍之重为铢二十铢为两(谓两黄/钟之律)十六两为斤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62a 页 WYG0881-0534a.png
(谓八百十四/铢准易文)三十斤为钧(重万有一千五百二/十铢当二篇之策数)四钧为
(准四营/之数)令文调钟律则景合药剂制官则准式用之
馀悉用大者谓一尺二寸为一大尺三斗为一大斗三
两为一大两
古人以度定量以量定权必参相得然后黄钟之历可
求八音五声从之而应也国朝皇祐中阮逸胡瑗累黍
定尺既大于周尺姑欲合其量也然竟于权不合乃谓
黍称三两已得称一两反疑史书之误及韩忠献公丁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62b 页 WYG0881-0534b.png
文简公详定知阮胡之失然莫能以三品参相考也先
是范蜀公论曰乐者和气也发和气者音声也音声生
于无形故古人以有形之物传其法俾后人参考之有
形者何秬黍也律也尺也也釜也斛也算数也权秤
也钟也磬也是十者必相合而不相戾而后为得也是
谓以黍定三品则十者无不该三者尺为之本周尺也
者先儒考其制吻合者不一至宋景文公取隋书大业
中历代尺十五等独以周尺为之本以考诸尺韩忠献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63a 页 WYG0881-0534c.png
公嘉祐累黍尺二其一亦与周尺相近顷者司马备刻
石存此尺样盖温国文正公旧物也苟以是定尺又以
是参定权量以合诸器如挈裘而振其领其顺者不可
胜数也
度周官典瑞云璧羡以起度注云羡不圜之貌盖广径
八寸袤一尺汉书律历志说见存前蔡邕郑康成杜夔
荀勖(本字讳/呼玉切)所论尺有增损始终校大乐八音不知后
汉至魏尺长于古四分有馀勖乃为刘恭依周礼制尺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63b 页 WYG0881-0534d.png
所谓古尺也是以古尺更铸铜律调叶声韵后汲郡盗
发六国时魏襄王冢得古周时玉律及钟磬为新声闇
同于时郡国或得汉时故钟吹律勖以合之其声皆应
时人称为精密武帝以荀勖律与周汉器合遂施用之
勖去千载之下推百代之上法度既合声音又谐亦可
谓密切而有證也
一周尺汉刘歆铜斛尺后汉建武铜尺荀勖所定而晋
前尺祖冲之铜尺并同近年司马备刻周尺汉刘歆尺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64a 页 WYG0881-0535a.png
晋玉尺今图于后备之云高敏之以汉钱五物参校尺
同先是嘉祐中韩忠献公丁文简公累黍尺二条其一
亦与周尺相近
二晋田父玉尺梁法尺实比周尺一尺七釐
三梁表尺实比周尺一尺二分二釐一毫有奇隋时始
用水尺而定律吕大业中更诏用梁表律调八音之器
四汉官尺晋时始平掘得古铜尺实比周尺一尺三分
七釐晋荀勖既定晋前尺惟阮咸讥其声则悲非兴国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64b 页 WYG0881-0535b.png
之音乃古今尺有长短所致也后始平掘地得古铜尺
不知所出何代果长勖尺四分时人咸服其妙而莫能
措意焉宋景文公谓时人掘地得尺乃破周汉之二器
亦近夫贵耳贱目者也
五魏尺实比周尺一尺四分七釐即杜夔所用
六晋后尺实比周尺一尺六分七釐晋氏江东所用者
七后魏前尺实比周尺一尺二寸七釐
八中尺实比周尺一尺二寸二分一釐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65a 页 WYG0881-0535c.png
九后尺实比周尺一尺二寸八分一釐即隋开皇官尺
谓之铁尺及后周市尺
十东后魏尺实比周尺一尺三寸八毫
十一蔡邕铜籥尺后周土尺同实比周尺一尺一寸五
分八釐
十二宋氏尺钱乐之浑天仪尺后周铁尺同实比周尺
一尺六分四釐
后周时达溪震等议今勘周汉古钱大小有合宋氏浑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65b 页 WYG0881-0535d.png
仪尺庶无舛者古黄金方寸重一斤今铸金校验铁尺
为近司马备刻宋尺后周尺又云太常寺乐律尺少府
监祭器景圭浑仪尺皆同实比周尺一尺五分
十三隋万宝常水尺实比周尺寸八分六釐
十四杂尺实比周尺一尺五分赵刘曜浑天仪土圭所
用者
十五梁朝俗间尺实比周尺一尺七分一釐
五代周王朴律准尺比周尺一尺二分有奇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66a 页 WYG0881-0536a.png
本朝和岘景表尺比周尺一尺六分有奇
阮逸胡瑗皇祐乐书黍尺比周尺一尺七分
韩忠献公丁文简公校阮胡尺令尺匠石素等再累到
尺二条其一比周尺一尺三分五釐
司马备刻三司布帛尺一尺三寸五分
顷年礼部颁祭祀仪式画到造化器尺比周尺一尺三
寸二分
量考工记㮚民为量深尺内方尺而圜其外其实一釜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66b 页 WYG0881-0536b.png
注云六斗四升为釜汉书律历志说见前
回以考工记釜法积百万分乘除布等则为七百八
十一分二釐五毫实黍千二百合为子
五百合合为千五百六十二分五釐实釐二千四百升
为万五千六百二十五分实釐二万四千釜为亿分实
黍百五千三万六千太元数目凡七十有八黄钟之数
立焉正与此合于是见阮胡合升斗皆大而邓保信
林亿等皆小权周礼玉人云驵鬃五寸宗后以为权注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67a 页 WYG0881-0536c.png
驵读为组系之因名焉郑司农云以为坚以起量驵鬃
七寸鼻有半寸天子以权注以为权故有鼻也汉书律
历志总见前
唐志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积钱十钱重一两计一千
重六十斤四两苏冕曰今钱为古珍七铢以上比古五
铢钱则加重二铢以上回谓一
大两为七十二铢即一钱为七铢畸十分铢之二则所
谓三两为一大两者可无疑矣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67b 页 WYG0881-0536d.png
皇祐新乐图有铢秤其图干上分二十四铢为一两止
一面有星一系一盘如民间金银等子者其钟形如镮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68a 页 WYG0881-0537a.png
  宝记(阙名/)
  五宝八宝
唐开元中李氏者嫁于贺若氏夫卒为尼号曰真如其
行高洁天宝元年七月七日忽于寺庭见五色云坠视
之一囊中有五物真如藏之禄山乱真如流离楚州安
宜县肃宗元年建子月十八夜真如为神人召往化城
见天帝投以八宝俾献于朝以消沴气真如乃并前得
五宝皆献之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68b 页 WYG0881-0537b.png
  玄黄天符
长八尺阔三寸形如笏上圆下方近圆有孔黄玉也色
比蒸粟泽若凝脂可以辟人间兵疫之气
  玉鸡
毛文悉备白玉色王者以孝理天下则见
  榖璧
亦白玉也径五六寸其文粟粒自生非雕镌之迹王者
宝之则五榖丰稔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69a 页 WYG0881-0537c.png
  如意宝珠
大如鸡卵而圆正光色极莹置室中明如满月
  红靺鞨
大如巨粟赤烂若朱樱视之若不可触而触之甚坚不
可破
  琅玕珠
形如环四分缺一径可五六寸许
  玉印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69b 页 WYG0881-0537d.png
大如半手其文如鹿陷之印中着物则形见
  皇后采桑钩二枚
各长五寸其细如箸屈之似金似银又似铜
  雷公石二枚
形如斧长可四寸阔二寸无孔腻如青玉诸宝置之日
中则光气连天既进肃宗已被疾召代宗曰汝自楚王
为太子今天赐宝于楚州天祚汝也宜保之代宗受赐
即日改元宝应既监国赐真如号宝和改县为宝应自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70a 页 WYG0881-0538a.png
是兵革消息海内小康亦其应也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70b 页 WYG0881-0538b.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71a 页 WYG0881-0538c.png
  三代鼎器录(吴协/)
 商鼎      文王鼎
 周公鼎     周姜鼎
 虢姜鼎     郑伯姬鼎
 伯姬鼎     晋姜鼎
 孔文公鼎    鲁文公鼎
 宋公鼎     单囧鼎
 宋君鼎     宋君夫人鼎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71b 页 WYG0881-0538d.png
 东宫方鼎    得鼎
 庚鼎      乙鼎
 大鼎      始鼎
 栾鼎      趠鼎
 辛鼎      癸鼎
 龙鼎      陀鼎
 东宫鼎     盘鼎
 公缄鼎     子斯鼎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72a 页 WYG0881-0539a.png
 子吴鼎     师
 鲁侯彝     
 伯宗彝     楚公彝
 沈子彝     鬳伯彝
 司空彝     □姬彝
 仲举彝     单从彝
 品伯彝     单囧彝
 交父彝     楚王盏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72b 页 WYG0881-0539b.png
 祖戊彝     商癸彝
 季妇彝     父癸彝
 祖乙彝     父乙彝
 父丁彝     父已彝
 父辛彝     母乙彝
 师艅彝     仲父彝
 商彝      五彝
 伯彝      □彝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73a 页 WYG0881-0539c.png
 甗彝      形彝
 尹彝      应彝
 亚彝      伊彝
 父乙鼎     叔夜鼎
 季妇鼎     父癸鼎
 父甲鼎     父丁鼎
 蝉文鼎     龙生鼎
 召父鼎     师毁敦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73b 页 WYG0881-0539d.png
 师毛敦     师
 周姜敦     周虞敦
 应侯敦     屈生敦
 仲驹敦     孟金敦
 刺公敦     叔榴敦
 虢姜敦     散季敦
 仲酉敦     冀师敦
 龙敦      □敦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74a 页 WYG0881-0540a.png
 始敦      何敦
 尹敦      牧敦
 □敦      周敦
 敦      内史彝
 周公彝     召公彝
 仲父彝     小子师彝
 庚父鬲     高姜鬲
 书鬲      父子鬲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74b 页 WYG0881-0540b.png
 父己鬲     毛乙鬲
 乃子鬲     母鬲
 虢叔鬲     莫敖鬲
 宝德鬲     聿远鬲
 伯鬲      许子钟
 甹钟      商钟
 元子钟     走钟
 迟父钟     南和钟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75a 页 WYG0881-0540c.png
 分宁钟     许子小钟
 盂和钟     召公尊
 朝事尊     韦子尊
 鱼尊      叔宝尊
 虎尊      父戊尊
 祖戊尊     祖辛尊
 中尊      太甲尊
 父丁尊     商从尊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75b 页 WYG0881-0540d.png
 父癸尊     父辛尊
 庚爵      父庚尊
 丁青爵     商爵
 父戊爵     祖己尊
 父己爵     己举爵
 己爵      举爵
 篆带爵     父乙爵
 祖乙爵     伯爵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76a 页 WYG0881-0541a.png
 饮爵      
 父甲爵     主人举
 癸举      父辛爵
 寅簋      左父举
 叔高簋     师冥簋
 师奕簋     张仲𠤱
 刘公𠤱     太公𠤱
 子斯𠤱     史黎𠤱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76b 页 WYG0881-0541b.png
 姬𠤱     姬
 卑疑豆     仲虔洗
 仲虞洗     田季匜
 寒戊匜     叔匜
 杞公匜     义母匜
 张伯匜     季姬匜
 季毫匜     祖戊匜
 齐侯匜     邛仲盘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77a 页 WYG0881-0541c.png
 伯盏盘     寿盘
 史孙盘     邛仲盦
 伯盏盦     应妇甗
 周阳侯甗    仲信甗
 䣄甗      孟奶甗
 父已甗     庚甗
 饮甗      伯温甗
 冀舟师     师淮卣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77b 页 WYG0881-0541d.png
 周卣      冀卣
 商卣      兄癸卣
 母辛卣     母乙卣
 父甲卣     祖癸卣
 父己卣     祖戊卣
 王伯齍     趠齍
 诸友盉     伯玉盉
 沈子盉     季毫盉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78a 页 WYG0881-0542a.png
 父丁盉     兹女觚
 象觚      父庚觚
 甲子觚     平周缸
 窖磬      丁举瓯
 伯索盂     熙之筏
 同       武安釜
 轵家釜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78b 页 WYG0881-0542b.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79a 页 WYG0881-0542c.png
  鼎录(虞荔/)
 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使九牧贡九金铸九鼎于荆
 山之下于昆吾氏之墟白若甘搀之地图其山川奇
 怪百物而为之备使人知神奸不逢其害以定其祥
 鼎成三足而方不炊而自沸不举而自藏不迁而自
 行九鼎既成定之国都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
 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
 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及显王姬德大衰鼎沦入泗水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79b 页 WYG0881-0542d.png
 秦始皇之初见于彭城大发徒出之不能得焉
金华山黄帝作一鼎高一丈三尺大如十石瓮像龙腾
云百神螭兽满其中文曰真金作鼎百神率服复篆书
三足
汉孝景帝铸一鼎名曰食鼎高二尺铜金银杂为之形
若瓦甑无足中元六年造其文曰五熟是滋君王膳之
小篆书
武帝登泰山铸一鼎高四尺铜银为之其形如瓮有三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80a 页 WYG0881-0543a.png
足太始四年造其文曰登于泰山万寿无疆四海宁谧
神鼎傅芳大篆书
元鼎元年汾阳得宝鼎即吾丘寿王所识之鼎高一丈
二尺受十二石杂金银铜锡为之四面蛟龙两耳能鸣
三足马蹄刻山云奇怪之象纪灵图未然之状其文曰
寿考天地百祥臻侍山伏其灵海伏其异此铭在底下
又别有铭或浮或沈皆古文复篆此上古之铸造也总
有九枚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80b 页 WYG0881-0543b.png
昭帝元平元年于蓝田覆车山铸一鼎高三尺受五斗
刻其文曰宜君王和四方调滋味去腥伤小篆书三足
废帝贺以天凤六年登位废为海昏侯铸一小鼎贮酒
其形若瓮四足受二斗其文曰长满上小篆书
宣帝甘露元年于华山仙掌铸一鼎高五尺受四斗拟
承甘露刻其文曰万国伏贻长久铸神鼎承天酒三足
小篆书又建章宫铜人生毛以为美祥作一金鼎埋之
本宫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81a 页 WYG0881-0543c.png
元帝初元二年铸一鼎大如瓮无足其文曰皇帝膳鼎
小篆书
成帝绥和元年(阙/) 平铸一鼎其文曰寇盗平黄河清
八分书三足高五尺六寸
哀帝元寿元年铸一鼎贮酒高四尺三足其文曰群臣
元日用醴鼎小篆书
平帝元始五年铸一鼎受二斗其文曰药鼎三足八分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81b 页 WYG0881-0543d.png
王莽建国元年铸一大鼎高一丈其文曰建国鼎莽自
书埋之渐台又作一鼎其文曰君臣之鼎并小篆书三

后汉光武建元元年铸一鼎其文曰定天下万物伏小
篆书三足高九尺
明帝永平十年铸一鼎于洛水高六尺其文曰蛟龙伏
大篆书三足又铸一鼎于榖水高五尺其文曰榖洛小
篆书网足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82a 页 WYG0881-0544a.png
章帝元和二年于北岳铸一鼎高四尺无足其文曰镇
地鼎小篆书
安帝延光四年铸一鼎于少室山其文曰承露鼎小篆
书四足
顺帝永建六年铸一鼎于伊水名曰鱼鼎高四尺三足
灵帝嘉平元年铸一大鼎埋之鸿都门其文曰儒鼎古
书三足
汉官仪曰开阳门夜直楼上帝因作一鼎其文曰柱鼎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82b 页 WYG0881-0544b.png
一足如马蹄
蜀先主章武二年于汉川铸一鼎名曰克汉鼎埋之丙
穴中八分书三足又铸一鼎沈于永安水中纪行军奇
变又于成都武担山埋一鼎名曰受禅鼎又埋一鼎于
剑口山名曰剑山鼎并小篆书皆武侯迹又时龙见武
阳之水九日因铸一鼎像龙形沈水中
蜀章武三年先主作二鼎一与鲁王文曰富贵昌宜侯
王一与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并古𨽻书高二尺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83a 页 WYG0881-0544c.png
魏武帝铸一鼎于白鹿山高乙丈纪征伐战阵之能古
文篆书四足更作鼎于太子名曰孝鼎画刻古来孝子
姓名小篆书
文帝黄初元年铸受禅鼎其文曰受祚鼎小篆书
明帝太和六年铸一鼎三足名曰万寿鼎小篆书
吴孙权黄武元年于彭蠡水沈一鼎其文曰百神助阳
侯伏三足大篆书又猎于樊山见一姥问得何兽荅曰
得一豹曰何不截尾遂为姥立庙并作一鼎文曰豹尾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83b 页 WYG0881-0544d.png

孙亮建兴元年于武昌铸一鼎其文曰镇山鼎小篆书
三足
孙皓铸一鼎于蒋山纪吴之历数八分书
晋怀帝永嘉六年铸一鼎沈于瓜步江中无文字鼎似
龟形
宋主刘裕晋永初三年从秦中还纪功铸一鼎于九江
其文曰沸秦洛伏大漠古篆书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84a 页 WYG0881-0545a.png
宋文帝得虾鱼遂作一鼎其文曰虾鱼四足
顺帝升明元年有人于宫亭湖得一鼎上有古文洵漠
二字
齐高祖讳道成于齐中池内见龙闻箫鼓声遂埋一鼎
其文曰龙鼎真书三足
梁武帝大通元年于蒋山埋一鼎文曰大通真书又铸
一鼎书老子五千言沈之九江中并萧子云书又天监
二年安丰得一角灵龟武帝遂作一鼎投得龟处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84b 页 WYG0881-0545b.png
陈武帝即位铸一鼎文曰元勋鼎沈于浙江
陈宣帝于太极殿中铸一鼎文曰忠烈常侍丁初正书
太公于渭水得玉璜铸一鼎刻其文曰璜鼎
秦丞相樗里子作一鼎文曰智囊独足古文大篆书
荀况在嵩溪作一鼎大如五石瓮表里皆纪兵法大篆
书四足
张仪伐蜀铸一鼎高三尺文曰定蜀大篆书
李斯为丞相铸一鼎其文曰上丞相鼎埋于上蔡东门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85a 页 WYG0881-0545c.png
萧何为丞相铸一鼎大如三石瓮自表已功其文曰纪
功鼎亦是何自作署书体四足
张陵在云台山得仙作一鼎写丹经埋于灵台山下
车千秋为丞相铸一鼎文曰车丞相鼎八分书
司马迁字子长南游探禹穴作一鼎而小记年月日埋
之秦望山
黄霸为颍川守神雀集遂刻鼎记之
孔光拜丞相铸一鼎文曰丞相博山侯大篆书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85b 页 WYG0881-0545d.png
王商为单于所畏遂令铸一鼎刻记其功以劝功臣
锡震为太尉作一鼎其文曰太尉鼎古𣜩书
胡广铸一鼎其文曰孝子鼎八分书
陈太丘铸一鼎藏于陉山
王允字子师郭林宗见而器之允自铸一鼎曰千里八
分书
王仲子为大司徒铸一鼎其文曰司徒鼎大篆书
王朗为司空铸一鼎其文曰司空鼎复篆书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86a 页 WYG0881-0546a.png
董卓为太师铸一鼎其文曰太师鼎古𨽻书
蔡伯喈为侍中封为高阳侯作一鼎记汉家历数邕自
书藏于泰山
诸葛亮杀王双还定军山作一鼎埋于汉川其文曰定
军鼎又作八阵鼎沈之永安水中皆大篆书又于玄武
郡金山作二鼎一大一小并无文时亮行军见此山势
似有王者故镇之
钟繇魏文帝赐五熟鼎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86b 页 WYG0881-0546b.png
吴顾邕铸一鼎文曰顾元凯之鼎八分书三足
陆逊破刘备军铸一鼎纪功其文曰破备鼎
孔愉获龟放之遂作一鼎刻其文曰孔敬康鼎沈之于

张衡制地动图记之于鼎沈于西鄂水中
王羲之于九江作书鼎高五尺四面周匝书遍刻之沈
于水中真𨽻书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87a 页 WYG0881-0546c.png
  泉志(洪遵/)
  正用品
虞钱 夏钱 商钱 周钱 景王钱 齐钱 晋钱
楚钱 赵钱 秦钱 秦半两钱 汉荚钱 八铢钱
四铢钱 三铢钱 半两钱 五铢钱 钟官赤侧钱
后汉五铢钱 四出文钱 魏五铢钱 蜀直百钱
直百五铢钱 傅形五铢钱 吴大泉五百钱 大泉
当千钱 宋四铢钱 当两大钱 孝建四铢钱 二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87b 页 WYG0881-0546d.png
铢钱 景和钱 鹅眼钱 梁五铢钱 公式女钱
五铢铁钱 大吉铁钱 大通铁钱 大富铁钱 当
十钱 四柱钱 陈五铢钱 大货六铢钱 后魏太
和五铢钱 五铢钱 永安五铢钱 永安土字钱
西魏五铢钱 东魏永安五铢钱 北齐常平五铢钱
 后周布泉钱 大布钱 永通万国钱 隋白钱
唐开元钱 乾封钱 乾元十当钱 重轮钱 小乾
元钱 大历钱 开元大钱 建中钱 新开元钱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88a 页 WYG0881-0547a.png
咸通钱 后唐天成钱 晋天福钱 汉汉通钱 周
周通钱
  伪品
项梁大钱 吴王濞半两钱 邓通半两钱 王莽大
钱 小钱 货泉钱 公孙述铁钱 董卓小钱 五
铢钱 沈充小钱 张轨五铢钱 王则河阳钱 史
思明得壹钱 顺天钱 李景永通钱 开元铁钱
唐国钱 大唐钱 王建永平钱 通正钱 天汉钱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88b 页 WYG0881-0547b.png
光天钱 王衍乾德钱 咸康钱 孟昶广政钱 铁
钱 刘袭乾亨钱 铅钱 马殷乾封钱 天策钱
钱俶钱 王审知铅钱 开元铁钱王延羲永隆钱
王延政天德钱 冯洪大兴钱 刘仁恭土钱 刘守
光应天钱
  不知年代品
平当五铢钱 大泉四出钱 大泉五铢钱 双五五
铢钱 左右五铢钱 太元货泉钱 通行货铢钱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89a 页 WYG0881-0547c.png
两铢钱 续铢钱 两柱钱 女钱 雉钱 对文钱
 五铢钱 定平钱 傅形半两钱 太平四钱 两
啬钱 一文钱 四曲文钱 永光钱 五金钱 太
朝钱 天镇钱 万岁钱 大兴钱 大千钱 天感
钱 太兴钱 古钱 古文钱 三字钱 千字钱
黄河钱
  天品
天帝钱 宝钱 咸阳钱 金五铢钱 五铢钱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89b 页 WYG0881-0547d.png
  刀布品
白金三品 契刀 错刀 大布 次布 第布 壮
布 中布 差布 厚布 幼布 么布 小布 货
布 大黄布刀 古布刀 蒙城古刀 长平古刀
沂州银刀 长平异布 异布 异布 异布 异布
 异布 异布 异布 异布 异布 异布 异布
 异布 异布 异布 藕心钱 蚁鼻钱 古铜片
  外国品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90a 页 WYG0881-0548a.png
罽宾国钱 乌弋山离国钱 安息国钱 大月氐国
钱 泥波罗国钱 何国钱 康国钱 拔污国钱
条支国钱 拂䔉国钱 大食国钱 因墀国天寿钱
 日本国和面钱 神功钱 万年钱 隆平钱 乾
文钱 屋驮国梵书钱 疏勒国大五铢钱 龟兹国
五铢钱 吐蕃国胡字钱 倭国延喜钱 梵字钱
契丹国天赞钱 应历钱 重熙钱 清宁钱 大康
钱 大安钱 寿昌钱 乾统钱 天庆钱 千秋钱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90b 页 WYG0881-0548b.png
 高丽国海东钱 三韩钱 东国钱 阇婆国梵书
钱 交趾国黎字钱 大秦国钱 三佛齐国钱 佛
涅国钱 东沃沮国钱 新罗国钱 高昌国钱 波
斯国钱 女国钱 大月氐国钱 小月氐国钱 中
天竺国钱 于阗国钱 投和国钱 阿耆国钱 屈
支国钱 睹货逻国钱 梵衍那国钱 迦毕试国钱
 那揭罗曷国钱 健驮逻国钱 室罗伐悉氐国钱
 羯若鞠阇国钱 钵逻那伽国钱 婆罗痆斯国钱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91a 页 WYG0881-0548c.png
 尼波罗国钱 摩揭陁国钱 伊烂孥钵伐多国钱
 桥萨罗国钱 摩突罗国钱 乾陁越国钱 杜薄
国钱 康居国钱 末禄国钱 轩渠国钱 三童国
钱 阿钩羌国钱 舍卫国钱 层檀国钱 裸人国
钱 碎叶国钱 骠国钱 巴氏钱 倓钱 賨钱
沙州玉钱
  奇品
台主衣库钱 罗纹钱 翅纹钱 北斗钱 轩辕钱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91b 页 WYG0881-0548d.png
 柄文钱 日月钱 井文钱 双五钱 双十钱
星月钱 四五钱 八星钱 鲸文钱 兔犬钱 明
月钱 四神钱 万国钱 龙文钱 三雀钱 龟背
钱 水波纹钱 双星钱 玄武钱 千秋钱 龙凤
重轮钱 双凤钱 双鱼钱 四事钱 单面龙凤钱
 龙凤钱 藕心钱
  神品
轻影钱 淯水钱 会稽船钱 青溪宅钱 太平钱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92a 页 WYG0881-0549a.png
 齐兴郡钱 齐安郡钱 令公百炉钱 广宗郡钱
 伪赵钱 轩辕钱 孙先生钱 桐城钱 白雀钱
 寿春钱 应元钱 北海铁钱 严君平钱 科斗
钱 鸾口洞钱
  厌胜品
永安五男钱 七夕钱 福庆钱 撒帐钱 男钱
辟兵钱 千金钱 丰乐钱 君宜侯王钱 长年钱
 富钱 五男二女钱 天下太平钱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92b 页 WYG0881-0549b.png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93a 页 WYG0881-0549c.png
  钱谱(董逌/)
管子曰汤七年之旱禹五年之水汤以庄山之金禹以
历山之金并铸币以救人之困也至周始以金银为钱
太公立九府圜法始名为钱钱之形以圆含方轻重以
铢国语注云古曰泉后转而曰钱食货志曰禹汤始用
金铸钱周立九府圜法货宝于金利于刀流于泉布于
布束于帛言泉之流布通于泉流秦铸半两钱汉高祖
铸八铢钱文帝铸四铢钱武帝铸五铢钱又铸半两钱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93b 页 WYG0881-0549d.png
又铸侧钱一当五汉兴有榆荚钱以前钱难用更铸榆
荚小钱以一当百状如榆荚王莽铸货泉径六分重一
铢曰小钱一当十三铢曰法钱一当十五铢曰幼钱一
当二十七铢曰中钱一当三十九铢曰壮钱一当四十
并大钱一当五十立为九品汉公孙述铸铁钱梁王铸
鹅眼钱食货志曰贮藏曰泉流行曰布古文钱半两汉
志曰秦始皇铸质如周钱重如之其文曰半两汉吕后
铸重八铢文帝铸重四铢应劭曰今民间半两中最小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94a 页 WYG0881-0550a.png
轻者是四铢钱也汉武帝建元元年铸重三铢如钱文
曰三铢封寅曰三铢又有别铢穿下有三竖文恐以此
三画为三铢之别铢重三铢文曰半两今有折二小钱
共六样皆篆文五铢汉武帝元符五年罢半两钱行五
铢钱王莽废光武复兴魏帝黄初二年铸西晋南朝宋
武帝亦铸小五铢钱谓之帷文帝后魏宣帝魏文帝又
有鸡目五铢隋文帝铸小五铢其制轻小八九万才满
半斛唐高祖武德四年废五铢钱行开元钱今以篆文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94b 页 WYG0881-0550b.png
推之有七样大五铢钱今有内廓者小五铢钱亦有内
廓者而前文之面后有点两星大五铢钱无内廓者钱
之背有点四星者昔人钱谱引钱合曰五铢又有穿上
一星五字上下各一星南朝梁宋名两柱钱镘面傍一
星至三星者五字之内上下各一星上或有小星者或
有五字穿上横文穿下横文外四角缺文有廓无廓阔
然不可穷尽疑皆当时工人之意非有别于年代今考
于古四角缺之有廓无廓自是一种总未尝考也又封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95a 页 WYG0881-0550c.png
寅曰别有最小五铢文字轻薄未见晋志曰吴兴沈充
又铸小五铢钱谓之沈郎钱是也四道五铢后汉灵帝
铸钱背内廓四角有路抵于外轮汉书云灵帝中平三
年铸四出文钱流布四海
钱谱曰五铢钱有四出道于边缘俗谓之角钱或谓岂
非此钱既成京师将坏而出流布四海乎至董卓焚宫
乃劫銮舆西幸长安悉坏五铢钱矣传形五铢封寅曰
传形五铢刘备所铸文字轻重大小与五铢无别但以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95b 页 WYG0881-0550d.png
五字为五铢字在右谓之傅形今考古蜀尝铸矣但不
言傅形耳
货泉王莽所铸径一寸重五铢今又有内廓者有重廓
者其后光武起舂陵泉乡文成白水真人是验其谶也
大泉五十国语注云王莽铸大钱五十径一寸二分重
十二铢直如其文今有折二钱又有小铸亦不多见今
见镘有斗剑龟蛇之文者未之考也
大泉五百吴王孙权嘉禾五年铸一当五百文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96a 页 WYG0881-0551a.png
大泉二千未详所铸年代一当二千
大泉当千吴孙权赤乌元年铸一当千
太平百钱未详所铸年代一当百
四铢南朝宋文帝铸又宋世祖铸比重四铢
直百五铢南朝梁武帝铸一当百
布泉陈文帝天嘉二年铸钱文曰布泉一当百与五铢
并行后周武帝宝定元年亦铸布钱以一当五今有玉
箸篆者有柳叶篆文有重廓者董逌钱谱云藏曰泉流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96b 页 WYG0881-0551b.png
曰布又引石氏日钱径重四铢悬针书日者自梁武帝
以来有之文曰布泉世谓之男钱梁书曰布泉径一寸
重四铢半妇人佩之即生男也天子频下诏非敕铸之
钱并不许用敦素疑王莽时铸亦无所据后周布泉字
皆玉箸与此甚异
大货六铢陈书宣帝纪曰大建十一年七月辛卯初用
大货六铢隋志曰陈宣帝铸大货六铢以一当五铢之
十与五铢并行后复当一人皆不从乃相与讹言六铢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97a 页 WYG0881-0551c.png
钱有不利县官之象徐氏曰谣言大货六铢有类人乂
腰哭未几宣帝崩竟至陈亡岭南诸州多以盐米布交
易俱不用此钱矣
五行大布后周武帝纪曰建德三年六月壬子更铸五
行大布钱以一当十与布泉并行四年七月又以边境
之人多盗铸乃禁五行大布钱不得入四关张合曰小
者至径八分旧钱之文上五下行又有上大下布者皆
古篆文永通万国后周宣帝纪曰大象元年十一月初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97b 页 WYG0881-0551d.png
铸文曰永通万国径一寸三分重十二铢背面肉好又
有径一寸二分半重八铢皆一当十货永通泉后周宣
帝铸永泉货以一当十南唐李璟亦铸大钱以一当十
大定录曰显德五年七月江南李氏铸永通钱货永安
五铢
大和五铢后魏献文帝皇兴年中铸其文曰大和五铢
径一寸重五铢常平五铢北齐文帝天保三年改铸其
文曰常平五铢径八分重五铢皆篆文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98a 页 WYG0881-0552a.png
 以上古钱计二十一样自秦至隋所铸之钱其钱之
 大小文之篆籀廓之有无推之共五十三样董逌曰
 又有所谓异钱虽不见于傅记然制作之近古者今
 录之如李唐铸撒帐钱其文有曰长命富贵金玉满
 堂又有忠孝傅家五男二女天下太平封侯拜相之
 类又博戏之钱背有字皆缦者不及录
  平钱
开元通宝唐会要曰唐高祖武德四年七月十七日铸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98b 页 WYG0881-0552b.png
欧阳询制司及书字含八分篆𨽻二体俗谓之开元通
宝其钱径八分重十二铢积十钱仅重一两得轻重大
小之中今开元通宝钱缦有文如初月者谈宾录曰武
德初行开元通宝钱初进样时文德皇后搯一粉甲痕
因不复改郑虔荟萃云熙宁中刘斧攒青锁高议且曰
事由明皇贵妃彼徒见钱文有开元字便乃谓明皇亦
不考实之过又有左桃开元钱双桃开元钱篆字开元
钱封寅曰武宗会昌五年铸开元钱时废天下佛寺宰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99a 页 WYG0881-0552c.png
相李德裕请以废寺铜钟佛像及僧瓶碗等物命所在
铸钱杨州节度使李绅乃以所废寺品铸钱背加昌字
以表年号又有敕令铸钱所各加本郡州号名为背文
 京(京兆/)(河南/)(凤翔/)(汴梁/)(江陵/)(广西/)
 潭(湖南/)广(广东/)(浙东/)(浙东/)(江西/)(镇江/)
 昌(成都/)(湖广/)(兖州/)(东川/)(襄州/)(河北/)
 益(西川/)(宣州/)(燕山/)(扬州/)(蓝田/)
 共二十三件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99b 页 WYG0881-0552d.png
乾封泉宝唐会要高宗祀昊天上帝于泰山改乾封年
铸径一寸重十二铢六分以一当十其年凡旧钱皆废
明年因榖价涌贵商贾不行又明年诏罢之仍行开元
钱洎乾封泉宝唐肃宗乾元二年第五锜请铸小钱径
寸每缗重十斤与开元通宝恭用以一当十今有折二
钱又有小钱第五锜复为相命铸重轮乾元钱径一寸
四分重十二铢其文承目背之外廓为之重轮又为之
重棱每缗重十二斤以一当五十法既屡易物货腾涌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00a 页 WYG0881-0553a.png
米斗钱至七十饿死者满道上元元年灭重轮钱一当
二十开元旧钱与乾元钱皆以一当十代宗即位乾元
小钱一当二重轮大钱一当三元载作相凡大小钱皆
以一当一唐书谓之重窥钱今有当三折二小钱
大历元宝唐代宗铸
建中通宝唐德宗铸
天成元宝后唐明宗年号至德年间安庆绪亦改元天
成未知铸钱否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00b 页 WYG0881-0553b.png
天福镇宝晋氏旧史以为赵石晋所铸
汉元通宝后汉刘知远年号
周元通宝后周世宗毁天下铜佛铸
 以上钱系大唐至于五代末所铸共四十二样
僭伪钱
得一元通宝唐史思明僭铸
顺天元宝见上
保大元宝江南王璟铸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01a 页 WYG0881-0553c.png
唐国通宝
大唐通宝南唐世家铸五代史不载又有钱子
天感元宝(未详所铸之地/)
寿昌元宝辽道宗寿昌年铸
大兴平宝钱之镘有丁字疑五代僣伪钱也
大德重宝伪殷王建所铸之镘有殷字者
乾亨重宝伪汉刘俨所铸
永平元宝前伪蜀王建铸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01b 页 WYG0881-0553d.png
通政元宝
天汉元宝
光天元宝(俱同上/)
乾德通宝前伪蜀王衍铸
咸康元宝前伪蜀王衍铸
广政通宝前伪蜀孟昶改元
 以上系唐末并五代间僣伪所铸共二十四样
北地钱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02a 页 WYG0881-0554a.png
乾亨通宝宋太平兴国七年耶律隆序铸
统和元宝宋太平兴国八年耶律隆序铸
太平元宝宋天禧五年耶律隆序铸
清宁通宝宋至和二年耶律隆序铸
咸雍通宝宋治平二年耶律洪基铸
大康元宝宋宁熙七年耶律洪基铸
大康通宝(同上/)
大安元宝宋神宗元丰七年洪基铸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02b 页 WYG0881-0554b.png
乾通元宝徽宗崇宁元年延基铸
天庆元宝宋政和二年契丹国主在燕山府铸
阜昌重宝宋高宗建炎四年知济南府刘豫叛降金金
人以山东河南陜西为济国立豫僣号改元
阜昌以上并载于圣政录及见纪年通谱
大定元宝金世宗铸镘有甲酉字
正隆元宝金海陵王铸于大元府
 以上系北地钱共一十三样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03a 页 WYG0881-0554c.png
三韩重宝(楷书一样/)  东国通宝(楷书篆二样/)
东国重宝      海东通宝
海东重宝      朝鲜通宝
 以上系海东番钱共八样董逌钱谱引徐氏曰又有
 屋驼国钱径七分厚薄肉好不异中夏敦素曰字文
 若梵书凡十样
宋朝钱
圣宋元宝(宋太祖铸/)  宋元通宝(同上/)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03b 页 WYG0881-0554d.png
太平通宝(宋太宗铸/)  至道元宝(宋真宗铸/)
淳化元宝      咸平元宝
景德元宝      大中通宝
祥符通宝      天禧通宝(已上宋真宗铸/)
天圣元宝      景祐元宝
皇宋通宝      庆历重宝
明道元宝      至和元宝
至和通宝      至和重宝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04a 页 WYG0881-0555a.png
嘉祐元宝      嘉祐通宝(已上宋仁宗铸/)
治平元宝      治平通宝(英宗铸/)
熙宁元宝      熙宁重宝
元丰通宝(神宗铸/)   元祐通宝
绍圣元宝      绍圣通宝
元符通宝(已上宋哲宗铸/)崇宁通宝(徽宗年号/)
崇宁重宝      大观通宝
政和通宝      重和通宝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04b 页 WYG0881-0555b.png
宣和通宝      宣和元宝
靖康元宝(钦宗年号/)  靖康通宝
建炎通宝(高宗年号/)  建炎元宝
建炎重宝      绍兴元宝
绍圣通宝      隆兴通宝(孝宗年号/)
乾道元宝      淳熙元宝
熙宁元宝(光宗年号/)  庆元通宝(宁宗年号/)
嘉泰元宝      开禧元宝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05a 页 WYG0881-0555c.png
开禧通宝      嘉定元宝
大宋通宝(理宗年号/)  绍定通宝
端平元宝      端平通宝
嘉熙元宝      淳祐元宝
宝祐元宝      开庆元宝
景定元宝      咸淳元宝
德祐元宝(度宗年号/)
 已上系宋朝钱共一百三十五样
说郛 卷九十七上 第 105b 页 WYG0881-0555d.png
元朝钱钞
中统元宝(世祖造/)   至元中行宝钞
至大银钞(武宗造/)   至大通宝(武宗造/)
皇庆通宝(仁宗/)    至治通宝(英宗/)
至和通宝      至正通宝(顺帝年号/)
 已上元朝钞三样钱一十四样
 
 说郛卷九十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