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说郛 卷九十五上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a 页 WYG0881-039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说郛卷九十五上    元 陶宗仪 撰
  食谱(韦巨源/)
 巨源拜尚书令上烧尾食其家故书中尚有食帐今
 择奇异者略记
  单笼金乳酥(是饼但用独隔/通笼欲气隔)
  曼陀样夹饼(公厅/炉)  巨胜奴(酥蜜/寒具)
  婆罗门轻高面(笼蒸/) 贵妃红(加味/红酥)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b 页 WYG0881-0395b.png
  七返膏(七卷作四花/恐是糕子) 金铃炙(酥揽印/脂取真)
  御黄王母饭(遍缕印脂盖/饭面装杂味)
  通花软牛肠(胎用羊/膏髓) 光明虾炙(生虾则/可用)
  生进二十四气馄饨(花形饀料各异/凡二十四种)
  生进鸭花汤饼(厨典入/内下汤)同心生结脯(先结后/风乾)
  见风消(油浴/饼)    金银夹花平截(剔蟹细/碎卷)
  火燄盏口䭔(上言花/下言体) 冷蟾儿羹(冷蛤/蜊)
  唐安餤(斗花/)    水晶龙凤糕(枣米蒸破/见花乃进)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2a 页 WYG0881-0396a.png
  双拌方破饼(饼料/花角)  玉露团(雕酥/)
  汉宫棋(钱能印/花煮)   长生粥(进料/)
  天花饆饠(九鍊/香)   赐绯含香粽子(蜜淋/)
  甜雪(蜜爁太/例面)    八方寒食饼(用木/范)
  素蒸音声部(面蒸象蓬莱仙/人凡七十字)
  白龙臛(治鳜/肉)    金粟平䭔(鱼子/)
  凤凰胎(杂治/鱼白)    羊皮花丝(长及/尺)
  逡巡酱(鱼羊/体)    乳酿鱼(完进/)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2b 页 WYG0881-0396b.png
  丁子香淋脍(醋别/)  葱醋鸡(入/)
  吴兴连带鲊(不发/缸)  西江料(蒸彘/屑)
  红羊枝杖(蹄上裁一/羊得四事) 升平炙(治羊鹿舌/拌三百数)
  八仙盘(剔鹅作/八副)   雪婴儿(治蛙豆/荚贴)
  仙人脔(乳瀹/鸡)    小天酥(鹿鸡/参拌)
  分装蒸腊熊(存白/)  卯羹(纯兔/)
  青凉臛碎(封狸肉/夹脂)  箸头春(炙活/鹑子)
  暖寒花酿驴蒸(耿烂/) 水炼犊炙(尽火/力)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3a 页 WYG0881-0396c.png
  五生盘(羊豕牛熊/鹿并细治)  格食(羊肉肠脏缠/豆筴各别)
  过门香(薄治群物/入沸油烹)  缠花云梦肉(卷镇/)
  红罗饤(膋血/)    遍地锦装鳖(羊脂鸭/卵脂副)
  蕃体间缕宝相肝(盘七/升)汤浴绣丸(肉糜治/隐卵花)
 附谢讽食经中略抄五十三种
  北齐武威王生羊脍 细供没忽羊羹
  急成小餤     飞鸾脍
  咄嗟脍      剔缕鸡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3b 页 WYG0881-0396d.png
  爽酒十样卷生   龙须炙
  千金碎香饼子   花折鹅糕
  修羊宝卷     交加鸭脂
  君子饤      越国公碎金饭
  云头对炉饼    剪云析鱼羹
  虞公断醒酢    鱼羊仙料
  紫龙糕      十二香点臛
  春香泛汤     滑饼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4a 页 WYG0881-0397a.png
  象牙䭔      汤装浮萍面
  金装韭黄艾炙   白消熊
  恬乳花面英    加料盐花鱼屑
  专门脍      拖刀羊皮雅脍
  折箸羹      香翠鹑羹
  朱衣餤      千日酱
  露浆山子羊蒸   加乳腐
  天孙脍      添酥冷白寒具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4b 页 WYG0881-0397b.png
  金丸玉莱臛鳖   暗装笼味
  高细浮动羊    乾坤奕饼
  乾炙满天星    含浆饼
  撮高巧装坛样饼  杨花泛汤糁饼
  天真羊脍     鱼脍永加王特封
  烙羊成美公    无忧腊
  藏蟹含春侯(二名如/上注) 新治月华饭
  连珠起肉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5a 页 WYG0881-0397c.png
附张手美家
 阊阖门外通衢有食肆人呼为张手美家水产陆贩
 随需而供每节则专卖一物遍京辐凑号曰浇店偶
 记其名播告四方事口腹者
  元阳脔(元日/)    油画明珠(上元/油饭)
  六一菜(人日/)    涅槃兜(二月/十五)
  手里行厨(上已/)   冬凌粥(寒食/)
  指天馂饀(四月/八日)   如意圆(重午/)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5b 页 WYG0881-0397d.png
  绿荷色子(伏日/)   辣鸡脔(二社/饭)
  罗㬋罗饭(七夕/)   玩月羹(中秋/)
  盂兰饼餤(中元/)   米锦(重九糕/)
  宜盘(冬至/)     萱草面(腊日/)
  法王料斗(臈八/)
附建康七妙
 金陵士大夫渊薮家家事鼎铛有七妙
  齑可照面     馄饨汤可注砚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6a 页 WYG0881-0398a.png
  饼可映字     饭可打擦擦台湿
  面可穿结带    饼可作劝盏
  寒具嚼著惊动十里人
附花糕员外
 皇建僧舍旁有糕坊主人由此入赀为员外官盖显
 德中也都人呼花糕员外因取糕目录笺之
  满天星(金米/)    糁拌(夹枣豆/)
  金糕縻员外糁(外有/花) 花截肚(内有/花)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6b 页 WYG0881-0398b.png
  大小虹桥(晕子/)   木蜜金毛面(枣狮/子也)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7a 页 WYG0881-0398c.png
  食经(谢讽/)
北齐武威王生羊脍细供没忽羊羹急成小餤飞鸾脍
咄嗟脍剔缕鸡爽酒十样卷生龙须炙千金碎香饼子
花折鹅糕脩羊宝卷交加鸭脂君子饤越国公碎金饭
云头对炉饼剪云析鱼羹虞公断醒酢鱼羊仙料紫龙
糕十二香点臛春香泛汤滑饼象牙䭔汤装浮萍面金
装韭黄艾炙白消熊帖乳花面英加料盐花鱼屑专门
脍拖刀羊皮雅脍折箸羹香翠鹑羹朱衣饭餤露浆山子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7b 页 WYG0881-0398d.png
羊羔千日酱加乳腐金丸玉菜臛鳖添酥冷白寒具天
孙脍暗装笼味高细浮动羊乾坤夹饼乾炙满天星含
浆饼撮高巧装坛样饼杨花泛汤糁饼天真羊脍鱼脍
永加王特封烙羊成美公藏蟹含春侯新治月华饭无
忧腊连珠起肉
 又按食奇如三材九沸具酸楚苗貜炙燕翠搊腴縻
 腱臇凫蠙臛粔籹寒具炙□蚶子梨𨠎鲎酱葫精搌
 酒细飘蟹苏膏棋腊鸽臛麻羹杏炙荆饧竿炙羌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8a 页 WYG0881-0399a.png
 煮黄丑缹䲡蒸䜴蚊足蛙炙悬熟熊蒸西捭菰首石
 耳见官下记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8b 页 WYG0881-0399b.png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9a 页 WYG0881-0399c.png
  食珍录(虞悰/)
刘孝仪曰邺中鹿尾乃酒殽之最
贺季白有青州蟹黄
同昌公主傅有消灵炙红虬脯宋龟楼子脍仇士良赤
明香脯
韦巨源有单笼金乳酥光明虾炙
衣冠家有萧家馄饨庾家粽子韩约能作樱桃饆饠其
色不变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9b 页 WYG0881-0399d.png
炀帝御厨用九饤牙盘食
金陵寒具嚼著惊动十里人
谢讽食略有十样卷生龙须炙千金碎香饼子花无忧
腊连珠起肉
韦琳䱉表诏荅曰省表具知池沼搢绅陂池俊乂穿蒲
入荇肥滑有闻
浑羊设最为珍食置鹅于羊中内实粳肉五味全熟之
谢朓传有䰿臛汤法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0a 页 WYG0881-0400a.png
以瓠匏接河源水经宿器中色赤如绛以酿酒芳
味世中所绝
宋明帝有蜜渍鱁鮧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0b 页 WYG0881-0400b.png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1a 页 WYG0881-0400c.png
  膳夫录(郑望之/)
  羊种
羊有二种不可食毛长而黑壮者曰骨䍽白而有角者
曰古羊皆膻臭发病羊之大者不过五十斤奚中所产
者百馀斤
  樱桃有三种
樱桃其种有三大而殷者曰吴樱桃黄而白者曰蜡珠
小而赤者曰水樱桃食之皆不如蜡珠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1b 页 WYG0881-0400d.png
  鲫鱼鲙
鲙莫先于鲫鱼鳊鲂鲷鲈次之鲚魿黄竹五种为下其
他皆强为
  食檄
弘君举食檄有獐肶牛䐑炙鸭䐹鱼熊白獐脯糖蟹车

  五生盘
羊兔牛熊鹿并细治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2a 页 WYG0881-0401a.png
  王母饭
偏镂卵脂盖饭面装杂味
  食品
隋炀有镂金龙凤蟹萧家麦穗生寒消粉辣骄羊玉尖

  八珍
八珍者淳熬 淳母 炮豚捣珍 渍 熬 糁 肝
膋 炮牂盖八法也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2b 页 WYG0881-0401b.png
  食次
食次有脯法羹臛法肺𦠆法羊盘肠雌觔法羌煮法
羹法䰿臛汤法
  食单
韦仆射巨源有烧尾宴食单
  汴中节食
上元油䭔人日六一菜上已手里行厨寒食冬凌四月
八指天馂饀重五如意圆伏日绿荷包子二社辣鸡脔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3a 页 WYG0881-0401c.png
中秋玩月羹中元盂兰饼饀重九米锦腊日萱草面
  厨婢
蔡太师京厨婢数百人庖子亦十五人段丞相有老婢
名膳祖
  牙盘食
御厨进馔用九饤牙盘食
  名食
衣冠家名食有凉胡突鲙鳢鱼臆连蒸獐獐皮索饼上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3b 页 WYG0881-0401d.png
牢丸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4a 页 WYG0881-0402a.png
  玉食批(司膳内人/)
偶败箧中得上每日赐太子玉食批数纸司膳内人所
书也如酒醋白腰子三鲜笋炒鹌子烙润鸠子㸇石首
鱼土步辣羹海盐蛇鲊煎三色鲊煎卧乌熓湖鱼糊炒
田鸡鸡人字焙腰子糊燠鲇鱼蝤蛑签麂膞及浮助酒
蟹江䖴青虾辣羹燕鱼乾㸇(阙/)鱼酒醋蹄酥片生豆腐
百宜羹燥子煠白腰子酒煎羊二牲醋脑子清汁杂熰
胡鱼肚儿辣羹酒炊淮白鱼之类呜呼受天下之奉必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4b 页 WYG0881-0402b.png
先天下之忧不然素餐有愧不特是贵家之暴殄略举
一二如羊头签止取两翼土步鱼止取两腮以蝤蛑为
签为馄饨为枨瓮止取两螯馀悉弃之地谓非贵人食
有取之则曰若辈真狗子也噫其可一日不知菜味哉
又记高宗幸清河王张俊第供进御筵腊脯一行线肉
条子皂角铤子虾腊云梦把儿肉腊奶房旋酢金山咸
豉酒腊肉肉瓜齑垂手八盘子拣蜂儿下酒十五盏花
炊鹌子荔枝白腰子奶房签三脆羹羊舌签萌牙肚胘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5a 页 WYG0881-0402c.png
肫掌签鹌子(阙/)肚胘脍鸳鸯煠肚沙鱼脍炒沙鱼衬汤
鳝鱼炒鲎鹅肫掌汤齑螃蟹酿枨奶房玉蕊羹鲜虾蹄
子脍南炒鳝洗手蟹鯚鱼假蛤蜊五珍脍螃蟹清羹鹌
子水晶脍猪䐗假江虾枨脍虾鱼汤齑水母脍二色
茧儿羹蛤蜊生血粉羹插食炒白腰子炙肚胘炙鹌子
脯润鸡润兔炙炊饼不炙炊饼弯骨厨劝酒十味江
煠𦙫江生蝤蜂签姜醋香螺香螺煠肚姜酸假公权
煨牡蛎牡蛎煠肚蟑蚷煠肚(阙/)食十盏二十分莲花鸭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5b 页 WYG0881-0402d.png
签茧儿羹三珍脍南炒鳝水母脍鹌子羹鯚鱼脍三脆
羹洗手蟹煠肚胘对展每分时果五盘晚食五十分名
件二色茧儿小头羹饭肚子羹笑靥儿脯腊鸡腊鸭(阙/)
 如此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6a 页 WYG0881-0403a.png
  士大夫食时五观(黄庭坚/)
古者君子有饮食之教在乡党曲礼而士大夫临尊俎
则忘之矣故约释氏法作士君子食时五观云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此食垦殖收穫舂硙淘汰炊煮乃成用功甚多何况
 屠割生灵为己滋味一人之食十人作劳家居则食
 父祖心力所营虽是已财亦承馀庆仕宦则食民之
 膏血大不可言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6b 页 WYG0881-0403b.png
二忖已德行全缺应供
 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全此三者则应受此
 供缺则当知愧耻不敢尽味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治心养性先防三过美食则贪恶食则嗔终日食而
 不知食之所从来则痴君子食无求饱离此过也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苦
 五谷五疏以养人鱼肉以养老形苦者饥渴为主病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7a 页 WYG0881-0403c.png
 四百四病为客病故须食为医药以日扶持是故知
 足者举箸常如服药
五为成道业故受此食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先结款状然后受食彼君子
 兮不素餐兮此之谓也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7b 页 WYG0881-0403d.png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8a 页 WYG0881-0404a.png
  糖霜谱(洪迈/)
糖霜之名唐以前无所见自古食蔗者始为蔗浆宋玉
招魂所谓胹鳖包羔有柘浆是也其后为蔗饧孙亮使
黄门就中藏吏取交州献甘蔗饧是也后又为石蜜南
中八郡志云笮甘蔗汁曝成饴谓之石蜜本草亦云炼
糖和乳为石蜜是也后又为蔗酒唐赤土国用甘蔗作
酒杂以紫瓜根是也唐太宗遣使至摩揭陁国取熬糖
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榨沈如其剂色味愈于西域远甚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8b 页 WYG0881-0404b.png
然只是今之沙糖蔗之技尽于此不言作霜然则糖霜
非古也历世诗人模奇写异亦无一章一句言之唯东
坡公过金山寺作诗送遂宁僧图宝云涪江与中泠共
此一味水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鲁直在戎州作
颂答梓州雍熙长老寄糖霜云远寄蔗霜知有味胜于
崔子水晶盐正宗扫地从谁说我舌犹能及鼻尖则遂
宁糖霜见于文字者实始二公甘蔗所在皆植独福唐
四明番禺广汉遂宁有糖冰而遂宁为冠四郡所产甚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9a 页 WYG0881-0404c.png
微而颗碎色浅味薄才比遂之最下者亦皆起于近世
唐大历中有邹和尚者始来小溪之伞山教民黄氏以
造霜之法伞山有县北二十里山前后为蔗田者十之
四糖霜户十之三蔗有四色曰杜蔗曰西蔗曰苕蔗本
草所谓荻蔗也曰红蔗本草昆崙蔗也红蔗止堪生啖
苕蔗可作沙糖西蔗可作霜色浅土人不甚贵杜蔗紫
嫩味极厚专用作霜凡蔗最困地力今年为蔗田者明
年改种五谷以息之霜户器用曰蔗削曰蔗镰曰蔗凳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9b 页 WYG0881-0404d.png
曰蔗碾曰榨斗曰榨床曰漆瓮各有制度凡霜一瓮中
品色亦自不同堆叠如假山者为上团枝次之瓮鉴次
之小颗块次之沙脚为下紫为上深琥珀次之浅黄又
次之浅白为下宣和初王黼创应奉司遂宁常贡外岁
别进数千斤是时所产益奇墙壁或方寸应奉司罢乃
不再见当时因之大扰败本业者居半久而未复遂宁
王灼作糖霜谱七篇且载其说予采取之以广闻见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20a 页 WYG0881-0405a.png
  中馈录(吴氏/)
 脯鲊
  蟹生
用生蟹剁碎以麻油先熬熟冷并草果茴香砂仁花椒
末水姜胡椒俱为末再加葱盐醋共十味入蟹内拌匀
即时可食
  炙鱼
鲚鱼新出水者治净炭上十分炙乾收藏一法以鲚鱼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20b 页 WYG0881-0405b.png
去头尾切作段用油炙熟每服用箬间盛瓦罐内泥封
  水腌鱼
腊中鲤鱼切大块拭乾一斤用炒盐四两擦过淹一宿
洗净㫰乾再用盐二两糟一斤拌匀入瓮纸箬泥封涂
  肉鲊
生烧猪羊腿精批作片以刀背匀搥三两次切作块子
沸汤随漉出用布内扭乾每一斤入好醋一盏盐四钱
椒油草果砂仁各少许供馔亦珍美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21a 页 WYG0881-0405c.png
  瓜齑
酱瓜生姜葱白淡笋乾或茭白虾米鸡胸肉各等分切
作长条丝儿香油炒过供之
  算条巴子
猪肉精肥各另切作三寸长各如算子样以砂糖花椒
末宿砂末调和得所拌匀晒乾蒸熟
  炉焙鸡
用鸡一只水煮八分熟剁作小块锅内放油少许烧热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21b 页 WYG0881-0405d.png
放鸡在内略炒以锭子或碗盖定烧及热醋酒相半入
盐少许烹之候乾再烹如此数次候十分酥熟取用
  蒸鲥鱼
鲥鱼去肠不去鳞用布拭去血水放荡锣内以花椒砂
仁酱擂碎水酒葱拌匀其味和蒸去鳞供食
  夏月腌肉法
用炒过热盐擦肉令软匀下缸内石压一夜挂起见水
痕即以大石压乾挂当风处不败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22a 页 WYG0881-0406a.png
  风鱼法
用青鱼鲤鱼破去肠胃每斤用盐四五钱腌七日取起
洗净拭乾腮下切一刀将川椒茴香加炒盐擦入腮内
并腹里外以纸包裹外用麻皮扎成一个挂于当风之
处腹内入料多些方妙
  肉生法
用精肉切细薄片子酱油洗净入火烧红锅爆炒去血
水微白即好取出切成丝再加酱瓜糟萝卜大蒜砂仁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22b 页 WYG0881-0406b.png
草果花椒橘丝香油拌炒肉丝临食加醋和匀食之甚

  鱼酱法
用鱼一斤切碎洗净后炒盐三两花椒一钱茴香一钱
乾姜一钱神曲二钱红曲五钱加酒和匀拌鱼肉入磁
瓶封好十日可用吃时加葱花少许
  糟猪头蹄瓜法
用猪头蹄瓜煮烂去骨布包摊开大石压匾实落一宿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23a 页 WYG0881-0406c.png
糟用甚佳
  酒腌虾法
用大虾不见水洗剪去须尾每斤用盐五钱淹半日沥
乾入瓶中虾一层放椒三十粒以椒多为妙或用椒拌
虾装入瓶中亦妙装完每斤用盐三两好酒化开浇入
瓶内封好泥头春秋五七日即好吃冬月十日方好
  蛏鲊
蛏一斤盐一两腌一伏时再洗净控乾布包石压加熟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23b 页 WYG0881-0406d.png
油五钱姜橘丝五钱盐一钱葱丝五分酒一大盏饭糁
一合磨米拌匀入瓶泥封十日可供鱼鲊同
  醉蟹
香油入酱油内亦可久留不砂加糟醋酒酱各一碗蟹
多加盐一碟又法用酒七碗醋三碗盐二碗醉蟹亦妙
  晒虾不变红色
虾用盐炒熟盛箩内用井水淋洗去盐晒乾色红不变
  煮鱼法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24a 页 WYG0881-0407a.png
凡煮河鱼先下水下烧则骨酥江海鱼先调滚汁下锅
则骨坚也
  煮蟹青色蛤蜊脱丁
用柿蒂三五个同蟹煮色青后用枇杷核内仁同蛤蜊
煮脱丁
  造肉酱
精肉四斤去筋骨酱一斤八两研细盐四两葱白细切
一碗川椒茴香陈皮各五六钱用酒拌各粉并肉如稠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24b 页 WYG0881-0407b.png
粥入坛封固晒烈日中十馀日开看乾再加酒淡再加
盐又封以泥晒之
  黄雀鲊
每只治净用酒洗拭乾不犯水用麦黄红曲盐椒葱丝
尝味和为止却将雀入匾坛内铺一层上料一层装实
以箬盖篾片芊定候卤出倾去加酒浸密封久用
  治食有法
洗猪肚用面洗猪脏用砂糖不气 煮笋入薄荷少加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25a 页 WYG0881-0407c.png
盐或以灰则不蔹 糟蟹坛上加皂角半锭可留久洗
鱼滴生油一二点则无涎煮鱼下末香不腥 煮鹅下
樱桃叶数片易软 煮陈腊肉将熟取烧红炭投数块
入锅内则不油蔹气 煮诸般肉封锅口用楮实子一
二粒同煮易烂又香 夏月肉单用醋煮可留十日
面不宜生水过用滚汤停冷食之 烧肉忌桑柴火
酱蟹糟蟹忌灯照则沙 酒酸用小豆一升炒焦袋盛
入酒坛中则好 染坊沥过淡灰晒乾用以包藏生黄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25b 页 WYG0881-0407d.png
瓜茄子至冬月可食 用松毛包藏橘子三四月不乾
菉豆藏橘亦可
 制蔬
  配盐瓜菽
老瓜嫩茄合五十斤每斤用净盐二两半先用半两腌
瓜茄一宿出水次用橘皮五斤新紫苏连根三斤生姜
丝三斤去皮杏仁二斤桂花四两甘草二两黄豆一斗
煮酒五斤同拌入瓮合满捺实箬五层竹片捺定箬裹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26a 页 WYG0881-0408a.png
泥封晒日中两月取出入大椒半斤茴香砂仁各半斤
匀晾晒在日内发热乃酥美黄豆须拣大者煮烂以麸
皮罨热去麸皮净用
  糖蒸茄
牛妳茄嫩而大者不去蒂直切成六棱每五十斤用盐
一两拌匀下汤焯令变色沥乾用薄荷茴香末夹在内
砂糖三斤醋半钟浸三宿晒乾还卤直至卤尽茄乾压
匾收藏之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26b 页 WYG0881-0408b.png
  酿瓜
青瓜坚老而大者切作两片去穰略用盐出其水生姜
陈皮薄荷紫苏俱切作丝茴香炒砂仁砂糖拌匀入瓜
内用线扎定成个入酱缸内五六日取出连瓜晒乾收
贮切碎了晒
  蒜瓜
秋间小黄瓜一斤石灰白矾汤焯过控乾盐半两腌一
宿又盐半两剥大蒜瓣三两捣为泥与瓜拌匀倾入腌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27a 页 WYG0881-0408c.png
下水中熬好酒醋浸着凉处顿放冬瓜茄子同法
  三煮瓜
青瓜坚老者切作两片每一斤用盐半两酱一两紫苏
甘草少许腌伏时连卤夜煮日晒凡三次煮后晒至雨
天留甑上蒸之晒乾收贮
  蒜苗乾
蒜苗切寸段一斤盐一两腌出臭水略晾乾拌酱糖少
许蒸熟晒乾收藏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27b 页 WYG0881-0408d.png
  藏芥
芥菜肥者不犯水晒至六七分乾去叶每斤盐四两腌
一宿取出每茎扎成小把置小瓶中倒沥尽其水并煎
腌出水同煎取清汁待冷入瓶封固夏月食
  芥辣
二年陈芥子碾细冰调纳实碗内韧纸封固沸汤三五
次泡出黄水覆冷地上顷后有气入淡醋解开布滤去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28a 页 WYG0881-0409a.png
  酱佛手香橼梨子
梨子带皮入酱缸内久而不坏香橼去穰酱皮佛手全
酱新橘皮石花面筋皆可酱食其味更佳
  糟茄子法
五茄六糟盐十七更加河水甜如蜜 茄子五斤糟六
斤盐十七两河水两三碗拌糟其茄味自甜此藏茄法
也非暴用者
  糟萝卜方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28b 页 WYG0881-0409b.png
萝卜一斤盐三两以萝卜不要见水揩净带须半根晒
乾糟与盐拌过少入萝卜又拌过入瓮此方非暴吃者
  糟姜方
姜一斤糟一斤盐五两拣社日前可糟不要见水不可
损了姜皮用乾布擦去泥晒半乾后糟盐拌之入瓮
  做蒜苗方
苗用些少盐腌一宿晾乾汤焯过又晾乾以甘草汤拌
过上甑蒸之晒乾入瓮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29a 页 WYG0881-0409c.png
  三和菜
淡醋一分酒一分水一分盐甘草调和其味得所煎滚
下菜苗丝橘皮丝各少许白芷一二小片糁菜上重汤
顿勿令开至熟食之
  暴齑
菘菜嫩茎汤焯半熟纽乾切作碎段少加油略炒过入
器内加醋些少停少顷食之
取红细胡萝卜切片同切芥菜入醋略腌片时食之甚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29b 页 WYG0881-0409d.png
脆仍用盐些少大小茴香姜橘皮丝同醋共拌腌食
  胡萝卜鲊
切作片子滚汤略焯控乾入少许葱花大小茴香姜橘
丝花椒末红曲研烂同盐拌匀腌一时食之
  又方
白萝卜茭白生切笋煮熟三物俱同此法作鲊可供食
  蒜菜
用嫩白蒜菜切寸段每十斤用炒盐四两每醋一碗水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30a 页 WYG0881-0410a.png
二碗浸菜于瓮内
  淡茄乾方
用大茄洗净锅内煮过不要见水擘开用石压乾趁日
色晴先把瓦晒热摊茄子于瓦上以乾为度藏至正二
月内和物匀食其味如新茄之味
  盘酱瓜茄法
黄子一斤瓜一斤盐四两将瓜擦原腌瓜水拌匀酱黄
每日盘二次七七四十九日入坛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30b 页 WYG0881-0410b.png
  乾闭瓮菜
菜十斤炒盐四十两用缸腌菜一皮菜一皮盐腌三日
取起菜入盆内揉一次将另过一缸盐澛收起听用又
过三日又将菜取起又揉一次将菜另过一缸留盐汁
听用如此九遍完入瓮内一层菜上洒花椒小茴香一
层又装菜如此𦂳𦂳实实装好将前留起菜澛每坛洨
三碗泥起过年可吃
  撒拌和菜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31a 页 WYG0881-0410c.png
将麻油入花椒先时熬一二滚收起临用时将油倒一
碗入酱油醋白糖些少调和得法安起凡物用油拌的
即倒上些少拌吃绝妙如拌白菜豆芽水芹须将菜入
滚水焯熟入清水漂着临用时榨乾拌油方吃菜色青
翠不黑又脆可口
  蒸乾菜
将大窠好菜择洗净乾入沸汤内焯五六分熟晒乾用
盐酱莳萝花椒砂糖橘皮同煮极熟又晒乾并蒸片时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31b 页 WYG0881-0410d.png
以磁器收贮用时着香油冲揉微用醋饭上蒸食
  鹌鹑茄
拣嫩茄切作细缕沸汤焯过控乾用盐酱花椒莳萝茴
香甘草陈皮杏仁红豆研细末拌匀晒乾蒸过收之用
时以滚汤泡软蘸香油煠之
  食香瓜茄
不拘多少切作棋子每斤用盐八钱食香同瓜拌匀于
缸内腌一二日取出控乾日晒晚复入卤水内次日又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32a 页 WYG0881-0411a.png
取出晒凡经三次勿令太乾装入坛内用
  糟瓜茄
瓜茄等物每五斤盐十两和糟拌匀用铜钱五十文逐
层铺上经十日取钱不用别换糟入瓶收久翠色如新
  茭白鲊
鲜茭切作片子焯过控乾以细葱丝莳萝茴香花椒红
曲研烂并盐拌匀同腌一时食藕梢鲊同此造法
  糖醋茄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32b 页 WYG0881-0411b.png
取新嫩茄切三角块沸汤漉过布包榨乾盐腌一宿晒
乾用姜丝紫苏拌匀煎滚糖醋泼浸收入磁器内瓜同
此法
  蒜冬瓜
拣大者去皮穰切如一指阔以白矾石灰煎汤焯过漉
出控乾每斤用盐二两蒜瓣三两捣碎同冬瓜装入磁
器添以熬过好醋浸之
  腌盐韭法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33a 页 WYG0881-0411c.png
霜前拣肥韭无黄梢者择净洗控乾于磁盆内铺韭一
层糁盐一层候盐韭匀铺尽为度腌一二宿翻数次装
入磁器内用原卤加香油少许尤妙
  造榖菜法
用春不老菜台去叶洗净切碎如钱眼子大晒乾水气
勿令太乾以姜丝炒黄豆大每菜一斤用盐一两入食
香相停揉回卤性装入罐内候熟随用
  黄芽菜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33b 页 WYG0881-0411d.png
将白菜割去梗叶止留菜心离地二寸许以粪土壅平
用大缸覆之缸外以土密壅勿令透气半月后取食其
味最佳
  倒纛菜
每菜一百斤用盐五十两腌了入坛装实用盐澛调毛
灰如乾面糊口上摊过封好不必草塞用芥菜不要落
水晾乾软了用滚汤一焯就起箍篱捞在筛子内晾冷
将焯菜汤晾冷将筛子内菜用松盐些少撒拌入瓶后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34a 页 WYG0881-0412a.png
加晾冷菜澛浇上包好安顿冷地上
  笋鲊
春间取嫩笋剥净去老头切作四分大一寸长块上笼
蒸熟以布包裹榨作极乾投于器中下油用制造与麸
鲊同
  晒淡笋乾
鲜笋猫耳头不拘多少去皮切片条沸汤焯过晒乾收
贮用时米泔水浸软色白如银盐汤焯即腌笋矣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34b 页 WYG0881-0412b.png
  酒豆豉方
黄子一斗五升筛去面令净茄五斤瓜十二斤姜觔十
四两橘丝随放小茴香一升炒盐四斤六两青椒一斤
一处拌入瓮中捺实倾金华酒或酒娘腌过各物两寸
许纸箬札縳泥封露四十九日坛上写东西字记号轮
晒日满倾大盆内晒乾为度以黄草布罩著
  水豆豉法
好黄子十斤好盐四十两金华甜酒十碗先日用滚汤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35a 页 WYG0881-0412c.png
二十碗充调盐作澛留冷定清听用将黄子下缸入酒
入盐水晒四十九日完方下大小茴香(各一/两)草果(五钱/)
官桂(五钱/)木香(三钱/)陈皮丝(一两/)花椒(一两/)乾姜丝(半/)
(斤/)杏仁(一斤/)各料和入缸内又晒又打二日将坛装起
隔年吃方好蘸肉吃更妙
  红盐豆
先将盐霜梅一个安在锅底下淘净大粒青豆盖梅又
将豆中作一窝下盐在内用苏木煎水入白矾些少沿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35b 页 WYG0881-0412d.png
锅四边浇下平豆为度用火烧乾豆熟盐又不泛而红
  蒜梅
青硬梅子二斤大蒜一斤或囊剥净炒盐三两酌量水
煎汤停冷浸之候五十日后卤水将变色倾出再煎其
水停冷浸之入瓶至七月后食梅无酸味蒜无荤气也
 甜食
  炒面方
白面要重罗三次将入大锅内以木爬炒得大熟上卓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36a 页 WYG0881-0413a.png
古轳槌碾细再罗一次方好做甜食凡用酥油须要新
鲜如陈了不堪用矣
  面和油法
不拘斤两用小锅糖卤用二杓随意多少酥油下小锅
煎过细布滤净用生面随手下不稀不稠用小爬儿炒
至面熟方好 先将糖卤熬得有丝棍蘸起视之可斟
酌倾入油面锅内打匀掇起锅乘热拨在案上捍开切
象眼块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36b 页 WYG0881-0413b.png
  雪花酥
油下小锅化开滤过将炒面随手下搅匀不稀不稠掇
离火洒白糖末下在炒面内搅匀和成一处上案捍开
切象眼块
  洒孛你方
用熬么古料熬成不用核桃舀上案摊开用江米末围
定铜圈印之即是洒孛你切象牙者即名白糖块
  酥饼方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37a 页 WYG0881-0413c.png
油酥四两蜜一两白面一斤搜成剂入印作饼上炉或
用猪油亦可蜜用二两尤好
  油儿方
面搜剂包馅作儿油煎熟馅同肉饼法
  酥儿印方
用生面搀豆粉同和用手捍成条如箸头大切二分长
逐个用小梳掠印齿花收起用酥油锅内煠熟漏杓捞
起来热洒白沙糖细末拌之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37b 页 WYG0881-0413d.png
  五香糕方
上白糯米和粳米二六分芡实乾一分人参白术茯苓
砂仁总一分磨极细筛过用白沙糖滚汤拌匀上甑
  煮沙团方
沙糖入赤豆或菉豆煮成一团外以生糯米粉裹作大
团蒸或滚汤内煮亦可
  粽子法
用糯米淘净夹枣栗柿乾银杏赤豆以茭叶或箬叶裹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38a 页 WYG0881-0414a.png
之一法以艾叶浸米裹谓之艾香粽子
  玉灌肺方
真粉油饼芝麻松子胡桃茴香六味拌和成捲入甑蒸
熟切作块子供食美甚不用油入各物粉或面同拌蒸
亦妙
  馄饨方
白面一斤盐三钱和如落索面更频入水搜和为饼剂
少顷操百遍为小块捍开菉豆粉为四边要薄入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38b 页 WYG0881-0414b.png
馅其皮坚
  水滑面方
用十分白面揉搜成剂一斤作十数块放在水内候其
面性发得十分满足逐块抽拽下汤煮熟抽拽得阔薄
乃好麻腻杏仁腻咸笋乾酱瓜糟茄姜腌韭黄瓜丝作
齑头或加煎肉尤妙
  糖薄脆法
白糖一斤四两清油一斤四两水二碗白面五斤加酥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39a 页 WYG0881-0414c.png
油椒盐水少许搜和成剂捍薄如酒钟口大上用去皮
芝麻撒匀入炉烧熟食之香脆
  糖榧方
白面入酵待发滚汤搜成剂切作榧子样下十分滚油
煠过取出糖面内缠之其缠糖与面对和成剂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39b 页 WYG0881-0414d.png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40a 页 WYG0881-0415a.png
  刀剑录(陶弘景/)
 夫刀剑之由出已久矣前王后帝莫不铸之但以小
 事记注者不甚详录遂使精奇挺异空成湮没慨然
 有想遂为记云
夏禹子帝启在位十年以庚戍八年铸一铜剑长三尺
九寸后藏之秦望山腹上刻二十八宿文有背面面文
为星辰背记山川日月
启子太康在位二十九年岁在辛卯三月春铸一铜剑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40b 页 WYG0881-0415b.png
上有八方面长三尺二寸头方
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岁次甲辰采牛首山铁铸
一剑铭曰夹古文篆书长四尺一寸
殷大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岁次甲子铸一剑长二
尺文曰定光古文篆书
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岁次戊午铸一剑长三尺
铭曰照胆古文篆书
周昭王瑕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岁次壬午铸五剑各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41a 页 WYG0881-0415c.png
投五岳铭曰镇岳尚方古文篆书长五尺
简王夷在位十四年以元年岁次癸酉铸一剑长三尺
铭曰骏大篆书
秦昭王稷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岁次丙午铸一剑长
三尺铭曰诫大篆书
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岁次丁巳采北祗铜铸
二剑铭曰定秦小篆书李斯刻埋在阿房宫阁下一在
观台下长三尺六寸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41b 页 WYG0881-0415d.png
前汉刘季在位十二年以始皇三十四年于南山得一
铁剑长三尺铭曰赤霄大篆书及贵常服之此即斩蛇
剑也
文帝恒在位二十三年以初元十六年岁次庚午铸三
剑长三尺六寸铭曰神龟多刻龟形以应大横之兆帝
崩命入玄武宫
武帝彻在位五十四年以元光五年岁次乙巳铸八剑
长三尺六寸铭曰八服小篆书嵩恒霍华大山五岳皆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42a 页 WYG0881-0416a.png
埋之
宣帝询在位二十五年以本始四年铸二剑长三尺一
曰毛二曰贵以足下有毛故为之皆小篆书
平帝衎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岁次辛酉掘得一剑上
有帝名因服之大篆书
王莽在伪位十七年以建国五年岁次庚午造威斗及
神剑皆练五色石为之铭曰神胜万里伏小篆书长三
尺六寸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42b 页 WYG0881-0416b.png
更始刘圣公在伪位二年自造一剑铭曰更国小篆书
后汉光武秀在位三十三年未贵时在南阳鄂山得一
剑文曰秀霸小篆书帝常服之
明帝庄在位十八年以永平元年岁次戊午铸一剑上
作龙形沈之于洛水中水清时常有见之者
章帝炟在位十三年以建初八年铸一金剑令投于伊
水中以厌人膝之怪弘景按水经云伊水有一物如人
膝头有瓜人浴辄没不复出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43a 页 WYG0881-0416c.png
安帝祜在位十九年以元初六年铸一剑藏峨眉山疑
山王也
顺帝保在位十九年以永建元年铸一剑长三尺四寸
铭曰安汉小篆书后改年号
灵帝宏在位二十二年以建宁三年铸四剑文曰中兴
一剑无故自失并小篆书
魏武帝曹操以建安二十年于幽谷得一剑长三尺六
寸上有金字铭曰孟德王常服之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43b 页 WYG0881-0416d.png
齐王芳以正始六年铸一剑常服之无故自失但有空
匣如故后有禅代之事兆始于此寻为司马氏所废
蜀主刘备以章武元年岁次辛丑采金牛山铁铸八剑
各长三尺六寸一备自服一与太子禅一与梁王理一
与鲁王永一与诸葛亮一与云长一与张飞一与赵云
并是亮书皆作风角处所有令称元造刀五万口皆连
环及刃口列七十二鍊柄中通之兼有二字房子容曰
唐人尚书郎李章武本名方古贞元季年为东平帅李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44a 页 WYG0881-0417a.png
师古判官因理第掘得一剑上有章武字方古博物亚
张茂先亦曰蜀相诸葛孔明所佩剑也乃改名师古为
奏请为章武焉盖蜀主八剑之一也
后主禅延熙二年造一大剑长一丈二尺镇剑口山往
往人见光辉后人求之不获
吴王孙权以黄武五年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
各长三尺九寸刀头方皆是南铜越炭作之文曰大吴
小篆书又赤乌年中有人得淮阴侯韩信剑帝以赐周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44b 页 WYG0881-0417b.png

孙亮以建兴二年铸一剑文曰流光小篆书
孙皓以建衡元年铸一剑文曰皇帝吴王小篆书
晋武帝司马炎以咸宁元年造八千口刀铭曰司马
怀帝炽以永嘉元年造一剑长五尺铭曰步光小篆书
成帝衍以咸和元年造十三口刀铭曰兴国
穆帝𥅆以永和五年于房山造五口剑铭曰五方单符
隶书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45a 页 WYG0881-0417c.png
孝武帝昌明以大元元年于华山顶埋一剑铭曰神剑
隶书
宋武帝刘裕以永初元年铸一刀铭其背曰定国小篆
书长四尺后入于梁
少帝义符以景平元年造一刀铭曰五色小篆书
后废帝昱以元徽二年于蒋山顶造一剑铭曰永昌篆

顺帝准以升明元年掘得一刀铭曰上血其刀照一室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45b 页 WYG0881-0417d.png
帝奇之至二年七月帝使杨玉候织女玉候女不得惧
死用以弑帝果如铭故知吉凶其徵先见矣
齐高帝萧道成以建元二年造一刀铭曰定业长五尺
篆书自制之
明帝鸾以建武二年造一刀铭曰朝仪长四尺小篆书
梁武帝萧衍以天监二年即位至普通中岁在庚子命
弘景造神剑十三口用金银铜铁锡五色合为之长短
各依剑术法文曰服之者永治四方并小篆书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46a 页 WYG0881-0418a.png
  诸小国刀剑总在此
前赵刘渊以元熙二年造一刀长三尺九寸文曰灭贼
隶书
后赵石勒以建平二年造一刀用五百金工用万人头
尖长三尺六寸铭曰建平隶书勒未贵时耕地得一刀
铭曰石氏昌篆书
石季龙以建武十四年造一刀长五尺铭曰皇帝石氏
隶书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46b 页 WYG0881-0418b.png
后蜀李雄以晏平元年造刀五百口文曰腾马隶书
前凉张寔造刀百口无故刀尽失文曰霸
后魏昭成帝拓跋犍以建国元年于赤冶城铸刺刀十
口金镂赤冶字
道武帝圭以登国元年于嵩阿铸一剑铭曰镇山隶书
明元帝嗣以泰常元年造一剑长四尺铭背曰泰常至
真君元年有道士继天师白为帝造剑长三尺六寸隶
书因改元真君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47a 页 WYG0881-0418c.png
宣武帝恪以景明元年于白鹿山造一刀文曰白鹿隶

前秦苻坚以甘露四年造一刀用五千工铭曰神术隶

前燕慕容隽以元玺元年造二十八口刀铭曰二十八
将隶书
后燕慕容垂以建兴元年造二刀长七尺一雄一雌隶
书若别处之则鸣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47b 页 WYG0881-0418d.png
后秦姚苌以建初元年造一刀铭曰中山长三尺七寸
隶书
西秦乞伏国仁以建义三年造一刀铭曰建义隶书
后凉吕光以麟嘉元年造一刀铭背曰麟嘉长三尺六

南凉秃发乌孤以太初三年造一刀狭小长二尺五寸
青色匠人曰当作之时梦见一人被朱服云吾是太一
神来看汝作云此刀有献必鸣后落突厥可汗所有也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48a 页 WYG0881-0419a.png
南燕慕容玄明以建平元年作刀四口文曰建平隶书
西凉李皓以永建元年造珠碧刀一口铭曰百胜隶书
北凉沮渠蒙逊以永安三年造刀百口铭曰永安隶书
夏州赫连勃勃以龙升二年造五口刀背刃有龙雀环
兼金镂作一龙形长三尺九寸铭曰古之利器吴楚湛
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迩如风靡草
威服九区宋王刘裕破长安得此刀后入于梁
  吴将刀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48b 页 WYG0881-0419b.png
周瑜作南郡太守造一刀背上有荡寇将军字八分书
蒋钦拜列郡司马造一刀文曰司马隶书
周幼平击曹公胜拜平虏将军因造一刀铭背曰幼平
董元成少果勇自打铁作一刀后讨黄祖于蒙冲河元
成引刀断冲头为二流拜大司马号断蒙刀
潘文拜偏将军为取荆州拜固陵太守因造一刀铭曰
固陵
朱理君少受征讨黄武中累功拜安国将军作一佩刀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49a 页 WYG0881-0419c.png
文曰安国
云长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都山铁为二刀铭曰
万人及后败惜此刀投之水中
张飞初拜新亭侯自命匠鍊赤朱山铁为一刀铭曰新
亭侯蜀大将也后被范强杀强将此刀入于吴
诸葛亮定黔中从青石祠过遂抽刀刺山头刀不拔而
去行人莫测
黄忠汉先主定南郡得一刀赤如血于汉中击夏侯军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49b 页 WYG0881-0419d.png
一日之中手刃百数
  魏将刀
钟会克蜀于成都土中得一刀文曰太一会死入帐下
王伯升伯升后渡江刀遂飞入水
邓艾年十二曾读陈太丘碑碑下掘得一刀黑如漆长
三尺馀刀上常有气凄凄然时人以为神物
董卓少时耕野得一刀无文字四面隐起作山云文斸
玉如泥及卓贵示五官郎将蔡邕邕曰此项羽之刀也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50a 页 WYG0881-0420a.png
袁绍在黎阳梦有一神授一宝刀及觉果在卧所铭曰
思召绍解之曰思召绍字也
郭维于太原得一刀文曰宜为将后遂为将军及与蜀
将战败失此刀
王双曾于市中买得一刀卖人曰得之者贵因不见双
后佩之为魏将后与曹真一刀换也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50b 页 WYG0881-0420b.png
 
 
 
 
 
 
 
 说郛卷九十五上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51a 页 WYG0881-042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说郛卷九十五不    元 陶宗仪 撰
  洞天清录(赵希鹄/)
唐张彦远作閒居受用至首载斋阁应用而傍及酝醢
脯羞之属噫是乃大老姥总督米盐细务者之为谁谓
君子受用如斯而已乎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而风雨
忧愁辄居三分之二其间得闲者才三之一分耳况知
之而能享用者又百之一二于百一之中又多以声色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51b 页 WYG0881-0421b.png
为受用殊不知吾辈自有乐地悦目初不在色盈耳初
不在声尝见前辈诸老先生多畜法书名画古琴旧砚
良以是物明匆净几罗列布置篆香居中佳客玉立相
映时取古人妙迹以观鸟篆蜗书奇峰远水摩娑钟鼎
亲见商周端砚涌岩泉焦桐鸣玉佩不居人世所谓受
用清福孰有踰此者乎是境也阆苑瑶池未必是过人
鲜之知良可悲也余故汇萃古琴研古钟鼎而次凡十
门辨订是否以贻清修好古尘外之客名曰洞天清录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52a 页 WYG0881-0422a.png
若香茶纸墨之属既谱载而已谬误者兹不复赘观者
宜自求之开封赵希鹄序
  古琴辨
   断纹
古琴以断纹为證琴不历五百岁不断愈久则断愈多
然断有数等有蛇腹断有纹横截琴面相去或一寸或
二寸节节相似如蛇腹下纹有细纹断如发千百条亦
停匀多在琴之两傍而近岳处则无之有面与底皆断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52b 页 WYG0881-0422b.png
者又有梅花断其纹如梅花头此为极古非千馀载不
能有也盖漆器无断纹而琴独有之者盖他器用布漆
琴则不用它器安閒而琴日夜为弦所激又岁久桐腐
而漆相离破断纹隐处虽腐磨砺至再重加光漆其纹
愈见然真断纹如剑锋伪则否
   伪断纹
伪作者用信州薄连纸光漆一层于上加灰纸断则有
纹或于冬日以猛火烘琴极热用雪罨激烈之或用小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53a 页 WYG0881-0422c.png
刀刻画于上虽可眩俗眼然决无剑锋亦易辨
   古琴样制
古琴惟夫子列子二样若太古琴或以一段木为之并
无肩腰惟加岳亦无焦尾安焦尾处则横嵌坚木以承
弦而夫子列子样亦皆肩垂而阔非若今耸而狭也惟
此二样乃合古制近世云和样于岳之外刻作云头捲
而下通身如壶瓶此或以夫子样周遍皆作竹节形名
竹节样其异样不一皆非古制又于第四弦下安徽以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53b 页 WYG0881-0422d.png
求异曰此外国琴尤可笑也
   古琴阴阳材
古琴阴阳材者盖桐木而阳日照者为阳不面日者为
阴如不信但取新旧桐木置之水上阳面浮之阴必沈
虽反复之再三不易也更有一验古今琴士所未尝言
阳材琴旦浊而暮清晴浊而雨清阴材琴旦清而暮浊
晴清而雨浊此乃灵物与造化同机缄非他物比也
   取古材造琴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54a 页 WYG0881-0423a.png
古琴最难得于精金美玉得古材者命良工旋制之斯
可矣自昔论择材者曰纸甑水槽木鱼鼓腔败棺古梁
柱榱桷然梁柱恐为重物压损纹理败棺少用桐木纸
甑水槽患其薄而受湿气太多惟木鱼鼓腔晨夕近钟
鼓为金声所入最为良材然亦有敲损之患别有择材
往监今陈述之云昔吴钱忠懿王能琴遣使以廉访为
名而实物色良琴使者至天台宿山寺夜闻瀑布声正
在檐外晨起视之瀑下淙石处正对一屋柱而柱且向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54b 页 WYG0881-0423b.png
日私念曰若是桐木则良琴处在是矣以刀削之果桐
也即赂寺僧易之取阳面二琴材驰驿以闻乞俟一年
斲成献忠懿一曰洗凡二曰清绝遂为旷代之宝后钱
氏纳土太宗朝二琴归御府南渡初流转至霅州叶梦
得上云此乃择材之良法大抵桐材既坚而又历千馀
年木液已尽复多风日吹曝之金石水声感入之所处
在空旷清幽萧散之地而不闻尘凡喧杂之声取以制
琴乌得不与造化同妙以此观之安琴之室亦当如是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55a 页 WYG0881-0423c.png
不宜近尘秽妇女喧杂之地也
   制琴不当用俗工
工人供斤削之役若绳墨尺寸厚薄方圆必善琴高士
主之仍不得促办每一事如槽腹琴面之类一事毕方
治一事必相度审思之既斲削去则不复可增度造一
琴并漆必三月或半年方办合底面必用胶漆如皮纸
厚合讫置琴于卓上横厚木于卓下夹车以篾丝缚之
依法匣讫候一月方解㡳灰必杂以金铜细屑或磁器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55b 页 WYG0881-0423d.png
屑薄如连纸候极乾再上一次面灰用极细骨灰如薄
连纸止一上并一月方乾面上糙漆仅取遮灰光漆糙
底灰漆差厚无害又徽者绳也准绳墨以定声尤宜留
意岂俗工所能哉制造之法诸琴书备载宜择其善者
参用之
   择琴不必泥名
今人见琴池洺中有雷文张越字便以为至宝殊不知
雷张皆开元天宝时人去今能几何若得古材依法留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56a 页 WYG0881-0424a.png
心斲之雷张未必过也惟求其是而已矣
   制琴不必求奇
湖南有范氏曾守土号范连州自能斲琴今有一琴在
折彦质参政家其琴面乃用方二三寸许小桐木片以
胶漆辏成之名曰百衲弹之则与寻常低下琴无异此
何益哉木不成段声必不应又为漆所碍其窒塞可知
折氏至今宝之尤可笑今人或以琴材短不及或自岳
之外别用桐木接之亦不可也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56b 页 WYG0881-0424b.png
   古琴色
古琴漆色历年既久漆光退尽惟黯黯如海舶所货乌
木此最奇古而或者以其无光磨而再漆之不惟顿失
古意且滞琴之声此大戒也
   纯阳琴
底面俱用桐谓之纯阳琴古无此制近世为之取其暮
夜阴雨之际声不沈默必不能达远盖声不实也
   择琴底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57a 页 WYG0881-0424c.png
今人多择面不择㡳纵依法制之琴亦不清盖面以取
声底以匮声底木不坚声必散逸法当取五七百年旧
梓木锯开以指甲搯之坚不可入者方是
   桐木不宜太松
桐木太松而理疏琴声多泛而虚宜择𦂳实而纹理条
条如丝线细密条达不邪曲者此十分良材亦以搯不
入为奇其搯得入而粗疏柔脆者多是花桐乃今用作
漆器胎素者非梧桐也今人多误用之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57b 页 WYG0881-0424d.png
   桐木紫色
桐木年久木液去尽紫色透里全无白色更加细密方
称良材
   熏爆琴材
古人以桐梓久浸水中又取以悬灶上或吹曝以风日
百种用意终不如自然者盖万物在天地间必历年多
然后受阴阳气足而成材自壮而衰衰而老老而死阴
阳之气去尽然后反本还元复与太虚同体其奇好处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58a 页 WYG0881-0425a.png
乃与造化同功此岂人力所能致哉岂吹曝所能成哉
   桐木多等
有梧桐生子如簸箕有花桐春来开花如玉簪而微红
号折桐花青樱桐其实颇堪以榨油有刺桐其木身皆
生刺大如钉鍖(音/斟)
   梓木多等
有楸梓锯开色微紫黑用以为琴底者也有黄心梓其
理正类槠木而极细黄白不堪若作器用难朽非琴材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58b 页 WYG0881-0425b.png
也漆木亦类梓盖取其漆液坚凝古人亦以为材料须
不经取漆而老大者方可用
   琴腹
制琴腹宜安凤足处须小阨之过足则复宽之盖声过
阨则不直达过阨宽则复悠扬而出所以韵长乃唐雷
文秘法此论琴腹横广也面底皆然于阨处穿凿足
   琴足
琴足宜用枣心黄杨及乌木盖取其坚实足之下须令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59a 页 WYG0881-0425c.png
平如铁切忌尖与凹足之柄与琴之凿必小大相当毋
差毫釐若柄小而以纸副之琴声必泛岳轸焦尾亦宜
用此三等木切不可以金玉犀象为饰多诲盗并为琴
害矣
   雷张槽腹法
雷张制槽腹有妙诀于琴底悉洼微令如仰瓦盖谓于
龙池凤沼之弦微令有唇馀处悉洼之正如今铜钱之
背穿眼处有弦凸起令声有关闭既取其面底若如瓦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59b 页 WYG0881-0425d.png
相合而池沼之唇又关闭不直达故声有所匮而不散
岂论琴腹坚深也余尝见毕文简公张越琴于池沼间
以指探之果如此
   琴受土气
古之爱琴者殁则戒子孙藏之冢间或有用石匣者复
出而为世用多是声沈闇闇然盖以受土气多湿气胜
耳法当用大甑蒸之以去湿气一蒸未透再多蒸之于
风日处挂曝经月声复矣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60a 页 WYG0881-0426a.png
   浦江古琴
婺州浦江一士大夫家发地得琴长大有断纹绍兴间
献之御府为巨珰所阻曰此墟墓中物岂宜进御府遂
给还其家至今宝之虽声带浊而以作广陵等大曲弹
愈久而声方出此琴若用前蒸曝法当无比矣
   琴面有穿孔
南昌一士家有古琴面上三穿孔然皆不当弦不碍声
号曰玲珑玉有达官以千缗市之而去绍兴诸暨一士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60b 页 WYG0881-0426b.png
大夫家有一穿孔琴亦不当弦今已转徙他处
   琴案
琴案须作维摩样庶案脚不碍人膝连面高二尺八寸
可入膝于案下而身向前宜石面为第一次用坚木厚
者为面再三加灰漆亦令厚四脚令壮更平不假坫扱
则与石案无异永州石案面固佳然太薄板须厚一寸
半许乃佳若用木面须二寸以上若得大柏大枣木不
用胶合以漆合之尤妙又见今人作琴桌仅容一琴须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61a 页 WYG0881-0426c.png
阔可容四琴长过琴三之一试以案较琴声便可见琴
案上切不可置香炉杂物于前吴自强云山集云于案
面作小水槽不必尔也
   琴室
前辈或埋瓮于地上鸣琴此说恐妄传盖弹琴之室宜
实不宜虚最宜重楼之下盖上有楼板则声不散其下
空旷清幽则声透彻若高堂大厦则声散小阁密室则
声不达园囿亭榭尤非所宜若必幽人逸士于高林大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61b 页 WYG0881-0426d.png
木或岩洞石室之下清旷之地更有泉石之胜则琴声
愈清与广寒月殿何异
   挂琴
挂琴不宜着壁有土气惟纸糊格及漆格上当风处为
妙然须无人往来小儿妇女猫犬所不到处当挂时加
袋以障尘匣之则去袋盖袋能引湿气梅月须早入匣
以厚纸糊缝安楼上阴凉处琴匣之制须低矮窄小仅
可容此琴盖令容受子口仍钉铰加锁若令僮仆抱琴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62a 页 WYG0881-0427a.png
勿横抱多前遇物触损云牙不若于袋上作大襻竖肩
背后则不损然襻须𦂳不可宽
   露下弹琴
露下弹琴而声不泛盖阳材也若钟鸣鸡唱霜清月皎
以阳琴鼓之声更清彻阴材则不然
   弹琴盥手
未弹琴先盥手手泽能腻弦损声夏月尤甚惟早晚差
凉宜弄琴正午炎热非惟汗污天气太燥亦难为弦若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62b 页 WYG0881-0427b.png
阴凉处无害
   焚香弹琴
惟取香清而烟少者若浓烟扑鼻大败佳兴当用水沈
蓬莱忌用龙涎笃耨儿女态者
   对花弹琴
弹琴对花惟岩桂江梅茉莉茶蘼薝卜等香清而色不
艳者方妙若妖红艳紫非所宜也
   弹琴对月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63a 页 WYG0881-0427c.png
夜深人静月明当轩香爇水沈曲弹古调此与羲皇上
人何异但须在一更后三更前盖初更人声未寂三更
则人倦欲眠矣
   弹琴舞鹤
弹琴舞鹤鹤未必能舞观者閧然弹者心不专此与观
优何异诚非君子之事
   临水弹琴
湍流瀑布凡水之有声皆不宜弹琴惟澄净池沼近在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63b 页 WYG0881-0427d.png
轩窗或在竹边林下雅宜对之微风洒然游鱼出听其
乐无涯也
   膝上横琴
春秋二候气清而和人亦中夜多醒月色临窗披衣趺
坐横琴膝上时作小操然须指法精熟方可为此
   蚌徽
古人所以不用金玉而贵蚌徽者盖蚌有光采得月光
相射则愈焕发了然分明此正谓对月及膝上横琴设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64a 页 WYG0881-0428a.png
若金玉则否今人少知此理然当用海产珠蚌更多光

   道人弹琴
道人弹琴琴不清亦清俗人弹琴琴不浊亦浊而况妇
人女子倡优下贱乎
  古砚辨
世之论砚者皆曰多用歙石盖未知有端溪殊不知历
代以来皆采端溪至南唐李主时端溪旧坑已竭故不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64b 页 WYG0881-0428b.png
得已而取其次歙乃端之次其失一也近时好事者作
砚谱惟分端溪上中下三岩而不知下岩惟有旧坑无
新坑上中二岩则皆有旧新坑于歙亦然其失二也世
之论端溪者惟贵紫色而不知下岩旧坑惟有漆黑青
花二种初未尝有紫无它未曾观古砚耳其失三也余
虑世人贵耳鉴而无心赏故述古砚辨惟说端歙二溪
而不它及盖端歙或强以为砚宁不羞见子墨客卿乎
是说非老于用砚者其孰能知之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65a 页 WYG0881-0428c.png
   端溪下岩旧坑
端溪下岩旧坑卵石黑如漆细润如玉扣之无声磨黑
亦无声有眼眼中有晕或六七眼相连排星斗异形石
居水底须千夫堰水汲尽深数丈篝文火下缒深入穴
中方得之此岩南唐时已难得至庆历间坑竭溪下岩
旧坑又一种卵石去臕方得材色紫青黑细如玉有花
点如箸头大其点别是碧玉清莹与砚质不同唐吴淑
砚赋所谓点滴青花是也故名青花子石今讹为青花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65b 页 WYG0881-0428d.png
紫石李长吉诗已讹作紫字其实未尝紫色青黑之中
或有白点如粟排星斗异象水湿方见扣之无声磨墨
亦无声此品南唐时已难得庆历间坑竭已上二品石
久用锋铓愈出不退钝不假磨砻下岩上有一坑出此
二种石别无新坑所谓新坑盖元坑已尽而别开一坑
下岩则否
   端溪中岩旧新坑
端溪中岩旧坑石色紫如新嫩肝细润如玉有眼小如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66a 页 WYG0881-0429a.png
菉豆粒纯绿色而无晕或有绿绦纹或白绦纹如线盖
坚而圆者为眼横而长者为绦纹此种亦是卵石外有
黄臕包络扣之无甚声磨墨亦无声久用锋铓不退不
假磨砻今此坑取之亦竭中岩新坑色淡紫眼如鸲鹆
眼大重晕而𦂳小其中如瞳人状石老者扣之有声嫩
者扣之无甚声磨墨则微有声石有枯润者虽难得然
久用则锋铓退乏必假磨砻今此品难得遂为希奇之
宝百砚之中见一二耳世人见其希有又目未曾见古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66b 页 WYG0881-0429b.png
砚遂目此为下岩旧坑不知此去下岩已低三等矣
   端溪上岩新坑
端溪上岩新旧坑皆色灰紫而粗燥眼大为雄鸡眼扣
之珰珰然磨墨相拒如锯声久用则锋乏光如镜而不
堪用然旧坑差胜新坑今士大夫所藏砚多此品
   他处石类端溪而非端溪者
一种石𤂱石出九溪𤂱溪表淡青里深青紫而带红有
极细润者然以之磨墨则墨涩而不松快愈用愈光而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67a 页 WYG0881-0429c.png
顽硬如镜面间有金线或黄脉直截如界行相间者号
紫袍金带高宗朝戚里吴琚曾以进御不称旨一种辰
沅州黑石色深黑质粗燥或微有小眼黯然不分明今
人不知往往称为黑端溪相去天渊矣今端溪民负贩
者多市辰沅研璞而归刻作端溪样以眩人江南士大
夫被获重价若辰沅人自镌刻者则太雕琢或作荷莲
水波犀牛龟鱼八角六花等样藻饰异常虽极工巧而
材不堪用此亦辨辰沅砚之一法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67b 页 WYG0881-0429d.png
   歙溪龙尾旧坑新坑
歙溪龙尾旧坑新坑色淡青黑湛如秋水并无纹以水
湿之微似紫乾则否细润如玉发墨如汎油并无声久
用不退锋或有隐隐白纹成山水星斗云月异象水湿
则见乾则否此亦是卵石故难得大者不过四五寸多
作月砚就其材也或有纯黑如角者东坡最贵此品今
得之亦贵重不减端溪下岩然龙尾旧坑虽极细犹微
涩墨端溪下岩则直如𨫼盘塌蜡矣以此为辨南唐时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68a 页 WYG0881-0430a.png
方开龙尾旧坑今已无之新坑色亦青黑无纹而粗燥
砺墨退笔久用则钝乏有大盈三尺者
   歙溪罗纹刷丝金银间刷眉子四品新旧坑
四品旧坑并青黑色纹细而质润如玉罗纹真如极细
罗刷丝如发密眉子如甲痕或如蚕大金银间丝亦细
密久用不退锋磨墨无声无阔大者然皆次于龙尾旧
坑亦南唐时开坑今已无如得之贵重不减龙尾旧坑
四品新坑并纹粗而质枯燥且不坚眉子大者或长二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68b 页 WYG0881-0430b.png
三寸刷丝每条相去一二分罗纹如萝茯纹拒墨如锯
久用退乏光硬大者盈一二尺
   金星旧坑新坑
金星新旧坑并粗燥淡青色虽金星满面然砺墨退笔
久用退乏大者盈尺别有一种黑石金星姿质亚端溪
下岩漆黑石乃是万州悬金崖金星石也色漆黑细润
如玉隐隐金星水湿则见乾则否发墨如汎油无声久
用不退乏非歙比也今万崖亦已取尽如得之不减端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69a 页 WYG0881-0430c.png
溪下岩
   银星旧坑新坑
银星新旧坑并粗燥淡青黑色有银星处不堪磨墨工
人多侧取之置其星于外谓之银星墙壁拒墨如锯久
用退乏如镜面大者盈尺
   洮河绿石砚
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
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临洮大河深水之底非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69b 页 WYG0881-0430d.png
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耆旧相传虽知有洮砚然
目所未睹今或有绿石砚名为洮者多是𤂱石之表或
长沙谷山石𤂱石润而光不发墨堪作砥砺耳
   墨玉砚
荆襄鄂渚之间有团块墨玉璞并与端溪下岩黑卵石
同而坚缜过之正堪作砚虽不如玉器出光留其锋耳
但黑中有白玉相间甚者阔寸许玉石谓之间玉玛瑙
其白处又极坚硬拒墨若用纯黑处为砚当在端溪下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70a 页 WYG0881-0431a.png
岩之次龙尾旧坑之上
   砚匣
砚匣不当用五金盖石乃金之所自出金为石之精华
子母同处则子盗母气反能燥石而又诲盗当用佳漆
为之砚虽纸匣盖必令高过寸许方雅观然只用琴光
素漆切记用钿花犀皮之属四角须用布令极牢不宜
用纱匣取其容砚而周围宽三指或作皂绢衬尤妙今
人于匣底作小穴小窍容指本以之出砚而多泄润气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70b 页 WYG0881-0431b.png
令匣稍宽不必留窍或有墨汁流下多污几案又或匣
底之下作豹脚取其可入手指以移重砚此尤非所宜
盖砚实则易发墨虚则否故古人作砚多实其趺又加
以絣褥正为是也
  古钟鼎彝器辨
   三代制
夏尚忠商尚质周尚文其制器亦然商器质素无文周
器雕篆细密此固一定不易之论而夏器独不然余尝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71a 页 WYG0881-0431c.png
见夏雕戈于铜上相嵌以金其细如发夏器大抵皆然
岁久金脱则成阴窍以其刻画处成凹也相嵌今俗讹
为商嵌诗曰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水土传世三等古铜器
铜器入土千年纯青如铺翠其色子后稍淡午后乘阴
气翠润欲滴间有土蚀处或穿或剥并如蜗篆自然或
有斧凿痕则伪也铜器坠水千年则纯绿色而莹如玉
未及千年绿而不莹其蚀处如前今人皆以此二品体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71b 页 WYG0881-0431d.png
轻者为古不知器大而厚者铜性卒未尽其重止能减
二分之一或减半器小而薄者铜性为水土蒸淘易尽
至有锄击破处并不见铜色惟翠绿彻骨或其中有一
线红色如丹然尚有铜声传世古则不曾入水惟流传
人间色紫褐而有朱砂班甚者其班凸起如上等辰砂
入釜以沸汤煮之良久班愈见伪者以漆调朱为之易
辨也
   铜腥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72a 页 WYG0881-0432a.png
三等古铜并无腥气惟土古新出土尚带土气久则否
若伪作者热摩手心以擦之铜腥触鼻可畏
   识文
夏用鸟迹篆商用虫鱼篆周用虫鱼大篆秦用大小篆
汉以小篆隶书三国用隶书晋宋以来用楷书唐秦用
楷隶三代用阴识谓之偃囊字其字凹入也汉以来或
用阳识其字凸间有凹者或用刀刻如镌碑者盖阴识
难铸阳识易为阳识决非古物也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72b 页 WYG0881-0432b.png
   款文
识款篆字以纪功所谓铭书钟鼎款乃花纹以阳识古
器款居外而凸识居内而凹夏周器有款有识商器多
无款有识
   款识真伪
古人作事必精致工人预四民之列非若后世贱丈夫
之事故古器款必细如发而匀整分晓无纤毫模糊识
文笔画宛宛如仰瓦而又大小深浅如一亦明净分晓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73a 页 WYG0881-0432c.png
无纤毫模糊此盖用铜之精者并无砂颗一也良工精
妙二也不吝工夫非一朝夕所为三也今设有古器款
识稍或模糊必是伪作颜色臭味亦自不同
   蜡模
古者铸器必先用蜡为模如此器样又加款识刻画毕
然后以小桶加大而略宽入模于桶中其桶底之缝微
令有丝线漏处以澄泥和水如薄糜日一浇之候乾再
浇必令周足遮护讫解桶縳去桶板急以细黄土多用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73b 页 WYG0881-0432d.png
盐并纸筋固济于元澄泥之外更加黄土二寸留窍中
以铜汁泻入然一铸未必成此所以为之贵也
   句容器
句容器非古物盖自唐天宝间至南唐后主时于升州
句容县置官场以铸之故其上多有监官花押其轻薄
漆黑款细虽可爱然要非古器岁久亦有微青色者世
所见天宝时大凤环瓶此极品也
   伪古铜器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74a 页 WYG0881-0433a.png
其法以水银杂锡汞即今磨镜药是也先上在新铜器
上令匀然后以酽醋调细碙砂末笔蘸匀上候如蜡茶
之色急入新汲水浸之即成蜡茶色候如漆色急入新
汲水浸即成漆色浸稍缓则变色矣若不入水则成纯
翠色三者并以新布擦令光莹其铜腥为水银所匮并
不发露然古铜声彻而清新铜声洪而浊不能逃识者
之鉴
   古铜瓶钵养花果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74b 页 WYG0881-0433b.png
古铜器入土年久受土气深以之养花花色鲜明如枝
头开速而谢迟或谢则就瓶结实若水锈传世古则尔
陶器入土千年亦然
   古铜器灵异
古铜器多能辟祟人家宜畜之盖山精木魅之能为祟
者以历年多耳三代钟鼎彝器历年又过之所以能辟
祟范文正公家有古镜背具十二时如博棋子每至此
时则博棋子明如月循环不休又有士人家五十二钟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75a 页 WYG0881-0433c.png
能应时自鸣非古器之灵异乎
   古印章
古之居官者必佩印以带穿之故印鼻上有穴或以铜
环相绾汉印多用五字不用擘窠篆上移篆画停匀故
左有三字右有二字者或左二字右三字者其四字印
则画多者占地多少者占地少三代以前尚如此今则

   古器无识文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75b 页 WYG0881-0433d.png
古人惟钟鼎祭器称功颂德则有识盘盂寓戒则有识
它器亦有无识者不可遽以为非古但辨其体质款文
颜色臭味则无馀蕴矣
   刁斗镌斗
字书曰刁斗以行军昼炊夕击今世所见古刁斗柄长
尺四五寸其斗仅可容勺合如此则恐非炊具击之则
可此物乃新莽时铸威斗厌胜家所用耳或于上刻贰
师将军字及其它官号尤表其伪大抵刁斗如世所用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76a 页 WYG0881-0434a.png
有柄铫子宜可炊一人食即古之刁斗讹刁斗字为铫
字尔字书以铫为田器不言可知也若镌斗亦如今有
柄斗而加三足予尝见之辨其质与色真三代物盖刁
镌皆有柄故皆谓之斗刁无足而镌有足尔又字书以
镌为温器盖古以鼎烹夫鼎大卒难至热故温已烹之
冷物今一二人食则用镌余所见者正然
   鼎大小
予犹及见汉馆陶候鼎可容今之斗则三代可知矣然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76b 页 WYG0881-0434b.png
近世所存古鼎或有容一升半升者考其款识则真古
物也亦谓之鼎鼎乃大烹之器岂尔耶此盖古之祭器
名曰从彝曰从则其品不一盖以贮已熟之物以祭宗
庙象鼎之器形而实非鼎也犹今人食器亦有象鉝釜
者凡曰鬲曰匜曰献曰尊其形有甚小者皆然故小尊
或识曰宝尊彝
   香炉
古以萧艾达神明而不焚香故无香炉今所谓香炉皆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77a 页 WYG0881-0434c.png
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爵炉则古之爵狻貌炉则古踽
足豆香毬则古之𩰿其等不一或有新铸而象古为之
者惟博山炉乃汉太子宫所用者香炉之制始于此亦
有伪者当以物色辨之
   古器不知名
馀姚一达官家有古铜盆大如火炉而周回有十二环
婺州马铺岭人家掘得古铜盆而两环在腹下足之上
此二器文字所不载或以环低者为古欹器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77b 页 WYG0881-0434d.png
   追蠡
禹之声尚文王之声以追蠡赵岐注以追为钟纽于义
未安追者琢也诗云追琢其章今画家滴粉令凸起犹
谓之追粉所谓追蠡盖古铜器款文追起处漫灭也赵
氏释蠡为绝亦非绝盖剥蚀也今人亦以器物用久而
剥蚀者为蠡
   舂陵冢镜
道州民于舂陵侯冢得一古镜于背上作菱花四朵极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78a 页 WYG0881-0435a.png
精巧其镜面背用水银即今所谓磨镜药也镜色略昏
而不黑并无青绿色及剥蚀处此乃西汉时物入土千
馀年其质并未变信知古铜器有青绿剥蚀者非三代
时物无此也
   晋冢古器
或傅嵊县僧舍治地得砖上有永和字及得铜器如今
香炉而有盖盖上仰三足如小竹筒空而透上筒端各
有一飞鹤炉下亦三足别有铜盆承之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78b 页 WYG0881-0435b.png
  怪石辨
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岩岫耸秀嵚嵌之状可登几案观
玩亦奇物也其馀有灵璧英石道石融石川石桂川石
邵石太湖石与其它杂石亦出多等今列于其后
   灵璧石
灵璧石出绛州灵璧县其石不在山谷深山之中掘之
乃见色如漆间有细白纹如玉然不起峰亦无岩岫佳
者如菡萏或如卧牛如蟠螭扣之声清越如金玉以利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79a 页 WYG0881-0435c.png
刀刮之略不动此石能收香斋阁中有之则香云终日
盘旋不散不取其有峰也伪者多以太湖石染色为之
盖太湖石亦微有声亦有白脉然以利刀刮之则成屑
   英石
英州山此石如铜矿声亦如铜倒悬生岩下以锯取之
故底有锯痕大者或长七八尺起峰至二三寸亦几案
奇玩然色润者可爱枯燥者不足贵也
   道石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79b 页 WYG0881-0435d.png
道州石亦起峰可爱但石粗又枯燥之甚且体脆不任
冲撞
   融石
融州老君洞所出亦起峰粗燥体脆又甚于道州石
   川石
奇耸高大可爱然多人力雕刻后置急水中舂撞之其
色枯燥
   桂川石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80a 页 WYG0881-0436a.png
靖江府所出虽出自然然石粗而色不佳或有玲珑者
雅宜置之花槛中它无用也
   邵石
宝庆府所出色黑多以作博棋子刻作笔架并无自然
峰峦
   太湖石
出平江太湖土人取大材或高一二丈者先雕刻置急
水中舂撞之久如天成或用烟薰或染之色亦能黑微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80b 页 WYG0881-0436b.png
有声宜作假山用
   怪石有水自出
绍兴一士大夫家有异石起峰峰之趾有一穴中有水
应潮自生以之供研滴嘉定间越师以重价得之
   东坡小有洞天
东坡小有洞天石石下作一座子座中藏香炉引数窍
正对岩岫间每焚香则烟云满岫今在豫章郡山谷家
其家珍重常与谷身同置一匣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81a 页 WYG0881-0436c.png
  研屏辨
   山谷乌石砚屏
古有研屏或铭砚多镌于砚之底与侧自东坡山谷始
作研屏既勒铭于砚又刻于屏以表而出之山谷有乌
石研石屏今在婺州义乌一士夫家南康军乌石盖乌
石坚耐它石不可用也
   宣和玉屏
洪景卢夷坚志云一士夫赴官就道其子妇方怀妊轿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81b 页 WYG0881-0436d.png
夫颠仆而半产乃翁呼轿夫欲治之夫曰逼晓不辨道
路为一石所碍翁不信亲往视之匾阔微吐良玉璞也
携诸玉工解作三片青质白章成山林云月飞鸟象历
历分明自取其二以一谢工工治作屏因贵珰以献御
府惜其无对召工问之工具以士夫姓名对被旨以重赏
宣辏成三屏置之玉虚殿
   永州石屏
永州祁阳石虽成纹景丛杂不清远又多刻画而成以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82a 页 WYG0881-0437a.png
手摸之有凸凹可验间有自然者不甚佳
   蜀中松林石
蜀中有石解开自然有小松形或三五十株行列成径
描画所不及又松止高二寸正堪作研屏之式止须连
腔脚高尺一二寸许阔尺五六寸许方与盖小研相称
若高大非所宜其小研相称若高大腔宜用黑漆并乌
木不宜用钿花犀牛之属
   画屏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82b 页 WYG0881-0437b.png
取名画极低小者嵌屏腔亦佳但难得耳古人多留意
作玩面大如小碗者亦宜嵌背苟非名笔则不可或用
古人墨迹亦妙
  笔格辨
   玉笔格
惟黑白琅玕三种玉可用须镌刻象山峰耸秀而不俗
方可或碾作蛟螭尤佳尝见一士家用玉作二小儿交
臂作戏面白头黑而红脚白腹以之格笔奇绝或以小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83a 页 WYG0881-0437c.png
株珊瑚为之以其有枝可以为格也
   铜笔格
铜笔格须奇古者为上然古人少曾用笔格今所见铜
铸盘螭形圆而中空者乃古人镇纸非笔格也
   石笔格
灵璧英石自然成山形者可用于石下作小漆朱座高
半寸许奇雅可爱
  水滴辨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83b 页 WYG0881-0437d.png
   晋人水盂
余尝见长沙故官家有小铜器形如桶可容一合号右
军砚水盂其底内有永和字此必晋人贮水以添砚池
者也古人无水滴晨起则磨墨汁盈砚池以供一日用
墨尽复磨故有水盂
   铜水滴
铜性猛烈贮水久则有毒多脆笔毫又滴上有孔受尘
水所以不清故铜器不用金银锡者尤猥俗今所见铜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84a 页 WYG0881-0438a.png
犀牛天禄蟾蜍之属口衔小盂者皆古人以之贮油点
灯今误以为水滴耳正堪作几案玩具
  古翰墨真迹辨
   南北纸
北纸用横帘造纸纹必横又其质松而厚谓之侧理纸
桓温问王右军求侧理纸是也南纸用竖帘纹必竖若
二王真迹多是会稽竖纹竹纸盖东晋南渡后难得北
纸又右军父子多在会稽故也其纸止高一寸许而长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84b 页 WYG0881-0438b.png
尺有半盖晋人所用大率如此验之兰亭押缝可见
   硬黄纸
硬黄纸唐人用以书经染以黄檗取其辟蠹以其纸如
浆泽莹而滑故善书者多取以作字今世所有二王真
迹或有硬黄纸皆唐人仿书非真迹也
   建安帖真迹
王氏所藏右军建安帖真迹今在长沙士夫家其帖末
云四月五日羲之报建安灵柩至胡世将曾以此帖勒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85a 页 WYG0881-0438c.png
于豫章其建安灵柩字提起别作一行盖古人简帖写
至它人事或称尊长者其处皆如今人提空此常事也
予屡见硬黄仿书亦然今长沙所见建安二字乃与羲
之报字相连而不提空岂有硬黄提空而真迹反不提
空此乃拓淳化阁帖赝作无疑盖太宗朝刻淳化阁帖
乃侍书待诏王著摹勒者小人不学故于古人提空处
皆联属之此犹可也至于虫鼠侵蚀与字之漫灭者皆
不空缺而强率联之故多读不成鬻书者多以故纸浸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85b 页 WYG0881-0438d.png
汁染旧迹墨又以杂朱作为印章令昏闇殊不知尘水
浸纸表里俱透若自然旧者其表故色其里必新微揭
视之则见之矣古人印章必用上等朱譬如古画着色
愈久愈新初未尝昏闇也
   鲁公真迹
颜鲁公之后寓居永嘉好事者守郡闻其家有鲁公真
迹一筐以狱事罗织之而择其尤者摹郡斋筐书遂归
泉南晚年卜居武夷之下以声妓自随一夕暴雨洪水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86a 页 WYG0881-0439a.png
发漂所居无纵迹其人暴尸溪侧筐不知所在
   宋朝名贤书
朝中名贤书惟蔡莆阳苏许公易简苏东坡黄山谷苏
子美秦淮海李龙眠米南宫吴练塘傅朋王逸老皆比
肩古人莆阳典重有法度许公无愧杨法华东坡草圣
得意咄咄逼颜鲁公山谷乃悬腕书深得兰亭风韵然
行不及真草不及行子美乃许公之孙自有家法草圣
可亚张长史淮海专学钟王小楷姿媚遒劲可爱龙眠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86b 页 WYG0881-0439b.png
于规矩中特飘逸绰有晋人风度南宫本学颜后自成
一家于侧掠拿趯动循古法度无一笔妄作练塘深入
太史之室时作钟体逸老殆欲欺凌怀素或谓过矣
  古今石刻辨
   北碑纸
北纸用横帘其质松而厚不甚渗墨以手拂之如薄云
之过青天犹隐隐见白纸处凡北碑皆然且不用油蜡
可辨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87a 页 WYG0881-0439c.png
   御府珍储
徽宗御府所储书其前必有御笔金书小楷标题后有
宣和玉瓢御宝淳祐壬寅于临安客舍见永嘉一士人
藏一法帖乃唐人硬黄仿右军书前有金字御笔云王
右军书长者帖后有宣和玉瓢样御宝今售墨迹者或
云古人真迹皆笔势相联属后世赝作者必逐字为之
殊不知此论行草者也若楷书则此说难用古人真字
迹书虽不连而意实相联属观其意可也若泥其说误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87b 页 WYG0881-0439d.png

   古人用墨
古人晨起必浓磨墨汁满研池中以供一日之用用不
尽则弃去来早再作故池必大而深其真草篆隶皆用
浓墨至行草过笔处虽如丝发其墨亦浓近世独吴传
朋深得古人笔法其它不然也
   响榻伪墨迹
以纸加碑上贴于窗户间以游丝笔就明处圈却字画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88a 页 WYG0881-0440a.png
填以浓墨谓之响榻然圈隐隐犹存其字亦无精采易

   真迹难存
世言纸之精者可及千年今去二王才八百馀年而片
纸无存不独晋人如唐世善书之迹甫三百馀年亦希
如星凤何也尝考其故盖物之奇异者常聚于富贵有
力之家一经贼盗水火则举群失之非若它物散落诸
处犹有存者桓玄之败取法书名画一夕尽焚所丧几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88b 页 WYG0881-0440b.png
何哉良可悲也
  古今纸花印色辨
   淳化阁帖
太宗朝搜访古人墨迹令王著铨次用枣木板摹刻十
张于秘阁故时有银锭纹前有界行目录者是也当时
用李廷圭墨拓打手揩之不污手惟亲王宰执使相拜
除乃赐一本人间罕得当时每本价已百贯文至庆历
间禁中火灾其板不存今所见阁帖多乏精神焉有绛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89a 页 WYG0881-0440c.png
帖以阁本重摹而秘阁反不如绛帖精神乎则此可以
观也
   绛帖
绛州法帖二十卷乃潘舜臣用淳化帖重模而参入别
帖然比今所见阁帖精神周足舜臣事力单微而自能
镌石虽井阑阶砌背遍刻无馀所以段数最多或长尺
馀者舜臣死二子析而为二长者负官钱没入十卷于
绛州绛守重模下十卷足之幼者复重摹上十卷亦足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89b 页 WYG0881-0440d.png
成一部于是绛州有公私二本靖康兵火石并不存金
人百年之间重模至再庆元间予官长沙尝见旧宰执
家有南渡初亲自北方携得舜臣元所刻未分析时二
十卷其家珍藏非得千缗官陌不肯与人乃北纸北墨
精神焕发视金世所摹者天渊矣
   潭帖
淳化阁帖既颁行潭州即模刻二本谓之潭帖予尝见
其初本当与旧绛帖雁行至庆历八年石已残缺永州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90a 页 WYG0881-0441a.png
僧希白重摹东坡犹嘉其有晋人风度建炎金骑至长
沙守城者以为炮石无一存者绍兴初第三次重摹失
真远矣
   临江帖
刘次庄模阁帖于临江用工颇精致且石坚至今不曾
重模独二卷略残缺然拓本既多颇失锋芒今若得初
本锋芒未失者当在旧绛帖之次新潭帖之上然其释
文间有讹处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90b 页 WYG0881-0441b.png
   蔡州帖
上蔡临模绛帖上十卷虽比旧绛帖少下十卷而迥出
临江之上予尝见于长沙两府刘轙家
   武冈帖
武冈军重摹绛帖二十卷殊失真石且不坚易失精神
后有武臣守郡嫌其字不精采令匠者即旧画重刻谓
之洗碑遂愈不可观其释文犹舛谬然武冈纸类北纸
今东南所见绛帖多武冈初本耳验其残缺处自可见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91a 页 WYG0881-0441c.png
   武陵帖
武陵帖亦二十卷杂取诸帖重摹而参以人间未见者
其间惟右军小字黄庭最妙他帖无所用也
   彭州帖
彭州帖亦刻历代法帖十卷不甚精采纸色类北纸人
多以为北帖
   元祐秘阁续帖
元祐中奉旨以淳化阁帖之外续所得真迹刻续法帖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91b 页 WYG0881-0441d.png
元本在禁中后过太清楼今会稽重摹本无不减古绛
帖也
   又名太清楼帖
淳化秘阁帖板虽禁中火灾不存而真迹皆藏御府至
徽宗朝奉旨以御府所藏真迹重刋于太清楼而参入
他奇迹甚多其中间有兰亭者是也名曰太清楼帖
   淳熙秘阁续法帖
高宗圣学天成奎文焕发肆笔成书垂法万世寿皇重规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92a 页 WYG0881-0442a.png
叠矩宸画尤妙南朝访遗书多得晋唐旧迹至熙淳间
奉旨以御府珍储摹勒入石名淳熙秘阁续帖置秘书
省宝庆火灾其石不存
   汝州帖
汝州帖乃王采辅道摘诸帖中字牵合为之每卷后有
汝州印为黄伯思所掊击不值壹文今会稽又以汝帖
重开谓之兰亭帖真实侈靡耳宋宣献公刻赐书堂帖
于山阳金乡首载古钟鼎器识文绝妙但二王帖诠择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92b 页 WYG0881-0442b.png
未精今若不存胡龙学世将刻豫章法书种种精妙今
已重模后有小字隶书范忠宣公子弟戒者是初本许
提学闲刻二王帖于临江模勒极精诚少诠择庐江李
氏刻甲秀堂帖前有王颜书多世所未见但继以本朝
名公书颇多大抵今人书自当作一等耳曹尚书彦约
刻星凤楼帖于南康军虽以众刻重模精善不苟并无
今人书韩郡王侂胄刻群玉堂帖所载前代遗迹多有
未见者后亦多本朝人书韩败后入秘书省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93a 页 WYG0881-0442c.png
   兰亭帖
兰亭帖世以定武本为冠自薛珦作帅别刻石易去于
元石镌损清流带映四字以惑人然元本亦有法可辨
镌损四字一也管弦之盛上不损处若八行小龟形二
也是日也观宇宙两行之间界行最肥而直界伸脚十
字下出横阑外三也管弦之盛盛字之刀锯利如钩四
也痛字改笔处劲不模糊五也兴感之由由字类申列
叙之列其坚如铁钉此其大略也然定武又自有肥瘦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93b 页 WYG0881-0442d.png
二本而镌损者乃瘦本为真定武无疑何以知之今复
州本以真定武本重模亦镌损四字其字极瘦王顺伯
尤延之争辨如聚讼然瘦本风韵竟胜岂能逃识者之
鉴其瘦本之石宣和间就薛珦家宣取收入禁中龛于
睿思殿东壁建炎南渡宗泽遣人护送此石至维扬金
犯维扬不知所在或云金人以毡裘裹之车载而去
   乐毅论
世传二王帖皆以真迹摹勒独乐毅论就石书丹其石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94a 页 WYG0881-0443a.png
在高学士绅家已残缺至海字后转属赵立之处今重
摹者犹有赵立之印予嘉熙庚子自岭右回至宜春见
元本于一士人家用北纸北墨无一字残缺而清劲遒
媚正类兰亭字形比今世所见重摹本几小一倍此盖
齐梁间拓本真人间希世之宝
   钟元常帖
钟元常力命帖惟此本与潭州本佳它无足取
   颜碑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94b 页 WYG0881-0443b.png
颜碑在南北者尚多麻姑坛记吴兴石柱志旧本千禄
寺妙喜寺记西林题名皆绝品也
   欧阳小字千文
欧阳小字千文在邢州温彦博墓志在东京九成宫碑
仲夏兰若二帖化度寺碑丹州刺史碑并在北方会稽
高续古家有重摹化度寺碑咄咄逼真
   雁塔题名
此帖有北本彭州本然北本为上彭本颇失真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95a 页 WYG0881-0443c.png
   徐骑省小篆
徐铉深得古小篆法有篆千文刻石南昌精妙无愧古
人今已重摹
   绥蛮校尉
予溯潇湘历衡潭永全道五郡并无古刻惟道州有汉
绥蛮校尉能君之碑若浯溪中兴颂乃唐中世所立尔
亦打石之工人每因旧迹加洗刻以为衣食业故愈失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95b 页 WYG0881-0443d.png
   南岳碑
余尝见南岳一僧云岳山多秦汉以来碑在林莽蔽翳
间寺僧惧为官司所扰匿不敢言亦不敢迁至屋下故
愈为霜露剥蚀良可叹也
   伪作王大令书
山阴僧伪作王大令书保母墓志韩侂胄以千缗市其
石予每疑其赝作殊无一点大令气象及见东坡所作
子由保母墓志语则僧实伪也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96a 页 WYG0881-0444a.png
  古画辨
古人远矣曹不兴吴道子近世人耳犹不复见一笔况
顾陆之徒其可得见之哉是故论画当以目见者为准
若远指古人曰此顾也此陆也不独欺人实自欺尔故
言山水则当以李成范宽花果则赵昌王友花竹翎毛
则徐熙黄筌崔白崔顺之马则韩伯时牛则厉范二道
士仙神则孙太古神怪则石恪猫犬则何尊师周炤得
此数家已为奇妙士大夫家或有收其妙迹者价已千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96b 页 WYG0881-0444b.png
金矣何必远求太古之上耳目之所不及者哉
   李营丘
营丘作山水危峰奋起蔚然天成乔木倚磴下自成阴
轩甍閒雅悠然远眺道路深窈俨然深居用墨颇浓而
皴散分晓凝坐观之云烟忽生澄江万里神变万状予
尝见一双幅每对之不知身在千岩万壑中
   范宽
范宽山川浑厚有河朔气象瑞雪满山动有千里之远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97a 页 WYG0881-0444c.png
寒林秀孤挺然自立物态严凝俨然三冬在目
   赵昌王友
赵昌折枝有工花则含烟带雨笑脸迎风果则赋形夺
真莫辨真伪设色如新年远不退王友乃昌之上足赋
形入昌之室写生则未逮继友之后者惟长沙吴泽也
   徐熙黄筌
徐熙乃南唐处士腹饱经史所作寒芦荒烟水鸟野凫
自得天趣黄筌则孟蜀王画师目阅富贵所作多绮园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97b 页 WYG0881-0444d.png
花锦真似粉堆者而不作圈线孔雀鸂鶒艳丽之禽动
止生意
   崔白
崔白作花鸟必先作圈线劲利如铁丝填以众彩逼真
如生所画荷芦飒然风生顺之乃白之孙绰有祖风所
作翎毛独步天下上有御宝乃顺之所作玉虚败立屏
面流落人间徽庙时以价得之
   韩干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98a 页 WYG0881-0445a.png
干与李杜同时所作马世间见一二长幅上作街道阑
干不作马拢并无他物象其马神骏不可名状
   李伯时
伯时惟作水墨不曾设色其画殆无滞笔凡有笔迹重
浊者伪作其于人物面相尤妙
   厉归真
厉归真范子泯皆异人厉多作寒林而牛则远观如活
近视有未工处范多作杨柳笔嫩而牛亦不及厉然二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98b 页 WYG0881-0445b.png
家近时所无
   孙太古
太古蜀人多用游丝笔作人物而失之软弱出伯时下
然衣褶宛转曲尽过于李
   石恪
恪亦蜀人其画鬼神奇怪笔画劲利前无古人后无作
者亦能水墨作蝙蝠水螭之属笔画轻盈而曲尽其妙
   何尊师周炤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99a 页 WYG0881-0445c.png
尊师不知何许人炤则熙宁画院祗应所作猫犬何则
有士夫气周则工人态度生动自然二家皆有
   直幅横帔
古画多直幅至有画身长八尺者双幅亦然横披始于
米氏父子非古制也
   画绢
河北绢经纬一等故无背面江南绢则经粗而纬细有
背面唐人画或用捣熟绢为之然正是生捣令丝褊不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99b 页 WYG0881-0445d.png
碍笔非如今煮练加浆也古绢自然破者必有鲫鱼口
与雪丝伪作者则否或用绢包硬物椎成破处然绢本
坚易辨也
   古画色
古画色黑或淡墨则积尘所成有一种古香可爱若伪
作者多作黄色而鲜明不尘暗此可辨也
   古画轴
古人多作簪顶轴小而重今人所用如蔗段大而轻古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00a 页 WYG0881-0446a.png
人用枣木降真或乌木象牙它木不用
   米氏画
米南宫多游江浙间每卜居必择山水明秀处其初本
不能作画后以目所见日渐摹仿之遂得天趣其作墨
戏不专用笔或以纸筋或以蔗滓或以莲房皆可为画
纸不用胶矾不肯于绢上作今所见米画或用绢者后
人伪作米父子不如此
   杨补之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00b 页 WYG0881-0446b.png
临江杨无咎补之学欧阳率更楷书殆所逼真以其笔
画劲利故以之作纸梅下笔便胜花光仲仁补之尝游
临江城中一娼馆作折枝梅于乐工矮壁至今往来士
夫多往观之娼藉此以壮门户端平间为偷儿窃去其
壁车马顿希今江西人得补之一幅梅价不下百千金
又诗笔清新无一点俗气惜其生不遇苏黄诸公今人
止以能作墨梅目之竟无品题之者
   名画多无对轴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01a 页 WYG0881-0446c.png
郭忠恕石恪厉归真范子泯辈皆异人人家多设绢素
笔研以伺其来而求画然将成必醉间有得之者不过
一幅半幅耳李营丘范宽皆士大夫遇其适兴则留数
笔岂能有对轴哉今人或以孤轴为慊不足与之言画

   挂画
择画之名笔一室止可三四轴观玩三五日别易名笔
则诸轴皆见风日决不蒸湿又轮次挂之则不惹尘埃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01b 页 WYG0881-0446d.png
时易一二家则看之不厌然须得谨愿子弟或使令一
人细意捲舒出纳之日用马尾或丝拂轻拂画面切不
可用棕拂室中切不可焚沈香降真脑子有油多烟之
香止宜蓬莱笺耳窗牖必油纸糊户口常垂帘一画前
必设一小案以护之案上勿设障面之物止宜香炉琴
砚极暑则室中必蒸热不宜挂壁大寒于室中渐著小
火假如二月天气候挂之不妨然遇寒必入匣恐冻损
   装褙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02a 页 WYG0881-0447a.png
画不脱落不宜数装褙一装褙则一捐精神此决然者
至墨迹亦然
   古画绢
古画绢脱以手指点之皆能破损一坏则不可复救又
有酒馀污染食油腻此皆大戒切须片纸先写此粘窗
以呈客方可引客入观然又多以此获罪于贵客所以
人家有法书名画止可时以自娱苟以奇品自衒诚贾
祸之媒切宜谨之墨迹法帖亦然若古钟鼎尤脆烂者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02b 页 WYG0881-0447b.png
手触之则縻溃米元章之言如此
   辨名画
人物顾盼语言花果迎风带露飞禽走兽精神脱真山
水林泉清泉幽旷屋庐深远桥彴往来山脚入水澄明
水源来历分晓有此数端虽不知名定知妙手
   辨谬画
人物如尸似塑花果类瓶中所插飞禽走兽但取皮毛
山水林泉清閒幽旷模糊遮掩屋庐高大不称桥彴强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03a 页 WYG0881-0447c.png
作断形山脚水而水源无来历凡此数病皆谬笔也
   名画印识
郭熙画于角有小熙字印赵大年永年则有大年某年
笔记永年某年笔记萧照以姓名作石鼓文书崔顺之
书姓名于叶下易元吉书于石间王晋卿家藏则有宝
绘堂方寸印米元章有米氏翰墨米氏审定真迹等印
或用团印中作米芾字如蛟形江南李主所藏则有建
业文房之印内合同印陈简斋则有无住道人印苏武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03b 页 WYG0881-0447d.png
功家则有许国后裔苏耆国老等印东坡则用二寸长
形印文曰赵郡苏轼图籍吴传朋则曰延州吴说又曰
吴说私印
   异画
石恪作飞鼠张之则鼠不入室何尊师作猫则鼠皆远
避关仝于霅川长兴成山寺罗汉壁作猿鹤皆走而复
归吴道子作山水小龙在姑苏达官家舒之则云雾生
信州怀玉山有名画画罗汉郡中每迎请祈雨常有一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04a 页 WYG0881-0448a.png
二身飞还寺中
   宋复古
宋复古作潇湘八景初未尝先命名后人自以为洞庭
秋月等目之今画人先命名非士夫也
   卢楞伽
唐卢楞伽笔世人罕见余于道州见所作罗汉十六衣
纹真如铁线惟崔白作圈线颇得绪馀至伯时方不及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04b 页 WYG0881-0448b.png
   画无笔迹
画无笔迹非谓其墨淡模糊而无分晓也正如善书者
藏笔锋如锥画沙印泥耳书之藏锋在乎执笔沈著痛
快人能知善书执笔之法则能知名画无笔迹之说故
古人如王大令今人如米元章善书必能画善画必能
书实一事尔
   画家点睛
人物鬼神生动之物全在点睛睛活则有生意宣和画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05a 页 WYG0881-0448c.png
院工或以生漆点睛然非要诀要须先圈定目睛填以
藤黄夹墨于藤黄中以佳墨浓加一点作瞳子然须要
参差不齐方成瞳子又不可块然此妙法也
   摹临
临者谓以元本置按上于傍设绢素象其笔而作之缪
工决不能摹此则以绢加画上摹之墨稍浓则透元本
顿失精神若以名画借摹临是自弃也就人借而不从
尤非明鉴者也米元章就人借名画辄模本以还而取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05b 页 WYG0881-0448d.png
其元本人莫能辨此人定非鉴赏之精也
   金碧山水
唐小李将军始作金碧山水其后王晋卿赵大年近日
赵千里皆为之大抵山水初无金碧承墨之分要在心
匠布置如何耳若多用金碧如今生色罨画之状而略
无风韵何取乎墨其为病则均耳
   画忌如印
画忌如印吴道子作衣纹或挥霍如莼菜条正避此病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06a 页 WYG0881-0449a.png
耳由是知李伯时孙太古专作游丝犹未尽善李伯有
逸笔太古则去吴天渊远矣
 
 
 
 
 
 
说郛 卷九十五上 第 106b 页 WYG0881-0449b.png
 
 
 
 
 
 
 
 说郛卷九十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