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负暄野录 卷上
负暄野录 卷上 第 1a 页 WYG0871-003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负暄野录卷上      宋 陈槱 纂
  总论古今石刻
古者金铜等器物其款识文字皆以胚冶之后镌刻非
若今人就范模中经铸成者余于武陵郡开元寺铁塔
上见镌刻经咒之属皆是冶铸后为之至于石刻率多
用粗顽石又字画入石处甚深至于及寸其镌凿直下
往往至底乃反大于面所谓如蠹虫钻镂之形非若后
负暄野录 卷上 第 1b 页 WYG0871-0032d.png
世刻削丰上锐下似茶药碾槽状故古碑之乏也其画
愈肥近世之碑多乏也其画愈细愈肥而难漫愈细而
易灭余在汉上及襄岘间亲见魏晋碑刻如此兼石既
粗顽自然难坏后世石虽精好然却易剥缺以是知古
之人作事不苟皆非今人所能及也
  秦玺文玉刻
古器物铭载此玺文云得于河内向氏家援集古印格
所载谓是秦玺按金石录元符中咸阳获传国玺初至
负暄野录 卷上 第 2a 页 WYG0871-0033a.png
京师执政以示故将作监李诚诚手自摹印二本以一
见遗又蔡绦铁围山丛谈载元符所得乃汉玺其文曰
承天福延万亿永无极九字而此玺文乃曰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二文不同则知赵明诚盖未尝见秦玺也按
晋书载此玺自汉传至晋逮永嘉末年玺为石勒所收
勒既败灭玺失所在后戴施得之归于东晋但其玺文
乃云受天之命皇帝寿昌非是旧文矣又历六朝至隋
氏隋之平陈复得旧玺乃更名前者谓曰神玺又传五
负暄野录 卷上 第 2b 页 WYG0871-0033b.png
代后唐王从珂自焚玺亦毁弃即此则与续刻咸已失
之余窃详二玺各是一物及诸家谱书乃谓通是一玺
背面有异文非也二者疑皆魏晋所刻而秦玺不存久
矣后有得者盖非古物近嘉定己卯岁贾涉节制河北
申缴到蒙古大将博勒呼献一玺文曰皇帝恭膺天命
之宝篆刻甚得古意然非旧物或谓真庙日天书降后
所刻却有此理意者金人自汴京携至燕山北都既破
为蒙古人所得耳槱尝闻诸老先生议论谓自昔陋儒
负暄野录 卷上 第 3a 页 WYG0871-0033c.png
谓秦玺所在为正统故契丹自谓得传国玺欲以归太
祖皇帝太祖不受曰吾无秦玺不害为国且亡国之馀
何足贵乎契丹畏服圣性高明持正刚直如此亦可谓
度越前古而贻范于方来矣
  前汉无碑
集古目录并金石录所载自秦碑之后凡称汉碑者悉
是后汉其前汉二百年中并无名碑但有金石刻铭识
数处耳欧阳公集古目录不载其说第于答刘原父书
负暄野录 卷上 第 3b 页 WYG0871-0033d.png
尝及之赵明诚云西汉文字世不多有不知何为希罕
如此略不可晓然金石录却载有阳朔砖数字故云希
罕言不多非妄也余尝闻之尤梁溪先生袤云西汉碑
自昔好古者固尝旁采博访片简只字搜括无遗竟不
之见如阳朔砖要亦非真汉代之碑刻闻是新莽恶称
汉德凡所在有石刻皆令仆而磨之仍严其禁不容略
留至于秦碑乃更加营护遂得不毁故至今尚有存者
梁溪此言盖有所援据惜不曾再叩之余目记范石湖
负暄野录 卷上 第 4a 页 WYG0871-0034a.png
题北朝项王庙诗有云人间隐事有知音新(原阙/)
              取秦其事亦尔可
发识者一笑近世洪景伯丞相著𨽻释却有前汉哀帝
元寿中郫县一碑或谓后人伪为者
  古碑毁坏
赵明诚谓所著金石录富于二千卷所载之碑由今观
之信然石刻固非易朽之物其如随废兴摧毁耶前辈
所载元祐中丞相韩玉汝即长安修石桥督责甚峻村
负暄野录 卷上 第 4b 页 WYG0871-0034b.png
民急以应期悉皆磨石刻以代之前人之碑尽矣予又
闻萧千岩云蔡拱之访求石碑或蹊田害稼村民深以
为苦悉镵凿其文字或为柱础帛砧略不容存留又自
乱离而来所在城堡攻战之处军兵率取碑凿为炮石
摧毁无馀凡此皆是时所遭遇而其仆坏之门殆非一
端盖亦碑刻之一厄也悲夫
  乐毅论
无锡徐氏家藏乐毅论碑石止存五块可见者一百八
负暄野录 卷上 第 5a 页 WYG0871-0034c.png
十九字用木匣铁束甚宝秘之徐氏之上世名缜字君
徽者刘公敞原父之妹婿尝与原父评论石刻始末跋
此碑尤详云乐毅论有二本其一元丰初吴人得其石
于太湖水中石缺过半背面皆有刻面十三背亦如之
后题永和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书赐官奴其上书异
僧权即梁朱异徐僧权也其一即周越书苑所载高绅
学士得其馀于秣陵井中者是也凡二十九行石缺一
角后两行只有最下一字至济字止绅之子安世卒于
负暄野录 卷上 第 5b 页 WYG0871-0034d.png
吴兴其家以石质于州民钱氏家当官者每令摹拓钱
氏厌之绐为比以失火焚毁矣熙宁中吴中大饥疫赵
子立者以金质得之又云旧传乐毅论乃右军亲书于
石其后石入昭陵梁时温韬得之复传人间即高氏本
也是褚遂良记贞观中内出乐毅论真迹令直弘文馆
冯承素摹写赐长孙无忌等笔势精妙备尽楷则子立
所得高氏本字亦奇绝非右军亲书于石亦摹真迹而
刻之者子立名竦泉南人曾将漕两浙入为都水使者
负暄野录 卷上 第 6a 页 WYG0871-0035a.png
无子有三女长嫁徐康直字平甫即君徽之子也子立
死以石授平甫徐氏再世宝藏尤延之给事袤王顺伯
大卿厚之皆有题跋尤谓予尝亲见欧阳公集古所藏
高氏本梅圣俞于碑后白纸阙处题甚妙二字与此卷
前一本不同王谓考之集古录高绅子弟以石质于富
人其家失火遂焚其石今无复有本矣赵明诚金石录
云集古录谓石焚非也元祐间予侍亲官舍徐州时故
郎官赵竦被旨开河吕梁堰挈此石随行竦没石遂不
负暄野录 卷上 第 6b 页 WYG0871-0035b.png
知所存盖欧阳公为钱氏所绐而赵明诚则不知石归
徐氏也又碑有朱异徐僧权押缝者乃梁朝摹刻之本
又上有小字云太和六年中勒毕太和唐文宗年号是
经唐时再摹刻也字体比徐氏稍肥然极有典刑而此
石出太湖时为章氏所得刋二印于末文云申国秘藏
及识章渊氏文房印渊字伯深乾道间尝为江山宰寓
居于吴及识之亦爽好事今不知此石存其家否
  右军书论
负暄野录 卷上 第 7a 页 WYG0871-0035c.png
右军书使门生丧心僧辩才殒命昭陵被发咸阳妪受
驱其为世所称贵而贻害于人也盖如此
  篆法总论
小篆自李斯之后惟阳冰独擅其妙常见真迹其字画
起止处皆微露锋锷映日观之中心一缕之处倍浓盖
其用笔有力且直下不欹故锋常在画中此盖其造妙
处江南徐铉书亦尔其源自彼而得其精微者余闻之
善书者云古人作篆率用尖笔变通自我此是活法近
负暄野录 卷上 第 7b 页 WYG0871-0035d.png
世鹤山魏明端先生亦用尖笔不愧昔人常见今世作
字者率皆束縳笔端限其大小殊不知篆法虽贵字
画齐均然束笔岂复更有神气山谷云摹篆当随其喎
斜肥瘦与槎牙处皆镌乃妙若取令平正肥瘦相似补
令一槩则蚯蚓笔法也山谷此语真自深识篆法妙处
至于槎牙肥瘦惟用尖笔故不能使之必均但世俗若
见此字必大哂嫌故善书者往往不得已而徇之耳
  李阳冰书
负暄野录 卷上 第 8a 页 WYG0871-0036a.png
义兴庄元卿家所藏绢本小篆题阐扬儒教四大字各
从四尺而约衡五之三画经二十而一位置得宜顿挫
有法发笔处圆若运规而见锋颖岁久绢质腐败墨色
不漫体势精彩犹若飞动元卿言其大父少师僖简公
官京师时得之于河内向氏家相传为李阳冰少监所
书虽无题识可考然观其神气信所谓如古钗屋漏力
有万夫度非后人所及按阳冰当至德时尝欲立石经
而弗果四字之作安知其不为此而发即此亦可验其
负暄野录 卷上 第 8b 页 WYG0871-0036b.png
为阳冰书云
  章友直书
建安章伯益友直以小篆著名尤工作古钗体初来京
师人有欲从之学书者章曰所谓篆法不可骤为须平
居时先将约束用笔轻重及熟于画方运圆始可下笔
其人犹未甚解章乃对之作方圆二图方为棋盘圆为
射帖皆一笔所成其笔画粗细位置疏密分毫不差且
语之曰子姑归习之能进乎此则篆有馀用不必见吾
负暄野录 卷上 第 9a 页 WYG0871-0036c.png
可也其人方大骇不敢复请问盖其笔法精熟心手相
忘方圆不期自中规矩友直尤工作古文予尝见其
为信州弋阳县(阙/)峰记文意高绝盖非止以字画名世
也伯益既下世有女适著作佐郎黄元者能嗣其篆法
备极精巧尝书阴符经字皆径寸势若飞动伯益侄孙
章衡得其本知襄阳日刻于郡斋余尝得墨本诚可珍

  邵餗书
负暄野录 卷上 第 9b 页 WYG0871-0036d.png
邵居士餗才行俱美高尚不仕隐居丹阳尤工为钗股
篆世所钦重范文正公作钓台严先生祠堂记欲求其
书而刻之石专遣钱(阙/)持书恳之余尝传得范公之书
今录于此书云
仲淹书白先生邵公足下仲淹今春与张侍御过丹阳
约诣先生维舟湖滨闻先生归山所谓其室则迩其人
甚远惘然愧薄宦之不高矣暨抵桐庐郡郡有严子陵
钓台思其人咏其风毅然知肥遁之可尚矣能使贪夫
负暄野录 卷上 第 10a 页 WYG0871-0037a.png
廉懦夫立则是大有功于名教也乃作堂而祠之聊以
辨子陵之心决千古之疑又念非托之奇人则不足传
于后世今先生篆字出四海诚能枉神笔于片石则子
陵之风后千百年未泯其高尚之为教也亦大矣哉谨
遣郡校奉此恭伺雅命观此书语则其推重邵君亦不
薄矣余又于巴陵登岳阳楼乃滕宗谅子京知郡日所
修记亦范文正公所撰苏舜钦书邵餗篆额时号四绝

负暄野录 卷上 第 10b 页 WYG0871-0037b.png
  近世诸体书
余尝评近众体书法小篆则有徐明叔及华亭曾大中
常熟曾耆年然徐颇好为复古篆体细腰长脚二曾字
则圆而匀稍合古意大中尤喜为摹印甚得秦汉章玺
气象𨽻书则有吕胜已黄录杜仲微虞仲房吕杜黄工
古法然虽颇劲而其失太拙而短虞间出新意波磔皆
长而首尾加大乍见甚爽但稍欠骨法皆不得中行书
则有蒋宣卿吴传朋王逸老单炳文姜尧章张于湖范
负暄野录 卷上 第 11a 页 WYG0871-0037c.png
石湖蒋吴极秀媚所乏者遒劲逸老草法甚熟而间有
俗笔单字法本杨少师凝式而微加婉丽姜盖学单而
入室者于湖石湖悉习宝晋而各自变体今世俗于篆
则推明叔𨽻则贵仲房行草则取于湖盖非真识但见
其飘逸可喜殊不知皆字体之变虽未尽合古要自各
有一种神气亦足嘉尚人效之者往往但得形似非惟不
及且并失其故步良可叹也
  蒋宣卿书
负暄野录 卷上 第 11b 页 WYG0871-0037d.png
蒋宣卿待制灿绍兴中以善书著名因救解岳侯遂忤
秦相讽言者论罢閒废十年一日忽报有中使至其家
时秦尚当国老幼惊惶虑有不测蒋神色不变徐言曰
主上圣明吾无大过咎耳既从罢免纵有后命不过符
下州郡处分耳亦何至遣中使此必美意不然亦当任
之既而中使纳谒且传上旨赐以香茶汤药宫罗之属
又颁下翰苑所撰宪圣慈烈皇后之弟吴郡王神道碑
命蒋书之蒋即奉敕书以授中使而归宪圣及后族赐
负暄野录 卷上 第 12a 页 WYG0871-0038a.png
赉至数千缗缣帛文房之具蒋久閒颇窘匮赖以少苏
蒋之字画高出流辈而高庙垂情辞翰臣下虽在閒废
中犹不忘如此蒋能不为动容安静以待其量亦有可
取者蒋先时漕江西时先大父尝为幕属及其家食尝
间诣荆溪里第访之亲闻其说
  小王书
世称小王书盖称太宗皇帝时王著也本学虞永兴书
其波致加长体尚妩媚然全无骨力方上集刋法帖时
负暄野录 卷上 第 12b 页 WYG0871-0038b.png
著预校定识鉴凡浅不无谬误如列王坦之于逸少诸
子间意谓名皆从之殊不知坦之乃王述之子自太原
王耳非琅琊族也黄长睿书志及书苑云僧怀仁集右
军书唐文皇制圣教序近世翰林侍书辈学此目曰院
体自唐世吴通微兄弟已有斯目今中都习书诰敕者
悉规仿著字谓之小王书亦曰院体言翰林所尚也
 
 负暄野录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