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867-023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井观琐言卷一
             明 郑瑗 撰
 郑子读书间有丝发之见辄索笔录而藏之自志其
 陋因不复加纂次取韩子原道之语题曰井观琐言
 将就有道而取裁焉夫坐井而观天谓非全天可也
 谓非天不可也然则余言虽浅亦焉敢背道而妄肆
 其喙哉
卷一 第 1b 页 WYG0867-0234d.png
古文书虽有格言而大可疑观商周遗器其铭识皆类
今文书无一如古文之易晓者礼记出于汉儒尚有突
兀不可解处岂有四代古书而篇篇平坦整齐如此如
伊训全篇平易惟孟子所引二言独艰深且以商诗比
之周诗自是奥古而商书比之周书乃反平易岂有是
理哉泰誓曰谓己有天命谓敬不足行谓祭无益谓暴
无伤此类皆不似古语而其他与今文复出者却艰深
何也赵岐杜预韦昭贾逵郑康成马融服虔辈皆博洽
卷一 第 2a 页 WYG0867-0235a.png
之儒不应皆不之见也又今文原有二十八篇何故孔
壁都无一篇亡失诚不可晓刘歆移书大常博士曰礼
失求之于野古文不犹愈于野乎盖古文书在汉不列
学官歆虽尊信亦但以为愈于野而已予尝论书与孝
经皆有孔壁古文皆有安国作传而古文书至东晋梅
颐始显古文孝经至隋刘炫始显皆沉没六七百年而
后出未必真孔壁所藏之旧矣
尚书辞语聱牙盖当时宗庙朝廷著述之体用此一种
卷一 第 2b 页 WYG0867-0235b.png
奥古文字其馀记录答问之辞其文体又自寻常如左
氏内外传文虽记西周时諌诤之辞亦皆不甚艰深至
载襄王命管仲受享与命晋文公之辞灵王命齐灵公
景王追命卫襄公定王使单平公对卫庄公使者之言
鲁哀公诔孔子辞其文便佶屈如书体礼记文亦不艰
深至载卫孔悝鼎铭便佶屈凡古器物诸款识之类其
体皆如此又如左氏记秦穆公语皆明白如常辞及观
书秦誓文便自奥古至汉齐王闳燕王旦广陵王胥诸
卷一 第 3a 页 WYG0867-0235c.png
封策尚用此体他文却不然如今人作文辞自是一样
语录之类自是一样官府行移又自是一样不容紊杂
子尝疑孟子父母使舜完廪一段是古逸书之辞其文
甚似楚辞曰岂不郁陶而思君兮亦是用其语
欧阳文纡徐曲折偃仰可观最耐咀嚼荆公文亦高古
意见超卓所乏者雍容整暇气象尔曾子固文敦厚凝
重如秦碑汉鼎老苏一击一刺皆有法度东坡胡击乱
刺自不出乎法度
卷一 第 3b 页 WYG0867-0235d.png
史记序篇多用四言韵语班史因之范史无序篇故每
篇论断之外别有四言赞小司马作史记索隐乃仿范
史而补其赞不亦赘哉
史记游侠传曰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
卑论侪俗与世浮沉而取荣名哉观是数语太史公浅
陋大率如此然汉儒自董贾之外多是此等见识史记
奇崛处多出战国策浅俚处多是褚少孙所补后人辄
以咎子长亦失考之过
卷一 第 4a 页 WYG0867-0236a.png
古史谓庄子让王盗蹠说剑诸篇皆后人搀入者今考
其文字体制信然如盗蹠之文非帷不类先秦文亦不
类西汉人文字然自太史公以前即有之则有不可晓
者尝观其前如马蹄胠箧诸篇文意亦凡近视逍遥游
太宗师诸篇殊不相侔窃意但其内七篇是庄氏本书
其外杂等二十六篇或是其徒所述因以附之然无可
质据未敢以为然也大抵庄列书非一手所为而列子
尤杂
卷一 第 4b 页 WYG0867-0236b.png
仲舒本原处胜贾生贾生用处却胜似仲舒扬雄韩愈
体用俱欠王通有体有用 粗浅耳董贾之言却是从
胸中流出韩子力追古作虽费力而不甚觉杨氏法言
王氏中说所谓刻木为鹄者也
韩平淮西碑惟叙宪宗命将遣师处是学尚书舜命九
官文法其馀叙事不袭书体而森严可法其诗亦自成
一家不规规于蹈袭风雅必如是然后可谓善学古作
元和圣德诗亦自是其五七言诸体气象如泪落入俎
卷一 第 5a 页 WYG0867-0236c.png
通达今古等语殊拙郓州溪堂诗音格颇古
国朝宋潜溪文工于拟古燕书四十篇比龙门子萝山
杂言颇胜诚意伯诗词好文亦简健藏机蓄谋如其为
人所著郁离子见识亦高非龙门子之比苏平仲用意
大苦遣辞太繁缛不可法王子克文精密但气弱方希
直志高气锐而辞锋浩然足以发之故其文奇峻有光
燄真近世豪杰之士杨东里文典则无浮泛之病杂录
叙事极平稳不费力梁用之丰赡委曲亦当代一作家
卷一 第 5b 页 WYG0867-0236d.png
曾子启诗佳处不减昆体李布政昌祺人多称其刚毅
不挠尝观其所著运甓诗稿大抵浮艳不逞不类庄人
雅士所为所谓枨也欲焉得刚者也
古史家凡闺门丑恶之事人所羞称而厌闻者莫不备
著如左传载卫宣公齐襄公等事史记汉书载诸王淫
乱等事皆是盖使人知为不善于幽闇之中而不能掩
万世之直笔如此庶乎知所戒矣仲尼删诗墙有茨鹑
之奔奔桑中诸篇皆存而不削而杨龟山所谓载卫为
卷一 第 6a 页 WYG0867-0237a.png
狄所灭之因是也南北史臣亦识此意下至金史犹备
载海陵炀王淫乱之事腥秽杂揉莫甚于元而元史一
切隐讳不录亦是一病至于纪传表志但篇首作序而
每人不加论断盖曰著其事实以俟后世之公论耳此
为能脱因袭之弊可为后世修史之法
孟子说道理明白正大但比孔门犹失之粗荀子言语
暗使学者不得其门而入孟子是从大路上行荀卿是
从旁蹊曲径里寻路头
卷一 第 6b 页 WYG0867-0237b.png
世儒非孟子者大意谓周王尚在孟子不当勉诸侯以
王业辨之者不过谓当时天命已改虽代王革命无伤
也是故然矣然当时诸侯已皆自称王孟子不过勉之
行仁义以救民天下自悦而归之使衰周未亡则亦因
而存之令从杞宋之列耳初未尝劝之伐周而黜显王
也庸何伤哉
朱子谓张子韶解中庸得一字可推而前者则极意推
之不问至于何所与可行不可行也今世说经皆坐此
卷一 第 7a 页 WYG0867-0237c.png

左传法度森严辞气古雅而整暇不迫马迁才豪故叙
事无伦理又杂以俚语不可为训
魏其武安等传乃太史公所亲见故叙其争搆之事最

宋潜溪该博群书才气汪洋不竭学者靡然尚之但于
吾儒性命之学不甚理会却好去理会异教然亦只得
其言语皮肤之末虽平日著书立言自任不为不重终
卷一 第 7b 页 WYG0867-0237d.png
是泛博其文亦多浮辞胜理所著龙门子尤鄙拙乱道
为苏平仲作文集序讥近世为文者合喙比声不能稍
自凌厉以震荡人之耳目此是其本趣发见处故凡其
所作大抵只是欲凌厉以震荡人耳目而已
各处方言亦有暗合古韵者亦有暗合字义者如吾乡谓
来曰釐谓毛曰膜此暗合古韵者谓日晒曰曝谓雨淋
曰沃此暗合字义者
宋史笔断依阿全无发明刘氏宋论胜之然有不厌人
卷一 第 8a 页 WYG0867-0238a.png
心者如论太宗之事而援其不踰年改元为戕其兄之
證且谓名其年曰太平言致治由我也曰兴国言创业
由我也夫年号或出臣下所议定未必太宗自制藉令
果出太宗则既亲行弑逆掩讳文饰之不暇矣又名其
年以阴播其事于天下岂人情哉论欧阳公濮议谓其
久参大政觊觎相位而为是迎合之计尝观前辈谓濮
议初不出于公而台諌有言公独力辩故议者指公为
主议之人公未尝辨唯曰今人以濮议为非使我独当
卷一 第 8b 页 WYG0867-0238b.png
其罪则韩曾二公宜有愧于我后世以濮议为是而独
称我则我宜愧于二公公又自撰濮议四卷悉记当时
论议本末甚详其序文至以夷齐自许则欧公于此议
盖执之终身初非为觊觎相位而发明矣又王介甫之
立新法盖自其未得志时为兼并之诗已叹利柄倒持
与俗吏之不知方俗儒之不知变及其得志乃专以操
利权抑兼并为先务其意以为不如是不可致唐虞三
代之治故行之不遗馀力然其心术之偏又悻戻自用
卷一 第 9a 页 WYG0867-0238c.png
故卒至于败坏天下而绩用弗成也今谓其措意专为
破辽复故疆而设则恐非事实矣朱子云介甫亦非先
立此意以压诸贤只是见理不明用心不广故至于此
此论最公学者考之
唐玄宗开元廿四年八月壬子千秋节群臣献宝鉴张
丞相九龄独述兴废之源为千秋金鉴录上之窃意其
书必备述前世人主仁暴奢俭明昏之实及任用忠邪
贤否之故虽文字之体未必雅纯然必深切著明足为
卷一 第 9b 页 WYG0867-0238d.png
百代人主之明鉴也惜其书不可见而今曲江所刻本
乃庸琐诞妄全类淫巫瞽史之说盖自古伪书未有陋
于此者或者犹喜谈而乐道之以为公预知安史之变
何异儿童之见
前汉书凡史记所已具者皆仍其辞而不变但稍删润
其重复而已此班氏信而好古不喜立异处可以为万
世法老苏乃谓彼既言矣申言之何益则非也至司马
迁扬雄二传亦仍其自序之文而曲记其世系之详则
卷一 第 10a 页 WYG0867-0239a.png
过矣货殖传仍叙范蠡子赣至巴寡妇清名书曰汉而
泛及异代之事非例也古今人表亦不宜作
纲目书曹操责孙权任子权不受命盖欲其遣质子而
权不遣也尹起莘发明乃谓操负多罪乃欲越江汉而
责人所谓有诸己而欲非诸人者此似不考文义之过
其引春秋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为比然宣公
平莒及郯欲释二国之搆怨操责任子欲求成于权耳
亦非比例南宋徐羡之傅亮谢晦废其主义符而弑之
卷一 第 10b 页 WYG0867-0239b.png
及文帝立能正其弑逆之戮而不德其迎立之私宜书
讨诛以明帝心纲目乃误书讨杀尹氏求其说而不得
乃谓宋主下诏暴其杀二王之罪而不正其大逆之谋
使羡之等罪止于杀二王则讨而杀之足矣予按宋书
元嘉三年之诏首云民生于三事之如一又云羡之等
实受顾托任同负图送往无复言之节事君阙忠贞之
效逞其悖心不畏不义播迁之始谋肆酖毒至止未几
显行怨杀如此而谓不正其大逆之谋可乎大抵不考
卷一 第 11a 页 WYG0867-0239c.png
本末轻于立论而欲得书法之意见是非之实难矣
尹氏发明学胡氏春秋传刘友益纲目书法学公羊榖
梁传书法文甚峻洁似胜发明但有因本文之误而曲
为之说者如东晋晋王保故将陈安降汉先是汉改号
赵矣此犹书汉误也考之提要汉正作赵初无他义书
法谓书汉所以志仇国而为安惜唐永王璘反肃宗命
高适讨之其书上皇遣误也书法谓不以肃宗主之所
以著自反不缩之戒皆凿也又唐诸臣狄仁杰郭子仪
卷一 第 11b 页 WYG0867-0239d.png
李光弼等有卒书谥者亦误也又皆各为之说可谓求
索之过盖纲目简帙浩繁朱子仅成书而未及修改故
其大义虽明而其间容有未备者如帝或书上弑或书
杀卒或书薨之类可见不必曲为之辞
纲目书齐主游南苑杀其从官六十人据北史从官自
暍死耳尹氏发明曰虽非以刅兵杀之是亦以暍死杀
之此孟子所谓杀人以政者也刘氏书法亦本其说徐
昭文考證谓当从史书从官暍死且讥尹氏附会其说
卷一 第 12a 页 WYG0867-0240a.png
以求合所误之文愚谓徐说固甚直截然纲目无书暍
死之例其文当分注于齐主游南苑之下以从谨严之

宋咸作驳中说谓文中子乃后人所假托实无其人按
王绩有负苓者传陈叔达答绩书有曰贤兄文中子恐
后之笔削陷于繁碎宏纲正典暗而不宣乃兴元经以
定真统陆龟蒙送豆卢处士序亦曰昔文中子生于隋
代知圣人之道不行归河汾间修先君之业又云丈人
卷一 第 12b 页 WYG0867-0240b.png
文中子外诸孙也云云后司空图皮日休俱有文中子
碑五子皆唐人绩乃文中子之弟而叔达又亲及门者
也文中子果不诬矣但史失其传其书亦出后人所增
益张大牵合傅会痕迹宛然在唐时已不甚为人所尊
仰故韩柳诸贤俱无称述或谓即宋阮逸伪作亦非李
翱答王载言书云理有是者而辞章不能工王氏中说
是也宋龚鼎臣尝得唐本中说于齐州李冠家则中说
之传久矣然陈同父类次文中子云分十篇举其端二
卷一 第 13a 页 WYG0867-0240c.png
字以冠篇篇各有序惟阮逸本有之又云阮氏本与龚
氏本文各不同如阮本曰严子陵钓于湍石尔朱荣控
勒天下故君子不贵得位龚本则曰严子陵钓于湍石
民到于今称之尔朱荣控勒天下死之日民无得而称
焉龚本曰出而不声隐而不没用之则成舍之则全阮
本则因董常而言终之曰吾与尔有矣由是观之则逸
或不能无增损于其间以启后人之疑也
汲冢周书甚驳杂恐非先秦书意东汉魏晋间诡士所
卷一 第 13b 页 WYG0867-0240d.png
作反剿礼记史记群书以文之文义古雅者仅有祭公
解等一二篇
唐儒如李习之亦不易得其答侯高书虽未免自许太
高然深拒其适时行道之说自谓决不肯废道而取容
持论甚正可谓不失已矣此所以能面斥宰相过失也
其幽怀赋鄙时人以嗟老羞卑为务而无能以神尧郡
县为意感慨愤切庶几可与建功业者史称其性峭鲠
议论无所屈非虚美矣
卷一 第 14a 页 WYG0867-0241a.png
 
 
 
 
 
 
 
 
卷一 第 14b 页 WYG0867-0241b.png
 
 
 
 
 
 
 
 井观琐言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