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1a 页 WYG0866-051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庶斋老学丛谈卷上
            元 盛如梓 撰
金大安元年河清上下数百里次年庚午我太祖皇帝
 经略中原以应受命之符耶律柳溪诗集云角端呈
 瑞移御营扼亢问罪西域平注云角端日行万八千
 里能晓四夷之语昔我圣祖皇帝出师问罪西域辛
 巳岁驻跸铁门关先祖中书令奏云五月二十日晚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1b 页 WYG0866-0514d.png
 近侍人登山见异兽二目如炬鳞身五色顶有一角
 能人言此角端也当于见所备礼祭之仍依所言卜
 之则吉此天降神物预言吉徵也
圣朝开创之初苏布特纳延为领军巴图侍卫睿宗西
 征武勇无敌所至成功及平中原受汴降今棠阴如
 故宪宗在位以公子乌兰哈达为征蛮大元帅子阿
 珠佐之统兵由蜀道征大理交趾斡腹湖广南方震
 惊甲寅年云南诸国三十七部金齿乌蛮等悉皆归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2a 页 WYG0866-0515a.png
 附至己未年世祖渡江元帅父子七八年于外方会
 合班师至元十一年上命巴延丞相统兵过江阿珠
 平章首渡南岸收附鄂州沿江诸郡次年秋七月平
 章拜左相奉诏分兵镇遏扬州又次年秋两淮州郡
 续续归附惟公三世开疆拓土战勋为多今云南立
 行省宣司路府州县置官署吏声教所及举为化内
 皆丞相父子之功曩臣回自交趾诸夷怀慕犹问平
 安先帝推恩三世俱封河南王谥忠定武毅武定今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2b 页 WYG0866-0515b.png
 河南省丞相告公武定王之子亦已封王诏书褒美
 卓冠古今王之子集贤学士南谷公以世其家天之
 报于元勋者功名富贵传之子孙无穷矣
世祖皇帝欲平江南诸老以东南为谏者数人耶律丞
 相独不諌曰此举必取今諌者日后定羞了面皮公
 明天文知气运历数而然(王元礼/郎中说)
耶律文献公子中书令湛然居士孙丞相双溪曾孙宣
 慰柳溪四世皆有文集共百卷行于世柳溪在扬日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3a 页 WYG0866-0515c.png
 委草丞相行状尝观刘后村状真西山行实奏上穆
 陵谓耶律某建南平之策于时已有此议中书令国
 初时扈从西征行五六万里留西域六七年有西游
 录述其事人所罕见因节略于此公戊寅春三月出
 云中抵天山涉大碛踰沙漠达行在所明年大举西
 伐道过金山时方盛夏雪凝冰积斲冰为道松桧参
 天花草弥谷金山而西水皆西流入海其南有回鹘
 城名巴实伯里有唐碑所谓瀚海军瀚海去城数百里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3b 页 WYG0866-0515d.png
 海中岛屿具皆禽鸟所落羽毛城西二百里有轮台
 县唐碑在焉城之南五百里有和州即唐之高昌亦
 名伊州高昌西三四千里有谔端城即唐之于阗国
 河出乌白玉过瀚海千馀里有博啰城博啰南有阴
 山东西千里南北二百里山顶有池周围七八十里
 池南地皆林檎树阴蓊翳不露日色出阴山有阿里
 玛城西人目林檎曰阿里玛附郭皆林檎园故以名
 附庸城邑八九多蒲萄梨果播种五谷一如中原又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4a 页 WYG0866-0516a.png
 西有大河曰伊拉齐西城曰哈斯鄂尔多即西辽之
 都附庸城数十又西数百里有都尔苏城又西南四
 百馀里有库彻城巴勒布城喀三城保喇城库彻多石
 榴其大如拱甘而差酸凡三五枚绞汁盈盂渴中之
 尤物也保喇城边皆芭榄园故以名其花如杏而微
 淡叶如桃而差小冬柰而花夏盛而实巴勒布城西瓜
 大者五十斤长耳仅负二枚库彻西北五百里有鄂托
 罗尔与附庸城十数此城渠酋常杀命吏数人商贾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4b 页 WYG0866-0516b.png
 百数尽掠其财货西伐之举由此也鄂托罗尔西千馀
 里有大城曰塔实干塔实干者西人云肥也以地土
 肥饶故以名甚当庶用金铜钱无孔郭环城数十里
 皆园林飞渠走泉方池圆沼花木连延诚为胜槩瓜
 大者如马首谷无黍糯大豆盛夏无雨以蒲萄酿酒
 有桑不能蚕皆卉服其俗以白衣为吉以青衣为丧
 服故皆衣白塔实干西六七百里有布哈城土产更
 饶城邑稍多塔实干乃莽苏尔萨满阿喇克种落苏勒坦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5a 页 WYG0866-0516c.png
 所都布哈库彻鄂托罗尔城皆𨽻焉布哈之西有大河
 西入于海其西有和尔展城苏勒坦母后所居富庶
 又盛于布哈又西濒大河有班城又西有砖城自此
 而西直抵黑色印度城亦有文字与佛字体声音不
 同佛像甚多不屠牛羊但饮其乳土人不识雪岁二
 熟麦盛夏置锡器于沙中寻即镕铄马粪随地沸溢
 月光射人如夏日其南有大河冷于冰雪湍流猛峻
 注于南海土多甘蔗取其液酿酒熬糖印度西北有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5b 页 WYG0866-0516d.png
 可弗叉国数千里皆平川无复丘垤不立城邑民多
 羊马以蜜为酿此国昼长夜促羊脾熟日已复出正
 符唐史所载骨利斡国事但国名不同岂非岁时久
 远语音讹舛塔实干去中原几二万里印度去塔实
 干又等可弗叉去印度亦等虽萦迂曲折不为不远
 不知几万里也
湛然居士集有河中府诗十首塔实干城西辽称河中
 府咏其风景云开樽倾美酒掷网得新鱼酿酒无输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6a 页 WYG0866-0517a.png
 课耕田不纳租避兵开邃穴防水筑高台六月常无
 雨三冬却有雷园林无尽处花木不知名冲风磨旧
 麦悬碓杵新粳(西人用风磨如南/方水磨舂则悬杵)春月花浑谢冬
 天草又生每春忘旧闰随月出新年强策浑心
 竹难穿无眼钱食饭秤斤卖金银用麦分黄橙
 调蜜煎白饼糁糖霜救旱河为雨无衣垄种羊
 余尝阅唐会要有垄种羊未之信观此信有之公自
 注西人不计闰又赠高善长诗云一住十馀年物我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6b 页 WYG0866-0517b.png
 两相忘
许献臣佥事说摩和尔日不落只一道黑气遮日煮羊
 膞熟日又出也保定刘敬之往仕断事官亲见之此
 亦符唐史骨利斡国事但地名又不同或有沿革观
 此则日月不出入乎地中绕北极之下以为昼夜信
 而有證刘梦得苏子瞻皆有罗浮夜半见日诗恐此
 山正与彼对但不知相去几千万里也
张橘轩先生寓轩相公父也有杂录云凤翔古雍州秦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7a 页 WYG0866-0517c.png
 穆公羽阳宫故基存焉其瓦有古篆羽阳千岁字昔
 云中马胜公得之方仅数寸贮以囊虽兵革患难至
 于饮食坐卧未尝少离其好古一至于此近有士人
 得一砚于湖南上有此四字持以问余举此告之仍
 以宝刻丛章證之阴字在砚之左字书奇古非铜雀
 所能及屡见铜雀砚皆有阳字纪建安十三年造尝
 闻其土著人瓦甚大每片可为四砚则平日所见皆
 伪也荆公诗亦尝辨之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7b 页 WYG0866-0517d.png
寓轩先生说八作司见收星落石一块色白如玉大如
 鹅卵上有篆字十馀不可识印其文于书帙上余阅
 笔谈常州治平元年有声如雷星大如月再震而移
 三震而坠久之视其所乃得一丸石其大如拳其色
 如铁二石皆落星也形同而色有黑白何耶
易解最多或以卜筮或以性理然其大疑大惑多不可
 晓圣人之言其语同则其说同元亨利贞乾坤屯随
 临革无妄七卦辞也如何独以乾为四德馀卦则不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8a 页 WYG0866-0518a.png
 然辞同而说异圣人之意恐不如此文言四德是鲁
 穆姜释随卦辞欧阳公童子问反覆详尽盖欲释学
 者之疑晦庵先生易说云人自有合读底书某才见
 人说看易便知他错了未尝识那为学之序圣王崇
 诗书礼乐以造士未尝言易易自别是一个道理不
 是教人底书某枉费许多年工夫
说易者每引连山归藏不知其为伪书隋史刘炫聪明
 博学牛弘购求天下遗书炫伪造书百馀卷题为连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8b 页 WYG0866-0518b.png
 山易鲁史记等录上送官取赏而去后有人告之经
 赦免死坐除名归藏隋志易序云汉初已亡按晋中
 经有之惟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取备殷易之阙观
 此又安知非伪耶蔡季通已尝说连山归藏不传
康节言孟子著书未尝言易其间易道存焉
先儒谓学易当于羲皇心地驰骋毋于周孔足迹下盘
 旋
康节曰春秋者孔子之刑书也又曰春秋者为君弱臣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9a 页 WYG0866-0518c.png
 强而作故谓之名分之书
春王正月胡文定公谓以夏时冠月以周正纪事晦庵
 以为不如此然宗之者众或谓皆寅正纪事近世戴
 岷隐诸公皆是此说或以为无所谓例无所谓褒贬
 夫子据鲁史直笔而书此说晦庵亦曾说了或以为
 六经所书皆寅正平王东迁后以子为正鲁亦以子
 为春或以为正月非正月也不书王无以知其为十
 一月未知孰是晦庵谓某所以都不敢信诸家解除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9b 页 WYG0866-0518d.png
 非是得孔子还魂亲说出
左氏晦庵以为楚人项平庵以为魏人
叶石林谓左氏鲁史臣之后虽未必见当时孔子所约
 之言而多知鲁事公谷则受学于孔门弟子者也创
 立几例时亦有及其事者因其闻而得之也今经之
 目既不可见而义又无显然以告后世者千载之下
 凭空文臆断而议圣人深严精微之法以必其合可
 乎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10a 页 WYG0866-0519a.png
成公十七年范文子自鄢陵克敌而还使祝宗祈死曰
 君骄侈而克敌是天益其疾难将作矣使我速死无
 及于难范氏之福也六月戊辰卒
昭公二十五年公孙于齐次于阳州叔孙昭子自阚归
 见平子平子稽颡曰苟使意如得改事君所谓生死
 而骨肉也昭子之齐与公言平子有异志昭子耻于
 见欺十月辛酉使祝宗祈死戊辰卒二子思免于患
 见几而作可谓勇矣皆卒于戊辰之日异哉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10b 页 WYG0866-0519b.png
僖公十九年宋襄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司
 马子鱼曰古者六畜不相为用小事不用大牲而况
 敢用人乎今一会而虐二国之君又用诸淫昏之鬼
 将以求霸不亦难乎得死为幸泓之战伤股而卒用
 之者公谷谓叩其鼻以血社也左氏注以人代牲未
 知孰是汴梁记睢水有妖神庙
昭公十年季平子伐莒取郠献俘始用人于亳社臧武
 在齐闻之曰周公其不享鲁祭乎其后果逐昭公十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11a 页 WYG0866-0519c.png
 一年楚灵王灭蔡用隐太子于冈山申无宇曰不祥
 五牲不相为用况用诸侯乎后于乾溪自缢
左氏载息夫人事为楚文王生堵敖及成王犹未言故
 王维云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胡曾云感旧不言
 长掩泪只缘翻恨有华容杜牧云细腰宫里露桃新
 脉脉无言几度春皆祖其说余谓息妫既为楚子生
 二子衽席之间已非一夕安得不言
晋景公病将食麦张如厕陷而卒国君病何必如厕假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11b 页 WYG0866-0519d.png
 令如厕岂能遽陷而卒此皆文胜其实良可发笑
叔孙豹适齐及庚宗遇妇人使私为食而宿焉生子曰
 竖牛朱温掠地宋亳与逆旅妇人野合生友圭后二
 人为二子杀身破家二事却相类余阅世似此者多
 不能谨一时之独适足贻千载之笑朱三盗贼固不
 足责而谓叔孙穆子为之乎
左氏载正考父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
 循墙而走左氏作偻伛庄子作伛偻其文颇顺林竹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12a 页 WYG0866-0520a.png
 溪云伛背曲偻腰曲
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郑裨灶言于子产曰宋
 卫陈郑将同日火若我用瓘斝玉瓒郑必不火子产
 弗与明年夏五月壬午宋卫陈郑皆火裨灶曰不用
 吾言郑又将火郑人请之子产曰天道远人道迩灶
 焉知遂不与郑不复火
二十四年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梓慎曰将水昭子曰
 将旱秋八月旱梓慎之占有差裨灶之言有不中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12b 页 WYG0866-0520b.png
前辈谓井田之法如画棋局有邱陵原隰必不可行遂
 谓井田不可行于后世襄公二十五年楚蔿掩为司
 马子木使庀赋掩书上田有曰度山林鸠薮泽町原
 防井衍沃东莱先生曰原防之间其地不得方正如
 井田则别为小顷町至衍沃平美之地则用井田之
 法先王之制曷尝槩之以棋局之画哉近观石洞纪
 闻有曰方里而井是一里画为一井古人所井者只
 是中原平旷之地若地势高低处如何井得想江南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13a 页 WYG0866-0520c.png
 只用贡法蔿掩之说偶忘之矣
陈后山谓杜子民言大伾今黎阳是也洚水安阳河是
 也大陆邢州钜鹿泊也九河者分为支流逆河者为
 潮水逆行余以近世书解考之九河逆河已沦入海
 不可寻考又以今日观之河自淮入海矣后山又谓
 瓠子在雷泽黄河故道今名沙河其西北犹有瓠冈
禹贡三江余于嘉定集已尝言之中江为震泽害傅同
 叔谓禹塞之今东埧是也余谓使禹塞之书必不曰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13b 页 WYG0866-0520d.png
 东为中江入于海必塞之于后世嘉定交代贡仲坚
 谓钱王塞之其说有理王据两浙多兴水利
书之百篇倭国犹有本欧阳公日本刀歌云徐福行时
 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传诸国举世无
 人识古文汤东涧跋曰日本僧芿书朱文公言闻外
 国书逸篇皆全其释孟子尽心一条亦托外国本以
 备考今北峰之子行果为予言芿来中国见六经之
 本不同既归模其国中本遣高弟僧护行以送吴越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14a 页 WYG0866-0521a.png
 知旧中流失舟芿以丧其弟子误谓此书不当入中
 国以致于此
刘元城先生云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古本作亡敖
 逸欲有国引汉书为證又曰六经中似此等甚多郑
 夹漈著书辨讹诗辨妄二书详悉有益学者但相承
 已久不能遽改近年婺王鲁斋著书疑长沙易公著
 易举隅发明尤多皆先儒之所未言于以见学无止
 法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14b 页 WYG0866-0521b.png
庭燎诗传云大烛也或以齐桓公庭燎之百注者谓古
 制未得而闻要以物百枚缠束之用松苇竹灌以脂
 膏焚之烟焰灰烬殊为不经古制必不如是学校秋
 丁尤非所宜不若多设灯炬木烛为佳木烛高五尺
 下有座上用铁盘燃以膏油若以松苇竹百枚缠束
 之炬火也非烛也又裹字书桦字以其皮卷之据松
 脂燃以为烛此却有理胜缠竹苇矣
齐地有虫类蚯蚓大者人谓之巨白善地以行孟子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15a 页 WYG0866-0521c.png
 所谓吾必以仲子为巨(孽字/作擘)即蚯蚓之大者也
 故谓蚓而后充其操者也(见晁氏/客说)
王滹南曰圣人之意或不尽于言亦不外乎言不尽于
 言而执其言以求之宜其失之不及也不外乎言而
 离其言以求之宜其伤于太过也
史记初看窃怪语多重复事多夸诞及看子由古史删
 除简当固为奇特然称太史公为人浅近而不学疏
 略而轻信又怪其贬之太过况是时书籍未备诸子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15b 页 WYG0866-0521d.png
 杂行有未暇详考其易编年而为纪传其法一本于
 后世书莫能易洪容斋云太史公书若褒赞其高古
 简妙殆是模写日星之辉多见其不知量近年得滹
 南经史辨惑论史记者十一卷采摭之误若干取舍
 不当若干议论不当若干姓名字语冗复若干文势
 不接若干重叠载事若干指瑕摘疵略不少恕且有
 迁之罪不容诛矣之辞吁太史公初意岂期如此可
 哀也已洪则专取其长王则专攻其短人之好恶不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16a 页 WYG0866-0522a.png
 同及观晦庵先生语类云司马迁才高识亦高但粗
 率史记疑当时不曾删改脱藁又谓史记恐是个未
 成底文字故记载无次序有疏阔不接续处先生之
 说察而恕矣又以众说质之本傅其与任安书明说
 凡有三十篇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适会此祸观此
 则为未脱藁明矣责之者谅此可也
班固尝讥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叙游侠则退处
 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后世爱迁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16b 页 WYG0866-0522b.png
 者以此论为不然谓迁感当世愤其身有所激而言
 非诚然也当武帝之世表章儒术罢黜百家宜乎大
 治而穷奢极侈海内凋弊不若文景尚黄老清静天
 下饶给所以先黄老而后六经武帝用法深刻臣下
 当诛得以货免迁遭李陵之祸家贫无财自赎交游
 莫救卒陷腐刑其进奸雄者叹无朱家之伦不能脱
 已于祸其羞贫贱者自伤已贫不能免刑故曰千金
 之子不死于市固不察其心而骤讥之过矣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17a 页 WYG0866-0522c.png
路史泰皇氏注春秋命历云自开辟至获麟二百二十
 七万六千岁分为十纪乾凿度及春秋元命苞皆二
 百七十六万七千年广雅因之均为谈妄夫二十九
 万一千八百四十岁而及太素冥茎此道之根本也
 尝举以问陈月观先生云康节皇极经世书十二万
 九千六百年只是此数帝尧即位之年甲辰已在午
 又举以问一前辈云路史不足观仅可糊壁余闻之
 矍然观其引援该博无书不读且文字奇古未易及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17b 页 WYG0866-0522d.png
 也曾撙斋为作传叙其述作非止一书博学如斯古
 今有几此语甚失忠厚之意
皇王大纪自人皇氏以后所叙世氏与路史不同其述
 作之法本乎康节以易书诗春秋为据谓康节之数
 精极天地必不妄以尧即位甲辰为准用之以表时
 序事庶可传信此书五峰先生成于绍兴辛酉路史
 罗先生于乾道庚寅成
范晔泰之子也家世文学父祖敡历并有名前代泰能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18a 页 WYG0866-0523a.png
 使王弘推让大权晔乃助义康为逆被诛籍其家乐
 器服玩并皆珍异妓妾不胜珠翠其母则居止单陋
 弟子冬无被叔父单布衣至市临刑家人悉至晔见
 妻则笑见母呼泣而晔无言见妓妾乃悲涕流连是
 为不忠不孝之人后世乃读其后汉书安得大手笔
 重为修纂削其名可也昔文伯之丧朋友诸臣未有
 出涕内人皆行哭失声其母以为必多旷于礼据其
 床而不哭晔之诛不足以塞其罪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18b 页 WYG0866-0523b.png
晋史多幽冥鬼怪缪妄之言取诸幽冥录搜神记等书
 不知诚有其事否乎
宋史徐广年过八十犹岁读五经一遍
谢侨胐之族尝一朝乏食其子启欲以班史质钱侨曰
 宁饿死岂可以此充食乎
孙子曰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注曰拳与絭同攘臂绳
 也今窞袖手圈言解斗者善以手解之不可引拳絭
 也然下句已有救斗者不抟撠上句恐别有意或如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19a 页 WYG0866-0523c.png
 龚遂乱绳之说与人斗者何暇用袖圈然史记文意
 及注皆不同控拳作控捲子由古史亦然
先贤云高祖其势可以守关不放入项王然须放他入
 来者有三事一是有未坑二十万秦子弟在外恐内
 有父兄为变二是汉王父母妻子在楚三是有怀王
 令考之史项王坑降卒二十万于新安之后方破关
 入秦汉王已王汉中出定三秦至彭城之战父母妻
 子方在楚入关时尚在沛怀王之说尤恐未然子婴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19b 页 WYG0866-0523d.png
 降诸将议诛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以能宽容且杀
 降不祥沛公重德于怀王何有嫌疑项王弑义帝汉
 王为发丧告诸侯伐楚三说甚失照管因笔于此
前汉书有刑法志无兵志后汉书刑法志亦无隋晋书
 俱有刑法志唐书有兵志又有刑法志
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三年用魏降人王足计堰淮水灌
 寿阳调役夫及战士共二十万南抵浮山北抵巉石
 依岸筑土合积中流十四年四月将成而复坏或言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20a 页 WYG0866-0524a.png
 蛟龙能乘风雨破堰其性恶铁乃运铁数千万斤沉
 之亦不能合又伐木为井干填以巨石加土其上缘
 淮百里内木石无巨细皆尽十五年四月堰成长九
 里下广一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丈树以杞柳军垒
 列居其上九月淮水暴涨堰坏其声如雷闻三百里
 沿淮戎戍村落十馀万口皆漂入海初魏人甚患之
 将攻堰李平以为不假兵力终当自坏此达理之论
 也近年吉水周衡斋著通鉴论断归咎于张豹之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20b 页 WYG0866-0524b.png
 不修堰平岂真有先见不幸而言中余谓周公未尝
 至淮不知淮流之险四渎者天所以节宣其气人力
 岂能胜乎真有所见也据都梁志云水落时旧基皆
 出广仅二十丈长不过二里又自其处至浮山尚二
 百馀里浮山去寿阳四百里不可得而灌旧志所载
 亦因前史夸诞而述之未可尽信
通鉴陈后主至德四年吐谷浑可汗夸吕在位百年窃
 怪其在位之久以岁月考之夸吕自梁武帝大同六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21a 页 WYG0866-0524c.png
 年庚申立至陈后主至德四年丙午方得四十七年
 其误明矣纲目本末皆同以讹相承有误学者据唐
 书吐谷浑自晋永嘉时有国至龙朔三年吐蕃取其
 地凡三百五十年乃绝然偏方裔夷亲见晋宋齐梁
 陈隋唐七朝襌代抑岂偶然又不可与十六僣伪同
 日而语也
嬴秦转而吕政并六国称皇帝十三年而社稷为墟典
 午转而牛氏江东乃百馀年盖始皇不仁晋元帝犹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21b 页 WYG0866-0524d.png
 贤乎彼曹操篡汉子孙戕于司马氏司马氏骨肉自
 相屠戮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高齐宇文周亦如之
 隋文以诈取于周炀帝弑父而篡仅十三年身死人
 手故曰秦隋
汉末党事起袁闳筑土室而居自牖纳饮食潜身十八
 年而卒申屠蟠因树为屋绝迹梁砀之间司马氏篡
 魏范粲称疾不出寝于所乘车足不履地凡三十六
 年寿八十四岁终于车中三子全身远害志趣一同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22a 页 WYG0866-0525a.png
 善于避祸者也
商鞅亡至关下欲舍客舍舍人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
 者坐之叹曰为法自弊一至于此刘毅为王镇恶所
 攻夜投牛牧佛寺寺僧拒之曰昔亡师容桓蔚为刘
 卫军所杀今实不敢容毅叹曰为法自弊一至于此
 二人智穷力尽适相似也可发千载一笑
王斗对齐宣王曰王爱民不如尺縠以尺縠为冠不使
 左右便辟必使工者以其能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22b 页 WYG0866-0525b.png
 辟不使也故曰不如爱尺縠宣王谢曰寡人有罪于
 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引喻亲切其利博哉
晋平公问于叔向曰国家之患孰为大对曰大臣重禄
 不极谏小臣畏罪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
 公曰善于是下令曰吾欲进善有谒而不通者罪至
 死
班固传司马相如事杨诚斋辨明详切非草草读书者
 比第以资为郎谓输货而得仕与诸家解不同未知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23a 页 WYG0866-0525c.png
 孰是
杨敞为丞相霍光使田延年报敞废昌邑王事敞惊惧
 不知所言其妻谓敞曰犹豫无决先事诛矣即从之
 令狐峘贬吉州齐映为江西观察按部峘轻映后进
 其妻曰君以白头走小生前不抹首属戎器迎之映
 以为恨奏其前过贬衢州别驾吁二公俱以妇言是
 用而一得一失有智愚存焉
蔡义以明经给事大将军幕府家贫步行好事者相合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23b 页 WYG0866-0525d.png
 为义买犊车乘之后代杨敞为相胡建天汉中守军
 正丞贫无车马步与走卒起居盛唐时仕于朝而无
 马者官借之
贾谊生遇明时有天资有学力年十八为吴公客二十
 馀文帝召为博士年少气锐是以绛灌等毁之及谪
 长沙召为梁太傅陈政事疏言事皆验诸臣无能过
 时二十五六也其死也方三十三岁文帝犹思其言
 使天假之年必大有可观史臣谓其通达国体虽古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24a 页 WYG0866-0526a.png
 之伊管不能过后世可及之者诸葛孔明而已未出
 茅庐三分天下时方二十三岁
后汉魏桓不肯仕乡人勉之曰干禄求进行其志也方
 今后宫千数其可损乎左右权豪其可去乎使桓生
 去而死还于诸子何用哉
萧何传不言律令李邕传无一字及笔札五代刘煦传
 不书修唐史
墨智墨允乃伯夷叔齐也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24b 页 WYG0866-0526b.png
越有君子军六千人石勒集衣冠人物别为君子营
姑蔑故城即今之龙游县姑蔑墓在东华山偃王庙后
 庆元间为人所发其间古物充牣随即灰散惟数瓦
 缶不坏水满其中又并其埋铭碎而弃之惜哉衢人
 以其砖为砚韦昭注国语谓姑蔑今之太湖非也
巫山神女庙两廉碑文皆言神助禹开峡有功是以庙
 而祝之极诋宋玉云雨之妄余谓与扬州后土韦郎
 事相似旧塑绿衣年少于旁明道以其亵渎遂撤去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25a 页 WYG0866-0526c.png
 之不特此二事月宫姮娥初无此说诞妄始于淮南
 子汉人从而传之唐宋文人又从而诗之歌之史先
 生学斋佔毕论之详矣
陆机云兄弟托身于成都王颍叶石林避暑录云当危
 乱之世贪权喜功虽欲苟全可乎斯言是也谓卢志
 称其父祖名机怒亦称卢之父祖名以报河桥之败
 志因谮之父子兄弟皆诛死余谓此说非也使机当
 日无此语亦被祸不思机乃亡国人至中原在贾谧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25b 页 WYG0866-0526d.png
 二十四友之列及诛谧机亦有功人得以议之伦将
 篡位机在中书九锡文禅诏皆与焉减死徙边遇赦
 而止晋室多故机不识时昧乱邦不居之戒欲取功
 名图富贵愚矣顾荣戴若思等劝其还吴孙惠劝其
 让都督于王粹皆不从机之祸其在此矣其豪士赋
 有云身危由于势过而不知去势以求安祸积起于
 宠盛而不知辞宠以招福适足以自道也哀哉
嵇阮齐名皆博学有文然二人立身行已有相似者有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26a 页 WYG0866-0527a.png
 不同者康著养生论颇言性情及观绝交书如出二
 人处魏晋之际不能晦迹韬光而傲慢忤物又不能
 危行言孙而非薄圣人竟致杀身哀哉籍诗云宁与
 燕雀翔不随黄鹄飞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刘后
 村云非为甘为燕雀自伤其才大志广无所税驾以
 史观之此是其全身远害之术而寓之诗其放荡不
 捡则甚于康不罹于祸者在劝进表也
晋范坚迁尚书右丞是时尉奏殿中帐吏部广盗官幔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26b 页 WYG0866-0527b.png
 三帐合布三十疋当弃市二子宗云乞没为官奴赎
 父命尚书朱映议天下人父无子者少一事遂行便
 成永制恐死罪之刑自此而弛坚固映议时议者以
 广为钳徒二子没入足以惩艾使百姓知父子之道
 圣朝有垂恩之仁可特减广死刑二子为官奴不为
 永制坚驳之曰淳朴浇散刑辟乃作刑之者所以止
 刑杀之者所以止杀未有行小不忍而轻易典刑者
 许宗等所乞宥广之死若有宗比不赎父者岂得不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27a 页 WYG0866-0527c.png
 摈绝人伦今云不为永制臣以为王者之作动关盛
 衰嚬笑之间尚慎所加况与国典可亏人之爱父谁
 不如宗今既许之将来诉者不以为例交兴怨讟此
 为施一恩于今开万怨于后也成帝从之正广死刑
南史崔慰祖得父时假贯文疏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
 吾何言哉乃皆焚之
姚兴遣尚书韦宗使于傉檀傉檀与宗论六国纵横三
 家战争之事远言天命废兴近陈人事成败机变无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27b 页 WYG0866-0527d.png
 穷辞致清辨宗出而叹曰命世大才经纶名教者不
 必华宗夏士拨烦理乱亦不必八索九丘五经之外
 冠冕之表复自有人
宋史载韩侂胄用事时其诞日高似孙献诗九章每章
 用一锡字辛弃疾以辞赞其用兵则用司马昭假黄
 钺异姓真王故事是诚何心哉士大夫所守必正可
 仕则仕可止则止一以孔孟为法斯不失为君子如
 疏寮稼轩负大文名而有此作秽名史册悲夫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28a 页 WYG0866-0528a.png
赵南仲兄弟平李全日参议官则全子才有蒋山僧见
 全喜甚曰逆全诛矣问其故曰公之姓贼名也公之
 名贼姓而少一乀合姓名而观是倒悬李全而无左
 臂也其说果验
宋甲戍十一月廿四日李中书奏有小夫溺于祥㬢殿
 前问其人乃朱舍人厅王姓者乞下有司追治吁此
 国亡之兆也夷射姑之事尚致邾庄公之卒况实事
 而李公亲见乎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28b 页 WYG0866-0528b.png
 
 
 
 
 
 
 
 庶斋老学丛谈卷上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29a 页 WYG0866-052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庶斋老学丛谈卷中上
            元 盛如梓 撰
今之扬州秦为广陵汉为广陵郡扬州治所或在历阳
 或在寿春或在建康广陵皆非所统隋开皇初方改
 为扬州其城即今宝祐城周三十六里因吴王濞之
 都也今扬州城乃后周显德五年于故城东南隅改
 筑周二十馀里大市东南角俞生家穿井犹有船版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29b 页 WYG0866-0529b.png
 路学采芹亭后开坑得岸椿桬罗木教授刘青溪取
 为器用郡城因革塞河道平立阜成街市理势然也
 如开明桥之类皆因旧徙置
庐江郡志载漅湖事昔有巫媪居县有老叟曰石龟口
 出血此地陷为湖未几有人以猪血置龟口巫媪见
 之南走其地遂陷然东汉永平十九年秋七月漅湖
 出黄金(注漅子小/反县名)在合淝东南则城陷之说妄矣西
 南夷邛都县地陷为湖因名邛池注引李膺益州记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30a 页 WYG0866-0530a.png
 邛都县有老姥家贫每食有小蛇在床姥怜而食之
 后长丈馀令有骏马蛇吸杀令怒杀姥蛇为姥报雠
 每夜闻风雷之声四十馀日百姓相见咸惊语汝头
 那戴鱼是夜方四十里俱陷为湖唯姥宅无恙至今
 犹存巢湖地陷并缘于此
禹门化龙诗家常用白乐天有龙门点额意何如之句
 类书引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江海大鱼集其下不
 得上上即为龙中州士夫言诚有点额者今三门析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30b 页 WYG0866-0530b.png
 津也然后汉书交趾郡封溪有龙门水深百寻大鱼
 登此化成龙不得过曝腮点额血流此水成丹杜诗
 中曾有之龙门亦有之
初用之才登州人居之罘岛尝为江淮行省都事笃实
 向学纯古君子也母老不仕以孝廉旌表尝有音问
 往来数年前闻岛上有墓不知年代包甃如新俗称
 康王墓余以史传考之陈氏篡齐之后以海上一城
 为康公终老此其葬地也因勉之于每岁春秋集好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31a 页 WYG0866-0530c.png
 古君子于墓前洗奠之亦厚德之举昨用之书至于
 年来已成故事矣
书籍板行始于后唐昔州郡各有刋行文籍寰宇书目
 备载之虽为学者之便而读书之功不及古人矣况
 异书多泯没不传后汉书注事最多所引书今十无
 二三且如汉武秋风辞见于文选乐府文中子晦庵附
 入楚词后语然史记汉书皆不载艺文志又无汉祖
 歌辞不知祖于何书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31b 页 WYG0866-0530d.png
吹剑录谓广陵散为王陵毌丘俭诸葛诞相继为扬州
 都督谋兴复魏室皆为晋诛以广陵为扬州魏之败
 散始于此不知魏晋之际扬州治所在寿春与广陵
 无干涉魏史所言地如百尺如丘头如安风津皆非
 扬之地也散乃曲名如操弄之类潘岳笙赋云流广
 陵之名散是也韩皋审音既失考于其前俞公著书
 复承讹于其后
武昌濒江有吕公矶上有黄鹤楼一日有题汉宫春于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32a 页 WYG0866-0531a.png
 其上云横吹声沉倚危楼红日江转天斜黄尘边火
 澒洞何处吾家胎禽怨夜半乘风玄露丹霞先生笑
 飞空一剑东风犹自天涯 情知道山中好早翠嚣
 含隐瑶草新芽青溪故人信断梦飙车乾坤星火归
 来兮煮石煎砂回首处幅巾蒲帐云边独笑桃花不
 知为何人作或言洞宾语也后三年己未大元渡江
 (外舅制渠/辜公说)
王明清挥麈录载绍兴初刘大中以监察御史宣谕诸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32b 页 WYG0866-0531b.png
 路回宰臣以其称职拟除殿中侍御史高庙云且除
 秘书少监启其所以曰大中所至多兴狱尚有未决
 者一除言路外方观望恐累及无辜绍兴三年知藤
 州侯彭老言本州卖盐宽剩钱一万贯买到金一百
 六十馀两银一千八百两投进诏云纵有宽剩自合
 归之有司非守臣所得进纳或恐乱有刻剥取媚朝
 廷侯彭老降一官放罢以惩妄作所进物退还
杜祁公(衍/)相仁宗为人清俭平生非会客不食羊肉于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33a 页 WYG0866-0531c.png
 时朝多恩赐请求无不从祁公每抑遏之所请即封
 还有私谒者上必曰朕无不可但这白须老子不肯
景祐三年五月诏中外臣僚许以家书附递明告中外
 下进奏院后以为法放翁得子虞濠上书诗云日暮
 坐柴门怀抱方烦纡铃声从西来忽得濠州书
姚将军靖康初以战败亡命建炎中下诏求之不可得
 后五十年乃从吕洞宾刘高尚往来名山有见之者
 放翁感其事作诗题青城山上清宫壁间云造物困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33b 页 WYG0866-0531d.png
 豪杰意将使有为功名未足言或作出世资姚公勇
 冠军百战起西陲天方覆中原殆非一木支脱身五
 十年世人识公谁但惊山泽间有此熊豹姿我亦志
 方外白头未违师年来幸废放倘遂与世辞从公游
 五岳稽首餐灵芝金骨换绿髓歘然云外飞
靖康建炎间关中奇士赵宗印提义兵出战有众数千
 所向辄下敌不敢当会王师败于富平宗印知事不
 济大恸于王景略庙尽以金帛散其下被发入华山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34a 页 WYG0866-0532a.png
 不知所终放翁感其事作诗曰我梦游太华云开千
 仞青擘山泻黄河万户仰巨灵往者祸乱初氛祲干
 太宁岂无卧云龙一起奔风霆时事方错缪三秦尽
 膻山河消王气原野失火形将军散发去短剑斸
 茯苓定知三峰上烂醉今未醒二事颇相类惜姚将
 军不得其名后之作史者不知录耶否耶赖有陆诗
 传于世其详当考之高庙实录
周平园玉堂杂记云草后妃太子宰相麻砚匣压尺笔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34b 页 WYG0866-0532b.png
 格糊板水滴之属计金二百两既书除目随以赐之
 乾道以后止设常笔砚退则有旨打造不及赐牌子
 金一百两立后升储则倍其数绍兴二十四年王公
 纶暂权内制草刘婉仪进位贵妃制高宗称其有典
 诰体润笔万缗赐砚尤奇
南轩先生除左司孝宗谕以直宿云以此处卿无他要
 卿夜间来说话先生曰某顷直宿夜对多赐坐一夕
 上曰朕今日观书至某处以朕思之其义如此卿以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35a 页 WYG0866-0532c.png
 为如何某对曰圣见高明固已精到然向上思量犹
 有意思因奏其说云云上大喜每夕必举数端见问
 某所对不是好胜只要人主致思不已天下之理无
 穷愈思索愈有意思
宋官制载嫔御久不得迁屡有干请上荅以无典故朝
 廷不肯行或对曰圣人出口为敕谁敢不从上笑曰
 汝不信试为降旨政府政府奏无法上收以示嫔御
 曰凡事必与大臣佥议方为诏敕或有只请御笔进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35b 页 WYG0866-0532d.png
 官者上取䌽笺书某官某氏特转某官众忻谢而退
 至给俸时各出御书请增俸有司不用退还复诉于
 上前上笑曰果如是诸嫔对上毁其御书曰元来使
 不得上笑而遣之时咸服仁宗之圣断
赵太祖山陵金之末年河南朱漆脸等发掘取其宝器
 又取其玉带重不可得乃以绳穿其背扎于自己坐
 而稗起之带始可解为口中物喷于脸上洗之不去
 人因呼朱漆脸后货带于汴识知为陵寝中物败露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36a 页 WYG0866-0533a.png
 皆杖死(田君/集说)
杨起宗说汴京熙春阁历金国不毁有诗题于上云一
 阁看来尽鬼工太平天子侈心雄连天老蜃千年气
 跨海金鹏两翅风人说飞来尘世外天教不堕劫灰
 中最怜寂寞熙春字犹𢃄斜阳照故宫余谓必通好
 时使臣经游而题厌次刘景陆来为宪幕叩之云王
 嘉甫国宾诗也
三衢志云吴越钱王祖茔开化县云台北原初钱氏微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36b 页 WYG0866-0533b.png
 时有子为人负担至此其主人明地理曰水流九曲
 列岫如屏葬此子孙当有兴者取竹枝标识之翌日
 令钱子往视之竹已根遂伐去绐其主曰无所谓竹
 矣潜以其父母骨瘗此今犹有倒生藤拂墓域樵人
 以刀断之膏液如丹
徐偃王事衢新刋郡志不得其实按徐氏世谱乃王之
 三十七世孙元泊公避阳朔之乱徙居江浙随处建
 祖庙不独灵山他处亦有编类不得其人余以致事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37a 页 WYG0866-0533c.png
 归不及订正矣
张寓轩先生说长平之坑至今犹有白骨沈存中亦云
 城父县乾溪章华台故基往往得楚灵王战士之骨
 慕容垂参合陂之败积骸如山夏王勃勃杀傉檀人
 积尸号髑髅台倭之竹岛曰骷髅山
颍滨古史论曰善乎子夏之教人也始乎洒扫应对进
 退而不急于道使来者自尽于学日引月长而道自
 至孔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达之有上下出乎其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37b 页 WYG0866-0533d.png
 人而非教之之力也今世之教者非性命道德不出
 乎口虽礼乐刑政有所不言而况于洒扫应对进退
 也哉
叶水心曰今世学者以性为不可不言命为不可不知
 凡六经孔孟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辞精深
 微妙茫然不可测而圣贤之实犹未著二公之说若
 合符契皆有所谓
前辈云学贵知要不在贪多用贵适时不专泥古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38a 页 WYG0866-0534a.png
王状元十朋读礼堂记云为仕者未尝不读书能读而
 不能行是犹凤鸣而鸷翰虽胸中有万卷身为行秘
 书谓之不读书
康节曰学不至于乐不可谓之学又曰学不在止故文
 中子云没身而已即曾子死而后已之说
学贵有常而悠悠害道循序而进与日俱新须以人形
 已自课其功然后有所激于中勇果奋发不能自己
司马温公曰某视地然后敢行顿足然后敢立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38b 页 WYG0866-0534b.png
刘极斋蜀人名宏济遇诞日必斋沐焚香曰父忧母难
 之日此守伊川生日不事饮宴之说(雷龙/困说)
东莱曰治言而不治气虽有正礼大义反为忿怒所败
 不足以解纷而失和气岂不甚可惜哉
邹道乡曰多言不如寡言寡言不如不言和缓而言则
 有条理而人不厌可以交可以毋交交多滥
元城先生作孙莘老寄老庵记有云惟贤者未尝不谅
 已而受任未尝不畏满而知止又云凡居地上者莫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39a 页 WYG0866-0534c.png
 非寄也寄则非我知非我则无所攀恋故无往而不
 逍遥呜呼寄老于轩冕富贵之间者危殆倾敚之患
 日至寄老于山林泉石而人莫与之争可谓知所寄
 矣不亦仁且智哉
南轩先生曰为学不可全恃明快要当思量到迟钝处
 问如何却要迟钝曰一向从明快中去岂不有失须
 反复致思故迟钝中下工夫然后能有诸己
项平庵曰人生一世谁能独佚但当明其不可息之说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39b 页 WYG0866-0534d.png
 而勉吾之倦则所遇无险易而安矣又曰处事者必
 验之心自心不安则人心不服人心不服则己不得
 安又曰读书观物必尽用以治己则不枉用功
先儒谓贞志苦心之士如饥不忘食渴不忘饮病不忘
 医流落不忘故乡求一日之安不可得岂肯悠悠玩
 岁月耶又曰日用应酬无非是学但有主则明无主
 则昏又曰下学而上达其事则下学之事其理则上
 达之理一进则俱进此三则皆足为学者立懦志开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40a 页 WYG0866-0535a.png
 迷途
陆贾新语云长于变者不可穷以诈通于道者不可惊
 以怪审于辞者不可惑以言达于义者不可动以利
 是以君子广思而博听进退循法度动作合礼仪闻
 见欲众而采择欲谨学问欲博而行已欲敦
先儒云详于禁者有法外之遗奸上于谋者有术中之
 隐祸
学贵乎问圣贤立教及经书所言不一而止晦庵先生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40b 页 WYG0866-0535b.png
 无书不读启棘宾商犹作书与诚斋托转问于周平
 园先儒为学其勤笃好问乃如此
晦庵先生云刘元城与刘壮舆说某人字画不正必是
 心术不明年来后生写字多破体不思东晋时江东
 分王元气坼裂风俗浇漓清谈误国字画何取盛唐
 及宋初诸公字画重厚何尝破体今或多或少妄为
 增减佩觿集云点画之间有关造化况一点一画不
 同声音便别欧阳公尝言所谓法帖者率皆吊丧候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41a 页 WYG0866-0535c.png
 病叙睽离通问讯施于朋友不过数行而已高文大
 策何尝用此甚至为字本以误学者姚牧庵公近刋
 五经文字于宁国路学正救之意深矣
古人每观人于举动瞻视之间而知其心事斗伯比谓
 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郑伯如晋拜成授玉士
 贞伯曰郑伯其死乎视流而行速宜不能久臾骈曰
 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絺庇谓智伯曰韩魏二子
 视臣端而趋疾知臣得其情孟尝君谓公孙戍子何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41b 页 WYG0866-0535d.png
 足之高志之扬戍以象床之事对如此类多姑举此
 数事前汉五行志言之尤详
方蛟峰八字格言富莫大于蓄道德贵莫大于为圣贤
 贫莫大于不闻道贱莫大于不知耻仕能行道之谓
 达贫不安分之谓穷流芳百世之谓寿得志一时之
 谓失
前辈有云读书生计疏耕田子孙愚二者不偏废传家
 为永图此意甚好士以耕读为上屡见弃田谋富被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42a 页 WYG0866-0536a.png
 误多
天兵南下时叠山谢先生率众勤王溃散而遁兵至上
 饶拘谢母必欲得其子母曰老妇今日当死不合教
 子读书知礼义识得三纲五常是以有今日患难若
 不知书不知礼义不识三纲五常那得许多事老妇
 愿得早死且语言雍容略无愁叹之意主者无如之
 何遂释之(铅山叶/有大说)
柳仲涂云古文非在辞涩言苦使人难读诵之在于古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42b 页 WYG0866-0536b.png
 其理高其意随言语短长应变作制同古人之行事
 是谓古文
张文潜云自唐以来至今文人好奇者不一甚者或为
 缺句断章使脉理不属又取古人训诂希于见闻者
 衣被而说合之或得其字不得其句或得其句不知
 其章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此最文之陋也
史记之文其意深远则其言愈缓其事繁碎则其言愈
 简此诗春秋之义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43a 页 WYG0866-0536c.png
柳子厚设渔者对智伯效国策庄辛对楚襄王辛三喻
 入蔡灵侯事共襄王共五段子厚亦三喻引太公遇
 文王发智伯之问以三脚證前凡六段文字比国策
 尤缜密但结尾于文王何有下说智伯处比国策似
 乎犹欠五峰假陆贾对皆尧舜三代之事与二者不
 同议论正大规模宏阔后分九段包括汉事无遗诚
 为杰作不可一槩观
昔嘉定沈宰濮论作文以艰得之以艰出之其文必涩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43b 页 WYG0866-0536d.png
 以艰得之以易出之其文必平以易得之以易出之
 其文必率
李方叔言人之文章阔达者失之太疏谨严者失之太
 弱
昌黎荅张籍书夫子之言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则其与众人辨也有矣东莱批使事牵引以无为有
 因彼借此才使正事便不是此文字所以好旁影甚
 佳东坡范增论说羽弑义帝增必力争而不听正用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44a 页 WYG0866-0537a.png
 此法送文畅序结句连下五个也字如破竹一段工
 夫极大
柳文晋文公问守原议中云不公议于朝而私议于宫
 不得谋于卿相而独谋于侍人东莱批说朝与宫卿
 相与侍人下四句不合事所谓异样不俗下承上况
 其时当不乏言议之臣乎此一句生下句亦应卿相
 如贯珠
东坡扶苏论云戾太子岂欲反者哉计出于无聊也此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44b 页 WYG0866-0537b.png
 句最响乃用史记吴王濞传恐上诛之计乃无聊积
 威信之剧即太史公积威约之渐句法同而意殊耳
晦庵先生谓欧苏文好处只是平易说道理初不曾使
 差异底字换却寻常的字又曰作文字须是靠实说
 不可架空细巧大率七八分实二三分文欧文好者
 只是靠实而有条理
俞堪隐云文字且要体面平时习为絺绘工夫气象浅
 促手段拘挛他日宦达凡议论奏疏代言则不能脱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45a 页 WYG0866-0537c.png
 此拘局矣
陈同甫作文之法曰经句不全两史句不全三不用古
 人句只用古人意若用古人语不用古人句能造古
 人所不到处至于使事而不为事使或似使事而不
 使事或似不使事而使事皆是使他事来影带出题
 意非直使本事也若夫布置开阖首尾该贯曲折关
 键自有成模不可随他规矩尺寸走也
放翁与儿辈论李杜韩柳文章绝句云吏部仪曹体不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45b 页 WYG0866-0537d.png
 同拾遗供奉各家风未言看到无同处看得同时却
 有功示子诗云六艺江河万古流吾徒钻仰死方休
 沛然要似禹行水卓尔孰如丁解牛老惫简编犹自
 力夜深灯火自当谋大门旧业微如线赖有吾儿共
 此忧时公七十九岁矣又云得道如良贾深藏要若
 虚孤学诗云家贫占力量夜梦验工夫已上数诗皆
 有益学者宜玩味
晦庵象山二先生不惟以书往复辨无极鹅湖倡和尤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46a 页 WYG0866-0538a.png
 见旨趣象山诗云墟墓生哀宗庙钦斯人千古最灵
 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泉石崇成太华岑简易工夫终
 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
 辨古今晦庵次韵云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
 关心偶扶藜杖过寒谷又枉蓝舆度远岑旧学商量
 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只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
 间有古今
汉唐盛时文章之秀萃于中原其次惟汉其次偏方且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46b 页 WYG0866-0538b.png
 如广陵建安七子始有陈琳晋五俊始有闵鸿张华
 见而奇之曰皆南金也唐有李邕章彝宋有秦观孙
 觉孙洙是皆昭昭然人之耳目者南渡后专尚时文
 称闽越东瓯之士山川之气随时而为衰盛谈风水
 者乌能知此唐诗人江南为多今列于后陶翰许浑
 储光羲皇甫冉皇甫曾沈颂沈如筠殷遥(润州/人)王包
 融何佶戴叔伦(金坛/人)陆龟蒙于公异邱为邱丹顾况
 非熊父子沈传师诚之父子(苏州/人)三罗虬邺隐章孝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47a 页 WYG0866-0538c.png
 标章碣(杭州/人)孟郊钱起沈亚之(湖州/人)施肩吾章八元
 徐凝李频方干(睦州/人)贺德仁吴融秦系严维(越/人)张志
 和(婺/人)吴武陵王贞白(信州/人)王昌龄刘慎虚陈羽项斯
 (江东/人)张乔杜荀鹤(池州/人)刘太真顾蒙汪遵(宣州/人)任涛
 来鹏(豫章/人)李群玉(澧/人)李涛胡曾(长沙/人)皆有诗名
杜工部岳阳楼诗放翁以为妙绝古今余读暮秋将归
 秦留别湖南亲友诗不觉涕之无从况归秦之愿不
 遂而客焉如日长惟鸟雀春暖独柴荆即感时花溅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47b 页 WYG0866-0538d.png
 泪恨别鸟惊心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皆禹事于
 题禹庙切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皆养
 亲事于扶侍事切使事如不使事也桑麻深雨露燕
 雀半生成前辈之说未当殊不知此就句中对集中
 此法多如献纳开东观君王阁长卿风物悲游子登
 临忆侍郎不知云雨散虚费短长吟洒落君臣契飞
 腾战伐新馀不具述七言如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
 时兼白鸟飞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三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48a 页 WYG0866-0539a.png
 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千状万态不以
 一律拘也
杜诗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王荆公歌元
 丰云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常闻鼓吴儿踏歌
 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元丰酒价比天宝仅三之
 一其乐何如
武元衡相宪宗工五言诗夏夜尝有吟云坐久喧暂息
 池台惟月明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翌日遇害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48b 页 WYG0866-0539b.png
杜牧官于金陵寄扬州韩绰判官诗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
 箫草未凋今作草木凋不见江南草木经寒之意教
 吹箫作不吹箫金陵志谓此诗说金陵二十四航也
 扬州二十四桥之名备载梦溪笔谈教字见寄扬州
 之意
郭汾阳功名富贵炫耀史册及观赵嘏经汾阳旧宅诗
 云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经马伏波今日独经歌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49a 页 WYG0866-0539c.png
 舞地古槐疏冷夕阳多前日之赫赫已寂寂矣
韩致光以文章际遇昭宗君臣相得欲大用之值朱温
 将篡非独力能支去位而已不然徒死无益观致光
 过湖湘食樱桃诗令人悽然时节虽同气候殊未知
 曾荐寝园无合充凤食留三岛谁许莺偷过五湖苦
 笋恐难同象匕酪浆无复莹蠙珠金銮岁岁长宣赐
 忍泪看天忆帝都意与少陵同尤悽惋黄竹外有读
 韩偓传诗堂陛中间飞战尘君臣相顾泪沾巾百年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49b 页 WYG0866-0539d.png
 富贵输前辈一旦艰危属老臣自古舟中为敌国从
 今君侧已无人酬恩报主他生事偷向蛮夷老此身
有以诗集呈南轩先生先生曰诗人之诗也可惜不禁
 咀嚼或问其故曰非学者之诗学者诗读著似质却
 有无限滋味涵泳愈久愈觉深长又曰诗者纪一时
 之实只要据眼前实说古诗皆是道当时实事今人
 做诗多爱装这言语只要斗好却不思一语不实便
 是欺这上面欺将何往不欺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50a 页 WYG0866-0540a.png
 
 
 
 
 
 
 
 
庶斋老学丛谈 卷上 第 50b 页 WYG0866-0540b.png
 
 
 
 
 
 
 
 庶斋老学丛谈卷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