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866-033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敬斋古今黈卷二

  元 李冶 撰

  月令日在营室疏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辰
有三十度总三百六十度馀有五度四分度之一度别
为九十六分总五度有四百八十分又四分度之一为
二十四分并之为五百四分十二辰分之辰各得四十
二分(案各得上今注疏本无辰字)则是每辰有三十度九十六分度
卷二 第 1b 页 WYG0866-0333b.png
之四十二计之日月实行一会惟二十九分过半若通
均一岁会数则每会有三十度九十六分度之四十二
李子曰度不别为一百分而别为九十六者取分下之
全数耳若以一度为一百分则五度四分度之一通分
内得五百二十五却以十二辰分之则辰各得四十三
分七釐五毫亦为四十三分四分分之三也历法虽有
小分小秒然此四分度之一本以零数难计故分割之
时欲得全分今于分下又带零数则无再分必欲再分
卷二 第 2a 页 WYG0866-0334a.png
则其数转烦所以度别为九十六分而于除之时每辰
之下各得其全数也

  礼记礼器云礼有摈诏乐有相步温之至也温止谓习
熟耳而郑云皆为温藉重礼也摈诏告道宾主者也相
步扶工者也诏或为绍释文温纡运反疏云皇氏云温
谓承藉凡玉以物缊裹承藉君子亦以威仪摈相自为
承藉(案自为今注疏本作以自)又内则问所欲而敬进之柔色以温
之温止谓和洽耳而郑又云温藉也承尊者必和颜色
卷二 第 2b 页 WYG0866-0334b.png
释文温于运反疏云藉者所以承藉于物言子承父母
当和柔颜色承藉父母若藻藉承玉然郑孔全以藉解
温恐未尽善盖韫者椟也所以覆藏藉者荐也所以承
托韫藉乃涵养重厚不露圭角之意故前史谓有局量
不令人窥见浅深而风流闲雅者为韫藉唐明皇陈乐
于勤政楼下垂帘观之兵部侍郎卢绚谓上已起垂鞭
按辔横过楼下绚风标清粹上目送之深叹其韫藉又
德宗好文雅韫藉而柳浑质直轻脱无威仪上不悦以
卷二 第 3a 页 WYG0866-0334c.png
是罢相韫藉之说如此今乃以荐藉解韫椟于义何安
乎轻改音切理既支离指温为藉益又可疑前人信之
不敢讥后人畏之不敢违其谁知千古之是非

  内则马黑瘠而般(音班)臂漏郑注云漏当为蝼如蝼蛄臭
也蝼蛄之臭大抵为土气也居土者多以此为名故以
蛙为蝼蝈蚁为蝼蚁

  修身莫大乎事亲事亲莫大乎致养致养莫大乎养志
尽天地之精微竭水陆之多品而或不得其所欲者秪
卷二 第 3b 页 WYG0866-0334d.png
以养口腹耳养之下也怡声顺色先意承志虽复菽水
之约而有以得其欢心是则养之至也孔孟言之详矣
内则言事亲则历数饘酏酒醴枣栗饴蜜堇荁枌榆兔
薧滫瀡脂膏之属及夫羹齐酱醢之目膳羞调和之宜
脱肉作鱼胆桃攒柤之名麋菹豕轩辟鸡宛脾之别其
事卑鄙烦猥大类世所传食纂而辞费义赘则又若上
林子虚之誇甚非所以阐明礼经之旨也窃意汉儒杂
采周礼燕飨所用及当时饮食所尚簉合曲礼王制揎
卷二 第 4a 页 WYG0866-0335a.png
酿竹帛以射时取资耳(案揎酿原本作楦攘不可解考宋章衡编年运历序云诸家浅
陋揎酿陈振孙因革礼跋云繁简失中以揎酿目之则楦攘当为揎酿之讹今改正)

  礼少仪尊壶者面其鼻盖推敬向仰之义卑者之于尊
者所当如是而今俚俗无问老幼无择宾主悉以为不
当然卑者辄为尊者背之曰自有耳以来人以为不当
然此甚可鄙也予每深求其故此亦有所自来尊壶者
面其鼻本以敬尊者然客有执谦者不敢擅居尊者之
礼因以为之辞曰不敢当此盛意后生不悟转相传承
卷二 第 4b 页 WYG0866-0335b.png
遂以面鼻为不当焉

  八音曰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若金石竹匏土革木七音
乃世间自有之物惟丝不然必蚕于桑者之手而后成
焉世本及桓谭许慎皆云神农作琴而蔡伯喈琴操云
伏羲作琴夫有琴则必有弦有弦则必有丝丝之为用
当不专于弦索盖以织缣帛制衣服而为之主也易曰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说者曰轩辕以前衣皮其
制短小今衣丝麻布帛所作衣裳其制长大故云垂衣
卷二 第 5a 页 WYG0866-0335c.png
裳也然则羲农之世其无丝也审矣此时无丝又焉得
以为弦索者乎吾谓蔡邕及世本诸家之说皆妄也弦
索之音必自夫黄帝时有之或者难予曰羲农之世果
无丝则易胡云乎庖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曰邃古悠
远是之与非非我辈所能悉大槩曩之所为绳非若今
之所为绳也菅蒯之类皆得为之岂可以网罟而拟弦
索哉

  子言之君子之道辟则坊与坊民之所不足者也郑氏
卷二 第 5b 页 WYG0866-0335d.png
曰民所不足谓仁义之道也郑说恐非不足止是无厌
谓人欲无厌譬之大水奔放冲激必有以障之此坊记
所由作也

  中庸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郑氏谓素读
如攻城攻其所傃之傃(案读如今注疏本作读为)傃犹乡也言方乡
辟害隐身而行佹谲以作后世名也班孟坚艺文志作
索隐行怪颜师古注云求索隐暗之事石林先生以班
郑俱为臆决云素当作素王之素谓无所为而行怪也
卷二 第 6a 页 WYG0866-0336a.png
李子曰夫有所为而行怪则固奸人也无所为而行怪
则直下愚耳安能使后世有述乎此素当同不素餐兮
之素孔子曰隐居求志未见其人举逸民天下归心又
曰作者七人说者以为石门荷蒉之徒又曰逸民伯夷
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则隐逸者初非孔子
之所摈也然而孔子之所与者非庸庸者也必也身有
其德而退藏于密始得谓之隐者也彼无一德之可取
而徒穷蹙于寒乡冻谷之中是则素隐者耳素隐而行
卷二 第 6b 页 WYG0866-0336b.png
怪僻之事庶乎后世之有传焉宜吾夫子之弗为也行
怪者不主于佹谲诞幻之属凡怪僻崖异有不近于人
情者皆得以言之

  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郑云言可隐之节也费犹佹也
道不费则仕释文云费本又作拂同扶佛反(案扶佛今注疏本作
扶弗)犹佹也佹九委反郑以费为佹佹即违拂之意谓世
道相违则君子隐而不仕过庭录说费即显也读如惠
而不费之费出而被乎外之名此所以为闇然而日章
卷二 第 7a 页 WYG0866-0336c.png
意谓虽隐而能显云耳康成则全属上文故独明隐操
而改其字过庭则两属上下故推广隐德而倒其语费
实费用今改读拂音而训之为佹中庸本无此意义君
子之道费而隐不言隐而费又何以为闇然而日章乎
二说俱不得其当晦庵谓费用之广也隐体之微也以
首下章而为之说曰君子之道近自夫妇居室之间远
而至于圣人天地之所不能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可
谓费矣然其理之所以然则隐而莫之见也若晦庵之
卷二 第 7b 页 WYG0866-0336d.png
说是真得子思之旨者也易曰神无方而易无体

  絜矩之道郑云絜犹结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
道谓常执而行之(案常执今注疏本作当执)释文絜音结其注中挈
也之挈苦结反晦庵则复援引庄子荀子之注云絜围
束也谓以物围束为之则也音户结反李子曰郑朱两
说俱未为得絜直当作挈字读之矩者正方之具物有
四隅吾挈矩以度之于此而得一隅则彼之三隅犹是
也故曰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
卷二 第 8a 页 WYG0866-0337a.png
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
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也郑说
本甚明白而益以絜结矩法之说遂有蛇足之患晦庵
乃引庄荀以絜为围束围束其矩是何等语耶借曰以
物围束为则而其则矩二字亦不可相属借又曰絜为
则而矩为法倒言之以为法则而其法则之道亦不成
语也

  王逸离骚章句本文虽复倒复较然迄不敢去取一语
卷二 第 8b 页 WYG0866-0337b.png
郑氏注礼记删窜改革惟意所如纯于为逸则似太拘
纯于为玄则似不让不让则师也之过太拘则商也之
不及二子苟能抑所长而进所短则可以无憾矣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孔曰疾小人多言而行之不周疏
曰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以行从之冶曰孔注是邢疏非
此盖谓先德行而后言语也先行断句其言而后从之
者犹云而后其言从之邢乃谓先行其言而后以行从
之殊无义理

卷二 第 9a 页 WYG0866-0337c.png
  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王滹南辨而有二字羡
文此说甚善然有此二字亦通盖二有字皆系上一不
字为义鮀之佞巧言也朝之美令色也苟无祝鮀之巧
言宋朝之令色在于今世必不能免盖言时世浊乱莫
不恶君子而喜小人而邢炳云子鱼有才故时世贵之
朝美人而善淫故时世疾之如是则苟有祝鮀之佞者
便可以为子朝之淫矣因文考事大害义理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史记云孔
卷二 第 9b 页 WYG0866-0337d.png
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
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或者以加假声得相借
或以五十作卒皆无然之说也大抵论语所载则是未
系易时语而司马迁所记则作十翼时言之也言本不
同乃欲强比而同之宜乎若是之纷纷也二说虽不同
然而谦抑之词则一焉耳夫圣人生知宁复有大过邪
宁复有不至于彬彬者邪犹有是言者所以为学者法
也张籍书与韩退之曰吾子所论排释老之说不若著
卷二 第 10a 页 WYG0866-0338a.png
书退之答曰化当时莫若口传来世莫若书又惧吾力
之未至至之而不能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吾于圣
人既过之犹惧不及矧今未至固有所不能耳请待五
六十然后为之冀其少过也退之于二家攘斥之切曾
不肯以暂舍而顾待五六十然后为之其亦善学孔子
者欤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孔颖达曰麻冕缁布
冠也古者绩麻三十升布以为之纯丝也丝易成故从
卷二 第 10b 页 WYG0866-0338b.png
俭按郑注丧服云布八十缕为升升三十计为缕二千
四百此布之极细者也古以此布为冕故谓之麻冕当
孔子之时其冕务为纯质俭约而已所用之布不必如
古孔子尚纯俭故违古而从众也颖达以纯为丝不知
别有所出否

  原壤夷俟谓其放荡无礼也马融说以夷俟为踞待姑
见其无礼之状尔至邢炳又以为伸两足箕踞以待孔
子故孔子以杖叩其胫令不踞此虽有理其实未必然
卷二 第 11a 页 WYG0866-0338c.png


  石林过庭录经史辨疑云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
墙面而立也与墙所以捍外正墙面而立谓其背治内
之道反而面乎外也冶曰此说非是墙面秪谓无所见
耳又何限乎内外之间哉

  孟子吾不惴焉者谓不使之恐惧我也古人为文有此
等语今讵能容尔耶

  孟子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比固亲
卷二 第 11b 页 WYG0866-0338d.png
比之比释为及亦通谓比及变化销铄晦庵解比为为
窃所未喻

  列子汤问帝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方一厝雍
南自此冀之北汉之北无陇断焉孟子公孙丑篇有贱
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赵云龙断谓堁(课)断而高者
丁云按龙与隆声相近隆高也盖古人之言耳如胥须
之类是也张云断如字或读如断割之断非也陆云龙
断谓垄断而高者详审众说张音陆解正与列子合今
卷二 第 12a 页 WYG0866-0339a.png
当从之断则断绝之处俯临低下所以为高也丁说虽
通而于断义稍疏

  孟子兄戴盖禄万钟戴盖秪是乘轩

  孟子云富岁子弟多赖赖者有所恃而为善者之称也
汉高祖自言始大人常以臣亡赖张释之传言文帝谓
上林尉亡赖乃不善之称然今人反以凶恶无所顾藉
者诋其人为赖子是又不知何说也五代史南平世家
云荆南地狭兵弱介于吴楚为小国自吴称帝而南汉
卷二 第 12b 页 WYG0866-0339b.png
闽楚皆奉梁正朔岁时贡奉皆假道荆南高季兴从诲
父子常邀留其使掠取其物而诸道以书责诮或发兵
加讨即复还之而无愧其后南汉与闽蜀皆称帝从诲
所向称臣盖利其赐予俚俗语谓苟得无愧耻者为赖
子犹言无赖也故诸国皆目从诲为高赖子即欧公所
论以无赖为赖子者当是俚俗略言之耳非复本孟子
所谓多赖之赖也许慎又谓赖利也无利入于家故云
无赖此说予所不取

卷二 第 13a 页 WYG0866-0339c.png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又曰所
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万物皆备于我则焉知万
物之中不有至恶者存乎动心忍性则焉知一性之内
不有不善者存乎此与性善之说殆若胡越焉者何也
盖谓万物皆有效善之质一心独为持性之主云耳不
深探孟子之旨而徒为性善之说是误父之而不知其
氏者虽终身学而吾以为未尝学也

  孟子不下带而道存焉赵台卿以为带近于心意谓道
卷二 第 13b 页 WYG0866-0339d.png
不离心心不离道云耳然而道之在人心也使孟氏而
虽不言其谁不知此乎礼凡视上于面则敖下于带则
忧孟子虽独举不下带而亦互明之盖谓于其上下两
间瞥而见之道已有所在矣此与孔子之见温伯雪子
目击而道存(案雪子原本作宣子今据庄子改正)文则异而意则同彼所
谓目击者不待言语而得之者也此所谓不下带者不
待上下视而得之者也

  左右二字从上声则为两实从去声则为从已此甚易
卷二 第 14a 页 WYG0866-0340a.png
辨者也今人皆混而为一不惟不辨其声音之当否至
于礼数仪制亦复倒错而世俗悠悠皆不恤也为礼之
家欲以左为上则左之欲以右为上则右之原其所以
然亦从来远矣

  人文尽于六经今礼部韵略中俚俗字备载而六经中
字遗阙者甚多此非有司之失自是我辈之过

  晋郗超之郗则读如絺音郤诜之郤则读如绤音今人
不复别白皆从绮逆反大谬也予儿时读李翰蒙求先
卷二 第 14b 页 WYG0866-0340b.png
生传授皆读郗作却长大来始悟其错俗又读郗作客
可笑

  世俗有孤负之语孤谓无以酬对负谓有所亏欠而俚
俗变孤为辜辜自训罪乃以同孤负之孤大无义理

  一飞冲天志在冲天鸾凤冲霄冲霄之举冲本虫音古
今人悉用为充音二字古必通用不然则前人既误后
人不加省察狃而承之耳

  如若一也然有时而为异彼如是吾亦如是因之以如
卷二 第 15a 页 WYG0866-0340c.png
为往如棠观鱼之类是也彼若是吾亦若是因之以若
为顺钦若昊天之类是也是以读书者贵反覆求之

  决字俗皆作决盖为韵所误此字正当作决而韵解决
则谓水流行解决则谓决断不知有何所据而别为二
义也易夬决也刚决柔也曲礼濡肉齿决乾肉不齿决
决断也乾肉坚宜用手不以齿决之古书中无有作决
者颜元孙干禄字书分通正俗三等如决等字乃所谓
俚俗相传而非正者也学者不可不知

卷二 第 15b 页 WYG0866-0340d.png
  愆过尤皆甚之之辞事无美无恶甚之则皆为过行无
是无非甚之则皆为尤尤与过皆甚之之辞也故老子
去甚仲尼不为已甚

  爽之一字既为明又为昏所以精爽为魂魄之主介之
一字既为大又为小所以傧介成宾主之欢贵介公子
则介为大忧悔吝者存乎介则介为小乱臣十人则为
为治乱邦不居则乱为危饮酒温克则克为良克伐怨
欲则克为狠扰兆民则扰为安庸人扰之则扰为烦必
卷二 第 16a 页 WYG0866-0341a.png
有忍其乃有济则忍为恕忍人残忍则忍为暴媚兹一
人则媚为忠取媚于上则媚为佞父母昆弟则昆为长
垂裕后昆则昆为后皇极则极为大中至正之道六极
则极为贫病夭恶之称

  古人文字有极致之辞若以不敢为敢以敢为不敢以
不显为显以无念为念以无宁为宁皆极致之辞也世
俗以可爱为可憎以无赖为赖以病差为愈亦极致之

卷二 第 16b 页 WYG0866-0341b.png








  敬斋古今黈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