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九
卷二十九 第 1a 页 WYG0866-024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隐居通议卷二十九
             元 刘埙 撰
 地理
  四方之限
溟渤涨洋天地所以限东徼也恶溪沸海天地所以限
南徼也陷河悬渡之设乎西瀚海沙子之设乎北天地
所以遮西而制北也激瘴雾于东维界黑水于南极泄
卷二十九 第 1b 页 WYG0866-0241b.png
流沙于西陲决弱水于北汉天地所以界四维也八荒
之内奚有奚无八荒之外何止何极以上见罗泌路史
中说
  恶溪沸海
恶溪在闽多厉毒中者温屯呕泄逾者脚足腐弱其鱼
多鳄沸海常沸尤多恶鱼炎州贡者经之路史之所载
如此然予尝仕闽数年不闻有此也惟闻延平一宣差
言常汎南海海水中有火出郭学录又言尝见海啸其
卷二十九 第 2a 页 WYG0866-0241c.png
海水拔起如山高
  西土头痛山沙子黑水
自罽宾国西行历大小头痛山及赤土身热之阪山在
渠搜之东疏勒之西冬月过者有头痛身热吐逆之病
驴畜皆然夏月即死又经乌柁四百里石悬度山咫尺
之路下临不测在盘陀西南今葱岭冬夏有雪即佛书
所言雪山者(路史说本/汉西域傅)
沙子在契丹后弥数千里往者女真既灭契丹其臣大
卷二十九 第 2b 页 WYG0866-0241d.png
石林牙携其子三昼夜踰沙子立之数十年粘罕不能

黑水在梁雍间涉者胫黝黑
  柳中路伊吾路陷河弱水
裴矩西域记自高昌东南去瓜州三百里并沙碛乏水
草四面芒芒盖西州之柳中路又有一路自柳中县南
东行经大海东又东南渡碛入伊州即裴所谓伊吾路
今奉使者至高昌从武城西北有捷径度沙碛千馀里
卷二十九 第 3a 页 WYG0866-0242a.png
四面芒然不可准记行者唯视人死骸骨及驴驼粪以
为记大雪即不得行或见宫宇忽闻歌笑从之者多不
反盖魑魅所为也当旦未西北沙中夏热风为患惟老
驼能知之风将作则驼聚鸣而拥其鼻口否则死今高
昌客旅皆由伊吾道
出阳关至于阗国路经陷河伐檀置中乃得渡也弱水
亦陷河之类羽毛皆沈今川广之界亦有一小河淖湴
而深今古不得渡盖亦弱也
卷二十九 第 3b 页 WYG0866-0242b.png
  海外多国
升明二年倭王奉表条其祖之勋谓东北服者二百九
十有六国是固海东之国倭王所服者然其未服之国
又几十百矣支显西游道其所记数百国此于阗以西
之国支显所知者然其所不知者又几十百矣智猛法
盛之录昙勇道安之传蕃王之国不下四五百大廷四
域之使魏氏四道之宾所奏国数亦不下四五百此世
所未尝闻者是数千国俱乐土也则海外之国不胜其
卷二十九 第 4a 页 WYG0866-0242c.png
多矣(凝按东北二字今/路史本作东西)
总前路史五段而论则知世间疆土如此其阔远也今
人惟指中国所统以为大直井蛙之见耳人岂可以不
博览哉
  南阳形势
往在闽阅艾轩先生林中书光朝文集内有一论谓南
阳可都其说甚备失于钞纂今阅欧阳文载庆历间论
西事书亦有一论曰臣闻汉高祖入秦不由东关而由
卷二十九 第 4b 页 WYG0866-0242d.png
南阳过郦析而入武关曹操等起兵诛董卓亦欲自南
阳道丹析而入长安是时张济又自长安出武关奔南
阳则自古用兵往来之境也臣尝至南阳问其遗老云
自邓西北至长安六七百里今小商贾往往行之初汉
高入关其兵十万夫能容十万兵之路宜不甚狭而险
也然自洛阳建都后行者皆趋东关其路久而遂废若
能按而通之则武昌汉阳郢复襄阳梁洋金商均房光
化沿汉之地十一二州之物皆可漕而顿之南阳沿汉
卷二十九 第 5a 页 WYG0866-0243a.png
之地山多美木近汉之民仰足有馀以造舟车甚不难
也欧公建明南阳地利之美如此其说与艾轩合然艾
轩则以孝皇有志恢复故欲于此建都以北窥中原而
欧公则以元昊犯边欲于此聚餫以应接西事其势不
同其论则一自古虽未尝建都于此然合二论参考则
其地形势有足取者陈龙川上孝皇书亦言荆襄南阳
形势可都谓东通吴会西连巴蜀南极湖湘北控关洛
大意皆相近也
卷二十九 第 5b 页 WYG0866-0243b.png
  三辅黄图
三辅黄图上下二卷不著作书者氏名具载秦汉宫室
苑囿甚备颜师古汉书新注多取焉唐书艺文志有三
辅黄图一卷列于地理类之首亦不言何人作其间多
用应劭汉书集解劭后汉建安时人也至魏人注汉书
复引此图为据以此考之得非汉魏间人所作邪卷首
一序颇雅洁漫载于左
易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
卷二十九 第 6a 页 WYG0866-0243c.png
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三代盛时未闻宫室过制秦
穆公居西秦以境地多良材始大宫观戎使由余适秦
穆公示以宫观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
则苦人矣是则穆公时宫室已壮大矣惠文王初都咸
阳取岐雍钜材新作宫室南临渭北踰泾至于离宫三
百复起阿房未成而亡始皇并灭六国冯藉富强益为
骄侈殚天下财力以事营缮项羽入关烧秦宫阙三月
火不灭汉高祖有天下始都长安实曰西京欲其子孙
卷二十九 第 6b 页 WYG0866-0243d.png
长安都此也(长安夲秦之乡/名高祖作都)至武帝承文景菲薄之馀
恃邦国阜繁之资土木之役倍秦越旧斤斧之声畚锸
之劳岁月不息盖骋其邪心以誇天下也昔孔子作春
秋筑一台新一门必书于经谨其废农时夺民力也今
裒采秦汉以来宫殿门阙楼观池苑在关辅者著于篇
曰三辅黄图云东都不与焉○予观此序简而当质而
不俚非近世所能及也
三辅本是三秦禹贡九州内则雍州也古丰镐之地平
卷二十九 第 7a 页 WYG0866-0244a.png
王东迁以岐丰赐秦襄公至孝公始都咸阳咸阳在九
峻山渭水北以其山水俱在南故名咸阳秦并天下置
内史以领关中项藉灭秦分其地为三以章邯司马欣
董翳为王谓之三秦故汉高帝入关定三秦也五年高
帝在洛阳娄敬说帝都长安留侯从而赞之有居高屋
建瓶水之说自是汉始都之初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
元年改内史为京兆尹与左冯翊右扶风谓之三辅俱
治长安古城中公羊传曰京大也师众也天子所居冯
卷二十九 第 7b 页 WYG0866-0244b.png
翊注曰冯凭也翊辅也翼辅京师也其地今同州扶持
也助也言助风化在今岐州
始皇三十五年作朝宫于渭南上林苑庭中可受十万
人车行酒骑行炙千人唱万人和
收天下兵聚咸阳销为钟鐻(古以铜为兵/故可铸钟)高三丈销锋
镝为金人十二立于宫门(旧注云铸金狄/人立阿房宫前)坐高三丈董
卓悉椎破铜人铜台以为小钱魏明帝欲徙二金人于
洛阳载至霸城重不可致留之
卷二十九 第 8a 页 WYG0866-0244c.png
阿房宫一曰阿城规恢三百馀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
辇道相属前殿东西五十步南北五十丈木兰为梁磁
石为门(门在阿房前悉以磁石为之令四夷朝者或/有隐甲怀刃即吸止以示神亦曰郤胡门)
房宫未成欲更择令名名之未果以其宫在阿基旁故
天下因谓之阿房宫
望夷宫在泾阳县界北临泾水以望北夷故名
未央宫汉初萧何造高祖见而怒其壮丽者也周回二
十八里前殿东西五十丈深五十丈高三十五丈武帝
卷二十九 第 8b 页 WYG0866-0244d.png
以木兰为棼橑(橑椽/也)文杏为梁柱金牖玉户华榱璧珰
雕楹玉磶重轩镂槛青琐(窗/也)丹墀左墄右平(墄阶级也/右则桀车)
(上故使之平左则/人上故为之阶级)黄金为璧带间以和氏珍玉风至其
声玲珑然也宫内又有金华承明昭阳等殿及麒麟阁
天禄阁金马门(金马门宦者署武帝得大宛/马以铜铸像立于署门因名)
建章宫在未央宫西长安城外汉武帝造度为千门万
户自宫西跨城沱作飞阁通之正门曰阊阖(阊阖本天/门而宫门)
(名之以/像天门)高二十五丈左凤阙(阙上有金凤高丈/馀即铜铸凤也)高二十
卷二十九 第 9a 页 WYG0866-0245a.png
五丈右神明台门内起别风阙(以其出于宫垣/识风从何来也)高五十
丈对峙井干楼高五十丈辇道相属前殿下视未央宫
西汉宫中有百子池戚夫人侍儿贾佩兰者后出宫为
扶风段儒妻能言在宫中时见戚夫人侍高祖常以赵
王如意为言高帝思之几半日不能言叹息悽怆未得
其术使夫人击筑帝歌大风以和之予尝见旴江李先
生赋戚夫人有曰百子池头一曲春不知其旨今阅黄
图乃见原委如此
卷二十九 第 9b 页 WYG0866-0245b.png
汉有飞廉属玉观飞廉观在上林武帝元封二年造飞
廉者神禽也能致风气身似鹿头如雀有角而蛇尾文
如豹武帝命以铜铸置观上因以为名属玉者水鸟似
鵁鶄以名观也又曰属玉似鸭而大长颈赤目紫绀色
石渠阁萧何造其下砻石为渠以𨗳水若今御沟因以
名阁所藏入关时所得秦图籍成帝又于此藏秘书
天禄阁亦藏书籍所汉宫殿疏云天禄麒麟二阁萧何
造以藏秘书以处贤材也
卷二十九 第 10a 页 WYG0866-0245c.png
灵金内府藏太上皇微时一佩刀长三尺上有铭字难
识传云殷高宗伐鬼方时所作上皇游丰沛山中寓居
穷谷有人冶铸上皇息其旁问铸何器工者笑曰为天
子铸剑慎勿言曰得公佩剑杂而治之即成神器可克
定天下昴星精为辅佐木衰火盛此为异兆上皇解七
首投炉中铸成剑杀三牲以衅祭之工问何时得此上
皇曰秦昭襄王时予行陌上一野人授予云是殷时灵
物工即持剑授上皇上皇以赐高祖高祖佩之斩白蛇
卷二十九 第 10b 页 WYG0866-0245d.png
者也及定天下藏于宝库守藏者见白气如云出户状
如龙蛇吕后改库名曰灵金藏惠帝以此库贮禁兵器
名曰灵金内府(世人常言高祖起布衣提三尺剑/以取天下不知剑之所始乃如此)
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世人常用折柳送别事不知出此/唐王维诗盖本此也遂为故事)
宫殿观阙之盛肇于秦而继以汉举其最则秦有朝宫
阿房汉有未央建章以高言辄曰五十丈三十五丈或
二十五丈以深广言辄曰东西五十步南北五十丈或
卷二十九 第 11a 页 WYG0866-0246a.png
东西五十丈深五十丈以规恢延袤言辄曰三百馀里
少亦二十八里或曰可坐万人或曰庭中可受十万人
或跨渭而造石桥或跨城池作飞阁辇道大槩极土木
之工始之于秦穆公惠文王大之于始皇尤而效之者
萧何又甚焉者汉武也计其壮钜雄峙摩云霄而傍日
月虽伤财害民不免怨讟然遐想气象其能致此亦真
丈夫之雄也惜夫兴替不常古今同尽乃罔有巍巍千
载者不旋踵而化为游尘荡为冷风潘安仁西征赋有
卷二十九 第 11b 页 WYG0866-0246b.png
曰所谓尚冠修成北焕南平(皆里/名)皆夷漫荡涤无其处
而有其名尔乃阶长乐登未央汎大液凌建章又曰鷩
雉雊于台陂狐兔窟于殿傍又曰洪钟顿于毁庙桀风
废而不悬禁省鞠为茂草金狄迁于霸川悲夫英雄之
建立乃如斯而已乎予尝欲一游终南之山渡灞浐之
水吊秦汉之故都而物色其遗迹今南北混一踰四十
年兆足以行而予又老矣乡里非无客京兆者京兆之
人非无与余交者及询访往古俱不能知盖其愚俗懵
卷二十九 第 12a 页 WYG0866-0246c.png
学故不能通知古今也姑述此以志予怀古之恨若夫
陈之临春结绮隋之西苑唐之华清宋之艮岳是又不
过供游宴之娱非若秦以壮大夸西戎汉以市丽重威
武者也无足道矣
  新丰建立
史载汉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既定天下西都长安
而太上皇不乐关中思慕乡里高祖为徙丰沛屠儿酣
酒煮饼商人立为新丰并徙旧社放犬羊鸡鸭于通衢
卷二十九 第 12b 页 WYG0866-0246d.png
亦竞识其家似此即是仍效故丰街巷市井民居也一
迁徙间多少事节虽足以悦其父而不免于劳其民矣
然此样子则古所无之后世不再有之亦奇事也
  袁广汉园池
茂陵富民袁广汉藏镪钜万家僮八九百人于北山下
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中累石为山高
十馀丈连延数里养白鹦䳇紫鸳鸯犁牛青兕奇兽珍
禽充积其间积沙为洲屿激水为波致江涛海鹤孕雏
卷二十九 第 13a 页 WYG0866-0247a.png
产鷇延漫林池屋皆裴回连属重阁修廊行不能遍也
广汉后有罪诛没入为官园鸟兽花木皆移入上林苑
中悲夫广汉真愚人也已夫以汉武之为人百世之下
阅史册犹知其非能容物者彼方修建宫苑夸示四夷
一富民乃欲与之敌帝岂能平邪其取诛灭宜也近代
韩侂胄修圃甚丽后亦没官然事体郤不同
  川江图
予六十年前见蜀人李宰所藏长江万里图起岷州讫
卷二十九 第 13b 页 WYG0866-0247b.png
浙江海门山川城郭历历可玩惜不复睹今黄德英示
以蜀江图一卷广踰半尺长四丈馀其间惟画蜀江起
威州讫公安而止不得如旧图之抵海门也谩记大略
以见溯蜀之艰险云自公安县沙市而西即江陵府治
江北而荆门军治江南有黄牛峡有鹿角滩历巴东峡
口即峡州治江北有人鲊瓮有江心乌龙石进即石首
县治江南又进即归州治江南有巫峡有楚王楼有巫
山十二峰有宋玉亭皆南岸也又进即巫山县治江南
卷二十九 第 14a 页 WYG0866-0247c.png
有杜甫草堂进为夔州有白帝城有八阵图有瞿唐峡
滟滪堆云安县治江北而万州忠州皆治江南历清江
县至遂宁府重庆府及酆都县亦治江南有酆都寺有
酆都观又历涪州恭州而上则泸州亦俱治江南前进
叙州乃治江北有马湖江有大小乌龙山又进则嘉定
府治江南有九楼佛阁则在江北遂为眉州亦治江北
有蛾眉山有秦楚楼有芳草渡有万里桥则俱在江南
由眉而进则成都府治江南而永康军则在江北有三
卷二十九 第 14b 页 WYG0866-0247d.png
十六峰在江南南为青城县有青城山有玉女关有玉
垒关有七盘山至威州治江南止矣一卷之图首尾如
此予跋其后曰右颍川德英父所藏蜀江图也广仅半
尺修踰四丈西起威州东讫江陵凡跨十有八郡其间
山川城垒人物聚落仙宫梵宇风帆浪舶历历在眼往
年德英曾示此图一轴予固赏爱为赋诗今阅此卷更
自精工弥使人赏爱不已真奇笔也忆少日阅舆地志
极爱西蜀风景形势锐欲溯巫峡阚剑门周视古英雄
卷二十九 第 15a 页 WYG0866-0248a.png
争战处稍慰胸中之奇顾蹉跎寖老付来生矣展玩伤
怀因寄一叹并载前诗曰谁貌坤维入画图东西川合
汇荆湖金汤夹岸提封接玉帛连樯贡赋输剑阁几烦
豪杰梦锦城曾是帝王都如今混一兵争息见说烟荂
渐似吴
  十二峰石
巫山十二峰口习耳闻熟矣终未悉其何名今因蜀江
图所载始得其详曰独秀曰笔峰曰集仙曰起云曰登
卷二十九 第 15b 页 WYG0866-0248b.png
龙曰望霞曰聚鹤曰栖凤曰翠屏曰盘龙曰松蛮曰仙
人予因檃括成句曰笔峰独秀集仙起云登龙望霞盘
龙翠屏聚鹤栖凤松蛮仙人总为六句聊便记览耳山
在归州乃川江之南岸见者谓十二峰元不联属往往
悬隔相望若欲观玩惟溯流入蜀者甚便傥顺流而东
则三峡水急如箭不容寓目所谓归州淘米峡州吃饭
可见其峻疾矣
  闽地险恶
卷二十九 第 16a 页 WYG0866-0248c.png
予幼读南丰先生所作道山亭记摹写闽地山川险恶
之状笔力精妙宛如图画殆似西汉文章欧苏不能及
也然平时只作文字看实未信其险恶果如此至大辛
亥赴官剑津初入杉关已见山岭崇峻回首江西如在
平地犹未觉其险也自邵武城下发官船历挐口驿富
屯长驿顺昌县玉台驿顺流赴剑然后见溪滩湍激石
笋峭峻舟行其间时遭惊骇予舟中因语孙儿以道山
亭记昔闻而今见之其所历与记中所载无不合者兹
卷二十九 第 16b 页 WYG0866-0248d.png
录于后其略曰闽故𨽻周者七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
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
路在闽者陆出则阨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
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涂
或逆坂如缘絙或垂厓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
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
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
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
卷二十九 第 17a 页 WYG0866-0249a.png
见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揉或逆走旁射其状若
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役便利失
毫分辄破溺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
敢以舟楫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其众江淮
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狭多阻岂虚也哉云云朱文公
尝爱曾文以为严健有法此语信然近学录郑见独为
予言道山亭记丰碑钜刻巍然犹存郑三山人也故知
之他日有便至其地当命匠致墨本归乡里示亲朋庶
卷二十九 第 17b 页 WYG0866-0249b.png
犹可乡先达之万一云
  前代军垒
秦堕封建易为郡郡置守汉因之国皆为郡更曰太守
至隋废郡置州唐世天下俱为州改太守曰刺史宋又
改曰知某军州事此其大略俱可晓也独有数小垒名
之曰军者未悟其义而其治所又多在各道接境去处
如建昌军邵武军则江西福建界上也如南安军则江
西广东界上也如江阴军则浙西之尽头如广德军则
卷二十九 第 18a 页 WYG0866-0249c.png
江东之尽头如桂阳军武冈军则湖南之沿界岂非当
时诸州地理阔远绥御不及故于接境聚军以控扼之
其初不过营垒久则因以军为名且从而例视若州府
之类矣夫军之字义与州府郡邑不同流俗承讹并失
字义遂真以军为郡不亦谬乎以军为郡不记始于何
朝而建昌志曰南唐元名建武军入宋始改建昌则军
之创也岂五代时耶其间有临江军则居江西之腹兴
化军则处闽海之滨茶陵军亦在湖南内地(今考之亦/接吉安界)
卷二十九 第 18b 页 WYG0866-0249d.png
又不尽居接境处又是一例宋时仕宦应得郡而资浅
者未授以州府首命为知军而军之地望亦自不等如
南安军在江西穷处国小地狭而地望乃特重为守臣
者率年岁升迁为部使者如提刑提举之类其平迁亦
得佳郡盖以郡当东广之冲地有蛮峒之扰苟抚治有
功则因优之也景定庚申梅知军鼎径除江西提刑后
赵知军孟适段知军浚皆擢守建昌其馀诸军则未之
闻也而宋时雄藩大镇又自别有军号如杭州曰宁海
卷二十九 第 19a 页 WYG0866-0250a.png
军绍兴曰镇东军温州曰应道军婺州曰宁远军严州
曰遂安军平江曰平江军建康曰建康军扬州曰淮南
军龙兴曰镇南军赣曰昭信军建宁府曰建宁军泉州
曰平海军如此者不尽记每军皆设节度使官一品其
地则谓之节镇节度使止遥授请厚俸而不亲临其郡
非若唐代淄青卢龙宣武等处节度则真有其地统其
军跋扈难制至于篡逆也宋制节度使官仪甚盛其家
建巍楼植纛其中有黄幡豹尾之属名之曰节楼叉祀
卷二十九 第 19b 页 WYG0866-0250b.png
神名之曰节神其节度使每出则千兵拥卫捧节前驱
见者避路有令曰冲节者斩然所统军卒则咸无焉
  天齐
封禅书载秦始皇祀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
也居临菑南郊山下注引解道彪齐记云临菑城南有
天齐五泉并出有异于常言如天之腹脐也又曰齐所
以名为齐以天齐也注曰当天中中齐愚尝于前卷略
议之今详具其说如此乃知衡华嵩恒俱称某天某天
卷二十九 第 20a 页 WYG0866-0250c.png
而东岳独称天齐有以也(当天之中故祀天/主与地王不同)
  不夜城
不夜乃古县名齐记云古有日夜出见于齐东境故莱
子之城以不夜为名
  市井
予尝疑世称市井二字无义按史记正义曰古人未有
市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买卖故言市井乃
知旧所疑不差
卷二十九 第 20b 页 WYG0866-0250d.png
  九河之名
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洁钩盘鬲津
  阳关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曰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
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知音
者以此诗作三叠声歌之予初不考阳关在何许意疑
玉关左右及见五代晋高居诲奉使于阗记所载乃知
阳关去玉关尚远其略曰自灵州过黄河行三十里始
卷二十九 第 21a 页 WYG0866-0251a.png
涉沙入党项界行四百馀里至黑沙沙尤广遂登沙
岭即党项牙也渡曰亭河至凉州又西行五百里至甘
州即回鹘牙也自甘州西始涉碛碛无水载水以行甘
人教晋使者作马蹄木涩木涩四窍马蹄亦凿四窍缀
之乃可行西北五百里至肃州渡金河西百里出天门
关又西百里出玉门关经吐蕃界西至瓜州沙州二州
多中国人瓜州南十里有鸣沙山云冬夏殷殷有声如
雷云禹贡流沙也又东南十里三危山云三苗所窜也
卷二十九 第 21b 页 WYG0866-0251b.png
其西渡都乡河曰阳关云由是观之则玉门关距云州
近二千里又历瓜州沙州而后至阳关渡又远数百里
矣江南人望张掖酒泉已觉县远而班超云臣不敢复
望至酒泉郡止愿生入玉门关则其远于酒泉可知已
阳关又远于玉门宜其谓西出阳关无故人也安西在
阳关之外知又几里今日甘肃置行省可见提封之广
识者谓天下地理惟西最广恐或如此(音律中有甘州/凉州伊州曲)
  尾闾
卷二十九 第 22a 页 WYG0866-0251c.png
弘斋先生包枢相尝言昔为台州通判日州连东海遥
望海洋中有漩涡至数十疑即所谓尾闾也予每欲质
其事而无由至大庚戌辛亥间石塘胡汲仲长孺为台
州宁海主簿县正与海接予与石塘公厚因以弘斋旧
说叩之今得其回书云宁海在台东境距平阳岭海七
百里距鄞为近其又东境即大海人舟所不敢涉惟冬
则钓船行二程辄止相传其东则鬼国水势流下虽潮
生时亦不可上恐是尾闾处也弘斋谓见有十数涡则
卷二十九 第 22b 页 WYG0866-0251d.png
某所未见也汲仲之所报如此予以嗜古好奇之故博
徵异闻于所亲历者然犹不能究尾闾之实则据纸上
而妄谈者何足道哉
  洗马池
江西龙兴市心有一方池临街绿水泓澄名曰洗马池
不悟其义近闻一人云古有姓李者仕为太子洗马居
此地故得名然洗马之洗本音鲜非音徙也岂俗不识
字故传讹邪予去年到龙兴乃见已为民居障蔽不复
卷二十九 第 23a 页 WYG0866-0252a.png
得见矣(去年乃至/大辛亥)
 
 
 
 
 
 
 
卷二十九 第 23b 页 WYG0866-0252b.png
 
 
 
 
 
 
 
 隐居通议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