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东园丛说 卷上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1a 页 WYG0864-018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东园丛说卷上     宋 李如篪 撰
  春秋说
   春秋行夏之时
夏正月建寅商正建丑周正建子者各用其月为岁首
也建寅则称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是建寅则称正月
也建丑则称十有二月书云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
奉嗣王归于亳是建丑则称十有二月也建子则称一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1b 页 WYG0864-0183d.png
月书云一月戊午师渡孟津是建子则称一月也一月
者谓是岁首稍变于夏商而谓之一月其实十有一月
也诗称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谓十一月十二月至
言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
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皆据夏正而言也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以见此月岁终十一月岁首也以
是考之三王之岁首惟夏正建寅称正月二代虽或建
丑或建子初不称为正月秦汉间虽用亥月为岁首只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2a 页 WYG0864-0184a.png
称冬十月亦不称为正月孔子作春秋将立一王之法
以夏正得天春秋之法行夏之时盖以周正纪事而以
春王正月揭于其首其实则冬十有一月也不然岂得
以十一月而强指为春正月哉只缘左氏不晓圣人垂
法之意遂斥言元年春王周正月后儒因是相沿遂云
商用建丑为正月周用建子为正月使春秋行夏时立
法贻后之意晦而不彰左氏之失也
   诗亡然后春秋作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2b 页 WYG0864-0184b.png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说者皆
谓黍离之诗降为国风是诗亡非也孔子序诗国风雅
颂各从其体初无褒贬去取在其间也按周召分陜之
时周家己有天下关雎美后妃之德王者之事也为其
是风体故谓之国风得于陜之东者为周南得于陜之
西者为召南豳七月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
之艰难与夫东山之作及周公遭变之诗亦同在国风
亦以其在风体故也但国风之中有正有变足以明政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3a 页 WYG0864-0184c.png
之得失时之盛衰也黍离之诗所谓变风者也不列之
国风将何以处之处之雅乎处之颂乎皆所不可故列
于国风而非所谓降也不然则二南豳风俱谓之降可
乎且如大雅板荡召旻之类虽周室大坏无纲纪文章
其体是大雅只当列之于大雅之中乂可降之于风耶
故知黍离之在国风其体是风而非降也然则孟子所
谓诗亡者何也盖尝考之国风之诗如郑庄卫宣齐桓
秦穆襄晋昭献之类皆孔子所传闻之世所作虽变风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3b 页 WYG0864-0184d.png
居多亦本于人情而止乎礼义先王之泽未泯也孔子
所闻所见之世亦安得无诗国风无见焉者止乎礼义
者无有也此孟子所谓迹熄而诗亡者也非谓黍离列
于国风而云也然则春秋何以始乎隐究观黍离虽作
于平王之时而其颠覆之祸幽王为之也其他刺平王
者如行役无期度不恤其民屯戍于母家凶年饥馑室
家相弃之事亦衰世之常春秋岂为是而作哉逮桓王
之立诸侯背叛王师伤败如左氏所谓周郑交质取温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4a 页 WYG0864-0185a.png
之麦尚犹可言至于帅师以取成周之禾甚至于射王
中肩则诸侯蔑视周室无复有王矣王者威柄自此绝
矣桓王之立实当隐公即位之三年故春秋自此而始
为无王而作明矣若以东迁之后王政之失始于平王
而春秋作则当自惠公始而不当始于隐也杜预以为
隐公让国之贤君故春秋以为始亦非也圣人立一王
之法岂以让国之一节而为春秋之始哉
   春秋感麟而作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4b 页 WYG0864-0185b.png
孔子尝语子夏曰明王不作天下其孰能宗子又尝曰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麟凤之至河洛之出图
书乃上天休嘉之应有明王者出然后见也孔子大圣
人也必有明王者出然后其志可得而伸而其道可得
而行河不出图凤鸟不至孔子盖伤无明王者作其事
业终不得有见于当世也至鲁哀公之西狩麟偶见获
孔子反袂掩面而叹曰胡为而来哉盖伤明王之不作
己志之不伸而麟至之无从也且谓其道不行于当世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5a 页 WYG0864-0185c.png
要必垂之于后代于是作春秋垂一王之法若曰后世
有明王者作必将举而措之以其书感麟而作故至于
获麟而止志在春秋者如斯而已矣其书既存一王之
法则其施设之所寓言者无非天子之事故孟子曰春
秋天子之事正谓定天下之邪正成天下之事业皆天
子之事非孔子欲身为天子之事也李厚作春秋总要
序见孟子有此说遂云孔子以天子之事为己任殊不
知孔子只是思得明王以行所蕴既终不可得于是作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5b 页 WYG0864-0185d.png
春秋见诸行事以明己志耳岂可以匹夫欲以天子之
事为己任哉如先儒黜周王鲁之说孔子素王丘明素
臣之说皆不明夫子作经之旨
   黜周王鲁
春秋书成周宣榭火公羊传曰新周也黜周王鲁之说
盖启于此新周者盖谓王者必存二王之后周有天下
则宋杞为二王之后今王鲁则以周宋备二王之后是
新周而故宋也其说从此滥觞又见黍离之诗列于国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6a 页 WYG0864-0186a.png
风而鲁僖之颂又继周颂之后王鲁之说遂得援以为
證惟深识之士则知圣经之作皆自有意义也
   天王狩于河阳
左传云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言
非其地也且明德也盖尝论之周自宣王会诸侯于东
都之后天子未尝有巡狩以朝诸侯之事由东迁而来
亦未尝有诸侯朝王之举究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中
天子巡狩诸侯朝王之书蔑如也独僖二十八年书天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6b 页 WYG0864-0186b.png
王狩于河阳公朝于王所书鲁公之朝则诸侯之朝可
知已天子为巡狩之举诸侯即其所而朝之最是东周
一时之美事晋文之力也而传乃有不可以训之言何
哉且明德之言杜预以为明晋文之德其言是也详究
其事文公召王以诸侯见初非欲自尊大盖以当时周
室衰微诸侯蔑视王室无复有宗周之念者晋文欲率
诸侯朝周以明上下之分又力有所未及兼之皆使去
其兵车以入然后可苟不能去又使天子何以自安使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7a 页 WYG0864-0186c.png
天子出狩因率诸侯以朝之其意甚美其谋甚婉矣春
秋正色而书之无少贬焉所谓谲而不正者元不在此
若以为贬则以锡命之失遂削去天字君乃为臣之所
召而反称天王何也直书天王狩于河阳又书公朝于
王所辞无所贬圣人之意可知矣春秋集解亦尝明此
意后之释春秋者皆不能到也
   齐人来归卫俘
左氏传经文云齐人来归卫俘公谷经文皆曰齐人来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7b 页 WYG0864-0186d.png
归卫宝按书称俘厥宝玉卫俘卫宝其实一也但以俘
为宝则掠取分受之罪不彰也当以左氏经文为是
   盟于召陵盟于袁娄
孔子作春秋与夺之意昭然可见如齐威公伐齐屈完
之词未服师次于陉楚人惧使屈完来盟于师夫楚人
来盟则其心已服矣于是退师召陵而与之盟示不迫
而强之也其仁恕之心待楚之礼可谓两尽矣故春秋
书曰楚子使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盖美之也晋郤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8a 页 WYG0864-0187a.png
克伐齐败之于鞍进至袁娄去临淄才五十里齐人大
恐使国佐如师晋人方且欲得萧同叔子为质使齐之
封内尽东其亩至使齐人不胜其忿无暇灭亡之恤而
有收合馀烬背城借一之言于是遂盟国佐于袁娄盖
疾之也齐威退师于陉以盟屈完郤克即袁娄以盟国
佐二事中礼违礼观圣人所书之文彰彰可睹矣
   纪季纪侯
春秋诛三叛人以惩不义皆以地出奔者又诸侯失地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8b 页 WYG0864-0187b.png
书名纪灭于齐所书有可疑者方齐襄修九世之憾志
乎灭纪自取郱鄑郚之后纪之国势已危矣纪李不能
与纪侯死守乃以酅邑入附于齐与叛人何异春秋方
且嘉而称其字见褒与季子仲孙同等又且书入若内
弗受然纪侯不能效死而弗去至于亡国既不言灭又
不斥其名书纪季则曰纪季以酅入于齐书纪侯则曰
纪侯大去其国何也原其所以盖纪之不能抗齐终必
见并纪季知其不免于是以酅入齐以存宗庙且使其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9a 页 WYG0864-0187c.png
姑姊妹亲属得有所归其以邑附齐非以为利也纪侯
初非不道以取灭亡见迫于齐力不能以自全死守徒
毙其民无益也于是委而去之去其国亦非为身谋也
故二者之书纪季之事不惟异于三叛且取贵于春秋
纪侯之去国不惟异于失地之君且有大之之称其后
书叔姬归于酅则知纪之宗社尚存于酅者纪季之力
也书大去其国邑酅之宗社犹得以存安得与叛人并
失地之君同日而语哉予谓纪季之贤不可望微子而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9b 页 WYG0864-0187d.png
存宗社与抱祭器以归周者略相似纪侯之贤不可望
于太王其不以所以养人者害人而去之亦略相似
  易说
   王用三驱失前禽
易比卦九五曰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讲易之家解释
三驱之义或以祭祀宾客充君之庖为三驱或以汤网
三面为三驱非惟不晓三驱之义并与一爻之义暧昧
而不明矣夫三驱之义见于周官大司马而说者未之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10a 页 WYG0864-0188a.png
详也大司马四时之田立表者四第一表五十步又立
一表是第二表去第二表一百步又立一表是第三表
去第三表一百步又立一表是第四表车徒之属皆集
于第一表之中皆坐鸣铙振铎而作驱逐奔骤至第二
表而止皆坐是一驱也鸣铙振铎又作驱逐奔骤至第
三表而止皆坐是二驱也又鸣铙振铎而作驱逐奔骤
至第四表而止皆坐是三驱也此王者田狩三驱之义
也比卦九五取此为言者盖比卦五爻皆阴惟九五一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10b 页 WYG0864-0188b.png
爻是阳又处尊位为群阴之所附是天下显然比之者
也考其象则坤为舆众阴为徒坎为豕坎之变为离离
为飞鸟以车徒而逐禽豕即有三驱之象王用三驱失
前禽者盖上六一爻居前独后于众阴又坎为险是众
阴比于九五惟此一爻恃险而不附以三驱之义言之
是在前逆而飞去之禽也夫禽之迎而来者顺也顺则
取之背而飞去者逆也逆则舍之夫圣王在上天下皆
比附其间有不服者圣王岂肯强之而必欲其比附哉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11a 页 WYG0864-0188c.png
置之度外从其自去而已故曰舍逆取顺失前禽也比
卦上六一爻即虞氏之三苗是也
   坤六五
伊川先生解易甚明白惟坤卦六五解得未尽伊川云
坤虽臣道五实尊位臣居尊位羿莽是也犹可言也妇
居尊位女娲武氏是也非常之变不可言也故圣人有
黄裳之戒焉按易六五一爻坤卦之至美故曰黄裳元
吉孔子释之曰文在中也又于文言敷畅其义曰君子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11b 页 WYG0864-0188d.png
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
美之至也既曰正位居体安得有羿莽女娲武氏之气
象不知程氏如何发此论
   参伍以变
系辞言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说者多引河图五居中央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之说以为纵
横十五是谓三五以变三五则然其变维何也夫三以
变者伏羲之八卦是也八卦之画三举乾一卦言之乾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12a 页 WYG0864-0189a.png
一变巽二变艮三变坤是三以变也五以变者周易重
卦是也重卦之画六以乾一卦言之一变姤二变遁三
变否四变观五变剥六变复变第三画为晋为游魂七
变复变下三画为大有为归魂游魂归魂是五变之后
再变之卦故只言五变而不言七变即是五以变者也
三五之变错于三百八十四爻之中而综于万有一千
五百二十之数错综其数可知矣
   参天两地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12b 页 WYG0864-0189b.png
系辞言参天两地而倚数儒者往往说得不甚切当王
弼注云参奇也两偶也七九为阳六八为阴奇偶是也
参两倚数之说则未闻也夫数之所由起本于五行生
成者是也夫天一生水成于地六地二生火成于天七
天三生木成于地八地四生金成于天九天五生土成
于地十故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十为阴考之天
之生者三地之生者两天三地两数之所由起故曰参
天两地而倚数又五行生成之数阳极于九阴极于十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13a 页 WYG0864-0189c.png
九者三三也十者两五也亦得为参天两地
   生蓍
系辞云幽赞于神明而生蓍盖能以吉凶得失预晓于
人者神明也神明不能与人相接故圣人生揲蓍之法
探神明所为吉凶得失者以示于人使人知有避就故
曰幽赞于神明而生蓍也扬雄认错此意以为圣人有
以幽赞于神明而生出蓍草也故太玄云混浑天地而
产蓍误矣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13b 页 WYG0864-0189d.png
   六者三才之道
系辞云六者非他三才之道也凡卦六画皆具三才下
二画为地中二画为人上二画为天以乾一卦观之故
九二曰见龙在田是下二画为地也九三曰君子终日
乾乾是中二画为人也九五曰飞龙在天是上二画为
天也
   太极生两仪
系辞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14a 页 WYG0864-0190a.png
八卦定吉凶后儒便以两仪为天地两仪既为天地而
八卦中又有乾坤何也殊不知此一段是圣人言生蓍
之法也四十九茎聚而为一者太极也分于两手而为
二者即有阴阳二气是两仪也既分阴阳揲之则有老
阳少阳老阴少阴是四象也遇老阳则其策三十六遇
老阴则其策二十四少阳则其策二十八少阴则其策
三十二老阳之策三十六是九揲之数也故九为老阳
老阴之策二十四是六揲之数也故六为老阴少阳之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14b 页 WYG0864-0190b.png
数二十八是七揲之数也故七为少阳少阴之数三十
二是八揲之数也故八为少阴七八九六一定而不可
易者也安得外求其说
   易有八法
易之书其法有八曰贞悔曰对变曰反对曰互体曰之
变曰世应曰纳甲曰飞伏明此八事可与言易矣
凡重卦内象为贞外象为悔举一卦以明之如水雷屯
(坎上/震下)震为贞坎为悔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15a 页 WYG0864-0190c.png
对变者如乾对变则为坤䷁
反对者如屯䷂(坎上/震下)反对为蒙䷃(艮上/坎下)
互体者如屯䷂(坎上/震下)自第二爻至第四爻即有坤体
自第三爻至第五爻即有艮体是互体也
之变者易以变为占揲出少阳少阴则其爻不变揲出
老阳老阴则其爻变所谓变者阳爻即变为阴阴爻即
变为阳也以乾坤二卦举一爻以明之乾卦六画皆阳
(乾上/乾下)若第一爻揲出老阳即变为姤䷫(乾上/巽下)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15b 页 WYG0864-0190d.png
卦六画皆阴䷁(坤上/坤下)若第一爻揲出老阴即变为复
(坤上/震下)是为之变也
世应者如乾之初九变为阴则为姤而姤卦初六为世
九四为应
纳甲者以六十甲子纳于八卦爻中也乾纳甲壬坤纳
乙癸震巽纳庚辛坎离纳戊巳艮兑纳丙丁列之于左
(壬/戌)(壬/申)(壬/午)(甲/辰)(甲/寅)(甲/子)坤□(癸/酉)(癸/亥)(癸/丑)
(乙/卯)(乙/未)(乙/巳)震□(庚/戌)(庚/申)(庚/午)(庚/辰)(庚/寅)(庚/子)(辛/卯)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16a 页 WYG0864-0191a.png
(辛/巳)(辛/未)(辛/酉)(辛/亥)(辛/丑)坎□(戊/子)(戊/戌)(戊/申)(戊/午)(戊/辰)
(戊/寅)(己/巳)(己/未)(己/酉)(己/亥)(己/丑)(己/卯)(丙/寅)(丙/子)
(丙/戌)(丙/申)(丙/午)(丙/辰)兑□(丁/未) (丁/酉)(丁/亥)(丁/丑)(丁/卯)(丁/巳)
飞伏者如乾卦初九是甲子变为姤卦姤乾上巽下巽
第一爻是辛丑是辛丑为飞神甲子为伏神也他皆仿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系辞云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原始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16b 页 WYG0864-0191b.png
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孔子于鬼神之事未尝言及子路
问事鬼神则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问死则曰未知生
焉知死至系易则曰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原始反终故
知死生之说夫鬼神之情状死生之说舍易无以明之
而非可遽以语人者也观八卦之变则鬼神死生之情
状始终之义昭然可睹矣凡卦至第六变为游魂精气
尽于此矣是死而为鬼神者也至第七变而为归魂是
精气复返再生而为人物矣盖八卦之变皆七与正卦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17a 页 WYG0864-0191c.png
为八八卦之变是为六十四举乾坤二卦之变以明之
图之于左
乾䷀(乾上/乾下)乾一变为姤䷫(乾上/兑下)二变遁䷠(乾上/艮下)
三变否䷋(乾上/坤下)四变观䷓(巽上/坤下)五变剥䷖(艮上/坤下)
至剥虽下五爻巳变犹有上一爻是乾本体精气为物
者犹在也至六变却变第四爻为阳于卦为晋为游魂
(离上/坤下)则乾之精气尽矣卦为游魂故曰游魂为变
乾之本体全不见矣至第七变再变内卦三爻为阳于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17b 页 WYG0864-0191d.png
卦为大有为归魂䷍(离上/乾下)则精气复返而为物乾体
复见矣
坤䷁(坤上/坤下)坤一变为复䷗(坤上/震下)二变临䷒(坤上/兑下)
三变泰䷊(坤上/乾下)四变大壮䷡(震上/乾下)五变夬䷪(兑上/乾下)
至夬虽下五爻已变犹有上一爻是坤本体精气为物
者犹在也至六变却变第四爻为阴于卦为需为游魂
(坎上/乾下)则坤之精气尽矣卦为游魂故曰游魂为变
坤之本体全不见矣至第七变再变内卦三爻为阴于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18a 页 WYG0864-0192a.png
卦为比为归魂䷇(坎上/坤下)则精气复返而为物坤体复
见矣震巽坎离艮兑准此
   六日七分
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除震兑坎离四正之卦二
十四爻为二十四气外六十卦计三百六十爻每一爻
直一日三百六十爻为一岁之日按一期之日三百六
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六十卦三百六十爻则不足者五
日四分日之一矣于是分一日为八十分五日四分日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18b 页 WYG0864-0192b.png
之一计四百二十分均该于六十卦之中每卦直六日
七分
   论太玄踦赢二赞
易六十卦三百六十爻不可增减太玄八十一家七百
二十九赞亦不可增减易以一爻直一日三百六十爻
当期之日究期之日数则易爻少五日四分日之一故
分一日为八十分五日四分日之一为四百二十分六
十卦每卦直六日七分而周一期矣太玄以两赞直一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19a 页 WYG0864-0192c.png
昼一夜而验期之日数则玄赞亦少四分日之三当如
易不于卦外增爻计所少之数分一日为几分均该于
七百二十九赞之中足矣乃于首外增踦赢二赞夫不
增二赞则所少者四分日之三今增二赞则多于期之
日四分日之一此苏先生所谓四岁而加一日千岁之
后恐大冬之为大夏者也蒋永叔韶音集进卷中却云
扬雄立两赞多于期数四分日之一者日行迟缓常至
后天故雄多此分数以足周天之度历数家固有此法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19b 页 WYG0864-0192d.png
然岂有四岁加一日之理按历法至七十五年始加一
日也苏先生云恐大冬之为大夏却又不然历法七十
五年日退一度而加一日积至二万馀年亦将大冬之
为大夏矣然自上古至今日之行度久而必差故尧时
中星至秦已差半次自太古至今其差岂胜计哉四时
不至变乱者日行自有黄道其度虽有差须至加日四
时初不易也苏先生是据冬至日在斗度夏至日在井
度差至于井则大冬为大夏矣不知自有黄道之运故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20a 页 WYG0864-0193a.png

  书说
   召公不说
书云周公为师召公为保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说周
公大圣召公大贤何故不相知心而有不悦之意详观
君奭一篇盖缘召公欲避位而去周公作此以留之一
篇之中盛称召公当文武之时辅佐二人心德契合周
家所由得天下有无穷之休美皆召公之力在今日不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20b 页 WYG0864-0193b.png
可不成就文王光大之业召公既疑周公而不悦周公
安可无一言以晓谕之而亟称其美似非人情周公不
为也又召公不说周公在居摄之时庸或有之今已复
子明辟同为师保而尚不说必不然也详究其事周公
召公当文武之世以至于有天下皆有大勋传称相武
王以伐纣剪商一事其谋决于周公太公则其勋名与
召公不同况又居摄七年制礼作乐以致太平则其功
又非人臣之所能为者方其朝诸侯于明堂召公以下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21a 页 WYG0864-0193c.png
皆北面而事之一旦复子明辟遂同为师保左右成王
师保位分敌体召公之心有不能自安者故欲引去不
敢与周公比肩如是而不悦耳岂相忌而不悦哉苏先
生称孔子厄于陈蔡其弟子自能相乐周公在位而召
公犹且不说是周公之富贵不若孔子之贫贱苏公岂
不知此一时驱驾其说以为文耳学者不可以为实
   江汉朝宗于海
书云江汉朝宗于海按江河淮济谓之四渎以其能独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21b 页 WYG0864-0193d.png
赴海也水之赴海皆有朝宗之势何独于江汉言之且
江汉合于夏口去海尚二千馀里即有朝宗之说何也
尝推原其意盖江水径夷陵而东至于夏口汉水径汉
中历魏兴上庸兴势襄阳而南入于江皆荆楚之境其
南当虞夏时则为三苗之国以虞氏之化而尚且弗率
逮有商之际荆楚复为患故诗云奋伐荆楚罙入其阻
周之衰昭王南征而不复春秋之时荆楚僣号称王常
为中国病故传曰有王者则后服无王者则先叛盖其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22a 页 WYG0864-0194a.png
民轻剽喜乱历世患之圣人因二水合并东趋于海故
为朝宗之说以示训犹曰水尚有朝宗人而不知尊君
亲上之义乎孔颖达疏略言及其意而言之未详唐杜
工部更天宝之乱作诗独出于忠愤措意甚深而用事
不苟其诗有曰蜀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朝宗人共仰
盗贼尔谁尊盖用尚书江汉朝宗之义也
   和夷
书云岷嶓既艺蔡蒙旅平和夷㡳绩郑氏云和上所居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22b 页 WYG0864-0194b.png
之夷和读曰桓其地去古既远莫得而详也予读寰宇
志洮州美相县本后周之洪和郡周明帝武成九年置
洪和郡属岷州武帝时郡省以县属同和郡同和郡即
岷州也后魏大统十年置岷州以南有岷山故以为名
寻改为同和郡郡之政和县有当夷废城唐贞观二年
亦置当夷县于此书称岷嶓既乂蔡蒙旅平和夷底绩
今洮岷二州之间郡县有同和洪和政和之称岷州溢
乐县有步和川又有当夷县之名名号之起必有由来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23a 页 WYG0864-0194c.png
又在岷嶓之间窃意和夷之地盖在于此也郑氏之说
无所经见非也
   汤始居亳将治亳殷
成汤所居之亳与盘庚所治亳殷实是两地成汤所居
之亳帝喾尝居之帝喾有商之祖也故曰从先王居盘
庚所治之亳乃亳殷之地故曰新邑成汤之亳在今应
天府谷孰之地盘庚所治之亳在今河南府偃师县之
地诸儒多以为一地其实两地也契始封商县故国号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23b 页 WYG0864-0194d.png
为商至盘庚都亳殷于是始有殷之称至高宗又迁居
河北之朝歌
   洛邑
洛邑为地之中按史记周纪武王有天下已有营洛之
意故先置九鼎焉周公相成王成武王之意经营洛邑
观召诰洛诰之书定都之意决矣然而竟不迁都姑以
周公君陈毕公相继尹之成康之世四方无虞太平数
十年迄无迁都之举推原其事盖缘商家贤圣之君六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24a 页 WYG0864-0195a.png
七作遗德在民之久周家虽得天下关东之民怀商之
意未泯也三监之叛其民有反鄙周邦之语自非周公
定之关东之地已非周有矣由是姑保关中百二山河
之势以临制东方遂无都洛之举也如迁殷顽民正如
汉高祖迁齐诸田楚昭屈之类盖拨其强宗以杜其乱

   三澨
汉水过三澨至于大别马融郑玄王肃孔安国咸以三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24b 页 WYG0864-0195b.png
澨水名也许氏曰澨者埤增水边土人所止也按春秋
左氏传文公十六年楚军次于勾澨以伐诸庸宣公十
四年楚令尹子越师于漳澨定公四年左司马戌败吴
师于雍澨昭二十三年司马薳越缢蓬澨服虔云或谓
之邑或谓之地南阳涓阳之间淯水之滨亦有南澨之
称礼部韵注亦云水边土人所止其实水际是也究其
他水际未有称澨者诸以澨为名皆汉楚之地恐是其
土人以水次为澨也所谓三澨莫究其所在又按定四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25a 页 WYG0864-0195c.png
年吴伐郢楚子常济汉而阵自小别至于大别然则三
澨与二别皆汉水近江之间地名也
   浮磬
禹贡泗滨浮磬孔安国云水中石可以为磬泗水中今
无此石按淮阳下邳县西南八十里有磬山先朝于此
取磬石以供乐府其山在泗水之南四十里恐指此为
泗滨也今三衢亦有浮石盖其石傍岸而生浮于水上
又端州细石作砚甚轻薄土人亦谓之浮石仆意泗滨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25b 页 WYG0864-0195d.png
之浮磬亦其石轻细缜密以浮称之耳
   三江
按禹贡于扬州言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孔安国不言三
江所在郦道元注水经引庾仲初扬都注云太湖东注
为松江下七十里有水口分流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
入海为东江与松江为三也又禹贡言汉水东为北江
入于海江水东为中江入于海安国止云有北有中南
可知亦不言何者为北何者为中何者为南两汉郡国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26a 页 WYG0864-0196a.png
地理志注并云北江在毗陵北东入于海中江出芜湖
西南东至阳羡入海桑钦水经亦云北江在毗陵北界
东入于海中江在丹阳芜湖县南至会稽阳羡县入于
海郦道元曰江出东注于具区谓之五湖口盖言芜湖
之江注于太湖径松江以入于海也水经又指是水为
南江详观诸儒之说震泽与大江其中各有三江据禹
贡言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疑若震泽中自有三江也其
言江汉之水则曰东为北江东为中江有北有中不应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26b 页 WYG0864-0196b.png
无南是大江之中自有三江也盖尝深究之其实不然
禹贡于扬州之境所谓三江者并震泽与大江之水而
言之也予观桑钦水经郦道元为之注其言水之源流
支派至详且悉然二子言江汉之水自彭蠡而下甚有
疏舛如言北江自毗陵北界东入于海今大江自京口
以东至江阴界旧属毗陵谓之毗陵东北入海然也至
言中江自芜湖县南东至会稽阳羡入海其说疏矣按
今太平州芜湖县其南有水通大江其水自芜湖东至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27a 页 WYG0864-0196c.png
黄池镇又东至银林遂绝不通自银林十八里谓之东
坝有水径溧阳宜兴入于太湖故今江东诸州之运必
经由大江东至京口以入运河以隔于银林之埧故也
盖前代芜湖之江常径溧阳宜兴以入于震泽是为南
江汉志所云阳羡即宜兴也宜兴之水首受芜湖江水
径县之南是曰荆溪后以江水泛溢于太湖为吴中之
患故为堰以限之则水经指芜湖之江以东通太湖且
谓之南江其言亦未为失也盖其水旧通太湖径今苏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27b 页 WYG0864-0196d.png
州吴江县之松江东北入青龙江以入于海者是也按
吴地秦时虽并属会稽郡后分为吴郡故汉志言首受
芜湖水东至阳羡入海不言会稽盖后汉时阳羡已不
属会稽也郦道元注水经作于后魏之时与桑钦之水
经俱云会稽阳羡而郦道元且谓与浙江合岂不妄耶
又指芜湖之水为中江皆不然芜湖之水东至阳羡者
乃南江也仆平常疑诸儒之言三江者而未究其实后
为通州酒官自苏州常熟县福山登渡扺通州琅山岸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28a 页 WYG0864-0197a.png
其江面径八十里八十里之中其水有二道最深而流
急土人谓其北者为中洪南者为南洪洪亦曰濡两洪
之间皆沙夹海舶皆不可行其可通行者必于两洪之
中惟小舟入水不深者方可径渡予方悟三江之说其
二盖在于此并芜湖之江旧通太湖由青龙而入海者
是为三也后又咨访其迹通州琅山之东北海门县界
有地名三江口又东则青龙江入海处乃吴越春秋称
范蠡去越乘舟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者也然后知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28b 页 WYG0864-0197b.png
三江之言实主于此可以无疑其实江汉之水自夏口
并流东会于彭蠡至京口以东汉水则分为北江江水
则分为中江芜湖之水首受大江旧通太湖出吴松注
于青龙并入大江者是谓南江此所谓三江也方三江
之堙塞震泽之水不得其所归而为一方之害三江既
入则震泽㡳定宜矣窃意夫三代之前大江东下江汉
之水分为二洪并流东注其中盖有斥卤之地以分其
疆域去古既远日渐坍没遂成沙矣至今惟见一江之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29a 页 WYG0864-0197c.png
中其流有二水深而流急耳然大江之二洪予以为江
汉之水禹贡之所谓北江中江者则今之中洪乃北江
南洪乃中江而北人乃以中洪南洪为言者实由北江
之水去北岸最远居于水面之中故土人指为中洪又
居其南者则指为南洪其实今之中洪乃禹贡之汉水
东为北江者是也今之南洪乃禹贡之江水东为中江
者是也芜湖水首受大江东注震泽自青龙并入大江
之尾闾者实为南江故曰禹贡之所谓三江并大江与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29b 页 WYG0864-0197d.png
震泽之水而言之也苏先生子瞻尝论三江以豫章之
水为南江并江汉之水为三江详禹贡之书扬州界言
三江既入豫章亦扬州之界也然江汉之水自会于彭
蠡之后方曰东为北江东为中江而豫章之水乃今江
西赣溪与鄱阳等水会于彭蠡者也安得援此以为南
江哉然大江之流水之并归者却有三江西自蜀郡而
下东至海者中江也西北自汉沔而东至夏口而南入
于大江者北江也西南合潇湘沣沅之水会于洞庭至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30a 页 WYG0864-0198a.png
巴陵西合于大江者南江也则荆界亦可以称三江但
禹贡所言三江既入震泽㡳定据扬州之境而言亦不
得用此以为之解也
  三礼说
   月令
尧典仲夏之月日永星火谓心星昏中也至月令仲夏
之月则昏亢中尧典仲冬之月日短星昴谓昴星昏中
也至月令仲冬之月则昏东壁中考之尧典中星与月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30b 页 WYG0864-0198b.png
令中星率差半次所以如此者盖缘日行迟缓月行疾
速日之行日行一度月之行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
七就其中日之行又不能无毫釐之不及故历家率五
十年而退一度议者谓五十年为太过率七十五年而
退一度尧时冬至日在虚宿故昴星昏中至吕令二千
馀岁合退三十馀度冬至日在南斗故东壁昏中也自
汉而下以迄于今中星之差亦可得而推也又尧典中
星只以二十八宿为言至月令二十八宿之外又指弧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31a 页 WYG0864-0198c.png
建二宿以为言盖由二十八宿之中井度最多昏旦中
星人目所睹春分之节井星昏中斗星旦中二星其度
阔昏时井星已过西而其实皆在井度中旦时斗星已
过西而其实犹在斗度中目之所睹见其星已西而指
为中星则不能不惑弧在井度之内旦而正中故又取
二星以正昏旦也
   祭
凡食必取少许置于器中以祭先造饮食之神今人谓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31b 页 WYG0864-0198d.png
之出生者是也故礼云饮食必祭示有先也周礼膳夫
受祭器又人君之祭器授之膳夫也鲁语云君祭先饭
谓侍饮食于君祭先饭谓侍食于君祭则先饭而次及
他也
   丧制
礼经五礼之中丧礼最详儒者以无益于进取讲论所
不及以古人所重因叙其略凡死有复有小敛有大敛
有殡有葬有虞有祔士庶人始死即升屋而号曰皋某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32a 页 WYG0864-0199a.png
复若君则复于小寝大寝四郊库门以生时常所往处
也在道则升车而呼复者盖以旌招其魂而欲其复尽
爱之道耳其旌即谓之重置于坐以受奠享及巳葬反
而虞祭始为木主其旌则或缀诸主或藏之故礼曰殷
主缀重焉周主重彻焉其旌今世俗谓之兆揭于竿及
置于坐者是也始死既复其魂已不返矣而后浴尸惟
君用鬯盖以香草置汤中以浴尸也春夏即用夷盘贮
冰以寒尸周礼凌人大丧供夷盘冰是也既浴楔齿缀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32b 页 WYG0864-0199b.png
足帷堂揳齿用角柶以通饭含也缀足谓联缀屦履之
属帷堂者男女方乱故帷堂帷堂即换新衣迁尸于户
内布绞缩者一横者三君锦衾大夫缟衾士缁衾皆一
先敛衣次敛衾以绞束之然后加冒杀君锦冒黼杀大
夫玄冒黼杀士缁冒赭杀凡冒质长与手齐盖以韬尸
也杀者冒之下韬足者也小敛又加夷衾敛巳彻帷未
有席天子七日大夫五日士三日而大敛大敛亦有绞
紟缩者三横者五布紟二衾君大夫士一也君陈衣于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33a 页 WYG0864-0199c.png
庭百称大夫陈衣于房东五十称士陈衣于序东三十
称奠于堂方有席天子七月而葬大夫三月士踰月既
葬返日中而虞弗忍一日离也虞置木主周桑是日也
以虞易奠卒哭而成事是日也以吉祭易丧祭其变而
之吉也比至于祔必于是日也接不忍一日未有所归
也檀弓云岂若速返而虞者盖欲死者速有所依也至
祔于庙又易虞主周人以栗
   七庙九庙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33b 页 WYG0864-0199d.png
郑康成之说王者亲庙四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
周家七庙后稷为太祖文武二祧不迁故有七庙王肃
以为王者亲庙六三昭三穆与太祖庙而七周家文武
二祧不迁共为九庙按商书言七世之庙可以观德自
周以前已有七庙不缘文武二祧而七当以王肃九庙
之说为是
   祭存三古
凡祭必存三古郊血大飨腥上古之礼也体其犬豕牛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34a 页 WYG0864-0200a.png
羊中古之礼也实其簠簋笾豆铏羹近古之礼也
血腥未有火化上古之俗然也体荐则爓汤中古之俗
然也至于簠簋笾豆其食物腍矣太羹不致滋味铏羹
则加盐菜之属近古之俗然也盖祭祀之礼求之上古
又求之中古又求之近古备古今之礼以交于鬼神于
彼乎于此乎庶乎或飨之也故礼曰郊血大飨腥三献
爓一献孰又曰血腥爓腍祭皆备三古而言
   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34b 页 WYG0864-0200b.png
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
年之通则有九年之食虽有旱乾水溢民无菜色据三
年而馀一年之食二十七年已有九年之食而必三十
年通计方有九年之食者盖三十年本合有十年之食
缘三十年之中有十二个闰月多用一年之食故通计
只有九年之食也孔子称必世而后仁以国用不乏衣
食足而知荣辱人之情也故必待三十年而王化洽也
古者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熟贡赋皆入然后制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35a 页 WYG0864-0200c.png
国用计一岁所入之数而四分之用其三而舍其一至
三年又足三分可支一年故三年必有一年之食九年
必有三年之食三十年之通而有九年之食也
   土圭测景
洛阳阳城县旧属河南府今属许州周公测景以求地
中之处也其测景之法盖表八尺以立于其地又为土
圭长尺有五寸卧于表之北夏至之日日正中时表景
与土圭齐谓之地中乃于此建王国焉若表立于此地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35b 页 WYG0864-0200d.png
之南则景长其地多暑立于此地之北则景短其地多
寒立于此地之东则其地夕多风立于此地之西则其
地朝多阴周礼称日南日北日东日西者指阳城日景
而言也南北之景率千里而差一寸惟阳城晷景尺有
五寸为地中也
   乡遂
古者兵农一体周家乡遂之制兵寓其中近国为乡为
乡者六郊外为遂为遂亦六其乡则五家为比五比为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36a 页 WYG0864-0201a.png
闾五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遂则五家
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
遂其兵制则五人为伍比与邻之夫也五伍为两两二
十五人闾与里之夫也四两为卒卒百人族与酂之夫
也五卒为旅旅五百人党与鄙之夫也五旅为军军二
千五百人州与县之夫也五军为师师一万二千五百
人乡与遂之夫也盖乡遂各有万二千五百家各有万
二千五百人六卿率之乡则出征遂则居守鲁人三郊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36b 页 WYG0864-0201b.png
三遂是大国三卿也
   周家不用商声
大司乐祭天神地祇人鬼备宫角徵羽四声不用商声
者周家木德金尅木商金也故不用
   大宗小宗
古者诸侯卿大夫皆世袭嫡子既袭爵位其庶子谓之
别子别子不得祭宗庙故自别子以下则自为宗别子
之嫡长子与嫡长孙相继而下为大宗凡自别子出者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37a 页 WYG0864-0201c.png
皆宗之不迁之宗也礼所谓宗其继别者百世不迁之
宗者也其别子之庶子则又自为宗庶子之长子长孙
相继而下为小宗自庶子出者皆宗之至五世则迁礼
所谓继祢为小宗五世则迁之宗也庶子为祢继祢者
庶子之子也近代既无世袭则无大宗惟宗室则当有
大宗小宗而无其制故苏先生欲使天下皆行小宗继
祢之法盖欲联宗族以教亲睦也
   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37b 页 WYG0864-0201d.png
周礼医师云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人之
身其阳窍七阴窍二总阴阳而为两有疾而为变其事
显然而可知者也所谓两之以九窍之变者也心肺肝
脾肾胃大肠小肠膀胱为九藏其中有变不可得而见
而其血脉之动常触于寸口医之能知者必于人两手
臂高骨之下用三指测候之九藏之动不逃于三指之
下因以决人之生死安危和缓俞跗之流不能舍此而
已疾也所谓参之以九藏之动者也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38a 页 WYG0864-0202a.png
   阴德阳德
大宗伯云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以地产作阳德
以和乐防之何谓阴德阳德曰阴阳者非奇耦也盖主
隐之与显也漠然无朕兆之可窥者阴德也显然有可
验之形者阳德也夫喜怒哀乐爱恶欲之根于性情者
出于天产也是漠然无迹之可窥者也此七情之发不
以中礼防之则人伪胜而天理灭故曰以天产作阴德
以中礼防之耳目口鼻手足躯体之间者出乎地产者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38b 页 WYG0864-0202b.png
也是显然有可睹之形者也其视听言动不以和乐防
之则猖狂非僻无所不至故曰以地产作阳德以和乐
防之故中庸以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发而皆中节谓
之和而礼者所以制中而乐者所以道和也圣贤不愧
屋漏而每谨其独如怒不迁而过不贰是以中礼防其
内者也步趋则有环佩之声升车则有和鸾之节燕飨
则有声歌在御则有琴瑟手舞足蹈而非僻无自而入
是以和乐防其外者也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39a 页 WYG0864-0202c.png
  诗说
   周南召南
诗序称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称用之何也按仪礼
燕歌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蘋郑氏云
国君夫人房中之乐歌也周南召南风化之本故谓之
乡乐盖周房中以及朝廷燕飨与乡射饮酒俱用之也
故曰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鲁语曰人而不为周南
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为即与用同也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39b 页 WYG0864-0202d.png
   芣苢
芣苢韩诗直云车前今俗人谓之虾蟆衣者是也山海
经则芣苢为木云实似李食之宜子生于西戎按二字
从草安得是木又芣苢之诗系周南所采之诗既生西
戎周南之地在陜之东其人安得而采之因以为诗也
   长庚
诗云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先儒多以为一星在西为长
庚东为启明非也夫在西者昏见在东者未明先见是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40a 页 WYG0864-0203a.png
启明居日之前长庚居日之后若是一星岂应一昏旦
之间昏在日后旦在日前之理按五纬之中金水二星
常随日长庚启明乃金水二星也汉书高帝纪冬十月
五星聚于东井高允崔浩并以为不然盖缘仲夏之月
日在东井十月日在尾箕金水无缘会于东井也五星
之聚当在五月耳
   诗各有体
孔子删诗为三百篇国风雅颂各从其体而类聚之有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40b 页 WYG0864-0203b.png
风体者则列之国风有雅体者则列之雅有颂体者则
列之颂雅又分大小二雅只言一事如鹿鸣燕群臣嘉
宾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之类主于一事如此之类即谓
之小雅如烝民大明文王之类其文非止一事往往广
及道德政化之本如此之类即谓之大雅又有一诗而
备三体者豳七月之诗是也七月之诗自女心伤悲殆
及公子同归以上有风体故为豳风自为此春酒以介
眉寿以上有雅体故为豳雅自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以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41a 页 WYG0864-0203c.png
上有颂体故为豳颂周家祀享通用之也
   生民玄鸟
帝王之兴必有神异不可以常理推也司马迁言后稷
之生由姜嫄履巨人迹而生契之生由简狄吞玄鸟之
卵而生故生民之诗云履帝武敏歆载震载夙载生载
育时维后稷又曰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
生子以其生之奇异故置之隘巷平林寒冰之地以验
之而名之曰弃而玄鸟之诗明言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41b 页 WYG0864-0203d.png
则巨人迹元鸟卵其事不妄矣而说者乃云诗人所言
谓高禖从祀之时随帝之步武以元鸟至之日祀于高
禖二诗之意皆主于高禖而为言也夫帝王高禖之祀
特常典耳岂惟后稷之生与契之生独言之厥初诗人
之作史迁之言为是
   我姑酌彼兕觥
卷耳诗云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惟以不
永伤注云觥罚爵也燕飨所以用之者礼自立司正之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42a 页 WYG0864-0204a.png
后旅酬必有醉而失礼者罚之亦所以为乐今人宴会
求席中人举动言语之谬误者则罚酒以为笑乐其所
由来远矣
   用金银为环置指间
诗注古者后妃群妾以礼进御于君女史书其日月授
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
环进之著于左手既御者著于右手事无大小记以成
法今世俗人用金银为指环置于指间以记事自古有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42b 页 WYG0864-0204b.png
之也
   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之诗刺郑太子序称太子忽常有功于齐齐
侯欲以文姜妻之齐女贤而不答卒以无大国助至于
见逐郑忽失齐之援至于失国其事则然矣按文姜嫁
于鲁威生子同即鲁庄公其母文姜淫乱为二国患猗
嗟之诗尝刺庄公不能防闲其母有女同车之诗反谓
齐女贤而不答何也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43a 页 WYG0864-0204c.png
   关雎
关雎之诗本言后妃之德首章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夫关雎之为禽挚而有别以况后
妃之德明矣窈窕淑女宜为君子之逑匹是亦主后妃
为言也夫窈窕淑女既言后妃下章又言窈窕淑女寤
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则所谓窈窕淑女乃后妃
之所求似非主于后妃为言也既言后妃求窈窕之女
又以窈窕之女为后妃作诗之体不如是也予谓首章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43b 页 WYG0864-0204d.png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二句是况后妃之德继言窈窕淑
女君子好逑乃后妃思得贤女以配君子之义故序称
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其意可如也夫人君
自后妃而下夫人世妇御妻皆人君之逑匹也不必以
好逑之文专为后妃也
   召伯听讼
行露之诗云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
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44a 页 WYG0864-0205a.png
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盖言
当时有强暴之男侵凌贞女争讼至于召伯之前其间
强暴之男初无纳采问名之仪直欲以强争取之其讼
为易决譬如雀之无角岂能穿其屋室家之礼不讲安
能强取其女其讼为易决也至于强暴之男有强委禽
之类指为纳采问名之事其讼为难明譬如鼠实有牙
信乎可以穿屋虽有疑似难辨之迹亦不能欺终不汝
从也此诗人所谓美召公之听讼也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44b 页 WYG0864-0205b.png
  左传说
   艮之八
揲得艮卦初六九三六四六五上九五爻并遇老阴老
阳其爻俱变惟六二一爻得八为少阴不变史氏见此
一爻不变故曰艮之随也图二卦于左
  艮䷳(艮上/艮下)  此一爻为少
  随䷐(兑上/震下)  阴得八不变
   亥有二首六身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45a 页 WYG0864-0205c.png
史赵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数也盖以亥
字横看以为算位故士文伯曰然则二万六千六百有
六旬也绛县老人称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
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盖自其年甲子至今
来甲子四百四十有五甲子末后一甲子得甲子甲戍
终癸未计二十日至后甲子尚少四十日故曰其季于
今三之一也四百四十五甲子总计二万六千七百日
少四十日则是二万六千六百六十日也史赵云文伯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45b 页 WYG0864-0205d.png
之言数与绛老所言不差但传文师旷言七十三年矣
计七十三年只当二万六千二百八十日尚有三百八
十日则是七十四年有奇也考之鲁叔孙惠伯会郤成
子承筐之岁正是七十四年印文传写误以四年为三
年耳非师所言之误也若据二万六千六百六旬之数
七十四年当二万六千六百四十日尚多二十日虽称
七十五年可也师旷只指会于承筐之岁计七十四年
者盖绛老生在会于承筐年中不必在朔旦甲子而生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46a 页 WYG0864-0206a.png
不得以朔旦甲子计其年数也
   风马牛
书云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盖封境相接马牛
或有风逸臣妾或有逋逃越逐不复即起争竞之端故
费誓以此告戒欲息争端也齐国边北海楚国边南海
封境隔远虽是马牛风逸越逐不复之争无缘相及何
事而兵临其地屈完问齐之意盖如此耳杜氏注云马
牛风逸边境之细事解释甚明学者不照杜氏所注多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46b 页 WYG0864-0206b.png
凭臆见有云马顺风牛逆风两者相背或云马牛风逸
相逐亦不及其地并失本意
   包茅缩酒
禹贡言包匦菁茅盖二物充祭祀之用欲致其斋洁故
包而匦之也孔安国于包字下注橘柚是据厥包橘柚
锡贡之文以包为橘柚谬矣夫祭祀所以必有茅者为
欲缩酒也盖古之为酒不如近代用缣素为袋以取清
酒其取之也颇简率必有糟粕之属不能尽去按周礼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47a 页 WYG0864-0206c.png
五齐曰泛齐曰醴齐曰盎齐曰缇齐曰沈齐注云成而
滓浮泛者为泛齐成而翁翁然葱白色者为盎齐成而
滓沈者为沈齐三酒曰事酒曰昔酒曰清酒清酒祭祀
之酒乃沈齐也虽名为酒仍有滓渍沈于其下故当其
祭祀之际必有束茅以酒沃其上以去滓渍欲其清而
洁也其说见于崔灵恩三礼义宗今人有丧奠之者亦
束茅一截置于盘中祼酒必沃于茅之上亦上古缩酒
之仪制俗人不知此以为使若鬼神吸之郑氏周礼注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47b 页 WYG0864-0206d.png
亦如此说陋矣
   先轸
晋文之霸成于城濮之战城濮之胜成于先轸之谋合
齐秦之交而使楚人不得不战轸之谋也如使宋人赂
齐秦藉之以告楚执宛春及曹伯分曹卫之田以激楚
之怒齐秦之交合矣楚人不欲战而不能矣败楚师以
释宋围诸侯震恐其谁敢不服借使当时之谋不如是
之婉楚人虽释宋而归不决于一战岂能遽然号令诸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48a 页 WYG0864-0207a.png
国若是其速哉但其谋诡谲非仁义之兵而黠数机巧
有以役使与国俾强敌亦由之而不知亦可喜也
   两葵丘
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又诸侯盟于葵丘杜预注
戌葵丘云在临淄西注盟于葵丘云陈留外黄东有葵
丘盖两地也京相璠云齐西五十里有葵丘盖连称所
戌之地也寰宇志开封考城县东一里有葵丘盖所盟
之地也按左传称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戌葵丘瓜时而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48b 页 WYG0864-0207b.png
往及瓜而代期至请代弗许故谋作乱使其从妹之在
公宫者为间而弑襄公若非所戍之地近于齐都安能
谋及妇人而为公室之乱乎则临淄西之葵丘是也又
按齐威公为葵丘之会晋献公往会之遇宰孔曰可无
会也齐侯不务德而勤远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为
此会也若所会之地去齐稍近安得指其远略而有西
为此会之言哉则考城之葵丘是也陈留开封一也临
淄即齐之所都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49a 页 WYG0864-0207c.png
   鱼丽阵
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阵司马法二十五
乘为偏盖以车列于前以步卒五伍相承于其次以弥
缝偏之阙漏其阵非圆非方形于画一而彻于后状如
群鱼游于水面然是为鱼丽之阵也
   歌钟二肆与其镈磬
传云郑人赂晋侯以歌钟二肆与其镈磬者按周礼小
胥凡悬钟磬半为堵全为肆郑康成曰钟磬编悬之十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49b 页 WYG0864-0207d.png
六枚而在一簨𥵂谓之堵钟一堵磬一堵谓之肆盖赠
晋侯以四堵之钟也又新筑人仲叔于奚请曲悬是欲
钟磬各用一肆以僣大夫之礼也盖天子宫悬钟磬各
四堵其形如宫诸侯轩悬钟磬各三堵敞其一面形如
轩大夫曲悬钟磬各二堵又彻去其一方其形曲也周
官曰判悬士特悬钟磬各一堵三方皆无只有其一故
曰特也十六枚为一架者是为编钟编磬又自有镈钟
镈磬随月律而为之制皆特悬于一架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50a 页 WYG0864-0208a.png
   魏绛
用兵之道要归于庙算晋悼公之霸其功全在魏绛方
无终子嘉父纳虎豹之皮以请和诸戎悼公将弗许魏
绛曰诸侯新服陈新来和将观于我我德则睦否则携
贰劳师于戎而楚伐陈必弗能救是弃陈也诸华必叛
获戎失华无乃不可乎于是和戎三驾而楚不敢与之
争楚人不敢加兵于中夏者二十有五年岂非庙算之
胜乎盖不肯劳师于所缓之地蓄其勇锐以全制楚人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50b 页 WYG0864-0208b.png
也至于章邯为秦将兵以临关东关东诸雄所可虑者
刘项虽项梁之军再破犹未可以蔑视也而邯以为楚
不足虑方且左驰右骛以猎群寇又且引兵渡河尽锐
以攻钜鹿故项救赵而邯力不能支一败而不可复振
其庙算为何如哉
   其处者为刘氏
左氏士会自秦归于晋秦人归其孥其处者为刘氏由
左氏突然有此一句故汉儒推原其始谓陶唐氏之后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51a 页 WYG0864-0208c.png
有刘累范氏其后也士会之归别族在秦者复累之故
姓班固高帝赞曰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
作刘左史亦因是得列学官刘汉之将有天下丘明其
先如之耶抑附会而为之说耶此一句甚异
   元后
今大名府元城县春秋僖公十四年沙鹿崩晋史卜之
曰阴为阳雄土火相乘故有沙鹿崩后六百四十五年
宜有圣女兴其齐田乎后王公孺自齐徙元城正直其
东园丛说 卷上 第 51b 页 WYG0864-0208d.png
地日月当之王氏为舜后土也汉火也王禁生政君其
母梦月入怀年十八诏入太子宫生成帝为元后汉氏
道污四世称制故曰火土相乘而为雄也扬雄作诔曰
太阴之精沙鹿之灵作合于汉配元生成
 
 
 
 东园丛说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