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863-030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曲洧旧闻卷四
             宋 朱弁 撰
银杏出宣歙京师始惟北李园地中有之见于欧梅唱
和诗今则畿甸处处皆种予游阳翟北四十里龙福寺
寺在超化南乱山中佛殿前有数树树大出屋而不结
实同游朝散大夫许和卿同叔言木自南而北者多苦
寒有一法于腊月去根傍土取麦糠厚覆之火然其糠
卷四 第 1b 页 WYG0863-0307b.png
俱成灰深培如故则不过一二年皆能结实若岁用此
法则与南方不殊亦犹人炷艾耳吾屡试之矣同叔为
人敦厚方实无城府者其言当不欺云
龙福寺据大龟山腹前负佛殿山西有雁翅岭岭下有
龙潭皆取其形似也寺有伏虎禅师相传云山旧多虎
猎者数人方射虎有僧来乞食猎者指虎穴绐云彼有
吾茇舍食饮略具可往一饱僧如言而往日将暮寂不
闻声乃登东岩望之见僧跏趺坐穴中虎驯绕其侧惊
卷四 第 2a 页 WYG0863-0308a.png
异弃弓矢罗拜大呼曰愿为师弟子不复射生矣僧筑
庵大龟山腹自此虎不为害学徒日盛遂为大寺后以
龙潭祷雨屡应赐今名焉今正殿西南有禅师祠堂塑
像是真身猎者五人侍左右
龙福寺门外东偏有修竹二亩馀殆不减洛中所产有
鼠喜食其笋寺僧于笋生时置鼓昼夜鸣之谓之惊鼠
鼓予与韩秉则同游见之秉则笑曰使王子猷遭此鼠
必躬自挝鼓传中又添此一事以为后人美谈也
卷四 第 2b 页 WYG0863-0308b.png
芙蓉禅师道楷始住洛中招提寺勌于应接乃入五度
山卓庵于虎穴之南昼夜苦足冷时虎方乳楷取两子
以暖其足虎归不见其子咆哮跳掷声振林谷有顷至
庵中见其子在焉瞪视楷良久楷曰吾不害尔子以暖
足尔虎乃衔其子曳尾而去
代州五台山太平兴国寺者真金刚经窟之上乃古白
虎庵之遗址也相传云昔有僧诵经庵中患于乏水适
有虎跑泉而庵以此得名
卷四 第 3a 页 WYG0863-0308c.png
代州清凉山清凉寺始见于华严经盖文殊示现之地
也去寺一里馀有泉号一钵泉止一钵许挹之不竭或久
之不挹虽盈而不溢其理不可解亦一异也清凉山数
出光景不可胜纪甲寅年腊月八日夜现白圆光通夕
不散人往来观瞻如身在月中比他日所见尤为殊异
秘魔岩灵迹甚多尝有飞石入厕度其石之尺寸则大
于户不知从何而入也僧有不披袈裟而登岩者则必
有石落中路或飞石过耳如箭声人皆恐怖
卷四 第 3b 页 WYG0863-0308d.png
长松产五台山治大风有殊效世人所不知也文殊指
以示癞僧如其所教其患即愈自此名著于清凉传而
本草未之载也
嵩少比南方山极雄壮然石多而土少乏秀润之气石
皆坚顽不可镌凿峻极上院尝于其院东凿井经年才
深文许每凿一寸雇佣钱至一千匠者不至也法当积
薪其中然之乘热沃以酽醋然后施功庶乎其可也予
尝语其寺僧但恐山中难得好醋耳
卷四 第 4a 页 WYG0863-0309a.png
夜叉石一里馀有泉一眼清甘可饮旧号救命水欧公
与圣俞同游时改为醒心泉或云旧名虽鄙恶然亦得
其实也
虎头岩在真君观西岩北有一谷幽深而险人迹罕到
道人沈天休尝言顷尝采药其中粮绝掘山药煮食见
一藤引蔓甚远而叶亦特大疑其非也乃共掘之大如
柱长数尺盖亦山药也大茎可享半月戏目为玉柱其
后玉柱之名稍著山有玉柱峰其下为玉柱川鬻山药
卷四 第 4b 页 WYG0863-0309b.png
者利其易售皆冒玉柱之名然其实不知本末也
巴榄子如杏核色白𥚹而尖长来自西蕃比年近畿人
种之亦生树似樱桃枝小而极低惟前马元忠家开花
结实后移植禁禦予尝游其圃有诗云花到上林开即
谓此也
大隗山即庄子所谓具茨山也山有具茨寺其中产一
种木身干枝叶皆如槐三二月开花色红而细俗呼为
槐三香亦有种园圃中者
卷四 第 5a 页 WYG0863-0309c.png
具茨亦产蕨采药者云其根即黑狗脊也按本草图经
黑狗脊有一种乃蕨也而其下不云是蕨盖苗己老修
书者遗其说耳具茨人虽采蕨为蔬茹然不知其名但
呼为小儿拳予游龙福寺见于道傍自迩岁遣人采焉
山下人知其为蕨稍有珍之者
药有五加皮其树身干皆有刺叶如楸俗呼之为刺楸
春采芽可食味甜而微苦或谓之苦中甜云食之极益
人予在东里山中人岁常以此饷因移植后圃盖无可
卷四 第 5b 页 WYG0863-0309d.png
玩者特为其芽可食耳
密县超化寺乃畿西山水胜处考碑碣始建于隋泉色
如琉璃涌为珠出波面其池极浅僧云焦土襄陵不涸
不溢往岁中贵人降香乃于塔东命以锹试之一锹泉
涌出至今谓之一锹井云
红蓼即诗所谓游龙也俗呼水红江东人别泽蓼呼之
为火蓼道家方书亦有用者呼为鹤膝草取其茎之形
似也然泽蓼有二种味辛者酒家用以造曲馀不入用
卷四 第 6a 页 WYG0863-0310a.png

藜有二种红心者俗呼为红灰藋(徒吊/切)古人食之多以
为羹所谓藜羹不糁是也而今人少有食者岂园蔬多
品而不顾乎然山人处士未之弃也其身干轻而坚以
为杖则于老者尤宜唐人犹有编为床者往往见于篇
什仙方用之为秘药或入烧炼药多取红心者易名为
鹤顶草
石炭不知始何时熙宁间初到京师东坡作石炭行一
卷四 第 6b 页 WYG0863-0310b.png
首言以冶铁作兵器甚精亦不云始于何时也予观前
汉地理志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隋王卲论火事其中
有石炭二字则知石炭用于世久矣然今西北处处有
之其为利甚博而豫章郡不复说也
欧公作花品目所经见者才二十四种后于钱思公屏
上得牡丹凡九十馀种然思公花品无闻于世宋次道
河南志于欧公花品后又增二十馀名张峋(或云为留/台字子坚)
撰谱三卷凡一百一十九品皆叙其颜色容状及所以
卷四 第 7a 页 WYG0863-0310c.png
得名之因又访于老圃得种接养护之法各载于图后
最为详备韩玉汝为序之而传于世大观政和以来花
之变态又有在峋所谱之外者而时无人谱而图之其
中姚黄尤惊人眼目花头面广一尺其芬香比旧特异
禁中号一尺黄予在南平城作谢范祖平朝散惠花诗
云平生所爱曾莫倦天遣花王慰吾愿姚黄三月开洛
阳曾观一尺春风面盖记此事也祖平字准夫忠文公
之诸孙也以雄倅致仕居许下被俘惠予花时年六十
卷四 第 7b 页 WYG0863-0310d.png
一岁矣
峤南山水极佳而多奇产说似中州人辄颦蹙莫有领
其语者以其有瘴雾世传十往无一二返也予大观间
见供备库使李(忘其/名)自言二十三以三班借职度五岭
历二广差遣北归已七十九矣得监东太乙宫香火其
体力强健行步如四五十许人宣和间其族人云尚无
恙乃信元微之至商山赋思归乐言赵卿事不诬而东
坡答参寥报平安书云虽居炎瘴幸无所苦京师国医
卷四 第 8a 页 WYG0863-0311a.png
手里死汉甚多此虽宽参寥之语与元微之至商山所
赋盖谓不独炎瘴能死人其理之常然者非过论也
郑州东仆射陂盖后魏孝文迁洛时赐仆射李冲之陂
也后人立祠远近皆呼为仆射庙章圣皇帝西祀过之
遣官致祭有祭文刻石在焉近世遂传为李卫公仆射
庙土人得卫公竹册以藏庙中而崇宁以来赐庙额亦
以为卫公不疑而士大夫莫有是正之者
笔谈载淡竹叶谓淡竹对苦竹凡苦竹之外皆淡竹也
卷四 第 8b 页 WYG0863-0311b.png
新安郡界中自有一种竹叶稍大于常竹枝茎细高者
尺许土人以作熟水极香美可喜方药所须悉用之有
效岂存中未之见耶
新安郡婺源县境中产一种草茎叶柔弱引而不长叶
类甘菊叶俗呼蔗今讹为遮字盖食之味苦而有馀甘
也性温行血尤宜产妇煮熟揉去苦汁产后多食之无
害往往便以为逐血药也又呼苦益菜访之医家莫有
知者
卷四 第 9a 页 WYG0863-0311c.png
去钜鹿郡西北一舍有泉按水经名达活源深流长广
轮数百里享其利咸平间刺史柳开疏泉一支植千柳
为亭于其上为一郡胜游之地熙宁壬子岁泉忽沦伏
不见后五年元丰改元之初太守王慥率郡僚祷于泉
上不越月而复出再踰时而浩浩汤汤倍加厥初阖境
惊异之因易名为再来泉至今六七十年焦土襄陵不
增不减当时通判虢州王宏微为志其事刻石尚存焉
吕申公公著当文靖秉政时自书铺中投应举家状敝
卷四 第 9b 页 WYG0863-0311d.png
衣蹇驴谦退如寒素见者虽爱其容止亦不异也既去
问书铺家知是吕廷评乃始惊叹
谢涛字济之绛之父也终于太子宾客女适梅尧臣幼
为王黄州所知世称雅善品藻文章江夏黄才叔喜自
负其文谓涛曰公能损益一字吾服公涛为削去二十
字才叔虽不乐然无以胜之也
欧公论谢希深曰三代以来文章盛称西汉希深制诰
尤得其体世谓常杨元白便不足多也
卷四 第 10a 页 WYG0863-0312a.png
王文康再使北有戴斗奉使录三卷文康预修传灯录
册府元龟景德中命近臣修书时杨文公为太常丞制
以二公并命论者以才名等夷非复爵位差降也
元符末王敏中长户部丰相之自独坐迁工部尚书敏
中表言丰稷厚德时所领属臣实不逮也乞立班在丰
稷下诏不从士大夫至今以为美谈
宋次道龙图云校书如扫尘随扫随有其家藏书皆校
三五遍者世之蓄书以宋为善本居春明坊昭陵时士
卷四 第 10b 页 WYG0863-0312b.png
大夫喜读书者多居其侧以便于借置故也当时春明
宅子比他处僦直常一倍高陈叔易常为予言此事叹
曰此风岂可复见耶
穆修伯长在本朝为初好学古文者始得韩柳善本大
喜自序云天既餍予以韩而又饫我以柳谓天不予飨
过矣欲二家文集行于世乃自镂板鬻于相国寺性伉
直不容物有士人来酬价不相当辄语之曰但读得成
句便以一部相赠或怪之即正色曰诚如此修岂相欺
卷四 第 11a 页 WYG0863-0312c.png
者士人知其伯长也皆引去
古语云大匠不示人以璞盖恐人见其斧凿痕迹也黄
鲁直于相国寺得宋子京唐史藁一册归而熟视之自
是文章日进此无他也见其窜易句字与初造意不同
而识其用意所起故也读欧公文疑其自肺腑流出而
无斲削工夫及见其草逮其成篇与始落笔十不存五
六者乃知为文不可容易班固云急趋无善步良有以

卷四 第 11b 页 WYG0863-0312d.png
凡人溺于所见而于所不见则必以为疑孙皓问张尚
曰汎彼柏舟柏中舟乎尚曰诗又云桧楫松舟则松亦
中舟矣皓忌其胜己因下狱南方多佳木而取舟不及
松柏此皓所以疑也今西北率以松柏为舟材之最良
者有溺于所见遂谓柏不可以为舟断以己意以训导
学者而弃先儒之说可怪也邶之风言舟宜济渡犹仁
人宜见用柏宜为舟鄘风亦然乃独于邶风释之可以
槩见也况非其地之所有风俗所宜诗人不形于歌咏
卷四 第 12a 页 WYG0863-0313a.png
昔人盖尝明之矣孙皓虽忌张尚之胜已然不敢以训
人也
宇文大资尝为予言湘山野录乃僧文莹所编也文莹
尝游丁晋公门公遇之厚其中凡载晋公事颇左右之
子退而记其事因曰人无董狐之公未有不为爱憎所
夺者六一居士诗云后世苟不公至今无圣贤后世岂
可尽欺哉
介甫对裕陵论欧公文章晚年殊不如少壮时且曰惟
卷四 第 12b 页 WYG0863-0313b.png
识道理乃能老而不衰人多骇此语予与韩秉则正言
论此秉则曰道理之妙当求于圣人之言圣人之言具
在六经不可掩也欧公识与不识姑置之勿问不知介
甫所谓道理果安在抑六经之外别有道理乎东坡祭
原父文云大言滔天诡论灭世盖指介甫也介甫当时
在流辈中以经术自尊大唯原父兄弟敢抑其锋故坡
特于祭文表之以示后人然亦未知其于君臣间如此
无顾忌也时坐客颇众莫不以秉则之言为然
卷四 第 13a 页 WYG0863-0313c.png
唐制常参官自建中以后视事之三日令举一人以自
代所以广得人之路也本朝沿袭惟两制以上乃得举
自代而常参官不预也祖宗以来从官多举己仕官而
名级尚微者韩子华在翰苑日乃以布衣常秩充选而
莫有继之者建中靖国间刘器之以待制出守中山乃
举一布衣(忘其/姓名)当时莫不骇异而不知援子华例也
熙宁末曾皎以常润团练推官为福建常平属官乞朝
辞上殿阁门以前无选人入辞上殿例诏特引对罢为
卷四 第 13b 页 WYG0863-0313d.png
潭州州学教授
 
 
 
 
 
 
 曲洧旧闻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