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第 1a 页 WYG0862-042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封氏闻见记卷二 唐 封演 撰
文字
黄帝史官仓颉观鸟兽之迹以作文字依类象形故谓
之文形声相益则谓之字著于竹帛而文史凡九千字
所谓古文者也古有六体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
形日月是也三曰形声(一作/谐声)江河是也四曰会意武信
是也五曰转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长是也推此六
封氏闻见记卷二 唐 封演 撰
文字
黄帝史官仓颉观鸟兽之迹以作文字依类象形故谓
之文形声相益则谓之字著于竹帛而文史凡九千字
所谓古文者也古有六体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
形日月是也三曰形声(一作/谐声)江河是也四曰会意武信
是也五曰转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长是也推此六
卷二 第 1b 页 WYG0862-0422d.png
体文字大端可得而见矣周礼保氏教国子以六书即
其事焉至周宣王时太史史籀更著大篆十五篇与古
文或异然不外六书之指大篆小篆亦名籀书与古文
并行春秋之时孔子之书六经皆古文也其后诸侯不
统于王车涂异轨文字异制秦氏既兼天下丞相李斯
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又作仓颉篇中车府
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依傍大
篆或加省约谓之小篆于时狱官事繁篆书不给御史
其事焉至周宣王时太史史籀更著大篆十五篇与古
文或异然不外六书之指大篆小篆亦名籀书与古文
并行春秋之时孔子之书六经皆古文也其后诸侯不
统于王车涂异轨文字异制秦氏既兼天下丞相李斯
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又作仓颉篇中车府
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依傍大
篆或加省约谓之小篆于时狱官事繁篆书不给御史
卷二 第 2a 页 WYG0862-0423a.png
程邈有罪系云阳狱中变篆为𨽻以从简易始皇善而
用焉故秦时书有八体一曰大篆史籀所作也二曰小
篆李斯赵高胡毋敬所作也大小二篆皆简策所用三
曰刻符施于符传四曰摹印亦曰缪篆施于印玺五曰
虫书为虫鸟之形施于幡信六曰署书门题所用七曰
殳书铭于戈戟八曰𨽻书施于公府皆因事出变而立
名者也善长注水经云临淄人发古冢得铜棺前和外
隐起为𨽻字言齐太公六代孙胡公之棺惟三字是古
用焉故秦时书有八体一曰大篆史籀所作也二曰小
篆李斯赵高胡毋敬所作也大小二篆皆简策所用三
曰刻符施于符传四曰摹印亦曰缪篆施于印玺五曰
虫书为虫鸟之形施于幡信六曰署书门题所用七曰
殳书铭于戈戟八曰𨽻书施于公府皆因事出变而立
名者也善长注水经云临淄人发古冢得铜棺前和外
隐起为𨽻字言齐太公六代孙胡公之棺惟三字是古
卷二 第 2b 页 WYG0862-0423b.png
馀同今书故知𨽻书非始于秦氏也按此书𨽻在春秋
之前但诸国或用或不用程邈观其省易有便于时故
脩改而献非创造也汉兴多因秦制通行𨽻书古文由
是散逸古者十年入小学者计十七能讽书九千字乃
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郡太守课最者以为书史平帝
时徵沛人爰礼等说文字于未央庭中黄门侍郎扬雄
采以作训纂篇并前仓颉等十四篇五千三百四十字
王莽居摄大司空甄丰等取四篇校定文字颇改古文
之前但诸国或用或不用程邈观其省易有便于时故
脩改而献非创造也汉兴多因秦制通行𨽻书古文由
是散逸古者十年入小学者计十七能讽书九千字乃
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郡太守课最者以为书史平帝
时徵沛人爰礼等说文字于未央庭中黄门侍郎扬雄
采以作训纂篇并前仓颉等十四篇五千三百四十字
王莽居摄大司空甄丰等取四篇校定文字颇改古文
卷二 第 3a 页 WYG0862-0423c.png
别为六体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古文之
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也四曰佐书即𨽻书也五曰
缪书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以书幡信也后汉和帝时
始获七千三百八十四字安帝时许慎特加搜采九千
之文始备著为说文凡五百四十部皆从古为證备论
字体详举音训其鄙俗所传涉于妄者皆许氏之所不
取故说文至今为字学之宗魏时有李登者撰声类十
卷凡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字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晋
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也四曰佐书即𨽻书也五曰
缪书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以书幡信也后汉和帝时
始获七千三百八十四字安帝时许慎特加搜采九千
之文始备著为说文凡五百四十部皆从古为證备论
字体详举音训其鄙俗所传涉于妄者皆许氏之所不
取故说文至今为字学之宗魏时有李登者撰声类十
卷凡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字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晋
卷二 第 3b 页 WYG0862-0423d.png
有吕忱更按群典搜求异字复撰字林七卷亦五百四
十部凡一万二千八百二十四字诸部皆依说文说文
所无者是忱所益后魏杨承庆者复撰字统二十卷凡
一万三千七百三十四字亦凭说文为本其论字体时
复有异梁朝顾野王撰玉篇三十卷凡一万六千九百
一十七字此复有埤苍广苍字指字诂字苑字训文字
志文字谱之类互相祖述名目渐多汉代又有草书故
自仓颉至于汉代书凡五变所谓古文大篆小篆𨽻书
十部凡一万二千八百二十四字诸部皆依说文说文
所无者是忱所益后魏杨承庆者复撰字统二十卷凡
一万三千七百三十四字亦凭说文为本其论字体时
复有异梁朝顾野王撰玉篇三十卷凡一万六千九百
一十七字此复有埤苍广苍字指字诂字苑字训文字
志文字谱之类互相祖述名目渐多汉代又有草书故
自仓颉至于汉代书凡五变所谓古文大篆小篆𨽻书
卷二 第 4a 页 WYG0862-0424a.png
草书是也南齐萧子良撰古文之书五十二种鹄头蚊
脚悬针垂露龙爪仙人芝英倒薤蛇书虫书偃波飞白
之属皆状其体势而为之名虽义涉浮浅亦书家之前
流也近代小篆八分草书行书等并见施用馀多不行
典籍
汉承秦灭学武帝开献书之路置写书之官由是外有
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成帝时
秘藏颇有亡散乃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
脚悬针垂露龙爪仙人芝英倒薤蛇书虫书偃波飞白
之属皆状其体势而为之名虽义涉浮浅亦书家之前
流也近代小篆八分草书行书等并见施用馀多不行
典籍
汉承秦灭学武帝开献书之路置写书之官由是外有
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成帝时
秘藏颇有亡散乃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
卷二 第 4b 页 WYG0862-0424b.png
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
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监李柱国校方技哀帝使向子
歆嗣父之业歆遂总会群篇著为七略大凡万三千二
百六十九卷王莽之末又被焚烧光武迁洛阳所载经
传二千馀两明帝尤重儒术尔后撰录三倍于前董卓
移都之际自辟雍东观兰台石室宣明鸿都诸藏典册
文章竟共剖散图书缣帛军人以为帷囊及王允收而
西者才七十馀乘道路艰远复弃其半长安之乱一时
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监李柱国校方技哀帝使向子
歆嗣父之业歆遂总会群篇著为七略大凡万三千二
百六十九卷王莽之末又被焚烧光武迁洛阳所载经
传二千馀两明帝尤重儒术尔后撰录三倍于前董卓
移都之际自辟雍东观兰台石室宣明鸿都诸藏典册
文章竟共剖散图书缣帛军人以为帷囊及王允收而
西者才七十馀乘道路艰远复弃其半长安之乱一时
卷二 第 5a 页 WYG0862-0424c.png
焚荡魏氏采掇亡书藏三阁秘书郎郑默始制中经簿
秘书荀勖分经史子集为四部甲乙丙丁之目大凡九
千九百四十五卷惠怀之末靡有孑遗西晋著作郎李
充以勖旧部校之在者但有三千一十四卷其后中朝
遗书稍流江左宋元帝八年秘书监谢灵运造四部目
凡四千五百八十二卷元徽初秘书丞王俭又造目录
万五千七十四卷俭又别撰七志有经典志诸子志文
翰志军书志阴阳志术艺志图谱志齐永明中秘书丞
秘书荀勖分经史子集为四部甲乙丙丁之目大凡九
千九百四十五卷惠怀之末靡有孑遗西晋著作郎李
充以勖旧部校之在者但有三千一十四卷其后中朝
遗书稍流江左宋元帝八年秘书监谢灵运造四部目
凡四千五百八十二卷元徽初秘书丞王俭又造目录
万五千七十四卷俭又别撰七志有经典志诸子志文
翰志军书志阴阳志术艺志图谱志齐永明中秘书丞
卷二 第 5b 页 WYG0862-0424d.png
王亮又造书目万八千一十卷齐末兵火延烧秘阁梁
初命秘书监任昉于文德殿内集藏众书二万三千一
百六卷普通中阮孝绪更为七录有典录记传录子录
文集录伎术录佛录道录元帝克平侯景收文德殿书
及公私经籍归于江陵大凡十万馀卷周师入郢并自
焚之宋武入关收其图籍才四千卷赤字赤纸其字古
拙魏孝文始都洛邑借书于齐秘府稍仅充实尔朱之
乱散落复多北齐迁邺颇更搜聚后周定目书止八千
初命秘书监任昉于文德殿内集藏众书二万三千一
百六卷普通中阮孝绪更为七录有典录记传录子录
文集录伎术录佛录道录元帝克平侯景收文德殿书
及公私经籍归于江陵大凡十万馀卷周师入郢并自
焚之宋武入关收其图籍才四千卷赤字赤纸其字古
拙魏孝文始都洛邑借书于齐秘府稍仅充实尔朱之
乱散落复多北齐迁邺颇更搜聚后周定目书止八千
卷二 第 6a 页 WYG0862-0425a.png
其后增至万卷周武平齐先封书府所加旧字仅至五
千隋开皇三年秘书监牛宏表请分遣使搜访异本每
书一卷赏缣一疋校写既定本还其主由是人间异书
往往间出及平陈后经籍渐多炀帝限写五十副本分
为三品于东都观文殿东西廊屋列以贮之大唐武德
五年克平隋郑公尽收图书命司农少卿宋遵贵载之
以船溯河西上行经底柱多被湮没十存一二其目录
四部书大凡八万六千九百六十六卷除凶(一作/亡)书及
千隋开皇三年秘书监牛宏表请分遣使搜访异本每
书一卷赏缣一疋校写既定本还其主由是人间异书
往往间出及平陈后经籍渐多炀帝限写五十副本分
为三品于东都观文殿东西廊屋列以贮之大唐武德
五年克平隋郑公尽收图书命司农少卿宋遵贵载之
以船溯河西上行经底柱多被湮没十存一二其目录
四部书大凡八万六千九百六十六卷除凶(一作/亡)书及
卷二 第 6b 页 WYG0862-0425b.png
删去浅俗无益教理者见在三万六千七百八卷著在
隋书经籍志自后卷帙颇增开元中定四部目录大凡
五万八百五十卷此自汉以来典籍之大数也
石经
后汉明帝时公卿言五经駮异请开吕不韦冢是未焚
诗书前本论者以为古(缺/)神武作相自洛阳运之于邺
至河阳岸没水其得至邺者不盈其半隋开皇六年又
自邺载入长安置于秘书内省议欲补葺隋乱造立之
隋书经籍志自后卷帙颇增开元中定四部目录大凡
五万八百五十卷此自汉以来典籍之大数也
石经
后汉明帝时公卿言五经駮异请开吕不韦冢是未焚
诗书前本论者以为古(缺/)神武作相自洛阳运之于邺
至河阳岸没水其得至邺者不盈其半隋开皇六年又
自邺载入长安置于秘书内省议欲补葺隋乱造立之
卷二 第 7a 页 WYG0862-0425c.png
司用为柱础贞观初魏徵为秘书监始收聚之十不存
一其相承传拓(秘作/)之本犹存秘府而石经自此亡矣
天宝中予在太学与博士诸生共论经籍失正为欲建
议请立大唐石经迁延未发而蕃寇海内文儒道消至
今四十六年兵革未息呜呼石经之事亦俟河之清也
声韵
周颙好为体语因此切字皆有纽纽有平上去入之异
永明中沈约文词精拔盛解音律遂撰四声谱文章八
一其相承传拓(秘作/)之本犹存秘府而石经自此亡矣
天宝中予在太学与博士诸生共论经籍失正为欲建
议请立大唐石经迁延未发而蕃寇海内文儒道消至
今四十六年兵革未息呜呼石经之事亦俟河之清也
声韵
周颙好为体语因此切字皆有纽纽有平上去入之异
永明中沈约文词精拔盛解音律遂撰四声谱文章八
卷二 第 7b 页 WYG0862-0425d.png
病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以为自灵均以来此秘未睹
时王融刘绘范云之徒皆称才子慕而扇之由是远近
文学转相祖述而声韵之道大行以古之为诗取其宣
道情致激扬政化但含徵韵商意非切急故能包含元
气骨体大全诗骚以降是也自声病之兴动有拘制文
章之体格坏矣隋朝陆法言与颜魏诸公定南北音撰
为切韵凡一万二千一百五十八字以为文楷式而先
仙删山之类分为别韵属文之士共苦其苛细国初许
时王融刘绘范云之徒皆称才子慕而扇之由是远近
文学转相祖述而声韵之道大行以古之为诗取其宣
道情致激扬政化但含徵韵商意非切急故能包含元
气骨体大全诗骚以降是也自声病之兴动有拘制文
章之体格坏矣隋朝陆法言与颜魏诸公定南北音撰
为切韵凡一万二千一百五十八字以为文楷式而先
仙删山之类分为别韵属文之士共苦其苛细国初许
卷二 第 8a 页 WYG0862-0426a.png
敬宗等详议以其韵窄奏合而用之法言所谓欲广文
路自可清浊皆通者也尔后有孙愐之徒更以字书中
闲字酿于切韵殊不知为文之匪要是陆之略也天宝
末平原太守颜真卿撰韵海镜源二百卷未毕属蕃寇
凭陵拔身济河遗失五十馀卷广德中为湖州刺史重
加补葺更于正经之外加入子史释道诸书撰成三百
六十卷其书于陆法言切韵外增出一万四千七百六
十一字先起说文为篆字次作今文𨽻字仍具别体为
路自可清浊皆通者也尔后有孙愐之徒更以字书中
闲字酿于切韵殊不知为文之匪要是陆之略也天宝
末平原太守颜真卿撰韵海镜源二百卷未毕属蕃寇
凭陵拔身济河遗失五十馀卷广德中为湖州刺史重
加补葺更于正经之外加入子史释道诸书撰成三百
六十卷其书于陆法言切韵外增出一万四千七百六
十一字先起说文为篆字次作今文𨽻字仍具别体为
卷二 第 8b 页 WYG0862-0426b.png
證然后注以诸家字书解释既毕徵九经两字以上取
其句末字编入本韵爰及诸书皆仿此自有声韵以来
其撰述该备未有如颜公此书也大历二年入为刑部
尚书诣银台门进上之奉敕宣付秘阁赐绢五百疋
封氏闻见记卷二
其句末字编入本韵爰及诸书皆仿此自有声韵以来
其撰述该备未有如颜公此书也大历二年入为刑部
尚书诣银台门进上之奉敕宣付秘阁赐绢五百疋
封氏闻见记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