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识小编 卷下
识小编 卷下 第 1a 页 WYG0861-053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识小编卷下
           东流知县董丰垣撰
  内诸侯受地受禄考
周官载师以家邑之田任稍地(大夫/采地)以小都之田任县
(卿采/地)以大都之田任畺地(公采/地)此内诸侯之食采王
畿者而不详其数(贾谊分百里五十里/二十五里于经无据)王制百里之国
九七十里之国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国六十有三凡九
识小编 卷下 第 1b 页 WYG0861-0538b.png
十三国夫以王畿之地割封大半其何以待诸侯乎此
汉儒之凿也(郑氏以为/殷制者谬)曰然则季氏本以为视其禄而
非视其国者非欤曰按孟子视侯视伯视子男之文不
系于君十卿禄之后而系于百里七十里五十里之下
则视其国而非视其禄也明矣尝考周之封邑不过周
召刘单祭凡苏毛诸国及郑之始封而已其先世皆有
大功德于民即刘单郑亦有功王室者故得国于畿内
也然则入官而受禄者(视三等/君田)先王待臣之常数也其
识小编 卷下 第 2a 页 WYG0861-0539a.png
子孙继之故孟子仕者世禄而官不世(世官乃周/之未失)有功
而受地者(视三等/建国)先王优臣之特典也其子孙继之故
王制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而爵不世岂有九十三国
之理哉(按左传晋献公赐赵夙耿毕万魏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晋襄公以再命命先茅之县赏胥)
(臣以一命命郤缺为卿复与之冀赵简子誓以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之类皆有功特赐者非制禄之常矣)
  外诸侯孤卿大夫士考
诸侯无三公惟大国得立孤一人如公之孤执玄孤卿
载旃之类是也亚于孤者为卿王制诸侯之上大夫卿
识小编 卷下 第 2b 页 WYG0861-0539b.png
(按王制次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
(下当其下大夫以三卿细分之则司徒为上卿司马为/中卿司空为下卿以五大夫细分之则小宰小司徒为)
(上馀三人为下又分之则小宗伯为/中小司寇小司空为下也本崔灵恩)又云大国三卿皆
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
国二卿皆命于其君(郑注小国亦三卿一卿命于天子/二卿命于其君此文似脱误耳)
是也冢宰所谓设其参也三卿者何牧誓司徒司马司
(此武王未克商/时侯国之官)左传鲁季孙为司徒叔孙为司马孟
孙为司空是也诸侯亦有六典则曷为并为三卿司徒
识小编 卷下 第 3a 页 WYG0861-0539c.png
实兼冢宰司马实兼宗伯司空实兼司寇书大傅谓司
徒公司马公司空公各兼二卿是也(惟宋得备六官故/有大司寇太宰之)
(号吴有太宰僣也至鲁有宗伯/卫有司寇疑即在下大夫之列)次于上大夫卿者为下
大夫王制下大夫五人(崔氏礼注司徒以下有小宰小/司徒二人司空以下有小司空)
(小司寇二人惟司马下祇小司马一人为五人公/羊谓司徒二人司空二人司马一人统为五人)是也
所谓傅其伍也大夫之下则为上中下士王制上士二
十七人其中士下士各居其上之三分是也所谓陈其
殷也(郑氏康成谓上九中九下九与经文专言上士者/不合徐氏师曾以为中士三倍上士下士又三倍)
识小编 卷下 第 3b 页 WYG0861-0539d.png
(中士似觉太/繁更详之)孤卿大夫士下各有府史胥徒孟子以为
庶人在官者所谓置其辅也(郑康成专以府史释/之今从叶氏时说)
  内诸侯家臣考
案冢宰施八则于都鄙而建其长立其两设其伍陈其
殷置其辅(郑注长谓公卿大夫王子/弟食采邑者两谓两卿)降于外诸侯者特
两卿之异于三卿耳其见于周官者礼官之属有都宗
人家宗人政官之属有都司马家司马刑官之属有方
士朝大夫都士家士至于都则一官专主都家之八则
识小编 卷下 第 4a 页 WYG0861-0540a.png
皆都鄙之官也然未尝不归于王之所驭如都家宗人
凡祭祀必致福于国国有大故令祷祠必反命于国都
家司马戒令则必听于国司马方士都士家士狱计则
必上于国而听于朝朝大夫掌都家之治国有政令则
令其朝大夫是也然则内诸侯之私士孰非天子之公
臣乎
  列国大夫家臣考
按曲礼问大夫之富曰有宰食力则大夫有宰矣大夫
识小编 卷下 第 4b 页 WYG0861-0540b.png
称主则其臣称仆王制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仆是也
亦有谓之大夫者檀弓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左
傅鲁有郈大夫郕大夫是也亦有谓之士者左传大夫
臣士是也即玉藻所谓私人也若上中下士则玉藻所
谓公士者也家臣之数虽不可考然亦有司徒司马之
官檀弓孟献子之丧司徒旅归四布左传叔孙氏之司
马鬷戾是也
  五亩之宅考
识小编 卷下 第 5a 页 WYG0861-0540c.png
孟子五亩之宅者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地郑注民之
邑居在都城者此二亩半在邑也诗中田有庐榖梁传
公田为居汉食货志八家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
为八百八十亩馀二十亩以为庐舍此二亩半在田也
于是毛苌傅国风郑康成注诗礼何休学公羊范宁解
榖梁赵岐注孟子咸谓在野曰庐在邑曰里春则令民
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余谓在邑者城外诸邑非国
中邑也何以言之遂人夫一[𨴻]辨其野之土上地中地
识小编 卷下 第 5b 页 WYG0861-0540d.png
下地以颁田里则在野之明證也月令命野虞毋伐桑
柘野虞是掌野之官而不及国中之吏则国邑之无桑
可知豳风遵彼微行在春日载阳之后是时出野已久
而毛傅即引五亩之宅为證言其采之便也乃郑氏上
入执宫功笺复谓上入都邑则稍县畺之民去国都远
甚其能使女子执懿筐以求之乎而谓国邑之说其尚
可信乎且就地势考之亦有不能容者天子之城据典
命疏为方十二里积一百四十四里祖社朝市王宫去
识小编 卷下 第 6a 页 WYG0861-0541a.png
其三之一馀九十六里而群臣之里取诸国中之公廨
百工之肆取诸城内之空地以及诸侯之馆学士之舍
所馀无几安足以处稍县畺八十四万里之民乎且贾
氏公彦以遂外四百里公邑皆从贡法惟三等采邑乃
制井田则惟大都小都家邑之民得入国邑乎抑都鄙
之地为之一空而至春始出乎而乡遂之民乃独处田
间而不得一入乎此事之必不然者也而匠人所云方
九里者又不待言矣若大国之城书大傅典命疏并方
识小编 卷下 第 6b 页 WYG0861-0541b.png
九里积八十一里三分去一馀五十四里都鄙六千四
百井每井庐舍二十亩当得一百四十二里有奇次国
城书大傅谓方三里今据典命疏方七里积四十九里
三分去一馀三十二里三分里之二都鄙三千三百井
当得庐舍七十三里三分里之一小国城书大傅谓方
一里今据典命疏方五里积二十五里三分去一馀一
十六里三分里之二都鄙二千一百七十六井当得庐
舍四十八里有奇然此犹就百里七十里五十里之都
识小编 卷下 第 7a 页 WYG0861-0541c.png
鄙计之也若如周礼五百四百三百二百一百之说则
都鄙益大而入国邑者愈不能容矣曰然则载师之廛
里何与曰以予观之则皆市宅也按廛人有廛布郑注
谓货贿诸物舍之税载师园廛二十而一是也冢宰
九赋止有关市之赋无民宅之条若为民之上入者安
得复取其税哉管子先王处农就田野野处而不昵韦
昭谓国都城郭之域惟士工商而已农不与焉是也曰
二亩半在田食货志则既言之矣若二亩半在邑又何
识小编 卷下 第 7b 页 WYG0861-0541d.png
说与曰毛氏奇龄有云王制量地以制邑凡乡遂以外
皆有邑里在公家者曰公邑在私家者曰家邑公卿大
夫王子弟所食曰采邑民受田之外受閒田为居者曰
井邑凡乡遂诸官皆有官居自邑而丘而甸而县而都
与自井而通而成而终而同凡聚会处即设为官居而
民遂附之此民居之近官居者所谓邑居里居也入保
者保此而已上入执宫功者入此而已若赵岐又有保
城之说则都邑原有城谓之邑城都城(如春秋城郎城/向城郚城郓城)
识小编 卷下 第 8a 页 WYG0861-0542a.png
(赀城防城武城城/平阳城祝丘之类)并非国城即近郊之民冬月入保亦
必附郭为民居使之相守并非虚国中里廛以待冬月
一时之入也故赵岐所注先分两地一在无城之邑一
在有城之邑庐井邑居各二亩半为宅此无城之邑居
也冬入保城二亩半此有城之邑居也愚按月令孟夏
之月命民勉作毋休于都则春夏出田矣豳风入此室
处上入执宫功则秋冬入邑矣毛氏就都鄙分田邑与
榖梁班志俱合足以发千载之覆矣
识小编 卷下 第 8b 页 WYG0861-0542b.png
 原人情察地势又本诸经傅而旁搜西河毛氏之说
 言皆不朽(沈冠云/)
  学校考
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其入学
也天子太子八岁入小学在师氏虎门之左十五入大
学在王宫之东保傅八岁出就外舍束发(注谓/成童)就大学
白虎通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是也此太子之礼也
天子之诸子与群后之太子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俱
识小编 卷下 第 9a 页 WYG0861-0542c.png
十五入小学二十入大学(内则十年出就外傅谓公卿/以下之子年方童幼且教于)
(家乃未入小/学以前事)尚书大傅王子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十
(一作/十三)入小学二十入大学是也至公卿大夫元士之
馀子必由家塾之大小学以进于乡由乡学以进于国
悉与乡人同尚书大傅岁事已毕馀子皆入学(郑注馀/子犹众)
(子古者适子/恒代父而仕)年十五(一作/十三)入小学十八入大学是也然
则天子之太子王子入学虽有先后而皆入虎门与王
宫之学群后而下惟适子得入舜典所谓教胄子也(王/制)
识小编 卷下 第 9b 页 WYG0861-0542d.png
(王子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并不及馀子)其馀子与乡人则必由家塾
以递升于国也明矣家塾之制合二十五家而教之于
塾里胥邻长教之于前(周礼闾胥各掌其闾之徵令既/比则读法书其敬敏任恤者掌)
(其比觥挞罚之事比长各掌/其比之治五家相受相和亲)食货志曰春将出民里胥
平旦坐于右塾邻长坐于左塾毕出然后归夕亦如之
冬民既入是月馀子在于序室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
方书计之事(即小节/小义)始知室家长幼之节十五入大学
学先圣礼乐(即大节/大义)而知朝廷君臣之礼其有秀异者
识小编 卷下 第 10a 页 WYG0861-0543a.png
移乡学于庠序庠序之异者移国学于少学是也(少学/当云)
(大/学)父师少师教之于后尚书大傅曰大夫七十而致仕
老其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所谓里庶尹也民白/虎通曰古之教 者)
(百里皆有师里中之老有道德者为里右师其次为左/师教里中之子弟以道艺孝悌仁义右师即父师左师)
(少师/也)耰锄已藏新榖已入岁事已毕馀子皆入学年十
五始入小学见小节践小义焉年十八始入大学见大
节践大义焉距冬至四十五日始出学傅农事(立春/学止)
老平明坐于右塾庶老坐于左塾(上老父师/庶老少师)馀子毕出
识小编 卷下 第 10b 页 WYG0861-0543b.png
然后皆归夕亦如之馀子皆入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
行朋友不相踰轻任并重任分颁白者不提挈出入皆
如之是也(陈氏祥道曰说文闾里门也尔雅门侧之堂/谓之塾坐上老庶老于此所以教之学也坐)
(里胥邻长于此所以教之耕也愚按班志言入学书傅/亦言傅农事则陈氏分耕学之说未确 何氏休公羊)
(学在田曰疆在邑曰里一里八十户八家共一巷中里/为校室选其耆老有高德者名曰父老其有辨护伉健)
(者为里正皆受倍田得乘马父老比三老孝弟官属里/正比庶人在官之吏民春夏出田秋冬入保城郭教之)
(之法与食/货志略同)所谓家有塾也闾塾之秀升诸族学则族师
主之所谓各掌其族之戒令政事月吉则属民而读邦
识小编 卷下 第 11a 页 WYG0861-0543c.png
法书其孝弟睦姻有学是也族学之秀升诸党学则党
正主之所谓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及四时之孟月吉
日则属民而读邦法以纠戒之国索鬼神而祭祀则以
礼属民而饮酒于序正岁属民读法而书其德行道艺
是也党学之秀升诸州学则州长主之所谓各掌其州
之教治政令之法正月之吉各属其州之民而读法以
考其德行道艺而劝之以纠其过恶而戒之春秋以礼
会民而射于州序是也州学之秀升诸乡学乡老乡大
识小编 卷下 第 11b 页 WYG0861-0543d.png
夫则三年大比之乡士之秀升诸司徒曰选士则三物
宾兴之乡学之制至此备矣(陈氏祥道曰闾胥聚民无/常时族师属民有常月族)
(师岁属以月吉与春秋党正岁属以孟吉与正岁州长/岁属以正月之吉与春秋然后乡大夫从而大比之以)
(卑者其职烦尊者其职简也由党正而下有所读有所/书州长则有所读无所书而有所考乡大夫则考而兴)
(之无所读敬敏任恤易知者也故闾胥书之孝弟睦姻/有学难知者也故族师书之德行则非特孝弟也道艺)
(则非特有学也故党正书之书之者易考之兴之者难/故书之止于党正考之在州长兴之在乡大夫以卑者)
(其责轻尊者/其任重也)若郊外之遂由里塾而升诸酂学则酂长
主之由酂而升诸鄙学则鄙师主之由鄙而升诸县学
识小编 卷下 第 12a 页 WYG0861-0544a.png
则县正主之由县而升诸遂学则遂大夫主之周礼独
无明文先儒谓乡以教为主遂以耕为主今以王制不
变移之遂如初礼考之则马氏端临以为互文是也至
庠序校之名不一孔氏颖达谓乡学曰庠州党曰序而
记云党有庠者是乡之所居党为乡学之庠不别立序
凡六乡之内州学以下皆为庠六遂之内县学以下皆
为序陈氏祥道谓校庠序者乡学也乡曰庠而记言党
有庠者合二十五家而教之于闾塾谓之家有塾则合
识小编 卷下 第 12b 页 WYG0861-0544b.png
五党而教之乡庠谓之党有庠州曰序而记言遂有序
者遂官降乡官一等则遂学亦降乡一等其名与州序
同山阴陆氏谓乡有庠州有序党有庠遂有序县有庠
鄙有序李氏谓州乡县遂有序族党酂鄙有庠比闾邻
里有塾永嘉戴氏谓州乡里之间通谓之庠序清江刘
氏江陵项氏皆谓周于乡立虞庠于遂立殷序于党立
夏校近西河毛氏奇龄谓乡有校州有序党有庠愚按
孔氏既言州党曰序何以州学以下皆为庠且党自有
识小编 卷下 第 13a 页 WYG0861-0544c.png
序偶以乡庠不别立何以不言乡有庠而言党有庠是
孔氏之说非也家有塾者未尝言比有塾陈氏何得举
以例党之有庠且合五党而教之州序合五州而教之
乡庠何以不言州有庠而言党有庠是陈氏之说凿也
至于陆氏之县庠鄙序李氏之乡县有序族酂鄙有庠
比邻有塾(孔氏颖达谓闾里以上/皆有学并不及比邻)则失之无稽戴氏之
通谓庠序则失之蒙混刘氏项氏之党校与党正学记
之文俱不合毛氏谓乡校党庠则周曰庠乃当代之制
识小编 卷下 第 13b 页 WYG0861-0544d.png
何为不设于乡而仅设于党哉然则学者将何从曰窃
尝质诸家君矣云恐州党以下可以兼序遂县以下不
得兼庠故礼无文所谓上得兼下下不得兼上也又云
乡饮酒义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王制乡简不帅耆
老皆朝于庠则乡有庠学记术有序郑注术当为遂则
遂有序(顾氏炎武曰案水经注引此作遂有序月令审/端径术注术周礼作遂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径)
(小沟也春秋文公十二年秦伯使术来聘公羊传汉书/五行志并作遂管子度地篇百家为里里十为术术十)
(为州术音遂此古术/遂二字通用之證)州长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
识小编 卷下 第 14a 页 WYG0861-0545a.png
党正属民而饮酒于序左传不毁乡校疑六乡中庠外
兼设序校(记言党庠盖举党以包州乡/举庠以包序校也似不必泥)六遂则专设序
足以破群疑矣(按陈氏祥道曰乡饮酒尊两壶于房户/之间乡射尊于宾席之东盖乡饮在庠)
(而庠有房室故尊于房户之间乡射在序而序无房室/故尊于宾席之东有室则所揖所履之位浅而前无室)
(则所揖所履之位深而后遂惟立序而不/得有房室者亦先王详内略外之一端也)所谓党有庠
术有序也此乡遂之制也乡遂以上则有国学国学有
二曰小学曰大学小学者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以其
序谓之郊人(毛氏奇龄据此远之于成均并周颂西雍/为天子大学在郊之證愚按诗言西雍未)
识小编 卷下 第 14b 页 WYG0861-0545b.png
(尝言辟雍在西郊也礼以其序谓之/郊人远之绝句则于成均属下为是)王制虞庠在国之
西郊非虎门之小学亦非乡遂之学也郊学之制虽不
可考然文王世子云于成均取爵于上尊其升于国之
大学无疑也大学者周曰东胶(王/制)即在王宫之东王制
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
(乡学/所升)皆造焉是也王制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
(郑孔以为/殷制者非)与此异者陈氏祥道谓诸侯之制小学在
内而大学在外以其选士由内以升于外然后达于京
识小编 卷下 第 15a 页 WYG0861-0545c.png
故也(尚书大傅诸侯/三年一贡士)天子之制小学居外而大学居内
以其选士由外以升于内然后达于朝故也然而三学
四学五学之异其名也在国在郊之异其地也东西南
北之异其向也诸儒又不一说矣郑氏康成(文王世/子注)
周立三代之学学书于有虞氏之学学舞于夏后氏之
学学礼于殷之学孔氏颖达谓虞学在国兼在西郊郊
则周之小学也是立虞夏殷之学于国中为大学别立
虞庠于西郊为小学此一说也陈氏祥道谓成均即辟
识小编 卷下 第 15b 页 WYG0861-0545d.png
廱居中夏之东序在周为东胶太学而居左商之右学
在周为西学瞽宗而居右成均颁学政瞽宗祀乐祖东
胶养老更皆太学也虞庠在国之西郊则小学也是大
学有三而小学惟一以合于天子设四学者又一说也
贾氏公彦谓周立瞽宗于西郊者又一说也江陵项氏
谓近郊并建四学虞庠(当作/上庠)在北夏序(当作/东序)在东商校
(当作/右学)在西当代之学居中南面三学环之亦曰东胶又
一说也山阴陆氏谓天子设四学并其中学而五辟廱
识小编 卷下 第 16a 页 WYG0861-0546a.png
居中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以合于
保傅篇五学者又一说也愚按祭义天子设四学当入
学而太子齿其在大学而不在小学也无疑若语于郊
者以其序谓之郊人明非俊选之比也岂有太子与齿
之理乎此以大学惟三兼虞庠为四学者非也郑孔分
上庠虞庠为二当矣(按文王世子书在上庠此虞之大/学也若虞庠在国之西郊恐其效)
(虞制而为之故系之虞耳其实与东胶/对举则周之小学也观王制经文自见)而独遗东胶大
学是郑孔之疏也陈氏以成均即辟廱(春秋繁露曰成/均者五帝之学)
识小编 卷下 第 16b 页 WYG0861-0546b.png
(名/)右学即西学瞽宗谛矣(明堂位瞽宗殷学也而瞽宗/祀乐祖又与祀先贤于西学)
(合/)而谓东序即东胶太学是不知周之东胶即辟廱之
居中者不当分而分也(谓之东胶者盖对虞庠之在西/郊而言犹虞夏殷之分上下庠)
(东西序左/右学也)东序乃夏之大学不当合而合也且礼在瞽
宗书在上庠皆大学之政何以不及上庠乎是陈氏之
失也贾氏公彦以瞽宗在西郊则误以虞庠为瞽宗也
项氏则误以庠序校乡学为国学且谓建在近郊是不
知四学之在国也陆氏则误分辟廱成均为二也独清
识小编 卷下 第 17a 页 WYG0861-0546c.png
江刘氏敞谓文王世子周人立四代之学者此直谓一
处并建四学耳周人辟廱(即东/胶)最居中北为有虞氏之
学东为夏后氏之学西为商人之学当学羽籥干戈者
就东序学礼者就瞽宗学书者就虞庠(当作/上庠)辟廱惟天
子养老及出师成谋与受俘大射等就焉当天子至于
辟廱则三学之人环水而观矣与经悉合而独不及西
郊之小学何也由此观之虞之上庠(明堂位谓/之米廪)夏之东
序商之右学周之东胶并建于国中者大学也虞庠在
识小编 卷下 第 17b 页 WYG0861-0546d.png
国之西郊则小学也祭义所谓四学者专指国中之大
学而言也保傅所谓五学者疑兼指西郊之小学而言
(毛氏奇龄据大戴保傅篇帝入东学尚亲而贵仁入/西学上贤而尚德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入北学上贵)
(而尊爵入太学承师而问道易傅太初篇天子旦入东/学昼入南学暮入西学夜入北学合诸蔡邕明堂章句)
(取其四时之学则曰太学取其周水圜转如璧则曰辟/廱谓是明堂之学窃谓明堂无教学之文况大戴明云)
(在近郊三十里岂得旦/暮昼夜四次入学乎)此天子之学也若诸侯之頖宫
惟鲁得备四代之学(据明/堂位)其馀则但立时王一代之学
而已(本文王世/子孔疏)所谓国有学也
识小编 卷下 第 18a 页 WYG0861-0547a.png
  孔子生日考
孔子生日诸儒所记不一谓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一
年十一月庚子者公羊子也左传林尧叟注主之谓孔
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子者榖梁子也洪庆
善阙里谱系程登庸年表辨正吴程通考宋濂孔子生
卒岁月辨主之谓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戍岁
十一月庚子者史记世家也左传注疏释文苏辙古史
朱子纲目及论语序金履祥通鉴前编主之谓孔子生
识小编 卷下 第 18b 页 WYG0861-0547b.png
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庚子乃二十七日周正乃今
之八月者孔子家谱祖庭广记也罗泌路史夏洪基孔
子年谱主之愚按襄公二十一年己酉冬十月经书庚
辰朔则数至十一月无庚子日若谓十月二十一日(榖/梁)
(子/)以孔子生年七十有三计之当庚戍岁生壬戌岁卒
其谓生于己酉者亦误也史记谓生于襄公二十二年
当矣然十一月系甲辰朔亦无庚子日惟家谱等书谓
二十二年十月庚子则庚戍岁十月二十七日今八月
识小编 卷下 第 19a 页 WYG0861-0547c.png
二十七日恰是庚子日总而计之榖梁得其月史记得
其年公羊则年月俱失家谱则年月俱得者也苏抚汤
公斌奉部文以蒋尹玉所上孔子生日考行各学使各
质所信嘉定学生王晋陛上孔子生日辨疑断以孔子
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戍岁十月
一十七日庚子日周十月夏正八月为今八月二十七
日而斥蒋尹玉所云九月十五之说以周正考之二十
一年十一月十五是甲午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是戊
识小编 卷下 第 19b 页 WYG0861-0547d.png
午俱非庚子其谬可知汤公据以覆部通行天下今皆
以八月二十七日为孔子诞日曲阜率于是日致祭
  孟子游历先后考
孟子者邹人(今邹/县)周显王三十三年乙酉始游梁实梁
惠王之三十五年也(由邹至梁故/曰不远千里)三十六年丙戌惠王
卒子襄王立孟子入见王出有不似人君语(通鉴据纪/年惠王三)
(十六年改元至十六年卒子襄王立当周慎靓王二年/始去梁首尾十八年使孟子在梁如此之久而濡滞不)
(去何以为孟子纪年/似不足信当从史记)遂去梁之齐即齐宣王之八年也
识小编 卷下 第 20a 页 WYG0861-0548a.png
由大梁之临淄千有馀里故曰千里而见王(若由邹以/往不过半)
(日/)道经平陆(今汶上县在/大梁东界)故曰由平陆之齐有孟子之
平陆储子币交事(若由邹之任/当在此前)宣王在位十九年孟子
去齐当在宣王之末(毛氏奇龄谓在宣湣授受之际愚/谓孟子明言前日愿见而不可得)
(又云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则/去齐之日仍是宣王非湣王也)故曰久于齐中更三年
之丧有葬鲁反齐荅充虞等语(毛氏奇龄据列女传孟/子处齐有忧色拥楹而)
(叹孟母见之谓孟子奉母仕齐特以墓在鲁故必合葬/反者反哭之反也与礼葬于墓反日中而虞俱合正还)
(垩室以行三年之丧非遽就齐卿之位也阎氏若璩以/为遭丧归邹丧毕复仕齐终不合而去所云前日犹宣)
识小编 卷下 第 20b 页 WYG0861-0548b.png
(王之前日愿见陈臻之前日于齐不必间一日也似为/疏阔顾氏炎武以为改葬则乐正子谓前以士而后以)
(大夫孟母之卒确在孟子/为卿于齐时非改葬也)并伐燕燕畔等事(按孟子以/为宣王史)
(记以为湣王然燕世家载哙初立有宣王复用苏代之/文是哙与宣王同时与孟子合通鉴上增齐威王十年)
(下减齐湣王十年宣王始显王己丑终赧王丁未以伐/燕之年薨较史记移下十年而孟子伐燕燕畔俱宣王)
(事非湣王也大事记不增威王之年但减湣王之年以/益宣王凡二十九年季氏本又增为三十一年穿凿益)
(甚而不知燕世家之为错简也何则六国表燕王哙五/年乙巳让国于其相子之当湣王八年七年丁未哙及)
(子之死当湣王十年后二年己酉燕立太子平是为昭/王当湣王十二年阎氏若璩谓与屈齐之年数以从燕)
(曷若屈燕之年数以从齐若移此五年事置于宣王八/年丙戌后丁酉前则战国策载储子谓宣王宜仆燕而)
识小编 卷下 第 21a 页 WYG0861-0548c.png
(储子正为相者也王令章子将五都兵以伐燕而章子/正与游者也三十日而举燕国即五旬而举之五偶讹)
(为三也不必增威王为四十六年减湣王为三十年/并增宣王为二十九年三十一年而自与孟子合矣)
以道不行致为臣而归邹盖周显王四十五年以前事
(大事记通鉴纲目系/诸赧王元年者非)至周慎靓王三年宋称王后始
之宋有谓戴不胜戴盈之滕世子过宋与道性善语并
齐楚恶而伐之馈七十镒而受事(观陈臻前日于齐今/日于宋薛是去齐而)
(之宋/薛也)遂之薛有馈五十镒而受事(按国策齐貌辨对宣/王曰受薛于先王先)
(王之庙在薛威王之世婴已受封是馈五十镒者非复/奚仲之旧矣索隐引纪年梁惠王后元十三年四月齐)
识小编 卷下 第 21b 页 WYG0861-0548d.png
(威王封田婴于薛考梁惠后十三年在齐封婴前一年/不得为威王之世惟前十三年恰当威王时也疑有错)
(误史记湣王三年封田婴于薛与国策异似不足据毛/氏奇龄谓孟子再适宋一在齐湣王三年婴未封薛以)
(前一在齐湣王六年宋/君偃称王以后并非)寻复归邹滕世子使然友问丧
礼既以礼聘孟子孟子遂之滕馆于上宫有滕文公问
为国使毕战问井地等语(阎氏若璩谓先至/鲁终之滕者非)后以乐正
子故之鲁(周慎靓四年鲁景公卒子平公旅立孟子适/鲁应在甲辰后又平公之年世家年表互异)
(当从通鉴详见/二十五年考异)晚归而作书七篇赧王时始卒书为门
人所定故诸侯皆称谥焉
识小编 卷下 第 22a 页 WYG0861-0549a.png
  书曹丈大斌人统二十四气论后
二十四气之名见于逸周书其时训解一篇以五日为
候月有六候分四时为二十四节皆牵取月令以配之
如孟春有立春雨水两节而月令所纪寅月之候止东
风解冻五句取后草木萌动足之仲春惊蛰春分两节
月令止桃始华三句杂取下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分
为三候足之甚有本月无此句而取次月首句者牵搭
无理其为伪作无疑也但谓古无分至则尧典有敬致
识小编 卷下 第 22b 页 WYG0861-0549b.png
之文非分至而何(二分二至自大挠作甲子时已有之/故造历者以上古甲子岁甲子月甲)
(子日冬至夜半甲子时作历元六历谓黄帝用辛卯颛/顼用乙卯虞用戊午夏用丙寅殷用甲寅周用丁巳即)
(孟子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左传纪少皞即有司/分司至司启司闭之官则其说并不始于唐虞矣)
分至不系时则大司乐有冬日至夏日至之文非系时
而何蒙窃以夏数得天分系春秋至系冬夏得四时之
正也周既建子分不系春秋至不系冬夏避不成辞也
月令之日夜分日长至日短至既各系于四时之仲月
则其为春秋分冬夏至明矣不必更赘以时也非夏正
识小编 卷下 第 23a 页 WYG0861-0549c.png
之本不系时也左传之日南至日中而出日中而入杂
记之正月日至七月日至无系时者盖周之二至在春
秋二分在冬夏自不得以至系冬夏分系春秋也大司
乐之有冬夏日至也用夏正也大司徒正月之吉始和
布教于邦国都鄙注周正月朔日太宰注同正岁令于
教官注夏正月朔日凌人注同州长既以正月之吉读
法又以正岁读法如初注此四时之正重申之此周人
兼用夏正之验逸周书周月解曰亦越我周改正以垂
识小编 卷下 第 23b 页 WYG0861-0549d.png
三统至于敬授民时巡狩烝享犹自夏焉是也即周之
用夏正益知夏分至之系时矣或曰古历无二十四气
当以何为纪余据礼运曰以日星为纪如尧典日中星
鸟日永星火宵中星虚日短星昴左传龙见而毕务火
见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毕国语辰角见而雨毕
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
清风戒寒营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见期于司里又
曰岁在鹑火日在析木月在天驷辰在斗柄星在天鼋
识小编 卷下 第 24a 页 WYG0861-0550a.png
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仲春之月日
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之类皆是也(左传启蛰而郊夏/小正曰正月启蛰)
(月令仲春始雨水仲夏小暑至孟秋白露降家语霜降/而逆女止以纪每月之候未有二十四气之名也周官)
(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亦无及此者)
  仪礼五可疑策(督学邓公科试第一/)
仪礼者礼之根本而礼记其枝叶也故仪礼有冠礼礼
记即有冠义仪礼有昏礼礼记即有昏义以至燕射之
礼莫不皆然朱子尝作经傅通解以仪礼为经而采诸
识小编 卷下 第 24b 页 WYG0861-0550b.png
书以释之若仪礼所无则为集补经以足之其谓看得
有绪甚善诚不易之定论也乃宋乐史谓其有可疑者
五其说甚谬生请条举而历辨之一疑汉儒傅授曲台
杂记后马融郑众始傅周官而仪礼未尝以为教授案
汉艺文志礼古经五十六卷乃仪礼之全本经十七篇
即今仪礼也刘歆曰鲁高堂生傅士礼十七篇讫孝宣
世后苍最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
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及孔氏与十七篇文相似多三
识小编 卷下 第 25a 页 WYG0861-0550c.png
十九篇夫高堂生所傅士礼十七篇即艺文志经十七
篇也五十六卷除十七正多三十九故艺文经目别无
高堂生十七篇之礼中兴以后皆立博士相傅不绝隋
经籍志自高堂生至宣帝时后苍最明其业乃为曲台
记然则仪礼自高堂生而下以次傅授源流井井后苍
之曲台记正仪礼之傅说而不得据以驳经也且在三
礼中立学尤早而以为未尝教授可乎其无疑一也二
疑周礼缺冬官求之千金不可得使有仪礼全书诸儒
识小编 卷下 第 25b 页 WYG0861-0550d.png
不献之朝乎刘歆七略班固九种并不著仪礼魏晋梁
陈之间是书始行按古经出于淹中河间献王得而献
之隋志有明文何谓不献汉志七略九种现有礼古经
五十六卷经十七篇之目何谓不著献之者河间献王
傅之者高堂生习之者后氏大小戴氏庆氏注之者郑
康成自两汉已行何待魏晋梁陈其无疑二也三疑聘
礼篇所记宾行饔飧之物禾米刍薪之数笾豆簠簋之
实铏壶鼎瓮之列考之周官掌客不同案掌客凡诸侯
识小编 卷下 第 26a 页 WYG0861-0551a.png
之卿大夫士为国客则如其介之礼以待之所谓国客
者即聘礼之宾也然谓如其介之礼以待之未尝谓如
其君之宾礼以待之今考掌客云凡介行人宰史皆有
飧饔饩以其爵等为之牢礼之陈数乃待其介之礼而
郑注即约聘礼文释之其与聘礼不同者乃待诸侯之
典与聘宾无涉其无疑三也四疑丧服一篇盖讲师设
问难以相解释之辞非周公书案隋经籍志丧服一篇
子夏先傅之诸儒多为注解今又别行以生考之其书
识小编 卷下 第 26b 页 WYG0861-0551b.png
虽未必果出于子夏而傅以释经在诸经皆有之不独
仪礼也使徒以问难之故而决为非周公书则春秋有
三傅公谷左氏皆释经之体亦可据以驳春秋矣其无
疑四也五疑周官所载自王以下至公侯伯子男皆有
其礼而仪礼所谓公食大夫礼及燕礼皆公与卿大夫
之事不及于王其他篇所言曰主人曰宾而已似侯国
之书使周公当太平时岂不设天子之礼案礼古经五
十六卷除十七篇尚馀三十九贾公彦序仪礼之次凡
识小编 卷下 第 27a 页 WYG0861-0551c.png
冠昏乡射燕礼以下俱有天子诸侯之礼朱子亦谓河
间献王所得礼五十六篇却有天子诸侯之礼故班固
谓愈于推士礼以为天子诸侯之礼者然则仪礼之亡
篇多矣岂有制侯国而不及天子之理其无疑五也夫
知乐史五疑之非则朱子之说益信而有徵矣
 经證明晰直欲揖让进退于汉宋诸儒之间(原评/)
  周官辨疑
周官上于河间献王至刘歆始立博士诸儒疑者不一
识小编 卷下 第 27b 页 WYG0861-0551d.png
请举其大端而辨之一曰六卿之不贡公孤也案周时
六卿皆公孤领之周公以公兼冢宰惟周公位冢宰是
也苏公以公兼司敚太史司寇苏公是也顾命历叙六
卿之长而太保奭毕公毛公即三公也芮伯彤伯卫侯
即三孤也公孤无专职故不数也此不必疑者一也二
曰设官之太多也案周礼二卿则公一人是三公兼乡
老也每乡卿一人是六卿兼乡大夫也军将皆命卿是
六卿兼军将也世妇每官卿二人是六卿之长贰兼之
识小编 卷下 第 28a 页 WYG0861-0552a.png
也司马六军之属则司徒六乡之属兼之也甚至太公
以太师而兼司盟吕伋以齐侯而掌虎贲然则成周之
官通长贰计之虽不下三千人而实不过三百六十属
也此不必疑者二也三曰地理之不可方如棋局也案
周礼近郊远郊甸地稍地小都大都相距皆百里原指
勾三股四以御田畴者而言如汉志之短长相覆王制
之断长补短非谓方如棋局也若作扣槃扪烛之见则
禹贡冀州之北安得二千五百里哉此不必疑者三也
识小编 卷下 第 28b 页 WYG0861-0552b.png
四曰畿服之制与禹贡不合也案周礼言方则每面各
二百五十里禹贡言面则两面相距为千里禹贡五服
计五千里周礼九服并王畿计五千五百里增于禹者
特五百里之藩服益稷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即是其地
名虽增而实未尝增也此不必疑者四也五曰封建之
制与武成孟子不合也案武成之分土惟三孟子王制
之百里七十里五十里专指井地言之也所谓土其田
也周礼之封疆兼举山川附庸邑居林麓言之也所谓
识小编 卷下 第 29a 页 WYG0861-0552c.png
制其域也此不必疑者五也六曰沟洫之制遂人匠人
不合也按遂人十夫有沟匠人九夫为井二法不同陈
及之谓遂人是一直度之匠人是开方计之朱子駮之
曰遂人以十起数匠人以九起数决不可合是矣然周
礼于六乡明言九夫为井孟子乡田同井安见乡遂必
用贡耶遂人明言治野夫间有遂十夫有沟安见都鄙
必用助耶盖乡言九夫遂言十夫原属互文以见例左
傅疆以周索疆以戎索左氏异义山林九夫为度九度
识小编 卷下 第 29b 页 WYG0861-0552d.png
而当一井薮泽九夫为鸠八鸠而当一井考工记又言
两山之间必有川两川之上必有涂可见贡助二法原
只因时因地不必定限以成法孟子九一什一亦只就
滕论滕不必定是周制也此不必疑者六也七曰井牧
之制与孟子一夫百亩不合也案井则有上地中地下
地之别犹禹贡之咸则三壤也牧则有不易一易再易
之别犹汉志之岁耕种休一岁休二岁也若遂人之莱
五十亩百亩二百亩乃不耕之土令民开垦者非百亩
识小编 卷下 第 30a 页 WYG0861-0553a.png
之常额也孟子道其常而周官穷其变也此不必疑者
七也八曰载师地征与孟子什一不合也案载师甸稍
县都皆无过十二陆氏佃谓百亩而彻赋民什一于一
中又以十分为率取二如此则公卿大夫之受采者自
食其八以其二赋于国非取民之制也若吏之治于公
邑者兼统于遂其制赋皆与遂法同此不必疑者八也
九曰关市山泽之赋与孟子不合也案孟子讥而不征
者谓羁旅士民也周礼关市有征者谓商贾也孟子泽
识小编 卷下 第 30b 页 WYG0861-0553b.png
梁无禁者不禁民之取也周礼山泽有禁者禁民之不
以时取也此不必疑者九也十曰朝觐之数与尚书不
合也案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者虞制也六年五服一
朝又六年王乃时巡者周制也三岁而聘五岁而朝者
文襄之霸令也(见昭三年左传汉儒集为/王制又多比年一小聘句)大行人侯服
岁一见甸服二岁一见男服三岁一见采服四岁一见
卫服五岁一见要服六岁一见舆尚书小异者犹云六
年而遍也尚书举其略而王制道其详也此不必疑者
识小编 卷下 第 31a 页 WYG0861-0553c.png
十也(文十五年傅诸侯五年再相朝以修王命昭十三/年傅明王之制使诸侯岁聘以致业间朝以讲礼)
(再朝而会以示威再会而盟以显昭明国语又有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之说疏数不常恐不足以语周制)
(矣/)
 
 
 
 
 
识小编 卷下 第 31b 页 WYG0861-0553d.png
 
 
 
 
 
 
 
 识小编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