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1a 页 WYG0854-069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日损斋笔记 元 黄溍 撰
辩经六则
鹤山魏氏曰朱文公以十为河图九为洛书引邵子之
说为据而邵子不过曰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
戴九履一之图其象圆五行生成之图其象方是九圆
而十方也安知邵子不以九为图十为书乎朱子虽力
攻刘氏而犹曰易范之数诚相表里又曰安知图之不
日损斋笔记 元 黄溍 撰
辩经六则
鹤山魏氏曰朱文公以十为河图九为洛书引邵子之
说为据而邵子不过曰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
戴九履一之图其象圆五行生成之图其象方是九圆
而十方也安知邵子不以九为图十为书乎朱子虽力
攻刘氏而犹曰易范之数诚相表里又曰安知图之不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1b 页 WYG0854-0699d.png
为书书之不为图则朱子尚有疑于此也朱子发张文
饶精通邵学皆以九为图十为书朱以列子为證张以
邵子为主尝以乾凿度及张平子传所载太一下行九
宫法考之即所谓戴九履一者则是图相传已久安知
非河图也鹤山素尊信文公之学独于此图书之辩不
能无异论然而又曰靖士蒋得之云当以先天图为河
图生成数为洛书亦是一说又若有取焉往年闽人吴
蟾者来京师自言从谢叠山得异人所授河图朝野诸
饶精通邵学皆以九为图十为书朱以列子为證张以
邵子为主尝以乾凿度及张平子传所载太一下行九
宫法考之即所谓戴九履一者则是图相传已久安知
非河图也鹤山素尊信文公之学独于此图书之辩不
能无异论然而又曰靖士蒋得之云当以先天图为河
图生成数为洛书亦是一说又若有取焉往年闽人吴
蟾者来京师自言从谢叠山得异人所授河图朝野诸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2a 页 WYG0854-0700a.png
公多传之而秘不轻出其详虽莫得闻大抵亦是以八
卦为河图未必不与蒋说同所自出也按孔安国尚书
顾命传曰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
卦谓之河图王肃曰河图八卦也王充论衡亦曰伏羲
王河图从河水中出易卦是也伏羲得之非作之则以
八卦为河图自昔已然鹤山之说似不可不考也
尚书古文益稷篇在治忽今文作采政忽史记作来始
滑汉书作七始咏采与在滑与忽音相近来与采始与
卦为河图未必不与蒋说同所自出也按孔安国尚书
顾命传曰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
卦谓之河图王肃曰河图八卦也王充论衡亦曰伏羲
王河图从河水中出易卦是也伏羲得之非作之则以
八卦为河图自昔已然鹤山之说似不可不考也
尚书古文益稷篇在治忽今文作采政忽史记作来始
滑汉书作七始咏采与在滑与忽音相近来与采始与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2b 页 WYG0854-0700b.png
治七与在咏与忽文相近政与治义相近诸儒皆随字
解之独郑玄忽作曶而谓曶者臣见君所秉君亦有焉
是以曶为笏也其说尤异
礼记曰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帝王世纪谓文王囚
羑里时伯邑考已为纣所杀则是伯邑考既死武王不
得不立非舍也史记云文王崩太子发立岂伯邑考未
死文王已舍之而立武王为太子耶
礼记曰凡祭宗庙之礼羊曰柔毛鸡曰翰音注谓异其
解之独郑玄忽作曶而谓曶者臣见君所秉君亦有焉
是以曶为笏也其说尤异
礼记曰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帝王世纪谓文王囚
羑里时伯邑考已为纣所杀则是伯邑考既死武王不
得不立非舍也史记云文王崩太子发立岂伯邑考未
死文王已舍之而立武王为太子耶
礼记曰凡祭宗庙之礼羊曰柔毛鸡曰翰音注谓异其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3a 页 WYG0854-0700c.png
名所以别于人用也而今之致饩于人者反借以为雅
称是以鬼事人也世之好用古语而不详其文义若此
类者极多此特其一耳
春秋左氏传声子袜而登席杜预曰袜足衣也
程泰之演繁露曰战国策已称人主为陛下据大戴礼
成王冠周公使祝雍祝王有陛下永永与天无极则陛
下之称周初已有之或谓家语载成王冠颂盖曰率尔
祖考永永无极疑大戴所记出于秦汉以后之所增饰
称是以鬼事人也世之好用古语而不详其文义若此
类者极多此特其一耳
春秋左氏传声子袜而登席杜预曰袜足衣也
程泰之演繁露曰战国策已称人主为陛下据大戴礼
成王冠周公使祝雍祝王有陛下永永与天无极则陛
下之称周初已有之或谓家语载成王冠颂盖曰率尔
祖考永永无极疑大戴所记出于秦汉以后之所增饰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3b 页 WYG0854-0700d.png
然则战国策所称又安知非后人所增饰耶
辩史十六则
史记黄帝幼而徇齐家语大戴记并作睿齐司马真曰
徇亦作浚盖以徇与浚音相近浚与睿文相近而言也
又曰浚当读为迅则又因裴骃训徇为疾而以迅为疾
义相近而言也去古既远经史中鲁鱼亥豕若此者不
一学者必欲以意强通之岂阙疑之义乎
太史公以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择其言尤雅者著
辩史十六则
史记黄帝幼而徇齐家语大戴记并作睿齐司马真曰
徇亦作浚盖以徇与浚音相近浚与睿文相近而言也
又曰浚当读为迅则又因裴骃训徇为疾而以迅为疾
义相近而言也去古既远经史中鲁鱼亥豕若此者不
一学者必欲以意强通之岂阙疑之义乎
太史公以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择其言尤雅者著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4a 页 WYG0854-0701a.png
为本纪书首故取公孙卿获宝鼎迎日推策之说而不
取其仙登于天之语直书曰黄帝崩葬桥山乃于封禅
书备述卿言黄帝骑龙上天至武帝问黄帝冢则又称
或对曰黄帝已仙群臣葬其衣冠或者疑辞也其叙事
可谓婉而直微而显矣
史记书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诸侯咸尊轩辕为
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审如其说则以征伐得天下
自黄帝始汤之放桀何以谓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仲
取其仙登于天之语直书曰黄帝崩葬桥山乃于封禅
书备述卿言黄帝骑龙上天至武帝问黄帝冢则又称
或对曰黄帝已仙群臣葬其衣冠或者疑辞也其叙事
可谓婉而直微而显矣
史记书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诸侯咸尊轩辕为
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审如其说则以征伐得天下
自黄帝始汤之放桀何以谓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仲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4b 页 WYG0854-0701b.png
虺作诰何以不引阪泉之事为言乎孔子序书断自唐
虞而下系易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学者考信
于六艺而阙其所不知可也
史记武帝纪及封禅书所载黄锤史宽舒封禅书注引
徐广曰锤丈恚反锤县黄县皆在东莱武帝纪注引韦
昭曰黄锤人姓名一以为地名一以为人名前后自相
矛盾汉书郊祀志注引孟康曰二人皆方士颜师古曰
锤直垂反其不取徐广之说盖以一人不应系两县也
虞而下系易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学者考信
于六艺而阙其所不知可也
史记武帝纪及封禅书所载黄锤史宽舒封禅书注引
徐广曰锤丈恚反锤县黄县皆在东莱武帝纪注引韦
昭曰黄锤人姓名一以为地名一以为人名前后自相
矛盾汉书郊祀志注引孟康曰二人皆方士颜师古曰
锤直垂反其不取徐广之说盖以一人不应系两县也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5a 页 WYG0854-0701c.png
然宽舒之名数见于后而无所谓黄锤者又似可疑耳
汉书沛公引兵至薛秦泗川守壮兵败于薛走至戚沛
公左司马得杀之颜师古曰得者司马之名今按史记
本文云沛公左司马得泗川守壮杀之师古盖因班孟
坚删去泗川守壮四字而误以得字属于上文小司马
索隐知其误而疑左司马当有名遂以为曹无伤无伤
之名仅见于沛公入关之后而前无所考姑存其阙文
可也
汉书沛公引兵至薛秦泗川守壮兵败于薛走至戚沛
公左司马得杀之颜师古曰得者司马之名今按史记
本文云沛公左司马得泗川守壮杀之师古盖因班孟
坚删去泗川守壮四字而误以得字属于上文小司马
索隐知其误而疑左司马当有名遂以为曹无伤无伤
之名仅见于沛公入关之后而前无所考姑存其阙文
可也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5b 页 WYG0854-0701d.png
汉高帝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谓三尺剑也杜周
传三尺安出哉谓以三尺竹简书法律也王充论衡凡
引高帝语却皆有剑字作文而好用歇后语以为奇者
不可不知也
汉文帝纪年有后元景帝有中元有后元葛胜仲曰谓
之后则疑若有极乃不讳避何耶按刘贡甫两汉刋误
元鼎四年方得宝鼎无缘先三年而称之封禅书云后
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自元鼎以
传三尺安出哉谓以三尺竹简书法律也王充论衡凡
引高帝语却皆有剑字作文而好用歇后语以为奇者
不可不知也
汉文帝纪年有后元景帝有中元有后元葛胜仲曰谓
之后则疑若有极乃不讳避何耶按刘贡甫两汉刋误
元鼎四年方得宝鼎无缘先三年而称之封禅书云后
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自元鼎以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6a 页 WYG0854-0702a.png
前之元皆有司所追命也由是言之则所谓中元后元
者岂亦后来之追命乎宜其无所讳避也然以汉书武
帝纪考之元鼎元年得鼎汾水上四年得鼎后土祠旁
应劭于元年注曰得宝鼎故因是改元贡甫因封禅书
后三年之语不取应劭之说而谓四年方得鼎似当考
也
汉元朔元年有司奏古者诸侯贡士一适谓之好德再
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然则九锡者先
者岂亦后来之追命乎宜其无所讳避也然以汉书武
帝纪考之元鼎元年得鼎汾水上四年得鼎后土祠旁
应劭于元年注曰得宝鼎故因是改元贡甫因封禅书
后三年之语不取应劭之说而谓四年方得鼎似当考
也
汉元朔元年有司奏古者诸侯贡士一适谓之好德再
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然则九锡者先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6b 页 WYG0854-0702b.png
王赏功之常典耳后世顾假以为篡语何也
汉游侠传茂陵守令尹公注谓守者未真为之或以为
宋之权行守试即其遗制非也传称门下掾说尹公曰
一旦真令至复单车归为府吏盖宋之时暂权摄者也
若夫权行试守皆正除之官特以是别贤序之崇卑而
已其所谓行尤与汉不同臣贺以太仆行御史大夫事
张汤韩安国皆以御史大夫行丞相事宋制必继禄官
高于所任之职事乃(缺/)行也
汉游侠传茂陵守令尹公注谓守者未真为之或以为
宋之权行守试即其遗制非也传称门下掾说尹公曰
一旦真令至复单车归为府吏盖宋之时暂权摄者也
若夫权行试守皆正除之官特以是别贤序之崇卑而
已其所谓行尤与汉不同臣贺以太仆行御史大夫事
张汤韩安国皆以御史大夫行丞相事宋制必继禄官
高于所任之职事乃(缺/)行也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7a 页 WYG0854-0702c.png
资治通鉴纲目考亭朱子续经之笔也其推蜀继汉本
于习凿齿绌周存唐本于沈既济而感兴诗第六章第
七章皆不及之盖天理之在人心初无间于古今先儒
所见适与前人暗合而非有所祖述学者诵感兴诗则
不可不与史氏所记并观也
僧莹湘山野录卷首书真宗即位之次年赐李继迁姓
名进封西平王按宋实录继迁以太宗淳化二年赐姓
赵名保吉授银州管内观察使封天水郡侯以其叛服
于习凿齿绌周存唐本于沈既济而感兴诗第六章第
七章皆不及之盖天理之在人心初无间于古今先儒
所见适与前人暗合而非有所祖述学者诵感兴诗则
不可不与史氏所记并观也
僧莹湘山野录卷首书真宗即位之次年赐李继迁姓
名进封西平王按宋实录继迁以太宗淳化二年赐姓
赵名保吉授银州管内观察使封天水郡侯以其叛服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7b 页 WYG0854-0702d.png
不常所赐姓名两经削夺至道三年真宗即位因其归
顺仍呼之曰赵保吉非赐姓名也其授夏州刺史定难
军节度使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但加
食邑而不进封制下于是年十二月甲辰亦非次年咸
平六年继迁陷西凉府为潘罗支所杀终其身未尝封
王也其子德明既立奉表纳欸乃以景德三年封西平
王大诏令及今新修宋史所载并同而野录无一与之
合继迁建节之制见于实录及大诏令者本云先帝早
顺仍呼之曰赵保吉非赐姓名也其授夏州刺史定难
军节度使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但加
食邑而不进封制下于是年十二月甲辰亦非次年咸
平六年继迁陷西凉府为潘罗支所杀终其身未尝封
王也其子德明既立奉表纳欸乃以景德三年封西平
王大诏令及今新修宋史所载并同而野录无一与之
合继迁建节之制见于实录及大诏令者本云先帝早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8a 页 WYG0854-0703a.png
深注意方议推恩值轩鼎之俄成筑韩坛而未暇逮眇
躬之纂位俄封疏以贡珍彰厥远图冠于当代宜伸懋
赏式劝忠勋野录所记既多异词且易推恩二字曰真
封以实其封王之说皆未可尽据李氏续通鉴长编及
陈均编年备要乃独有取焉其书太祖开宝九年十月
壬子夜之事亦是舍正史而取野录笔削之意莫得而
详也
周公谨齐东野语曰礼家如聚讼虽兄弟不容苟同其
躬之纂位俄封疏以贡珍彰厥远图冠于当代宜伸懋
赏式劝忠勋野录所记既多异词且易推恩二字曰真
封以实其封王之说皆未可尽据李氏续通鉴长编及
陈均编年备要乃独有取焉其书太祖开宝九年十月
壬子夜之事亦是舍正史而取野录笔削之意莫得而
详也
周公谨齐东野语曰礼家如聚讼虽兄弟不容苟同其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8b 页 WYG0854-0703b.png
大者无如天地之祭东坡主合祭颍滨主分祭朝廷迄
从合祭之说以至于今按宋史郊议始于神宗元丰元
年至六年乃罢合祭哲宗元祐七年诏复行合祭以伸
始见之礼俟亲行北郊则修元丰六年之制仍集官详
议以闻礼部尚书苏轼主合祭从之者五人枢密都承
旨刘安世主分祭从之者四十人请以十月神州地祇
之祭易夏至方丘之祭者三人请上不亲祠而通爟火
于禁中望拜者一人遂再令详言安世等复执前议苏
从合祭之说以至于今按宋史郊议始于神宗元丰元
年至六年乃罢合祭哲宗元祐七年诏复行合祭以伸
始见之礼俟亲行北郊则修元丰六年之制仍集官详
议以闻礼部尚书苏轼主合祭从之者五人枢密都承
旨刘安世主分祭从之者四十人请以十月神州地祇
之祭易夏至方丘之祭者三人请上不亲祠而通爟火
于禁中望拜者一人遂再令详言安世等复执前议苏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9a 页 WYG0854-0703c.png
辙时为门下侍郎请降旨罢议而安世议状竟不得上
二苏之主合祭固未尝不同也其后合祭罢于绍圣三
年而北郊亦未及行至徽宗政和三年以后凡四祭地
谓朝廷从合祭之说以至于今尤非也
齐东野语卷首记孝宗善政史阙不载者十馀事其一
曰淳熙中张说为枢密都承旨奏请置酒延诸侍从上
许之说退约客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上
遣中使赐以上樽珍膳说因附奏臣奉旨集客而良祐
二苏之主合祭固未尝不同也其后合祭罢于绍圣三
年而北郊亦未及行至徽宗政和三年以后凡四祭地
谓朝廷从合祭之说以至于今尤非也
齐东野语卷首记孝宗善政史阙不载者十馀事其一
曰淳熙中张说为枢密都承旨奏请置酒延诸侍从上
许之说退约客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上
遣中使赐以上樽珍膳说因附奏臣奉旨集客而良祐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9b 页 WYG0854-0703d.png
不至是违圣意也已而上命再赐说复附奏良祐迄不
肯来夜漏将上忽报中批陈良祐除谏议大夫坐客皆
愕然按宋实录陈献肃公良翰传载此事甚具非良祐
也良祐亦同时从官公谨误以良翰为良祐而不知良
翰传未尝不载也且说为都承旨亦非淳熙中盖说以
隆兴初为枢密副都承旨乾道初落副字而良翰之除
大坡在五年十二月八年说已为签枢累进知院事淳
熙元年即罢去矣记一事而三失焉于秉史笔者毋责
肯来夜漏将上忽报中批陈良祐除谏议大夫坐客皆
愕然按宋实录陈献肃公良翰传载此事甚具非良祐
也良祐亦同时从官公谨误以良翰为良祐而不知良
翰传未尝不载也且说为都承旨亦非淳熙中盖说以
隆兴初为枢密副都承旨乾道初落副字而良翰之除
大坡在五年十二月八年说已为签枢累进知院事淳
熙元年即罢去矣记一事而三失焉于秉史笔者毋责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10a 页 WYG0854-0704a.png
可也
靖康元年宗忠简公留守京城岳忠武王飞时𨽻麾下
犯法当斩忠简见而奇之曰此将材也遂释不斩而留
之军前会金人犯泛水乃授以五百骑俾为踏白使已
而凯旋补为统领寻迁统制飞由是知名此事与汉王
陵之于张苍滕公之于韩信暴胜之之于王䜣大扺相
类汉史备著三人之事以彰其奇遇飞孙珂撰飞行实
乃独讳而不录幸忠简家傅今行于世而新史得以备
靖康元年宗忠简公留守京城岳忠武王飞时𨽻麾下
犯法当斩忠简见而奇之曰此将材也遂释不斩而留
之军前会金人犯泛水乃授以五百骑俾为踏白使已
而凯旋补为统领寻迁统制飞由是知名此事与汉王
陵之于张苍滕公之于韩信暴胜之之于王䜣大扺相
类汉史备著三人之事以彰其奇遇飞孙珂撰飞行实
乃独讳而不录幸忠简家傅今行于世而新史得以备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10b 页 WYG0854-0704b.png
著之
嘉熙四年庚子六月吴公渊自隆兴改知镇江是岁大
侵明年辛丑改元淳祐公力行荒政分置粥场以哺两
淮流移之人先曾祖户部公时客吴公所从吴公亲行
视诸场识汪公立信于稠人之中而奇之亟言于吴公
公与语大悦即令授馆而礼遇焉供张服御之盛比它
重客有加人咸惊讶既而立信与先户部相继登丁未
庚戌第宝祐三年乙卯吴公以观文殿学士开阃京湖
嘉熙四年庚子六月吴公渊自隆兴改知镇江是岁大
侵明年辛丑改元淳祐公力行荒政分置粥场以哺两
淮流移之人先曾祖户部公时客吴公所从吴公亲行
视诸场识汪公立信于稠人之中而奇之亟言于吴公
公与语大悦即令授馆而礼遇焉供张服御之盛比它
重客有加人咸惊讶既而立信与先户部相继登丁未
庚戌第宝祐三年乙卯吴公以观文殿学士开阃京湖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11a 页 WYG0854-0704c.png
辟立信干办公事先户部准备差遣五年丁巳正月一
日吴公拜参知政事请致仕未报而没于江陵府治阃
檄立信同先户部护送归葬宣城而先户部为撰行状
上于史官其后立信入跻从班出专方面名位略与吴
公等人始服公有知人之明而不知立信实先户部之
所举新史于立信传虽备著其事而不能详先户部之
名误以梦炎为应炎是犹可诿曰庶官名不登于史册
无所于考乃以七年丁未取进士则题名有记亦弗之
日吴公拜参知政事请致仕未报而没于江陵府治阃
檄立信同先户部护送归葬宣城而先户部为撰行状
上于史官其后立信入跻从班出专方面名位略与吴
公等人始服公有知人之明而不知立信实先户部之
所举新史于立信传虽备著其事而不能详先户部之
名误以梦炎为应炎是犹可诿曰庶官名不登于史册
无所于考乃以七年丁未取进士则题名有记亦弗之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11b 页 WYG0854-0704d.png
考而旁采传闻之异辞以七年为六年则岁在丙午又
以为见吴公之次年则岁在壬寅殊不思两年皆非策
士之岁后之秉史笔者所宜考焉
开庆元年七月朱公貔孙由史馆校勘授武学博士而
曾先祖户部府君由添差通判庆元军府事授武学教
谕实与公并命同一告词是年十一月貔孙除监察御
史而先户部奉敕兼枢密院编修官后九十年是为今
至正九年获观公家所述公年谱乃以武学为太学盖
以为见吴公之次年则岁在壬寅殊不思两年皆非策
士之岁后之秉史笔者所宜考焉
开庆元年七月朱公貔孙由史馆校勘授武学博士而
曾先祖户部府君由添差通判庆元军府事授武学教
谕实与公并命同一告词是年十一月貔孙除监察御
史而先户部奉敕兼枢密院编修官后九十年是为今
至正九年获观公家所述公年谱乃以武学为太学盖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12a 页 WYG0854-0705a.png
不详当时典故而疑武学为武官故以意擅改之云耳
殊不知国子太学博士正录武学博士谕皆师儒之清
选也间尝录家藏先世所被告命归之以补其阙而订
其讹近阅新宋史貔孙本傅乃止据其家传作太学博
士告词首云敕史馆校勘朱貔孙等古者文武同方云
云尤足验其为武学而非太学也谨识于此以俟后之
秉史笔者刋正焉
杂辨十三则
殊不知国子太学博士正录武学博士谕皆师儒之清
选也间尝录家藏先世所被告命归之以补其阙而订
其讹近阅新宋史貔孙本傅乃止据其家传作太学博
士告词首云敕史馆校勘朱貔孙等古者文武同方云
云尤足验其为武学而非太学也谨识于此以俟后之
秉史笔者刋正焉
杂辨十三则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12b 页 WYG0854-0705b.png
许由事不见于经故司马子长扬子云皆以为疑或曰
尧始让四岳四岳举舜乃让于舜春秋左氏传云许太
岳之后四岳即许由也按周武王封伯夷之裔孙文叔
于许为四岳之嗣则四岳在唐虞时未尝封许安得预
以为氏乎大扺庄子多寓言如必欲旁引曲證以实其
说所谓子州支父石户之农者又为谁乎姑阙其疑可
也
邓名世上进姓氏辨證有两缪姓谓音穆者为宋穆公
尧始让四岳四岳举舜乃让于舜春秋左氏传云许太
岳之后四岳即许由也按周武王封伯夷之裔孙文叔
于许为四岳之嗣则四岳在唐虞时未尝封许安得预
以为氏乎大扺庄子多寓言如必欲旁引曲證以实其
说所谓子州支父石户之农者又为谁乎姑阙其疑可
也
邓名世上进姓氏辨證有两缪姓谓音穆者为宋穆公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13a 页 WYG0854-0705c.png
之后音谬者秦缪公之后按史记秦本纪前书缪公后
书穆公二字盖通用而秦穆公之见于诗书春秋傅皆
正作穆未闻穆可读如缪也缪固有两音一与谬同秦
缪可音谬安知宋缪之不音谬乎古人固有以纰缪之
缪为谥如汉之张勃晋之何曾者若唐皮日休追咎秦
伯舍重耳置夷吾而作秦穆公谥缪论乃后世文人出
奇立说以寓褒贬云尔非有其实也安可遂以为据乎
汉有谬忌字正作缪又非可与宋秦二君之谥混为一
书穆公二字盖通用而秦穆公之见于诗书春秋傅皆
正作穆未闻穆可读如缪也缪固有两音一与谬同秦
缪可音谬安知宋缪之不音谬乎古人固有以纰缪之
缪为谥如汉之张勃晋之何曾者若唐皮日休追咎秦
伯舍重耳置夷吾而作秦穆公谥缪论乃后世文人出
奇立说以寓褒贬云尔非有其实也安可遂以为据乎
汉有谬忌字正作缪又非可与宋秦二君之谥混为一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13b 页 WYG0854-0705d.png
而忌之名亦辨證所不及辨證之可疑多此类汉翟方
进汝南人而谓方进之翟音狄汝南之翟音宅何其自
相矛盾也
汉因秦官置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所居曰寺亦谓之宪
台朱博传但称御史府而后人多引博故事称柏台乌
台盖御史有两丞其一在兰台谓之中丞其后大夫废
遂独存与尚书谒者并为三台齐有都水台隋有司𨽻
台唐御史台尝改宪台又改肃政台而门下为东台中
进汝南人而谓方进之翟音狄汝南之翟音宅何其自
相矛盾也
汉因秦官置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所居曰寺亦谓之宪
台朱博传但称御史府而后人多引博故事称柏台乌
台盖御史有两丞其一在兰台谓之中丞其后大夫废
遂独存与尚书谒者并为三台齐有都水台隋有司𨽻
台唐御史台尝改宪台又改肃政台而门下为东台中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14a 页 WYG0854-0706a.png
书为西台秘书为麟台不专以御史所居官置为台也
若夫所谓大行台者自魏晋至隋唐皆有之其官有令
仆尚书丞郎郎官犹夫今之行省而所谓外台者汉以
称州郡唐以称三司监院之带御史者宋之监司既不
带御史人以其掌纠察之任亦循习呼之曰外台云
千字文篇首曰敕周兴嗣次韵世言此时未以诏命为
敕当是误以梁字为敕也程泰之考古编力辨其非引
南史贾希镜传敕许郭子既以帝命为敕而兴嗣传云
若夫所谓大行台者自魏晋至隋唐皆有之其官有令
仆尚书丞郎郎官犹夫今之行省而所谓外台者汉以
称州郡唐以称三司监院之带御史者宋之监司既不
带御史人以其掌纠察之任亦循习呼之曰外台云
千字文篇首曰敕周兴嗣次韵世言此时未以诏命为
敕当是误以梁字为敕也程泰之考古编力辨其非引
南史贾希镜传敕许郭子既以帝命为敕而兴嗣传云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14b 页 WYG0854-0706b.png
敕制寺碑尤可为證按汉书冯异传以诏敕战攻宣秉
传敕赐尚书禄董宣传敕强项令出然则以诏命为敕
自汉已然泰之特以兴嗣传切近可證而但引南史耳
米元章自书其姓名及所用图记米或为芉芾或为黻
黻与芾犹可通用芉乃楚姓米氏自出西域米国胡
人入中国者因以为姓唐有回纥米怀玉五代有沙陀
米至诚非若楼之与娄邵之与召同所祖也姓固不可
改字音之相近者宁可混而一之耶或曰山谷极称引
传敕赐尚书禄董宣传敕强项令出然则以诏命为敕
自汉已然泰之特以兴嗣传切近可證而但引南史耳
米元章自书其姓名及所用图记米或为芉芾或为黻
黻与芾犹可通用芉乃楚姓米氏自出西域米国胡
人入中国者因以为姓唐有回纥米怀玉五代有沙陀
米至诚非若楼之与娄邵之与召同所祖也姓固不可
改字音之相近者宁可混而一之耶或曰山谷极称引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15a 页 WYG0854-0706c.png
初平初起岂皇与黄可混为一姓乎是不然所谓金
华仙伯金华牧羊客者盖言其先金华人耳非指初平
初起为同姓也然他传记初平初起亦皆作黄而山谷
则自谓七世以上失其谱于金华之族尚莫适相通盖
未尝以初平与初起混皇黄为一姓也
俗呼人之妇翁曰岳丈曰泰山说者以为泰山有丈人
峰故有是称然古者通谓尊长曰丈人非特妇翁也或
又以为张说因东封而其婿躐迁五品故称之曰泰山
华仙伯金华牧羊客者盖言其先金华人耳非指初平
初起为同姓也然他传记初平初起亦皆作黄而山谷
则自谓七世以上失其谱于金华之族尚莫适相通盖
未尝以初平与初起混皇黄为一姓也
俗呼人之妇翁曰岳丈曰泰山说者以为泰山有丈人
峰故有是称然古者通谓尊长曰丈人非特妇翁也或
又以为张说因东封而其婿躐迁五品故称之曰泰山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15b 页 WYG0854-0706d.png
其说尤凿按汉郊祀志大山川有岳山小山川有岳婿
山岳而有婿则岳可以谓之妇翁矣世俗之称谓未必
不以是又因岳山而转为泰山耳
龚颐正续释常谈最号详博按酒二字出仪礼注乃遗
而弗及盖其所释者当时南方之常谈耳
檠者定弓体之器周礼弓人注音景汉书苏武注又音
巨京反苏文忠诗云大弧一弛何缘彀已觉翻翻不受
檠陆放翁曰檠作平声押用汉注也灯檠亦谓之檠音
山岳而有婿则岳可以谓之妇翁矣世俗之称谓未必
不以是又因岳山而转为泰山耳
龚颐正续释常谈最号详博按酒二字出仪礼注乃遗
而弗及盖其所释者当时南方之常谈耳
檠者定弓体之器周礼弓人注音景汉书苏武注又音
巨京反苏文忠诗云大弧一弛何缘彀已觉翻翻不受
檠陆放翁曰檠作平声押用汉注也灯檠亦谓之檠音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16a 页 WYG0854-0707a.png
与汉注同李义山诗云九枝灯檠夜珠圆汉地理志朝
鲜民饮食以笾豆颜师古曰若今之檠音其敬反韵书
檠字注曰有足以几物也义山以檠为去声盖本于此
又与前二音不同
范元实诗眼曰予诵少游词杜鹃声里斜阳暮山谷曰
既云斜阳又云暮即重出也欲改斜阳为帘栊予曰既
云孤馆闲春寒似无帘栊山谷曰亭传虽未必有帘栊
有亦无害予曰此词本模写牢落之状若云帘栊恐损
鲜民饮食以笾豆颜师古曰若今之檠音其敬反韵书
檠字注曰有足以几物也义山以檠为去声盖本于此
又与前二音不同
范元实诗眼曰予诵少游词杜鹃声里斜阳暮山谷曰
既云斜阳又云暮即重出也欲改斜阳为帘栊予曰既
云孤馆闲春寒似无帘栊山谷曰亭传虽未必有帘栊
有亦无害予曰此词本模写牢落之状若云帘栊恐损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16b 页 WYG0854-0707b.png
初意山谷曰极难得好字当徐思之宝祐间外舅王君
仲芳随宦至郴阳亲见其石刻乃杜鹃声里斜阳树一时
传录者以树字与英宗庙讳同音故易以暮盖其词一
经元祐名公品题虽有知者莫敢改也外舅每为人言
而为之永叹或曰传录者既以庙讳同音而为之讳少
游安得不讳乎是不然陆放翁引北史齐神武相魏时
法曹辛子炎读署为树神武怒其犯讳(缺/)之则二字(缺/)
不(原缺/)今皆讳避则以为一音矣由是言之则树字本
仲芳随宦至郴阳亲见其石刻乃杜鹃声里斜阳树一时
传录者以树字与英宗庙讳同音故易以暮盖其词一
经元祐名公品题虽有知者莫敢改也外舅每为人言
而为之永叹或曰传录者既以庙讳同音而为之讳少
游安得不讳乎是不然陆放翁引北史齐神武相魏时
法曹辛子炎读署为树神武怒其犯讳(缺/)之则二字(缺/)
不(原缺/)今皆讳避则以为一音矣由是言之则树字本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17a 页 WYG0854-0707c.png
不必避礼部韵略讳而不收者失于不考也况当时诸
公诗篇中所用树字不一而足以大苏集中所载而言
则庭下梧桐树及树头初日挂铜钲闇风惊树摆琅玕
孤城吹角烟树里清风欲发鸦翻树诗句作于熙宁元
祐绍圣元符间未尝以为讳何独疑少游之不避耶
陶靖节诗曰昔在黄子廉弹冠佐名州汤伯记注云三
国志黄盖传曰南阳太守子廉之后刘潜夫诗话亦云
子廉之名仅见盖传按后汉尚书令黄香之孙守亮字
公诗篇中所用树字不一而足以大苏集中所载而言
则庭下梧桐树及树头初日挂铜钲闇风惊树摆琅玕
孤城吹角烟树里清风欲发鸦翻树诗句作于熙宁元
祐绍圣元符间未尝以为讳何独疑少游之不避耶
陶靖节诗曰昔在黄子廉弹冠佐名州汤伯记注云三
国志黄盖传曰南阳太守子廉之后刘潜夫诗话亦云
子廉之名仅见盖传按后汉尚书令黄香之孙守亮字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17b 页 WYG0854-0707d.png
子廉为南阳太守注及诗话举其孙而遗其祖岂弗深
考欤子廉乃守亮之字亦非名也
赵与时宾退录曰谚谓物多为无万数汉成帝纪语也
按绎山碑云世无万数则秦时已有此语矣
汉有两韩信同为高祖将两张禹俱明经两京房俱治
易两王商皆成帝时由外戚辅政两杜子夏皆附王氏
北斗垣内星南斗二十八宿之一宿羽流列祠为二斗
非也南斗于次为星纪在正北人以其见必于南故谓
考欤子廉乃守亮之字亦非名也
赵与时宾退录曰谚谓物多为无万数汉成帝纪语也
按绎山碑云世无万数则秦时已有此语矣
汉有两韩信同为高祖将两张禹俱明经两京房俱治
易两王商皆成帝时由外戚辅政两杜子夏皆附王氏
北斗垣内星南斗二十八宿之一宿羽流列祠为二斗
非也南斗于次为星纪在正北人以其见必于南故谓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18a 页 WYG0854-0708a.png
之南斗以别北斗耳若所谓斗覆为丰年者乃天市垣
之斗斛星又非此二斗也
之斗斛星又非此二斗也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第 18b 页 WYG0854-0708b.png
日损斋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