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0854-039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困学纪闻卷十三
            宋 王应麟 撰
  考史
翟公巽(若璩按公巽名汝文丹阳/人高宗时官参知政事)谓范蔚宗书语近词
 冗事多注见其自叙云比方班氏非但不愧今丛陋
 乃尔岂笔削未定遂传之耶乃删取精要总合传注
 作东汉通史五十卷(其书/未见)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0854-0393d.png
致堂论马援曰光武非简贤者必以其女为太子妃逆
 防未然故不授以重任按马后纪入太子宫在援卒
 之后防未然之说非
吕成公谓马援还书王昶戒子举可法可戒者以教之
 其心固善不知所教者本不欲其言人之过言未脱
 口而已自言人之过何其反也
东观汉记光武诏曰明设丹青之信广开束手之路(公/孙)
 (述传帝与述书陈言祸福以/明丹青之信二句见文选注)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0854-0394a.png
明帝为太子谏光武曰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
 福夫禹汤之道尧舜之道也不以圣人之道养性而
 取诸黄老谓之学通尚书可乎以无逸之心明立政
 之体君道尽矣何羡乎黄老
谢承父婴(若璩按三国志吴主权谢夫人山阴人父煚/汉尚书郎徐令弟承字伟平武陵太守则婴)
 (当作/煚)为尚书侍郎每读高祖及光武之后将相名臣
 策文通训条在南宫秘于省阁唯台郎升复道取急
 因得开览(谢承后汉书/见文选注)汉尚书作诏文(见周/礼注)尚书郎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0854-0394b.png
 乃今中书舍人(见通典唐若璩按谢承后汉书一百/三十卷 志有宋志及文献通考俱)
 (不传近间人曰有见方少师于史馆携去者问之其/后人不可得阳曲傅山先生闻之笑曰某家即有之)
 (明永乐间扬州刋本初合阳曹全碑出曾以谢/书考證多所裨大胜范书以寇乱亡失矣惜哉)
钟离意谓成汤遭旱以六事自责本于荀子黄琼谓鲁
 禧遇旱以六事自让本于春秋考异邮
郅恽上书王莽云取之以天还之以天莽犹能赦之此
 祖伊之得全于殷纣之世也
鲁丕对策见袁宏纪而范史不载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0854-0394c.png
文苑传自东汉始而文始卑矣
汉政归尚书魏晋政归中书后魏政归门下于是三省
 分矣
为杜密之居乡犹效陈孟公杜季良也为刘胜之居乡
 犹效张伯松龙伯高也制行者宜知所择(若璩按高/忠宪言居)
 (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此士大/夫实念也居庙堂之上无事不为吾君处江湖之远)
 (随事必为吾民此士大夫实事也实念实事在天地/间凋三光敝万物而常存此盖荅朱平涵居乡书余)
 (谓今之居乡为刘/胜易为杜密难)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0854-0394d.png
东汉有佛书而诸臣论议无述其言者唯襄楷云浮屠
 不三宿桑下
班固传西都赋云招白閒下双鹄揄文竿出比目二句
 为对白閒犹黄閒也注云弓弩之属御览引风俗通
 白閒古弓名文选以閒为鹇(非禽/名也)
东都赋正予乐(依谶文改/乐为大予)文选李善注亦引大予五臣
 乃解为正乐今本作雅乐亦误(盖五臣本/改为雅)
范氏施御注引括地图曰夏德盛二龙降之禹使范氏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0854-0395a.png
 御之以行程南方按左传范宣子曰昔丐之祖在夏
 为御龙氏括地图之说本于此然蔡墨谓刘累学扰
 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赐氏曰御龙非禹也
文选放歌行注引崔元始正论永宁诏曰钟鸣漏尽洛
 阳城中不得有行者永宁汉安帝年号元始崔寔字
 也后汉纪不载此诏
崔寔四民月令朱文公谓见当时风俗及其治家整齐
 即以严致平之意(若璩按范蔚宗己谓潜夫/论足以观见当时风政)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0854-0395b.png
崔寔政论云谚曰一岁再赦好儿喑哑唐太宗之言盖
 出于此(儿与人同如以可人为可儿嗟若璩按潜夫/论引谚曰一岁载赦奴儿噫 奴恐是好字)
 (之/讹)
刚者必仁佞者必不仁庞萌为人逊顺而光武以托孤
 期之不唯失于知人其惑于佞甚矣子陵所以鸿飞
 冥冥也怀仁辅义之言岂特规侯霸哉
东汉三公无出杨震李固之右而始进以邓梁君子以
 为疵故易之渐曰进以正(若璩按邓骘梁商虽外戚/皆贤史称骘辟杨震于幕)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0854-0395c.png
 (府天下复安商辟李固为从事中郎京师翕然/称良辅未可为二公之疵此论太刻吾不取)
曲礼少仪之教废幼不肯事长不肖不肯事贤东都之
 季风化何其美也魏昭请于郭泰愿在左右供给洒
 扫荀爽谒李膺因为其御范滂之归乡人殷陶黄穆
 侍卫于旁应对宾客阙里气象不过是矣
中平二年昆阳令悯繇役之害结单言府收其旧直临
 时募顾不烦居民太守丞为之立约见于都乡正街
 弹碑此募役之始也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0854-0395d.png
孔子曰故者毋失其为故也苏章借故人以立威其流
 弊遂为于禁源怀忠厚之俗不复见若章者难与并
 为仁矣(若璩按于禁斩平昌豨时豨已降源/怀劾于祚元尼须仅罢官亦似有别)
精庐见姜肱传乃讲授之地即刘淑包咸檀敷传所谓
 精舍也文选任彦升表用精庐李善注引王阜事五
 臣谓寺观谬矣
孔北海荅王修教曰掾清身洁己历试诸难谋而鲜过
 惠训不倦余嘉乃勋应乃懿德用升尔于王庭其可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0854-0396a.png
 辞乎文辞温雅有典诰之风汉郡国之条教如此(然/历)
 (试诸难恐/不可用)
孝女叔先雄水经注以为光终符县人又引益部耆旧
 传符有光洛(疑即/终字)僰道有张帛
刘赣父东汉刋误谓列传第七十九注最浅陋章怀注
 书分与诸臣疑其将终篇故特草草耳今观南匈奴
 论弃蔑天公注引前书云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秃
 翁即天翁也其谬甚矣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0854-0396b.png
曹娥碑云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以五月时迎伍君
 传云迎婆娑神误也
蔡邕文今存九十篇而铭墓居其半曰碑曰铭曰神诰
 曰哀赞其实一也自云为郭有道碑独无愧辞则其
 他可知矣其颂胡广黄琼几于老韩同传若继成汉
 史岂有南董之笔
周举传太原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一月寒
 食按淮南要略云操舍开塞各有龙忌注中国以鬼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0854-0396c.png
 神之亡日忌北胡南越皆谓之请龙
郭伋为并州牧有童儿骑竹马史通云晋阳无竹事不
 可信(若璩按无论唐晋阳童子寺有竹日报平安而/骑竹马童儿乃西河郡之美稷也美稷唐为乡)
 (在隰城县/今汾州府)
光武纪建武二十三年陈留太守玉况为大司徒(二十/七年)
 (薨/)虞延传注引谢承书曰况章和元年为司徒谢承
 书误也
汉诏令人主自亲其文光武诏曰司徒尧也赤眉桀也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0854-0396d.png
 明帝诏曰方今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岂代言者所为
 哉
习凿齿汉晋春秋以蜀汉为正朱文公谓晋史自帝魏
 后贤盍更张然晋人已有此论
三国鼎峙司马公通鉴以魏为正统(本陈/寿)朱子纲目以
 蜀汉为正统(本习/凿齿)然稽于天文则荧惑守心魏文帝
 殂(若璩按何屺瞻曰宋书天文志云案三国史并无/荧惑守心之文黄初六年五月十六日壬戌荧惑)
 (入太微至二十七日癸/酉乃出宜是入太微)而吴蜀无他此黄权对魏明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0854-0397a.png
 帝之言也若可以魏为正矣月犯心大星王者恶之
 汉昭烈殂而魏吴无他权将何辞以对
邵公济谒武侯庙文云公昔高卧隐然一龙鬼蜮乱世
 其谁可从惟明将军汉氏之宗相挽以起意气所同
 欲持尺箠尽逐奸雄天未悔祸世岂能容惟史臣寿
 奸言非公惟大夫周误国非忠庙食故里羞此南充
 置公左右不堪仆童我实鄙之筑公之宫春秋之法
 孰敢不恭俾千万年仰其高风(陈寿谯周皆巴郡人/今果州陆务观筹笔)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0854-0397b.png
 (驿诗运筹陈迹故依然想见旌旗驻道边一等人间/管城子不堪谯叟作降贱公济之文盖果州作 若)
 (璩按降笺实/出郤正手)
君子小人之夭寿可以占世道之否泰诸葛孔明止五
 十四法孝直才四十五庞士元仅三十六而年过七
 十者乃奉书乞降之谯周也天果厌汉德哉
诸葛武侯曰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
 寒不改叶贯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太平御览/引要览云)
武侯不用魏延之计非短于将略也在易师之上六曰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0854-0397c.png
 小人勿用
三国魏有篡弑吴有废立皆受制强臣蜀汉未亡之前
 庸主尸位而国无内忧昭烈武侯之规模远矣(若璩/按后)
 (主禅谓亮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又华阳国志云诸/葛亮卒后主至素服发哀三日李邈上疏比之吕霍)
 (后主怒下狱诛之此岂/他庸主所能及其毫发)
水经注引武侯与步骘书曰仆前军在五丈原原在武
 功西十里马冢在武功东十馀里有高势攻之不便
 是以留耳武侯表云臣遣虎步监孟琰据武功水东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0854-0397d.png
 司马懿因水长攻琰营臣作竹桥越水射之桥成驰
 去此可以裨武侯传之阙晦翁欲传末略载瞻及子
 尚死节事以见善善及子孙之义南轩不以为然以
 为瞻任兼将相而不能极谏以去黄皓谏而不听又
 不能奉身而退以冀主之一悟可谓不克肖矣兵败
 身死虽能不降仅胜于卖国者耳以其犹能如此故
 书子瞻嗣爵以微见善善之长以其智不足称故不
 详其事不足法也此论甚精(若璩按张南轩有/诸葛武侯传一卷)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0854-0398a.png
昭烈谓武侯之才十倍曹丕以丕之盛终身不敢议蜀
 也司马懿畏蜀如虎非武侯之敌史通云陆机晋史
 虚张拒葛之锋又云蜀老犹存知葛亮之多枉然则
 武侯事迹湮没多矣
八阵图薛士龙曰图之可见者三一在沔阳之高平旧
 垒一在新都之八阵乡一在鱼复永安宫南江滩水
 上蔡季通曰一在鱼复石迹迄今如故一在广都土
 垒今残破不可考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0854-0398b.png
君子其潜如龙非迅雷烈风不起其翔如凤非醴泉甘
 露不食司马德操诸葛孔明俱隐于耕稼而仕止殊
 魏玄成徐洪客俱隐于黄冠而出处异如用之易地
 则皆然
邓艾取蜀行险以徼幸阎伯才阴平桥诗云鱼贯羸师
 堪坐缚尔时可叹蜀无人
张文潜梁父吟曰永安受诏堪垂涕手挈庸儿是天意
 渭上空张复汉旂蜀民已哭归师至堂堂八阵竟何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0854-0398c.png
 为长安不见汉官仪邓艾老翁誇至计谯周鼠子
 辨兴衰其言悲壮感慨蜀汉始终尽于此矣说斋云
 人心思汉王郎假之而有馀人心去汉孔明扶之而
 不足
舜禹有天下而不与焉魏文喜跃于为嗣之初大飨于
 忧服之中不但以位为乐而已其篡汉也哆然自以
 为舜禹可以欺天下乎(曹植拜先君墓与友人宴于/松柏之下为诗云乐至忧复)
 (来又云可不极娱情其末流至于/阮籍礼法之亡自魏文兄弟始)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0854-0398d.png
晋傅玄曰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
 天下贱守节然则放旷之风魏文实倡之程子谓东
 汉之士知名节而不知节之以礼遂至苦节苦节既
 极故魏晋之士变而为旷荡愚谓东都之季彧附曹
 群忘汉荃蕙化为茅矣苦节之士安在哉傅玄之言
 得之(若璩按窃以钟/皓之孙繇亦然)
律章句马郑诸儒十有馀家魏明帝诏但用郑氏章句
 范蜀公曰律之例有八以准皆各其及即若若春秋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0854-0399a.png
 之凡宋莒公曰应从而违堪供而阙此六经之亚文
 也(若璩按朱子解曰谓子不从父不义之命及力所/不能养者古人皆不以不孝坐之义当从而不从)
 (力可供而不供然/后坐以不孝之罪)
魏以不仁得国而司马氏父子世执其柄然节义之臣
 齾巨奸之铓若王凌以寿春欲诛懿而不克文钦毌
 丘俭以淮南欲诛师而不遂诸葛诞又以寿春欲诛
 昭而不成千载犹有生气魏为有臣矣郑渔仲谓晋
 史党晋凡忠于魏者为叛臣齐史党齐凡忠于宋者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0854-0399b.png
 为逆党史通亦云古之书事也令乱臣贼子惧今之
 书事也使忠臣义士羞
学如牛毛成如麟角出蒋子万机论
司马孚自谓魏贞士孚上不如鲁叔肸下不如朱全昱
 谓之正(若璩按正即/贞宋避讳故)可乎
魏文帝诏曰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言被/服饮)
 (食难晓也俗/语有所本)
管幼安如郭林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苏文定赞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0854-0399c.png
 之曰少非汉人老非魏人何以命之天之逸民
江表传群臣以孙权未郊祀奏议曰周文武郊酆鄗非
 必中土权曰文王未为天子立郊于酆见何经典复
 奏曰汉郊祀志匡衡奏言文王郊于酆权曰文王德
 性谦让处诸侯之位明未郊也俗儒臆说非典籍之
 义不可用权之识见高于群臣矣汉儒不及也
孙权破荆州而昭烈复汉之志不遂权称臣于曹操称
 说天命英雄之气安在哉故朱子曰权亦汉贼也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0854-0399d.png
诸葛恪传注虞喜志林曰况长宁以为君子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又曰往闻长宁之甄文伟(亦见/通鉴)文伟谓费
 袆也长宁未详其人盖蜀人也广韵引何氏姓苑有
 况姓庐江人
严畯之逊吕蒙有郑子皮之风陆逊之荐淳于式有晋
 祁奚之风吴安得不兴乎
孙坚与策皆以轻敌陨其身权出合肥之围亦幸而免
孙休之遣李衡有高帝之度其讨孙綝有叔孙昭子之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0854-0400a.png
 断吴之贤君也
孙峻荐诸葛恪可付大事而恪终死于峻之手易曰比
 之无首无所终也汉昭烈托孤于孔明而权乃托孤
 于恪刘孙之优劣于此可见
吴筑涂塘晋兵出涂中涂音除即六合瓦梁堰水曰滁
 河南唐于滁水上立清流关(或以涂塘/音涂误也)元和郡县志
 滁州即涂中
楚莫敖狃于蒲骚之役将自用也诸葛恪东关之胜亦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0854-0400b.png
 以此败其失在于自用
史通云晋史所采多小书若语林世说搜神记幽明录
 是也曹干两纪孙檀二阳秋皆不之取其中所载美
 事遗略甚多(曹嘉之干宝晋纪孙/盛檀道鸾晋阳秋)又云唐修晋书作
 者皆词人远弃史班近宗徐庾晁子止亦谓晋史丛
 冗最甚
李华云干宝著论近王化根源(谓晋纪论以民情风/教国家安危之本)
放翁丰城剑赋谓吴亡而气犹见其应晋室之南迁愚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0854-0400c.png
 谓丰城二剑事出雷次宗豫章记所谓孔章者即雷
 焕也盖次宗之族此刘知几所云庄子鲋鱼之对贾
 生服鸟之辞施于寓言则可求诸实录则否而唐史
 官之撰晋史者取之后人因而信之误矣颜师古注
 汉书凡撰述方志新异穿凿者皆不录注史犹不取
 况作史乎(豫章记见/艺文类聚)
晋元帝为牛氏子其说始于沈约而魏收岛夷传因之
 唐贞观史官修晋书亦取焉王劭谓沈约喜造奇说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0854-0400d.png
 以诬前代刘知几亦以为非而致堂乃谓元帝冒姓
 司马过矣
演蕃露云晋郭展为太仆留心于养生而厩马充多潘
 尼为太仆箴叙列其事皆推养生而致之于马今按
 郭展事见晋诸公赞潘尼为乘舆箴见晋书非太仆
 箴也盖误以二事为一
后妃传赞持尺威帝庾亮传论牙尺垂训帝深念于负
 芒按殷芸小说晋成帝时庾后临朝诸庾诛南顿王
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0854-0401a.png
 宗帝问南顿何在荅曰党峻作贼已诛帝知非党曰
 言舅作贼当复云何庾后以牙尺打帝头云儿何以
 作尔语帝无言惟张目熟视诸庾甚惧
阮嗣宗苏门歌曰日没不周西月出丹渊中阳精蔽不
 见阴光代为雄亭亭在须臾厌厌将复隆富贵俯仰
 间贫贱何必终其有感于师昭之际乎然劝进之作
 焉能逭春秋之诛
反镜索照出夏侯湛抵疑湛赞闵子骞云圣既拟天贤亦
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0854-0401b.png
 希圣周子前已有此语矣(元板前字上/无周子二字)
东坡谓刘壮舆曰陶威公忠义之节横秋霜而贯白日
 晋史书折翼事岂有是乎陈忠肃亦曰陶公被诬以
 晋之刑政不行于庾元规也元规以笔札啖王隐折
 翼化鹤之事隐与杜延业共为之也
庾翼谓天公愦愦李文饶曰昔秦得金策谓之天醉岂
 天之常醉哉吁为天者亦难矣诗云民今方殆视天
 梦梦既克有定靡人弗胜有皇上帝伊谁云憎是之
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0854-0401c.png
 谓知天(天醉见张衡西京/赋庾信哀江南赋)
何曾荀顗之孝论者比之曾闵夫以孝事君则忠不忠
 于魏又不忠于晋非孝也顗之罪浮于曾曾之骄奢
 祸止及家顗之奸谀祸及天下
山涛欲释吴以为外惧又言不宜去州郡武备其深识
 远虑非清谈之流也颜延之于七贤不取山王然戎
 何足以比涛犹䃉之于玉也
康节邵子西晋吟有刀难剖公闾腹无木可枭元海头
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0854-0401d.png
 祸在夕阳亭一句上东门啸浪悠悠考之晋史贾充
 纳女以壬辰刘曜陷长安以丙子相去才四十五年
 奸臣孽女之败国家吁可畏哉(近世贾妃之册以壬/辰而宋之祸亦以丙)
 (子悲夫进若璩按壬辰为理宗绍定五年十/二月朔 封才人贾氏为贵妃似道之姊也)
江默云唐虞三代有疑赦而无大赦汉唐有大赦而无
 郊赦故大赦始于春秋而郊赦始于五代愚谓晋王
 彪之荅简文云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常谓非宜
 则郊赦东晋有之非始于五代也
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0854-0402a.png
通鉴秦兵既盛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荅曰已别
 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
 驾出游山墅与玄围棋赌墅纲目删玄不敢复言乃
 令张玄重请二句则围棋为张玄乎谢玄乎世说注
 引续晋阳秋曰与兄子玄围棋然二玄当如汉书叙
 臣胜臣夏侯胜以姓别之(若璩按纲目删去二/句则围棋愈是谢)
王导之孙谧授玺于桓玄谢安之孙澹(若璩按澹先已/与谧赍册诣姑)
 (孰/)持册于刘裕此朱子所以叹嗣守之难也(无忝乃/祖一陶)
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0854-0402b.png
 (渊明而已子若璩按儿子咏有辨一篇附注于此曰/自昭明太 误读陶命子诗其五章云桓桓长沙伊)
 (勋伊德其六章云肃矣我祖惠和千里于皇仁考淡/焉虚止以祖与考系于陶侃之下遂作渊明传曰曾)
 (祖侃晋大司马又曰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若以渊明高隐不出为承其先志也者不知其)
 (实不尔此诗第一章原陶姓出自唐昌于周二章隐/于战国显于汉初功臣陶舍三章舍之子青为孝景)
 (丞相四章则言枝分𣲖别直至晋有长沙公出五章/实言长沙勋德六章方挽到自己祖考细玩自明更)
 (参以赠长沙公诗序云长沙公于予为族族是一句/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已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
 (赠此大司马当作右司马即汉高时功臣舍丞相青/之父惟误称大司马侃赠大司马者也昭明认作侃)
 (以此为渊明曾祖果真出于侃此袭公爵者方为吾同/从祖昆弟之子岂得曰昭穆既远已为路人哉诗云)
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0854-0402c.png
 (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寤叹念兹厥初初正指在汉/初而言且侃庐江郡寻阳人渊明寻阳郡柴桑人其)
 (址贯亦不同或曰陶氏家谱以岱为渊明祖按晋书/陶潜列传祖茂武昌太守与惠和千里之语合岱则)
 (侃十七子中之一子官散骑侍郎非太守也家谱多/不足信余因援正史及所自著诗正之如此或曰朱)
 (子亦称渊明无忝乃祖贤于王谢后人子必苦辩之/与近日傅占衡永初甲子辩谓陶十题甲子皆是晋)
 (年不著晋号洸约李延寿说并非此古今傅陶二段/佳话一切将抹杀乎余曰占冲有言史文本集岁月)
 (炳然前后可考胸次磊落随意书年陶何必藉此为/佳话乎余亦谓渊明自有祖何必藉侃而后重也哉)
 (咏又曰按渊明孟府君传君讳嘉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此岂称其曾祖之辞耶)
桓玄篡逆卞承之谓宗庙祭不及祖知楚德之不长乱
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0854-0402d.png
 臣贼子祭及其祖可以长世乎斯言不当污简牍
晋史忠义传可削者三人韦忠不见裴頠辞张华之辟
 初节亦足称矣而仕于刘聪为之讨羌而死非为晋
 死也谓之忠义可乎王育仕于刘渊刘敏元仕于刘
 曜舍顺从逆皆失节者也忠义安在哉唐之修晋史
 也许敬宗李义府与秉笔焉是恶知兰艾鸾枭之辨
陶渊明读史述夷齐云天人革命绝景穷居述箕子云
 矧伊代谢触物皆非先儒谓食薇饮水之言衔木填
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0854-0403a.png
 海之喻至深痛切读者不之察尔颜延年诔渊明曰
 有晋徵士与通鉴纲目所书同一意南史立传非也
策扶老以流憩谓扶老藤也见后汉蔡顺传注
渊明与子俨等疏颍川韩元长谓韩融(韶子后/汉有传)济北汜
 稚春谓汜毓(晋书有传集云范稚春误南史/汜幼春盖避唐讳治字之嫌)
朱文公曰陶公栗里前贤题咏独颜鲁公一篇令人感
 慨今考鲁公诗云张良思报韩龚胜耻事新狙击苦
 不就舍生悲拖绅呜呼陶渊明奕叶为晋臣自以公
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0854-0403b.png
 相后每怀宗国屯题诗庚子(若璩按渊明十题/甲子自庚子始)岁自
 谓羲皇人手持山海经头戴漉酒巾兴与孤云远辨
 随还鸟泯见庐山记集不载
乐广客蛇影与风俗通所载杜宣事同(若璩按风俗通/义劭祖彬为汲)
 (令赐主簿杜宣酒感壁上/弩影而致疾尤详于晋书)
苍蝇传赦异苑以为晋明帝与苻坚载记同
嵇康魏人司马昭恶其非汤武而死于非辜未尝一日
 事晋也晋史有传康之羞也后有良史宜列于魏书
卷十三 第 21a 页 WYG0854-0403c.png
司马师引二败以为己过司马昭怒王仪责在元帅之
 言昭之恶甚于师
刘殷失节于刘聪而戒子孙曰事君当务几谏大节已
 亏其言之是非不足论也
干宝论晋之创业立夲固异于先代后之作史者不能
 为此言也可谓直矣
焚石勒之币江左君臣之志壮矣僭号之国十六而晋
 败其一(苻/坚)灭其三(李势慕容/超姚泓)不可以清谈议晋(若璩/按此)
卷十三 第 21b 页 WYG0854-0403d.png
 (王氏得毋自/伤其本朝乎)
晋简文咏庾阐诗云志士痛朝危忠臣忧主辱东魏孝
 静咏谢灵运诗曰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夲自江
 海人忠义动君子至今使人流涕
祖逖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晋之德泽浅
 矣姚弋仲曰亟自归于晋王猛曰勿以晋为图人心
 知义非后世所及也
南丰记王右军墨池云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愚谓
卷十三 第 22a 页 WYG0854-0404a.png
 右军所长不止翰墨其劝殷浩内外协和然后国家
 可安其止浩北伐谓力争武功非所当作其遗谢万
 书谓随事行藏与士卒同甘苦谓谢安虚谈废务浮
 文妨要非当世所宜言论风旨可著廊庙江左第一
 流也不可以艺掩其德谓之一能过矣
慕容恪尚在忧方大耳如得臣犹在忧未歇也觇国者
 以人为轻重
宣帝纪论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出淮南子
卷十三 第 22b 页 WYG0854-0404b.png
杨盛不改义熙年号其志如陶靖节孰谓夷无人哉(盛/武)
 (都王疑何校夲/云王 作氐)
袁宏以伏滔比肩为辱似知耻矣而失节于桓温之九
 锡耻安在哉
谢邈传孝武多赐侍臣文诏辞义有不雅者邈辄焚毁
 之通鉴云帝好为手诏诗章以锡侍臣或文词率尔
 徐邈应时收敛还省刋削皆使可观经帝重览然后
 出之此一事也晋书以为谢邈通鉴以为徐邈必有
卷十三 第 23a 页 WYG0854-0404c.png
 一误(若璩按通鉴亦本晋书/儒林传 锡元板作赐)
晋之伐吴杜预曰孙皓或怖而生计则明年之计或无
 所及隋之伐陈文帝投柹于江曰使彼惧而知改吾
 又何求隋文之识若优于预矣以时考之吴犹有死
 守之臣杜预所以诡形而不敢露陈不闻力战之将
 隋文所以衡行而无所忌预之言近乎实文帝之言
 非其诚也
文心雕龙谓江左篇制溺乎玄风续晋阳秋曰正始中
卷十三 第 23b 页 WYG0854-0404d.png
 王何好庄老至过江佛理尤盛郭璞五言始会合道
 家之言而韵之许询孙绰转相祖尚而诗骚之体尽
 矣(愚谓东晋玄虚之习诗体/一变观兰亭所赋可见矣)
梁武帝敕群臣自太初终齐撰通史六百二十卷元魏
 济阴王晖业起上古终宋著科录二百七十卷其书
 无传高氏小史自天地未分至唐文宗为百二十卷
 今虽存而传者鲜自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若璩/按王)
 (氏似以通史与通鉴同一编年体隋经籍志唐艺文/志并列正史吴均传武帝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
卷十三 第 24a 页 WYG0854-0405a.png
 (均草本纪世家毕唯列传未就卒史通云其书以史/记为本异者惟无表耳此岂编年体玉海入杂史类)
 (不入编/年得之)
宋周朗有椟带宝笥著衣之论司马文正公有耳视目
 食之说皆足以儆世迷
魏之篡汉晋之篡魏山阳陈留犹获考终乱贼之心犹
 未肆也宋之篡晋踰年而弑零陵不知天道报施还
 自及也齐梁以后皆袭其迹自刘裕始
徐羡之傅亮谢晦之死犹晋之里克卫之宁喜也文帝
卷十三 第 24b 页 WYG0854-0405b.png
 不失为叔孙昭子
宋文帝魏太武佳兵者也皆不克令终不祥好还之戒
 昭昭矣
叶少蕴云齐武帝欲为裴后立石志墓中王俭以为非
 古或以为宋元嘉中颜延之为王球作志墓有铭自
 宋始唐封演援宋得司马越女冢铭隋得王戎墓铭
 为自晋始亦非是今世有崔子玉书张衡墓铭则墓
 有铭自东汉有之周益公谓铭墓三代有之唐开元
卷十三 第 25a 页 WYG0854-0405c.png
 四年偃师耕者得比干墓铜槃东汉志墓初犹用砖
 久方刻石
张融风止诡越齐高帝曰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程
 致道赞米元章云是千载人不可无一
南丰序齐书曰萧子显之文喜自驰骋其更改破析刻
 雕藻缋之变尤多而其文益下愚谓子显以齐宗室
 仕于梁而作齐史虚美隐恶其能直笔乎
梁武帝曰应天从人致堂谓易之革曰顺天应人未闻
卷十三 第 25b 页 WYG0854-0405d.png
 应天也为是言者不知天之为天矣愚按梁武之父
 名顺之故不云顺天避讳也后人应天之语盖袭其
 误(萧道成之篡夺顺之为/爪距岂知祚移其子乎)
梁武帝时钱陌减始有足陌之名唐末以八十为陌汉
 隐帝时王章又减三钱始有省陌之名
后魏葛荣陷冀州贾景兴称疾不拜每扪膝曰吾不负
 汝伪楚之僭喻汝砺扪其膝曰此岂易屈者哉以扪
 膝自号盖本于此
卷十三 第 26a 页 WYG0854-0406a.png
宇文泰弑君之罪甚于高欢之逐君乃以周公自拟亦
 一莽也
北齐魏长贤曰王室板荡彝伦攸斁大臣持禄而莫谏
 小臣畏罪而不言虚痛朝危空哀主辱匪躬之故徒
 闻其语有犯无隐未见其人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
 亡女不怀归而悲太子之少况委质有年安可自同
 于匹庶其言凛然可以立懦夫之志作史者以魏收
 之族与之同传(若璩按谓北/史非北齐书)兰艾混殽甚矣(长贤徵/之父也)
卷十三 第 26b 页 WYG0854-0406b.png
高洋之恶浮于石虎苻生一杨愔安能救生民之溺乎
执笏始于宇文周保定四年紫绯绿袍始于隋大业六
 年
萧方等梁元帝子为三十国春秋以晋为主附列刘渊
 以下二十九国通鉴晋元兴三年引方等论纲目但
 云萧方误削等字
晋之篡魏以贾充其亡亦以充隋之平陈以杨素其亡
 亦以素(立太子妃易太/子亡之兆也)玄感之于素犹李敬业之于
卷十三 第 27a 页 WYG0854-0406c.png
 绩也炀武之立素绩之力也其子(若璩按敬/业绩之孙)欲扑其
 燎可乎
祖君彦檄光武不隔于反支乃明帝事见王符潜夫论
 (反支日用月朔为正戌亥朔一日申酉朔二日午/未朔三日辰巳朔四日寅卯朔五日子丑朔六日)
北史李绘六岁求入学家人以偶年俗忌不许偶年之
 忌见于此
梁武帝策锦被事刘峻以疏十馀事而见忌又问栗事
 沈约以少三事而为悦君之于臣争名记诵之末燕
卷十三 第 27b 页 WYG0854-0406d.png
 泥庭草于隋炀何议焉
孝仲信(垕/)为南北史世说朱文公谓南北史凡通鉴所
 不取者皆小说也(若璩按语类云南北史除通鉴所/取者其馀只是一部好笑底小说)
 (洵然然则通鉴果专取国家盛衰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以为书云)
隋万宝常听乐泣曰乐声淫厉而哀天下不久将尽隋
 之不久不待听乐而知也师尚父曰以不仁得之以
 不仁守之必及其世使隋用宝常之言复三代之乐
 其能久乎宝常之先见不逮房玄龄(若璩按不但房/乔其父彦谦亦)
卷十三 第 28a 页 WYG0854-0407a.png
 (具先见/见隋书)
徐楚金云随文帝恶随字为走乃去之成隋字隋裂肉
 也其不祥大焉殊不知随从辵辵安步也而妄去之
 岂非不学之故
陈无淮无荆襄无蜀而立国三十二年江左犹有人也
魏节闵帝阳瘖避祸至于八年(若璩按魏书北史并/云绝言垂将一纪)
 身为范粲可也天何言哉之言一出诸口遂以不免
 程子曰节或移于晚守或失于终
卷十三 第 28b 页 WYG0854-0407b.png
宁为袁粲死不作褚渊生宋石头城之谣也宁为王凌
 死不为贾充生宋沈攸之之言也悲君感义死不作
 负恩生陈鲁广达之留名也与其舍耻而存孰若蹈
 道而死秦郭质之移檄也与其屈辱而生不若守节
 而死燕贾坚之固守也宁为南鬼不为北臣则有齐
 新野之刘思忌宁为赵鬼不为贼臣则有赵仇池之
 田崧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则有魏樊城之庞德宁
 为国家鬼不为羌贼臣则有晋河南之辛恭靖之人
卷十三 第 29a 页 WYG0854-0407c.png
 也英风劲气如严霜烈日千载如生其视叛臣要利
 者犹犬彘也
韦孝宽知兵而不知义尉迟迥之讨杨坚所以存周也
 孝宽受周厚恩乃党坚而灭迥坚之篡也孝宽实成
 之难以逭春秋之诛矣
杨坚以后父篡国亦一莽也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
 必及其世坚之谓矣莽坚之女皆节妇也为其父者
 亦少愧哉
卷十三 第 29b 页 WYG0854-0407d.png
颜见远死节于萧齐其孙之仪尽忠于宇文周常山平
 原之节义有自来矣(若璩按昔有历仕梁齐周隋之/之推之推见远之孙之仪之弟)
 (也父协/亦义士)
 
 
 
 
 困学纪闻卷十三